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考博士需要准备sci论文吗?这个要看报考学校专业招生博士的条件,一般来说,硕士想通过申请考核方式来报考博士,亦或者想要被导师看中,得到优先的录用名额,还是有必要准备sci论文的。硕士考博士,可选择的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学校报考博士的条件有差异,而且同一所学校不同的学院采取了不同的博士选拔方式,制定了不同的博士招生条件。也就是说硕士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报考的学校、报考的学院专业,进而确定自己要满足哪些条件。比如厦门大学某学院硕士考博士发表论文要求:非应届硕士毕业生至少应有一篇公开发表的中文一类期刊论文,或者二篇 CSSCI 中文期刊论文,或者“非逆序”作者署名的国际 B 类及以上英文期刊论文(以厦门大学人事处公布的一类核心目录为准)。应届硕士研究生,须提供至少一篇高质量的工作论文,以判断其学术水平与研究潜力。硕士考博士对于sci论文有提要求,但不一定是硬性要求,即硕士准备sci论文,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好处,没有准备sci论文,不代表考不上博士。只是硕士考博士,也需要先选导师,而一个导师可录用的博士是有名额限制的。当考生人数多于录用人数时导师肯定是优中择优,而有sci论文的,复试时很能加分,更容易被导师青睐。可以说,硕士考博士时,一篇sci论文可以抵很多,哪怕是四区,也能省去不少事,比如外语免试,甚至多发高水平文章,有些专业可以不通过考试读博的。总之,硕士考博士,当sci论文是硬性条件时,那必须准备,当sic论文是选择性时,硕士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做决定。鉴于sci论文是硕士考博士的常见条件,含金量很高,在同等条件下,有sci论文的硕士被录用的几率更高。因而,建议硕士考报送要准备sci论文,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sci论文写作投刊指导,关注知实学术,分享期刊征稿、投稿要求、发表技巧,帮你理清思路,让sci论文发表的更顺利。
现在的家长都会比较的注重教育方面的培养,都会选择让自己孩子的去到一个更高的学习的殿堂,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造成了一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多的公司或者企业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门槛!随着本科学历含金量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都是更加的青睐提升自己的学历,成为一名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不被学历的门槛给束缚住!但是现在的研究生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很多的人都是“陪跑”大军中的一员,2020年的高考人数达到了340万人,到了2021考研的人数达到了370万人,但是研究生的录取率不到30%,足以可见现在研究生的难度之大!研究生的分类其实研究生还是分着很多的类别的,并不都是一样的,根据在校生的身份可以分为全日制的研究生还有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全日制的研究生是就是一直在学校里搞学术研究的,一般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都是在职的人攻读的学历,他们都是寒暑假的时候回到学校里上课!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还会分为学术型研究生,这个方向主要是偏重理论的研究生对于学术要求的会比较的多!还有一种研究生是专业型研究生,专硕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但是学硕和专硕的之间的差距真的不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学硕和专硕之间的差距1、培养时间不同学硕的同学一般是是三年的时间,而专硕的同学则是两年的时间,学术型研究的同学则是需要研究的内容更加的深奥!2、主要的方向不同学硕是对自己所选的课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对一件事情做出深刻的研究,主要是做科研的,但是专硕的同学是不需要做科研的,主要是实践应用方面的,为以后的就业更加的充分!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对于学硕的同学来说是比较的严格的,很多的学硕的同学都是需要发一些期刊的,但是对于专硕的同学是不作要求的,学硕的同学在毕业的时候必须是有学术型的论文的,但是专硕的同学是可以多种形式的,产品开发之类的都是可以的!4、调剂是有差别的对于专硕的同学是不能调剂到学硕的,但是学硕的同学是可以调剂到专硕的,很多的同学过了国家线都是指望着调剂来上到研究生的,所以很多的同学都是会选择报考学硕然后调剂到专硕的!5、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一样对于学硕和专硕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学硕主要的发展方向就还是科研方向,但是专硕的同学都还是注重于各个行业的就业!在考研前应该做好什么准备?1、让自己心静下来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一旦是想好了要考研的话就要做好准备,让自己的心能静下来,把心静下来,用心学进去,这样才会有一个充足的准备!2、选择好自己的方向,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考研时的专业选择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考研的时候是需要做好规划的,查看一下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计划,也要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大的规划,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的发展方向!考研的人数逐渐增加所以导致现在的竞争也是增加了不少,所以考研还是需要好好准备的!
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学的时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顺利拿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没有很积极、很主动地表示要去读博士,或者说直接便放弃了读博,而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毕竟博士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读的。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为此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咨询了很多在读博的师兄师姐,也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一般来说更多的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博士,而这便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所以,只要你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的话,那么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你更有机会读博了,当然这里所要求的论文一般是指核心期刊的论文,当然最好是C刊论文,但是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发表一篇C刊论文是真的太难了,或者说几乎没戏。同时,也有很多的在读博士告诉学弟的经验都是在读研期间最好是能够发一篇C刊论文,因为其一篇的价值相当于是三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值,更有的说只要你发表了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的话,你便可以直接去你理想院校找你认为优秀的博导,就凭借这篇论文,很多的博导会对你感兴趣的。而且,现在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虽然说很看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校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攻读博士,但是需要你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很优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参加统考,也能够获得导师手中的名额。因此虽说只有一篇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申请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申请博士并不是说自己有论文就一定能够万无一失,这其中还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硕士导师的价值,以及在读博士的师兄师姐的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够更有保证的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总之,想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一篇C刊论文,在论文发表情况方面已经占有足够多的优势,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人脉和导师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你顺利拿到博导手中的名额了,或者说看你自己和博导的交流了,毕竟想读博关键字在于博导对你的印象,这也很重要。
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别人在议论学硕(学术型硕士)和专硕(专业型硕士)之间的区别,你也在选择学硕和专硕之间来回徘徊,不知道如何选择,非常纠结。这两种硕士类型从字面意思来分析,专硕更加注重应用,以职业追求为目标,更加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会参与一些导师的实习项目,学硕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向于搞理论研究,通常会在读研期间发一些论文。学硕和专硕理论上来说培养模式存在不同,就目前情况来看,各个院校根本没对学硕和专硕进行具体区分,两者培养模式基本一样。读研期间所学习的基础课程基本一样,部分院校要求的学分都是一样的,导师带专硕和学硕的方法也差不多,也不会区别对待,导师手里的科研项目较少的,研究生生活过得自由自在,基本都是写篇论文毕业就行了。再来说说两者的区别,在考研难度方面,考学硕的难度要比专硕要大一点,学硕报名人数多,招生人数少,考研题目难,专硕招生人数多,题目相对来说简单。在学制方面,大部分院校的学硕学制为3年,专硕学制为2-2.5年,学硕要比专硕的学制要长。在学费方面,学硕每年收费8000年,专硕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存在差异,每年学费基本都高于10000元。部分学校对于学硕和专硕的毕业要求也存在差异,学硕在读研究生期间要求发表一篇省级期刊(有的学校要求核心)以上的小论文,大论文答辩通过即可毕业,专硕仅需要完成大论文和答辩即可。学硕可以直接申请直博,专硕无法进行硕博连读,需要毕业后参加全国统考。在未来就业方面,学硕和专硕在用人单位看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会在薪资待遇上偏向于专硕或学硕。招聘单位更加看重读研期间所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与个人读研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打算未来直博的小伙伴,尽量选择学硕。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有多少人加入了考研大军2021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突破400万大关。何为考研,为什么要考研真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判断是否考研,要首先摒弃掉机会成本的思维。许多人在决定是否考研的时候,都会假设,如果自己去工作了,这三年时间会赚多少钱,能够拿到什么职级,然后再去对比研究生毕业后跟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的人的待遇水平。这种看似合理的方法,其实往往很难奏效。首先在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人,他的想法与思维和你完全一样。所以你用他人的案例来对比自己就会那么的不恰如其分,每个人都不一样,别人拿来很好使的策略,在你身上就未必管用,所以不要去做这种无意义的对比。在许多行业里对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即使你与他有着相同的水准和工作能力,公司和领导眼中对你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仅仅是三年工作经验和一个学位证的差异,而且经验这种东西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讲,都是很虚的。如果决定了考研,学硕和专硕有哪些区别首先学就是大家都关心的学费问题,一般来看专硕是比学硕贵一些的,贵多少视学校的情况而定。复试问题 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不行多看点学术论文,特别是你想去学校的老师写的。学制不一样,学硕一般3年。专硕一般2年,也有的3年。两者区别不能单看年限。培养阶段内容不一样,学硕理论内容多些,专硕少些。举例公共课,学硕学政治外还要学马克思原著选读,理论课稍微多几门,因为时间长。专硕和学硕的学制不一样就决定了他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肯定是不一样的。实践课程来讲专硕时间长,至少要半年左右,学硕短些。论文难度的话,学硕要难一点,论文难度,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发表公开论文。专硕论文贴近实践课程,更重视接近社会某个具体东西。相对会简单一点。新一轮考研正式起航,需要为考研做哪些准备考研从初试到复试,这中间的每件事,包括择校、搜集资料、制定复习计划、平衡本专业课程、复试流程等等都要自己花心思。所以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认真选择在能力范围内、适合自己的学校,否则后边的复习都无法顺利进行。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大家备考前期千万不要在择校和信息收集上吃亏,有效信息越多,上岸越稳。
原标题:研究生免发论文不意味着培养质量“放水”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其中一项措施是: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前,清华大学已于去年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提出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由此可见,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学位资格脱钩已是大势所趋。而在脱钩后,要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导师制,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过程指导、教育与管理。把学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包括发表期刊档次、数量,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是近20年来很多研究生培养机构推出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然而,从现实看,这一措施虽然确实增加了高校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数量,却不见得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反而出现为了毕业,研究生急功近利撰写论文、买卖论文、弄虚作假等问题,不少研究生导师也反对这一措施。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其出发点是迫使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必须做学术研究、发表论文,也借此给导师指导学生“布置”明确的发表论文任务。可是,刚读硕士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怎么写论文?要求所有硕士生、博士生在都发表论文,学术期刊哪有那么多版面?这些论文真有创新价值吗?国外一流大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通常都没有在求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并不把发表论文与申请学位挂钩。对于博士研究生,主要强调通过导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并严格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对于硕士研究生,很多学校连硕士学位论文也不要求撰写,主要要求学生完成高强度的硕士课程学习。学校是怎么保障培养质量的呢?对硕士研究生,每门硕士课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少课程都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通不过课程考核,拿不到规定的学分,也就无法毕业,教师在给学生课程评分时不存在“放水”现象。也就是说,这是强调过程质量监管。国内一些高校用发表论文来代替过程质量监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平时课程教学要求不严,导师的质量把关也不严,如果不设置一条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培养质量将“很水”。当然,要求学生发表论文,在校方看来,不但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质量保障问题,也可增加学校的论文发表数,为提高排名作贡献,有的高校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到学校发表论文总数的一半。这也是取消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存在的现实阻力。抛开影响学校的论文发表数不说,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指标,高校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人担忧,研究生会不会变得“更水”?从舆论的反应看,一些人是反对高校取消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的,尤其是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对于硕士研究生,有的人也不赞成取消学术硕士发表论文的规定,支持度相对较高的是取消专业硕士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因此,破除“唯论文论”,在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健全导师制建设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这要求进一步明晰导师权责,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花心思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教师的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之中,疏于对学生的指导。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啊,欢迎收看本期的考研专题,每天小编都会给大家带来关于考研的资讯,有需要的小仙女可以关注小编哦!今天小编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学说和专硕的相关信息,有的可能只是适用于某些学校,大家注意甄别哦!近日因为有小伙伴询问关于研究生的学硕和专硕有多大区别,比如学习的内容和以后的工作走向,学校侧重点和资源分配会有不同吗?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在哪呢?小编作为一个教育类专硕可以简单给大家讲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培养侧重点上,学硕指的是学术型硕士,重在搞一些理论性学术性研究,对以后如果要考博比专硕肯定要好一点;专硕指的是专业型硕士,主要是培养一个领域实践性强的硕士,避免培养出来的硕士在某个领域缺乏一定实践技能。学制上学硕一般是三年,专硕是两年,不过现在一些专硕也都在转型,有的专硕是三年。学制两年的好处是什么呢?可以比学硕早毕业一年,早一年去就业,多一年工作经验,这个对于一些想拿个硕士文凭来找到更好工作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你想考博,或者你非常喜欢搞研究,那么小编建议你考学硕,但是也不代表专硕不能考博。对于一个教育类专硕的学姐表示专硕两年时间还是紧张的,在第一年的时候课程非常多,满满当当,第二年基本就是半年实习,半年写论文答辩毕业,所以有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反观我们同类型的学硕,时间就比较富裕,课程也比我们少很多,基本一星期也就两三节课,其余时间都是自己去看书或者其他安排,论文也不必着急,至于里面的利弊只是看个人怎么想了,如果你喜欢看书喜欢研究,这么多空闲时间是非常棒的,如果你无所事事,没有自主管理能力,那可能你就浪费了三年。所以对于有些人说的学不到东西那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要自己学,不能依赖别人。学习范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研究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老师只是给你一个启迪作用,剩下的还需要自己学会学习。关于毕业论文条件专硕和学硕是一样的,但是学硕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发表一篇以上论文才能毕业,而专硕不作要求。关于学费,专硕会比学硕学费贵大约两千块钱。关于考试分数要求,专硕会比学硕的分数线低一个档次,这是为了给那些有能力但是分数条件稍微差一点点的同学准备的,所以大家正确看待就好。专硕和学硕相同点在于都是两个证书,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这点是没差的,所以本质上对于考博或者工作来说学说和专硕是一样条件的。总而言之,如果你考硕士是为了拿一个文聘作为跳板找工作,专硕是你比较好的选择,而说过你醉心于学术研究,想当大学老师或者理论研究,可报考学硕,因人而异。小伙伴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小编会努力为大家解答,也请大家为本文点个赞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
来源:学术志 作者:风新型冠状病毒在2020年悄然来袭,对于每一个即将毕业的毕业生来说,如同恶梦般,让每一个人都提心吊胆,面对学校一再的推迟学生的返校时间,不少同学毕业论文还未写好,而还未发表期刊论文的同学更是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不想延毕,每个准毕业生的愿望除了活着外,就是顺利毕业了。被延毕的理由千千万,有同学因为论文盲审没过延毕了;有因为论文没发表而被延毕;有毕业答辩会上,被答辩老师怼,最后没通过延毕的;还有因为学校今年的政策改了,要求发表论文的条件改了,没有达到要求被延毕的。但最主要的理由是没有发表科学论文,No paper。SCI Paper中文翻译科学论文,是每一个要毕业的硕士、博士,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每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无数人为了Paper熬白了头,散尽千金,却仍旧一无所获。对于2020年冠状病毒的突然袭来,更是让大家手忙脚乱,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家更应该沉着的面对,认真的准备论文,迎来人生的新篇章,作为过来人,想跟大家讲讲我发表论文的时候遇到的那些事儿。发表论文路上的坑与启发1、发论文要早准备,能投稿一次通过的都是凤毛麟角,大部分的投稿过程都是一波三折。对于硕士来说,学硕毕业条件是一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中文核心或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不小于1.0的SCI论文;而对专硕来说,只要发表一篇科技核心就可以毕业了。对于大部分的学硕来说,最一开始的想法是中文核心保毕业,有余力在发一个SCI提升自己,拿奖学金,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最后只发了中文核心,甚至没有发表成功论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的估计了一篇期刊论文发表所需要的时间。下面简单列举3个邻域的中文期刊网址查询的审稿周期:半月刊是每半个月制作一期杂志的意;月刊是1个月一期;双月刊是2个月一期。看了这几个杂志社的审稿周期,可以说明2个问题:①按照杂志制作的周期来算,各杂志需要的论文的数量应该是:半月刊>月刊>双月刊但是从网站上公布的审稿周期来看,各期刊的审稿周期都在1-3个月,期刊的主要审稿速度取决于期刊的等级,北大核心在1-3个月,国家级1-3个月,省级1个月。②如果审稿速度取决于期刊等级,而不是期刊类型,那么期刊发表的难易程度及见刊时间应该是:半月刊<月刊<双月刊但是实际上论文发表的周期,并不是网站上查到的,有很多时候,审稿3个月甚至是6个月,而见刊的时间更长,半年到1年不等,只有论文见刊了,学校才会发学位证给你,学校还会要求论文必须在什么时候见刊,如果见刊时间太久,就延毕或者扣证不发。2、为什么你选的杂志社有发表过和你研究相近的文章,可是你投了却被拒稿?①研究内容相近,但是发表时间不一样,差距很大,杂志社也是要销量的,作为科学研究的杂志社,收录的文章代表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投稿时间比相近的文章晚,那你文章的创新性就打折扣,就存在被拒的风险。②别人的文章有各种基金的支持,可是你什么基金都没,那你的研究如果是实验类研究,经费从何来,数据是否就有可能造假呢?如果你的研究不需要很多研究经费,那你的研究是否有人进行过科学的指导,没有科学的指导,你一个研究生,又可以提出什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呢。杂志社就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因此通常有基金支持的文章比没有基金支持的文章发表通过率就更高一些。3、论文投稿半月刊就一定比月刊或者双月刊快么?不一定,半月刊见刊时间短,投稿的人多,审稿的编辑选择多,他会优先选择研究较为前沿,文章质量好的,挂了基金多的。但是投半月刊有个好处就是,拒稿时间快,投了稿,如果被拒几天就会收到邮件,有些月刊或双月刊的杂志,审稿了3个月结果拒了你,白白浪费了时间。4、如果被拒了很多次应该怎么办?①首先,不要灰心,总有合适的杂志社会录用你的。其次认真的修改你的论文,吸取合适的论文修改意见。如果你投了杂志社,很快被拒了,你收到了这样的回复:“您好,您的论文内容较新颖,也有一定实用价值,但是研究内容不符合本刊发表要求,建议您转投他刊。感谢您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希望继续关注本刊!”这种回复基本没有给你比较有用的建议,千万不要因为杂志社客气的语气,盲目相信你的论文写的还不错,没有啥大问题,还是要找老师,或者厉害的师兄师姐帮你在认真的修改一些,因为文章中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我之前投中文核心的时候,投了一个半月刊,收到了这样的回复,我还觉得自己写的还行,后面投了一个月刊杂志,这个杂志社还收了50元的审稿费,但是提了很多很中肯的修改意见。所以找杂志社投稿的时候,不要太在意杂志社有没有收审稿费,收了审稿费的杂志社,审稿可能会更认真些,它们反馈的审稿意见也更专业实用。②在论文修改提交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和积极的与责任编辑沟通,有很多问题其实沟通修改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中间不断的被审稿人说论文专业术语运用不够,要修改,不断的调整,平时多看文献,学习专业术语的用法。③碰到难搞的审稿人不要害怕,不要直接撤稿,或许有可以挽救的余地。曾经听一个博士师兄讲,有一次他投稿,碰到审稿人不断刁难,问了很多问题,后来发现那个审稿人在准备发表一篇和他差不多的文章。如果碰到审稿人恶意刁难,可以申请换审稿人,不要轻易放弃(大部分审稿人是好的)。④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得益于一本书,《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需要写论文的人,可以仔细阅读下,里面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论文的撰写要点以及论文撰写发表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有中文版和英文版,建议需要发SCI paper 看英文版。对于初学写论文的人,真的很有用。网上可以找到电子版。⑤论文中的配图也是很重要的,我在我的论文中的配图,得益于下面这本书:本书中,详细的讲了各种插图的画法,包括论文流程图,论文结果图的排版等,非常的实用。目前只有实体书,没有电子版。最后衷心的祝愿大家2020年,都可以顺利的发表论文。
B站up主:爱读书的King正文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研究生发小论文的问题。基本上大家读了研究生以后不管你是专硕还是学硕都要去发小论文,学硕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专硕一般来说就是发一篇就够了。小论文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大家工作了以后拿来评职称,像我们教师如果以后要评副高或者是正高都是需要发一些小论文。那这里来和大家举一个发假论文的例子,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教师张前龙,在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期间,上报64本杂志,其中60本杂志中有其发表的论文61篇。经查,其发表的61篇论文中,有48篇论文发表的杂志为假杂志。那他发了假期刊被查出来的后果就是构成了学术不端的行为,张前龙受到行政警告处分,5年内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职称,追缴学校给予其发表论文奖金1.3万元。安徽省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对相关问题下发了通报批评文件,你们觉得对这名老师的惩罚重不重呢。那大家也可想而知如果在读研究生期间如果是把小论文发到假期刊上,我个人猜测结果肯定就是记为学术不端,然后延期毕业,甚至还会被记录档案成为一辈子的污点。那这时候大家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会有假期刊、假期刊的目的是为什么?那么假期刊的目的一个就是骗你的钱,另一个就是骗你的论文。因为绝大多数期刊发表论文是要收取版面费的,大约是几百块到几千块钱不等。另一方面就是把你的论文给骗走了,因为你的论文并不会被发表在正规的期刊上,也不会被知网收录,而是被假期刊的人给弄走了。他们到时候就可以拿着你的这篇小论文去卖钱,有人要买论文了,他们就从自己的论文库里去把你这篇论文抽出来给卖掉。那为什么这些老师或者是研究生会投到假期刊上呢?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假期刊是特别特别的多,包括大家去百度里搜索期刊的名字,搜索出来的要么就是期刊的中介要么就是假期刊,而你这个真期刊的官网在检索页面的非常后面,所以这个百度真的是一家商业公司。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导师其实也不太清楚一些期刊投递的方式,那这个时候大家一定就很好奇了,导师他们不都发了很多的文章嘛,为什么他们也不清楚呢?请大家把好奇两个字打在公屏上,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导师发的很多论文都是双核心期刊或者是国家级核心期刊或者是SCI等等这类比较顶级的期刊,老师对这些比较优质的期刊的投递渠道都会比较了解和清楚。那像大部分的研究生其实写的小论文也比较水,你说我们这些人要是去投核心期刊那不是找死嘛,所以只能投递一些比较垃圾的期刊,当然这个垃圾期刊和假期刊还是有区别的,垃圾期刊尽管很垃圾,但也是知网收录,在知网上可以查的到的,所以对于这些垃圾期刊的投递渠道老师不清楚这也很正常。所以想要投递正规渠道的期刊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去向自己的研究生学长学姐打听打听,向他们多打听打听了解了解。如果大家对投小论文这块内容比较感兴趣,视频点赞到800的话,我就会在出一期视频和大家讲一讲像假期刊有什么特点,因为现在假期刊非常的多,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小论文给发假期刊上了,那也请大家帮我多多点赞。我自己也刚刚做了一个公众号,叫做爱读书的king,平常会把我视频里的文字稿给传到公众号上,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关注一下。那这期视频就到这里,最后也感谢大家的收看。B站@爱读书的King欢迎转发、点赞和收藏爱读书的king扫码查看更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