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王尔德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日报12月23日电 近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两书的英文版相继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此次座谈会围绕两书英文版海外传播,以讲好中国的宗教学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宗教学声音为切入点,就如何增强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力度,提高中国图书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在致辞中讲到,“理解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的宏大叙事,要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国宗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是帮助中国读者乃至世界读者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成果的一扇窗口、一把钥匙,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宗教的偏见及对中国宗教政策的误解,对加强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学术沟通、精神理解等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如何利用更多有效平台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两本书独特的学术和文化价值,真正发挥其世界影响力,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和读者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社科社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为两本书的作者/主编,他讲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书是对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思想、信仰的传统做了一个梳理,对中国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文化进行了充分地说明。《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一书则展示了当代中国对于宗教的理解,反映了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特色与成果。卓新平说,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有开放型的态势,这两本书的“走出去”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学术研讨的开明性、开放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志着中国的宗教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正从以往的边缘的地位走向世界学术舞台的中心,非常有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何明星认为,应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人才,做到中国学术出版的三个“跨”,即图书出版跨语种、图书市场跨国别、人才队伍跨国际。此外,结合近些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和海外馆藏发布研究等前沿性研究,针对海外传播效果,何明星还提出要坚持“大众化”和“专业化”并举,撬动国际大众市场和学术专业化市场。其他出席的专家、学者也结合个人学术领域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谈了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切身体会,对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国“走出去”图书海外传播影响力提出了建议。英文版《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书名为Religious Faith of the Chinese,由Springer Nature出版,是其”China Insights”书系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书名为Contemporary Religious Studies in China, 即将由Paths International Ltd. 出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区图书项目总监李琰提到这类书籍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宏观上和微观上的信息,纸质版为按需出版,电子版的下载阅读量也“比较高”。她还分享了国际合作出版学术书籍的心得和经验。来源:中国日报

煎饼哥

“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视野”工作坊在复旦大学举办

近几十年来,随着宗教研究各项议题的全面展开,学术界对中国宗教学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构建工作也日显迫切。在此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之下,如何做到既能用整体的眼光看待包括儒、道、佛以及民间信仰在内的中国宗教传统,又找到适合各自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并且能认真地回答社会各界提出的信仰和宗教问题,是摆在中国宗教学者面前的重大问题。为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联合发起系列研讨,共同反思和推进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论。继今年六月在北京大学之后,2018年12月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视野”工作坊。在复旦大学举办“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视野”的工作坊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李天纲教授(中)、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张志刚教授(右)共同主持。工作坊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李天纲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张志刚教授共同主持。作为工作坊的一部分,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蒲慕州,于11月30日做了题为《汉唐之巫蛊、政治与宗教心态》的讲座。讲座分为巫蛊之源起、汉唐宫廷巫蛊事件概述、施蛊者之身份分析、被害人之身份分析、巫蛊事件反映至社会及宗教心态与现实。蒲慕州最后指出,我们对巫蛊的理解,不止于认识到它是一种民间信仰,或者是一种被人们有意识地利用来达到迫害他人的借口,更要考虑它之所以会成为有效的借口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郁喆隽教授主持的“中国宗教”多人谈的学术沙龙上,张志刚提出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两个关键词:比较和对话。从比较到对话,比较是宗教学学术研究的起点。对话是围绕全球化时代、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他以宗教观为切入点反省,回到中西方碰撞的开端,讨论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四龙教授谈了佛教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他提出要用世界史的眼光和解经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方法和领域的开拓。他认为,过去佛教研究强调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现在要多考虑中国宗教如何融入世界文明中,将中国佛教史看做是世界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程乐松教授以李天纲的新著《金泽》为例,指出生活世界作为基底的叙述和分析视角,让信仰研究摆脱了“日常-神圣”的二元框架。信仰显然不是为了在生活世界之外辟出一个飞地,面向超越地展开与日常性对偶的另一个语境,恰恰相反,信仰很大程度上以周期性的行动的方式达成对日常生活秩序的心灵认同,并指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需求。信仰的内在性不依赖教义或教条的贯彻,而是保持着与生活协同的高度弹性,这种协同感是生活世界的腠理和机制保障。在第二天举办的工作坊中,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王群韬博士以清代山西泽州府地区的三教合祀的“三教庙”为例,依据方志、碑刻、田野考察资料,围绕三教庙的“城-乡”分布格局、信仰人群构成及其与地方文化传统之联系等问题展开考察,力图探究这一“普遍存在的特殊信仰形式”所蕴含的中国民间信仰传统与习俗,并尝试提供一种民间信仰研究的新视角。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范丽珠教授发言题为《宗教社会学中国宗教研究的理论建构 ——从“神道设教”谈起》,她认为,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出的“弥漫性”宗教概念,说明了“宗教”确实存在于的中国亲属体系、家庭和经济团体,社区,国家以及儒教作为制度化的正统学说之中,而“神道设教”就是与制度性(组织性)的中国宗教的根本性特征。对“神道设教”的宗教社会学功能主义的分析,可以认识中国社会的“带有终极道德意义的体系”的儒教特征,并与民间信仰和释道两教的实践有机地串联起来。复旦大学宗教与国家安全智库陈纳研究员也从儒教与孔教的定义问题出发,讨论了作为中国宗教的名称、定义、范围及社会作用。最近几年,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采用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成功之作,突破了一般的义理式的宗教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李向平教授的发言,切实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并给工作坊提出了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沙宗平副教授以《人文立教与神道设教之交涉》为题,进一步讨论了人文宗教与神道设教之间的关系,指出神道教与人文教并不矛盾,且相互补充。两者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不同,既需要义理阐释,又需要田野调查。李四龙教授则提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兴起以后,仍然需要保持“人文宗教”的传统研究方法,即按文献、经典、教义、教仪等文史哲学科方法来研究中国宗教,以深入阐释人类信仰深刻的精神传统。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兰芬教授的发言,不约而同地呼应了这个观点。她以《汤用彤的“为学”能“成”什么?》为题,讨论了汤用彤先生在哈佛大学开创的用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结合哈佛式的人文主义哲学关怀来研究中古佛教的方法,颇能引申到儒家宗教性问题的讨论中启发后来的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学愚研究员以《当代中国佛教研究的观察与反思》为题发言,传达出的信息表明当前的人间佛教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纯义理的辨析,进入到翻译和比较,文献和档案的实证阶段,除了对“弥散性”的民间信仰,三教混同的中国宗教有集中的讨论之外,参加工作坊的各地学者还对中国宗教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新的剖析。中国宗教,虽不似西方宗教那样的“教会”(church)组织方式,但也在数千年的信仰实践中形成了强弱不一的组织方式。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研究员王启元就他熟悉的明清佛教的构成方式做了具体说明;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陈特就中国宗教的Institution问题按其本意做了细致辨析,均表明中国宗教传统自成一体。佛教、道教自是有宗有派,就是儒教、民间宗教也有着独特的组织方式。近代以来,学界大多以“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区分有组织的会、道、门和无组织(其实是弱组织)的香火祭祀。过去把两者划分得很清楚。2011年以来,北大、复旦,还有港中大、台政大的学者在华人宗教研究系列四校论坛,以及复旦、北大的系列工作坊中提出: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截然。事实上,香火祭祀,日常拜拜中也有相当重要的社群联系方式,如“会”,如“社”的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进国研究员的发言题为《救劫母题:近现代的济度宗教运动及其动力》,在工作坊学者看来,正好表明香火祭拜式的民间信仰可以通过社、会、坛、堂,转化为强组织宗教,甚而崛起为剧烈的社会运动,因而产生暴力性的行为。然而,传统形态的中国宗教(包括儒、道、佛、民间宗教)一般都以弱组织方式活动,相对温和,并不激进。作为民间自发而弱组织的香火祭祀的庙会、社会,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文化传承、道德维系和社会修复的作用。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郁喆隽副教授提交的发言尤其具有启发意义。郁教授曾以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论文讨论了上海城隍庙庙会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呈现的市民社会意义,这次工作坊他以《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说明了上海地区现代香火祭祀的复兴与传承。直至二十世纪前期,上海近代大都市建设并未消灭市中心的城隍庙香火,其承续状态表明它是在市民社会中的“转型”,而非“消亡”。同理,目前上海周边乡镇的庙会也可以转型的方式来传承。但是,不恰当做法,包括过度的商业开发,异化的权力渗透和大拆大建的“建设性破坏”,都会影响其内在进程,产生不良后果。学者们对此现象不无担忧,而愿意在学术讨论之余,以此建言于各界,或能得到更多的关注。2018年12月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视野”工作坊的部分参会学者。

其觉无忧

寻找信仰:我国内地宗教学研究院校概览

最近发生的种种事件,让我突然惊醒,这个世界竟是如此脆弱。我想起去年冬月在西钓鱼台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时,东南大学一位教授介绍齐泽克的生态思想,这位住在亚得里亚海岸的思想家认为生态危机才是常态、生态平衡反倒是少见的。换在此时竟是如此贴切,或许这个世界也是如此,危机才是常态。一道道矮矮的土堆,一株株小小的病毒,竟然让整个所谓的“现代化体系”崩溃。人流、物流、信息流,被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所阻隔。这个愈发复杂的体系,却愈发有可能被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击垮,病毒算一个。如果某一天,飞来了小行星甚至外星人,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战争与科幻电影里,殊死搏斗往往伴随着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火焰熊熊燃烧,大楼接连倒下,到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但未来战争似乎并不是如此,与其消灭非人的物质,似乎把维持整个社会运转的人类击垮来的更容易些。《黑客帝国》剧照我们总说我们在开车,却没想过车是不是在开我们?就像我们在驾驭社会体系,又何尝不似我们充当了这个体系一个又一个微型处理器,被裹挟着奔向某个未知的彼岸。如果在一个日臻完善的体系中人仍是关键,那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人,且一出问题就崩塌到底,只有一种可能维持这个体系的完美——取代人——正如《黑客帝国》里那般。这几天看了一部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日本的人类学家关野吉晴在环游世界过程中,遇到了蒙古草原上普洁一家。但在那变幻莫测的云雾中,大草原似乎从不同情人类,普洁的母亲在放牧时从马背摔下而亡,普洁在奔向梦想的学校时终结于一辆汽车,普洁的外婆因伤心过度也随之离去……普洁昨天,科比乘坐的直升机坠落山谷,科比及其女儿还有同机的几位乘客不幸身亡,给这个本不太平的新年又增添一笔沉重的血色。世事无常间,我们又该在何处安放人生?在不断变迁的光阴中,我们又该从哪里寻得信仰?那个美好的未来,能否照进现实?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如果有信仰,或许会好一些。那坚信美好的心灵,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宗教学,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在下文中,我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为参考,整理了国内目前开始宗教学的院系。大家如果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想研究宗教,可以作为参考。此表完全原创,转载请联系我获得授权。原创表格,转载请注明出处

索香

2020中国文艺名家五台山艺术采风暨第十届中国文艺新创作论坛开幕

2020年10月23日上午九点,2020五台山文化艺术系列采风活动在五台山普化禅寺庄严开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文艺家代表三十余人参加了仪式。本次活动由 文旅部《中华英才》杂志社、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 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组委会、 作家报社、 《神州》杂志社、 华夏寺庙文化网联合主办, 五台山普化禅寺、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宗教学研究院 承 办, 《中华国粹》杂志社、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协办。(左起:马金星、笑琰、妙生、张富英、祝雪侠、义休)参加开幕式的有:五台山普化禅寺住持、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当代著名禅宗书法家释妙生;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剧本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副主席、《作家报》总编辑、著名作家、评论家张富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华夏寺庙文化网、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辑、著名诗人、书法家笑琰;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总监,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长、著名诗人祝雪侠;经济日报社中国县域经济主任记者,知名文化学者、诗人马光增;《商企汇》摄制组总监、《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副主编、著名诗人李月;《小说选刊》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影视学会副秘书长、人民艺术家网副总编、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马金星;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院院长、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美协、书协会员、著名书画家吴景晨;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志斌;北京超神艺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315记者摄影家网副总编、《商企汇》摄制组编导邹广超;中联互动企业文化交流中心执行董事、315记者摄影家网全国招商办主任、《商企汇》摄制组编导梅金芳;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组联部副主任房荣刚;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郭卿以及知名书画家赵丽霞、魏晓松、张文通、李建文、辛太安、马宝营、王怀华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佳木斯市作协会员、营林工程师刘玉华代表中国当代作家作陈列馆特邀编辑,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特约编委、知名诗人、作家刘大海等参加了会议。释妙生大和尚、张富英、笑琰、马金星、祝雪侠分别致辞后,李月主编宣读了获奖名单。获得文学类特等奖的是: 傅绍相 雕塑《绿水青山》,石学宏短篇小说《狗缘》,妙生大和尚散文《世界和平颂》; 获得文学类一等奖的是: 郭卿 诗歌《桃花瑶(组诗五首)》,郑明生 小说《本色》,杨晓寒 诗歌《高铁站(外一首)》,刘圣平诗歌《泰山颂(外二首)》; 获得文学类二等奖有: 魏红桔诗歌《你的眼神》,王会英诗集《流浪者的酒馆》,王福中《麒麟之春(组诗)》 新韵,林琼珊古体诗《秋思》; 获得文学类创新奖是刘振海诗集《中华情》,靳紫梦小说《法则》。获得书画类金奖是: 妙生大和尚书法《仰天大佛颂》,赵丽霞隶书对联,王怀华篆书作品,魏晓松绘画《秋趣》,张文通书法《送孟浩然之广陵》,李建文书法《题竹林寺》,辛太安楷书《水调歌头》,马宝营行书《沁园春长沙》,毛杰楷书《心经》,练友良隶书《心经》。获得摄影类金奖的有: 梅金芳摄影作品《山河无恙》,赵力摄影作品《心向阳光》,常树敏摄影作品《晴空万里》,孙青摄影作品《碧海蓝天》,王静摄影作品《人生旅途》。颁奖后笑琰总编和张富英总编代表组委会向普化寺赠送了书法作品 。随后到会书画家分别向 普化寺赠送了书画作品。上 午十点三十分,书画笔会交流正式开始, 在妙生大和尚的带领下,书画家们纷纷挥毫泼墨, 妙生大和尚也为与会的 作家、书画家书写了书法作品。 笔会直至23日 下午5点。 笔会 后,大家在妙生法师的引领下参观普化禅寺并进行了文艺联谊活动。妙生大和尚为到会作者创作全家福姓名书法作品。10月24日风和日丽,文艺家们进行登台游览采风。 上午首先来到清凉寺,参观了中华文化功德碑中的李月诗碑,在清凉书院书画家赵丽霞老师、魏晓松老师、张文通老师、李建文老师、辛太安老师、马宝营老师向 清凉寺住持演明大和尚 敬献了墨宝,并与演明住持合影留念。在 清凉寺 清凉书院合影 。随后文艺家们驱车来到南台普济寺,阳光和煦,风景迷人,大家竞相拍照合影并参观了另外两块中华文化功德碑。 午餐体验了普济寺过堂斋,重点参观了普济寺千年古佛殿并与义亮住持茶话交流、敬送墨宝。因缘殊胜,辛太安老师为普济寺现场题写了“祖师殿”和“药师殿”两块木匾牌。24日 下午与会文艺家们参观了龙泉寺、五爷庙、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广化寺等寺院。文艺家们表示本次活动触动深刻,收获颇丰,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今后的文艺创作大有裨益。(记录者:张登云)责任编辑:丁原

兵马俑

文本推荐 | 韩日道教研究的新进展——评孙亦平教授新著《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

·导语自民国以来, 我国道教研究在学术上比较薄弱,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学术界的努力, 道教学术研究正在走向繁荣, 其中孙亦平教授的道教研究尤其值得瞩目。2014年, 孙亦平教授出版了大部头著作《东亚道教研究》, 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 阐述了它形成演化的历史, 并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 “开创出东亚道教研究崭新的局面”, 它围绕道教, “以中国为中心, 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传播历史为经, 以道教文献、信仰特点、教义哲学、养生道术、医学成就和文化形式为纬, 将其置于东亚文化圈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结合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人文风貌, 通过经纬交织的形式全面且系统的对东亚道教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现在, 孙亦平教授又出版了两部道教研究新著《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 如果说《东亚道教研究》这部鸿篇巨制是“东亚道教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那么《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 则如《东亚道教研究》之两翼, 将韩日道教的多重面向更加详细完备地呈现出来, 带领东亚道教研究走向更深更远。孙教授的《东亚道教研究》中有关道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传播的部分, 或许是孙教授考虑到篇幅所限, 这两部分研究主题重点突出, 提纲挈领, 而细节呈现尚有意犹未尽之感, 这份遗憾现在得到了完美展现。《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是在《东亚道教研究》的《第三章: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第四章:道教在日本列岛的传播》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的成果。中国道教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卿希泰教授专门为之撰序:“在东亚文化圈中, 韩日两国都是我们的近邻, 把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韩国和日本传播、发展的历史写出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与中国唇齿相依的这两个国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 很有必要, 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两部书在“道教文献、信仰特点、教义哲学、养生道术、医学成就和文化形式”的基础上, 将韩国和日本道教的前世今生、发展变迁、盛衰因缘做了更为细致的梳理, 并且对道教的神灵观念、老庄思想、斋蘸科仪、术数方技, 以及神话传说和其他宗教中的道教因素, 做了更加清晰的展现;对其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尤其对是其中难以避免的儒释道三教的地位在历史上的起伏消长和重叠渗透, 都有圆融无碍的呈现。这些论述, 都建构在历史资料、道教经典、佛教经典、考古发现、实地考察和文学著作之上, 要求对日本、朝鲜半岛的宗教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与中国的交流史都非常熟悉, 对韩语、日语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从孙教授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看, 牟钟鉴先生已对《东亚道教研究》从宏观方面做了极高的评价, 他在《序》中从学术研究的层面, 指出《东亚道教研究》是“东亚道教研究的新坐标”, 并论述其跨文化视域的研究特点, 认为是一部开拓东亚道教研究新领域的力作。鉴于这也是《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这两部书的突出特点, 故以下仅从这两部书超越于《东亚道教研究》之处简论之。1文献征引扎实丰富文献搜集与整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这两部著作中所涉猎的文献之广博、之深厚, 让人惊叹。在数量上, 据笔者大致统计, 仅《道教在日本》这一本共计341页的书, 征引文献的次数有895次之多, 其中引用日本作者的文献竟有436次, 除去日本作者已经翻译的中文文献外, 引用日文原文文献就有312次。该书单页引用文献最多的达到12次 (276页) , 其次是单页引用文献7次 (22页, 88页, 202页) 。建立在如此丰富扎实的文献基础上的研究, 无疑增加了其理论的说服力, 也增进了读者的信任感。仅此规模, 就足以让人景仰了, 做域外汉学研究的人都知道, 引用外文文献, 要准确又恰当, 不仅要对外语有熟练掌握, 而且对其文思想也要有充分把握, 其难度远超汉文文献。在文献类型上, 无论是韩日两国的大型文献, 如《古事记》《日本书纪》《续日本书纪》《续日本后纪》《道藏》《朝鲜王朝实录》《三国史记》《韩国文献说话全集》《韩国历代文集丛刊》《大正藏》《大藏经补编》, 还是古今著名学者的单独文献, 如李能和、车柱环、金富轼、福永光司、吉冈义丰、下出积舆、大渊忍尔、小林正美、松田智弘、窪德忠、阪出祥伸、野口铁郎等等人的著作, 这些文献中与韩日道教有关的部分, 孙教授均做了梳理, 读者越是含其英咀其华, 越会感到其中辛苦难以言喻, 而这也为其综合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2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与《东亚道教研究》相比, 这两部书中增加了许多古今图像资料。据粗略统计, 《道教在日本》共计增加图像资料46副, 约有以下类型:考古发现, 如:飞鸟时代末期的咒符木简 (166页) , 奈良朝平城宫出土的用于治病的木制人形符 (162页) 。文物古迹, 如:日本的金刚峰寺 (205页) , 四天王寺 (83页) , 三角缘神兽镜 (84页) , 日本歌山县新宫市徐福公园中的徐福像与徐福墓 (67页) 。人物影像, 如:圣德太子 (112页) , 大江匡房像 (181页) , 菅原道真像 (178页) , 空海像 (141页) 。古籍书影, 如:《影旧钞本日本国见在书目》 (182页) , 神道五部书 (252页) , 山鹿素行 (237页) 。书法文稿, 如:法隆寺金堂药师像及其后的铭文 (111页) , 绝海中津像及《芭蕉集》 (219页) 。民俗神像, 如:七福神 (207页) 。图画资料, 如:日本遣唐使渡海入唐图 (140页) , 神武天皇陵 (85页) 。同样的, 《道教在韩国》增加图像资料有45副, 暂且按类各举一例如下:新罗木简 (50页) , 韩国道教祖庭金仙观 (208页) , 李奎报像 (174页) , 《东文选》书影 (137页) , 姜一淳笔迹 (205页) , 甑山教使用的符 (203页) , 梁代萧绎《职贡图》 (47页) 。孙教授的著作既有学者的明白晓畅, 也有女性的温和雅丽。众多的图像资料, 形象可感, 在这个号称的读图时代, 更让学术著作倍增了可读性, 又不会让读者仅只是产生阅读快感, 因为图像是一种“形象的修辞”, 甚至连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形象, 即所谓“词是思的形象, 而思是物的形象”, 维特根斯坦就主张“真正重要的语言形象是由某一命题投射出来的‘逻辑空间’里的‘图画’”, 图像学领域还有更加极端的认为图像远优于文本的说法。因之, 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图像对于强化文字的阐释力, 展示道教在韩日的传播提供了生动而形象的例证。3叙事更为完整清晰成功的学术研究必是遵循着客观基础上的自洽性, 运用可信资料和理论, 推演和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在《东亚道教研究》中, 韩国和日本的道教情况, 只是研究东亚道教这个大主题的一部分, 所以, 韩日道教部分都必须围绕该书的主题展开, 其详略都由该主题决定, 所以有一些前因后果和详备细节就不可避免的被精简了, 而这些遗憾都在《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中得到了完善, 让道教在韩国、日本的发展传播故事, 更加脉络完整和条理明晰。增加、完善章节, 在广博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展开更为丰富的论证, 让故事更完整。一种体现是在《道教在韩国》《道教在日本》中直接增补一些节点。如:在《道教在韩国》第一章中增加了《“记纪神话”中的道教元素》一节, 在第四章中增加了《斋蘸科仪与青词斋词》一节, 在《道教在日本》第四章中增加《神灵信仰与“御灵会”》一节。尤其是在《道教在日本》第七章增加的第四节《道教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 几乎是全新的, “冲绳属于太平洋西部的琉球列岛, 处于日本南端” (331页) , 属于日本列岛的一部分, 文中对琉球的历史、与中国的交流史、道教进入琉球的方式、道教在琉球的传播方式、道教在琉球与固有的原始宗教的关系等方面, 展开了论述, 这也是对《东亚道教研究》的超越。以问题意识为前导, 对《东亚道教研究》中因篇幅限制未能展开章节作了补充展开。如:将《箕子、卫满与三神仙》扩充为两部分:《箕子东迁与乐浪文化》和《三神山与神仙思想》;将《风水图谶与守庚申》完善为两部分:《风水图谶的政治性》与《道教三尸说与守庚申》。将《镰仓、室町朝与道教的交涉》细分为两部分:《镰仓朝与道教的交涉》和《道教在室町朝的神道话》, 并分别增加了《道教神仙的日本化》、《道教神灵在日本的影响》两节, 通过研究道教的神灵信仰和神仙崇拜在日本传播, 使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得到了深化处理。观点更为鲜明。将《东亚道教研究》中的一些观点, 换以更加明确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将《道教在江户、明治朝的影响》, 修改为《道教影响在江户朝的衰退》, 直接指明道教影响力的弱化;将《内丹道在新罗的传播》修改为《内丹道由唐入新罗》, 直接指明内丹道如何传入新罗, 以及在朝鲜半岛传播所产生的影响, 与前者相比, 后者显然观点更为鲜明。又如:在《平安朝对道教的受容》这一点上, 超越了《东亚道教研究》的简略论述, 而是提炼出两个小节:《道教神灵现于神道仪式》、《老庄思想与神仙信仰》, 展现出道教信仰与思想对日本文化的渗透。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各种道书正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载体。道书的传播情况, 是道家思想、道教传播的重要体现。本章插入了一节《道书在平安朝的传播》特别展示了道教书籍在日本的传播及对日本文化所产生影响, 其中还增加了考察《五岳真形图》的传播及版本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的梳理, 将其中收录的道书详细列目, 这不仅为论证道教在日本提供了有力证据, 而且为读者了解道教通过书籍而传播的历史提供了极好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孙亦平教授的《韩国道教史》和《日本道教史》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去激活中国道教在日本、韩国文化中留下的那些值得回味的历史影像, 通过将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由此展现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在东亚文化圈中的深远影响, 从中可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能够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当今中国急需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话语系统、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 韩国和日本的道教研究, 值得被反复申论, 推动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助益富强中国的文化形象建设。4注释(1) (1) 孙亦平著:《东亚道教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年。(2) (2) 牟钟鉴:《东亚道教研究·序》, 第2页。(3) (3) 王玲霞:《东亚道教研究的开山之作---读孙亦平教授新著〈东亚道教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 2015年第4期, 第167-169页。(4) (4) 孙亦平著:《道教在韩国》,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5) (5) 孙亦平著:《道教在日本》,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 (6) 牟钟鉴:《东亚道教研究序》, 《世界宗教研究》, 2014年第3期, 第184-185页。(7) (7) (8) (9) [美]W.J.T.米歇尔著, 陈永国译:《图像学:形象, 文本, 意识形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7、23、27页。作者:王晚霞,湖南科技大学,本文首发于《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孙亦平: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美国哈佛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宗教学原理、中国道教和佛教。学术成果多次被《哲学年鉴》、《宗教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中国哲学史》等全文复印、转载或摘录,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编辑·肖越文

不忽于人

2020中国文艺名家五台山艺术采风暨第十届中国文艺新创作论坛

2020中国文艺名家五台山艺术采风暨第十届中国文艺新创作论坛23日在普化寺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的艺术家、作家、媒体人齐聚一堂,超神艺联平台部分书画家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2020爆发全世界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祖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共产党执政力的强大,同时也更让世人切实认识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一体。故特组织举办2020五台山寺庙文化艺术采风祈福活动,为全世界人民祈福,为和平安康祈福。联合主办:文旅部《中华英才》杂志社、文联《神州》杂志社、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作家报社、华夏寺庙文化网承办单位: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宗教学研究院宗教学研究院、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315记者摄影家网、五台山普化禅寺参会嘉宾代表:释妙生:五台山普华禅寺方丈、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当代著名禅宗书法家。张富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剧本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家报》总编笑 琰: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华夏寺庙文化网、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辑、著名诗人、书法家。祝雪侠: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中国诗歌网运营总监,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长马光增:经济日报社中国县域经济主任记者,知名文化学者、诗人。李 月: CCTV《商企汇》摄制组总监、《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副主编、著名诗人。马金星:中国作协《小说选刊》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影视学会副秘书长、人民艺术家网副总编,著名文学作家。杨志斌: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组委会主任吴景晨:中国美协、书协会员,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院院长、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著名书画家。梅金芳:中联互动企业文化交流中心执行董事、315记者摄影家网全国招商办主任、CCTV《商企汇》摄制组编导。邹广超:超神艺联平台创始人、中国好品牌实战策划专家、北京邹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315记者摄影家网市场运营总监、CCTV《商企汇》摄制组编导。郭 卿: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刘大海:中国当代作家作陈列馆特邀编辑,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特约编委。知名诗人、作家。刘玉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佳木斯市作协会员,营林工程师。房荣刚: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组联部副主任。陈荣肖:京视网手机台“发现之旅”频道运营总监魏晓松:翰盛斋书画院院长、中书协河北书法考级中心河间工作站站长。媒体支持:CCTV《商企汇》栏目中国电影电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发布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优酷、中华文教网、315记者摄影家网、华夏寺庙网、中国新闻文化网、今日头条、等上百家主流媒体。著名书法家辛太安老师应南台顶普济寺方丈邀请书写“药师殿”“祖师殿”。著名书法家张文通老师向普化寺赠送墨宝,普化寺方丈妙生大师接收并合影留念五台山普华禅寺方丈释妙生大师收藏著名画家魏晓松作品合影五台山普华禅寺方丈释妙生大师收藏著名书法家辛太安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五台山普华禅寺方丈释妙生大师收藏著名书法家马宝营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五台山普华禅寺方丈、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释妙生大师收藏著名书法家李建文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315记者摄影家网、中华文教网、华夏寺庙文化网总编:笑琰(靳新国)老师为魏晓松题写翰盛斋并现场合影留念315记者摄影家网、中华文教网、华夏寺庙文化网总编:笑琰(靳新国)收藏著名画家魏晓松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剧本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收藏著名画家魏晓松老师作品清凉寺方丈收藏著名书法家张文通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清凉寺方向收藏著名书法家李建文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清凉寺方丈收藏著名书法家辛太安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普济寺方丈收藏著名书法家张文通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普济寺方丈收藏著名书法家李建文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普济寺方丈收藏著名书法家辛太安老师作品并合影留念超神艺联创始人邹广超携书画家:魏晓松、张文通、马宝营、李建文应邀出席了活动,在普化寺合影留念。左起:马宝营、邹广超、魏晓松、笑琰、辛太安、张文通、李建文左起:马宝营、辛太安、邹广超、张文通、魏晓松、李建文华夏寺庙看五台、清凉龙泉普济来、普化禅寺聚贤良、文化艺术展英才、参会的文艺名家欢聚一堂,畅游了五台佛学圣地,通过艺术交流,联谊互动,结下了良好的友情,希望主办方以后此类型活动多搞一些,为传播书画艺术,传播佛学多出一份力。

蹲循勿争

韶华逝,未敢忘忧国

我在共和国的怀抱里长大,比共和国的年龄小一岁。共和国七十诞辰即将到来,梳理国家发展,就想到个人成长。当过农民。在中国,人多不过农民、艰难不过农民。当过农民,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状况,才明白农民一滴汗摔八瓣、一分钱掰两半的艰辛,才练就了咬着牙扛、豁出命干的坚韧,才能时时随遇而安,事事尽心尽力。嗜好读书。大学才上一年,就考上了研究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说,社会科学研究要加强,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也要恢复。但社会学已停顿30年,后继乏人。于是由费孝通主持,把世界几位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请到北京,每省选一名学员,集中培训。我是贵州的人选。经过40天高密度填鸭式培训、如饥似渴地吸纳汲取,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决心对中国社会学的历程、为什么要复兴社会学进行理论反思,写了长篇论文投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半年过去,音讯全无。看着我老往传达室跑,同事们忍俊不禁:你还想在那里登文章?一年后,喜从天降,文章发表在1982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题目为《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有点像“范进中举”。两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出7篇青年优秀论文,此文中选。随后,我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两篇论文,在其他社科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今年还在《文史哲》发表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探析》。爱好音乐。60岁开始学琴。来自社会各界并非专业文艺工作者的“爱乐人”组成的“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我是团长兼首席大提琴。近年来足迹踏遍祖国大地,5年来演出130场。我们的理念是:新时代民族复兴乘风破浪前行的巨轮上,每一分力量都不可或缺。人人都浸润在文化之中,人人都有责以文化人。既使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我的一个感觉是,和祖国在一起,就有无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今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作为共和国近14亿成员中的一员,作为沧海之一滴水珠,我也是这磅礴力量的一份子。(作者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09日 第02 版)

鬼来咬

「书摘」亦镜|《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与陈独秀先生说《基督教与基督教会》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唐晓峰、王帅 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64.与陈独秀先生说《基督教与基督教会》亦镜P460编者按(原书):张亦镜为回应非基督教运动的干将,他曾将《真光》杂志上发表的非非基督教文章结成《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最近反基督教运动的纪评》几个集子出版,针对陈独秀的这篇短文,张亦镜发表了一篇五倍篇幅的回应文章,不放过陈文的每句话,针对陈独秀指出的上帝的全能与全善之间的两难问题,张亦镜用人非机械玩偶而有自由意志来加以辨驳。同时,张亦镜称真正的基督徒不会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有任何关系。对于神迹,尤其是耶稣复活一事,张亦镜引用了许多《圣经》及西方神学家的论证加以证明,并认为神所为的事,为人类世界的物理知识所不能了解,人智再发达也到不了创造这个宗教的耶稣的那个样子,基督教的教义自古至今是一致的,不存在过时一说,即使是当时流行于中国社会的各种主义也都能在基督教早期教义中发现其端倪。而对于基督教会在历史和现实中所犯的罪恶,张亦镜认为陈独秀不免以偏概全,新教旧教有别、个中之人也有差别,各派亦可单独看待,同时不能将他种原因,比如他国政府,乃至国人的过错归于传教士身上。陈独秀曾在文中批判教会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联合关系,张亦镜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还应看到教会服务社会的一面,教会亦得到无产阶级支持的一面。同时该文还反驳了陈独秀“中国最大部分信徒是吃教之人”等说法。(原文收录于真光杂志社编:《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上海:中华浸会局,1927年)P460陈独秀先生你到底是研究过基督教的人,你这个基督教与基督教会文章,虽然还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但比较别的还公正一些。你说“我们批评基督教,应该分基督教(即基督教义)与基督教会两面观察”,这很对,但你说“基督教义自然不是短篇文章所可说的详尽,但是他教义中最简单最容易说明的缺点就是上帝全能与上帝全善说矛盾不能两立,依我们日常所见的恶事和圣书所讲的恶魔和耶稣带人类所赎的罪恶,这万恶的世界,是谁创造出来的?人类无罪,罪在创造者,由此可以看的出上帝不是非全善,便是非全能。我们终不能相信全善又全能的上帝无端造出这样万恶的世界来?”P461这是你没有明白的话,上帝全能与上帝全善,并无矛盾,“全能”,是说他造万有,“全善”,是说他所造的东西都是绝妙。即他的本体,也诚是完全一个爱字所结而成,圣书说神乃爱,你老先生亦会说基督教是爱的宗教,爱即仁,仁自然是善的,上帝是仁,更可以不问而知他是全善的,故耶稣教人学仁要学上帝,说“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恶事”、“恶魔”和“人类的罪恶”,并无害于上帝的“全善”,因为他在万物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后起的,并非创造之始就是这样的,我知道你必说上帝造人造天使,不能叫他始终一于善,不变为恶,这可见上帝非全能。这一层,我记得少时曾撰一文答案某女士之问,内有一段很可以移答陈先生,而释陈先生之惑,这一段话是:“天父万能,其所创造之亚当夏娃又属之人类之始祖,自然是完全无缺,然是人必有欲,遇物而被吸,人之情也,吸于物而所行与法违,斯谓之犯罪;冀其不犯罪,而刻刻现身其左右以监督之,罪固可决其不犯,然而劳矣。或曰:上帝既无所不能,曷不能使所造之人不能犯罪?曰造不能犯罪人,诚上帝所优为,特不能犯罪,必亦并不能为善,直一能言语能行动之活木偶而已,非人也。人则必须有完全自主及自由之权,方足以当之也。如是又焉取不能犯罪?今夫机器之为用大矣,就汽车论:范轮于轨,千里远道,朝发夕至,复能或行或止,或疾或徐,悉如管车者之意而无忤,其善何似?而人顾无以是嘉许车之善而奖励之者,以其善在制造及司理之人,于车无与也。倘有一车,能自循轨行,不用人司理,何处宜止,止若干时又即宜行,何处宜疾,何处宜徐,车悉能自知,又有时能自嫌受轨束缚,而逸出轨外以自由行动;人必目是车为怪,而讶造之者之非人而神矣。乃世界竞不能有此等车,只有循轨而驶行止疾徐悉如司车人意之车(有时逸轨,非车之罪),以是知人之智巧终以人限,必不能与上帝争衡,上帝造人,与人之造车,迥不相同;人苟亦如一循轨而驶行止疾徐悉如司车人意之车,不能犯罪,是上帝之智巧,但足与一造机器之人齐而已矣。焉足称为万能之神哉?虽然,上帝固欲人以能犯罪之身自禁止不犯,而行其所命,以永居于其爱内也,故立一法于埃田囿,以范围亚夏二人之心。其尊耶,人之福;其不尊耶,则处之自有法在,耶和华无容心于其间也。此天父之放任主义也。乃人竟因诱而犯罪,则乐园之失,死报之得,是二人远法之偿值,不得咎上帝之苛也矣。谓天父本有能创造亚当夏娃为完全之人,何故任彼等犯罪,孰知惟‘任’始足以见上帝之是万能(以其所造之人,可以用任,不同机器),亦惟‘任’始足以见天赋人权之本是自由也哉!”恶魔的来源,也是这样,既明白这些,还哪肯归这罪于创造者,而疑他不是“非全善”,便是“非全能”。耶稣代人类赎罪,即是担当了人的罪恶,别示人以拒魔亲上帝方法,而为之导师,真心信仰他,把他做我们为人的模范,自能得他的能力帮助,铸造成一个无罪的新人。这一层你老先生已经明白,即是你《基督教与中国人》那篇文章说的,“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血里,将我们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中救起”,和“直接去敲耶稣的门,要求他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和我合二为一”。这样倘使人人能够知道说这些话,又能够照这些话实行出来,我可决“我们日常所见的恶事”,自然会消归于乌有,“圣书中所讲的恶魔”,也必将退处于无权;“耶稣代人类所赎的罪恶”,至此也悉数付钉于十字架,不复能累人沉沦地狱,所谓“万恶的世界”,也必会变为光明的世界。耶稣教门徒祈祷说的:“愿你的国来到,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文言尔国临格,在地若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拿基督教来改造世界,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也是基督徒人人共有的使命,自昔已然,不自今日始。只因为人们易惑难晓,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鬼混已久,咸相安于不觉;基督教又为历代没有“甚深的觉悟”的人所误用,弄出个什么以教统政的教国制(即教皇)和以政统教的国教制来,把基督教蒙蔽千多年,虽有人知道基督的真理不是这样,别行组织一个团体表现出来;却又寡不敌众,常常被他们高压的手段遏抑,致不能尽量发展,近一二世纪,乃始逐渐把他们两个恶制度打,得自由宣传我们从基督自身得来的真理。今而后,只求人人有像你老先生那样的“甚深的觉悟”,这个改造世界的目的,就不难达到,可惜先生还有一间未达,还质疑“上帝全能与上帝全善说矛盾不能两立”,我如今既把我那段足以释先生之疑的旧作述说出来,先生可以明白“这万恶的世界”,并不是“上帝无端造出来”的,世界无论怎样,都是愈加显出上帝全善而又全能,全能而又全善的了。P463又说:“此外耶稣一生的历史,像降生、奇迹、复活等事,都没有历史和科学的证据,使我们真实相信,这也是教义上小小的缺点。博爱、牺牲、自然是基督教教义中至可宝贵的成分;但是在现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侵略之下,我们应该为什么人牺牲?应该爱什么人?都要有点限制才对,盲目的博爱牺牲,反来要造罪孽。”“耶稣一生的历史”,在四福音外的“历史”寻出他的“证据”,我记得一九二O年二月撰一篇《读耕田者幸得秋水基督教观书后》登第十九年第四册《真光》时,曾承友人王春生君在约瑟弗(Flavius Josephus)《犹太史》中,第十八卷第三章中译出一段如下:“当彼拉多为犹太方伯时,有人名耶稣者智慧人也。然彼所行者皆奇能异迹,名之为人,不知当否。彼喜教人行善,其所教之人,多属犹太及异邦人。彼亦称基督,当时彼拉多轻听吾犹太人中之领袖者之谋控,定其死罪,钉之十字架;惟其门徒始终相从,不遵涣散。彼曾于三日后复活显现,如先知所预言。其所行之奇事,无虑千万。其门徒则名为基督徒,今犹方兴未艾也。”约瑟弗是生于基督后三十七年,他的话是这样,虽没有怎样证明耶稣“降生”的事;“奇迹”“复活”两项,他已经盲之凿凿,信而有征了。而且他有“名之为人不知当否”语,也以连“降生”之奇,都好像已经承认了。怎得说没有“历史的证据”?“科学的证据”,神所为的事,当然非人的限于物理世界的知识,所能实验得出来给人们看,我们但应该问他有不有这件事实:如果研求得没有这件事实,那么,传教的完全是说谎话,我们可以不用信他。然而“耶稣生的历史像降生奇迹复活等事”,都是些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日的使徒既甘愿流血来做保证;而观察他历代所成就的事业,也万非承认他那几种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能解决;这样,更那消诉之于科学?P464说“这是教义上小小的缺点”,我请问先生:你于耶稣,究竟是认他是神,还是只认他是西方的出类拔萃的圣人?如只认他是圣人,我不用说;倘也同认他是神,他“降生”由灵感童贞玛利亚而生,在耶稣前七百五十年以赛亚已有此预言(详《旧约·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而马太作福音,也就首先叙此事,认是这预言的实现。美国地质学家史旦敦(Stanton)曰:“吾侪信基督为亦神亦人之身,则其诞生之神异,实理之当然,亦势之必然焉”。此足征“降生”一项,照圣书所说的信去,是没有缺点。“奇迹”在耶稣只自率其常,并不足为奇。英神学博士多玛格理斐(W.H.Criifith Thomas)曰:“奇迹之最伟大者,无如主耶稣降世成人身一事;人而既信此奇迹,则其馀自可以不烦言而解矣。盖主具神能,自无难于奇迹也。”又曰:“考希利尼圣书,奇迹字多作Erga,谓工也。工为工人所常为;基督之奇迹,即基督之工也,有基督为之工人,当然有异常之工由基督做出,何奇之与有。”此足征“奇迹”一项,照圣书所说的信去,是没有缺点。复活”为基督教成立的基础,无复活即无基督教,门徒也断断不去传布,一个被人钉死没有下文的人的教。当日门徒已因耶稣被人捕钉而星散;乃忽然而陆续团聚,又忽然而拼命以耶稣名劝众悔改,怎么会这样奇怪?都是因目击耶稣复活,和受耶稣未被钉前所预许返父后所遣的圣灵而然。假使耶稣不复活,那里有这些事发生?迦玛列劝阻曾钉死耶稣的人迫害证耶稣复活的门徒的话说得好:“众位以色列人呐,这些人你们应当怎样小心办理。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了,附从他的人,全都杀了,归于无有。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现在我对你们说,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罢。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上帝,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上帝了。”这些话足证明耶稣如果未复活,结果必与丢大犹大同;今乃不然,则其诚已复活,诚已以复活的灵体灵力,在冥冥中左右门徒可知。不然,门徒怎么能与耶稣死后行各样比耶稣所行尤大的奇迹?保罗怎么能以一个绝对反对基督教,并且想一鼓把一切信基督的男女老少擒拿处死的人,忽然于途中改心做一个绝热心传道异邦的基督使徒?这些事试一拿《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二书精心研究,自然知道他纯是耶稣复活后所结的效果,不用别求证据了。况他被人钉死后,经葬墓三日,能一旦忽失尸所在,不复活,往那里去呢?有人疑:基督在十字架,未必真死,晕死而已,故能于葬后复苏,此一层,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欧耳(OL.L.)说得很详尽,他说:P465“德国有一不信奇迹之神学家史脱劳司,评议此节曰,基督若半死不死,匍匐出窀穸,躯壳必颓唐甚,而五痕必流血,是必须医生敷药疗救,而终无效,因伤殒命。如斯奄奄一息待毙之基督,虽能动门徒怜悯之心,必不能使门徒认其为有大力胜过死亡之永生主。乃门徒因是,竞甘赴汤蹈火,传基督复活之道,其非残废之救主可知。”多玛博士说:“查基督之埋葬,有大石堵口,有兵士看守,至三日黎尸忽不见,或谓系门徒或敌人窃去,不知门徒虽欲窃,彼兵丁驻守若是严,亦未由动手;(祭司长等要求彼拉多派兵严守,即是防门徒来窃,说是复活。后来尸不见了,他们又拿钱买嘱兵丁,说是夜间睡着的时候,被门徒窃去的。不知睡着了,怎知道是什么人来窃?这完全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话。)敌人,则早知主有预言,死必复活,益不肯窃其尸,使其言得一假验。奎琐吞(Chrysostom)曰:“人窃主尸,必不褫其衣而仅窃其赤身。”重以四十馀日后,彼得宣传主复活之道于耶路撒冷,犹太士绅甚恶闻耶稣苟未复活,其尸而果系被敌人窃去,此时仅可将耶稣尸取出,以证彼得等所言之妄,乃门徒侃侃言之,犹太人默无一言,(岂第默无一言,且有很多因听见彼得所证主复活之言,而痛悔己前日把他钉在十字架之是大罪,同时改心归主的,一日有三千人之多呢。)其诚已复活无疑。”还有很多,不必侈引;但就此观察,也已足证“复活”一事,照圣书所说的信去,是没有缺点。陈先生对于此三项未肯“真实相信”,不过还有所蔽,未经能澈底觉悟罢了!“博爱,牺牲”,陈先生既知道“是基督教教义中至可宝贵的成分”;那么,“我们应该为什么人牺牲,应该爱什么人”。圣书中自然很有分寸。先生已曾说过:“基督教是穷人的福音,耶稣是穷人的朋友”(见《基督教与中国人),我们照着圣书所教训的做去,当然不会“盲目一造罪孽”。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侵掠”,与我们绝对无关。教会容或有一二是这两种主义者的教会;但传习者若有真正的信仰,他也是只见基督不见人,断不会违道来为这一类人牺牲,和偏爱这一类人的。此外属于如井上圆了所说的“齐民教”的教会,在世界实居其大多数;而且在中国也早经力图自立;(已自立的已很多)我只愁他不够力去发展“教义”,不用说什么“限制”的话,期免他陷于“盲目的博爱牺牲”的了。P466先生说:“在现在人智发达的社会里,一切古代人智蒙昧社会所遗传的宗教教义底缺点,自然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我们不必对于基督教教义的缺点特别攻击;至于基督教教会自古至今所作的罪恶,真是堆积如山,说起来令人不得不悲愤而且战栗!”我觉得我们所信的“宗教教义”,自古至今是一样完备,并没有些微“缺点”。“人智”再“发达”,也不能发达到像创这个宗教教义的耶稣那个样子。这并不是阿好的话,“在现在人智发达的社会里”,不过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比“古代”的人多明白罢了;毕竟这“宗教——基督教教义”,是绝智慧即无所不知的上帝子耶稣所创,不是“古代人智蒙昧的社会所遗传”。兹且莫说“降生,奇迹,复活等事”,非现在的肤浅科学所能破坏,且转可援洼勒斯(Alfred Wallace)“吾人对于宇宙所有之知识愈近,则神秘之理愈见其多,而对于宇宙主宰者之能力如何,性质如何,又可因此而渐得正确之知识”的话,而断那些谓基督教教义与科学不相容者是未有怎样深造的科学知识;就以最近的新思想而论,再新也无过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谁知这些主义都是基督教的产物。非有十四世纪时英教士维克列夫(JohnWycliffe)把拉丁文圣经译为英白话文,教一般平民劳工都知道平等自由的真理,和十六世纪时德国一般“复行洗礼”的农民,联团抗拒资本家和恶政府和那时藉君权行教的教会被杀者五万之事,后世实无从发现社会主义。非有使徒“不私己财有无相通,……”和尊重劳动阶级,像保罗说的:“自己不劳动的人,不可吃饭。”(见《新约·使徒行传》四章三十二节《帖散罗尼迦后书》三章十节)后世实无从发现共产主义。非有撒母尔发明有君的弊害,和耶稣诫门徒不可像异邦有君王为主治理人,和有大人操权管束人(见《旧约·塞缪尔上》八章,《新约·马太》二十章廿五节),后世实无从发现无政府主义。(右均有学者著书阐明,如李季译《社会主义史》及高一涵著《共产主义历史上之变迁》等等。)P467虽三者或也能由人类自己的觉悟而发现,但耶稣已在一千九百二十前以此为教了。而寻起线索来,今日这几种主义,又实实是发源于基督教。还那能说他是“古代人智蒙昧的社会所遗传”的呢?况不信“降生奇在复活等事”,以为他已被“现在人智发达的社会里”“暴露”出他的“缺点”来了,而间接得之于基督教教义的各主义,又作是“现在人智发达的社会”所新发明,不承认是发源于基督教,即不拿基督作他行这些主义的导师,以明“古代人智蒙昧的社会”不能“遗传”下这么新这么适合于现世的潮流的“教义”,这我觉得很是危险!陈先生既知道“博爱牺牲是基督教教义中至可宝贵的成分”,必不至连上列那几种主义也同昧其本源;但能够有陈先生那么明白的实很少,难保不更因陈先生这话,而益益肆其摘果咒树之妄。故我愿陈先生把所已认为“缺点”的,再虚心研求,期得着一个正确的“证据”而“真实相信”,即以此己达达人,把耶稣的人格情感,培养在他们的血里,把他们从冷酷黑暗污浊坑中然后行各种由间接得之于基督教的主义,方不会流于偏僻激烈,逸出常轨。陈先生你道不是吗。说“基督教教会自古至今所作的罪恶,真是堆积如山,说起来令人不得不悲愤而且战栗!”这诚无怪先生会发这种感叹!我们读教会史,也同是会发这种感叹!但要分别说,若如你下文所列的:“异教审判所之暴烈压迫人们思想自由,我们是忘不了的;在‘信礼’美名之下所烧杀的男女,我们是忘不了的;(话尔克马达做异教审判所所长时,仅西班牙被烧杀的异教徒有八千人,财产被收没的九万人,荷兰加耳五世时,被杀者五万人,前后遭教会之嫉恶而牺牲的人在一千万以上。)修道院利用‘隐匿权’为种种罪恶之巢窟,我们是忘不了的;西班牙官吏阿拉委大因信奉哥白尼学说,收没财产,禁锢修道院八年的事,我们是忘不了的;教皇仇视人身解剖学,及教会指韦萨留斯(著有《人身构造论》,集人身解剖学之大成)。为恶魔,宣告死刑的事,我们是忘不了的;像此等压迫思想自由压迫科学的事,细举起来,一大本书也载不了。这都是基督教教会过去的罪恶。”我们教会史,(耶稣新教的)并没有认这些事是对;而且所谓“异教审判所”,原是罗马教——天主教——迫害耶稣教的虐政。录一段教会史的记载如下:“罗马教视信奉耶稣真道之人为异端……立一异端部,设裁判所于各处。一二三三年,交豆米尼叩会。Dominicans人任其职。……惩办之法有两种:其人不弃其所谓异端而复归入罗马教者,即行处死,一也。不能抵受严刑,情愿弃其所谓异端而复入罗马教者,亦必系狱至死,二也。所用之死刑,或用火焚烧,或凌迟碎剐。在法兰西、西班牙,因国家极力保护教会——罗马教会——故死人多。德国英国,因国家非全保护教会,故死人少。……此等穷凶极恶之举动,因教会之故,害人无算。到世界末日,吾不知其何辞以对我慈悲之救主也!”(见《基督教历史》第六章二之九)此外种种罪恶,都是有教皇后的罗马教所为;受害的十有九是根据《圣经》真心信仰基督教的人;故维克烈夫直说“教皇乃敌基督者”,又说“修道院为罪恶之渊薮”(见美赫士辑《教会历史》第二十三章韦克勒——即维克烈夫——节)。“在信礼美名之下被烧杀”,我想无过于复洗派所受者之冤枉!麦勒连的“婴儿受水礼”第十一章内有说:“改正教之事,乃令反对婴儿受水礼之事发生于欧洲各处者也。……其时反对此礼及令人弃绝此礼者,有牧者多人及德国人民数万人。路得与各首领,极力箝制,卒至请政府以压力消弭之。自一千五百二十五年至一千五百卅五年此十年内,德人因反对此礼而死者数万人。……复洗派人,在于关涉宗教所信者之外,又传有关涉于社会国家商家之道理;因此之故,彼不准其教内之人受政府之职;又力辞发誓;又反对战争;又反对制定死罪;又不肯输纳赋税以助战争;凡为教友皆不得为买酒卖酒之营业;又倡为人不应有私产之说又谓凡关涉宗教各事,教会应有完全之自由,政府不应养教会亦不应管理教会是派极力造成独立主义之原素,即近时世界至文明之国所有者,其为反对者——路得——所仇视,而指为开罪于社会至大之点,盖即因力争自由之权先于斯世数百年而发明之也。”上所称十六世纪时,因抗拒资本家及恶政府,被杀者五万,即是这一派人。今日的社会主义家,没替此辈呼冤,因他尝反对假君权行教的教会,就以为他是反对宗教的社会党;不知他固是古代的社会党,他更是纯粹根据《圣经)为教实行平民主义的基督徒。崇拜他而反非毁他所以能铸造成这种可崇拜的人格的宗教;也太未免于数典忘祖了!我引此,好像有些不满意于路得;不知路得改正之功固自在,而他籍政府力压制此派人的主义,至目他为“狂徒”,又实是路得的短处(见同上第八章和赫士辑《教会历史》下卷十四节三十一节九十四节),不能替他隐讳。而今这一派人的主义,要可算是得了最后的战胜了。P469阿拉委大和韦萨留斯的事,更纯是古代那些顽固不学的罗马教主教和教皇的罪恶。而且阿氏所信奉的哥白尼,也是罗马教的名教士;他们那班主教和教皇那么压迫思想自由压迫科学,不但你陈先生“忘不了”;即一般有学的罗马教徒也“忘不了”。宗路得改革后的耶稣新教的人,和并为路得所压制的尤新的教徒,他“忘不了”,更不消说了。你怎能一笔抹煞,说“这都是基督教教会过去的罪恶”?过去的基督教教会的人,怕未必肯承认陈先生这话之是有历史的知识吧!次段说:“现在怎样呢?”大战杀人无数,各国的基督教教会,都祈祷上帝保佑他们本国的胜利;各基督教的民族,都同样的压迫远东弱小民族;教会不但不帮助弱小民族来抗议,而且作政府殖民政策底导引。(德国宣教师在胶州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我给你圣经,你给我利权’这句话,真形容得他们惟妙惟肖。无数的宣教师,都是不生产的游民,反要劝说生产劳动者服从资本家。无一国的教会不是日日向资本家摇尾乞怜,没有财产的新教教会更甚。我们眼见青年会在中国恭维权贵交欢财主猎人敛钱种种卑劣举动,如果真是基督教的信徒,便当对他们痛哭!无论新旧教会,都以势力金钱号召,所以中国的教徒,最大多数是吃教’的人。教会在中国所设学校,无不重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而轻科学。广东某教会学校,还有以介绍女生来劝诱学生信教的;更有以婚姻的关系(而且是重婚),诱惑某教育家入教的。势力金钱之外,还要用美人计来引教,是何等下流!”这我认是陈先生吹毛求疵的话。“大战杀人无数,各国的基督教教会,都祈祷上帝保佑他们本国的胜利”,这何足皆议?国民义务,当兵与纳税并重,何况祈祷?然世固亦有反对战争不输纳赋税助战争的教会如上所称之复洗派者,此辈难道他也肯祈祷他本国胜利,先生怎么不并道及他?“各基督教的民族都同样的压追远东弱小民族”,这是很可恶;“教会不但不帮助弱小民族来抗议,而且作政府殖民政策底导引”,这是更可恶;然注称“德国宣教师在胶州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我觉得这并不能证明他是“作政府殖民政策底导引”。因为德国那两个宜教师在山东地方被杀,不是他自己所愿意的。他只希望人家喜欢接纳他所宣的教;中国人能够当他是朋友,不叫他在中国受害,他政府即再野心,也不能无端把我们的胶州湾占去。不然,宣教师进中国不止那两个,倘若个个都是作他政府殖民政策的导引,怎么别二个宣教师不会弄出像胶州的事件来利他的政府?又怎么到山东那两个,不于初到时就弄出这些事件,要等他被杀后才弄出这些事件?这可见胶州湾之失,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错。德国因这小小两条命案,就乘势来割据中国的土地,同时教会的报纸,如万国公报,已大大的不直他。然这固是德政府的不对,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不对之所召;不自咎而昝人,并据此作是一切教会都是作他政府殖民政策底导引的显例,我恐怕不是通论吧!“帮助弱小民族抗议”,最近这几年高丽国的事,人人都知道称颂教会的义侠了,陈先生还说他没有吗。470“‘我给你圣经,你给我利权’这句话,真形容得他惟妙惟肖”,我不知道陈先生这句话是引那一部书还是那一个人说的。若以胶州的事件为例,还须改为“我把性命给你人民,你把利权给我国家”才对。“无数的宣教士都是不生产的游民”,他既担任“宣教”,当然不能再去担任“生产”,比方当教员的,难道也要他自食其力枵腹从公么?织幕自供,保罗固曾以精神劳动肉体劳动二者兼并,以明他不肯以口体累人;然也只在传道初期宜然,倘垂为永例,宜教师虽或能人人学保罗,为教友的便失了他出值养工的责任了。“劝说生产劳动者服从资本家”,宣教师而这样,真是不对;然必要像十六世纪时的复洗派,动辄职工团与资本家作对,我也不敢拿这些来责望一般宣教师;退一步说,他似乎应该拿两方要有平等的交际的话相劝勉,才合宣教师的身份。若讨好资本家,对生产劳动者只是以资本家之心为心,这是以奴隶教人为奴隶,匪特陈先生他说不对,就基督的福音真理也已经不许。有真信仰的宣教师必不这样。“无一国的教会不是日日向资本家摇尾乞怜”,捐款养会,是教友的天职,不论贫富,一致是要这样进行的。捐及富的教友,说是“向资本家摇尾乞怜”;然则捐及贫的教友,陈先生又怎么说?什一捐例,教会通行,各量力捐,擎众重举;倘只赖资本家的力,他那会有资本家就可以;无资本家,或有而又视钱如命,一毛不拔,他那会就要宣告破产。然而教会竟有很多不因富而兴贫而灭者,宗教之精神自别有在,陈先生没有详细知道各国各教会的内容,而一例说他无一不是日日向资本家摇尾乞怜,似未免太过武断了。P471“没有财产的新教教会更甚”,我记得沈玄庐先生质问周作人先生等五人的主张信教自由宣言,有“替有产阶级的牧师神父认幻想作信仰”语,他好像是认新教教会的牧师都是有产阶级;陈先生反这样说,不知你两家的观察力,那一个较较可靠?沈先生说的是,他本身已是有产阶级,那消更“向资本家摇尾乞怜”?陈先生说的是,我又很感谢陈先生帮助我得多些资料证明陈先生之谬。但说他“向资本家摇尾乞怜”比别的“更甚”,那就要陈先生找出一个普遍的证据来,才可以服人了。说“我们眼见青年会在中国恭维权贵交欢财主猎人敛财种种卑劣举动,……”青年会是服务社会的团体,并不能作是一个新教的教会。他“恭维权贵,交欢财主”,只不过是因他肯乐助巨款,襄办公益,用厚点的礼貌来招待他罢了;“猎人敛财”,也不过是想会款有着,不至停顿他服务社会的事业罢了;这怎叫得是“卑劣举动”?说“如果真是基督教的信徒,便当对他们痛哭”,固然有一部分基督徒泥于行迹不大喜欢他这样待遇“权贵”和“财主”,或更有极力反对他当面指责他的;然我终觉得他所做的是好事,各种的演讲会或白话剧…都是为改良社会和贡输人群以知识道德而设的,社会上的人,能个个都肯去亲近他,我相信于风俗上和个人的学问上行为上必能收很大的效益。除了他,我们中国各团体,实没有一个能像他这样服务社会。他诚是中国社会的明星。我实实在在不敢受陈先生的“真是基督教的信徒”的美誉,而对做这么有益于社会的事的团体“痛哭”!陈先生不过只见得他向人“敛钱”那一面的行为罢了;倘也肯悉心调查一下他所敛的钱的用途,并常常肯到会去参观,我恐怕陈先生会痛悔这一番话是含血喷人哩!说“无论新旧教会都以势力金钱号召,所以中国的教徒最大多数是“吃教”的人;这“势力金钱”不知是自己固有的,还是敛之于人?如是自已固有的,陈先生经说“新教教会”是“没有财产”的,似不应这样与旧教混为一谈;是敛之于人的,那么,我在教会二三十年,知道他们教士用钱非常的谨慎,并没有见他怎样拿金钱去“号召”人,也不应这样捏诬他。“吃教”二字,不知陈先生是以何为界说?拿教会所给的金钱去买米吃叫做吃教”么?那么,我们中国现在信教一一新教—的人数有四十万,既这些中国的教徒最大多数是“吃教”的人,至少也要占十分之八,才叫得是“最大多数”;然则是有四八三十二万人日靠传教的西人养他的了。每人一日以一角计:三十二万人,就要三万二千元;一个月就要九十六万元;一年就要一千一百五十二万元;还搪得起!不然,又不能与上句呼应成文。老实说罢:“吃教”是有的,凡在教会任职,而非有真信仰真学问,只图滥竽充数,弄得几块钱来糊口的,都可以叫做“吃教”;但教会中敢这样或须这样来吃教的,实居其最少数,馀俱是耕田或做生意为活,与没有信教的人一样,即说那些为着一种什么“势力”的关系而信教的也可以叫做“吃教”;但如今已没有了这些事了。况且今日的教会亦逐渐由中国人自办,各人且设法弄钱养教会之不暇,更还有什么教之可吃?P472说“教会在中国所设学校无不重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而轻科学”;我不知道陈先生所指的“科学”是什么东西?“他们本国语言文字”内涵和他的范围又何如?是否只寻常问答话,和写信与作艺术用的文字?如其然,他“重”的是“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轻”的或诚是“科学”;但不知道“他们”通不通科学?用“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能不能研求科学?我常常听见人说,某种高深科学,要用外国语才可以解说的明白;又常常听见人说,有很多科学的名词,不能拿中国文字译得恰当给人们看;所以求通科学,务要先求通外国文。这样,他们“重他们本国语言文字”,就是为重“科学”而然的了,怎反说他“轻科学”?(请参看本刊驳汪精卫篇所引余敬一文及下梁宗岱文)先生这话,要改为“教会在中国所设学校无不重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而轻‘汉’学”,才合逻辑了。(其实汉学也没有轻着)“广东某教会学校还有以介绍女生来劝诱学生信教的,……”这更是“莫须有”的话。女生除是不嫁;嫁么,他自己是信教的,也一定是要嫁信教的。未信教的想娶她,她一定不答应。要她答应,一定要这男子先信教。虽教会中或也有些浮慕的教友,想得某人信教,知道他没有娶妻,或正死了妻未久,不以道劝,而以娶妻劝;但也必要他那个人肯虚心研求教理而对牧者说得出自己信教的合理的心迹,才可以入教。倘贸然说我是为想娶某女生为妻而入教,再多人介绍,都是无效的。即使能矫揉造作说得出合理的心迹,可掩饰于一时,事后发露是醉翁之意,也必为教会所不齿。然其人能够真心信仰,不徒想得一个纯洁的新家庭,更想藉新家庭的帮助,为基督效力,也是人生正当的行为,未可厚非。“某教育家”之因“婚姻的关系”而“人教”,想即此例。这并不是“诱惑”;因为我闻他只取她的德和学,此外没有什么可以诱惑某教育家之处。而且也不听见有人说他是“重婚”。陈先生所说这“某教育家”,不知道是姓甚名谁或者不是我所知那一位,我不敢说;然就使这已是极不名誉,请问教会中为着这关系而入教的又究能指得出几多个?怎能以这最少数的个人的行为,就诬人家的教会是于“势力金钱之外还要用美人计来引教”,说这是“下流”,那些但凡为女择婿的,不皆可以目他为下流了么!P473末了说:“纵观基督教教会底历史,过去的横暴,和现在的堕落,都足以令人悲愤而且战栗,实在没有什么庄严神圣之可言。我始终总觉得基督教与基督教会当分别观察;但是我的朋友戴季陶先生,他坚说基督教教会之外没有基督教,不知道教会中人对此两说作何感想?”这总结的话,看我上所辩论,已知道“教会底历史,过去的横暴”,是罗马教一般顽固不学(连宗教学都没有)的主教和教皇和初改革时未经有澈底的觉悟的新教领袖之所为。他愈“横暴”,愈见得他是违反基督教义,而基督教之真愈可宝。“现在的堕落”,不过摭拾点表面上疑似的话,并不是教会的真相,我上所辩论,也已经解释得很明白。陈先生说他“都足以令人悲愤而且战栗”,说他“实在没有什么庄严神圣之可言”,只表明他没有详知旧新教会的实在情形罢了。然求全责备,小小的过失而又比较的不能算是过失的过失,(如说新教教会那几件事)都这样凿实而并张大其词以相非难,愈见得基督教教会是全世界唯一的圣洁团体,难似是而非的污点也不容有,陈先生这话,又实大大有裨于教会,我很感谢!说“我始终总觉得基督教与基督教会当分别观察”,得戴季陶先生“基督教教会之外没有基督教”一句话,就也好像承认他这话是实,而即拿他这话做结论。陈先生胸中似未免太无主宰。至问“教会中人对此两说作何感想”,我的感想:觉得“基督教与基督教会”要叫人“分别观察”,是教会中一个最不好的现象;能够像戴季陶先生说的“基督教教会之外没有基督教”,是已叫教会与基督为一,人不识基督,见教会即如是基督,好像人不识上帝,见耶稣即如见上帝,咸能以教会表现基督的真理,那就再好没有了。只可惜现在还未能这样,还要叫人对“基督教与基督教会”要“分别观察”,这是我们最抱愧的事!望我们教会同志日为此祈祷,日为此努力,务以能达到“基督教教会之外没有基督教”的目的为主,期不负陈先生这一番的惠教。至要至要。一九二二、六、十七。P474并将梁均默君所译约瑟弗《犹太史》关于耶稣那一段记载如下:当时有名叫耶稣的——一个哲人——如果我们可以合法叫他做一个人。因为他是一个曾经做出许多奇迹的也是一般欢喜接纳真理的人底师长。他被许多犹太人和非犹太人曳他到彼拉多处。他就是“这位”基督;但当时彼拉多因被我们中许多领袖人物底暗示,就判决把他钉在十字架。可是那些平昔爱他底人却没有遗弃他,因为他在第三日复活显现于他们,正应验圣先知所预言底说话,和千万种关于他底奇迹;因此基督徒—因他而得名的——在这个时候也并没有断灭呢。---附:3.基督教与基督教会陈独秀P19编者按(原书):陈独秀针对基督教问题,曾发表过《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倡导中国人应学习基督所表征的牺牲、谦卑、博爱精神,其观点一度引起基督徒的共鸣,很多基督教界的杂志及文章均转载其言论,但《基督教与基督教会》一文,却让基督徒们大跌眼镜,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一改“同情”“认同”的姿态,似乎有意和基督徒划清界限,而将自己归入非基督教运动的阵营。陈独秀认为谈基督教,将区分基督教教义和教会两部分,就教义部分来说,基督教很难解释清上帝的“全能”与“全善”之间的两难问题,同时陈独秀将他曾经推崇的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牺牲精神”也打入冷宫,认为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侵略之下,博爱和牺牲是应该有区别的博爱和牺牲,应该爱什么人,应该为什么人牺牲,应该有点限制才对。当然他承认这些教义产生于一千多年前,人们没有必要纠缠。但对于基督教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罪恶,陈独秀认为“堆积如山,说起来令人不得不悲愤而且战栗”,“实在没有什么庄严神圣可言”。陈独秀前后两篇文章相差不过两年,观点差异如此之大,值得读者反思。(原文载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出版《我们为什么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1922年3月20日)正文:P19我们批评基督教,应该分基督教(即基督教教义)与基督教教会两面观察。基督教教义自然不是短篇文章所可说得详尽,但是他教义中最简单最容易说明的缺点,就是上帝全能与上帝全善说,矛盾不能两立。依我们的日常所见的恶事,圣书中所称的恶魔,耶稣代人类所赎的罪恶,这万恶的世界是谁创造出来的?人类无罪在创造者;由此可以看出上帝不是“非全善”便是“非全能”。我们终不能相信全善而又全能的上帝,无端造出这样万恶的世界来。此外耶稣一生的历史像降生,奇迹,复活等事,都是没有历史和科学的证据使我们真实相信,这也是教义上小小的缺点。博爱,牺牲,自然是基督教教义中至可宝贵的成分;但是在现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侵略之下,我们应该为什么人牺牲,应该爱什么人,都要有点限制才对。盲目的博爱牺牲,反会制造罪孽的。P20在现在人智发达的社会里切古代人智蒙昧,社会所遗传的宗教教义底缺点,自然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我们不必对于基督教教义的缺点特别攻击;至于基督教教会自古至今所作的罪恶,真是堆积如山,说起来令人不得不悲愤而且战栗!异教审判所之暴烈的压迫人们思想自由,我们是忘不了的;在“信礼”美名之下所烧杀的男女,我们是忘不了的(尔克马达做异教审判所所长时,仅西班牙被烧杀的异教徒有八千人,财产被收没的九万人,荷兰加尔五世时,被杀者五万人,前后遭教会之嫉恶而牺牲的人在一千万以上);修道院利用“隐匿权”为种种罪恶之巢窟,我们是忘不了的;西班牙官吏阿拉委大人因信奉哥白尼学说收没财产禁锢修道院八年的事,我们是忘不了的;教皇仇视人身解剖学及教会指韦萨留斯(著有《人身构造论》集人身解剖学之大成)为恶魔宣告死刑的事,我们是忘不了的;像此等压迫思想自由,压迫科学的事,细举起来,一大本书也载不了,这都是基督教教会过去的罪恶。现在怎么样呢?大战杀人无数。各国的基督教会都祈祷上帝保佑他们本国的胜利。各基督教的民族都同样的压迫远东弱小民族。教会不但不帮助弱小民族来抗议,而且作政府殖民政策底导引(德国宣教师在胶州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我给你圣经,你给我利权”这句话,真形容得他们惟妙惟肖。无数的宣教师都是不生产的游民,反要劝说生产劳动者服从资本家。无一国的教会不是日日向资本家摇尾乞怜,没有财产的新教教会更甚。我们眼见青年会在中国恭维权贵交欢财主,猎人敛财,种种卑劣举动,如果真是基督教的信徒便当对他们痛哭。无论新旧教会都以势力金钱号召,所以中国的教徒最大多数是“吃教”的人。教会在中国所设学校,无不重他们本国语言文字而轻科学。广东某教会学校还有以介绍女生来劝诱学生信教的,更有以婚姻的关系(而且是重婚)诱惑某教育家入教的。势力金钱之外,还要用美人计来引诱人入教是何等下流!P21综观基督教教会底历史,过去的横暴和现在的堕落,都足以令人悲愤而且战栗,实在没有什么庄严神圣可言.我始终总觉得基督教与基督教会当分别观察,但是我的朋友戴季陶先生他坚说基督教教会之外没有基督教,不知道教会中人对此两说作何感想?---附:基督教与中国人陈独秀P11编者按(原书):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人之一。面对中西文化中的宗教现象,他多次加以评论,阐释了他的宗教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宗教观有其深刻独到的一面,《基督教与中国人》便为此方面的代表作。文章开篇便指出研究基督教问题的必要性:“我们向来不把他(基督教)当做社会上一个重大的问题,只看做一种邪教,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不去研究解决方法,所以只是消极的酿成政治上、社会上许多纷扰问题,没有积极的十分得到宗教的利益。现在若仍然轻视他,不把他当做我们生活上一种重大的问题,说他是邪教,终久是要被我们圣教淘汰的;那么,将来不但得不着他的利益,并且在社会问题上还要发生纷扰。”事实上,在陈独秀看来,“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我们一天不学尼采反对人类相爱,便一天不能说基督教已经从根本崩坏了。基督教底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文章接着总结了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种种纷扰的十点原因,认为对待基督教问题不能一味的蛮横,要平心研究,避免纷扰,而且对待基督教问题,“要有甚深的觉悟,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他从东方人缺乏美与宗教性的纯情感的角度,说明上述主张的必要性,同时文章认为耶稣的伟大人格包括他崇高的牺牲精神、伟大的宽恕精神、平等的博爱精神,这是有关基督教的新信仰,是无法被历史学和科学所证伪的。最后,针对那些墨守成规的信徒,文章指出:“把传教当饭碗的人不用说了,各国都有许多自以为了不得的基督教信者,何以对于军阀、富人种种非基督教的行为,不但不反抗,还要助纣为虐……死守着荒唐无稽的传说,当做无上教义;我看从根本上破坏基督教的,正是这班愚人,不是反对基督教的科学家。”不得不说,这篇文章虽然写作于近百年前,但其中所陈观点至今仍对学界的基督教研究,对于基督徒的信仰立场具有借鉴和警醒作用。(原文载《新青年》,1920年2月,第7卷第3号)正文:(一)P12凡是社会上有许多人相信的事体,必有他重大的理由,在社会上也必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基督教在中国已经行了四五百年,奉教的人虽然不全是因为信仰,因为信仰奉教的人自必不少,所以在近代史上生了许多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向来不把他当做社会上一个重大的问题,只看做一种邪教,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不去研究解决方法,所以只是消极的酿成政治上、社会上许多纷扰问题,没有积极的十分得到宗教的利益。现在若仍然轻视他,不把他当做我们生活上一种重大的问题,说他是邪教,终久是要被我们圣教淘汰的;那么,将来不但得不着他的利益,并且在社会问题上还要发生纷扰。因为既然有许多人信仰他,便占了我们精神生活上一部分,而且影响到实际的生活,不是什么圣教所能包办的了,更不是竖起什么圣教底招牌所能消灭了。所以我以为基督教底问题,是中国社会上应该研究的重大问题,我盼望我们青年不要随着不懂事的老辈闭起眼睛瞎说!(二)在欧洲中世,基督教徒假信神信教的名义,压迫科学家,压追自由思想家,他们所造的罪恶,我们自然不能否认。但是欧洲底文化从那里来的?一种源泉是希腊各种学术,一种源泉就是基督教,这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因为近代历史学、自然科学都是异常进步,基督教底“创世说”“三位一体说”和各种灵异,无不失了权威,大家都以为基督教破产了。我以为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我们一天不学尼采反对人类相爱,便一天不能说基督教已经从根本崩坏了。基督教底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不但耶穌如此,《旧约》上开宗明义就说:有害你们生命流你们血的,无论是兽是人,我必讨他的罪。人与人是兄弟,人若害人的生命,我必讨他的罪。凡流人血的,人也必流他的血,因为上帝造人,是按着自己形象造的(《创世记》第九章之五、六)。所以基督徒或是反对者,都别忽略了这根本教义。(三)P13基督教在中国行了几百年,我们没得着多大利益,只生了许多纷扰。这是什么缘故呢?是有种种原因:(1)吃教的多,信教的少,所以招社会轻视。(2)各国政府拿传教做侵略的一种武器,所以招中国人底怨恨。(3)因为中国人底尊圣、攘夷两种观念,古时排斥杨、墨,后来排斥佛、老,后来又排斥耶稣。(4)因为中国人底官迷根性,看见《四书》上和孔孟往来的人都是些诸侯、大夫,看见《新约》上和耶稣往来的,是一班渔夫、病人,没有一个阔佬,所以觉得他无聊。(5)偏于媚外的官激怒人民,偏于尊圣的官激怒教徒。(6)正直的教士拥护教徒底人权,遭官场愤恨、人民忌妒;邪僻的教士祖庇恶徒,扩张教势,遭人民怨恨。(7)基督教义与中国人底祖宗牌位和偶像显然冲突。(8)白话文的《旧约》、《新约》,没有《五经》、《四书》那样古雅。(9)因为中国人没有教育,反以科学为神奇鬼怪,所以造出许多无根的谣言。(10)天主教神秘的态度,也是惹起谣言的引线。上例十种原因当中,平心而论,实在是中国人底错处多,外国人底错处不过一两样。他们这一两样错处,差不多已经改去了,我盼望他们若真心信奉耶稣最后的遗言——《马太传》底末章最后二节所说——今后不要再错了。我们中国人回顾从前的历史,实在是惭愧;但现在是觉悟到什么程度么?我盼望尊圣卫道的先生们总得平心研究,不要一味横蛮!横蛮是孟轲韩愈底态度,孔子不是那样。(四)我们今后对于基督教问题,不但要有觉悟,使他不再发生纷扰问题;而且要有甚深的觉悟,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P14支配中国人民心底最高文化,是唐虞三代以来伦理的道义。支配西洋人心底最高文化,是希腊以来美的情感和基督教信与爱的情感。这两种文化的源泉相同的地方,都是超物质的精神冲动;他们不同的地方,道义是当然的、知识的、理性的,情感是自然的、盲目的、超理性的。道义的行为,是知道为什么应该如此,是偏于后天的知识;情感的行为,不问为什么只是情愿如此,是偏于先天的本能。道义的本源,自然也出于情感,逆人天性(即先天的本能)的道义,自然算不得是道义;但是一经落到伦理的轨范,便是偏于知识、理性的冲动,不是自然的、纯情感的冲动。同一忠、孝、节的行为,也有伦理的、情感的两种区别。情感的忠、孝、节,都是内省的、自然而然的、真纯的;伦理的忠、孝、节,有时是外铄的、不自然的、虚伪的。知识、理性的冲动,我们固然不可看轻;自然情感的冲动,我们更当看重。我近来觉得对于没有情感的人,任你如何给他爱父母、爱乡里、爱国家、爱人类的伦理知识,总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他向前行动。梁漱溟先生说:“大家要晓得,人的动作不是知识要他动作的,是欲望与情感要他往前动作的。单指出问题是不行的,必要他感觉着是个问题才行。指点出问题是偏于知识一面的,而感觉他真是我的问题都是情感的事。”梁先生这话极有道理,但是他说:“富于情感是东方人的精神。”又说:“这情感与欲望的偏盛是东西两文化分歧的大关键。”他这两层意思,我都不大明白。情感果都是美吗?欲望果都是恶吗?情感果能绝对离开欲望吗?只有把欲望专属物质的冲动,情感专属超物质的冲动,才可以将他两家分开。其实情感与欲望都兼有物质的、超物质的两种冲动,不能把他们分开,不能把他们两家比出个是非高下。欲望情感底物质的冲动,是低级冲动,是人类底普遍天性(即先天的本能,他自身没有善恶),恐怕没有东洋西洋的区别。欲望情感底超物质的冲动,是高级冲动,也是人类底普遍天性,也没有东洋西洋的区别。所以就是极不开化的蛮族,也有他们的宗教。所以我以为:西洋东洋(殊于中国)两文化底分歧,不是因为情感与欲望的偏盛,是在同一超物质的欲望、情感中,一方面偏于伦理的道义,一方面偏于美的、宗教的纯情感。东洋的文化自然以中国为主,阿利安人(Aryan)底美术、宗教,本是介于这两文化系间的一种文化,与其说他近于中国文化,不如说他近于西洋文化;至于希伯来(Hebrew)文化,更不消说的了。P15中国底文化源泉里,缺少美的、宗教的纯情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但伦理的道义离开了情感,就是以表现情感为主的文学,也大部分离了情感加上伦理的(尊圣、载道)、物质的(纪功、怨穷、诲淫)彩色。这正是中国人堕落底根由,我们实在不敢以“富于情感”自夸。中国社会麻木不仁,不说别的好现象,就是自杀的坏现象都不可多得,文化源泉里缺少情感至少总是一个重大的原因。现在要补救这个缺点,似乎应当拿美与宗教来利导我们的情感。离开情感的伦理道义,是形式的不是里面的;离开情感的知识,是片段的不是贯串的,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是过客不是主人,是机器、柴炭,不是蒸汽与火。美与宗教的情感,纯洁而深入普遍我们生命源泉底里面。我主张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五)我们一方面固然要晓得情感底力量伟大,一方面也要晓得他盲目的、超理性的危险;我们固然不可依靠知识,也不可抛弃知识。譬如走路,情感是我们自己的腿,知识是我们自己的眼或是引路人的眼,不可说有了腿便不要眼。基督教底“创世说”“三位一体说”和各种灵异,大半是古代的传说、附会,已经被历史学和科学破坏了,我们应该抛弃旧信仰,另寻新信仰。新信仰是什么?就是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不但那些古代不可靠的传说、附会不必信仰,就是现代一切虚无琐碎的神学、形式的教仪,都没有耶稣底人格、情感那样重要。耶稣说:我告诉你们,现有一比神殿更大者在此(《马太传》十二之六)。又说:我不为祭祀而为怜悯(《马太传)十二之七)。犹太人杀害耶稣的罪状,就是因为他说:我能破坏这神殿,并且三日内造成(《马太传》二十六之六十一)。P16我们应该崇拜的,不是犹太人眼里四十六年造成的神殿(《约翰传》二之二十),是耶稣心里三日再造的、比神殿更大的本尊。我们不用请教什么神学,也不用依赖什么教仪,也不用藉重什么宗派;我们直接去敲耶稣自己的门,要求他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与我合而为一。他曾说:你求,便有人给你;你寻,便得着;你敲门,便有人为你开(《马太传》七之七)。耶稣所教我们的人格、情感是什么?(1)崇高的牺牲精神。他说:我是从天降下的活面包,吃这面包的人永生;为了人世底生命,我所贡献的面包就是我的肉(《约翰传》六之五十一)。我的肉真是食物,我的血真是食物(《约翰传》六之五十五)。吃我肉饮我血的人,与我合一,我也与他合一(《约翰传》六之五十六)。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爱子女过于爱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马太传》十之三十七)。不背着他的十字架随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马太传》十之三十八)。想保全他的生命的人,将来必失去生命;他为我失去生命,将来必得着生命(《马太传》十六之二十五)。耶稣在将要被难之前,知道他的十二门徒中,有一人要卖他,他举起酒杯向他们道:请你们满饮此杯,因为这是我的血,为誓约为众人故罪流的血(《马太传》二十六之二十七、二十八)。P17(2)伟大的宽恕精神。他说:你们宽免别人的罪,天父也要宽免你们的罪(《马太传》六之十四)。悔改与故罪将由他的名义从耶路撒冷起,宣传万国(《路加传》二十四之四十七)。一人悔罪,天使大喜(《路加传》十五之十)。我告诉你,那妇人许多罪恶都故免了,因此他爱也多;被赦免的少,爱也少了(《路加传》七之四十七)。神欢喜一个有罪的人悔改过于欢喜九十九个正直的人无须悔改(《路加传》十五之七)。别人告诉你们:爱你们的邻人恨你们的敌人。我告诉你们:爱你们的敌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这样才是天父底儿子:他的日光照善人也照恶人,他降雨给正义的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传》五之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勿敌恶人:有人打你右边脸,你再把左边向他。有人到官告你,取去你的上衣,再把外套给他(《马太传》五之三十九、四十)。我不是为无罪的人而来,乃为有罪的人而来(《马太传》九之十三)。(3)平等的博爱精神。他说:使瞎子能看,跛子能走,聋子能听,有癞病的人洁净,死的人复穷人得着福音(《马太传》十一之五)。尊敬你的父母,爱邻人如爱你自己(《马太传》十九之十九)。卖你所有的东西,送给穷人,如此你将得着天国底财宝(《马太传》十九之二十一)。富人入天国,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马太传》十九之二十四)。第一尽全心全精神全意爱你的神,第二爱邻人如爱你自己切法律、预言者,都是遵这两大诫(《马太传》二十二之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你们须相爱,你们须相爱如同我爱你们(《约翰传》十三之三十四)。穷人少的布施,多过富人多的布施。因为富人布施的是他的有余穷人布施的是他的不足,是尽其所有(《路加传》二十之三、四)。P18Pharisee人与学者讥诮耶稣和税吏及罪人同食,耶稣对他们说道:你们堂中,谁有一百只羊,若失去一只,他不离开这九十九只,去将那失去的寻得吗?寻得了,是要喜欢的把他背在肩上。他回到家里,他要邀集他的朋友、他的邻人,向他们说,恭喜我寻回来了我失去的羊。我告诉你们,神喜欢一个有罪的人悔改,过于喜欢九十九个正直的人无须悔改,也是这样(《路加传》十五之一至七)。这就是耶稣教我们的人格,教我们的情感,也就是基督教底根本教义。除了耶稣底人格,情感,我们不知道别的基督教义。这种根本教义,科学家不曾破坏,将来也不会破坏。(七)耶稣说:“听到我的话而不实行的人,好比一个愚人,把房屋做在沙上。风吹,雨打,洪水来了,这屋是要倾覆的,这是很大的倾覆”(《马太传》七之二十六、二十七)。现在全世界底基督教徒都是不是愚人?把传教当饭碗的人不用说了,各国都有许多自以为了不得的基督教信者,何以对于军阀、富人种种非基督教的行为,不但不反抗,还要助纣为虐?眼见“万国人祈祷的家做了盗贼底巢穴”,不去理会,死守着荒唐无稽的传说,当做无上教义;我看从根本上破坏基督教的,正是这班愚人,不是反对基督教的科学家。大倾覆底责任,不得不加在这班愚人身上!中国底基督教状况怎么样?恐怕还是吃教的人占多数。最可怕的,政客先生现在又来利用基督教。他提倡什么“基督教救国论”来反对邻国,他忘记了耶稣不曾为救国而来,是为救全人类底永远生命而来;他忘记了耶稣教我们爱邻人如爱我们自己;他忘记了耶稣教我们爱我们的敌人,为迫害我们的人祈祷。他大骂无产社会是“将来之隐患”、“大乱之道”,他忘记了基督教是穷人底福音,耶稣是穷人底朋友。编者简介 唐晓峰,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史及现状研究。王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博士后,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及东正教研究。目录序对于非基督教运动的几点宏观认识-唐晓峰-1非基督教界的文章1.耶稣是什么东西-朱执信-32.基督教与中国人-陈独秀-11 3.基督教与基督教会-陈独秀-19 4.新文化中几位学者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周作人、张东荪、高一涵、胡适 、钱玄同-22 5.我对于基督教的感想-周作人-24 6.我对于基督教的感想-张东荪-25 7.我对于宗教的态度-高一涵-26 8.基督教与中国-胡适-26 9.钱玄同的回信-钱玄同-27 10.评非宗教同盟-梁启超-31 11.非耶教-缪凤林-37 12.科学与宗教果然是不两立么?-屠孝实-4313.基督教与感情生活-余家菊-54 14.教会教育问题-余家菊-70 15.基督教与中国-梅电龙-8516.对于非宗教大同盟之诤言-常乃德-90 17.论研究宗教是反对外来宗教传播的正当方法-贺麟-104 18基督教和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贺麟-108 基督教界的文章19.基督教与科学果相冲突欤-谢洪赉-12320.基督教与新思潮-徐宝谦-138 21.新文化运动中基督教宣教师的责任-刘廷芳-152 22.纠正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的言论之谬误(总论)-亦镜-182 23.批评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亦镜-188 24.批评非基督教学生同盟通电-亦镜-194 25.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的我见-杨文超-198 26.我们对此次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底感想和态度-均默-20227.非宗教运动与新教育-简又文-20628.非宗教同盟与教会革命-徐庆誉-219 29.批评余家菊之《基督教与感情生活》-罗锡嘏-234 30.评梁任公先生之《评非宗教同盟》-吴醒迷-239 31.非缪凤林的非耶教-宋超尘-243 32.基督教是什么-沈青来-245 33.评余家菊《教会教育问题》-杨程-260 34.今日中国基督教底三大危机-许佐同-270 35.论中国基督徒对于国家应负的责任-吴雷川-273 36.一般人对于基督教的误解-王治心-277 37.论反基督教运动(有按)-秋霖-283 38.研究基督教当有的态度-施煜方-297 39.非基督教育运动之又一面观-康成-301 40.1925年1-4月《圣公会报》上几篇针对非基运动的短文-304 41.我对于非基督教之观念-刘萃英-304 42.应付非基督教运动之指南-聂-306 43.非基督教运动之裨益-都-30744.我的非基督教观-莫良夫-308 45.基督教与非基督教平议-屠哲隐-31246.我国人与基督教-毛拔-317 47.与非基督教同盟诸君的商榷-范定九-335 48.一个消弭非基督教运动的方法-王文馨-364 49.非基督运动与非基督教运动之比较-林步基-368 50.基督教在中国今日当如何自修以止谤-刘廷芳-373 51.救国的基督教-简又文-38652.反基督教运动平议-梁均默-39353.对反基督教诸君的一个商榷-梁均默-399 54.反基督教运动与吾人今后应采之方针-徐宝谦-403 55.斥反基督教运动与我们应抱的态度-陆止园-40856.广州市“反基督教运动”的近况及批评-稔五-411 57.非基督教声中基督教会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刘维汉-42258.从历史上研究非基督教-胡簪云-425 59.非基督教对于教会有益否-彭延生-43360.竟还有人说基督教是帝国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护符-刘维汉-436 61.读反基督教半周刊第一第二期-谭健荪-44162.反基督教运动的研究-李卓吾-449 63.批评朱执信著《耶稣是什么东西》之谬妄-均默-45564.与陈独秀先生说《基督教与基督教会》-亦镜-460 65.批评缪凤林之非耶教-亦镜-475 66.各地非基运动之鸟瞰-毛克忠、邱励、张诲民-500 67.反基督教来源的探讨(有按)-海鹏-507 68.与某非基督教大学生的谈道-周维同-525宣言69.上海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及通电-533 70.非宗教大同盟宣言-李石曾等-535 71.对于非宗教运动宣言-537 72.全国学生总会决议案-540 73.基督教各团体对于沪案的宣言-54374.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意见书-553 附录-557 非基督教运动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基督教“中国化”发展的期望,这部著作所提供的珍贵史料和思想火花,值得我们认真品味,深入探究。——卓新平(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基督宗教自唐代进入中国,便一直遇到各种的反教声音与排教行动。但非基运动却在帝制崩解、思潮纷起的时代发生,又适逢书报期刊的蓬勃发展,给予非基运动一个舆论战场,而教信众的反驳与论辩,亦随之而起。宗教与基督教一时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集从当时的刊物中选取具代表性的反教与护教文章,整理出版,实有助更深入认识其时不同思潮的代表人物反教之由,以及基督教知识分子如何在护教的同时建立中国信徒的身份认同。——卢龙光(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客座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该文献汇编如实地再现了这场运动中的不同思想观念及其论争过程,是反思这段往事的难得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志刚(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整个中国基督教会历史中,就教会本色化和中国化议题讨论之热烈,探讨之深入而言,没有一个时期能超过非基督教运动时期,本书不仅是研究非基运动不可或缺的资料,更是研究中国基督教本色化和中国化的最好素材。——段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专 题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专题1.【书摘】唐晓峰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对于非基督教运动的几点宏观认识2.【书摘】胡适 等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新文化中几位学者对于基督教的态度3.【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果然是不两立么?4.【书摘】均默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批评朱执信著《耶稣是什么东西》之谬妄读书专题《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3)罗规专题1.【罗规】《罗伯特议事规则》| 通用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2.【罗规专题2014-2019】 《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阿诗玛

国家一级出版社拿着国家和泉州的资助为古泉州新编了三个外文名

文/探大吉的野猪君六月初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探微》。翻开第一页,就被其来头震惊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项目(11BZJ036)资助——泉州师范学院中国史重点学科“协同创新”项目资助——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宗教学”项目资助当时,自媒体上的泉州还沉浸在申遗的欢乐气氛中,一个世遗级旅游城市即将诞生,世遗IP超级大卖点。随手翻了几页,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此书果然名副其实,真真是探得很“微”,应当可以算是外地人了解泉州历史的入门读物吧,遂放一边。半个多月后,自媒体上的“泉州”等来的是申遗失败的无奈。近来,偶再翻《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探微》这本书,无意中发现古代泉州居然有新的外文名,不是一个,是三个!这是在其它文献资料中从末看过的,难道这是最新的学术成果吗?有图有真相,下面我们看图说话:P60页-61页,《三、《泉州宗教石刻》是世界了解泉州的桥梁》中的第四段落写道:“19世纪,欧洲史坛有关zatqu(刺桐)地名的争论……”和“则zqtqu则非泉州而何……"。第五段落写道:“认为‘才通’(zaytau)之为泉州……”。就不凑字数引用全文了,重点看下图。注意,这三段出现三个据说是泉州的音译外文名,"zatqu"、“zqtqu"、“zaytau"。此文作者有资料可以查阅,咱也有相同的资料可以查阅,查查阅阅就知道了。关于第一条“zatqu",作者说是19世纪欧洲史坛的说法,没有具体引述出处。但极有可能是出自《泉州古城踏勘》的《序》:“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整一百年,外国学者围绕“zaitun”是不是“刺桐”,是不是“刺桐港”,刺桐港是不是泉州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下图。关于第二条"zqtqu",此文作者说是日本学者桑原藏在《蒲寿庚考》里说的,翻开这本书,在同样的段落中,桑原藏表述的是“Zaitun"(u上还有内容),而非“zqtqu",如下图。关于第三条“zaytau”,此文作者说是厦门大学张星烺教授在民国初期实地考察泉州得出的结论,他所引用的是张教授所著《泉州访古记》,收录在《泉州古城踏勘》,同样也是厦大出版的。翻开这本书,张教授表述的是“Zayton",如下图。现在,再来看第一条“zatqu”和第二条“zqtqu”应该是同属日本学者桑原藏表述的“Zaitun"的两种错误写法。虽然桑原藏考证过泉州(刺桐)的外文名有很多写法,但此文出现的三个外文名显然不是什么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此文作者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时出现的低级错误。此文作者所引述的两段文字内容,在汉字方面前后一字不差。不可能是作者写时凭记忆默写出来,才导致这几个“单词”的书写错误。作者写的时候,应该也是照着书摘抄的。甚至这三处低级错误所想表达的内容全都集中在《泉州古城踏勘》的《序》中的第二段落中,不同的是,同样是厦大出版的《泉州古城踏勘》没犯这个低级错误。此书的扉页虽也颇客套地写着声明“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直接寄承印厂调换”,可如果真想把这三个错误丢给印刷厂调换,实则有点尴尬。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作者的问题,便是编辑校对的问题。本着中国人的儒家为尊者讳的思想,我们可以进一步做一个更合理的解释:作者应邀写此文是手写稿,虽然在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时是一字一字照着书摘抄的,但其写的外文字母的识别度太低。出版社在校对和录入工作时,没有对外文字母进行严格把关,因此才出现如此的三个低级错误。这个解释够完美,够符合中国儒的思想吧。有趣的是,此文作者在引用厦门大学张星烺教授的学术成果时,还有一个小小的纰漏,不知道该算谁的?——在注释中,作者说其引用的《泉州访古记》是张星烺教授发表于《史学与地学》杂志1925年第四期。而在《泉州古城踏勘》中,《泉州访古记》则发表于《史学与地学》杂志1928年第四期。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张教授在1925年和1928年的《史学与地学》杂志的第四期发表了同一篇文章……在此我们可以郑重得到一个结论:练好字在互联网时代依然重要!诸野文创/inzhuye原创

大狗民

一本针对千禧一代设计的《圣经》,采用 Instagram 杂志美学

初创公司Alabaster 的两位年轻创始人认为,传统圣经书籍排印设计窄而严肃,封面”纯黑且令人生畏”,对习惯手机与 instagram 的千禧一代不够友好。因此他们为年轻人设计了全新圣经书籍,封面使用葱翠草坪与天际,或是摆盘有巧思的瓷器,文字采用无衬线字体,外形类似生活方式杂志。目前,该公司圣经出版物已有 6 本,包括福音书、罗马书与赞美诗。据称,2018 年销量约 1 万本,销售额达 31.8 万美元。 “视觉文化是千禧一代的一切,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基于信仰的产品不可以这样做呢?”创始人 Bryan Ye-Chung 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他认为圣经是“一本神圣的书”,但也可以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生活方式品牌”,而且急需赋予现代价值。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创始人 Bryan Ye-Chung 和 Brian Chung 表示,他们的主要顾客是 21 岁-35 岁的女性,大多数来自洛杉矶、纽约、达拉斯、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地的城市居民, 有些客户远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除此外,Bryan Ye-Chun 与 Brian Chung 计划将公司今年的销售数字提升 3 倍。两人都是基督徒,认为“旧版圣经不是好设计,阅读前 20 页时尤令读者感到不耐烦”,作为曾研究传播、设计与广告的艺术生,他们毕业后如今已全职做这家公司。 这些单独包装且作为艺术品出售的新式圣经,开箱体验也经由设计,拥有“如同在拆开一台 iPhone ”般的喜悦。根据网站商店显示,单本软皮书起价为 30 美元,硬壳精装价格是 70 美元,如果购买内含 6 本的组合套装,则需要 155 美元。而事实是——销量并不差,在 instagram 上,品牌一条宣传该书籍如何制作而成的视频推文播放量有 2 万多,130 条评论,“真是令人惊叹”、“太美了我已经等不及了”成为评论区大多数留言。 哈佛大学霍利斯神学院(Divinity at Harvard)研究教授 Harvey Cox 认为,Bryan Ye-Chung 和 Brian Chung 利用了一种古老的教会营销策略。与许多宗教类似,基督教长期用美丽包装来销售创意,尤其在中世纪,大多数基督徒无法阅读,于是人们走进任何大教堂,都能感受到整个由彩色玻璃窗与壁画点缀的圣经意义,各种绘画与大量图像充斥视觉语言。 Harvey Cox 教授说道他并不惊讶圣经出版商正在做这件事,“这只是在适应时代,同时是一个能被完全理解的演变,历史曾发生过多次,”他解释道。 即便这种“instagram杂志美学”圣经能否被称作真正的美仍有待定义,人们对于图像刺激的反应似乎远远已大于文本所能给予的。“我们现在关心美丽与视觉刺激,这已成为一种文化,与此同时品牌想让这种信息与圣经文字对话,产生全新视角,”Alabaster 创始人 Chung 表示。因此他们书籍的制作灵感来自时尚品牌与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杂志,比如 Kinfolk 与 Drift,以及瑞典制表师 Daniel Wellington,”这些品牌拥有了解千禧一代的眼光”。 哥伦比亚大学的宗教学教授 Matthew Engelke 认为,时代在改变,许多基督徒认识到他们需要与时俱进,过去 20 年来互联网数字文化的兴起加剧了新人们探索信仰的扩张冲动。而全球最大基督教出版社 Thomas Nelson Bibles 公司出版人 Daniel Marrs 表示,虽然对圣经实体复制品的需求未减少,但由于数字化,客户对产品的期望正迅速改变。“年轻顾客不再对他们祖父母的纯黑圣经产生兴趣,他们要求使用缝制装订、环保纸张,或是镀金和高价山羊皮封面的书籍。” 出版人 Marrs 感叹道,“人们现在可以坐下来使用一个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它能查阅数百种不同翻译的圣经,与此同时,又拿起手边一本旧皮革风格的圣经,上面还印有漂亮的文字排版。这真是令人惊奇。” 题图及配图均来自该品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