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拟立项课题公示墓志铭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拟立项课题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的函》,本院组织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全省各地共报送209项,经专家评审,拟立项150项。现将拟立项课题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0年1月8日—1月14日共7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拟立项课题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反映。详见如下 附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拟立项课题一览表

鬼仙沟

立本求真 师生携手并进——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课题《数学课堂立本求真的探索研究》活动简报

为深入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十三期课题《数学课堂立本求真的探索研究》,帮助课题组成员深入理解本真课题的内涵、核心价值,明确科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和方法,1月12日,由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聂艳军组织的课题启动培训会在教研室四楼会议室如期开幕。课题组成员胡良梅、杨文胜、程增华、张新宇、徐艳、徐红等参加活动。启动培训会上,聂艳军带领课题组成员回顾了2019年取得的成绩。他梳理了课题提出的背景、对“本真教育”的理解及本真数学教学的内涵。他指出,本真教学要坚守数学在场、儿童在场、教师在场。数学在场强调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儿童在场强调要还儿童探索的自由,让儿童充分自主地学;教师在场则强调教师是发起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高度,其实是教师带着学生走上去的。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聂艳军将它细化为三个子课题,分别是:数学课堂“问题提出”的实践研究;数学教学设计“序”的实践研究;小学生数学“学、讲”能力的培养策略。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同时还在思想高度上收获了共识:没有理论提升的课是缺乏高度的,上好课是基本技能,能从技能中提炼出“道”,才可以被推广,才能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而做好课题研究则是提炼“教学之道”的必经之路。读书、上课、写文章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聂艳军殷切希望,2020年课题组成员能够带领身边的教师多读书、多研课、多思考、多动笔,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自己美好的教育情怀,与儿童美美与共、携手并进。学高为师 身正是范投稿邮箱:pz86626231@163.com邳 州 教 育关注方法:

吉普赛

我经历的小学数学教育40年历程

我经历的小学数学教育40年历程溧之道原创我出生在65年,正是国家贫穷的年代。童年时代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吃饱饭。1972年我开始上小学,在生产队的稻场上就读于当地的耕读小学。那个时候,我学习的数学课本是省编教材,课本的第一页写着伟人的语录。在我的印象中,教材不厚,不超过100页,书中有例题,有练习题,题型一般是计算、应用题和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体积计算等。那时,书中的题目没有现在多,也没有配套的数学基础训练册,国家实施的是1963年编制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那个时候,班级有一块挂在土墙上的小黑板,黑板上的油漆开始脱落,斑驳陆离。教室里没有课桌,是用土坯砌成,桌面是用向日葵秸秆、稻草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泥成的。那个时代,是五年制,从星期一上到星期六,星期天才放假。那个时候每天很少正式上课学习书本知识,学的最多的是伟人的语录。每天,我们上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生产队打秧草,或者是从家带大锹然后跟着老师到生产队开荒,再不就是到林场给树苗拔草。每到午秋两季,我们就跟着老师到生产队拾麦穗、拾稻穗,到了四五年级,开始帮生产队割麦子、割稻子。在我三年级后,当地闹地震,我们不能在教室里上课了,就在教室外的树林里听老师讲课。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珠算,但我不会说珠算口诀,常常急得哭。五年级学习分数加减法,但我不会算,至于求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等,更是糊里糊涂。因为我爱劳动,遵守纪律,就被推荐上了初中。我是1977年春季上的初一。那时,学校批林批孔,“四人帮”被打倒。学校除了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活动外,仍然像小学那样,开荒种菜,但开始在课堂上正式学习代数、几何等课程,用的教材仍然是省编课本。在我初二那年,当地开始正式实施生产联产责任制,每家每户开始承包集体土地,以更好地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个时候,国家已经开始恢复高考制度,实施了二年,国家实施的是1978年编制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教我初一的代数老师是上海下放知青尤蒂老师,她一边给我们讲解初一代数,一边带着给我们补小学欠缺的数学知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基本上解决了计算问题,应用题在懵懵懂懂中,可以正确解答常见题型问题了。在初一下数学竞赛中,我获得学校数学竞赛第一名。国家为了弥补我们这一届学生欠缺的知识,增加了半年的学习时间,因此,我是在1980年6月参加了中考,考入师范学校读中专。记忆中,从我这一届开始,国家调整了招生时间,新生入学不再是春季,而是在当年的秋季。在师范三年,由于当时所在省刚刚实施改革开放,地方经济还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所在的师范所用的数学教材是高中课本,也因为如此,我意外获取了当时的高中两年的数学知识,为自己后来提升数学学科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7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在编教师,主教小学数学,兼教小学阶段其它课程,只要学校有需要,我随时上岗,一周教学节次在21节至24节。这一年暑假,为了当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钻研小学毕业班数学教材,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压在我心头关于应用题解答方法的问题。暑假,我还一边放鸭子,一边看作文选书,对写作也豁然开朗,为日后的写作夯实了基础。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在暑假期间,经不住暴雨冲击,土墙倒塌,只得借用当地的牛棚当教室。在牛棚中,我研读了一本从垃圾堆中捡到的小学数学竞赛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上的行家。同期,疏通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教材,给自己建构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为日后的数学教研发展打牢了根基。一年后,学校建成砖瓦结构的平房,但窗户蒙的是塑料薄膜。在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我一干六年,把一个数学人均不到40分的班级用了两年的时间转化成全乡统考成绩第一名。接着一鼓作气,又教了三届毕业班的数学,获得四连冠的可喜成绩。这期间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疏通任务。从我从教的第一年开始,虽然仍然实施小学五年编制的学制,但教材已经换成了人教版数学教材,实施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教学依据是1986年国家编制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那段时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繁分数,有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中有工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繁杂的传统应用题,课本中开始出现解方程。小学升初中,需要考试,考试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就失去读初中的资格。当地教育部门也会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并且在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中排名次,对于落后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会点名批评,并责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六年后,我调入另一所学校任教,为了追求长足进步,我改行教语文,一干五年,这期间,我自学了大学的基础数学课程。1992年,国家编制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国家编制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1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村小干了十二年后,我被调入乡中心小学任教。我开始出入在一些全国名师巡回教学展示观摩课会场,全国名师开始闯进我的世界,我从一个苦苦追求学生发展的乡村教师,开始转入追求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人生轨道上。在当地乡中心校,我开始带着全乡数学教师探寻数学教育的发展,并积极投身于当地区教育局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直到今天。当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刚刚在全国推行试点时,我就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数学教育方向,开始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率先在区里渗透数学新课程标准,逐步开始研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在区里培训新上岗的数学教师。从2000年开始,学校开始兴建教学楼,电脑开始出现在学校中,尽管一个学校才一台,总算是让教师们摸到了电脑。2004年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展开,信息化教育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重视,从那时开始,我成为一个电脑迷,一天不摸电脑就觉得心中少了些什么。2004年我调入城里教书,数学教材也开始多样化,当地使用了苏教版数学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隐退。我也开始把目光投入到数学课题研究中,区级数学课题、市级数学课题、省级数学课题在一个一个地研究,我的数学教育思想也从最先的面向乡村教育演变到开始关注数学强国发展。2014年后,学校的教学楼越盖越漂亮,均衡教育引起教育界高度关注,电子白板也进入寻常班级,教学设备、办公条件日趋完善。新版《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普遍推行下去。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必须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继出台,国家教育进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回顾我经历的小学数学教育40年历程,让我这个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来说,感慨万千——数学强国梦、科技强国梦指日可待!

人之初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通常都是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确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知实学术汇总了一些小学数学方面的研究题目,仅供参考。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了解更多课题申报资讯,来知实学术。

田何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为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带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渗透教师在以往数学课堂内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未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的数学方法进行充沛的指导,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偏颇,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图片来自网络因此,教师应结合时代潮流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手段,充分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抽象性概念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保证数学教学任务的有效进行。一、小学生学习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对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无法在数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继而导致自身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升华自身的教学素养,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强化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教育,联系实际生活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进而保证数学课堂的实效性[1]。二、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介绍(一)数形结合法教师要改变传统教模式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事物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教师可采取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要义,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讲解具体内容时,教师要将抽象化概念转换为具体形象,加强学生实际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思想在课堂上的渗透。(二)总结法总结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课上最后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巩固相应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可将此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体系,使其能够正确解答有关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保证教学进度。(三)转化法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听取教师讲解的数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氛围,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环境,保持学生整节课的充沛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转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时刻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继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后的实际运用。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一)在课后总结中提炼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将学生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整理,使得学生在每章完结之后都能有效复习相应概念,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教材的布置内容,灵活运用课后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加强对学生数学问题的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二)》内容时,教师就要逐步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后复习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计算。首先教师要通过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明确抽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带领学生回顾相应的数学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教材附页上的图形剪下,先折一折,再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并让学生观察每个图形可以画多少对称轴,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课后总结带领学生明确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等图形的对称轴具有多少条,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图片来自网络(二)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可利用的数学思想为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能力,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发展,改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逐步挖掘可利用的数学思想,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增强[2]。比如在学习《可能性》内容时,教师就要摒弃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带领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让学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其次教师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带领学生发现实际生活问题,如:哥哥弟弟都很想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爸爸只有一张儿童票,只能给其中一个人,这时就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课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保证公平,从而加深学生的可能性知识概念的运用能力,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三)活跃数学思想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明确数学思想存在于教材与学生的方方面面,需带领学生不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侧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营造良好的数学思想学习氛围,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重难点知识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数学教育,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内容时,教师不应根据教材体现的内容进行教学,应以学生的数学思想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借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并思考如何派遣队员进行足球运动,加强学生的思考逻辑。其次,教师应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所提的数学问题时刻与学生沟通交流。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度教学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数学思想教育,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结束语:综上所述,为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全方位认识数学教材内容,利用抽象性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通过在课后、课时挖掘数学思想,不断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升华自身的教学素质,使用专业的知识水平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进度。参考文献:[1]陈希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路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333-334.[2]张光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课堂[J].教育,2020,(30):85.[3]张彩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J].中外交流,2019,26(49):316.

良耜

教育解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研究,看完长知识了!

论文摘要:“风景因流动而更美丽!”——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研究-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风景,流动,美丽,小学,数学叶澜教授讲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互动生成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提升教学理念,明确主体地位。直至今日,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仍有许多教师以“教案”为本,照本宣科。我们无法否认他们在课前对教材研究所付出的艰辛,也许他们曾为了一个环节是否通顺而冥思苦想多日;为了一个问题的提问学生能否顺利回答而绞尽脑汁多时。但就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对教学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于是就无法放开自己,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也就是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的关系,树立“全人”的理念。试想如果教师心中没有学生,没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怎会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怎会主动追求有效教学的动态生成,怎会为学生一生发展着想?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才能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师生生命力的生成必定能实现。二、重塑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也就是说,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成功、失败;有突发奇想,甚至猜想;有赞同,也有反对,产生思维碰撞;有不同的心理感受等现象。即使对同一个简单问题也难使学生的认识、感受整齐划一。这种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所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三、讲究教学策略,引领动态生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处处都蕴含着动态因素: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策略一:适时“更新”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时下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有关活动,如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等时髦做法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似乎哪个堂课不这么做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动起来,意味着某些理念没有落实到位。其实这里大部分只是一种单纯的外在控制行为,而不是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理念,适时“更新”学习方式。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一开始就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中央电视台的什么节目。猜出后接着问:“谁知道这个节目每天什么时候播出呢?”有的说是7点,也有的说是晚上7点。“那么电视上究竟是怎样标出的呢?”我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学生发现电视右角上标的是“19:00”。这时有学生说:“这是24时计时法。我喜欢看的动画片《蓝猫》就是在18:30开始的。”就此我灵机一动,问道:“那还有谁最喜欢看哪一个电视节目呢?”于是学生兴奋了起来,他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心情说出了不少电视节目,我也因此板书了许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教学显得那么自然、流畅。策略二:随机“升降”预设目标。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如在教学《8的减法》时我先用图片出示7只小鸟,嘴里分别叨着以下算式:8-6,8-2,8-3,8-4,8-5,8-1,8-7,再出示几间标有门排号的房子问道:“这些小鸟想回家,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最后的结果是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少出示了一所房子,我刚想出示这所房子时,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说道:“老师,这只小鸟怎么没有家呀,是不是它没有爸爸妈妈呀?”这时我灵机一动,问道:“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这只小鸟吗?”生1:帮它找回爸爸、妈妈;生2:我们给它也造个家吧!于是我就号召小朋友们为这可怜的小鸟也造个家。说完,小朋友们纷纷拿出彩笔画了起来,而且还有不少孩子还给新画的房子标上门排号……预设目标就这样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策略三:随机“变更”教学环节。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学到哪里该出示何种练习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你已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如在教学“质数、合数”的内容时,新授课程结束后,我常规性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有什么疑问?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奇数都是质数。”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此时,我不急着下结论,只是微笑着望着其他学生:“是这样吗?”就这么一句简短的问话,引发了一场精彩的辩论。生1:“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看,9也是奇数,但9却是合数。”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像15、21、35等都是奇数,但也都是合数。我认为,如果这样改就对了,质数都是奇数。”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却只是微笑,不发表意见。这时,生3站起来:“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2也是质数,但却是偶数。”生4:“应该这样说,质数中,除了2都是奇数。”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辩论已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沐浴在兴奋里。从这次“意外”的辩论中,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随机互动生成中走向完善。课堂上的精彩因互动而产生,最终的精彩还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会有着某种偏差,这种偏差恰恰是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与文本碰撞后产生的自我体验,而正是这些个性化的见解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弥漫着生命的气息,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诞信相讥

教育研究: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看完长见识了!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二、 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论文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三、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②竖式中不要抄错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写作业, 教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实质上,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经过反复的实践,使这种兴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终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习惯的一个过程。好的习惯攒多了,素质也就提高了,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定要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地道

研教结合 以研促教-龙背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10月30日下午,龙背中心小学召开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会上,一至六年级数学老师结合第一次月质量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交流。高年级老师强调精讲多练,稳步推进。低年级则强调要重视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搜集数学信息。大家的发言均能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很接地气。其中石晓蕊老师的五步教学法引起了与会老师的热烈反响。最后,杨晓菲校长肯定了此次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的意义,对大家在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做了汇总梳理。一是抓实抓好课前的有效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堂堂清、人人会;三是落实好课后的巩固练习,可以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小训练,及时查漏补缺。此次研讨会为数学老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为数学学科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达到了研教结合,以研促教的目的。

卫风

03330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第六章 数与代数的教学

第六章 数与代数的教学第一节 数与代数教学的价值、内容与目标一、数与代数教学的价值(一)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三)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利用科学观点认识现实世界二、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第一学段(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知道万以内数的十进制组成,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可以表示多位数。3.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并能进行交流。(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 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探索规律第二学段(一)数的认识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作用。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等概念的意义。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9.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数的运算1.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4.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7.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x数量、路程=速度X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三)式与方程1.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解方程的作用。4.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四)正比例、反比例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3.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五)探索规律三、数与代数的课程目标《课标(2011年版)》在概述总目标之后,就每一学段的教学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内容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数概念在小学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明确理解数的意义是数概念教学的重点三是突出数感的培养。(二)数的运算《课标(2011年版)》把传统教学重视的与新课程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运算能力的要求。在口算方面,把原来第二学段“能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放到第一学段,并连同百以内的加减法改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位数乘除两位数”。在笔算方面,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的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关于估算,新课程非常重视,要求教师自始至终重视估算的教学。《课标(2011年版)》关于估算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另外,关于算法与探索规律等内容,变化也比较明显。(三)式与方程《课标(2011年版)》主要变化有:一是增加了“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二是将原来的“(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述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三是将“理解等式的姓质”改述为“了解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其目的是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因为过分强调方法统一,学生个性受到一定压制,很难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从“理解”调整为“了解”,降低对“等式性质”的学习要求。(四)珠算与计算器的使用《课标(2011年版)》则提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五)应用题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内容由繁难庞杂趋向于简洁明了,解法由算术解到算术解与方程解相结合,能力培养上由单纯重视解题技能发展为同时重视解题思路。新课程始终强调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白融合。值得提出的是,《课标(2011年版)》在重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第二节 数与量的概念教学一、自然数概念的教学自然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以及方以上数的认识(或者称“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另外还包括因数与倍数等内容。自然数概念的教学包括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数(二)教学(三)突出自然数抽象意义的理解1. 联系实际体会自然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应用中深化对数概念的认识。2. 应重视数的读写教学。正确读写自然数与理解自然数意义是相互促进的。3.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计数单位问的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而哪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救法有助于加深对目然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各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感关于数感的构成要素,有研究者认为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数的估算、数的问题解决”等六个方面。(四)在因数与倍数等概念教学中进一步理解自然数二、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概念的教学(一)分数的认识现行教材中分数概念通常从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比率”,即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二是“度量”,指的是可以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计。三是“商”,即把分数视为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即商定义)。实际教学一般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段。主要是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具体分数,突出分数的实质是“平均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阶段,教学“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多维度理解分数概念的内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段。(二)小数的认识1. 小数意义的教学2.小数性质的教学(三)百分数的认识(四)负数的认识1. 密切联系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意义2.注重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三、常见的量的教学(一)结合现实情境,认识货币单位(二)联系具体情境,感受重量单位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三)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时间单位2.认识大月和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4.计算全年的天数。第三节 数的运算的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算的意义与价值。二是要重视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三是要重视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教学的有效联结。四是要注意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教学的和谐统一。五是注意口算、笔算与估算的有机结合。数的运算主要包括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别讨论如下。一、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一)整数加减法教学2.100 以内加减法的教学(1)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结合起来(2)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二)整数乘除法的教学1. 乘除法意义的教学2.表内乘除法的教学3.乘、除数是一、两位数的乘除法的教学二、小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一)小数加减法教学1. 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 系统教学小数加减法。因为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二)小数乘除法教学计算小数乘法是先不看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然后在得到的积中点上小数点。三、分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一)分数加减法的教学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计算。(二)分数乘除法的教学1. 分数乘法2.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可分成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两个层次进行。第四节 式与方程以及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用字母表示数与易方程的教学(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年龄特征,教学时,要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逐步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便利。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主要是几何求积公式),可引导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公式。由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出a2时,要讲清其意义、读法与写法,注意将a2与2a对比,以防混淆。a2表示a乘以a的积,aX2表示两个a相加的和或者a的2倍。3.指导学生学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行同单式的化简(二)简易方程1. 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是等式的下位概念。2.结合操作,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总之,在小学里教学简易方程,要注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于较复杂的类型,要引导学生先把它们转化为较简单的情形。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一)列方程与列算式解实际问题的比较(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的意义1.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增强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1.打好知识基础,实现顺利过渡2.密切结合实际,设计适合用方程解的问题3.把握教学关键,渗透数学思想4.加强比较,发展学生思维第五节 比和比例的教学一、比与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一直是初学者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二、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的拓展。三、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一)注意通过实例比较概念的异同(二)引导学生画正比例关系图,并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后,可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并使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函数思想,为以后学习函数图像的绘制奠定基础。(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在教学成正、反比例的量后,可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相互交流,使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六节 探索规律的教学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通过结论的验证与应用为演绎推理能力的形成奠定必要的基础。二、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与编排从《课标(2011年版)》来看,一方面,在各领域公式、法则、算法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各学段具体目标如下:三、探索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学时,需要仔细研究、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学设计。(一)引导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观察是基础,猜想是关键。通过观察,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而猜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就是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二)引导学生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教学中问题的探索性、开放性更强。另外,发现的规律要用数学方法表示,有些表示方法可以看作数学模型或者相当接近数学模型了。(三)重视公式、法则、定律等知识探索过程的教学

若不释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其后深刻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提高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和措施,希望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创新进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提出和不断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何从根本上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小学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根本目标。具体而言,小学数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并帮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应当集中在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教学上,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要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小学学校及数学教师应当对当前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创新改革,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所谓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面对一系列问题所进行的独立思考和有效的分析研究,并且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独立进行问题的解决。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发展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层层递进,逐级引导,使其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从而为其后期的全面系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和目标任务。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我们得知,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教学,加快并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第二,通过数学实践教学,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搭建高效的知识框架和学习体系,使其运用自身所学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独立思考并完成数学知识和内容的学习;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性,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逐渐将独立思考发展成基于自身自觉性的主动行为。另一方面,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和措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要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提高,注重学生的系统发展和全面能力的强化。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提高面临的困(一)尚未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虽然明确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作为教学要点,仍然由教师对整堂课的实际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控,按照备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接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独立有效的思考,教师会根据教学时间和进度将习题的答案直接公布,列出详细的解题步骤,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或交流的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正感受和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情况。长此以往,小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对案例习题的解决存在等待的思想,不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加之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受传统应试教育和现代科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学生的总成绩作为衡量其综合能力的标准,部分家长和学生也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判学校好坏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不仅仅要在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课余时间还要在辅导班进行补习,学生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业量大,很多学生对其就产生了厌恶情绪。加之“作业帮”的出现,使不少孩子有了依赖思想和习惯。并且,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实际成绩与其理想预期成绩之间的差别,忽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对数学知识产生的抵触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三)缺乏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试卷成绩,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但是却忽略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没有注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学知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本就较为枯燥无趣,大量的公式和解题方法需要牢记,如果教师仍然采用板书的形式,那么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兴趣。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多元化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三、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和措施(一)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小学学校及相关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其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爱好,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以此作为学生独立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主要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字的组成”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展前有针对性地设置碰球游戏。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如8,在选择一个编号为3的球,此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3号球应当碰几号球才能得出数字8?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最终得出数字8。此时学生则可以通过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答案:3号球应当碰5号球才能得出数字8。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根据教师的问题及时快速地作出反应,进行回答,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兴趣,使其主动积极进行数学活动。(二)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更应当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独立思考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挖掘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进行实践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不是非常到位,解题思路或许不正确,但是这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不管对错教师首先都应当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后对学生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进行纠正和指正,引导学生在原有思路上进行改正。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能够削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恐惧感,在课堂中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和谐互动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独立思考理念和方式方法。(三)科学合理运用案例、习题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前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额抵触情绪,数学知识枯燥单一、无趣抽象,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对于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难以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数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切实改变了现实生活方式,为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同时,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精髓和核心。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场景:如果学校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春游活动,每名学生应当上交60元的总费用,其中包含午餐费用25元,春游车费18元,其他费用总计17元。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一个班级一共有30人,一共需要缴纳多少午餐费用?午餐费用相比其他费用一共多了多少钱?此时,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对掌握的素材和条件进行分析、综合和计算,得出相应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引导学生对加减乘除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实践巩固,并且使其有了独立思考的条件,充分实现了教学生活化,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科学合理运用案例习题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