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考研,大家都觉得难,尤其是刚决定要踏上考研路的学子,比如今年的21考研er,无论是从新闻舆论中,还是从学长学姐那,你都会获知考研一年比一年难了,但是你们知道考研那么到底难在哪里吗?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难在哪里,如果只知道难而不知道难在哪里,那么除了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没有任何好处了。所以21考研er不仅要知道难,还要知道难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蛇打七寸、力从要处!考研考研难,难在竞争压力大竞争压力有多大,我们从报考人数上就可以看到,从2010年的140.6万到2020年的341万,10年间整整上涨了200万,考生人数翻了一倍还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的增长趋势加快,18年到20年每年增长的考研人数超过50万,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21年考研人数有机会超过400万。近10年考研报考人数这些增长的的考研人数会分布在每一个研究生招生院校、每一个专业,然后结果就是所有的院校和专业报考人数都是剧增,在招生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动下,这种竞争的压力就会变得很大。据统计,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20年考研报考人数都是在4万档次,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很多专业的报录比是40:1,甚至是超过100:1,这样的竞争压力,考研怎么会不难。这也是今年研究生扩招的原因之一,但是扩招的量跟增长量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拥挤的考生考研难,难在坚持我们大家都喜欢把考研和高考做一个对比,如果对比一下二者的难度,我认为是考研比较难的。高考虽然难,但是却给了18年的准备时间,这些时间里还是有偷懒和放松的机会的,而考研从设立目标到初试就只有1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它难在你必须每日坚持。这是一场持久战,从初春到炎夏、到凉秋再到寒冬,每天的日子都是这么掰着过的,每一天你都得保持同样的高效复习状态。尤其是到考前,有同学生病了就会感到很慌,生怕会影响到自己的备考复习。难在坚持,想睡个懒觉会担心图书馆去晚了就没有位置了;想看个电影又怕自己专业课背不完;想出去浪一下,想到自己英语单词还没背完就又放弃了……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百天,坚持不易,但最终坚持下来的肯定都是那部分成功者。考研辛苦考研难,难在科目考研科目有多难?其实很难定义,但是问一个问题你就知道了,那就是“你觉得考研那一个科目最难啊?”。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吧,可见一斑,考研每一个科目都难!英语难,无论是考过研还是没有考过的,应该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考研英语还是很变态的,因为它不像是在考一个语言运用者,更像是在考一个语言学家,这其中的差距就像我们普通人和中文学教授一样。考研英语数学难,数一:《高数》+《线代》+《概》;数二:《高数》(不考曲线面积分和级数)+《线代》;数三:《高数》(不考曲线面积分)+《线代》+《概》。从这些考的教材来看,确实很难,而且数学将考研分成三种人,一种是害怕数学从而避开数学的考研人;一种是考了数学,因数学而挂的人;另一种少数是经受住数学考验的人。专业课和政治也难,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尤其是专业课,参考书目多,知识点分散而且复杂。高数总结看了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于考研到底难在哪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了解也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用这些信息来帮助自己考研。现在正值21考研er进行择校和备考的时期,因此大家可以多做一些考量。竞争压力大,那么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压力小的院校,那么多的考生肯定不是均分到每个院校的,大家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院校,那么肯定会存在一些漏可以捡,这要多查一些院校的信息才能发现的。这场持久战坚持不易,但是又必须坚持,是不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给自己下一个决心或者下一个死命令,考研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科目难,那是不是要选择一些自己有基础或者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报考,这样就能给自己减少不少压力,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课备考上。哪里都是战场寄语大浪淘沙,火炼真金,考研就是大浪、就是火,能不能站到最后、笑到最后,就看大家是不是真的努力了坚持了,最后成功的同学都是优秀的人。考研虽难,但那不是我们退怯的理由,困难并非不可战胜,每年都会有很多成功上岸的考研学子,所以同学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认真地走下去,这是对亲人朋友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考研不易送所有21考研学子一句:加油!
考研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担心自己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有的学生担心自己的考研英语,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担心自己的本科学历,因为认为其会给自己最终考上研究生造成一定的阻碍,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原因就是在每年的考研复试中“本科出身歧视”这个话题总是会被无限的放大,总是会有人拿这个话题做文章。那么,在考研中是否真的很看重本科学历呢?本科学历的价值和作用仅仅只是体现在复试环节中,和初试没有丝毫的关系,也就是说初试是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是到了研究生复试环节,我们才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本科学历的价值。因为在很多比较知名的高校例如985高校、双一流高校,非常的看重学生的本科出身,也就是说如果你本科就是比较好的高校时,那么在复试中你一定程度上便具有一种天生的优势,这是很多普通本科院校不好的学生所具备的,所以在复试中更占优势。在我考研的那一年,由于我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在复试中导师问的各种问题,足以证明本科学历在考研复试中的重要性。记得那时一个河海大学的本科生和复试的导师聊得非常好,因为复试的导师有三个都去过他们高校做过学术讲座,交谈起来很融洽,而到我时我的本科大学硕士导师根本不了解,还以为是一所民办高校,最后是我解释是一所省属普通二本院校。当然本科学历的价值仅仅只是体现在复试中有一定的优势,仅仅体现在复试中可能会有导师更加的留意到你,但是绝对不会因为你本科出身非常的好便将你录取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要考察的的是参加复试学生综合的能力,即使你本科出身很好,但是在复试的诸多环节表现的很不理想时,那么依然还是会被淘汰的。所以,对于参加考研的学生一定不要自认为自己本科是好学校所以在复试中便会被顺利的录取,因为每年有很多这样的考生被淘汰,同时对于本科出身不好的学生一定不要自认为自己在复试中没有优势,如果要淘汰时,一定是自己淘汰。最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在复试中本科学历究竟有多重要,只要我们将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最终的结果就交给我们参加复试的硕士导师吧!但是本科学历在考研调剂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关键:每年考研调剂的学生不在少数,尤其是19年考研调价的门槛大幅度提高,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高校在招收外校的调剂生时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本科高校必须是双一流高校,或者是只要你是双一流高校的本科生,那么你调剂一定会被顺利的录取,并且还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调剂机会。总之,本科学历在考研的整个过程中,绝对不是影响你最终是否可以被录取的关键因素,所以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不要再去担心自己本科学历的问题了,其重不重要已经不是那么的关键了。
考研难,考研调剂难,这几乎是很多考研学生以及准备考研学生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情,因此为了能够顺利的考上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考研复习上。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考研复习上仅仅只是用来几个月的时间便顺利的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对于他们来说考研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考研真的难吗?为什么有些学生复习几个月便顺利上岸了呢?相信所有的考研学生一定听过这样的事情,每当考研结束后你会发现从考研复习一开始并不认真复习的一部分学生居然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而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或许都没有你的一办多,那么出现这样的令人惊讶的结局,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这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一件事情,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考研人顺利的考上目标院校,而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因为这几点:最为重要的是选择的目标院校不是211985高校,更多的是双非高校,而且还是二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我们都清楚的是对于一些普通的双非院校来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调剂名额,而且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仅仅需要通过国家线,因为高校是不设置复试线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只要你顺利的通过国家线,那么复试便一定可以被录取。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更加的科学,更加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通常来说他们的复习节奏和思路,往往会和大众有一些差别,例如我们一般是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吃透,而对于这些学生他们或许更多的是有选择的记忆,有选择的背诵,因为不是所有的考试科目都会涉及到所有的知识点。同时,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掉队,即使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够,但是一直都保持着考研复习的状态,只是在接近考研初试的几个月时,将自己的学习劲头,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罢了。当然,这并不是所有考研学生应该效仿的对象,也绝对不是我们考研学生都引以为傲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几百万的考研学生中,像这样的考生能够有多少呢?必然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作为考研人的你依然还需要一步一步的走过考研复习的每一个阶段。总之,考研依然是那么的难,只不过是对于每一个考研学生来说难度各异罢了。因此一旦决定考研,最稳妥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复习规划进行,不要想着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冲刺一下或许就能够考研成功,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了,赌赢了就考研成功了,赌输了就考研失败。那么你该如何选择?相信聪明的学生还是会按部就班的开始自己的考研复习之旅。加油吧!
考研或不考研,这条路到底该怎么选?到底该不该考研,没想清楚的看这一篇就够了2019年考研已经结束了,不少人的眼光已经开始盯着2020年考研了。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一年比一年高。在很多人看来,考研也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少过来人甚至会这样说:考上了对你未来的人生一定有帮助和升值,就算没考上这段全力以赴的经历也会带给你成长。20来岁的大学生们,对于未来也并没有个明确的期许。笔者也深知,很多大学生对是否要考研这件事非常疑惑。所以,趁着2019考研刚刚结束,笔者就来和大家聊聊到底该不该考研这件事,希望能对有这方面困惑的人带来一些帮助。1.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其实并不是因为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干脆只是为了延迟几年工作而已。可是,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专业考完研都更好找工作了!你可能会疑惑,学历高当然更好找工作啊,不然读研意义何在?但实际上,工作是否好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专业。你比如像教育学、历史学等冷门专业,本科就业率就低,你读完研就业率照样很低。像经济学、工学等热门专业,即使你本科毕业,就业率也一样很高。而且,如果你选择了一些冷门专业读研,读完研,很可能你的工资还不如你当初本科毕业工作了三年的同学,甚至人家摸爬滚打了三年现在已经成了你的领导。所以,如果你抱着找工作的目的考研的话,请一定慎重选择你的专业。2.另外,我们还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很多人,在没有明确知道未来自己想干什么的情况下就去考研,很可能会考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首先不说这三年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多累,就算你顺利毕业了,也会出问题。读完研以后,如果你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的话,你会发现自己选择的范围将会大大缩小。那如果你找非专业对口的工作,则会出现“过度教育”的问题。什么意思呢?你的教育水平高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这份工作,本科学历就够了,你一个研究生等于是来抢本科生的饭碗。你会觉得屈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对你自己和企业来说都不是好事。另外,读研三年,你比本科毕业的同学少了三年“社会人”的经验,这都是差距。如果你是纯粹想逃避工作而去读研,你会发现你曾经逃避的东西,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3.那是不是说,读研没有意义还不如本科毕业就工作呢?当然也不是,在普遍的情况下,高学历是会带来一定好处的,尤其是在长远的发展上。只不过,笔者希望大家在选择是否要考研的时候,能够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考研,这才最重要。最后,笔者想说下哪些人适合考研。第一类,高考失利,本科学校一般,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第二类,真心希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第三类,有些大城市只有研究生学历才有资格拿到户口,为了户口也可以。第四类,如果你是医学专业的,以后希望当医生的,需要考研。还有,剩下的第五类,如果你真正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考研的人,权衡利弊之后依然坚持的。如果你纯粹只是跟风考研或者为了逃避过早工作的话,考研不是儿戏,笔者劝你三思。
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考研热度的只增不减,考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每年的考研学生来说,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顺利的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真的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于是有的考研学生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复习计划,于是有的学生会想考研成功的学姐求教,于是有的考研学生会放弃名校选择了普通高校,然而却有一部分相信了一些所谓的考研保过班,自认为走了通往硕士研究生的一条捷径,然而实际上是一条坑害了众多考研人的错误道路。相信很多的考研学生都曾在网上或者是学校附近看到过这样的广告,乍一看还真的感觉很有一试的必要,甚至非常的相信,毕竟这对于所有的考研学生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太有诱惑力了,能够保证自己顺利的被目标高校录取,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而且还承诺如果没有被录取将会全额退款,不收学生的一分钱,这样的情况下,更是有很多的学生蠢蠢欲动,希望能为自己的考研之路提供更多的捷径,顺利的拿到目标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然而这样的考研保过班,其实更多的是在玩讨论,简直就是考研学生的噩梦,当我们真正地进入了所谓的考研保过班时,你就会发现没有所谓的内部资料,没有所谓的考研名师一对一指导,更没有目标院校的相关人员,有的只是你自己一个人不断的复习,还是得靠自己,最大化程度上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复习资料,然后给学生上一些很有感染力的鸡汤课,这就是我们可能话了好几万报的考研保过班,试问你报班享受的就是这些待遇,你还会报这些辅导班吗?同时,考研这件事情永远不要想着走捷径,每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绝对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的复习,慢慢的积累才以过硬的考试成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那些相信所谓的考研保过班,更多的是被欺骗,或者是考研失败,所以正在复习考研的你,相信只有自己努力所换来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成功的味道,才能为自己的所有付出点赞。总之,决定考研的那一刻,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高强度的要求自己,在复习时间和复习精力以及复习效率等方面,每天都要有一个绝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而不是相信所谓的考研保过班,这完全是坑害考研学生的商业行为,所以大可不必相信。
眼下距离2020年考研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相信屏目前的考生朋友们,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想,做着最后的冲刺。作为一名19考研失利,被迫走上考研二战道路的学姐,我想在这里告诉同学们一些肺腑之言,希望20考研的学子们,一定要尽早地避开这些“坑”。如果此刻你发现所要报考的高校,出现了缩减招生名额的现象,一定要稳住,尽量不要换学校到了9月份,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自己的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了最新的考试公告。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会发现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出现了缩招的情况,因此陷入了慌乱、不知所措的状况,有的同学还会产生换学校,甚至是放弃考研的想法。作为一名过来人,学姐想要告诉大家,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心态,按部就班地复习下去。我们要学会从心理上分析这件事,大多数人看到目标院校出现大幅度缩招的情况,首先想到的事情,肯定是要不要换学校,或者是要不要放弃考研。这种时候,我们及时地稳住阵脚,按照原计划复习下去,就可以逐渐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并增加考研成功的概率。到了9月份,请你开始认真对待政治这门考试科目,这将是你短时间提分的重要法宝在往年考研时,有很多人听信了所谓的前辈的建议,直到考研最后两周的时候,才突击复习政治科目。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可以在短时内拿到50分左右的成绩。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政治这门科目如果从9月份开始复习的话,最后拿到65~70分是不难的。考研不像高考那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但你要明白,你多拿一分,就会多增加一份成功的机会。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开始复习政治这一学科,一定要抓紧开始了,千万不要有最后做几份模拟试卷就上考场的想法。越到最后,拼的越是心态,我们要试着学会放平心态,心静如水天才总是少数,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学子来说,大家的智力水平都处在同一层次上,那些心态好的同学往往更容易取得胜利。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很多同学在心理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考不上。甚至有部分同学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了严重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适当的压力,可以转换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则不利于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很多同学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对考研这件事,或者考研结果的重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要明白,其实我们的人生无限的可能,考研只是其中一种,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就能够真正地放平心态,更好地迎接考试了。结语研路漫漫,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心酸和不易。作为一名二战的学姐,我非常理解处在迷茫状态的你,毕竟深夜难寐的滋味着实不好受。当然,我也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希望为考研之路上的你,带来更多的温暖和慰藉。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分享给身边那些考研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在研路上一起进步,不断成长!
考研是应该坚持宁缺勿滥还是应该将就?这是所有考研人都在想的一个问题,毕竟宁缺勿滥意味着还需要重头再来一次,将就便意味着能够一战成硕。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的结果还是选择了将就,因为不想再经历考研复习的辛苦,不想再经历考研复习的孤独,所以对于院校的档次已经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获得一所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所以,考研上岸,但学校不好,还要再来一次吗?结合当下考研的大背景以及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一战成硕还是最佳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再来一次了。一方面,考研上岸不易,院校档次可遇不可求。每一个考研的学生目标一定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一定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这些高校的认可,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是调剂到一般高校,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院校的档次一定意义上并不是我们多考几年就一定能够顺利的上岸,甚至有时候还不如自己第一年的水平,同时现在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都在激增、各高校的推免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参加统考的学生越来越不利,所以能够成功上岸已经实属不易。我的大学同学一战考研华中师范大学,因两分的差距没有进入复试,所以调剂到了天津师范大学,但最后他并没有去,选择了二战考研,结果是因为英语单科成绩和国家线差一分 ,再一次和华中师范大学失之交臂,最后的最后只能是接受了现实,调剂到了B区的广西师范大学。另一方面,院校的档次固然重要,但前提是顺利的考上。人人都清楚985高校是最好的,人人都清楚考研一定要到好的院校就读,只是在我们追求院校档次的同时,或许我们也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实力,自己真的有驾驭985高校的能力吗?自己二战考研真的能够顺利的考上理想的院校吗?这是你自己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有太多的考研学生在总结了自己一战考研的失误之后,认为自己再考一年一定能够考一个更好的高校,于是奔着档次高的院校而去,最后的结果只是都比不上一战考研的成绩,不要理想的认为只要再复习一年就一定能够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因为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各方面的因素稍有不注意,结果就会改变方向。此外,院校档次不好,可以通过读博改变。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考研呢?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本科院校是一所普通的高校,在未来的就业中没有足够高的竞争力,因此选择考研。可是,每年考研的学生依然还是会有很多进入普通高校,只是获得了硕士学历,在院校档次上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这样的条件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选择读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也可以通过考博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同时读博的门槛相对于考研要更低一些,更容易一些,只是博士毕业的难度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总之,院校的档次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很关键,这是我们都承认的事实。但是我们同样还需要明白的是,不是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档次高的院校,那么最终是去了什么档次的高校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同时还要明白适当的妥协也是我们所应该懂得的道理。
最近,2019年考研学子正在忙着调剂和复试,来到报考院校或者研究所面试,辛苦这么长时间终于要迎来最后一战,祝愿考生都能好好发挥,取得最好的结果。如今的考研热度越来越高,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应届毕业生,还有一部分二战、三战的考生,还有一部分考生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甚至有不少三十岁的人。不少人应该对这些大龄考生感到好奇,明明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考研,继续做学生呢?他们是怎么想的?今天笔者就与大家探讨这一话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三十岁左右的考生报考专业。他们的专业比较集中,理工科专业比较少,而经济管理类和法律类专业最多。有一部分人是企业家,来到学校继续提高学历,比如说学习MBA。还有一部分考生想要提升学历,专硕和学硕数量都很多。至于为什么专业有这样的特点,主要和专业特点、就业需要有关系。理工类更偏向于实践,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工作几年后,会觉得学识不够,就需要继续深造学习,提升学历,为自己争取工作优势。无论基于什么原因选择考研,这些考生一定是抱着梦想与提升自己能力的心理。社会对学生的定义年龄比较小,三十几岁去考研,多少是有点心理负担的。其实,追求梦想并不在乎年纪,现在很多老人都在报名老年大学,回到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三十岁考研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成功的商人考研是让自己的管理能力提升,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一件。在职场失利,想要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许有现实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他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现在人才太多了,学历不高,能力也不够强,很难保证自己永远不失业,在职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学无止境,即使不深造,也要坚持自学,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一句话,三十而立,正好是事业的上升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是上进努力的表现。现在人才太多了,学历变得很重要,尤其是能力不够突出的人,想要晋升或者去一家更好的工作单位,学历可能都是一个硬性要求。这个时候能沉下心来学习,才是有所作为的人。而且很多人都享受到学历的好处,研究生和博士普遍混得都不错,功利一点讲,深造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无论是已经有了家庭孩子的人,还是单身的人,考研都是方便的。他们工作了几年,经济能力也足以支撑他们深造,而且还可以在职读研,工作学习两不耽误,即使攻读全日制研究生,不妨让自己在专心做科研学术,收获也很大。看到这些“大龄”考研人,不禁有点佩服他们,追求梦想与知识的脚步不断向前,也鼓舞了笔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迎来美好明天。看到这些“大龄”考生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为一名曾经的考研人,在还没有正式开始自己的相关复习时,便已经听到关于研究生复试的相关讨论,有的考生说研究生复试会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有的考生说研究生复试会有暗箱操作,有的考生说研究生复试中硕导会歧视一部分考生,似乎绝大多数考生对于研究生复试的认知更多的是负面认识,以至于久而久之每一届得的考生都不由自主地认为研究生复试有很多我们所无法熟知的操作。可是考研人所说的研究生复试中,真的有暗箱操作吗?真的是考生所想的那样吗?或许我们应该听听硕导是怎么说的。当然我只是和我的硕导曾经交流过这个问题,根据她的一些观点以及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可能对于研究生复试的正确认识应该是这样的。就我的硕士导师所说,之所以很多考生会觉得研究生复试有暗箱操作,有不公平,这是因为考生想顺利的通过复试,害怕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能够理解的。但绝对不能因此而一棒子打死,虽然研究生复试有很多主观因素存在,可硕导绝对不会刻意针对任何一个考生,只是导师会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打分或者选择学生时,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去评定,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对自己导师的这一番言论,不是很赞同,但也得承认这确实是绝大多数硕导的基本观点,毕竟研究生复试不是和初试一样简单的答题就可以了,答案是唯一的,在复试中你的发挥很有可能会被放大,也很有可能会被缩小,这就是硕导所说的主观因素,同时整个研究生复试过程是要录音、录视频的,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敢明目张胆的违背教育部的硬性规定。可是,如果说研究生复试是公平的,是非常客观的,或许绝大多数考生都不相信,包括我自己。在读研的过程中,听到过太多的考生初试成绩仅仅只是刚刚过复试线,但最后复试却非常优秀,美名其曰是逆袭,还能拿着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事实上是通过一定关系的运作而实现的,或许这是捕风捉影,但既然能够流传出这样的言论,那可能就有这样的事实存在的,再比如考生生源的差别待遇,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总之,研究生复试有些考生所担心的问题,也或许真真切切存在的,但是考生面对研究生复试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力征服,而不是期望硕士导师能够公平地看待自己,能够客观的评分,只有你表现得非常优秀,你才会顺利的通过复试,才回顺利的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经常听到人说考研难,但是却很少听到人说读研难,真的是考研太难、读研太简单了吗?事实真的并非如此,相信读过研的同学内心都有自己坚定的答案了。我们平常经常听到考研难,是因为考研给了我们更直观的体验,比如今年有341万人报考,庞大的数字就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而读研只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圈子了,有多难外人很难得知罢了。考研难,已经难出圈了,全国人民都知道考研很难了;读研难,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应该为读研正名,考研难,读研更难!考研考研难历年考研都很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从历年的考研数据来看,全国考研报录比一直维持在25%左右,每4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考上。看起来感觉概率挺大,但是如果考虑到考研这个群体的的基数,感觉就不一样了,事实上每年都将有几百万的人名落孙山。考研难,从近十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中就可以看出,尤其是2020考研生,因为你们需要在341万人中杀出重围,这是史上考研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将是史上淘汰人数最多的一次。相较于2010年的140.6万人报考,2020年341万的报考人数翻了一倍还多,并且最近两年还在以每年超过50万报考人数的速度在增长,竞争力之大足以体现出考研的难度。考研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如果从个别学校和个别专业来看,冲击将更为直观,2020年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考研报考人数高达4万余人,报录比约为10:1,如果具体到专业,报录比达到几十比一的专业不在少数,甚至一些的较为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高达100:1。考研读研更难考研难,但是实际上与读研相比较,读研要更难一些。第一次见导师的时候,导师的一句话还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导师跟我们说“考研成功,你们的喜悦最多就只有一个月,进入校门开心一个月后,就有一大堆事要你苦恼了”。过来人都知道,读研期间唯一的事情就是做研究、发论文,压力大的不要不要的。尤其是想好好读研和要考博的同学,在搞学术的同时不知不觉头发就变得稀疏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头秃的面积就代表你的学术造诣”。让人头秃读研前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我要发表SCI、核心期刊,我要搞学术、拿国奖,我要做科研、发成果”;读研之后就都变了“我是脑子进水了吗、为什么要来读研、我是怎么觉得自己是搞学术的那块料的呢”要问读研期间最怕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想统一的答案就是导师的召唤。每当导师召唤自己的时候,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想想自己的研究还没有进展,论文也还没有发表,恨不得自己立刻失联掉。sSCI期刊读研难的原因考研是竞争性比赛,因此考研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报考人数过多带来的难度,而读研并非如此,造成读研难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的,换句话说就是读研你想读的有多好跟难度是成正比的,你越想读好,它就越难!来看看学长总结的最真实的原因:最真实原因之一:没有目的的读研考研这个事不可否认的是每个考上的同学都很努力,但是仍有不少同学是跟风考研,根本就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读研生活,这样就会导致读研没有明确的目的。这部分同学会误以为读研也很轻松,跟大学一样混混日子就能拿到毕业证,然而进入学校后会被现实按在地上使劲摩擦。迷茫最真实的原因之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搞学术在读研之前,你可能会认为科研很美好,自己要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但是等你真正读研之后,会发现搞学术科研跟你想的完全不同,等到认清学术的“真正面貌”之后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搞科研的。最真实的原因之三:一切都要靠自己读研就是一个人的苦行,没有陪伴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考研更孤独。不要以为导师或者学长学姐会帮助你很多,在实际上他们都不一定帮得了你的。读过研的同学都知道,即使是在一个课题组里,大家也只是在为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而奋斗,甚至你们之间还会成为竞争者,而导师更不会盯着你和督促你,只有靠自己。靠自己总结考研难,读研更难,读研也需要有自己的“名声”,这个“名声”不是为了宣扬读研的难度和劝退考研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对读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盲目跟风考研和读研,一定进入研究生生活,就会被拍的“稀碎”。如今,考研已经不再是纯粹的选择了,这其中会有更多现实迫使的因素,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真心地希望每一个考研学子都能够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和考研的规划,不要让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研,然后又被学术吓得逃跑。明确目标你觉得考研难还是读研难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