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颠覆者们来了?此小年也

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颠覆者们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文 | 贺燕萍 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最终消灭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这一句并没有明确出处的谶语越来越多地成为当今不同行业演进的预兆或现实。在以风险控制和审慎经营为特点的传统金融行业,快速变化的市场以及竞争格局,也正在给金融机构和从业者带来过往罕见的冲击。以“代客理财,代理投资”为经营目标的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行业,历来是各大机构和从业者竞争角逐的万亿规模市场跑道。受益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巨大的客户市场规模,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历来是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的深耕市场,也经历了包括加杠杆、刚性兑付、灰色通道等波折和冲击。随着国家对资管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近两年政府颁布的一系列资管行业管理办法新规,不仅为中国资管行业带来了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业界对于资管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众多争议。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传统上,公募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关联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都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玩家与参与者。专业的机构在获得国家经营持牌资质的许可下,通过募集客户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专业的经营操作,帮助客户投资增值实现自身的盈利。政府监管部门在2018-2019年颁布的系列新规,为这个市场开闸引入了新的玩家。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锒行、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界统称资管新规)是针对整个资管市场的纲领性文件,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进行了大幅度的规范。紧接着在2018年9-10月,中国银保监会连续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明确地提出,要求在规范资管行业和市场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成立理财子公司,由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参与资管市场和资管业务的运营。政策颁布后,市场做出了快速反应,2019年,以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等四大行为代表的一大批商业银行纷纷筹建成立或申请筹建自身的理财子公司。携带银行系的巨量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成为继公募基金、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公司等之后的“巨头”新进入者。新竞争者的到来给原有行业格局以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对资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众多猜测。格局:资管行业的新竞争监管部门出台新规的核心目标是更好地规范资管行业的发展,限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蔓延和违规操作。在此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理财业务往往伴随着刚性兑付、高杠杆率和资产嵌套风险,而庞大的理财业务规模也使得巨量的资金以“影子银行”的名义,通过表外资金的形式逃避了监管部门的监控和管理,并给整个行业带来潜在系统性风险。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目标即是从银行主营业务中剥离理财和资产管理类的“表外”业务,通过成立独立法人专业经营的方式将理财业务纳入和资管行业其他经营机构的同—起跑线。新规发布之前的银行理财业务,往往依托银行的巨大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通过同信托公司、资管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合作,设计理财产品并推销给自身客户。因此在此阶段,银行是公募基金等业内机构的重要产品销售渠道,双方的关系更倾向于是业务上下游合作关系。在新规之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求以独立的主体身份运营理财业务,可以自行募集资金并针对包括固定收益、权益、指数、量化等多种资产设计产品并向客户销售,相当于原来的资金委托方亲自下场参与产品开发和管理。这对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证券资管等原来的银行合作机构来说,其资管行业渠道、客户和市场都受到了更强的竞争冲击。颠覆:行业背后的新势力在传统的公募基金、资管公司和新进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愈发激烈地争夺市场万亿规模客户资源的同时,在“前台唱戏的主角”的背后,潜在的新颠覆者势力犹如地平线上的若隐若现的阴影,正在发力开始影响整个行业。在过去十年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已经对包括传统金融业等在内的大部分行业开始施加颠覆式影响,信息技术、互联网模式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投顾和金融科技正在对资管行业的模式和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冲击。智能投顾是传统投资顾问服务同信息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美国。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科技赋能,传统的基金和投资顾问服务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从而在降低整体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和经营机构带来更多的收益价值。智能投顾和资管行业相关的金融科技一经诞生便得到快速的发展,至2019年,美国以贝莱德公司为代表的独立智能投顾平台管理的总资产已经达到74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预计到2023年资产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服务客户将达到1400万人,行业渗透率预计为4.1%。而广义上使用智能投顾相关金融科技的资管机构和业务规模则更数倍于此。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在线理财等市场的发展。与2004年非典疫情催生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和在线购物如出一辙,此次疫情过后传统的集中办公的方式将会受到根本性挑战。5G商用的持续推进,将极大地解决远程协同办公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无接触式的远程办公不再受地理限制,将会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模式。疫情期间,全民理财和在线理财也将成为资管行业营销模式的颠覆性变化。随着在线理财的系统、流程、制度、管理的持续完善,随着新营销模式的普及和优化,在线理财行业可能会迎来革命性的改变。未来:客户价值唯上在市场监管和技术升级的两大驱动力作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两类竞争格局的变化:在持牌许可的体系管理下,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批“熟悉的陌生人”正在改变渠道合作模式,以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为特色展开竞争;在技术驱动下,“墙外的竞争者”正在实现跨界竞争,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对现有行业格局施加影响。中国资管行业为例,“墙外的竞争者”不仅包括雪球蛋卷基金、同花顺iFund等原行业的技术提供商,互联网巨头旗下的蚂蚁财富、京东智投等已经成为行业的新进者。而一批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依靠技术赋能和人工智能,组建新的平台参与竞争,如平安一账通、广发贝塔牛和嘉实基金金贝塔等。除开渠道和技术的新竞争,来自境外的巨头也开始分抢市场蛋糕。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公告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比例限制取消首日,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和路博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申请。4月3日,摩根大通集团旗下的摩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将通过收购使得其在上投摩根持股增至100%控股。在此之前,上投摩根已成为国内首个外资相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海外巨头们的优势在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投资风控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口碑。境外机构虎视眈眈的布局将进一步引导境内市场成熟深化,倒逼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重塑,并且也会给中国的资管行业带来“鲇鱼效应”——意味着本土的机构必须在国际化的标准下从同一起跑线展开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中都迎来了新的挑战者,中国资管行业的传统参与者——公募基金等机构应该如何才能应对这个呈现大变局的市场?正如前十年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变化趋势一样,当行业的渠道壁垒和客户资源格局被打破,竞争的核心便越来越聚焦于客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技术变化改变了过去对资源和渠道的门槛限制,那么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谁就能以更大概率在竞争中胜出。技术赋能给资管行业未来带来的平台化趋势有两种倾向:一方面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在体量和积累上的强者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呈现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和定制化,更多的细分市场份额会不断被发掘。对于传统资产管理行业机构来说,找到自己原来的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定位,利用技术和平台赋能消除业务壁垒,直面客户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多价值,是未来的竞争趋势。新规之下无论是新进入者、颠覆者还是原有的从业者,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之上。□ 本文原载于第22期《管理视野》

莫足以归

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剧烈变革 京东数科正在下一盘大棋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徐晓梅 冉学东 北京报道“进入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8月25日,在京东数科举办的第二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上,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强调,通过产业数字化,可使得金融和产业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为金融机构搭建起能够创造增长的新场景,同时能够让实体产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所谓“十年磨一剑”,从数字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科技的大转身,被他们命名为T1金融云和JT资管科技平台的两大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可能成为未来金融机构数字化技术转型的现象级产品。京东数科JT智管有方自2019年初正式推出,目前已服务农业银行、华夏基金等在内的超600家机构,围绕资管机构的研究分析、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智能交易、IT系统架构升级等需求,提供平台化与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事情正在起变化当下,中国的资管行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陈生强断言:实际上金融科技进入下半场,下半场一个核心就是资管科技。为什么出此断言?该公司副总裁徐叶润进一步做了诠释:所谓此消彼长,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一个大的趋势是,通道业务、刚兑产品、影子银行规模在不断缩小;与此同时,更加专业化,更加用主动的资产管理规模在逐渐增加。因此,他认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进入第四阶段,这是一个专业化的转型,是从一个散户为主逐渐变成一个专业化、机构化为主的市场。更主要的是,这两年,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已经有近20家银行理财子开业,而他们手握庞大的资金,净值化管理的压力颇大,亟需资管科技对其投研进行助力。目前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讲,资产管理的产品端不再是单个产品、单个市场,对于一家机构而言,跨市场、跨品类交易频繁,无论是投研决策还是风险管理都需要系统集成的产品来解决。另外,外资资管公司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债券市场已经开始在境内和境外互相打通,外资进入对资产市场、资产管理业务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对国内的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挑战。尤其自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资管新规的推动,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大量资管机构加大了在智能投研、多资产智能交易、全场景风控、综合投后管理以及智能投顾等方面的布局,极大地推动了资产数字化的进程,资管科技已经成为资管机构转型调整的重要引擎。从2019年10月至今,已经有18家机构获批基金投顾服务试点。投顾模式在国内的接受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面向投资者的市场教育需要持续跟上;另一方面,机构也需要从产品、服务、平台、团队以及组织架构等层面建立与财富管理相适应的体系,以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但也要看到,低利率和资产荒,将成为近期资管市场的主要特征,疫情等“黑天鹅”的出现也为市场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将是资管机构需要面对的新挑战。面对上述市场环境,资管科技已经成为资管机构转型调整的重要引擎。徐叶润认为,资管科技将在产品设计与运营、数据标准与治理、资产实时定价、全方位风险管理、跨市场交易管理等领域发挥所长,助力资管机构提升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率,尤其是投研等核心环节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抓住市场时机。在此过程中,资管机构需要在获客、KYC、资产配置等环节更多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机遇。资管机构们纷纷行动起来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冲击之下,国内的资管公司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尤其是头部的资产管理公司,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对于合规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他们的探索更有典型意义。作为最近今年快速成长为行业头部的公募基金公司,8月25日,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人工智能开始兴起的同时,监管层也开始推动整个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行业从卖方代理转向买方代理,所以在他看来这两块的发展是互相融合,在投顾领域,智能一直贯穿整个环节。比如而在研究领域,基金投顾研究的是现有的7000多只基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用了大量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知识图谱等。做策略优化的时候,把7000个基金缩小到100个基金,再从100个基金里面选出10个基金做组合,这种概率大概是170万亿种,如果用一台PC算大概需要350万年,所以这必须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算法效率。他还透露了为什么要参加京东数科的论坛,陈彤在易方达管理的是投顾,投资的标的和常规股票债券不一样,它是研究基金的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现在是一个管理型投顾,我们对账户有管理权,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是对C端的客户,它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后只能通过系统和技术来解决。”目前公募投顾主要做三件事:一个是投研方面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去优化,这花了主要的开发力量。另一方面是在销售端,做客户画像。第三部分是在交易端。这些业务必须跟金融数科目前做的业务合作。他说,投顾这个业务本身是一个比较新的业务,目前系统的供应商比较少。比如说资产配置系统、基金的研究包括交易端、客户画像、运筹优化,都缺少相应的系统来做。华泰证券最早和京东数科合作做资产证券化ABS的,该公司副总王锦海透露,现在也准备把我们华泰资产管理的公募基金和其他一系列的产品迁移到京东数科下的销售平台上进行销售,在其他的领域包括一些创新领域,也会有进一步合作。目前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在科技方面准备打造两个平台,一个是运营数据的大平台,还有一个就是投研的平台。他说,京东数科的JT智管有方,给华泰资管一个很大的提示,京东数科利用它的生态资源能够做出一个全业务链的资管科技服务商,上面可能会衍生出很多的服务和业务,这也是资管行业所有从业人员都希望去解决的。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融机构的核心是围绕优质的资产布局。在他看来,围绕优质资产布局需要四个环节:第一个是挖掘,每一个行业各个环节优秀的资产在哪里;第二个是定价能力;第三个是赋能和服务能力;第四是价值实现的能力。他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数据以及人。然而不仅仅是数据,数据背后的逻辑很重要,因为每个行业都是千差万别,很难拥有统一的范畴去把数据背后的逻辑简单量化或者是转化为资产定价,所以数据要跟行业的特点做深度结合。对于人的方面,赵晓光指出,通过科技方法、金融科技以及大数据技术去获取的数据只占总比重的20%-30%,剩下70%-80%的数据是依托于人去做研究判断。赵晓光强调,目前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扎根于行业,无法扎根于产业最真实的、动态的、全面的情况,无法把行业的精准数据掌控。因为这些无法用大数据找出来,都需要人来扎根行业,把这个行业的图谱做下来,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强调以人为核心。所以他认为,过去这个行业是基于业务分工在做资产服务、挖掘,未来应该是对某个行业进行深度扎根研究,把这个行业慢慢变成数据化、变成信息化、变成科学化的一个完整体系。京东数科的杀手锏京东数科副总裁徐叶润说,京东数科内部将这几年打造的资管科技产品称为“下一代阿拉丁”。在海外,投研风控技术平台“阿拉丁”支持了贝莱德集团万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打造了资管行业的标杆。在国内,市场成熟度与有效性的提升,为资管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不过由于文化不同、监管政策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不同,对于资管科技产品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徐叶润说,“适应国内资管市场的需求,我们认为,国内的资管机构需要的是不同于贝莱德的、更加开放和智能化的应用,我们在内部称其为’下一代阿拉丁’。他表示,当下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的交易与合作频繁,资管机构面对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先进技术应用也在快速更迭之中,这决定了资管科技服务不可能出现“一招包打天下”的局面。开放共赢,是必然的选择。这里的“开放”不仅是指JT平台将持续接入更多的生态服务伙伴,向资管机构提供更丰富的场景化应用;也是指资管机构在安全合规前提下,以API等模式灵活接入外部服务,降低一次性技术投入成本,实现智能化应用快速落地,解决前端业务发展问题。开放,将最终推进资金方与资产方、技术方与业务方的良性联结与运转。例如在资讯&数据模块,一方面,JT平台以提供覆盖海内外市场的专业资讯,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向、研究报告及机构观点等,依托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智能筛选、智能推送、智能舆情分析等。另一方面,京东数科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仓库搭建、数据资产运营、场景化应用等全流程的、本地化部署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并形成如“高管驾驶舱”、“基金经理驾驶舱”等可视化应用,提升机构运营管理效率。目前,京东数科已合作的生态服务方覆盖智能交易、产业链及供应链数据服务、智能算法服务、AI平台基础设施、私募教育服务、信用分析服务、合规运营等细分领域,均是资管科技行业的重要参与方。当天,京东数科与十余家资管科技生态合作伙伴代表举行合作仪式,共建资管科技服务新生态。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忍空

巴曙松: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新趋势

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组织的这个讨论会。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些研究和看法。这些看法仅仅是本人作为研究人员的一点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实际上,在十一年前,我们当时从中国金融结构发展的理论推演,判断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就从当年开始,每年组织出版一本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报告,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年了。把这十一年连续排列起来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现在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面临低利率或者负利率的环境,特别是负利率,全球负利率的债券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负利率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例如,保险公司在低利率或负利率环境下经营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在低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条件下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所以我就想选这个题目做一点讨论。要考察资产管理行业,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资产管理这个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资产、资产管理机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投资者等五个维度。从资产管理内部来看,通常分为融、投、管、退几个环节。广义的资产管理,其实都程度不同的跟这几个环节直接相关。基础资产,实际就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等金融业务需求,它既可以是比较直接的融资需求,也可以是一些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还可以是基于标准化融资需求之上的一些衍生品。所以,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这个产业链上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怎么样把这些千变万化的、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进行标准化,从不可投资变成可投资,不断的扩大基础资产的范围。而资产管理机构做的事情是设计、管理,并且销售这些金融产品。所以,金融产品是连接投资者和基础资产之间的环节,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再投资于基础资产。所以,各类机构的专业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就体现在、就包含在金融产品投资基础资产的这个过程里面。从销售渠道看,我们看到原来基本上是商业银行占主导,后来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渠道在拓展。如果把一个微观或者相对中观的资产管理行业从行业角度做一个连接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看,撇开经济增长的因素,其实资产管理行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的金融结构不断市场化、不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资金是由效率比较低的金融机构流向效率更高的机构和部门,这本身就是一个脱媒的过程,这也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效率在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这就使得资金的需求和融资主体的需求之间的匹配更加的精细或者错配减少。在基础资产层面,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转向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这也是一个转换中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看到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小企业、个人等融资需求,这部分在原来金融体系里面较少或者没有覆盖到的融资需求逐步被挖掘、识别出来,然后设计产品来满足。资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这些层面,主要是来挖掘、评估各类投融资需求,并且在金融产品的设计、销售这些方面来进行创新。在金融危机之后,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是系统重要性,借由这个词我们发现,过去十几年来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张,实际上也变得具有系统重要性,它的整个规模迅速扩大到可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们看到在整个金融机构的版图上,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原来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对的重要性出现了迅速的变化。十一年前我们做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报告的时候,我们当时还叫《中国基金与资产管理行业报告》,那时候资产管理行业主要就是指一些基金,而且主要是公募基金,还包括券商做一些投资顾问行为,但是在过去十多年里面,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银行的理财、保险的资管,各种新的投资品种在陆续的兴起,这样逐渐的把资产管理行业的内涵和外延由狭义向广义来扩张。所以,从全球市场做一个比较来看,一个国家的投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这个投融资体系越来越会表现为类似一个广义的准资产管理行业。随着中国投融资体系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增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也逐步具有这种系统的重要性。从数据观察,2016年资管行业的规模粗略统计接近80万亿元,银行理财大概在24万亿,信托16万亿,保险资管10万亿,券商资管12万亿,公募基金8万亿,基金子公司专户12万亿,私募股权基金3万亿,阳光私募约2万亿(资管行业里面有委托投资和通道类业务,所以总规模有一定重复计算)。总体来说这么庞大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意味着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金融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们此前在评估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有多大冲击时,重要的模拟指标是看这个银行资金来源方有多少是通过理财或者市场化渠道管理,有多少从依然还保持利率管制的存款渠道获取,市场化获取程度越高,金融机构抵御利率化的冲击的能力相对强一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资产管理行业的问题也很凸显,行业运作的模式和效率,跟规模扩张速度之间差距非常明显。比如说风险定价机制扭曲,使得金融市场最为核心的功能——风险定价功能发挥不畅,使得金融市场各类要素价格波动比较大。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原来比较粗放、简单的管理模式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另外,大家批评比较多的是金融市场内部循环,行业的同质化发展非常明显,产品数看起来很多,但是基础资产策略的设计到投资的范围高度趋同。怎么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和设计相应的产品?监管方面也是被广泛提及的,不同监管机构监管的行为和要求不同,导致监管套利广泛存在。第二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全球大背景下面来看资产管理出现哪些新趋势。从全球来说,资产管理行业是整个全球金融服务业里面资金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1997年以来,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6%左右。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新加坡有竞争,但是在资产管理方面,香港是明显胜于新加坡的。进入2015年,我们看到资产管理行业增长速度趋缓,整个资金总规模在71.4万亿美元,主要原因是新流入的资金在减少、负利率的经济环境、全球资产回报率在下降。国内现在常用的一个词叫资产荒,资产方的收益率降的快,你不容易找到覆盖负债成本的相应的资产,实际上不仅中国是这样,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共同问题。从全球的市场分布来看,北美和欧洲的资产管理规模居首位,亚太地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目前其实占比并不高。目前北美资产管理规模(主要是美国)占到全球的52%,欧洲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占全球28%,所以两个加起来达到80%。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但是中国这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我们所占的比重确实是跑在后边,亚洲除日本和澳洲之外占比都很小,所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我曾经在华尔街拜访过一个基金经理,他管多少规模呢?900多亿美金,股票型基金。我当时一想,这一个基金经理就管着900多亿美金股票型基金,如果仅仅就股票型基金排名,到中国,现在能不能排在前十名?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公司上市,还要跑到欧美做路演呀?因为钱毕竟还是在那里密集,在上市这个问题上,他们的看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看法,所以你要从他那里拿到钱,就得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是传统的资产管理的参与者,这三个领域分别占比为33.1%、36.4%和30.5%,在另类资产领域,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数字财富管理主要就是通过配置各种各样的ETF,所以,未来很多资产管理中心的之争、交易所竞争力之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ETF配置覆盖的范围和产品线完整的程度。全球的资产管理产品,从2003年到现在,不同类型产品占比构成在变化,我们看到投资者对于另类投资、方案解决型、多资产型和被动型投资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在侵蚀主动型核心产品的半壁江山。传统的主动管理产品的占比从2003年的59%降到2015年的39%,到今年上半年还在继续下降,而被动型产品占比在持续的上升。这个也是反映市场的有效性在提升,使得投资者开始主动的选择了被动型的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趋势。与一些热心的朋友一道,我参加过奥马哈的巴菲特股东年会,在年会上,巴菲特先生在会议开始时就在PPT上说道,“几年前,我和对冲基金打了一个赌,你们是跑不过市场的”。他列了对冲基金和市场指数的每一年的表现对比。果然,除了大幅的下跌等一两年对冲基金跌的比较少一点,多数的年份表现不如指数。这是驱动市场资金流向被动性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特点是伴随着全球市场的分化和低利率环境的持续,债券基金增长非常迅速。次贷危机以后受全球风险偏好降低的影响,债券基金增长非常迅速,2011年取代货币市场基金,成为全球净资产规模占比仅次于股票基金的资产管理产品种类。这两年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排名,基金公司抓住了债券型基金扩张的机会的上升就比较快,这也是对全球趋势的判断并结合中国市场做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市场的竞争力。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型的资产管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战略目标,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业务模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主流的业务模式:第一,全能型的,全方位、多维度、规模大、投资领域和服务对象比较多元;第二,专业资管型,专注于提供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资产管理服务;第三,个人的资管模式主要是高净值的个人客户,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方面有它的优势;第四,机构资管,主要服务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为这些机构提供辅助性的服务。数字财富管理(理财机器人)的兴起也是推动ETF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现实动力。根据美国投资协会的数据,2007年到2015年间,投资美国股票的被动基金里面,ETF占总规模的2/3。2015年前期,美国市场ETF净资金流入达到2059亿美元,而开放式基金只有200多亿,目前美国的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总额的7成以上。2015年是ETF诞生的第25年,2015年美国市场发行了270只ETF,2014年全球只发行了200只。截止到2015年12月初,ETF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2.1万亿美元。在这个市场上,主要的那几家机构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贝莱德(BlackRock),领航集团(Vanguard)和道富集团(State Street)占到了八成左右。所以美国基金行业有一种评价叫领航化,一旦某个领域有领航的ETF加入,就会大幅拉低同类产品的管理费,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趋势。总体上看,美国的私募基金市场大致比较稳定,但是对冲基金的表现不是太好,对冲基金在整个规模、总资产以及业绩的表现受到了市场的冲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私募基金的操作涉及到比较多的复杂领域。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的话,私募基金的具体操作策略大致可以分为16个类型,有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服务于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客户。根据市场的调查,我们看到对冲基金在2015年、2016年以来,整个表现并不是令人满意的。但因为它的规模比较大,市场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监管对对冲基金的关注也在增强。我们看到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里面专门有一个章节说强化资产管理的监管,类似银行对资产管理公司做压力测试,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出现这种变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买卖的资产总额已达76万亿美元,已经与全球的GDP规模相当。传统的银行业务在收缩,新的资本金的规定加大了银行的成本,这就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全世界也是这样。我看到一个对美国经济比较悲观的专家说,现在经过一次危机,欧美市场跟08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还是把大量资产摆到表外,高杠杆,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的流入、流出和高杠杆操作,也是加剧新兴市场国际资金流入、流出很重要的推动因素。谈资产管理,就不能不讨论所谓“互联网+”、所谓“大数据”这些概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资产管理的机会在逐步显现。理财机器人或者说数字财富管理,增长势头非常明显,数字化成为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趋势。现在大家都说,现在全球的金融机构裁人的居多,传统的投行部门、衍生品部门都在裁人,但合规风控、IT这两个部门预算一直在增加,人一直在增加,这就体现出了一个趋势和变化。一些非传统的资产管理的供应商加入也直接推动和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全球一些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率先针对投资者需求做出了很多的改变,比如说领航主要做被动型的,我们看到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因为投资者对产品需求的转化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必须得适应这种需要。我们看到资产管理公司逐步的在进行产品的分类来完善产品的供应链条,而一些聚焦特定领域的专业型资产管理机构,则更加强调创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一些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在继续扩大产品的范围。我们如果做一个大致梳理,可以看到金融全球化对采取全球经营的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是市场空间也加大了。所以,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在逐步的兴起,这些机构需要适应复杂的多国的规章制度,识别出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同时调整自己内部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的决策,来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部分。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哪些方面的新趋势呢?有几个方面:第一,银行的理财规模保持高增长,但是未来增速可能会逐步下降。因为过去几年理财市场的增长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是表外的扩张来规避监管,再一个是实际上存在着预期收益型产品的隐形担保。同时,表外信贷的模式受制于4%和35%的红线和资产方的双重影响,大规模的到期,新增已经在减弱。我们看到净增量已经是负的了。资产荒环境下,资产收益幅度明确下降,所以理财收益率不得不下调,对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就下降了。上个月一个机构发布报告说,未来三五年内6%以上回报的金融理财产品会逐步消失,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判断。同时,净值型产品的大发展向打破刚性兑付又迈出了一步。此前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在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的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被无序打破,比较合适的做法可能是让这种打破有序的进行,据说这是当时很重要的支持救市的理由之一。尽管如此,在利率市场化和储蓄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对银行来说扩大理财规模还是有它的动力的。所以,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根据中债登的统计,2015年底中国银业理财规模大概在23万亿,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版图里面规模最大的一个细分行业,兼具资管化和表外负债双重性质,影子银行的运行模式可能会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所以它的转型也是必然的,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方向上我们看到三个趋势,净值化、活期化和同业化。第二,信托业呈现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整个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在稳步的增长;第二个是增长快的是证券投资类的信托;第三个是信托项目的承兑压力有所上升,国家主管部门专门真正信托行业成立了信托业保障基金,我是这个基金的董事会成员,从功能上说相当于模拟央行,在信托业模拟这个央行的稳定市场的预期的功能;第四个是怎么样平稳打破刚性兑付,来促进信托业的转型。第三,保险方面的保费在继续大扩容,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保险公司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资本成本的降低没有那么快,但是要找到优质资产来进行匹配,这个挑战实际是在加大的。保险公司不得不开始寻找多元化、多样化的资产配置。第四,在整个大资管或者泛资管的趋势下,以子公司的形式来进行布局。我们看到券商直投的子公司和另类投资的子公司也是增长得非常快的。基金子公司发展有几个路径,我们看到比较差异化的:一个是自身业务的延展,由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来拓展;第二个是布局另类投资;第三是销售方面的突破。基金子公司第二个发展路径目的是进行股权激励,母公司操作起来有难度,但是通过子公司的安排就相对比较灵活了,实际上也是私募基金的发展推动下的一个变革。我们看一下,不同的公司让员工进入子公司,由股权来扩大激励的机制和工具的范围。第五,从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发展来看,尽管经历了市场2015年的大波动,二级市场无论公募、私募,规模总体上还是在增加的过程中。低利率和资产荒的现实,对于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六,基金公司的子公司逐步的在向主动管理转型。资产管理规模还在增长,但是也面临着瓶颈。2015年是大资管扩张非常快的一年,基金的子公司增长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母公司。通道业务规模还是比较大,但是基金公司开始在逐步的开拓主动管理业务,在尝试一些差异化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非标的占比比较高,到期风险比较集中。我们看到基金公司的子公司里面非标的产品业务潜藏着比较大的风险,已经出现了多起比较大的违约的事件。所以,基金子公司,从我们最开始讲的,也像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一样,也是一个不断的把一些原来不能投资的金融需求转变成金融资产,来扩大金融资产管理的覆盖范围的这么一个过程。现场问答:提问:巴教授您好!美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很快,也是全世界的先锋,我们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展到美国这样的地步?巴曙松:如果从规模和占比来看,美国2015年底的数字,占全球资产管理份额52%,欧洲占28%,欧美两个市场就是80%,我们还在“亚洲(除日本与澳大利亚)”里面,所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何缩小这个差距,这个答案应该取决于在座的各位,取决于在座的资产管理行业不同领域的各个机构,看你们的业务发展进度如何,创新能力如何,风险管理能力如何。所以,大家共同推动新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可能会找到快速增长的新路径,把扩张追赶的路线和时间缩短也未可知。提问:巴教授您好!今天您主要讲资产管理,据我理解,资产管理可能是主动的一个行为,即使被动的主动管理也是有策略。交易所更多定位自己是一个平台,我理解交易所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在上面参与交易,不管是您根据中外的经验还是什么,这种交易所作为被动的平台,和资产管理的主动行为,怎么做一个结合,达到更好的共同促进,想请教您一下。巴曙松:站在交易所的角度,其实很难去说主动还是被动?很难做一个笼统的定性。一个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交易所、交易平台,这个交易平台有什么相对比较优势?它在哪些方面有它的特殊的竞争力?这实际上就是由交易所本身的策略和执行力决定的。如果说交易所是很被动的话,那应该全球的交易所差别不大呀,为什么有的交易所估值就很高呢?你的策略布局做得比较好,可能在下一阶段会胜出,如果做得不好,不能把握市场发展和演变的趋势,就可能会被逐步边缘化。比如说刚才说的ETF,如果这个判断属实,比如说数字财富管理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资产会由理财机器人来配置,而它主要配给ETF,谁的ETF多,哪个交易所未来就可能会胜出。即使是一个交易平台,也是有它的战略选择,也是有它的产品策略的,你的策略符合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规律,你就发展的比较快,你如果不符合,就会逐渐的边缘化。(完)(本文系巴曙松教授2016年8月26日出席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讨论会演讲实录,未经巴曙松教授本人审阅,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始于玄冥

尚福林: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三条底线

来源:新浪财经文/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尚福林《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序金融是市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产管理行业是金融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管理规模已达百万亿级;同时,它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部位之一,正站在转型发展的交叉路口。一方面,《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相继出台,系统性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通过治理规范,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风险防范不断加强。那些试图规避宏观调控、着眼监管套利、拉长链条、抬高成本甚至自我循环的扭曲发展方式已经丧失了生存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正处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期的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准确抓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用好新制度办法实施过渡期的“时间窗口”,更好发挥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积极作用,在提高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过程中拓宽自身业务发展空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第一个是回归本源。这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是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在我国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历程中,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凡是那些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就会发展得快,并且能开辟新的业务空间;凡是违背了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发展就难以持续,最后可能还造成重大风险。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为定位和根本目标。在业务发展战略的方向选择上,主动将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等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把资金流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格外警惕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野蛮增长”,重点满足提高经济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基础金融服务公平的要求,形成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二是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过去,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拓宽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理财“存款化”。虽然短期看,银行可以扩大负债规模,也看似增加了居民收益,但实际上埋下了风险隐患,承担了很重的“隐性刚兑”压力,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造成这种局面, 一方面与机构业务宣传推介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模糊处理有关;另一方面,与事前风险责任界定不清有关。规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需要清晰界定专业资产管理人的职责边界,明确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性质 定位,不能将资产管理行业与自营业务、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混为一谈。第二个是守住底线。在完善制度和推动落实过程中,重点是把住三条底线:一是坚决守好风险底线。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服务可持续的基本前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影子银行现象,存在多层嵌套、设置资金池等违规操作方式。这些问题近年来经过专项整治,情况已有明显好转,却仍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随着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资产管理行业要始终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格外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域传染。二是严格坚守合规底线。依法合规展业是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完善制度框架对资产管理行业行稳致远至关重要。资管新规和相关配套制度,是在总结行业经验教训、合理借鉴国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有效性等方面,为源头治理定了法度,为行业发展立了规矩。三是切实恪守服务客户底线。资产管理的任务是接受委托者委托,拿到投资者的资产,实质上是投资者资产的集合管理。一方面,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在产品销售、投资标的选择、风险承担、收益分配等方面遵循委托代理的基本规律,充分揭示风险,防止因销售误导等行为引发纠纷。同时,也要科学统筹金融机构创造价值与让客户更好享受金融发展红利等多 目标之间的关系,防止金融机构利用业务谈判优势地位,获取不正当收益。第三个是转型升级。资产管理人对于受托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主要是利用专业优势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选择,以及开展投资后的后续管理,是对资产管理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预见,未来资产管理市场上,产品形态和运作模式会更加健康,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将体现得更为充分。转型创新将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一方面,从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视角看,理财净值化转型正在积极推进,理财子公司筹建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以子公司形式开展理财业务将会是商业银行新的选择。过渡期内,需要按资管新规妥善处理好存量产品的压降与转型接续,推动理财业务平稳过渡,与传统信贷业务逐步分离,防止断崖式下降甚至对实体经济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明显扰动。另一方面,资管新规的过渡期也是各类市场参与者提升自身投研能力,提高风控水平,丰富产品体系的机遇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和规模效应,不断寻找资产管理行业创新发展的“蓝海”,促进良性竞争。尤其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动管理能力。在负债端,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在资产端,积极对接实体企业融资需求,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金融支持。中国财富管理50 人论坛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在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论坛做了大量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深入探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模式。欣闻此次将成果结集付梓,衷心希望能为广大关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读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的信心、推动行业健康稳健前行,凝聚更广泛的智慧力量。2020年3月27日于北京

金锁匙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9》报告:资管业竞争格局重塑,数字化能力为核心要素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光大银行联合发布《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9》报告,内容主要为,在数字时代、生态经营、投研再造、体系制胜等方面,2019年中国资管市场特点、数字化时代的资管市场变革和机遇。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资管市场规模从转型阵痛中涅槃,增长3%达到110万亿,涨幅虽小但止跌意义重大;同时,行业竞争格局面临重塑,数字化能力将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资管规模重拾增长,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从2019年资管市场的特点来看,报告认为,关键词是结构调整,在去通道和主动管理此消彼长的作用下,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通道业务及其背后的影子银行模式仍然被严厉打压,因此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信托规模仍处于下降周期,分别下跌18%、18%、5%,合计减少约4.3万亿;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公募、私募机构等发挥主动管理优势,寻求产品创新,分别增长6%、16%、13%、8%,合计增加约7.3万亿。2019年中国资管市场资金端呈现出养老加速、保险复苏、企业下滑、零售稳健等趋势。机构资金中保险与养老合计占比由15年的22%上涨至19年的27%。其中2019年养老金总体资金规模达11.5万亿,其中委托外部投资管理的规模达4.8万亿,增速从去年的16%上升至51%。从主体结构来看,2019年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有序开放,各类外资机构正在积极重新布局中国资管市场。报告指出,综合以下四方面因素,外资进场对中国资管机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从市场环境角度,外资机构长期导向的投资风格以及丰富创新的产品设计将推动资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客户教育角度,外资机构将与国内机构携手开展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建立资产配置意识和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帮助更多零售投资者享受到资管价值;从人才交流角度,外资机构顶尖管理人才进入中国市场,势必带来经验的交流和碰撞;从生态构建角度,以先锋集团为代表的外资机构已经启动了与国内线上财管机构的股权合作,以期用智能投顾等新兴技术与专业投资配置理念与国内玩家进行经验互补和碰撞,寻求共赢。“四化”叠加相互影响,资管机构数字化升级正当时2019年,资管市场正在呈现数字化发展的特点。报告提出,数字化的内涵广阔,可以分解为“四化”,即“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与“智能化”。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信息化夯实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化成长期和智能化探索期的叠加风口。不仅如此,数字化转型环环相扣,四化之间还会相互影响。一方面,移动化、开放化和智能化浪潮使得信息化面临二次升级:移动端的敏捷开发需求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传统技术架构提出挑战,开放生态的建设也意味着从应用到接口的全面升级,智能分析也对底层数据库和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移动化和智能化加速了机构对开放化的拥抱。随着移动端触点的不断丰富,以企业微信、财富号为代表的生态场景为开放化带来新机遇。同时,智能技术的探索不再是闭门造车,无边界合作为开放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除此之外,信息化、移动化和开放化也极大地拓展了智能化的想象空间。在政策、客户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竞争的五重推力下,中国资管机构数字化升级正当时。资管行业正处于信息化二次升级期、移动化成长期、智能化发力期和开放化开启期。这意味着,科技与数据成为基础设施,资管市场竞争格局将面临重塑。报告建议,所有的资管机构都应该系统性地思考数字化战略,而非把数字化当成中后台的课题。客户生态孕育机会,资管机构+零售业务中国资本市场由零售投资者占主导,零售渠道与生态建设对中国资管机构而言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客户行为习惯的不断迁移,资管机构与零售客户之间的交互关系、方式以及整个零售生态都在产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资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新的机会。报告指出资管机构的零售业务存在以下五大机遇:其一,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基于生活目标”的财富管理服务;其二,利用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智能投顾普惠更多客群;其三,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个性化客户运营,建立品牌形象、加强投资者教育;其四,深耕垂直生态(如养老),更高效地获取并深度服务客户;其五,B2B2C,向财管机构输出专业能力,以贴近零售客户并得到相应的市场份额。在机构业务方面,报告提出,资管机构解决方案型业务应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并考虑从触客层、产品层、技术层这三个方向切入。具体而言,包括四个切入点:其一,基于多资产、多策略的综合投资能力和运营服务能力,提供全面外包服务;其二,帮助客户获取和管理外部投资人、产品和资产;其三,打造投行化、工具化、综合化产品和服务能力;其四,打造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分析、技术等输出。引资管机构入养老二三支柱,改善养老金业务收益截至2019年底,中国养老金总体结余资金规模超过11万亿,相较于2018年规模增长14%,仍为零一支柱主导,二三支柱亟待发展。在养老金年度支出中,发达国家二三支柱的贡献多数在三成以上,而我国目前仅为3%;在养老金储备规模方面,发达国家的二三支柱基金规模普遍在整体养老金规模中占80%以上,而中国仅23%。报告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二三支柱的建设需要资管机构发挥中坚力量。一方面,资管机构的投资专长有助于改善养老金业务的收益,为终端客户提供养老保障;另一方面,广大居民的养老规划与投资意识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更多资管机构共同参与进行市场教育。总而言之,将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各类资管机构引入到商业养老金市场,能够为养老体系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于三支柱建设,报告建议各类资管机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从客户教育、账户服务、产品供给和生态经营等角度切入市场。特别是对于银行系机构而言,具有独特优势:第一,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线下渠道优势和庞大的客户经理团队,触达最广泛的人群,进行养老意识和养老规划必要性的宣传与教育;第二:银行账户是个人资金的主渠道,这一优势使得银行在个人养老方面具有天然的客户群体与业务场景;第三:银行系资管可以利用品牌信任度和资产端非标资产获取能力等优势,为大众客户提供期限长、收益具有吸引力的养老金产品。投研体系需进化,打造具数字基因的体系化投研能力中国资管机构的投研体系目前大多数为精英个人主义驱动,需要逐步进化到海外领先资管机构已打造多年的体系化平台能力驱动模式。因为从客户角度来说,愈发成熟的投资者将从关注短期高收益逐渐过渡到追求中长期稳定回报和可解释的投资业绩;从机构角度,数字化时代的投研方式需要以平台型能力作为基础;从政策角度,市场监管政策逐渐强化对资管机构信息披露和流程的规范、透明及标准性要求。报告指出,资管机构需要系统化地建设投研能力。首先,机构内应建立长期坚持的投资理念,自上而下为投研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导;第二,固化的投研流程能够将投资理念落实为投研工作的操作标准;第三,全面和高效的投研互动机制能够促进研究与投资配合,提升投研转化率;最后,多层次的数字化平台能够丰富投研团队所用的数据、算法和工具,并将上述的投资理念、投研流程和各类机制通过数字化工具固化下来。

韩公主

加强资管行业研究 发挥机构投资者引领作用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王文灵在“融合、共生、发展”为特点的大资管新格局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保险资管机构,都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成员,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经过十九年的发展,社保基金会管理各类资产总规模已超3万亿元,现有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18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21家,其中不乏优秀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已成为社保基金会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当指出,在取得较好投资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社保基金会和保险资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共同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无论对社保基金会,还是对大资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健康友好的养老金投资生态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长期机构投资者更应在健康生态建设中发挥好引领作用。作为养老金投资健康生态环境的重要引领者,社保基金会不等同于一般的市场投资机构,其管理运营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基金,没有长期负债,也没有短期支出需求,是社会保障的“压舱石”,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更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体量大、责任重。因此,在基金投资上,社保基金会始终坚守长期机构投资者定位,坚持审慎投资原则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着力发挥容忍短期波动换取长期超额收益的优势,并把这种理念较好地贯彻传导给合作伙伴,形成了养老金投资的特色风格。商业保险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的三支柱之一,保险资金也具有长期性、保障性特点,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等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具有的重要优势,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可以借助保险资金的属性和养老的属性去做大做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全球大国博弈对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内的资管机构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全球老龄化在加速,养老资产的比重和影响力在持续上升,未来资产管理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养老资产占GDP比重不到10%,与全球发达国家养老资产占GDP比例普遍在120%-180%的区间相比,既是差距,也是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要善于吸收国际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站在未来20-30年的制高点,做好行业的前瞻性、基础性、统筹性研究工作,预先谋划好战略布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可汇集行业研究力量,做好以下四方面先期研究。第一,做好全球资管行业比较研究。在同行比较研究上,一是把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放到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背景、大格局、大趋势中去研究,梳理和总结全球资产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二是把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与公募基金系、银行系资产管理机构做比较研究。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既要发挥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方面优势,又要巩固其在固定收益领域投资和另类投资领域方面的传统优势。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借助保险的资金属性和养老保障特性,做强保险系资管的独到优势;另一方面要从有利于参与大资管竞争角度出发,积极发展第三方业务,做大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四是提升多元化投资的能力,借鉴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的收购扩张经验,把握行业里的并购发展机会。第二,做好保险集团与保险资管双轮驱动研究。保险集团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利益上既相互支持又有潜在冲突。要发挥好负债端与资产端的有效联动、双轮驱动,应该从体系融合、约束激励机制建设、利益一致性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真正推动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发展独立性和协同性寻求均衡。第三,做好保险资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解决众多问题的核心。当前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公募资管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些公司采取了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制度。对于保险类的资产管理机构,在面对多方位、多角度、多维度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和思考,解决好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定位与短期收益目标考核之间矛盾,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做好客户差异化研究。以社保基金为例,我们注重管理人投资风格与社保基金需求的一致性。从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长期接触来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产品设计和投资操作上需要更好体现长期资金特性,更好满足委托客户的差异化偏好,更好适应大资管新格局下客户多元化、差异化的新形势。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长期机构投资者需要在建设中长期资本形成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这方面将大有作为。通过引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仅要获取企业本身增长的贝塔收益,也要积极发掘阿尔法收益,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已成立行业发展研究专委会,共商行业发展战略。未来,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汇聚全行业研究人才,汇聚智慧,开拓视野,解行业发展之惑,并进一步以研究先行,带动行业积极参与养老金投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构建,切实回归保障本源,实现服务国家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和行业价值的目标,为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系作者近期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无穷无尽

巴曙松: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呈四大发展特征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12月12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年资管市场发展得快既有规模的扩大,又有跨领域监管套利存在,打破“一行三会”监管的区隔,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这为资管行业的下一次腾飞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巴曙松表示,近几年社会融资总额和信贷增长出现明显的背离。近几年信贷增长非常平稳,社会融资总额却增加明显,这就是通过各种资管产品加的杠杆。而刚刚公布的信贷数据增加则体现了社会融资重新回到表内的趋势,这也是政策引导的效果。  “去杠杆不能急于求成,杠杆不是一天就加起来的,要遵守加杠杆的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较平稳地去杠杆,还有待宏观货币政策的力度。同时,去杠杆也要分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这些不同的主体。  巴曙松认为,银行需要明确资产管理的主体,比如说银行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虽然资管新规从短期来看对行业有冲击,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打破刚兑也是,刚兑会导致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太高,打破刚兑就可以形成更好的机制,奖优罚劣。而刚兑让无论好的项目还是坏的项目都付出同样的资金成本,模糊了本应很清晰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亚太资管行业进入关键增长期  巴曙松在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了由他主编的《2017年亚太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披露,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5.83%,增速较2015年有所提高,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的比例约65%,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巴曙松表示,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迎来了关键增长阶段。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归因来看,亚太地区(除北美及日本)主要依靠GDP强劲增长带来的新增财富,贡献率为65%,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北美,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存量资产增值,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  目前,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四大特征: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驱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二、高净值客户增速较快,资产管理需求强烈;三、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四、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巴曙松表示,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近年来呈现出四个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第一,监管在强化。不仅是中国最近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强化,在亚太区里也有类似的强烈趋势;  第二,被动投资占比在明显提升。各大机构都在买指数了,主动管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第三,在这个竞争条件下,亚太区资产管理机构的收入在面临下滑的压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公众参与投资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的效率在竞争中提升了;  第四,新的主体在不断参加。私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也参与到竞争的过程中。  此外,整个亚太区的资管行业开放程度在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把大中华区主要的交易所连成共同的市场平台。而且在亚太地区,很多主要的市场在互认基金,在共同的投资计划的互认方面,取得明显的突破。  金融科技是资管行业重要增长力  巴曙松称,金融科技是影响到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新的重要增长动力,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等方面,正在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模式、业务流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就是货币基金的崛起。巴曙松表示,“现在看货币基金的规模还有限,但如果对比当年美国的货币基金崛起对于银行储蓄的强大替代和对利差的冲击,我觉得经过规范之后,这个替代过程还有很大空间。”  金融科技越来越融入到资管行业,技术在推动行业创新。一些资管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再加上智能投 顾的快速发展,费用低,门槛低,客户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形成非常大的推动力。  巴曙松称,浙江的金融科技在全国甚至在全球都非常领先。金融科技在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会推动着金融科技,再推动着资产管理行业,从一些边缘的环节(支付结算)开始进入到投资理财、线上交易,然后再到监管、融资、后台支持这样一个不断的拓展,“我们把它分为1.0、2.0、3.0,体现了科技和资产管理融合的深度。从可能是最开始利用它作为一个渠道,到开始进入它的信息采集、风险的定价和投资角色这些领域。”  从业务角度看,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正在不断重塑。从投资研究、投资交易、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产品的开发、销售、业务的条线这些不同的渗透。  金融科技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自动化、低成本的运营模式,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比如说数字化、人工智能、金融资产管理的创新。  但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就是风险更加多元化,而且风险也更加隐蔽。比如众筹,早期公司的风险对投资者来说,能够了解的还是很有限。其次风险传染,互联网天然的具有突破界限、突破壁垒的特性,使得它不断渗透不同的金融领域、不同金融区域,金融工具的快速迭代加大市场风险的传染性。]]>

画地而趋

吴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深耕者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社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得到多元创新和全面发展,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格局已然形成,国际品牌、国际资本纷纷大举涌入。在此背景下,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更加凸显。中国在加入WTO以来,逐步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内地发展的诸多限制,使得自身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被激活,其放射出的活力在吸引海外投资者目光的同时,也深度改变着本土一众投资人士的认知与表现。由此,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本土的优秀金融投资从业者,浙银汇智(杭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渊女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19年元旦刚过,在第九届中国地金联盟年会暨第五届全球投资峰会上,吴渊凭借多年来在金融投资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从一众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将备受瞩目的“中国十大金融投资杰出人物奖”收入囊中。观,一抹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底色吴渊,一个典型的杭州人。曾有人将杭州人的文化性格归纳为四个词:时尚、敢为、务实、包容,这在吴渊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不久前,在与她的交谈中,她对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十分敬重,明言其在60多岁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进取心和企业家精神,以及精致的妆容,实属难得。作为企业掌门人,吴渊也希望不仅能对工作永葆热情,同时还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享受生活。难怪人们见到吴渊时,总是觉得她年轻而时尚,不仅拥有出众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带有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美。照此看来,她也一定会“将时尚进行到底”吧。对于吴渊而言,敢为的特性,并非“一鸣惊人”之举,实是一桩桩稀松平常事。2008年7月至2015年3月,时任兴业银行绍兴支行行长并兼任企业金融总部总裁的吴渊,带领团队实现了105亿元本外币一般性存款的积累,各项业务发展稳健,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世界上哪有轻松得到的成功,那一个个闪亮成绩的背后,均倾注了她及团队全体成员的无数心血和汗水。吴渊回想起当年自己做业务的情景时曾感慨道:“当时为了跑业务,利用周末加班加点,经常会出差。有时为了赶进度、打报告,往往要加班到深夜,我记得有一次下午拔了牙,当天晚上便去跟客户谈事情、应酬。”从求学到就业再到创业,吴渊的每一步均坚实有力。她很清楚务实能给她带来什么。2002年,她以优秀客户经理的身份进入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第二年就拿到了奖励的汽车金钥匙,后又成为该分行部门负责人,完成了她的“三级跳”。2004年5月,在该行任副总并主持工作,带领整个团队创造了每年1亿元以上的利润。在投入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包括中大股份、钱江水利、杭州城建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同时,也做了很多诸如中票短融这样的业务,极具创新意识。2008年7月,负责筹建兴业银行绍兴支行,仅用3个月便成功运转。到2013年该行成立五周年之际,资产总额达到83.17亿元,是成立之初时的55倍。宋代诗人林逋言道:“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多年来,吴渊一直抱持与人为善的态度,以致在她的个人词典里,让人更多地感受到“多利客户、多利员工、多利股东”的利他主义精神。就拿员工考核这件事来说,只要是员工本人肯学习、肯努力向上的,她便会给其提供更多的施展机会。品,一位资管行业创业者的雄图2015年,对于吴渊本人而言,注定是非比寻常的一个年份。就在这一年,她完成了由职业经理人向资产管理行业创业者的转变。回头看,吴渊的一系列动作可谓“兵贵神速”,敢作敢当的性格可见一斑。当年3月,吴渊加盟浙商银行总行资本市场部,任总经理助理兼私募中心总经理;6月,参与筹建浙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7月,浙银汇智资本成立。依托于母公司浙商银行的资产实力和运营模式,吴渊带领团队积极调研走访了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与亨通光电、喜临门、华胜天成、申通快递、五洲新春等30多家上市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上述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很快便打开了新局面。其中,由吴渊带领的汇智资本旗下负责管理和协调的上海某城市28亿元更新产业基金、千峡湖15亿元文旅产业基金、申通快递11亿元定增基金以及亨通光电10亿元定增基金等项目成为业界广为人知的经典范例。2017年,在浙银汇智资本高效运营的前提下,吴渊女士又适时联络了其北大后E的5位同学,包括北控医疗旗下的北控金富、上海诺毅投资、易加汇百业联盟、东方海峡资本、广东喜之郎执行董事吴自祥先生等加盟,发起成立了顺岭(杭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主要着眼于中国头部房企的投融资服务,先后与中国恒大、世贸、中南集团、华夏幸福等知名房产企业进行合作。至此能够看出,吴渊在做足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后,带领团队奔赴更远方。吴渊女士从自身经历出发,认为优秀的资产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能力。一、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帮助所投资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凭借资本运作实现投资项目顺利退出,以期获得丰厚的资本增值回报。二、具备全球视野和格局要及时了解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能够准确研判经济发展趋势,最终很好地应用于自身的具体工作上。三、有较强的行业研究和判断能力了解投资行业的基本知识,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为投资的企业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能、产品,以及市场国际化拓展、企业品牌声誉等。四、有较高的职业操守要对行业有敬畏之心,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行业规范,坚守职业的道德底线,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时会遇到应对各种形势复杂、多方博弈的竞争局面,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大度的心态和沉着稳重的心理素质,方能胜任自身的角色。感,一名企业大家长的长情一直以来,在吴渊的心中摹画着这样一幅画面:公司上下能够像家人一样相处。这既是她的心中期许,也是她的努力方向。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吴渊总是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公司内部营造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疫情期间,无法外出调研、拜访客户,在吴渊的统一安排下,公司适时地组织外部专家和内部讲师举办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一周举办两次,内容涉及国际形势、大宗商品、股票期货、保险信托、并购、可转债、医疗健康等方方面面,使大家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夯实了业务能力,极大拓宽了员工终身学习的边界,得到公司全员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吴渊十分注重企业薪酬体系及文化体系的完善。在她的倡议下,汇智资本公司在创业的第三年即开始执行企业年金政策。每逢节假日,员工除了享有法定的假期和福利外,还会有节日费、水果等各种补充福利。此外,公司还会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团建、聚餐和亲子游等各种活动,鼓舞士气,提高团队凝聚力。吴渊介绍,公司员工中年轻人多,整体上很有冲劲,很多人都是跟随她多年的同事,大家彼此了解,互相鼓励,能够在平日的工作中做到优势互补、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笔者在闲聊中问及她如何经营自己的退休生活时,她表示,投资人与艺术家这两类人往往是很长寿的。她认为,投资使人奋进,笑称自己心态很年轻,工作到65岁以上完全没有问题,即便退居二线,仍会以新的身份继续深耕资产管理这个赛道。相信浙银汇智、顺岭资本在吴渊女士的带领下,将继续沿着中国资产管理的风向标稳步行进,积极整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创新投资管理模式,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文/申子)吴渊,浙江大学EMBA硕士,先后在北大后E、清华五道口就学,早年先后于交通、浦发、光大、兴业各大银行任职。现任浙银汇智(杭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顺岭(杭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商财经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在她的带领下,浙银汇智资本目前备案管理的基金达24只,管理资产规模超200亿元。她先后荣膺“中国金融影响力人物”“中国十大金融投资杰出人物”“中国经济十大商业木兰”“引领行业发展十大杰出女性”等多项荣誉。在繁忙工作之余,她还撰写出版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与策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研究》两部专著,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水中仙

资产管理行业长期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讨

目前,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000多家,总市值超过56万亿元,上市公司群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变化的经济发展潮流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也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宏观经济的稳增长,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铸就了坚实基础。促转型,会加速融资主体和融资工具的变化,为资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增添了信心。其次,人口与社会的新趋势也是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持续积累与增长,居民财富配置将由房产为主导向金融资产为主导倾斜。老龄化趋势短时间内不可逆转,而国内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仍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在现有的社保体系之外,具备保值增值能力和跨期配置属性的资管产品也将成为重要的替代型养老手段,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第三,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资管业务的创新。一是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产品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客户和资管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提高了信用违约成本,信息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提高了融资方违约的成本。三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流程,客户需求更加显性,资管机构能更实时更直接地获取并细分客户群体偏好,提供定制化服务。资产管理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持者,作为财富管理的受托者,作为混合经营的前驱者,今后将在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服务实体经济等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望在“回归本源、强化约束”的宏观政策下迈入资管行业发展新时代。在当前背景下,如何适应市场、适应变化,以变应变、以变求变,以创新谋发展将成为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未来经营战略中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打造一个有竞争力和持久稳定的团队已成为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众多资产管理机构不仅尝试在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而且非常注重为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提供富有正能量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在此,针对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员工薪酬及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试图提议在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中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保障员工在为公司奋斗的过程中享受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国外资产管理行业起步于19世纪,经过逾百年的发展,无论是业务发展水平还是激励体系设计,都已相对成熟完善。为了探寻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的激励机制现状,特以资产管理规模为维度,重点关注国外前十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机制设计。限于先锋集团、富达投资、太平洋投资管理的数据可获得性问题,因此最终选定了贝莱德、瑞银集团、道富全球投资管理、安联资产管理、摩根大通资产管理、纽约梅隆银行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7家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研究样本。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的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由员工基本薪资、绩效奖励或提成等构成。为了较好研究其短期激励情况,特选择员工薪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及员工年人均薪酬等两项指标,其主要原因在于上述两项指标能较好反映企业为吸引或留住人才的意愿,也能从侧面反映企业对人才的整体重视程度。通过对样本内7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财务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1。上述7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职工薪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都超过30%,瑞银集团的该项比例甚至超过50%。2。从年人均薪酬来看,依照当前汇率进行折算,上述7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平均薪酬约为95万元人民币,其中贝莱德和瑞银集团年人均薪酬折合人民币均超150万元。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的长期激励绩效指标和支付架构是职工长期激励的两大部分,体现了企业在员工激励、经营业绩增长和公司风险控制之间的权衡。1。绩效指标在上述7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在激励机制设计中,所锚定的绩效指标主要有集团(或公司)目标完成情况、职能部门目标完成情况,及个人目标完成情况等三个层次。虽然各家资产管理机构在这三个层次所赋予的权重以及各层级目标具体考核中参考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稍有不同,但整体而言,所锚定的绩效指标均兼顾了公司及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例如,安联资产管理在绩效指标中赋予集团目标完成度的权重为50%,并且在集团目标中,50%挂钩于年度经营利润,50%挂钩于年度净利润;赋予部门目标完成度的权重为25%,其中在业务部门目标中,挂钩于年度经营利润、少数股东权益分配前的年度净利润和股息的权重分别为40%、40%和20%,职能部门目标挂钩于其关键职能完成情况;赋予个人目标完成度的权重为25%,其中个人目标主要定性挂钩于其个人先进性。与安联资产管理类似,瑞银集团锚定于公司整体、员工所在业务部门及员工个人表现,但其将风险因子等纳入考虑范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瑞银集团的稳健发展战略。2。支付架构在上述样本内7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当中,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构成了其整体激励机制的支付架构。其中,短期激励主要为员工的固定薪酬,并以定期非递延的形式向员工发放,构成员工整体激励的约50%至70%;长期激励则是现金奖励、股票期权、限售股、长期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计划的组合,且以非定期递延的形式向员工发放,递延期限一般为1年至10年不等,构成员工整体激励的约30%至50%。以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为例,周期性支付的员工基本工资构成其短期激励模块,而长期激励模块则分为上限为每年100000美元的现金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基于配股的长期激励计划、限售股单元激励计划、绩效股单元激励计划等组成部分。其中,在长期激励模块中,股票期权的行权期为10年,限售股单元的行权期为2年至3年,绩效股单元的行权期为5年。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1世纪初获得迅速发展。银行、基金、证券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信托、保险或保险资管子公司、期货或期货资产管理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是主要的参与主体。为了深入研究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激励机制现状,尝试以上述参与主体为维度,兼顾数据可获得性,最终将研究样本选定为25家上市银行、14家信托公司、13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和4家上市保险公司及部分基金公司。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短期激励与研究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短期激励的方法类似,首先以人均薪酬和职工薪酬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两个指标来分析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对人才的整体重视程度。通过对样本内银行、券商资管子公司、信托公司等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财务报告数据统计与对比 ,若从职工薪酬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年平均占比这一指标来看,可以看到:1。信托行业相对优于银行业与券商资产管理行业,其年平均占比相对偏高;2。从各行业内部机构比较来看,无论是信托行业,还是券商资产管理行业或银行业,同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该项比重仍相差很大,甚至达3至5倍。此外,在银行业中,地方城商行及农商行职工薪酬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相较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也显略高些。若从年人均职工薪酬来看,则可发现:1。受银行业和保险业职工人员统计数据的影响(如客户经理或保险经纪人),信托行业的年人均薪酬相对较高,券商资管行业、银行业和保险行业则略微偏低;2。从各行业内部机构比较来看,无论是信托行业,还是券商资产管理行业或银行业,同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年人均薪酬相差也颇大,甚至达2至5倍;而在筛选的样本中,仅4家保险公司的年人均职工薪酬基本持平。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长期激励1。绩效指标国内各资产管理机构因业务诉求及业务发展战略等不同,绩效指标存在差异。但受限于商业机密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大多数资产管理机构并未在公开渠道或文件中披露其绩效指标。就公开渠道获取的银行绩效指标来看,银行主要锚定银行整体业绩完成情况、机构或部门的业绩完成情况以及个人的业绩完成情况。而在业绩指标设置方面,银行主要选取了经济资本收益率、风险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合规经营与内控评价等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并将其分解到机构与员工,最终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员工奖金挂钩,体现出激励与各类风险的关联。2。支付架构关于激励支付架构,国内信托公司和券商资管子公司目前未在公开渠道或文件中明确披露,在此主要对样本内的4家上市保险公司和25家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另外,鉴于部分公募基金公司近年来在公开渠道上披露其激励机制的变革信息,所以对公募基金公司的激励模式进行简单探讨,并将其作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激励支付架构讨论的补充与延续。通过对样本内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到保险公司的激励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大模块。其中短期激励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补贴,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等,占据职工薪酬的80%以上;而长期激励主要包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设定提存计划等,占职工薪酬的比例不足20%。此外,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还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激励机制。例如中国平安设置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激励先进员工,新华保险设置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国太保设置管理人员奖金延期支付机制,中国人寿授予员工股票增值权。通过对25家上市银行的公开披露文件分析,不难发现各大银行为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激励政策与当前及未来风险挂钩,将高管人员、高层管理干部、经营机构主要业务骨干及重要岗位员工绩效奖金的固定比例作为风险金留存并延期支付,以防范员工为追求短期激励牺牲银行的长期利益。此外,部分银行还尝试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员工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等,在保障员工短期激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享银行业绩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招商银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合计发行9期H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交通银行于2005年和2006年两次授予高级管理人员股票增值权,建设银行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首期员工持股计划。而从数据统计上看,上述长期薪酬板块占银行总薪酬的30%左右。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基于上述所选样本,对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后,在此进一步对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激励机制做差异性比较。具体差异体现如下: 首先,就短期激励的薪酬水平而言,不难发现,无论人均员工薪酬还是职工薪酬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虽然少数国内资产管理机构比较突出,但总体而言,国外资产管理机构明显优于国内资产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相较国内更重视人才,同时希望依赖于卓越团队成员的精算和分析能力、投资与管理能力以及风险管控能力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其次,就绩效指标而言,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均从公司、部门和个人层面予以设定,且风控指标被确定为重要的一环,体现出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均注重员工激励、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的均衡。但相比之下,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在绩效评定的指标设计上定量化程度更高,且各绩效指标模块权重更为清晰;而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可能更倾向于在公司业绩指标层面定量化,并将其与定性主观评价共同应用于员工的绩效评估。最后,就激励支付架构而言,国外资管机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长短期模块协调互动,支付方式多样化的激励体系。相较而言,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在支付结构设计中则表现出短视性,可能无法有效规避员工为追逐短期激励而牺牲公司长期利益的弊端;同时,在长期激励模块,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可利用多元化的激励组合,而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可用的激励工具存有明显不足,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保障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员工能长期充分享受业绩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综合来看,国外资产管理行业在充分重视人才建设的基础上,已形成表现形式丰富,且容易量化执行的激励体系,而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尽管近几年已有创新和突破,但激励体系却仍显单薄,对人才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激励机制差异的原因分析经研究,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激励机制存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性,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通过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外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历过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个发展阶段,并且目前正处于证券化阶段。在证券化阶段,资产管理机构多样化,投资工具和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银行的资金也已被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所分流。竞争性的资产管理市场对参与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客观上迫使资产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设计有市场竞争力的员工激励体系,通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公司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而相比之下,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目前暂处于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即银行主导阶段。在这一阶段,各资产管理机构主要凭借其牌照优势,将业务围绕银行体系开拓与发展,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相对于渠道竞争,人才建设目前尚未提升至较为重要的高度。其次,国外金融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金融产品类型丰富,创新不断,与各产品对应的估值体系也日趋完善。在此环境下,国外资管机构能将股票期权、限售股、绩效股及其衍生产品等灵活运用至公司的激励机制中,在保证公司职工短期激励的基础上,也使其能长期充分享受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相比之下,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暂,金融产品仍限于普通股、债券等标准化产品,而绩效股、股票期权等挂钩于公司未来业绩的激励品种,无论是从可获得性方面还是从成本公允计量方面都会遇到障碍,因此,国内资管机构可应用的长期激励工具相对受限严重。最后,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的薪酬及激励体系的设计是一个上至集团下至公司员工的互动体系。为了帮助资产管理机构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集团甚至愿意提供自持的公司股份,用于资产管理机构实施员工激励计划。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虽有大量人才精英涌入该行业,但基于资产管理机构的国有属性及长期激励机制的缺失,难以较好留住人才和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反而让国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成为了优秀资产管理人才的孵化器,因此不利于国内资产管理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在此,提议在迎合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浪潮,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可适时推动员工持股计划,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长效激励机制。为了规避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员工持股计划可遵循“统核额度、分期实施、虚拟份额、利益绑定”的原则逐步推行。资产管理机构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确定员工持股计划基本方略,该方略主要涵盖拟实施总额度及个人持股比例上限、股权形式与限制、授予对象、考核标准、股票估值方法、分红制度、授权执行机构及授权范围等要素。基于员工购买力、原始股东利益及激励范围的综合性考量,一方面需明确参与持股人员应为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且与本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员工持股计划的总额度上限设定为公司净资产的10%,且员工个人总认购上限设定为公司净资产的1%。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管理机构可尝试将股权形式设定为虚拟股,也即公司并非实际发行股票,而是发行类似于现有股票的特定虚拟凭证,持有凭证的员工不参与公司决策,但可以根据持有的凭证份额享有每份与现有股票等值的公司分红。此外,针对该特定虚拟凭证设定特定的限售期、回售和转让条件,资产管理机构可将每期员工持股计划发行股票的限售期设定为3年,限售期内若出现认购人离职或其他涉及重大风险事件,所持股份应以授予价格回售公司,限售期后认购人可按届时公允估值向公司回售股票或向符合绩效考核标准的其他员工转让股票。为了保证员工持股的公平性,让公司前台、中台、后台的核心人才及业务骨干均能参与进来,资产管理机构可分别搭建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支持部门的绩效考核及评估体系。其中,前台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主要涵盖员工入司年限、职级、考核期间业绩指标完成度、管理产品或项目风险控制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涵盖员工入司年限、职级、公司领导及前台业务部门对后台服务质量的评价、岗位内的合规与风险控制等;符合考核条件的员工均可纳入授予对象之列。入股价格方面,由于国内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尚未上市并在二级市场交易,所以可选择以每股净资产作为估值依据,且员工入股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每股净资产评估值。在分红制度方面,尝试以集团母公司对公司的净利润考核指标为基准,并将公司超额利润中不超过20%的比例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分配基金,按照员工持股比例进行分配。此外,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是采取统核额度内分期实施的方式推行,因此,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产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特定机构,以此有效管理员工持股计划。特定机构对各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执行方案进行决议,并将决议结果报送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为了保障所有员工在为公司奋斗过程中享受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形成员工激励提高与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资产管理机构还须建立市场化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保障员工长短期激励之间的平衡。绩效激励指标是员工工作的航向标,其完成情况也是员工短期激励给付的参考标准。合理的绩效激励指标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促使其为指标的实现而持续努力;模糊的、非客观的绩效指标则不仅会降低指标的激励效应,而且会加大员工的寻租空间,不利于“人尽其才”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为了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使之持续为公司发展奋斗,资产管理机构可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中尝试以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为基准,并将其定量拆分为明确的、合理的、可实现的长期激励指标体系,在员工完成指标获取预定激励的同时,实现公司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伴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有效发展及金融创新的有序推进,资产管理机构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分红权、限售股奖励、递延股奖励等创新型激励工具纳入其自身的长效激励体系当中,保障长期激励工具的多元化。

三者若得

2019年上半年私募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展恒基金网一、私募基金规模备案情况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截至2019年6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4家,较2018年12月底减少了144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7722只,较2018年12月底增加了3088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3.28万亿元,较2018年12月底增长了0.5万亿。图 1私募基金总体备案情况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止日期:2019年6月30日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共有8875家,管理基金38538只,管理基金规模2.33万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679家,管理基金34689只,管理基金规模9.18万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47家,管理基金4495只,管理基金规模1.77万亿元;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3家。整体来看,由于协会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数十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注销,因此,今年以来基金业协会管理人数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然而,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先后回暖,私募产品数量及管理规模都在稳步增加。表 1不同机构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情况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止日期:2019年6月30日二、私募证券基金业绩表现回顾1、2019年上半年基础市场回顾2019年上半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缓和、科创板紧锣密鼓的推出及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企稳,在春节后A股市场全面反弹,一路上涨至3288.45点;然而特朗普5月初突然翻脸,中美贸易战局势急转直下,再加上国内微观数据的恶化及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A股又迎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跌。G20后,中美又重回谈判桌,科创板也即将开板,A股市场展开了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走势。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大指数仍然大幅上涨,截止2019年6月28日,涨幅最大的分别为上证50、沪深300及深成指,涨幅分别为27.80%、27.07%、26.78%。中证500涨幅最小,仅为18.77%。具体到申万一级28个行业来看,均实现了正的涨幅。其中,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农林牧渔涨幅最大,分别为61.01%、43.83%、41.96%;而建筑装饰、钢铁、、传媒的表现较差,涨幅仅为4.16%、5.04%、7.79%。2019年上半年,流动性整体宽松,经济先冷后热,PMI已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信用利差和等级利差收窄。商品市场方面,由于宏观需求总体疲弱,部分商品受避险、供给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出现结构性趋势,但商品总体仍维持区间震荡。2、各策略私募证券基金业绩分布根据展恒金方数据库统计的净值更新至2019年6月28日的13875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7大策略均实现了正收益。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股票策略,9800只产品平均上涨16.18%,远高于其后的复合策略和宏观策略,涨幅分别为12.33%,12.02%;组合基金平均上涨11.54%,管理期货策略平均涨幅也不小,达到了9.06%,相对价值策略平均涨幅8.38%,固定收益策略涨幅最小,为2.95%。其中,宏观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最能体现规模收益特征。表2. 2019年上半年私募各策略业绩表现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图2.各策略业绩分布就股票策略来看,83.6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更有23%的产品收益超过了20%,涨幅最大的为杭州斌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359.25%。具体到管理规模来看,未呈现出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管理规模处于10亿到20亿区间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涨幅最大,统计的593只产品平均上涨19.54%,其次为20-50亿区间及50亿以上的,平均涨幅分别为19.35%、17.59%。表3. 2019年上半年股票策略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复合策略来看,80.67%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占比15.60%,涨幅最大的为等观资产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181.68%。复合策略也未呈现出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其中,表现最好的为处于10亿到20亿区间的管理人,统计的24只产品平均上涨17.96%,其次为0-1亿区间及20-50亿区间的,平均涨幅分别为14.81%、14.04%。表4. 2019年上半年复合策略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宏观策略来看,75.64%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占比28.36%,涨幅最大的为山东融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75.51%。宏观策略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管理规模处于50亿以上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涨幅最大,统计的50只产品平均上涨23.17%,远大与其后的20-50亿规模的10.08%及1-10亿规模的8.13%。表5. 2019年上半年宏观策略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组合基金来看,88.84%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占比15.60%,涨幅最大的为浙江来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63.78%。组合基金也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管理规模处于50亿以上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涨幅最大,统计的15只产品平均上涨13.77%, 20-50亿规模的产品平均收益与之不相上下,达到了13.28%,其次为10-20以规模区间的产品,平均上涨11.43%。表6. 2019年上半年组合基金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管理期货来看74.60%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占比14.30%,涨幅最大的为江西岭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101.43%。同样的,管理期货策略也呈现了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管理规模处于50亿以上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涨幅最大,统计的25只产品平均上涨17.09%,远大与其后的20-50亿规模的12.41%及1-10亿规模的11.17%。表7. 2019年上半年管理期货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相对价值策略来看91.35%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占比13.85%,符合相对价值策略的特征。其中,涨幅最大的为浙江九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44.23%。相对价值策略未呈现明显的规模收益特征,管理规模处于20-50亿区间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涨幅最大,统计的12只产品平均上涨12.61%,远大于其后的10-20亿规模的9.81%及0-1亿规模的8.91%。表8. 2019年上半年相对价值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就固定收益策略来看84.04%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超过了20%的产品仅占1.84%。其中,涨幅最大的为陕西景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某产品,上涨48.70%。奇怪的是,固定收益策略充分证明了规模是业绩杀手的说法,管理规模处于0-1亿区间的管理人旗下产品平均涨幅最大,统计的78只产品平均上涨8.21%,其次为10-20亿管理规模区间的7.04%及1-10亿管理规模区间的5.46%。而50亿以上的管理人旗下125只产品平均涨幅仅1.34%。这或许和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管理人策略漂移或产品加了杠杆的原因。展恒基金君还是提醒投资者,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如果购买固定收益策略的产品,最好还是选择管理规模大的知名私募比较靠谱。表9. 2019年上半年固定收益规模业绩分布数据来源:KingFund截止日期:2019年6月28日三、私募行业动态1、首批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获批2月12日,协会公布了首批资产配置类管理人名单,分别是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玉皇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银河投资和玉皇山南投资是由私募证券类基金管理人转化来的,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是新申请管理人。资产配置类管理人将会丰富私募行业的产品种类,推动私募FOF的发展。2、20家异常经营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5月26日,协会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将满足注销条件的2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其中不乏知名私募,比如有独角兽搬运工之称的北京春晓汇商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涨停敢死队之称的福建旭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当然也包括有私募冠军支撑的创势翔。3、诺亚34亿供应链金融暴雷7月8日,诺亚财富发布盘前公告称,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的信贷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而承兴国际控股实际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诈活动被中国警方刑事拘留。涉事公司承兴控股单日暴跌80.39%,诺亚财富美股当日跌幅也超过20%。四、后市展望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战谈谈打打,经济数据未见好转,但是长期来看,国家及国人对中美贸易战做了最坏打算,美联储降息预期浓厚,国家减税降费效果逐步显现,金融业开放更加深入,机构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科创板开板在即,展恒基金认为超配相对策略,标配股票策略,低配管理期货策略和固定收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