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西医结合学科这些学校很强,附属医院很有实力,毕业工作不愁擅相攘伐

中西医结合学科这些学校很强,附属医院很有实力,毕业工作不愁

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的几所学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实力很强,他们虽然不是名校。但是实力却是不容小觑,毕业后工作也不用担心。稳定而且待遇不错。北京中西医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A+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品牌:针灸推拿学省部重点:中医学这两所学校算是这个学科在国内的顶尖大学。复旦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A-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也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培养并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从这里走出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国家品牌: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校的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国家品牌: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天津中医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四川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B+大连医科大学(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为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品牌:临床医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校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重点:针灸推拿学南方医科大学:该校于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广东省“211工程”。国家重点:中西医临床医学

秃而施发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开展线上考研交流会

7月15日晚,中西医结合学院在腾讯会议上开展线上考研交流会,分为“16级和17级专场”和“18级和19级专场”,分别针对不同年级同学的不同需求。考研交流会邀请了15级贾兆星,赖喜林,郭严午,张罡,张文燕等优秀考研学子为同学们分享考研经验。举办本次交流会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目标,更好地择校、备考和合理进行时间安排。优秀考研学子代表们讲述了目前的考研形势,同时介绍了择校方法、考研高分秘籍、技巧和考研心得,使参与的同学们了解到考研准备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参考用书等情况。贾兆星从推免的好处、推免的办法、如何准备推免三个方面来分享自己的经验;赖喜林介绍了自己在当班长期间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B计划和大学期间比赛、论文、项目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报考学校的相关录取要求。郭言午从明确目标、潜心复习、调整心态三方面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并从专业课、英语、政治三个角度着重介绍了复习方面等心得体会。张罡从实习与考研、考研试卷内容、考研目的、低年级应如何准备考研和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分享。张文燕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讲解了考研的复习安排、资料收集、考试技巧等。分享结束后,现场进入互动环节,准研究生们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样问题,如如何选择考研专业、复习英语政治的技巧方法等。最后,中西医结合学院党委副书记顾义俊作考研交流会总结,她首先感谢参与本次分享交流会的优秀考研学子代表,并表示希望通过学长学姐们的分享,同学们能够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业规划,坚定考研信心和专业自信。此次考研交流会不仅为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立志考研的同学们指引了方向,让同学们对考研有了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

大金鹿

执业错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应“中西医结合之路越来越难”

据中国政府网1月21日消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回应“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执业困惑”时介绍,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可以在经卫生行政和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执业。早前有网友通过“我向总理说句话”留言称,中西医结合自提出以来为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屠呦呦等伟大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被独立划分出来,成了脱离临床医学专业的范畴,自此许多从事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们,因“执业错位”“超范围执业”,被迫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尽管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言,但10余年来均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明确回复,中西医结合之路越来越难。这一举措还继续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学子,经过辛苦学习实践,考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只是废纸一张。恳请给中西医医师一条出路,或者请允许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进行培训、考试自愿考取临床或中医执业医师,取消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卫医发〔2001〕169号),对各个类别医师的执业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中西医结合专业属于中医类别医师。2016年12月颁布的《中医药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称,这里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指的是对于国家有专门规定的限制类医疗技术,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培训考核后在该医师专业相关的领域使用。对于一般的现代诊疗技术,则无须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现行有关卫生、中医药的法律法规未禁止中医类别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除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以外的临床科室执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可以在经卫生行政和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执业。澎湃新闻注意到,2013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状况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考研困难、就业困难、晋升困难,国家应在政策法规、医院科室建设、专业设置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支持。”陈凯先当时介绍,由于各省级医政主管部门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解释不同,一些省级医院在管理上不准许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进入综合医院西医科甚至中医医院中医科,致使许多具有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者只能到中西医结合医院或其他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工作。而在2020年7月,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中西医结合专业面临的困境:很多医院(包括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对法律法规理解有很大偏差,包括很多医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都认为我们的执业范围就是中西医结合科,除此以外就算超范围非法执业。彼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回复称,您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可以在西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耳鼻咽喉科执业。可以开展无需特殊准入要求的现代诊疗技术,如要开展需特殊准入要求的现代诊疗技术,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培训考核合格后在该医师专业相关的领域使用。属非法行医或非法执业的,由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在日常监管或接群众举报后,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陌路雪

昭昭医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验分享

你以为考试就只是看看书复习复习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要想顺利通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要充分做好准备,除了要复习备考之外,还要了解考试内容和性质,还要有一些复习技巧和应考技巧,昭昭医考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这些技巧。一、考前在考前复习阶段开始之前,要先对考试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要对该种考试的性质及要求有所了解,同时评估一下自己的基础如何,如果你基础好,既可以自己按照考试大纲买本教材复习就基本上没问题。如果你基础不是很好那就最好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加上网络课程学习,还得花点功编著的教程和习题集。虽然说,这些课程价格不是很便宜,但他会在复习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二、复习在对考试有过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就开始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称重一定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重点,把握重点分清主次,笔试中内外妇儿是重点,这部分如果考得好,笔试基本OK,其它的随便看看就行,实践,看我们的诊断书足矣,就是病史采集及体检部分是重点,这是我们作为医生必须掌握的,病例分析只要到时照材料抄抄就行,当然一些常见病例你应该知道。另外心电图,胸片考前加强一下,就那么几种疾病,背背就到位了。三、看书参加考试复习,肯定有一本甚至多本厚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该怎么看呢?现在天气还好,等到快考前,天气炎热,能安安静静的坐着看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你可以把书多少页看一下,再你有的时间算下,比如还有60天,书是1200页,你计划看两遍,那每天你就一定要花时间看40页,自我约束,一个月下来,你发现一本这么厚的书竟被你读完了,很有成就感,当然可能有人会说,看也是白看,记不住,这很正常,只要有印象就行,毕竟以前都学过的,现在只是复习而已,个人推荐是最好看三遍,如果你不想靠运气。四、考试大家都知道,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在复习时经常纠结先复习技能还是先复习笔试部分的内容呢?虽然是过了实践才有资格考笔试,但还是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复习笔试部分,当然实践部分也不能马虎,尽管它确实不难。另外过了实践部分,也不能放松学习,因为实践成绩是不给保留的,笔试没过,就算是实践过了,第二年也得重考实践。所以一定要都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考生在备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同时也在准备西医综合考研,觉得没有时间和精力复习,觉得两者相互矛盾想放弃其中之一,其实考研和考资格证是不矛盾的,本人就是两者同时准备的,最后都中了,因为各科毕竟综合于医学,任何一科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通的。当然时间一定要分配好,不要顾此失彼。

南遥

这4所“医科”大学实力全国顶尖,考研难度不大,录取就业有优势

一般而言,对于医学生的在校学习还是考研都难于其他专业的。而在各大专业的最苦最累的排行榜上医学类专业也是首冲第一的。而一般医学类考生在上学期间为了减少就业压力都会被要求本硕连读或者是本硕博连读,这也是造成考研难度增大原因之一。国内最难考的医学院分为两大层次,一个是相对来说较容易一点的医学院,以中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最为代表。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院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比较好的具体专业有内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属于我国的高水平重点建设高校,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经由国家领导人改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力已经是全国一流。苏州大学医学院最早科追溯到原东吴大学1949年创办的药学专修科,现在依托苏州大学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借助快速发展的苏州经济和高速发展的医药行业,医学院现在是国内高级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天津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站点,口腔医学、护理学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据天津医科大学的考研学姐来说,基本考试在350分以上,在复试时不要太夸张,基本可以稳上。山东大学医学院前身是山东医科大学,在2000年与山东大学合并之前,一直是山东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而现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录取线也是山东大学所有学员里最高的之一。而这几个医科大学的考研情况来看,中国医科大学以报考人数较多,难度不高,天津医学院地理环境优越,以北方考生为主,分数线逐年降低,基本不接受调剂生;苏州大学医学院地理环境不错,临近上海,初试分数不高,复试也不难,录取率较高。山东大学医学院应该是这几个里最难的,主要以本省考生为主,分数高,人数多,竞争压力大。所以想报考这几个学校的研究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功夫,而且医学考试庞大而复杂,所以更费脑力和精力。

光头党

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引领人类健康的新潮流,中医黑也必将被历史淘汰

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中西医作为中国人有件在我们生命中值得庆幸的事,那就是有两套医学系统为我们生命保驾护航。可以说医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也可以说是我们我们健康密不可分的左膀右臂,当人生病了就会就医,在选择哪种治疗方式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会选择中医,有的会选择西医。而中西医的治疗方式各有不同。中医是“通”,西医是“堵”。显然两种方式截然不同,但各自优势都非常显著。中医提出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西医则是各种花式堵法,有肿瘤一刀切之,放疗化疗把癌细胞压在体内,进行杀伤等各种疗法,大禹父亲治水采取的方法就是“堵”,而大禹治水就是开口凿河就是“通”。两种方法截然不同都有着治愈效果,不同的症状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中医的优势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可以看出中医的观点就是要让人体的五行达到平衡,根据不同的季节所产的环境和气候,对人的身体也有不同的影响,有的人觉得中医这些看不见的理论玄之又玄,无法验证就是假的,但是宇宙中的各种射线我们的肉眼也看不到,那么我们认同宇宙生射线能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为什么就不认同,中医理论中季节对人产生影响的理论呢?中医在近代走了很大第一段弯路,但幸运的是,只是走了弯路,没有走成绝路。在这次疫情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张伯礼院士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中讲到,中医的传承到现在,有着将近5000多年的历史没有断,从甲骨文上就有很多医学知识记载。它的理、法、方、药以及它的解刨、生理、病例、治则、治法自成体系,所以中医药直到现在一直还在发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八个字出自《黄帝内经》,中医重在提高自身的痊愈能力,当疾病没有来之前,加强自身的保健预防去抵抗疾病,当出现疾病的时候,也是重点加强自身,从而提高自身的痊愈能力,用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来整体调整。中医药的主要特点在于天人合一,中医认为局部的病变是由整体失调而产生,因此在治疗疾病中特别重视内外统一、整体调整。在中医药发展的长河中,中医也形成了自己体系的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气功)、按跷就(按摩)这些样式多种、有效且便宜的治疗手段,从初期疾病预防降低发病率到后期的整体治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西医的历史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医,实际上是指近代和现代的医学,已经有400多年了。西医的精准医疗;普及度较高,而西医讲究眼见为实可以直观了解疾病根源,西医在应对抢救上的优势比较的突出,核磁共振、X光透视、血液、尿液的化验以先进的技术快速抢救,提高疾病的治愈率。1543年,维萨里发表的《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刨学,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人有多少骨头多少神经,有没有病变。让人们对人身体病灶有了基础的了解。中西医之争本来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是件非常好的事,我能有两套优秀的医疗系统,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不好吗?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毕竟能够将中西医两套系统,统一整合到一起只有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做到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呢?可是总有一些目的不明的人想要废掉中医,无论是从中医的文化还是中医的手法,只要是中医必定就要批判,这里面不乏一些公知人物,他们用他们的影响力,影响了好多人对中医的看法,甚至让社会上,上演了中西医的对抗。在这些目的不纯的人的操弄下,也让本来和谐的社会和民众产生了撕裂, 甚至还出现了中西医互相的挑战,本来相互切磋是件好事,但是带着批判的想法来切磋的,就变成了要自我证明的挑战,这样就加深了中西医的矛盾,中医以整体去面对疾病,西医以点去面对疾病,而现在的现代医学也在学习中医的整体理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西医面前,既是同事也是师长,西医和现代医学有好多地方需要向中医学习的,而5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在新的时代也会有更好的发展,那些污蔑、打压、抹黑中医的中医黑,和以打着科学理论去打压中医药来达到撕裂社会和族群的人,终将会被唾弃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中西医结合也将是未来引领人类健康的新潮流。

驺忌

医学类考研大数据分析都报名这个学校,原来都是为了这般!

1.1学校实力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唯一一所中医类“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1.2学院实力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并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6个,北京市重点专科(北京市特色诊疗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另外,医院还设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1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1.3就业情况/发展前景北京中医药大学丰厚的师资储备以及专业设备,一定会让从事中医、中西医等专业的同学学到更多的知识,这里有前沿的诊疗设备和深厚的中医知识积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更多的时候,中医,中西医类的专业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医类”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相信在回到家乡或者其他地方工作也会相当有竞争力。1.4考研内部信息介绍1、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复试中,学硕更加注重学术能力、科研能力、英语能力等,而专硕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诊疗和临床技能能力。在读研期间其培养方式也不同,专硕基本是在医院进行各科室的轮转规培,而学硕则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这也是两个方向的不同之处,但并非是绝对分开的,专硕也需要抽出时间进行科研以及论文撰写,只不过是说术业有专攻,各有侧重。毕业证书这一块的话,专硕研一时就可以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专业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即“四证合一”),而学硕的话学硕毕业后无法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2、导师论文初试和复试中不太需要看导师的论文,初试采取全国统考的方式,所以这很大一部分剩去了我们搜集院校复习资料的环节,全心准备初试即可,在复试过程中,面试的主考官是不同专业的专家,可能会有要考的导师出现,但是在面试过程中主要是以考察对病例的诊疗思路,不太会考察专向某一科。但是在如果在复试之前去见老师的话可以考虑看一看老师的论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的话在见老师的时候可能会对你印象深点。二、专业复习规划指导2.1初试参考书目初试的话全国所有的医学类专业的专硕采取的是全国统考的方式,所以在复习中认真复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定教材即可,学硕的考试可能某些院校是采取的自主命题的方式,但是参考教材和专硕相同,而且考试的题目也会比专硕相对简单一点。2.2复试参考书目北中医的复试有自己单独的指导用书,而且各专业都不同。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黄皮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外科学——新世纪教材(第二版)、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针灸推拿学——《针灸学》赵吉平、李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苑出版社;《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黄皮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参考书目可在初试后关注北中医网站当年发布的专业参考书目(一般每年都不会有太大改动)三、复试方案及准备(以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为例)3.1复试方案1.复试方式复试内容包括资格及基本素质审核、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包括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考核、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临床技能考核。1)资格及基本素质审核:把该带的证件都带齐了即可,基本素质审核的话就是一个小面试,研究生处的老师和大家聊聊,不用紧张这个不计入总分的。2)专业课,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是2小时,大家可以搜集往年的试题就今年复试的专业课题目看的话很多和之前相似,可作参考3)综合面试:抽一个病案进行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调护方法。然后进行英语口语的面试就是和老师进行一个英语的短对话,很简单不用紧张英语口语该去怎样复习。4)临床技能考核:随机抽取一项体格检查进行操作,所以大家最好对全身的体格检查都又一个大体的了解。2. 拟录取排名方法1.复试成绩实行100分制,其中专业课笔试权重45%、综合面试(考察二级学科临床综合素既往学业表现和潜在能力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权重40%(其中既往学业表现和潜在能力素质权重5%、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权重5%),临床技能考核权重15%。2.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进行加权计算。考生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为: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3.录取原则a.各学科根据考生总成绩进行排名,按招生名额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b.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不及格即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4.录取顺序:先录取一志愿报考本专业的考生,再录取一志愿报考本单位其他专业的调剂考生3.2复试准备参考策略北中医的复试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尤其是一附院,挺多初试分也不低但却被刷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复试,复试中专业课笔试占了45%,基本上是一半吧,所以初试结束后一定要仔细复习相应的课程,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同学,专业课考试大部分还是考察西医的内容,所以大家在复试准备的时候多看看西医的课本。口语的话,占比例较少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上面,把专业课和体格检查复习好了基本就没大有问题了

毒中毒

34人学霸班29人读研“考研牛班”强在哪?

班级学生获奖随着今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的尘埃落定,扬州大学医学院出现了一个考研“牛”班。记者昨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中西医1501班共34人,其中32人参加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27人成功考上,另有2人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考研录取率高达85.3%。五年时间他们绽放异彩扬大医学院团委书记许金鑫告诉记者,中西医1501班此次考取研究生的29名同学,分别进入北京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该班是医学院出名的“学霸班级”,班上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强怀娣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奖学金的比例较高,还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参与职业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发表多篇CSCD、SCI论文;参加黄帝内经知识竞赛、“天堰杯”中医药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中西医临床能力大赛;参与扬马志愿服务等活动。34位学生拜了26位师傅记者了解到,大一时,整个班级的氛围相对懒散,不少学生除了上课和考试周,平时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中西医结合学系教工党支部支部书记朱虹教授意识到,师傅带教对于一名中医学生的重要性。2016年,一场特别的拜师仪式在朱虹的导演下得以举行。敬茶、鞠躬、呈上拜师帖,34名同学与26名指导老师进行中医拜师仪式。经过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慢慢改变了懒散的状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考研复习期间,中西医1501班的同学们一边在医院实习,一边备战考研。“中西医1501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母校见证了他们不懈的奋斗和追寻,相信时间也会继续见证他们在未来收获理想和成功。”扬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花瑞锋说。记者 乔云

浮躁

国医大师对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中西医结合提倡了几十年。在初期提出这一口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西医都是保卫人民健康的,所治疗、预防的对象都是人,中西医携手并肩,各扬其所长,岂不更好。但随着中西医结合的践行、深化,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中西医是不同科学体系的医学,在技术层面可有一定的借鉴,但在理论层面,就目前科学水平而言,尚难以结合。基于科学一元论这一指导思想,相继提出了中医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微观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等。可能因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大有否定中医科学性之嫌,近年总算不大提了,但其根子并未铲除。这么多的化,实质是以西医为尺度来衡量、诠释、改造中医。似乎经过一番改造后的中医,也就实现了系统化、标准化、微观化、现代化,可以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中医,于是外国人可以听得懂,相互可以沟通,与国际接轨了,中医也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了。例如呼声颇高的中医现代化问题,其标准是什么?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述中医。西医是现代科学体系,是开放体系,凡是科学的新成果,都会很快被吸纳。中医的现代化,实质是用西医语言来诠释中医,仍未跳出科学一元化的窠臼。中西医结合的60年,大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些“化”的结果如何呢?不可否认,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大都是技术层面的,最终结论也都是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鲜有重大突破。其负面效应却突现,使中医严重西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正如刘长林先生所说:“科学一元论的紧箍至今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这是中医面临种种困惑的根源。”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中西医不同的科学体系。中医固有其不足,但它有很多超前的科学内涵,远非现代西医甚至现代科学体系所能涵盖得了的。例如:1.整体观:中医是研究人体与天地万物、精神意识相互关联、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人是自然产物,人与天地相应;人本身是一活的形与神俱的有机整体,这是整体观的两个要点。2.辨证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形象,研究活的机体状态、信息、精神意识变化的规律。辨证论治的本质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纳入全部信息基础上的治疗个体化。3.恒动观:天地万物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不断地运动变化,疾病的证也不断运动变化,治疗措施也就随之而变,才能谨守病机。4.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中医治病是治人的病,始终以维护、调节人体正气为目的,因势利导,无论寒热补泻、标本先后,莫不如此。5.多系统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中药由单味药到复方,是一次大的飞跃;由奇方到偶方又是一次大的飞跃。按君臣佐使相互配伍的复方是综合调理,这与西医追求的单一成分大相径庭。6.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从脉、舌、神、色等对生命丰富信息的获取,对病势的判断,吉凶顺逆的转归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内涵和优势。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病证,如中医认为属同一病机,则采取相同的治疗措施;相同的病证,若病机不同,则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这风马牛之间,必有相互关联的内因,大有可探讨的空间。8.养生、针灸、气功、预防、疾病调养等,皆富哲理和科学内涵。9.中医大量丰富的医疗经验,许多尚是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10.科学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通,而中医恰是这一境界的典范。很多超前的中医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远不是现代医学甚至现代科学所能解释、涵盖的。片面地强调以西医或现代科学来研究、改造中医,是难以取得重大成效的。中西医毕竟是不同的科学体系,不存在通约性,60年的历史就是明鉴。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西医结合的60年,不是中医理论被“现代化”了,而是中医理论体系被淡化了。相反是由于西医的进步,很多西医理论趋同于中医。例如:1.医学模式:中医从来都讲人与天地相应,形与神俱。西医的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改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趋同于中医。李恩教授进而提出“自然—社会—心理—生物—个体化”的医学模式,我认为是更高层次的医学模式,符合中医理论体系,也符合未来医学发展方向。2.恒动观:人体的生理病理随天地阴阳节律的变化而不停地运动变化,如昼夜晨昏、月之盈亏、寒暑更迭、60年一甲子等,西医近代兴起的时间医学,趋于中医。3.全息论:中医从来都认为局部可反映整体,整体病变可反映于局部,如望舌可洞观五脏六腑,切脉可判断邪之进退、正气盛衰。近代西医兴起的全息论,趋向于中医。基因学为此提供了依据。4.循证医学:中医看病,从来都从病人所苦所欲入手,辨证中强调抓主症。近年西医兴起的循证医学,也重视起疾病的主要证据,这与中医趋同。5.个体化医疗:中医辨证论治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实质是个体化医疗。西医近年也提倡治疗的个体化,这与中医趋同。尤其人类基因图的完成,证实每个人的基因都各不相同,这为个体化提供了微观证据。6.多系统、多因素、多靶器官的综合调理:中医组方,从来都讲君臣佐使,相互配伍,形成有制之师,综合调理。近年出现的鸡尾酒疗法,这与中医趋同。基因学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是多个基因的变异,这为中医综合调理的治疗思想提供了基因学的依据。7.整体观: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整体观,着重研究庞大复杂的系统功能变化,而西医刻意追求的是物质的理化、线性变化。西医近年提倡系统整合,这与中医趋同。8.形神观:中医从来都把人看成是形、气、神统一体,人有情感、精神、意识、思维,有别于其他生物。近代发展起来的精神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其理论内涵与中医趋同。9.回归自然:鉴于环境污染、化学药品的负面影响,人们普遍追求天人和谐,回归自然。这种理念的渴求,与中医趋同。以上乃举例而言。西医观点向中医理论趋同,尽管其深度、广度及视角尚难与中医相比,但毕竟是巨大进步,这些进步是跳出分析还原的框框而取得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汲取和借鉴中医理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相互趋同中依稀可见一线新医学的曙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向中医趋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东方文化将日益显现其无穷的价值,中医学也必然如此。季羡林先生说:“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是必然的。没有文化交流,也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中西文化要交流,中西医也必然交流。中西医结合毕竟已60年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应该认真梳理一下,以期探索更加完善的道路和方法。以下范畴是不成功的:①以西医理论来揭示中医藏象、经络、气血等的实质,是不成功的。因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脏器根本不搭界。②用西医分析、还原的理论,以造模方法来探索中医疾病机制,使之微观化、客观化等是不成功的。因中医的核心是证,与西医的疾病相去甚远,且证的模型必须四诊合参,老鼠、兔子是无法进行四诊合参的,也就难有真正的中医的证。以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成果难说有多大价值。③以DME的临床设计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中医是个体化治疗,是整体观、辨证观、恒动观,以DME方法产生的临床研究结果,阉割了中医的灵魂,对提高、发展中医没多大帮助。以下范畴是可取的:①借助现代化手段的检查,是中医四诊的延伸,有助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尚不能作为临床应用中药的依据。②中西医有机结合的治疗,彼此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混合,更不是中西医相互干扰,有助临床疗效的提高及急救。③关于药物、方剂成分的分析,加工方法的检测及药理、药效、毒理的实验研究,有助于中医对药物及方剂的认识。④关于阴阳节律的研究:不同时间机体的诸多变化,为阴阳学说提供了客观依据。⑤证的研究:以中医证为切入点,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为证的客观化、微观化提供了依据。⑥关于体质学说的研究,为中医体质学说提供了客观依据。⑦利用气象、天文等学科知识,研究运气学说,为中医运气学说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以上分析肯定不全面,我的中心意思是东西方文化肯定要交流,中西医也肯定要交流、融合。我们已经大力提倡,搞了六十多年,其中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值得商榷的,有的有可喜苗头,应认真分析总结。不能因中西医科学体系不同而拒绝交流;不能以西方科学为唯一科学而扭曲、阉割中医。不同科学体系的两种医学的结合,要探索其恰当道路、方法,找寻切入点,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面照端。有些研究成果还仅是量变,还未产生质的飞跃。随着科学的前进,中西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视角产生融合。这种融合,必然是一长期过程,是瓜熟蒂落,而不是强扭的瓜。把长远目标当成现实要求,是学术领域的浮躁,揠苗助长。

召公

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还是不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中医药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面对传染病频发的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医传染病救治的人才体系,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中医应急队伍,已经迫在眉睫。中医药在与疫病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疫病诊疗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然而,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开始转向非传染性疾病及慢病领域的治疗与研究,而对急危重症、疫病学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教学体系中,与时代需求相对应的中医疫病学教材及教师队伍建设明显不足,中医从业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素养不够,疫病防控的专门人才更加缺乏。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中,需要一支熟练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和中医疫病诊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现代传染病学建立了成熟的传染病防控理论,而现代医学借助疫苗及抗微生物药物,在经典传染病防控及生命支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由于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仍然存在巨大空白。而中医药可借助数千年形成的疫病诊疗体系有效地填补此短板。经典疫病治疗理论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应对模式,可以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治疗中较早发挥作用。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可在疾病全程展开,最大限度减少疾病进展,最大程度保全患者生命并减少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高昂支出。我国现有的人才储备中,不乏擅长重症抢救的高层次西医专业人才和擅长传统中医诊疗的传统医学人才,但是能够将中西医深入结合起来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则明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危重患者时,能够充分理解两种医学特点或掌握两种医学特长的高水平复合型传染病管理及临床人才显得尤为不足。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在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完善、促进各级政府投入等方面,为建设中医、中西医结合救治传染病的基地,构建中医复合型人才体系提供了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中医、中西医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主动地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对有关传染病的人才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既包括本专科的课程教育,临床中的继续教育、高水平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不同层次的培养;也包括对现有急诊、重症医学、感染等专业的人才转型培养。深入挖掘中医古籍中的内涵,结合现代气象学、物候学等,运用大数据开展中医对于传染病发生的预测性研究。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治疗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切实有效的中医技术和中医方药,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加大中医传染病防控硬件投入,建立平战结合的示范性中医疫病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及传染病研究基地,形成示范性中医疫病中心,通过实战演练提升救治能力。基地建设要注意平战结合,完善疫情监控、防控演练,注重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