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陈光明最新演讲: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沙夫

陈光明最新演讲: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

时值年末,各大券商策略会重磅出炉,资本市场投资大佬的最新思考更是受市场关注。上周末,久未在公众场合公开露面的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现身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做了演讲,这也是他最近一次对外做主题发言。今年3月中旬,受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及石油价格下跌影响,各类风险资产剧烈波动,从华尔街到A股市场,恐慌情绪急剧蔓延,就连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也一度遭到流动性冲击。股票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落,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800点下方,当时,陈光明坚定发声:现在是可以乐观一点的时候。此后,市场迎来反弹。时隔9个月时间,陈光明再谈投资,不过此次演讲无关资本市场,而是谈他多年对行业研究的心得体会。尽管内容偏专业,偏静态,但对希望了解如何做好行业研究的投资者而言,依旧值得参考。基金君上周末也去旁听了此次论坛,记录了他的一些演讲内容以飨读者。关于投资人与企业家的异同:投资人不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但在观察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上与企业家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测算出一个相对回报率。因为企业纵使做到了头部,成了行业龙头,可能是经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后,但是每家企业背后创造回报率的因素是不同的。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投资人需要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关于投资本质:投资的本质还是要从Σ(Pi×Ei)这个公式来看,也就是要么提升你的高概率,要么提升你的收益率。比如,索罗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级,巴菲特在乎的是确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资金是带杠杆的,希望有比较确定的回报率。关于价值投资:目前的主题投资是比较盛行的,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更加明显一些。作为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机构,我们追求的是获胜的概率,而不是获胜的量级,因此很少去参与初创型公司的投资。关于传统行业:一些大家看不上的传统行业企业,不能直接说没有价值,当然也未必一定有价值,这是留给做研究的人的课题。关于人才:从深度讲,我们需要专家型研究人员。我们对研究员的期望是成为行业的专家,希望研究人员能在行业沉淀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向终身研究员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的本质、行业的变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掘长期投资机会。以下为陈光明演讲实录(根据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先生演讲整理,略有删节):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2020年12月20日,“第三届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举行。大家中午好,谢谢安泰,谢谢陈院长,今天有很多老朋友,这里也非常熟悉,主题和平时有点区别,以往可能讲资本市场多一些。今天受陈院长的邀请,主要是因为学院在做尚未有商学院做的行业研究,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当时在我们公司也聊了下,今天向大家做个汇报。行业研究的意义行业研究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主要应用或者说面向的人群,一个是企业的管理者,一个就是我们这样的投资人,政府部门或其他决策的人也会用到,整体来讲企业的管理者是运用比较多的。我们是做投资的,平常接触的企业家比较多。根据我们的观察,企业家往往是自己所处行业的专家,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如何运用行业特性进行人才匹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文化价值观,以及寻找什么样的人,等等,都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事实上优秀或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对本行业的认知往往是最深入、最高层级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和榜样。从投资角度来看,行业研究非常重要。关于行业研究的运用,我们的出发点和企业家的出发点可能有一些区别,但共同点都是要看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用第一性原理,洞悉本质。企业家在抓住本质后,需要组织资本、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将企业做起来。投资人不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但在观察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上与企业家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测算出一个相对回报率。因为企业纵使做到了头部,成了行业龙头,可能是经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后,但是每家企业背后创造回报率的因素是不同的。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投资人需要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我们在做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DCF估值模型。其中,FCFF取决于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格局等;g取决于行业增速beta及企业自身alpha;n取决于行业模式、发展阶段及竞争格局等;WACC取决于行业特点。这个公式隐含着企业的模式、空间、管理和竞争等因素。具体而言,模式,即客户或市场是谁,企业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凭借何种资源与能力形成供给。空间,即市场的显性、隐性、想象空间有多大,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管理,即文化与价值观、战略、组织、人才等管理要素,决定了DCF模型中参数的实现概率,如果是在高质量增长阶段,企业进入多产品、多市场是常态,管理复杂度攀升、重要性越来越高。竞争,商业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本质是创造差异化,寻找结构性、差异化的竞争要素,格局、壁垒、产业链等是行业的客观事实,优势、护城河、定价权等则是公司可创造的差异化。需要指出的是,DCF只是一个逻辑框架,对于投资而言,很难完全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基本上模糊的正确,不可能精确。行业研究需要理解行业商业模式、发展阶段、竞争格局。这张图大家常常看到,如果就企业发展阶段,按照初创、规模化、聚焦、平衡和联盟等简单划分。初创阶段,一般是主题投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做得比较少。规模化和聚焦阶段则是企业相对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做得比较多。现在像新能源汽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都带有一点主题投资。从价值分析来讲,初创阶段的投资是蛮难的,它的不确定性非常高。但是一般能成为大主题,往往都意味着时代的某种变迁,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事实上的确意味着互联网给世界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也是,但这并不代表着一定会一帆风顺,新兴的头部公司也曾经有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可以看到有很多公司很多人往里涌入。现在是资本非常泛滥的年代,很多是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这些资本流向科技行业,导致一些科技行业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的资本,而且是长期资本,因此增大了一些行业的供给。这些科技行业带来效率的提升,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数字化的进程中,效率提升非常快,但是资本回报率其实是堪忧的,此外人的很多工作也在被替代,这里比较复杂不展开讲。回到行业研究,目前的主题投资是比较盛行的,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更加明显一些。关于投资的本质,还是要从Σ(Pi×Ei)这个公式来看,也就是要么提升你的高概率,要么提升你的收益率。比如,索罗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级,巴菲特在乎的是确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资金是带杠杆的,希望有比较确定的回报率。作为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机构,我们追求的是获胜的概率,而不是获胜的量级,因此很少去参与初创型公司的投资。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求这两者乘积是比较高的,这样才能来带来比较好的组合回报。从投资组合构建角度看,行业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行业比较构建高(Pi×Ei)组合;通过行业比较,降低组合风险,提高夏普比率。行业研究在投资中的运用行业研究在投资中是如何运用的,今天讲得比较实战,可能跟资本市场热点关系不大,从几个维度讲好些年前的案例。首先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方面的案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液态奶销量大幅下滑,投资者对于国内奶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担忧。一家乳业龙头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市值只有50亿,在此阶段我们重仓买入,这背后除了公司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当时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动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需求被压制了,我们相信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价值,其次对公司管理层的信心,在事件中他们是相对保守谨慎的,正是基于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才能在行业低谷时敢于重仓。再看另一家地产龙头企业,2014年左右,乐视网市值超过1000亿,但这家企业市值才六七百亿,当时曾在内部讲,100亿就可以做它的大股东,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时大家都认为互联网改变一切,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因为不管互联网有多发达,人们还是希望住在比较好的房子里,住在好的小区里,以及和好的邻居住在一起。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房地产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些都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其次是行业模式演变方面的案例。你会发现,行业企业有时做着做着,会出现新的变化。以一家交运行业公司为例,2014年前,这家企业基本是作为交运行业来看待的,其估值水平基本在10-15倍P/E;但此后,随着市场对其免税为主的商业租赁收入认识的提高,其估值中枢逐步提升至25-30倍P/E。第三是行业周期研究的案例。这是一个火电行业的大周期反转案例。2004年后,随着国内煤价的持续上涨,同时电价调整滞后,火电行业盈利持续下滑,同时投资也逐年下降,这家公司H股P/B估值一度跌至0.3-0.4倍。2011年后,电力供求紧张背景下发改委电价调整开始到位,此外随着煤炭行业投资持续增加,煤价开始持续下行,火电行业盈利在2012年开始出现快速反转,H股的P/B估值也一度回升至2.0倍附近的高点,所以有时候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些大家看不上的传统行业企业,不能直接说没有价值,当然也未必一定有价值,这是留给做研究的人的课题。第四是行业竞争格局研究方面的案例。比如这家光伏龙头企业,一直是单晶硅片领域的领先者,成本长期领先于同行。早年是单晶、多晶的路线之争,2014年左右公司在进行路线选择时其实承担一些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加上单晶优势,把它变成了现实,这也是从路线选择到成本领先的典型案例。行业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讲一下行业研究面临的挑战。首先,行业的界限确实越来越模糊。比如说,现在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的行业,信息技术软件进入汽车,以后特斯拉可能变成软件公司,甚至变成saas公司年年收费,所以它的估值与原来传统的汽车行业不同。“互联网+”或“+互联网”,使得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融合,尤其是数字化,基本上每一个行业都在结合。其次,跨行业研究需求日益增加。近期热议的社区团购看起来既是消费,又是零售,又是互联网,还有供应商等,研究涉及互联网、物流、线下零售及消费品等多个行业,这样就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将研究做深入。第三,研究范围全球化。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日益提高,很多企业都是全球性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里的企业,比如最近特别火的跨境电商。我们的制造业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随着投资主体在往全球化方向发展,如果研究没有全球化视野和格局,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基于研究面临的挑战,对研究团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深度讲,我们需要专家型研究人员。我们对研究员的期望是成为行业的专家,希望研究人员能在行业沉淀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向终身研究员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的本质、行业的变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掘长期投资机会。从跨界来讲,未来要更加强调团队合作,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从国际化来讲,研究需要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简单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基金报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间宫

行研有多难做,行业研究员的工资就有多高

来源:许戈说财经犹记得,同门师弟刚刚进入券商行业做行研实习生的时候,春风得意,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结果,前几天,他给我发信息:“师姐,救救孩子吧,行业研究报告快把我虐残了……”怎么回事?原来,自从进入券商行业,他就天天写点评,写报告。而且,二级市场时效性很强,需要对新发布的政策、公告、新闻做出快速反馈,一旦有什么重大消息,熬夜通宵写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团队里大家都各忙各的,我要自己到处扒资料,结果到了团队写研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辛苦找的资料根本没价值……其实,不只师弟,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种种问题:收集数据的渠道太少,无数据可收集好不容易找来了数据却不会分析不懂行业,如何开始行业研究……那么,真正的大神会如何做行业研究的呢?他会告诉你:与其天天扒别人的报告看得一头雾水,还不如试试这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次性花时间学习一套专业的行业研究方法论,以后再遇到一个新行业时,就可以迅速抓到重点了。而行业研究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一套好的分析框架和判断标准,可以帮助你:洞察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关键驱动力,能够预判行业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前瞻性分析;掌握如何快速看懂一家公司的能力,分析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为投资决策打下基础。所以,不论你想从事券商或转向买方,还是去做投资经理,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非常依赖你的行业研究能力。放大招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像高盛金融分析师一样做好「行业研究」,职问特开设“年末福利试听课”。↓▲扫码前小提示:已经购买过金融分析正课的同学,就不需要买这个课程啦!拿什么保证学习效果?大牛授课-职问请到曾任职于德意志银行投资部、中金投资银行部的Stephen老师,和大家分享如何做行业研究来帮助投资决策。学习激励-如果大家积极参加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性的班班还会广撒大额优惠券。学习收获-1、概括了解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市场投资的基本流程2、明确行业研究的5大主要任务3、典型行业研究步骤分为哪三步?4、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5、五大重要关注点,影响行业研究报告质量学员反馈>

乃使象罔

行业研究员,值得了解一下

行业研究员:博览、多金,晋升明确纵深各领域横跨各行业因此,行研部可以说是最值得商科学生选择的岗位之一!行业研究员也是很多商科学生向往的职业!行业研究员行业研究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调研和行业景气分析,并运用财务模型和估值模型,给出公司价值分析报告。图片来源网络行业研究员薪酬如果能进入头部券商,例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生证券等,入职作为分析师助理即可获得20万以上年薪!而今日看到最新消息!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由于证券行业持续回暖,39家上市券商的总薪酬(包括计提和发放福利薪酬)为63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2%,即上半年证券行业全面涨薪。图片来源网络当然,高薪的背后还有极高的职业准入门槛以及高度的工作压力!岗位招聘要求一、硬件要求:1.学校清北复交优先、财经类院校,985院校以及海外top院校2.学历&专业研究生或博士,“理工科本科+金融硕士” 复合背景更受欢迎,学校成绩前20%3.证书CPA、CFA有相关证书或考过部分科目可以加分二、软件能力:1.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2.数据收集能力3.逻辑和沟通表达能力4.财务分析和估值建模能力5.协调能力除了头部企业准入门槛高之外,近些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优秀人才不断涌入,研究员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不过,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如果有真本事,研究员依旧能够脱颖而出,而且研究员的晋升通道非常多,如内部晋升或进入买方做投资。所以,研究员依旧是你值得选择的职业!

尚玄

当下我最看好的几个行业和公司:十年经验,整理分析

今天我说说几个我比较看好的公司或者行业吧,这种看好是整体的评判结果,不是某个单一维度上的看好。1,保险保险这个行业呢,不知别人怎么看,我觉得保险带点消费属性的,而且这个行业,眼光往远看一望无际,往近看满是泥泞。很简单的一个数据,美国人均保单7张/人,中国1张都不到,至少我身边自己的感受是,最近这几年保险的需求渐渐上来了,我家里人也在非常积极的配置,毕竟这个东西是对人也是一种保障嘛!这是往远看,如果往近看,大家一定能看出很多点来解释现在保险行业滞涨,比如利率下行,比如金融开放,比如寿险改革......但其实大家如果稍微翻一翻国外一些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史,比如美德日,你就会发现,它们也是在利差受到重创的时候,在利率下行的时候做出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提高死差和费差的占比,也是在那个时候,这些国家才从储蓄型理财型的产品转向纯保障型的产品。当你把这些国家的保险发展史一遍一遍看过来,你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的保险行业完全跟随着它们的脚步,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蹲下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什么是平安?从大的格局来看,保险行业是几家公司搓麻将,市场空间大,但竞争对手少,就算金融开放了,新进入的竞争者很难对本土的公司造成致命的影响。从小的方面看,平安是国内上市公司重唯一一家可以靠死差和费差还能活下来的公司,而改革说白了就是为了朝着这方面发展,平安可以说是先比其他公司往前先往前走了一步。至于什么管理层变动这些,都不是主要矛盾,一家发展了几十年的上市公司,它们的内部早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系统架构,单个管理层的去留影响不了公司的根基。当然,对于保险行业或者平安这家公司更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去我公众号翻翻历史文章,这里篇幅肯定不够。那好,很多人说我买平安很难受,因为它就是不涨,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很无语。平安15年牛市过后,横盘了整整2年,接着18年整整又是横盘1年,再然后,就是今年,总共才横盘了4个月,要不是因为疫情,怎么可能给你更便宜的筹码。平安股价走势但你回顾过去你就会发现,平安的股价一直是台阶式的缓步上升的。只用了5年时间,从30元涨到了最高的90元,这几年里,哪怕你没有买在最高点,但其实获得可观的收益还是有很大概率的。那么请问,从3月到现在这4个月的时间长吗?最近这几个月,大家把平安骂的够呛,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之后,不涨对你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认为是坏事,至少你难受还是因为你不了解。无独有偶,大家总说上海机场6年翻了8倍,但成功的背后也是沉淀了很多心酸,上海机场16年的时候也被人诟病,因为上海机场整整横盘了2年,而同期的稍微差不多的公司都涨的比它好,你站在当时不一定有现在舒服。上海机场股价走势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平安这种公司,最适合你犯点事,然后判了10年,进去之前买入的公司,出来的时候保准给你一个惊喜。这公司,短期没法看,越看越气人,马明哲都说了平安只适合长持不适合短线。所以这个就看大家的偏好吧。如果你的视角没那么长,就想赚个快钱,我提醒了不止一次,千万别买,跌了别叫唤,平安这家公司,我是作为底仓去配置的,我还是比较看好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的,长期来看获得可观的收益还是不难的。2,中概股中概股我们也说了很多次了,最近一次说它是在今年的5月份。到今天收盘为止,目前上涨幅度有50%~60%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腾讯刚刚发布了一季报,业绩大好,它背后反应的是一系列中概股的情况。今年疫情让更多人待在家里,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业绩大增的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每个人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别的咱不说,就单单线上办公这一块疫情期间反而是公司业务爆发增长的时期,阿里的钉钉,腾讯的腾讯会议.....因为疫情反而使得用户量暴增,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拓展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让更多之前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技术的人群了解到互联网,比如之前只会用单一软件的用户,现在在家没事干会用的更多了,还有家里年纪大的人,现在也开始渐渐会点外卖,购物,以及在视频网站看新闻。而这些公司又都是我国顶尖的优秀互联网企业。所以这一块一直是我比较喜欢且看重的。关于投资的话,个股我只买过腾讯,原因和理由也很简单,我没有美股账户买不了其他的,哈哈。当然,我关注的是中概互联,因为它可以解决我们普通人买不到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难题。目前,这个标的的估值呢,肯定是比我们当初说它的时候贵,但现在还处于一个合理偏下一点的估值。也许,随着中美的摩擦还可以给没上车的各位砸一个坑,总之呢,这个方向是我长期看好的一个方向。3,消费,医药我长期看好的三个进攻性的方向,一个是医药,一个是消费,还有就是中概股,其中前两个现在太贵,最后一个中概股,至少从整体估值来看,还不至于到了有泡沐的阶段。老朋友应该知道,目前这俩个行业我们只研究过洋河,泰格,恩华,华东。其中华东因为集采比较伤,所以中间股价一顿暴跌,不过目前来看现在基本收复了失地了,现在还不至于赔钱。这公司不建议大仓位,集采这个事悬着总不是个办法。虽然今年它不及茅五那样的迅猛,但目前来说,洋河给我的收益我反正自己是知足了,它和茅五的区别就在于,洋河我知道它最坏能跌到哪,但是茅五我不敢说,至少站在当时我不敢说,投资投的不就是确定性嘛,现在都是后视镜。总的来说,上面这四家公司虽然个别公司中间不太好看,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涨幅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医药和消费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一个面,未来我自己肯定是会继续持续关注的,对于这些赛道好的优质公司,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价格甚至合理偏上一点的价格去买入,就看市场会不会给机会了。4,机场股我们上面说平安的时候提了一嘴上海机场,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机场股一直被压制,直到现在也是萎靡不振。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是,现在大多数机场的股的看点都在非航业务上,以上海机场为例吧,上海机场的主要盈利收入来源都是非航业务上面,而非航业务中主要的收入增量是免税这一块,但免税这一块的说到底还是人流,而且必须是国际航班的人流。没人流,机场就是个空壳子,免税的业绩肯定起不来,尤其外围疫情控制的远没有国内好,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外围如果不好的话,国内的机场股其实一直是会被压制的。机场股现在大部分早已变成了消费属性,没人,尤其对于免税业务,没有国际航班的人流,消费个pi啊。我之所以看好,是因为它们的确定性就在于,只要有人,业绩就立马反转,这是很多行业很难有的确定性,长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机场的免税业务依然有很广阔的空间。所以,我在社群里也一直和大家说,后半年机场股是重点伏击的目标之一,当你已经明显看到外围好转的时候,那时候股价早已反应出来了,所以我们就是趁着这段压制期,放下心来慢慢的布局。我个人是喜欢这种慢慢播种的过程的。5,猪肉后周期我们都知道今年猪肉股涨了不少了,你看看牧原股份都涨成什么样了,但猪肉说到底依然是周期性的品种。虽然今年猪瘟;疫情或者南方的大水延长了猪周期,但本质上这个周期并不会改变,可能延后,但不会打破周期。现在去买猪肉股,不是说不能赚钱,只是说你现在进去完全是吃鱼尾,猪肉还能牛多久,说实在的真不好估量,但至少一点可以肯定地是,猪肉现在已经在周期景气高点了。我个人的风格是,从来不喜欢吃别人剩下的鱼尾行情,我喜欢从鱼头啃,这点大家从我昨天说上海机场地例子你应该也能感觉到。所以,我一直关注猪肉后周期的品种,也就是说当猪变多的时候利好的品种,比如我们今年上半年专门伏击了生物股份这家公司,它是猪疫苗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我只在社群里说这家公司,现在已经从低点涨了40%了,这还是今天大跌之后的收益。所以今天我公开说出来,也不怕他们说我,同时呢,最近我们也重点关注了,猪肉下游饲料的后周期品种总之呢,目前我认为猪肉后周期的品种远没有结束。理由很简单,现在猪肉周期还没完,啥时候不炒猪肉了,猪肉后周期的品种才可能大有起色。说出来,也是希望给大家未来投资有个方向。6,地产说到这,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你咋说地产股啊,啥烂行业了。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首先一点,我承认地产现在已经从过去的黄金十年慢慢褪下来,也就是说从高速发展期进入了成熟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成熟期的行业是不值得投资的,但其实成熟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模式是不同的。你去回顾一下过去几十年来,或者国外行业的发展情况,一般在高速成长时期的时候,你投资哪个公司都差不了,因为风在猪都会起。但当一个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它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向龙头集中,道理很简单,当一个行业进去成熟期,它们的红利渐渐退去,这时候没有资本和能力竞争力较差的小公司会渐渐的被淘汰,最后这个市场里剩下的都是强者更强的公司。就比如家电行业,美的和格力都是这个行业进入成熟期才开始起来的,最初的家电行业虽然处于高速成长期,但竞争特别激烈,格力当时还是个小弟弟,但是就是因为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市场份额一步步向其集中最终成为了家电行业的龙头。当然,地产和家电严格意义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行业如果进入成熟期,那么未来一定会向头部公司聚积,因为成熟期的行业拼得是资源和规模。包括现在的地产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整个行业处于成熟期,但市场的集中度是越来越向头部集中了。所以,我们投资地产的逻辑也很简单,只聚焦头部,只有大企业,才能拼的起资源和规模,资源规模的背后拼的是拿地成本和融资成本。包括今年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地产的头部企业依然可以在上半年保持稳健的增长,保利地产6月单月同比增长65%。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地产最吸引我的地方远不止上面这些,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知道它的“底”大概在哪?比如万科我知道它大概跌到25左右的时候,就跌不动了。(只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大跌,当你知道它底在哪的时候,你反而会很安心,试问如果你手里拿着几百pe的公司你会怎么想?因此,这种公司的确定性就是告诉你,它的底在哪。有人说今年地产很垃圾,事实真的如此吗?截至今天大跌之后,万科和保利这俩公司的股息都有4%~5%左右。而且,这还是大跌一直跌下来的收益,更何况地产这一波又跌回到了低估的区域。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定义差公司,如果这也算差的话,难道买几百pe的公司就一定好吗?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长期来看,地产类的龙头公司获得可观的收益,比如20%左右的收益并不难,但你要想赚到超额收益,那么不要从这个行业里面找。赚一倍都嫌少的人,在这个行业里可能会让你失望。7,科技,新能车像新能源,科技,5G这些,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行业趋势,政策导向,资金偏好,甚至未来前景,都使得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的聚焦点。如果大家拿里面的大多数公司的财报来看,肯定不如某些核心资产的财报好看,甚至估值更是不便宜。但科技股代表着未来,想象空间很大,这样的公司,其实说白了,投资就是投个预期,投的那个势。一般而言,一家公司利润增长30%~40%正常我们的估值是30~40pe是合理的。但是因为科技股有这个势在,本身这个势也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溢价的,所以如果同样的质地的公司增长都是相同的,那么科技股可能会有更多的溢价。但这个溢价多高,持续多久,取决于这个势的持久度。正因为势这个东西很难把握,你说给它估值多少,溢价多少,这东西没胡数的。虽然市面上流传出很多对于这些公司的方法,但我认为这些估值无非不过就是解释现在为什么这样的估值。现在的情况就是,稍微能看的公司,太贵,一般的公司又看不起。这方面可以关注一下科技ETF、新能车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像我们前面说地产行业的时候,这些行业本来就是新型行业,风来了,猪都会起来。所以投资相关产业的ETF也是一种不错的参与手段。反正定投是成本最小的一种做法了,也没多少钱,也算跟着国家的脚步走了,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个人觉得腾讯才是最大的科技股,买了腾讯也相当于参与科技股了。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这两个行业理解产业逻辑和行业趋势更重要,不能看估值,看了估值没法参与。8,零售银行传统的银行是最适合作为门票股打新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谁买银行亏钱的,亏钱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没拿住的。大家看问题喜欢一刀切,看见银行不涨就骂银行烂,但其实银行也有香饽饽的时候:当然,我今天说的并不是传统银行,毕竟传统银行基本算是稳定了,没啥大花头。我更喜欢以招行为首的零售类的银行。对于银行业零售类的优质公司一直享有超于同行业的估值溢价,包括今年疫情这么严重,其实这些公司的估值一直处于行业均值以上,至少从来没有小于过1pb。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1,盈利增速高于同行业。2,roe优于同行业。3,银行的专项指标优于同行业。因此,对于优质的零售银行,我认为他们是银行业里的进攻性品种,弹性更好,而且成长性还是比较可观的。今年疫情又叠加金融让利实体背景,所以使得高杠杆的行业一直被压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是,这些都是短期因素,要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这些优质的常年高溢价的零售银行很难跌下来。同时,银行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行业,很多原来我们高攀不起的公司,比如招行,宁波,平安银行,这时候说不准还可以给咱们砸出一个坑。银行说到底也是有周期性的,越是经济差的时候,银行公司越低迷,相反,经济复苏也会带动银行业的上涨。所以,今天不好,不代表明天也不好。今年以来,虽然银行业整体比较疲软,但像宁波,招商,平安这种零售类的银行相对整个行业板块来说依然是比较坚挺的,这些公司平时的话,很难有太低估值,也许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播种的时候。9,检测行业这个行业是我第一次说,是我最近刚刚关注的,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具体的公司。但这个也是我未来可能长期深耕的方向。这个行业整体的行业规模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而且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并且是我认为的朝阳行业,道理很简单,检测这个东西它是多频次多品类的去做,比如大家开的汽车,每年都得年检吧,包括现在工程项目的检测,以及环境检测,食品检测,等等等等,这些可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未来还可以拓展更多的品类。你可以发现它是一个赛道很长很宽的一个行业,所以未来我可能会稍微的研究研究,就目前来看,该行业内的公司现在并不便宜,我也在观察。总的来说,我当下看好的行业和公司大体就是这么多吧,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提,留着以后合适的时机去说。我可能更喜欢从鱼头开始吃,而不是别人吃了之后我上来凑个热闹。关于市场的东西,短期真的没啥可说的,你要是聚焦的是半年,一年,甚至3年后,现在的波动都是挠痒痒。疫情以后不过才过去4个月,现在说胜负一切都为时尚早。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专注具体公司,具体的标的,别管其他的,雷劈下来你必须在场。要我说还是那句话,管他下周涨跌呢,周末出啥幺蛾子,你放假了就带上老婆孩子旅旅游,逛逛街,不也挺美的嘛,投资总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全文完。

卦辞

黄燕铭:寻找未来十年中具有行业整合能力的龙头公司

01看似夕阳产业的领域也可以诞生牛股先跟大家说两件小事。一是大家都知道我最近几年一直是做策略研究的,那么我刚入职证券研究行业的时候是做什么的?告诉大家,25年前我是做建材行业研究的,对于中国水泥行业25年的发展历程特别熟悉。二是最近一年我在干什么?在暂停了新财富评选之后,我回归做研究,而且回到20多前年我的研究主业,做行业公司研究。因此最近一年,我现场拜访了很多上市公司,包括白酒、食品、家电的主流上市公司,也包括建材等周期行业的多家公司。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踪建材、家电等成熟行业2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感知。这些感知也许对大家去正确把握当前很多行业正在面临的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会有所帮助,从中去寻找长期的投资价值。回溯中国很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当行业增速放缓时,龙头企业的业绩利润和市场份额会大幅提高。这其实是整个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价格战真正进入企业依靠竞争优势来获取利润的过程。我们今天先从水泥和家电这两个行业开始说起。今年年初,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我一直是看宏观策略,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带着研究员们,去拜访了一些龙头的上市公司。我把中国主流的白酒企业都调研了一遍(除了某家公司以外),把主流的家电企业也调研了一遍。在看了一部分消费品公司后,我又把我曾经研究过的上市公司都重新拜访了一遍,其中就有一家我20年之前就重点研究过的公司——海螺水泥。我们先来说说20年之前的水泥行业是什么样子的。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说,水泥是夕阳产业,计算机、房地产是朝阳产业。我们要拥抱朝阳产业,坚决摒弃夕阳产业。水泥行业的股票不要去买,都是不行的。这个结论放到今天来看,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今天是否又在犯同样的错。在2000年的时候,一股海螺水泥的H股只卖3毛钱。我们当时有一句话叫,抽一根中华烟,就要抽掉好几股海螺水泥的股票。再一个,当时的水泥行业是什么样子?价格战打得昏天暗地。卖一吨水泥只赚几块钱。当时一吨225标号的水泥只卖两百多块钱,当时的行话说,卖一吨水泥的价格,还不如卖一吨泥土的价格。第三,当时的市场结构是什么样的?中国有十大水泥企业-安徽海螺水泥、湖北华新水泥、山东冀东水泥、甘肃祁连山水泥还有吉林亚泰水泥等等一批企业。这十家企业就象哥哥和弟弟排一起。但是作为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家水泥企业的总产量加在一起,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也就30%,占比很低。所以说,20年前的水泥行业是一个彻底分散的行业。而且水泥有运输半径,很难扩张,所以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要完蛋了,没人要看这个行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中国水泥行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市场已经走向了集中。海螺水泥一家市场占比将近50%。加上中建材等几家大公司,整个行业差不多瓜分完了。龙头企业牢牢地掌控这个市场。第二,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之后,激烈的价格战消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如果你在当年买了海螺水泥的股票,到今天你会发现,它的收益率不亚于一些高科技公司。所以一个看似夕阳行业的产业里面,也可以诞生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关键是如何找到它们。说完水泥,我们再看一个行业,家电。20多年前,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同样战况空前。记得当时做彩电的企业特别多。除了长虹牌彩电、TCL牌彩电、海信牌彩电,还有孔雀牌彩电、西湖牌彩电、牡丹牌彩电、金星牌彩电等等。在今天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牌子的彩电曾经存在过?白电这块,还有曾经在市场上火过的上菱冰箱、春兰空调等,现在在市场上要么看不到,要么很少看到了。是否还有人记得,1996至1997年证券市场上最火热的股票是哪个吗?不是今天的贵州茅台、五粮液,而是四川长虹,但是现在大家很少能够有机会在市场上听到关于它的声音。20年前家电行业打价格战惨烈到什么程度?我记得我去调研一家冰箱企业,他们的高管跟我说他们卖一台冰箱只赚20块钱。谁能够在价格战里面存活下来,谁就成功了。这一波价格战一直打到了2000年之后,一批企业在市场竟争中被迫出清,之后价格战也就烟消云散了。今天我们看到海尔不错、美的不错、格力不错,但它们其实都有过艰难的发展历史。从价格战到追求品质,从低成本走向差异化。价格战让他们努力提高了经营效率,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后这些企业怎么样?成功了。所以今天,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已非常高了。总结以上两个行业的几个特点:1。 20年前,市场极度分散;2。 行业增速减缓;3。 出现激烈的价格战;4。 在20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在竞争中胜出,把行业内大量的低效率企业逼迫出清;5。 活下来的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享受了最后胜利的成果。这种情况,在家电行业已经发生,在水泥行业已经发生了,在白酒行业,其实也已经发生了。我们今天看到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日子都很不错,其实20多年来,中国的高端白酒也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所以这些问题,真的不是一个简单逻辑推导的问题,而是需要上升到人性观察和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过去A股市场投资者都是用经济学思维做投资,但是下一个阶段,我们可能要学会一点管理学思维。经济学问题,我们可以用逻辑去推理,但是管理学问题不是用逻辑来推理的,而是要到实务中去观察的。当我们要去寻找十年以后的龙头公司,这个公司是不是龙头,不是简单地看谁现在规模大,而是要讲适者生存。能够适应市场的,才是最后能够成功的。02只有龙头股的机会没有二三线的空间2019年,我们看到了龙头股票的行情,也是同样的原因。我们现在处在中国经济特殊的历史时刻,整个GDP增速从高速走向中速,很多行业的市场规模从高速增长转向缓慢增加,由此给很多行业会带来变化。这种变化,在水泥行业和家电行业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充份反映过,而现在将反映到很多其他行业的身上。有家公司高管跟我说,作为新兴行业,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现在价格战竟然也落到他们行业。他们不喜欢价格战,想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来占领市场。我说,研发是需要的,但是价格战已经无法避免了,你必须要打,而且一定要打赢。价格战是逼迫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外力。要求企业提高原材料和劳动力组织的能力,强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营销渠道能力,等等。怎么打才能赢?水泥行业和家电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现在去看一些水泥行业和家电行业的龙头公司,会发现他们的管理极度精细化。打赢价格战的一个核心,首先是要提高管理水平,真的要做到自己身体很棒,才能不会在价格战中打输。当然通过研发新产品去对抗,可不可以?是可以的,但那样会要求不断研发出新产品,以一个新产品替换原来的产品,年年得如此,企业同样会很累,而且依然无法避免竞争程度的升级。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过程中,中国的大部分行业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1。 行业的增速从高速走向中速。这个过程中市场机会还有,但是已经不太多。2。 行业内部整合。对企业来说,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竞争战略,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胜出。龙头公司会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抢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二三线企业打不过,只能退场。今年很多人问我,茅台和五粮液这些一线龙头白酒股表现得不错,我们能不能接着再买点二三线白酒股票?我说只能买一线,二线和三线就不要考虑了,有些公司未来是要被出清的,你还去买它干什么?以前股票市场先炒一线,然后炒二线,再炒三线,最后整个板块鸡犬升天。但那是在过去。在今天的中国经济背景下,只有龙头股的机会,没有二三线股票的空间。这就是当下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带给我们的启示,它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一览无余。03在分散性行业中寻找能够整合行业的龙头未来一段时间的股票重点看什么?在分散市场中,寻找未来十年中具有行业整合能力的龙头公司。龙头公司一定是现在规模最大的吗?不一定,但龙头公司一定是具有行业整合能力的公司。首先来看行业。下一个阶段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选那些现在还处在分散,但是未来能够走向集中的行业。当然有些行业是永远分散的,不太可能集中。再就是这个行业虽然不再是高速增长,但必须仍然是中速增长,不能走下坡路。一旦衰退了再去投资就没有什么意义。再看企业,重点看企业的管理水平。今天大家都认为贵州茅台很成功。那我们来探讨一下,贵州茅台的成功是茅台酒的成功还是茅台企业管理的成功?在我看来,不是酒的成功,而是企业管理的成功。白酒分析师们经常会给我展示他们的白酒行业的三力分析,即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那我们来看看白酒的这三个力是从哪里来的。一是产品力,我们来探讨一下,究竟是酱香型白酒好喝还是清香型和浓香型白酒好喝?我要告诉大家的是,20年前市场上很少有人喝酱香型白酒,但是今天为什么喝酱香型白酒的人大幅增多了呢?是消费者的口感偏好发生改变了吗?不是的,那是茅台经营管理的成功,“意见领袖”、“文化酒”,他们教育了消费者。二是品牌力。20年前茅台是最具品牌力的白酒吗?也不是的,品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三是渠道力。茅台无疑是在过去十年中,在渠道建设上做得很成功的一家公司。而渠道力的构建,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茅台的竞争优势,不是酱香型白酒、红军长征途经之地这些先天资源赋予它的,而是企业的管理层在20年中通过经营管理自我创造出来的。所谓的三力依然只是个表象,内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再来说说五粮液,为什么今年年初以来,五粮液的股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企业在调整管理层之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在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了等方面发生很多可喜的变化。股价的表现,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奖励。再来说说我最近接触的两家比较特别的消费品公司,一家是三只松鼠,另一家是一网一创。有人问我,这两家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我说,三只松鼠表面上看是卖零食的,本质上他们是卖零食经营管理思想的;一网一创表面上看是卖化妆品的,本质上是卖网上零售解决方案的。虽然做法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都是在行业内极强的,由此构建起竞争优势,从而具备了在未来整合分散性行业的能力。成功的企业都有哪些特点?撇除了外部因素,从内在看企业的管理一定是做到了非常优秀。水泥行业、家电行业、白酒行业的胜出者都是如此。20多年前,我们学习管理学,用的都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为中国的优秀企业写一部经典案例教材了。企业管理包括了什么?公司治理、公司战略、竞争策略、流程管理、营销渠道策略等各个方面,要求企业每一步都要做到精准。管理能力带来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带来了企业的价值创造。华为的产品很优秀,研发投入很高,但是如果大家去研究华为的话,我认为华为最优秀的还不是他的研发,而是他的管理。优秀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好的研发,没有好的管理,这种研发优势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很快就会消失。这个问题也可以说说我们各家券商的研究所。证券研究所之间究竟在比拼什么?表现上看是在比拼研究实力,本质上是在比拼研究管理能力。有的证券公司领导认为,只要挖到几个有排名的证券分析师,自家就有研究实力了。然而可要知道,挖来的分析师年纪也会变大变老的,弄得不好还要被别人挖走,若干年后依然一无所得。纵观中国证券研究行业20年的发展史,券商研究所之间比拼的是研究管理,持续培养研究人才的能力,构建研究体系的能力,组织研究策划的能力,这三力的背后是研究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要比拼研究所所长们的能力。研究所所长的工作重点不是做研究而是做研究管理,当然研究所所长如果不懂研究,那也是不行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未来十年能够胜出的公司都是在管理上做的很优秀的公司。因为竞争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残酷的,为什么有的企业死掉了,而有的企业却能够活下来,并且享受了胜利的果实?今天还是哥哥和弟弟,十年之后,可能就是爷爷和孙子。中国水泥行业和家电行业走过的20年从分散走向集中诞生龙头公司的过程,在未来2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将会让很多行业同样走一遍。那么,我们能否把10年后的龙头在今天找到,这是对我们所有做证券研究和投资的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我想说的是,这其实是一个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今天我讲的东西,大家全忘掉都没有关系,但有两个主线条我归纳一下并且建议大家记住:第一个主线条是,行业增速减缓,竞争加剧促使行业集中,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成为龙头;第二个主线条是,管理水平,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优秀的管理水平构建起出众的竞争优势,出众的竞争优势创造企业价值。两主线条的连接点就在于竞争优势。20年太远,我们先看一个十年变化。10年之后,哪些企业会站在领奖台上,我们一起拭目以待。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闻曰

研究一家公司,看这些资料就够了!

之前读到一份调研纪要,这份纪要内容非常翔实,里面有很多公司管理层对于业务基本面的介绍和对未来的展望,读起来非常过瘾。我看完之后深受启发,我想系统梳理下我平时研究公司看哪些资料(主要指A股)。作者:只吃一碗面来源:雪球招股说明书这是一家上市公司最原始的资料,我常看的A股招股说明书,公司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行业资料、公司业务介绍、行业上下游关系,财务明细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并且A股招股书有个好处,就是通俗易懂,最难理解的行业与公司,招股书也会尽量最通俗地表达。如果是同行业上市公司,我会把他们的招股书都看一下,看看竞争对手是怎么描述它的。年报、半年报这个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是每年了解公司变化最直接的途径。公司官网看看公司做什么的,日常有哪些变化,有个直观的感受深度研报深度研报是专业研究人员写的,一般数据和资料比较详尽,而且有很多行业和公司基本知识的普及,也是不错的资料。行业网站和股票交流平台(雪球)看看行业的整体情况,公司在行业处于什么地位,股票交流平台主要是雪球,里面有很多大牛。业绩发布会、调研报告、交流纪要这个一般是和公司高管的直接沟通,我们可以从高管的谈话中了解公司的很多经营细节和变化,也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目前的看法。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我会看一些公司的新闻报道,但我主要是看客观消息,不会看记者编辑们对于公司或者行业的分析,我做过记者,知道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对于行业公司全面客观分析的能力。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用户独语公司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这个比新闻来的更加真实。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也是最直接的,我们如果研究一家公司,最好是每天接触他们的产品,研究腾讯阿里,每天都会用到微信和支付宝;每天订外卖会接触美团;买东西接触到京东等,公司好不好,看他们产品和服务有啥变化。我不喜欢的公司都有哪些类型呢?热衷于做“公关活动”的公司我以前做记者时,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公司,他们管理市值的愿望很强烈,我不否认危机公关的必要性,但有些公司在日常公关上确实是不遗余力,比如国内某家大型保险公司,某大型乳制品企业,还有一些地产巨头等。看不懂的公司有些行业,大家都说很赚钱,也有很多粉丝,但是我本人看不懂其商业模式,比如银行、保险、军工等,错过了很多“大牛股”,这也没办法,毕竟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质地差的垃圾公司好公司最终会上涨,差公司价值会归零。我们的A股市场曾经出现过很多“明星”公司,股价被炒的老高,但是公司质地堪忧,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奈绪

行业分析是什么?怎么做?

行业分析是解读行业变化的工具,它包含三大板块和14个子版块,不同的行业分析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工作和面试中,很多同学会遇到“做个行业分析”这种要求。一听“行业分析”,好多人觉得特别复杂,特别高大上,不知道咋弄。今天就先丢个提纲,内容高度浓缩,大家先凑合看着。首先明确一点,我们讲的行业分析,仅限于指导企业经营的行业分析。它是数据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和投资、炒股、求职这些没一毛钱关系(文末有解释)。一、行业分析有哪些模块行业分析是有套路的,包含三大模块14个子板块,一览如下:正是因为行业分析有固定模块,于是很多人把行业分析做成了填字游戏。只要百度一下文字把这些板块填满,便认为自己完成了“分析”……其实真正的行业分析,从这里才开始呢。二、行业分析如何做判断做分析,罗列事实和数字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基于数字和事实做判断更重要。做行业分析,要先清晰对象:一个行业的新玩家/老玩家,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对于新玩家,核心关注点是:这个行业值不值得玩(是否值得做)进入的难度有多大(能不能做)我要以何种方式进去(怎么做)因此关注的顺序如下图:其中:第一步是前提,不懂玩法,新手必死。第二步是做出进入判断的重要依据。出现以下特征,往往是明显的进入信号:潜在空间大+市场规模小增长速度快,增长曲线陡峭大量新玩家进入,资本大量涌入至于具体怎么进入,进入哪里,进入做多少,则要靠第三、第四步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机会,要五个指标联起来看,不能只看某个指标。因为对于老玩家,传统的关注点是:我面对多大市场我要和谁竞争我要在哪里打败他但是这种传统想法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因为现在面临跨界打击越来越多,仅仅盯着业内的对手布局,很可能被跨界来的对手打趴下。因此每当新技术、新环境出现的时候,往往行业研究人员会关注它的业务逻辑,从业务逻辑角度来推演影响,而不是等着数据出现变化再来解读——那可能已经晚了。三、解读行业变化的工具对行业大势做解读,不会像经营分析那样,细化到每一个产品品类走势,每一群用户需求。本身行业格局也是各大企业博弈,内外部压力影响下结果,因此更多关注宏观因素,指明方向会更重要。常见的切入角度,被称为PESTP:政策。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往往是立竿见影且致命的。E:经济走势。经济大势对行业影响非常明显,上下游企业受影响,都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S:社会群体。用户数量,需求,爱好的变化,会导致产品购买、地域分布等等变化。T:技术。新技术会催生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品类,新细分市场注意,这四种力量表现在数据上是有差别的:1)P的力量不言而喻,往往是断崖式下跌,风口式起飞。俗话说:当政策发生时,你一定感受的到,就是这意思。2)E的力量,要具体看对行业哪一端带来影响,再量化估计(如下图)。3)S的力量,往往体现在目标群体数量、需求、购买力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的是细分品类的市场。不会像政策、经济那样短期内释放巨大破坏力,但是会表现为长期的变迁,比如细分品类需求减少,新品类的产生等等。4)T的力量,往往体现在对商业模式、供应链,营销渠道的变化上(如下图)。四、行业分析有什么局限行业分析最大局限就是数据……一数难求,是很常见的事。很多同学会说:不是有XX行业协会,XX机构,XX咨询公司(名字还特牛逼那种)有数据吗。实际上,不管名字听起来多厉害,获取数据的手段是固定的(如下图)是滴,没有一个数据是严格意义上“准确”。和企业内部数据(特别是财务数据)相比,准确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因此所有行业数据分析结论都是有限理性的分析。甚至说是聊胜于无的。在实际经营中,更多是用作参考。真正指导经营还是要靠内部的经营分析,这个数据就准确的多。后记为啥开头说行业分析和投资、炒股、求职没啥关系:投资。很多人会以为:我分析到哪个行业牛逼,我也去干,不就发财了。实际上个人经营能力是远远大于行业选择的,大部分跟风的都是死于自己不会做。炒股。很多人会以为:我分析到哪个行业牛逼,我买股票,不就发财了。实际上股市(特别是A股)都是靠小道消息,内部人士得到消息的速度远远快于普通散户。即使大家都看好XX行业股会涨,真买的时候,也很难买到爆发前那个价格。求职。很多人会指望:我分析到一个超牛逼行业,我就去干,不就发财了。实际上每个行业都有成功的人,个人工作能力不行,到哪都不行。正本清源的说:行业研究是一种分析手段,不是投机取巧的神器,更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反倒是很多卖包生儿子无效退款的神药,喜欢打着:“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幌子。放弃幻想,踏踏实实练好功夫,才是正道。#专栏作家#资深咨询顾问,在互联网,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敢问至道

从六个方面分析公司的成长性

作者:梁孝永康2017来源:雪球公司的成长性是投资重要的一环,能投资一个业绩不断成长的公司,享受由此带来的超高回报率,是每个投资人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成长性也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一个公司只要在成长,即使股价不涨,估值也会不断下移,安全性会越来越高,你更能保持淡定的心态长期持有。那么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成长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行业在快速发展。就是公司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没有发展前景不是靠感觉。比如一个新的行业给人感觉好像很有发展前景,老行业就感觉前景有限。再比如规模小的行业给人感觉有很大发展空间,规模大的行业感觉发展空间不足。但实际情况不一定是这样,而是看市场需求。资本无孔不入,只要有人需要,就有市场,就会有资本进去填补这个市场。一个新的需求出现了,但有可能这只是个小需求,不一定有很大的空间。而有些行业,比如保险,也谈不上新行业,发展很多年了,规模也不可谓不大,但从需求上来说,也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其实了解一个行业有没有潜力的方法,往往不是去做市场分析,研究资料,而是去基层走市场,去和消费者沟通聊天,去分析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你在消费者那里得到的答案才是最有价值和力量的。这也是我以后重点要走的一个方向,这些年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天天在家里看书,看财务,还是不够接地气,总感觉离本质还差点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要去走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品有没有潜力,有没有竞争力,渠道做的如何,消费者对产品是一个什么印象,这些东西不在书本上,更不在股吧里,而是在民间,在大街小巷里。2,行业集中度能提高,公司能提高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不仅仅是规模的成长,更是利润的高质量成长,行业格局会变得越来越好,利润会变得很丰厚。其实格力电器最近十多年的成长更多的是这个原因,当然行业规模也在成长,但行业成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格力成长的速度。空调由以前的群雄逐鹿变为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垄断的格局,那种价格白刃战不再发生,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利润率也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行业格局,量和质都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集中,都是大者通吃。比如吃饭穿衣都是超级大的行业,但是没有产生巨头行业,因为这种行业无法集中。消费者有各种菜式口味,各种穿衣风格,一个五星级餐厅能赚钱,一个小吃摊照样能赚钱,不可能有一个公司能通吃所有。即使有规模很大的企业,往往也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的很好,形成品牌,比如某些高端服装品牌,他们也只能赢得喜欢他们这个风格的客户。或者通过好的模式成长起来,比如麦当劳,但我们也不会天天吃麦当劳。空调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最多是外观和性能有所区别,所以少数企业甚至一个企业就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吃的穿的就不同,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而且在不断变化,所以这种行业无法集中。即使是某品牌服装,或麦当劳,海底捞,也是把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了,来满足某一类客户的某一类需求。其实大部分行业或产品是做不出差异化的,即使是一个新行业,即使以后能发展很大,也是有无数企业在竞争,而且做不出差异化意味着你很难和对手拉开差距,很难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即使是朝阳行业,又如何?不一定有投资价值。3,公司能压缩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率。在第二点中,我提到了格力电器因为行业集中度而成长,其实格力成长的原因还有这第三点。规模优势会让一个企业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特别是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大规模采购会降低边际成本,同时研发和广告销售等费用也会因为销售的扩大而摊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规模大了都有优势,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第三点无法让公司的成长一直持续,到了一定的水平,对成长就没什么作用了。倒是这一点经常被我用来评价管理层的经营水平,一个管理松散的公司,如果大幅提升管理能力,公司变得非常高效,即使规模没有扩大,销售也没有增加,利润也会大幅增长,只是无法一直增长。但这样的管理层会给股东多赚太多的钱,本来一个公司年赚5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之后,也许年赚10亿,那十年多赚多少钱?而且这样的管理会给公司带来竞争力,产品更好,利润更厚,护城河变得更宽。4,公司产品有提价权。这也是公司成长的方式之一,而且是最有质量,最不需要投入的成长。产品提价,不需要扩大投资,不需要增加成本,收入就增加了,而且增加的收入大部分是利润,这多好的事情。但是这种公司的产品往往是那种在消费者心中无法取代,很难找到替代品的产品,所以这样的公司极少。大部分公司是没有提价能力的,竞争激烈,对手众多,你的产品又没什么差异化,一提价,客户马上走了,因为能取代你的产品太多了。其实这样的公司价值是在慢慢流失的,因为成本在涨价,员工工资也在不断上涨,你的利润不断压缩。但是商业法则就是只要这个行业有需求,就不会让其消失,所以这种公司只能维持极其微薄的利润好让其活下去,但是赚不到大钱。而能提价的公司,当下游成本和公司管理各种成本费用随着通货膨胀的增长,它可以相应的提价,得以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如果产品竞争力非常强,提价幅度会高于通货膨胀,这样公司啥都不用投入,也不用付出,利润也会保持成长,而且可持续性很强。巴菲特非常喜欢这样的公司,称其为特许经营权的梦幻生意。因为这种生意一定具有超强的护城河,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强的提价能力。5,公司开发新的产品,或进入新的领域。极少有公司一直只做一个产品,一般都会开发新的产品,因为一个公司把一个产品做成功了,经验,研发,管理,品牌,渠道,资金等等都有了积累。这时候开发相关新产品,可以共用这些资源,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也比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最终能不能成功,更多的是看消费者这一层)。比如公牛,本来是做插板的,并且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了安全可靠的形象,因为插座涉及电,而且我们经常用手去接触,所以消费者很重视安全,愿意为了安全付更多的钱。那么后来公牛又推出墙壁上的插座开关这些新产品,我觉得这就很好,因为这个消费者心里和插板的关联度很强,消费者会不自觉的认为公牛的墙壁插座开关质量也很好,也很安全,这样新产品就比较容易成功。如果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无法共用以前的经验,技术,品牌等资源,消费者心理也和以前的产品形象联想不到一块去。相当于从零开始,也不是说无法成功,公司之前的老产品不也是从零开始的吗!只是这个难度就大得多了。如果进入一个新领域,和之前的老本行完全不搭边,那难度就更大了,和重新开一个公司没什么区别。6,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随着宏观经济的缓慢成长而成长。很多巨头企业,大蓝筹,看起来似乎好像很大了,行业也很成熟了,似乎没什么成长性了,实际上不一定如此。其实我们很难判断一个行业是否进入成熟期了,用规模去判断只是刻舟求剑。现在这些巨头企业十年前往往就已经是巨头了,那时候我们也觉得进入成熟期了,不过十年来他们依然继续成长,而且有些成长速度还挺快。比如格力空调十年前就喊天花板了,现在还在喊天花板。你用什么标准判断行业成熟了呢?难道公司或行业最近一两年增长乏力了就天花板了吗?这没有逻辑,因为成长并非直线发展,是有波动的,也许现在的下落反而为后面的继续成长蓄力呢!就好像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大型公司,甚至巨型公司,但是依然不妨碍这些公司后面继续成长几十倍。因为他投资的公司竞争力很强,而且市场需求一直都在,更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在发展。20年前没人能预计到中国现在发展这么快,这么大。20年后中国是什么规模呢?我们也不一定想得到。现在你看起来规模很大,觉得是成熟的行业或公司,也许20年后回头一看,当年就是个娃娃。虽然成长性对投资来说很重要,但成长性是最难判断的。过于看重成长性,追求成长性,很容易走偏。因为成长这两个字极具诱惑性,让你很容易去追逐那些概念公司,蓝图公司,假大空公司,总感觉这些公司未来很有潜力,很有爆发力,让你被他们的商业伟大愿景,创始人的煽动性演讲,战略看起来很宏大的PPT所诱惑,走向投机的道路,其实大部分人会高估这些公司的成长性。而有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优秀,做事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又不炒作。看起来总是一个贤妻良母的风格,却感觉不够风骚性感,没有想象力。其实大部分人会低估这种公司的成长性。我也很重视成长性,但我更重视公司的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没有竞争力和好的文化,成长就像一座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坍塌。所谓的看长远,并非能看到企业长远以后是什么样子,并非能看到企业以后能赚多少钱。而是能看到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能让其长远的强大下去,其市场需求和公司特质能让其以后比现在赚钱能力更强,至于未来能赚多少,只是一个预估,而且我们对这个预估尽量要保守。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长期持有这些公司,享受其后面的成长。而且据我的经验,最后得到的往往会超出我之前的预期。心系成长,就如种子心向阳光,然而只有细心耕作,耐心浇水施肥,种子往下扎根越深,往上才能成长的更高大。否则可能会揠苗助长,虽满怀收获的期待,最终难免一无所获的结局。

圣人不死

28个大行业、112个细分领域…这家基金公司行业专家多

“我们要比这个行业大部分的分析师都要了解行业和公司,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是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对包括基金经理在内嘉实基金所有投研人员的基础要求。资管行业的核心是投研实力,嘉实基金深信,面对非有效市场,必须通过深度研究才能为客户获得更美好的回报。跑现场 挖掘企业基本面的真相在北京的基金经理和中国南部县城的养殖现场距离有多远?对于姚爽来说,并不远,就在现场。即便相距2000多公里,但为了弄清楚所专注研究的农业企业真实生产情况,姚爽还是飞机加汽车地出现在了这个只有90个乡村的小县城。这里有家养殖企业在他的调研名录里。去现场调研是姚爽研究时的重要环节,无论多远。姚爽是嘉实农业产业基金经理。根据Wind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至5月28日,嘉实农业产业收益率达46%,在350只普通股票基金中排在第7位。这一业绩来自他和团队对细分领域的长期深度研究。“深度研究最基础的就是调研。通过调研搜集一手资料,才能更容易接近真相。” 拥有10年农业、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经历的姚爽如是说。“调研不仅是座谈,还要对企业生产现场实地勘察,去对比一线工人生产日志,必要时还会向调研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访谈。”在嘉实,像姚爽这样在研究中看重调研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嘉实智能汽车基金经理姚志鹏,他于2011年便加入嘉实基金担任研究员,环保低碳与新能源是他的专属研究领域。根据Wind数据,自年初以来截至5月28日,嘉实智能汽车收益率31.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十分之一。这一业绩同样离不开基于“跑现场”的深度研究。Wind数据显示,仅2018年他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就近20次。“深度研究不仅需要深度阅读案头报告,更重要的还是去现场。”他说。研究驱动投资是嘉实基金始终如一的理念。在深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沉下身去调研正是嘉实投研人员冲破故事与迷思,确保研究结论不断接近真相的武器。这是他们在研究中的共性,不迷信于案头报告和二手资料,甚至不迷信于自己已有结论;而是用在现场的听、看、问,来不断逼近企业最真实的基本面。有时候,这种实地调查需要长达几年的持续追踪,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例如2016年初,有一家公司第一次进入嘉实视野,随后3年里嘉实共走访这家企业15次。以深度研究闻名的嘉实基金,一直就是业内脚踏实地勤奋调研的代表。自2012年至2019年5月28日,嘉实基金仅调研A股上市公司就达2661次,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至少调研一次上市公司。正如嘉实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在新员工培训中所交流的:“故事有很多,真相只有一个。只是,如果一年里有200天都坐在办公室,是无法接近企业真相的。”要做基金经理 先坐4年“研究板凳”“物流产业的投资机会将更多集中在细分领域,我们基于市场规模、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三条线来挖掘这些机会。”2016年12月,肖觅即将上任嘉实物流产业基金经理时阐述了自己关于物流产业投资机会的观点。时间回至2019年,物流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印证他当初的判断。嘉实物流产业是肖觅在嘉实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根据Wind数据,自年初以来至5月28日,这只基金收益率为24.8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四分之一。公开资料显示,肖觅于2007年加入嘉实基金,在担任嘉实物流产业基金经理前,他在嘉实就已对物流运输行业研究了7年之久。深厚的研究背景是嘉实基金经理的共同特色。根据Wind数据进行梳理,嘉实基金目前在任公募基金经理超50位,他们从加入嘉实基金起直至担任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每人要在嘉实踏踏实实做4年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研究板凳”积淀足够的“嘉实深度”。其中不乏肖觅这样在本领域深耕时间更久的。“我们不提倡每位研究员同时看很多行业,每个人最多负责2个细分领域的深度研究。”这是嘉实对投研人员研究领域精细化的要求。从研究员做起,不仅仅是从一开始就对某一特定领域积累充分认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研究员时期着重训练了框架、逻辑和思维,当把多角度的思想组装到一起时就形成一个思想组合。嘉实有300多位投研人员,他们每人的思想组合,最终汇成的是嘉实更多元的思想大河。2009年,在深刻认识到市场非有效性特征后,嘉实基金率先建立了“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并逐步升级到3.0版本,形成逾25个投研策略组。“这些策略组不是孤立的,他们构造为一艘大船。积累了不同思想的投研人员在这艘大船上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进而凝练出嘉实客观、多元化的投资思想。”经雷说。超额收益不止于广 更在于深嘉实基金有很多以具体行业命名的研究组,他们互相交叉,不断深化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研究。早在2014年,嘉实基金就已经加深了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研究投入,并前瞻性布局基于细分领域的行业基金,相继发行了智能汽车、农业、科技、消费、医药、环保、金融、物流、文体娱乐、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基金。这是嘉实基金不断深化细分领域深度研究,以此驱动投资业绩的缩影。“只有研究更聚焦,才能形成对各细分领域基本面的深度研究,才能更加充分享受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成果。”嘉实充分认识到,研究对于投资的驱动不仅在于多元和广度,更在于对细分领域的深度与纯度。有一组最新数据,充分说明了嘉实以细分领域深度研究来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根据Wind数据,自年初以来截至5月28日,嘉实农业产业收益率达46%,嘉实新兴产业、嘉实智能汽车收益率超过30%,嘉实医疗保健、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环保低碳、嘉实医药健康等行业基金收益率均超过25%,并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值得注意的是,嘉实的行业基金均明确了投资于基金界定的行业范围内的股票资产不低于一定比例,且多数行业基金将主流行业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嘉实基金的行业投资管理有一个特征:集中持仓、低换手。这是因为嘉实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知识库,通过不断加深和迭代自身对行业的认知,已经完成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知识库的建立。以此为基础,嘉实对战略行业和战略标的的研究、投资均敢于保持高置信度。“资产管理的本质是投资思想的输出,投资回报是人投资思想的结果。面对中国这样一个非有效市场,主动管理和深度研究是应对非有效市场的两个手段,而深度的基本面研究驱动投资是从‘人’向‘逻辑’的沉淀和转化,并通过投研工业化来打造可持续、稳健的业绩。”经雷说。这也是嘉实基金研究驱动投资向远方的进一步抵达。来源:中国经济网

浑沌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优秀的产业研究员是如何炼成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每周一雷打不动的例会上,boss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周五下班前整理出一份《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我早已能泰然处之,尽管这周还有熔喷布的市场需求前景要分析,一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报告没有写完...作为产业研究员,自身能力圈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挑战。不仅要分析行业市场规模,还要预估行业需求天花板,更要熟知行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对策。万一“有幸”接到从未了解过的行业case,更加感到力不从心!鉴于此,前瞻经济学人APP问答频道邀请到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产业研究员朱琳慧,深度解答如何成为优秀的产业研究员,将前瞻产业研究院二十年纵横行研江湖的秘诀通通带给你!总体来说,优秀的研究员需要具备的三大特质:第一,个人现有的综合能力;第二,公司可提供的资源;第三,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态度。图表1:研究员全面发展指标体系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一、个人现有的综合能力从个人现有的综合能力来看,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背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图表2:综合能力结构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专业背景一般来说,从事产业研究/咨询工作的人专业背景主要分为两类,即具备经济学研究背景或者是具备专业行业背景(如计算机、自动化、生物医药等)。有经济学背景的人员:掌握了基本的产业研究理论、具备一定财务、经济分析能力,对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知识有一定了解,对基本的产业研究理论有一定理解。专业行业背景的人员:对某个行业有深入了解,可以在相关的行业研究中发挥优势。公司对这两类专业背景的人员在培养上也会有所侧重,一方面,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查漏补缺。2、研究能力图表3:研究能力结构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文字表达能力产业研究与写作有一定的区别,产业研究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出色的产业研究员、分析师能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达对行业的看法,对某个问题的见解。(2)逻辑思维能力一个优秀的研究员还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比如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或者很小很小的细分市场,又或者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的产品,研究这一块的人很少,就需要研究员熟练运用系统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综合评价法等,通过系统研究、设计、量化、评价、协调等工作,对行业进行分析和判断。(3)敏锐的洞察力产业研究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能通过千罗万象的信息中发现一些端倪和动向,比如国家发布一个政策,会对哪些行业产生效应,例如《新环保法》会对环保设备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一个企业公布新的产能计划,会对这个行业的市场格局产生何种影响等。(4)数据分析能力作为一名研究员,最重要的是要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数据分析是为业务服务的。没有业务支撑的数据分析好比失去灵魂,毫无意义。业务促使数据分析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分析推动业务的扩张和转向。所以,一份好的研究报告一定是基于深刻剖析业务的基础之上产出的。其次,研究员/分析师虽然不必要从数据的产出到数据的输出整个环节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展现和数据应用。只有对数据有清晰深刻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当然,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需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理论+工具。理论即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基于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工具即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的途径,如EXCEL、Tableau、python等。3、综合素质如同一句俗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除了在专业研究领域上有过硬的本事以外,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员还需具备以下素质:图表4:综合素质结构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客户第一”的意识在做产业研究的过程中,面对产业内多样性的需求,研究员需要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包括准确理解客户需求,能在客户沟通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专业性的建议,对于客户的反馈及时作出回应,更好地超客户预期完成合作。(2)较强的沟通能力随着各行各业的需求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产业问题也层出不穷。研究问题的导向也从"产业多维度画像"的全面观向"如何解决行业痛点"定制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公司也相应地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那么,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3)演讲能力演讲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场景较多,如项目方案分享、中期成果汇报、结题汇报以及各类峰会演讲等等。这一能力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同一份报告面对不同的听众展示方式也不同,需要从容的心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临场应对能力、快速的思考能力和演讲技巧等。(4)"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想象力做研究不仅仅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有时候还需要发挥想象力,比如刚刚上市的一种新药物,客户想了解这个药物的市场前景,因为还处于研发状态,市场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研究员就需要通过类似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和判断,或者根据研究员的经验,专家的访谈,对这个新市场进行一些预判,给客户提出一些建议。不凭空现象,用已有的事实基础对新兴事物做出一个预判。另外,产业研究员还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出色的行动力等等,在此不一一展开,总之产业研究是一项综合技能。二、公司可提供的资源首先,"人怕入错行"是大家的共识,个人的发展成长是绝对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发展的;其次,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离不开公司的培养。1、公司的资源和平台当研究员具备了基本的综合素质后,要有用武之地必须得是在一个有资源的公司和平台,包括客户资源、业务资源、专家资源,数据资源。好的公司就是即要公司成长也关心你的个人职业发展,不关心短期成绩而关心未来的空间,并且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和优质的职业晋升渠道。2、部门的培训当研究员具备了基本的综合素质后,要快速高效地进入岗位工作,离不开公司的业务培训。因此,好的老师可以加速释放研究员的价值。三、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态度从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态度来看,研究员还需具备以下素质:1、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员需具备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这一驱动下,才会在该领域里不断探索和求知。2、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在态度上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积极地探索各个领域,增长见闻和眼界。在此推荐一些学习的网站和平台,具体如下:图表5:可供学习的网站和平台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研究员所要求的全方位能力,造成行业中真正的研究大咖无比稀缺,也让很多人感慨想当个产业研究员为什么这么难。其实,只要掌握了以上行研能力和技巧,写报告也没那么艰难。你和顶级研究员就差这几步,一起来修炼,爆发小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