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专生逆袭!考研三年成为复旦研究生,却因“出身”不被认可!迷阳迷阳

中专生逆袭!考研三年成为复旦研究生,却因“出身”不被认可!

最近,一位来自上海的中专生考上复旦研究生的新闻上了热搜。无数网友感叹,果然是努力的人生不设限,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说,即使他考上了复旦衍生生又怎样,中专生的第一学历,永远会给他以后的人生拉分!寒窗7年,他终于考上了复旦研究生!26岁的上海男生吴自杰,今年是他参加考研的第三年了。从中考落榜后,他就进入了中专学习,后来努力考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进而又考入复旦大学的新闻系。无数网友表示很励志!毕竟一步一步走来,高考和读研的难度大家都懂。从垫底的中专生,到国内鼎鼎有名的复旦研究生,他的人生真的可以说是完成了很大的蜕变。考上复旦研究生,不代表人生就此顺利!复旦研究生的学历,看着确实很喜人,含金量大大的!但也有一部分网友开始唱衰:说起来是很励志,但是考上了复旦研究生又怎么样?!同样是复旦研究生,用人单位真的会一视同仁吗?他的第一学历起点太低,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一定会看的。话虽如此,但要蛙人网来看,在学历优先的社会现实中,考了总比没考好!当然,第一学历非重本的歧视问题一直都存在,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没上985/211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歧视”!即使985/211出身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而普通学校出身的人,究其综合能力来看,其实也很优秀,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不断努力提升,确保我们的孩子不会面临这样的歧视!蛙人网高中生职业倾向测评及选科推荐系统:蛙人网,关注新高考改革,给正在烦恼选科的学生和家长们提供高中生职业倾向测评及选科推荐系统,让孩子的名校梦,从高一时就开始逐步实现!目前,蛙人网高中生职业倾向测评及选科推荐系统,已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认可,被列为红头文件,在全省各高中学校普及推广!

摩雅傣

麻雀变凤凰,中专生考研逆袭遭热议,到底为什么

大家应该都有这个经历,上学时,父母、老师、亲朋反复叮嘱、一再告诫,要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将来不说上清华、北大,怎么也考个“211”“985院校”。若上了个二本、三本学校,不仅找工作没不要,就是考取“211”“985院校”的研究生也遭人嫌弃。这不,最近上海的一位学生就火了,上了新闻热搜。这位小哥叫吴自杰,今年26岁,从一个中专生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很是励志。中考落榜后,吴自杰没有继续复读考取高中,而是直接去了中专继续学业。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考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之后,他仍然继续上进,继续求学,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系研究生。从而,刷新了人们认识的新高度,大家议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部分网友认为,这个事情很励志。经历过的都知道,高考和考研都是选拔类考试,难度很大,有的地方一个班高考也考不了几个学生。所以,小吴同学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平凡的中专生考取了大学,从大学又考入大名鼎鼎的复旦大学,确实厉害,从麻雀飞上了枝头,变成了凤凰。但是,也有不少网民说,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励志,但作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却是中专学历起点,找工作的时候,有的企业就可能不认可、不接纳,和那些根正苗红的正牌大学生相比,这个中专学历肯定扯后腿、会拉分。有的网友打抱不平,说自己成绩的硕士导师是中专毕业,通过自学,考取了本科、硕士及博士,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小编认为,不同时代,学历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曾经的中专生也很厉害,比现在的本科含金量还高,有时候一个镇才能出一个中专生。总归来说,好学非常可喜,成功值得肯定。吴自杰同学能够一路升学,与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得益于好的政策。据了解,具有上海市户口的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报考制指定的大学本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第一年只能报考专科。学历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有总比没有强,硕士总比中专好,找工作随需第一学历,考了总比没考强。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代表能力,出身不代表水平,努力的人生定能出彩,给自己机会,给自己压力,就能最终圆梦。麻雀也能飞上枝头当凤凰。周围很多人没有学历,但是有能力、有手艺,你说是不是?

决之则泣

他是中专生,3度考研不放弃,最终逆袭,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校园教育他是来自新闻学院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财经新闻方向的吴自杰,他从中专一路奋斗,“三战”考研,逆袭复旦,一起来听听他的考研故事吧。吴自杰照片访谈实录:G=高莹W=吴自杰G:先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W:我叫吴自杰,你可以叫我自杰,就是电脑里面的储存单位“字节”,本科是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我考研考了三年,现在是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财经新闻方向。以前中考去想要去隔壁读上财,想要去上财的原因是从小对财经感兴趣,谁知道求学之路坎坷,跌跌撞撞来了复旦,也算是对自己兴趣的一种“曲线救国”吧。G:为什么会选择来复旦读研究生呢?W:一开始并没有。最初出于理性和求稳的考虑选择了华师大的新闻传播专业,竞争压力比较小。另外我做任何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会征求家里的意见,和他们沟通过之后他们也非常支持我。但是到大三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想去追求什么。一个人做决定的因素往往有很多,之前我更多考虑的是外在的因素,比如我的年龄、我的时间、父母希望我尽快独立的愿望。而到了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些书,和身边的老师同学沟通,花了很多时间积极探索自我。我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以前的自己一直缺乏勇气。当时,我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告诉身边同学之后,他们的分析都是不敢去考复旦,甚至想都不敢想,连老师都质疑“会不会风险太大?”。但是我知道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尽管身边的条件都是不支持。可以说有点贪婪、有点自私,但我还是会不顾一切地追求。我认为社会分为不同的系统,大学是为其输送人才的“工厂”。因为自己是从中专直接考上的本科,为了赶上身边的同学,在学习方面努力了四年,尤其是英语方面,几乎每一天都在背单词,我尝试过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单词软件。然而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我陷入了迷茫。我发现那些翘课去实习的同学反而会有更好的资源,而我坚持走了一条大家认为应该走的道路却反而去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好的目的地,四年反而被别人拉开了差距,都不敢问自己想做什么,只能问自己能做什么,开始意识到环境和视野的局限,就像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一样,如何打破这个局限?只有意识到它的时候,你才能有所作为。之后又在参加全国公关比赛的时候去了别的学校,和名校的学生接触,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井底之蛙。那这两点让我产生了对更好平台的渴望,对继续求学的渴望。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条路是对的,只是现在自己还没有走到底,还没有走到位。G:简单谈一谈你的备考过程,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三次考试出成绩后将自己的成绩与心情记录下来,重新开始下一次的冲刺W:其实在我决定报考复旦之后,我是预期考两年的。在第一年的时候我在战略上可能安排得不够合理,我最基础的书目没有背完,同时也简单认为考研就是比期末考试难一点,只要简单背诵回答就可以。然而上了专业课的考场之后,我拿到卷子翻了翻发现我只有一道消息题会答,看着身边的竞争者都是在奋笔疾书的时候,我却只能煎熬地在睡觉、等待交卷。我质问我自己为什么我自己不可以?所以我把我自己的“首战”定义为看书以及对于方法的摸索。考试结束后,没有太多的悬念和忧虑,我直接在3月份开始了自己的“二战”,这次我调整好心态。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学习也可以。如何增加“剩余价值”?我们可以从增加绝对学习时间和相对学习效率两方面进行提高。因此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法则,开始自己做笔记、整理逻辑、超脱考试参考书和知识点本身进行学习、应用一些思维导图、艾宾浩斯曲线来进行定点复习和背诵。所以其实第二次感觉准备的还不错。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因论述题这一短板以12分之差错过。“二战”期间所绘制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在“二战”遗憾失败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人无条件的继续支持我,哪怕是“三战”、“四战”,都鼓励我执着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在第三年的时候,我选择先短暂的走出考研,去了一家教育类公司担任课程助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工具的重要性,并且在工具背后理念的意义。比如说思维导图这个考研的工具,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发散和聚合的思维,而把这种思维应用到学习中,才是最大程度的提升学习力,那么这一次我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考到了财经方向的第一名。G:在备考过程中你觉得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W:我觉得是压力吧,三年来压力在不断叠加,但是没有想过放弃,就是要一直go for it。但是却日常自我怀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忙起来的时候还好,闲下来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是最恐怖的,在玩的时候会想要不要再看点书,不断的自我怀疑。对于未来的恐惧,前途一片雾蒙蒙,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看到光明。G: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学习方法或者习惯可以推荐给学弟学妹呢?W:要去做规划,然后及时记录完成的情况,从而培养对于自己的清晰的认知。比如说我会做表格规划自己的一天,然后每天记录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我会发现我如果中午的午休完成情况不好的时候下午的学习认为完成情况也不是很好,那我就知道我在之后就一定要安心午休,不然下午会更糟糕。面对完不成的事情,会更加理性的认识自己。每月的日程规划用不同颜色标明完成状态,及时调整自我要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比如有很多同学很喜欢追求一些重点,然后可能花很长的时间把重点都背诵了,但这个时候,其实那些非重点反而变成了重点,只要考到了这些知识点,就会答不上来,所以要重新认识重点和非重点的转化,不要急功近利。G:你对于一些“二战”、“三战”考研的看法是怎样的呢?W:现在接近400万人考研,每年150万研究生毕业,考研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基础不一样,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任何决策都要基于自己的基本情况来制定。G:对于未来的读研生涯有什么规划?W:本来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好好再读两年书,但是在大环境下还是充满焦虑,不断被推着向前走,现在经历“忙——盲——茫”的阶段,从忙碌到盲目再到茫然,所以还是希望能静下来,有时间思考。希望基于现在的专业,传统媒体尝试一下,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都能体验一下。G:又到了今年考研报名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说呢?W:其实对于考复旦“二战”、“三战”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凭什么是你能考上?你得问这个自己这个问题。大家都都喜欢看超级英雄的电影,但是现实世界毕竟不是科幻世界,不会突然有个超级英雄来赋予你超级能力。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只能是个普通人,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可以靠音乐为生么?没有画画天赋的人可以成为画家么?没有写作才华的人可以靠笔杆子讨生活么?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就是“学习不好的人可以去复旦吗?”对我来说,我从交大的初中部掉到中专,又从中专一路上来,每个阶段都是一个人在拼搏,在挣扎,很孤独。但不管怎么样,我已经在这里,我已经跻身复旦百年星空,所以自己是幸运的,尽管来到这里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在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读书。每个考研人都会有那么一段踽踽独行的时光,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命运在考研这件事上温柔以待,但是,一路走来的收获与成长、对于自我认知轮廓的不断清晰、学习新事物的方法论不断升级,这些都是超脱于考研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来源:复旦大学)

中专生逆袭,7年考上复旦研究生,不被社会认可,第一学历很重要

梦想从不会逃跑,会逃跑的只有你自己!今年26岁的上海男生吴自杰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谁也想不到,当初上中专的一个小男孩,在7年之后居然成为了复旦研究生。复旦的研究生,多少上了二本、一本甚至985的大学生都没有考上,这位中专的男生逆袭了!在他自己的介绍中,他说,当年中考的时候自己落榜了,家人建议他去上中专,当时他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于是就问家人:中专能上大学吗?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选择上中专,后参加高考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四年大学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渴望更好的教育,他的梦想就是到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于是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依然选择考研之路。这一考就是3年。今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圆梦复旦。其中有一位网友的总结吴自杰的事情:@极奇迹:1.三校生,指上海户口的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报考指定的大学本科,外来工子女刚来的第一年只能报考专科。2.如果想早点工作赚钱,中专就够。如果想逆袭考研、考公务员,这是给本地人的机会。3.考研是讲实力的,这位兄弟的努力要肯定。4.找工作确实讲究第一学历,但考了总比没考的牛。还有网友说,并不是用人单位不看第一学历,只是第一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部分个人能力,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想着考研,当考研的人多起来之后,很多时候第一学历会成为一个参考,还有人说,第一学历能证明这个恶人的智商,现在的硕士博士都比较好考了,所以有第一学历在也是对公司的负责。当很多人都在揪着中专生三个字不放,大呼中转生洗不白了的时候,我只想说,当下的社会,第一学历已经被看的越来越淡了,很多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都是看最高的学历,考上了研究生说明以后的工作就是一这个研究生专业内容为基础了,第一学历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根本无所谓。就算是公务员也只是看最高学历,而且现在的很多国企都不卡第一学历了,BAT这种大厂也不会对第一学历卡得太严。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水分很大,所以一些用人单位会过分重视第一学历也情有可原。不过既然能考上研究生,得到导师的认可,那么能力各方面基本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还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更是出了名的严格,所以,小编很佩服吴自杰坚持的毅力,同时也对那些想要通过考研获得进一步提升的人说一句:勇敢向前吧!虽然这个社会目前对第一学历还有一些不认可,但是考研是自己的事情,通过学习更多优秀的知识,你不仅仅会获得企业的敲门砖,同时,在平时处理事情和思维方式以及领域的专业度上,你还是很有优势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第一学历将会被看的越来越淡,而不断提高自己,或者更优质的教育将会成为教育倡导的方向。今日话题:第一学历重要吗?

相门有相

考研3年,“中专生”圆梦上复旦大学,网友竖起大拇指!

考研在中国大学生心中可是不亚于高考般恐怖的存在了,学校越厉害考研就越难。复旦大学不止在中国出名甚至在世界也是享有名气,想考上复旦的研究生可是不容易的。许多211和985高校的学生呕心沥血都没考上,可是如今一个中专生竟然考上了,不可谓不惊讶,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啊。下面就听小编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网友直呼神人的“奇才”吧!这位大神家住在上海叫吴自杰,他中考完就没有读过书了,觉得读书不重要读了也没用,賺钱才是最实际的。可是进入社会后才明白文凭对于一个人多么重要,人啊什么都会过时,唯有知识和技能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只要知识在就不愁找不到工作。23岁时吴自杰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开始踏上了长路漫漫的考研。在这三年里,他全心全意的学习,不在徘徊不在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学习,不懂就去专业机构补习问老师。即使经历了两次的考研失败,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也没有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考其他的学校。他的目标一如既往,并为之劈荆斩麻,最终用三年的时间成功逆袭。众多的网友都对他十分的佩服和赞赏,其中一位干脆是直接竖起来大拇指,表示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唯有一个网友例外,有一个人的关注点竟然太视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上,并由此判断他的家境不错。小编想说一句,“这奇葩人类有病啊”。人家家境好不好和你有什么关系,再说这是你该关注的嘛!假设他家境好,可他还是没有依靠父母,仍然努力学习提高自我。试问一下,人家一个自身条件不差的人都在努力,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凭什么不努力凭什么继续浑浑噩噩的生活呢!人生是自己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吴自杰15岁时弃学,花了8年时间来醒悟,这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人没有几个八年,所以大家在做选择时要慎重,不要意气用事,有时候后悔是没用的。

救民之斗

中专生考研北大,你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

中专生,也就是说连正儿八经的高中都没有读过,初中毕业就去了中专学校,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她想考研究生,就必须经过三次考试,先自考大专,然后专升本,然后再考研究生,最终还是北大的研究生。听这过程就能想象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不是说说这么简单。讲这个故事的老师是抖音最火的考研英语老师刘晓艳,其实她的人生也是一种逆袭史。她自己也曾说她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个小女孩拿着北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给她喜,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个中专生的小女孩竟然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中国最高学府的研究生。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一些师兄师姐的考研经验分享,印象很深刻,有位师兄说他起早贪黑才考了现在成绩,中间很多曲折的故事,说的时候满是沧桑,听起来让人心酸,但是最后仅是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了。同台的位师姐说,她随随便便就考了专业第一名,而且还是边实习边复习考的,她说英语不用怎么背单词,做往年真题就可以,政治不用背,多看多理解就可以,专业课完全靠理解。平时该玩还是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反正考不上也没所谓,她爸妈给她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她最后被北师大录取了。她一说完,整个和她同台的师兄师姐们都尴尬了,我们在下面也尴尬[。更要命的是她还说了句,今天安排的位置也是按考试成绩安排的,一看就知道她考得不错。当时很佩服她的“自信”,现在再度陷入尴尬。看到她这么牛逼,后来才发现,人家有个在北师大读研的男朋友。后来听别的师兄们分享,那位师姐也远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轻松,她复习了整整一年,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回寝,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有的时候,很多可能很努力,只是对于她自己的努力总是平描淡些,无足轻重!但只有你变得勤奋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有多懒散;只有你变成学霸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学习有多渣;只要你看过很多书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有多无知;只有你去过很多地方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见识有多短浅。可怕的是,曾经的你,自暴自弃,还有种自己挺不错的幻觉。一旦当你真正变得好起来,你再也不想回到以前。不要说什么命运,不要说什么无能为力。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一切都在你的选择。龙应台在《野火集》里说: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就像有人说的,能用汗水解决的问题,就特么别用泪水。

道生

曾经的中专生有多牛?中专毕业轻松考研读博,最后成为高校教授!

不要小看曾经的中专生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升学率从不到5%,提升至目前的83%左右,很过刚毕业进入单位的学生们,突然发现单位的很多老前辈们的学历并不高,还有大量的中专生的存在,瞬间觉得自己有很大的优越感,认为自己作为名校的毕业生,在单位中是属于学霸的存在,然而他们却并不知道曾经的中专生有多牛?当年在就业分配制度下,只有最顶尖的学霸才有能力进入中专读书,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上高中,然后考大学,毕竟在就业分配和工龄累积的制度下,早参加工作就可以早赚钱,初中阶段学习优异的学霸们才能考入中专,因此曾经的中专生综合素质并不比现在所谓985名校的毕业生差!从中专生到高校教授的蜕变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群的认可,曾经一些不满发展现状的中专生们重新走进考场,通过强大的自学能力,有部分人可以考研读博,最后成为高校的教授,直至今天,还可以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中,其实第一学历为中专,虽然目前中国高校对于新进教授,已经开始卡第一学历,但是曾经的中专生的实力和目前所谓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实力相差并不多,毕竟从高校的录取率来看,曾经的考入中专的难度,并不比考入985和211高校的难度小!专科生到院士的蜕变如果说最具有时代标签的专科生,那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鸿钧的经历最具代表性,高鸿钧1982年毕业于蚌埠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重新考入本科院校,时隔5年后本科毕业,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由分别在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项。因此面对单位的一些老同志,尤其是70~80年代毕业的中专毕业生,他们很多人都曾经是学霸,只是一些人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已!

猎鲨者

陪女儿考研的白永旗:从中专生到硕士生,这个妈妈的故事很励志

今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白永旗陪女儿考研,两人双双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的消息上了热搜。据了解,白永旗今年已经50岁了,她的女儿25岁。之前她的女儿已经考研两次,但是都没有成功。今年考研前夕,她发现女儿仍然“不在状态”,为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她也毅然加入“考研大军”,和女儿一起备考。没想到,在白永旗的带动下,不仅女儿如愿以偿,考取西南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研究生,白永旗自己也成功考取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据了解,白永旗在“考研大军”中,不仅年龄严重偏大,而且第一学历起点很低,她最初仅仅是一个中专生。但是,她中专毕业后有一股不肯服输的拼搏精神,从1988年到2002年,她先后完成了全日制专科学历和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习。在这次考研之前,白永旗不仅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而且是四川省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泸州市护理学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以这样的事业基础和社会地位,在年届五旬的情况下,仍能下苦功夫考研,白永旗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让人意外的是,从下决心备考到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白永旗前后只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备考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必说对于中年考生是一次奇迹,即使是对于年轻考生来说,也是一次非常严峻的挑战。那么,白永旗是怎么做到的呢?她真的是一位“天才妈妈”吗?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白永旗之所以考取研究生,也不是靠的天才,而是靠自己的勤奋。考研前夕,白永旗把自己的“碎片时间”利用到极致:平时走路的时候听网课,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的闲暇,她都用来背英语单词。晚上下班吃过晚饭,她则用来学习数学,有时一不小心就学到凌晨一两点钟。古人云:“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白永旗的学习精神,不仅带动了女儿的学习热情,自己的复习效果也突飞猛进,最终母女二人双双被西南大学研究生班录取。

四年而物

中专生和研究生同时应聘,只因一个细节,中专生晋级入职

徐宁是一个中专毕业了两年的学生,步入社会已经有些时日了,一直从事着销售的工作,最近的一份工作因为国内疫情的影响,没能继续抗下去,不得已徐宁只有在网上继续投递简历,重新找工作。在网上有一个公司招的岗位基本符合他之前做的工作,唯一不能达标的是学历这块,公司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因为招聘要求写了,如果有工作经验学历可以适当放宽,徐宁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递了简历。没想到第三天收到了面试邀请,徐宁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面试了。面试的时候,到场的差不多五六个人,面试官见人到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了。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和招聘的这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便出了一个面试题目:口去掉一横念什么字?时间过去了十分钟,几个面试的人员中有几个有点不耐烦了,认为公司是在故意刁难他们,拿他们当猴子耍,这个题目和这个岗位根本扯不上一点儿关系。咋咋呼呼地嘀咕了几句便离开了面试室。另外一个求职者站出来说道:“我真想不出来这个到底是什么,但是希望面试官能提问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专业上的,比如如何应对自己接下来需要做的,该如何做等等,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面试的岗位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如何更快得打入市场,创造更多的利润,专业度无可厚非,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连面试官都觉得他非常的专业,研究生专业毕业的确实理论知识扎实,求职者最后希望面试官能给自己一次机会,效力贵公司”。但是面试官却面带微笑摇了摇头,示意不行。然后对最后的两人说了一句,有点可惜,你们都不是我们公司想招的。这个时候徐宁在一旁说,这个字念冂{jiōng},对么?面试官听了之后一下子站了起来,然后激动的拍着腿说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一个字。你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恭喜你被录用了。刚才那个研究生做了那么充足的准备就因为不认识这个字而输掉了这个机会,便问徐宁,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字的。徐宁很诚恳的说,我也不认识是什么字,更不懂什么意思,便第一时间用手机搜索出来的,我也不知道读什么,更不知道面试官出这个题的目的所在。那个研究生质问面试官说,他也不知道答案,都是用手机搜索出来的,难道这可以是贵公司录取一个人的标准?言语当中透露着不服和埋怨。面试官说:我之所以录取他,是因为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地去想解决办法,而不是像你们一样积极地反驳这个困难。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很多人面对困难只会埋怨这个,埋怨那个,或者提出困难,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解决这个困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招人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找问题的。对此你们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们的想法。

决战日

中专生自考全日制研究生,打脸“高考决定命运”论

大学的时候,学校为了给未入社会的学生一点经验,会邀请往届优秀的毕业生回来做演讲,鼓励学生抓住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多掌握些专业技能。演讲的人均来自各行业优秀人才,演讲的内容我们也能猜得到,不外乎学习、努力之类的关键词。但有个学长的经历,引得全场掌声雷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1我们学校是一所默默无闻的普通211,尽管食品专业排到了全国第二,但和清北985相比,也是无人问津。所以在群面环节,学长自我介绍之后,面试官以及其他面试者的表情都含着疑问:这个岗位不是非985、211不招的吗,他是怎么进来的?“或许是我脸皮比较厚,左边武大,右边北大,我并没觉得哪里不对。”学长面试的公司是x帝,专做家用电器,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招聘的岗位属于产品设计岗,薪资丰厚,当然要求也比较高。学长凭借着大学期间攒下的各种大赛奖状,顺利拿下了面试资格通行证。毕业院校知名度不够,面试官有些怀疑学长的水平,于是以自家新产品为考题,让他列举产品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恰巧,之前跟着老师做过一个类似的项目,有点经验,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也比较熟悉,学长几分钟的回答赢得了一片好评。985高校的学生也为自己之前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感到抱歉,面试结束后,主动攀谈。仔细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学长并不是走后门进来的,只不过是学校相比之下不知名罢了。学长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如果遇到看似不如自己的人时,不要轻易下结论,既然能和自己在同一竞争线上,就一定证明着“他”不简单。2之所以想到学长的例子,是因为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题主是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第一学历是全日制一本,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师兄第一学历居然是中专!尽管知道对方是凭借自己努力考进来的,但自己和中专生在一个学校就读,总觉得有些心理不平衡。根据问题的描述,我猜测题主的家庭条件应该不差,父母的文化水平不低,不然当他了解了中专的环境、底层人民的经济家庭教育之后,定然不会说出“心理不平衡”之类的话。我是一名中专生,自一个不知名的幼儿园进入一个已经拆除了的小学,后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进了一个很差的初中,最后进入了中专。 在这里我想说,很多时候我是努力学习的。然而现实却是无用。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玩游戏,天天逃课和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的时候,你能静心学习吗?当然了,有点自制力的人都能做到。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却与周围所谓的“学习氛围”格格不入了。你会遭到排挤,嗤笑,打击,贬低。每一个自甘堕落的人,都希望拉他人下水,从而寻找内心的宽慰:“我不是一个人堕落,这不,还有人陪我呢吗?”本科,尤其是一本的学习氛围远不是中专可以比拟的。一个经常逃课打架的学生,在一本院校是个异类,但在中专,这样的学生占了不少的比例;不缺课、上课积极发言、课后思考查阅资料,周末几乎在图书馆度过,这是大多数一本院校学生的状态,但在中专,这样的学生少之又少。我们都说,一个人的发展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共同决定的,能在恶劣的环境下,通过努力达到和天生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同样的高度,内在的强大,是值得所有人钦佩的。题主的师兄虽然第一学历是中专,但他能在那样的环境坚守自我,面对周围人的排挤、嘲笑,信念毫不动摇,我认为,题主能够和这样的人在同一所学校,是题主的荣幸;但在得知对方的第一学历后,不仅没有报以敬佩之心,反而“心理不平衡”,题主未免有些狭隘了。3每年的高考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跟踪报道,所有人都在为这些孩子的考试让路。考区附近不允许车辆鸣笛,家长请假给孩子做考试专属营养餐,凭准考证打车不收一分钱,就连脾气暴躁的老师们,在那段时间也变得温和起来……一场考试,一群人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发挥,在他们心中,高考失败和人生失败毫无区别。孩子忘带准考证,新闻大肆报道,评论区一篇哀嚎:孩子这辈子完了,除非复读;孩子高考发挥失常,人生无望,出家、寻死,几乎每年都会重演……高考真的这么重要吗?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是目前普通人向上层阶级流动可能性最大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能够决定人生。有人尽管进了一本院校,可每天都花大把时间在游戏上,所学专业一窍不通,毕业也就只能混个文凭,靠着母校的光环吃几年白饭;也有人甚至没有参加过高考,进入中专,潜心学习,自考本科、研究生,和那些全日制学生在同一学校就读。人生就像迷宫,高考只是那不起眼的转折口;考得好的人可以走些捷径,考得不好的人靠着自己坚定的意志依旧能找到正确方向。所以说,“高考能够决定命运、决定人生”这样的话是无比荒谬的,能够影响自己状态的,只有努力,这个阶段落后没关系,抓紧时间,还有赶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