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农村部 由中国农业监测报告撰稿人:张东伟 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王建连 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经济师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多达12807种。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药材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组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对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中药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但优良品种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中药材消费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野生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风险需高度重视;三是加工流通趋于规范,但因多头监管或监管错位导致的中药材来源混杂、难以追溯的现状依然存在;四是进出口品种数量年际间波动较大,但中药材贸易顺差格局或仍将保持。五是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等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仍需防控。六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成本高、种植效益不稳定依然是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有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的产量占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一)生产现状1.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1-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了2566万亩,增长率90.35%;中药材行业产量增加141.1万吨,增长率46.19%。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406万亩,比上年增长7.16%(图1);中药材行业产量446.6万吨,比上年增长5.26%(图2)。图1 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药材天地网图2 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行业产量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中药材贸易网2.生态种植模式逐步形成。全国已有21个省市区约60余种中药材开展了生态种植的探索和实践。如东北地区人参生态种植(林下参)模式,华北地区连翘“二保护、三不管、二混栽”野生抚育与生态种植技术模式,浙江省重楼、三叶青、金线莲、前胡、黄精等林下生态种植与仿野生栽培模式,宁夏蒙古黄芪农田栽培中形成的“春发草库、伏耕培肥、秋季播种、双膜覆盖、水肥一体、农机农艺结合”的农田生态种植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等,均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提升了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二)消费现状1.中医诊疗量上升促进中药材消费量增长。2014-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院增加了1207所,增长率32.3%,中医类医院诊疗量增长了9994.6万人次,增长率18.8%。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的消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中国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为289.5万吨,2018年增长至420.3万吨,增长率42.5%(图3)。图3 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消费量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药材天地网2.药食同源品种消费量增幅明显。2014-2017年,药食同源品种消费需求总量年增长率由5.4%提高至9.5%,远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图4)。其中以人参、三七、枸杞子、黄芪、当归、花茶等药食同源品种增幅相对较高。图4 2014-2017年药食同源品种需求总量年增长率数据来源: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2017(三)加工流通现状1.中药饮片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成中药饮片。2014-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40.7%(图5),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抽检合格率提升20个百分点(图6)。图5 2014-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药材天地网图6 2014-2018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抽检合格率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2.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立。2018年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中药材种养殖、中药材经营、专业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经营和使用六大环节追溯子系统为支撑的流通追溯体系,涉及全国18个省(市)约2000家企业、1.5万家商户。(四)进出口现状1.中药材进口额波动明显。2014-201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进口额波动幅度明显。其中,2014-2016年,由于大宗品种量价齐跌,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下跌幅度较大,下降39.1%;2017-2018年进口额逐渐上升,2018年较2016年增长107.1%,较2014年增长26.1%(图7)。图7 2014-2018 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中国海关2.出口额波动性下降。201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降至19.8万吨,降幅11.3%;出口额10.3亿美元,降幅9.5%;2018年出口额较2014年降20.8%(图8)。图8 2014-2018 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中国海关(五)市场价格1.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下行。2014-2018年,全国中药材价格走势整体趋于下行,且年际间波动明显(图9)。图9 2014-2018年中药材综合200价格指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2.家种中药材价格呈整体下行趋势。2014-2018年,家种中药材价格整体下行,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价格虽有反弹,但总体下降趋势明显(图10)。图10 2014-2018年中药材家种100价格指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3.野生中药材价格呈平稳上涨态势。2014-2018年,野生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上涨趋势明显(图11)。图11 2014-2018年中药材野生99价格指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六)成本收益(以甘肃当归为例)目前,农户种植当归成本约1350元/亩(主要含种子种苗、农药、化肥、初加工、材料等费用),人工成本基本不计;种植大户通过承包土地进行种植,每亩种植成本约3300元。如按2018年当归鲜货平均每亩单产450公斤(折干货每亩129公斤),鲜货统货平均价格每公斤6元、干货统货平均价格每公斤30元计。农户种植当归,鲜货出售平均每亩收益约1350元,干货出售平均收益约2520元;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种植和合作社种植当归,鲜货出售平均每亩收益约-600元,干货出售平均收益约570元。因中药材各品种种植方式不一,种植成本收益差异较大。就甘肃而言,农户自主种植(不计人工及土地成本)效益尚可,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种植,成本相对较高。二、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一)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将更加合理,品种结构更加丰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种植机械改良,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二)药食同源品种需求增大,饲用中药原料品种快速增长。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开发,带动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市场的刚性需求增加;中药材用于动物饲料生产,为相关中药材生产提供新的机遇,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饲料等所需中药原料的将迎来快速增长。(三)国际竞争优势和贸易顺差格局将继续保持。“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了中药材贸易范围;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有疗效,给中药材带来长期需求上升的积极影响,助推中药材贸易顺差格局稳定。(四)价格总体小幅上涨,周期性波动明显。受农产品行情波动影响,国内中药材行情出现错峰周期性波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质量提升,进而助推价格上涨;“植物抗生素”类药材受疫情影响,年度涨幅波动明显。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一)总体情况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2018年,甘肃省58个贫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40万亩,约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76%,中药材产业覆盖了全省87.9%的贫困县(区),涉及54.6%的贫困人口,中药材核心产区农民种植药材收益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超过50%;云南省88个贫困县中药材覆盖面积突破600万亩,药农人均年收入一般在3100元以上;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60万亩,产值超过150亿元,带动11.63万户贫困户、37.1万贫困人口增收;河北省62个贫困县中,43个县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亩均纯收入近2000元;山西陵川县六泉乡西石盘村人均纯收入7120元,90%以上来自中药材。(二)主要经验1.注重产业扶贫,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脱贫带动作用,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区域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大手笔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构建发展新格局。2.发挥特色优势,强化产业培育。针对中药材道地产区的天然优势,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强化特色、放大优势,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建立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源头管理,推进中药材产业向品种道地性、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形成道地药材独特优势;同时,注重生产大户和龙头企业培育,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多功能开发的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3.加强配套政策扶植,建立综合保障机制。通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保障农户利益为核心,从政府财政补贴扶持、银行配套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等方面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保障机制。4.多种模式灵活使用,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采用“科技推广+扶贫”“市场主体+新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劳务输转”“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等多种模式,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全方位立体性地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三)典型案例分析甘肃省陇西县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作,脱贫效果明显。2019年全县16个乡镇86个贫困村的81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田11314.65亩,占全县中药材种子种苗面积的22.8%;企业和合作社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555亩,带动7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收益。甘肃省渭源县通过“科技推广+扶贫”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市场主体+新经济组织+农户”的企业帮扶增效增收模式,“企业+劳务输转”的就近用工务工模式,2018年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累计带动1800多人就业,户均年实现增收8600多元。四、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主要问题1.繁育种苗优良品种短缺,野生资源品种锐减。一是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不规范,繁育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优良品种短缺;二是对野生资源的无序化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的潜在风险。2.种植规范化程度低,药用品质和药材质量安全受影响。一是种植规模小,无序跟风种植造成药材道地性丧失、药用品质下降;二是种植管理模式粗放,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产品质量安全受影响。3.加工标准化程度低,仓储运输环节问题多。一是产地加工基础薄弱,标准规范缺乏,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容易造成产地初加工的模糊监管与监管盲区,加工过程易导致中药材质量品种受损;二是专业仓库缺少,仓储设施与养护技术落后,物流标准与行业监管不力,仓储流通环节人为造成变质、污染,影响药用品质。4.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经营销售杂乱多样。一是大部分中药材加工前属于农副产品,加工成饮片后则属于药材,生产、加工多头监管或监管错位,导致管理不到位,经营方式杂乱多样;二是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产品种植信息不透明,市场准入标准缺乏,中药材流通溯源难度加大。(二)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影响。气象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中药材生产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与气象灾害相伴而生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威胁中药材产业安全。2.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风险。中药材生产周期长、道地性强,品种间不可替代,在市场管理工具相对缺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下,极易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种植风险加剧。3.对外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国际贸易新关系的确定、新市场的开拓、贸易环境及形势的变化,都将给中国中药材进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4.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突发的疫情可导致相关中药材品种市场需求迅速上升,拉动市场价格飙升,对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收益。但相对于不能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材品种的各环节相关利益主体而言,则可能因为短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受限,产品流通受阻,面临销货流量下降、产品积压、固定支出增加等风险,对产业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五、政策措施建议(一)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和监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和扶持,发挥市场活力;建立并完善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组织协调、行业咨询、标准制定、监测研究、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保障有序发展。(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加强布局和引导,建设国家和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有序推进道地中药材品牌工程;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中药大健康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加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强化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品质。(三)加快中药材市场培育,建立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现代中药材商业流通体系,完善中药材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发展互联网中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渠道;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加快质量追溯系统建立,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四)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转变发展思路,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创建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扩大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调剂余缺,保障供需基本平衡。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显示,2019年接近五成受访者购买过中药材,滋补养生和治病是购买中药材的两大目的。由于中医药应用范围广泛,中医药产业链不断扩展延伸,并加速扩展和整合。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等中药巨头企业纷纷布局中药材后市场,建设中药大健康产业,如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已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组成部分。(《2019-2021年中国中药材用户调研及延伸市场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88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中药产品需求扩大,中药材发展前景向好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总体健康需求在扩大,进而推动中医药市场的发展,2018年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达1246亿元,同比增长22.40%,预计到2024年,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达2004亿元。近五成受访者购买过中药材,滋补养生和治病为主要目的2019年接近五成受访者购买过中药材,其中男性受访者人数占比较高为55.3%,且用户主要以80、90后为主,大学(本科、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到八成以上,滋补养生和治病是购买中药材的两大目的,2019年接近五成受访者购买过中药材,其中男性受访者人数占比较高为55.3%,且用户主要以80、90后为主,大学(本科、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到八成以上,滋补养生和治病是购买中药材的两大目的。巨头药企纷纷布局中药大健康产业,中药材行业市场繁荣发展由于中医药应用范围广泛,中医药产业链不断扩展延伸,并加速扩展和整合。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等中药巨头企业纷纷布局中药材后市场,建设中药大健康产业,如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已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组成部分。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经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都保持8%左右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消费水平为2.5万元。其中,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付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约1685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刺激着中药医疗消费需求的增长。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社会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倾向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例为49%,与西药基本持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加上中药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中药疗效信任度加深,中药市场需求扩大。中国中医类诊疗人次分布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中医类诊疗人次为10.7亿,其中中医类医院诊疗最高,为6.3亿人,占中医类诊疗量的5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医类医院数量占比仅为8%,但由于医院诊疗技术、医护人员专业性等优势,患者优先选择去中医类医院就诊。中药材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分析中药材前端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2019中药材用户画像数据分析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更多,为55.3%,且用户主要以80、90后为主,大学(本科、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到八成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中药材的认知和评价更加客观,利于“信中药、用中药”消费环境的营造。消费者购买中药材对象数据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5.3%的受访用户主要为自己购买中药,其次是为父母、子女购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材购买者多为自用,或为家人选购,主要以使用为目的。消费者购买中药材主要目的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滋补养生和治疗病症是受访用户购买中药的主要目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健康理念“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发展,未来中药保健品等后市场的需求可能大于对中成药的需求,中药后市场将会繁荣发展。消费者购买中药材考虑因素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者购买中药材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药效,其次是中药成分和副作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材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减低,更加重视中药的疗效。消费者了解、购买中药材渠道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四成受访者是通过医生介绍了解中药。从购买渠道上看,多数用户选择到医院、药店和诊所购买中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更倾向于寻求专业的意见以及到正规的场所购买中药产品。消费者对中药材价格接受程度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药材的价格高,但有64.7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药材价格虽高,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药疗效的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的价格接受程度也会有所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疗效认知情况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1.4%的受访者认为中药材疗效很好,57.5%认为疗效一般,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中药材疗效很差。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愿意推荐其他朋友购买中药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材疗效逐步被认可是消费者愿意向他人推荐的主要原因。典型企业分析一:同仁堂(一)典型企业分析一:同仁堂(二)过去五年,同仁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稳步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实现收入99.59亿元,同比下降4.95%;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加0.04%;扣非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速0.5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成药OTC市场整体消费疲软叠加公司新管理层上任后内部经营调整(大幅减少新开门店)是营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受阿胶产能问题影响导致营收大幅下降,拖累母公司整体业绩。预计短期产能问题解决后,同仁堂整体业绩将恢复往年正常水平。 典型企业分析一:同仁堂(三)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是同仁堂营收的两大板块。2019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营收43.41亿元,同比下降4.34%;医药商业营收38.53亿元,较去年同期38.18亿元,基本持平。中成药增长动力不足拖累医药工业业绩的主要原因。同仁堂中成药有超过400个品规,集中分布在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和妇科四大领域。2018年除了心脑血管其他三个中成药治疗领域均出现了3.87%-14.39%业绩下滑。典型企业分析一:同仁堂(四)2019年前三季度,在中成药增长动力不足,辅助用药目录出台、医保限制使用、修改说明说等一系列政策的打击下,靠营销驱动的单一产品布局已经很难抵御中成药增长乏力和政策监管带来的冲击。同仁堂已转型进军大健康领域,布局保健品、药妆、养老等,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典型企业分析二:片仔癀(一)片仔癀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漳州市国资委,全资持有漳州市九龙江集团,九龙江集团持有片仔癀57.92%的股份。公司拥有多家控股参股公司,业务范围已有单纯的药品发展成为集药品原材料基地、药品生产流通经营、特色化妆品和日化产品及食品保健品生产经营等大健康集团。企业分析三:东阿阿胶(二)根据东阿阿胶财报,2015-2018年,营业收入持续稳健上升,到2019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35.4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2.09%。艾媒分析师认为,受整体宏观环境以及市场对价值回归预期逐渐降低等因素影响,东阿阿胶主动压缩渠道客户库存并控制发货,从而导致其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渠道去库存给业绩的阵痛过去后,营业收入有望恢复正常增长。典型企业分析四:太极集团(二)2019前三季度,太极集团实现营收89.91亿元,同比增长16.12%,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下降15.46%,在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的情况下,第三季度出现下滑。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大幅上升,从2015年的19.68%升至2019Q3的29.16%,涨幅超过10%。艾媒咨询分析师人认为,公司业务结构导致的毛利率相对较低,在此情形下,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或是吞噬太极集团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典型企业分析五:胡庆余堂(二)2010年胡庆余堂成立电商公司开始布局电商领域,通过“广撒网”的方式,与天猫、京东、小红书、抖音等超过32个新渠道合作,发展至2018年,电商板块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占据集团总销售收入的30%,以此推算出,2018年胡庆余堂总销售收入接近16667万元。据悉,2019年胡庆余堂电商板块营收目标是8000万元,并且会继续加大新渠道营销,预计几年内实现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的一半。短期内线下诊所、药房等实体的营收依然是胡庆余堂营收的主力。中成药产量趋势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中成药产量一路上涨。在2015年1月,2012年4月和2017年12月中成药产量出现三次峰值,分别达到34.24万吨,38.8万吨和36.4万吨。2017年以后,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行,中成药消费需求趋于合理,中成药产量开始回落,但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产量水平。 中成药销售收入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中成药销售收入直线上升,到2017年中成药销售收入达2996.37亿元,同比增长8.7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成药销售收入稳步上升,说明中成药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大,但在药品招标、医保控费、两票制等政策制约下,短期内医院消费市场端中成药销售额会下降,中成药营收增速会持续下滑。消费者对中成药信任程度分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97.3%的受访者信任中成药,且在未购买过中成药的受访者中有接近七成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在未来有购买中成药的意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成药炮制工艺的升级,中成药质量提高,疗效赢得人们的认可,未来,人们对中成药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中药保健品市场规模数据分析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零售总额为2473亿元。其中,中草药保健品行业零售额890.2亿元(占比36%),仅次于膳食营养补充剂(占比5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健康中国”的推进,居民在收入和消费能力提升下,养生保健的意识明显增强,进而推动整体保健品市场需求增长。在此背景下,中药保健品凭借其中医理念特色,取得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药保健品消费区间数据分析2018年中国中药保健品行业价格区间:400元以上占比攀升,200元及以下明显压缩,高端化趋势显现。以阿胶类保健品为例,目前东阿阿胶一盒240克装的蓝帽子“阿胶片”售价已经达到了1400元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8年高端进口保健品品牌销售额明显增长,促销活动的激励叠加居民消费升级拉动了高端中药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中药保健品地区需求分布数据分析华北地区,尤其是天津、北京两地,具有较为悠久的中药养生历史,同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当地对中药保健品有着较高的需求,约占全国比重的34%;华南地区较为注重膳食,近年来随着华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广东省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下,对中药保健品的需求明显提高,占全国比重约为23%。“药妆”市场规模数据分析2010 年以来“药妆”概念一直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风口之一,虽然国内既未针对“药妆” 设制专门的批准文号,也未对“药妆” 有明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如抗过敏、中医中草药、皮肤修复、医美等药妆概念的走红。数据显示,2017年药妆市场规模62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810亿元。未来中药草本化妆品市场规模会随着对人们对药妆的需求上升而上升。消费者使用草本化妆品原因数据分析近年来各大化妆品品牌相继推出草本化妆品,而草本化妆品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其安全的成分和具有的特定功效,这两点也是草本化妆品区别于其他化妆品最主要的特点。同时,而化妆品本身的使用效果、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价格也是顾客考虑购买的因素。主要药妆品牌中医中草药的护肤理念在 2010-2015 年一度是行业最大的风口,佰草集、相宜本草等一批本土品牌也在那个阶段实现了渠道与销售规模的快速提升,中草药植物理念的流行,开始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的关注,中医汉方作为本土特有的医学理论,也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接受。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
近日,市发改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省发展改革委成本监审局要求,针对近期我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开展调查。 经调查,我市中药材市场价格自2020年以来普遍上涨,四季度后价格涨幅更是出现加速态势,截至2020年12月底中药综合200指数为2457.21点,较2020年1月2260.71点增长8.52%。2021年1月涨价的中药材品种有128种,其中涨幅较大的有王不留行、天仙子、水红花、莲须、山银花、白药子等品种。 通过调查,造成我市中药价格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中药材近几年市场交易低迷,导致种植户种植意愿不高,种植面积减少,库存不足,造成价格上涨;二是受国际国内疫情影响,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三是2020年全国雨水偏多,中药材普遍收成不如往年,从而导致货源紧张,价格出现上涨;四是《2020版新药典》的实施,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也更加重视对原料来源的把控,从而增加药农相关生产加工成本费用,造成中药材价格的上涨。 【来源:市发改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为全面优化我县人参产业发展格局,提高人参产品质量,切实有力地推动抚松绿色转型发展,打造“人参产业提质工程”这一战略目标。3月23日至30日,抚松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福源带领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对云南三七产业、浙江苍南、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王福源一行先后前往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文山三七产业园、文山三七国际交易市场、中国西洋参交易中心、安国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安国数字中药都等地,实地踏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仿生种植工厂、产品生产车间,追溯服务中心等场所,并多次与当地商会和企业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研讨。王福源指出,人参产业作为我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赴多地进行中药材产业考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县人参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人参作为百草之王,在中药材市场上颇受青睐,抚松县作为中国人参之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与各地中药材市场注定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要广泛听取从业者意见,优化营商氛围,创新销售方式,提供优惠政策,打造舒适的交易环境,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热情的姿态、诚信的态度、金牌的服务广迎八方来客;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完善基础设施,精准产业营销,逐步推动万良人参市场步入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管理先进、运营规范新台阶,建成产业发展、功能升级、空间布局三者有机统一的人参特色小镇;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因地制宜研发人参优质品种,培育优良种质资源圃,搭建物联网系统,依托吉林·抚松人参质量检测中心平台及数字人参可追溯体系,严把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保证全产业链产品质量;要趁着进入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来源:抚松县人民政府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中商情报网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一、原料来源中药资源主要分三大类: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药用动物,凡具有一定的入药或能医治人、动物或植物的动物都可列入药用动物。药用矿物是指经传统加工炮制作为药材、使用于传统医药的单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如石膏、方解石或高岭土乃至琥珀、石燕化石等;还有不少人工制品。具体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发展历程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各朝各代编写《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历史性著作。近代历史中,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相关政策2020年,由于中医药在疫情中发挥的独特的作用,其带动了整个中医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并因此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已经基本完成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十四五”时期,国家也将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2016年-2021年我国中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如下: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市场规模1.中药材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2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约增至122.59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中医药制造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同时,中药饮片也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性和功效会改变,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由1786.1亿元增至230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预计2021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2646.7亿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等优点。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至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销售额由143.6亿元增长到2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5%。未来虽然受行业监管政策趋严,年复合增长率略有降低,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0%左右,到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到332.2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5.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中成药产量32.2万吨,同比增长13.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6.中成药进出口情况根据世卫组织(WHO)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目前,全球已经有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中药先后在俄罗斯、新加坡、古巴、越南等国注册。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2019年,中成药出口量由11435吨增至12640吨。未来,我国将加快推进中药大品种作为传统药物或药品在美国、欧盟等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提升中药的国际地位,推进中药优秀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重点企业分析在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步长制药、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前三甲。排名前十的企业还有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榜单如下: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六、发展前景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2.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医疗需求增长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821元增至32189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2%。医疗保健作为一种基本需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直接拉动了药品需求的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也较大。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大陆地区人口达到13.33亿。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我国人口数量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9年的8.5%(约1.13亿人)上升至2019年的12.6%(约1.76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以上人口增长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等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带动了对我国药品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现代医药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中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医药理论的发展、研究方法的进步和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为中药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中药行业正在逐步汲取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成果,提升中药行业理论水平、研究水准,在研究传统中医理论和中药组方的同时,关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改进中药给药途径,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6月6日,市委副书记吴刚平率队到西秀区,就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副市长周丽莉参加调研。 在西秀区旧州镇,吴刚平一行深入到钰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药王谷,实地查看了中药材苗圃基地运营情况及中药材制品产品样本,与市、区、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贵州百灵集团等中药材制药企业代表和技术人员座谈,细致了解相关中药材的产业规划、种植规模、技术管理、市场潜力等情况。 座谈会上,吴刚平指出,安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良好条件,理应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特色优势产业。要立足地方实际、对标产业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中药材产业的总体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和培育中草药特色主导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我市中药材整体质量稳步提升、产业格局持续优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吴刚平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持以总体布局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立足安顺实际,认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好形势变化,做好全市中药材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要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具体操作”的原则,用好用活产业平台和产业基金,扎实做好示范试种及产业推广工作,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要坚持走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尊重科学规律、强化技术支撑,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来源 安顺市人民政府网编辑 刘莉莎编审 胡丽华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澄城是药材之乡,黄芩、远志等传统中草药久负盛名。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高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水平,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澄城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澄城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澄城开始人工试种黄芩、远志、柴胡、金银花等中药材,经过30多年的发展,澄城本土种植面积12万亩,覆盖庄头、冯原、赵庄、尧头、交道、寺前、韦庄等镇,一般一茬2—3年,年产量超过4万吨,产值2.5亿元左右,属渭南药材种植集中、面积最广的区域,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中国道地药材黄芩基地。澄城黄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黄芩苷含量高达17.4%,比国家药典高出6.4%,“澄城黄芩”入选陕西十大秦药。澄城出产的远志解放前就专有“澄志”之名。“澄志”“澄城黄芩”先后进入中国药典、中国道地药材全书。另外,澄城人以承包土地、定向回收的方式辐射到渭北的韩城、合阳、白水、蒲城、富平、大荔等周边县市,实控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远志每亩收益1万元左右,黄芩每亩收益7000元左右,柴胡每亩收益6000元以上,金银花每亩收益5000元左右,可以说,中药材已成为渭北区域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提高了当地吸纳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澄城现有陕西山林、陕西澄鑫等中药材产地购销及初加工企业和合作社8家、中药材协会1家,发展会员500人,涉及农户2000余户。其中,陕西山林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中药饮片1000余吨,吸纳就业200余人,实现年产值3800余万元,年利税200余万元。2016年,陕西山林中药材公司被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兼并重组,重点发展澄城黄芩产业。该县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签订了投资3.5亿元的渭北中药材仓储物流加工基地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加快形成以陕西医药控股集团为引领,以庄头镇里庄村渭北中药材集散地为枢纽,以黄芩、远志、金银花等道地药材为品牌支撑,以35万亩中药材基地为支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二、存在问题缺乏统一规划,政策资金支持不够。近年来,该县以果畜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相比对于中药材这一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视、扶持还不够。以主产区庄头镇为例,中药材种植主要是群众自发散户经营,拥有100亩以上种植户不超过10户,集约化水平低,且种植户对种植技术学习及应用不足,信息化、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层、示范区还没有建立,这些都导致该县中药材种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盲区,产业发展无序,分工不明,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科技含量较低,基地建设缺乏保障。目前,该县大部分药材种植户仍然依赖“土办法”“土经验”,管理相对粗放。与粮食作物相比,中药材种植从选种、施肥、抓苗、除草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经销加工,都更需要专业人才的技术指导。每个环节的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品质和产量,进而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以该县所产远志为例,其品质纯正,富有安神定志的奇效,一直比较紧俏,出口畅销,“澄志”品牌于2004年被《中国药典大全》收列其中。2011年陕西山林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国家注册“澄志”商标。但作为道地药材的知名产品,该县还未申请通过地方产品保护品牌,品牌效应没有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给澄城远志等道地药材的宣传和销售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服务体系薄弱,产销一体还未健全。尽管省级龙头企业山林中药材及其牵头创办的澄城县中药材发展协会在抓点示范、开展培训、组织销售等方面做了不少产业服务工作,但是由于企业能力有限,协会才刚刚起步,不可能为种植户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加之,全县中药材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还不多,社会化程度偏低,缺乏服务管理经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药材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三、下一步打算产业强药。研究提出打造中国黄芩第一县、陕西中药材第一县战略目标,制定《澄城县中药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渭北中药材仓储物流加工基地项目。围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中药材价值链。围绕澄城及渭北区域道地药材深加工,开展中药材提取物、特色中药材饮片加工及其附产物综合利用,以及中成药、保健食品等开发,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水平。科技壮药。依托澄城与省科学院,山林中药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建立的院地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158个扶贫产业园,大力推广药材、经济作物套种发展,实施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张基地面积。品牌兴药。发挥澄城黄芩“陕西十大秦药”品牌效应,利用中药材龙头企业外销网点多、渠道畅,及在外商会、驻外办事处人脉资源丰富等优势,广泛宣传推介澄城中药材,打造品牌形象。适时组织举办中国黄芩高质量发展大会,塑造澄城中药材强势品牌。四、几点建议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投入。一是将中药材发展纳入全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有机特色农业品牌项目,作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政策支持。二是在引进制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深度加工、购销运输,以及招商引资引项等方面出台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小额贷款贴息、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各个环节发展和中药材市场主体成长。三是抢抓因疫情出台的一系列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机遇,抓紧谋划储备一批公共卫生、生物医药项目,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强科技支撑,示范推动发展。一是更大力度开展院地合作,引进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二是以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生物除草、科学加工等新优实用技术推广为重点,提高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水平,为实现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围绕渭北区域道地药材深加工,开展优质、特色中药材饮片加工及其附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药材提取物及其纯化技术研究,以及中成药、保健食品等开发研究,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水平,为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延伸中药材产品开发产业链创造有利条件。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竞争能力。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道地中药材主导品种的商标注册工作,通过西洽会、招商推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推介澄城中药材。其次,建设产业园区,依托现有示范基地、技术力量、服务平台等,科学筹划园区建设,健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整合生产要素,提供优惠政策,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吸引龙头企业集聚,实现中药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专业化、特色化生产。第三,加强质量管理,推进中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推进龙头企业GMP生产技术、GSP产品质量认证,实现生产、供应规范化;加快中药材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中药材市场秩序规范化。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产销一体。一是强化技术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批精通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提高中药材示范园区种植质量和技术水平。二是强化信息服务,建立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业信息,引导农户合理选择药材品种,尽量减少盲目种植,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三是强化流通服务,加强对外联系和合作,努力架构国内外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桥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产销对接,以销带产,推动中药材事业发展。(通讯员:杨龙龙 编辑:张菲)
本网讯 按照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安排,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带队赴芦山县就雅安迅康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调研组详细了解了企业当前在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公司+专合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以及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场答疑。调研组建议:完善标准,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不断完善以马蓝为首的标准化种植标准、实现规模化种植,按照国家生产加工标准,实现标准化加工,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稳定性。强化合作,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按照现有的“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强化合作,实现公司做大,合作社做强,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增强品牌意识,提升芦山道地中药材知名度。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和道地药材商标注册工作,加强品牌保护工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把芦山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中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石雨川来源:北纬网-雅安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5月7日至5月10日,跑合网总经理武文韬、副总经理黄昆、业务经理陈玖等一行走进安徽亳州;对亳州中药材市场其各大交易品种和交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考察。同时,对跑合平台在当地的注册会员进行了走访沟通,后续更拜访了亳州当地部分知名药企,开展交流学习。5月7日,跑合网考察团首先来到了会员企业——协和成药业进行交流学习。据王海涛总经理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协和成药业在销售端运用了二维码识别技术对药品进行溯源,这为其客户带来更便捷的采购体验。在交流过程中,王总表示十分期待跑合网能进一步丰富平台的供应商资源,下一步将尝试针对跑合网的"比价采购"功能,有意向进行一定范围的招标采购。5月7日-5月9日考察团对跑合平台位于亳州的多家药企会员进行逐一走访。其中包括主营沉香、降香的亳州市六福堂药业陈洪福,主营灵芝、灵芝孢子粉的亳州市诚德堂药业邵元军,主营枸杞、大枣的亳州市金沪根润中药材晏扶林,主营贝母、虫草的安徽济善堂王艳,主营麦芽、鸡内金的安徽汇中州赵云峰等,期间通过与部分药企会员的交流沟通,获得了会员在日常使用和体验上的一些建议和反馈,他们表示非常期待跑合平台的功能继续完善,影响力能不断提升,为他们带来更便捷的中药材线上交易服务,为行业带来更大价值。5月9日凌晨5点,在黄昆副总经理的带领下,跑合网考察团一行前往了亳州十九里集市展开市场考察,当日市场上市的品种白芍占比达70%,其余主要为丹参和玄参;由于近期相关部门的严查冲击,导致人气一般。5月9日下午,跑合网到安徽天祥药业进行学习交流,据白海坤副总的介绍,公司将在亳州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届时将与跑合网中药材交易供应链条上的各类服务有更密切的合作。5月10日上午,跑合网考察团一行前往了亳州中药城一楼样品行和二楼零售大厅,人流较过往相对减少了1/3,截止发稿前11日上午,一楼和二楼被相关部门突击检查,交易大厅下行较早。跑合网作为一家由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控股的创新型企业,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竭力打造中药材行业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物联网、AI/AR、ADI等技术在中药材产、购、销环节的有机融合,帮助各类药企、药商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完整的互联网中药材产业生态系统。图文:跑合网 陈玖 李斯殷
12月16日下午,县委书记周建华到思延镇、飞仙关镇调研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因地制宜、立足长效,确保马蓝种植有产量、有质量、有效益。县委副书记朱玉超,县政府副县长尹清一同调研。周建华一行先后来到飞仙关镇禾茂马蓝种植基地和思延镇清江村、周村村、铜头村香炉山马蓝种植基地。每到一处,周建华都深入种植基地,实地查看马蓝栽种情况,详细了解各基地种植环境、规模、果药套种等情况,并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目前,我县共发展马蓝种植基地5个,种植面积达3500亩,建成了全国最大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全国最大标准化青黛生产基地。周建华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相关乡镇要加强与中药材种植基地经营业主和企业的沟通对接,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中药材种植及早收成达效。县级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加强配合,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好果药产业种植发展规划,精准定位发展方向,选准种植品种,创新种植方式,统筹做好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确保中草药种植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中药材种植基地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立足长远,走种养循环和果药套种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做好冬季防冻,提高种苗成活率的同时,做好基地道路彩化工作,全力打造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高标准中药材现代农业示范园,确保马蓝种植有产量、有质量、有效益,着力推动马蓝基地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发展。相关乡镇,县级相关部门,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来源:芦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