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5月20日,广外大亚湾外校第一届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初中部三楼会议室召开。我校校长杨如华、副校长朱传久、学监洪佩珊出席会议,中小学学部主任、教研主管、德育主管、生活主管、各学科教研组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朱传久主持。本次会议以深入研判网上教学的成效,总结得失,做好线上与线下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为主题,以合理的安排本学期中小部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时效性为重点展开交流研讨。会上,中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教研主管、生活主管、德育主管、学部主任依次发言。发言主题分别为:一、中小学部主任汇报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重心;二、中小学部教研主管、各学科教研组长总结网课成效,阐述各教研组如何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方案,汇报各学科教研组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心;三、中小学德育主管汇报疫情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就本学期如何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成长,汇报德育工作重心;四、中小学生活主管汇报调整学生返校复学期间及本学期学生在校寄宿的工作重心。各位老师发言思路清晰,内容详实,数据准确,举措明确,重点突出。中学部主任李真明小学部主任王鑫樊战莹老师罗娴老师各位老师发言完毕后,朱传久副校长作指导发言。他强调,在上一阶段线上教学研判的基础上,各学科要制定本学期教育教学的合理方案,教学方式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坚决反对为了赶进度不顾教学效果、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因噎废食”。朱传久副校长表示,一要加快改革传统教学教研模式,善于重构课本框架,对学科知识进行充分整合,实施主题化教学、单元整合教学;二要鼓励集体备课,共思共研,智慧碰撞,杜绝“单打独斗”,各学科针对年级教学重点,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进行集体研讨分工备课,精心设计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三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增加室外的“二课”课程,减少室内“二课”,学科教师积极研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二课活动;四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部应从不同层面,开展家校交流论坛,要使年轻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成长。杨如华校长对会议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与会中基层管理干部的汇报表示充分地肯定。新学期,杨校对此提出几点新要求,他强调,一、中小学部各教研组要做好线上与线下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三、在教学活动全面开展之际,各学科教师及时排查教学设施安全隐患,及时维修,确保一线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四、合理安排全体学生的寄宿生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磨练了孩子们的品质,使他们掌握主动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业余需求;五、注重教师有效劳动的问题,中小学学部、级组、科组布置给老师的工作要精简,尽量少开会,注重效率,任何的教研想法要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杨校表示,在全体师生返校之际,校委会组织召开学校第一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既是总结疫情期间一线教学工作、提炼经验,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问题的契机,皆是为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指明方向。
在中小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是常态工作,但多数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和追逐课堂改革的潮流,活动搞得很频繁,既隆重又热闹,可对提高本校教师常规教学能力没有多大效果。实施新课程后的常规教学,不是三、两年就能搞定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真正被每一名教师掌握。有很多学校常规教学都没搞透彻,还在年年喊着搞课改,真的是没有用的。学校平时的教研活动,不需要高大上,需要接地气,服务于日常教学。所以,就应紧紧围绕如何规范各学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开展。把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开展起来,让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本校学科教学上的问题,推动教师常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开展教研活动,要从本校师资队伍实际出发,理论研修和教学实践兼顾,丰富活动层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所以,开展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常规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学期各阶段有目的的安排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在理论提升层面,可借助业务学习,明确研修主题,集中或分散研修。应该把研究常规教学实践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部分。一般学年初,都会有新入职的教师,为新任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要对新任教师进行常规教育教学知识集中培训,让老教师课堂跟踪指导。学期初还要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引领新学期的学科教学。在学期中还要有计划地开展新任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讨课,学科优秀骨干教师观摩课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受益,促进全校任课教师常规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二、教研活动准备一定要充分,才能达到提升教学水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作用。学期初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及时公布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每项活动前至少两周应该制定出活动方案,给参加活动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让相关领导或学科骨干教师,给出课教师以必要的指导。只有教研活动准备充分,整个教研活动过程才能更加顺利。其实,对于出课教师来说,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提升的过程。准备不充分、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无论是出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谁都不会有收获,还浪费时间。三、认真落实每次教研活动的各环节工作,是教研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包括教研活动的前期准备,讲课、听课、评课等各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实施,保证效果,避免走形式。事先明确各环节负责人,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教师范围,活动的具体要求等。让每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四、适当邀请学科专家或教研员,诊断课堂或指导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科教学水平拔高。专家或教研员毕竟在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站在一定高度和前沿,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适当邀请他们来校指导,能快速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到一个新的高度。五、及时整理归档每次教研活动的过程材料。对于每次教研活动,应安排专人,及时整理文字材料和影像材料,归档保存,以备今后借鉴学习或检查时查阅。不能拖拉,避免时间长了一些过程材料丢失,造成教研活动档案不完整。总之,中小学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应立足常规教学,不跟风,不盲目搞。理论研修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教学的研究。让每一次教研活动,开展的都扎扎实实,都有不同层面的教师受益,具有可借鉴性、可复制性。让教研活动真正地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服务。您对开展中小学校内教研活动有何看法?欢迎您留言、评论、点赞、收藏、分享!谢谢。
2020年中小学教育论文1、题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基于2009~2018年期刊论文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8年有关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核心期刊论文的梳理,借助Nvivo11.0对其研究主题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上,主要关注科学素养、聚焦科学课程改革的国际借鉴和跨学科探索以及重视科学教师培训.研究还发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实践的内驱力不足,具体表现为: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基于政策框架而非科学实质;科学课程全球化吸收增多,本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角转向跨学科视域,但缺乏深度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由此提出了几点展望:关注科学教育本质的研究;开展基于课堂实践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以及开展立足于本土需求与经验的科学教育研究。关键词:中小学;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研究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shanghai-ecational-research_thesis/0201277449452.html?from=lbjh-20200728012、题名:"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摘要: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冲突的加剧,社会问题的频发,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小学生.社会事件作为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点,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社会事件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议题中心教学"作为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社会事件的选择和实施.关键词:社会事件; 中小学教育; 社会议题; 议题中心教学法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theory-practice-contemporary-ecation_thesis/0201277455359.html?from=lbjh-20200728023、题名:浅谈农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有所转变.传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都要求重视起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良好的艺术熏陶,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些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要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性,从而能促进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关键词:中小学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 误区; 策略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xamination-weekly_thesis/0201277458869.html?from=lbjh-2020072803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题参考1、"非常时期"中小学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2.、中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探3、教育公平视角下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4、农村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5、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另一视角的思考6、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7、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内容8、"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9、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0、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11、大数据时代中小学英语教育应用性探究12、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3、论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理性价值及其实现——以"吴某弑母案"为切入点1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15、农村中小学教育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更多论文选题,请到掌桥科研【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72801】上浏览查看及论文下载。
4月12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活动、南通市“分层走班”课改联盟学校第6次现场推进会在虹桥二中举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初中数学教研员)董林伟教授、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崇川区副区长杨春红、崇川区教体局局长王根宝和来自省内外专家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活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准备了这次活动,并先后从各联盟学校数学、英语各层次任课的40多人中,通过学案设计、说课比赛,产生数学、英语共18位老师两个学科三个层次分层的18节展示课,产生良好反响。上午8:35,市联盟学校学案设计与说课获奖的教师展示分层走班课堂。有序的走班、分层的学案、教学目标定位精准的课堂获得省内外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上午9:30,现场推进会开幕式在虹桥二中报告厅内举行。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杰院长主持上午的活动,崇川区副区长杨春红致开幕词。随后, 分层走班联盟学校代表交流发言, 南通市虹桥二中姜建新校长做了题为“践行‘恒·爱’理念,坚守教育初心”的课改专题报告,东方中学戴季华校长做了题为“分层课改东方表达”的汇报,与会代表深深感到两位代表的发言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教育使命感,研究与实践中突破的技术难题有价值、有操作性与示范性。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魏惠、初中数学教研员董林伟教授结合A层(学困生)课堂观摩, 针对于南通市“分层课改”实践做了点评与指导,两位专家充分肯定南通分层走班区域推进的成果,以“南通在区域研究推进方面已在细节问题、难点问题、操作技术问题等方面有突破,成绩显著。最后, 董林伟提出“希望南通初中分层走班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的成果,能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引领的最好样式”。下午,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做了“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的专题报告,他用一贯幽默诙谐的方式,首先向在场的嘉宾、老师讲述办合适的教育,是好学校的标准,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最高要求;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关注学生差异,尊重个性,指向发展是符合国家要求的;同时从大数据结论、政策法规解读、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再一次阐述分层走班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他谈到了分层走班教学的策略,在走班教学中要因才分层,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不同层级学生采用不同的学材、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及老师还要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后,他提到,每个教育人都要有改革的意识,认识到教育的严重不平衡性,从领导干部到骨干教师再到全体教师都要成为课改的关键人。他的报告政策性强、观念新颖, 但通俗朴实, 说出了教育人的心声,报告中响起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供稿)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11月23日消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在昨日就合作成立“中小学教务教学数据研究中心”举行了签约仪式。 据悉, “中小学教务教学数据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小学教务教学管理信息数据,优化学校教育装备及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装备与教务教学深度融合,为学校提供个性化的教务教学物联管理解决方案。此外,还将在深化政策研究、总结特色经验、开展师资培训、组织交流活动等方面为地方和学校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现在,几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在忙着搞课题研究,因为评职称要用。不过作为老师,我一直很奇怪,这个课题作用究竟有多大?1、几乎没有教师认真搞过,过程好多都是在造假。2、课题成果对教育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有人用在自己的教学上。3、再努力工作都不如有一个课题,没课题教学业绩再好也不能评职称。可见,大家搞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是为了评职称。设置课题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设置一个职称门槛,有的可以评,没有的反正不能评。全国这么多老师做课题,成果在哪?运用了多少?有人关心吗?真的没有。
在前几年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的论文达到中国学生本科的水平。当时有点不信,但是,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也进行了探讨研究。我们发现,中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但必要而且可行。新课改提倡探究教学,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课并不多见。许多人认为中小学生小,思维能力还不发达,不适合研究。其实,这是对探究的一种错误认识。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极度活跃,好奇心非常强烈的时期。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一种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时候的孩子最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了。教育不是扼杀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探究欲,而是要冲门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心理。记得鲁迅先生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经记录过一件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不知道怪哉这种虫,就去问老师,结果被老师训斥了一顿。显然,鲁迅先生对这种教育是不赞成的。其实,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我们的老师为了成绩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只是训练,唯独没有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中来接受学习,他们没有主体意识,也没有了主体能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我们应该放孩子们到宽阔地天地中去,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主动的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我们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是我们的父母亲,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我们就应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可惜,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都在远离大自然,整天封闭在校园之中,只知道在书本中徜徉,不知道在大自然中去探索。许多书本知识是要经过亲自观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了解,认识,这些书本知识才能够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形象起来。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许多人都已经走进城市,过上了城市的生活。但是农村的风光在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许多在农村中见到的动物也不见了,出门看到的是钢筋水泥的楼房,孩子们的天地变小了,生活的天地变得狭窄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我们的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开来,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必然是不完整的,不丰富的,不形象的,必然是干巴巴的。语文学习杂志封面有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有丰富的知识内容,有丰富的生活内容,要真正理解文本,认识文本,感受文本,体会到文本中丰富的思想感情,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体验,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语文学习必须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必须要与大自然结合起来。要把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内容。同时,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也是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我们平常的科学教学要做实验,我们语文教学有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些活动中指导学生写一些具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果我们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从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过程进行描述。这些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可以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再比如,语文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初步的研究活动。如果我们将语文实践活动当作一种研究活动,我们就可以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对某一些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引导学生把调查研究的结果写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写作论文的初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阿红齐心,探究欲望的满足,我们要放学生到宽阔的天地中去,放飞心灵,放飞梦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蓄势教育 吴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成绩斐然,一派新气象,唯独中小学教学老气横秋,垄断依然,没有活力,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诟病,缺少新时代的气息。中小学教学必须改革,帮助学生形成智慧学习习惯,摒弃记忆学习习惯,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推动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应该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双向选择,学生想跟谁学就跟谁学,可以在网上学,也可以在课堂上学。应试效率高了,成绩好了,就能压缩应试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运动场,在自然或社会中,德、智、体全面发展,迎合文明社会的期待。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要点:一、什么是思维;二、学习的本质;三、考试中我们与状元的差异。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可以定义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形式,让教学更有效率,更适合学生快乐学习,使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在1998年,我们开始了中小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课题研究,教授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以学生为本,从思维语言特征、学习语言特征、学科语言特征入手,比较普通学生和成绩优异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生理反应,依历次考试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小升初、中高考)的结果进行教学的设计和调整,使教学模式逐渐高效、系统、完整和成熟,形成了以应试学科语言为轴心的、不同于当下学校教学习惯的教学模式,让数以千计参与教学改革的中小学生受益,在小升初、中高考中获得了好成绩,且学习的过程相对轻松和愉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学生来时的成绩几乎都是中等或中等偏下,有的甚至“很差”,他们在新教学法营造的环境中,经过一年、两年、四五年的训练,应试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一个小“奇迹”可以津津乐道:安徽宿松县的一个中考学生,学校模拟考试七科成绩只有260多分,任课老师认为他不可能考上高中了,说:你自己想办法吧,去哪都行。学生父母不放弃,将孩子送到我们这里,这时离中考只有40几天了。40天的“恶补”,中考七科成绩是578分,考上了“花中”(县重点)。速成固然好,但依据我们的教学结果统计,绝大多数的学生改变学习习惯需要半年,成绩腾飞还要半年或半年以上,所以我们的教学一般为一年或一年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自身的规律,需要一段时间,但一年能改变一个学生,这个结果已经足够令人神往了。当一些来时中等成绩的学生中考跟你学,取得了好成绩(有些人单科成绩是满分,如数学),考上了向往的重点高中,又再跟你学三年,考上了心怡的大学,你的心情是不是充满了成就感,任其飞翔。二十年来,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中小学教学理念和形式的创新,我们K12全科指导。我小学指导数语英、初中数理化语英等、高中数理化语英等,让学生用同一理念和形式学习,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设计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推出了“语言说”教学理论,称为“自然思维教学法”,08年出了《思维轨迹》一书(北京出版社出版)。 在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小学的教学尤其重要(人之初),如果因为教学使学生形成了记忆学习习惯(刷题过度),那么大多数学生到了初高中会非常痛苦,应试成绩大幅度下降,不少人还出现了单科不及格的情况,这种状况基于人性的“懒惰”,是生理现象,人为主观不能控制,刻苦努力也难以解决。能不能说小学教学需要优先改革呢?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呢?小学生不宜刷太多的题,以小学数学为例。我们测算:至少一半的小学生一星期学两个小时数学足矣,如果他们在考试中还能得到90多分,很可能就是“智慧学习”,因为考试中会有大量的题是他们未做过的,可以避免让他们用“记题型”方式解决问题。记忆学习靠“题型”,拼的是记忆天赋;智慧学习靠“规则”,拼的是学习能力。教学的目的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话多无益,来点“干货”。我们推出了创新的网上《小学奥数及数学》视频课程,供想学好数学的小学生和家长分享。今年我们还要分享《高中数学》网上课程。改革创新威力巨大,人类文明的进步均是创新所为,中小学教学亦如此。改革路上有难点,例如需要时间让大家认识、转变、尝试和接受;例如一些在职老师和一些机构,让补习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前先做一些即将考试的题目,虚假推高“考试成绩”,但中高考的题他们事先搞不到,学生那时没考好,就说他们“没发挥”,借以蒙混过关。其实平时考试后只要家长问问补习过的学生有多少道题考前刚做过就真相大白。说真话,做好事,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作者:蓄势教育吴伟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运行百年的教学模式老旧不堪,难以胜任当下的学习需要,遭到世人的吐槽。老师辛苦,学生喊累,家长无奈。一九九八年我开始涉足中小学教学,初心是学生中高考的差距不应该太大。一年后,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考一本得分率只有60%左右,而且年年都差不多。为什么分数上不去呢?能提高到70%、80%吗?好奇支撑着探索。我开始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小升初、中考、高考),从数理化语英,再到其它四科。学生学一年、两年、甚至五年,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变化尽在眼中。由于这种经历,我曾经“吹牛”:可能很难找到有我这种经历的老师。十年后(2008)出了一本书,《思维轨迹》(北京出版社出版);二十年后(2018)上线了标准小学数学课程,《小学奥数及数学》(跟数学家学数学)。有人问我:为什么去当老师?我说:看见了一些东西,值得研究和实践。我要改变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然学习;我不想当一名普通老师,要有所作为,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要想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搞清楚什么原因制约了学习效率。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结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记忆天赋是限制他们学习效率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语言指的是生活类语言、文学类语言和科学类语言。所谓的语言逻辑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水平低,思维能力必然就弱。近代500年的科学史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所以中小学的学科使用的语言(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都来自“西方”,自然带有浓烈的“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述习惯,这类习惯与中国人日常语言习惯有比较大的差异,给中国人学习现代科学造成了不便。这一点很多国人没有认识到,使得多数中小学生只能“勤奋”地靠“记忆”学习(记忆题型)。常听到有人说:记住了什么什么,就能在考试中得多少分。多么荒唐啊,学习如果这么“简单”,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呢?还是现在这样吗?恐怕说这种话的人自己都做不到。然而,每个人天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且存在差异,“后天”很难人为改变。若想提高“记忆”能力,需要“逻辑”帮忙,而这个逻辑就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弱的学生,记忆能力多数也是弱的。结果:语言逻辑没学好,只能通过“强行记忆”应付考试;语言逻辑没学好,“记忆”能力就相对较弱。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比20年前多了许多,95%的学生出现了记不住的现象(强行记忆存在“动态饱和”,不是想记多少就能记多少),因此这部分学生学习痛苦(强行记忆会导致生理痛苦),考试成绩达不到预期。我们的研究结果经过20年的教学论证和教学实践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系统的、可“替代”中小学当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自然思维教学法),在中小学(全科)的教学中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教学效果。很显然,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设计的教学法以语言逻辑为导向,重点融合各类语言之间的逻辑联系,特别是借助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语言逻辑,引导他们接受其他“语言”逻辑,让他们对各类语言逻辑产生意识的敏感,使他们“聪明”起来,自我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学生可以靠“语言”逻辑学习,记忆量会大幅度降低,学习中的生理痛苦就减小了许多,80%的学生能够承受,学习成绩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有成就他们会喜欢学习,成绩就会提高,步入良性循环。学习语言逻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考试成绩的实质性提高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系统训练(学生配合,家长耐心。我的学生一般要跟我学习一年,长的达到了五年)。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两个月就想大幅度提高成绩我做不到(说真话)。有人声称“能做到”,你信吗?我的一个高二的学生告诉我:他跟他的老师补课,成绩是年级排名第九,后来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考试题他在老师那做过,所以成绩非常好。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家长,为他们点赞。中高考的题没有人可以搞到,学生要学习真本事,才能在小升初、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每位学生家长在学生考完试后都应该问问他们:这次考试有几道题是以前做过的(中高考除外)。学习要打假,否则就是家长花钱害自己的孩子,可悲!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能不能胜任,取决于他们上课时使用的“语言”。学生要通过他们熟悉的“生活类语言”接受“科学类语言”和“文学类语言”。如果认识到东西方“语言逻辑”存在差异,那老师在授课时就要回避自己的“语言”喜好和习惯。如数学课,老师应该客观展示数学家的“语言”,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数学家的“语言”,让学生沉浸在数学家的“语言”环境中,直接接受数学家的思想,形成与数学家思想一致的思维模式(很多授课老师的讲解误导了学生,给他们添了麻烦)。如果学生由于授课老师的讲课导致了思维逻辑混乱,那他就只能依靠“硬记”学习了,他们学的是A老师的思想或B老师的思想,可有谁的思想比数学家的思想更好呢?所以,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必须改,我们提出“跟数学家学数学”。先入为主是“人性”,所以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小学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尤为重要。现在小学的教学令人堪忧,理念落伍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偏离社会要求。例如:语文课本应增加科学类文章,让学生接触和学习“科学类语言”,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语文老师愿意吗?能胜任吗?)在当下,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许是缓慢的过程,但家长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显然不能选择与课内雷同的教学模式,那样自然是浪费(青春、金钱、未来)。现在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有了,家长选吗?科学教学能让学生学习愉快,在中高考中获胜。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家长的选择胜过学生的努力。我们致力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家长、学生参与,一起努力,共创未来。希望与你交流,等待你的支持和意见,为学生做好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创进取,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