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年底前50城建5万座5G基站红小鬼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年底前50城建5万座5G基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7日,以“5G商用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IMT-2020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在演讲中表示,运营商应该是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同时也是通过5G建设实现数字社会建设的一个新基石。中国移动建立了五大行业联盟,包括多媒体创新联盟、飞联网联盟等,通过5G联创共同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计划5G到年底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基站。到2020年,希望能够提供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5G商用服务。基于这样一些情况,这几个月以来,中国移动提出了5G+计划,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5G+4G,实现协同发展。4G网络非常大,不可能建完5G就把4G扔掉,应该协同好5G和4G,实现协同发展的网络。第二个,5G+AICDE,实现一个融合创新。第三个,5G+生态,光有产业是不够的,要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通过这三个内生的能力,共同实现5G+X,实现5G向工业、农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应用延伸。以下为张同须演讲全文: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代表中国移动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中国移动关于5G方面的一些工作。关于5G端到端产业情况,刚才信通院的王院长已经作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关于2.6G,因为在去年的时候,和整个产业相比还是落后差不多半年左右。自从中国政府颁发了2.6G,中国移动拿到这个频段以后,产业明显加速。到目前为止,2.6G和3.5G整个产业进展基本上处于同样的一个进程,时间上算是拉平了。我们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按照计划,到年底会建设差不多50个城市5万个基站的规模。回顾过去五六年以来,中国移动在5G方面做的工作还是非常多的,我们也成为全球5G发展的一个骨干力量。可以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从2013年左右开始,我们就牵头组织制定了5G需求的一个目标,所谓的5G之花也是由我们牵头业界的各方共同提出的。第二个方面,我们也牵头推动了5G的国际标准,到现在差不多申请针对5G的专利超过1000多项,同时提交国际文稿差不多1500多项,位于全球运营商的第一阵营。第三个方面体现在我们要引领5G关键技术的核心设计,5G从传送网、核心网、到终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中国移动在核心网的网络架构,SBA架构,面向服务的网络架构是我们牵头提出的。另外切片传输网SPN传输网络已经在国内立项,国内很多厂家也在应用SPN传输网络的设备。第四个方面就是大规模天线MIMO方面我们也在提出,大家正在应用。第五个方面就是ORAN也是中国移动牵头运营商进行的一个开放网络,推动标准化设计,实际上也是使用了网络的虚拟化、白盒化的思路,目标还是降低成本。第六个方面,我们也是联合构建5G端到端的产业,目前已经有了5G网络领航计划,5G终端先行者计划,以及去年到今年在17个城市开展的5G试验和一些示范工作。最后一个方面是积极开拓5G赋能各个行业,我们率先成立5G联创中心,与业界一起共同创建5G产业生态。从中国移动5G发展规划来看,目前4G是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我们现在4G基站数量已经占全国一半。频率方面,我们充分利用2.6G以及4.9G各100M的资源,能够相互补充建成低成本高效的5G网络。根据这样一个资源情况,我们计划叫三个五,就是5G到年底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基站。到2020年,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5G商用服务。基于这样一些情况,这几个月以来,中国移动提出了5G+计划,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叫5G+4G,实现协同发展。大家也知道4G网络非常大,不可能建完5G,就把4G扔掉,怎么协同好5G和4G,实现协同发展的网络。第二个5G+就是5G+AICDE,实现一个融合创新。第三个是5G+生态,光有产业是不够的,要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通过这三个内生的能力,共同实现5G+X,实现5G向工业、农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应用延伸。因此运营商应该是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同时也是通过5G建设实现数字社会建设的一个新基石。具体来看,5G+4G是什么,目标还是要打造5G或者4G协同的精品网络,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协同。第一个就是在资源协同方面,现在5G的2.6GHZ和4G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最大地利用现有4G基站,实现频谱的协同。同时在整个的100M加4G的60M,160M之内,实现频率之间的动态调整,有些地方5G需求量大,我们调整的资源更多一点,有的地方4G需要量大,可以把4G调得更多一点,实现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的协同。第二个方面是组网协同,我们一定要在高低频、FDD、TDD方面共同协同发展,通过4G和5G的共同建设,实现在覆盖方面的互补、实现在容量方面以及不同区域的一些互补,同时在网络规划优化方面也要一同考虑。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技术协同方面,现在整体上软件、硬件向着4G和5G一体化方向发展,未来即便有些地方如果建设4G,也可以用新的一体化的软硬件设备一同建设,这样原有的一些设备就可以实现整个耗电的降低。同时目前4G网络也很大,我们希望通过5G技术4G化共同发展4G,这个就是技术协同。这是三个方面的协同,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协同,我们希望建设的5G是在如下几个方面领先。一个要实现全面的覆盖场景,包括室内、室外、乡村、高铁等一些特殊场景。第二个,要建设一个以SA为目标的云化的网络架构。第三个方面要实现领先的网络性能,不仅在速率,在未来SA架构之下,在时延、连接数量、可靠性方面实现领先。第四个方面,要利用好已有的基础优质资源,2.6G也好、4.9G也好,实现整个5G网络在原有站址基础之上能够很好地建设。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5G建设之后,是要提供一个网络能力,我们也提出叫做网络即服务的概念,希望能够利用公网的频谱在局域专网方面更好地实现应用。同时通过SA网络架构的建设,5G真正实现以前所没有的两大能力,一个叫切片的能力,一个叫边缘计算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希望通过5G网络建设之后能够实现。这是5G、4G协同。5G和人工智能协同方面,我们希望发挥AI的算力以及运营商本身的数据优势,能够打造连接与智能融合的服务能力。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设了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平台,底层的算法、中层的能力以及上面的应用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希望把人工智能平台和5G网络建设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在算力、数据能力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AI+5G生态的发展。在物联网方面,我们希望5G和IoT一起构建整个产业物联专网切片的一个服务能力,持续丰富现在物联网所谓的云网边端全链条能力。从端来看,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模组、一些芯片,物联网的一些模组和一些行业终端设备。从边方面有onenet平台服务整个的物联网,另外利用5G低时延大数据的网络为IoT服务,同时还有一些云方面的一些配合以及赋能整个行业的应用。这是在IoT方面。在云方面,5G通过和云计算、和云能力的一个结合,构建一站式的云网融合服务能力。最近中国移动也特别强调云网融合,云就是网,网就是云的一个概念。从内部来看,我们要提供IT云、网络云和平台云。从对外来看,通过和合作伙伴结合共同提供所谓的公有云、混合云或者私有云。我们希望云和网的结合实现以云为载体,提供云网融合的服务。另外也希望以云为核心构建一个新型的网络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在端方面,就是大数据。我们希望通过5G和大数据的结合构建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服务能力。运营商本身所拥有的大数据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增加一些安全的手段,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手段,能够通过5G和大数据的结合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服务能力。这里有一些网络的数据、IT的数据、业务的数据还有公共的数据,怎么样把这些数据通过5G实现它的一个价值,这样建成在行业领先的一个大数据平台,从而赋能内外的大数据服务能力。在边缘计算方面,通过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要构建电信级的边缘云服务能力,通过这样一些融合打造连接加上计算融合的一个基础设施,这样来提供全站开放的边缘云服务。5G本身如果要实现一些低时延高可靠的能力,除了本身所具备的能力,还要和边缘计算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使得更多行业应用做到一些低时延高可靠。比如我们在一些AR、VR、直播方面的应用,在智慧交通、车联网、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各个方面通过云计算的加入才能够实现这些能力的提供。这是我们想说的5G与人工智能、与IoT、与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结合方面所需要考虑的一些内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一个结合,我们还要构建5G加上生态,通过5G+生态构建整个的5G开放性的一个生态体系。生态指的是哪些方面?这里列举了这五个大的方面,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五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我们要构建5G在信息通信,就是现在这个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连接,通过上下游企业充分的融合和上下连接,推动5G芯片、终端、设备和应用的成熟。第二个方面要开展重点垂直行业的融合,跨产业、跨领域的联合研发和应用创新。第三个方面还是希望能够开放性的和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联合打造一些面向5G的重点应用的联合实验室,创造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第四个方面就是希望联合社会多方的创新力量,能够通过资本的方式深化产业方面的融合和结合,共同创造一些价值。最后一点,我们也是推动和其他电信运营企业共同协同合作,推动一个行业价值的提升。通过这里列举的五个方面,希望能够通过5G+生态构建一个开放型的生态体系。通过5G+4G、5G+AICDE以及5G+生态,共同实现5G+X。怎么构建呢?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5G的创新中心,依托5G联创,推动了5G与千行百业的移动创新。目前已经有中国移动的139合作计划,实现重要跨行业创新平台,推动基础通信能力成熟,孵化融合创新应用和产品,构建跨行业融合创新生态。目前在5G联创已经有超过100家的通信行业,包括网络设备、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的行业加入。在垂直行业方面,我们有超过400家的垂直行业也加入了,涵盖车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AR、VR等各行各业。同时我们建立了五大行业联盟,包括多媒体创新联盟、飞联网联盟等。还建成了22个开放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5G联创这样一个动作,能够共同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一个融合。目前为止,5G联创提供了多种创新应用与解决方案。目前提供了25个以上的5G创新白皮书及洞察报告,超过200个的5G创新应用方案,还有超过40个的5G应用实践。通过5G+X实现各行各业的融合之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变化。我们所谓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如何改变呢?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生产方面。5G通过建设和产业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的升级,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工业制造等实现一个升级换代。第二个方面是在生活方面实现一个品质的提高,包括衣食住行、游戏,医疗、教育等方面,这个方面实现品质提升。第三个方面叫做社会治理,通过5G的一些应用,实现社会治理的效率提升。包括在政务、治安、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使服务提升效率。因此我们觉得5G+X总的来说是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三个大的方面推动整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数字产业的一个发展。通过这些方面,最后这张胶片告诉大家中国移动通过这样一些举措构建出我们自己的5G+硬核能力体系,依次赋能各行各业。左边整个的硬核能力体系,包括5G+4G和5G+AICDE以及5G联创等方面,未来几年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今天我就给大家报告这些多内容,总之通过5G的建设实现合作创新,共赢未来,谢谢大家!

大庆典

三个月成立三个研究院,中国移动这是要干啥?

三个月成立三个研究院,中国移动这是要干啥?中国移动正在科技创新主力军的方向加速狂奔。形成了“下羊城大湾区探海,入杭州人间天堂问鼎、上南京紫金山揽月”的创新集群。在三个月中国移动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三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陆续成立三个“创新”研究院:2020 年 11 月 20 日,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2021 年 1 月 17 日,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揭牌;2021 年 1 月 19 日,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揭牌。下棋落子,这三个省对“研究院”的需求看上去处于爆发状态,在科技创新的供给侧进行改革正在成为经济发达省份的基本共识。中国移动在这些地方多处落子:在浙江杭州中国移动还有另外一个研发机构负责家庭业务的杭州研究院;在江苏的苏州还有负责云计算业务的苏州研究院,除了北京,这两个省是中国移动科研机构布局最多的省。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创新院的业务范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院:布局通信领域的行业专网、大视频和无线云网络技术应用,着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和开放共享的研发生态;浙江创新院:创新推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紫金创新院:面向区块链、无线通信产品及应用研发等研究方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取三类关键信息:1)业务方向上:涵盖 5G、AI、区块链、大数据、行业专网、无线云网技术2)发展路径上:产学研深入融合的合作平台。这三个创新院都有“学术”外挂,大湾区创新院外挂鹏城实验室、紫金研究院外挂东南大学。3)创新目标上:打造研发生态、创新经济社会融合应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说的白一点,创新院就是一个拉通底层创新与产业落地的连接器,核心任务是打造创新的盆景,育种养苗,发现可以规模化产业化价值化的新应用、新场景、新模式。那么中国移动加速科研创新体系供给侧改革的背后动因是什么?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外部环境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四五规划对创新的判断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相关部委也在加速国企创新制度改革。在国新办 19 日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彭华岗就披露国资委四大举措,信息量巨大:(1)国资委将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央企业绩考核范围,把央企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2)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给予工资总额单列;(3)推动央企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加大对科研人员的中长期激励力度;(4)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大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到科技创新方面。这四条,可谓箭箭中靶,刀刀见血。原因二: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新领域构建核心“能力”成为中国移动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关注。杨杰董事长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阐述中国移动对形式的基本判断,既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范式”变迁和“五纵三横”特征加速。在信息通信业之外还有广阔的产业数字化蓝海、还有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提出的”三个转变”,其一就是“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从依靠资源大水漫灌投入到精准滴灌高效率资源投入,从依靠资源到依靠能力,探索新的创新发展方式就成为中国移动战略发展内生需求。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大湾区、长三角是国家经济的区域主战场;在科技创新战略上,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战场;在经济结构转型战略,数字经济中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资源驱动发展到科技驱动发展,从要素驱动向能力驱动,回应时代发展大重大需求、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中国移动作为国企央企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原因三:创新需要贴地而行。创新需要到经济主战场中去,需要贴地而行。显然,中国移动“下羊城大湾区探海,入杭州人间天堂问鼎、上南京紫金山揽月”,在创新研究院布局上深入嵌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就是必然之举。选择广东、江苏、浙江这三个区域,是因为这三个地方在创新发展的需求上与中国移动自身的转型发展结构上高度相似,都需要在高速发展之后寻找新的加速器,而这三个省也恰恰不是依靠资源腾飞的。至于在不同的创新院布局不同的业务方向,我想必然是融合中国移动自身的优势和本地的发展需求所精细设计和详细讨论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中国移动的创新院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人狼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5G+AI是数字中国的新基石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全面高速推进中的5G+AI新基建,将怎样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7月10日,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新基建,5G新机遇”分论坛上表示,AI让5G更“聪明”,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新基石。新基建是中央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5G和AI在其中发挥着哪些重要功能?张同须表示,5G作为新基建之“基”,它通过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广覆盖等特性,实现了全新的通信网络能力,构成了一个承载数字经济的新公路,将推动AI更泛在;而AI作为新基建之“智”,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使得5G网络更加高效、更加智能。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5G还是AI的发展,都离不开运营商强有力的推动。张同须介绍,中国移动积极践行 “5G+计划”,按照一流标准不断加速推进5G建设。在基站建设方面,目前已开通14万个5G基站,确保年内累计建成30万个5G基站,实现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在发展5G套餐用户方面,中国移动计划全年发展1亿5G套餐用户;在5G终端发展方,中国移动全面提速,预计全年带动全行业销售1亿部5G终端;在5G行业示范应用方面,中国移动面向14个垂直行业,重点打造100个高质量5G行业示范应用。算力是AI发展的引擎,数据是AI发展的材料。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的网络遍布全国各城市一直延伸至用户侧,通过建设中心云和边缘云,促成云、网、边的融合,发挥云网融合和云边协同的优势,布局AI算力资源,打造“连接+计算”的泛在智能基础设施。同时,海量的高价值数据资源、超9亿的庞大移动用户群,形成了近130P的数据资产,包括超30万用户标签,为中国移动从AI基础设施新基建、平台能力新基建、云网新基建三方面积极布局AI新基建提供了坚实支撑。无论是构建AI赋能体系,还是推进AI和云计算融合创新,乃至推动云服务升级,都需要稳健可靠的系统平台来实现。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自研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引擎目前在网络、市场、服务、管理、安全各领域已加速规模化AI应用落地,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体系,提升网络运营效率以及用户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国移动还将“九天”人工智能平台的能力引入移动云,将其打造为智能云,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融合创新,推动云服务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移动云计算业务对产业的服务能力。5G和AI的发展与产业合作休戚相关。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正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产业界开展三种形式合作。通过开放合作,促进产业成熟;通过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产业协同,共同推进全球技术发展。

是以不敢

三个月成立4个研究院,中移动密集布局研发中心是在谋划什么?

日前,在南京市江北新区的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及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科创中心正式开工揭牌。这是中国移动在长三角区域着力打造的新一个自主创新先导区和现代产业集聚区。而回顾近期的时间轴却发现,中移动目前似乎在各地加速布局着研发中心。从去年11 月13日,中国移动携手清华大学在北京成立联合研究院,到11月20日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再接着今年1月17日中国移动成立浙江创新研究院,然后现在的江苏创新研究院揭牌。这三个月里,中国移动已经接连成立4家创新研究院了。那么,中国移动这是要干啥?学着华为到处布局研发中心又是图谋着什么呢?据了解,中国移动其实已有多处研究院。除了原本的中国移动研究院之外,在成都、上海还有产业研究院,在杭州还有定位移动互联网方向的杭州研究院;在苏州还有定位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方向的苏州研究院。而近期新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是定位与通信领域的行业专网、大视频和无线云网络技术应用;江苏紫金创新研究院是面向区块链、无线通信产品及应用研发等方向;浙江创新研究院则是创新推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方向。从这些定位或许可以看出,在5G、新基建正在加速推进之时,中移动不止正在加速与5G新基建相契合的科研创新力度,也更是还在为自身的科研创新布局构建新体系。由此看来,今后中移动的创新能力、创新技术产品及供给的力度将大大增强。而且创新能力也极有可能成为驱动中移动焕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此外,从中移动自身发展需求来看,也需要在新领域构建核心能力来确保5G时代依旧能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特别是创世界一流企业也更是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四个范式”变迁及“五纵三横”特征加速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应用、5G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那么,作为通信运营商而言,保持并再强化科研技术及应用的创新能力就显得重要。由此,把“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发展主线的中移动,加速布局研究院,打造创新集群的举措也就好理解了。再看看另一家“喜欢”建立研究院的企业华为。从1995年在北京成立第一个研发中心开始,到2020年12月30日刚刚成立的华为长春研究院,华为已在国内布局了十大研究所。而另据了解,华为在全球还已拥有16个全球研发中心,31个联合创新中心。正是有了这些研发机构持续不断输出的科研创新成果,才撑起了华为的腰杆也推动着华为变得越来越强。或许,正在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布局自身科研创新体系的中移动也会取得华为一样亮眼的精彩。值得一提的是,中移动选址在广东、浙江、江苏这三个区域布局建设研究院,其眼光也非常高明。从地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广东、浙江、江苏这三地皆是国内经济强省,在新时代中也都有寻找转型升级新加速器的需求。既然如此,就把创新能力放到经济发展主阵地中去,显然是既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实现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好办法。那么,后续中移动还会再布局新的研究院吗?下一个中移动的创新院又会出现在哪里?这也值得一看。

第一鬼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5G+交通将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来源:新京报网原标题: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5G+交通将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建军表示,5G和交通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运行。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建军。(主办方供图)新京报讯(记者 许诺 陈维城)1月3日下午,在分享通信集团主办的“尚5G”新商业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建军表示,借助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特性,5G+交通将让自动驾驶和远程驾驶成为可能。5G和交通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运行。刘建军指出,车联网辅助驾驶,可以很好地实现信号灯的一些关键信息推送,实现包括路况情况、交通事故等突发信息的预警。5G提供的更低时延的端到端通信保障,能够支持远程驾驶和智能驾驶应用。目前广西移动正在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研发端到端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探索飞行器等非路面交通工具的5G应用,包括无人机、民航系统等“飞联网”应用。刘建军表示,这个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也正在做相关方案的探索。在智能电网方面,中国移动也和南方电网合作,进行了基于5G的关键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基于5G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和网络切片技术,进行了智慧电网测试,提出了5G切片联合智能电网的应用。在5G+工业物联网方面,中国移动在设备巡检、无人机巡检、生产质量控制和管控以及工业自动控制、智慧工厂管理协同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应用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企业可以通过5G提升自动化工厂的能力和实效,保证工厂的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实现5G条件下生产的无人化、智能化和定制化。新京报记者 许诺 陈维城

诗音

强强联手|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5月30日上午,由北京邮电大学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在北邮正式揭牌成立,并成功举办首届移动通信学术前沿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张兆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建红、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徐鹏、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等相关领导和嘉宾到场指导。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校长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副校长王文博、张建华、徐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副院长黄宇红等领导出席仪式。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中国移动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研究人员代表参加仪式。活动由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文博主持。校党委书记吴建伟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向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吴建伟表示,作为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邮电大学在我国通信行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建伟指出,长期以来,学校与中国移动保持着优良的合作传统,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校企双方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将有利于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同时也将对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时代新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吴建伟强调,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培养移动通信领军人才的创新之举,是实现技术迭代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吴建伟表示,联合创新中心将通过科技创新与业态创新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北京邮电大学的原始创新和技术供给能力,优化中国移动的差异化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一体化实施、全链条发展。吴建伟期望,校企双方秉持“共绘5G新篇章、共谋理论新突破、共赢6G新未来”的信念,努力把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领域创新发展平台和国际领军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时代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代表中国移动致辞。高同庆对北邮与中国移动的长期良好合作表示充分肯定,特别是双方共同承担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4G精品网络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同庆指出,“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是中国移动建立的新型高校合作载体,双方将进一步深度合作、联合研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双方科技人员活力,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技术突破,共同推动国家信息通信事业的跨越发展。高同庆对创新中心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既要“仰望星空”,面向6G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实现引领,又要“脚踏实地”,加速攻关5G现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5G真正融入百业、服务大众;二是,充分发挥联合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为高校、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科创领军人才;三是,先行先试,从模式上、机制上大胆探索,确保合作成效。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在致辞中表示,“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北邮与中国移动的合作新起点,双方将在“做强创新研究”、“做优人才培养”和“做好模式探索”等方面加强合作,密切协同,将联合创新中心建成国内顶尖的信息通信领域联合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共赢的典范,为我国实现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引领、为行业的繁荣、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分别代表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吴建伟书记、乔建永校长、张平院士、高同庆副总经理、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移动研究院张同须院长共同为“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作题为《移动通信演进及创新活动》的主题报告。张平院士提出了移动通信面临的八大问题,对我国移动通信研发历程进行了回顾,对5G赋能新基建面临的挑战也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的愿景,提出了泛在智简无线网络,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描绘了未来基础研究计划。中国移动研究院黄宇红副院长在报告中指出亟需加强攻关,构建以AI为驱动的智慧极简5G和内生、外延与应用的硬核能力体系,应对垂直行业个性化的需求,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安全服务能力。面对未来产业开放新模式发展方向,提前储备开放模式配套的国内核心产业能力,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陶小峰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层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陶小峰教授强调了移动通信与安全间的折中关系,面对未来移动通信需要,可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智能内生的安全体系,进而实现“通信随心所愿,安全随景而动”。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光毅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6G愿景,针对业务和应用发展趋势,对6G空口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网络将具有“按需服务、至简网络、柔性网络、智慧内生、安全内生”五大特征,并提出了深度融合的未来网络架构。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暨首届移动通信学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是北邮与中国移动构建持久长效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信息通信领域研发与合作的良好开端,将助力中国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新的贡献!

七美人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图为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揭牌现场 9月28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在成都成立。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在成都成立产业研究院,既是深化落实中国移动与四川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5G发展的重要抓手。希望成都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网络、技术和平台优势,聚焦智慧教育、移动医疗、科技农业等垂直领域,孵化和开发出国际最高标准、行业最高水平、产业最优技术的明星产品,打造开放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圈,为推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据了解,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是中国移动在西部地区成立的一家面向5G、AI,引领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数字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研发机构,将创新5G应用,构建AI生态,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信息通信领域“政产学研用”平台,大力推进5G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特别是在垂直行业领域的商业化拓展,全面赋能智慧社会。

卡麦隆

5G先锋圈|探营中国移动研究院:5G基站、实验室、应用场景揭秘

编者按: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广电下发5G牌照,正式开启5G商用时代。为了全方位报道5G,在成功举办《元年·潮湃 首届搜狐科技5G峰会》之后,搜狐科技重磅推出了《5G先锋圈》,通过“5G大探营”、“5G大讲堂”、“5G大扫描”、“5G先锋100人”等多个子栏目,清晰展现5G的勃勃生机。我们将探访,走进企业,走进研究机构,追寻最前沿5G技术、应用场景。我们将开课,邀请顶尖专家、企业高管,为公众答疑解惑。我们将扫描,梳理产业链中顶尖公司的5G大战略。我们将记录,记录产业最前沿的研究者、企业家,他们在5G上付出的努力。本文为“5G先锋圈之大探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首期《5G大探营》,我们来到了中国移动研究院:10个人里可能有8位是通信专家的单位有多硬核?5G实验室的真实环境如何?华为的5G室内基站和天线长什么样?哪些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有望实现?中国移动研究院门口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文 | 搜狐科技 杨锦“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中国在通信技术、标准上逐步提升的背后,是众多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积累与攻坚。而提及中国5G产业发发展,通信厂商要看华为,运营商则要数“老大哥”中国移动。早在2012年,中国移动就开启了5G项目,围绕需求与场景的规划、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5G标准化的制定展开工作。2014年,4G网络方兴未艾之际,中国的移动通信专家们就画出了一朵“5G之花”。“5G之花”的每一朵花瓣上都对应着一项当时觉得比较极致的通信要求,比如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1Gbps,端到端网络时延达到毫秒级,每平方公里100万的连接密度。也就是说,没有中国移动,可能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5G的形态。因此,搜狐科技《5G大探营》第一站,就选择了中国移动研究院。“宣武门西大街32号院”相比于五环外的华为北研所,中国移动研究院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二环内——宣武门西大街32号中国移动创新大楼,其中的17-26层是研究院的办公区,其余还有中国移动政企公司、终端公司等中国移动下属公司。中国移动研究院所在的创新大楼 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中国移动研究院大概有1000多位人员,有意思的是,这里除了约100位职能人员,其他几乎全部都是技术研发人员,10个人里,可能有9个都是通信专家,光研究5G通信标准化工作的就有20多人,其研究的领域是涵盖了无线、网络、人工智能、业务、安全、物联网、实验测试等等方面。中国移动研究院门口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一大早,中国移动创新大楼门口便人头攒动,一旁的保卫室里,挤满了前来做测试、调试等工作的厂商技术人员,在排队办理访客登记手续。“倒不是因为发了5G牌照才突然这么多人的”,接待我们的小哥说,这里常年如此,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中国移动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昊向搜狐科技介绍,去年年底,5G试验频谱发放后,各种相关测试、调试工作就已经开始了,牌照发放后,研究院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继续推进”。揭秘5G实验室中国移动研究院实验室前台 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中国移动研究院实验室之一的5G联合创新中心。一进门,东西侧和南北侧两个长长的工作台,摆满了各种5G设备,基站、天线、模组、芯片.....在这里,不分品牌、无论国籍,“和谐共处,其乐融融”。实验室里的华为5G室内基站 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实验室工程师表示,这里都是免费对垂直领域的企业及开发者开放的。我们看到,正在测试的项目有VR、AR应用、云端机器人以及和高校联合开发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等。测试用的天线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能够实现人无物、物与物的连接。其中,三维AR(增强现实)方案在一些博物馆已经能看到类似的实现效果。比如你看到某件展品,想要详细了解它,用终端设备对准展品后,点击查看,后台高密度计算节点收到指令将快速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从云端下载大数据量的展示元素,在终端可实现移步易景的展示效果。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对于高校联合开发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据实验室工程师介绍,这是通过在大楼里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并借助低时延的5G网络实现的。一旦发生火灾,传感器会每个楼层的受灾情况都可以通过5G网络第一时间传递到中控,从而规划出最佳救灾方案和逃生路线。“高矮胖瘦各不同”的5G基站平时,我们接触比较多的都是终端,而对于“干苦力”的幕后英雄“基站”了解比较少。今天,我们在研究院内“认识”了多种5G基站。大规模天线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小型便携式基站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5G基站内部剖面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室内天线 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在中国移动研究院里,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各种5G基站,品牌不仅有常见的华为、中兴,还有中国移动自主的基站。在5G展厅提前看见了部分未来如果说1G~4G都是集中在网络速度的提升,那么,4G到5G时代的跳跃,则有着质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有了丰富的To B场景,即业内讨论比较多的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5G改变社会”的原因之一。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5G技术研究初期,中国移动牵头完成了《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编制,提出的8大5G关键性能和效率指标被ITU(国际电信联盟)采纳,成为行业共识。2019年5月17日电信日当天,搜狐科技举办的“元年·潮湃 搜狐科技首届5G峰会”上,也重点讨论了5G在视频、社交、游戏、医疗、教育、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前景。在研究院的5G展厅里,这些场景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被呈现出来。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首先,一位叫“五小创”的机器人开始了它的表演,互动聊天、答疑解惑、唱歌跳舞都非常随意。还有4K、8K超高清视频直播的演示,也让人备受期待。而下面这个场景则有些“细思极恐”。5G无人机智慧安防方案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通过5G无人机对人扫描、后台AI自动化处理后,可以掌握目标嫌疑人的性别、年龄、发型、位置方向等数据,从而识别、比对出该区域内的犯罪嫌疑人,这就是“天地一体化”智慧安防方案。5G在工业制造业的应用演示 图/搜狐科技杨锦 摄上面这一场景演示的是5G在工业上的应用,只需要在中控上拖动想要的模块,机械臂就会自动完成安装、移动、封装、出库等一系列动作。00:255G“倒立摆”低时延特性演示视频展厅内还有一个5G特性的演示装置,通过一个倒立摆动装置,来演示5G的“低时延”特性。可以看到,拨动倒立这根金属棒,5G网络下,5G网络下,金属棒能够在3.1s时保持稳定,与其互动,会在1.4s复原,比4G网络下要快两三倍。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张昊接受搜狐科技专访图/搜狐科技袁梦 摄对于5G未来在“千行百业”中的应用,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张昊对搜狐科技表示,他个人比较看好超高清视频与专网的应用。“有数据统计,未来个人数据的80%、行业流量的70%可能都来自视频,而4K、8K视频要求上传速度要达到很高,4G无法满足这种采编播的视频需求,但5G可以做到。”他说,“至于自动驾驶等应用,则可能不会那么快,还需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且要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本期大探营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走进企业,深入探究基于5G衍生的应用场景,提前发掘有望在5G时代爆发的行业应用。另外,如果大家对5G产业链上的哪家企业感兴趣,欢迎和我们留言,也许下一站就去那里。

田颖

中移动黄宇红:未来3年是6G研究窗口期 要突破原创技术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6月22日晚间消息,中国移动研究院近日主办了6G系列研讨会第二次会议,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十余位专家探讨6G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也是我国启动6G研究之年。中国移动研究院于2019年开展6G研究,并发布了运营商首个“面向2030年的愿景与需求研究报告”,提出了未来网络五大技术特征构想。2020年,中国移动为落实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今年还专门成立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聚焦面向6G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强化与高校的合作。通过与高校建设联合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来加大力度持续性开展6G研究,期望发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方的优势,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的技术突破。黄宇红表示, 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上,3G突破、4G并跑、5G引领,而对于6G的期望是卓越。期望我国在6G上能有基于理论突破的原始创新,产业上不再受短板困扰,应用上从融入千行百业到让信息基础设施与社会共生长。她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是6G愿景与需求定义、6G端到端潜在使能技术研究的窗口期。中国移动将和产、学、研界力量一起,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面向6G的研究,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创造“下一个黄金10年”。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6G项目总监刘光毅在研讨会上回顾了6G的愿景与需求,揭示了6G无线网络架构变革的三大驱动力,包括现网挑战、新业务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6G网络需要具备的按需服务、至简、柔性、智慧内生、安全内生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特征和内涵,并提出“3层+4面”的6G网络逻辑架构。刘光毅表示,6G必将加速数字化进程,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孪生,进而带来生产生活效率以及个人生命质量的极大提升。未来世界将基于物理世界生成一个数字化的孪生虚拟世界,物理世界的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可通过数字化世界来传递信息与智能。他还指出,6G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驱动力。第一是新需求。包括更高的用户体验、更低的业务时延、更高的数据速率以及更多的用户服务,以及空天地海一体化覆盖;第二是5G面临的挑战。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并且运维效率也比较低,未来的6G网络需要规避这些问题;第三是新技术的驱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等技术的进步,可以产生更强的计算能力,更领先的功能和架构理念,更高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从而推动6G网络架构朝着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张俊)

地狱城

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移动早前就应该收购腾讯,现在晚了

导语: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移动早前就应该收购腾讯,现在晚了大家都知道,5G 时代即将来临,说起5G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机器人时代,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原来无法想象的事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这是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庆在2019年召开的中国IT领袖会议发表的对5G时代的看法,并且谈话中还幽默的提到了马化腾,因为马化腾的观点是4G流量的需求还在上升阶段,但是它的价格不能与之同增。在IT领袖会议上黄晓庆院长还提到,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能够超过腾讯集团和阿里集团的企业会层出不穷,并且如今互联网的应用虽然十分广泛,但是在医疗领域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生存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在去年的时候,中国移动的利润超过了1400亿元,虽然很高,但是因为网络的发展迅速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也就是说,日后移动的发展想要仅仅依靠流量是行不通的,其实移动如今的发展不是很顺利的,因为移动互联网社交对运营商的冲击很大,仅仅是腾讯一家互联网公司就对三大运营商构成了威胁,不过运营商的发展模式也肯定不能一成不变的。不过在2019中国IT领袖峰会上发言的时候还很幽默的说:移动早前就应该收购腾讯,但是现在晚了,也收购不起了。在5G时代到来之后,移动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从模式的转变开始,还有就是不仅仅是移动,其他的运营商们也要改变运行模式,选择商业分成的模式进行合作发展,改变宽带销售的简单流量销售模式,转向收入分红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走下去,不然的话是无法成功长远的做下去。以上是小编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移动发展的形式,你有什么了解呢?对于5G时代的到来,你抱有什么态度呢?呢?你有什么期待和新见解呢?如果有,欢迎留言评论,大家一起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