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周宝宽博士的名医之路熏习

周宝宽博士的名医之路

作者简介周宝宽,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经济学博士,主任医师,临床40余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医论文150余篇;独立中医专著7部。现工作单位: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中医是实践科学,没有临床实践,尤其是没有名师指导,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从医40余年的周宝宽在学医的过程中,通过在中医药大学拜名师,与民间经验丰富的高手讨教,并不断地实践,成长为拥有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主任医师。要成为名医首先拜名师1988年2月,周宝宽拜访了某县医院的一位60多岁的老中医,临床40余年,每日患者络绎不绝,因其治肾病有妙方,无论是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是肾功能不全,他开出的方子治疗效果都非常好。老先生为人耿直,周宝宽登门拜访三次,终于打动了老先生,但他说不想收徒,原因是以前有两位本院徒弟,临床技能没学好,却“争权夺势”去了。老先生看病特点是“抓主症”,10付中药必须见效,不但改善症状,生化指标也明显改善,如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下降。周宝宽潜心学习,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学到了核心的内容,记下了10余个治疗肾病的方子,这些方子在30余年中治疗了1万多位肾病患者。周宝宽继承了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并得到了他的肯定,这也促使周宝宽坚定了拜名医的信念。拜名医的路漫长又坎坷拜名师学习的路漫长且坎坷。1988年5月周宝宽去了北京,想到著名中医院向著名专家学习临床经验。他先去了一家著名的中医院,这家医院医务部的负责人说:“我们著名专家门诊不接收进修生。”机缘巧合,他遇见了一位热情的著名专家门诊的护士——小文,为他支了一招!“你先跟患者交流,然后随患者进著名专家诊室。”周宝宽在候诊室接触了多位患者,他们都是挂的著名专家号,患的都是疑难病,他详细询问了这些患者的病情,甚至还看了病历,当他们进入著名专家诊室时,周宝宽也跟了进去,借此目睹了老专家诊治患者的全过程,尤其是开的方子。如此办法,他学到了三家医院6位著名专家的10余个妙方。这些方子主要是治疗失眠、眩晕、头痛、高血压、心衰和皮肤病的,效果显著。周宝宽去北京之前,对这些知名中医专家的医案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却从来没有亲随临证,这次临证时间虽然短暂,但必定是亲眼看到了大师级中医专家诊病了,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是我10年都学不到的,真是见了大师一次面,胜读10年书啊。”周宝宽感叹道。再次进京观诊1988年8月,小文给周宝宽打电话,说跟5位著名专家说好了,每位专家都同意他观诊几个半天。这年的金秋,周宝宽又去了这家医院。这次观诊地位提高了,给个座位,可以记录,可以提问,每位专家可观诊1-2个半天。这些知名专家都说,小文的面子我们必须给,这个小姑娘满脑子都是智慧。几位知名专家都告诉周宝宽:必须读好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主要方子都要背下来,《医宗金鉴》也要背。古代没有中医学校,主要是师带徒,靠自学,汉语功底要深。听说你观了几次诊就学到了很多东西,证明你中医理论功底深,有一定临床经验,更主要是悟性高。这次周宝宽跟大师们学的满满的,一直指导着周宝宽临床。3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深深的扎在周宝宽的心中,知名专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寒热往来,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证,1付药,汗出热退,2付药愈。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只用了60付药。治疗全身乏力10付药就明显好转。尤其用一味葛根,治疗眩晕,20g水煎,口服15分钟就见效。用苦参30g,白鲜皮20g,重楼20g,土荆皮20g,地肤子20g,当归10g,甘草10g,煎水外洗治好了无数的湿疹,皮炎、荨麻疹患者,真是神奇。后来,周宝宽在专家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但扩大了治疗范围,又提高了疗效。离开北京时,周宝宽向小文致谢,小文说:这不算什么,只要你学到真东西,我就有成就感了。小文说:我的同学在北京协和医院,你学西医,我也同样让你到北京协和医院观诊。小文问周宝宽外语水平如何,周宝宽说很好,小文说你应该再上一个档次,攻读博士学位,大学名师多,学习又系统。准备攻读博士1991年周宝宽春季报考了复旦大学和一所知名医科大学,准考证到手他才发现,博士生入学考试全国统一日期(后来有的高校博士研究生考试有春秋两次,时间可以错开)。检察长说:宝宽,你还是考复旦吧,你现在是我们辽宁省检察系统唯一的硕士生,复旦毕业回来又是唯一的博士生。几位处长也让周宝宽选择复旦。要知道,那个年代领导对知识非常重视,对人才非常爱惜,硕士很少,博士更少。1991年5月初(那一年是5月中旬考试),周宝宽坐在88次特快的软卧上看着上海地图,去迎接博士生入学考试,这张软卧是领导给周宝宽买的,要知道那个年代往返于沈阳与上海之间的88次与89次特快一票难求,软卧是特供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周宝宽到了复旦大学后,在礼堂听研究生院的领导宣布考试规定。他环视了一下礼堂,傻眼了,真是江南才子云集复旦,考生有一千多人,而入取名额只有74人,他邻坐的叫汪春泓,浙江人,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前排坐的是杭州大学的硕士生黄昌勇和郑元者。汪春泓对周宝宽说,你肯定能考上,咱们入学时见。第一天上午笔试外语,下午口试外语,口试结束后,周宝宽大胆的向考官问了一下,我考的怎么样,考官竖起了大拇指,看来成功的希望很大,当时流行一句话,考博考的是外语。7月初,周宝宽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打电话咨询考试成绩,招生办的老师说,你外语成绩是72分(那个年代就算可以了),在你报考的专业中是第一,我正在填写博士生入学通知书,刚填完你的,你等待入学通知书吧。周宝宽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北京的护士小文,小文比周宝宽还高兴,她说复旦是江南第一高等学府,你太有才了,再到北京来找我,我带你去八达岭登长城,然后咱们去山东登泰山,你的眼界就更宽了。1991年9月初,周宝宽仍然坐着88次特快,去复旦大学报到。周宝宽认为自己享受优厚的待遇去学习新知,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的学习呢,一定珍惜3年的美好时光,不负众望。上火车不久,一位旅客三叉神经痛发作,痛苦难忍,周宝宽包中带有针灸用具,在地仓,颊车、下关、合谷穴各刺一针,马上就好了。又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川芎10g,藁本10g,细辛3g,羌活10g,元胡10g,白芷15g,全蝎5g,沙参15g,白芍20g,炙甘草10g,平时服用5-10付,防止复发。20分钟后,附近几个车厢的旅客都知道周宝宽能治疗疑难杂症,纷纷求方,周宝宽用了6个小时给30多人开了方子。治疗头痛的开了3个方子:痰瘀互结证用祛痰化瘀通络汤;气虚血瘀证用益气补血解郁通络汤;肾虚夹湿的用温肾化湿汤。以上诸方均收录在周宝宽的专著《屡用屡效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开出的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肾炎等方均收录在《30年临证实验录》(人民军医出版社)中。治疗皮肤病的方收录在《皮肤病临证效验方》(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入学后,举行了开学典礼,1991年复旦大学共招收74名博士生,周宝宽考试前在礼堂碰到的几位同学都考上了。外语课每周六学时,政治理论课每周两学时,这两门课,大家都在一个教室上课,74名博士生分布在50多个专业,导师都是知名教授。边读博边向名医学习第一个学期周宝宽与其他专业的博士生拜访了30多位名师,大开眼界。每周周宝宽用3天时间就能把外语与专业课全部消化,每周还有4天可以自己安排。周宝宽在课余时间去三甲医院皮肤科学习,亲眼目睹了皮肤病专家诊治痤疮、黄褐斑、酒糟鼻、湿疹、皮炎等20余种皮肤病的过程,受益匪浅。周宝宽在上海的三甲中医院肾病科、风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进行了重点学习,掌握20余首妙方。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和蠲痹汤。中医专家把这三个方都用活了,加减1味药,疗效和治疗范围都改变。用这些方主要治疗各种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疗效特别好。地黄饮子用的最活,本方功用为滋肾阳,补肾阴,开窍化痰。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用于晚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疾病。专家有时把此方加味达18味中药,疗效非常高。用安神定志丸加减治疗心虚胆怯型心悸,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用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瘀阻心脉都彰显了中医药的威力。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心脉型胸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闭阻型胸痹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周宝宽在此期间自创了治疗顽固性痤疮的方:解毒化瘀祛痰汤,专用于肺胃积热,痰瘀毒聚型痤疮。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芩,山慈姑,陈皮,制半夏,猫爪草,三七,桃仁,红花,白术,茯苓,泽泻,生大黄,桑白皮,炙批把叶,炙甘草。阿尔兹海默病的中医治疗提起地黄饮子,周宝宽想起了2005年6月,他与一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的知名中医专家进行交流。知名中医专家说:中医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就是那么几十味中药,几十个方,关键是怎么巧妙的组合,因为老年人基础病多且复杂,一个人患有5种甚至10种疾病,开的方一般都是20多味中药,周宝宽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常把地黄饮子(去掉附子)、涤痰汤、黄连解毒汤、天麻钩藤饮、通窍活血汤五方加减优化形成复方,效果非常理想。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55岁以上,只要记忆力、判断力明显减退、表情呆滞排除其他疾病就必须治疗,如果出门就找不到家时才治疗就晚了。学中医必须背诵中医有些经典或精彩的片段必须背诵下来,尤其方剂组成。中医记不住常用方的组成就不能当医生了。古今都讲背诵汤头。周宝宽学中医时背诵下来200多首方剂。有的方子非常好记,如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还有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记住了桂枝汤可以记住一系列方,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等。记住了,临床还要灵活运用。周宝宽经常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只要加减得当,效果非常好。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哮喘、也非常理想。周宝宽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治愈肾炎千余例。经方小柴胡汤必须背诵下来,临床常用,周宝宽用此方加减治疗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胸膜炎、胃炎等无不显效。周宝宽用含有葛根的经方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明显。经方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四味药组成,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属脾胃虚寒者,非常好。周宝宽经常用一方治疗一体多病患者。典型的例子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一位颈椎病性眩晕的患者。这位患者稍改变体位就天旋地转,他同时也患有过敏性鼻炎、湿疹、腓肠肌痉挛(小腿肌肉痉挛)、三叉神经痛。1付药,眩晕减轻,5付药愈,同时小腿肌肉痉挛消失,又用10付药,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湿疹也好了。经方桂枝加葛根汤为什么同时能治好这么多病呢?葛根本身就治疗眩晕,又配上了桂枝与芍药,效果更佳,芍药加炙甘草是经方芍药甘草汤,专治腓肠肌痉挛,而桂枝汤本身也能治疗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与湿疹。当然要辨证论治,只有把常用方背下来,才能灵活加减。周宝宽自创的“葛龙枣仁汤”治疗眩晕非常理想。由葛根、生龙骨、酸枣仁组成。葛根功效为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其止眩作用来自于解肌、生津、升阳之功。解肌之功不仅能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项背强痛,尚能疏通头项经脉,驱除经脉之邪,使清窍舒缓而止眩。龙骨止眩作用来自于镇惊安神及平肝潜阳之功,酸枣仁止眩作用来自于养心益肝安神。怎么才能成为中医博士报考中医学博士一般考三门: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语题有难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般都是大题。 周宝宽考辽宁中医学院博士时,考题出的特别有水平,现举2例。1.试述甘温除大热?20分,必须写成1000字论文。2.试述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联系临床写出常见证型及代表方剂,25分。每道题都有考点,比如后一道题有10个考点,你答出8个考点就是20分。一看平时功底,二看会不会答题,会答的,字写得不多,都能答到点子上。当然,这是辽宁中医学院,其他院校各有特色。周宝宽的导师是附属医院首席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知名教授。外语、政治理论课、中医科研方法必须到教室听课,周一、三、五上午随导师出诊,导师辨证准确,疗效确切,开方非常有特点,能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效果非常好。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胃病、肝病等疑难杂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阳郁厥逆证及肝脾气郁证。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证。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导师应用血府逐瘀汤非常到位,加减后不但治疗血瘀诸痛,还能治疗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导师自拟自创的方剂更是灵验。通过随诊,可见大家的风彩。导师说:首先学会用名方,看到什么病证就知道选哪个方子。常用名方必须会用,这是中医千百年临床实践的精华,不但效果好,安全性也大。有的医生会用一百多首,有的常用几十首,还有极特殊的,一生只用几个方,各有特色。只有会用名方,才能自拟自创新方。攻读博士学位,除了学位课外,重点是博士论文。周宝宽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6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医疲劳与亚健康研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篇从中医角度研究亚健康的博士论文。攻读博士的收获是:全程有导师指导,随导师出诊可以学到名师临床技能,导师的每句话均有指导意义,可终身受益。读博期间发表了4篇论文,均经导师指导与修改。博士论文从选题到论点、论据、论证都由导师精心指导。从提纲到全文都由导师亲笔校改。导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视野敏锐、紧盯学术前沿。三年中不但学到了中医的真谛,也学到了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另外的收获是:同学之间能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又一次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周宝宽曾在复旦大学、辽宁大学、辽宁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同学有100多名,有的从政,有的是大学知名教授,有的是知名中医。周宝宽与大部分同学平时来往密切,不读博士哪有这么多的知心同学。周宝宽说了一件既有意思又获益匪浅的事情。2006年10月,周宝宽的一位企业家同学跟他说,你已经攻读了3个博士学位了,你要再考上一次博士,我愿输你一千万人民币,周宝宽说你输定了,不过一千万少点儿,周宝宽研制了一种提高记忆力的中药,服用10天记忆力就明显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周宝宽2007年3月又参加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心内科专业入取。周宝宽把入学通知书拿到手时,对方服了。周宝宽说咱们都算开玩笑,我能考上是我服用了自己研制的提高记忆力的中药,考前3个月就服用了,不能算你输。这次周宝宽又是真正的赢家,赢在专业知识上了,三年间,他首先把西医心血管内科的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一遍,又把中医防治心血管病的方药从实验到临床又系统的学习一遍,水平提高了。导师是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方面独具特色。将瓜蒌薤白半夏汤、补阳还五汤、二陈汤三方优化组合,组成了以人参、黄芪、半夏、瓜蒌、薤白、陈皮、当归、红花、川芎、炙甘草、地龙、天麻为基础方,临床灵活加减治疗脾虚痰瘀疗效非常好。将柴胡疏肝散合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优化组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取得良效。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升陷汤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导师结合前人经验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灵活配方,反对“成方套用”,提出要分型、分期、灵活治疗。一人一方,每诊一方。辨证严谨,丝丝入扣。名方用好了才能自创新方。导师举了六味地黄丸的例子。六味地黄丸是钱乙(宋代名医)把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去掉桂枝、附子变成了六味地黄丸,把补肾阳变成了滋肾阴,成为了千古名方。就差两味中药,你能说不是创新吗?后世又有医家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菊花与枸杞子形成杞菊地黄丸,加麦冬与五味子形成麦味地黄丸等等都是创新。周宝宽在此期间创制了益智汤和潜阳豁痰通络汤等方剂。益智汤可治疗脑力衰弱,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类病证,益智汤组成:石菖蒲20g,远志20g,炒酸枣仁20g,葛根30g,茯苓10g,山药20g,五味子20g,陈皮10g,炙甘草5g。潜阳豁痰通络汤平肝潜阳,豁痰化瘀,通经活络,治疗阴虚阳亢,痰瘀互结,经脉阻滞性病证。潜阳豁痰通络汤组成:陈皮15g,制半夏10g,胆南星10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牛膝10g,代赭石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葛根50g,炙甘草10g。治疗中风先兆的潜阳镇惊通瘀汤组成:代赭石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紫贝齿2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天麻20g,羚羊角1g(磨汁吞服),炒酸枣仁20g,钩藤15g(后下),葛根50g,木香15g,乌药20g,青皮10g,香附15g,当归10g,红花10g,乌梅5g,炙甘草5g。以上诸方均收录在《屡用屡效方》中。中医能不能自学?周宝宽的回答是:中医完全可以自学,还可以学得很好。但是只是理论上说的明明白白,没有临床实践或没有跟名师实践过,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医生。中医技能主要靠传承,很多技能都有失传的可能,现在国家鼓励师承就是让中医技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当然,有人学中医是为了养生保健,他们不需要临床实践。随着中医知识的普及和中医优势的不断显现,为养生保健而学中医的群体迅速增多,他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益处。中医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哪方面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成果主要体现在为病人服务的质量上。临床治愈或缓解疑难病症是质量的体现。诊断准确,求因明确,疗效确切是基本要求。灵活应用古今名方及传统手法是基本技能,直接组方是高层次的创新,周宝宽创新了100余首新方,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成书,出版中医专著七部,发表中医论文150多篇。在普及中医临床基本技能与传播中医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找周宝宽博士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都有他诊治过的患者。周宝宽创制的治疗痤疮新方介绍:(1)清肺疏风化痰汤组成:桑白皮,炙枇杷叶,黄芩,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猫爪草,陈皮,茯苓,北沙参,炙甘草。功效:疏风清肺,渗湿化痰。主治:肺经风热,痰湿蕴结型痤疮等。多用于肺经风热夹痰者。丘疹色红,微痒,脓疱、囊肿,口渴或痰多,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疏肝化痰汤组成:柴胡,郁金,香附,佛手,陈皮,制半夏,桑白皮,炙枇杷叶,白术,茯苓,防风,猫爪草,夏枯草,山慈菇,丹参,炙甘草。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主治:肝气郁结、痰湿凝滞型痤疮致郁病。多用于痤疮伴郁证者。黑头或白头粉刺,结节、囊肿,胸胁胀痛,表情抑郁,善太息,月经滞后;舌滞淡,苔白腻,脉弦滑。(3)清胃泻火散结汤组成:生石膏(先煎),夏枯草,陈皮,黄连,大黄,黄芩,海藻,连翘,山慈菇。功效:清胃泻火,化痰解毒,消散囊肿。主治:胃肠积热、痰毒互结型痤疮等。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口臭、口渴、便秘;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滑数。

实有

松阳有位省城来的中医博士,大家都说好

松阳有位省城来的中医博士,大家都说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她~下午2点不到,县中医院中医馆8号门诊室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家住莲都区的尹女士,一大早就自驾赶来松阳,“我很早就听朋友讲起,松阳有个省里来的中医博士很厉害,今天我终于有时间自己开车过来了,想找她帮我开点中药调理身体……”尹女士一边排队,一边跟记者说。而她口中的这位省里来的中医博士,正是朱慧萍。2017年8月,作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治医生的朱慧萍,通过院际合作方式,“下沉”来到松阳县中医院,在松阳的3年多时间里,她不仅给全县人民“送”来了省城精湛的中医医术,同时也毫无保留地“传帮带”教徒弟,把医术留在松阳。斩草要除根 医病要医心“肝郁会引起脾虚,再进一步引起气虚,然后因为郁闷气堵,它会引起血瘀一系列问题,你自己心情也要注意调整……”年近50岁的朱慧萍,留着一头齐肩短发,给患者搭脉时,她会主动跟患者聊天,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语气温柔又充满关切。“中医上说心脉相通,很多疾病是从心里观念上的走偏开始的,所以从20年前开始,我就很注重病人的心理,我经常会跟病人说,我说我可以给你‘斩草’,用中药的药物来辅助治疗,但‘根’在你那里。”朱慧萍告诉记者,中医上的调理,除了要调理身体,还要调理心理,因此她愿意花更多时间,去跟患者聊天,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也正因如此,有些患者也跟她成为了朋友。“2018年,我带丈母娘来看病,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就看到朱博士,她跟别的医生很不一样,她望闻问切的时候不是把你当做病人,感觉是当做家人一样在看。”宋东风告诉记者,那次带丈母娘看病之后,他就决定要再找朱博士给自己“看看心病”。“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我那时候55岁,我却感到很困惑,每天都觉得身体不舒服,但是又查不出毛病,我就单独约朱博士聊了一个小时。经过她的开导,我豁然开朗,在此之后我又把朱博士介绍给了身边许多和我有一样问题的朋友。”宋东风说,自己现在和朱博士就像朋友一样。公开经验方 毫无保留带徒弟在朱慧萍的诊室,两名医生在一旁跟师学习,并不时拿起手机对着电脑拍照。原来,朱博士“下沉”松阳以来,就带了6个本地的学生。大到一个药方的搭配,小到一味药用量的调整,朱慧萍都会给学生们仔细讲解,甚至是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方”,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大东坝分院院长李赞是最早一批跟师的学徒,“跟朱博士学习的两年多时间,我感觉收获非常大。我以前虽然是学中医出身,但是一直感觉在临床经验这块很缺乏。后来朱博士来了之后,她每次看诊我都在旁边学习,她怎么给病人开方,都对我们公开,感觉对我个人的业务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朱慧萍还会不定期跟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向学生们推荐医书一起学习研读。“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这个队伍壮大起来了,才能真正地为松阳老百姓造福。因此只要是我会的,我都会教他们,我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出师。”朱慧萍笑着说道。专研中医药日用品 无偿送给患者这段时间,朱慧萍又有了新的“忙碌”,她开始为患者研究起中医药日用品。“很多来找我看诊的病人,都是常年在地里干活的农民,我给他们搭脉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手都干裂了,我很心疼,我就想研发一款中药草配方的护手霜,送给他们用。”朱慧萍向记者一一展示起她的一些“小发明”,其中有针对腰腿和颈椎病的膏药、有针对鼻炎的滴鼻液,还有针对干眼症的眼药水。朱慧萍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成本不高,她在看诊时,看到有需要的患者她就会主动送给他们用。“这个其实是我的乐趣,我做这些东西,他们用起来有用,我觉得我做的事情能够让大家受益,就是我的价值体现。”作为偏远小县城,松阳一直存在高级医疗人才不足的瓶颈,虽然偶有省里专家过来服务,但像朱慧萍这样长期驻点的省城医生还不够多。“松阳的老百姓都非常朴实、热情,我也会尽自己的努力,通过‘传帮带’,带出更多本地的好医生,把医术留在松阳,为老百姓做更多的贡献。”朱慧萍说。【来源:浙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鸨羽

90后中医博士:我喜欢西医,但我更爱中医,会替她发愁

窦豆正在为患者看病。刘昶荣/摄从初中就立志学中医的窦豆,2018年11月17日终于独立出门诊了。窦豆当天的门诊时间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可是由于兴奋、紧张,她上午9点多就来到医院开始做准备工作。“1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这一天。”窦豆对记者说。窦豆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一年级。为了避免第一次出门诊没有人来看病的尴尬,平时很少发朋友圈的她,写了一个近300字的出诊信息,3天之内在朋友圈发了两遍,详细告诉大家医院的地址,并按照老师的建议,把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的本科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以及在中日友好医院获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一并发在了朋友圈里。窦豆出诊当天,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看完所有挂号的患者——基本都是亲朋好友。当最后一个患者问诊结束时,医院药房、挂号室都没有人了。由于窦豆出诊所在的医院是基层社区中医医院,晚上没有急诊值班,当她离开时,整个医院黑咕隆咚,她不得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摸索着从侧门出去。其实当天下午,窦豆只看了13位患者,平均每个患者的看病时间约半个小时。在诊室门外面等着窦豆出诊结束后一起吃饭的老同学,吐槽她看病看得慢。她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看病不太熟悉医院的流程,所以慢了一些,但是我以后也不想加快看病的速度。”坐诊一下午,窦豆只上了一趟厕所,滴水未进。回去的路上,已经很疲惫的窦豆,边开车边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医学前辈的医患关系理念:“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从好到坏分为五种,分别是:待患者如亲人、待患者如熟人、待患者如患者、待患者如路人、待患者不当人。”“把患者当亲人是很难的,我最起码要做到第二档,待患者如熟人。”窦豆说,“我很羡慕古时候的医生,除了那些‘游医’,医生基本上只看一片儿地区的患者,就是恨不得这个患者的爷爷也是同一个医生给看病。”所以,窦豆希望在看病的时候,可以和患者有细致的沟通,与患者成为熟人。“以后如果去了大医院可能会比较难,现在在社区医院就尽量这样做。”当天下午,医院给窦豆随机分诊了一位患者,这是她当天下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患者,窦豆在给患者看完病以后,患者的妻子也表示想下次来找她扎针灸,但是时间有点不合适,窦豆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留给了对方,告诉她可以提前打电话,沟通看病时间。放弃北大,只为中医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是窦豆初中时的理想。2010年高考时,她便笃定地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最终她的高考总分636分,高出当年北京大学文科提档线4分。在此之前,窦豆有资格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但是她也婉言谢绝,理由是“北京大学没有我想学的专业。”窦豆高考那年,有一家媒体把她当时的这段经历报道了出来。八九年过去了,几乎每年高考的时候,这篇文章都会被拿出来转发一轮。窦豆今年能到医院出门诊,也是由于医院的院长今年看到了这篇文章,联系了她。时至今日,再问窦豆当年的选择,她还是同样的回答:“大学的好坏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专业,想学什么专业就要去那个专业最好的学校。”这是窦豆姥爷给她的教导。她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姥爷为她按摩穴位缓解了疼痛,让窦豆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消除病痛。姥爷是窦豆的中医启蒙人。窦豆小学的时候先后读了《家庭常用按摩穴位图》和老年大学教材《一百天学中医基础》。到了初中,正值“中医是伪科学”的舆论甚嚣尘上之时,窦豆无法接受自己喜爱的中医被大众如此误解,便决心要学中医,为中医正名作出自己的贡献。立志学中医之后,窦豆便有了更多的实际行动。她找到了同学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的中医医生孙春晓“拜师学艺”。孙春晓带着初中生窦豆开始学习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并且要求她背方歌。窦豆说:“因为我比较懒,自律能力差,所以我学习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老师,督促我往前走。”(方歌就是中药方剂的组成、剂量、功效等内容编成的歌诀,是中医传承和中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记者注)当时,孙春晓每周五检查窦豆背方歌的情况,“虽然我自诩很爱中医,但是孙阿姨周五检查,我都是周四才背,有时候甚至周五早晨起来才背。”窦豆笑着回忆自己当初的经历。孙春晓要求窦豆每周背3~5个方子,基本上是每天一个的量。但是因为窦豆都积攒到最后一天背,所以“每到周四,时间紧张得不行。”窦豆会把这些方子像英语单词一样写在一个卡片上,然后利用周四早晨跑操的时候背。窦豆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背的第一个方子是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窦豆回忆说,就这两句话,当时背了一个晚上,“不像背古诗,它有一个意思在里面,但是药方就没有,麻黄汤中用桂枝,也可以用杏仁,也可以用甘草啊,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只能硬着头皮背。”上了高中后,经孙春晓介绍,窦豆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护国寺中医医院退休专家李澍苍,跟随他出门诊。“第一次去见李爷爷,他忙得顾不上理我,我就悄悄坐在一边,把他说的话全记下来。其实来之前我就想好了,就算把我轰出去,我也会再来。”后来,周围的医生护士开始喊他们“爷孙俩”了。遇到患者询问:“这个小姑娘是您的徒弟吧?”李澍苍笑着点头。窦豆高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当时学校里几乎都知道有个很喜欢中医的女孩叫窦豆。后来高考时,窦豆放弃北京大学的机会,她妈妈也曾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考上北大,我们大人脸上多有面子啊。但是由于窦豆的笃定,妈妈还是尊重她的意见,只要女儿快乐就好。窦豆告诉记者,今后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快乐就好,喜欢学什么专业就去学什么专业,“我不会劝孩子学医的。”高中生的中医实践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窦豆用她在高中时的另一项成绩说明,兴趣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推动。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早在2008年,窦豆读高一时,她便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采集对照组数据等相对严谨的方法,制定出一套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眼保健方法。这套《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成果,获得第29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为窦豆的高考成绩加了10分。为了验证“高中生的近视是因为心脾两虚,而不是肝肾不足”这一假设,窦豆和另外两名参与的同学(窦豆是主要发起人——记者注)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潞河中学、昌平一中等8所学校发放了61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586份。窦豆解释说:“问卷中会问他们的大便、小便、睡眠等情况,就是像中医问诊一样。最后证明确实是心脾两虚占绝大多数,然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接下来的眼保健方案。”“其实发问卷是最不容易的,当时我们3个人等学校放学的时候在门口发问卷,‘求求’人家帮填,多数受访者也会很配合。后来在自己学校带领大家做眼保健操反而容易些。”最终,窦豆设计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眼保健方法:“点”是指按摩相关穴位的新眼保健操,“线”是指学习期间注意坐姿、握笔姿势等用眼卫生习惯,“面”是指注意饮食、休息等生活方式。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窦豆写道:“攒竹穴下三分的天应穴有消除眼睛疲劳的作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至少两版《中医眼科学》都把此穴列为推拿治疗近视的唯一主穴。”在实施过程中,窦豆将参与者分为三个对照组:完整实施“点线面”方法的为一组(称为“完全组”),只做新眼保健操的同时,结合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只做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共115名同学参与了两个月的对照实验,窦豆将每名同学参与前后的视力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统计学验证。窦豆记得,最后计算结果的那天已经弄得特别晚了,“当时的统计软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就能出结果,而是每组数据都有个进度条在‘跑’。我们当时就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看结果,如果P值大于0.05,那我们的数据就没有统计学差异,意味着好几个月的工作都白费了。”“进度条就在那唰唰地‘跑’,最后‘跑’出的结果P值小于0.05!证明我们的实验成功了!”两个月后,完全组的视力平均上升了0.04576271度,其他两组均为负值。总结报告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实验志愿者中大部分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很难自我调整恢复的。完全组视力差值平均数为正值0.04576271,即本组实验志愿者在操作新护眼法两个月后,出现了视力回升的情况,而且平均回升了约0.05。”总结报告共引用了16篇文献,其中包括明朝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梁繁荣的《针灸学》等经典著作。3名高一学生在总结报告最后写了致谢的3句话:“感谢我们的亲人、老师和朋友。感谢填问卷的610名素不相识的同学和我们的115名实验志愿者。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并真诚地希望您给予批评指正。”这项研究从问卷的设置、眼保健操的穴位选取等内容,窦豆先后咨询多位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的赵百孝便是其中一位。现在已经是针灸学院院长的赵百孝说,当时很惊讶于高中生可以做出如此详实而准确的实验方案,并且前期进行了600多份问卷调查。赵百孝记得,当时看完实验方案后,基本上没怎么修改,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见过很多喜欢中医的学生,但是能像窦豆这样在高中就把这份喜欢如此扎实地落地的,很少。”后来,窦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实验班。赵百孝还记得当时以窦豆的成绩本可以读该校的中医7年制专业(7年制专业当时只收理科生,文科出身的窦豆因为是保送生,所以不受限制),但是窦豆觉得7年制刚成立不久,而5年制则有更成熟的教学体系。为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选择了5年制。5年制的本科毕业之后,窦豆又考取了本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赵百孝说,窦豆也是为数不多的会思考中医传承发展的学生,一般的学生都觉得学好知识就可以了,而窦豆则会分析中医的现状,考虑以后进一步的发展,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弘扬中医文化作贡献。打铁还需自身硬。赵百孝说:“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窦豆个人选择也会看得更加长远,而不是急于求成。”2015年,窦豆以中医实验班综合量化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由于这次采访,窦豆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10年前完成的《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相关资料,她看着这些资料感慨了一句:“初心仍在,矢志不改。”中医很美从懵懂少年到可以独立出诊的大夫,1992年出生的窦豆对中医的初心从未动摇,“因为中医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她本身就很美。”“中医的美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国画一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是如果学诗词,其实用价值会弱一些,不像中医,周围的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如果有些身体不舒服来咨询你,你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病痛。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快乐。”窦豆说。关于中医的美窦豆举了一个例子,“中医说肝脏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脏器,也就是说,肝脏本来是一个偏阴柔的器官,它的作用又偏阳刚。因为肝主疏泄,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打嗝、反酸等不能正常疏降的症状,都可能与肝有关,这都是因为肝不能正常地生发。”“肝在五行里属木,木在五行里属春,属于生发、条达的性质。有点像一个小芽,它虽然柔嫩,但是可以破土而出,很有力量。剩下五行中有土、水、金、火,虽然给人的感觉很凶猛的样子,但其实木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肝如果太柔弱而不能生发的时候,就要用药去固其生发之气;如果肝太阳刚的话,则要养肝血、藏肝阴,中医里有种治法叫做‘柔肝’。”刚柔并济,五行调和。在窦豆看来,中医的这种辩证思维像哲学一般耐人寻味。然而窦豆认为中医的这种美,也正是被一些人诟病中医的地方。“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在普通人看来,哲学是用来思考人生意义的,是一种“虚无缥缈且没用的学问”,如何能指导治病救人的医学?当今大众话语体系下的“医学”,往往指的是在西方科学体系下发展出来的现代医学。殊不知,西方的科学体系也是起源于多位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欧内斯特·勒南曾说: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转向人类自身,亚里士多德则将科学带给了人类。苏格拉底之前即有哲学,亚里士多德之前也不是没有科学;然而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却在这两个人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百度词条如此解释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一般认为,古希腊人泰勒斯、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伽利雷是将实验引入自然科学的首倡人。” 泰勒斯也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窦豆说,就像不可以循环论证一样,对待中医也不应该循环质疑。在最初接触中医理论的时候,也许会质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这些辨证论治的原则,但是在跟诊过程中,看着老师们在这套中医理论之下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就不能再质疑中医的疗效了。窦豆说她也曾经见过有人写“数学之美”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她的美之所在,只不过我看不懂数学之美,仅仅发现了中医之美而已。”正如有人说过,数学的极致是哲学。这些发现美的学科探索者,或许都在苦心孤诣的思辨之中体验到了哲学的魅力。用疗效说话在本科期间系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病理、药理等西医课程的窦豆,硕士期间学习的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肿瘤。深爱中医的窦豆并没有觉得中医比西医好,“中医和西医相当于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窦豆说,“我也喜欢西医啊,欣赏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我对中医的态度是爱,是会替她发愁的那种。”以前别人问窦豆是学什么的,她会很自豪地说:“我是学中医的。”但是对方一听说她是学中医的,就会露出很微妙的“呵呵的表情”,有人甚至会直接问:“中医真的能治病吗?是不是里面加了很多激素或者其他西药?”最初,窦豆会义正辞严地给对方讲中医的科学性,但是后来她发现:“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于是窦豆就不再说自己是学中医的了,“为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直接说自己是医院的。”窦豆说,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可度还是有待于提高的,虽然相较于老一辈已经好多了。窦豆引用了她导师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已经消失了。”窦豆补充说:“什么是西医的文化土壤呢?比如你对一个人说,血液中有钾、钠、氯,上过中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是3种离子,不是3个‘妖怪’。但是如果你穿越到明朝,和一个明朝人说,你血里的钾、钠、氯这3个离子有问题,就会像现在人听到阴阳五行一样,完全一头雾水,不能明白。”“这就是西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它的基础是物理、生物、化学,现在稍微有一些知识基础的人都能理解。而中医的基础,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知识一般老百姓头脑里是没有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困境。”赵百孝也认同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孩子从中学开始基本上就接受西式科学体系教育,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会觉得阴阳五行等内容是“迷信”,“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最基本的元素。”赵百孝说:“中医如果没有作用的话,是不可能传承这么多年的。”面对中医文化土壤消失的现实困境,赵百孝和窦豆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要保证中医的治病能力,用疗效说话。今年,窦豆刚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她所读的专业是《金匮要略》——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选择学术深造的窦豆,在读博期间本可以不出门诊,但是窦豆觉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是传承中医最基本的前提,所以自己不能离开临床,也不能离开患者。知名中医专家傅延龄的一段话引起了窦豆的强烈共鸣。傅延龄近期在微博上发文:“中医若没有了临床,中医若不会看病,中医若没有了疗效,一切都是空的!中医若没有了会看病的人,未来一切都是空的。如果没有临床,不要谈中医文化多么重要,不要谈中医赛先生多么重要,不要谈文章、课题、成果多么重要。”窦豆告诉记者,这和当下的评价机制有关。发论文的数量、论文影响力是目前评价医学院校和医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中医学科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就会有很多中医医学生轻视临床而钻研医学学术。而这些学术研究,几乎都必须参照西医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否则难以发表于国际期刊。窦豆向记者展示了一篇近期撰写的文献综述《鳖甲煎丸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引用的案例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证明鳖甲煎丸的作用,以及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来讨论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窦豆无奈地解释道,即使是通过循证医学证明了这味药方的有效性,或者通过生物学实验找到了这个药物的某些作用通路、靶点,“但这只是中医向现代人证明了自己而已,中医看病依据的并不是这些。”然而,在当下,中医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这样。赵百孝告诉记者,美国由于常年使用吗啡镇痛,许多人深受吗啡成瘾的困扰,他们已经开始在临床上用针灸进行镇痛。据了解,2018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H.R.6法案(SUPPORT for Patients and Communities Act,支持患者和社区法案)。该法案旨在寻找治疗疼痛的替代性药物和疗法,遏制阿片类止痛药物泛滥。在该法案中,针灸、医疗按摩、综合疼痛治疗项目等皆被列入了有待评估的替代性疗法。这意味着,未来一年里,针灸有望得到美国卫生部评估和认可,成为联邦保险支付的疼痛替代疗法之一。赵百孝告诉记者,其实针灸镇痛在美国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能否通过这个方案,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证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什么时候能得到当代整个中国社会的认可,或许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夺魄

一位西医博士的中医抗疫记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医生:他是西医肿瘤学博士,却因精通中医,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他就是该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郭宏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郭宏强临危受命,担任该院疫情防控专家小组成员,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一人一方”,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筑起一道“中医”防护屏障。“最近网上有很多预防新冠肺炎的药方,我不建议大家随便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随便服用后可能适得其反……”疫情开始初期,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一场防控专家小组会上,郭宏强就提醒大家不要随便用药。2月3日,河南省肿瘤医院援助信阳医疗队11名队员出征,守护河南“南大门”。“就在医疗队即将完成支援任务时,我们突然得知和队员们一起并肩作战的一名当地医生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院领导第一时间找到我,委托我在最快时间内询问我们队员的身体状况、开具中药药方并送往前线。”郭宏强接到命令,迅速与11名队员取得联系。由于身处两地,不能面诊,郭宏强请队员们分别把各自的舌头拍一张照片发过来。“通过观察他们的舌质与舌苔,逐个询问身体状况,所幸的是大家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郭宏强回忆,有一个队员,舌质赤红,考虑内热较大,经过询问,队员自己也说晚上燥热,睡眠不好,综合考虑属于肺热较重,予以大青龙汤合苇茎汤清散郁热,并嘱咐拿到药后一日三次喝,开了五付。其他队员各开了七付药,医院以最快的速度熬制出来并派车送往信阳。药品送达信阳已是夜晚11时,郭宏强嘱咐大家当晚就要喝,连续服用。“尤其是问题比较大的那名队员,我要求他一天服用3包,喝完第二天,再问他说好了很多,不那么燥热了,这才放心。”郭宏强说。疫情发生,该院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支援一线。在出征之前,很多人联系郭宏强面诊,经过问诊、看诊,郭宏强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辨证施治,为他们开具药方,并叮嘱他们提前把体质调整好。“医务人员只有在保证自己身体状态良好、精力充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救治病人、服务病人的工作中去。”郭宏强说。一名在该院大门口负责为进出人员测温的职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出现高烧、全身疼痛、咳嗽严重等症状,伴随着恐慌、焦灼的心理,打电话向郭宏强求助。根据她的描述症状和舌苔,结合气候,郭宏强辨证其为外寒内热,痰瘀互结,并为她开了方子,服用后疼痛有所减轻,但是还是没有完全缓解,仍然低烧。“二诊看了她的舌苔,我觉得应该属于阳虚体质,就换了诊断思路,应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再次服用。”郭宏强说,临床处置,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不能自以为是,由于客观原因实在不能面诊时,要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细细甄别,有时一个微小的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个辨证与用药。1月31日晚间,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刷爆网络。得知消息后,郭宏强从中医药角度“因人、因时、因地”三方面剖析,总结出双黄连口服液现在不适合作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服用后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的结论,并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写成文章,广而告之。“应用中药,无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定要经过辨证,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来用药,而不是想当然地应用。”郭宏强说。“《内经》讲,内不和,必形之于外。意思是人的五脏六腑一旦有不舒服,外在就会表现出来,就是提醒身体已经出问题了,就需要调理了,不能总是觉得‘问题不大’‘没啥事儿’,这样很容易将小毛病拖成大麻烦。”郭宏强说,中医讲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动静结合,顺应四时,所以平时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郭宏强所在的病区以化疗病人居多,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合并症很多,有的已不能耐受西医治疗,还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出现了耐药等现象。“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选用中药调理,同时一定要根据症状、舌苔和脉象进行辨证施治。”郭宏强说,患者在西医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重在扶助脾胃,恢复正气,在化疗、放疗结束后,可采用中药维持治疗,彻底改变体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疫情期间,很多肿瘤病人化疗时间到了也无法来院进行正常治疗,很多患者出现恐慌心理。“舌苔发过来看看”“给你开个方子,在当地先抓点中药喝喝看”,郭宏强的微信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患者。不仅如此,北京、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湖南、四川等地慕名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外省的患者要考虑地域情况,比如东北寒冷地区的患者要注意阳气;西南地区气候潮湿,人们爱吃辣椒,这时要注意内湿与伤阴,所以中医治病讲求‘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郭宏强说。郭宏强是西医肿瘤学博士,在他年少时,中医出身的父亲经常义务给村子里的人看病,在长期的影响和熏陶下,学着父亲的样子,他开始学习把脉问诊、阅读名家医案。“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医是向微观的方向发展,而中医是一个宏观概念,不仅人体是一个整体,气候、地域、四季同样也会影响人体。”他说,“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治好病,两套理论体系是互补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其实中医不需要跟别人讲一些玄奥的理论,疗效才是最重要的,但疗效的关键是辨证准确,要想辨证准确,需要排除干扰、沉下心来反复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多涉猎各代名家医案和医论,汲取前人的用药经验,并长期在临床中实践、总结积累经验。”在中医治病的理念上,郭宏强有独到的见解。

夜半

奋斗者的故事丨济南66岁学霸自学中医 硕士毕业又考博

齐鲁网济南6月3日讯01:58张善学,像他的名字一样,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哪怕已经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早已桃李满天下,但是他仍从未放弃学习的梦想,在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时,拿起书本,一头扎进中医药领域,走上了漫漫的中医求学路。今年66岁的张善学,是平原县前曹镇官道张村人。1979年,他在德州平原县一所高中开始了教师生涯,教授学生英语课程。张善学通过自学医学知识,获得了“农村医生资格考试”,并且在学校的支持下开了一个校卫生服务室,在业余时间里干起了校医一职。在一次给学校师生做治疗的时候,张善学碰到了失眠、头痛这类顽固性的疾病,他在尝试了西医的疗法后发现效果并不显著,于是转而采用了传统的针灸疗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次针灸疗法的尝试,让他发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从此张善学便立志一定要学习系统完备的中医知识,为更多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然而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张善学一直把这个想法深埋在心里。2006年张善学退休后,就自学起了中医课程,为大学的入学考试做准备,那时他已经53岁“高龄”。深知自己在中医专业领域的不足,张善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无论是吃饭时还是睡觉前,他的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在他的家里,做满标注的书本与笔记也堆满了一整个书柜。在自学的过程中,张善学也曾遭遇过旁人的不解,但是他考学的决心却从未动摇过。经过了三年的寒窗苦读,张善学终于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函授本科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本科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张善学在系统学习了中医的四大基础、五大临床以及西医的知识之后,对专业领域的中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渴求,首次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备战考研,跟其他的考生一样,张善学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学习,然后再去上辅导班,一直学到晚上10点才回家。为了能系统的学习中医,他甚至还坚持骑自行车到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去“蹭课”。考研之路本就充满艰辛,于他而言更不会是一帆风顺,张善学的硕士一考就是三年,但他从未想过放弃。通过总结前两次的备考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张善学终于在2013年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并于2016年顺利完成学业。于天命之年开始学习中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论是长篇累牍的古文经典、数以万计的各类中草药,还是截然不同的诊疗方法对张善学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年纪大了,他的身体状况与记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年轻人。张善学告诉记者,“在坚持考研的三年里,专业书一共翻看了7遍,书都早已翻烂。”为了记住各种繁琐药名,张善学将中草药按功能分类,每类都编了一首顺口溜,写在本子上随身携带。尽管当过中学的英语教师,但考研英语中的长难句仍给张善学出了一个大难题,为此他开始研究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比如运用联想的方式来协助自己记忆。张善学说道,“记忆力的衰退是我无法避免的问题,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由于年纪渐长、气血衰弱,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张善学便结合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与自身的身体情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冒着脑出血的风险,每晚睡觉前把暖水袋放在后脑勺热敷来扩张血管。谈到热敷的效果,张善学表示自己的大脑确实清醒多了,记忆力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为了学习这些风险都是值得的。图为张善学在指导学生进行中医拔罐。硕士毕业后的张善学并未满足于现状,反而有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为了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深层次的结合与进一步的提升,张善学决定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备考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2018年3月,张善学尝试了第一次考博。尽管结果未能如愿,但他坦言即便失败自己也不会放弃,“考上了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不上也会收获非常多的理论知识,这对我的临床工作与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从本科到硕士毕业,再到博士的学习准备,张善学对中医的学习层次一步步加深,但其初心未变,那就是传承中医国粹,深入探索中医的奥秘,夯实自己的医疗技能,守护一方平安健康。谈起即将到来的高考,张善学说道,“同学们还是应该趁着年轻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事业规划好,挺胸膛、笑扬眉,拿出自己全部的精神、毅力、力量,向着自己理想的高峰冲刺。”闪电新闻记者 白少光 潘晓璐 济南报道

皇侃

目前在读的中医博士 八字看学业事业如何 李双林

李双林/文案例: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天天在听看您的文章、视频、音频,多位好友也都在受益中。敬佩您的话我也不说了。儿子今年22虚岁,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手脚抽搐,经常咳嗽感冒打吊瓶,尤其咳嗽厉害,还得过血痢。在上小学之后逐渐好了。他的身高一直都高于同龄人,现在1.90米。他爱好文艺和体育运动,一直喜欢打篮球等体育活动,但体力和耐力明显弱一些。他从小学业成绩还不错,2016年参加的全国高考,当时发挥的一般,考入了位于我家北方的一所中医药大学的九年一贯制中医博士班,全家人都挺满意的。班里共19名学生,儿子当班长,他喜欢中医专业,综合成绩一直是第一名,已经读了三年,年年都获得奖学金和先进荣誉称号。由于一直是领头羊,压力挺大的。儿子是个比较单纯的人,性格软、心地善良。在读初中、高中时,就有女生追求他,有过短暂的单纯早恋,高中时影响到了学业成绩。在2016年读九年制中医博士之后,学校里有多名女生追求他,一直到第三年时(去年秋天),他接受了同班一位女生,开始恋爱了。儿子当班长,女友是班团支部书记,都很优秀。想请李老师指点:1. 他是农历1998年2月26日14:20出生的。中医博士还要再读六年,学业能否顺利完成?正常情况是在2025乙巳年博士毕业,他想留校任教能否成功?还是会回到家乡的医院工作?2.他八字中多合,多段情感的信息十分明显。他现在的女友年龄大他三个月,是1997丁丑年出生的,两人的恋情能走多远?他未来的婚姻情况怎么样?3.儿子将来的健康情况如何? 希望能被李老师抽中!祝您平安愉快。提问时间:阳历2019年5月10日(星期五) 上午9:25。李双林回复:乾造:戊寅,乙卯,庚午,癸未(空戌亥)大运: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4岁上运)分析:日干为庚在卯月出生失令,卯木为正财星,月干透乙木正财,则为正财格。日干庚金坐午火受制,日支也为正官,时支则为正印,故而八字地支为财官印组合。八字日月也属于财官相生。时支的未土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时柱癸水为忌神,被未土所制,则为伤官配印。八字当中伤官配印的组合,都比较利名誉,利学业的。伤官代表聪明,伤官为忌神虚透则当用神来看,伤官透则代表聪明,也比较好面子,性子也有点好强。乙木为正财合身,这个财来合身,由于日干在原局不旺,则不是很担财,但这样的组合是非常好的,也代表有不错的财运,只要是走土金运来帮身,就能得到这个财,衣禄都是非常好的。八字年干戊为用神,戊坐寅木为长生,地支有午火,未土,所以戊在天干是有气的,但是戊被克了,故而需要火来通关,八字木也是比较旺的,则需要金来制木,土来生金。故而八字土金为最佳用神,其次用火。至于水木则为忌神非常不吉。命局组合是非常好的,地支有财官印相生,而且组合也是比较流通的,卯木财星来生午火正官,午火正官来生未土正印,而未土正印制了癸水伤官,并且未土在时支上面,而时柱代表主位,故而这个印是可以得到的。八字戊代表学业,戊也代表身体,戊被财克了,所以身体不是很好,体质偏弱。而且八字属于身弱财旺的命,财多破印,则不利母亲健康,好在大运走火运通关,则木不能伤土,故而不会有什么危险。从大运来看,在4岁之前走的乙卯大运,所以健康上面非常不好,生病会比较的多。从4岁开始慢慢进入丙辰大运,则丙火来生戊土,而且辰也来生庚金,则健康才慢慢好起来。年干的戊也代表妈妈,财多破印则妈妈也是要多注意身体的,母亲容易身体不好,不过好在大运走火来生戊,故而问题不会太大,稍加注意就好。李双林原创八字戊代表学习,戊在地支有气,而且地支有财官印相生,一般只要是命局构成财官印组合的人,往往学业都是可以的,而且多数会从事公职,或在单位,从事稳定的工作。戊在年干也可以为学习,戊被癸水合入,癸为伤官代表自己的思想,戊癸合则去追求学习,文化,学术。偏印也代表偏门学术,而医学也属于偏门学术。地支有财官印相生,走的大运又是火来生印,增加了印的力量,所以学业一直都比较顺利,就算中途有点波折,但结果都是比较理想的,所以在学习上面没有什么问题。先天有不错的学习运,只要后天好好栽培,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能获得不错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业结果。好的树苗也必须要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土壤之上,才能长的更好。至于财运也是非常好的,乙木为财坐卯木有根,说明这个财是很旺的,不会轻易破掉。属于有根之财。乙木被庚金合住,代表自己能得到这个财,并且有癸水来生乙木,属于伤官生财,则求财的野心也是挺大的,食伤都代表思想,有食伤生财的八字更容易发财,因为赚钱的欲望比较的大。财在月柱为宾位,代表别人的财,在地支卯木生午火,午火生未土,所以这个财流入了主位,并且时支未土为财库,月柱的财都入了时支的财库,也代表能得到这个财。八字分析财运,只要是把年月的财给纳入了日时,都代表能得到这个财。所以从格局来看,财运是非常好的,属于富裕的命。但由于原局不担财,所以必须要大运来助才能发财,否则也是很难的。观察大运后面一路土金运到晚年,好的不得了,故而必定富贵。至于婚姻方面,月柱乙卯为妻子,年支寅木为偏财,偏财代表第一段感情,八字财星混杂,先见偏财后见正财,所以第一段感情会失败,不太容易成功。月柱乙卯为财,乙庚相合,所以夫妻感情还是不错,能找到满意的妻子。日支为正官,而且正官合印,也代表妻子是有文化的,正官也代表妻子是有稳定工作的人,财星在月柱,一般妻子是同学,同事,同乡。不会是太远的人。八字有乙庚相合,为人也非常正直,地支寅午相合,午未相合,卯未相合,天干有戊癸相合,乙庚相合。男子合多贵,女子合多淫。合多代表人缘非常的好,能得贵人帮助,走到哪儿都比较受欢迎的意思。合多也有缺点,就是对待感情容易处处留情,处理感情不果断,性格欠缺魄力,也容易因此而造成感情烦恼。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八字,只要好好栽培,将来一定可以成材,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大贡献。奇门遁甲分析:1、这是一个反吟局,这样的局测婚姻是不利的,代表反复,会有分手的情况发生,或经历很多次分分合合的事情。恋爱的过程并不顺利,比较坎坷。九星反吟,也代表谈对象时机不成熟,所以会有很多阻碍。2、戊为自己,落坤宫为病地,要注意身体,从流年来看在今年为己亥年,亥水和大运巳火相冲,而巳火为戊的禄神,戊在年也代表妈妈。亥卯未三合木局,也来克土。所以今年也是要注意身体的。并且坤宫临病,也代表可能妈妈身体不好,或自己学习下滑,生病。故而今年对于自己来讲,并不是很顺利,要多多注意。戊+辛为六冲,逢冲不吉,这个冲也代表破的意思,一般测感情代表容易失败,不长久,过程不顺利。戊+九天自己是比较有想法的,不过落宫不旺而临九天,有代表一些不好的个性,比如傲慢等。特别是对于孩子,从小因为太优秀了,身边夸赞自己的人也非常的多,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平和之心,要克服傲慢,做为父母也一定不能傲慢。因为学习阶段和出生社会后,完全是两回事,很多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因为家人的傲慢加上自己的傲慢,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在出生社会后受点挫折和冷眼,就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和想法,这都是非常不利的。故而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李双林原创自己越是优秀,那么就越要低调,谦虚。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立身。宫位九星,八神,八门都还算比较吉利的,所以自己的环境还是比较的好。丁代表女友,丁在艮宫临空。丁在艮宫也为入墓。宫位临六合也代表感情,但六合也是逢空的。而且两人宫位处于对冲的状态,并且一内一外,不太容易走到一起,或过程非常坎坷。但两人缘分是有的,因为两宫有很明显的通气信息,也点信息有互通的情况。也代表虽然过程波折,但缘分还是有,一切就看自己怎么去对待这段感情了,换句话讲就看造化了。若自己能珍惜,不管经历什么都不要轻易放弃,中途经历一些分分合合的事情,也能有修成正果的机会。但首先自己就要相信这段感情,一定能有结果才行。学生时期的恋爱,和毕业后真的不一样,因为出生社会后各自的想法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能否保持初心,就看自己了。分析大运:14-24岁走的丁巳大运,这十年为火运,也是戊土的临官,有火则木不能克土,反而增加了土的力量,这十年求学是比较有利的。并且走的也是长生大运,也算比较顺的运了,长生也代表自己的人生会面临很多新的开始。24-34岁走的戊午大运,也是非常不错的运,戊为印,午火为正官,属于官印相生的大运。这十年运势也比较的好。不过在34岁之前,基本上都是以学习为主,而财相对弱点。故而在34岁之前,对于金钱的不要太执着,顺其自然就好,应该用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在学习研究上面,这样对自己今后的命运才会更有帮助。34-44岁走的己未大运,为偏印大运,增加了日干庚金的力量,所以可以担一些财。财运会好很多的,而且走偏印大运,在学术上面也能有一些成就。印也代表名誉。并且也是走的贵人运,故而这十年能得到贵人帮助,机会也比较的多。运势是比较的好,做什么都还是比较顺利。在44-64岁这二十年,分别走的是庚申,辛酉大运。这二十年都是金运,而且干支一气,非常纯,力量很大。八字属于身弱财旺,走金运则可以制财帮身,故而能担更多的财。所以在这二十年,会发财,而且财富级别很大。并且八字有财库,所以也能存住钱财。李双林原创故而此命财运不错,事业运也非常的好,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奋斗,就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吉,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命理建议:1、任何时候都不能傲慢,八字伤官透出,性格是比较容易傲慢而目中无人的。这样的个性做为父母一定要多提醒,压制,否则对孩子的将来会造成非常的大阻碍。虽然运势走的不差,但这样的性格会让自己走很多弯路,增加很多坎坷。同样到达终点,却会让自己多很多不顺。做为父母也切莫高傲,将来还长呢,眼光要看的更长远一些(有的父母呀傲慢了都不知道)。平时也要多鼓励孩子,但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过多夸赞自己的孩子,这样只会增加孩子更多的虚荣心,傲慢心,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人一旦傲慢,就容易忘乎其形,本该如此却无法做到如此,也会增添很多小人。其次就是关于孩子的感情问题,我建议目前的重心应该是在学习上面,而感情是附带的,也可以去体验一下,但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做为妈妈也要多提醒孩子,因为当下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而非恋爱。人一旦谈了感情,就会有了更多的烦恼,心事也会更重,往往会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影响正事。2、在工作上面,从八字来看我也建议以后能留在单位,从事一份稳定工作才是最好的。不建议去创业,不适合做生意。年柱有天医星,并且寅午相合,则学医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以后要留校任教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去做医生都可以。这两条路都可以选择,关键是自己喜欢什么。因为自己的运势走的好,故而走任何一条路都能有发展,都不会差。八字是很不错的,而且大运又走的非常好,所以将来财运是很好的。但人生还需要很多锻炼,特别是刚刚出生社会,凡事不能着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才能走的更稳,更长久。从方位来看,将来能定居在西方,西北方是最好的,这两个方位是大吉的方位。其次就是西南,东北,南方。方位是以出生地为中心,不论远近,在这个方位就可以。医学事业是一份非常利民的事业,能拯救千千万万病苦的人们。所以一定要在这个行业好好的专研和精进,也要努力的发扬传统中医的精髓。在未来,中医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的,因为人们慢慢意识到了中医的优点,也越来越有治未病的意识,而治未病就是中医所研究的重点方向。李双林原创至于健康方面,由于大运走的好故而不会有什么太糟糕的事情,平时要多锻炼身体,长胖点,运势会更好。【李双林明日通胜】阳历:2019年5月12日;干支:己亥、己巳,己酉当日吉凶: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当天应该吃素,供佛。当天为吉日,故而一般事情都可以去做。但不宜结婚。至于搬家,入宅,安灶,求子,安门,安葬都是可以的。生肖运势:日干为丙,丁,属蛇,属牛,属龙,属马,属虎,属猴的人运势不错。而冲属兔,属狗的人不吉。当天宜穿:黑色,白色衣服。方位时辰:北方,西南方,南方属于大吉的方位。而冲东方,此方不宜动土。胎神在东北方勿动。吉时:子时,丑时,辰时,申时,亥时大吉。宝宝生辰:日干为己在四月出生得令,火土是很旺的,则日支酉金为用,食神为用,选择子时最好,则为食神生财,财生官,官来合身。年支亥水为财,但有冲不吉,一般男命逢之不利婚姻。但此命财运还是可以,有工作,能任公职。提示:本文是李双林原创作品,全文字字皆辛苦,摘抄请说明作者,感谢尊重。

洛丽塔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医是伪科学,根本治不了病,他的理由是什么?

讲到中医,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碗深色发苦的药汁。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老人生病,家里的人因为熬药而飘散出淡淡的苦味。不可思议的是,我并不觉得这味道难闻,反而觉得很香,比闻香水更舒服,后来看《红楼梦》,贾宝玉说“药香胜花香”,顿时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当然后来自己喝中药就不觉得药香雅致,捏着鼻子喝,喝完了再吃糖,不然满口的苦味特难受。回忆起来,关于中药最有趣的一点就是长者的教诲:吃了药,必须把药渣洒在外面的路上,代表把病赶出去,不能倒在自己门口,别人门口也不行。这个风俗不只在农村,在城市里也一样,前几天出门还踩着药渣。自然我们知道这忌讳只是传统的迷信,要想真正把药渣泼路上能带去病气,药走病除,那还要用医院做什么。正是因为中医学与许多玄之又玄的迷信扯上了关系,很多人才会觉得中医是伪科学,全迷信,全靠瞎吹。但是,听了北大博士后、“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对中医的评价,我还是目瞪口呆:他怎么评价教授,怎么当院长?王福重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熟悉的人一定知道他说过“农民只有一身蛮力,对国家毫无价值”、“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也是为了虚荣”等令人不快的话。对于中医学,王福重也有自己的一番解读,他在《中医药学论》中将中医学从头到脚的痛批了一遍:“中医所谓博大精深,就是骗人;所谓望闻问切,就是骗人;所谓治本,就是骗人;所谓治未病,就是治未病没有长进;所谓治未病,就是没有病找病;所谓养生,就是把钱买来治病;所谓悬壶济世,就是骗吃骗喝。在王福重看来,中医学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真正的医学已经到来,中医学这种东西应该被收藏起来,作为落后的历史。假如说中医是医术滑天下之大稽,那么《庄子》也可以算微积分,中医只能治一种病,那就是感冒,而西医更高明,他们会告诉你,感冒不用吃药,多喝热水,多休息就好了。原著比较长篇大论,在此不完全展开,但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王福重对中医学的轻视已到了与其“势不两立”的地步,他在开篇就说:经济学家也有资格谈中医学,“我也不懂跳大神,堪舆,巫蛊,这些破玩意,是我的骄傲。您明白这一点,表明您愚蠢。”这种观点和逻辑我个人并不十分理解。先以王福重为例,中医完全没用,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与愚昧。传统文化是没有用的?任何一个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如果这个国家没用,我们怎么能继续5000年的文明?我们必须承认,传统中有糟粕,但全是糟粕,那就等于极端的文化自卑,这种自卑也是无益的。王福重认为西方医学更加科学,但他不以数据说话,而只是从语言、情感的层面来论述中医不如西方医学。不用事实作基础,用“个人直觉”来概括这个陈词滥调,王福重更荒谬地说,中医从来没有治过古人的病,古人能活下来,全靠个人免疫力。不可否认,免疫力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但就连西方医学(确切地说,应该叫现代医学,与中医并不矛盾),也承认人在出现免疫系统崩溃、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如果病了全靠免疫力,那么,王福重是否应该承诺一生都不要进任何一家医院?不然怎么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再说回中医本身,中医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发现吃了一些动植物,会产生副作用,但是吃了另一些动植物后,就能解除不适,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们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方法,这就是最早的中医,“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由此而来。在此之后,中国又出现了许多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等),把中医理论、临床实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等整理记录下来,其中有不少知识未在现代社会中过时。还记得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吗?屠呦呦研制疟疾新药遇到了难题,她翻开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治寒热诸疟方”中找到这样一段:“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液,服之。因此,屠呦呦推测,绞汁这种做法很特别,可能是为了避免使用传统的煎煮方法,使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按此思路她继续研发做实验,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这方面,屠呦呦先生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传统中医学是可以看到的事实,还是可以把中医与巫术相提并论的经济学家?法国人查尔斯·尼科尔获得了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成就是什么?确认虱子是伤寒斑疹的传染源。这一结论,早在1600年前葛洪就发现了!《肘后备急方》记载:“山中有沙虱”,可致人急性感染,致人死亡。王福重可能根本没看过这本书,否则他应该知道葛洪是古人,也指出了很多传染病不是鬼神作乱,而是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祸害,这个祸害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细菌病毒。因此,王福重的论据完全站不住脚。王福重为何对中医学如此偏袒,当然,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在说话之前就经过头脑的人。如果每个人都只凭感情说话,不讲事实根据,岂不是变成一头野兽,荒唐可笑。

寄生虫

不断求新求变!来听听中医女博士的“海南故事”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12月3日,海口市中医医院7楼针灸科病房里,梁超博士在为一个头部胶质瘤的患者查看病情,这是一个68岁的老年癌症患者,神智意识不清,梁超将尝试用针灸技术对病人进行术后的康复努力。近几年来,她带领海口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团队一直在主攻:用古老的针灸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急重症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从最初的读博士“逃离”海南到真正融入海南,梁超用她的一段人生轨迹讲述了针灸学科在海南的成长与发展。梁超在给患者诊病。因爱情而来 为事业而走中医针灸博士梁超与海南结缘,是因为爱情。梁超是湖北人,本科和硕士都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就读,专业是针灸,男朋友是她同校师兄,来自海南。2010年梁超研究生毕业实习,作为家中独生女的她,就为爱情来到海南,到了爱人工作的地方——海口市中医医院实习。彼时海南各大医院针灸科的发展还比较落后,针灸科附属在大外科的基础上,没有独立的病房,梁超萌生了引入武汉先进经验的想法。“当时武汉的三甲医院针灸科,拥有针灸国家级重点专科,硕导、博导等名中医名家也多,中医的发展氛围蒸蒸日上。”梁超的硕士导师是武汉针灸学会会长、湖北省中医大师张唐法,张唐法早在1990年代,就以“穴位注射改善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项目,率先在全国开展针灸科研,以科研促进针灸技术在临床的运用。三年读研,梁超随导师出诊,临床学习,耳濡目染导师求新求变。然而,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梁超想发展门诊患者,想按自己的疗法看病,却无法如愿。“以我当时的能力,不具备改变现实的能力,我想以带头人的身份去发展针灸学科,但我的实力不够。6月来海南,9月份我就决定离开海南,考博读博士。”梁超说。医院主动请贤 梁超再回海南凭着坚强与毅力,2011年6月,梁超考入了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博士。读博第一年,她与爱人结婚,怀着身孕去修完了理论课全部学分。直到8个半月孕期,她每天坐公交车到老校区,再从老校车坐校车到新校区,每天来回数小时,不辞辛苦。做实验、演讲、学论文,她样样不落。“我是那种爱钻牛角尖的人,一旦认定一条路,就会一直走到底。”她说。三年读博,她在武汉,丈夫在海南,承受着各种压力和同事们的猜忌,大家都认为她这么有想法和能干的女子,不一定会回海南了。仅仅三年的时间,到2014年前后,海南的中医事业有了不小的进步。海南很多三甲中医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开始建立人才梯队,当时海口市中医医院还没有一名博士,缺少高学历的人才,要发展需要人才。2014年她博士毕业前,受海口市中医医院的邀请,于是她再次回这家医院。“张唐法导师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60年代在上海学的中医,毕业后老师没有选择留在上海,而是选择了当时相对落后的武汉,老师说,偏远的地方更需要人才。我也相信,平台越低,也许机会越大。”读博回来的梁超,成为海口市中医医院首个人才引进的博士,是中医院首个申请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博士,首个在全省开展针灸动物实验的中医师。2020年,梁超成为海口市中医医院建院60年来首个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医师。梁超下病房检查重症患者。首创绩效改革 把学科做起来2017年9月,梁超被调任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全面负责该科室病房工作。她在全院首次提出进行绩效改革。“当时针灸科病房病人少收入低,一个月总收入30万元左右,要找出病因,需要将科室的三个组成分别进行独立核算,找出科室发展薄弱点,对症下药。”“大锅饭”吃久了,要打破现状,医护人员一片迷茫,议论纷纷。“面临的压力,感觉又回到了2010年那会。”梁超认定的事,坚持要推行,她对科室人员说,“伤疤包起来会烂骨头,只有揭开进行清创、缝合、消毒,才能长出新的肉芽,才会痊愈。”改变时机已成熟,这一次她的提议得到海口市中医医院领导和多数人的支持。针灸康复科成为全院首个实行部门独立核算的科室,3个月后的2018年3月,针灸科的病床由25张增加到38张,患者开始需要排队入院。梁超带领科室同事,不断总结、提炼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核心技术,设立三个成熟稳定亚专科:针灸治疗顽固性痛症(难治性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脑病(中风病、小儿多动抽动综合征、小儿脑瘫)、针灸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周围性面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根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桥本甲状腺炎)。针灸科很快就发展成为全院业务量较大的科室。2019年12月,梁超被聘任为科室负责人。真正融入海南 愿意扎根海南针灸是古老的中医技术,梁超率领的海口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的病人不是轻症患者,她将科室的发展定位于危急重症病人和疑难杂症上,“中风、偏瘫、气切、脑梗”等重症病人的术后康复,是针灸技术发挥作用的地方。梁超带着科室医护人员,到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进修学习,“全面体会了解重症病人的状况,判断针灸介入治疗的时间窗”,到ICU病房进修成为针灸科全部医护人员的“必修课”。这一步迈出了针灸科室发展的关键一步,而大量的急重症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需要去关注的问题。今年2月25日,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因突然的“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失语12天”入院,入院时低热,发热原因不明,梁超予以麻杏石甘汤治疗,次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入院时的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抓握困难,不能站立、行走,给予阴阳调衡透刺针刺、“通脊”电针,中频脉冲疗法、中药贴敷疗法及偏瘫肢体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吞咽障碍综合训练等治疗后,患者3月3日可坐立。患者入院时吞咽不利,鼻饲饮食,梁超施行头穴透刺针法+咽部电针治疗,数日后患者能正常用口腔进食糊状食物;入院时小便失禁,经腰骶部夹脊穴透刺、腧穴热敏灸、扶正固本中药调理后,患者于3月17日拔出尿管,能自行小便。“针灸是最古老的技术,也是中医中最能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用于临床的技术。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许多病患减轻痛苦。”梁超说。2018年,她带领的科室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海南省中医重点专科验收,针灸专业评分排名全省第一。“直到那个时候,我才从内心觉得我真正融入海南了,开始愿意扎根在海南了。”梁超如是说。原标题:求新求变 中医女博士的“海南故事”【来源:海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嘿哥们

来中国十年,哥伦比亚小伙儿成了中医博士生

除了做医生,郎英俊还想把中医经典翻译成英文,以便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医。全文2634字,阅读约需5分钟 新京报记者 应悦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10年前,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哥伦比亚小伙儿郎英俊来到中国学习中医。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刚开始上课时,他完全无法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不到一年的时间,郎英俊就克服了语言上的困难。不仅完成了5年的本科课程,还一路读到了博士生,并将于2022年毕业。在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郎英俊还被选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行业讲述人。谈到未来,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会继续从事中医事业。▲郎英俊在论坛上分享中医知识。受访者供图━━━━━“父母是西医,我是中医”郎英俊觉得,“缘分”一词,最适合形容自己与中医的关系。由于父亲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郎英俊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元素。着迷于电影中的功夫、中文歌曲,19岁的郎英俊决定前往中国,亲眼看看这个国家。2010年初,高中毕业的郎英俊报名了天津理工大学的一年制语言班。他打算先在中国学习一年语言,再回国上大学。彼时,郎英俊也正好在考虑大学的专业选择问题。“我父母都是西方医学教育体系出来的医师,我从小就在医院长大,所以对医学专业的选择倾向很高。”此外,他还爱好哲学和语言学。在语言班上,几名正在学中医的尼泊尔同学将中医带入了郎英俊的视线。出于好奇,他跟着同学接触了中医课程。针灸、推拿、中草药……这些知识让郎英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趣味,也完全颠覆了此前他对中医的认知。“在我们国家,很少有人把中医当成一个完整学科来看待。大部分人觉得中医就像是一种草药,或是一种针灸的方法。”在郎英俊看来,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专业。“我要重新学习和理解一门语言,这是语言学;《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还包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对郎英俊来说,这个专业满足了自己所有的需求。“我必须要学,我一定要学。”━━━━━听不懂授课内容,每天熬夜把PPT译成英文2010年9月,郎英俊作为本科生入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迎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听不懂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学校的授课内容涉及中医和西医两部分。西医可以凭借从小在医院接触的经验理解,但中医的内容,他是完全听不懂。不能在课上听懂,郎英俊就在课下使劲。每天上完课,他都向老师要来课上使用的PPT,把每句话翻译成英文。“那是一段相当痛苦的时光。”2010年,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郎英俊只能用电子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每天熬到凌晨3点才睡,7点左右又要起床继续去上课。“幸亏那时年轻,如果是现在肯定坚持不下来。”郎英俊说。这种情况在第二年出现了转机。在郎英俊的记忆中,自己好像是某一天突然就听懂了老师讲的课。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开设了中药学的课程。到学期中旬,郎英俊觉得,课上的内容自己好像都听懂了。“老师在课上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能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答案。”他说,那几天,好多老师都问他的中文怎么突然变好了。时隔多年,再回忆起来,郎英俊觉得这并不是突然变好,而是因为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中文好了,才能真正懂中医。”━━━━━“在病房里,曾有患者不相信我的外国面孔”郎英俊第一次亲眼见证针灸的疗效,是在某次实习时,带教老师治疗一名中风患者。随后,他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像许多中医学子一样,郎英俊也曾拿着针和同学“互扎”。“其实不怕,因为大家都是学这个的,肯定信任对方。”为什么要“互扎”?他解释称,只有扎到自己身上,才能感知受针力度、体会针灸疗效,以后在为病人治疗时,才能给他们讲解治疗效果。学习期间,几次实习的机会让郎英俊得以实践自己的医术。但顶着一张外国人的面孔施行中医疗法,还是让不少患者感到诧异。“好多人知道我是个外国人之后,觉得很惊讶,怎么一个外国人也会中医。”研究生时期,郎英俊跟着导师在天津某医院实习。曾有一名患者发现是郎英俊为自己进行推拿治疗,忍不住怀疑起他的技术。但郎英俊的导师明确告诉患者:“他是我亲手带的学生,他的技术很好。”整个推拿过程结束,患者仍然对这个外国小伙儿不放心。不过推拿完的第二天,郎英俊就在医院挂号处再次遇见了这名患者。“她一眼就认出了我,还跟我说‘小伙子,你来啦,一会儿再给我按一下’。”郎英俊说,在给患者治疗时,他会把每个手势和动作都向患者解释清楚。比如推拿,每个手势起什么作用,按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出现这种感觉意味着什么……他觉得,解释清楚能让患者更安心。“当然,只有学的时候认真,才能把这些讲给患者听。”━━━━━回哥伦比亚时,亲戚主动来尝试针灸现在,已经读到博士生的郎英俊也会到其他国家传播中医知识。对于中医上的许多专业词汇,郎英俊都尝试用外国人的思维传达给外国人。“其实中医上有很多概念,在其他国家也能找到类似的词语表达出来。比如‘伤风’,在哥伦比亚就有类似的词语,表达的意思非常相近。”还有很多涉及中国文化的中医词汇,就很考验郎英俊的语言功底。“比如‘阳虚’这个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他花了很久才弄明白。“其实可以把症状描述出来,达到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是真正理解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郎英俊觉得,外国医生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讲授的内容。但好的一点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郎英俊说,每次回家,他都会帮家里人做针灸。最初,郎英俊的母亲常常口干,如果是在中国,就可以开一些中草药来治疗。但是哥伦比亚找不到相应的中草药,他就先用针灸来治疗。母亲的问题解决了,家里的亲人也都想让郎英俊在自己身上试试针灸。“其实以前大家都知道针灸,可是不太敢尝试。现在有了我这个专业的中医大夫,大家都放心了很多。”疫情期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中国国内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郎英俊在美国工作的同学就使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也非常好。━━━━━想把中医经典译成英文,未来会继续从事中医最近,郎英俊越来越喜欢研读中医的传统经典,治疗的思路也有了变化。“我以前的想法有点偏西医,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脾胃论’就主张从整体出发,也就是说疼痛并不是身体局部的问题。”今年,是郎英俊学习中医的第10年。10年来,郎英俊对中医的认识不断加深。在他看来,中国的学校在中医教学方面已经有了正规的培养体系。除了做医生,郎英俊还想把中医经典翻译成英文,以便日后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医。最近几次,郎英俊在给国外医生培训时经常会提到《黄帝内经》。他希望自己能把其中涉及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都翻译出来。2022年,郎英俊将毕业。对于未来,他还没有想好具体会去哪个地方生活。“但肯定是要继续做中医,做我喜欢的事。”郎英俊说。值班编辑 吾彦祖

衽席之上

来中国十年,哥伦比亚小伙儿成了中医博士生

除了做医生,郎英俊还想把中医经典翻译成英文,以便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医。全文2634字,阅读约需5分钟 新京报记者 应悦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10年前,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哥伦比亚小伙儿郎英俊来到中国学习中医。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刚开始上课时,他完全无法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不到一年的时间,郎英俊就克服了语言上的困难。不仅完成了5年的本科课程,还一路读到了博士生,并将于2022年毕业。在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郎英俊还被选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行业讲述人。谈到未来,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会继续从事中医事业。▲郎英俊在论坛上分享中医知识。受访者供图━━━━━“父母是西医,我是中医”郎英俊觉得,“缘分”一词,最适合形容自己与中医的关系。由于父亲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郎英俊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元素。着迷于电影中的功夫、中文歌曲,19岁的郎英俊决定前往中国,亲眼看看这个国家。2010年初,高中毕业的郎英俊报名了天津理工大学的一年制语言班。他打算先在中国学习一年语言,再回国上大学。彼时,郎英俊也正好在考虑大学的专业选择问题。“我父母都是西方医学教育体系出来的医师,我从小就在医院长大,所以对医学专业的选择倾向很高。”此外,他还爱好哲学和语言学。在语言班上,几名正在学中医的尼泊尔同学将中医带入了郎英俊的视线。出于好奇,他跟着同学接触了中医课程。针灸、推拿、中草药……这些知识让郎英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趣味,也完全颠覆了此前他对中医的认知。“在我们国家,很少有人把中医当成一个完整学科来看待。大部分人觉得中医就像是一种草药,或是一种针灸的方法。”在郎英俊看来,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专业。“我要重新学习和理解一门语言,这是语言学;《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还包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对郎英俊来说,这个专业满足了自己所有的需求。“我必须要学,我一定要学。”━━━━━听不懂授课内容,每天熬夜把PPT译成英文2010年9月,郎英俊作为本科生入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迎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听不懂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学校的授课内容涉及中医和西医两部分。西医可以凭借从小在医院接触的经验理解,但中医的内容,他是完全听不懂。不能在课上听懂,郎英俊就在课下使劲。每天上完课,他都向老师要来课上使用的PPT,把每句话翻译成英文。“那是一段相当痛苦的时光。”2010年,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郎英俊只能用电子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每天熬到凌晨3点才睡,7点左右又要起床继续去上课。“幸亏那时年轻,如果是现在肯定坚持不下来。”郎英俊说。这种情况在第二年出现了转机。在郎英俊的记忆中,自己好像是某一天突然就听懂了老师讲的课。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开设了中药学的课程。到学期中旬,郎英俊觉得,课上的内容自己好像都听懂了。“老师在课上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能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答案。”他说,那几天,好多老师都问他的中文怎么突然变好了。时隔多年,再回忆起来,郎英俊觉得这并不是突然变好,而是因为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中文好了,才能真正懂中医。”━━━━━“在病房里,曾有患者不相信我的外国面孔”郎英俊第一次亲眼见证针灸的疗效,是在某次实习时,带教老师治疗一名中风患者。随后,他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像许多中医学子一样,郎英俊也曾拿着针和同学“互扎”。“其实不怕,因为大家都是学这个的,肯定信任对方。”为什么要“互扎”?他解释称,只有扎到自己身上,才能感知受针力度、体会针灸疗效,以后在为病人治疗时,才能给他们讲解治疗效果。学习期间,几次实习的机会让郎英俊得以实践自己的医术。但顶着一张外国人的面孔施行中医疗法,还是让不少患者感到诧异。“好多人知道我是个外国人之后,觉得很惊讶,怎么一个外国人也会中医。”研究生时期,郎英俊跟着导师在天津某医院实习。曾有一名患者发现是郎英俊为自己进行推拿治疗,忍不住怀疑起他的技术。但郎英俊的导师明确告诉患者:“他是我亲手带的学生,他的技术很好。”整个推拿过程结束,患者仍然对这个外国小伙儿不放心。不过推拿完的第二天,郎英俊就在医院挂号处再次遇见了这名患者。“她一眼就认出了我,还跟我说‘小伙子,你来啦,一会儿再给我按一下’。”郎英俊说,在给患者治疗时,他会把每个手势和动作都向患者解释清楚。比如推拿,每个手势起什么作用,按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出现这种感觉意味着什么……他觉得,解释清楚能让患者更安心。“当然,只有学的时候认真,才能把这些讲给患者听。”━━━━━回哥伦比亚时,亲戚主动来尝试针灸现在,已经读到博士生的郎英俊也会到其他国家传播中医知识。对于中医上的许多专业词汇,郎英俊都尝试用外国人的思维传达给外国人。“其实中医上有很多概念,在其他国家也能找到类似的词语表达出来。比如‘伤风’,在哥伦比亚就有类似的词语,表达的意思非常相近。”还有很多涉及中国文化的中医词汇,就很考验郎英俊的语言功底。“比如‘阳虚’这个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他花了很久才弄明白。“其实可以把症状描述出来,达到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是真正理解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郎英俊觉得,外国医生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讲授的内容。但好的一点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郎英俊说,每次回家,他都会帮家里人做针灸。最初,郎英俊的母亲常常口干,如果是在中国,就可以开一些中草药来治疗。但是哥伦比亚找不到相应的中草药,他就先用针灸来治疗。母亲的问题解决了,家里的亲人也都想让郎英俊在自己身上试试针灸。“其实以前大家都知道针灸,可是不太敢尝试。现在有了我这个专业的中医大夫,大家都放心了很多。”疫情期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中国国内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郎英俊在美国工作的同学就使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也非常好。━━━━━想把中医经典译成英文,未来会继续从事中医最近,郎英俊越来越喜欢研读中医的传统经典,治疗的思路也有了变化。“我以前的想法有点偏西医,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脾胃论’就主张从整体出发,也就是说疼痛并不是身体局部的问题。”今年,是郎英俊学习中医的第10年。10年来,郎英俊对中医的认识不断加深。在他看来,中国的学校在中医教学方面已经有了正规的培养体系。除了做医生,郎英俊还想把中医经典翻译成英文,以便日后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医。最近几次,郎英俊在给国外医生培训时经常会提到《黄帝内经》。他希望自己能把其中涉及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都翻译出来。2022年,郎英俊将毕业。对于未来,他还没有想好具体会去哪个地方生活。“但肯定是要继续做中医,做我喜欢的事。”郎英俊说。值班编辑 吾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