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毕业学姐致准博士生的寄语:关于导师、科研和生活包小姐

毕业学姐致准博士生的寄语:关于导师、科研和生活

亲爱的准博士生们:你们好!我是2020年毕业的博士学姐,刚刚结束博士生涯步入社会,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我总想和你们说一些自己的读博感悟或者感想。你们考博成功上岸是值得祝贺的,但是考上博士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只想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接下来就是你知道:未来的至少4年的博士生涯,如何成就优秀的自己?以下内容均为毕业老学姐的肺腑之言,答应我,把它看完,你会少走很多弯路。一、关于导师1.谨慎选导师 选择的导师要根据你以后的发展来,如果你想好好搞学术,以后深造,那就选一些在学术上比较出众的老师,这样在学术上入门比较快,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有一些老师比较喜欢做项目,但是不能说做项目完全没有好处,但是个人觉得做项目并不能很大提高个人学术水平。当然,也有老师是那种放养式的,放养式的那种就是你可以学术,也可以实习,可以考证,随便你。但是放养式的如果自己搞学术的话就比较辛苦,而这个好处就是自己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选导需谨慎,多问问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或者查看贴吧论坛对导师的评价,再根据自己未来发展谨慎选择。2.多与导师沟通交流导师对于博士生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整个博士生生涯的方向就在于导师的选择。因为读博期间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导师负责的,在就业方面,导师平时的社交领域也是研究生以后就业的一大途径,可以通过导师的帮助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些导师偏重理论研究,可以跟着静下来好好学习,有些导师偏重实践,可以跟着多参加社会活动。二、关于科研1.做好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科研的基础,思路和灵感都是从文献中来,因此要大量阅读中英文文献,尤其是国外先进领域的英文文献,刚开始读文献时,第一个难迈过去的坎,便是单词障碍了。尤其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专业词汇积累还不足,这时便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了。我个人比较推荐有道词典,它的取词翻译十分方便,对于专业词汇的翻译也还比较准确。此外,我个人非常不推荐使用全文翻译来阅读文献,一是可能因为翻译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献内容,此外长期以来全文翻译会使我们进步非常慢。其实一个领域的常见专业词汇就那么多,硬着头皮啃之后,就会发现很多词汇都是反反复复出现的。2.学好英语很重要英语对博士生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无论是读英文文献,还是毕业后进企业,英语真的是关键性的。过六级是硬指标,看英文文献、学术交流都需要英语,掌握英语写作技能,发SCI是每个优秀科研人员的标配。3.专注科研,多发论文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生离科研更近了,评价本科生的学习只能用成绩,评论研究生的水平却要看论文。所以读博期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发论文,一是因为发表论文对你以后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成为你的筹码;二是因为发表论文会使你获得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多种奖励及各种名誉;三是因为学校对学生发表论文有硬性的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发表3篇CSSCI论文才能毕业,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发表SSCI论文才能毕业等。所以读博期间你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科研上,好好调研,好好实验,多发论文。4.尽早进入实验室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帮师兄师姐做点实验,这个时候要加强和师兄师姐交流沟通,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勤快一些,会让你受益匪浅。并借机了解实验室一些师兄师姐毕业后的去向,职业选择,他(她)们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层次很有可能也是三年后你的择业层次。5.做好毕设在做毕设的时候最好就能选定你将来想要从事的方向,即使不是很明确的小方向,也要有大概的方向,比如计算机,是做视觉or语音or信息安全等等,这些方向每条路走下去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无论濒临毕业季多么想疯想浪,请务必静下心来把毕做好,因为这不仅是你学习生活的收尾,也是你科研生涯的开始。否则你是毕不了业的。通过这个过程把你即将要研究的领域的过去、现在把握清楚,整理出系统的框架。将来你的研究方向就是其中的某一个小点,有一个整体认识对你专注深入一个点很有帮助。三、关于生活1.强化时间意识已经博士毕业的老大姐给你说,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强化时间意识,博士四年时间真的是转瞬即逝。感觉每一项事务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上课,课后作业,看文献,做实验,参加活动,做课题,写报告,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等。时间意识一定要强,要有紧迫感。2.身体最重要无论学习多么的忙,一定要坚持运动,打篮球,跑步,乒乓球都行,一定不要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因为博士期间压力真的很大,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不运动运动真的容易发胖,压力也无处排解。保持运动不仅预防肥胖,更预防抑郁,搞不好还预防脱发。3.调整好心态不要太患得患失,心态最重要。博士阶段你会发现牛人好像变多了,大家都很厉害,这个时候心态就很重要,没什么大不了,慢慢学习进步就好。平时不要太紧张,失败是难免的,别人比你优秀是难免的,所以不要攀比,做好自己。4.拓宽自己的人脉人脉具体指的就是你的同班同学,你的学长,你的老师。其实大部分人在学校里面能认识的人不多,但是老师建议你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到最大化,巩固和这些人的关系。千万不要老想着我要拓宽外面的人脉,倒不是不行,只是成本有些高,会耽误你的学习时间。可以参加一些行业座谈会以及会议,这些会议拓宽的人脉其实成本比较高,同学量力而行。5.尽早规划未来读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好未来方向,读博的四年时间过得很快,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决定时间怎么分配。如果毕业后要去企业就多出去实习,选择有意义的工作,大厂优先;如果要考公就留意学校的选调生计划,去当个班干部、兼职辅导员等等;如果有读博后的意向就抓紧科研,学好专业知识,多发文章。最后补充一条:建议单身的同学,如果碰到合适的人,可以早点下手。一般来说,学校的恋爱比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恋爱更单纯一点,更容易精神共鸣。读博只是人生修行的开始,从此以后,很多事情要学会独自面对、独自承担。以上建议希望准博士生们多多吸纳,希望你们读博顺利,成就不凡的自己。此致敬礼!毕业老学姐2020年6月29日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雨禾

狗吃狗

机器学习博士生的基本素养:除了硬技能,还要学会与导师相处

选自 Medium作者:Krzysztof J. Geras机器之心编译参与:晓坤、王淑婷本文是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Krzysztof J. Geras 给他的机器学习博士生提的几个建议,重点强调了工作态度和沟通技巧,特别是和导师的相处。Krzysztof J. Geras 希望能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合作而不是上下级管理的研究关系。要做一个成功的机器学习领域博士生,必须得拥有但不限于编程、数学以及其他各种「硬」技能。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很重要,可惜我读博时没能早点明白。在准备给我的第一批博士生提建议的时候,我在想可以和他们分享什么样的建议,于是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个人反思。以下是我的个人建议:努力工作,把事做完——就这么简单。即使你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如果没有把它们付诸行动然后写下来,那就没什么卵用。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是需要奉献精神滴!要有责任心。你的成功或失败最终要由你自己负责,而不是你的导师、同事或者其他什么人。要来办公室干活。完成博士学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你不和其他处境相同的人交谈,那就更不容易了。待在家里的确很舒服,但这通常不是对的选择。不要羞于讨论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其他人、教授、博士后以及同部门的其他博士生讨论你的工作。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让你重新思考项目的内容。不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危险的事。注意细节。调试机器学习代码非常困难。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把它弄好。多花一天时间重新编写代码,而不要花两周时间来调试,或者更糟——调试失败然后得出一个没用的好主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事情。质量很重要。保持专注。一次完成多个优质项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太多项目上。要有耐心。成功完成一个研究项目需要大量时间和毅力。通常这并不等于实际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而是完成一些相关的项目。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完成。要谦虚。保持谦逊,这只是一个开头。即使你是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你也还未拿到博士学位。有很多比你更聪明的人都没能成功获取它。你必须努力工作几年才能成功获取。要友善,广交友。学术界比外界看起来小得多,每个人都知道彼此。你肯定不想有一个不讲理或粗鲁的名声。保持礼貌和专业虽然不会让你的论文通过,但从长远来看这点很重要。那些在会议上与你交谈的人,也许某一天会是你求职或申请资助的评委。不要树敌。除非你很幸运,否则你会遇到一个不太好相处的办公室职员,一个办不好事的行政人员和一个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支持人员。作为一个博士生,你没有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的任何权力。因此生气和与他人产生冲突解决不了任何事。光是获得博士学位就有很大压力,把难题的协商解决办法留给你的导师。不要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你不理解部分对话时,要告诉你的导师。没人要求你一开始就知道一切。然而,当你多次听到某事且没有要求解释之后,你应该了解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沟通清楚。你的工作质量是最重要的,但即使是最好的研究,如果你没办法在论文或谈话里把它讲清,那它就有被忽视的危险。科学上的失败从来都不壮观。当没人关心一个科学家想说什么的时候,他就失败了。向导师报告进度。在完成大部分工作之前,你可能倾向避免和导师交谈。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并且只需执行它的话就太好了,而不是对于自己该干什么茫然无措。你的导师可以帮助你。即使你不需要和他交谈,但也要让他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会让他更多地参与你的项目。教育你的导师。你的导师并非无所不知,但他一定很聪明并且渴望学习。把你学到的教给他。如果你想得到很好的建议,你必须给他充分的背景知识来详细了解你在做的事。这包括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其展示你的实验结果。创建容易解释的表格和图片。你要让他们专注于内容而不是试图理解符号、轴标签等,才能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导师的时间。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则会见导师时不要迟到。学术界的人通常都很忙。迟到 15 分钟并不 OK。如果你的导师可以在上午九点见你,那你也可以。不要以为导师会帮你修正代码、论文或海报中的错误,如果你自己没有在上面花足够的时间。会见导师时不要从日志文件中提取结果。好好利用和导师见面的时间,让你的研究受益。向导师提问。给出建议很难。确保他关注并确实考虑过你的项目。向他提较难的问题。他们习惯如此,也可以接受,并且会很高兴看到你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和导师的讨论中,你要尽己所能成为一个合作伙伴。享受生活。在几周而不是几年之内,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是可能的(但不建议这么做)。尽量有效地一天工作 8 小时,留点时间给其他事还有你爱的人。如果感到疲惫或痛苦,你将没办法最好地完成工作。坚持一个时间表,你的健康和福祉将会长期得到改善。祝你好运!

过也

如果硕博生有比惨大会的话,我的博士科研日常定能一举夺魁

博士,多么耀眼的名词。博士,代表着对知识的追求,代表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许多人,为了一个博士学位,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不少人,在博士毕业时都已经年近三十了。然而,博士研究生们生活得怎么样呢?博士毕业后,会过得怎么样呢?博士研究生看起来似乎光鲜亮丽。许多已经工作的人都说:“读书真好!你们还能读书,真的很幸福呀!你们读完书,将来一定能挣很多钱吧!”然而,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本文以身边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小A为例,讲述博士研究生鲜为人知的辛酸。小A来自农村,小A的父母从小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小A从小就好好学习。小A的父母常常告诉小A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小A从小刻苦学习,高考考入了重点本科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小A在本科专业实习时,发现机械专业很多技术都很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小A感慨于中国制造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受到了大国工匠精神的鼓舞,选择直博,推进制造业的进步。从此,小A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生涯。初进实验室,斗志满满小A刚入实验室时,内心壮志满满。小A每天在上完课后,主动找导师和师兄师姐要活干。最初几天,小A最常干的活就是跑腿、报账。实验室好像有跑不完的腿、报不完的账。小A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小A在跑腿报账时总是因为各种问题被学校的行政老师责备,但是小A却把报账、跑腿的活干得津津有味。这是因为导师和师兄师姐还告诉小A:你读博士开始,就和工作很像了。你第一年上完课,以后就是整天在办公室了,和上班族差不多。小A听了,欣喜若狂,自己终于算半个上班族了。第一个月发补助的时候,小A银行卡到账2000元,非常高兴,自己终于有工资了,可以拿一些钱报答父母了。然而,小A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幼稚了。发补助后的第8天,小A的师兄结婚了。小A难免需要准备贺礼。一问周围的博士,大家贺礼都拿了500元。小A也只得准备500元贺礼。小A这才明白,2000元其实也不多,自己那么多同学,那么多师兄师姐,如果一个月同时有2个结婚的,自己的补助就只剩1000元了,就只能勉强供应自己的日常生活了。小A顿时开始有点迷茫了。开始迷茫:主业是修仪器+报账光阴飞逝,两个月过去了,师兄师姐开始教小A做实验的流程了。做实验的过程,小A学得非常认真,许多实验流程也牢牢记住了。然而,师兄师姐告诉小A做实验最难的部分竟然是修理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都很老旧,也就是勉强能用的状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做实验的人,自己想办法修理了。小A感觉非常不理解,仪器不行了,为什么不换新的。小A问师兄师姐,师兄师姐苦笑连连。小A天真地去问导师,导师反而教育小A艰苦奋斗。于是,小A开始了每天不停地修仪器的生活。师兄师姐们都需要做各种实验,有一些快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师兄和师姐,他们的实验更是非常多。于是小A就被叫来调设备、修理仪器、记录数据。小A每天修理仪器,在修理仪器之余,还需要报账跑腿,每天忙得不行,却乐此不疲。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导师让小A把之前做实验的一些结果和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整理整理,写项目结题报告。小A这才明白,自己忙活了一年,就是为了这个项目的结题呀。于是小A开始写报告——导师要求修改——继续写报告的循环,历经两个个多月,结题报告写完了。小A以为可以喘口气了,又来一个项目申请书需要写。小A又开始不停地写报告了。转眼间,小A写了一年各种项目报告。这一年期间,导师只给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方向。这个方向是课题组新申请的一个项目,是一个新探索的方向,没有太多的研究基础。小A这一年也没有弄明白该具体做些什么。小A在在实验室的第三年开始了。这一年小A的一位新进组的师弟问他课题的事情,小A一脸懵逼,对自己课题做什么一无所知。小A突然感觉自己得考虑考虑课题了,已经第三年了,要不然自己五年很难毕业了。小A各种思考课题,找导师讨论了几次课题,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小A开始看文献——思考——设计实验——修仪器——做实验——效果不好——重新设计实验——效果不好——再看文献得不停循环。期间小A已经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在第三年末尾,小A的本科同学硕士毕业了。小A却课题毫无进展,感觉自己要延期了。论文频繁被拒,何时才能毕业?在第四年的时候,小A有了一组比较好的数据。小A开始写文章,苦苦地写了1个月,终于投出去了,期刊审了三个月,竟然是拒稿。小A懵逼了,和导师商量了一下,一顿修改,改了1个月,投了另一个期刊。稿子投出去的时候已经是这一年年底了。春节将至,小A带着希望与信念回家了。回家后,新冠疫情开始了,小A不得不在家待好久。期间,审稿意见又回来了,再次拒稿。小A心中异常绝望,感觉自己毕业无望了。疫情期间,小A在家思考了好多,心中越来越绝望。小A发现自己博士的第一年就是各种修理仪器和报账了,全是打杂;自己第二年就是写各种项目报告了,课题也没什么进展;第三年开始考虑课题了,却怎么也做不出来;第四年,做出实验得到一组好数据,写成文章,却一直被期刊拒稿。小A回想自己的博士研究生涯,不禁悲从心来。哎,自己什么时候能毕业呀?在家期间,小A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问自己毕业能赚多少钱,小A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小A都不知道能不能毕业呀。小A要是不能毕业,直博生只能以本科学历找工作,那简直不要太悲惨了。小A回想自己四年的科研生涯,日复一日地撰写各种项目申请书和项目总结报告,日复一日地做着修理仪器和做实验,日复一日地处理各种报账材料。小A这四年来,每天早8点工作到晚11点,一周工作七天。四年来,小A的头发日渐稀疏。四年来,小A的心里越来越绝望。看看自己手里每个月两千元的补助,看看自己快30的年龄,再看看市场上高昂的房价,农村的小A完全买不起房子。小A想到自己毕业就快30了,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却买不起房子。不,小A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毕业呢! 小A自己还是单身呢!小A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这就是博士生活吗?小A心里异常悲凉。哎,疫情防控差不多了,可以准备回学校做实验了。小A叹了一口气,还能怎么办?回去好好修理仪器,好好做实验,好好修改那篇被拒稿两次的论文呗!小A再次长叹一口气,准备回校继续自己悲惨的科研生活了,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才能真正毕业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博士生的生活日常,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最后,本文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能科研进展顺利,顺利发表文章,顺利毕业,顺利找到好工作。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世外桃源

洛基

毕业两年后我才悟到的读博奥秘:致准博士生

细想我们这20多年的读书经历,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小学时,校长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考到镇上的重点初中。到了重点初中,老师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考到重点高中。到了重点高中,还分A,B,C班,要努力到A班,才能考上一本。到了大学,又要为考研开始努力。到了研究生,又要为考博开始努力。到了博士,开始为毕业发愁,为工作焦虑。我真的很幸运,从小到大,就踩边进入了镇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B班),本科学校(211),研究生学校(211)。2018终于毕业了。当时的自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城市,过想要的生活。就这样我步入社会,开始了工作之旅。工作两年后回想自己读博的经历真的是历历在目,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对当年读博的经历别有一番感悟。1.不要误以为改变会自动发生,学习也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即使在学校里浸泡一辈子,如果不思考,不行动,安逸地躲在象牙塔里,所谓的学历还真不如一张白纸来得实际。实际上,博士4年纯学习经历,我学到的东西却还没有我近一年辞职在家学到的多。这么说来,那4年的受教育经历算是挺失败的。可我不能怪学校,毕竟修行靠个人。好像我也不能怪自己,因为那会的我就是傻吗,即便有人提醒,我也未必会照着做。好在现在的我比原来聪明了许多,即便不再上学了,却真正开始了学习之路。所以如果你要有所改变,必须掌握学习的技能,要提高学习的能力。2.不要误以为读博只是学习知识,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本科四年和硕士三年多样的课程和丰富的社团生活,让人眼界开阔,头脑灵活,但是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深度。读博期间,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课程,大多数都是围绕课题转的,让人有了更多的时间独处与思考。我会花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读书,读书真的是一个很培养人思考力的过程,我渐渐地意识到了,人生其实是一个修炼与内心达到和平相处的过程。经历的越多,会越来越不在意外界的评论,而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3.不要误以为导师决定你的人生,选不对也没关系都说选对导师很重要,选不对好像就跟倒了八辈子霉一样,其实没什么。越来越多的际遇告诉我,无论你遇到了什么人,总能从其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对于导师,有的可以教给你做课题的方法,有些教你做人,有些可能让你明白了谁也不欠着谁。所以不要陷入抱怨导师的漩涡,那样只会让本来不如意的人生更加灰心丧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导师,你可能会对目前的生活更加的有信心。4.不要误以为科研是唯一,工作才是终极目标科研很重要,但是工作是终极目标,大多数人科研的研究点是跟着老师和上一届师兄师姐做的,我不是,我是自己找了感兴趣的点。可能以后工作也不会做这类工作,所以科研之余要考虑下,自己以后走这个专业想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方向,趁早打算。我找工作就面临着,博士期间一直搞A研究,找工作找B方向,本以为别人和我一样完全不懂B的技术,面试发现,人家全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习的。把握好自己找工作的终极目标,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不能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要想着科研之后自己做什么,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规划。5.不要误以为读博就是坐冷板凳,社交也很重要社交非常重要,人际关系要搞好,这点太重要了,和导师、同门、舍友、公司人员、其他老师都要搞好关系。自己要有意识地去维持种种关系,多考虑对方的想法,至少做到不被人厌恶的程度。当然我们要把绝大多数的精力用在科研上,但是科研和社交并不冲突,尤其是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社交真的很重要,读博时就搞好社交,能够对你以后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6.不要误以为读博你变成了更厉害的大爷,你只是普通大爷读博前:我这能力在科研界一撒开,本本杂志抢着找我出文章。读博后:啊,我就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垃圾,啊啊这管子怎么炸了,啊啊啊导师你可不要把我炒了。读博前:爸妈,你们以后就尽管在亲戚朋友面前夸我吧,你儿出息了。读博后:大姨舅舅大叔三婶求求你别夸我了,我真的啥也不会,手机网页打不开要不您试试重启?奇葩养生方法求你们不要看了,看了也不要叫我用科学解释,都是天机我咋个解释?您娃成绩不好纯粹就是懒我还要咋个指导?但是最尬的是亲戚都觉得博士生可厉害了,只有自己知道汇报被怼,在导师面前就是小学生,实验n次的心酸。7.不要误以为博士就容易找对象,而我至今单身曾以为读博期间可以收获美丽的爱情,后来发现周围的人大部分尘埃落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天天给你送汪汪大礼包。身边的人不是谈了多年的恋爱,就是刚刚结婚,要么就是实验室里凑成了对,而我每天三点一线灰头土脸甚至觉得实验室里的男生都是好弟兄也无其他想法。单身的日子越过越长,公园角相亲的日子越来越近。尤其是毕业后发现并不只是你学历高就容易找对象,更多关注的是“钱”。8.不要误以为自己年轻身体能抗,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年轻时不注意养生,不注意身体,熬夜是家常便饭,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身边真的是经不起折腾了。平时一定要控制饮食、加强身体锻炼。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没有好的身体,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除开先天因素,人与人的身体素质的本质区别就是在饮食和锻炼。饮食一定要注意控制,每周都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身体好了,做事的效率会高很多,而且会容易有成就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反正就恶性循环了。工作两年后回头想想,读博更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读了博的羡慕工作的;工作的羡慕读博的;上理论课羡慕坐实验室的;坐实验室的羡慕上理论课的。时至今日,看看现在工作的成绩,想想当年自己读博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现在想想读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向前看,难熬的阶段都会过去。最后,我不祝各位准博士们一帆风顺,我祝你们乘风破浪!!

不主常声

博士学位真的那么重要吗?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获4万高赞

十三 转载整理自 时间规划局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都说读博就像一场赌博,“一入红门深似海,从此半点不由人”。还时不时曝出博士生抑郁、甚至自杀等负面新闻。但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选择读博,博士生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最近,知乎上一位叫做“时间规划局”的博主,便在这一问题下做了回答。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硕士抑郁,到发现科研新大陆,而后读博、放弃博士后,以及工作、创业,这一路上的艰辛与收获。他的故事打动、鼓舞了许多网友,第一次的回答(删过一次)便揽获了近4万的赞同。甚至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在知乎上看到的最好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回答,让网友们受鼓舞至此?量子位经授权,整理了这篇文章内容,与读者一起分享。博士生学历真的很重要吗?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通常是很难的,那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吧,很长,要表达的,都在里面了。时间拉回到十六年前,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我和师兄、师姐蹲在冷呵呵的实验室里,看着面前那台崭新的机器,嘎吱嘎吱向外喷涂着被融化后的ABS树脂。对于研一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新奇和高端。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的一个教育部课题,基于RE(reverse engineering,逆向工程)和RP(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的机械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十二年后,也就是2016年左右,这项技术突然火了起来,换了一个叫“3D打印”的名字,变成了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做一份PPT能很快拿到千万级的投资。但这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因为在2005年夏天,师兄带领师姐成功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而我还没来得及动手,导师的项目就成功结题了。然后他和其他导师合作,拿到了一个牛轰轰的863项目,两千万经费,我的“3D打印”之梦就此破灭,被迫转行。我可是给杨叔子院士写过邮件,和他探讨过RE/RP技术前景,他还鼓励我好好干呢,呜呜,拜拜了。导师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气馁,能力更大的人要承担更大的科研任务。我感觉他是在忽悠,但我没有证据,只是很惋惜费了我1年时间、足够发表2篇论文的实验数据。那也是我的心血呀,最后我忍痛把数据都送给学院里另一位工程硕士,保障他顺利毕业了,他非常感激我,请我在学校后门吃了一顿酸菜鱼。那个酸菜鱼馆再向北走200米,是宽阔的长江,江里的鱼都很美味,值得我们每个从这里毕业的人,毕生怀念。日子还要继续,我收拾心情,转向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它深刻的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在2005年,我参与的这个863项目可以说相当前沿和新潮,我负责的那部分研究内容,需要制备高性能、低表面粗糙度、纳米级的磁性薄膜(NiFe、CoFeB之类的)、搭建一套稳定的飞秒激光泵浦-探测(pump-probe)实验平台、编写数据采集软件并借助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通过研究软磁薄膜与飞秒激光相互作用的超快瞬态动力学效应,为研发面向未来的太赫兹器件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这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我来说,简直一脸懵,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太高端太刺激了,又因为自己啥也不懂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在这种自卑感的驱动下,我的苦逼日子开始了,连续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在晚上11点前回过宿舍,一直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查文献,做实验,编写Matlab。有那么3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因为辛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波形上总是有异常的震荡和杂波,我一遍遍的用磁控溅射方法制作薄膜、一遍遍的检查pump-probe平台、一遍遍的检查数据采集软件,最后我崩溃了,因为根本发现不出什么问题,每个环节都好像是正常的。3个多月过去了,我差不多也得上抑郁症了,和女朋友也时不时的吵架,一切都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下午,我继续穿着净化服,在洁净室里的激光平台上重复着实验,妄图优化并查找出问题根源。洁净室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有个师弟坐在窗外的电脑前勤奋的工作着。我神经兮兮的盯着数据采集界面,祈祷不要悲剧重现,可是震荡和杂波还是如约而至,盘踞在实验数据界面。压抑的实验室里,我分明听到响亮的打脸声,啪啪啪啪,令人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孤独而绝望,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突然,有人在实验室外大喊师弟的名字,说他女朋友在外面等他,这个有点莽撞的家伙,猛地站起来往外跑,然后悲剧发生了,他一脚踢掉了他那个台式电脑的机箱电源,笨重的CRT显示屏一下熄灭了。师弟大喊一声卧槽,因为他那台电脑是实验室的顶配,里面每天都在不停的运行模拟程序,机箱和显示器都贴了纸条不准关闭,这一关机,跑了7~8天的模拟进程,大部分都毁掉了。我两步走到窗边敲了敲,看着师弟灰白的脸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隔着玻璃大声说“导师估计要砍我了,好几个人都等着我的模拟结果呢”,我满是同情但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目送他慢慢走出去了。我两步走回去,又开始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竟然出现了奇迹,从2分钟前,也就是我走过去看师弟意外关掉电脑的那一刻,数据波形上的震荡和杂波消失了,光滑平顺接近完美,阶跃突变的信号响应也如高台跳水下落般的完美曲线,这就是我苦苦追寻了一年想要的实验结果啊,我激动的要哭了好吗?看着被师弟熄灭的显示器,我恍然大悟,这种CRT的垃圾显示器,后方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影响,但是我的pump-probe实验,需要良好的电磁屏蔽,激光锁相放大、震荡、弱信号采集都受不了CRT显示器的干扰。很快导师把CRT显示器都换成了液晶,把所有的电脑都搬离净化实验室,还给实验室的墙上加装了电磁屏蔽网,同时也给师弟的顶配电脑装了不间断备用电源,防止他再把电脑关掉。后来的硕士阶段,没有了悬念,我得到了大量完美数据支撑研究结果,科研之路如开挂一般,发了好几篇论文,还在毕业前收到了SCI期刊Physica B的录用通知。尽管当时影响因子只有1不到,但是硕士就发SCI期刊论文,在只会发中文核心期刊和EI会议论文的机械学院,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导师也觉得挺有面子。我闭着眼睛就能毕业了,心态轻松惬意,和女朋友也不吵架了。但很快我又遇到了新的困惑,我虽然用实验验证了飞秒激光和磁性薄膜相互作用的超快动力学现象的确存在,但背后存在的物理机制以及它能够应用到哪些具体的方向,我完全想不明白,我也不知道实验结果的理论基础在哪里。我和导师去探讨,他觉得我想太多了,他说这是和基础学科相关的,我只是看到了表面,并没有深入进去。但当时的我,内心经历了科研过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狂喜,我已经爱上了这种感觉,我想把这背后一切搞明白啊。我想继续纠缠着导师,他又拿到了新的课题,没空理我了,给我丢下一句话,想把理论搞明白,就去读博士吧。研三的十月份,大家纷纷开始找工作了,那些研究模具、精密加工、电气控制的同学,很快都拿到好几个offer,我唯一的一次面试,是上汽到学校招聘,有个师兄是上汽的中层领导,回来面试我们。轮到面试我的时候,他拿一罐可乐,说“师弟你几分钟可以把这个造型做出来?”,我苦笑了一下,我说Pro/E和CATIA都没学啊,我研究磁性薄膜和飞秒激光去了。师兄笑着说你这个太高端了,我们不需要这么深奥的,然后我就被刷掉了。这么高端的研究方向,工作肯定是不好找的,面试过这一次,我再也没去面试过了,因为我之前已经查好了,国内有个课题组研究磁性薄膜和MEMS芯片方向,我也和那边打过几次电话交流了,我想要的答案,那些潜在的电磁学机理,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硕士阶段告一段落,博士阶段的故事更精彩。考试,复试,收到录取通知书,告别硕士的导师,告别硕士生涯,博士阶段就开始了。令我感到很满意的是,这里真的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地方,课题组的几个牛人,有精通电磁学理论计算的,有精通薄膜制备工艺的,有精通基于薄膜制作MEMS芯片的,真是太爽了,学院里还有一条3英寸的芯片流片线,这下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具体的芯片产品制造,都齐全了。反正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自己就像进入了阿里巴巴的宝库,我延续了硕士时期的风格,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就不怎么想出来了,像海绵一样吸取养分,向别人不断的请教。在硕士阶段的基础上,我基于NiFe和CoFeB材料的软磁薄膜性能越做越好,我不但会用磁控溅射机,我还学会了用气相沉积设备、外延设备、硅刻蚀设备、离子束溅射与刻蚀设备、光刻机、电镀设备、烧结炉、离子注入掺杂设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仪)、VS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一系列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老师,都把我收为关门弟子了, 晚上如果他有事,下班时都把钥匙给我,让我关净化间的水电气,早上再老早过去开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加起来上亿,对我也是真的信任了,这也让我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去做实验,加速了我的科研进程。而且我跟着师兄学会了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我有个100多页的演草纸,上面全是手写的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的计算过程,我把麦克斯韦方程应用于求解软磁薄膜的高频磁阻变化以及随外界磁场和电场变化的响应曲线,得到的结果可以直接拟合实验结果,相似度非常高,然后就可以用理论计算得出的优化参数去指导实验工作。当时有个磁阻变化率的指标,我可以和全球几个主要的相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一决高下,经常是他们做到30%,没多久我40%的结果就发论文了,然后看到他们刊出的65%的论文,我已经做到80%了,后来根据理论模型得到的参数,我不用制备薄膜的方式了,换成磁导率更高的薄带材料,指标竟然可以做到200%以上,导致国外的几个竞争对手很眼红,就赶紧跟着换材料、发论文,和我们进行比赛。我超级享受这样的过程,中间还会和他们互通邮件聊一聊,就好像两个拳手打擂台赛,休息的间隙还在交流你用什么牌子的蛋白粉啊,你平时吃牛肉还是猪肉啊之类的,感觉既好玩又好笑。2008年暑期,是我论文最高产的时段。我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手里的数据很丰富,我首先想到的是Physica B,毕竟我是老客户了,我翻出了之前发论文时给主编写过的邮件,追加了一封邮件,大意是我换了新的研究环境,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希望能把一些重要的结果在他们论文上分享给全球的同行们,然后我还说,你应该知道,现在北京正在开奥运会,希望你多关注这场盛会并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然后我把投稿的论文编号也发给他,希望他能关注并处理。没想到,过了不到1天,主编给我回复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感谢我对他们期刊的关心,并说自己最喜欢看跳水和体操类比赛,讲了几个我不知道的名字的运动员,最关键的是,他说收到我的投稿了,会尽快让同事处理。然后,我的这篇SCI论文从投稿到修改到接受,只用了26天的时间,你说老外不讲私人感情吗?我觉得他们肯定是讲的,毕竟都是人嘛,和你聊的很好,而且你的论文做的工作又不错,加急给你发表了,也就是他们举手之劳的事情。老外也都讲感情,这个发现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每次投稿都要找个主编或副主编邮件聊聊天,结果2008年的暑假,我搞定了3篇SCI论文。有时正在看中国队的比赛,夺冠热血沸腾的时候,一封邮件提醒弹出来,是SCI核心期刊的论文录用通知,那种美妙的、刺激的、眩晕的愉悦感觉,不做科研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也许像吸毒后的感觉。但吸毒是短暂的、要命的,而科研成就带来的愉悦是永恒的、健康的。这样的日子过了1年多,有一次和导师聊天,他说一直在思索除了单纯的做器件追求性能,他更想把器件具体的应用到某个方向,开拓出一个应用领域,但这几年下来,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向,如果找到了这样的方向,他很想发一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的论文,这是他年轻时候的一个小心愿,不过到现在还没实现。我听了心里一哆嗦,这怎么和我最近几个月在实验室里没事瞎琢磨的想法那么一致呢?我也想干这个事啊,我都琢磨了很多具体方案了啊,你不问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啊,我努力帮你发个APL圆梦好了啊。再加上我平时也关注娱乐新闻,当时张国荣自杀还没几年,梅艳芳也患了宫颈癌去世了,我因为《胭脂扣》喜欢这两位明星,心里惆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国外的报道,梅艳芳的去世是因为当时对宫颈癌的HPV病毒没法做到早期筛查和分型检测,HPV病毒有很多个亚型,最致命的有6种,每一种对应的治疗手段和用药都要有所区别的,所以不能做到早期筛查会出人命(因为早期的病毒在体液中的浓度含量很低很低),筛查出来之后,无法做到精确分型,也会因为治疗手段的不太对症而延误治疗。这些事情,我都考虑过很多天了,我一直在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导师既然主动提起,我立刻满怀激动的和导师谈了2个小时,并把我的具体实验方案和如何检测讲了一遍。导师听完以后一直笑,可能他也觉得我讲的不错,问我这些想法怎么来的,我说我天天都在考虑这些东西啊,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我这2月和搞生物检测的另一个同学谈过几十次了,他说针对HPV每个亚型目前已经有特定的标记物了,每种标记物只认识对应的其中一个亚型,对其他的都熟视无睹,标记物就像触手一样,会紧紧的抓住它认识的那一个亚型的病毒细胞。我内心里喊了一句卧槽,思路来了:我用纳米磁性粒子修饰到病毒细胞表面、用微流体芯片分成不同检测区域、每个区域修饰不同的标记物、每个区域的标记物对应抓取不同的HPV亚型细胞、哪个或哪几个区域细胞抓的多、哪几个区域的纳米磁性粒子就多、我的传感器去检测哪几个区域的磁型号更强,不就可以检测出体液样本中包含哪种或哪几种HPV病毒了吗?而成熟的PCR扩增技术又可以解决早期病毒细胞浓度极低而检测不到的问题,从而解决早期筛查的困扰。怎么做高性能传感器、怎么刻蚀微流体芯片、怎么制作纳米磁性粒子、怎么在微流体芯片检测区域表面修饰标记物、怎么在病毒细胞表面修饰纳米粒子、怎么PCR扩增、怎么处理弱磁检测信号,我和同学两个人一合作,全部都搞定了啊。兴奋,激动,我一下子又找到了硕士阶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我仔细查过文献,全球的科研圈,压根没有人用我们这种传感器做过这样的研究,这次导师主动找我聊,正好我把想法全盘托出。导师继续微笑着看我,当场批了10万块的预算,让我买各种耗材就开始整了。2009年,整个一年我都很忙碌,按照之前的思路,各项试验进行的很顺利,我们一气呵成,在APL上刊出了研究成果,主编对我们还美言了一番,感谢选择他的期刊之类的话。反正也不重要了,我已经和导师举杯相庆了,我帮导师完成了课题组发表APL的心愿。导师问我接下来的想法,我说我们的高性能传感器,除了检测HPV,还能检测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各种标记物能识别的癌症细胞,能早期筛查和分型检测,我要像开挂一样的发表论文了。说干就干,2010年我们又转向胃癌细胞的检测,改进了微流体芯片和传感器结构,顺利发表了两篇更高水平的论文,其中一篇在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上也是快速发表,这个杂志当年影响因子6.5,那时还没现在这么多灌水的,现在影响因子都要破10了,JACS感觉到了压力。其实按照正常的发展路径,我接下来会成为一个科研能手,手握大把高质量论文,顺便申请一堆专利,承担各种国家的研究项目。但人生总是充满了变化,谁又能说的清楚呢,有两件事情的发生,对我接下来的人生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2010年,发生了两件对我很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学校基本不再留博士毕业生任教了,这让我的导师很遗憾,原本我们计划好让我留校,然后在新领域大干一番,因为3年时间里,我已经以一作身份发了8篇SCI核心期刊,加上和别人合作的,共计14篇论文,影响因子累计40多了,而且手里正在做的实验和相关结果,已经够再发7~8篇高水平论文了,甚至冲一冲Nature materials子刊(材料应用领域的终极神刊,影响因子40),都是有可能的。用导师的话讲,我一个人可以顶别人一个课题组加起来的成果了,但现在政策变了,我没法留校了,他感觉非常遗憾。他建议我去国外读博后,然后再回来学校,有了国外的经历,就可以满足留校资格了。因为当时那几个和我是竞争对手的课题组,一直追我的进度,而且也在跟着我转向传感器进行生物检测的方向,这三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都给我写邮件,法国、美国还有西班牙,邀请去做个博士后研究,然后可以考虑留下任教。面对导师的建议和国外几个课题组的邀请,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原因是我不想继续做科研了,我要换个人生方向。让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源于2010年初我参加的一次在线会议,那是一个传感器国际论坛,在新加坡,我因为没有争取到经费支持,没能到现场参加。通过视频,我观看了日本那个叫Mohri的学者,做了关于磁传感器芯片的演讲,这个演讲简直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让我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来这个叫Mohri的学者,之前也一直在做和我们类似的器件研究,后来我们转向生物检测应用,他们就没有声音了。我因为做了一点生物检测的工作,发了几篇论文,就开始琢磨这个东西应该可以产业化的,但我们搭建的实验平台粗大笨重,信号处理都是PCB板级的电路,高频信号激励是买了一台笨重的阻抗分析仪还有一台信号发生器,整个实验系统满满当当占了半个实验室。但是,这个Mohri教授,沉寂的几年,他竟然找到日本爱知钢铁投资了他,把传感器的敏感单元、信号处理、阻抗匹配、高频信号激励、电磁屏蔽等模块,全部集成化做进了一个2mm*2mm的封装芯片里面,然后给日本的手机厂商供货,开始做手机里面的电子罗盘和地磁方位检测了。这个讲座让我整个人是崩溃的,2mm*2mm的面积是我的传感器敏感单元的尺寸,而其他的环节,我用了半间实验室的面积,人家却都集成都芯片里面了,而且已经过了研发的阶段,而且已经给手机厂商供货了,而且都申请了很多专利了。虽然单片的性能比我的差一大截,但在手机领域的应用,人家Mohri的产品是够用的,我只能用一大堆笨重的仪器,去做各种生物检测然后刷论文,离实际变成集成化的产品,还差了十万光年距离。我开始怀疑我的研究方向的意义,我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就是应该像Mohri一样,把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去推动某一个产业的进步,但看着我那一大堆笨重的仪器,又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就算再牛,我一个人也搞定不了这件事,这是个系统工程啊。爱知钢铁给Mohri配置了50人的研发团队,涵盖电子、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封装各个领域的工程师,而我有什么,我就是一个孤单的螳螂,高高举起手臂,却推动不了事业的车轮。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08年无意间做的一件事情,在2010年我面临人生抉择时,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之前讲过了,和管实验室的老师关系处的很好,实验室的设备我基本都会使用,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兄,他回来学校想做一些实验,关于陶瓷材料掺杂和烧结的东西,那两个破设备几乎都没人用,像垃圾一样丢在那里。听说我会使用,已经毕业的师兄找到我,给了我一些样品,让我帮他做实验,我有实验室的钥匙,晚上10点后,其他人都走了,我一个人留下来,一边制作我的薄膜传感器,一边帮师兄做样品。2008年9~12月,4个月的时间,我做了6个批次的样品,师兄很感激我,请我吃了一顿酸菜鱼(还记得工程硕士的同学也请我吃的酸菜鱼吗?),然后给我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他希望我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我看到命运之神向我招手,他手指一个充满挑战的方向,让我冲上去,挑战未知的困难。师兄给我的样品是一种陶瓷芯片,是非常好的产品方向,07年国家要对机动车实施排放管制,所有汽车都要出厂强制安装,但是当时,全球只有德国、美国、日本三家公司有相关技术储备,中国这一块市场注定被别人垄断。师兄给的样品正是这个方向,他委托我做的样品,经过几家机构的检测,性能相当不错,接下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代工厂伙伴,把这种陶瓷芯片批量化生产,然后在经过集成化的产品封装设计,把信号传输、热保护、抗振动、机械固定等装置与芯片集成起来,做成终端产品,与发动机匹配使用。国外几家公司的技术严密封锁,核心的芯片工艺没有人能够接触得到,也不会对外销售,只能靠自己做出来。我和师兄只做出了初版的芯片产品,还需要优化才能量产,而且后续还牵涉到封装设计和匹配使用,我们对这些一无所知。想了解全套的东西,只有到一家国外一线的汽车公司的发动机部门去工作,还要正好负责这一块产品的开发,那就可以以客户的身份,了解这些东西。但是说起来容易,哪里有那么正好的机会,一个大牌的汽车公司,正好发动机部门有这个新产品开发的职位空缺?机缘巧合,天赐良机,2010年12月,某一线国际品牌汽车公司,发动机研发部招聘,有个职位专门负责这个新产品的开发,和师兄商量之后,我毫不犹豫的投了简历,干脆利落的被录用了,工资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也算不错。不能让我留校,导师为了补偿我,就让我提前毕业了,还帮我争取到了校级优秀毕业生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我很感谢他,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科学方法和科研精神,让我终生感激。临走时,导师单独和我长谈了一次,他说的一番话,我觉得很好的诠释了博士学位的意义:得到博士学位不是终点,不代表你以后能比别人成功,但博士学位能代表的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好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这样,我告别了博士导师,告别了科研之路,踏上一场未知之旅,但我没有任何犹豫,我要追寻的东西,已经不在校园里了。不知不觉已经8000字了,博士阶段告一段落,但博士毕业后的经历会更刺激。看一个凡人如何在人生路上步步修炼,所有内容都是真人真事,和大家一起分享。2011年开始工作了,工作的前2年,我和刚进入博士阶段一样,每天都在接触和吸收新的东西,由于核心芯片已经做出来了,我很快能理解总成产品的各种技术细节,而且我每天在琢磨的是,如果让我来研发和生产这个产品,我应该如何改进,可以做的更好。工作2年之后,每次到供应商那里,他们都有点怕我了,因为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已经开始回答不了,他们不敢在我面前有任何的隐瞒和虚假数据,我对产品了解的深度已经超过了他们。到第3年结束,我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职位已经没有更多可以让我学习的东西了,我和师兄商量了一下,计划第4年离开汽车公司,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在离开之前,还有两件事必须完成:1 和代工厂一起努力,把我们核心的芯片产品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解决,成品率提升到90%以上;2 我必须自己组建创业团队,然后去找投资机构,拿到天使轮融资。第1件是技术上的事,总归是能解决的,我们加班加点、多多搬砖,逐渐能达到量产的标准了,但是第2件事,我又开始懵了,刘姥姥又一次进大观园,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做,只有查资料慢慢学着准备。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本电子书,叫《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里面有一个章节叫商业计划书 (BP) 的21条军规,特别感谢作者查立先生,我按着他讲的内容,一步步操作,最终做出了一份当时自认为很满意、但现在看起来比较垃圾的第一版BP。然后我准备各种资料,学着展示产品和性能测试报告,组建技术/质量/采购/生产管理的团队,向别人描绘市场前景,做财务分析,做盈利预测,做现金流量预算,做SWOT,用了1年的时间,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两个天使投资人的资金到位了,感谢金主爸爸,可以放开手脚干了。2015年我从公司正式离职,最后的一年感觉挺对不起主管,我经常迟到早退,去筹备自己的事情,但主管还是宽容的忍受了我一年,大概也是因为其他人没法专业而深刻的管理这么多传感器产品吧。临别时,请主管和同事们一起吃了一顿酸菜鱼 (第三顿了),主管祝我前程似锦,我祝他以后别再有我这么不听话的下属。然后他好像受到了我的启发,在我走后的3个月,也麻溜的离职,跳槽到杭州湾南岸去了,据说工资翻了一倍还多。2015年,我和师兄的芯片已经可以稳定量产了,我基于前面4年的工作经验并融入很多改进优化,在2016年终于有了完全自己制造出来的总成产品,并趁热打铁申请了一系列专利。2016年又发生了两件影响重大的事情,可能是我在做天使轮融资的时候,讲了太多次BP,导致我的演讲技能大幅提升,讲起项目口才就好的不行。我参加了一个领军人才项目评比,滔滔不绝的向很多专家评委进行介绍,由于产品有独创性,芯片是自主产权,而且市场前景巨大,公司成立一年就开始有销售收入了,项目答辩取得很好的名次,拿了300万政府资助,对创业初期起到了很好的资金补充。当地政府看我这么能讲,产品又好,就怂恿我去参加省里的创新创业大赛,我去了又是一顿讲,拿到了第二名,领导很开心,然后省里市里都给公司奖励,省市的领导接见我,还不停到公司走访,给了很多支持。他们的态度都很诚恳,能看得出对核心技术、对踏踏实实的创业者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鼓励,以至于我和他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尽快把产业做大,打破垄断格局,我可以收获成功,他们能得到一家成功的企业,带动就业、带动税收、带动人才的聚集。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在中国沿海省份已成普遍现象,让更多的技术型企业成长起来,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成功必须要做的事。2016年的第二件大事来了,我记得那天是科技局的一位局长和我约了时间,他说每年科技部都会举办一次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我在省里取得了好名次,他们决定推荐我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局长一脸严肃的和我说,已经四年了,他推荐的本地企业,没有一家通过预赛并进入半决赛的。我问大概多少家进行比赛,局长说各省推荐能进入国家赛的,基本是按照每个大的行业1000名,到国家赛的预赛里从1000家企业选出100家进入半决赛,然后半决赛从100家选出10家进入决赛,两轮10进1之后,基本剩下的10家都是非常厉害的企业了,大家再争冠亚军和第三名。我说领导啊,你是不是觉得我比较能吹,才推荐我去参加的,这么残酷的淘汰赛,我也没底啊。领导笑了,说你这样的博士真不多见,技术专家,口才又滔滔不绝,也不紧张,我看好你啊。说不紧张是假的,当我一个人背着包,坐上去参加大赛的高铁时,心里是惊恐不安的。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们,把我丢进去都找不到在哪里,完全不起眼。但我在准备PPT的时候,一直回响着博士导师说的话,一篇论文、一份报告、一个项目,最核心的灵魂在于你把创新性讲清楚,最好的创新性不是你比别人做的好,而是你做了别人根本没做过的事情,开创了一个领域。我的产品,放到世界范围肯定不是原创的东西,因为有3家国外巨头公司已经做出来了,但是放到中国范围内,除了我根本没有人做过啊,我决定从这个角度开始讲。比赛时是10个企业分为一组,PPT讲完第一遍,我以小组第一从1000个企业里杀出来,进入到半决赛;PPT讲完第二遍,我再次以小组第一从100个企业里杀出来,进入到总决赛,这时,只剩下10家企业了。出人意料的,是总决赛的前一天晚上,在酒店的会议室里,大赛的带队老师,把我们10家企业都召集在一起,说了一些恭喜的话,让我们加油之类的。然后又很严肃的说,你们10位入选者,都是博士学位,国家想在未来的10年内,从本土选拔近万名专家人才,入选“万 人计划专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家要转型升级,要科技强国,没有专家人才,都是空谈,而这一万多名“万 人计划专家”,就是科技强国的领军者,国家迫切需要你们。这次请你们来开会,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们都是博士,如果明天能进入前三名,科技部有一个大赛通道,把你们推荐到中组部,再经过一轮答辩和评选,就可以入选“万 人计划专家”,希望你们把握这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老师的一番话讲完,我看了看其余9个家伙,好像眼睛都发红了,身上已经散发出隐隐的杀气,看起来明天要拼命了。不由得心中一寒,也赶紧假装很有杀气的样子,不能在气势上先输给他们。回想起大家的杀气,我吓得夜里一直睡不着,我总觉得按照之前预赛和半决赛的套路,只讲创新性是不行的,要有一些更打动人的东西。我翻出来几只芯片样品,小小的,拿在手里,那样的不起眼,但又充满了科技感和铜臭味,我盯着它们看了一个小时,我决定,我不再只是强调创新性了,我要讲一个关于芯片的煽情故事。12个小时后,我排在第6顺位出场,听完主持人的转场介绍,我从位置上站起来,伴着场下的掌声上台了,PPT投放在巨大的屏幕上,镁光灯在眼前聚焦,我看不到台下的任何人,我仿佛回到了学校夜晚12点的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不停的奋斗着。我从口袋里掏出芯片,举在手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芯片的故事,这个记载了我8年青春回忆的小物件,就这样被我举着,竟然感觉沉甸甸的,我想起了这些年的辛劳、奋斗、挫折、彷徨、希望、喜悦、兴奋、刺激,就在这个时刻,浓缩为8分钟的演讲,与大家分享吧。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细节了,只记得自己讲完后,鞠躬致谢,恍惚中看到台下有很多人站了起来,连绵不断的在鼓掌,持续了半分钟还没有停下来。时间定格在10位参赛者都结束了演讲,计分屏上我的名字排在第二位,我揉了揉眼睛,没错,我是总决赛第二名了。科技部信守了他们的承诺,2年半之后,通过新一轮的答辩和选拔,我入选了中组部国家万 人 计划专家,我会和另外一万多名专家一起,成为国家科技强国、升级转型的领军者,在这个古老的国家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与国外的竞争对手展开厮杀,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加冕为王。我和师兄创办的公司,从16年开始到现在,每年的销售额都以2~3倍的速度增长,后续还会增长的更快,公司的估值今年也到了5亿(是估值,不是个人资产)。但我们依然买不起大别墅,不舍得换保时捷,依然加班到夜里12点以后,依然把公司利润的大部分都投入到研发中去,依然出差的时候不舍得住超过400元的酒店,依然像守财奴一样守着投资人新投入的几千万现金不敢乱花。但我们从学院里那个阿里巴巴宝库学到的东西,还有我们可以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功底,可以让我们再开发出几款市场容量过千亿的科技产品,可以再组建几个团队,再创办几家估值超过5亿的公司,再开拓几个无人涉及的研究领域。在美丽的丽江古镇,有一座雪山,终年云雾缭绕,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阳光也无法穿透云层。传说只有本领非凡、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云朵以上的风景。世间虽少有非凡之人,但看过者,无不终生称道绝世美景。不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叫朋友们一起打王者,一起吃鸡;我喜欢没事就去逗逗狗,撸撸猫,和小朋友一起到处玩;我喜欢所有Alan Walker的歌,不开心的时候就一直听;我和朋友到迪厅蹦迪,吃火锅撸串喝酒,K歌到深夜;情人节还有结婚纪念日,我给老婆买花买钻戒买LV包;我到菜场买菜经常被坑,去小区扔垃圾没分好类会被骂;身边的人,几乎很少知道我上面讲的那些硕士、博士还有创业的事情,我平时展示的,只是我想展示的,那云朵以下、接连地气、炊烟袅袅的风景。而云朵以上的风景,只有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你没看见,不代表没有。就像你不会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没看过杨-米尔斯理论的推导过程,你就不知道杨振宁的伟大紧随麦克斯韦之后,薛定谔和霍金与他相比,都是弟弟。你所看到的,只是他82岁那年,与28岁年轻妻子的传闻。疫情还没爆发的1月初,我去了一位朋友的公司,他是很早就归国的行业专家,在贝尔实验室和西门子待了十几年,办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然后回国创业。到公司的时候,他开发的机器人正在惟妙惟肖的讲课,对着摄像头给孩子们网络直播,脸上的表情还可以各种变换,憨态可掬。坐在他的办公室喝茶,桌子上也有个机器人,这位朋友和我聊他在美国的经历,聊自己的最新产品。然后他扶着桌上的机器人,打开一个开关说:“我经常喜欢把机器人比作我们的国家,你看头部的这个处理器代表政治中心,胸部的电池包代表驱动发展的工业动力,双腿是支撑国家的农业基础,手臂代表执法机构,嘴巴代表外交和宣传部门,体内的各种电线电缆代表交通网络,漂亮的衣服、面容和发型代表娱乐业和服务业。”然后他顿了一下,打开机器人的后背开关,里面露出两个像液压挺杆的支撑柱,牢牢支撑着机器人沉重的金属躯体,他指着两根支撑柱说,“搞技术和研发的都在这里了,有了我们,国家可以顶天立地的站着,不用卑躬屈膝,也不需要下跪乞求,我们是脊梁。”如果让我选出人生中最幸福的两件事,那么第一件,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遇见我孩子的妈妈,而第二件,就是选择读博。仅以此文,纪念过往。参考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66627317/answer/1151278214

坏爸爸

恭喜!翟天临博士毕业了,用12年的时间努力学习沉淀升华

我们的翟天临博士昨天毕业典礼已经正式毕业了,从此就是真正的博士了,也是应届毕业生了,自己还调侃自己要开始找工作了,真的是太可爱了。一直记得他说,他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演戏,但是读书的时间只有这几年。整整十二年的时间,从本科到博士,从表演学到电影学,他真的做到了,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发着光的,翟博士毕业快乐。还要正式的说一次,恭喜翟天临全款喜提北京电影学院博士毕业证!话说翟天临演技的确不错,未来的路很长,你可以完成用一生去演戏的梦想,也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拍更多想拍的戏,我们都会为你祝福哒,你演技那么棒真的超级期待以后的作品了。还记得前段时间你被全民催着写论文,自己也是在崩溃的边缘,还好现在一切都圆满结束了,你内心肯定相当不舍吧,12年的时间真的是很久了,就像你所说的校园给予了你很多,你想用以后的表现去努力回报学校。

浩劫后

一路读书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以后有什么发展?结果很现实

大家好,小编是喵喵精彩纵横的作者,此百家号不讨论政治,不涉及敏感话题,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博士,理应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头衔。在现在的美德日等国,名教授往往更宁愿人家称呼为他为“博士”而不是“教授”,比如前日来访的基辛格老人家,人家明明曾是哈佛大学大教授,也曾官至国务卿等要职,但人家名片抬头从来只是“基辛格博士”。确实,博士意味最高学术学位,十年寒窗,黉宫折桂,念书念到博士,是“念”到顶端了。这在任何崇尚知识的文明社会,对于学术研究之业,都找不到比博士更高的殊荣了吧。一路读书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举个身边的真实案例,广东的一个设备厂商,需要为他的器材设计一套系统,但是因为这个系统涉及面很深,一般的技术员都没有办法做出来。。于是这个厂的老板就通过他的社交圈找到了一个博士,这个博士又找了他找他身边的人,属于博导级别吧,手下的学生专门研究设备系统的,把这个工作交给他的学生后,大约一个月左右就研制出大概轮廓了。有网友说:“我的儿子也正读博中,先前看到网上评论读博毕业如何如何的难,确实为儿子捏了一把冷汗,但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每次与儿子谈心聊天以后,我感觉读博对儿子来说是有很大收获的,暂且不论物质方面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心态),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儿子的改变,感受到他对知识充满热情,站在不同的环境对自己的人生哲理的感悟。使我感觉到读博对他的内心世界收获是巨大的,读博的世界更宽广,接触到的都是社会的上层人士,人生经历不一样,眼界也更开阔。真心祝福辛劳的读博学子们学业有成,学有所用,成为国家之栋梁,为中华之崛起多作贡献!”有博士说了自己的发展经历工作一段时间,又回来读博,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实验室和老师,觉得自己又找到了一份有意思的事情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可能做的和对社会对国家没多大贡献,既不能发明芯片,也不能发明发动机。但是于自己而言,到有发现未知的愉悦。唯一压力来自工资太低,但既然不能为社会贡献,能有糊口的资助也算不错了。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后要应用到实践。能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博士,才是名符其实的博士、才是人才。在现实社会中知识还是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关键是博士们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博士与发达国家名校的还有差距,但还是应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引领全球,逐步渐进吧。坚信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选择博士此道,即选择人生。读博,关乎生而为人的一种热爱、坚守与生活。所以,如果要我来说读博有什么用,小编的回答很简单,似乎是一句屁话:人生选择哪条路,要自己好好思量合计,收益与代价都要自己承担,博士不会挣大钱,理想也不能当饭吃,但读博士一番,也许最能给你超越常人的独具胸怀、学问境界及平步青云的风光,当然还可能有喝西北风的大无畏勇气和自甘清贫的心态。本文是喵喵精彩纵横谈对该事件的个人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如有各种想法都可在下方评论交流。

大廉不慊

博士生学历真的很重要吗?这是我在知乎上看过的最好的故事

转载自知乎号:时间规划局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通常是很难的,那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吧,很长,要表达的,都在里面了。一、硕士科研之路时间拉回到十六年前,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我和师兄、师姐蹲在冷呵呵的实验室里,看着面前那台崭新的机器,嘎吱嘎吱向外喷涂着被融化后的ABS树脂。对于研一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新奇和高端。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的一个教育部课题,基于RE(reverse engineering,逆向工程)和RP(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的机械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十二年后,也就是2016年左右,这项技术突然火了起来,换了一个叫“3D打印”的名字,变成了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做一份PPT能很快拿到千万级的投资。但这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因为在2005年夏天,师兄带领师姐成功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而我还没来得及动手,导师的项目就成功结题了。然后他和其他导师合作,拿到了一个牛轰轰的863项目,两千万经费,我的“3D打印”之梦就此破灭,被迫转行。我可是给杨叔子院士写过邮件,和他探讨过RE/RP技术前景,他还鼓励我好好干呢,呜呜,拜拜了。导师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气馁,能力更大的人要承担更大的科研任务。我感觉他是在忽悠,但我没有证据,只是很惋惜费了我1年时间、足够发表2篇论文的实验数据。那也是我的心血呀,最后我忍痛把数据都送给学院里另一位工程硕士,保障他顺利毕业了,他非常感激我,请我在学校后门吃了一顿酸菜鱼。那个酸菜鱼馆再向北走200米,是宽阔的长江,江里的鱼都很美味,值得我们每个从这里毕业的人,毕生怀念。日子还要继续,我收拾心情,转向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它深刻的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在2005年,我参与的这个863项目可以说相当前沿和新潮,我负责的那部分研究内容,需要制备高性能、低表面粗糙度、纳米级的磁性薄膜(NiFe、CoFeB之类的)、搭建一套稳定的飞秒激光泵浦-探测(pump-probe)实验平台、编写数据采集软件并借助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通过研究软磁薄膜与飞秒激光相互作用的超快瞬态动力学效应,为研发面向未来的太赫兹器件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这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我来说,简直一脸懵,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太高端太刺激了,又因为自己啥也不懂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在这种自卑感的驱动下,我的苦逼日子开始了,连续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在晚上11点前回过宿舍,一直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查文献,做实验,编写Matlab。有那么3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因为辛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波形上总是有异常的震荡和杂波,我一遍遍的用磁控溅射方法制作薄膜、一遍遍的检查pump-probe平台、一遍遍的检查数据采集软件,最后我崩溃了,因为根本发现不出什么问题,每个环节都好像是正常的。3个多月过去了,我差不多也得上抑郁症了,和女朋友也时不时的吵架,一切都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下午,我继续穿着净化服,在洁净室里的激光平台上重复着实验,妄图优化并查找出问题根源。洁净室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有个师弟坐在窗外的电脑前勤奋的工作着。我神经兮兮的盯着数据采集界面,祈祷不要悲剧重现,可是震荡和杂波还是如约而至,盘踞在实验数据界面。压抑的实验室里,我分明听到响亮的打脸声,啪啪啪啪,令人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孤独而绝望,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突然,有人在实验室外大喊师弟的名字,说他女朋友在外面等他,这个有点莽撞的家伙,猛地站起来往外跑,然后悲剧发生了,他一脚踢掉了他那个台式电脑的机箱电源,笨重的CRT显示屏一下熄灭了。师弟大喊一声WOCAO,因为他那台电脑是实验室的顶配,里面每天都在不停的运行模拟程序,机箱和显示器都贴了纸条不准关闭,这一关机,跑了7~8天的模拟进程,大部分都毁掉了。我两步走到窗边敲了敲,看着师弟灰白的脸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隔着玻璃大声说“导师估计要砍我了,好几个人都等着我的模拟结果呢”,我满是同情但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目送他慢慢走出去了。我两步走回去,又开始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竟然出现了奇迹,从2分钟前,也就是我走过去看师弟意外关掉电脑的那一刻,数据波形上的震荡和杂波消失了,光滑平顺接近完美,阶跃突变的信号响应也如高台跳水下落般的完美曲线,这就是我苦苦追寻了一年想要的实验结果啊,我激动的要哭了好吗?看着被师弟熄灭的显示器,我恍然大悟,这种CRT的垃圾显示器,后方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影响,但是我的pump-probe实验,需要良好的电磁屏蔽,激光锁相放大、震荡、弱信号采集都受不了CRT显示器的干扰。很快导师把CRT显示器都换成了液晶,把所有的电脑都搬离净化实验室,还给实验室的墙上加装了电磁屏蔽网,同时也给师弟的顶配电脑装了不间断备用电源,防止他再把电脑关掉。后来的硕士阶段,没有了悬念,我得到了大量完美数据支撑研究结果,科研之路如开挂一般,发了好几篇论文,还在毕业前收到了SCI期刊Physica B的录用通知。尽管当时影响因子只有1不到,但是硕士就发SCI期刊论文,在只会发中文核心期刊和EI会议论文的机械学院,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导师也觉得挺有面子。我闭着眼睛就能毕业了,心态轻松惬意,和女朋友也不吵架了。但很快我又遇到了新的困惑,我虽然用实验验证了飞秒激光和磁性薄膜相互作用的超快动力学现象的确存在,但背后存在的物理机制以及它能够应用到哪些具体的方向,我完全想不明白,我也不知道实验结果的理论基础在哪里。我和导师去探讨,他觉得我想太多了,他说这是和基础学科相关的,我只是看到了表面,并没有深入进去。但当时的我,内心经历了科研过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狂喜,我已经爱上了这种感觉,我想把这背后一切搞明白啊。我想继续纠缠着导师,他又拿到了新的课题,没空理我了,给我丢下一句话,想把理论搞明白,就去读博士吧。研三的十月份,大家纷纷开始找工作了,那些研究模具、精密加工、电气控制的同学,很快都拿到好几个offer,我唯一的一次面试,是上汽到学校招聘,有个师兄是上汽的中层领导,回来面试我们。轮到面试我的时候,他拿一罐可乐,说“师弟你几分钟可以把这个造型做出来?”,我苦笑了一下,我说Pro/E和CATIA都没学啊,我研究磁性薄膜和飞秒激光去了。师兄笑着说你这个太高端了,我们不需要这么深奥的,然后我就被刷掉了。这么高端的研究方向,工作肯定是不好找的,面试过这一次,我再也没去面试过了,因为我之前已经查好了,国内有个课题组研究磁性薄膜和MEMS芯片方向,我也和那边打过几次电话交流了,我想要的答案,那些潜在的电磁学机理,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手机端打字好累,歇一歇,晚上转到电脑上继续写。硕士阶段告一段落,博士阶段的故事更精彩。二、博士科研之路考试,复试,收到录取通知书,告别硕士的导师,告别硕士生涯,博士阶段就开始了。令我感到很满意的是,这里真的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地方,课题组的几个牛人,有精通电磁学理论计算的,有精通薄膜制备工艺的,有精通基于薄膜制作MEMS芯片的,真是太爽了,学院里还有一条3英寸的芯片流片线,这下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具体的芯片产品制造,都齐全了。反正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自己就像进入了阿里巴巴的宝库,我延续了硕士时期的风格,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就不怎么想出来了,像海绵一样吸取养分,向别人不断的请教。在硕士阶段的基础上,我基于NiFe和CoFeB材料的软磁薄膜性能越做越好,我不但会用磁控溅射机,我还学会了用气相沉积设备、外延设备、硅刻蚀设备、离子束溅射与刻蚀设备、光刻机、电镀设备、烧结炉、离子注入掺杂设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仪)、VS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一系列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老师,都把我收为关门弟子了, 晚上如果他有事,下班时都把钥匙给我,让我关净化间的水电气,早上再老早过去开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加起来上亿,对我也是真的信任了,这也让我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去做实验,加速了我的科研进程。而且我跟着师兄学会了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我有个100多页的演草纸,上面全是手写的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的计算过程,我把麦克斯韦方程应用于求解软磁薄膜的高频磁阻变化以及随外界磁场和电场变化的响应曲线,得到的结果可以直接拟合实验结果,相似度非常高,然后就可以用理论计算得出的优化参数去指导实验工作。当时有个磁阻变化率的指标,我可以和全球几个主要的相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一决高下,经常是他们做到30%,没多久我40%的结果就发论文了,然后看到他们刊出的65%的论文,我已经做到80%了,后来根据理论模型得到的参数,我不用制备薄膜的方式了,换成磁导率更高的薄带材料,指标竟然可以做到200%以上,导致国外的几个竞争对手很眼红,就赶紧跟着换材料、发论文,和我们进行比赛。我超级享受这样的过程,中间还会和他们互通邮件聊一聊,就好像两个拳手打擂台赛,休息的间隙还在交流你用什么牌子的蛋白粉啊,你平时吃牛肉还是猪肉啊之类的,感觉既好玩又好笑。2008年暑期,是我论文最高产的时段。我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手里的数据很丰富,我首先想到的是Physica B,毕竟我是老客户了,我翻出了之前发论文时给主编写过的邮件,追加了一封邮件,大意是我换了新的研究环境,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希望能把一些重要的结果在他们论文上分享给全球的同行们,然后我还说,你应该知道,现在北京正在开奥运会,希望你多关注这场盛会并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然后我把投稿的论文编号也发给他,希望他能关注并处理。没想到,过了不到1天,主编给我回复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感谢我对他们期刊的关心,并说自己最喜欢看跳水和体操类比赛,讲了几个我不知道的名字的运动员,最关键的是,他说收到我的投稿了,会尽快让同事处理。然后,我的这篇SCI论文从投稿到修改到接受,只用了26天的时间。你说老外不讲私人感情吗?我觉得他们肯定是讲的,毕竟都是人嘛,和你聊的很好,而且你的论文做的工作又不错,加急给你发表了,也就是他们举手之劳的事情。老外也都讲感情,这个发现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每次投稿都要找个主编或副主编邮件聊聊天,结果2008年的暑假,我搞定了3篇SCI论文。有时正在看中国队的比赛,夺冠热血沸腾的时候,一封邮件提醒弹出来,是SCI核心期刊的论文录用通知,那种美妙的、刺激的、眩晕的愉悦感觉,不做科研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也许像吸毒后的感觉。但吸毒是短暂的、要命的,而科研成就带来的愉悦是永恒的、健康的。这样的日子过了1年多,有一次和导师聊天,他说一直在思索除了单纯的做器件追求性能,他更想把器件具体的应用到某个方向,开拓出一个应用领域,但这几年下来,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向,如果找到了这样的方向,他很想发一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的论文,这是他年轻时候的一个小心愿,不过到现在还没实现。我听了心里一哆嗦,这怎么和我最近几个月在实验室里没事瞎琢磨的想法那么一致呢?我也想干这个事啊,我都琢磨了很多具体方案了啊,你不问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啊,我努力帮你发个APL圆梦好了啊。再加上我平时也关注娱乐新闻,当时张国荣自杀还没几年,梅艳芳也患了宫颈癌去世了,我因为《胭脂扣》喜欢这两位明星,心里惆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国外的报道,梅艳芳的去世是因为当时对宫颈癌的HPV病毒没法做到早期筛查和分型检测,HPV病毒有很多个亚型,最致命的有6种,每一种对应的治疗手段和用药都要有所区别的,所以不能做到早期筛查会出人命(因为早期的病毒在体液中的浓度含量很低很低),筛查出来之后,无法做到精确分型,也会因为治疗手段的不太对症而延误治疗。这些事情,我都考虑过很多天了,我一直在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导师既然主动提起,我立刻满怀激动的和导师谈了2个小时,并把我的具体实验方案和如何检测讲了一遍。导师听完以后一直笑,可能他也觉得我讲的不错,问我这些想法怎么来的,我说我天天都在考虑这些东西啊,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我这2月和搞生物检测的另一个同学谈过几十次了,他说针对HPV每个亚型目前已经有特定的标记物了,每种标记物只认识对应的其中一个亚型,对其他的都熟视无睹,标记物就像触手一样,会紧紧的抓住它认识的那一个亚型的病毒细胞。我内心里喊了一句WOCAO,思路来了:我用纳米磁性粒子修饰到病毒细胞表面、用微流体芯片分成不同检测区域、每个区域修饰不同的标记物、每个区域的标记物对应抓取不同的HPV亚型细胞、哪个或哪几个区域细胞抓的多、哪几个区域的纳米磁性粒子就多、我的传感器去检测哪几个区域的磁型号更强,不就可以检测出体液样本中包含哪种或哪几种HPV病毒了吗?而成熟的PCR扩增技术又可以解决早期病毒细胞浓度极低而检测不到的问题,从而解决早期筛查的困扰。怎么做高性能传感器、怎么刻蚀微流体芯片、怎么制作纳米磁性粒子、怎么在微流体芯片检测区域表面修饰标记物、怎么在病毒细胞表面修饰纳米粒子、怎么PCR扩增、怎么处理弱磁检测信号,我和同学两个人一合作,全部都搞定了啊。兴奋,激动,我一下子又找到了硕士阶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我仔细查过文献,全球的科研圈,压根没有人用我们这种传感器做过这样的研究,这次导师主动找我聊,正好我把想法全盘托出。导师继续微笑着看我,当场批了10万块的预算,让我买各种耗材就开始整了。2009年,整个一年我都很忙碌,按照之前的思路,各项试验进行的很顺利,我们一气呵成,在APL上刊出了研究成果,主编对我们还美言了一番,感谢选择他的期刊之类的话。反正也不重要了,我已经和导师举杯相庆了,我帮导师完成了课题组发表APL的心愿。导师问我接下来的想法,我说我们的高性能传感器,除了检测HPV,还能检测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各种标记物能识别的癌症细胞,能早期筛查和分型检测,我要像开挂一样的发表论文了。说干就干,2010年我们又转向胃癌细胞的检测,改进了微流体芯片和传感器结构,顺利发表了两篇更高水平的论文,其中一篇在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上也是快速发表,这个杂志当年影响因子6.5,那时还没现在这么多灌水的,现在影响因子都要破10了,JACS感觉到了压力。其实按照正常的发展路径,我接下来会成为一个科研能手,手握大把高质量论文,顺便申请一堆专利,承担各种国家的研究项目。但人生总是充满了变化,谁又能说的清楚呢,有两件事情的发生,对我接下来的人生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2010年,发生了两件对我很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学校基本不再留博士毕业生任教了,这让我的导师很遗憾,原本我们计划好让我留校,然后在新领域大干一番,因为3年时间里,我已经以一作身份发了8篇SCI核心期刊,加上和别人合作的,共计14篇论文,影响因子累计40多了,而且手里正在做的实验和相关结果,已经够再发7~8篇高水平论文了,甚至冲一冲Nature materials子刊(材料应用领域的终极神刊,影响因子40),都是有可能的。用导师的话讲,我一个人可以顶别人一个课题组加起来的成果了,但现在政策变了,我没法留校了,他感觉非常遗憾。他建议我去国外读博后,然后再回来学校,有了国外的经历,就可以满足留校资格了。因为当时那几个和我是竞争对手的课题组,一直追我的进度,而且也在跟着我转向传感器进行生物检测的方向,这三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都给我写邮件,法国、美国还有西班牙,邀请去做个博士后研究,然后可以考虑留下任教。面对导师的建议和国外几个课题组的邀请,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原因是我不想继续做科研了,我要换个人生方向。让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源于2010年初我参加的一次在线会议,那是一个传感器国际论坛,在新加坡,我因为没有争取到经费支持,没能到现场参加。通过视频,我观看了日本那个叫Mohri的学者,做了关于磁传感器芯片的演讲,这个演讲简直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让我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来这个叫Mohri的学者,之前也一直在做和我们类似的器件研究,后来我们转向生物检测应用,他们就没有声音了。我因为做了一点生物检测的工作,发了几篇论文,就开始琢磨这个东西应该可以产业化的,但我们搭建的实验平台粗大笨重,信号处理都是PCB板级的电路,高频信号激励是买了一台笨重的阻抗分析仪还有一台信号发生器,整个实验系统满满当当占了半个实验室。但是,这个Mohri教授,沉寂的几年,他竟然找到日本爱知钢铁投资了他,把传感器的敏感单元、信号处理、阻抗匹配、高频信号激励、电磁屏蔽等模块,全部集成化做进了一个2mm*2mm的封装芯片里面,然后给日本的手机厂商供货,开始做手机里面的电子罗盘和地磁方位检测了。这个讲座让我整个人是崩溃的,2mm*2mm的面积是我的传感器敏感单元的尺寸,而其他的环节,我用了半间实验室的面积,人家却都集成都芯片里面了,而且已经过了研发的阶段,而且已经给手机厂商供货了,而且都申请了很多专利了。虽然单片的性能比我的差一大截,但在手机领域的应用,人家Mohri的产品是够用的,我只能用一大堆笨重的仪器,去做各种生物检测然后刷论文,离实际变成集成化的产品,还差了十万光年距离。我开始怀疑我的研究方向的意义,我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就是应该像Mohri一样,把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去推动某一个产业的进步,但看着我那一大堆笨重的仪器,又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就算再牛,我一个人也搞定不了这件事,这是个系统工程啊。爱知钢铁给Mohri配置了50人的研发团队,涵盖电子、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封装各个领域的工程师,而我有什么,我就是一个孤单的螳螂,高高举起手臂,却推动不了事业的车轮。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08年无意间做的一件事情,在2010年我面临人生抉择时,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之前讲过了,和管实验室的老师关系处的很好,实验室的设备我基本都会使用,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兄,他回来学校想做一些实验,关于陶瓷材料掺杂和烧结的东西,那两个破设备几乎都没人用,像垃圾一样丢在那里。听说我会使用,已经毕业的师兄找到我,给了我一些样品,让我帮他做实验,我有实验室的钥匙,晚上10点后,其他人都走了,我一个人留下来,一边制作我的薄膜传感器,一边帮师兄做样品。2008年9~12月,4个月的时间,我做了6个批次的样品,师兄很感激我,请我吃了一顿酸菜鱼(还记得工程硕士的同学也请我吃的酸菜鱼吗?),然后给我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他希望我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我看到命运之神向我招手,他手指一个充满挑战的方向,让我冲上去,挑战未知的困难。师兄给我的样品是一种陶瓷芯片,是非常好的产品方向,07年国家要对机动车实施排放管制,所有汽车都要出厂强制安装,但是当时,全球只有德国、美国、日本三家公司有相关技术储备,中国这一块市场注定被别人垄断。师兄给的样品正是这个方向,他委托我做的样品,经过几家机构的检测,性能相当不错,接下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代工厂伙伴,把这种陶瓷芯片批量化生产,然后在经过集成化的产品封装设计,把信号传输、热保护、抗振动、机械固定等装置与芯片集成起来,做成终端产品,与发动机匹配使用。国外几家公司的技术严密封锁,核心的芯片工艺没有人能够接触得到,也不会对外销售,只能靠自己做出来。我和师兄只做出了初版的芯片产品,还需要优化才能量产,而且后续还牵涉到封装设计和匹配使用,我们对这些一无所知。想了解全套的东西,只有到一家国外一线的汽车公司的发动机部门去工作,还要正好负责这一块产品的开发,那就可以以客户的身份,了解这些东西。但是说起来容易,哪里有那么正好的机会,一个大牌的汽车公司,正好发动机部门有这个新产品开发的职位空缺?机缘巧合,天赐良机,2010年12月,某一线国际品牌汽车公司,发动机研发部招聘,有个职位专门负责这个新产品的开发,和师兄商量之后,我毫不犹豫的投了简历,干脆利落的被录用了,工资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也算不错。不能让我留校,导师为了补偿我,就让我提前毕业了,还帮我争取到了校级优秀毕业生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我很感谢他,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科学方法和科研精神,让我终生感激。临走时,导师单独和我长谈了一次,他说的一番话,我觉得很好的诠释了博士学位的意义:得到博士学位不是终点,不代表你以后能比别人成功,但博士学位能代表的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好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这样,我告别了博士导师,告别了科研之路,踏上一场未知之旅,但我没有任何犹豫,我要追寻的东西,已经不在校园里了。不知不觉已经8000字了,博士阶段告一段落,但博士毕业后的经历会更刺激。看一个凡人如何在人生路上步步修炼,所有内容都是真人真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博士之后2011年开始工作了,工作的前2年,我和刚进入博士阶段一样,每天都在接触和吸收新的东西,由于核心芯片已经做出来了,我很快能理解总成产品的各种技术细节,而且我每天在琢磨的是,如果让我来研发和生产这个产品,我应该如何改进,可以做的更好。工作2年之后,每次到供应商那里,他们都有点怕我了,因为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已经开始回答不了,他们不敢在我面前有任何的隐瞒和虚假数据,我对产品了解的深度已经超过了他们。到第3年结束,我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职位已经没有更多可以让我学习的东西了,我和师兄商量了一下,计划第4年离开汽车公司,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在离开之前,还有两件事必须完成:1 和代工厂一起努力,把我们核心的芯片产品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解决,成品率提升到90%以上;2 我必须自己组建创业团队,然后去找投资机构,拿到天使轮融资。第一件是技术上的事,总归是能解决的,我们加班加点、多多搬砖,逐渐能达到量产的标准了,但是第2件事,我又开始懵了,刘姥姥又一次进大观园,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做,只有查资料慢慢学着准备。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本电子书,叫《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里面有一个章节叫商业计划书 (BP) 的21条军规,特别感谢作者查立先生,我按着他讲的内容,一步步操作,最终做出了一份当时自认为很满意、但现在看起来比较垃圾的第一版BP。然后我准备各种资料,学着展示产品和性能测试报告,组建技术/质量/采购/生产管理的团队,向别人描绘市场前景,做财务分析,做盈利预测,做现金流量预算,做SWOT,用了1年的时间,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两个天使投资人的资金到位了,感谢金主爸爸,可以放开手脚干了。2015年我从公司正式离职,最后的一年感觉挺对不起主管,我经常迟到早退,去筹备自己的事情,但主管还是宽容的忍受了我一年,大概也是因为其他人没法专业而深刻的管理这么多传感器产品吧。临别时,请主管和同事们一起吃了一顿酸菜鱼 (第三顿了),主管祝我前程似锦,我祝他以后别再有我这么不听话的下属。然后他好像受到了我的启发,在我走后的3个月,也麻溜的离职,跳槽到杭州湾南岸去了,据说工资翻了一倍还多。2015年,我和师兄的芯片已经可以稳定量产了,我基于前面4年的工作经验并融入很多改进优化,在2016年终于有了完全自己制造出来的总成产品,并趁热打铁申请了一系列专利。2016年又发生了两件影响重大的事情,可能是我在做天使轮融资的时候,讲了太多次BP,导致我的演讲技能大幅提升,讲起项目口才就好的不行。我参加了一个领军人才项目评比,滔滔不绝的向很多专家评委进行介绍,由于产品有独创性,芯片是自主产权,而且市场前景巨大,公司成立一年就开始有销售收入了,项目答辩取得很好的名次,拿了300万政府资助,对创业初期起到了很好的资金补充。当地政府看我这么能讲,产品又好,就怂恿我去参加省里的创新创业大赛,我去了又是一顿讲,拿到了第二名,领导很开心,然后省里市里都给公司奖励,省市的领导接见我,还不停到公司走访,给了很多支持。他们的态度都很诚恳,能看得出对核心技术、对踏踏实实的创业者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鼓励,以至于我和他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尽快把产业做大,打破垄断格局,我可以收获成功,他们能得到一家成功的企业,带动就业、带动税收、带动人才的聚集。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在中国沿海省份已成普遍现象,让更多的技术型企业成长起来,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成功必须要做的事。2016年的第二件大事来了,我记得那天是科技局的一位局长和我约了时间,他说每年科技部都会举办一次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我在省里取得了好名次,他们决定推荐我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局长一脸严肃的和我说,已经四年了,他推荐的本地企业,没有一家通过预赛并进入半决赛的,我问大概多少家进行比赛,局长说各省推荐能进入国家赛的,基本是按照每个大的行业1000名,到国家赛的预赛里从1000家企业选出100家进入半决赛,然后半决赛从100家选出10家进入决赛,两轮10进1之后,基本剩下的10家都是非常厉害的企业了,大家再争冠亚军和第三名。我说领导啊,你是不是觉得我比较能吹,才推荐我去参加的,这么残酷的淘汰赛,我也没底啊。领导笑了,说你这样的博士真不多见,技术专家,口才又滔滔不绝,也不紧张,我看好你啊。说不紧张是假的,当我一个人背着包,坐上去参加大赛的高铁时,心里是惊恐不安的。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们,把我丢进去都找不到在哪里,完全不起眼。但我在准备PPT的时候,一直回响着博士导师说的话,一篇论文、一份报告、一个项目,最核心的灵魂在于你把创新性讲清楚,最好的创新性不是你比别人做的好,而是你做了别人根本没做过的事情,开创了一个领域。我的产品,放到世界范围肯定不是原创的东西,因为有3家国外巨头公司已经做出来了,但是放到中国范围内,除了我根本没有人做过啊,我决定从这个角度开始讲。比赛时是10个企业分为一组,PPT讲完第一遍,我以小组第一从1000个企业里杀出来,进入到半决赛;PPT讲完第二遍,我再次以小组第一从100个企业里杀出来,进入到总决赛,这时,只剩下10家企业了。出人意料的,是总决赛的前一天晚上,在酒店的会议室里,大赛的带队老师,把我们10家企业都召集在一起,说了一些恭喜的话,让我们加油之类的。然后又很严肃的说,你们10位入选者,都是博士学位,国家想在未来的10年内,从本土选拔近万名专家人才,入选“万 人计划专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家要转型升级,要科技强国,没有专家人才,都是空谈,而这一万多名“万 人计划专家”,就是科技强国的领军者,国家迫切需要你们。这次请你们来开会,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们都是博士,如果明天能进入前三名,科技部有一个大赛通道,把你们推荐到中组部,再经过一轮答辩和评选,就可以入选“万 人计划专家”,希望你们把握这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老师的一番话讲完,我看了看其余9个家伙,好像眼睛都发红了,身上已经散发出隐隐的杀气,看起来明天要拼命了。不由得心中一寒,也赶紧假装很有杀气的样子,不能在气势上先输给他们。回想起大家的杀气,我吓得夜里一直睡不着,我总觉得按照之前预赛和半决赛的套路,只讲创新性是不行的,要有一些更打动人的东西。我翻出来几只芯片样品,小小的,拿在手里,那样的不起眼,但又充满了科技感和铜臭味,我盯着它们看了一个小时,我决定,我不再只是强调创新性了,我要讲一个关于芯片的煽情故事。12个小时后,我排在第6顺位出场,听完主持人的转场介绍,我从位置上站起来,伴着场下的掌声上台了,PPT投放在巨大的屏幕上,镁光灯在眼前聚焦,我看不到台下的任何人,我仿佛回到了学校夜晚12点的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不停的奋斗着。我从口袋里掏出芯片,举在手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芯片的故事,这个记载了我8年青春回忆的小物件,就这样被我举着,竟然感觉沉甸甸的,我想起了这些年的辛劳、奋斗、挫折、彷徨、希望、喜悦、兴奋、刺激,就在这个时刻,浓缩为8分钟的演讲,与大家分享吧。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细节了,只记得自己讲完后,鞠躬致谢,恍惚中看到台下有很多人站了起来,连绵不断的在鼓掌,持续了半分钟还没有停下来。时间定格在10位参赛者都结束了演讲,计分屏上我的名字排在第二位,我揉了揉眼睛,没错,我是总决赛第二名了。科技部信守了他们的承诺,2年半之后,通过新一轮的答辩和选拔,我入选了中组部国家万 人 计划专家,我会和另外一万多名专家一起,成为国家科技强国、升级转型的领军者,在这个古老的国家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与国外的竞争对手展开厮杀,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加冕为王。我和师兄创办的公司,从16年开始到现在,每年的销售额都以2~3倍的速度增长,后续还会增长的更快,公司的估值今年也到了5亿(是估值,不是个人资产)。但我们依然买不起大别墅,不舍得换保时捷,依然加班到夜里12点以后,依然把公司利润的大部分都投入到研发中去,依然出差的时候不舍得住超过400元的酒店,依然像守财奴一样守着投资人新投入的几千万现金不敢乱花,但我们从学院里那个阿里巴巴宝库学到的东西,还有我们可以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功底,可以让我们再开发出几款市场容量过千亿的科技产品,可以再组建几个团队,再创办几家估值超过5亿的公司,再开拓几个无人涉及的研究领域。后记在美丽的丽江古镇,有一座雪山,终年云雾缭绕,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阳光也无法穿透云层。传说只有本领非凡、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云朵以上的风景。世间虽少有非凡之人,但看过者,无不终生称道绝世美景。不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叫朋友们一起打王者,一起吃鸡;我喜欢没事就去逗逗狗,撸撸猫,和小朋友一起到处玩;我喜欢所有Alan Walker的歌,不开心的时候就一直听;我和朋友到迪厅蹦迪,吃火锅撸串喝酒,K歌到深夜;情人节还有结婚纪念日,我给老婆买花买钻戒买LV包;我到菜场买菜经常被坑,去小区扔垃圾没分好类会被骂;身边的人,几乎很少知道我上面讲的那些硕士、博士还有创业的事情,我平时展示的,只是我想展示的,那云朵以下、接连地气、炊烟袅袅的风景。而云朵以上的风景,只有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你没看见,不代表没有。就像你不会手撕麦克斯韦方程组,没看过杨-米尔斯理论的推导过程,你就不知道杨振宁的伟大紧随麦克斯韦之后,薛定谔和霍金与他相比,都是弟弟。你所看到的,只是他82岁那年,与28岁年轻妻子的传闻。疫情还没爆发的1月初,我去了一位朋友的公司,他是很早就归国的行业专家,在贝尔实验室和西门子待了十几年,办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然后回国创业。到公司的时候,他开发的机器人正在惟妙惟肖的讲课,对着摄像头给孩子们网络直播,脸上的表情还可以各种变换,憨态可掬。坐在他的办公室喝茶,桌子上也有个机器人,这位朋友和我聊他在美国的经历,聊自己的最新产品。然后他扶着桌上的机器人,打开一个开关说:“我经常喜欢把机器人比作我们的国家,你看头部的这个处理器代表政治中心,胸部的电池包代表驱动发展的工业动力,双腿是支撑国家的农业基础,手臂代表执法机构,嘴巴代表外交和宣传部门,体内的各种电线电缆代表交通网络,漂亮的衣服、面容和发型代表娱乐业和服务业。”然后他顿了一下,打开机器人的后背开关,里面露出两个像液压挺杆的支撑柱,牢牢支撑着机器人沉重的金属躯体,他指着两根支撑柱说,“搞技术和研发的都在这里了,有了我们,国家可以顶天立地的站着,不用卑躬屈膝,也不需要下跪乞求,我们是脊梁。”如果让我选出人生中最幸福的两件事,那么第一件,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遇见我孩子的妈妈,而第二件,就是选择读博。仅以此文,纪念过往。文章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66627317/answer/1151278214

李颙

清华大学博士生被开除:请告诉孩子,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福州妇联自信从容 秀美大方勤劳睿智 与时俱进关注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还记得前两年,人民日报在微信上发过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里,虚度光阴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学生们。当时不少网友评论,这些荒废光阴的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学校,就已经输了。可就在前几天,清华大学的一条声明,更是让众多网友震惊。清华大学发布公告,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做出劝退处理。原因无他,就是不专心学业,天天混日子。这两位博士生在读期间,长期沉迷学术以外的活动,未经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被取消学籍。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彻底放松了自己,混学分,混文凭,对学习没有基本的敬畏感,每日醉生梦死。说到底,这世上最愚蠢的事,莫过于“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享受”。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轻易毁掉一个孩子吗?答案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不让他/她吃一点苦。溺爱不是爱。在成长的路上,有些风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难也一定要孩子亲身体验。桐华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懒散而失败。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吃这3种苦。01 生活的苦还记得那个23岁男子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的新闻吗?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这个叫杨锁的青年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但却懒到了极点。“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到不行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吃。”与其说他是饿死的,不如说是懒死的,更不如说是被父母娇惯死的。村里人说,杨锁的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儿子永远留住,专门给孩子起名叫杨锁。“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杨锁的堂哥杨德玉说。“杨锁其实挺聪明的,可他根本不学,也不做作业。我们只要严厉一点,杨锁就告诉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会找到学校。”杨锁上小学时的任课老师说。“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村里人说。杨锁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去世。杨锁的母亲仍然宠着杨锁,一点农活也不让他干。到后来,杨锁的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杨锁根本不干,一不高兴就打母亲。杨锁每天无所事事,他母亲承担着一切农活和家务,结果积劳成疾。杨锁18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失去了依靠的杨锁,早已经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只愿意懒在家里,最终饿死在家里。杨锁也许幸福过,但他的幸福也仅限于童年,然后就被自己的父母活活的杀死。他的悲剧让人深思,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是这是爱,还是害啊。习惯了被呵护的孩子,不知道这人世间更多的是风雨。习惯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适区里成了废人,没有一点能力。但是父母之于子女来说,终究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总有一天要说再见,到那时如何要让他面对人生的坎坷和颠沛流离。02 困境的苦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灵魂歌王》。这是部传记电影,讲述的是美国爵士乐以及摇滚乐人物雷·查尔斯的传奇一生。查尔斯7岁时,因为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从此萎靡不振。电影真实还原了当时的一个场景:查尔斯被椅子绊倒在地,看不见四周环境的小查尔斯非常恐惧,他下意识的呼喊妈妈:“妈妈!我需要你!快来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影片《灵魂歌王》剧照妈妈听到查尔斯的呼唤,赶忙跑了过来想要扶起查尔斯,却又停在了原地。她看着查尔斯趴在地上无助地哭喊,看着他从惊恐趋于平静,看着他擦掉眼泪开始用耳朵感知世界。辨清每一个物品的方向,甚至当查尔斯把手伸向木炭,被火焰灼伤时,她也一言不发,默默流泪......影片《灵魂歌王》剧照当查尔斯慢慢熟悉了黑暗,并感受到了妈妈的存在时,她再也忍不住,把查尔斯紧紧揽在怀里......影片《灵魂歌王》剧照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让他们感受困境的苦。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一个母亲会在目睹孩子不断受伤后,还能无动于衷。但只有舍得孩子走出自己的保护圈,放手让他感受到疼痛、体会到生活实苦,他才能够成长,才能在日后独挡一面。因为他们知道,困境乃人生的常态,能承受困境的苦,方能品尝生活的甜。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困难的事,因为困难也意味着机遇和改变。03 学习的苦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点赞最高的答主是这样回答的: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学习的苦可以避免,只要不学习逃避就可以了。但是生活的苦,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请告诉孩子,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生活会让你很苦。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主动交了白卷,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却更加曲折,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20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轻松多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一股“读书无用论”开始大行其道。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可是他们只说了一部分事实,另一部分真相是,那个卖猪肉的大学毕业生陈生,现在已经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价过亿。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工作时间越久,越觉得读书重要,越觉得学历重要。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去年7月,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他儿子的毕业典礼上说了一番“狠话”,在社交媒体刷屏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深思。“通常,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都会祝你们好运并送上祝福,但我不会这样做。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地位,进而理解你们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当你们遭遇失败时,愿你们受到对手幸灾乐祸的嘲弄,这才会让你们理解竞争精神的重要性。愿你们偶尔被人忽视,这样才能学会倾听;遭受适当的痛苦,那样你就能拥有同情心。无论你我愿不愿意,这些都必将迟早会来临。而你们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能否参透人生苦难传递的信息。”糖吃多了,孩子就不会感觉甜了,只会感觉腻,自然也不会珍惜,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会明白那些甜蜜有多珍贵。所以,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你无私的奉献只是感动了你自己,但是却害了孩子的一生。你总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世上的风雨,到时候没了你的保护,他自己又没有独立的能力,他的人生必将举步维艰。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因为他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现在吃的苦,现在受的伤,会成为日后的徽章。所以,千万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诗词天地)海峡教育报出品编辑:付丽宁我就知道你“在看”!

春雨日时

硕士生被女友逼着读博士,不读就是慵懒,男子:让我做回主吧

小王今年26岁了,他和女朋友贞贞是大学同学,两人很早就在一起了。当初小王看着贞贞活泼可爱并且很有主见,贞贞也看着小王乐观积极,所以情投意合的两人便在一起了。大学毕业后贞贞出去外面找工作了,小王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在女朋友看来这个专业得有很高的学历才能应付以后的工作,所以她逼着小王去考研究生。小王本来想和女朋友一起出去找工作,然后挣几年钱,两人就结婚。可是贞贞不同意男朋友的想法,她一边工作一边陪着小王考研。在生活中,贞贞总是会要求小王这个不能做,这个必须做。比如每天早上必须五点半起来看书,晚上必须看书看到10点半才能睡觉,如果没有做到就得惩罚他扫地洗衣服或者擦玻璃。小王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和女朋友相处,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又要“挨批评”了。在这些年地相处当中,小王渐渐地感觉到了身心疲惫了。看着身旁地朋友们都一个个的成家了,自己却还在读书,他内心非常渴望出来找工作然后养着女朋友贞贞,自己也想成家。他几次向女朋友贞贞提出订婚,都被拒绝了。贞贞表示自己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再说他们情侣俩的感情非常稳定,结不结婚都没有什么。贞贞一直督促着小王,从考上研究生起,她就准备让小王考博士。但是小王表示自己不愿再读书了,实在是太累了,他想出来工作。可是贞贞就不肯了,她说她早就把他们俩当作一个连体了。小王的未来也关乎着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一再坚持让小王考博士。只要小王说出自己不想考博士,自己很累的时候,贞贞便觉得他不积极,说他变得慵懒了。这让小王很是头疼,毕竟自己是一个大男人,连做个主的机会都没有。小王在节目上道出了自己这几年的苦水,并表示贞贞是否愿意让自己做回主。最后在专家的劝说下,贞贞同意让小王做主要不要考博士,小王也表示自己会慎重考虑到底要不要考博士。现场小王搂着贞贞痛哭而泣,大家也都纷纷祝福这对情侣。虽然说这对情侣在是否考博士这件事情上解决了,但是双方的性格不改一下的话,很难长久地走下去。在小编看来,贞贞这种望夫成龙地想法确实值得很多女人去学习,她穷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督促自己的丈夫。克林顿夫妇来到一个加油站加油,希拉里对着那个加油工说:那是我的初恋。这时克林顿笑道:“好在你没有嫁给他,要不然你就做不了第一夫人了。”希拉里摇摇头说道:“你说错了,如果我嫁给了他,那么他将会是今日的总统。”一个女人督促自己的丈夫是好事,但是如果把一个男人不断地便“矮”与至于让他蹲着行走,那便是与初衷倍道而行了,这个故事中的贞贞就是在这点上没有把握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