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研究报告》:中小银行数据治理要“三化”火车站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研究报告》:中小银行数据治理要“三化”

□本报实习记者 李林鸾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发布了《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是新的‘石油’。”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此次论坛上表示,在智能化、数字化大潮下,只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高质量治理,才能将数据“原油”转变为有价值有质量的数据“石油”,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数据治理面临诸多痛点为助力中小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金融壹账通首次针对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涵盖了7大区域、64家银行,并根据调研结果编写了《报告》。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作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数据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繁琐的工程,且涉及较多领域,多数中小银行在开展数据治理时面临诸多痛点。潘光伟也提到,当前银行业数据治理还面临着四方面的挑战和不足,包括数据整合度不高、数据标准度不高、数据应用难、数据治理人才储备不足等。对数据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报告》指出,中小银行缺少清晰的数据治理意识,缺少科学的数据治理实施路径,缺乏专业的数据治理人才队伍。其中,在数据治理意识方面,本次调研中约占21%的受访银行存在对数据治理重视程度不够,各部门协同推进困难等问题;26%的受访银行尚未成立数据治理组织架构或正在筹建中,且存在数据治理架构不清晰、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在认为应优先开展的数据治理工作银行机构中,仅有9.3%的中小银行选择了数据安全管理,折射出中小银行对数据安全管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在数据治理实施路径方面,除了前期投入大、开展难外,《报告》指出,数据治理过程中痛点最多的是数据标准落地,存量数据质量提升困难最终影响数据分析结果,存在此类问题的中小银行约占受访银行总数的25%。另外,23%的受访中小银行在数据治理中缺少有效的系统支撑工具,大部分银行仅在监管数据报送领域实现了信息化支撑工具,其他领域则较多依赖人工管理,造成数据治理人力投入大,数据治理效率较低,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数据治理应做到“三化”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小银行应对数据治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中小银行未来的数据治理应做到“三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即构建长效数据治理保障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制度及流程,建立数据治理标准化工作机制、协作机制、管理机制,在科学规划的数据治理路线图下,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扎实推进数据治理工作。“自动化”是转变传统单一的数据治理模式,减少人力投入,提升治理效率,借助先进的数据治理自动化工具和强大的数据中台能力,快速为上层应用提供标准、及时的数据服务,加速银行业务创新。“智能化”是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红利,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提升中小银行数据治理及数据应用方面的科技化、智能化程度,助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此外,鉴于部分中小银行在创新和数据开发领域面临的客观障碍,《报告》还建议构建开放共享的企业级数据中台,不仅能帮助中小银行降低重复建设、减少“烟囱式”协作的成本,也能够提升中小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事亲以适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推“蜂巢”模型助中小银行研判数字化转型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李冰近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发布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将包含“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框架定义为“蜂巢”模型。《报告》首先指出了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提到,在宏观环境变化、大型银行进军下沉市场等竞争压力下,发展金融科技是中小银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市场对金融业有了新的要求,中小银行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经营快速落地实践的问题。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普遍共识。《报告》所做调查显示,平均接近90%的受访银行认为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各方面变革举措。《报告》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了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进展: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金融科技投入显著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加深等。指出,由于前期积累和转型进度参差不齐,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分化明显,民营银行在各项得分上显著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对中小银行群体的全面观察,《报告》认为,基础数据资产不足、业务获客渠道单一、人才供不应求、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问题,是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共同痛点。特别是对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厘清背景、总结成绩、分析痛点的基础上,《报告》锚定银行4.0时代,运用“蜂巢”模型,从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对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出了建议,同时《报告》还涵盖了丰富的案例研究,从受访中小银行中总结出优秀做法,向行业推广,提升中小银行整体的经营水平。(编辑孙倩)

阿尼纳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出炉 解锁中小银转型新姿势

(记者郭钇杉)2020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年份,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制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头部公司获得客户和资本市场的双重认可,也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大环境。为诊断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并提供精准解决方案,10月26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发布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将包含“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框架定义为“蜂巢”模型。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专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量案例做了研究,并将深度调研的59个案例详细写入《报告》。《报告》指出,通过这六个维度的协同发力,中小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优化经营效率并提升业绩的目标可期,并指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报告》首先指出了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报告》提到,在宏观环境变化、大型银行进军下沉市场等竞争压力下,发展金融科技是中小银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市场对金融业有了新的要求,中小银行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经营快速落地实践的问题。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普遍共识。《报告》所做调查显示,平均接近90%的受访银行认为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各方面变革举措“在本行战略地位较高”或“是本行的核心战略”。中小银行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实现全面转型成为必然。《报告》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了2019 年以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进展: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金融科技投入显著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加深等。《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前期积累和转型进度参差不齐,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分化明显,民营银行在各项得分上显著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对中小银行群体的全面观察,《报告》认为,基础数据资产不足、业务获客渠道单一、人才供不应求、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问题,是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共同痛点。特别是对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站在中小企业背后的中小银行,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均衡而高质量地发展金融科技,《报告》还从更全面的视角出发,建议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联盟以及省联社等机构都应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方共治的金融科技支撑模式,为中小银行加强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大支持。具体来说,建议监管部门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基础上,为中小银行创造更加有利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建议地方政府在提升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类银行联盟和平台机构的协同领作用,形成规模化效应和广泛的合作机制;建议有能力的省联社进一步发挥指导带动作用,促进农商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加速“补短板”。(责任编辑 孙永剑)

其自视也

美创科技联合发布《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报告》

近日,由安全牛、谷安研究院联合美创科技、明朝万达等多家数据安全厂商编写的《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旨在通过收集整理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的现状,分享专业公司在银行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和技术工具应用的知识与经验,为中小银行开展和完善数据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支持和帮助。此次研究报告主体架构包括:概述、数据安全治理环境、数据安全治理方法、数据安全治理运维、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及案例研究等,每章之中对细分的领域进行描述,力求覆盖到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方面。美创科技重点参与的调研领域为数据脱敏和数据库安全审计。中小银行相比于大型银行,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不低,但整个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效有比较大差距,部分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根据研究报告对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的建议,中小银行需要从管理、制度、流程、人员、工具等多个维度进行体系化建设。其中,中小银行数据管理、制度、流程、人员层面问题可以引入专业的咨询机构辅助体系化开展,数据安全内外部攻击及数据安全防护工具的有效使用层面,美创科技结合十数年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安全整体方案的经验给出如下建议:全面梳理,明确保护对象一直以来,金融数据是所有行业质量最高的个人识别信息(PII)和最为完备的个人财物信息(PFI),处于数据价值链的顶端。随着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及业务增加,数据量剧增,包括客户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电话、信贷情况等大量的敏感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之中。而要保护这些敏感数据,首先需要明确哪些是敏感数据?敏感数据在哪里?敏感程度又是怎么样的?只有在明确数据含义、完成敏感数据发现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相应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因此,需要全面梳理、准确识别敏感信息,根据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分级,从而采取针对性安全防护策略。美创暗数据发现产品能够对多种数据源进行接入,全面捕获元数据信息、智能解析数据类型和含义、自动发现数据内部关系,并按照业务模板对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中小银行用户将不可理解的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化为可认知的、分类有序的数据,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最终帮助用户明确敏感数据保护对象。内外部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根据《JRT0171-2020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数据的范围为个人金融信息,数据生命周期定义为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数据安全风险。如:内部人员违法访问业务系统获取用户信息;开发测试环境中敏感数据外泄;数据传输过程被窃取等。风险评估是数据安全管理的中轴线,承接组织战略和目标,并指导安全如何进行保护、检测、响应和恢复。因此在第一步明确了数据保护对象之后,银行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多维度全面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数据安全风险分析工作,了解当下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敏感数据安全保护工作都做了哪些?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否还存在风险点?等等。美创科技基于数字风险管理CARTA模型,制定具备持续自适应风险与信任评估过程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方案从以数据为中心的控制措施组合以及场景的控制措施等维度出发,进行差距分析,全面评估组织的数据安全能力,旨在准确指导数据安全建设工作,满足商业经营和安全运营的双重诉求。金融数据安全合规性指引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强监管行业,金融数据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均对中小银行的数据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美创科技研究参考了大量金融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国内外标准,吸取了一些标准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并结合多年的数据安全工作经验,梳理出一整套金融数据安全合规性指引指南,旨在帮助中小银行更好地开展数据安全合规性建设工作。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选择在明确保护对象、风险现状之后,在合规性指引之下,最后就是技术和工具的选择,当前,数据安全工具的品类众多,如数据脱敏、数据库加密、数据库审计、数据库防火墙、文档加密等。但“罗马不是一日可建成”,对于中小银行,数据安全的建设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平衡业务和安全建设的重心,因此往往采用分阶段进行。那么,此时确定数据安全工作前提保障和重心就非常关键。无论是从《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指南》、《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还是从银行的业务实践来看,做好信息屏蔽,也就是数据脱敏工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随着金融开放和数字化应用的潮流,数据开放共享场景也愈加广泛,更加要求中小银行在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做好在流动的数据安全保护。美创自主研发的数据脱敏平台,可实现自动化发现源数据中的敏感数据,并对敏感数据按需进行漂白、变形、遮盖等处理,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同时又能保证脱敏后的输出数据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业务的关联性。在涉及安全、保密等因素及不违反系统规则情况下,美创数据脱敏系统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变形,克隆一份“高保真”的假数据,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美创数据脱敏系统广泛适用于在开发测试、第三方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场景,能够满足金融行业所要求的广泛的脱敏数据源支持,脱敏高效率,脱敏过程不落地,以及脱敏数据的高可用性等要求。其次,无论从行业标准、等保2.0规定,还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要求,审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数据库审计技术在银行领域已经应用十分广泛的需求,特别是《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网络运行安全的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这也意味着审计信息需要被当作一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便于事中及时发现问题,事后及时进行追溯。在监控与审计部分要求,应识别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员用户、业务用户对个人金融信息的访问。数据库审计工具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美创数据库审计系统,中小银行可以实现全面审计数据库中的各种访问行为,精确审计到操作人、操作工具、终端。不会因为执行语句过长或者链接太短,导致审计信息不完整或者漏审,并且能够在海量业务访问操作中,快速分析检索,提供实时的分析结果,为告警提供支撑,避免出现延迟分析等状况。一旦发生数据库信息泄漏事件,美创数据库审计系统可以准确定位业务数据库的操作人,责任人。另外,美创数据库审计系统报表增加业务视角,进行展示,做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理解,同时满足监管需求。除脱敏和审计之外,美创科技针对中小银行的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特点,提供以敏感数据保护为核心,贯穿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审计的金融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帮助中小银行用户构筑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合乎大同

吴晓灵牵头专题报告: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日由学术总顾问吴晓灵牵头完成了《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专题报告。现将报告全文发布如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了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多项涉及中小银行和小微金融服务,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完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6月1日,央行等八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纪律约束机制。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督促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组织专题调研,剖析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中小银行的主要诉求,并就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小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一)中小银行利润空间受挤压,经营风险上升中小银行经营范围和产品线较为单一,非利息收入有限。向实体经济让利则限制了银行的息差空间,比如地方法人银行获得再贷款后,执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得超过LPR+50BP,但由于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现金流紧张,违约风险高,中小银行的利润可能无法覆盖风险。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但盈利增长主要集中于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利润同比为负增长。当前银行业吸收了实体经济的大量经营风险。由于无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的实施,大量不良风险暴露被推迟,再加之信用贷款增多,银行在疫后的金融风险将加大。待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许多贷款将变成实实在在的不良贷款,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增大。同时,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大范围实施可能导致部分银行在一年内没有现金流入。尽管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对地方法人银行给予其办理的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作为激励,但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依然可能恶化。(二)适格的小微企业客户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在部分地区,中小银行面临合适的小微企业服务对象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部分地区在治理“散乱污”企业的过程中,大量小微企业被关停、取缔,导致该区域内小微客户数量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地区的企业以产业链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为主,虽然整个产业链上存在小微企业,但主要都在县域范围以外,而农信系统的中小银行面临着贷款不出县的经营范围限制;三是部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建设较为落后,缺乏有效识别适格小微客户和精准营销的能力;四是大型商业银行为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的要求,下沉客户群体,利用资金价格较低的优势与中小银行展开竞争。(三)中小银行资本不足问题较普遍,资本补充较困难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差,通过利润积累实现内源性资本补充比较困难。从外源融资来看,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工具和渠道有较大不同,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更加受限。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途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银行,有很大的限制。股东投资中小银行的意愿相对不足。第一,银行(尤其是国有属性的银行)在增资扩股时,入股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否则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但当前上市银行的PB(市净率)普遍低于1,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认为银行的价值低于其净资产。因此股东不愿意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增资。第二,国有企业都有主责主业,金融属于非主业,目前国有企业进行非主业投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限制。第三,由于股比受到限制,商业银行的股东权利有限,既无法影响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也不能推荐高管人员。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主要取决于银行的经营班子、董事会是否勤勉尽职,股东的存在感较低。股东缺乏出资能力或符合要求的潜在股东较少。目前部分中小股东缺乏持续的出资能力,主要股东虽然愿意承担起增资责任,但是又面临股权比例限制。如果新进的股东比照发起股东的资质要求,短期内也比较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对象。例如,对于民营银行而言,股东必须是纯民营企业。但今年大部分民营企业普遍自身融资都比较困难,此时让民营企业出资数亿元投入一家银行,且5年内不得分红,不得获得任何形式的关联贷款,是比较困难的。(四)小微企业数据获得成本较高,数据来源不足开展小微金融服务,必须依靠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在数据来源方面,大行相对中小银行更有优势。小微企业的数据获得成本较高,可能达到整个贷款的0.5%-1%,从而提高了贷款成本。现在全国不少的地方政府都在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采集到的公允的、公开的、多维度的大数据,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提高征信的公信力,使之成为银行风控可以采信的基础,且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获得和使用这些征信数据,对中小企业进行精准服务。但是,在平台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由各地方政府主导,规则不统一,信息割裂;第二,数据整合的程度不一,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现象较普遍,金融、工商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小微企业的一些非信贷信息的可读性比较低,缺乏深入挖掘和标准化处理;第三,底层数据获取困难,有的金融服务平台会根据自身建立的风控模型给银行一个企业评分,具体的企业数据银行还是无法获得。二、中小银行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诉求(一)监管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供便利的条件提高资本补充工具的审批效率。市场发行窗口转瞬即逝,审批流程过长,可能使得中小银行在发行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的过程中,丧失最佳的市场机会和时间窗口。因此,中小银行希望降低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工具的审批难度,简化审批流程。放宽中小金融机构补充二级资本或其他一级资本的条件,放宽对投资者的限制,提高永续债的流动性。创新补充资本的渠道,比如一些非上市的可转债、一些转股型的二级资本债都可以进行探讨。对于股东入股,目前在资金来源、企业性质、财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部分中小银行提出,对于新进的股东能否适时适当地放开股东注册地的限制,扩大投资者的来源。部分民营银行提出,希望能够在严格公司治理的前提下,比照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结构要求,适当地放宽对民营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二)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逆周期监管在经济下行时期,希望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逆周期的监管,适度放松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给予更高的容忍度,比如只需要达到《巴塞尔协议III》的下限而非上限。此外,有中小银行提出,在支持制造业、实体经济和普惠小微的资本消耗方面是否可以有阶段性的政策优惠,通过阶段性地降低这类业务的风险资本占用比例,减缓资本消耗和补充资本的压力。中小银行内部也需要进行差异化监管。对于经营规范和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在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资格等方面希望和表现较差的银行有所差异。对公司治理规范、差异化经营比较突出、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银行,希望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加快推进上市、丰富资本的补充渠道等,进而产生示范导向作用。(三)对中小银行的业务创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包容部分中小银行提出,希望在创新业务的流程方面给予更大的容忍度,比如:对于开展供应链金融可能涉及的网上异地开户问题是否可以放宽相关方面的限制,或者给予省一级监管部门更大的权限;互联网银行由于没有网点,主要是在线上开立二类户为主账户,在服务功能上受到很多限制,是否可以放开互联网银行线上开立账户的一些条件的限制,增强互联网银行账户服务的功能。(四)获得平等的金融公共基础设施准入待遇以普惠金融所需的大数据为例,可能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目前民营银行在小微企业的政府信息共享方面比较滞后。部分银行反映,希望可以获得底层数据,以便追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变化,便于开展贷后管理;对于一些新生代企业,也可以分析其发展过程,适时介入提供融资。(五)提高对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容忍度负债是中小银行的短板,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数据的获取和客户的获取更多需要依赖外部机构(比如助贷机构),需要向这些机构支付费用,因此数据成本和获客成本较高。此外,中小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相比,获客的层级相对更偏下沉,这部分客户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风险成本也相对更高。为维持一定的利差空间,中小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比大行更高一些。(六)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拓宽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对于主业集中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而言,不良率水平往往更高,这是市场的一般规律。如果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和大型企业贷款同样的要求,银行就会出现“惜贷”“慎贷”等情况。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管对普惠金融的风险容忍度。大中型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手段较多,包括资产证券化、组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等,而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相对有限。建议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通道,如指导中小银行以市场化的方式有序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帮助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三、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的政策建议(一)从战略上明确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重要地位,对中小银行提供更大支持中小银行在支持小微、稳定就业、保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几千家中小银行吸收了几千万家小微企业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也是需要被留下的“青山”。一是要维护中小银行流动性,便利中小银行融资。要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节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防止中小银行因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造成现金流断裂。二是要畅通流动性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工具更加直接通达中小银行。目前央行的很多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对手方是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成为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下游,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较高,建议未来可探索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直接向中小银行开放。三是推动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中小银行拓展便利化的融资工具。四是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纾困专项债等。从税收方面阶段性地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减免,专项减免节省的税收,可以用于处置不良或者是补充拨备。五是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的期限。央行推出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以及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有利于缓解中小银行的不良压力和资金压力。建议政策工具的期限不要定为一年,因为未来疫情的演化仍存在不确定性,希望能延长期限,给市场一个更稳定的预期。六是探讨小微贷款风险出表或风险共担机制,发挥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作用,降低反担保的要求,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和首次贷款的支持,提高担保的放大倍数,并且降低担保费率。对于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持续的资金来源,也需要有明确的安排。七是允许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方面与大行有所差异。从小微企业的角度看,首先关心的是融资“难不难”,也就是贷款的获得感,即如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或者不需要其他代价从银行获得融资,能否凭借自身信用而非抵押就可以获得贷款。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应该遵循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控制贷款利率的上限,既不利于小微企业获得贷款,也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因为银行不愿意以低息给高风险企业放款,为了解决融资贵反而可能会加剧融资难。八是改进银行考核办法,提高银行自主权。现在过多的、过细的、分类的比例考核,影响了银行经营自主权,而且还会产生很多的扭曲行为,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二)建立内外部激励机制,约束中小银行立足本职中小银行要明确自身定位,立足基层,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民营企业,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不能盲目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经营地域的扩张,而是要不断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不管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组织体系和资源安排上,都要向小微倾斜。可以通过单列小微信贷计划,增加业务专项费用,酌情下放审批权限。要利用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差异化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从内部看,要降低小微金融从业人员的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小微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在尽职免责方面做进一步优化,要厘清尽职免责的认定标准,防止过度追责,免除相关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分支行行长和领导班子考核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权重,提高分支行和业务人员积极性。从外部看,要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措施,引导中小银行向小微领域倾斜。在金融监管方面,要优化监管政策外部激励,修改商业银行贷款应当提供担保的规定,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评价,进一步放宽普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在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方面,要弱化国有金融企业绩效考核中对利润增长的要求,将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挂钩。在财税支持方面,要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和奖补的措施,力争做到应享尽享。(三)提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审批效率,创新资本补充工具要将补充资本和厘清资本不足的原因结合起来。盲目补资本的窟窿,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如果银行经营效益好、风控完善有效、盈利能力强,一般外源性补充资本的压力就小。反之,如果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过快,或者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可能就会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因此,支持银行合理补充资本不能变成了“奖励坏学生”。一方面,要支持银行合理补充资本以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另一方面,要督促需要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合理设定发展战略,不能盲目追求规模的过快增长,而是要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管部门可以在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后进行一些专项的辅导和监管。简化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审批程序,缩短审批的时间,或者探讨是否可以更多地采用备案制。研究改革金融债管理制度,简化银行发行金融债的审批程序,提升金融债发行的便利性,引导中小银行更多发行长期限的金融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符合《巴塞尔协议III》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一些更符合我国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股东增资依然是中小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首要渠道。建议积极推动中小银行定向增发,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化混改,探讨外资入股的可能性。放宽中小金融机构股东条件,拓展股东类型,比如吸引私募股权基金入股中小银行等。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范出现股东资质不合格、股东掏空商业银行等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许多出现重大风险的商业银行,往往都是因为股东大量关联交易、掏空银行资金或者内部人控制。(四)增强中小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务小微的能力1、对大数据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年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央出台了很多金融支持政策,不可避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大量的企业之中甄别出需要支持的对象;二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银企对接。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现有的数据库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建议从顶层上对大数据治理进行设计,充分地利用政府的大数据资源,帮助中小银行精准获客,精准地进行风控。建议央行作为征信管理的权威部门,围绕大数据征信对当前大数据共享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实践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推进,避免出现政出多门、缺乏协同的不利局面。通过央行牵头把金融、工商、税务、水电缴费、市场监管、社保、海关等方面的大数据统筹起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对各类型银行提供平等的准入机会,将能大大地降低数据成本。2、支持中小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研发为适应普惠金融发展需要,中小银行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完善营销系统、审批风控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智能催收系统。中小银行利润较少,对科技开发的费用承担能力比较弱,对于其科技研发支出,可以考虑给予财税支持,比如提高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中小银行加大科技投入。3、对商业银行和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进行规范和支持中小银行利用从第三方获得的数据来补充内部数据,对其开展业务会有很大帮助。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作为银行和企业的中介,能够真正地走进小微企业,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小微企业,从而更好地把银行和中小微企业连接起来。第三方大数据公司的行为数据能够成为银行进行风控和营销的辅助信息。要把数据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为银行风控提供数据服务,和无证违规开展征信业务区分开来,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在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这些市场化的数据公司可以成为银行风险控制信息的提供商,更好地为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中小银行获客和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对于数据公司和中小银行的合作应该进行规范,防止数据公司越界开展征信业务,同时不要阻止二者的正常合作。要支持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大型科技公司的场景和客户优势为中小银行提供更多的获客渠道。银行通过对接金融科技公司不同的技术特长,可以更好地开展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加强对于这类业务的行为监管,防止银行放松风控要求或将风控环节完全外包给金融科技公司,注意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要防止金融科技公司无牌照经营征信业务等。(五)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内控水平,增强风控和盈利能力部分中小银行治理体系和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存在股东大量关联交易掏空银行资金或内部人控制导致风控审批制度形同虚设的风险,这是当前中小银行治理和经营中最重要的风险来源。国内出现问题的银行基本都存在这种现象。以包商银行为例,包商银行的大股东是明天集团,该集团合计持有包商银行89%的股权,由于包商银行的大量资金被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形成逾期,长期难以归还,导致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触发了法定的接管条件被依法接管。锦州银行的情况也与此类似。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的恒丰银行,则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如果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地约束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风险管理等制度失灵,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或高管层的谋利工具,那么即使通过补充资本等方式暂时解决了银行的财务问题,也不能化解银行治理和经营中的根本性风险,治标不治本,难以持续。1、将政府注资与银行改革结合起来由于大部分中小银行背后的大股东是政府,可以由政府发行一部分地方债,专门用于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根据最新消息,监管部门拟从今年的专项债额度中划出2000亿用于注资中小银行。我们认为,政府要将注资补充银行核心资本当作银行改革的一个契机,在补充资本的同时化解存量风险,解决银行治理体系问题,把部分银行的治理架构重新理顺。2、优化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小银行的内控环境和大银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金融人才也比较匮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小银行自身的培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弱,建议在中小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创造一定条件,搭建教育培训平台,提高中小银行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3、对中小银行进行整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中小银行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对于一些服务能力差、经营风险高的银行,可以探索通过合并、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以提升中小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对中小银行而言,也需要效仿大行,对于此次疫情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冲击,进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并制定应对预案。(六)加强大行和中小银行的合作,各展所长当大行直接开展小微业务时,不可避免地与中小银行进行竞争。由于大行拥有渠道优势、资金成本优势、信誉度优势等,导致中小银行的许多优质客户转移到了大行,加剧了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压力。我们认为,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中小银行可以作为直接服务小微企业的排头兵,而大银行应该跟中小银行更好地进行合作。首先,大行可以投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则发挥小而精的优势,深耕本地小微业务,典型案例如交通银行投资常熟农商行。大行投资中小银行以后,可以派出高级管理人员指导中小银行做好风控和业务,发挥其在人才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也避免了和中小银行抢夺市场、抢夺客户。第二,大行筹集资金的成本比较低,在同业业务方面,可以成为中小银行的资金批发行,为中小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在市场上认购中小银行发行的债券,开展小微转贷款的合作,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等等。根据最新消息,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款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这有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警惕同业套利、资金空转等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保证资金真正用于服务实体经济。第三,鼓励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与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在小微客户的共享、风控交流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为鼓励大中小银行的合作,需要同步调整对大型银行的普惠小微金融业务的考核方式。如果大行支持了中小银行,通过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也应计入大行的业绩,这样才能激发大行与中小银行合作的动力。(七)鼓励中小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多样化加大政银企合作,发展订单贷。特别是对于当前的外贸企业,如果能够拿到订单,可以探索在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支持下,加快贷款审批进度,支持外贸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发展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如确权贷。许多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不是缺少贷款,而是因为被拖欠应收款。解决大企业、政府部门拖欠小企业账款的问题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现金流状况。今年由于疫情发生,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有的地区建立了确权中心,根据小微企业提供的政府采购合同,给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证明,小微企业可以凭借确权证明向银行申请确权贷。如果小微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可以根据确权证明,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或者企业进行追索。(八)提高小微金融政策支持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要更加精准地支持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使政策更加精准地达到滴灌效果。有调研数据指出,截至3月30日,对于央行给予的第二批次5000亿再贴现再贷款,银行已对应发放贷款2700多亿,贷款户数是35.14万,在全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只占0.4%,覆盖面不足。此外,还有部分贷款仅是借着抗疫的名义,但并没有真正地把贷款用到小微企业纾困当中。拓宽小微金融服务和奖励支持的覆盖面。我们调研发现,许多个体工商户实际开展了经营活动,但没有申请营业执照,因而不能计入小微企业贷款范围,比如中国有超过2000万的卡车司机、大量的网约车司机以及路边摊贩。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当探索制定合适的标准将其纳入小微贷款的服务对象。目前对小微企业主的贷款没有纳入到政府和财政税收的支持范围,但是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小微企业贷款的统计中,将小微企业主的贷款计入了小微企业贷款。建议政府对小微贷款的风险支持补偿体系能与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政策保持一致性。(九)对部分媒体针对中小银行的“污名化”行为进行整治从包商银行事件后,市场上对中小银行“妖魔化”的舆论较多,对中小银行进行夸张的负面宣传,误导市场认知,导致部分中小银行(比如东北地区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展业困难、融资成本上升,影响中小银行的正常经营。建议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不实舆论进行管理,维护中小银行的美誉度,同时完善对商业银行的评价体系,利用公开透明的评价指标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市场对中小银行形成理性的评价。(完)附录:课题参与人  课题牵头人  吴晓灵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  专家学者  纪 敏 CWM50学术成员、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  陈道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  胡 滨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曾 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邓海清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参与机构  苏州银行、吉林银行、廊坊银行、哈尔滨银行、邯郸银行、湖州银行、营口沿海银行、苏州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苏宁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国电资本  报告执笔  邓海清;汪术勤  课题组秘书处  负责人 刘喜元  学术秘书 汪术勤  综合秘书 贾辉 宋爽

解其桎梏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报告:不同区域数据治理差异明显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11月27日消息,“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小银行联盟联合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治理报告”)。从治理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尽管全国各地中小银行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但不同区域的数据治理差异依然非常明显。治理报告调研了全国八个地区(华南、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华东江浙沪、华东非江浙沪)共64家中小银行,统计发现样本银行在数据治理方面平均得分49.7分(满分100分),最高分82.5分,最低分19分。报告显示,受访银行中沿海的华南地区、华中区域以及华东的江浙沪区域数据治理综合得分最好,而西北及华东非江浙沪区域的数据治理情况则得分较差。(华南59分、华中59分、华东江浙沪54分、西南51分、华北47分、东北45分、西北42分、华东非江浙沪40分)但将数据治理架构、数据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价值实现五个衡量数据治理质量的维度拆分来看,华北、西北、华东地区受访银行在数据质量控制上普遍不理想;西北地区受访银行在数据治理架构上相对落后;东北、华北地区受访银行在数据价值实现上不够理想;华南地区受访银行数据治理开展情况比较领先,东北地区相对落后;华南、华中地区的受访银行在数据管理上比较领先。此外,从被调研银行的资产规模上看,规模越大的银行在数据治理上的得分越高。治理报告数据显示,14%资产规模大于5000亿的受访银行,平均得分57.5分,41%资产规模2000亿-5000亿的,平均得分51.4分,均高于业界平均值49.7分;剩余45%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的银行,平均得分仅45.8份,低于行业均值。治理报告认为,中小银行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比如源系统数据质量低下,导致数据分析结果不可信;缺少有效的数据治理工具帮助展开工作;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治理意识不强;既有系统改造困难,存量数据难治理;缺乏专业数据治理团队和人才;数据治理重视程度低、投入大、开展难;数据治理架构不清晰,缺乏问责;数据安全管控难,缺少安全意识等。(新浪财经 陈矿然 发自深圳)

孙娟

中小银行联盟、金融壹账通发布最新报告 推“蜂巢”模型助中小银行研判数字化转型

来源:金融界网站2020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年份,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制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头部公司获得客户和资本市场的双重认可,也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大环境。为诊断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并提供精准解决方案,10月26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发布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 《报告》将包含“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框架定义为“蜂巢”模型。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专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量案例做了研究,并将深度调研的59个案例详细写入《报告》。《报告》指出,通过这六个维度的协同发力,中小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优化经营效率并提升业绩的目标可期,并指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新冠疫情催生金融业市场新需求 中小银行全面数字化成必然《报告》首先指出了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报告》提到,在宏观环境变化、大型银行进军下沉市场等竞争压力下,发展金融科技是中小银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市场对金融业有了新的要求,中小银行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经营快速落地实践的问题。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普遍共识。《报告》所做调查显示,平均接近90%的受访银行认为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各方面变革举措“在本行战略地位较高”或“是本行的核心战略”。中小银行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实现全面转型成为必然。 《报告》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了2019 年以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进展: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金融科技投入显著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加深等。《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前期积累和转型进度参差不齐,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分化明显,民营银行在各项得分上显著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力六维雷达图 通过对中小银行群体的全面观察,《报告》认为,基础数据资产不足、业务获客渠道单一、人才供不应求、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问题,是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共同痛点。特别是对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蜂巢”模型从六维着手 联动攻克中小银行转型难题在厘清背景、总结成绩、分析痛点的基础上,《报告》锚定银行4.0时代,运用“蜂巢”模型,从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对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出了建议,同时《报告》还涵盖了丰富的案例研究,从受访中小银行中总结出优秀做法,向行业推广,提升中小银行整体的经营水平。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创新案例 在战略层面,推动金融科技“价值-制度-文化”的全面革新。金融科技无疑应当成为银行的“一把手工程”,战略设计需要主动融入银行的治理结构和运行体系,明确符合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实施路径,设计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整体逐步突破。 在组织层面,构建“敏捷-专业-高效”的运营架构。管理层、中层和基层员工应当协同推进、整体调整,将文化重塑和组织再造相结合,推动传统银行的繁杂运行机制向“敏捷”组织转变,立足专业和高效定位完善激励机制,为建立创新、开放的内外部体系打造适宜的组织机构环境。 在技术层面,保持持续的“投入-人才-创新”联动机制。针对薄弱环节和研发重点集中投入,选择符合自身禀赋和实际需求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模式,优化升级基础架构和底层系统,立足于业务特点和区域优势,将人才体系建设与组织再造相结合,构建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金融科技发展促进机制。 在数据层面,以“基础-多元-安全”为标准切实提升治理水平。通过提高数据的管理与治理能力,构建多元化、数字化经营能力,做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从基础性、长期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为管理变革和业务突破提供基础支撑。 在应用层面,实现“智能-效率-融合”的全面突破升级。结合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实现技术应用的精准赋能、深度融合,从渠道、营销、风控、产品、运营等层面进行整体化改造,将科技赋能融入到前、中、后台,在组织结构智能化融合再造的框架下实现运营效率的全方位升级。 在生态层面,打造真正意义上“服务-场景-开放”一体化的未来银行。在研发、业务、场景、渠道、客户等方面建设整体化开放生态,从需求端积极构建金融生态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和平台之中,实现“获客、留客、活客”的生态赋能;从供给端建立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有效合作模式,在开放平台上形成生态伙伴网络,实现自身科技能力和业务价值的同步提升。 站在中小企业背后的中小银行,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均衡而高质量地发展金融科技,《报告》还从更全面的视角出发,建议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联盟以及省联社等机构都应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方共治的金融科技支撑模式,为中小银行加强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大支持。 具体来说,建议监管部门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基础上,为中小银行创造更加有利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建议地方政府在提升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类银行联盟和平台机构的协同领作用,形成规模化效应和广泛的合作机制;建议有能力的省联社进一步发挥指导带动作用,促进农商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加速“补短板”。

业报

央行课题报告揭开中小银行困境:谁的利润在“摇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4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刊载了《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指出虽然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但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谁会零增长?“央行对全国的情况由总体把控,此时提及负增长一定是有机构已经出现苗头。”一位华东某农商行高管对记者表示,“不过出现这种困难情况的应该是少部分,今年打的是去年的‘粮食’,最困难的可能是明年。今年下半年尚可以享受去年下半年的粮食,但是明年就没有这样的延后福利了,因为今年的光景本来就很差。”央行研究局在上述文章中指出,由于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确表现出逆势增长的情形。2020年一季度35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1家披露季报的H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合计人民币4959.87亿元,同比增长5.03%,比2019年一季度增速下降2.35个百分点。放眼全国的商业银行情况也是一样。根据央行研究局文章,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一位长三角地区地方央行人士对记者坦言,确实上市银行利润正增长让其他行业比较艳羡的同时,也产生了“钱都被金融机构赚了”的怀疑。但银行有特殊属性,可以扩量,除互联网之外,其他行业例如制造业、农业很难这样复制。上述银行高管认为,从全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资产质量、业务成熟度来看,普遍总部在南方的银行优于总部在北方的银行,而沿海的银行优于内陆的银行,对外开放早、开放水平高的银行优于开放晚、开放水平低的银行。而作为优等生的银行的过冬资产安排更加合理,风险缓释能力更强。不同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也有所不同,比如大行一般“家大业大”,强于股份行,而股份行普遍优于城农商行(也有少数股份行业务水平抗风险能力不一定高于第一梯队的城商行),而城商行一般优于农商行,农商行一般优于其他类金融机构。根据安永近期发布的《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20年一季度业绩概览》,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来看,整体上市银行近三年增速分别为7.27%、28.79%和11.12%,其中城商行近三年增速分别为0.92%、75.62%和12.70%,农商行近三年分别为-21.89%、103.04%和9.18%,波动尤为明显。根据财经网此前统计,公布2019年年报的114家城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好坏参半。除未公布完整数据的银行外,有55家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改善,另有55家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良率同比上升或拨备率同比下降亦或不良、拨备同时恶化,其中18家银行不良率上升的同时,拨备覆盖率也出现下降。潍坊银行、石嘴山银行、富滇银行等14家银行拨备率已处于监管红线区间,其中大连银行、葫芦岛银行、吉林银行、雅安市商业银行这5家银行更是跌破两道红线(150%和120%),分别为116.05%、105.37%、102.44%、100.34%,鄂尔多斯银行以84.24%的拨备率位于城商行最后一名。 风险或延后到第三年暴露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现在获取资产难度较高。相对于以往商业银行“垒大户”的风格,现在开始“垒精品小户”。不过,大行“掐尖”的情况依旧存在,中小银行夹缝中求生。接下来大行的任务更重。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城商行也有相应的普惠金融要求,总部地央行也有再贷款指标,但相对于大行,资产获取能力较差。上述地方央行人士表示,目前其所在的华东某地级市的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尚可。目前采用严控风险、降成本、降低预期的方式来“过冬”。但也不排除有些银行开始重新回归房地产的“老路”,有些发力房贷,个别开始钻研开发贷,但大部分农商行贷款增长较慢,不及大行。上述农商行高管也指出,今年一季度太多民企倒闭,有些也奄奄一息难以“回魂”。原先能做小做散的银行,一般会被认为资产质量较好,但是今年逻辑完全转变,大量中小企业业务反而意味着累积了风险。相比之下,“大而不倒”的国企反而续航能力能强,这块业务的重要程度提升。上述人士表示,银行业风险具有滞后性,今年一季度的成绩的确无法代表今年剩下三个季度,今年接下来的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小银行之外,大行产生的风险可能还会延后。不少银行今年开始做的业务,可能明年会给展期续贷的操作,第三年风险才会暴露出来,只能以时间换空间了。”上述人士称。(作者:周炎炎 编辑:马春园)

巷伯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连横合纵 惠之于众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现状,学习借鉴金融科技创新经典(603096)案例,提供金融科技创新解决方案,瀚德科技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4月10日携手推出《连横合纵,惠之于众——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探寻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势,共谋未来发展道路。报告指出,目前,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渠道扩展、智能客服应用、大数据风控以及组队抱团为主流的科技生态建设模式五大方面。尽管在当下的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人们也常常听到部分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中频频发声,但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创新依然是一个新兴而未知的领域,想要触碰但道路曲折,发展过程中仍有可能面临各类困境。报告认为,一方面,从中小银行本身出发,受制于“态度摇摆”和“战略同质”等问题,中小银行整体发展步伐相对落后。此外,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资金缺陷和高素质创新人才不足也使中小银行在面对科技外包风险的两难抉择中更显踟蹰。另一方面,在对外沟通上,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使得中小银行在与大型科技企业的合作中,往往处于对话弱势,进一步增大了合作难度。报告还指出,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更需明确自身优势,基于个体特色实现精准创新。而针对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近年来也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整体上市融资速度上升,中小银行相继上市,有助于补充资本金,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现更多科研投入。同时,随着相关技术应用成熟度提升,应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未来,更多的金融科技将逐渐“步下神坛”,参与到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中,为其发展添砖加瓦。报告还认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创新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认清当前痛点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政策及市场机遇,实现个性化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创新战略,在对机遇和挑战的权衡中找到真正对适应于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战略。其次,在操作上双管齐下,着力突破在资金和人才上受到的限制,一方面抓住中小银行整体上市融资增速的机遇,有效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人才的劣势可从“合作”和“引入”两个角度着手,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跨界合作,并在核心领域上布局人才培养方案。第三,中小银行之间也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从众多细化的发展方向中抓住主要矛盾切入,避免在初始阶段便求大求全。最后,在生态建设方面,抱团发声或可改善现阶段与优质对象合作难度较高的困境。据悉,该报告搜集整理了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109家城市商业银行、156家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基本材料,以此为基础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展现。

色若死灰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连横合纵 惠之于众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现状,学习借鉴金融科技创新经典(603096)案例,提供金融科技创新解决方案,瀚德科技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4月10日携手推出《连横合纵,惠之于众——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探寻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势,共谋未来发展道路。报告指出,目前,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渠道扩展、智能客服应用、大数据风控以及组队抱团为主流的科技生态建设模式五大方面。尽管在当下的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人们也常常听到部分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中频频发声,但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创新依然是一个新兴而未知的领域,想要触碰但道路曲折,发展过程中仍有可能面临各类困境。报告认为,一方面,从中小银行本身出发,受制于“态度摇摆”和“战略同质”等问题,中小银行整体发展步伐相对落后。此外,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资金缺陷和高素质创新人才不足也使中小银行在面对科技外包风险的两难抉择中更显踟蹰。另一方面,在对外沟通上,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使得中小银行在与大型科技企业的合作中,往往处于对话弱势,进一步增大了合作难度。报告还指出,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更需明确自身优势,基于个体特色实现精准创新。而针对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近年来也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整体上市融资速度上升,中小银行相继上市,有助于补充资本金,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现更多科研投入。同时,随着相关技术应用成熟度提升,应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未来,更多的金融科技将逐渐“步下神坛”,参与到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中,为其发展添砖加瓦。报告还认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创新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认清当前痛点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政策及市场机遇,实现个性化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创新战略,在对机遇和挑战的权衡中找到真正对适应于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战略。其次,在操作上双管齐下,着力突破在资金和人才上受到的限制,一方面抓住中小银行整体上市融资增速的机遇,有效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人才的劣势可从“合作”和“引入”两个角度着手,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跨界合作,并在核心领域上布局人才培养方案。第三,中小银行之间也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从众多细化的发展方向中抓住主要矛盾切入,避免在初始阶段便求大求全。最后,在生态建设方面,抱团发声或可改善现阶段与优质对象合作难度较高的困境。据悉,该报告搜集整理了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109家城市商业银行、156家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基本材料,以此为基础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