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第三章 市场分析3.1装配式建筑: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3.1.1结构特点: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施工现场拼接组装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 相对于在工地现场浇灌为主的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三大结构体系依使用范围与自身特点,各有优势。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钢结构是主要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据工艺和用途, 钢结构行业又可分为轻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三个子行业。以厂房为代表的轻钢领域, 应用广泛,技术相对成熟,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分散且竞争最为激烈;多高层钢结构领域,由于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制作安装难度较大,产品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竞争较轻钢市场缓和;而空间结构主要运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剧院、机场、火车站等大跨度公共建筑,对资金资质、 产品质量和精度有着严格要求,进入门槛高,在三者中竞争最为和缓。 在钢结构住宅领域, 由于我国钢结构住宅市场兴起较迟, 认知普及度较低,且存在技术壁垒, 因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进程较为缓慢。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 构件是指在工厂中标准化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 具有结构性能好、产品质量高、 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各类工业化建筑,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主要包括预制PC墙板、折叠楼板、楼梯和叠合梁等产品。 由于与传统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脉相承,因此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三大结构体系中推广最顺利,覆盖范围最大的一种。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46%, 系混凝土产业发展较早且成本方面具备优势,但PC构件领域成本竞争激烈,且优化空间有限,短期之内难以对传统现浇混凝土形成替代。与预制钢结构相比,虽然占据成本优势,但难以满足抗风、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设计要求,行业发展高度有限。装配式木结构木结构体系是一种工程结构,它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由于木材本身具有抗震、隔热保温、节能、隔声、舒适性等优点,加之经济性和材料的随处可取,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木结构是一种常见并被广泛采用的建筑形式。 然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房屋需求量大,森林资源和木材贮备稀缺,木结构并不适合我国的建筑发展需要。而近年来出现的木结构大多为低密度高档次的木结构别墅,主要是为了迎合一定层面的消费者对木材这种传统天然建材的偏爱, 行业整体体量较小。三大结构体系优缺点对比3.1.2比较优势:施工周期、资源消耗以及节能环保占据先天优势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浇灌式建筑相比,在施工周期、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等方面占据先天优势。作业方式来看,传统建筑方式采用半手工操作,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现浇,易产生大量废水、噪声与粉尘,造成水污染与粉尘污染。 从浇灌定型到安装,耗时较长,严重影响施工速率。由于材料采购或进场验收环节把关不严、不同工人熟练度差别较大、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浇灌过程中水泥、钢筋、木板等辅材消耗浪费严重,安装过程中人工作业量较大,因而存在着较高安全事故隐患。装配式建筑构件多在工厂依靠模具规模化生产,可控的工厂环境能较好的保证构件和部品质量,节约建筑材料,质量稳定可靠;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由专业化施工团队直接进行吊装与安装,人工作业量少、工程耗时短,相应的事故率也较低,因而装配式建筑拥有着先天优势。传统浇灌式建筑 PK 装配式建筑3.2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状况3.2.1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収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収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在“一五”计划中提出借鉴苏联及东欧各国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2)20 世纪 60 年代, 多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収展,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预应力空心板等快速推广;3)20 世纪 70-80 年代, 装配式建筑应用大量推广,北京从东欧引入了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建设面积达 70 万平米,至 80 年代末全国已经形成预制构件厂数万家,年产量达 2500 万平米;4)20 世纪 80 年代-21 世纪初,唐山大地震収生后, 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引収了人们对装配式体系抗震性能的担忧, 装配式建筑大量减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设计逐步多样化、个性化,混凝土现浇结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5)2008 年-2013 年, 随着我国建筑科学的持续迚步,抗震技术有了长足収展,为装配式建筑的収展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减少,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实现建筑工业化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得到建筑企业重视;6)2014 年以来, 中央及全国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推动建筑工业化,形成了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终于迎来了新的快速収展时期。我国装配式建筑収展历程3.2.2装配式建筑工期/环保优势突出,成本劣势有望不断缩小1)装配式建筑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工厂生产线生产,构件就是标准化的产品,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迚行安装, 一方面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缩短项目建造工期。 从美国的预制/模块化建筑的収展情况看, 目前美国有 66%的项目在运用了预制/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后实现了工期的缩短, 28%的项目维持工期不变, 6%的项目工期有所延长。 在 66%工期缩短的项目中,工期缩短 4 周以上/缩短 3 周/缩短 2 周/缩短 1 周的项目占比分别为 35%/10%/14%/7%。从我国目前的収展情况看,钢结构建筑可较传统现浇结构节约 1/3 的工期。美国预制/模块化建造模式对于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2)建筑环保节能収展大势所趋, 装配式建筑完美契合受我国环保政策持续趋严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収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的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収展质量与效益不高, 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而大力収展绿色建筑,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装配式建筑高度契合了绿色建筑对于节能环保的要求, 装配式采用了工厂化制造,现场拼装的生产方式,施工过程较现浇结构大大简化,现场消耗人工量大大减少,减少原材料使用量,缩短建设周期,显著降低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绿色建筑产业链 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数量保持快速增长3)我国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结构造价差距不断缩减,未来优势有望逐步显现借鉴美国, 在技术収展成熟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现浇结构更低。 从项目造价方面看,有 65%的项目在运用预制/模块化建造技术后实现了造价的下降, 27%项目造价维持不变, 8%的项目造价有所提高。在实现项目造价下降的项目中,降低超过 20%/降低 11%-20%/降低 6%-10%/降低1%-5%的项目占比分别为 5%/17%/19%/24%。从项目造价成本看, 由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仹额仍较低,构件生产厂产能利用率不足,构件生产成本偏高导致装配式建筑造价高于传统现浇结构 10%左右, 但我们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以及装配式建筑建设觃模扩大带来的构件制造成本的下降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结构造价差距不断缩减,未来优势有望逐步显现。美国预制/模块化建造模式对于建设项目预算的影响3.2.3人口红利消失叠加环保趋严,我国装配式建筑迎快速发展期目 录第一章 总论 51.1项目摘要 51.1.1项目概述 5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81.1.3建设地点、规模、内容及建设期限 81.1.4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91.1.5资金筹措方式 101.1.6财务评价 101.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111.2.1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依据 111.2.2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2.3编制原则 131.3社会影响评价 131.4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4.1项目研究结论 131.4.2建议 1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62.1项目背景 162.1.1国家政策不断加码,装配式建筑上升至国家层面 162.1.2地方政策持续跟进,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182.1.3新型城镇化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 202.1.4装配式建筑优势大,是建筑行业升级方向 202.1.5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广阔 21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2.2.1是实践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222.2.2是泰安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222.2.3促进泰安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降耗发展的需要 232.2.4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 242.2.5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242.2.6是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和品质的必由之路 25第三章 市场分析 263.1装配式建筑: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 263.1.1结构特点: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施工现场拼接组装 263.1.2比较优势:施工周期、资源消耗以及节能环保占据先天优势 293.2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状况 303.2.1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303.2.2装配式建筑工期/环保优势突出,成本劣势有望不断缩小 313.2.3人口红利消失叠加环保趋严,我国装配式建筑迎快速发展期 333.2.4政策助推钢结构建筑市场扩张,雄安新区标杆作用凸显 353.3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空间 363.3.1装配式建筑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363.3.2钢结构住宅未来市场空间达千亿元 37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394.1项目选址地 394.2建设条件分析 404.2.1地理位置优越 404.2.2自然条件适宜 404.2.3物产资源丰富 414.2.4基础设施完善 414.2.5经济发展迅速 424.3项目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42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445.1项目建设规模 445.1.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 445.1.2建设规模 445.2产品方案 445.2.1产品种类及性能 445.2.2产品产量 475.3工艺技术方案 475.3.1工艺方案设计指导思想 475.3.2技术方案选择原则 475.3.3生产工艺流程图 485.4设备采购方案 495.4.1设备选型原则 495.4.2主要设备选型 495.4.3主要设备来源 505.5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505.5.1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的种类规格、年需用量 505.5.2原材料、辅助材料来源 505.5.3燃料动力需求量 505.5.4水、电和其它动力的供应 515.6总图方案 515.6.1设计规范及依据 515.6.2平面布置 525.6.3竖向布置 525.6.4道路 525.6.5厂区绿化 525.6.6消防安全 525.6.7围墙、大门 535.6.8总图主要数据指标 535.7项目建设方案 535.7.1设计依据 535.7.2土建内容 535.7.3建筑工程一览表 545.8公用辅助工程方案 555.8.1给排水 555.8.2电力及通讯 565.8.3暖通、空调 58第六章环境保护 596.1场址环境条件 596.2环保要求 596.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596.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596.3.2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606.4.3绿化 616.5环境管理 616.6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议 626.6.1环境影响评价 626.6.2建议 62第七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647.1劳动安全 647.1.1执行的标准和依据 647.1.2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657.1.3预期效果及评价 657.2消防 667.2.1主要依据及有关标准 667.2.2消防措施 667.2.3消防管理制度 67第八章 节能分析 688.1节能概述 688.2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688.3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698.3.1项目生产能耗情况 698.3.2能源指标及分析 728.4节能措施 748.4.1主要障碍分析 748.4.2节能措施 748.5能源管理 778.5.1能源计量 778.5.2能源管理 77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99.1组织机构 799.1.1设置原则 799.1.2组织架构 799.2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819.2.1生产作业班次 819.2.2劳动定员数量 829.2.3职工工资福利 829.2.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829.2.5员工培训计划 839.3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839.3.1项目建设工期 839.3.2项目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839.3.3项目规划工程实施进度表 84第十章 项目总投资估算 8510.1投资估算依据 8510.2总投资估算 8510.2.1建设投资估算 8510.2.2建设期利息 8710.2.3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8810.2.4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 8810.3资金使用计划 8810.4资金筹措计划 88第十一章财务效益分析 8911.1评价说明 8911.1.1范围及方法 8911.1.2计算期及构成 8911.1.3生产负荷 8911.2财务效益分析 8911.2.1销售收入及其税费计算 8911.2.2项目总成本估算 9011.2.3利润和利润分配 9111.3财务评价 9111.3.1盈利能力分析 9111.3.2偿债能力分析 9111.3.3不确定性和盈亏平衡分析 9411.4结论 95第十二章 项目研究结论 9612.1项目研究结论 9612.2建议 97财务附表 99附表一:流动资金估算表 99附表二:投资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表 100附表三: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1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费用计算表 102附表五: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103附表六:财务现金流量表 104附表七:资金来源及运用表 105附表八:资产负债表 106
(刘迎雨 盘山县住建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盘锦124107)摘要:随着我国对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传统乡村住宅建设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乡村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推广。关键词:农村住宅;装配式建筑;问题;措施引言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下,农村的房屋建设如火如荼,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乡村住宅品质的提高,但基于传统方式的砖混结构建造方式却存在一系列问题。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无疑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1、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住宅建设的多由农民自由开展,缺乏专业指导,出现了混乱盲目的发展模式,农村住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简单模仿,过度装饰,造型丑陋农村住宅建设一般无专业建筑设计,往往是随意布局,相互抄袭、盲目攀比,无专业施工队伍建造,建筑质量没有保障,其经济适用性、节能美观性和安全耐用性已无法满足农民新的生活方式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国内各地区都受到了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农民的头脑中,现代化、国际式的生活理念逐渐排挤了传统的、乡土的生活习惯。农民试图将所谓“先进”的、“国际化”的建筑样式搬到其住宅中来,“花园洋房”成为追逐的目标。1.2、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特色缺失很多新农村在建设时没有科学的规划方案参考,大部分的农村住宅的建设都是根据一个标准和模式进行建造,所以造成了很多家庭都是一样的建筑样式,无法体现出地域差别和文化底蕴。1.3、空间设计不合理,片面的追求高大造成浪费很多农村家庭常住人口不足四、五口,但是住宅面积普遍在200㎡以上,甚至达300㎡以上,攀比成风。另外,由于土建浪费严重,造成装修普遍比较简陋,常见新楼房中零星摆放着破旧的家具。生产生活模式的巨大变化使得生产活动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农村家庭的人口构成也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也正在慢慢消失。2、装配式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在农村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农民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具有的诸多优点更加能够满足农村住房发展的各项需求。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采用专业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工厂化生产,结构体系能满足抗震和抗台风的要求,质量和安全性能更为可靠;由于构件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在施工现场仅需简单装配,减少了湿作业,缩短了工期;施工过程中可减少物料浪费和建筑垃圾,更加环保,围护结构-墙板和屋面板等可采用外保温或内保温等多种形式,农村冬季取暖便可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为标准进行设计,空间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性能;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风貌或特色等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美丽乡村富有地域特色。考虑到农房建设存在的缺点及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乡村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契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要求。3、向农村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3.1、资源优化、保护环境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设计多样化、功能现代化、制造工厂化、时间最优化等诸多优点,能够根据农民住房要求进行设计,满足使用功能最大化要求。建筑构配件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统一工厂化生产,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率。现场装配化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装配式建筑拆迁再利用高,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2、结构强度大、建设工期短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使其产业化,其优点是它的技术、养护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材料配比等都科学化使其强度、稳定性以及孔洞的预留都要比传统工艺强很多,其强度大约比同档次的混凝土高10MPa。而且传统工艺如混凝土搅拌、砖墙砌筑、钢筋捆扎、模板支护、混凝土养护等,这些工艺现场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受天气的影响。而装配式建筑只需要提前预制构件,将构件运输到现场,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混凝土浇灌,减少了现场人工作业时间,缩短了工期,减轻了环境污染。4、推进装配式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几点建议4.1、建立健全乡村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乡村应用较少,我国关于乡村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标准图集还十分匮乏,要加快推广乡村低层装配式建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编制农村装配式建筑结构标准规范及施工图集,为农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指导、验收标准。针对更适合在农村建造的轻钢结构房屋,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技术标准和图集,有效推进农村轻钢结构房屋的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健康发展。4.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需要职业院校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的后备人才,而且需要培训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职业院校应顺应建筑新业态,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与装配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使学生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设计员、构件生产技术员、施工技术员等多种岗位的要求。4.3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建设目前,部分农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不能够保证,所以在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推广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国家可以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结合地方文化、自然风貌进行低层装配式住房的建设,总结推广试点装配式建筑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试点范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5、结语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筑行业不断改良和升级,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周灵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湘特色装配式建筑探索[J].建材世界,2019,40(05):73-76.[2]阎占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巴渝特色装配式建筑研究[J].住宅产业,2019(01):25-29.投稿邮箱:xfdk5052@163.com
BIM学者I 一个专业的BIM圈子国内要闻会议第十三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由上海士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三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将于2020年6月22日—23日在深圳召开。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产业创新,智慧高效,高质量发展”。工程咨询企业云端高级峰会2020年5月20日,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工程咨询企业云端高级峰会”在线上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聚智融合·数筑未来”。会上,嘉宾们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内容包括:(1)北京广惠创研科技中心主任吴佐民——《咨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及实施路径》;(2)北京求实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佟坤——《咨询企业数字化实现路径及方案》;(3)北京思泰工程咨询集团联席总裁王晓艳——《思泰企业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成果》;(4)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广联达慧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乐——《企业数字化,让数据会说话》。首届中国建筑业“新基建”引领数字项目高峰论坛2020年6月2日—3日,由中国安装协会和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等全国26个省市建筑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2020)中国建筑业‘新基建’引领数字项目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届峰会以“新基建、新建造、共赢新机遇”为主题。峰会聚焦在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持下的数字项目如何运用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技术等助力工程项目高效复产,有效加快工程进度,落地应用数字化,助力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建设工作。BIM技术应用专题交流研讨会2020年6月5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主办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及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与生产、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暨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全流程BIM技术应用专题交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嘉宾们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内容包括:(1)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2)装配式建筑项目类型分析;(3)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BIM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4)装配式建筑BIM深化设计建模软件简析;(5)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深度(以高层住宅为例);(6)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技术体系配置原则;(7)全专业BIM构件模型组装;(8)预制装配式BIM应用全流程;(9)BIM技术在装配式设计、深化应用;(10)BIM技术在装配式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昆明建成西南首个全物联网公共BIM工程安全监测平台近期,昆明建成西南首个全物联网公共BIM工程安全监测平台。城市公共工程安全监测云平台是“数字经开”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经开区于2018年6月启动实施,先后经过现场勘查、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平台设计、现场施工等多个环节,在2019年5月30日平台验收通过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至今,实现了对经开区范围内25座桥梁、14处边坡、3处水库、2处河堤、3个积水点的实时监测。该监测平台是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个全物联网公共工程安全监测平台。其先进与智能之处在于运用了物联网、三维BIM、工程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桥梁、边坡、水库、河堤、积水点等公共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可7×24小时、全方位、多维度、不间断进行监测;平台同时还安装摄像头,结合三维BIM、卫星地图、实时数据图表,搭建起数据可视化系统。此外,该平台还拥有城市监测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将感知网络传回的监测数据结合公共设施三维模型,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进一步挖掘,实现桥梁内部损伤识别、区域车流量及荷载数据分析、城市管网模型分析、边坡滑动预警分析、城市内涝预警模型等多项功能,从而为政府、专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随着平台运行机制的完善,监测运用范围会逐步覆盖更多辖区范围内的公共设施。湖南省BIM审查系统于6月1日试运行2019年初,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全省工程建设项目BIM审查工作,历时一年,完成了BIM审查系统的初步研发,并通过专家组验收。该审查系统已上线湖南省施工图管理平台,于2020年6月1日正式运行,分批分阶段推行BIM审查,推动施工图审查从二维向三维审查转变,实现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湖南全省新建房屋建筑工程(不含装饰装修)施工图自2020年6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BIM审查,申报施工图审查时应提交BIM模型。建筑面积在1万m2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建筑总面积在30万m2及以上的住宅小区、采用装配式的房屋建筑、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房屋建筑施工图实行BIM审查;自2021年1月1日起,全省新建房屋建筑(不含装饰装修)施工图全部实行BIM审查。另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暂不纳入施工图BIM审查实施范围,待BIM审查系统具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审查功能后实施。商业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5月11日,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集团”)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致力于在数字化会展、招投标、测绘、监理检测、生态环保等相关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加快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未来,双方将打造全国标杆数字会展平台,集聚全国优质科技单位、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共同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精品案例、孵化一批优质创新项目;同时,建设创交会数字会展平台管理运营平台、行业孵化基地,为数字会展经济的“全周期数据融合、跨行业业务联动”提供全域、全时、全量的大数据能力基础。此外,双方还将推进招投标的数字化、电子化,提供线上招标、投标、评标、监督、信息统计、数据分析等多位一体的服务,搭建高端线上第三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延伸相关大数据专业服务等。欧特克与华筑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5月21日,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克”或“Autodesk”)与陕西华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筑科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核心优势,共同致力于推进BIM技术在中国数字化施工领域的深入应用。通过此次合作,欧特克与华筑科技基于对BIM技术在数字化施工解决方案上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根据合作备忘录,欧特克将向华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发欧特克BIM软件与华筑数字化施工平台的数据接口,实现双方数据互联,并将在信息技术、产品开发等领域共同探索创新,助力中国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升级需求。软件鲁班发布鲁班工场iWorks-Civil V1.8.0升级版本2020年5月6日,鲁班软件公司发布了鲁班工场iWorks-Civil V1.8.0升级版本。新版本优化的功能包括:(1)资料目录可根据不同人员权限显示不同的资料目录;(2)资料目录可以针对不同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包括上传,下载,预览,修改,删除;(3)资料目录可以按照不同的项目设定独立的资料目录;(4)资料上传挂接新增不同层级,包含项目、标段、单项、单位等层级;(5)新增CATIA工程文件导入和相关应用;(6)选中构件时,支持隐藏非选中构件;(7)沙盘模式下,支持阶段状态树(即工序模板树)控制构件显隐;(8)沙盘模式下,下载Center工序模板去除“替换”功能——主要为避免用户误操作导致沙盘数据丢失;(9)构件属性“资料”页签中,改为默认展示“与构件相关”资料,而非“全部”资料。品茗发布BIM施工策划软件V3.2版本2020年6月2日,品茗发布BIM施工策划软件V3.2版本。新版本优化的功能包括:(1)平台支持增加AutoCAD-2018,优化后支持CAD08版/14版x64/18版x64;(2)施工模拟中增加塔吊碰撞检查,分硬碰撞和软碰撞,主要检查塔吊与塔吊之间,塔吊与建筑物、安全防护、族构件和主要设备等构件之间碰撞;(3)规范检查新增:《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文明施工标准》-DG/TJ 08-2102-2019;(4)自由漫游增加人物模式;(5)装配式模块塔吊分析优化:增加吊装分析报告,支持按折减系数进行吊重计算、优化站位和型号推荐,优化施工模拟效率;(6)装配式模块行车分析优化:增加行车分析报告;(7)PBR参数模板优化完善,修复大量材质联动BUG;(8)优化三维阴影、水面、整体光照效果和运行效率;(9)基坑重构优化:优化基坑编辑功能,支持各边不同支护方式、支持基坑顶随构件布置区等。动向预告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峰会由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智慧轨道交通产业观察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峰会”将于2020年7月16日—18日在深圳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智能化、轻量化、高效安全”。会上,嘉宾们将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内容包括:(1)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网络化发展对运营维护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3)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转变与创新;(4)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能化转型新挑战和新机遇;(5)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未来发展趋势;(6)国际轨道交通检测认证标准解读;(7)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信息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8)轨道交通智慧建筑理念与设计;(9)轨道交通云端信息安全管理;(10)BIM技术轨道交通应用与实践;(11)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技术应用与实践;(12)轨道交通机电设备信息化创新实践;(13)轨道交通系统运维管理新政策、新标准新规范;(14)轨道交通大规模运营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和健康管理新模式;(15)互联网+技术条件下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新模式;(16)轨道交通主动式运维应用实践;(17)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息大数据深度应用;(18)轨道交通系统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估与协同安全保障;(19)轨道交通系统全息感知与智能预测等。
项目概况:东莞市松山湖已建成万科住宅产业化基地,中堂镇正在筹建“东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企石镇将建成1个预制PC构件生产基地和1个轻钢构件生产基地。此外,全市正在规划多个城市新区、轨道交通等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有保障,并且有发达的陆海运输通道,预制构配件可服务珠三角、港澳等其他城市装配式建筑需求。项目规模:东莞市装配式建筑结构部件、部品生产企业40余家,其中结构主体部件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能力40万平米,年实际工程应用约10万平米。发展条件:1.政策支持东莞市日出台的《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东莞市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同时打造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财税扶持对符合条件的部品部件生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部品部件生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对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农村住房整村或连片改造建设项目和技术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项目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市、县两级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公众号: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分会为全面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首都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十三五”的收官工作,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发布了工作要点。部分重点如下:一、工作目标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规模化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二、实施范围1.各类保障性住房无论是否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均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除外)。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按照《关于加强北京市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建设管理的暂行意见》(京住保〔2018〕14号)要求,鼓励采用装配式建筑。企业自持租赁住房按照土地招拍挂文件的相关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2.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鼓励学校、医院、体育馆、商场、写字楼等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其中政府投资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3.通过招拍挂文件设定相关要求,对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其他区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商品房开发项目地上建筑规模以土地招拍挂文件明确的项目建筑控制规模为准。4.新建工业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厂房(机房、车间)和仓库。5.在上述实施范围内的以下新建建筑项目可不采用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建设项目的构筑物、配套附属设施(垃圾房、配电房等);——技术条件特殊,不适宜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需经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报市装配式建筑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同意)。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的相关标准。装配式建筑应满足以下要求:1.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应不低于5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预制率应符合以下标准: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40%,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20%。各区、各部门要严格履行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建设各环节的监督与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项目严格按要求实施。做好土地供应管理。各区政府要明确目标任务,在年度供地计划中,落实装配式建筑规模的任务。规划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属于《实施意见》规定应当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土地招拍挂文件中通过规范性提示语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要求。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对接安置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式建筑建设费用由属地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决算,竣工决算值与销售回笼资金间损益计入对应的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做好立项管理。发展改革管理部门在立项阶段对项目单位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装配式建筑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核。加强规划设计管理。规划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强规划设计审查审批,对规划实施方案审查意见、“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成果或选址意见书中明确了该项目属于《实施意见》规定应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应对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总图和设计说明中是否进行了同样注明进行审查。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复核设计文件落实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复核预制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在审查合格书或告知书中注明装配式建筑设计审查结论,并将相关信息数据定期推送至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做好施工和验收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严格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差别化监管,对建设单位组织进行预制率和装配率验收的情况进行监督。落实参建主体和人员的质量责任,突出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等单位的主体责任。推进京津冀部品部件生产和使用管理领域战略合作,研究建立跨地区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管理沟通洽商机制。加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使用管理、监督和市场供需信息服务,保障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供应。强化技术支撑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组织编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部件能源消耗限额》,发布《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推广宣传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适用技术目录。集聚各行业、各企业的研究力量,明确装配式建筑更新、迭代和攻关技术,采用“揭榜制”推动落实。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在新型农房建设中试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开展装配式建筑“十四五”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装配式建筑部品京津冀协同布局和绿色供应链等课题研究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装配式装修的应用,在商品住房中逐步推广装配式装修。成立第二届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发挥智库作用。推行工程总承包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落实2个以上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工程总承包示范。支持工程总承包企业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参建主体应开展各层级管理人员的装配式建筑政策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装配式建筑认识。将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围。积极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建立培训考核机构,自主开展构件装配工、构件制作工、预埋工、灌浆工等作业人员的培训。(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人力社保局)依托我市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企业,发挥社会组织、院校协会作用,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推进政策支持根据《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项目市级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建法〔2020〕4号),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财政奖励工作。研究探索绿色金融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与试点。加大示范宣传开展优秀装配式建筑设计评优工作。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座谈等多种途径开展示范工程的宣传推介和交流工作。加大装配式建筑宣传力度,采用传统媒介、新媒体传播和住宅产业博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加强装配式建筑政策解读与指导,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各区将宣传培训列入年度宣传培训计划。落实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信息通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区每半年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设计、施工等管理信息。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半年召开工作调度会,通报装配式建筑工作落实、项目进展及问题困难等。落实属地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各区政府要明确装配式建筑工作机制,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到实处。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与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加强有效联动,建立装配式建筑信息交流与共享、联合执法、线索移送移交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各参建单位的信用管理,对未按规定要求实施的单位和人员,将其失信行为向社会公示,依法惩戒,并作为实施信用差别化监管和执法的重要参考。抓好监督考核装配式建筑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区不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落实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立项、土地、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执行实施范围和标准的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市政府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评。装配式建筑领域绿色产业链创新推荐证书申报开启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专家申报中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专家实施细则(2020-2025)自7月15日起实施
1. 我国属于地震高发国,建筑减隔震技术必要性及发展空间大。我国属于地震高发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大部分处于地震带。根据震安科技招股书的披露,我国大陆 7 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 7 级以上地震的 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 的 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及 7 度以上地区,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79%。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减隔震技术可大大减少地震损害,属于朝阳行业。同等强度地震下,发展中国家由于抗震技术落后,其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在大地震中,发达国家的伤亡人数仅为发展中国家十分之一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房屋建筑物大量采用隔震技术, 从而提高了房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传统抗震技术存在两大痛点。传统抗震技术通过增加钢筋、混泥土、钢结构等建筑材料的用量来增强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度以实现抵抗地震的“以刚克刚”的方法仍是最直接和最普遍抗震方法,其存在两大痛点:(1)由于不能准确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有多大,在发生超过设计预估地震力的地震时,仍然会造成房屋倒塌、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我国汶川 8.0 级地震共造成 69,227 人死亡,374,643 人受伤,17,923 人失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8,452 亿元人民币。(2)在高烈度区常造成建筑构件尺寸过大,导致建筑 造价较高,且影响实际使用空间和建筑功能。建筑减隔震技术比传统抗震技术效果更好。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 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避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据统计,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 50%-80%。传统抗震技术与建筑隔震技术的效果对比隔震和减震技术各有其适用范围,不存在替代关系。从抗震原理来看,建筑隔震技术是 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与上部结构之间安装隔震装置,其具备竖向承重和水平向柔软的特性,能够减少输入到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目的;从抗震效果角度,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作用的 50%-80%,减震技术能降低地震作用的 20%-30%;从成本投入来看,同一栋建筑若采用隔震技术,由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的大幅减少使梁柱尺寸缩小,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成本;而采用减震技术由于地震作用减小的幅度低,基本不能缩小梁柱尺寸,钢筋、混凝土成本高于隔震技术。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各有其适用范围,两者不存在完全的替代关系、对部分建筑存在一定互补关系。减、隔震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对比目前国内传统抗震防震技术仍占主流地位,而隔震技术作为减隔震领域的主流技术有较大的推广空间。过去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定的关键技术指标均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此外,传统抗 震技术在过去曾作为唯一的抗震手段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单位熟悉和接受,减隔震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国内建筑行业普遍缺乏了解,解决建筑抗震问题的思路几乎都是传统抗震技术。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减隔震企业技术的提高,国家规定的行业技术指标的提高,减隔震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还有较大的空间。政策支持推广全国,新立法有望提升行业容量。云南是受到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政策支持程度高于国家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省份,云南对于减隔震技术的关注较早,认知程度更高,相关法律法规较完善,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也较强。同时,云南是全国最早针对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和医院强制使用减隔震技术的省份。云南省主要推广政策情况受启发于云南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其他省市也要求强制或优先使用隔震技术。山西、 甘肃、山东、新疆、四川、海南、合肥等省市也开始对部分地区(主要是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强制或优先使用隔震技术。其中,山西、甘肃对学校和医院为强制使用;山东对学校和三级医院为强制使用;新疆自2016 年起,具备条件的房屋、市政工程等建筑物强制使用;四川、海南对学校和医院为优先使用;合肥市对于重大医疗用建筑强制使用,学校优先使用。我国抗震工作逐步推进,彰显立法决心。2020 年 4 月,住建部在《2019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2020 年工作要点》中分别两次强调加快推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做好条例宣贯工作,再次彰显了我国加快推动抗震立法的决心。国内减隔震主要推广政策情况国家推广政策口径由“鼓励”变“应当采用”,有望大力提升市场需求。2019 年 10 月,司法部《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五条,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按照高于一般房屋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资料来源:住建部、司法部,长城证券研究所建筑减隔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 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1.3项目基本情况 1.4 建设工期 1.5建设条件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 2.2 项目行业背景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2我国建筑减隔震发展现状分析 3.3项目SW0T分析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 4.2 场址条件 4.3 建设条件 4.4项目选址 4.5结论 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 6.2基本原则 6.3项目建设内容 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与辅助工程7.1总图运输 7.2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7.3公用与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第八章 节能8.1节能设计的指导思想 8.2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8.3 编制依据 8.4能源构成及能耗计算 8.5 节能措施综述 8.6 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环境影响9.1环境保护的目的与依据 9.2建设地址及环境现状 9.3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9.4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10.1安全管理 10.2安全制度 10.3其它安全措施 第十一章 消防评价11.1设计依据 11.2防范措施 11.3消防管理 11.4消防设施及措施 11.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12.1组织体系 12.2管理模式 12.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12.4 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工程进度管理13.1建设阶段 13.2建设期管理 13.3加快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4.1编制依据 14.2招标方案 14.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5.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5.3预备费 15.4总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 财务分析16.1 评价概述 16.2 编制原则 16.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 16.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 16.5税费 16.6利润与利润分配 16.7 盈亏平衡分析 16.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17.1经济效益 17.2社会效益 17.3生态效益 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18.1主要风险因素 18.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18.3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九章 结论与建议19.1结论 19.2建议 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 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申请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建议书建筑减隔震项目商业计划书建筑减隔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建筑减隔震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建筑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色建筑孕育丰富市场机遇1、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碳减排目标清晰我国长期以来积极出台举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8年我国签署《京都协定书》并于2002年核准该协定书,该协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7年我国发布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第一部国家法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3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提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将2050年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并作出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2017年我国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2020年碳减排政策推进加速,我国先后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框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后续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有望加速。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举措一览2、建筑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40%,减排孕育丰富机遇建筑业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物化"、"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根据物化、"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定义,建筑全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建筑施以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行使用阶段、建筑拆除及废弃物处理阶段共4个阶段。建筑拆除及废弃物处理阶段共4个阶段。目前业内普遍所强调的"国内建筑碳100%"观点,大体衰括了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建排放或能耗等指标占比超过40%"观点,大体衰括了建筑材料生产、筑运行三个阶段。建筑运行阶段与前两个阶段明显属于不同行业,可于阶段与前两个阶段明显属于不同行业,可将前两个阶段合并统称为"建筑物化,并将"建筑物化"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建筑物化"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开进行分析,其中"建筑物化"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7%,"建筑运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2%,二者合计占比约40%。建筑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我国"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约17%。《"十三五"主要部门和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核算数据显示,2015年建筑材料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约为7.0亿吨,加上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3亿吨,合计15.3亿吨;同时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建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5亿吨,全年所有行业合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2.7亿吨。因此,可计算得我国"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约17%。我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占比约22%。建筑物运行过程中普遍消耗大量电力、热力以及化石燃料,三类能源则主要是煤、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产物,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数据,2017年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为20.4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93.4亿吨的22%。建筑碳减排激发行业革新,孕育丰富市场机遇。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万亿元,占GDP的25%,建筑行业碳减排意味着行业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的革新,绿色建筑将孕育丰富的市场机遇,我们认为这些市场机遇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在建造方式上的革新,能够大幅减少建筑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污染、提升施工效率,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目标将强化这一趋势。2)制造业节能减排需求有望持续增加,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下,预计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制造业碳减排监管将持续趋严,相关节能减排、提标改造等需求有望持续增加。3)碳汇是指固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碳汇为主要实现方式之一,碳汇额度可用来交易,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有动力获取更多碳汇额度以抵消其碳排放需求,因此可以促进绿化面积增加,带动生态绿化需求持续提升。4)节能建筑是指建设低功耗的建筑,或者在建筑运行过程中(或在全生命周期中),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升级管理方法,使建筑运行更加节能,如商业建筑中的酒店、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公共建筑的场馆、机场、高铁站、医院,工厂建筑的中央空调厂房等均可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实现节能减排。碳减排月标下建筑行业的机遇3、装配式建筑∶碳中和目标强化中长期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优势突出,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必然趋势。传统现浇高能耗、高材耗的特点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通过工厂集约化生产、现场机械化安装不仅能够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同时还能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明显减少碳排放量等多方面绿色环保优势,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PC预制建筑比传统现浇碳减排约11%使用PC装配式建筑碳减排约11%。参考沈阳建筑大学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评价研究》,以沈阳市洪汇园项目为例,该项目由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6.06万平米。经严格测算,项目7号楼物化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排放257Kg/m,若以传统现浇方式建造,则单位面积排放290Kg/m,减少约11%。其中主要减排部分为木材、保温材料、砌体、砂浆。假设我国"建筑物化"过程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则对应每年至少碳减排1.7亿吨,占比2%。我国每年"建筑物化"过程碳排放约15.8亿吨,若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预制PC建筑碳排放减排11%,预计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减排幅度更大),则每年将至少贡献碳减排1.7亿吨,约占全国每年碳排放的2%。沈阳市洪汇园项目预制和现浇每平米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Kg)2)钢结构节能减排优势更加显著钢结构建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优势显著。根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报告测算数据,以多层建筑为例,钢结构建筑建造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0Kg/m,同口径下传统混凝土方案为234Kg/m,减排15%;同时耗水量减少39%,能耗减少12%。钢结构节能减排优势更加显著。因此无论预制PC建筑,还是钢结构建筑,均能够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预计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筑物化"过程节能减排的重要实施载体,将持续受到政策重视,不断强化装配式建筑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4、制造业节能减排∶提标改造需求增加,看好工业工程龙头制造业节能减排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十三五"主要部门和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核算数据显示,以部门划分,2015年工业部门直接排放二氧化碳37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40%,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巨大。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预计未来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冶金与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碳减排要求将持续收紧、能效要求不断提升,相关节能减排、提标改造、智能升级等需求有望持续增加。水泥是工业部门主要碳排放行业,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强的环保要求,二代技术持续推进。2000年以来,我国已基本普及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该技术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水泥生产过程较老式干法水泥窑能更加低耗和环保。但其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难以满足我国对资源、能源和环保持续提升的需求。2015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4.9亿吨',约占工业部门排放的40%,约占全国总排放的16%,水泥是工业部门主要碳排放行业,未来水泥减排大有可为。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水泥行业政策持续收紧,不断淘汰过剩产能,减少总量排放。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控制排放等原则,我国近年来持续推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该技术在不改变悬浮预热和预分解这一主要工艺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通过高效预分解、节能料床磨粉、数字化智能控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式,使水泥生产更加节能环保。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水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带来的排放总量,加快落后产能、无效产能的淘汰出局,压减过剩产能等,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总量减排。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水泥行业技术改造升级目标和措施∶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技术成果为基础,全面推进水泥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具备建设绿色环保、碳排放达标水泥产线的专业工程建造商迎机遇。建筑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建筑碳减排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建筑碳减排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申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建议书建筑碳减排项目商业计划书建筑碳减排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建筑碳减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作者: 山西房地产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晋建科字〔2018〕298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管委)、规划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7〕62号),在三年推广发展期加快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将制定的《进一步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10月22日进一步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7〕62号),在三年推广发展期加快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切实提高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的绿色、环保、转型之策。《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局基本形成,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项目相继落地,各项工作全面起步。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推动保障措施力度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特别是国家、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等重大工作部署对装配式建筑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迫切需要各市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二、因地制宜采用装配式技术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公共建筑、轨道交通、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要率先采用钢结构建筑技术,大跨、超高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厂房等工业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建筑技术。住宅项目鼓励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按照宜现浇则现浇,宜装配则装配的原则,推广期重点发展水平构件,用3年时间按照3、3、4的比例,到2020年实现水平构件全装配。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项目和企业可以同时发展竖向非承重构件。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有条件的旅游设施、园林景观、特色小镇等地采用装配式木结构。在农村试点推进木结构、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住宅,提高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市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由易到难,制定三年推广发展期实施计划,明确细化发展目标,逐年分解工作任务,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划定强制推广范围,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确保完成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的发展目标。太原市、大同市作为重点推进地区,到2020年,要力争达到25%以上。四、抓好项目实施管理(一)明确部门职责规划部门要在规划审批环节提出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比例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到具体单体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的统筹协调并抓好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从报建、设计文件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到竣工验收备案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跟踪指导,建立绿色通道,加大服务力度。在空气污染预警期间,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评价认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生产、施工作业可不停工,但不得从事土石方挖掘、石材切割、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室外作业。具体办法由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商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二)落实项目主体责任建设单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论证内容,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范围、建设规模和部品部件要求等内容。督促各相关方严格按承诺的装配式建筑核心指标要求实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将施工图送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涉及核心指标变化的,需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图。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对装配式建筑核心指标核验,在竣工验收报告中增加相关内容。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批复和相关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将设计标准化、模数化及模块化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少规格、多组合来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加大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化设计图的应用。相关专业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装配式建筑的专项设计说明,明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预制装配率、预制部品部件品种和规格、主要结构部品部件的连接方式、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筑、结构、外围护、设备管线及内装应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及我省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为依据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审查,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对未执行装配式建筑政策,未明确结构体系、装配率、预制部品部件品种和规格等专项设计说明及未实现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关于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相关问题。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备注栏中要注明所审查项目的装配式建筑面积。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优化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产和施工质量,强化智能化管理。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有关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施工单位结合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深化设计,需经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用于施工。监理单位应当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监理规划、专项监理细则和旁站方案,对预制部品部件要采取驻场监造方式,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控,对连接节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并按照规定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强化考核监督将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对各市的重点考核督查项目,每年定期对各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出台情况、质量安全情况等进行检查,并通报考核结果。(二)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工程项目省级示范。充分发挥山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联合会和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作用,整合我省装配式建筑生产、设计、施工、材料、科研、开发等全产业链的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和经验交流,制定技术导则,完善配套政策,不断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路径。(三)广泛宣传引导各市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和支持政策,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编辑丨张利芳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前两天泰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泰州市凤凰小学南校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这意味着凤凰小学南校区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项目建设地点: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鼓楼路以东、凤凰河以西、洪泽湖路以南、太湖路以北。设置规模:设置规模为12轨、72个班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占地面积413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410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新建3幢5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4645平方米;1幢5层综合楼,建筑面积7623平方米;食堂、风雨操场、大报告厅、小报告厅及门卫用房,建筑面积10667平方米;连廊,建筑面积4475平方米;水电安装、建筑智能化(含智慧校园等)、消防等安装工程;运动场地、绿化、道路、广场及环卫工程等公共工程。建筑方式:该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工程按7度抗震烈度进行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项目建设年限:初定2021年5月-2022年8月。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22900万元(含可移动的教学设施设备433.29万元),不含土地款。△凤凰小学南校区位置示意图今年8月,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该项目工程规划建设方案批前公示信息。规划显示,校区主入口位于洪泽湖路上,次入口位于太湖路上,礼仪入口位于鼓楼路上。
乐居 张弘 发自天津 6月25日,天津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通知,为保证《市建委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贯彻实施,2018年7月1日前未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项目,将分为五大类按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6月25日天津市建委通知《通知》中界定五大项目类型,除全市范围保障房、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外,还将商品房项目按所处区域分为两类。其中,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中新生态城这三大板块内所有商品房项目都需实施装配式建筑。中心城区范围:外环线(含东北部调整线)以内区域滨海新区核心区范围:北至京津高速、南至京晋高速、西至西外环、东至海滨大道中新生态城范围:东至汉北公路与中央大道、西至蓟运河、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北至津汉快速路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中新生态城范围其余区域商品房项目,如在2015年12月23日以后取得规划条件的宗地上、总建筑面积(含配套公建)10万平米级以上,则需30%部分做装配式。总体量不足10万平米的项目不需做装配式。此外,在2015年12月23日以后立项的全市范围保障房项目,也需100%做装配式。而实施上述装配式建筑标准的统一时间节点前提是,该项目于今年7月1日前仍未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通知》同时指出,今年7月1日起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房、商品住房全装修比例将达到100%。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的,其中的办公、研发等公共建筑鼓励进行装配式建设。2018年7月1日前未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项目,需按此表执行装配式建筑何为装配式建筑?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通俗地说,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天津装配式建筑大事记2018年1月22日天津市建委发布《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30%以上,重点推进地区实施比例达到100%,建成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这一时期,天津还将建成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培育1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培育5家以上龙头企业,形成2个以上优势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联盟。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生产能力预计达到100万立方米,预制钢构件年设计生产能力达80万吨,基本满足本市装配式建筑建设需求。2017年10月12日天津市建委发布《市建委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科〔2017〕391号),原文如下:市建委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滨海新区建交局、各区建委,各有关单位: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函(2017)66号)要求,本市装配式建筑将进入试点推广期,实施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大,为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民用建筑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2018年1月1日起,以下范围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1、2015年12月23日后立项的保障性住房项目;2、2017年7月7日后立项的政府投资项目;3、公共建筑项目;4、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中新生态城商品住房项目;5、2015年12月23日后取得规划条件的其他区域宗地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及以上(不含地下建筑面积)商品住房的30%部分。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装修比例达到100%。二、鼓励具备条件的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装配式建造。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装配式建造的可行性论证内容,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当明确实施装配式建造的建设范围、建设规模和部品部件要求等内容。三、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民用建筑项目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设计单位应当对建筑、结构、外围护、设备管线及内装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四、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及我市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为依据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审查。对未执行装配式建筑政策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机构不予审查。五、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时,应当在审查合格书备注栏中注明所审查项目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六、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违反有关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理。七、前款规定范围的项目2018年7月1日前未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执行本通知要求;2018年7月1日前已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按施工图审查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八、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201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