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招银研究|行业跟踪」高端装备制造业2020年三季度跟踪报告——顺势而起廉之害也

「招银研究|行业跟踪」高端装备制造业2020年三季度跟踪报告——顺势而起

■ 工程机械:三季度淡季不淡,全年高增长大势已定。政府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工程机械行业三季度淡季不淡。以挖掘机为例,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9月我国共销售挖掘机23.65万台,同比增长32%,已超去年全年。行业内9家主要的公司在2020Q1-Q3实现营收2166亿元,同比增长24.77%;实现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3.88%。考虑到下游基建工程回暖带来的增量需求及环保政策趋严带来的存量更新需求,工程机械行业全年高增大势已定。■ 轨交装备:前三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略有放缓,四季度或适当加速。疫情影响减弱叠加国铁集团调增投资计划,二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逆势增长,2020H1累计完成3258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自2013年以来半年度投资额最大值。由于二季度超额完成投资计划,三季度以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略有放缓,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31亿元,同比微降0.26%,其中9月完成991.56亿元,同比下降5.55%。展望全年,考虑到前三季度铁路固定投资微降,为进一步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或将适当加速,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或超8100亿元。■ 工业机器人: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高增。三季度以来,工业机器人当月产量同比增速持续攀升,2020年9月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同比达68.98%,创下2017年10月以来最高值,此轮工业机器人的上行趋势基本确定。截至2020年9月,3C、汽车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1.7%、-16.7%、-12.1%,较一季度均大幅好转。展望全年,在3C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汽车销量步入上行通道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工业机器人全年行业景气度保持乐观。相关报告高端装备制造业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跟踪报告——坐等云起时高端装备制造业2020年半年度跟踪报告——王者归来正文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三季度保持了良好复苏势头,工程机械和工业机器人行业在前三季度均取得了超预期的业绩表现,而轨道交通行业受车辆招标放缓影响目前仍然承压。展望未来,工程机械方面,我们看好政府逆周期调节下的需求释放,认为工程机械行业全年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轨道交通方面,车辆招标放缓,中车业绩承压,全年业绩情况仍取决于四季度车辆招标情况;工业机器人方面,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边际减弱,在3C领域固定资产保持增长、汽车销量步入上行通道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工业机器人全年行业景气度保持乐观。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延续,全年高增长大势已定1-1 行业概况:三季度淡季不淡政府逆周期调节淡季不淡,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逆势增长。由于季节性原因,三季度本是工程机械传统淡季,今年却呈现淡季不淡的局面。以挖掘机为例,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9月我国共销售挖掘机23.65万台,同比增长32%,已超去年全年。第三季度共销售挖掘机6.6万台,同比增长57.4%。其中,7-9月挖机销量分别为1.91、2.09及2.60万台,增速分别达到54.7%、51.3%及64.8%,增速连超预期。展望全年,工程机械行业全年高增大势已定。图1:2014Q1-2020Q3国内主要企业挖掘机单季度销量(单位:万台)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挖掘机出口较二季度有所恢复,内销支撑行业景气度向好。二季度以来,受海外疫情影响,挖掘机出口数量较一季度大幅下滑。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三季度挖掘机出口逐渐反弹。2020前三季度挖掘机出口2.37万台,同比增长22.2%,出口销量占比为10.02%。其中9月出口同比增速已达31.30%,出口销量占比达13.20%;内销方面,得益于国内行业高景气度,前三季度实现销量21.28万台,同比增长33.2%,占总销量比重为89.98%。国内市场作为总需求的绝对驱动力将继续支撑行业全年景气度向好,随着海外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出口也将为行业贡献增长动力。图2:2009-2020Q3中国挖掘机销量结构图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招商银行研究院图3:2020年以来国内主要企业挖掘机出口销量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招商银行研究院1-2 板块营收、利润保持高增速,净利率达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行业景气向好,板块盈利能力超预期。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主要公司在2020Q1-Q3实现营收2166亿元,同比增长24.77%;实现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3.88%;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68亿元,延续2020H1现金流由负转正后的正向态势;2020Q1-Q3板块毛利率为21.07%,较去年同期的22.71%有所下降,但净利率不降反增,2020Q1-Q3净利率达7.76%,达2012年以来的最高净利率水平。图4: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公司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注:上述工程机械板块上市公司包括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厦工、山推股份、山河智能、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图6:行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7:行业毛利率、净利率(%)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1-3 龙头公司表现:强者恒强,徐工业绩低于预期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营收方面,行业三巨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占行业主要公司比例达到78%,创近年新高;归母净利润方面,三巨头占比由2019年的92%降为2020Q1-Q3的88%,占比下降主要系徐工机械2020Q1-Q3计提合计12.58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所致。图8:三巨头营业收入占行业主要公司比例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9:三巨头归母净利润占行业主要公司比例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三巨头营收均保持增长态势,徐工机械净利润不增反降。受益于下游行业高景气及市占率提升,三一重工2020Q1-Q3收入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中联重科营收利润展现出更高弹性,20Q1-Q3 收入增长42%,同时归母净利润大增63%;受汇率波动和减值损失影响,徐工机械营收利润并未同步增长,收入在增长19%的同时归母净利润下降19%。目前徐工混改方案已获批,未来有望释放公司经营活力,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图10:三一重工20Q1-Q3收入增长24%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1:三一重工20Q1-Q3归母净利润增长36%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2:中联重科20Q1-Q3收入大增42%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3:中联重科20Q1-Q3归母净利润大增63%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4:徐工机械20Q1-Q3收入增长19%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5:徐工机械20Q1-Q3归母净利润下降19%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三一、中联重科费用管控成效渐显,前三季度净利率逆势提升。2020Q1-Q3三巨头平均毛利率和平均净利率分别为25.61%、11.64%,平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36个百分点,平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0.33个百分点。分别来看:(1)三一重工20Q1-Q3实现毛利率30.30%,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净利率达17.47%,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会计准则变化,将运输成本由期间费用转移至成本核算以及产品结构变动所致,净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2)中联重科20Q1-Q3实现毛利率28.51%,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净利率达12.68%,同比提升1.78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动所致,净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前三季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88个百分点;(3)徐工机械20Q1-Q3实现毛利率18.02%,较去年同期的18.57%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25个百分点至4.77%,主要原因系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所致。图16:三巨头毛利率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7:三巨头净利率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三一重工现金流状况达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徐工机械盈利质量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均较去年提升,徐工机械小幅下降。现金流方面,2020Q1-Q3三一重工现金流同比增长16.7%,达110.2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中联重科现金流达40.2亿元,较去年同期49.6亿元下降19.1%;徐工机械现金流为7亿元,较去年同期31亿元下降77.4%。图18:三巨头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19:三巨头现金流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轨交装备:铁路招标进度放缓,中车业绩仍然承压2-1 三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四季度或适当加速三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四季度或适当加速。疫情影响减弱叠加国铁集团调增投资计划,二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逆势增长,2020H1累计完成3258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自2013年以来半年度投资额最大值。由于二季度超额完成投资计划,三季度以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略有放缓,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31亿元,同比微降0.26%,其中9月完成991.56亿元,同比下降5.55%。展望全年,考虑到前三季度铁路固定投资微降,为进一步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或将适当加速,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或超8100亿元。图20:2015以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21:2020Q1-Q3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微降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2-2 动车招标已超去年全年,货车机车低于预期2020Q1-Q3国铁集团车辆招标力度不及预期,客车招标采购仍未开启。动车组方面,今年6月,国铁集团就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8辆编组)公开采购137组(开标时间后延至9月),标志着高速动车组招标在停滞一年后重启。截至今年9月底,动车组共招标162组,已超2019年。考虑到今年动车招标时间相对较晚,订单交付完成时间或延后至2021年,对相关公司明年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铁路客车方面,自铁总2018年6月招标263辆25G型铁路客车后,铁路客车已逾两年未招标。展望未来,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替代传统客车是大势所趋,铁路客车采购需求仍有待观察。图22:2008年以来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23:截至2020Q3国铁集团动车采购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铁路物资采购商务平台,招商银行研究院图24:2013-2020Q3铁路动车组采购招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25:2012-2020Q3铁路客车采购招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货车、机车招标低于预期,第三季度皆未新增招标。2019年铁路货车及机车采购量低于预期,其中铁路货车实际招标量为4.2万辆,铁路机车实际招标量为419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铁路货车、机车采购需求延后,招标情况仍然低于预期。2020Q1-Q3铁路货车共招标32040辆、铁路机车共招标269辆,其中,第三季度未新增机车及货车招标。图26:2012-2020Q3铁路货车采购招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27:2013-2020Q3铁路机车采购招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28:截至2020Q3国铁集团货车采购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铁路物资采购商务平台,招商银行研究院图29:截至2020Q3国铁集团机车采购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铁路物资采购商务平台,招商银行研究院2-3 中车业绩仍然承压,各项业务表现分化 中车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在2020H1的基础上有所改善,但经营业绩仍然承压。2020Q1-Q3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1457.75亿元(YoY-5.66%,较中报-7.0%有所收窄),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7.93亿元(YoY-19.25%,与中报-22.76%有所收窄),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3.72亿元(同比-3.43%),实现归母净利润31.01亿元(同比-14.62%)。从订单角度看,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1523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162亿元。新签订单总额较去年同期1770亿元下降约14%,国际业务订单总额较去年同期171亿元下降约5%。图30:2020Q1-Q3中车营业总收入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31:2020Q1-Q3中车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业务或将成为中车全年最确定性的业绩增长点。分业务来看,2020Q1-Q3铁路装备实现营收563.05亿元(YoY -36.38%),占总营收比重为38.62%(-18.66pcts);新产业实现营收449.51亿元(YoY +37.29%),占总营收比重为30.84%(+9.65pcts);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营收395.94亿元(YoY +44.82%),占总营收比重为27.16%(+9.47pcts);现代服务实现营收49.26亿元(YoY -17.02%),占营收比重为3.38%(-0.46pct)。其中,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是铁路产品(机车、客车、动车组和货车等)销量下降所致;新产业同比逆势增长主要系风电业务收入增加所致;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同比大增主要系交付的城轨地铁产品销量增加所致;现代服务业务收入下滑系公司进一步缩减物流贸易规模所致。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新产业仍将是中车最确定性的增长点。图32:中车各业务板块收入情况(亿元,%)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33:中车各业务板块占营收比重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受国铁集团招标及相关产品交付延迟影响,中车铁路装备业务不达预期。动车及客车方面,2020Q1-Q3中车动车组实现营收330.83亿元(YoY -33.04%),客车实现营收27.09亿元(YoY -68.84%),机车实现营收90.01亿元(YoY -44.38%),货车实现营收115.12亿元(YoY -19.05%)。展望全年,铁路装备业务主要取决于动车组和货车的招标情况。图34:2020Q1-Q3中国中车主要铁路装备收入情况(亿元,%)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产品结构变化拖累整体毛利率,研发费用率上涨带动期间费用率提升。2020Q1-Q3中车毛利率为21.96%,同比下滑0.59pct,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2020Q1-Q3中车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14.31%上升0.98pct至15.29%,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38%,管理费用率为6.11%,财务费用率为0.54%,研发费用率为5.27%。期间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本期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增加0.65pct所致。图35:中车毛利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36:中车期间费用率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度回升,上行趋势确定3-1 汽车、3C行业复苏, 工业机器人产量高增工业机器人产量高增,行业上行趋势确定。进入三季度后,工业机器人当月产量同比增速持续攀升,2020年9月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同比达68.98%,创下2017年10月以来最高值。2020Q1-Q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6.07万台,同比增加18.20%,累计产量同比创下2018年9月以来最高点,此轮工业机器人的上行趋势基本确定。图37:我国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及同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38: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及累计同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对全年景气度保持乐观。汽车、电子行业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在2019年应用占比分别达28.15%、23.59%。截至2020年9月,3C、汽车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1.7%、-16.7%、-12.1%。其中,第三季度3C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15.31%(第一季度为同比-10.20%),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66%(第一季度为-27.20%),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06%(第一季度为同比-27.80%)。此外,汽车方面,今年4月以来,汽车当月销量同比由负转正,5月份以来汽车当月销量同比均保持在10%以上,我国汽车行业明显回暖,产销量逐渐步入上行通道。展望全年,在3C领域固定资产保持增长、汽车销量处于上行通道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工业机器人全年行业景气度保持乐观。图39: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机器人主要下游投资累计同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0:2020年5月份以来汽车当月销量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3-2 板块公司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质量大幅改善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回升,板块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大幅上涨。2020Q1-Q3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以27家工业机器人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较高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现营业收入290.58亿元,归母净利润25.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7%和120.00%;现金流量净额方面,受销售回款增加及政府扶持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板块现金流转正,三季度延续正现金流;盈利能力方面,随着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2020Q1-Q3行业毛利率为31.14%,较一季度30.71%稳中有升。行业净利率由二季度转正,2020Q1-Q3行业净利率为9.89%,较一季度-46.38%大幅提升。图41: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整体营收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2: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单季度营收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3: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4: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5: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现金流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6:工业机器人板块公司季度毛利率、净利率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3-3 行业景气度回升,样本公司业绩大增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我国工业机器人头部样本公司在2020Q1-Q3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4%。其中,拓斯达受益于口罩机等抗疫产品链业务业绩大增,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86.35%,实现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261.68%。公司订单及收款情况良好,截止今年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5.07亿元,较二季度2.21亿元继续提升;受益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复苏及收购的CLOOS并表,埃斯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2.23%至17.6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96%至0.85亿元;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回升,博杰股份销售订单高增,前三季度营收增长64.46%至10.8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1.07%至3.07亿元。前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78%、166.0%、273.5%,业绩增速持续提升。 图47:行业头部样本公司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8:行业头部样本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49:拓斯达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0:拓斯达归母净利润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1:埃斯顿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2:埃斯顿归母净利润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3:博杰股份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4:博杰股份归母净利润情况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盈利能力方面,20Q1-Q3头部样本公司平均毛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水平均实现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9.2%和26.8%,均达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拓斯达毛利率同比提升17.09pcts至53.54%,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升24.28pcts至40.91%;受益于射频和声学测试设备等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博杰股份盈利能力高居头部企业首位,毛利率同比提升5.31pcts至54.48%,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升18.41pcts至49.72%;埃斯顿前三季度毛利率36.90%,与去年同期36.47%基本持平,净利率受销售、管理费用维持高投入以及并购产生大额贷款利息影响,由去年同期7.46%下滑1.96个百分点至5.50%。图55:头部样本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图56:头部样本公司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注:上述行业头部样本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机器人、博实股份、科瑞技术、拓斯达、博杰股份、埃斯顿、三丰智能、克莱机电。图57:工业机器人头部样本公司业绩概况(时间截至2020年11月23日)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高端装备制造业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跟踪报告——坐等云起时高端装备制造业2020年半年度跟踪报告——王者归来转载声明:1、原创文章在推送一天后才可进行转载。2、转载时需要保留全文所有内容,不得进行任何删改。转载时注明出处,并在“原文链接”中保留原始公众号文章链接。3、授权方式:一般转载只需要正常标注信息即可。若发现未经授权转载者,一律举报。毕竟原创不易,感谢您对招商银行研究的认可和理解。注意: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二次转载,转载时必须保留本转载声明。责任编辑|余然

优木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当今,世界各国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将达209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国家高度重视行业的发展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该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2)下游行业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各领域对高性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巨大。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下游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3)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较为紧密的周期性行业。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GDP增长率保持6%以上较快增长速度,宏观经济形势向好,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疫情情况逐渐得到控制,国内经济将逐渐恢复。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上产总值达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工业智能化技术日益成熟全球各国均集中科研力量发展工业智能化技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逐步积累了智能制造装备所需的相关核心技术,全面提高了自动化装备的智能化技术附加值。(5)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生产一线工人缺乏,用工成本的上升已日益成为制约众多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大量制造型企业拟寻求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的帮助,采购能适应自身生产特点,具备针对性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率和智能化程度,以替代传统人工或半自动的生产方式。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本地人

202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环境利好长期发展「组图」

多项利好政策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高,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决定着国家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自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其研发投入总量逐年加大,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不断提高,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夯实了科研技术基础。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同比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同比提高0.09个百分点。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804.0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41%,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7868.0亿元,投入强度为2.07%,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科创板注册制推动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科创板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之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持,科创板注册制有助于促进市场资金从企业产能扩张更多的配向科技创新领域;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估值水平,助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又快又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科创板重点推荐领域。截至2020年8月23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IPO申请共计418家,从这418家企业所属行业类别来看,有近七成、280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行业:即8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占比20%;80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占比19%。注:具体时间为截止2020年8月23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当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多项政策利好,科创板注册制进一步推动行业进入与发展新阶段,科研投入不断提高,夯实高端技术基础,对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忍岳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将达209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巨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指用于研发、制造、物流、企业管理等环节的各种控制、优化和管理系统,以及包括基于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的系统集成业务。2018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560亿元,同比增长21.88%,比2017年同期高1.08个百分点。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2380亿元。数据来源:gongkong、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是全球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日益凸显,自动化升级的应用更加深入,同时伴随着下游制造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我国智能制造设备生产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经济环境进入新常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3)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业从科学概念逐渐开始产业化,与制造业逐步深度融合,更多的终端和设备将接入物联网,以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生产制造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研制周期将不断缩短、资源能源消耗逐步降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4)人口结构变化新红利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将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我国带来“工程师”红利。而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是工程师红利释放受益较大的领域,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应对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由依靠低成本获取生产要素向依靠高效率组织生产要素转变的重要方式。(5)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近年来,以创新发展为基点,彻底改变过去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梦之队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将达209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困境(1)国际厂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先发优势仍然明显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较晚,国际厂商基于其技术及先发优势,在某些高端核心零部件领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此领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实力的积累,设计研发人员的引进或培养,具有战略效益的研发项目的推进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以及时间积累。(2)专业人才紧缺智能装备行业尤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要求从业企业相关专业人才具有机械、电气、光学、自动控制、信息化等复合知识背景、对下游行业制造过程具有深度的理解、以及丰富的实施经验。系统整体设计带头人以及各专业领域相关人才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并不是很容易获得,并且也还需要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我国智能制造设备生产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经济环境进入新常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3)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业从科学概念逐渐开始产业化,与制造业逐步深度融合,更多的终端和设备将接入物联网,以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生产制造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研制周期将不断缩短、资源能源消耗逐步降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4)人口结构变化新红利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将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我国带来“工程师”红利。而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是工程师红利释放受益较大的领域,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应对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由依靠低成本获取生产要素向依靠高效率组织生产要素转变的重要方式。(5)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近年来,以创新发展为基点,彻底改变过去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寡妇们

十张图了解202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疫情加剧行业增速放缓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其发展也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全球产业格局的转变,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营业收入规模超38万亿元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581.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较2018年有所放缓,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为167454.2亿元,同比下降6.94%。金属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发展,整体在30000亿元以上范围发展,2019年达到34322.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18年有所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4884.7亿元,同比下降11.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波动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发展,整体在35000亿元以上水平波动发展,2019年达到38264.7亿元,同比增长3.9%。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7273.3亿元,同比下降8.9%。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恢复近3万亿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自2017年大幅下降后开始恢复增长,2019年达到29473.3亿元,同比增长6.3%。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4000.3亿元,同比下降6.1%。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2016-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下滑,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0846.7亿元,同比下降1.8%。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34426.7亿元,同比下降11.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波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下降,2018年连续两年下滑,2019年小幅增长4.5%,达到11275.3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4774.5亿元,同比下降11.7%,降幅较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6.5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上较为稳定,在60000亿元以上水平,增长速度逐渐上升;2019年营业收入为65438.4亿元,同比增长5.9%。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行业营业收入下降为27627亿元,同比下降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自2019年其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113717.6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18年下降5.8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51366.6亿元,同比增长2.3%。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规模降幅最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下滑,有8741.9亿元下降至6862.4亿元,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有所恢复,达到7242.6亿元,同比增长5.5%,但与2016年相比仍然有所收缩。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降,2020年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3101.1亿元,同比下降12.8%。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已进入到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但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在我国加速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稳速高质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得养生焉

十张图了解202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疫情加剧行业增速放缓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其发展也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全球产业格局的转变,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营业收入规模超38万亿元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581.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较2018年有所放缓,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为167454.2亿元,同比下降6.94%。金属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发展,整体在30000亿元以上范围发展,2019年达到34322.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18年有所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4884.7亿元,同比下降11.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波动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发展,整体在35000亿元以上水平波动发展,2019年达到38264.7亿元,同比增长3.9%。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7273.3亿元,同比下降8.9%。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恢复近3万亿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自2017年大幅下降后开始恢复增长,2019年达到29473.3亿元,同比增长6.3%。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14000.3亿元,同比下降6.1%。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2016-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下滑,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0846.7亿元,同比下降1.8%。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34426.7亿元,同比下降11.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波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波动下降,2018年连续两年下滑,2019年小幅增长4.5%,达到11275.3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4774.5亿元,同比下降11.7%,降幅较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6.5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整体上较为稳定,在60000亿元以上水平,增长速度逐渐上升;2019年营业收入为65438.4亿元,同比增长5.9%。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行业营业收入下降为27627亿元,同比下降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自2019年其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113717.6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18年下降5.8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0年上半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51366.6亿元,同比增长2.3%。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规模降幅最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下滑,有8741.9亿元下降至6862.4亿元,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有所恢复,达到7242.6亿元,同比增长5.5%,但与2016年相比仍然有所收缩。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降,2020年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为3101.1亿元,同比下降12.8%。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已进入到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但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在我国加速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稳速高质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万物皆化

2019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运行报告,行业市场需求巨大「图」

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轨道交通行业是近年来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支持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投资环境2018年,我国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自2014年以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五年超过8000亿元,预计2019年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受铁路建设周期回暖因素的影响,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18年,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85.97亿元,同比增速由上年同期的9.38%提高到14.67%。其中,除其他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小幅下降外,其余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均维持不同程度增长。窄轨机车车辆制造业、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投资增幅分别为43.42%和48.95%,增幅显著。此外,随着各省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轨装备的需求大幅增加,城轨行业投资明显提升。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12.76亿元,同比增长25.62%3、技术环境2017年12月,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枚轨道交通控制芯片通过测试。实现产业化后,该芯片将全面应用于“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铁列车,将使中国高铁列车制造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此外,一批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动车转向器、高速车轮、刹车闸片、连接器等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拓展“制造+服务”商业模式,开展全球化经营,建立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分析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游行业包括原材料、研发设计、基础施工等;中游主要由整车装配以及各主要装备零部件行业组成;行业下游有车辆设备检测、检修以及交通运营等。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1、上游行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原材料类,主要包括钢板、铝材、橡胶等基础原材料。2019年10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 8152 万吨、6558 万吨和 10264 万吨, 同比分别下降 0.6%、下降 2.7%和增长 3.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产业链上游这些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成熟,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供应充足,选择面广,可以互为替代,因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受上游行业的影响较小。2、下游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轨道交通行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通运营行业,包括车辆调度系统、指挥系统、导航系统;另一类是安全检测及维护,包括检测与诊断设备、安全监控、车辆装备维护、零部件更换等。根据《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修编)》等规划文件,“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持续高速发展,铁路建设也将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下游行业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将保持快速扩张的态势,为本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特别是车辆装备维修、零部件更换领域,目前我国动车组整体陆续进入设备大修(维修最高等级-五级修)阶段,市场需求巨大。三、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早可追溯至1863年1月投入运营的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距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发展历程。地铁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公共交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伦敦、格拉斯哥、纽约、波士顿、布达佩斯、维也纳、巴黎等城市率先建成了城市地铁线路,其他大城市也纷纷规划或建设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18年底,全球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49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6100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4%、5%和4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总体上看,中国总运营里程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里程的22.09%;德国以3 147.6 km的里程排名第二。从制式看,中国的地铁和轻轨里程均排名世界第一,各占全球地铁和轻轨里程的35.26%和32.53%;德国的有轨电车里程达2749 km,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有轨电车里程的25.9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中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均有多个城市在建或规划建设城轨线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1910亿欧元,同比增长3.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2008年8月,中国首条设计时速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进入高铁时代,同时宣告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轨道交通是指通过铺设固定轨道,并且由轨道车辆执行运输任务的交通运输方式,通常可以分为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类。铁路交通方面,2018年年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4万公里,增幅为3.1%。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6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加3.7公里/万平方公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高铁正逐渐成为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近几年,我国高铁客运量逐年攀升,2018年全国高铁客运量20.05亿人次,占铁路客运量比重60.4%。乘坐高铁已逐渐成为我国广大旅客的首选方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屡创历史新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制式结构多元化,网络化运营逐步实现。截至2018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5个城市开通运营185条城轨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5761公里,其中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新增运营线路20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728.4公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过去我国已建成的城轨线路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型城市,但近年来大量经济发达的一线甚至二线城市开始规划或建设城轨交通。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内地共有53个城市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地方政府批复项目暂未纳入统计),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8条,在建线路长度达6,374公里,在建城市数量、在建线路数量和在建线路长度均超过已投运规模。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城市达25个,其中:北京、广州两市建设规模超过400公里,成都、武汉、杭州3市建设规模超过300公里,青岛、深圳、长沙、上海4市建设规模超过200公里。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五、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轨道交通产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两个环节,其中装备制造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是整个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的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崛起。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和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铁路局统计数据,2013-2018年间我国动车组保有量(标准组)从1334辆增长至3256辆。资料来源:国家铁路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不断进步,轨道交通装备业产品出口市场规模也逐年扩大。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铁道机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额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继续保持2017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出口总额也创2011年以来新高,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主要分布于传统工业强省,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区借助其自身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势头较好,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其中又以长春、唐山、青岛、南京、株洲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群,聚集了一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骨干企业。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一)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发展轨道交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要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作为重点突破项目,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同时应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工信部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文件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5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工信部2016年出台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则进一步指出,应从轨道交通网车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智能化装备及应用和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推动我国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全面发展。2、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的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新增线路的需求、既有线路车辆密度增加的需求、车辆维保市场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到2020年时我国铁路网规模预计将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新增轨道交通线路对轨道车辆将产生大量需求,进而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经验的日益丰富,很多线路开始通过增加车辆配置密度、缩减发车间隔、增加车辆往返频率等方式来提高既有线路的运输效率。因此,既有线路车辆密度的增加也将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此外,我国高速铁路和大部分城市的城轨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主要以新造车辆为增长点。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步完善和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车辆维修市场将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市场前景广阔。3、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利好行业发展,国际竞争实力大大增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前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在技术研发上缺乏协同,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优先选择自己体系内的企业,不利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公平竞争。2015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正式合并为中国中车,可以实现研发力量和优势技术的快速整合,有效避免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得以大幅提升,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给国内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后,其上游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原有相对僵固的市场格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二)不利因素1、部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体技术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各类车辆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设备或零部件仍需通过国外进口,高端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研发手段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2、多数企业规模仍相对较小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其中车辆电气控制系统、司机操控系统等细分产品领域的企业多以规模较小的非上市公司为主,与国际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资本实力、产品线种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合作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未来趋势从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技术演进方向来看,随着现代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进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轻量化、多样化的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体系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1、数字化发展先进轨道交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顺应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轨道交通装备中的虚拟制造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列车牵引制动技术、综合监控系统和通信控制系统等都是数字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数字化轨道交通将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信息化,规范其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共享交换方式;同时以地理信息平台为核心,建立服务与共享体系,实现各系统间充分共享,终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轨道交通安防、监控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实现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智能化是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是指实现列车自动行驶、精确停车、站台自动化作业、无人折返、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等功能,实现完全无人运营,有效提高列车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化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和工具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例如在车辆电气设备中加入使用状态监测系统,对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寿命及老化程度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提醒运营单位进行检修或者更换,避免发生意外事故。3、轻量化随着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世界各国致力于推动低能耗低排放交通工具的发展,轻量化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轻量化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各大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商纷纷推动高强钢、轻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工程塑料等新型轻质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解决材料应用过程存在的成型、连接技术及工艺问题,降低新材料应用成本,以尽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魔术师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就是在未来竞争中手握“王炸”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2019年,在国内国际多重变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新经济发展迈进了历史的拐点期。而在这一进程中,撬动中国政策、产业、市场等全要素发生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象征,就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科创型企业成长壮大,成为了新经济中新动能的核心推进器。 5月31日,由科技部中国风投委、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金融界主办、中国母基金联盟联合主办的“金融界2019价值发现嘉年华暨第二届中国企业价值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在此次论坛中,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其“Z3”上市公司量化评价体系下年度重磅产品——《数说高质量II:中资上市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比较研究》。据了解,该报告是金融界站在科创大潮背景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核心,推出的第二份以量化评价战略新兴产业中,中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综合报告类产品。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各国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市场的重点突破领域。因此,在报告中运用了单独的章节对这一产业进行了量化研究与深度分析。 报告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集合。其中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大细分领域。 制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政府网站从全球发展格局来看,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达国家各有优势。其中,美国目前在航空航天、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均处于顶端地位;俄罗斯在航空和卫星等领域具有优势;日本在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众多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韩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领先。近年来,这些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以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利用高端制造保持产业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抢占产业链高端市场地位。 尽管与拥有数百年工业化历史的欧美发达地区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整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总体上并不依赖于国外。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如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复兴号”动车组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2019年中国首架大型双发长航时CU42无人机成功首飞;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造了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2018年赛迪智库发布的《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系列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其中,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例,2018年,我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4%和35.8%,其中新接订单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例,2018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85万台(套),同比增长8.7%。另据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约9.2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6%,到2022年将达到20.7万亿元。 整体而言,虽然近期中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摩擦不断增多,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不确定因素。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点击阅读报告全文

葛屦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万亿 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图)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智能制造需求侧看,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日益增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逐步形成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智能制造装备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全新制造模式。但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1:人口红利递减以及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带来市场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确立了制造业大国地位。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具有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6368万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1.67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9%。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24404元增长到2017年的64452元。因此,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状况,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及节约劳动力成本,成为应对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下游广阔的应用领域将为智能制造装备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机遇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提到:“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着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国家政策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1-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政策汇总一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机遇3:不断创新的新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近年来,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业已从科学概念、基础科学等领域逐渐开始商业化实施,与产业逐步深度融合。人类已进入一个人、机、物全面互联互通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赋能智能制造,使得生产制造在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业的不断运用,为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挑战1:国际厂商的先发优势仍然明显,国产企业发展仍需一定过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较晚,国际厂商基于其技术及先发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发展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对本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及国内企业不断研发投入,国内已涌现出了少数优秀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厂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内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知名度低,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实力的积累,设计研发人员的引进或培养,具有战略效益的研发项目的推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进行投入,不利于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挑战2:专业人才紧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为定制生产,项目研发、设计、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等过程中包含了较多的客户个性需求,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具有机械、电气、光学及信息化等复合知识背景、对下游行业深度的理解、以及丰富的实施经验。由于我国智能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人才培养和积累相对不足,高端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挑战3:资金压力较大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普遍实施“3331”的收款模式,即于订单签订时收款30%,设计方案通过时收款30%,预验收完成收款30%,终验收完成收款10%。由于项目实施存在一定时间周期,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需要在项目初期垫付较多成本,如出现多个大型项目共同推进时,资金压力更大。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