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1。事件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0年1-8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10474台,同比涨幅28.8%;国内市场销量190222台,同比涨幅29.7%。2020年8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0939台,同比涨幅51.3%。国内市场销量18076台,同比涨幅56.3%。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一)工程机械累计销量涨幅扩大,三季度销量淡季不淡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8月份小挖(<18.5t)销量10142台,同比涨幅51.5%;中挖(18.5-28.5t)销量5391台,同比涨幅80.5%;大挖(≥28.5t)销量2543台,同比涨幅35.1%。1-8月份小挖(<18.5t)累计销量116082台,同比涨幅32.6%;中挖(18.5-28.5t)累计销量49011台,同比涨幅28.3%;大挖(≥28.5t)累计销量20889台,同比涨幅20.3%。三季度是挖机销量传统淡季,8月份,大中小挖销量同比增长势头相较7月有所回落,但累计大中小挖累计销量同比涨幅扩大1.5%、4.4%、1.6%,增长势头不减,我们认为主要是政策托底使基建投资等景气度较高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PMI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稳步恢复,基本面继续改善。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渐凸显,下游需求稳步回暖,随着对新冠肺炎的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我们对工程机械9月份及全年销量持乐观预期。(二)国产龙头份额稳中有升,海外疫情短期影响出口经过行业低迷期的洗牌,工程机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加上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2009-2013年销量高峰期产品基本需要更新),行业走出低谷,整体盈利水平改善较为明显。三一挖机:据公司半年报,上半年三一挖掘机共销售4.3万台,市占率达25.5%,稳居国内第一,营收为186.49亿元,同比增长17.22%。徐工挖机:上半年铲运机械营收同比增加30.91%,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0.9%稳居国内市场前两强,市占率超过18%。国产工程机械龙头份额相对稳定、同比上升,我们预计未来也将持续保持龙头地位。8月份,国内市场销量为18076台,同比上涨56.3%;出口销量2277台,同比涨幅25.7%。1-8月,国内市场累计销量190222台,同比涨幅29.7%,出口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0.8%,国内市场累计销量同比涨幅超过出口市场。国内厂商中高端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带动了国产工程机械产品在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我们预计工程机械出口将成为支撑整体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海外疫情现状仍不乐观,工程施工停滞可能短期影响工程机械出口销量。(三)8月开工小时数同比提升,工程机械全年需求延期释放根据小松KOMTRAX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复工复产已有显著成效,重点项目正积极有序开工,挖掘机产业链下游开工始终保持高景气度。6-8月小松挖机开工小时数分别为126.4、126.1和130.3小时/月,相比于去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1.9%、-3.1%和0.9%,仅7月受恶劣气候影响有所下滑,反映了国内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1-8月地方专项债累计发行2.89万亿元,完成全年额度的77.07%,剩余8600亿元。由于一万亿特别国债在7月份发行完毕,加之财政部要求确保新增专项债券10月底前发行完毕,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回升,总发行规模创下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今年5月份的1.3万亿元。随着下半年剩余专项债的投放确保投资保持平稳,工程机械全年需求确定性强,我们认为以传统基建为基,叠加新基建助力,此前延后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项目的审批与建设加速,将使未来的项目建设进度保持一定强度,我们预计工程机械板块未来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3。投资建议对于工程机械版块,我们预计2020年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看好行业龙头三一重工(600031.SH)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恒立液压(601100.SH)和艾迪精密(603638.SH)。4。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文章来源:华泰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疫情冲击弱化,业绩复苏快,估值仍合理(一)机械行业疫情后期订单复苏快,整体表现强于大盘机械行业上半年表现整体优于大盘,截至 2020 年 9 月 17 日,机械指数涨幅为 21.81%, 上证指数涨幅 6.0%,沪深 300 涨幅 11.57%。机械行业子板块分化明显,其中工程机械、通用 及专用设备表现较好,而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涨幅大幅落后于机械指数。新冠疫情后,受益于逆周期调节、专项债的加速发放等措施,各类工程项目复工复产水平 快速恢复,对工程机械需求形成了一定支撑,因此子板块表现强势。工程机械在稳基建的预期 之下,工程机械出货量保持高景气度,尽管近期预期有所弱化,但在挖机销量高增长的驱动下 预计将续保持强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在较好的增长态势。而通用和专用设备板块中,具有成长属性的机器人和光伏设备分项分别贡献了超额收益。从二季度各子板块的订单恢复情况看,工程机械不仅营业收入环比强势复苏,同比数据也大幅 上涨。另外,由于具备成长属性的锂电设备、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等均迎来行业的重要节点, 行业景气度向上,带动专用机械和通用设备板块估值在 5 月出现回升,二季度保持上升趋势。(二)工程机械和高端设备带动行业上行,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工程机械与高端设备(锂电设备、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盈利能力高于机械行业平均水 平。从历史数据上看,机械行业销售净利率季节性较强,一般而言,销售净利率下半年高于上 半年。工程机械:重新进入行业景气度上行通道,2009-2013 是工程机械上一个销售高峰期, 板块净资产收益率处于高位,高出行业平均一倍有余,今年工程机械由于更新及新机需求较大, 子板块重回高资产收益率区间。高端设备:从近三个季度数据看,锂电设备、光伏设备 ROE 明显高于机械行业平均,而半导体设备 ROE 略低机械行业平均。受新冠疫情及季节性波动影 响,2020 年 Q1 机械行业 ROE 环比下降明显,Q2 开始复苏。随着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解, 以及下半年 ROE 季节性提升,预计四季度工程机械与高端设备 ROE 表现向好。机械行业整体销售净利率上行主要是由是工程机械与高端设备行业的高盈利能力所拉动 的。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净利率低于机械行业平均水平的时期,基本与 ROE 低于机械行业平均 水平的时期重合。高端制造设备方面,锂电设备、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的销售净利率在近三 个季度均较明显地高于机械行业平均值。高端设备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影响 ROE 表现。工程机械:除在 2016-2017 年机械 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大幅上升,其他期间内,工程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 平。高端设备资产负债率普遍低于机械行业平均水平。近三个季度,机械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在 55%左右,光伏设备、锂电设备资产负债率在 50%-55%之间,而半导体设备资产负债率尤 低,基本低于 45%,这也正是半导体设备销售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而 ROE 低于平均的原因 之一。从估值水平来看,机械行业市盈率总体已经处于 2010 年以来 59.07%分位,整体处于较为 合理的估值区间内,而工程机械、高端设备子板块表现较为分化。其中,工程机械板块估值水 平处于 2010 年以来 63.07%分位,2019 年以来 72.24%分位,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但我们认为仍处于合理区间。锂电设备、光伏设备估值已基本达到近期的历史高位,分别处于 2019 年以来 87.75%、98.97%分位;半导体设备市盈率目前为 2019 年以来 19.38%分位,处于历史 低位,未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二、机械行业总体运行触底反弹,子板块景气度分化(一)机械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机械设备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在制造业 各环节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机械设备行业上游为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下游为汽车、 新能源、房地产、能源、环保、纺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机械设备,细分子行业 众多,针对的下游应用不尽相同,因此细分子行业分化程度较大。机械设备行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等。其中,专用设备包括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冶金矿采化工设备、楼宇设备、环保设备、印 刷包装机械、纺织服装设备和农用机械等;通用设备包括机械基础件、机床工具、制冷空调设 备、磨具磨料和内燃机等,运输设备包括轨交设备、海工船舶设备等。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与关键 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滞后等问题。但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不同子行业之间 差别较大,机床、造船、工程机械、油服装备、电梯等发展属于成熟期,其增长与宏观经济增 长高度相关,表现出较强的周期属性;而机器人、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发展处于成长期, 国产替代、及下游需求对中游机械设备的驱动作用明显。(二)制造业基本面继续改善,高端制造已率先复苏1. 受益于地产与基建投资的双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收窄机械类公司的产品多为资本品,主要为下游扩产所用,所以与下游行业景气度和需求直接 相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下游资本开支减少。整体上看,2015 年以来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速呈现下滑的态势。2020 年 1-8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仅下滑 0.3%,降幅 环比收窄 1.3%,依然是受益于地产与基建投资的双重影响,但前期由于疫情造成的大幅下滑 已实现反转,四季度有望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2. 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明显,看好四季度继续发力2020 年 1-8 月,基建投资增2.02%,较前值继续提升 0.83%。2020 年 5 月,政府工作 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 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确保项目资金,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 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据财政部披露,1-8 月财政部已经发行累计专项债 2.90 万亿元, 已完成全年计划的 77%,创同期历史新高,而余下的专项债预计在 10 月底将全部发行完毕。尽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于基建投资逆周期的预期有所弱化,但 从前瞻性指标来看,8 月重卡、挖机销量分别达 12.8 万辆、2.1 万台,同比分别增长 75%、51.3%, 仍然保持强劲增势,其中挖机销量连续五个月同比增速超 50%。在下半年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3. 竣工周期与销售向好拉动地产投资转正,调控预期加强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推动地产投资加速复苏。由于外部环境较为宽松,各房企开工节奏不 断加快,开发投资逐步复苏。2020 年 1-8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提高 4.6%,较前期增 加 1.20%,进一步实现深 V 型复苏。2020 年 1-8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9848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3%,降幅环比收窄 2.5 个百分点;其中住房销售面积 8720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5%,增速环比收窄 2.5 个百分点, 商品房和住房销售面积均有大幅回升,同比降幅快速收窄。销售端主要同样受到按揭贷款发放、 购房刚性需求释放因素影响,反映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韧性。我们认为,竣工周期与销售向好 能进一步驱动地产投资复苏。但与此同时,在“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指引下,以深圳、杭州为 代表的区域已启动更严格的限购政策,未来长期地产的投资预计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4. PMI 连续六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预计制造业复苏将提速从前瞻性的指标 PMI 来看,2020 年 8 月的 PMI 为 51.00,较上期小幅回落 0.1,已经连续 6 个月高于荣枯线。(三)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略)(四)专业设备的复苏相对更为强势1. 工业与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逐渐恢复2020 年 1-8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 0.4%,为今年以来首次转正,较前值降幅收窄 0.8%; 制造业同比增加 0.9%,较前值增加 0.8%。其中,通用设备累计同比下降 1.2%,降幅收窄 1.5%, 为今年以来首次转正;专用设备增速保持相对强势复苏,同比增长 4.6%,增速扩大 0.5%。我 们依然维持原先的判断,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逐步恢复,各细分领域内部分化,其中包含大 量高端制造的专用设备的复苏最为强劲。2. 专用设备盈利改善继续改善,行业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2020 年 1-7 月,通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1%,较上期降幅收窄 1.7%;利润同比 上升 3.2%,较上期提升 4.3%。专用设备营业收入增速扩大,实现同比增长 2.5%,利润增速继 续提升,实现同比增长 24.1%。由于专用设备包含主要的高端制造,从其盈利状况的改善来看, 可以看到下游高技术制造业的景气度呈向好的趋势。光伏、锂电等新能源需求逐步复苏;手机、平板、可穿戴装备等需求保持较强韧性,7 月 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加 10.7%,国内 3C 产业链整体向好;7 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 21.6%,较前值上升 8.2%,我们预计来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的投资也有望提速。因此,我们认为 2020 年下半专用设备领域将继续 保持较好的盈利趋势,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3. 海外出口对工程机械等装备影响相对较小我们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位居全球前列,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 度较高,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仍需要大量 进口。具体到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具备代表性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 业,我们发现出口额/量占销售总额/量的比例较小,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更小,像工业机器人核 心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中国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海外出口的下降对中国高端制 造影响较小,并能一定程度上加速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受疫情冲击,机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遭遇了较大冲击,导致今年以来机械行业出口指标 下降较为严重,随着国产生产生活逐渐恢复常态,疫情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减弱。2020 年 1-2 月,全国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下降 20.45%,至 2020 年 7 月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 下降 6.35%,降幅显著收窄。其中,工程机械出口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一定的韧性,1-3 月出口 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 10.67%;工业机器人出口在疫情后复苏明显,1-7 月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 增长 9.48%。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为电子产品,2018 年占比为 39%;此外机械、电气设备及家电等合计出口额为 593 亿美元,占比为 11%;纺织品占比 9%,化学产品占比为 7%。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全球疫情以及国际形势面临挑战,但 对作为核心的机械设备影响相对有限。(五)细分子行业景气度分化1)工程机械在基建和地产投资驱动下,确定性较高。基建:2020 年 1-8 月,基建投资增 速为 2.02%,较前值继续提升 0.83%。1-8 月财政部累计发行专项债 2.90 万亿元,已完成全年 计划的 77%,创同期历史新高而余下的专项债预计在 10 月底发行完毕。在下半年重大项目加 速建设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推动地产投资 加速复苏。地产:房企开工节奏不断加快,开发投资逐步复苏,2020 年 1-8 月房地产开发投 资完成额同比提高 4.6%,较前期增加 1.20%,实现深 V 型复苏,预计竣工周期与销售向好能 进一步驱动地产投资复苏,未来长期地产的投资预计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高端制造受益于投资景气度向上,成长性较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恢复,景气度加速提升,专用设备 行业盈利已率先改善,看好锂电、光伏等设备等。2020 年 1-8 月,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逐 步恢复,各细分领域内部分化,其中包含大量高端制造的专用设备的复苏最为强劲,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2.5%,利润增速同比增长 24.1%。由于专用设备包含主要的高端制造,从其盈利状 况的改善来看,可以看到下游高技术制造业的景气度呈向好的趋势。7 月 3C 制造业工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 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加 10.7%,国内 3C 产业链整体向好;7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 21.6%,较前值上升 8.2%,我们预计未来汽车、家电等制造业 的投资也有望提速。因此,我们认为四季度专用设备领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盈利趋势,未来业 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工程机械、光伏设备、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油气装备及服务将维持高景气度, 轨交、工业机器人景气度有望反弹,农机、电梯景气度下滑,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基建托底工程机械稳步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或是未来制高点(一)工程机械:基建及地产双驱动,确定性较高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但较为短期的影响,在疫情防控逐渐步入 常态化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大概率仍是对冲经济 下行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工程机械的主动力,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数 据来看,挖掘机销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相关性较高。例如,在 2008 年三季度至 2009 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滑,同期挖机销量大幅下降,最高单 季下滑 29.74%;而在 2015 年四季度至 2017 年二季度房地产投资恢复的期间,挖机销量大幅 提升。在基建作为稳经济持续发力、地产受宽松环境逐步复苏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工程机械四 季度的需求确定性仍然较高。经过行业低迷期的洗牌,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集中程度已较高,国产品牌市占率有所提升, 整体盈利水平改善较为明显。从主要企业的挖掘机销量占比来看,三一、徐工、柳工和山东临 工等中国企业销量占比自 2014 年起稳步提升。在选择的 8 家挖掘机龙头企业中,中国企业的 销量从占比已达到六成以上,三一和徐工占据近 40%的挖掘机市场。三一挖机:据公司半年 报,上半年三一挖掘机共销售 4.3 万台,市占率达 25.5%,稳居国内第一,营收为 186.49 亿元, 同比增长 17.22%。徐工挖机:上半年铲运机械营收同比增加 30.91%,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同比 增长 0.9%稳居国内市场前两强,市占率超过 18%。国产工程机械龙头份额相对稳定、同比上 升,盈利能力增强,我们预计未来也将持续保持龙头地位。从整个挖掘机的终端数来看,不论是新机或者二手机销量都处于较高水平,疫情对工程机 械销量的负面影响已基本消除。从小松的开工小时数及铁甲网对各省份挖掘机平均工作小时数 的统计,也反映出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工程施工正稳步推进,预计四季度施 工热度不减。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1-月地方专项债累计发行 2.89 万亿元,完成全年额度的 77.07%,剩余 8600 亿元。由于一万亿 特别国债在 7 月份发行完毕,加之财政部要求确保新增专项债券 10 月底前发行完毕,8方债发行规模大幅回升,总发行规模创下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今年 5 月份的 1.3 万亿元。据基建通统计,2020 年 8 月份超 11000 亿元的重大铁路、公路、地铁以及机场等项目发 布了最新动态,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工程核准等的批复以及评审会召开等, 涉及到的项目约 77 项。随着下半年剩余专项债的投放确保投资保持平稳,工程机械全年需求 确定性强,我们认为以传统基建为基,叠加新基建助力,此前延后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公路、 铁路等项目的审批与建设加速,将使未来的项目建设进度保持一定强度,我们预计工程机械板 块未来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国产中高端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行业龙头份额稳步增长。(二)高端制造专用设备:投资与盈利持续改善,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1. 锂电设备:产品力提升助力销量快速反弹,电池扩产大幕有望徐徐拉开后疫情时代,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复苏。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 年下半年国内新能源销 量增速下滑,2020 年初的疫情进一步冲击新能源汽车产销。而随着疫情的结束,新能源汽车 销量增速逐步上升,8 月销量达 10.9 万辆,同比增长 25.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受益 于需求端景气度提升,动力电池装机量于 6 月出现拐点,8 月装机总量达 5.11GWh,同比增长 40.31%。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如同 2008 年智能手机,处于爆发前夜。2008 年 6 月,苹果发布 iPhone 3G,这是首款支持第三方应用的苹果手机,同年 10 月,HTC 公司 生产了第一台安卓手机“T-Mobile G1”。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消费者仍在关注外观尺寸、触 摸屏、全键盘等问题,甚至许多主流科技媒体都没有意识到 Android 和 iOS 智能系统将在未来 带来革命性变革。直到 2010 年“再一次,改变一切”的 iPhone 4 发布,手机从通讯设备变成了 集通讯、娱乐、办公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终端,全球智能手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自动化驾驶提速,领跑者有望催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2020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智 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支持车联网及自动驾驶开展,北京、深圳和武汉等多个地方政府开启 自动驾驶载人测试,海外方面,多家互联网巨头在加州进行无人出租车队的公开道路测试,全 球智能化正在提速。我们认为,在特斯拉就如同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利用其产品与技术优势, 催化产业的创新,加速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化的核心受益产品,未来有望迎来行业的黄金十年。过去十年新能 源汽车虽然在技术上进步明显,但其销量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其原因本质上是消费者缺少必 须选择新能源车的理由。在目前的智能化程度下,新能源汽车犹如功能手机时代的触摸屏,可 以替代键盘但并非必须。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升级,其简单的动力结构、精简的底盘设计、 高度集中的 E/E 架构以及各模块的软硬件分离,将使更适合打造为智能化基础平台,犹如智能 手机时代的触摸屏,可能未来成为车企以及消费者唯一的选择。我们以“新能源车销量=全球汽车总销量*电动汽车渗透率”为基础,从国家、车企的两 个维度进行拆分,对未来十年的新能源车销量进行预测,并与各大机构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从各个车企集团的数据看,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为 16.54%,对应销 量达到 1643 万辆;2030 年渗透率有望达到 34.09%,总销量为 3707 万辆。分车企的预测值高 于分国家的预测值,这是由于车企发展规划更为激进以及假设较为理想所导致,符合预期。我们还梳理了 IEA、Just Auto、LMC 以及 BNEF 等各大机构对于未来新能源车的展望和 规划,发现各大机构普遍预期在同一范围内。从全球各大机构的预测来看,预计到 2025 年市 场电动车销量占全部汽车比率将达到 12%-15%左右,到 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渗透化率实现 20%-21%。对于 2025 年的预测,彭博与国际能源署存在一定的分歧。彭博对于中国市场的销量预测 仅为 286 万辆,对应市场渗透率仅 9.8%。考虑到工信部的 25%的指引,我们认为其可能 低估了国内市场的增长潜力。欧洲市场方面,考虑到 2020 碳排放政策并未延期以及可能采用 降低增值税作为刺激手段,我们认为其 2025 年销量有望突破 350 万辆,渗透率超过 20%,高 于相关机构预期。对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地区,我们的预期均处于各机构预测的区间内。电动车带电量有望持续增长。且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根据 IEA 的预测,全球电动车的 带电量将延续增长趋势,直至主流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达 350-400km。按照这个目标来进行测算, IEA 预计 2030 年纯电动车的带电量将达到 80KWh,插电混动达 15-20KWh。我们以往年数据 为基础,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未来趋势,预测结果与 IEA 基本一致。但从目前趋势来看, 国内长安、广汽、BYD 等车企推出的纯电、插电带电量已超过这一目标,特斯拉发布的超级电池计划将有望使电动车续航突破 1,000km。因此,在电池龙头继续加大研发的背景下,我们 认为未来单车带电量可能超预期增长。在电动车销量与整车带电量双双增长的驱动下,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动力电池需求将呈井 喷式增长。我们以第一章测算的全球电动化率(中性)为基础,并进一步将其拆分为纯电动渗 透率与插电混动渗透率。通过“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纯电汽车销量*纯电动型带电量+插电混 动汽车销量*插电混动型带电量”来测算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从结果来看,我们预计 2025 年、2030 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分别将达到 680GWh 和 2183GWh。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高工锂电(CGII)发布的数据,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221 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115.21GWh;这与我们测算的数据(销售 208 万辆,搭载 84.8GWh) 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导致:1)由于存在库存的影响,装机较销量 具有明显的前置性;2)我们以 IEA 发布的单车带电量(纯电 50kWh/辆)作为基础进行估计, 该数据可能过于保守,低于 CGII 的预测基础。行业龙头宁德时代 25 亿入股设备商,为未来扩产打下重要基础。9 月 14 日,先导智能公 告公司拟募资 25 亿元,投资于先导高端智能装备项目等,宁德时代认购了此次发行的全部股 份。宁德时代的战投验证了其先前提出的整合扩张产业链的计划,以便在未来的扩产中确保设 备商的优先供应。可以预期的是,在宁德时代对产业链进行深度布局后,或将加速产能扩张。行业扩产大幕正徐徐拉开,预计设备市场空间将保持稳步增长。我们梳理了全球主要的 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 化学、三星 SDI、SKI 以及 Northvolt 的产能规划, 可以看到由于龙头的计划比较激进,预计到 2025 年产能合计将达 900GWh(不考虑报废)。锂电设备市场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成长性将大于周期性。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未来 全球锂电设备市场可分为三个阶段。2020-2022 年受锂电厂商扩产驱动,锂电设备市场快速增 长,随后进入相对平稳期。2026 年以后随着需求端加速启动,市场再度快速增长,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70 亿元。我们看好深度绑定 CATL、LG 等全球核心龙头制造企业未来机会。一方面,由于电池企 业与设备商的高度粘性使其能锁定龙头扩厂订单,另一方面与全球龙头的合作有助于设备商在 早期介入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藉此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确保市场竞争地位。以国 内龙头的先导智能为例,在锁定 CATL 中、后段设备订单的同时,还获得了欧洲龙头 Northvolt 的大额订单,并在 LG 化学的国内工厂获得了突破。我们看好在未来全球的电动化浪潮下国内 设备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2. 光伏设备:产业链价格上涨不改需求向上,HJT 成熟度持续提升国内光伏装机快速复苏,看好下半年项目加速落地。伴随着疫情结束,国内光伏增速快 速回升,1-7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13.01GW,同比下降 2.75%。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中心公布的数据,2020 年新增光伏消纳能力高达 48.4GW。在消纳具有保障的前提下,光伏项目有望逐 步落地。根据初步的统计,考虑到 2019 年平价、竞价项目的延期结转,以及剩余的特高压、 领跑者项目建设完毕,预计全年装机仍有望实现 40-45GW,下半年项目加速落地。全球项目正逐步复苏,预计新增装机仍将保持正增长。海外方面,二季度疫情爆发导致 项目装机进度延后,但随着各国复工复产后需求逐渐修复。根据 BNEF 的最新预测,2020 年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 127GW,尽管比此前预测 159GW 的装机大幅下调,但相较于 2019 年的 118GW 仍将保持 7.85%的增速。单晶硅料产能波动导致 Q3 价格大幅上涨,并逐步向下游传导。7 月底由于西北硅料企业 的偶发事故,行业龙头的检修,以及新冠疫情期间的运输受限,硅料供应出现部分的短缺。在 国内光伏装机提速的背景下,供需短期失衡导致硅料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随后,价格上涨的 压力逐步向下游传导,从而带来全产业链的上涨。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引发市场对于需求延后的担忧,但即使如此,下游需求仍然旺盛。产 业链价格的上涨作为短期冲击,对整个行业并不利好。市场上也曾经出现过担心,认为价格上 涨会影响到终端发电项目的收益率,降低第四季度装机需求或者使得需求递延。但实际上,项 目延期会减少电价补贴。即使部分项目可能会因产业链价格上涨而观望,但其年内完成度预计 仍将相对较高。再加之海外市场需求的反弹和回暖,在大量项目的安装带动下,下游需求在产 业链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仍然强劲。这扩张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光伏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驱动力将促进其未来五年的高速发展。在过去,光伏 产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政策的驱动力,来自政府的补贴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自从 2018 年“531 新政”后,补贴力度被削弱,市场中企业降低了对补贴的依赖。在这一背景下,发电 成本降低这一内在经济性成为了助推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光 伏发电平价时代”已经开启,其相较于常规能源的竞争力即将显现。根据 NearZero 研究机构 的预测,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2025 年。基于低成本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能够保证光 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更加稳定。在乐观估计下,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能达到 178.7GW。“十四五”光伏规划超预期,未来市场增长有保证。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 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了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目标为 20%。在 2019 年,我国该比重已达 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0%”这一目标。由于目标的提前达成,加之光伏发电成 本的进一步降低,“十四五”规划中留给新能源的份额将超出预期,这也支撑起了未来光伏发 电的新增装机容量。光伏制造业标准趋严,行业龙头加码新技术。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 范条件(2020 年本)》(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对于新增以及改扩建产能,多晶、单晶电 池的效率不得低于 20%、23%。而根据光伏协会发布的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目前国内多晶、 P 型单晶的行业平均效率分别为 22.3%、19.3%,与这一目标尚存差距。目前,行业龙头一方 面会选择较为成熟的 PERC+强化产线效率,另一方则加码异质结(HJT/HIT)电池项目,行业 整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HJT 技术逐步成熟,产业趋势越发清晰。异质结 HJT 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和发电能力强 等多重优势,受到了产业资本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HTJ 优异的性价比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 体现。根据 Solar zoom 新能源智库测算,虽然 HJT 电池的生产成本仍然高于 PERC 电池, 但其修正成本已经低于 PERC,且未来该成本优势将持续拉大。在 HJT 技术的性价比优势下, 国内多个 HJT 发电项目正在加速,未来将引来高峰,有望实现对 PERC 产能的替代。国外设备龙头逐步退出竞争,实现 HJT 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后的国内设备龙头有望分享全 球市场红利。6 月 19 日,瑞士光伏设备制造商梅耶博格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从 HJT 生产设备 的供应商转变为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其原因为公司近年来无法从其技术领先地位中获利。 梅耶博格发展方向的根本性变化让出了其在全球占据了至少三年的技术领先地位。而同时,国 内的迈为股份在 2020 上半年实现研发投入 0.59 亿元布局 HJT 整线设备解决方案,另外还在 光伏激光设备和 OLED 面板设备领域进行拓展。捷佳伟创的 HJT 设备国产化也在顺利推进, 制绒清洗设备研发、RPD 设备研发和金属电极丝网印刷线研发已在 2019 年基本完成。可以预 期,如果光伏完整产业链在中国基本布局,未来这两家设备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进一步 加快国产替代,甚至领跑全球。3. 半导体设备:国内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先进制程有望加速国产替代总体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仅在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及 2019 年贸 易战环境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预计 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43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 40%。根据中国半导体 行业协会统计,2019 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达 7562 亿元,同比增长 15.77%。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全球半导体市场呈波动上升。从半导体产品构成来看,2018 年,半导体相关产品销售总额为 4687.78 亿美元,其中集成电路销售总额达 3932.88 亿美元, 占比达 84%,集成电路产品在行业内具有绝对优势地位。SEMI 报告指出,2019 年全球半导体 材料市场销售额为 521.2 亿美元,小幅下降-1.1%。分区来看,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 日本、北美、欧洲半导体销售额分别为 113.4 亿美元、88.3 亿美元、86.9 亿美元、77.0 亿美元、 56.2 亿美元、38.9 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的 22%、17%、17%、15%、11%、 7%、中国大陆是 2019 年各地区中唯一增长的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内循环倒逼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半导体制造是目前中国大陆半导 体发展的薄弱环节,电脑 CPU、手机 SOC/基带等高端芯片国内已有替代,但性能与国际巨头 产品仍有差距。在目前状况下,国家先后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鼓励集 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等政策,从税收、资金等各个维度为半导体产业给予扶持, 支持力度空前。在内循环的大背景下,倒逼国内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实现自主创新。优质企业已实现一定程度的技术突破,未来保持快速追赶态势,看好其发展潜 力。根据 SIA 数据,全球半导体下游终端需求主要以通信类(含智能手机)占比为 31%,PC/ 平板占比为 29%,消费电子占比 14%,汽车电子占比 12%。2019 全球半导体市场受周期性波动影响下行,全球与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均处于负增长。但随着 5G 手机、新能源车等需求端的刺激,自 2019 年四季度起,行业景气度已逐步回升。 虽然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期间,半导体需求终端如 PC、平板电脑,出货量有所下滑,然而同期 半导体销售额保持了良好的复苏趋势,2020 年二季度全球与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 5.1% 与 4.7%。随着需求端产量或出货量的回升,预计半导体销售额将进一步提升。2019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下滑,中国保持稳步增长。根据 Semi 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598 亿美元,同比下降 7%。其中中国台湾以 171.2 亿美元的销售额 成为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年增率高达 68%;中国大陆则以 134.5 亿美元(+3%)的销售额 继续保持着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地位,且占比持续上升。根据 SEMI 的预测,到 2021 年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有达 164.4 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尽管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较大,但国产设备的占比仍较低。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 业协会的数据,2018 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达到 123.8 亿元,国产自给率达 13.7%。 由 于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包括集成电路、LED、面板、光伏等设备,实际上国 内集成电路设备的国内市场自给率仅有 5%左右,在全球市场仅占 1-2%,技术含量最高的集成电路前道设备市场自给率更低。刻蚀环节率先突破,看好国产化设备发展空间。中微公司率先突破 5nm 制程设备,成为 国内设备领跑者。刻蚀设备是晶圆制造的核心工艺设备,从设备价值量的比率来看,光刻、刻 蚀、薄膜沉积设备价值量占晶原制造环节的比率分别达到 23%、24%、18%。中微半导体设备 高端刻蚀设备已在各大国际知名厂商的 65nm 到 7nm 产线,开发出 5nm 刻蚀设备已获得批量 订单;北方华创则在 2019 年 12 月与上海 ICRD 在 14nm 核心工艺技术实现突破。先进制程的国产化驱动下,为国内设备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由于 7nm 制程的顺利,5nm 进入量产阶段,台积电计划 2020 年资本开支达 150-160 亿美元。国内方面,中芯国际计划在 2020Q4 启动 7nm 芯片生产,长江存储也在 4 月宣布了 128 层的 3DNAND 研发成功,跻身存 储芯片的全球领先梯队。2018 年后,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招标目标为芯片制造设备和控制、分配、废物处理系统,也有部分的招标是在硅片制造与芯片封装。相较于 2018 年前,长江存储在控制分 配与废物处理系统上关注更多。从制造商国别及地区的角度来看,国内制造商的中标数量是最 多的,其次为日本、德国、韩国、英国、美国等。从设备所属生产环节的角度看,中国制造商 的供给主要集中于芯片制造,日本则是在硅片制造上稍多于中国,德国与英国的供给则基本上 都是控制分配与废物处理系统,韩国与美国主要是芯片制造与控制分配废物处理系统。在芯片制造环节内,中国制造商与日本制造商贡献了大部分的中标。中国制造商绝大多数 中标的是刻蚀设备,日本厂家在光刻设备与薄膜沉积设备中标上明显地多于其他任何国家与地 区,中国香港中标的大部分为去胶设备,新加坡的薄膜沉积设备数量仅次于日本,韩国基本上 都是前道量检测仪器,而美国是以薄膜沉积与前道量检测为主。在硅片制造行业,日本与马来西亚的中标设备数量冠绝其他地区,两国都是以晶圆检测仪 器为主,中国制造商的设备数量略低,主要以晶圆清洗设备为主,美国则同样是以晶圆检测为 主,新加坡基本上都是抛光设备,中国台湾则是以研磨设备为主。芯片封装环节中,韩国、马 来西亚、日本与美国数量较多,但各个国家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韩国的大部分中标设备为封 装环节所需,其余为成品检测,美国的情况与韩国类似;马来西亚与日本都是以成品检测为绝 大部分。在芯片制造环节中,中国制造商以刻蚀设备为带动点占领了大部分的份额,但是光刻 设备大部分依靠日本厂商,薄膜沉积、前道量检测等设备则依靠日本、瑞士、新加坡、韩国与 美国等国。总体来说,由于半导体设备的验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设备商与晶圆厂具有紧密的合作 关系。在外部形势复杂化,产业链安全的需求驱动下,国产设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尽管在光 刻等环节国内技术仍无法满足先进制程的要求,但在清洗、刻蚀、抛光、检测等细分领域已经 出现了部分优质厂商。近年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厂商的招标订单中国产设备 占比持续增加,行业增长具有强确定性。……(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银河证券,李良、范想想)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稳步推进,但问题和压力依然存在。初步预计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将比较平稳,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进出口贸易保持适度增长。今年以来,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机械工业承压前行。年初开局低迷产销延续上年回落趋势,3月有一定回升,4月之后又有所波动,产品产量出现分化、效益指标降幅收窄、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价格指数低位徘徊。除个别行业波动较大外,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一、上半年行业运行概况(一)增加值低速增长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由年初1-2月的2%升至一季度的6.3%,又回落至上半年的4.2%。不但低于上年同期水平4.2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1%、8.3%、10%和9.6%,高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低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二)产品生产增减不一今年以来机械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持续走弱,1-6月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2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产品仅有48种,占比40%;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72种,占比60%。从趋势看,上半年以来产量实现增长的机械产品数量持续减少,占比由年初的44%回落至年中的40%;且产量实现增长产品的增速也呈现回落的趋势。来源:机经网(三)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上半年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6195.37亿元,同比下降8.58%。两项指标增速较上年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利润总额的增速更是由正转负,十多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与全国工业比较,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分别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42和6.19个百分点。(四)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2019年年初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前两年的增长趋势增速较高,但进入3月后投资增速回落,6月出现回稳。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和汽车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7.2%、14.2%和0.2%,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8.1%。与全国工业投资增速相比,仅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审批通过的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共计67.15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机械工业相关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共计3.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低于平均增速。近期我协会对部分重点联系企业开展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制约行业投资的因素,一是资金不足,仅靠企业自有资金难以完成投资;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投资意愿不足、方向不明。二、行业发展稳步推进(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行业发展上半年机械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共117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7.73万亿元,同比增长3.48%,高于机械工业总体2.19个百分点,在机械工业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6个百分点。扣除汽车行业,上半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8%;实现利润总额3222.04亿元,同比增长7.14%。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机械工业平稳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二)分行业发展总体良好今年以来,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低位运行,其中受汽车行业下滑的影响较大。扣除汽车行业外,上半年机械工业13个分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55万亿元,同比增长6.06%;实现利润总额3666.76亿元,同比增长6.96%;均高于机械工业以及全国工业相关指标的增速。其中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以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10%,表明机械工业分行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三、全年走势预测今年以来受汽车行业的影响,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承受了一定的压力,虽然主要指标仍在合理区间,但面临形势的严峻程度超过年初预期。6月机械工业运行趋势指数为98.24,已连续第四个月位于临界值以下,表明未来一段时间行业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与此同时积极的因素也在积累,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产业政策逐步落实、企业信心开始回升,全行业经历调整后将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于下半年机械工业主要分行业的发展有如下判断:汽车行业作为机械工业第一大分行业,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带动下,下半年产销量降幅将逐步收窄,运行形势有所改善。电工电器行业作为机械工业第二大分行业,发电设备产销形势难有大幅改变,但输变电产品的产销在相关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将有明显改善。石化通用设备行业作为机械工业第三大行业,在石化行业投资回升的带动下运行形势良好,预计全年都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型矿山行业主要服务于钢铁、煤炭、有色、建材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效益好转,投资需求增加。因此当前重型企业订单比较充足,预计2019年全年将实现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机床工具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处于波动状态,企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今年以来市场需求下滑,出现了订单下降、用户延迟提货现象出现。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下行的走势。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了近两年的高速增长,有关指标已处于高位,但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农业机械行业随着农机保有量的持续提高,近两年农机主要产品产销大幅下滑,行业运行低迷。但由于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农机购置补贴保持稳定,整体政策环境向好;同时有关指标的对比基数已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产品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预计下半年农机行业有望实现微增长。综合分析,2019年机械工业全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和压力虽然较大,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初步预计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将比较平稳,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进出口贸易保持适度增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2017年通用设备行业实现状主营业务收入比增长8.5%,比同期增长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25.40亿,增长13.5%,比同期增长13.3个百分点。下面进行通用机械行业市场分析。通用机械行业分析表示,2017年通用机械协会5542家会员单位产品贸易总额2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27%,较上年提升1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5.41亿美元,同比增长6.38%,较去年提升了10.41百分点;进口105.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1%,较去年提升了14.56百分点;进出口顺差39.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7亿美元,同比下降4.26%。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通用设备行业企业数量为23746个,平均利润总额仅为1316万元,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但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来看,统计的通用设备上市公司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7%,高于国家统计局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速水平23个百分点,考虑到通用设备类上市公司在细分领域市占率通常位居前列,其业绩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体现了市场集中度呈不断提升态势。通过对通用机械行业市场分析,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四万亿投资驱动时代的高速增长,同时也新增加了不少产能,从目前这个时点来看,产能过程虽然仍然是行业主题,但是经过了2013-2016年的调整,产能扩张放缓的速度逐步明朗。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通过少量的主动性的裁员和大量的离职自动减员,几家代表性企业(安徽合力(600761)、常林股份、恒立油缸、柳工(000528)、三一重工(600031)、厦工股份(600815)、山推股份(000680)、徐工机械(000425)、中联重科(000157)等)的员工总人数从2011年末的接近14万人,减到2015年末不足9万人。其中,三一重工从2011年末的51827人,减为2015年末的16119人,减员幅度达到70%。通过对通用机械行业市场分析,工程机械行业过去10年历经了完整的发展周期,在此轮调整的过程中,一方面,行业累计存量已经逐步达到了高点,信用风险得到了控制,产能扩张也显著放缓。所以从行业基本面角度来看,供给端产能逐步收缩,主要主机厂通过裁员等方式缩减产能。另一方面,需求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均有明显变化,微观方面,行业保有量已经逐步进入零增长阶段,存量设备逐步进入更换期,更新需求逐步占据主导;宏观方面,房地产边际拉动作用在减弱,基建项目的持续拉动、轨交项目、PPP项目等提供了新的需求动力。从2015年10月以来,M2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16年上半年M2增速超过12%,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在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上,一方面可以拉动下游地产投资需求,这一点在2016年体现得比较明显,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全年增长8%;另一方面将缓解下游各环节的信用风险,提升制造企业经营资产质量。以上便是通用机械行业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3C设备:苹果再迎“大年”,5G换机潮来临1. 3C设备:苹果再迎“大年”,5G换机潮来临 1.1.3C整体行业景气度一般,手机有回暖迹象目前受海外疫情影响,苹果产业链订单有所延迟、并有部分砍单迹象,但我们判断iPhone 12虽有延迟但对新设备的需求量不会大幅下滑。1.2.预计2020年苹果将推出5G手机,供给端推动需求发展 智能手机方面,近年苹果手机由于外观变化不大,受到市场不少质疑,出货量表现 不 佳 , 2019 年iPhone 11 、 iPhone11Pro、iPhone11 Pro Max上 市 , 因外观 与 iPhoneXs等机型变化不大、且暂不支持5G功能,全年苹果手机出货量仅为 1.91 亿部 , 同 比 2018 年下滑8.5%,市场份额下滑至13.9%(同比-1pct)。 预计2020年将是“苹果大年”:预计苹果将推出多款5G手机,外观也会有一定变化。从这一角度出发,国内苹果产业链设备企业中,我们认为自动化组装设备与自动化检测设备将显著受益:1、“一代产品一代设备”,此前连续多年iPhone外观变化不大,2017年iPhone X是外形比较大的变革,可以看出此时产品单价变化会很大、相关设备公司业绩弹性也较大,如若明年新一代iPhone支持5G、整体外观改变和尺寸变化等,需要对组装和检测设备产线进行更换而不是改制,相关设备产品价值量会大很多;2、组装与测试设备是国内苹果产业链公司中,相对比较成熟、进口替代比例较高的环节;3、通常新一代苹果会引领国产智能手机风潮,如此前的金属外壳向玻璃外壳转变等。 同时2019年被认为是中国5G商用元年,我们认为随着5G基站大量建设及通信运营商5G套餐的不断丰富,2020年开始有望迎来换机高峰,从而带动3C设备需求回暖。1.3.苹果“大小年”使组装检测产业链公司业绩变化较大 对比iPhone机型变化、销量变化及主要公司业绩变化,我们可以验证此前的判断:1、苹果手机组装与检测段设备公司的业绩弹性与苹果手机销量关联性不明显,而与机型的变化大小关联性较大:主要公司业绩在2017年均大幅增长,而在2018年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苹果于2017年推出iPhone X,该机型较iPhone 7变化明显。2、iPhone SE 2已在2020年4月推出,预计2020年9月苹果将继续推出iPhone 12、iPhone12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4款,将支持5G。1.4.组装检测设备供货流程及订单模式02 光伏设备:下游仍处技术迭代期,催生设备需求2.1.光伏行业15年复合增速近42%,2040年光伏发电占比有望超30% 根据IHS Markit发表的光伏市场需求跟踪分析表明,201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量达104GW。2004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3.7GW,201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在500GW左右,2004-201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 根据各国对清洁能源的规划及相关组织的预测,预计2050年光伏电力占比有望达到70%(2040年超过30%),太阳能电力有望登顶全球能源的制高点,光伏发展空间依旧宽广。目前,中国新增产能占全球40-50%,是全球光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整体能源结构上看,光伏发电占比仍较低,未来空间极大。预计未来两年我国将保持40-50GW新增装机容量。2.2.产业链仍处技术迭代期,新技术、新工艺,催生新设备需求制约光伏发电的核心是度电成本,平价上网要求光伏电站在无补贴的情况下,上网电价等于当地燃煤标杆上网电价。而上网电价指的是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的电力和电量,在发电企业接入主网架那一点的计量价格,也就是在发电企业的光电销售端对标火电。降低成本主要靠降本增效,因此“初始投资成本”、“发电效率”为光伏产业技术革新内核驱动。 最近几年技术升级主要集中在电池片与组件环节。两环节折旧占总成本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1%左右,对成本的影响较小。因此电池片环节和组件技术升级核心为增效。2.3.产业链仍处技术迭代期,新技术、新工艺,催生新设备需求 电池片环节:硅片经清洗制绒、扩散制结、刻蚀、减反射膜制备、背面钝化、丝网印刷、烧结、分选等工艺形成电池片。近年来光伏电池片经历从铝背场到PERC的升级,而HIT有望接力,成为新一代电池片技术,且因HIT生产工艺变革较大,设备与之前技术差异极大,有望催生新一代设备需求。 组件环节:电池片经串焊、层叠、层压、EL测试、装框、装接线盒、检测、分选等工艺后形成组件。高效组件技术有半片组件、双面组件、多主栅组件、叠瓦组件(双面)和智能网栅组件(双面),其中半片、双面、多主栅、叠瓦进入规模化应用,智能网栅组件国内尚在研发。 根据CPIA预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5年,电池片、组件不同工艺占比结构仍将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带动新设备需求。 相关受益标的:布局PERC、HIT电池片设备的迈为股份、捷佳伟创,以及布局叠瓦技术的先导智能等标的。03 激光:国产化率提升,行业边际改善3.1.“光加工”空间仍大:替代传统加工工艺+新兴市场(1)存量市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助力激光设备取代传 图 焊接领域,激光渗透率仅13%统切削、焊接等加工工艺,提升高功率激光器需求;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切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销量48.3万台,激光切割设备销量约3.45万台,销量占比仅约7%,激光切割增速远高于传统机床。焊接:全球来看,焊接设备年需求超50亿美元,激光设备销售额占比仅13%。(2)新增市场:从增量市场来看,新兴高新技术不断发展,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LED、PCB、5G等新兴产业的高精度加工需求拓展了激光设备的应用场景,激光器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激光设备、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激光器的市场需求将高速增长。3.2.激光行业需求承压,国产化率提升显著宏观经济下行,叠加行业竞争加剧,激光企业业绩承压(1)激光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激光行业属性接近机器人、工控等通用标准设备,下游分散,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国内市场,激光设备下游应用以钣金加工为主。2019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外部贸易战因素影响,激光需求疲软,行业增速下滑。(2)进口替代博弈阶段,价格战激烈:近年来,国内激光器产业化进程加快,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光电等企业不断推出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与IPG正面竞争。国内生产成本、人工成本低,成本控制能力强,国产光纤激光器价格普遍低于进口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国内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激光器零部件国产化比例提升,仍有较大降价空间,盈利能力相对IPG有较强支撑。3.3.激光行业需求承压,国产化率提升显著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锐科与IPG中国区营收体量差距大幅减小 国产化率:低功率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中高功率仍有空间,未来几年, 6kw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为竞争核心。市占率:以锐科激光为例,锐科激光与IPG中国区比值从2014年的1:7缩小到2019年Q3的1:1.86,市占率提升逻辑得到验证。 上游零部件自产是降低成本恢复盈利能力及产品质量控制关键 IPG经过近30年发展,已实现核心部件全部自制,自有晶圆制造厂以砷化镓为原料制造芯片,自有光纤制造厂以内部生产的玻璃预制棒拉制光纤,并购光传输和光纤布拉格栅栏等零部件企业,零部件自产比例提升空间不大,降本空间有限。过去几年与国内企业的价格战对其毛利率、净利率伤害极大。中长期来看,激光行业核心跟踪指标为激光器下游需求释放速度与价格下降幅度,同时关注国产品牌高功率激光器量产进展:最近两年,随国产化激光器品牌放量,激光器价格下滑趋势明显,行业核心关注指标为激光器销量增速能否对冲价格下降对营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判断,国产品牌目前仍有较强降价空间,且价格下行有助拓展更多终端需求,看好未来3-5年国内激光产业高增长性。04 半导体设备:产业链进口替代有望提速4.1.2021年半导体设备有望迎来历史新高 2018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创下历史新高,根据SEMI发布的报告信息,2018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总金额达645亿美元,较2017年5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同时中国大陆首度跃升为第二大设备市场,同比增长59%达到131.1亿美元。 2020年4月,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达到598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其中中国台湾是去年半导体设备最大的市场,同比增长68%达到171.2亿美元;中国大陆同比略增3%至134.5亿美元,来到全球第二;第三至第五位分别为韩国、北美、日本,市场规模分别为99.7、81.5、62.7亿美元。 此前SEMI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08亿美元,其中中国台湾将维持全球第一大设备市场的位置,销售金额将达154亿美元,中国大陆以149亿美元居次,韩国则以103亿美元排名第三。而在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创下66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展望2021年,中国大陆将以160亿美元的销售额跃升至全球第一大设备市场。4.2.大基金二期起航,有望聚焦设备与材料 2019年10月22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大基金二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41.5亿元,两倍于一期的注册资本,按照1∶3的撬动比,所撬动的社会资金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 在2019年9月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国家大基金表示未来投资布局方向主要有三,如下表所示,可见在大基金一期完成产业布局后,二期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聚集以及下游应用,其中对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加快开展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等措施都将很大程度上利好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4.3.广义检测贯穿半导体整个制程4.4.半导体缺陷检测:寻找下一个中国的科磊 2020年全球前道狭义检测设备约40亿美金左右。根据SEMI数据,狭义检测+测量设备约占半导体设备投资比例的11%,据此,2020年狭义检测+测量设备全球约65亿美元,国内约16亿美元,其中狭义检测设备约占狭义检测+量测设备2/3左右,即全球和国内分别约为43、11亿美元。 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格局:KLA是全球绝对王者,占比过半,稳居行业第一,且在所有半导体设备企业中排名第五;其次是应用材料和日立,二者市占率均超过10%,前三市占率合计达到75%。 国内检测设备格局: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相关企业目前实行自主研发与并购并举的方式进行布局,在相当细分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国内重点布局企业有赛腾股份、上海睿励、中科飞测等。4.5.半导体测试设备,进口替代正当时 测试贯穿半导体生产制造多个环节。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测试市场规模约为47亿美元,其中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约为29.7、8.18、7.15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测试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1.6亿美元,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分别为7.32、2.02、1.76亿美元。 半导体测试设备头部集中效应明显:1)测试机头部企业主要是泰瑞达和爱德万,二者市占率预计分别约为50%、40%;中高端芯片测试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华峰测控和长川科技在部分细分领域也有所突破,北京冠中集创深耕CIS芯片测试机,开始向Memory领域渗透。2)探针台主要是东京电子、东京精密,二者市占率合计超过80%;国内企业中长川科技处于研发阶段,深圳矽电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探针台生产企业。3)分选机主要是爱德万、科休&爱普生等,市占率合计约60%;国内企业主要有长川科技等。4.6.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技术驱动的护航者 在电子元器件的研制、生产、测试和使用阶段,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服务包括可靠性分析(RA)、失效分析(FA)、晶圆材料分析(MA)、信号测试、芯片线路修改等。目前国内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占率较高的企业包括上海宜特(苏试试验子公司)、中国赛宝实验室、胜科纳米等,另外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进入。据苏轼宜特预测,国内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未来3-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加上工业用、车用、医疗、军工电子产业上游晶圆制造到中下游终端产品验证分析的需求,估计2030年市场至少达150-200亿。 在封测环节,测试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WAT测试、CP测试、FT测试等。目前中国大陆专业的第三方测试企业数量和规模还较小,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利扬芯片2019年收入为2.32亿元、华岭股份收入为1.46亿元。05 锂电设备:下游空间大,设备公司确定性强5.1.下游锂电池:有效产能不足,未来2-3年国内外扩产有望维持 目前锂电行业虽然整体仍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但远期的需求确定性强,技术迭代及政策指引方向变化等原因,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零配件之一,必须紧跟主机厂的变化与需求,因此厂商必须承担一定风险并持续扩产/优化产能。 而动力电池行业属于技术及资金密集型行业,新进玩家及行业内中小厂商均难以承受此轮扩产下的资金及技术压力,拥有规模、技术和资金的龙头企业份额也将持续提升。根据目前的已知的各龙头厂商规划,我们预计19/20年,国内总供给可达300/420GWh左右,如果加上外资龙头,行业总供给有望达到490/760GWh。5.2.受益于下游扩产,锂电设备空间仍较大 前道工序每GWh的电量产出资金投入为0.6-0.8亿元,占完整产业链总投入约35%,设备包括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涂布机,投入占比约占前道总投入的60%-80%,占整线投资的20-30%左右。 中道工序每GWh产能需投入0.6-0.8亿元,约占总投入的30-40%。中道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烘干、注液机、封口机等。其中卷绕、叠片是中道的核心工序,占总投入的70%。 后道工序每GWh产能资金投入量约为0.6亿元,约占整线总投入的30%。 我们预测: 2020年海外市场空间在350亿元上下,其中涂布机/卷绕机空间均在100亿元左右,化成分容设备也在80亿元左右。 受益标的——有望成长为平台型非标自动化设备龙头的优质标的先导智能:先导具备全线设备供应能力,整线的自制率超过95%,卷绕机市占率可达50-60%,且公司在光伏、3C、汽车、燃料电池、激光等领域的布局均进展顺利,未来公司有望成长为平台型非标自动化设备龙头。5.3.先导智能—具备“伟大”基因的非标自动化龙头标的 公司2002年成立,从薄膜电容器起家,先后横向拓展至光伏设备、锂电设备等领域,现已成为锂电非标自动化设备全球龙头。锂电板块,公司布局前道(涂布、分切、模切)、中道(卷绕、叠片)、后道(化成分容)等设备及锂电整线。光伏板块,公司串焊机为拳头产品,叠瓦设备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借助现有技术平台,拓展3C自动化业务,进展顺利,2020年有望充分受益3C大年。 纵观公司发展历程,先后完成了其在光伏(串焊等设备)、锂电设备等领域的进口替代,并逐步将外资龙头赶出中国市场,先后在上述领域成为行业“第一”。公司从薄膜电容器设备拓展到光伏设备,再到锂电设备以及3C自动化设备,踩准节奏,前瞻性布局多个爆发性下游,未来有望接力公司成长。06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来临,工业互联网有望发6.1.物联网时代渐进,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万亿元33 2018年9月,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7-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计从2017-2022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0.9万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2.3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国内方面,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近几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已部署的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突破1亿,2016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9400亿元,2017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1.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要突破1.8万亿元。6.2.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超2成 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Marketsand Markets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物联网的市场规模约64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超900亿美元,2018-2023年的五年间复合年成长率为7.39%,其中亚太地区CAGR增速最高,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持续促进亚太区的工业物联网市场成长。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报告,2016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达到1860亿元,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约为18%。预计在政策推动以及应用需求带动下,到2020年,工业物联网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占比将达到25%,规模将突破4400亿元。6.3.物联网迎来两大助力:5G与AI 5G:5G技术的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特性,正是为物联网连接多样性、性能差异性、通信多样化的需求而生。 AI:AI+IoT组成AIoT,AI能够有效地增强和扩大物联网的好处和影响,它还能够提供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意义信息所需的分析,一方面物联网能够产生大量大数据,需要人工智能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产生效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数据来成长,并能够向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就能采取行动的系统发展。 同时AI与5G之间关系同样紧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需要依赖大量数据,因而需要强大的带宽支持,而5G能够达到千兆以上的带宽性能,这就可以给AI提供支持。也即意味着物联网+5G+AI能够构建完整的智能互联世界,随着我国5G网络的不断普及、AI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认为智能互联的物联网生态正不断完善。……(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西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全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分别低0.2和0.1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2和3.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此外,2020上半年,全国机械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64万亿元,同比下降5%,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487.2亿元,同比下降8%,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基建是对冲制造业投资景气低迷的主要手段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导致经济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中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新老基建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主要动力和来源。老基建主要是指传统的 “铁公基”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是稳增长及对冲制造业投资下滑的主要手段。而目前全球疫 情肆虐下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增长主力。从长期来看,基建投资增 速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互补。在当前外需不景气,国内产业升 级寻找新动能过程中,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将得到更多重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专项债下放速度加快。财政部 2020 年一季度已提前下达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 18480 亿元,包括一般债券 5580 亿元、专项债券 12900亿元。截至 4 月 15 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15691 亿元,占提前下 达额度的 85%。1.1、 铁路投资保持高位,城轨投资潜力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截至 2019 年底,京 张高铁、京雄城际北京大兴机场段、昌赣高铁、成贵高铁等 51 条新线建成投产。 2016 年 7 月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首次明确提出“八纵八横高速铁 路网”。此次规划的目标是到 2020 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 规模达到 1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覆盖 80%以上的大城市。 到 2025 年,铁路网规模达到 17.5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 3.8 万公里左右,网络覆 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至 2030 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 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2019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超 8000 亿元,投产新线为 8489 公里,高铁为 5474 公里。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 完成铁路基建投资 4176 亿元,占铁路基建投资总额的 75.9%;西部地区完成铁 路基建投资 1588 亿元,占铁路基建投资的 28.9%。这表明我们国家铁路发展的 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更多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社会性、民族 性和开发性,呈现日益向中西部重点加强的总体发展趋势。铁路固定资产的高投入带来各类车辆保有量均屡创新高。预计截至 2019 年末, 铁路车辆的动车组保有量达到 3534 组,机车拥有接近 2.2 万台;预计到 2020 年,动车组保有量将接近 4000 组,机车保有量超过 2.2 万台;到 2025 年,动 车组保有量将超过 5000 组,机车保有量 2.6 万辆。1.2、 民航和机场是基建补短板重点方向 民航机场旅客周转量逐年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第三产业增速开 始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民航发展提供了庞大空间,对民航 运输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民航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显著增强。2019 年我国民 航机场旅客周转量和吞吐量持续提升。2019 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 11705 亿人 公里,吞吐量 13.52 亿人次,较 2018 年增长 6.9%,增速有所放缓。分航线看, 国内航线完成 12.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6.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 区航线完成 2785 万人次,比上年减少 3.1%);国际航线完成 1.39 亿人次,比 上年增长 10.4%。航班正常率仅维持在七成。从近几年民航局发布的《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 据来看,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近三年小幅回升,但整体仅维持在 70%左右。 此外,乘客投诉数量逐年攀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国内航空消费需求增长的矛 盾日益显现。疫情下民航客流量锐减,货运航空逆势增长。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但新冠疫情导致民航客流量锐减。中国民航今年一季度安全生产运行数据显示, 一季度,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165.2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7407.8 万人 次,同比分别下降 46.6%和 53.9%。一季度,民航业共保障各类飞行 85.0 万班, 日均9341班,日均同比下降42.09%;航班正常率为90.28%,同比提高7.23pct。 3 月份,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39.0 亿吨公里,同比下降 63.4%;完成旅 客运输量 1513.0 万人次,同比下降 71.7%;完成货邮运输量 48.4 万吨,同比 下降 23.4%。值得一提的是,全货机货运量逆势增长,共完成 25.3 万吨,较去 年同期增长 28.4%。基建补短板,中国未来有望打造世界一流货运航空平台。目前我国全货机只有 173 架,只占全国运输机队 4.5%,规模最大的顺丰航空也只有 59 架,而美国 FEDEX 一家就达到 618 架,主基地孟菲斯机场 2019 年货运量 432 万吨,排名 世界第二,除港澳台外,国内进入世界货运吞吐前十位的只有浦东机场一家,可 见我国的航空货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任虹表示,在“十四五” 规划中,初步考虑要继续加快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世界级机场 群、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序推进支线机场建设进 程。同时,要充分挖掘我国机场现有货运能力,并计划加大航空货运基础设施的 建设力度,还要促进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协同发展。未来伴随着中国电商物流的 快速发展,中国航空物流综合承运商将会异军突起,参与全球竞争。1.3、 基建助力工程机械景气周期延续 工程机械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 大工程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 自 2011 年起持续下滑,经历了近五年的调整。2016 下半年行业触底反弹,除 了去年同期基数过低的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下游房地产与基建复苏回暖。进入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家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工程机械享确定性历史机遇。挖掘机迎曙光,3 月销量创新高。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今年 1-2 月工程机械 销量承压。3 月以来国内重大铁路项目、能源项目、外资项目已经基本复工,前 期销量压力逐渐得到释放。 3月共计销售挖掘机械产品4.9万台,同比增长11.6%。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 4.66 万台,同比增长 11.2%;出口销量 2798 台,同比增 长 17.7%。从吨位结构来看,小挖需求快速增长。3 月份小挖销量 3.16 万台, 同比增长 18.5%。疫情影响推迟工程机械旺季,随着复工进度持续推进,下游 需求稳步上升,修复产业链盈利能力,预计 4 月份销量保持高位。装载机与起重机仍处于低位,未来有望回暖。3 月 27 日,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 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特别说明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 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受春节假期因素和新冠疫情影响, 2020 年 3 月装载机销量 1.5 万台,同比下降 17.2%。国内市场销量 1.2 万台, 同比下降 19.8%;出口销量 2955 台,同比下降 4.68%。但 3 月销量较 1-2 月 已出现明显回升,未来随着下游企业开工率的提升,装载机与起重机有望进 一步回暖。多家头部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工程机械量价齐升。受海外疫情影响,工程机械 零部件供应压力增加,供应链成本上升。日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柳 工、临工、山推、玉柴、雷沃、山河智能等企业纷纷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小挖 平均提价 10%、中大挖平均提价 5%,推土机与平地机涨价 2 万-5 万元不等, 起重机价格上调 5%-10%。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好转,产业加速复产复工,出 台多项逆周期调节政策来扩大内需,3 月基建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工程机械 供不应求,行业旺季已至。2、 新基建在新常态下将成为重要引擎早在 2018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对新基建有所提及,明确了 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 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在 2020 年 4 月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 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 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 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 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 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 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 施等。2.1、 智能交通领域,城轨建设迎黄金发展期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我国自 1965 年开 始在北京修建第一条地铁线,2000 年之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仅为 146 公 里。2000 年以来,城轨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01 年至 2005 年建成投运 399 公 里,新增里程相比 2000 年之前增长 173%;2006 年至 2010 年建成投运 910 公 里,相比之前五年增长 128%;2011 年至 2015 年建成投运 2019 公里,相比之 前五年增长 122%。截至 2018 年年底,我国大陆共 35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2018 年新增 运营线路22条,新开延伸段14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5767公里, 其中地铁 4511 公里,占比 78.2%。“十三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继续保 持高速增长形势。根据“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约 3000 公里,线路成网规模超过 400 公里的城市将超过 10 个。全球城轨交通集中分布于亚欧,我国位列首位:截至 2018 年底,全球有 72 个 国家和地区的 493 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 2.61 万公里,其 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 54%、5%和 41%。从分布区域看,全球城轨交 通主要集中在亚欧大陆的城市,占全球的 90%。其中地铁和轻轨主要分布在以 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有轨电车集中分布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从制式看, 亚洲地铁和轻轨里程最长,各占全球地铁和轻轨里程的 57%和 65%;欧洲有轨 电车里程最长,占全球有轨电车里程的 97%。地铁是最主要的城轨交通制式。截至 2018 年底,全球共有 5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9 座城市开通地铁,总里程达 14219 公里,车站数超 10631 座。分区域来看, 亚洲地铁运营里程最高,占全球比重为 57.23%;其次是欧洲,总里程为 3569 公里,占比 25.10%;北美洲、南美洲运营里程也超过 1000 公里,占比分别为 9.92%、7.07%。具体国家来看,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地铁以 5013 公里的总 运营里程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地铁总里程的 35.26%;其次是美国,地铁运营 里程为 1268.7 公里,占比 8.92%;日本排在全球第三,运营里程达 790.6 公里。2018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 设管理的意见》,我国城轨审批正式重启,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发改委陆续批复 了苏州、重庆、长春等地的城轨规划;2018 年下半年审批城轨规划合计投资额 达 7253 亿元,里程数达 912 公里。2019 年获得审批的项目包括成都四期,郑 州三期,西安三期。进入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下经济承压,新基建将成为重要 的稳增长手段。城轨作为新基建重点投入方向,建设规划批复呈现加快趋势。发 改委于 2020 年 1 月及 3 月先后批复徐州二期及合肥三期的城轨建设规划,总投 资额分别为 536 和 798 亿元。自 2018 年下半年审批重启以来,共批复 11 个城 轨建设规划,总投资额达 1.2 万亿元。城轨迎来黄金发展期,并将显著提升产业 链景气度。2.2、 工业自动化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硬件支撑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中国智造。长期以来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产 业链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的底端,经济大量依赖投资、出口拉动。随着土地、劳 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快速上升,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将逐 步削弱。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孕育兴起,这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 历史性交汇。面对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 势,必须向智能化转型,依靠工业互联网,实现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 生产、协同服务和企业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 结果。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 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工业互联网改变了工厂的运作方式。据专家 预测,未来全球经济的 46%可受益于工业互联网;100%工业互联网将对能源生 产产生潜在影响;44%工业互联网对全球能源消耗产生潜在影响。智能工厂为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终端。智能工厂通过相互关联的 IT / OT 环境,将车间决策和 洞察与供应链的其他部分和更广泛的企业相结合。智能工厂旨在连接、监测和控 制几乎任何地点的任何设备,提升运营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工业互联网离不开工业和设备的控制、数据的获取、智能互联,这一切的核心硬 件为工业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工控和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互联网硬件的核心,在 新基建的带动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控制主要包括 PLC、伺服和编码器。由于国内厂商进入本行业较晚且缺乏 核心技术积累,我国的工控行业高端产品主要从国外进口,西门子、ABB、日本 安川等国际厂商的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可以看到的是本土领先 品牌技术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跟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由于 本土品牌更贴近国内客户,对国内客户需求研究更加深入,具备更强的挖掘细分 领域需求的能力,服务响应速度也更快,国内客户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 2010-2018 年,国内工控行业本土企业市占率已经从 27.1%增长至 35.7%。本 土品牌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水平。如在变频器、伺服等领域,汇 川技术对外资品牌的替代正逐渐进行;在小型 PLC 领域,信捷电气依靠优异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 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工 业机器人成为未来智能工厂的发展方向。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头部聚集。ABB、 发那科、库卡和安川电机仍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成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 人供货商,占据全球约 50%的市场份额,其中发那科的销售占比最高,占比达 到 17.3%。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回暖。从月度产量来看,工业机器人自 2019 年四季度 已经开始复苏,尽管今年 1-2 月份疫情影响,导致一季度有所下滑,但是 3 月份 产量情况良好。2020 年 3 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72 万台,同比增长 12.9%。工 业机器人的下游主要为汽车行业,目前汽车景气度下行,各厂商面临较大的成本 压力与增长压力,导致机器人需求放缓。但 5G 技术的逐步落地,为 3C 数码领 域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疫情下,用工荒的出现打开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 新想象,机器替人趋势将加速。3、 行业评级及重点公司分析3.1、 中国通号:轨交信号龙头,受益逆周期调节基建力度加大 公司 2019 年实现收入 416 亿元,同比增长 4.08%;实现归母净利润 38.2 亿元, 同比增长 1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2.9%和 10%,较去年略有波动;经营 性现金流净流入 33.7 亿元,较去年的净流出 15.9 亿元实现大幅转正,为三年以 来首次,公司的经营质量得到改善。在手订单充足,保障业绩稳定增长:受益于国家对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 及在行业内良好的口碑,公司订单量保持稳定增长。2019 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 总额 706.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4%。公司先后中标安九、鲁南、连徐、赣 深、玉磨、杭绍台铁路等重点项目。在市场竞争形势极其激烈的情况下,公司 CBTC 系统先后中标昆明 5 号线、西安 9 号线、南通 1 号线、天津 4 号线、苏 州 S1 线、深圳 16 号线等重点项目,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至 2019 年年底,公司 在手订单高达 1049 亿元,有力保障未来业绩增长。高铁控制系统更新需求逐年增长:高铁控制系统更新周期为 10 年左右,我国新 增高铁营业里程从 2009 年开始提速,故推算从 2019 年至 2023 年高铁更新升 级市场容量达 259-311 亿元,2024 年后高铁更新升级市场容量预计每年也将维 持在 50 亿元以上。公司作为全球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领先企业,依靠其核心竞 争力已在高铁更新升级市场中创造了良好的先发优势。公司已完成了京津城际系 统改造项目,随着高铁控制系统进入更换周期,公司持续受益。风险提示:基建及轨交投资规模及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致盈利能力下降 风险;海外业务受疫情影响风险等。3.2、 威海广泰:空港、消防、军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公司 2019 年实现营收 25.5 亿元,同比增长 16.7%;实现归母净利润 3.32 亿元, 同比增长 4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3 亿元,同比增长 17.1%。公司非经 常性损益增加,主要由于报告期收到业绩承诺补偿收入 3571 万元;公司经营性 现金流净额达 6.10 亿元,同比上年的 1.04 亿元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经 营现金流管理,收到销售回款较上年增加较大,同时购买商品增加票据支付比例,有效降低资金流出的速度。另一方面,公司一年期以内预收账款由上年的 2.67 亿元提升至 3.95 亿元,意味着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将力促公司 2020 年业绩保 持持续增长。逆周期调节将加大民航短板建设,公司空港地面设备业务受益:公司 2019 年实 现空港地面设备收入 13.0 亿元,同比增长 16.9%;毛利率为 35.8%,同比增长 1.6pct。2019 年我国航空产业稳步发展,国内航空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及旅客 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 7.1%、7.9%。国内民航短板突出,逆周期调节有望加大机 场建设,公司空港地面设备业务将持续受益。另一方面,民航大力推进“蓝天保 卫战”,公司已获取电动车资质 10 项,重点新产品研发 12 项,并实现纯电动产 品合同超 1 亿元。公司树立了民航电动化技术标杆,预计今年将有大批量电动空 港设备的采购落地。消防车保持行业领军地位,应急救援装备前景广阔:公司消防车业务市占率逐 步提升,稳居国内消防车企业的第一梯队。随着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推进, 势必将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投入,提升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安全 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公司大力研发系列应急救援装备,现已有 8 种型号产品,包 括军用大型运水车、大型通讯指挥车、高空救援救生通道等。另一方面,公司全 资子公司威海广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已拥有移动医疗车、旅居车、警用车、军用 改装车等中高端特种专用车辆。公司有望借应急管理部救援能力建设东风,在应 急救援特种车辆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风险提示:应急管理部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军品合同签订和订单交付时间存在不 确定性,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致盈利能力下滑风险等。3.3、 交控科技:城轨信号系统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营收净利润快速增长,中标份额蝉联第一:公司 2019 年实现营收 16.52 亿元, 同比增长 42%。其中,信号系统项目总承包业务实现营收 15.67 亿元,同比增 长 42.6%;零星销售业务营收大幅增长,维保服务业务营收小幅增长。公司销 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小幅下降,综合毛利率微降 0.27pct,总体平稳;其 中信号系统项目总承包业务毛利率为 26.8%,同比增长 1.6pct。公司实现归母净 利润为 1.27 亿元,同比增长 91.7%,盈利能力继续得到提升。得益于充足的新 签及在执行订单,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4.30 亿元,同比增长 280%。2019 年公司共中标 9 条正线线路,开拓 6 个新城市,市场占有率为 25%,连续两年 位列第一。国产化先行者,核心技术护城河进一步拓宽: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 设及运营维护、互联互通、智能运维等多个领域技术的领跑者和推动者,也是国 内城轨领域第一家拥有 CBTC 自主技术的厂商,打破国外垄断,使我国成为世 界第四个掌握 CBTC 核心技术并开通运用的国家,是国家自主化互联互通示范 工程牵头方,使我国首次实现全自主 FAO 系统工程应用。2019 年公司在原有 基础 CBTC 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I-CBTC 和 FAO 技术,继续开展 VBTC 和基于新技术下的轨道交通智能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并进行新产品开 发和产品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新基建加快城轨建设:受疫情影响经济承压,新基建将成为重要的稳增长手段。 2020 年一季度,我国发行的地方债规模达 1.61 万亿,其中专项债发行规模达 1.10 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重点布局方向,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 轨道交通新开工里程的增加,为信号控制系统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截至 2019 年底,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重庆、宁波、杭州、合肥等 26 个城市累计近 1930 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其 中已开通运行线路总计 20 条,线路总长度 772 余公里。公司作为城轨信号系统 龙头将显著受益新基建的加快推进。风险提示:技术研发或产业化失败将导致公司丧失行业领先地位;基建投资力度 不及预期影响公司业绩提升持续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 险等。3.4、 科安达: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新基建助力业绩增长 先发优势明显,细分市场地位领先:公司为我国较早从事轨道交通雷电防护产品 和信号计轴系统开发的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目前公司的 产品主要有轨道交通信号计轴系统、铁路站场综合防雷系统、信号监测防雷分线 柜、道岔融雪系统等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为轨道交通领域客户提供工程建 设和系统集成服务。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领域,公司的计轴系统具有较强的竞争 优势,公司陆续研制完成了列车行车方向识别、直接复位、计轴监测、区间计轴、 计轴解决铁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等创新功能和解决方案。自 2009 年至今,已在 全国 30 多个城市超过 100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得到应用,并在部分铁路线路 得到应用,在国内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在雷电综合防护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从 事铁路信号防雷的企业之一,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出了专利产品防雷分线柜,截至 目前累计实施的站场综合防雷系统已超过 4000 个,居于市场领先地位。新基建助力轨交建设,产能释放竞争力加强:轨道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 施,是当前新基建重要投资方向。各级地方政府把轨道交通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 要举措,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受益于城市 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增长有良好保障。同时,公司 在珠海市金湾区新建自动化生产基地,拟设各类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生产线、自动 化组装线、精密的质量检测设备,并配套生产管理软件,打造精益生产体系。届 时,公司在主业产能规模、核心工艺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均将获得提升, 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风险;轨道交通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 波动风险等。3.5、 康尼机电:轨交和新能源车业务前景光明 轨交市场保持市场领先,加快海内外新能源公交车门系统市场布局:公司在城轨市场传统劣势区域获得新项目;高速车市场成功进入 400km/h 高速动车和 250km/h 标动平台,获得 160km/h 集中动力动车组较大份额批量订单;闸机扇 门模块产品新造市场获得 1 条新线订单;城轨连接器获得唐山车辆厂、长春客车 供应商资质,存量订单较去年获得明显增长。公司自主研制的新能源公交车门系 统产品(电动塞拉门)在国内既有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 国内公交车的市场布局以及海外新市场的开拓。2019 年公司境外营收同比增长 38.3%,毛利率同比增长 17.6pct,公司成功获得国内多地区销售订单及保加利 亚、韩国等国家公交市场的出口业务订单。轨交景气度向上,公司核心竞争力较强:轨道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 当前新基建重要投资方向。各级地方政府把轨道交通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预计城轨市场需求保 持增长,动车组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公司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优势,建立了完善 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轨道车辆门系统方面拥有多项核心原创技术,具有较强的轨 道交通业务核心竞争力。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风险;城轨建设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致 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股权分散,经营控制权易主风险等。3.6、 信捷电气:一季度开门红,技术升级推动竞争力提升 一季报开门红,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6.50亿元,同比增长10.0%;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增长 10.0%;实现综合毛利率为 40.5%,同比 小幅提升 0.8pct;净利率同比持平为 25.2%;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 1.27 亿 元,同比上年翻翻,财务继续保持稳健。另外,公司 2020 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营收同比增 23.2%至 1.65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 51.5%至 4714 万元。PLC 产品横向加强运控型及总线型,纵向拓展中型市场:公司 PLC 产品 2019 年实现收入 2.96 亿元,同比增长 7.55%,在工控行业整体不景气现状下保持增 长,市占率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国产龙头地位;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为 54.6%, 显著提升 2.8pct,前期阻容涨价导致毛利率下滑的因素已消除。公司横向提升运 动控制型及基于 EtherCAT 总线型高端 PLC,纵向已研发出基于 CODESYS 平 台的 XS3 系列高性能中型 PLC,继续强化产品谱系齐全的优势,为适应市场多 变的需求和竞争环境提供保障。伺服短板逐渐补足,解决方案提升综合竞争力:公司推出新一代伺服 DS5 后已 显著补足驱动层产品短板,自动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公司还 针对性地研发新一代经济型 DS5L1 系列伺服,增强在低成本市场产品竞争力; 此外,公司还针对物流行业推出低压直流伺服驱动器 DF3 系列,以及全新设计 的MS6系列电机,伺服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再上台阶。公司通过强有力的国产PLC 品牌效应拉动伺服产品销售的策略成效显著,公司 2019 年驱动产品实现销售 1.95 亿元,同比增长 20.8%,进一步凸显公司“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海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一、机械行业总体运行触底反弹,景气度分化(一)机械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机械设备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在制造业各环节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机械设备行业上游为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下游为汽车、新能源、房地产、能源、环保、纺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行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其中,专用设备包括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冶金矿采化工设备、楼宇设备、环保设备、印刷包装机械、纺织服装设备和农用机械等;通用设备包括机械基础件、机床工具、制冷空调设备、磨具磨料和内燃机等,运输设备包括轨交设备、海工船舶设备等。 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滞后等问题。 (二)制造业基本面继续改善,高端制造已率先复苏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幅继续缩窄 机械类公司的产品多为资本品,主要为下游扩产所用,所以与下游行业景气度和需求直接相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下游资本开支减少。整体上看,2015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呈现下滑的态势。2020 年 1-5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 6.3%,较 4 月环比提高了 4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益于地产与基建投资的双重影响。 2。 在转向债的支撑之下,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回升 2020 年 1-5 月,基建投资增速为-3.3%,较前值继续回升 5.5 个百分点。2020 年 5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确保项目资金,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尽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于基建投资逆周期的预期有所弱化,但从数据来看,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还是受到地产竣工周期的影响,未来专项债的加速落地有望将基建投资逐步落到实处,预计未来投资增速逐步转正。 3。 房地产步入竣工周期,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复苏 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推动地产投资加速复苏。由于外部环境较为宽松,各房企开工节奏不断加快,开发投资逐步复苏。2020 年 1-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0.3%,较前值收窄 3 个百分点。从销售段来看,2020 年 1-5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4870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2.3%,增速较前值继续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其中住房销售面积 42941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1.8%,增速环比收窄 6.9 个百分点。销售较好主要同样受到按揭贷款发放、购房需求释放因素影响,反映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韧性。我们认为,在外部环境宽松,销售状况向好,地产竣工周期到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房地产增速有望继续复苏。 4。 制造业投资复苏偏缓, PMI 处于荣枯线以上 2020 年 1-4 月,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14.8%,较前值上升了 4 个百分点。从各项指标的对比来看,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偏缓,与基建、地产存在一定分歧。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在高库存、低产能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且外需压力影响可能继续显现,行业复苏可能继续面临挑战。未来只有国内终端拟需求启动,企业库存区划,制造业复苏预计才能提速。从前瞻性的指标 PMI 来看,2020 年 6 月的 PMI 为 50.9,较上个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 (三)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为机械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智能再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重要规划,并以此形成了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年度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 (四)专业设备的复苏相对更为强势1。 工业与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逐渐恢复2020 年 1-4 月,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 2.8%,较 4 月改善 2.1 个百分点;制造业的降幅也同样收窄,累计下降 2.8%,较前值收窄 2.6 个百分点。通用设备累计同比下降了 4.9%,降幅收窄 4.1 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增速转正,同比提高 1 个百分点。从整体看,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逐步恢复,其中专用设备的复苏最为强劲。 2。 专用设备盈利改善明显,利润同比转正 2020 年 1-5 月,通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8.2%,利润同比下降 6.6%,降幅较前值(1-4 月)分别收窄 4.7、11.1 个百分点。专用设备行业营收下降 2.3%,降幅收窄 5.6 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 16.9%,环比大幅提升。从专用设备行业的复苏可以看到,尽管制造业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下游高端专用设备整体景气度向好,反映了高技术制造业景气度的提升。我们预计在锂电、光伏、半导体、高端制造等行业景气度季度提升的背景下,专用设备的盈利仍将保持向好趋势。3。 海外出口对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影响相对较小我们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位居全球前列,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具体到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具备代表性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我们发现出口额/量占销售总额/量的比例较小,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更小,像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中国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海外出口的下降对中国高端制造影响较小,并能一定程度上加速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为电子产品,2018 年占比为 39%;此外机械、电气设备及家电等合计出口额为 593 亿美元,占比为 11%;纺织品占比 9%,化学产品占比为 7%。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全球疫情以及国际形势面临挑战,但对作为核心的机械设备影响相对有限。(五)细分子行业景气度分化二、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高点,高端装备将成重点方向 (一)机械设备横跨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新兴行业成长空间大1。 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不同子行业差别较大机床、造船、工程机械、油服装备、电梯等发展属于成熟期,以机床为代表,是工业的母机,其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表现出较强的周期属性。机器人、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发展处于成长期。3D 打印处于初创期。 2。 长期来看,机器人、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新兴行业成长空间巨大中国已成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8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4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29.7%,其中工业机器人 62.3 亿美元,占比 71%。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刚刚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不到德国和日本的 1/3、美国的 1/2,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锂电设备需求依然巨大。新能源汽车引来新周期。随着特斯拉全球出货量保持稳定增长,以及欧洲传统车企加大步新能源车布局,新能源车未来确定性再度得到强化。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预计到 2025、2030 年电动化率将达到 14%、20%;而从整车厂的规划来看,2025 年各大车企目标基本在 15%-25%,2030 年预计将达 30-40%,更为激进。我们预计 2025、2030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685GWh、1322GWh,远期供需存在较大缺口。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国外松下、LG、三星、Northvolt 共 6 家电池龙头企业 2019 年底产能合计约 150GWh,产能和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未来新能源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二)智能制造是发展趋势,我国处于全球第二阵营1。 智能制造成为各国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这里智能制造是广义的,不仅是智能制造装备,包括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五方面。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价值。 2。 美国、日本、德国智能制造水平领先全球,中国处于全球第二梯队美国、日本、德国智能制造水平领先全球,中国居于第二梯队。根据《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中国名列智能制造发展综合排名全球第 6 位,美国、日本和德国名列第一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引领型”国家;英国、韩国、中国、瑞士、瑞典、法国、芬兰、加拿大和以色列名列第二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进型”国家。 从发展格局来看,欧美传统制造业强国拥有较多技术与经验积累,转型升级难度较小,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基于世界工厂时代的积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竞争优势。当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的“重振制造业”政策形成共振,使得全球智能制造格局处于快速发展的动态平衡中。 3。 过去几年,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取得较大进展过去几年,我国智能制造取得了显著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型企业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智能制造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财务效益方面,智能制造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3)典型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需求强劲。 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利润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提升和产品服务价值的提升。2013 年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并不明显,55%受访企业其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利润贡献率均处于 0-10%区间,而 2017 年,仅有 11%受访企业处于这个区间,而 41%受访企业处于 11-30%区间,利润贡献率超 50%的企业,由 2013 年 14%提升到 2017 年的 33%。 随着中国两化融合及工业互联网等工作的推进,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大部分企业正致力于数据纵向集成。根据德勤调查结果,81%受访企业已完成计算机化阶段,其中 41%处于连接阶段,28%处于可视阶段,9%处于透明阶段,而预测和自适应阶段的企业各站 2%。 4。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巨大,但国内产业核心环节仍存短板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 年市场规模突破 1.5 万亿元。鉴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庞大市场容量,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以及国内产业升级需要,未来 5-10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估测,到 2022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38000 亿元。未来 5 至 10 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增长率将达到年均 25%。 另一方面,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仍存短板。作为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核心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执行机构。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 2017 年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 23.7%,国内大部分市场都被日系、欧系的机器人企业所占据,并且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国厂商均加速在我国扩张产能布局。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不仅从营收规模、利润还是研发投入方面,与国外机器人巨头企业都差距巨大。(三)机械行业议价能力总体不强细分行业竞争结构各有差异机械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面对上下游行业双向挤压,如果所在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往往竞争较为激烈,议价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机械行业仅是其主要上游钢铁行业应用之一,议价能力有限。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机械设备下游是汽车、房地产、能源、交通等行业,机械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差。细分行业方面,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不同行业相差较大,主要细分子行业竞争结构如下表所示。 投资建议:重点看好工程机械以及专用设备子板块。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具备内生增长动能,且受益于稳定投资预期的传统工程机械龙头;以及下游需求逐步向好,行业订单可能加速落地的先导智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专用设备厂商。 (以上图表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风险提示: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文章来源:中金网)
中商情报网讯:于轧钢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是“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下的细分行业之一,对于提升钢铁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起到关键作用。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钢铁工业是我国以及全球工业化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作为全球钢铁市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除小部分高精尖的品种需要依赖进口外,国内绝大部分钢材品种已经完全能满足自身需求并实现出口。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钢材产量达120477.4万吨,同比增长9.8%,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是国内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钢铁工业以铁矿石、焦炭等为原材料,经过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一系列工序,进而形成各类钢材制品。近年来,在国内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市场份额不断向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工艺领先的企业集中,从而推动了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掌握国际先进的轧钢技术,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多线切分轧制技术、精准轧制技术和控轧控冷技术等关键轧钢技术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工业调整步伐加快,行业智能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钢铁工业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国际钢铁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全世界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呼声的高涨,轧钢专用设备行业顺应钢铁行业发展需求,正在向高效率、高品质、高精度、高质量、连续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钢铁行业将重点围绕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传统钢铁生产模式的转型,实现生产的智能化、精益化和柔性化。作为钢铁加工产业的关键环节,轧钢智能化应用的相关设备也在成为行业突破的重点,设备供应商把智能化应用融入钢铁企业全流程和智能决策过程中,做到精准、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环保生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在国内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国内轧钢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需求,轧钢专用设备制造企业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以及智能化应用和新材料等创新技术与轧钢专用设备的融合,提供与轧钢先进生产工艺和智能制造水平相适应的产品。轧钢专用设备的发展创新对于推动国内钢铁工业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第一章行业概况重型机械行业是指生产销售重型机械产品和设备的行业。常见的重型机械有矿山机械、起重设备、路桥机械、综合重型机械、机场设备、港口设备、铁路设备。图机械行业全产业链图图机械设备图机械主要子行业的产业发展阶段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图工程机械产业链景气度跟踪导图上游:重型机械行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废钢、生铁、及各类合金等,以及电、煤气等能源。尽管部分重型机械行业企业能根据原材料或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调整在手订单的产品价格,但由于产品价格调整与原材料或能源价格波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变动幅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原材料或能源价格的波动将会对行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图机械行业产业链图重型机械下游从下游行业分布看,重型机械行业主要为化工、冶金、炼化等基础工业领域提供生产设备,包括压力容器、锻压设备、矿磨装备等重型装备。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由于生产过程需要大量裂解和化学反应,需要用到的重型机械设备包括压力设备、分离设备、储罐、大型换热器、运输管道等大型铸锻件。图中国起重机械行业产业链2.2 技术发展五轴联动是指机床基本的直线轴三轴X、Y、Z及附加的旋转轴A、B、C中的两轴,五个轴同时运动,任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实现对空间复杂型面的加工。机床轴的绝对数量并非衡量数控机床先进程度的标准,重点在于联动轴数量。发行人能够实现的五轴联动为目前数控机床的最大联动轴数。2.3 政策监管机械行业监管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作为宏观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方式履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职能。工信部负责对本行业的宏观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科技部负责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及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统筹协调技术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等。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技术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承担各细分行业的自律管理职责。还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筋焊接网分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等。2012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版)》。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发展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能源发展重大工程和交通建设重点工程等。2018年8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指南指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和历史比较重型机械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发展和价格驱动机制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重型机械行业所服务的下游行业投资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建材、煤炭、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处于去产能化的过程中。重型机械行业长期服务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基本完成了生产能力的积累,物资供应从紧缺的卖方市场转变为较为宽松的买方市场。受此影响,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面临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价格下滑的情况,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工程机械应用场景拓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多功能化、多元化的机械制造,使工程机械在传统应用领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例如,挖掘机已开始应用于高工作业、城市维修、农村开荒、园林作业等场景;起重机也已拓展至消防工程、市政工程等新领域,新场景下的应用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其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发展及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紧密相关,前几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自身及下游行业双过剩影响,重型机械行业陷入低迷,发展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以来随着下游景气度的好转,行业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主要产品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盈利下滑压力仍较大。3.3 竞争分析图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容量分布(单位:亿美元)图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市占率变化情况图全球工程机械头部企业市占率变化情况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并形成外资企业高端领域垄断,中低端国有企业主导,民营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且细分产品领域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据绝对优势。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对设计研发能力、生产技术及资金投入的要求较高,另外经营规模效应的显现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优势,2018年以来经过前期市场低迷期调整,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或转型,市场集中度存在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波特五力分析1) 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有限。我国钢铁工业目前仍呈现大产业、小企业的局面,我国钢材生产企业接近2500家,钢铁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工程机械企业在购买时的选择较多,还价能力相对较高。2) 关键进口零部件供方的议价能力较强。具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方面,由于没有掌握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我国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仍依赖进口。工程机械企业在购买时选择较多,还价能力较高。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不稳定3) 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有限。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基础建设、房地产、采矿业等,下游用户主体多元化。近几年来这些行业的高速增长也拉动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增长。工程机械市场旺盛的需求增强了工程机械企业在同下游买家谈判过程中的能力。4) 新进入者的威胁。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不断兼并组合,品牌在用户心目中日益强化,销售网络的日益完善巩固,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经济壁垒、品牌壁垒、渠道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日益加强,目前已基本达到抑制那些小、散、差的企业进入的该行业的自我保护要求。5) 工程机械功能替代难度大。工程机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等的基础装备,功能替代难度大,但技术升级空间大。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图2020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十强排行榜图国外上市企业1) 卡特彼勒(CATERPILLAR)[CAT.N]:卡特彼勒公司致力于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全球代理商紧密合作,在各大洲积极推进持续变革。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和采矿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气体涡轮机制造商之一。同时该公司还是领先的服务提供商,旗下拥有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公司、卡特彼勒物流服务公司以及Progress Rail服务公司。2012年,该公司宣布完成了对中国香港年代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四维机电的要约收购。2) 小松集团[6301.T]:该公司是一家工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本公司从事建筑和矿山设备,工业机械和车辆,物流,电子等解决方案业务。其DANTOTSU服务包括KOMTRAX,其是一种机器跟踪系统,其终端安装在建筑设备上以传输关于车辆的位置,累积工作时间和操作条件的信息,以及用于采矿的KOMTRAX Plus。其DANTOTSU解决方案包括自动运输系统(AHS)、智能机控、SMARTCONSTRUCTION和智能机器控制液压挖掘机。其他产品包括森林机械、叉车、柴油发电机、大型压力系统、中型和小型压力机、钣金机械、机械工具、准分子激光器,以及用于半导体制造的热电模块和温度控制设备。3) 迪尔(DEERE)[DE.N]:迪尔公司是一家提供先进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全球领先企业。公司业务主要有:农机设备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公司在建筑、森林、草坪和草皮培养等农业设备生产方面占主导地位。另外,公司也生产柴油机和其他工业动力设备,在信用卡、健康护理和专门技术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第四章未来展望1. 行业分化继续加剧。未来重机行业分化趋势仍将持续。相较于其他重机产品,具备成套设备供给能力优势和采购优势的公司将具有较高的行业景气度和盈利空间;同时,拥有工程承包业务的重机企业可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缓解机械制造业务下滑的冲击,提高抗风险能力。2. 工业4.0战略促使重机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3. 重型机械行业步入整合时代。受国家政策调整、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企业“先天不足”等因素影响,重型机械装备业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对重机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整合,不仅可以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且可以提升整个重型机械行业的实力和能力,使更多的行业从中受益。CoverPhoto by Jakub Pabi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