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平稳有序,根据教育部及北京教育考试院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全部采取远程在线复试的方式进行。5月20日起,各二级学院和临床医学院陆续启动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为保障网络远程复试顺畅进行,学校领导、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复试组织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指导,逐地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校党委书记谷晓红,副校长张丽,副校长王伟,副校长王耀献,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平,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范璐等到各复试现场进行督察巡视,听取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复试准备工作的介绍,询问考生面试情况和状态,慰问复试专家和工作人员,对学院复试组织情况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强调要严格复试组织管理,做到流程规范、政策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做到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招生质量。各单位相关工作负责人对考生资格审查、复试过程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在各复试现场,专家考官集中在考场,考生在电脑远程端,师生通过复试平台软件进行复试,现场秩序井然,各环节衔接顺畅。此次远程复试统一采取“考生双机位”方式,分别从考生正面和侧后方拍摄,全方位展现考生主体画面与所处环境。复试考生按随机生成的顺序,受邀进入复试考场,分别完成专业课笔试、材料评价、综合面试及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北京中医药大学对此次复试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筹备,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制订远程复试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出台相关操作指南,对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校内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针对网络远程复试流程、环境部署、技术要求和平台使用等进行统一培训和全程模拟演练。各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科学制定复试方案,认真开展相关人员的政策、业务、纪律和技术培训,积极做好各项准备,确保远程复试顺利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将持续到6月上旬。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 |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排版|陈雅丹
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远程网络复试考生须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教育部关于招生复试的要求,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网络视频复试的方式进行。复试时间另行通知,请复试考生提前做好准备。一、复试资格审查注意事项(一)我校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都必须进行资格审查。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查在复试前进行,资格审查没通过的考生将取消其复试资格,责任自负。(二)考生在资格审查时需提供以下材料1.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彩色扫描件(需正反面)2.准考证(研招网下载的电子版)3.《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政治审查表》(附件1)彩色扫描版(考生须提前审查盖章,到http://www.yjsc.ynutcm.e.cn/zsgz/qrzssyjszs/index.shtml下载)4.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彩色扫描版。5.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彩色扫描版。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必须提交本人《退出现役证》彩色扫描版。7.所有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提交《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承诺书》彩色扫描版。8.考生亲笔签字的《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远程网络复试承诺书》(附件2)彩色扫描版。9.可选择提供补充材料: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三)关于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除提交以上规定的材料外,还需按照《2020年关于报考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相关说明》(已在研究生处主页公布)的要求,提前将材料发给研究生处审核,审核未通过,不得参加复试。二、远程网络复试平台相关说明我校的网络远程复试平台主要采用“中国移动云考场”,考生请提前准备好远程复试所需的设备及环境,并在复试前按要求进行测试,以保证正式复试顺利进行。(一)复试平台要求远程网络视频复试平台为中国移动云考场,请考生提前安装并熟悉掌握。请在研究生处主页下载最新版本的中国移动云考场操作手册(网址:http://www.yjsc.ynutcm.e.cn/zsgz/qrzssyjszs/index.shtml)。(二)硬件设备要求1.笔记本电脑1台:用于复试设备(第一机位)(1)系统:支持Windows、Mac(2)网络:下行需5Mbps、上行需2Mbps(3)内存:8G2.浏览器必须使用Google浏览器3.智能手机1部:用于监控复试环境的设备(第二机位)(1)Android5.0以上(2)IOS9以上(3)带摄像头(4)手机支架(三)“双机位”位置要求(1)第一机位:电脑端从正面拍摄作为“第一机位”,放置在距离本人30cm处,考生双手摆放桌面,完整拍摄到考生双手以上身体部位;用于采集考生音、视频信息。(2)第二机位:手机端摄像头拍摄作为“第二机位”,从考生后上方成45°距离本人1m处拍摄(示意图如下),可以拍摄到考生侧面及主设备电脑全屏幕,需保证面试考官能够从第二机位清晰看到第一机位屏幕,用于采集“第一机位”的显示器的音、视频信息及考生本人画面,以监控考生复试过程。(四)网络要求宽带(或WiFi)网络和4G网络信号良好,能满足复试要求。如网络不稳定或家庭不具备条件,可以考虑提前寻找具有稳定网络的场所或预定有稳定宽带的房间参加复试,并做好个人防护。考生不得选择网吧、商场、广场等影响音视频效果和有损复试严肃性的场所。严禁在培训机构进行复试。(五)手机设置要求使用考生本人实名的手机,后续面试平台登录及沟通联络均使用该号码。在复试时,手机需做好妨扰设置,关闭不必要的闹钟,提前设置手机静音状态。三、其他要求(一)考试材料要求考生需准备好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参加考试。(二)复试环境要求1.独立的复试房间。灯光明亮,安静,不逆光,无遮挡、无视频镜头死角,无其他人员,确定复试房门可妥善关闭。2.打扫复试房间:保持空间干净整洁,桌面禁止放置除电脑、摄像头、鼠标键盘、身份证及各学院要求准备的考试用品之外的其他物品。3.复试房间门外贴上温馨提示:建议大家在复试房间门外贴上一张A4纸,告知家人复试时间,提示家人考试期间勿扰,请他们协助保持安静的应试环境。(三)考生复试时动作要求:1.复试全程考生双手需放在桌上,并被摄像头完整拍摄。2.复试全程考生不得切换屏幕。3.复试全程考生不得遮盖耳朵,不佩戴耳机,宜采用外接麦克风。(四)应急准备复试过程中若考生方发生断网情况,复试小组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QQ或电话联络考生,继续复试问答,请在QQ视频或电话铃响1分钟之内接听,如超时,作自动放弃本次复试处理。(五)其他说明1.研究生处及各复试学院通过研究生处主页、电话、电子邮件、短信、QQ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本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请务必按各复试学院通知要求进行模拟演练测试,以保证复试正常进行。四、复试当天考生操作流程五、远程网络视频复试考场规则(一)诚信复试。认真阅读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学校及各复试学院发布的相关招考信息。须知晓,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行为都将触犯刑法。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并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我院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入学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将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二)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试内容属于国家机密。复试过程中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三)考生应当自觉服从复试小组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遵从工作人员的考试指令,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网络远程复试考场和考试秩序。(四)考生应按要求备好硬件设备、软件、考试场所和网络环境,配合进行相关测试,考试中按规定时间启动软件或登录平台参加复试。(五)考生必须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复试,并主动配合身份验证核查等。(六)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禁止他人进出。若有违反,视同作弊。(七)复试全程考生应保持注视摄像头,视线不得离开。复试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查阅资料。(八)考生音频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复试期间不允许采用任何方式变声、更改人像;视频背景必须是真实环境,不允许使用虚拟背景、更换视频背景。(九)复试期间如发生设备或网络故障,应主动及时按照各复试学院规定方式保持沟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慕盛学,ID:mu030426】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谈中医走向“申遗”的四个主要原因之四前面谈了中医走向“申遗”的三个原因,今天谈第四个原因中医院校造就大批中医“掘墓人”这个结论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中医院校本来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地方,怎么会成为中医的掘墓人呢?请看下列证据:一、报考中医专业学生的素质学中医,入门并不难,但想要精通,成为名医却是很难很难。学好中医,不是任何人想学好就能学好的,需要一定的条件。1、古代的好中医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这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最初版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由来,出自于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中医不单纯是医术,重点是哲学。因此只有有可能当上将相之才的人才能成为大医。但是我们的报考中医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学业一般的学生才报考中医,这是公认的事实,从这点说,学中医的学生能成为名医的人必然很少。2、学好中医必须爱好中医爱好是成功的前提,只有热爱中医才能学好中医。但是调查我们的中医学院的学生,真正爱好中医的不多,还有一部分是调剂过来的,没办法才学了中医。因此我们的学生能出名医的人不会很多。3、学好中医必须嗜医为命热爱中医学是学好中医的前提,但只是爱好中医还不行,而且还要“嗜医如命”,努力学医。但是调查我们的中医学院的学生,真正爱好中医的不多,“嗜医为命”的更少,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大学文凭而学的中医。4、学好中医必须有“悟性”“悟性”,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处理的能力。因为人不是机器,没有固定的程式,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方法。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因此好的学生必须有“悟性”,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学好中医。但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内容和方法,采用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悟性。因此我们的中医院校的学生的素质,决定了很难出现很多中医大师。二、中医院校里学了什么?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生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中医院校是怎么培养中医生的呢?1、英语是主课中国从中学到各种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等,外语是主课。即使是中医,主要是在国内行医,更确切一点说主要是在县以下医院行医,尽管行医时用不到英语,外语也必须是主课。英语不过四级不发毕业证书。英语是主课,是所有中医院校共同的弊病,10年前有的中医院校还把《黄帝内经》等列为中医专业的选修课程。如此颠倒黑白实在让人不可理解。一直到2008年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才提出“中医师职称考试将不再考外语”的建议。【论文题目】《卫生部称中医师职称考试今年将取消外语测试》【作者】新京报记者钱昊平【文献来源】新京报2008.03.08【摘要】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昨日(7日,下同)表示,今年中医师职称考试将不再考外语。高强是在参加的政协医卫界联组会议上提供这个消息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医药院校不重视中医经典昨天上午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直陈当前中医教育的弊端。他说,首先就是在教学时间上,学生真正用于学习中医的时间不到1/3,却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他带的中医博士生对中医古籍的阅读超过5本以上的不多。连建伟说,他的一个研究生很优秀,被他推荐到温州医学院工作,但就是因为英语六级没过,对方不要。“中医的精髓要在中医典籍里找,外语能讲透中医吗?”连建伟的发言引起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的共鸣。王旭东认为,中医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最关键在于它的价值取向、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王旭东说,目前中医学最薄弱的地方不是人员、医院、病床的数量,而是思想理论的消亡。现代人几乎无法理解古代理论,但目前中医药院校仍然不重视中医经典,却重视外语教育,这对中医是一种伤害。除此之外,对中医研究的投入也少得令人心寒,他们507个人花了19年整理了一套中医典籍,拿了146万的经费,平均每人每年200元不到。“希望主管部门能从经费、教育等各方面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卫生部党组书记中医药现状确实令人不满高强在随后的发言中,肯定了中医的作用,认为这延续了几千前的学问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来自社会,有些来自管理,有些来自中医队伍自身问题。“我也对中医教育感到担忧。”高强说,现在1/3学外语、1/3学中医,1/3学西医的现状确实不能令人满意。然后他向坐在左手边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求证了一下说,“现在正在改革,今年中医师的职称考试将不考外语,外语中是找不到中医的。”证据图片2、中医专业的课程有1/3的是西医内容中医博大精深,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的课程,肯定要以中医为主。但是我们的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课程仅占1/3。卫生部部长说“我也对中医教育感到担忧。“在1/3学外语、1/3学中医,1/3学西医的现状确实不能令人满意”。3、只讲理论,实践很少在中医药大学里的1/3中医课程里,主要学习的是有关理论,考试前老师都画了重点,答案都是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4、一部分老师不会看病学习中医,一方面是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跟老师学习怎么看病,但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中有的根本就没有临床经验。老师不会看病,学生怎么能学好呢?三、中医院校毕业生的业务水平由于教育部对中医院校的课程安排,必然造成中医大学的毕业生业务水平很差,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曾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而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处方的据推测最多有三四万人。而与此相反,西医则从1949年的约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增长近20倍。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曾表示:我们的教育花了五年时间,或者八年时间,如果再读博士,那就是十一年的时间。尽管花了这么多时间,可是相当多的人对中医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相当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还没有入中医的门。北京某中医院的一位医生曾介绍,“我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专业,课程设置是60%中医、40%西医,最后是中医没学通、西医没学精。”他的110名同学中仍在吃“中医饭”的不到20人,有的同学至今不会开方子。一位出国多年的中医介绍:他是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后在上海某医院做了十年的中医,为人治病用的都是西医的方法,中医基本上不用,因为用不来。西医简单直观几十种抗生素与激素一用包治了很多病,中医辩证太难。后来出国做医生已不会开中药,心里对中医没把握,可没想到外国人对中医的热情好奇超过中国人,中医人比较吃香。他后悔当初在国内没学好中医,他从心里感叹地说他在中医学院里的几年不知学的是什么中医,变成了地道西医。想不到中医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如此光彩的一面。哪怕至今,在中医院校,一股不信任中医的风气仍在老师和学生中蔓延着。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都面临一个境况:同学们的一个共同心声就是对中医没有信心。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颜德馨教授在采访时曾说,“中医教育的失败,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就是学中医的人对中医没有信心。古代的大学者墨子说:‘志不坚,智不达。’”当然,这其中不仅仅是中医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医疗市场和环境的倒逼,都让中医教育觉得自己是个夹缝中生存的困兽。一名中医院校的教育者表示,“我们灌输再多的中医思维,一到临床就没了,主要原因在于从事纯中医的拿不到医院的平均收入,不能为医院创收。因此,这种状况就会反馈、传导至学校教育。学院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就会压减中医经典课,有些学校的中医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都成了选修课。”我们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结果,造就了无数批“高分低能”的中医“人才”,大学文凭满天飞,实践能力却很差。证据图片:四、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一方面全国呼吁中医人才匮乏,中医濒临灭亡,一方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从中医药学院毕业,包括继续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据最新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统计,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40 多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近100 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 100 多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 14 万多人,其中博士 1 200多人,硕士 1 万多人,本专科生 13 万多人;全国高等非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毕业生 1 万多人,其中博士 50 多人,硕士近 500 人,本专科生 1 万多人;全国高等西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毕业生1.5万多人,其中博士 70 多人,硕士 569 人,本专科生 1.5 万多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毕业人数 1 904 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缺少高层次人才,质量有待提高,很多中医药单位都急需引进高端人才。【论文题目】《专家称中医院校七成毕业生当不了医生》【作者】商报记者卢艳艳【文献来源】2008年04月07日05:47 大河网-河南商报【摘要】眼下,一个题为《请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命运吧!》的帖子,在网易论坛引起热议。发帖人自称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帖子中称,目前全国中医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中医学生)陷入了“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的尴尬境地。也许是目前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此帖一发,引发的中医学生就业难的思考接踵而至。中医存废争论多年,至今尚无定论,而这一争论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却正逐步显现。专家建议中医学生拓宽就业面,同时国家放开中医就业藩篱、推广中医并适度控制中医招生规模,或可解此难题。【就业遇冷】同宿舍8名中医学生仅1人当医生李鑫(化名)今年26岁,为河南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毕业在即,与宿舍3个室友一样,他的工作还没着落。今年1月,李鑫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因就业压力大,山西医学类毕业生九成谋考研。对此,李鑫并不惊讶。年初到现在,他参加的医学专业专场招聘会不下6场,但一半以上的招聘职位都是招聘医药推销员。偶尔有单位招聘中医学生,也是县市医院。郑州本地的中医院,则一般招博士。3年前,李鑫本科毕业时,已意识到就业难问题。为此,同宿舍的8个同学, 全都决定考研,最终4人“中榜”,另外4人仅有1人当上了医生。河南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建伟说,该校每年的毕业生中,仅三成能当上医生。中医学生就业难远不止河南省,全国都遇此情景。对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员贾谦说,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政策尴尬】学了中医只能干中医?1956年,中央提出了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政策,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办起了中医学院。可到现在,一种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中医学院毕业生面对“集体失业”的危险。1998年,我国《执业医师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四大类别。而中医学院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工作,中医学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一中医专业的学生说,现在中医院也纷纷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而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一旦进不了中医院只能去西医院。可目前西医院的中医科都很薄弱,进人计划极少,不少中医专业毕业生即使到了西医院也是从事中医以外的工作,而按照《执业医师法》及执业规定,这属于跨类别行医,是违法的。“中医院太难进,而西医院又因为执业规定无法容纳中医学生。”该学生说,“很多中医本科生、研究生,只能做医药代表或者干脆离开医药这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证据图片 五、当前中医界掌权的人大多数是这类人由于中医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培养了大量高分低能的中医“人才”,因此造成很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从政从商,,其中大约一半人成为医疗企业的医药代表,从事推销药物和医疗器械工作,还有一部分报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在各级中医管理机构的干部中老的要退休,没有学历的要下岗。由于我国的干部政策是学历第一,能力第二,因此被提拔的干部中有很多就是文革中医院校毕业的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他们成为领导干部后,绝大部分提倡中医西化,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用西医的方法管理中医,实际上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的结果是使中医越来越被边缘化,越来越越来越走向灭亡。由于中医的掌权人大多数是现代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逻辑和思维的结果无疑是增加了中医走向灭亡的风险。六、“中医学子痛苦与挣扎- 不如改行学西医”这里先转载《中国中医药报》的一篇文章,了解一下部分中医学子的基本心理。这已经不是个案,而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多中医院校学生的想法了。【文章题目】《痛心!从一则失败案例思考中医教育的未来》【作者】中医书友会【文献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1月9日报道【摘要】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学习中医的青年学子的所思所悟,痛苦矛盾纠结挣扎,他是怎么样从最开始的坚信中医到后来的舍弃中医?为什么他觉得学习中医几年以后接触临床就被疯狂打脸?中医学的有效性如何标准化如何规范化?相信很多青年学子都有这样的困惑……编辑该文章的时候,几次心痛,没有临床明师的中医本科教育,将多少中医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中医院校教育失败典型案例)鄙人不才,当年因为老爸一句话:“中医治大病,到老还能有口饭”,就稀里糊涂的报了中医学院。自此,本人一生的恶梦就开始了 - 苦苦的学了四年,风雨不误的天天去自习,玩命似的攻读古医书,结果怎样?当我大三一上临床,才发现:在医院里,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根本没有中医的影子!在一家中医院里,同样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老师”鄙夷地看着我说:“我们根本不用中医!”在实习的日子里,我也曾有过美好的纯中医的梦。那时我跟着老中医——还是省级著名的老中医,每日抄方。三天没过,我就发现,他就是把一副柴胡疏肝散反复变来变去的狂用……比如,一个破伤风的病人,嘴都张不开了,这本来属于外科的疾病,却偏要收在内科治。“著名老中医”狂开上一把蜈蚣和蝎子。病人喝不下去,就下胃管给灌,病人好玄没死在他手里。最后,外科主任,一个军医大学的教授,实在看不过去了,硬是不买他的面子,强将病人抢过来,努力抢救,居然捡了病人一条命。老中医治疗糖尿病很厉害,每次看他只是用一代号——“消渴一号”。“消渴一号”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和中药房的老药师很熟,我有机会去中药房去了解这处方的秘密。大家猜我看到了什么?所谓的“消渴一号”方,用老药师的话说:“瞎骗人的,不过是西药面子。”——不过是最普通的西医用的二甲双胍罢了。就这样,病人蜂拥而来。老药师骗得了一个好名声。后来,到外科去实习,看到外科对疾病治疗的疗效,真是大开眼界。说来我在中医学院也学过外科,但真是惭愧:不知是我学得不好,还是老师有问题,很多的外科病,在中医学院编的外科书上根本就没有;许多的外科疾病的治疗,也根本不是用中医教科书上的方法去治。西医疗法的有效,则从根本上让我怀疑中医的疗效了。再后来,我也曾试着用中医教科书上讲的去给病人处方,根本没有疗效……多么可怕!还被临床带教的老师严厉批评了。比如中医吹得神乎其神的清开灵,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根本就没有医生用。因为只需一支异丙嗪加一支氯丙嗪,就立杆见影见到疗效了。在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这种所谓的灵丹妙药,根本连常规的备药都不是。临床回来,我们一个寝室的同学,深刻地研讨了一夜,大家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垃圾,中医就是垃圾!”所有的人,心情都是沉重的,大三以后,大家就无心思好好学中医了。有志气的,去学了西医;有的,索性天天的抱着《谁动了你的奶酪》狂看……大家都看清了中医的无能本质。记得一次,和几个中医学院的外系同窗讨论中医中药,我说:“谁,可以告诉我,中医到底治好过什么病?给我一个具体的病名!”整个宿舍里一片沉默。当时舍里有八个人,两个针灸推拿系的,一个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两个是中医专业的,另外两个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样样能的样子,其实是样样不能呀!对于中医是不是有疗效,最有发言权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在中医学院花费了五年青春的中医学子。我们的内心的苦苦挣扎,我们临床上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中医是如此的无能……我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我过去是一个铁杆中医:我热爱内经、伤寒,我狂背汤头,我狂背针灸歌诀——我曾那样醉心于中医的古籍之中。但是,接触了西医,其条理的清晰性,疗效的可重复性,其对病认识的完整理论体系,才让我发现——我的青春,被中医学院耽误了!!!第五年我苦学西医,眼界开阔了不少,毕业时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医学院的研究生,而同班四十多人,除了五个考上研的(其中四个考本校中医专业),其他没有一个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其实,大家何尝不想从事临床,可是扪心自问:谁又有临床的本事呢?临床的东西,中医学院根本没有教呀!一个对临床上无所知、或者是极少知的中医学生,本质上连一个西医中专生都不如!中医界的庸医,其比例大约也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甚至也许可能更多。毕业那天,大家都喝了许多。许多人打回原藉去农村了,许多人出去跑药了,剩下的不想走,说还要考研,要考中医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终于转了西医,每天都疲惫而开心地活着。偶尔,会在手术室里对他们说: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他们个个脸上都露着惊讶的表情。我接着说:呵呵,我现在改行,我现在是西医了。语气淡淡的,内心却是沉重的。毕竟,我曾经年青,我曾经把我的青春耗在了这个专业上。说不爱,是违心的。但是正如我爱那路边的野百合,它虽然好看,却不能熬成一锅汤,让我果腹。红番茄和野百合一样好看,却更有用,能实实在在的为我熬一锅汤……在我的内心中,有两朵花:一朵,是野百合,一朵是番茄花。同样的美丽。曾经,我想把那朵野百合摘走,但是我伸出去的手,半路上因为番茄同样的美和更好的果腹作用,而转了过来。现在,采着番茄花,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尽管偶尔会想起那朵野百合…… 还是让它去自生自灭吧,关我何事?毕竟,它不能果腹。虽那样的美,但是,那种美,实际上,是虚幻的。七、年轻的中医院的中医生为什么救不了自己的命?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不忍心介绍这个案例,因为太残忍。是对中医学院派的无情打击,也是对逝者的不敬。但为了证明我们的中医教育已经堕落到何种程度,这是最现实,最好的案例。为了中医的教育,为了中医的未来,我再次引用了这个案例。虽然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但对中医为什么能治病,怎样治病,并不十分了解。中国人太需要对病毒性疾病的了解了,不理解就会送命,而且常常是自己把自己送到了鬼门关。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人了解是怎样治疗外感性疾病的基本常识,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大损失,那些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就有不死亡的可能。真的吗?请看下面这个让我也大吃一惊的案例!在本次疫情中,很多人积极支持中医参与,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我看到下面的案例,才知道中国院校毕业的中医生对中医理论并不精通,使我瞬间感觉中医如此衰亡,还有兴旺的可能吗?我不想打击院校毕业的中医生,只是想以此案例证明中医教育的悲哀,证明中医的衰落到何种程度。没有这样的案例,我说一万遍中医衰落也没有人相信!原文很长,我这里只谈重点了,想看原文,我是在“偶尔治愈”公众号里看到的。(一)在抗疫第一线,医生罗轩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今年的1月份,我国出现了新冠病毒流行问题。1、2020年1月30 日9 时50 分,罗轩病故。2、年轻,罗轩时年38岁3、罗轩是医生4、罗轩是中医生罗轩高考 518 分,1999年9月进入湖北中医学院,大学时,罗轩师从于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田玉美,“光药方就抄了三大本” 。5、罗轩是中西医结合的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后,罗轩考研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专业。6、罗轩是在中医院执业12年的医生硕士毕业后, 2007 年罗轩入职天门中医医院,罗轩起初分配在内科, 2008 年,她出外培训学了半年针灸,学成归来,她转到康复科工作。2015 年,该医院获批成为天门市第二家三甲医院。7、罗轩的丈夫和母亲都在这家中医院工作普通老百姓因冠状病毒感染死亡的案例不奇怪,罗轩在医院被感染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她有上述7个有利条件,她不应该死呀!都说新冠病毒伤害的主要是老年人,但罗轩才38岁呀!怎么会死呢?我说SARS病毒的出现和流行完全是西医误诊误治造成的,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可是这个中医院为什么与西医医院区别不大呢?我说中医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法是明显优于西医的,但是罗轩是中医本科生,又是中西医结合的硕士生呀!毕业又执业11年了,怎么会死呢?因此解剖这个案例,对解读武汉为什么成为疫情的中心会有帮助的。(二)是什么原因让罗轩走上不归路?上面说了罗轩不应该死的七个理由,确确实实不应该死,那是什么原因让罗轩走上不归路的呢?,本人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1、感染了新冠病毒罗轩是医生,在疫区门诊接触到新冠病毒的患者,然后发病。这是罗轩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感染病毒的人很多,病死率目前并不高,为什么罗轩会死亡呢?2、过于劳累罗轩在感觉无力的时候就应该休息,可是已经发烧到39.5℃的时候还在工作。最多的一天接诊120多名患者。身体正常的医生也是过劳,更何况已经高烧的人呢!3、发热难受就用青霉素点滴现在西医已经认识到不能滥用抗生素,对点滴和抗生素的应用实行严控,但是我们的中医生在发热难受的时候多次用青霉素点滴。这是把罗轩推向死亡的根本原因。(1)用抗生素退热文章说“罗轩婆婆发现儿媳病了,是在2020年1月17日,小年。高烧、咳嗽,罗轩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老毛病。她说自己“肺上总会出问题”,每年冬天都会咳很久。深冬是她们科室最忙碌的时期,不少病人点名要罗轩治疗。罗轩坚持抱病上班。据罗轩父亲统计,在康复科,她最后几天,最多时一天治疗处理患者120多人,“罗轩跟她婆婆说,指甲都变形了”。抱病上班的第3天,1月19日,她高烧39度5。罗轩家人说,下班回家的罗轩,一进门就对婆婆说,“妈妈,快快给我打针”。罗轩带回了急诊科开的处方。婆婆说,如果打青霉素的话,得做皮试。婆婆让儿子跑回单位开药,她在家配药。罗轩没在医院打吊针,而是让婆婆打,“她想着在家时间本来就少,得多陪陪孩子。婆婆干了一辈子护理,平时孙子输液,也是婆婆上手,她很信赖婆婆。“罗轩家人说”。1月初就公布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虽然不晓得是什么病毒,但是病毒性肺炎是确定的。高烧就用青霉素点滴退热本身就是错误的。(2)多次用抗生素退热文章说“罗轩意识到不对劲,是1月21日,她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后,她去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只看到一名医生,排队到凌晨0时,还是没排到。“罗轩那晚回家都12点了,她要婆婆给她打针,她说,妈妈,打了我能够舒服一点。”罗轩家人说。 (3)从1月22日起,每天点滴青霉素吊针文章说“放假的第一天,1月22 日,罗轩再次来到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从早8时排队排到中午2时。“排这么长的队,发热门诊只看到两名医生“,罗轩家人说。24日,天门市公布,人民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李老师,我可能感染了冠状病毒要隔离,一直在发烧,现在还在人民医院等着看病”。1月22日12时10分,还在排队中的罗轩,发微信给同学李建国,“倒霉啊!现在抵抗力越来越差了,特别是肺上的毛病,肺上总会出问题,每年都会咳很久,今年特别重”。医生的诊断结果,并未将罗轩的病症和新冠病毒联系到一起,给她开了700多元的药,“医生说,没啥问题,回家吃药,不要多想”。罗轩相信同行的诊断,打消了对自己感染的担心,每天按照人民医院的医嘱吃药,在家打青霉素吊针”。首先不管是不是新冠病毒患者,用抗生素退热是完全错误的,特别新冠病毒是寒湿性病毒,点滴会让患者加湿,患者体温降低,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抗生素属寒性药物,对病毒感染毫无作用,反而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致寒作用,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而病毒因患者的体温降低而疯狂。也就是这些天的抗生素点滴,使患者肺内的水和脓代谢不出去,逐渐在肺内积累,形成“白肺”,患者一旦出现“白肺”,那么死亡就是必然的了。作为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这些不足为怪,但作为中医院的中医师,也如此做法,真的让我不可思议!(三)完全相信西医,不知道中医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上是强项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无论是西医医生找中医看病,或者是中医医生找西医看病,都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但是明明是中医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上明显优于西医,西医已经宣布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我们的中医师在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时候却完全寄托于西医,而且那么信任,那么依赖,让我再次感到惊讶!武汉的官方不重视中医已经不是秘密,武汉的老百姓不相信中医也属正常现象,但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硕士生,又有从业12年的经验,不知道中医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上是强项,多次去西医医院排大队求治,让我十分惊讶!1、第一次找西医看病排队排到0点还没排到文章说“1月21日,她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后,她去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只看到一名医生,排队到凌晨0时,还是没排到。“罗轩那晚回家都12点了,她要婆婆给她打针,她说,妈妈,打了我能够舒服一点。”罗轩家人说”。对西医多么信任、多么依赖,可见真诚。点滴抗生素确实能使体温降低点,感觉能舒服点,但是却隐藏着巨大隐患,罗轩本人并不知道。2、第二次找西医看病,排队6小时,对误诊毫不怀疑文章说“放假的第一天,1 月 22 日,罗轩再次来到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从早 8 时排队排到中午 2 时。「排这么长的队,发热门诊只看到两名医生」,罗轩家人说。24 日,天门市公布,人民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李老师,我可能感染了冠状病毒要隔离,一直在发烧,现在还在人民医院等着看病。」1 月 22 日 12 时 10 分,还在排队中的罗轩,发微信给同学李建国,「倒霉啊!现在抵抗力越来越差了,特别是肺上的毛病,肺上总会出问题,每年都会咳很久,今年特别重。”」医生的诊断结果,并未将罗轩的病症和新冠病毒联系到一起,给她开了700多元的药,「医生说,没啥问题,回家吃药,不要多想」。罗轩相信同行的诊断,打消了对自己感染的担心,每天按照人民医院的医嘱吃药,在家打青霉素吊针”。西医的诊断和处方都是错误的,但罗轩坚信不疑。她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深渊!3、不愿意在医院隔离文章说“人民医院至少有21名医护人员感染,最早感染的两名护士是在1月26日确诊。在罗轩确诊后,和她搭班的两名护士、一名护士长也先后确诊。“每天都接触那么多病人,谁知道谁有没有感染呢?”。1月26日8时25 分,罗轩回复同学的关心道,赵子晔担心她接触过疑似病例。“去医院隔离,也就是把你关在一间房里,啥药都不用,又冷又饿”。当赵子晔跟罗轩说起“专家建议居家自行隔离”」时,罗轩如此回复,她想起自己在人民医院排队就诊的经历。”其实,以我的想法,西医公开声明没有特效药,误诊误治还不如不治。但是罗轩不喜欢不治的现象。4、罗轩第三次来到人民医院。当时CT影像显示,她双肺已全白文章说“1月29日下午16时,罗轩第三次来到人民医院。当时 CT 影像显示,她双肺已全白。医生给她开具了入院通知单。这时候,罗轩已经虚弱到极点,从发热门诊到 CT室200多米,是罗轩63岁的公公和丈夫来回背着她。出门前,婆婆煮了她最爱吃的饺子,两盘,她只吃下五个。可到30日凌晨2时许,罗轩依然没能等来一张床位。“医生劝,床位太紧张了,你们家是市区的,还是回家吧,把床位让给乡镇的、因封城回不了家的。“罗轩婆婆的朋友冯若琴对“偶尔治愈“说。“虽然她婆婆在中医院干了一辈子,她和丈夫都在中医院工作,但当时确实想尽办法,也住不进人民医院。”罗轩家人说”。当患者出现双肺全白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患者的肺泡已经全部被水浸泡,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这时用任何药物都无济于事,唯一能救命的确确实实,只有ICU有可能挽救成功,成功率一般也只有30%左右。可是即使病到这种程度,仍然住不上院,这不是死路一条吗?有人说如果罗轩看过我的《SARS病毒大揭秘》,知道SARS病毒期间的来龙去脉,就不会滥用抗生素,就不会死亡。但是真的没有几个人看过。对没得病的人,现在看看也不晚呀!(四)天门市中医医院是湖北省的典范如果天门市中医医院是个小医院,罗轩出现死亡不足为怪,但是天门市中医医院块头很大,名头很多,却出现任凭自己职工死亡的现象,真是让我再次不理解!百度百科提示: “医院先后被授予“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中医医院”、“爱婴医院”、“省药品质量管理信得过单位”、“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湖北首批价格诚信单位”、“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履职尽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计生行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天门市十佳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如此大大的的三甲中医大医院,如此“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如此“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竟然没有一个能用中医理论治疗本院职工的人,还让我们怎么相信中医的效果,还让我们怎么相信中医的未来?武汉的沦陷,是历史的必然!中医的教育危在旦夕,中医的西化无处不在,中医的前途只能是“博物馆”了吗?上述事实证明中医院校是中医的掘墓人是名不虚传!
还记得那个“方舱医院考研女孩”徐丹吗?去年,她要考医学院研究生下一秒学校导师竟出现在身边这段被称为“火爆全网的缘分”如今有后续了徐丹被湖南中医药大学拟录取并将成为毛以林的学生↓↓↓方舱医院患者要考研下一秒学校导师竟出现在身边去年3月,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一名医学生患者徐丹正与医护人员交流谈心徐丹说自己要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接下来神奇一幕发生了前来巡视问诊的两位医生正好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毛以林、祁双林两位教授毛老师恰好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硕士生导师“医生,我想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将来也当一名中医!”“欢迎你!祝你早日康复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老师,我一定努力!”在一旁的医生笑着起哄“考进来!考进来!”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爆红不少网友笑称“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2020年3月3日,徐丹治愈出院为感谢湖南中医医务人员的照顾徐丹特意写了一封信2020年2月15日,大雪。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我被社区转送到了距家20公里的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这个才开舱的医院是首个中医方舱,作为一名中医学子,不得不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办好入院手续,我入住了湘五病区,由湖南的医疗团队管理的病区。我想我可以认识一下第一眼记住的那个护士小姐姐了,她的腰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小包,包上写着热干面加油的字样,即使穿着宽大的防护服,也能看出她瘦瘦高高的。那是我来方舱记住的第一个名字:谢宇雯。在方舱的半个多月,生活平淡却收获满满。和隔壁床的病友成了朋友,每天相互陪伴;也认识了很多医生护士老师。作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次的疫情也有很多的疑问,浏阳市中医院的甘廷俊老师为我解答了很多问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病理生理还是流行病学的角度,老师的知识储备令我惊叹,经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这个疾病,对它的中医治疗有了更多的认识。作为一名准备考研的医学生,我无疑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不仅见到了曾经只在书上见过名字的毛以林教授,并且收到了来自博导的鼓励。人生处处充满了惊喜,虽然一夜之间压力剧增了,但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眼前的路突然就清晰了,我只需努力前行! 在方舱的一些经历也坚定了自己当医生的理想。很多阿姨,大姐们会心疼医护人员,主动帮忙分担体力劳动;医患之间的沟通简单而温馨;认识了一个本校的学姐,跟着学姐采访病人,也感受到了患者对我们医学生的宽容与信任。真真实实的在方舱感受到了最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在,我已经康复出院了。虽然还未见过老师们口罩下的模样,但我会记得你们眼镜上的水雾,穿着防护服沉重的脚步,以及口罩下粗重的呼吸声。你们的名字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学医路上的灯塔。来自湖南的毛以林教授,祁双林教授,甘廷俊老师,华光老师,周丽凤姐姐,陈琼姐姐,蒋霞姐姐,宇雯小姐姐,还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朱海利护长,希望明年能在湖南相遇。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徐丹2020.03.06收到这封信后毛以林教授立刻回复“湖南中医药大学欢迎你报考期待你考出好成绩”方舱医院考研女孩再续前缘顺利通过复试如今,研究生笔试落下帷幕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届研究生复试徐丹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徐丹表示,自己在方舱遇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前便有了想考该院研究生的想法“我学过很多毛老师写的书只是没想到当时以那样的方式见到了‘大咖’”认识方舱医院的这些医护后日复一日的精心治疗让徐丹备受感动再次回忆,徐丹开始哽咽“我这条命就是中医给的所以我也坚定了学中医专业治病救人的决心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当一个好医生”毛以林教授也赶来为她祝贺一年前在武汉离别时徐丹和毛以林许下“方舱之约”期盼着能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如期相见这个约定也一直激励着徐丹度过漫长艰难的考研时光“方舱之约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精神支持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心血管内科专业坚定信心一定要成为毛老师的学生”再次见到毛以林教授她像一年前一样向毛以林深深鞠躬毛以林也十分关注着徐丹的考研结果“在笔试成绩出来后看到徐丹排名第5时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心里想可以早点见到这个孩子了”对从“医生-患者”到“导师-学生”的身份转变毛以林表示“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期待她珍惜学习机会扎实用功,早日成材自己也愿意把中医学知识倾囊相授让她真正把中医的精华学到继承发扬好中医药事业”网友:神仙剧情小姑娘有志者事竟成网友纷纷赞叹这段“缘分”“如约而至这个词真好”“当初在备考,刷到那个视频感觉好好啊还好现在也上岸啦”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在尊重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守正创新,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特色技术,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做好战略部署,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对于中医世家出身的医疗工作者和中医流派传承人,在中医诊疗方面具备独特的一技之长,如何通过系统的院校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11月30日,大河网记者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在这里找到了关于“守正创新”的答案。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1956 年起,国家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方式,实现了中医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医从业人员匮乏的局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说,如中医药院校普遍招生规模偏小,以河南省为例,仅有1所中医药本科院校,1所综合性大学开办中医类本科专业,3所中医药职业院校,10所开办中医药类专业职业院校,年毕业人数不足一万人,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申请参加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具有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中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因此目前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完成中医本科教育的大量学生无法取得中医执业资格。即便如此,2018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两个本科专业所录取考生中,仍有140人已经具有非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19年为214人,2020年增长为375人,已经取得非中医专业本科的毕业生再来报考中医学的热度逐年上升。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出台;2019年11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上日程。河南中医药大学抓住机遇,响应国家号召,在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的支持下,开办了面向中医传承人实施针灸推拿专科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招生考试科目为高中语文和中医基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高考模式对中医传承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局限,满足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希望通过系统院校教育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迫切愿望。针对中医传承人实施的针灸推拿专科专业单独考试招生,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属于特色创新工作,是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事业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对于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结合的创新性尝试,为大量中医世家出身,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学术主张或独到临床诊疗技艺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和中医流派传承人才提供了系统接受院校教育的机会。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至今,单招录取学生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8.3岁,其中超过20%的学生已经具有大学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学历。《中国中医药报》《河南日报》、新浪网、网易新闻、腾讯大豫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的针灸推拿专科单招工作进行了报道。抓机遇、造福音的中医传承人“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单招班的学习经历,使我的人生价值再次得到升华。”1961年8月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刘永良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人针灸推拿专业班2018级学生,在校期间,他曾被聘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百家论坛”客座教授,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办非遗适宜技术手法传承班,出版专著一部。刘永良自幼跟随爷爷学医,习得家传九宫点穴正脊经筋疗法及回生极鲜草贴制作方法,1977年开始行医,至今已有40余年。进入中医传承人针灸推拿专科专业单招班,赋予了他重新学习的机会。“自加入单招班以来,思想和眼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永良告诉大河网记者。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帮助下,刘永良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服务广大中医药临床研究工作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通过专家讲座、见习义诊、网络直播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其祖传“九宫点穴正脊法”被周口文化旅游局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永良将此祖传秘技和多年行医经验毫无保留汇编成书——《九宫点穴省级经筋疗法》,使更多中医爱好者及中医从业者了解并传承传统中医,以造福广大学者和患者。他说:“我微薄的成绩和荣誉离不开学校一路的支持,把经验和理念传授于校友和社会大众,是我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播撒生命光热的“奶奶学生”在学校餐厅、运动场、晚自习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头发花白、背着双肩书包的老者,不知情的学校工作人员都以为她是一位老教授,学生则亲切地称呼她为“奶奶学生”。她就是今年62岁的李岩,是2020级针灸推拿专业单招班学生,入校前是一名退休的正处级干部,曾是上山下乡知青,在农村做过赤脚医生,因此对中医有着不解之缘。由于热爱中医,她的学习精神堪比班里的00后,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李岩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网上学习互动及记忆都无法同年轻人相比,但勤能补拙,我只要坚持学习并多下功夫,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她看来。每个中医人都要做一颗种子,把国学国粹传播出去,用祖先留下的智慧去解决医疗难题,不断探索中国独有的解决医疗问题的模式。这是一展平生之志的机会41岁的吴少华,入学前是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级针灸推拿专业单招班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他偏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药亦有所涉猎,为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所折服。“用药之少,组方之妙,疗效之神,无不深深吸引着我的好奇之心。”吴少华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论语·为政篇》)范仲淹也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激发起吴少华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在持续的学习和探索中,他感觉到对中医的认知依然肤浅散乱,不能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又不知如何把专业知识和中医有机联系,甚是苦恼。没有良师的系统教导,碎片化的学习让吴少华无法探其奥妙之处,更没有资格去考取医师资格证书,使自己的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无奈之下,他只好想方设法考取了一个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单招班的开设,使我兴奋莫名,终于有了一个一展平生之志的机会。”他说,到校后单招班教师的学识、学习氛围等,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经过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他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民间中医的求学路“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民间中医,习医之路艰辛曲折,投师无门,习医无证。”来自2020级针灸推拿单招班的潘新华今年51岁,初期学习阶段,他为掌握仲景之术,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学习方剂曾采用以身试药的方法。以身试药是一个民间中医为求得中医真谛的无奈之举,“因为一个农村的民间中医,想找一个老师指导是很困难的。”潘新华说。2020年上半年得知河中医单招班可以报考的消息后,他的行医之路终于看到了曙光。入学后得知还可以专升本,就开始补习英语。“人到三十不学艺,一个五十岁的人学习起来虽困难但收获很大。”潘新华说,久旱逢甘露,大学对于普通大学生可能就是人生的一段路程,但对于民间中医来说,不仅仅决定着其命运,也彻底解决了学习的途径,有老师授业解惑,对于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这种快乐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单招班的出现,对于民间中医来说就是生命线,唯有此渠道,民间中医才有可能被发掘。“因单招班开创时间短,大部分民间中医并不知道这一渠道的存在,以至有绝学之中医之士仍流落民间,不被发现,只要坚持努力下去,定会使民间传承下来的中医绝技,借此机会得见天日,乃可使为往圣继绝学不成为一句空话。”潘新华说。守正创新岐黄路“这些学生是我们招生中的缩影,有了培养这样一批学生成长的经验,我们坚信这种培养方式能快速弥补中医人员的不足,成为现有中医人才有力的补充。”许二平说。在完善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体系方面,应该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长期规划与总体规划。许二平认为,根据中医药教育的特点,合理引导并重视不同人才在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院校+师承+家学”人才培养试点,支持中医药高校开展非中医本科学生攻读中医本科、5+3本硕连读培养、本科直博培养、硕博连读培养、本硕博连读培养试点。2009年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相继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有力促进了中医独特诊疗技法的传承。“目前学校已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1000余名,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70%,就业率达100%,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许二平说,提升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遵循中医药认知与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突出中医药特色、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教学改革是不二法门。
还记得那个“方舱医院考研女孩”徐丹吗?去年在方舱医院时她说要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下一秒学校导师竟出现在身边这段被称为“火爆全网的缘分”如今有后续了徐丹被湖南中医药大学拟录取并将成为毛以林的学生↓↓↓01方舱医院患者要考研下一秒学校导师竟出现在身边去年3月,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一名医学生患者徐丹正与医护人员交流谈心徐丹说自己要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接下来神奇一幕发生了前来巡视问诊的两位医生正好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毛以林、祁双林两位教授毛老师恰好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硕士生导师“医生,我想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将来也当一名中医!”“欢迎你!祝你早日康复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老师,我一定努力!”在一旁的医生笑着起哄“考进来!考进来!”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爆红不少网友笑称“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2020年3月3日,徐丹治愈出院为感谢湖南中医医务人员的照顾徐丹特意写了一封信滑动查看信件全文↓↓↓2020年2月15日,大雪。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我被社区转送到了距家20公里的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这个才开舱的医院是首个中医方舱,作为一名中医学子,不得不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办好入院手续,我入住了湘五病区,由湖南的医疗团队管理的病区。我想我可以认识一下第一眼记住的那个护士小姐姐了,她的腰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小包,包上写着热干面加油的字样,即使穿着宽大的防护服,也能看出她瘦瘦高高的。那是我来方舱记住的第一个名字:谢宇雯。在方舱的半个多月,生活平淡却收获满满。和隔壁床的病友成了朋友,每天相互陪伴;也认识了很多医生护士老师。作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次的疫情也有很多的疑问,浏阳市中医院的甘廷俊老师为我解答了很多问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病理生理还是流行病学的角度,老师的知识储备令我惊叹,经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这个疾病,对它的中医治疗有了更多的认识。作为一名准备考研的医学生,我无疑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不仅见到了曾经只在书上见过名字的毛以林教授,并且收到了来自博导的鼓励。人生处处充满了惊喜,虽然一夜之间压力剧增了,但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眼前的路突然就清晰了,我只需努力前行! 在方舱的一些经历也坚定了自己当医生的理想。很多阿姨,大姐们会心疼医护人员,主动帮忙分担体力劳动;医患之间的沟通简单而温馨;认识了一个本校的学姐,跟着学姐采访病人,也感受到了患者对我们医学生的宽容与信任。真真实实的在方舱感受到了最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在,我已经康复出院了。虽然还未见过老师们口罩下的模样,但我会记得你们眼镜上的水雾,穿着防护服沉重的脚步,以及口罩下粗重的呼吸声。你们的名字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学医路上的灯塔。来自湖南的毛以林教授,祁双林教授,甘廷俊老师,华光老师,周丽凤姐姐,陈琼姐姐,蒋霞姐姐,宇雯小姐姐,还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朱海利护长,希望明年能在湖南相遇。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徐丹2020.03.06收到这封信后毛以林教授立刻回复“湖南中医药大学欢迎你报考期待你考出好成绩”02方舱医院考研女孩再续前缘顺利通过复试如今,研究生笔试落下帷幕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届研究生复试徐丹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徐丹表示,自己在方舱遇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前便有了想考该院研究生的想法“我学过很多毛老师写的书只是没想到当时以那样的方式见到了‘大咖’”认识方舱医院的这些医护后日复一日的精心治疗让徐丹备受感动再次回忆,徐丹开始哽咽“我这条命就是中医给的所以我也坚定了学中医专业治病救人的决心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当一个好医生”毛以林教授也赶来为她祝贺一年前在武汉离别时徐丹和毛以林许下“方舱之约”期盼着能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如期相见这个约定也一直激励着徐丹度过漫长艰难的考研时光“方舱之约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精神支持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心血管内科专业坚定信心一定要成为毛老师的学生”再次见到毛以林教授她像一年前一样向毛以林深深鞠躬毛以林也十分关注着徐丹的考研结果“在笔试成绩出来后看到徐丹排名第5时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心里想可以早点见到这个孩子了”对从“医生-患者”到“导师-学生”的身份转变毛以林表示“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期待她珍惜学习机会扎实用功,早日成材自己也愿意把中医学知识倾囊相授让她真正把中医的精华学到继承发扬好中医药事业”03网友:神仙剧情小姑娘有志者事竟成网友纷纷赞叹这段“缘分”“如约而至这个词真好”“当初在备考,刷到那个视频感觉好好啊还好现在也上岸啦”
引言:可能自小都比较较真,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都要搞明白背后的道理。有时候同学不太会,又不太愿意去问老师,自己可能比较有亲和力,他们就经常来问我。所以时间长了,自己就无意间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今年年底辅导了一个同学的专业课,外加在机构代课,所以有很多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小和老师们的关系就比较好,现在从事的也是教师行业。所以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一些和道长文章中所说有部分类似的地方,比如老师普遍寿命比较长,文风传承较好,后辈可以享受先辈余荫。但是放到现在这个时代,老师的寿命长这一点或许需要斟酌。现在的整个社会比较浮躁,节奏快,压力大,人心惟危,所有人都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普遍对学校寄于很大的希望,却不反求自身家庭教育的问题,反而全部扔给老师。老师的压力比私企的员工只多不少,就拿我带的孩子来说,他姑姑是重点小学的老师,课外都不愿意给他讲课,老师普遍长年都在加班工作,初高中毕业班的老师们更是如此,经常要加班改作业,因为平时不在开研讨会,就是在加课上课。我自己初中的语文班主任,省级语文特级教师,她曾经就告诉过我,让我尽量不要去当老师,她现在一身的病,心脏病,咽炎,静脉曲张。为孩子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到头来,她自己说,还是穷教师一个,女儿国外读书,压力很大。现在的老师大多空有社会地位,但是付出的远远大于自己收获的。我从小接触的老教师,但凡是对学生尽心尽力的,有问必答的,身体大多数都有各种疾病。但是也有个别例外的,就是从年轻就经常爱运动的老师,所以以我的观察,运动确实能够扫除内心的很多负面情绪和压力,不仅仅对心理健康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生理健康有帮助。长年久站,安排过多的班级排给老师,没有休息,自己家中的事物大多处理的不是很好。老师在学校的工资比公务员都要低,只能靠周六周天代课,但是这势必会影响平时的教学。所以现在大部分地区都禁止老师代课,这就存在一个供求关系的比例,学校老师拼了命也无法逐个照顾到两三个班级,120-200人左右的每个孩子。这些孩子学的不是很好,或者是上课没听懂,不懂装懂,考试出问题,就会寻求到外面去补课,但是外面机构鱼龙混杂,真的用心教孩子的学校的老师也实在是没有精力去外面代课。有一部分身体好的老师,愿意去,但是机构拿了大头,老师拿的都是小头。老师其实也是因为招学生很麻烦,所以宁愿少拿,但是落得轻松。故而,现在整体的一对一的补课机构,很混乱。教一个孩子确实和面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让他喜欢你,也就说自己首先要有人格魅力,其次他才能喜欢上这个学科,还要经常答疑解惑,鼓励他,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对一是最有效果的,但是一对一的价格,只有部分有钱的家庭能够承担的起,承担不起的,往往会借钱给孩子提高成绩,这也是我准备在这个知名线上机构干完最后的两个月就辞职的原因。实在是良心有愧,初中数学,每小时高额的课时费,我们却只拿零头,家长的期望和部分家庭的窘迫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资本不管你有没有钱,他只要能够赚钱,所以现在的教育往往变了味道。和我想的那种,有义之财,差距很大。包括你像现在的国内某英语辅导机构,这种知名的英语机构,线下一对一,或者是线上一对一,高额课时费的英语课程,主要目的是讲段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不懂觉得有意思,比在学校学语法,做阅读有趣的多。但是我们懂啊,这种一节课一个小时,半个小时都在聊天的课程,真的值得这么贵的价格吗?真正的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能把枯燥无味,艰涩难懂的知识讲的活灵活现的,只有名师,而这种名师早就自立门户了。所以,劝一下各位真心想给孩子补习的家长,和各位同学们,如果想要上网课,看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的评价,比如微博,而不要去看机构怎么样,机构里面的老师鱼龙混杂。如果确实有需要,上了机构的课,肯定是比较贵的,这时候就要看负责孩子的老师是不是比较上心。前段时间带了一位考研的学生,确实把我精力上都掏空了。所以才感觉做一个真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老师,让她愿意去学,能学好是有多么的困难。所以我感觉,今后的教育市场很危险,未来阶级固化的可能性会很大。农村的孩子,或者是穷人的孩子再有天赋,遇不到老师指点,无论眼界,还是知识储备,很难追上大城市的孩子,因为有最优秀,最会应试的一帮人在大城市当辅导老师。而且不仅是农村的孩子难以追上,城市中也是最优秀的资源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吧。确实有些幼儿园外教啥的,教育体系不同,一个月就几万。考试能加减分调整,享受更多的优惠。还有素质教育,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金钱教育,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才能从小辅导。所以说,这才会催生出学区房这种东西,因为一个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想要拥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你就得和别人竞争,竞争就是拼比实力,所以才会有杭州那个小学,家长为了竞聘家长委员会,纷纷晒自己的学历以及工作还有收入等相关信息,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外一方面呢,其实就是想让老师多给一些关注,这其实是很畸形的,老师要做的是平等,而非差别对待,无论贫贱富贵,只要是自己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哎,而且一直接受外语教育就是好事吗?某某某当年送某某聪出国,现在回来了,察其言,观其行,未来能不能守住这份亿万家产的家业都得两说吧,外国的言论自由,行为自由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说谨言,慎行不是没有道理的。教育市场不应该,也不能成为资本竞相逐利的一个市场。但是现在的情况看,有一些危险。这也或许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农村的教师很匮乏,刘强东曾经在他的老家宿迁捐赠了一个小学,月薪1w招聘老师。这就可以说明农村的孩子是有多么缺乏教育,互联网固然发达,但是往往会让孩子沉迷于游戏而非学业。线上的互联网教育机构本应该承担这份责任,这样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现实往往差强人意。昂贵的费用,让一般城市的家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农村的孩子。其实这次带完课,我的想法很多很多,我们说天赋在受气之时就已经决定,但是无非是90-100的差距,但是在我从小给同龄人讲题的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乃至于我现在代课,也发现有些孩子确实很笨,不是因为基础不好,而是真的很笨...我就在思考.这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家庭环境决定?还是说没有开窍?这种情况让我就很费解,有人说男生高中往往会超过女生,因为智力发育了。但其实并没有科研论文能够证实这一点,相反有科研表明5-12岁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智力水平。这和我们说的,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其实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终生。我去看我们那边中医的时候,就曾经听到他讲起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小男孩,精力总是不集中,学习成绩总是倒数,家里面怎么请老师都没有用,后面无意间有一次感冒绵延不愈,过来找的这个中医,中医看这个孩子的脉象浮潜不定,阳气不足。没有多问,就开的补肾,安神,定惊的药物,断断续续治疗了三四次,期末考试完,家里面给医生送来的锦旗,说孩子成绩提高进步很大。那这些没有开窍的孩子,是不是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智力才比普通孩子差一些?所以想一想,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是精力不足,或者是过于好动,其实都是身体的问题,身心一体,身体好了,学习自然能够坐得住,耐力强,上课能够听得进去。这种精力不足的病因,放在西医上面,大多缺乏微量元素,或者是血氧蛋白浓度不高,或者是血液中铅含量高。另外一种小孩子的多动症,狂躁症,西医大多解释为,神经性兴奋,需要服用药物。西医对于这种,精力不足的,建议多锻炼,补充营养,但是对于这种多动症,狂躁症,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如果有孩子有这方面的症状,还是要去看明白的中医,辩证施治,看一个中医的好坏同理,仍旧是要看这个中医的病人如何评价。医术,医德,医风都要去看。那这样说,老师的职责,岂不是不仅仅要教授学科知识,也要教会他们拥有坚毅,勇敢,果决的精神品质?更要让他们拥有符合标准的健康的体魄,拥有专注的思想,这些在我代课的时候觉得,真的很难,这得方方面面都懂的明白人才能看出来。私教也就这个水平吧,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做到教授知识,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去影响一个孩子,或许是我自己的功力不够吧。感觉越是深入,越是摸到一些什么东西,但是又说不上来。那么决定这个孩子的一生,影响最大的,究竟是先天受气还是家长的教育,还是学校的老师,还是自身的努力,或许都有吧。但是先天的往往更难改变一些吧,为什么八字能够算出一个人的趋势,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偏颇之处,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各种恶习恶气难改,即使认识到了,因为大部分人努力不够,有时候甚至是往错误的方向去努力。也很难得到成效,所以才要同学,挚友,恋人,夫妻砥砺前行。我们尽可能不谈命,其实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没有真学护身,一味的在心上,思辨上下功夫,从来不去想自己怎么去努力,遇事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没有底气,而是迷信去怪命不好,流年差,七情造作,恶气缠身,这反而越走越偏,论坛上面还是有一些朋友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果然是大坑,能真正搞明白这个问题的人,要不然是觉得无聊,没必要去说,要不然就是像道长一样,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没有听进去。八字先生也都不懂,有一些索性是直接下套,都是很下作的方式,哎,所以索性就直接不讲。但是客观的说,有印在身的,确实比无印在身的学习东西的能力会强一些。但是自身如果非常努力,能否改变这种趋势呢?其实是可以的,要不然那么多人出身平庸,也未必见得有多高的天赋,怎么就能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呢?最近在看论文,接触了很多大学老师,发现科研搞得好的老师,也未必都是聪明过人,家境优越的人,往往都是普通出身,但是持之以恒的经年努力才走到让人难以仰视的这一步。如果按照道长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专注度十分高的人,那么专注度高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弥补智力上面的差距?我觉得这个我也说不好,因为我也没有到哪一步,不敢下结论。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专注度高的人,往往和普通人相比容易做出较为突出的成就。我也一直在思考,父母祖气流传,这种祖气流传,和祖辈阴德积累又有什么关系和联系以及区别。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什么是先天,最多就是90-100的差距,这10的差距并不会让你成为现在不那么好的你。相反主要是后天的种种恶习,恶气,让自己一步步倒退。自己也有很多问题,最后我就发现,我每坚持改变一点,我自己都能开心雀跃很久,因为它本来就是恶习,只不过把瓶子擦干净了一些,自己就能感觉舒服一些。这些感觉越是研究,越体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学习不好,成绩不好就一定未来不好吗?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现在的学习好,学习不好,都是指的和客观规律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和人打交道,完全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有一些孩子,可能不适合和客观规律打交道,但是很擅长和社会规律打交道。长于此处,我们这么去逼这些孩子,有意义吗?这就要因材施教,需要父母能够及时看到,而且这些孩子未来的现实成就,往往会比你我强太多太多,这些人取得成功之后,经常会不经意间改变这个世界,影响你我!这就和马云当年说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支付宝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不是他自傲,而是他当年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有这样的成就。这就又回到一个千古命题,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以后不会有大的作为吗?我觉得两面性去看吧,长于钻营,取巧营销固然也是生财之路,只不过非君子所为。但是无知者无畏,我用功读了这么多年书,越来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放不下身段。但是同样去创业,这些人往往会比现在的我强很多,但是同样的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机会就越来越少。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有一些学历很高的父母乃至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眼界比较开阔的商人,会不惜动用关系,违反原则,来帮助孩子进一个好一些的学校,拥有一个好一些的学历,多学一些,其实就是因为有学历,有见识之后,出来从事的行业,是最没有风险的,比较稳妥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但凡是八十年代一夜发家致富的,那一个不是不惜花费都让子女去国外读书,因为他们知道,那是因为自己的运气,以及时势,以及比别人更豁的出去的孤注一掷,放到现在,再来一次恐怕就不会成功了吧。放到现在,那个行业突然爆发,这种机会其实也是存在的,只不过轮不到普通人罢了。古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读书到现在,反而越来越如履薄冰了,会考虑很多事情,三思而后动,但其实这在有的时候是不好的。所以我就在想,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只顾自己的利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能就是这样吧,还是说要教育我们成为一个既会学习,又能成人。现实的教育和我理想的教育也就是古代的这种,差距很大。我可能记不得我初中的知识,但是在哪个下午,班主任的笑容,我仿佛还依稀可见。知识的灌输确实重要,但是品格的养成,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我看我们论坛有一些同学学三字经的初心,就是想让孩子从小起就能够接受这种传统教育,开蒙之后,一切就能顺利很多了。我十分佩服并且为那些孩子感到幸运,我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太正常的家庭中,十分理解不好的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多么巨大。时至今日,我能意识到,但是改变起来太困难。所以现在但凡是真正明白的老师,都不会去强迫学生接受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乐观积极向上,坚毅顽强的品质,这才对孩子一生受益的,也是最重要的。高中学的动量,动能,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用到,但是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可能某个下午还会记忆犹新。这个就要自己先正己,但是我感觉自己确实功力不够,无法让孩子能够有深刻印象,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对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能有一些好的影响,但是太难太难,所费的精力,时间,早就够我自己自我提升的了。那些钱根本不足以衡量付出,但是有阴必有阳,就像那篇献血的文章一样。付出了,或许会有其他的收获。比如我这次,教孩子的过程也是洗涤自己内心的一个过程O(∩_∩)O ,不可替代。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去改变这个社会的一些现状,总是去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是你没有在那个位置上面,就很难改变这些东西。最后就只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断的重复。社会上的这种绩效考核,在某些行业,道德上面,说实话已经沦丧到了一个极点,教育行业本来就是最公平的一个领域,但是现在就慢慢的变了。说实话我很担心未来的孩子,我自己是工薪阶层出身,八字带印,一直努力都没有达到我自己内心的高度,尚且在求学路上都如此艰辛,十点钟的课,冬天为了赶时间,七点种冒着鹅毛大雪,去两公里外的公交车站等车,直至今日都难以忘记,昂贵的补课费确实让家里面几年都没怎么存钱,更何况那些普通天资一般的孩子了。(中间有很多事情发生,所以我很赞同道长的观点,我们的现在的处境是由很多选择造成的,并非是命等等造成的...前面一篇文章,学而明理,方能笃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高考其实报志愿的时候,就是风向标,很明白的。知道当老师收益小,付出大,所以聪明人都不会去选择这个行业。那剩下的呢?往往都是学生时代学习不太好的或者是一般的学生去选择教育师范类院校,很少有说真正热爱教育行业的人,去选择师范院校。可能出来教四五年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水平,但是往往没有灵性,唯手熟尔。他们没办法体会好学生,在学业压力过重的时候,心理情感上的感觉,更没有办法去理解差生的无奈。当然很多现实的问题,孔子当年也是要吃饭的,所以才要收肉干,老师这么庞大一个群体,待遇,社会评价,等等各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怪象,往往人们觉得便宜的东西,没有贵的东西好,我倒是原来有一个很单纯的想法,以后如果有机会,自己开教育机构,能够尽可能降低补课费用,让天下寒门学子也能够有机会成才,但是现在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家长不会认可,孩子也不会做珍惜,因为得来的太容易。那句古话怎么说的来着,大意是普通老百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跟风,选择贵的。殊不知,往往有些人就在这上面下功夫,你觉得贵的好,那我课程就卖贵的。但其实呢.....只有内行人能看清楚,这些暴利教育机构纯粹是利用了普通民众无知,一心为孩子的心理。这些人在这上面下功夫,我真的觉得很不齿。唉,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资本对于我们的冲击真的很大,无能为力。明眼人早就看透了这些。套用道长一句很直白不太好听的话现在的人,就是没根的草,无源的水,随便被人玩弄,其实还是没有真学在身缘故,比较弱。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学,恐怕家长大部分也不太会愿意吧。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毅力有天赋的人也确实不会被埋没,但是问题是走的弯路多,过程曲折,幸运一些的时间短一些能够走出来,那不太幸运的呢?恐怕三五年都未必走的出来吧。现在的社会的价值取向也确实慢慢发现了,现代高等教育并非适合所有的人,高等教育其实并非唯一选择,大学生出来未必有技校出来对社会贡献的大。国家也在鼓励技校分流高考学生,但是在前些年的大学扩招政策的影响下,恐怕家长也不愿意吧。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就像道长说的,如果不愿意去学习,有没有其他方法登山,其实是有的,只不过中间可能会走弯路,而且和个人的专注度息息相关。不如去改学成圣,中间遇到其他的东西也不会迷茫。和360行,行行出状元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接受现代教育的这种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却是最稳妥的出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会一直读到大学,然后工作或者是读研,你想另辟蹊径其实很困难。社会的认可度是一方面,你自己能否经得起压力同样是另外一方面。不过如果个人有其他的机遇或者是特长也并非不可啦,音乐,美术,舞蹈,各种学校都有,这就看个人和家庭的选择了。我觉得在学生阶段,每个人的想法和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只要和父母好好沟通,我觉得都是可以解决的。做家长的需要多对孩子多一些宽容,现在的学生比我们真的是累的不知道多少倍。做学生的多体谅一下父母,物质条件极其不丰富的年代读书是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更希望你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让人担心的,最让人担心的还是风气的问题。我还记得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都是对老师恭恭敬敬,很认真的去学习,也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的东西,什么网游,小孩子有什么分别能力,一玩就上瘾,成年人玩王者荣耀这种手游都会上瘾,更何况小学生。真的是荼毒一辈人,但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变化很大了,资本对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更要有真学在身,古代教育其实就显得尤为必要!大家学了这么久其实发现它是在教会我们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人与社会的事情,更高的说,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登山。以及入世间之时,如何去修身养性,能够遇事不迷,其实就是有真学在身,自己变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刚强,坚毅,其实是因为我们软弱,怯懦的太久了.........这才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乃至以后成家的基石。无源之水终究流不远,流不长。我自己也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也在艰难的坚持改变。与诸君共勉!最后,愿新的一年各位能够身体健康,前程似锦,也愿华夏文明能够照耀更多的人。
工作人员拍摄的救人现场视频截图。生活中的彭婕婷(左)与陈家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8月14日晚,在湖南常德火车站内,一位中年男子突发疾病倒地,不省人事。成都中医药大学两名研究生彭婕婷和陈家利为其进行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遗憾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不想,事件发酵,有网友评论说,家属应该把她们告上法庭,因为两名学生没有行医资格证。由此,在网络掀起了一场“救人风波”。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对网上的恶评,当事人如何看待?本报记者日前独家对话新闻当事人彭婕婷。□本报记者 李寰独家对话“他穿了一件蓝色条纹短袖衬衣,我解开他的衣领,用手触摸了他的颈动脉,但脉搏跳动非常微弱,而且呼吸微弱,说明生命体征已经不太明显。”彭婕婷向记者回忆起当天的情况,她和陈家利轮流对昏迷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直到救护车赶到。记者:你们的紧急施救持续了多长时间?彭婕婷:救护车赶到,我们要乘坐的列车也已开走了,这时我抬起头看到墙上的时钟显示19时26分,施救持续了20多分钟吧。记者:视频中看到你们哭了。彭婕婷:急救医生赶到时,患者瞳孔已放大,说救治的希望已经不大。其实我们在抢救的过程中,也观察了他的瞳孔,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但我们还是为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而惋惜,所以比较难过。记者:看到网上的恶评,你们什么感受?彭婕婷:说实话,我们没有关注网上的评论,回到成都之后就忙着准备考试,而后才从身边同学处知道这回事。我们觉得,我们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记者:心肺复苏,是否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掌握?彭婕婷:其实心肺复苏是一种非常基础,也非常实用的抢救措施,技能不复杂,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可以掌握,也能够实施。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是为了帮助患者重启呼吸循环,赢得救治时间。当天我们在做心肺复苏时,旁边有人在说,女孩子力气不够大,一名中年男士还前来帮忙,对患者进行了几轮胸部按压。记者:逝者家属跟你们有过什么交流?彭婕婷:家属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说我们已经尽力了。家属处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他们其实挺不容易的,我们不希望让家属背上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压力。记者:学校要为你们颁发“校长特别奖”,你们如何看待这份荣誉?彭婕婷:这个奖项的分量很重,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行为的认可。救死扶伤是每一名医学生的职责,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仍不会犹豫,仍然会积极施救。事件还原8月14日晚,彭婕婷和陈家利准备乘坐K502次列车,从常德到成都,火车发车时间为19时22分。广播通知开始检票后,乘客们如潮水般涌进检票口,就在此时,通往列车的天桥上,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人们围了过来,有人焦急地呼喊:“有人中暑了。”据车站副站长介绍,这名晕倒的男子是一人出行,身边没有人陪同。危急关头,车站工作人员和过路乘客纷纷出手相救。彭婕婷和陈家利读研期间在医院轮岗实习时参与过不少次急救,一看到昏迷男子的状况,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两人毫不犹豫停下脚步,为这名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监控显示,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将倒地男子抬上担架后,彭婕婷和陈家利才默默离开。在转身离开现场的瞬间,两人忍不住抽泣起来,并用手臂遮挡住眼睛,不停抹泪。这时候,K502次列车已经发车。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两人改签了车票,于一个多小时之后离开常德,返回成都。事后,彭婕婷和陈家利救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在赢得普遍肯定之余,也引来网友恶搞:“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这条留言竟获得了6万余次点赞……各方反应●家属力挺:不明真相不要乱评论面对“救人风波”,逝者家属站了出来。男子家属称,“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两名学生已经做到最好;没有抢救成功,不怪她们。”家属还对网友的恶搞、造谣进行了抨击:“不明真相就乱评论是不道德的行为。”●律师说法:受助人因病而逝,两名医学生不应担责就网上“应该把两名医学生告上法庭”的说法,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江敏对记者表示,根据民法总则第184条的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这一起事件中,两名医学生自愿救助患者,并且没有给受助人造成损害,受助人是因为病情原因而失去生命的,两名医学生不应担责。●学校表彰:将授予校长特别奖事发次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微博发表评论:你们跪地救人的姿势很美。8月2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微博再发文:我们的学生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体现医学生的良好素养,学校拟于新生开学典礼授予两名同学校长特别奖,彰显仁爱成医精神,也以此教育入学新生。新闻延伸除了心肺复苏还有没有别的抢救方式心肺复苏,是指通过口对口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心搏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环,将带有氧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为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华西医院国家卫生应急医疗队副队长晏会表示,面对心脏骤停者,目前国际通用的现场抢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这是在没有药物和救治设备的情况下,所能够采取的唯一救治方式。晏会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公共场所都配备有心脏起搏器,市民也大都接受过心肺复苏的专业培训。“在我国,医学界也一直在呼吁,加强在公共区域,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济措施。比如,在车站、学校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配备心脏起搏器等急救设备。但因费用问题,这项工作一直很难推进。”晏会强调说,在非医疗环境下,即使是采用标准化的心肺复苏,其成功率也不超过50%,但对于患者来说这还是意味着有生的希望。【来源:方志四川】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成都中医药大学早上7点半上班,下班没准点,周末节假日排班,一个月4个夜班,除了规培范围内工作,还要帮带教老师跑腿,拿快递,打饭,发传单,甚至微博刷粉丝量……近日,多名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研究生反映,自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规培,却被医院“压榨”,成了“免费劳动力”。该校专硕一年级的刘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省级的红头文件明确规定规培基地要给规培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补贴,而自己没有收到一分钱。对此,10月16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转述医院回复表示,对于网络出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限制压榨规培生”话题,学校和医院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认真核查。目前,基于医院专硕住培学员(即规培研究生,以下称规培研究生)规模、财务能力等综合情况,医院采用的是设立规培专项奖学金等进行激励,下一步拟加大专硕补助激励机制力度。学生:除了学写病历还要跑腿发传单,给医生“刷粉”近日,网上有人发文表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限制压榨规培研究生,并细数规培基地各种“罪状”,包括打卡从早上8点提早到7点半;工作量极大,晚上9、10点才能下班,被医院当免费劳动力,不给任何补贴……澎湃新闻从正在参加规培的学生处了解到方,学中医的专业硕士在入学一个月之后会开始规培,总规培时间为33个月。“学生分到一个科室后,会被分成几个小组,组员包括规培研究生,已经毕业但打算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规培生(以下简称已毕业规培生),有的还有实习生加一个带教老师(医院的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王渤介绍,参加规培的学员主要工作相当于住院医生的工作,负责收病人,开医嘱,写病历,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其医嘱和修改病历,“工作量很大”。该校专硕一年级的刘含透露,他们往往还要做规培内容之外的事,“某科室的主任上班时间要求学生去发传单,并且要求同学帮病人下载微博,关注其账号,还有数量要求。”王渤则表示,他时常需要给带教老师跑腿,拿快递,打饭等。此外,学校在10月10日下达通知,要求本期规培生上临床时,必须在7点半前到达科室,而其他医生都是8点上班。“在早上7点半至8点这半小时里,由于其他医生尚未上班,门诊部的患者也还没来,所以基本都只剩规培研究生面面相觑。”王渤对于新规非常不解。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通过医院调查了解到,这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学员规矩意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医院决定所有规培研究生7:30到岗。到岗后,培训科室会组织诵读经典、病案分享、科室小讲课等,同时提前熟悉患者病情为交班查房做准备。“该项规定针对全院所有参加规培的学员,并非只针对规培研究生。”该负责人转述医院调查表示。对于规培之外的事务,该负责人称,“这类不是单位行为,很不好界定,主观性很强也不好调查,师生之间帮个小忙,这种现象也正常”,但上述行为肯定没有普遍性,至于反映的个别现象是否属实没有调查也不便说明。此外,网传规培研究生没有使用医用口罩、手套等基本医疗防护用品的权利问题,该负责人回复表示,带教过程中,对极少数学员医疗用品使用浪费情况进行教育,绝无医疗防护用品及医疗耗材自带情况的发生。上班加班“零报酬”? 医院:已设立规培专项奖学金等激励措施作为规培对象,累尚可咬牙挺过去,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所有辛苦可能只是“义务打工”。“虽然规培研究生和其他规培学员的工作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但委培生(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有单位发工资,规培基地即医院也会给社会规培生发补贴。” 王渤说,他作为规培研究生,除了有国家发放的6000元研究生补贴,不管上班还是加班,均没有拿到过学校和规培基地发放的任何补贴。并且,研一规培生还不准许请年假。澎湃新闻注意到,按照《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条规定,培训对象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应遵守培训基地有关管理规定,并依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做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的意见》第八条也明确,基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予以补助。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按照国家规定,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纳入规培,但国家对其待遇问题的相关规定与社会学员、单位学员有所不同。“目前国内规培基地针对中医专业规培研究生待遇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视基地情况直接发放不同标准的规培补助,二是设立规培专项奖学金等激励措施。基于医院规培研究生规模、财务能力等综合情况,医院采取第二种方式。”学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转述医院回复称:“比如,我院设立专项资金及优秀规培生奖励制度。仅2016年就完成全年级评优奖励253人(占所有规培学员的50%),每人奖励1000元。医院将进一步增大规培生奖励覆盖面及奖励额度。”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还鼓励带教科室根据学员工作情况予以一定补助。2019年开始,优秀规培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担任临床一线具体工作,医院给予一定补助。学业和培训优秀的研究生每年还可以申请奖学金,奖学金等级分国家奖学金(2万元)、一等(1万元)、二等(0.8万元)和三等奖学金(0.6万元)。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介绍,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网介绍,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5+3一体化)、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是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澎湃新闻注意到,专硕规培生待遇补贴问题并非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独有。在知乎、丁香园等论坛中,不少人在讨论,不同地区、院校专硕规培生待遇差别大,医院选择不好,很可能成为“廉价劳动力”。在“医学生边读专硕边规培,是否有规培工资”的提问下,有知乎网友表示,有没有工资主要看所在医院。其在辽宁规培的同学,什么补助都没有,而江浙一带规培的同学有补贴,大约在1000元左右。自己在山东某三甲医院规培,每月虽有500元补助,但不按时发放。一位首都医科大内科专硕学生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规培期间,国家助学金每月700元,每年按10个月发,规培基地会发一定补助,每个月1400元,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600元一天。在丁香园论坛里,有网友提问“大家专硕规培都一月拿多少”,具体答案不一。其中人有答道,自己在湖北某三甲医院,每月学校补贴500元,医院补贴500元,不包吃饭,住宿在学校,自行交水电费,但“养不活自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时光带不走记忆渐行渐远的40多个日夜于浩荡的时间河流里如白驹过隙但在抗疫洪流中却有着至重的分量期间的每一天都凝聚着举城上下众志成城刻骨铭心的同呼吸、共命运……2020年12月15日大连在对金普新区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应检尽检”人员定期例行检测中,发现4例新冠肺炎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打响岁末年初大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枪。2020年12月27日全市核酸采样工作全部完成,除金普新区封闭管控区外,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21年1月3日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2021年1月6日全市实现社会面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零增长。2021年1月7日24时于2020年12月16日零时我市第一个实施封闭管理的金普新区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社区率先正式解封。2021年1月16日0时首批45个社区(村)全面解除封闭管理,11个中风险社区下调为低风险地区。2021年1月25日最后两个社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大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经济秩序。2021年1月28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大连实现本土病例全部“清零”,并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插管数为“0”,参与救治医护人员感染数为“0”。至2021年1月底历时40余天大连再次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READING这是一次极不平凡的“跨年”,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抗疫:——此次疫情是由进口冷链产品引发的突发性输入性疫情,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涉及场景多。朔源显示:全部83例感染者的传染源,均来自我市主动、定期对从事冷链人员“应检尽检”中第一时间发现的4名码头工作人员,由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外轮冷冻货物外包装导致感染,而后陆续传播。——此次疫情防控,我市先后划定16个中风险社区,涉及金普新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对须封闭管控和隔离观察人员坚决落实“14天+7天”隔离管控措施。精准划定核心、封闭、重点、外围4个管控圈,低风险地区日常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此次疫情收治感染者结构复杂、病情多样,70岁以上5人,最大88岁;14岁以下6人,最小3个月;孕妇1人。大连救治中心“一患一案一策”、一对一疗护,成功实现全部患者安全出院,精准高效的医疗救治受到国家专家组点赞。——此次疫情时逢元旦、研究生招生考试、高校期末放假以及9天4场近50年不遇暴雪……冰天雪地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行各业各界干部群众、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居家坚守者,护佑每一个生命,守卫每一份希望,在寒冬里点燃无比温暖绚丽的城市之光。农历新年将至看吧城市主干道上一串串、一排排的灯笼红红火火金普新区曾一度空寂的大街上又一如初始般繁华金州主城区的人们开始忙着购办年货口罩遮住了面容但眼睛里流淌着感动、满足和幸福疫情会在某一刻扰乱这座城市的节奏却永远不能阻挡她奔向美好奋进的脚步!坚强领导,坚决果断凌寒而立,这既是严冬中的一次遭遇战、阻击战,也是一场不获全胜绝不能收兵的大考,所有的“选项”只有一个: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道有夷险,履之者知2020年12月15日疫情出现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作出具体指导。省委、省政府连夜派出省工作组赴连调度指导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总要求,迅速、妥善、有效部署各项防控工作。2020年12月22日,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指导大连疫情调查处置工作,20余名专家先后来连,为我市迅速有效开展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核酸检测、社区防控、集中隔离点管理等工作做出重要指导。疫情期间,省委书记张国清多次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并多次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来连,深入社区、医院慰问一线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防控工作。副省长陈绿平带领省工作组连夜赴连,在连调度指导疫情防控。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省疫情防控专家组、疾控流调组、核酸检测组派出100余人驰援大连。突发疫情与罕见严寒叠加,困难前所未有,责任重于泰山。阻击之战 ,唯快唯准唯严,方能一鼓作气、速战而胜。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陈绍旺,在2020年岁尾《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满怀深情——在大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得以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充分诠释。在大连,“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再一次展现了大连人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大家用无声的行动使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困难是最好的试金石。即将过去的2020年,经历挑战的大连以果敢、坚毅、智慧、团结走出了自己坚实有力的步伐。我们有理由为这座城市点赞,为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点赞!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大连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们在大连这座充满希望、温暖与爱的城市,共同携手迎接2021年的曙光!我市应对指挥体系科学决策、有序调度、高速运转。市委、市政府深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总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深入防控一线、靠前指挥。一个又一个灯火通明之夜,一条条疫情信息在这里集聚,一次次准确研判在这里展开,一个又一个争分夺秒、精准有效的举措从总指挥部发出……以“四早”“四集中”为原则,争分夺秒开展排查管控;迅速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全力以赴做好流调溯源;精准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控区域;快速适时出台具体举措。快!2020年12月15日当日,我市立即按照《大连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前线应急指挥部”,成立工作专班、组成流调、消杀、核酸检测等12个工作组,迅速开展流行病调查、密切接触者转运隔离排查,就地立即封存冷链货物,立即组建11支专业消毒队伍对划定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快!2020年12月19日,立即组织我市20余家医院2500名医护人员对金普新区辖区15个街道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快!从2020年12月22日中午开始,3天时间,全市核酸检测结束,共检测637.9万人次,金普新区多次检测298.4万人次。 快!先后发布15、16、17号令。准!第一时间精准锁定疫情防控风险边界,将全市划定为核心、封闭、重点、外围4个管控圈,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准!2020年12月27日,全员检测结果显示除金普新区封闭管控区域外,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的阳性感染者全部集中在核心管控圈和封闭管控圈内人员中。准!2021年1月11日,第一时间确认8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金普新区79例,占95%。金普新区五个重点管控街道(光中、友谊、先进、站前、拥政街道)70例,占金普新区感染者的88.6%。83例感染者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1.8。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88岁,中位数年龄4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69岁,共报告63例(76%)。准!锁定感染源。2021年1月11日,我市83例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即已全部明确感染来源,分析比对结果支持传染源来自国外,初步判定此次大连疫情来源于污染了新冠病毒的进口冷链产品。严!科学实施“14+7”管控措施。对入境人员、高风险重点人群坚决落实“14天+7天”医学隔离管控措施,制定《大连市社区居家隔离工作方案》。严!对我市16个社区(村、小区)中风险地区,提出以末次社区阳性感染者出现时间为起始点,经“14+7”天封闭管控,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可降为低风险地区;同时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的时间不早于2021年1月16日0时的风险地区调整标准。严!对冷链行业“清仓起底”排查整顿。2021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第一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总指挥部总指挥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指挥部总指挥陈绍旺对冷链产业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深化。要求以最坚决的、最明确、最果断的态度,将冷链产业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开展清仓起底式排查整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一座闻令而动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城市坚决坚定、有力有情、精准精细体现的是这座城市政治上的坚定决策上的坚决执行上的用心疫情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长但也让心与心的距离靠的更近融冰化雪,炙热温暖快速溯源,精准施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精准决断行精准之策,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见证同时间赛跑的速度;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彰显与病魔较量的决心……近一年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证明:唯有坚决果断,方能赢得先机;唯有精准决策,才能赢得胜利。 快速寻找“潜伏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是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流调人”被比作“隐秘的病毒猎毒者”,也是进行快速准确溯源的侦察员,就是要通过对确诊病例接触人员的排查,找到谁是潜伏者!“流调人”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活轨迹,从中去搜寻到“谁感染了我”和“我感染了谁”,时间精确到时和分,地点精确到楼号和房间,行程精确到车次、航班号和车牌号,每一个发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看似寥寥几百个字,但是背后都是流调溯源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流调细一点儿,就能把阻击病毒的网织得更密一些;排查密切接触者早一点儿、快一点儿,就能让发现潜伏者时间早一点儿、影响小一点儿!” 大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军说。2020年12月15日,大连金普新区发现4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随即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组建19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以病例为圆心,多方协作,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公卫、公安、工信联合工作优势,公安民警参与现场调查,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在同事们眼里,金普新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的蒋希宏是一个“工作狂”。这个看上去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因连续流调42个小时未合眼而晕倒在地。“醒来好像已经是第二天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同事说我吐了,血压还特别高。”即使是这样,他又接着工作。警务指挥部副主任滕聃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这是他进驻金普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第25天,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他主动请缨前往金普新区,带领工作专班第一时间进驻开展流调工作,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通宵达旦的熬夜让滕聃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复发。疼痛难忍时,抓起一把药服下,继续投入到工作。本次疫情发生后,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的策略,市委市政府刻不容缓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建立流调溯源工作机制。成立“流调溯源工作专班”,在国家、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下,每日召开专班会议进行日调度、日研判,科学有序推进流调溯源工作;快速提升流调队伍能力。整合疾控、公安、大数据、通信等多部门工作力量,组建650人流调大军,采用“三公叠加五结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流调的效率和精准性;全面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挥数字流行病学调查技术优势,做到人员物品环境检测同步、核酸抗体检测同步、基因测序同步,溯清源头和传染路径。2021年1月3日在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三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本次疫情“初步锁定疫情源头,基本掌握传播链条”。同日,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发布《75例大连新冠疫情关系图》。这是国内较早以“一图看懂”的形式发布疫情传播链的。此后,这一形式被其他城市借鉴,成为民众清晰了解疫情的重要途径。精准划定“管控圈”溯源高度确认,此次疫情传染源来源于污染了新冠病毒的进口冷链产品,为输入性疫情。以大连港码头工人搬运外籍货轮上新冠病毒阳性散装货品导致感染为源头,通过一次聚餐和搬家活动,传播到金润花园小区,造成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通过另一名搬运工人传播到金座商厦,而导致在金座商厦内引发商户和顾客的感染,经过感染商户和顾客引发家庭和社区内传播。但阳性感染者所在区域均与金州主城区5个街道有关。“传播源”的快速锁定,为精准决策,不搞“大撒网”式的封控、科学划定“四个管控圈”、分别进行不同等级的管控和不同轮次的核酸检测提供了决定性依据——以金普新区光中街道为中心,半径3.5公里以内区域,并包含金润小区、金座商厦等重点区域划定为核心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友谊、先进、拥政、光中和站前五个街道划定为封闭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全域划定为重点管控圈;将金普新区外围划定为外围管控圈。事实证明,我市区域划分决策是精确的,通过集中对重点管控圈5轮核酸检测,核心管控圈区域6轮核酸检测,对核心管控圈和封闭管控圈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反复筛查和反复检测,做到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溯源和决策的“双精准”让我市各项防疫举措更有效、更高效。尤其针对溯源中发现的本轮病毒传播力强、隐匿性强、部分病例潜伏期长等特点做到有序稳妥、有的放矢——对居家隔离和社区严格执行“14+7”“人不出户”管控措施,至2021年1月30日全域无封闭管控区;强化公共场所防控,出台《大连市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农贸(集贸)市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铁桶式”防控、“闭环式”监管,设定首站定点冷库对进口冷链产品集中消杀、集中检测、集中监管,“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后方可出库;对冷链从业人员实行全闭环管理,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强化“非必要不离连”防控措施,加强出市人员管理。金州火车站、金州汽车站和沈海高速金州收费站、鹤大高速十里岗收费站封闭,控制车辆、人员进出。机场、铁路、港口、长客等交通枢纽严格查验7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国务院行程卡”和“辽事通健康码”,无相关证明旅客严禁离连。管控措施实施以来,各交通枢纽日均发送旅客3万余人,比管控前下降20%。这些快速、精准、高效的措施直击疫情防控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和领域为迅速、高效控制、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防控 ,一患一案“科学防控,是最有力的战‘疫’武器”。回顾40余天的“清零”之路:大连实现本地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数为“0”,新冠肺炎患者插管数为“0”,参与救治医护人员感染数为“0”,体现的是大连的科学防控。国家卫健委派来多位专家,其中就包括国内享誉盛名的‘重症八仙’中的‘两仙’——邱海波和郑瑞强教授。此次大连救治中心精准高效的医疗救治得到这些国家级专家的点赞。“治疗关口前移,没有一例气管插管”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第三次挂帅进驻六院的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表示:关口前移、早期干预、多学科协作、精细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C、D两栋负压病房,救治能力达到88间病房242张床位,其中,重症床位44张。24小时腾空B座50间病房,用于出院确诊患者隔离医学观察。此外,启动备用定点医院腾空预案,随时做好收治确诊患者。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4支共205名医护人员高水平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隔离病区,依托国家、省、市联合救治专家组每日开展会诊和床旁诊察。针对本次患者特点,派驻重症、妇产、儿科、心理等专科医生进驻隔离病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姚祥宇说:采用整建制接管病区的模式,这是大连“7·22”疫情中总结出的经验。来自同一所医院医护人员彼此熟悉,在应急救治过程中大大缩短了磨合的时间。“一患一案一策”本次疫情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构最复杂,病情也多样,70岁以上5人,最大88岁;14岁以下6人,最小的3个月,还有孕妇1例。上述88岁高龄的患者,入院时并无症状,但医护人员提前对老人进行俯卧位呼吸训练,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想到几天后,老人病情突变,出现发热症状,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老人立即进行俯卧位吸氧,半个小时后,老人的通气和氧合状况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很快就恢复到97%—98%。经过对症治疗、精心护理,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7天后顺利出院。除了一线救治团队,在隔离病区外,我市会同国家、省建立由国家级专家和省市级专家组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包括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内分泌、妇产科、儿科、中医、心理等多个学科的权威专家,每天利用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进行会诊,并现场床旁诊察和制定精细化治疗、护理方案,实现“一患一案一策”。“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本次疫情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本次疫情发生后,由国家级、市级中医专家联合组成中医组,每天先利用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实行‘一天一会诊’,会诊后立即进入每个病区对每名患者进行床旁诊察,实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创制大连版‘发热方、咳嗽方、代茶饮’三个专方,再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实现个性化治疗,达到了‘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第三次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专家大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吉彦介绍。市卫健委还在每个病区派驻一名专职中医医生,每日与西医医师实行中西医联合查房、联合制定诊疗方案,实行中西医结合诊治患者。83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除一名3个月患儿外,所有患者全部在第一时间接受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的治疗,中医药使用率98.80%。尤其是提前为无症状感染者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11406人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代茶饮服务,效果明显。医病者医其心对于在隔离病房、远离亲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尤其如此。全程参与此次心理诊疗的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劲松说:此前疫情心理医生都是电话与病区患者进行沟通,本次疫情我也穿上防护服,面对面与患者聊天,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走近他们的心里。有时在隔离病区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我发现,不少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的失眠,有的还出现了如心慌、气短等躯体症状,主要原因就是对疾病恐惧,自我内疚、自责,因疫情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等。通过心理医生心与心的交流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治疗和关怀,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的情绪,阳光照进病房也照进了患者的心房。中国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没有“不可思议”只是这座城市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让每一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悉心呵护人民至上,护佑生命有一种爱叫城市大爱,有一种温暖叫城市温度。温暖,一直是大连这座城市独特的禀赋,疫情下寒冷的冬日,城市之爱汇成汩汩暖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护佑生命,守卫希望”,一个都不能少。一声啼哭,一城祝福2020年12月26日晚8时40分,一声婴儿的初啼打破了隔离病区的寂静,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手术室,辽宁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孕妇顺利降生一名可爱的男婴,母子平安!入院时,这名无症状感染者已怀孕32周,为确保患者安全,产科医生同时进入隔离病区时刻监护孕妇的情况。12月23日孕妇成为确诊病例,12月25日专家组制定三套分娩预案,12月26日中午孕妇出现高热症状,同时胎心加快,情况不稳定……专家组当即决定进行术前准备,尽早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晚8时40分,胎儿平安降生。这个小小的生命,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市民的祝福。一个人的考场,一群人的战斗“考试结束时间到,请立即停止答卷……”2020年12月26日11时30分,市第六人民医院一间隔离病房内,结束了一场特殊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这也是全国首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参加的考试。这是一次特殊的考研,也是对大连特殊的考验。考生的梦想,由整座城市来守护!为了这“一个人的考场”,也为了全部337名受疫情影响身处封闭管控中的考研学子和1082名受疫情影响需要重新设置考场的考研学子顺利参加考试,大连成立专班,举全市之力“不让一个考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希望失望”。在金普新区,304名身处封闭管控区考生在专人专车接送、“考生管家”全程陪同、定点酒店免费食住行及核酸检测的“保卫”下顺利参考。在各区招生办,为了确保重设考场考卷安全有效,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当隔离病房内“一个人的考场”被媒体广泛报道,央媒点赞:“一个人的梦想被一群人共同守护,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这真的很暖。”一粥一饭,最抚人心“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份期待都值得去奋斗。”金普新区封闭主城区有40多万人居家隔离。为保障隔离群众生活物资需要,金普新区紧急建立“疫情供应”线上保供平台,同时选定、对接线下供货单位,搭建“定品、定量、定时、定点”保供模式。金普新区金发地大市场,每天从子夜到清晨始终是“沸腾”的保供“战场”;“疫情供应”线上平台从最初只有米、面、油、蛋等六七种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到可选择物资达到20多种,直至坚果与火锅套餐也走上了封闭管控区的居民餐桌。人民需要就是服务标准为保障封闭管理期间特殊群体的生活,金普新区提前为退休人员足额发放了退休金,新区财政出资设立总金额100万元的专项救助资金,帮扶特殊困难群众;为身处管控区内的临时来连人员设立临时救助隔离站,配备充足救助物资;对封闭区域内尿毒症、癌症等急重症患者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摸清底数,医疗单位对接封闭小区,医护人员和急救车辆24小时待命,为需要定期治疗和紧急就医的居家隔离患者实行“点对点”服务……无数个个人的梦想筑成城市的艺彩华章无数个个人的力量汇聚成城市的磅礴伟力也是无数个个人感受到的温暖汇聚成城市的万众一心高校战“疫”,彰显“硬核”1月23日19时,伴随着最后一辆送站专车驶离学生公寓,东北财经大学11899名学生已全部顺利离校返乡,为期4天的送站活动圆满完成。就在此前的1月20日和21日,“东北财经大学包机送大学生回家”的报道曾三度冲上微博热搜榜。提前48小时免费核酸检测、点对点送站、包机、专列、不出校门即上车、下车即进站,全程闭环、无缝衔接……这是一次彰显大连“硬核”、大连“温度”的“从校门到家门的全程护送行动”。从1月中旬始,错时错峰、安全有序、分期分批,在连30余所高校35万余名大学生学子们终于迎来久违的假期,全部安全顺利到家。全国网友纷纷点赞,直呼——在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中,在这样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上,看到了大连学子的坚强自律,感受到了在连高校的责任担当,更见证到身在大连的满满幸福。以保障凝聚爱心,以工作守护匠心,用温情构筑同心。疫情出现后,在连高校实行严密的封闭管理,这既是保障高校师生健康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疫情防控要求。大连市委市政府、在连各高校把打赢疫情阻击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守好校园防控阵地,守护每一位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我市全力支持下,在连高校夜以继日,组织核酸检测,做好服务保障,让学生住的放心、吃得顺心、心里安心。 市委市政府成为各在连高校坚强后盾。全力加强生活物资保障,按需求向部分高校投放了市级储备肉,对接16个蔬菜种植基地,保障学校食堂价格稳定;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免费配送108万只口罩和防疫物资,满足学校防疫需求;丰富校园生活,向在校大学生和辅导员赠送手机流量,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网络需求。上下同心的坚守成为在连高校师生共同谱写的一场抗疫大思政课。“守住校门口就是守住抗疫安全底线。”大连民族大学坚持夜巡和24小时值班制度,食堂每日提供姜汤,一日两次楼宇消杀,每日温馨提示……让56个民族的学子在校园里感受家的温暖;大连理工大学将学生上网服务的每月基础流量提高至每月100GB;元旦前,大连海事大学为全体学生准备了总价值40万元就餐抵值券和2万套果盒;大连外国语大学暖房工程第一时间竣工,室外冰雪严寒,宿舍内的学子备感暖意融融;大连大学打造各类特色文体项目,天天有竞赛、时时有活动、分分有惊喜。“今天雪好大,风好冷。喝了一口豆浆,好暖。”“我的孩子就在大连海洋大学读书,告诉我一切都安排得很好,看后真的好感动。感谢大海大的守护者,你们辛苦了。”愈是在困境下愈要不误时光,愈是在风浪中愈要笑着面对。经过短暂的不安后,学子们很快适应了封闭管理后的各种改变,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过好在校的每一天。图书馆明亮的灯光,记录着如常的孜孜以求;自习室里的安静与专注,记录着不断的成长与成熟。“疫情之下我们能做的不多,但不能给学校添乱。学校承担我们因放假时间调整损失的退票、改签费用。学院在第一时间向我们介绍情况,指导员老师也在学校陪着我们一起生活,学校也是我们的家,很安全,很温暖。”大连海事大学交通管理专业学生陈莹在最初得知不能顺利回家时,不仅恐慌,而且还蒙着被子哭了一场,但在学校严密的防疫措施和温暖的关怀下,让她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人在,家在,国在。大连护我,我护大连。”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曲建武在致大学生朋友们的一封信中情意绵长,“你们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就是党和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从来都是这样,总会发生一些我们不愿发生的事情。打仗,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各自为战。今天你们在校园里安静地待着,做好你们在校园里应当做好的事情,就是对前线“战疫”的最好支援,这也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元旦前,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霍跃红看着教室安心上课的学生们,心生感触,在一段新年寄语中写道:我们一直期望着成熟长大,原来成长就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当遭逢生活中重大的变化,能够平静地接受,然后努力适应,这就是成熟的表现。在校时,无微不至!离校时,一路牵挂!这是一次特殊的回家之路,更是一项备受挑战的复杂工作——数十万名学生的集中大型“迁徙”,路线辐射全国,搭乘工具涵盖海陆空。“完全没有想到,大连机场会为我们提供那么多的保障。”大连交通大学学生范翔宇在大连国际机场准备乘飞机回到家乡广西南宁。“作为在连读书的学生真的很感动,这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每一个学生的归家之路,是无数人的惦念和努力,更是每一个环节的提前筹谋和精准防控。为保障离校工作有序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每日召开调度会,协调推进在连高校放假离连工作。组建工作专班,率先制定在连高校寒假10条“放假标准”,协调属地防指和各部门,指导在连高校制定严密的寒假放假工作方案。市区两级卫健部门、公安部门、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成立工作专班和工作组,全力保障学生离校离连的健康管理、核酸检测、交通保障等工作。建立各部门、口岸之间联动,与教育部门、高校联系制度,为学子开辟一条安全、便捷、温馨的回家“绿色通道”。交通保障提前摸清每名学生返乡第一目的地及选择乘坐交通工具需求,及时向交通部门反映学生购票需求,保障有购票需求的学生持票离校,保证每名学生出行有道、不滞留异地,并为每名学生离校指定两名联系人,协调解决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核酸检测对全体师生开展21天内行程轨迹和健康状况排查,为每名同学建立个人健康监测台账。所有离校师生均进行两次以上核酸检测,凭离校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方可分类、分批次离校离连。健康管理为每名学生及时提供人手一份、网上可查的核酸检测报告,为每名离校学生准备了包括旅途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湿巾、防疫手册等在内的返乡防疫礼包。特事特办大连国际机场建立“高校-机场-航司”全链条信息沟通渠道,特别拴挂“学生粉色优先行李条”,与各航司联系,加密航班,仅1月15日至1月17日,共增加航班190架次。1月18日至1月21日,更恢复加密航线29条。大连火车站对返乡学生采取集中办理学生证核验、“点对点”联络、进站免检证明、组织专区候车、提供优先检票等措施。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动情地说,疫情注定成为青年大学生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和经历。不是谁有“超能力”,这些“硬核”操作能够成行,是因为背后有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希望同学们能从这样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中领悟到“平凡铸就伟大”“每一个人都了不起”的真谛。默默坚守,默默奉献凡人荧光微火,汇聚抗疫星河。不是每个“战士”都能被记住、书写,在封闭管控内的40多万市民,在我市各个集中隔离点的隔离人员。他们默默无闻、他们顽强坚守,他们顾大局、识大体,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韧的自觉,成为我市取得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的最可靠保障,我们应该也必须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2021年1月7日24时整,经过22天的封闭管控,金普新区格林小镇在我市率先解封。零下15度的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南广场,小区居民隔空共同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却是8000多名居民居家坚守后刻骨铭心的夜晚。“社区居民的支持和理解,是格林小镇顺利解封闭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抗疫阻击战中的最大底气。”是的,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坚守者点赞!因为每一扇紧密大门的背后,都是他们于无声处的默默奉献,都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的情怀担当。是的,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坚守者动容!严冬下五轮甚至六轮的核酸检测,他们闻令而行;全部居家隔离,足不出户,里不出,外不进,他们令行禁止;对居家和集中隔离人员必须落实“14天+7天”隔离管控措施,他们严格执行.......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背后有最可信赖的坚强后盾,他们坚信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最终春暖花开。他们心怀感恩!格林小区一位叫高琳的居民,偷偷把一封感谢信塞到社区人员手里,这是一封朴实无华却又情真意切的内心表白。信中写道:爱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彼此心灵的感应,你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楼上看见了。你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希望,每当看到你们每楼、每栋的消毒,就像看到白衣天使穿着防护服的战士,眼泪在眼眶打转,你们的寒冷和辛苦,我们都铭记于心,你们用自己的辛苦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疫情防控的胜利,感谢!感激!你们辛苦了!他们坚强坚定!一位金州银发奶奶阳台隔窗喊话的视频被全国网友纷纷转发,并称为“大连硬核”奶奶。“放心,我们老百姓绝不出门,你们辛苦了,疫情一定能很快过去!”2020年12月27日,金普新区拥政街道永安小区志愿者正在巡逻时,一位老奶奶站在自家二楼阳台上向志愿者加油鼓劲,并表达心声:大连是伟大的城市,你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一定在家听话,协助党和你们这些志愿者,大连一定会成功,疫情一定能很快过去!央视新闻赞到:大连老人一如既往地硬核,觉悟就是高!他们有情有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2020年12月23日下午1时,在金普新区先进街道金润B区,居民代表身穿防护服,向从站前街道支援金润小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杨雪献上了一个用999朵粉色玫瑰摆成的巨大心形花束,上面写到:“献给28号楼志愿者,你们辛苦了!”可以顶风冒雪,可以楼道吃饭,却抵挡不住一封孩子的来信,一声“大个叔叔”让他瞬间融化。2021年1月5日下午,金普新区先进街道民馨社区志愿者王磊刚刚完成社区居民蔬菜食品送货任务,一回社区就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看着封面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大个叔叔收”,他笑了,等他打开信,看着看着却哭了。信中写道:“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妈妈说我可以称你为大个叔叔,谢谢你每天帮助我们送水果和蔬菜还有药品,这是我让妈妈帮我包的饺子,最后祝大个叔叔,好人一生平安。”落款是“一名少先队员”。如果说最长情的告白是牢牢居家坚守那么最美的逆行则是向隔离点勇毅前行!他们同样没有轰轰烈烈但同样值得我们尊敬!我不知你的名字,也不知你的样子“我不知道给孩子买来作业本的酒店工作人员叫什么名字,连他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特殊时候他跑了多少个地方才买到了作业本。看到作业本的那一刻,我只是想说:‘隔离不隔爱!有你们的真情守护,我们不再担心害怕,祝这个隔离大家庭的所有人健康平安’”2020年12月23日下午5时,银帆宾馆隔离房间门外的桌子上多了一张带着满满感动和谢意的留言条。2020年12月22日,于女士和上一年级的儿子作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到大连银帆宾馆隔离。因为来的匆忙,孩子没带作业本,上完网课写作业成了难题。于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银帆宾馆体温上报群”里留言说了需求,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工作人员就将作业本放在了房间门口的桌子上。“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在这里并不是孤单无助的,因为我们的身后还有他们。”于女士说。“既要保证防控措施得当,又要让隔离人员感受到五星级‘家’的温暖。”市政协委员、大连银帆宾馆董事长王政平说。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时候我行55岁的姜文斌、59岁的马茹是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生,尽管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但他们仍加入日航酒店隔离点医护保障队伍中,由于隔离人员住在9楼至34楼,25个楼层上下需要将近40分钟,采样一圈最快需要5个小时。“一圈下来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年龄不是问题,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马茹说。“医生我饿了”“医生我睡不着”“医生我身上痒”......每天半夜他们都会接到隔离人员的各种需求,不愿其烦地耐心处理回答。2020年12月18日晚8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金普新区招商服务中心吕赫突然紧张起来:“通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你是否可以到隔离酒店做隔离服务工作?”吕赫一愣,马上回答:“我去,我愿意!”吕赫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关键时刻应当‘调得动、上得去、打得赢’。我虽然不是医护工作者,但可以在最近的地方给隔离人员帮助。”疫情发生后,市集中隔离组全面加强集中隔离工作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管理,在人员转运、车辆调集、宾馆入住、物资调度、人员配备、制度建立、检查督导等方面进行全市统筹。在各集中隔离点配备“六合一”工作专班。协调全市各级、各方面力量,建立集中隔离点、区集中隔离组、市集中隔离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根据各集中隔离点隔离人数,按比例配备公安干警、健康医生、医疗护士、疾控人员和心理医生。工作专班每日按照“五个一”工作清单:查一遍问题;捋一遍人员;报一下情况;算一下日子;道一声平安。通过“六合一”工作专班的配备、“五个一”清单的建立,有效实现了集中隔离点的“各项工作有人管、发现问题早处置、消除隐患无漏洞”。市集中隔离组还自主开发大连市隔离医学观察系统,该系统的建立运行为全国首例,为全市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行政监管人员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提供决策支持。最是风雨见精神突发的疫情全方位展现和检验一座城市的上下向心责任担当和精神内涵疫情之下淬炼出的文明底色更显弥足珍贵也将愈久弥坚青春力量,挺身而出青春力量在疫情中挺身而出!“召必来、来必战,我报名!”“我要加入,守土我有责”“我年轻,请让我先上”……一句句铮铮誓言,饱含着青年们的忠诚、执着、决心和信心。“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这句话成为了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青年的心声。风雪虽寒,青春炽热这是一张感动了大连、感动了中国甚至世界的移动的“城市雕塑”:狂风,大雪;一车货,一群人;跌倒,爬起,一路搀扶,一路向前……1月6日,一组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的队员们顶风冒雪推着三轮车为宿舍楼运送防护物资的照片在网上刷屏,多次冲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抖音和微博评论:“风雪中志愿者的身影太让人感动!逆风前行,风雪无惧,有他们在,我们怕什么呢!”新华社微信推送《这个画面,值得我们铭记!》配文:“风雪虽寒,我心炽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力量是确定的。”风雪中运送物资的这支突击队由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的17名热血青年自发组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一张采血卡一次爱的接力奔走100公里,只为一张1毫米采血卡接力,一个6个月大的儿子患有基因疾病,从出生开始,每周都要去指定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确定接下来一周的治疗方案,孩子又到了检查时间,但全家都封闭在管控区不能离开怎么办?当在隔离酒店里做志愿者的王官升接到这位母亲的求助时,他利用自己强大的朋友圈中众多的志愿者,在寒冬中开启了一场爱心接力。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大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好人王官升和他的小善大爱志愿服务队的战友们在隔离酒店志愿服务了32天。他除了每天从事送饭送菜、环境消杀,还不间断地对接、解决居民特殊的“迫切诉求”。这不是一个两个青年的战“疫”形象,而是战“疫”中大连青年的群像——2021年1月6日,一位名叫于忠跃的“90后”小伙顶着鹅毛大雪,花费6个小时把自家经营的养鸡场1.7吨、350多箱鸡蛋,送到了金普新区光中社区,只想“为家乡尽点力”。也是这位小伙子,2020年初曾向武汉无偿捐助了10吨鸡蛋却没有留下自己的任何信息。严丽彬,90后的战“疫”活地图,从武汉、绥芬河、牡丹江,到吉林舒兰,再到家乡大连,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6岁的王宇嘉从荷兰回到大连10个月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志愿者,“从荷兰到回到祖国,我经历了太多的感动,我是大连人必须让我成为志愿者,给我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疫情中,仅金普新区就有超过1.3万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防控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超过5万小时。让青春的激情燃烧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战“疫”之中青年在成长,青春在闪光凡人英雄,书写不凡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尽管我们已经无数次被抗疫中的一个个身影打动,然而当“凡人英雄”再一次出现时,我们依旧热泪盈眶。“日月轮转,我守护着你”2020年12月24日,一张“日月轮转”的图片在朋友圈中刷屏。图上是同一场景下同一人身穿防护服,在封闭小区的居民楼下,从白天到夜晚,坐在一个垫子上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图片里的主人公叫刘莹辉,是金普新区站前街道环保社区的综合治理和安全专干。“我只是金润B区志愿者队伍的普通一员,因为偶然的机会引起社会关注,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刘莹辉说自己挺普通、很平凡,但在社区居民心中,她是“英雄”。 不卖只送的“空投大救援”金普新区万科城小区的业主群成立了“互助群”,邻里间上演着“免费送”的暖心交换:“芹菜,香菜,非常时期,蔬菜珍贵,特送给我亲爱的邻居。”“邻居们,有没有面粉?可以匀给我。”“我有!”“各位邻居,谁家有圆葱?需要两个。”“我有圆葱!”……在这个群里,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不卖!只送。”居民们的每一次需求,在这个群里总能得到回应。在高新区华兴山庄,一对居家隔离的老两口被从“天”而降的食品感动着。老两口看到社区工作者忙得脚打后脑勺,不忍心再让他们辛苦,就在家靠下面条和方便面度日,连着4天没吃到青菜。邻居们发现了老两口的囧境,于是一场“空投大救援”上演了:各种吃的,从楼上用绳子绑好顺下来,老人家开窗就能接收。鸡蛋、牛奶、蔬菜、水果、滑子蘑罐头、秋木耳……“想拒绝都不行,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邻居不就是亲人吗?”悄悄买单,默默离去。挥一挥手,不带走一句感谢……2021年1月11日,大连一位黑衣青年为12名环卫工人“偷摸”埋单的视频,像一股暖流传遍了全城。“我们12个人想去拉面馆吃口热乎面暖暖身子,没想到一结账,被好心人给暖到了。”环卫工人李明说。全城寻人,找到的这名青年名叫张修安。“(环卫工人)他们通宵除雪很辛苦,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给他们买单尽点绵薄之力是应该的! ”小伙子说。他们让我们一次次真切地感受“被保护”的温暖,让我们一次次确信他们就是英雄从2020年12月19日开始,我市20家医院派出了2630余人次医护人员到市内五区、2500余名医护人员到金普新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白衣战士们冒着严寒给秩序井然的市民采样,往往需要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从清晨到夜晚甚至通宵达旦。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却知道他们为了谁自来水集团八里泵站的班长曲建,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保障居民用水,他将因心衰常年卧床不起的母亲交给家属照顾,在封闭管理的第17天凌晨,曲建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他终究没能见上妈妈最后一面。战疫正酣之际,金普新区海青岛街道东居里二社区书记唐晓娟,给自己尚不识字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为什么妈妈会在你还不识字的时候就留下这样一封家书?妈妈想让你记住这些特殊的经历,这么多人为守护家园、护佑百姓而奋战着。你长大后,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社区、在乡村、在路口在每一个坚守的岗位上在每一道疲惫却坚定的目光背后……是涓涓细流汇聚的滔滔大河是点点繁星汇聚的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城市力量,文明之光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平凡凡,他们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他们为之践行使命的地方。那君,倒在消杀一线的志愿者;王超,牺牲在岗位上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是城市之光,永远用闪耀的精神,滋养、彪炳着大连文明之城的光荣。那君,以生命赴使命2021年1月10日上午九点半许,正在金州抗疫一线进行消杀的志愿者那君倒地,旋即被送往医院急救未果,于当日中午12时许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54岁。那君最后一条朋友圈信息是他倒地前20多分钟发的,配发的四个字是:消杀继续。失去了儿子,那君的老母亲忍着眼泪说:“我养了一个英雄的儿子,他是为人民倒下的,我为他自豪。”那君去世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谭作钧,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等敬献花圈。受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委托,市委副书记徐少达专程前往看望慰问那君家属。网上一则“点亮一盏烛光,铭记我们的英雄”的帖子里,超过百万的网友点亮蜡烛寄托哀思。王超,用平凡铸不凡2021年1月22日17时09分,沙河口区西安路街道天兴社区社区工作者王超,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时年36岁。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她手里还紧紧攥着未张贴完的居委会通告。2008年成为社区工作者,王超一干就是12年。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她忘我工作,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管控,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2021年1月26日中共大连市委决定追授王超同志“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她对党忠诚、一心为公的坚定信念,学习她不忘初心、为民解忧的民本情怀,学习她默默奉献、始终如一的质朴品格,学习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学习她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战斗精神。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共青团大连市委、大连市青年联合会分别追授王超同志“辽宁青年五四奖章”“大连青年五四奖章”。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所铭记。纵是微薄之力,亦是希望之光。从“一棵树”发展成“一片林”,那君儿子那嘉文继承父亲遗志,背起父亲用过的设备,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继续消杀;王超的同们一边默默地擦干眼泪,一边继续她未完成的工作,一个王超倒下了,千万个王超继续奋斗。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大连抗疫各条战线上,有无数像那君、王超一样的勇士,舍生忘死、勇毅前行、愿把热血和生命献给城市和人民。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那君、王超们执著而闪亮的光芒,已然成为大连精神的缩影与写照。城市英雄的名字和功绩必将在流金岁月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防疫工作做得好不好、措施实不实、效果怎么样,群众既看怎么说,也看怎么做。疫情期间,我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同筑起防控疫情的坚固防线。让英雄的精神坚定抗疫信心2021年1月13日下午,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十三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背景一改过去的传统,换成了倒在抗疫一线的英雄志愿者那君的照片,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一位中央媒体记者表示,大连的抗疫发布会不仅内容详实及时,更充满了人情味。疫情期间,总计36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了40位来自县市区、先导区、委办局、高校、医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现场发布,每天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和患者出院情况。同时,创新发布会形式,两次更换背景,将志愿者感人照片放入背景,引起强烈反响,并现场连线大连海洋大学师生,让网友深切了解到大连抗“疫”的内核力量。让铁的纪律夯实抗疫的根基“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没有铁的纪律,打不赢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亮剑,以最严的纪律、最严的检查、最严的问责,主动介入疫情防控大局之中,严肃查清相关纪律问题,为疫情防控筑起执纪问责的“铜墙铁壁”。金普新区司法局原党组书记安军、副局长边力、法制科科长王群佐、社区矫正科科长邢万涛等4人违反防控纪律,在办公区聚集饮酒,给予安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邢万涛党内警告处分,边力、王群佐诫勉谈话处理;友谊街道办事处原干部王琛明进小区拒不配合登记并给所在社区副书记卢宪宝打电话,给予王琛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卢宪宝党内警告处分……截至目前,市纪委监委已先后两次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起7人,向全市印发通知、专门向金普新区下发监督提醒,指导全市科学精准开展监督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金普新区的直接指导。ENDING尾声风雪迎春归,大连再度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家国情怀、人民力量,是战胜前进道路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再大的风浪也能战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道阻且长,还需兵不卸甲、马不解鞍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双重任务,我们还要慎终如始、毫不放松,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大连抗疫的珍贵经验,大连抗疫的宝贵精神,还要被发扬在振兴发展奋进中,发扬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2021年1月19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棒棰岛宾馆召开。面对新的一年,会议的主旋律掷地有声: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大连要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大连的新使命,明确城市发展新方位,围绕城市功能新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应对危机中育新机、开新局,确保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英雄的大连人民,会从抗疫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把伟大抗疫精神融于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中创造新业绩,从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大连这座充满希望、温暖与爱的城市,定会以真抓实干、苦干实干交出一份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时间一直向前忆往是为鉴今回望40多天抗疫的点点滴滴感动的泪水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守望生命的力量阳春送暖,愿万物皆安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董学一、姜云飞、许明、张丽霞、郑鸿、许晓楠、曲琦、谢小芳图片:郭伟、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吕文正,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编辑:苏昕美编:秋菊校对:王涛责编: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