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019年的最后一天,中央财经大学公布了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共有毕业生4310人,其中本科生2439人,硕士生1779人,博士生92人;其中男生1511人,女生2799人,男女性别比为:1:1.85,毕业生中落实就业去向4187人,总体就业率为97.15%。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2336人,就业率为95.78%,硕士生落实就业去向1759人,就业率为98.88%。1.基本情况1.1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19年共有毕业生4310人,其中本科生2439人,硕士生1779人,博士生92人;其中男生1511人,女生2799人,男女性别比为:1:1.85,详见表1。2019年毕业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57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27%,其中本科生392人,硕士生167人,博士生13人,详见表2。2019年毕业生来自全国7个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较多的地区依次为华东地区(533人)、华北地区(521人)、西南地区(373人)和西北地区(316人),硕士毕业生为华北地区(543人)和华东地区(506人),博士毕业生为华北地区(35人)和华东地区(20人),详见表3。1.2就业率与就业结构1.2.1 总体情况截至2019年11月25日,我校毕业生中落实就业去向4187人,总体就业率为97.15%。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2336人,就业率为95.78%,其中国内升学659人(27.02%),出国(境)留学524人(21.48%),签协议(合同)473人(19.39%),灵活就业669人(27.43%),自主创业10人(0.41%),参军入伍1人(0.04%)。硕士生落实就业去向1759人,就业率为98.88%,其中国内升学26人(1.46%),出国(境)留学22人(1.24%),签协议(合同)1568人(88.14%),灵活就业136人(7.64%),自主创业6人(0.34%),国际组织1人(0.06%)。博士生落实就业去向92人,就业率为100%,其中国内升学6人(6.52%),签协议(合同)83人(90.22%),灵活就业3人(3.26%),详见表4。1.2.2 分学院、专业情况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9个培养单位、63个专业,各学院(研究院、中心,以下简称学院)、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5。我校2019年硕士毕业生分布在24个培养单位、68个专业,各学院、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6。我校2019年博士毕业生分布在16个培养单位、23个专业,各学院、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7。1.2.3分群体情况1.2.3.1 分性别就业情况我校2019年毕业生中男生1511人,女生2799人。本科毕业生中,男生就业率为94.91%,女生为96.25%;硕士毕业生中,男生就业率为99.17%,女生为98.73%;博士毕业生中,男女生就业率均为100%,具体情况见图1、表8。1.2.3.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2019年共有少数民族毕业生572人,其中本科生392人,就业率为94.90%;硕士生167人,就业率为100%;博士生13人,就业率为100%,具体就业结构见表9。1.2.3.3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2019年共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546人,其中本科生435人,就业率为96.09%;硕士生111人,就业率为100%,具体就业结构见表10。2.1继续深造情况2.1.1 国内升学情况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人数为65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7.02%。其中,考取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人数为582人(88.32%),考取京外高校研究生人数为77人(11.68%),具体地域流向见图2;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为332人(50.38%),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为327人(49.62%),主要院校流向见表11。2.1.2 出国(境)留留学情况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524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21.48%,分别去往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5个国家(地区)。其中,去往美国留学的人数居首(232人),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44.27%;去往英国留学的人数居二(129人),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24.62%,主要国家(地区)流向见图3。根据2019-2020年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我校255名本科生赴世界排名前50高校留学,占比为48.66%;106名本科生赴世界排名51-100高校留学,占比为20.23%;本科毕业生赴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留学占比达68.89%,出国(境)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其他排名分布情况见图4,赴世界排名前50院校流向见表12。2.2 签约情况2019年,我校2439名本科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473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9.39%。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为243人,占签约人数的51.37%;签劳动合同230人,占签约人数的48.63%。1779名硕士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1568人,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88.14%。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为1043人,占签约人数的66.52%;签劳动合同525人,占签约人数的33.48%。92名博士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83人,占博士毕业生总人数的90.22%。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为76人,占签约人数的91.57%;签劳动合同人数为7人,占签约人数的8.43%,详见图5。2.2.1 签约单位地域流向我校毕业生签约地域以北京、江浙沪、广东为主。2019年,我校毕业生签约北京单位比例为59.56%,其中本科毕业生为42.28%,硕士毕业生为64.80%,博士毕业生为59.04%。从京外签约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以签约江浙沪(12.05%)、西南地区(12.05%)和广东(9.09%)等地单位为主;硕士毕业生以签约江浙沪(8.74%)、广东(7.02%)和华北地区(其他)(4.59%)等地单位为主;博士毕业生则以华北地区(其他)(10.84%)、西南地区(9.64%)和江浙沪(8.43%)等地单位为主,具体流向见图6。2019年毕业生中,共有623人回生源地区就业,占签约总人数的29.32%。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回生源地区就业分别有179人、408人和36人,占签约毕业生比例情况见图7。2.2.2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其中金融业一直为本科、硕士毕业生最主要的行业流向,教育业为博士毕业生最主要的行业流向。2019年,我校本科、硕士毕业生签约金融业单位比例分别为32.35%、51.59%,博士毕业生签约教育行业单位比例为63.86%。从具体流向看,本科毕业生在银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计业等多行业就业,其中银行业居首,占签约总人数的20.51%;硕士毕业生签约银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证券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险业等行业单位人数众多,其中银行业占签约人数的26.47%;博士毕业生在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银行业、证券业等行业分布较多,详见表13。2.2.3 签约单位性质流向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多元。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以国有企业等企业单位为主,2019年本科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的比例为86.89%,其中签约国有企业的比例为45.03%;硕士毕业生签约企业单位的比例为82.59%,其中签约国有企业单位的比例为62.69%;博士毕业生签约高等教育和科研设计单位的比例为66.27%,签约国有企业单位的比例为14.46%。此外,一成以上的毕业生签约各级党政机关,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党政机关的比例为11.21%,硕士毕业生为10.27%,博士毕业生为12.05%,详见图8。2.2.4 签约单位情况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整体分布广泛、行业优势突出、单位质量较高。签约总人数7人及以上的主要签约单位共4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2家,占签约7人及以上单位的48.89%,详见表14。2.3 西部、基层、地方选调及国家项目就业情况我校2019年毕业生中,共238人签约西部地区单位,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11.21%,其中本科毕业生108人(22.83%),硕士毕业生114人(7.27%),博士毕业生16人(19.28%);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就业毕业生96人,占签约总人数的4.52%,其中本科毕业生43人(9.09%),硕士毕业生50人(3.19%),博士毕业生3人(3.61%);签约地方选调生项目68人,占签约总人数的3.20%,其中本科毕业生30人(6.34%),硕士毕业生36人(2.30%),博士毕业生2人(2.41%),详见表15。此外,我校还有1名本科毕业生参军入伍,1名硕士毕业生到国际组织任职。2.4 自主创业情况2 0 1 9 年,我校共有自主创业毕业生 1 6 人,其中男生 7 人( 4 3 . 7 5 % ),女生 9 人(56.25%);全部自主创业毕业生已注册成立公司。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毕业生自主创业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00%),教育(25.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75%),批发和零售业(18.75%)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等行业,详见表16、图9。此外,根据面向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意愿率达31.57%;意向毕业后创业的毕业生中,27.01%实际尝试创业,7.11%成功创业。2.5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截至2019年11月25日,我校毕业生中未落实去向12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03人,硕士毕业生20人。从具体意向来看,本科毕业生拟继续深造的人数最多,占比74.76%;未就业硕士毕业生准备继续求职的人数居多,占比75.00%,具体详见表17。截至2019年12月25日,未就业毕业生中114人接受调查,占比92.68%,其中本科毕业生95人,7人已入职工作/实习(7.37%),5人已出国(境)留学(5.26%),75人拟继续深造(78.95%),5人有就业意愿,正在求职中(5.26%),1人自由职业(1.05%),另有2人因其他原因无就业意愿,暂不就业(2.11%),超过九成本科毕业生已有明确深造院校或签约单位意向;硕士毕业生19人,1人已入职工作/实习(5.26%),4人拟继续深造(21.05%),14人有就业意愿,正在求职中(73.68%),详见图10。2.6 就业市场情况2018-2019学年,我校共接待1290家用人单位入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其中283家举办了专场招聘会,1007家参加了我校举办的37场校园双选会;用人单位通过我校就业信息平台共发布招聘信息3601条。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中,金融业、国有企业单位的比例均接近半数,分别占入校招聘用人单位总数的48.53%、47.67%,北京地区单位的比例达70.62%,与毕业生签约单位流向匹配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就业市场主渠道效用显着,校园招聘活动及校内招聘信息平台是毕业生获取成功签约单位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近两年通过校内渠道成功就业的毕业生达六成以上。此外,就业市场的行业、核心单位稳定性高,连续五年接收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金融业、国有企业、北京地区单位的比例均达半数以上,分别占连续五年接收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总数的64.81%、79.63%、75.93%。连续五年接收我校毕业生的核心单位见表18。3.1就业期望3.1.1 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中,意向国内升学比例为58.52%,意向出国(境)留学比例为43.37%,意向毕业后直接工作比例为44.49%;研究生毕业生以意向工作为主,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94.58%;本科、研究生毕业生有创业意向的比例分别为4.81%和5.04%。详见图11。此外,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中,52.47%愿意选择到基层就业,36.17%考虑将地方选调生作为就业去向;研究生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选择地方选调生的意向率均高于本科毕业生,分别为64.06%、50.00%;本科、研究生毕业生意向到国际组织工作比例分别为6.01%、3.17%,详见图12。3.1.2 工作地域期望及达成调查显示,我校2019年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79.35%在求职开始时期望留京工作,20.01%期望到江浙沪地区工作,12.84%期望到广东地区工作。毕业生工作地域期望的总体达成率超过八成。详见图13。3.1.3 工作行业期望及达成调查显示,我校2019年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81.33%期望在金融业单位工作,其中对银行业工作有期望的毕业生比例最高(60.32%),其次为证券业(54.04%)。从达成情况来看,49.40%的毕业生达成了金融业工作期望,39.48%达成了其他行业工作期望,详见图14。3.2就业竞争力3.2.1 就业机会调查显示,我校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每人向42.87家单位投递过简历,接到过18.47家单位的面试邀请,最终获得3.92个就业机会,研究生毕业生投递简历、接收面试邀请、获得就业机会的数量均高于本科毕业生;八成以上毕业生在落实工作时已拥有2个或2个以上就业机会,研究生毕业生的这一比例达87.53%,详见图15。3.2.2 薪酬水平调查显示,我校2019年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为9573.74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8862.14元/月。其中,研究生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为10290.89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9491.53元/月,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为8009.72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7062.16元/月;毕业生实际起薪水平均达到期望起薪的90%以上,详见图16。从分行业情况看,证券业实际起薪最高,为10953.19元/月,其次为其他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从分岗位情况看,金融业务人员实际起薪最高,为9472.00元/月,其次为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等,详见表20、21。统计指标继续深造=国内升学(含博士后)+出国(境)留学签协议(合同)/ 签约=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落实就业去向=继续深造+签协议(合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国际组织未就业=拟国内升学+拟出国(境)留学+有就业意愿待就业(在京/回省待就业)+暂不就业就业率=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总数×100%签约率=(继续深造+签协议(合同)+参军入伍+国际组织)/毕业生总数×100%深造率=继续深造/毕业生总数×100%来源: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当今时代是“经济时代”,财政金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财经类院校则是广大考生们最火爆的报考意愿。如果考生的人生规划打算在经济圈、金融圈发展,那大名鼎鼎的中央财经大学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之所以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缘自于她的两个称号。一个称号是“两财一贸”成员之一。“两财一贸”是财经院校中三所最著名的高校,在中国财经业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是广大考生们所公认的财经类大学中的王牌学府。在2018年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中央财大”综合排名位列第52位,在生源质量单项排名中位列第14位,“中央财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另一个称号是“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中央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由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高等财经院校,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培养财经专门人材为主的学校,是第一所红色理财专家管理的学校,曾培养出多位国家正部级干部校友,北京金融街校友资源全国第一。中央财经大学最吸引考生的一大优势就是“就业高薪”。据《中央财经大学2018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中央财大”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58%,其中财政税务学院、保险学院、社会心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京内就业约占毕业人数的65%,京外35%。另据中国薪酬网《2018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数据显示,“中央财大”在薪酬榜中排第10名,毕业三年平均薪酬为10253元。“七十载峥嵘路,中财一路前行”。“中央财大”现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哲、理、工、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51个本科专业。那么,在这些众多的专业之中,有哪些专业是真正的王牌专业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盘点汇总一下。一、从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来看:在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入选。二、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2017年,在由“学位中心”组织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获评为A+类,与“北大”、“人大”并列全国第一,是财经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另外工商管理学科被评为A-类,排名全国前5%-10%。三、从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方面来看:“中央财大”拥有应用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这也是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财经类院校;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会计学等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四、从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来看:“中央财大”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1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五、从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来看:2018年7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央财大”的会计专业学位授权点获评A类,法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评B+类。总之,中央财经大学作为“财经界黄埔院校”,拥有一批优势专业。例如金融学、会计学、金融工程、财政学等专业都是响当当的王牌专业。当然,如果考生非常优秀的话,建议报考以下实验班:一、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方向实验班。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公司理财方向实验班。三、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的财政学专业财政理论与政策方向实验班。本文仅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同时,也请朋友们在留言区内发表高见。
一、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25%1.就业行业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为:国有企业34.13%,机关22.45%,三资企业15.06%,民营企业11.89%,高等教育单位3.38%,其他事业单位6.66%,科研设计单位1.90%,其他略2.重点就业单位华为、腾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大学、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建投证券、中国农业银行、网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科学院、中国邮政等。二、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23%1.就业行业分布硕士毕业生流向的主要行业有:金融行业53.26%,租赁和商业服务业7.27%,公共管理12.95%,信息服务6.67%,房地产业2.42%,教育2.27%等。2.就业单位性质国企单位比例占62.73%,党政机关12.50%,三资企业4.39%,其他企业13.64%等。签约单位质量整体较高,如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为、国家电网、中粮、招行等世界500强企业。3.就业薪酬研究生平均期望起薪9405.34元/月,实际平均起薪为8551.36元/月。金融业整体实际起薪最高,证券业研究生起薪10116.90,其他金融起薪9417.39,保险业起薪8751.96;除金融业外,像信息技术类起薪也是较高的,研究生9664.18起;房地产业起薪也不错,研究生9298.29。三、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3%1.就业行业分布信息技术28.0%,金融业20.3%,公共管理13.5%,教育4.1%,科学研究6.6%,制造业7.4%,电力4.1%,租赁和商务服务3.8%,房地产业3.9%,建筑业2.4%等。2.重点就业单位重点单位就业,包括有:华为、腾讯、国家电网、网易、阿里巴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天津省委组织部、中国中信、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百度、上汽等。四、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06%1.就业行业分布党政机关占3.78%,医疗卫生单位占12.07%,国有企业占22.44%,三资企业占22.57%,民营企业占29.60%~2.重点就业单位 华为:158人;上汽125人;腾讯:58人;招行:55人;中兴:55;杭州埃米:40人;上海依图网络:38人;国家电网:38人;百度:29人;网易:26人;等医疗单位就业数据:五、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54%1.就业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884人,三资企业498人,医疗卫生单位276人,党政机关140人,科研设计单位40人,高等教育单位77人等~2.重点就业单位上海汽车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华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76%1.就业行业分布软件和信息技术占27.00%,制造业占23.41%,科学研究占10.97%,金融业占8.58%,电力占6.48%,医疗卫生占5.88%,教育占3.56%,公共管理占4.79%,等。2.就业单位性质 民营企业占34.08%,国有企业占29.74%,三资企业占12.47%,科研设计单位占7.68%,医疗卫生单位占5.88%,机关事业单位占4.95%~3.重点就业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等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50%1、就业行业分布 银行系统共招聘215名毕业生,占比34.40%,会计类招聘毕业生217人,占比34.72%。国有企业中,招聘我校毕业生最多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均招聘51人,外贸类国企中,中粮集团招聘16人;国家部委中,外交部和商务部共招聘20人。2、就业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占48.08%,三资企业占13.00%,机关单位占12.04,民营企业占15.75,教育行业占3.20%,等。八、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16%1.就业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占17.63%,三资企业占19.92%,其他企业占37.65%,医疗卫生单位占6.01%,党政机关占7.63%,等。2.年薪数据硕士研究生获得样本1667人,平均年薪17.51万/年。在 13 万及以下的薪资阶段,本科学历毕业生比例高于研究生;在36 万以上的薪资阶段,博士学历毕业生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九、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45%1.就业行业分布硕士毕业生流向最多的十个行业,由高到低排列为:金融行业占56.64%,资讯占6.7%,政府事业机关占4.83%,制造业占4.83%,IT占4.93%,会计师事务所占4.93%,房地产占3.51%,教育科研占2.2%,电力能源占1.54%。2.就业单位性质毕业生进入国企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34.24%,其次分别为民营企业,外商合资,中外合作等。硕士生有41.28%进入国有企业,24.72%进入了民营企业。3.就业薪酬毕业生签约平均税前月薪为6185元。本科生平均月薪为5845元,硕士研究生平均月星为6534元,博士研究生平均薪水为7718元。十、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4%1.就业行业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信息技术占19.46%,轨道交通行业占14.15%,金融行业占7.85%,教育行业占7.42%,建筑业占5.94%,电力行业5.38%,军工行业占5.22,核电占0.36%,部队占0.24%,其他占33.97%。2.就业单位性质 由高到低排列,国有企业占62.92%,民营企业16.27%,党政机关3.19%,科研单位2.59%,教育单位占6.94%,三资企业占3.55%,地方基层项目占0.96%,部队占0.32。3.就业年薪针对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年薪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10万/年占43%,10万~15万/年占8%,15万以上/年占8%,5万以下/年占1%,5万~7万/年占17%,7万-10万/年占23%。
6月毕业季,欢声笑语庆祝顺利通过答辩之后,让众多毕业生抓耳挠腮的就业问题转眼摆在眼前。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同2018年相比,增加了14万人。“今年就业形势可能会相对严峻。” 6月10日,在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经济形势、国际关系等不确定因素将对就业形势施加影响。但在就业蓝皮书主编王伯庆看来,现在社会不应该过多担心就业问题。“我国近年来就业率已经在90%以上,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就业,而在于就业质量上。”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近四成毕业生找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通过对2018届30余万大学毕业生(包括15.2万本科生以及15.1万高职高专生样本)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麦可思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王伯庆认为,目前不需要过分担心就业率问题,而是要关心就业质量,比如毕业生是否能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是否能在自己喜欢的地区工作,是否对自己的薪资水平满意等。蓝皮书指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其中,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68%、65%。在就业地区上,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薪资方面,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在对口专业工作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1%、62%。2018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本科:38%,高职高专:32%),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本科:21%,高职高专:26%)。另外,2015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比2015届半年后(66%)低5个百分点,与2014届三年后(61%)持平。其中,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比半年后(69%)低4个百分点;2015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6%,比半年后(62%)低6个百分点。针对近四成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认为,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工作实践存在脱节。“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对工作实践的需求反应比较迟钝。”周光礼举例说道,蓝皮书中所列的“红牌”专业存在“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情况,这已经说明这些专业可能与社会需求不符合,但高校仍在源源不断培养“红牌”专业的人才。他认为,应该打通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让后者影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并影响教学内容。高职高专与本科薪资收入仍有较大差距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峥则注意到另一个问题,对市场反应更快的高职高专就业率在增长,而本科就业率在降低,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就业结构对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蓝皮书显示,2018届本科生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近两届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李海峥认为,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的教育是否应适当转向职业和实践性教育,改变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过度强调研究性质教育的倾向,这些问题都可进一步思考。此外,他指出,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对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更大,但是反映在薪资方面,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收入却不尽人意。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624元。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2015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23元(本科:7441元,高职高专:6005元),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726元(本科:4042元,高职高专:3409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了2997元,涨幅为80%。其中,本科增长了3399元,涨幅为84%;高职高专增长了2596元,涨幅为76%。相对而言,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更低,增长幅度也较低。“如果真正的市场和就业发生了变化,二者相对工资应该减少,而现在是增加了,所以这值得思考。”他表示,中国在未来发展教育上,要更多考虑高职高专,重视职业教育。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985和211院校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211院校要比985院校好考,但现在很多211大学发展的也很不错,有些211大学的实力甚至是超过了不少985院校,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我国最难考的4所211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一、上海财经大学该校的许多专业学科在就业的时候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再加上学校依托上海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去外企、国际大企业从事财政工作。西南交通大学二、西南交通大学该校的历史底蕴和专业实力都是非常强的,除去交通类专业外,它的工科专业大多都是特色专业。而且与同省的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相比,该校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三、北京外国语大学该校学生毕业后有许多会进入外交部等单位工作,而且他们的薪资也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该校的翻译研究院也是非常难考的。中央财经大学四、中央财经大学学校曾经和清华北大等四校进行了专业整合,可以说是融合了北方最强的经管专业。该校的毕业生更多会进入国企、各大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也是很高的。大学上述这四所学校,虽然它们只是211院校,但录取分数却超过了不少的985院校,如果考生想要成功考上的话,需要多加努力才行。
大家好,我是让志愿填报变得更简单的李奇老师,大家可以私信我“高考”进群交流。 现在整体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理想 但是有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毕业生相对比较抢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四个人才紧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优质专业。第一个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高尖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了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以及控制论。研究的范畴包含自然语言的处理、机器算法的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搜索。应用的领域包含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等。近两年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三所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皆属于顶尖。目前相关人才十分短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为1:10,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专业的优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加上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前景是非常广阔的2018年的python、大数据、人工智能,从业者薪资数据显示北上广三地的。薪资水平分别为,29036元,25163元,和23036元 年薪几十万甚至百万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也在强力扶持,可以说学到人工智能类的专业就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第二个是交通运输专业,这是任何人都离不开的行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衣食住行四大基本要素之一的行的角色,可以说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传送带。高铁、动车、地铁、空乘、物流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交通运输业的人才,还有大型的交通运输企业、物流公司、交通部下属的各大研究院、国家交通部门、交通厅、行业协会等这些地方都需要交通运输人才。三是医药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该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医药行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四、金融专业从学科名称就可以看出十分高大上。当然,各大名校相关专业也是十分热门录取分数长期居高不下,在国内各大高校和社会上,金融学专业都广受欢迎,达到了火热的状态,国家对经济学领域也是越来越重视,比如教育部今年就将经济学纳入到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中。很多大型的金融类国企,年薪十几万比比皆是。在这个领域内中央财经大学、对外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等高校毕业生,都十分抢手毕业生薪资待遇都很不错。 我是李奇老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大家记得点赞关注我!
6月毕业季,欢声笑语庆祝顺利通过答辩之后,让众多毕业生抓耳挠腮的就业问题转眼摆在眼前。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同2018年相比,增加了14万人。“今年就业形势可能会相对严峻。” 6月10日,在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经济形势、国际关系等不确定因素将对就业形势施加影响。但在就业蓝皮书主编王伯庆看来,现在社会不应该过多担心就业问题。“我国近年来就业率已经在90%以上,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就业,而在于就业质量上。”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近四成毕业生找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通过对2018届30余万大学毕业生(包括15.2万本科生以及15.1万高职高专生样本)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麦可思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王伯庆认为,目前不需要过分担心就业率问题,而是要关心就业质量,比如毕业生是否能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是否能在自己喜欢的地区工作,是否对自己的薪资水平满意等。蓝皮书指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其中,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68%、65%。在就业地区上,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薪资方面,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在对口专业工作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1%、62%。2018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本科:38%,高职高专:32%),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本科:21%,高职高专:26%)。另外,2015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比2015届半年后(66%)低5个百分点,与2014届三年后(61%)持平。其中,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比半年后(69%)低4个百分点;2015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6%,比半年后(62%)低6个百分点。针对近四成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认为,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工作实践存在脱节。“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对工作实践的需求反应比较迟钝。”周光礼举例说道,蓝皮书中所列的“红牌”专业存在“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情况,这已经说明这些专业可能与社会需求不符合,但高校仍在源源不断培养“红牌”专业的人才。他认为,应该打通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让后者影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并影响教学内容。高职高专与本科薪资收入仍有较大差距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峥则注意到另一个问题,对市场反应更快的高职高专就业率在增长,而本科就业率在降低,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就业结构对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蓝皮书显示,2018届本科生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近两届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李海峥认为,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的教育是否应适当转向职业和实践性教育,改变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过度强调研究性质教育的倾向,这些问题都可进一步思考。此外,他指出,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对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更大,但是反映在薪资方面,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收入却不尽人意。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624元。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2015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23元(本科:7441元,高职高专:6005元),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726元(本科:4042元,高职高专:3409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了2997元,涨幅为80%。其中,本科增长了3399元,涨幅为84%;高职高专增长了2596元,涨幅为76%。相对而言,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更低,增长幅度也较低。“如果真正的市场和就业发生了变化,二者相对工资应该减少,而现在是增加了,所以这值得思考。”他表示,中国在未来发展教育上,要更多考虑高职高专,重视职业教育。
文|冷丝栏目|高考录取国内财经类高校较多,包括专门性的财经院校,也包括工商类或者商业类院校。根据历年高考和考研的数据,6所财经大学报考较为热门,考上的难度最大,它们依次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冷丝认为,报考这些财经大学,考上的难度之所以大,主要原因还是报考热门,其次才是办学实力较强。以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这几年的高考录取下如下:山东省高考录取线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线最高,后面依次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西南财经大学,该校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财经高校之一,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实力一直处于前列。再来看看6所财经高校的学科建设实力:学科评估结果就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来看,中央财经大学排名第一,其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面依次是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冷丝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东北财经大学,这所高校虽然地理位置一般,但是学科建设实力不容小觑。冷丝再一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几所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看看它们的办学实力。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该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当时是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该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该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上海财经大学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目前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对外经贸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130余个研究单位,其中中国WTO 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并公开发行多种学术刊物,其中《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Journal of WTO and China》(WTO与中国)等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是国家培训高级经济管理干部的基地之一,设有政府委托或与外国合办的多个高级在职培训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1个,该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工商管理通过EQUIS和中国高质量MBA双认证;我国内地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就目前的报考情形来看,财经大学依旧是高考、考研的热门学校,尤其是这6所财经大学,因为办学实力不错、报考火爆,考上的难度当然较大。冷丝提醒你,你报考时还需要多多斟酌。
大学毕业的同学发现,在求职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文凭更容易有好的发展,但是这个职场上没有绝对化的情况。许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毕业后的去向而忧愁,在投递简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这么几所211大学更受单位,企业的重视和欢迎。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这3所实力非常强的院校,毕业后不用愁找工作,就业率非常的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一、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设有24个学院,85个本科招生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11大学科门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进入了优秀的院校教书育人,发展前景非常的好。一直以来湖南师范大学都凭借着自己的优质教学方法让的名气在中国大大的提高!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设置,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不仅有着先进的科技实验设施,还是直接归属国家管理,毕业后都是为国家工作,可以说,只要你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那你未来的一个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三、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位于首都北京,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举办的第一所财经院校。作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中央财经大学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培养创新人才。目前,各大银行的行长大多数都是从这里毕业的,实力就不用多说了,就业方面就更不用担心,该校一向以就业质量好著称。
“南京大学2020届毕业生平均年薪17.83万元”,这一消息引发关注热议。有些网友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有些表示南京大学的这一薪酬统计针对“被调查人群”,并非全部毕业生,不具有代表性...有的则认为公布薪资只会增加焦虑感...虽然争议不断,但薪酬水平仍旧是大部分人关注的部分。从目前已发布的《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出,多数高校的报告中均涉及到了薪酬水平。● 部分名校薪资统计吉林大学: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8384.72元《吉林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2020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8384.72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4501-6000元(22.89%),其次为7501-9000(18.70%)、11000元以上(16.17%)。薪酬包括能折算成现金的工资、福利等。从不同学历来看,吉林大学博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10096.75元,硕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8644.63元,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7731.54元。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仅次清华北大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提到,从签约年薪来看,薪资水平与学历层次呈正相关。“在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中,我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仅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三,可见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报告中指出。武汉大学: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8898.45元《武汉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统计了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酬区间,其中,税前月均收入为8898.45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8001-10000元 (34.26%),其次为 10000 元以上(29.08%)和 6001-8000 元(23.51%)。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月均收入为7272.09元,硕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8998.91元,博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10565.22元;可见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与其学历层次呈正比,即学历层次越高,其月均收入水平越髙。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相比,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生企业就业率有所下降,较去年下降11.85%,事业单位就业率升高2.72%。毕业研究生企业就业率较去年下降6.13%,事业单位就业率升高3.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月均收入6579.60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表示,毕业生月均收入为6579.60元,其中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6090.19元,硕士研究生月均收入6768.14元,博士研究生月均收入8955.53元。报告介绍,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调研覆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全体毕业生,问卷调研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11月1日,共回收有效卷60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49%。该校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7190人。暨南大学:本硕博毕业生月收入分别为7688元、9263元、12542元《暨南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校2020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7688元、9263元、12542元。各学历层次的月收入较上届均有提升,其中博士毕业生月收入提升较多,具体来说博士毕业生从事研究人员工作的比例上升较多,其月收入(14556 元)相对较高。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10922元 排名全国第二北京外国语大学近日在《20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援引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数据称,该校毕业生以86.3的薪酬指数排名第五,10922元的平均月薪排名全国第二,位居语言类高校的第一名。四川大学: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8312.32元《四川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0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8312.32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7501-9000元(33.82%),其次为11000元以上(19.70%)和4001-6000元(19.17%)。报告显示,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与其学历层次呈正相关,博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12876.49元、硕士毕业生月均收入为8259.76元、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7661.23元。从薪酬区间来看,低收入区间段本科毕业生占比较高,高收入区间段毕业研究生占比较高。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实际起薪9674.22元/月《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介绍:调查显示,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为10027.68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9674.22元/月。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为8177.54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7887.29元/月;毕业研究生平均期望起薪为11104.28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10238.84元/月。毕业生实际起薪平均达到期望起薪的96%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经大学在报告中还分析了该校毕业生集中所在的行业起薪状况。从分行业情况看,证券业实际起薪最高,为11949.15元/月,其次为其他金融也、房地产业等;从分岗位情况看,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际起薪最高,为10789.26元/月,其次为金融业务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观点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清华没有针对毕业生薪酬做过全面普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毕业生在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前不知道自己准确的收入(含奖金);另一方面是因为薪酬属于较隐私的信息,调研难度大。对同一单位而言,本硕博毕业生的起薪即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薪酬存在差异,如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一般起薪较高;不同学科之间的薪酬也存在差异,一般工科毕业生比文理科毕业生的薪酬略高一些。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由于薪酬数据都是毕业生自己填报的,而毕业生填报数据时可能会因面子问题,将薪酬水平往高了报的情况;但也不排除部分毕业生因低调谦虚而将薪酬报低的情况。由于很多毕业生会较倾向于在学校所在城市或学校附近城市就业,而不同区域的城市之间整体的薪资水平通常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高校的区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就同一培养层次而言,一般文科毕业生的薪酬会低于理工科毕业生,尤其是工科。除个别专业外,多数人文社科类毕业生的薪酬显著低于工科毕业生薪酬,有些甚至会低一半。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高校自身完成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缺少第三方性,其信度、效度、真实性都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国内做这类调查的第三方机构数量少、业务范围受到限制,这使得有关高校毕业生薪酬的完整系统、真实有效的数据很难获得。教育部透露,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这是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形势还会比较艰难,这意味着就业需求实际在萎缩,而大学毕业生会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会持续存在。陈志文强调,毕业生应脚踏实地先解决自强自立的问题,而不是过度去关注工作好不好、工资高不高等问题。“好工作和高薪不是挑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毕业生不要太在意一时的薪酬待遇。在工作过程中,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的人通常都能获得合理的回报。”陈志文说。本文由中国教育在线(eoleoleol)综合整理自:各高校就业信息网、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