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上,华人家谱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战略伙伴。18月3日,华人家谱迎来大数据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们的莅临,就战略合作达成一致,并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莅临嘉宾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樊里略院长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长助理王谦博士省级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欧阳艾嘉博士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太航主任华人家谱与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合作是双赢的必然。一方面,遵义师范学院能协助华人家谱姓氏大数据的研发,推进华人家谱的发展,另一方面,华人家谱将为遵义师范学院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早上九点半,在遵义高新区科技局局长罗贵强、科技局科长王启宇等领导们见证下,华人家谱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与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樊里略隆重签约。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王谦博士特聘为华人家谱导师。目前为止,华人家谱已经是遵义市最具发展潜力,以及活力的互联网企业。在王博士的鼎力支持下,华人家谱的未来将是遵义市首家独角兽企业。2华人家谱成立以来,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运用大数据,将互联网与传统姓氏文化完美结合。历时近3年,研发出四网合一的姓氏互联网产品——“华人家谱”APP;集姓氏文化研究,姓氏资源,姓氏商业,姓氏公益于一体。华人家谱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樊里略院长一行人就华人家谱未来产品矩阵展开了热烈讨论。华人家谱以刚需修谱超级流量作为入口,用户年轻化/高频化的华人家谱档案馆为基础,以家谱/档案馆为数据支撑的华人遇见--华人实名亲情社交软件,得到了樊里略院长等一行大数据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高度赞赏。要走的快,一个人走,要走的远,一群人走,要走的又快又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华人家谱将和伙伴们继续砥砺前行。
众所周知,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而遵义师范学院就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由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而来,在2001年正式升本。从本科发展时间来看,学校目前本科教学时间也有近20年了,在我国地方二本院校中不算是短的,但是学校的时间长短和学校的实力有时并不是成正比的。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虽是革命老区,但是革命老区也都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即使这几年贵州省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并不能立刻改变原有的教育水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的状貌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所改观。因而遵义市对于遵义师范学院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毕竟遵义还有遵义医科大学,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可千万以为这样,遵义师范学院发展的就不行,恰恰相反,遵义因为历史的独特性,人文教育的不可忽略性,遵义师范学院得到教育部和贵州省的大力支持,目前也已经有了硕士点。遵义师范学院以“师范”立校,学校的师范专业建设得还是不错的,囊括的范围也是十分广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美术学、音乐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校的学硕授权一级学科有3个,分别是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专硕授权点有电子通信工程、农业推广、旅游管理、教育学。要知道,既然这个专业能够设立硕士点,那么本科专业一定成为了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学校在各方的支持下建立起诸多颇有价值的科研平台,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同时也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这表明了教育部对于学校的人文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贵州省在学校建立的科研平台代表有赤水河流域山地农业模式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赤水河流域动物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特殊重点实验室、黔北文化研究中心等等。在教育部和贵州省的扶持下,遵义师范学院发展的还是不错的。考生如果位于大西南地区,且打算以后仍然留在大西南,遵义师范学院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获悉,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表现优异,遵义师范学院学生蔡金洋获颁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重大任务纪念章。疫情发生后,原本完成任务准备返回甘肃老家和家人团聚的蔡金洋放弃回家过春节的打算,留在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主动承担起拉萨到那曲家属中转站的疫情防控工作,负责所有家属楼的消毒。同时,他还每天学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传达给滞留的人员,给他们做检查,并安抚他们的情绪。 蔡金洋是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2017年,他参军入伍,2019年退役。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下,他曾在遵义会议会址做过讲解员,是人文与传媒学院“红fans青年宣讲团”的成员。 退役复学后蔡金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高中高校组二等奖和最佳风采奖,“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贵州省一等奖。 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重大任务纪念章是用以褒奖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等重大军事行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纪念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韦倩编辑 覃淋编审 李坤
据习水县人民政府网消息 8月5日,遵义师范学院、习水县校地工作座谈会在县行政中心举行,双方围绕深化县校合作,就红色文化教育、人才培养、旅学研融合发展等合作事宜展开交流。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波,党委副书记、长征文化研究院第一主任洪涛,县委书记向承强,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冯沛红,副县长王伟等出席。张波表示,遵义师范学院作为遵义人民自己的大学一直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承担起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此次合作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也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发轫地,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遵义师范学院一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智力优势,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机制,相互支持、携手共进,促进校地合作走深走实。洪涛在座谈中表示,习水红色文化、长征文化历史悠久,在长征资料的整理收集、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的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在开展校地合作中,进一步以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为重点研究方向,培养培训骨干队伍,为遵义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向承强对遵义师范学院长期以来关心习水经济社会发展,向习水县输送大量优秀干部人才表示感谢。他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智力支撑,遵义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拥有大量优势资源,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发挥高校智库作用,聚焦红色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培训培养、战略性方向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为习水县奋力争创中国西部百强县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夯实红色教育阵地基础,做优特色教育文章,努力实现校地双赢、共同发展。遵义师范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县直相关部门、四渡赤水培训学院负责人参加。(晏小敏)
1月10日,遵义师范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一号会议室召开,对学院主题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第二巡回指导组副组长付国汉、组员樊奇到会指导。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波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肇军,党委副书记洪涛,党委委员、副院长曾伯平、雷昌蛟、胡贵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剑,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春华,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张波全面总结了遵义师范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和经验启示。他表示,按照中央、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第二巡回指导组的强有力指导下,学院党委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严格将学习教育、调査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切实做到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做到全院24个党总支、99个党支部、1802名党员全覆盖,保证了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张波指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主题教育工作。学习教育方面,原汁原味学,筑牢思想之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深入研讨学,筑牢信仰之魂,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等8个专题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撰写学习发言材料;多种形式学,强化精神之钙,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热情,自觉把学习焕发出来的激情贯穿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过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调查研究方面,领题调研方向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围绕师生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调研;调研成果交流实,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成果专题交流会,分析研判调研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专题党课效果好,加深党员干部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加深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坚定师生党员牢记宗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信念。检视问题方面,坚持刀刃向内全面检视问题,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严格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边学边查边改;坚持以上率下对标对表查找差距,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查摆差距不足;坚持宗旨性质对照党章党规找不足,如实回答有没有问题,并召开专题会议开展提醒警醒。整改落实方面,围绕专项整治问题改,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总体工作方案,将具体问题和整改责任落实到位;围绕巡视巡察问题改,按照“五个一”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整改;围绕顶层设计和发展思路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释放改革活力;围绕整治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改,成立整治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专项整治;围绕师生员工利益诉求,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改,精准征集意见,研究出台相关制度。张波强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党委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实,党委统揽全局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各部门各负其责,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承担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担当作为主动性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处级以上干部尤其是党委班子成员这一“关键少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加统一,行动落实更加到位,引领学院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推动学院健康快速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三是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长征课堂”成为高校思政课典型。确立“红色文化十个一”的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贵州省牵头学校,学院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做法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遵义日报》、遵义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四是以主题教育促发展,结合中心工作双推进。积极承办与学院建设发展高度融合的系列赛事和活动,获得广泛好评。五是决胜全面小康作贡献,脱贫攻坚精细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决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和安排,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抓实脱贫攻坚工作。张波提出,通过主题教育,形成了四点经验启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教育实效;注重宣传报道,强化舆论引导。同时,他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付国汉充分肯定了遵义师范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他指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根本任务,贯彻“十二字”总要求,坚持“四个贯穿始终”,紧扣“五句话”目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到位”“四个注重”重要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高标准准备、高质量启动、高效率整改,把主题教育作为当前学院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主题教育同脱贫攻坚、传承红色基因、“申硕申大”、“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遵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指示精神取得了显著成绩,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意识更加入心入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加快建设具有贵州特色、区域一流、人民满意的“红色高校”的责任担当和感恩奋进的激情干劲进一步焕发。同时,付国汉就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要持续学懂弄通做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二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领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持续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将其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善始善终抓好整改落实,切实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认真开展自查,深化联动整改,强化跟踪问效。四是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经常性检视问题,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五是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加快建设具有贵州特色、区域一流、人民满意的“红色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张波代表学院党委对省委第二巡回指导组表示感谢,并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提出四点要求,要持续深入加强学习教育;要善始善终抓好整改落实;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要建章立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投稿渠道①2093297275@qq.com②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姓名+联系方式+作品)2020年第1期文字 黄玥图片 李仙编辑 伍景审核 罗良金、王强林、余家鹏
经典红歌《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遵义会议放光辉》,再现遵义会议紧张激烈气氛的舞蹈《大转折》,讲述娄山关大捷的音诗画《忆秦娥娄山关》……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又恰逢遵义解放70周年纪念日,11月21日晚,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又一次在遵义师范学院上演,250名演员带领观众回顾红色历史,追寻初心使命。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是遵义师范学院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八十周年而打造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红色经典剧目,于2015年首演,曾在2015年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贵州赛区)中获表演艺术类四个一等奖。整部剧由序曲、第一篇章《喜迎红军》、第二篇章《遵义会议》、第三篇章《走向胜利》和第四篇章《美丽遵义》组成,综合舞蹈、朗诵、音诗画、合唱、独唱等艺术形式,充分利用LED现代传媒手法,将红色遵义丰富的素材进行拍摄、剪辑、解说串联,着力表现遵义人民喜迎红军、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事件,鲜活地再现中央红军在遵义转战三个月期间取得的辉煌战绩,体现出中央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波介绍,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是遵师人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最美真实写照。“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之情,重温惊心动魄的伟大转折,诠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高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唱响800万遵义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新篇章。”据了解,这部剧是遵义师范学院将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尝试,也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平台。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安华文说:“我们将表演内容纳入常规的课堂教学,定期复排,细致打磨,既不耽误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又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此外,学院还在日常教学中设置红色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了解红色圣地遵义,理解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意义,将红色精神更好地践行在专业中。音乐与舞蹈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彭维熹表示,我们用艺术的形式展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学生通过演出实践,提高了学习能力,锻炼了表演能力,接受了红色教育,进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这部剧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是不能抛弃的传统、不能丢掉的根本。”参演了剧中三首合唱曲目的音乐与舞蹈学院2018级学生邬昕桦说,排练期间恰逢教学实践周和“长征秋逸杯”专业技能大赛,几乎所有演员都有比赛需要准备,大多是赶场轮转比赛或是排练接排练,但大家始终坚持,因为用心完成好每一次排练、演出,就是我们践行红色精神的实际行动。教师教育学院2019级学生范纯说,整部剧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红军菩萨”与“老人”的对话,之前就听说过“红军菩萨”为“老人”治病送温暖的故事,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通过欣赏这部剧,了解了长征历史,感受了遵义发展的巨大变化,很受教育。据悉,该剧将在市内高校和有关文化场馆进行展演,今后将陆续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雨通讯员 伍景编辑 向禹编审 范觉文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遵义师范学院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优势,进一步夯实智力扶贫、教育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将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推动遵师建设发展的成果,体现出作为遵义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担当与贡献。遵义师范学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口帮扶蒲场镇是遵义师范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遵义师范学院接受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遵义师范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2019年9月23日,遵义师范学院帮扶蒲场镇捐赠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张波铿锵有力地表示。2016年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党委领导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确立目标,苦干实干,将汗水挥洒在农田乡野间、将科技输送到村寨山林里,将文化传播到学子农民中,将论文书写在黔北大地上。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可喜,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扶贫、扶真贫”,上交了一份让乡村满意、让群众称道的答卷。一、党委重视,精准把脉,规划全面脱贫攻坚蓝图遵义师范学院党委、行政一把手和分管脱贫攻坚的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十余次深入学院精准扶贫点——遵义市桐梓县高山村开展进村入户调研,把准其贫困落后根源。高山村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的乌蒙山区,山高谷深,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17.14%,是省级一类贫困村。村民与外界相对隔绝,卫生环境脏乱差,没有公路,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网络信号。方竹笋、土鸡蛋等土特产只能靠肩挑背扛,走几十公里山路,运到集市上叫卖……通过走访调查、查看村自然资源等,充分了解掌握高山村的村情民意后,学院确立了“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的,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教育扶贫为支撑,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破解制约高山村经济发展的路、水、电、讯等瓶颈因素”的扶贫目标,要求精准扶贫到人、精准扶贫到户、精准扶贫到村、精准扶贫管理。针对高山村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遵义师范学院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高山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为高山村预算专项扶贫经费50万元。派出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组建专家团队,到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5月,在高山村建立“遵义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遵义师范学院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利用两个基地,实现对口帮扶、精准帮扶。遵义师范学院帮扶高山村推进会暨扶贫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二、对症施方,发挥优势,建立稳定长效脱贫机制自我封闭、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是制约高山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校舍简陋、复式教学,学生学习条件艰苦,也影响着高山村未来的发展。因此,学院在大力帮扶解决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扶贫,要先扶志;扶贫,还要扶智”的理念。一是设法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先后出资10万余元,为高山村建设党员活动室,由驻村第一书记罗远峰同志组织村党员和村组干部到息烽、湄潭、播州区花茂村等参观学习,对高山村群众进行发展型和信心型培训,开办“扶贫讲堂”,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大力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出资60余万元为高山村银福小学、和平小学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广场。每年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欢度六一儿童节等多种方式,组织工会、团委、后勤、资助中心等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送教学、送科技、送文艺、送温暖进校园;选派10余名音乐、美术和顶岗实习生到银福小学顶岗教学,选派银福小学4名教师轮换到遵义市参加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学习。三是强化人才智力帮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建博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团队,到高山村开展科学调研、产业规划、种植指导等活动,先后为高山村选派8批次专家团队指导产业发展,建立的何首乌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天麻基地、养蜂基地初见成效。四是积极培育产业项目。争取上海普陀区帮扶项目资金80万元,解决何首乌种植基地资金短缺问题;争取投入260万元经费改造1.3万亩低产方竹;增加方竹种植面积3000亩,农户务工收入达50万元;协调20余万元购买方竹笋加工设备,推动高山村方竹笋产业升级发展。博士隋常玲(女)、驻村第一书记罗远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进行农业生产三、校农合作,成效显著,助推乡村实现精准脱贫遵义师范学院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与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的校农对接工作。积极发展种养殖基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一是与桐梓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在高山村相继建立了“遵义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遵义师范学院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校农合作校农旅一体化建设基地”等,在方竹、何首乌、茶叶、蔬菜、养蜂等种植和加工方面开展具体指导。二是建立校农合作长效机制,畅通产销渠道。在楚米镇成立老高山农产品销售公司,在学院开设“精准扶贫校农对接绿色食品供应中心”,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自2017年9月至今,学院食堂采购贫困村常用农产品近300种,采购金额近1600余万元。在惠及高山村2900余名村民的同时,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奔小康。遵义师范学院学院还先后协调遵义市发改委、遵义市水利局、遵义市交通局等市直部门和遵义市移动公司,为高山村解决了公路硬化扩建、移动通讯基站建立、饮水池修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2700万元,实现了高山村组组通公路,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用电不稳定等问题,结束了高山村长期信息闭塞和落后的历史。通过遵义师范学院的帮扶,高山村在基础设施、住房环境、教育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2017年,斥资1600余万元、2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修通了。2018年,桐梓县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实现减贫摘帽,整体退出贫困序列。高山村鸟语花香、鸡鸣犬吠,大山深处回响着朗朗的读书声;家家户户门口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汽车在路上奔驰着,运载着村民满满的希望;乡亲们因为产业发展而脱贫致富、笑逐颜开;无线网络信号通畅,大家开始用起了手机……高山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2018年6月,遵义师范学院派驻的第一书记罗远峰同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所在的高山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高校之窗、贵州日报、遵义日报等媒体纷纷宣传报道了遵义师范学院精准扶贫工作。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教授隋常玲博士带领学生走在扶贫路上,帮助桐梓县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研发何首乌专用肥,帮助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增加收益,开发“城市菜园-何首乌盆栽”,举办“高山村何首乌健康小菜活动”,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获得贵州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优秀教师”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和称号,入围教育部“2018最美教师”前百名,今年入选“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推出的“脱贫攻坚群英谱”。四、任重志坚,持续发力,始终践行帮扶脱贫初心成功帮扶高山村实现精准脱贫后,今年5月,按照遵义市委市政府对绥阳县和余庆县乡镇全部贫困人口“清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部署,遵义师范学院又承担了对绥阳县蒲场镇的帮扶工作。由遵义师范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蒲场镇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方案,签订帮扶协议,开启了对蒲场镇的真帮真扶。新任党委书记张波同志在到任后,第一时间就与院长刘肇军、党委副书记洪涛及相关部门同志到蒲场镇开展帮扶工作,并就学院帮扶蒲场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遵义师范学院向蒲场镇捐赠了100万元的项目经费和100台电脑,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办公条件改善,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选派2名农业博士驻镇帮扶,支持蒲场镇农业产业革命。今年9月,学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传统优势,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主动领办了正安县建政中学,并举行遵义师范学院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授牌仪式。院长刘肇军代表遵义师范学院与遵义市教育局、正安县人民政府签署了《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教育局、正安县人民政府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副院长雷昌蛟代表遵义师范学院向正安县建政中学授予“遵义师范学院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牌匾;捐赠了用于恢复正安县建政中学教学实验室建设的30万元帮扶款。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遵义师范学院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按照遵义市委安排,在帮扶桐梓县高山村和绥阳县蒲场镇后,又主动领办正安县建政中学。这是遵义师范学院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助力脱贫攻坚又一重要举措。遵义师范学院领导赴桐梓县高山村调研扶贫工作助力脱贫不畏难,勇肩重任志尤坚。学院党委书记张波表示,作为遵义市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遵义师范学院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一以贯之地开展脱贫攻坚。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扶贫工作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相关学科专业优势,选派专家团队支持三农,继续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积极利用学院师范专业的传统特色优势,在知识讲授、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支持帮助,助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奋笔书写助力脱贫攻坚更动人的篇章!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凌 通讯员 罗良金编辑 向禹编审 范觉文
“今年种植麻谷前,我们对土壤肥力和冷水进行了改进,最终80亩麻谷产量达4万多斤,总产值在70万元以上……”前不久,在凤冈县进化镇贵凤特农业有限公司,民革遵义师范学院支部主委李德辉一边为村民算账,一边告诉村民如何种植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麻谷的成功实验是遵义师范学院党外人士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来,该院广泛调动高校党外人士的积极性,聚焦“三农”精准实施智力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党外专家团队 助力脱贫攻坚赤水河鱼类资源保护较好,是我国重要的鱼类保护基地。为保护和开发赤水河丰富的鱼类资源,遵义师范学院淡水鱼类研究所所长、民盟成员李春涛及其团队通过贵州循环水集约化生态健康养殖中水体循环、鱼粪分离与利用等模式,为生态渔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样,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民进会员宋培勇,九三社员王双双博士,遵义师范学院山地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民革党员张宝成博士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山乡,积极为当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我们白天带学生调研,晚上在一起讨论,找问题、想办法、定方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出脱贫攻坚还有哪些路能走。”遵义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湛正坤告诉记者,党委统战部不定期召集民主党派人士、统战团体成员座谈研讨,基本形成了以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全动员、全方位参与的格局。桐梓县高山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自挂帮高山村开始,遵义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及党外人士就开始思索,如何帮助高山村提前脱贫。遵义师范学院九三学社副主委隋常玲、民建副主委吕朝燕等组建专家团,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教育扶贫为支撑,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破解制约高山村经济发展的路、水、电等瓶颈问题。该院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每年为高山村预算专项扶贫经费5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人才优势,组建博士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到高山村进行产业规划、种植培训,指导产业发展,建立的何首乌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天麻基地、养蜂基地已初见成效。专家智力扶贫 推动产业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义师范学院把党外人士的优势与农村的薄弱环节相结合,通过以强带弱、以强扶弱的“输血”式帮扶,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了把智力扶贫形成机制,该院成立了山地生态研究所,依托民革遵义市委博士工作站服务地方经济。“作为遵义市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我院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进一步探索扶贫工作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相关学科专业优势,继续选派专家团队支持三农,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波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各种模式,把科技致富的种子种在贫困群众心中,为群众脱贫带去智力支持。 来源:遵义日报往期回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会议安排部署及《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遵义师范学院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团委的悉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于12月13日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省学联八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团结和带领全校同学,坚持崇德博学、励志尚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谱写新时代奋斗之歌。大会应到代表200人,实到代表200人,符合规定人数。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相关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生科科长(团总支书记)出席大会,有关人员列席大会。遵义师范学院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开幕式上,工作人员宣读了省学联《关于同意遵义师范学院召开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的批复》。学生代表陈灿灿代表遵义师范学院第三届学生委员会作了题为《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遵义师范学院第三届学生委员会近一年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不断深化改革和努力发展的方向,遵义师范学院学生会将进一步深入扎根于同学之中,更加广泛地带领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带领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共同奋进。大会审议并通过了遵义师范学院第三届学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关于第三届学生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讨论通过了《遵义师范学院学生会章程(修订案)》。在大会总监票员、监票员的监督和总计票员、计票员的统计下,与会正式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遵义师范学院第四届学生委员会委员,其中,孙茜茜、吴波、申皓月、姚文浩、甘欣为遵义师范学院第四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团委书记李华禄在闭幕词中强调,新时代的遵师学生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对同学的政治引领为根本,及时向同学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引导广大同学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宗旨,将同学的普遍需求和现实困难及时反馈学校,寻找有效解决途径;要坚持从严治会,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干部队伍。遵师青年要不忘初心,心怀梦想,砥砺前行,勇担时代使命,做优良学风、校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为学校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大会在全体成员奏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中闭幕。
新华社贵阳12月16日电(记者李惊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听起来比较抽象,其实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我可以用遵义会议来说明。”“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娄山关、四渡赤水等遗址遗迹,都在我们遵义境内,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阶梯教室的讲台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授课,台下,100多名学生认真听讲。这是遵义师范学院公选课《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课堂上的常见情景。近年来,地处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师范学院,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思政课堂、诗教、歌舞、社会实践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打造以红色文化、长征文化为载体的“长征课堂”,受到师生广泛欢迎,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年人心中“生根发芽”。自2016年9月开始,该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设《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公选课,每学期安排12名教师开12讲、32个课时。“我们以讲座的形式,围绕长征重大战役战斗、红军将领的指挥谋略、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突出长征的千难万险、长征精神的现实价值和励志意义,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莫曲波说。“这门课很受欢迎,我抢了三次才抢到课。”该校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学生陈灿灿说,“课后我还追寻红色足迹去了娄山关,想象当时红军弹尽粮绝,和敌人肉搏,在那么冷酷的环境下,凭借顽强意志跟着党的领导取得胜利,我深刻体会到那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为全校“长征课堂”的“中枢大脑”,指导思政课堂开展长征情景剧教学,指导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创作长征文化题材作品,为学校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撰写脚本,每年演出近十场,长征文化节目连续多年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还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手打造红色文化开放课堂。该校“长征·秋逸杯”音乐与舞蹈专业技能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我们的毕业生多数到贵州基层当老师,通过‘长征课堂’、长征精神来熏陶学生,‘把盐撒进每一盘菜里’,激励他们带着红色思想下去教书育人,助推乡村振兴。”该校教务处处长杨友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