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王建平博士家庭教育走进56个民族:瑶乡迎来博士妈妈绿茵下

王建平博士家庭教育走进56个民族:瑶乡迎来博士妈妈

12月11日,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发起人王建平博士带领团队来炎开展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之瑶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谭伟军陪同。王建平博士一行先是来到炎陵县中村瑶族乡走访慰问了3位瑶族优秀贫困学生家庭,与她们亲密交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并分别为她们送去1000元慰问金和一本书籍;然后来到中村瑶族乡学校为家长们上了一堂以《让爱带孩子穿越成长的迷茫》为主题的家长讲座,并赠送了2000册图书给学校。据悉,王建平博士系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发起人、主讲人,中国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妇联常委,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在这寒冷的冬季,王博士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山区人民践行公益,奉献爱心,也让这里的人们重新认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为瑶族人民带来温暖,大家都被她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所感动,并纷纷表示受益颇多。2020年12月13日潘巧妙【来源:炎陵县妇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法统

苏州一小学,194位是博士家长,进入课堂讲课,孩子福利来了

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小孩子很难辅导了,家庭作业根本不会啊,就算是小学生,老师给留的家庭都要百度了。不是不会解题,而是根本读不懂什么意思,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解决。如果你有一个高学历的家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高学历的家长最近苏州有一所小学,听说很火,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在该小学的家长里,居然有194位是博士。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意想不到,可能老师都呆住了,原来自己的班级里是卧虎藏龙啊,家长都是这么厉害的角色,自己更要好好教学,不然这些家长挑出来一堆毛病,自己都搞不定。这些高学历的家长,有时候会去学校给学生讲课。这件事情各位网友倒是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的情况,不是哪里都有的。毕竟是小学,有博士来讲课,还是挺有意义的。可能在讲课的就是下边某位同学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博士家长在讲课家长走进课堂,大家纷纷点赞,不过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比如下边这几位。同学评论有趣搞笑大家对于讲课的内容倒是没有什么感想,不过对于这些博士老师的外观倒是很感兴趣。你看很多同学还说,孩子还在小学,怎么就秃顶了呢,看来培养孩子确实不容易,混个高学历确实要付出太多。还有同学说:看那个家长的发型就知道聪明绝顶了。但是在这个高度,其实秃顶也没有什么了,毕竟是能力和学历的象征。有这样的家长,孩子的成绩还担心啥,不上小学都能考上好大学。羡慕啊!博士的家长就是不一样,讲课的内容都不一样,都是一些大家没听说过的知识,比如新能源,植物世界,化学,纳米技术。这些东西,虽然对于小孩子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却是让小孩子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对于小孩子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有益无害的。看来,自己学历高,确实有很多教学的招数啊。这样的机会,在其他地方是很少有的,博士家长来教师讲课,其他孩子也顺便收益,可能很多家长都要拍手称道了。自己的孩子也沾光了。讲课内容生动有趣至于一所小学,为何能云集了如此多的博士家长?答案是:这所小学地处示范区,周边全是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了,难怪有这么多学生的家长是博士。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些博士的孩子,学习上肯定没的说了,自己家里都是爱学习到家长,学习氛围是相当的好了,所以小孩子的学习不比担心。对于学校来说,这些家长的孩子也都是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学校也能少操心,偶尔博士来讲课,自然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举两得。欢迎各位家长积极来学校讲课。那么,各位同学和家长们,对于博士家长走进小学并开课,您是如何看的呢?

崔丝塔

这所小学近200位博士家长,进学校开课,网友:别看发型!

苏州有一所小学,统计了一下家长中的博士数量,结果吓一跳,这所小学的学生,家长中有194位是博士生,而且,这些博士家长,还进了学校,给学生们讲课,这件事,顿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毕竟,不是每一所小学,都有这样多的博士生家长的。也不是每一所小学,都有机会能请来这么多博士生上课的!博士家长走进小学开课,还真是件挺新鲜的事情呢。图片来自网络。不过,当看到博士家长们的发型以后,同学们纷纷发言了:大多同学,注意力放到了博士家长们的头发和发型上,还有一些同学直言:如果能站在这些博士家长那样的位置,有他那样的成就,秃顶又怕什么呢!毕竟,聪明绝顶嘛!是啊,作为博士生,学历已经到达了巅峰,有这样的家长辅导,估计孩子也会成长为班级里的学霸呢!我们再来看看博士家长们都给学生讲了些什么课程吧,天哪,他们的课果然高大上,讲的几乎都是科学素养、新能源汽车、植物世界、计算机网络安全、有趣的化学、纳米材料……这所小学的学生,可真是有福气啊!博士爸爸和博士妈妈们,进入课堂给孩子们讲的,可比课本上的东西有趣多了!难怪,博士家长进小学上课,受到了大家的强烈欢迎,其他家长,估计都在偷偷乐吧!因为,自家孩子可沾了大光了,跟着博士家长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这可真是难得的福利呢!至于一所小学,为何能云集了如此多的博士家长?答案是:这所小学地处示范区,周边全是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了,难怪有这么多学生的家长是博士。古人爱说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博士生的子女,学习肯定棒棒哒。毕竟,家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而作为学校,将博士生家长请到学校,为同学们上课,这一举措也十分有利,既能让孩子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为课堂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的动力。那么,各位同学,对于博士家长走进小学并开课,您是如何看的呢?

喜临门

百名海内外博士走进渝北 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现场。 刘政宁摄人民网重庆11月4日电(刘政宁)11月4日,重庆渝北区举办“智汇渝北·近悦远来”——“百名博士渝北行”参观调研活动,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112名教授专家、博士、博士后人才走进渝北,为渝北经济社会发展会诊把脉,建言献策。当日下午,专家、博士们先后参观调研了位于重庆临空前沿科技城的OPPO公司、重庆空港新城两江商务中心、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实地感受了渝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座谈会上,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渝北区委组织部、渝北区临空办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渝北区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政策、人才培育引进政策、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等。“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座谈会上,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认为,各地布局的好产业、推出的好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更大。此次了解到渝北正在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也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举措,这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此集聚,助力发展。在渝北参观调研后,重庆一名在校博士生感触良多。他表示,短短半天的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渝北的产业有高度、聚才有力度、对人才更有温度。如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他愿意从此扎根渝北。他也希望,主办方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更多优秀人才走进渝北、了解渝北、落户渝北。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5 2”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不断优化人才环境,“近悦远来”人才氛围已初步形成。在实施“青年人才扶持工程”中,依托渝北青年人才成长驿站,推出“三免三减半”(3个月食宿免费、3个月食宿减半)等青年人才优惠政策10条,打造青年人才集聚高地,为实现人才梯次培养储备力量。此外,渝北还大力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推进人才公寓建设,2020年新建投用800余套高层次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公寓。推进“一站式”精准化服务,聘请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对接服务人才,协助办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事项,真正把人才放在心上,把心放在人才上。

故其杀者

“十八罗汉”走进人民大会堂 新中国第一批博士最该感谢的人是他

1983年5月27日,一场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最高规格学位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十八名年轻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接过学位证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博士。为什么他们会享受如此高的待遇?李尚志博士日前,记者专访了著名数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尚志先生,当年他正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18人之一。那一天让他永难忘怀,每当回忆起,他都会慨叹:“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感觉像做梦一样,真是太幸福了!”李尚志是新中国首批十八名博士之一,他们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而这一天被称为国家学位的“开国大典”,也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天,他至今还保留着大会的入场券,并且能回忆起所有的细节。“当时,中央领导要接见了,我在那儿等。有一个人走过来,看到我的胸前用毛笔字写的字:‘理学博士李尚志’。他就来问我,你是哪一个学校的?我说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他就马上跟旁边的人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我当时心想这是谁啊?后来我听别人喊他钱老,我马上就猜出来了,他是钱三强。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那一届的学位委员会的主任。”李尚志回忆道。当时的中国百废待举,急需培养自己的人才,李尚志的命运从1978年5月中国恢复研究生考试开始逆转。当时,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力主在全国恢复高考,紧接着,研究生考试也恢复了,在十年浩劫中历经坎坷的学子们重新走进教室。中国恢复高考李尚志从大别山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博士,更没有学位制度,李尚志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当博士,但是有一条他是想到的,“只要国家重视科学,我就有前途。”李尚志一直有着这样的信念,这也是他坚持学习的动力。机会永远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在邓小平提出的“速度快”要求下,1981年1月1日,共和国第一项教育立法《学位条例》正式施行,李尚志这批78级研究生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机,博士将从他们中间诞生,然而谁能得到这个机会呢?然而,李尚志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博士的水平,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李尚志精心准备了论文,最惊心动魄的是答辩的时候,“最高级别的人全部到场,中国当时的代数学的全部泰斗都来了,他们拿我的论文跟国外的比较,确认我这个先进。当时英国几个学者在最高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这三篇加在一起,顶我论文的半页纸。””超豪华阵容答辩委员“是首批博士的共同经历,论文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是当年选拔博士的标准。李尚志在代数学猜想上的重大突破,使他在1万多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这个殊荣。“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见证人,我们也是学位制度的受益者和见证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学位制度,也没有我们的今天。”李尚志对那一天充满感恩,他的命运从此改变。当年的”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如今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学术精英其实,当年改变命运的又何止这18位博士?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民运的拐点,而博士的光环成为这次改变最亮眼的标志,它记录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重新建立起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傲爷刀

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澧县 博士手把手授课

红网时刻常德6月17日讯(通讯员 田泽国)6月16日上午,在澧县甘溪滩镇马溪村“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省委组织部安排聘请的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试验站站长朱校奇博士正在“授课”,手把手指导种植大户做好中药材的培管,全村共计40余名党员和种植大户参加培训。朱校奇老师在田间授课。此次“田间课堂”采取理论授课+田间指导的方式进行,在理论课堂上,朱校奇老师以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为主题,主要讲述了石菖蒲、枳壳、葛种植技术,从选地、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到产地初加工,全过程关键技术逐一讲解,农户们认真听讲,做笔记。在田间课堂上,朱校奇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户演示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同时就枳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省城专家送技术下乡,既现场指导、解决药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直观的学到精细化培管技术。”马溪村药农种植大户皮丕双高兴地说。朱校奇老师授课现场。据了解,2017年以来,马溪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增收。马溪村位于澧西西北边陲,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2150亩,人口2580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52人,全村共流转土地面积2080亩,其中流转中药材面积1770亩,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约15万元,分红收入9万余元。除了本村的发展,合作社把中药材种植逐步辐射到附近村居,带动农户增收。省委组织部来到澧县举办“田间课堂”,通过“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深受广大药农种植大户的欢迎。既能够真正掌握技术,又能够加强药农大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近年来,澧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列为重点产业打造,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引进了“湖南湘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中药材企业,目前正在编制《澧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着手申报“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北极雪

湖南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澧县 博士手把手授课

红网时刻常德6月17日讯(通讯员 田泽国)6月16日上午,在澧县甘溪滩镇马溪村“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湖南省委组织部安排聘请的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试验站站长朱校奇博士正在“授课”,手把手指导种植大户做好中药材的培管,全村共计40余名党员和种植大户参加培训。朱校奇老师在田间授课。此次“田间课堂”采取理论授课+田间指导的方式进行,在理论课堂上,朱校奇老师以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为主题,主要讲述了石菖蒲、枳壳、葛种植技术,从选地、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到产地初加工,全过程关键技术逐一讲解,农户们认真听讲,做笔记。在田间课堂上,朱校奇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户演示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同时就枳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省城专家送技术下乡,既现场指导、解决药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直观的学到精细化培管技术。”马溪村药农种植大户皮丕双高兴地说。朱校奇老师授课现场。据了解,2017年以来,马溪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增收。马溪村位于澧西西北边陲,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2150亩,人口2580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52人,全村共流转土地面积2080亩,其中流转中药材面积1770亩,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约15万元,分红收入9万余元。除了本村的发展,合作社把中药材种植逐步辐射到附近村居,带动农户增收。省委组织部来到澧县举办“田间课堂”,通过“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深受广大药农种植大户的欢迎。既能够真正掌握技术,又能够加强药农大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近年来,澧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列为重点产业打造,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引进了“湖南湘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中药材企业,目前正在编制《澧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着手申报“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光之梦

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13名博士获聘昭通“智囊团”

10月27日至10月30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活动,组织中山市高层次人才到云南省昭通市开展柔性人才服务。这是中山与昭通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国土规划、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13名博士和多家劳务服务机构负责人参加活动,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活动,27日上午,博士团一行与昭通市举行座谈会。27日上午,博士团一行与昭通市举行座谈会,13名博士获聘为昭通市特聘专家。会上,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中山昭通两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中山昭通两地人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市人民医院与昭通市中医医院签订《中山昭通两地医疗技术合作协议》,中山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昭通市投资促进会签订《中山昭通两地投融资技术指导合作协议》。接下来,中山将结合昭通发展需求,组织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当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援。13名中山博士获聘为昭通市特聘专家。开展人才支援工作是中山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统计,自2016年起中山市与昭通市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山采取“长期挂职1-3年、短期支援1-3月”的式,累计选派党政干部、教师、医生、农业、市场监管、社工、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干部人才531名,建设名师名医专家工作室、工作站24个,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巡回义诊活动100多次,实现了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中山昭通两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中山昭通两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人才支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每到一个地方都成为一个领域的骨干,填补了当地20多项技术空白。”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人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经过4年多的努力,今年5月,中山对口帮扶的大关县、盐津县、永善县、绥江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四个县摘帽后,工作重点将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希望中山和昭通两地在人才交流领域加强合作,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山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昭通市投资促进会签订《中山昭通两地投融资技术指导合作协议》。中山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海声表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4年多来,中山与昭通结下了深厚友谊,包括大批专业人才在内的中山扶贫干部来到昭通,扎根当地,在各个专业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接下来,中山人社将继续组织和发动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参与支援昭通发展,加强两地人才和企业交流,推动两地合作发展。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中山昭通两地人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昭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申时燕表示,希望通过人才对接等活动平台,促进中山和昭通两地人才交流互动,进一步发掘地区发展潜力,推动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出更多发展新成果。据了解,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博士还将分批到昭通市多个县区,走进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特长,为昭通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图片】 李姗恒【作者】 雷海泉;李姗恒【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来源:南方Plus】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活了

博士开放日 | 60名博士及家属走进潍柴

4月20日,潍柴开展“博士开放日”活动,60名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及家属走进潍柴,实地考察企业发展情况。潍柴遍布全球的多元化业务结构、协同研发平台、博士后工作站,以及行业优秀的创新生态,深受博士及家属青睐,部分博士现场签约加盟潍柴。长期以来,潍柴面向全球引进优秀人才,努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生态,为2020-2030战略目标落地,储备了强大的人才梯队力量。(来源:潍柴资讯)

逆世界

聚天下英才 百名外国博士生走进光谷感知中国

人民网武汉11月21日电 11月20日,“感知中国——第四届百名外国博士进光谷”活动在中国光谷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7所在汉部属高校的100余名外国博士生走进光谷,亲身感受光谷和武汉的蓬勃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图为华中大博士生合影)“‘百名外国博士进光谷’活动对我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点,让我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企业者。”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代表,VISION MEDIA TEC公司创始人,加纳籍ISAAC IBRAHIM(李白)在会上分享了他在光谷的创业经历。他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光谷关山大道上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光谷给予了国际学生无限的可能,鼓励更多的优秀国际学生在光谷寻找机会、追逐梦想。”事实上,像李白一样毕业后留在光谷就业创业的国际学生,还有不少。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了解到,2017年人社部、外交部、教育部联合发文,鼓励优秀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就业。该校响应国家号召,将就业与职业规划工作纳入国际学生培养管理体系中,引导部分优秀毕业国际学生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江汉大学等企业、高校任职,留华留汉工作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图为参观光谷未来城规划)作为本届活动协办方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对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也颇有感触。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道博士介绍,“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光电工研院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有来自保加利亚、约旦等国的学生来工研院实习,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延揽到业务水平高、对中国和当地国国情都了解的优质国际人才。”此次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当日下午,百名外国博士生深入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华引芯科技公司等高新企业参观,深入了解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感知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周雯 黄超 陈曦)(责编:周倩文、关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