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7月20日,近六百位潮汕企业主参与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实战沙龙学习公开课活动,并共同见证了潮汕企业成长研习社成立。活动当天,著名投资人蓝飞腾老师为参会的企业主朋友们带来了近5小时的干货,或许也触动了一些人的思维神经,有部分企业主朋友在会后与我们做了学习的感悟和分享,觉得一天的学习确实“get”到了一些灵感;有些企业主朋友更是做了深入思考并给研习社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这就是研习社想要营造的学习氛围:撩拨学习神经,触动进步思维!以下,是活动当天的参与嘉宾@我叫水货先生 的所感所思,希望与大家分享:正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思考——参加潮汕企业成长研习社公开课有感总体感受:通过一天的学习,我的感受大概是这样的:授课老师提供了很多的内容给我们揭阳的中小企业伙伴们,但是就我估计,能够真正对接到老师的思维的朋友并不多;因为老师讲的很多投融资的案例启示都隐含了一些前提条件。比如说能够接受投融资的企业一般来讲都是战略清晰、发展前景广阔、团队优秀、财务流程透明完整、法律责任清晰、股权分配合理,无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等;按照这些假设的前提条件,在会场的人有多少是已经做好准备的呢?我相信真正能够做好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应该真的不多。心得:○ 今天的公开课至少可以做到的是,给我们揭阳的伙伴们提出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知道融资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壮大的大杀器;所以,有心发展壮大的企业老板都应该学习金融知识、了解投融资的相关信息,让企业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在时代在变、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像我们揭阳这样的三线城市里,最缺乏的是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说今天这样的公开课,若是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的话,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课程,还有各式各样的社群。○ 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缺失,导致了人才资源的匮乏;有能力在珠三角发展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回到潮汕就职,而本地就职的人员却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缺失,成长性明显不足。终身学习应该是这个时代以及以后很长时间内的主旋律,因为时代一直在变,而且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有这样一句广告词:“这个世界,正在严酷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每个时代,都在悄悄犒赏努力学习的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让我们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呢?首先,当然是读书。当然,听书也行。然后是参加各种学习的社群,其实百城组织的这种研习社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再然后,我来说一说重点:重点是,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付费,而且应该付更高的费用。因为只有我们买得越多,那么提供知识服务的人就会越多;慢慢的,我们身边的学习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更妙的是,当我们为知识付费越多,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就越多。(这一点没有太多的理论根据,但亲测有效。)我是努力践行为知识付费的人,我早早的就已经付费报名了这个研习社、希望可以通过研习社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声明一下,有点打广告的嫌疑,但我确实没有收受贿赂。)如果我们企业的实际状况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那些投融资的条件的话,我们是不是就没有融资的渠道了。答案显然首否定的。我自己也是一名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操作过几次融资;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可以和伙伴们分享一下。融资,说白了就是借钱。我们做生意,能不能跟身边的朋友借钱呢?老师说最好不要,因为怕伤感情,那么我们就来想一个不伤感情的辙。首先,借钱一定要谈利息。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资金放在手上都是有收益的,就算放在银行存活期也是有收益的,尽管很低。第二、大多数的人都是风险规避型的。也就是说身边的大多数朋友都不会创业、也不大会投资或者借钱给人去创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为我们借钱对象规避掉主要风险。第三、估算我们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不能让自己和企业过度冒险。第四、所有约定都应该有书面文件和对应的约束条件。一定要签署借款协议,规定借款期限、用途、利息、回报、抵押物等。最有效的借款方案大概应该称之为“投资借款”,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借款,也是投资。这要求我们企业的经营状况基本是良性的,资金的用途是用于扩大规模或者拓展产品线。我们要求外部资金进入的利息成本不能太高,而且不想稀释自己的股权(因为我们的企业经营方式也并不是十分完善,对方也不太愿意持股。)根据这样的条件,假设我们要投入一个新的产品线,用企业自身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基本上可以保证项目新产品不亏损。那么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投资借款方案:◆ 借款金额不超过项目资金需求的50%。◆ 保底借款利息为月5‰(年化收益6%),比存银行理财收益相当,比定期高,比民间借贷低。◆ 有抵押物,可以是农村宅基地或者按揭中的房子,这种资产银行不认,民间认。◆ 约定借款周期。在借款期内,借出方项目新产品线收益的30%。◆ 当收益分润达不到保底利息时,按照保底利息支付,超过则按实际收益支付。◆ 抵押物权证交给债权方保管。◆ 签署书面协议。通过以上设定的条件,会有比较大的概率通过身边的渠道借到你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当然还有更多更细致的思考和论证,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到时候再来作更深入的探讨。以上,来自潮汕企业成长研习社会员嘉宾:@我叫水货先生注:1、文章只代表作者自身观点,不代表研习社平台立场;2、 配图来自网络,图文无实际相关;3、转载请注明出处。潮汕企业成长研习社:打造千企联盟,诚邀您的加入!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互助共赢!
e公司讯,工信部中小企业局11月27日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的通知》,决定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成本、贷款审批时间、资金需求满足度等情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27日消息,为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决策部署,及时了解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决定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成本、贷款审批时间、资金需求满足度等情况。(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王恩博) 渣打银行3日发布的11月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由10月的54.5升至54.7,尤其分项指数中“信用环境指数”上升2.3个百分点至52.8,显示出中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政策开始奏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基于对逾500家中国中小企业的月度调研结果得出,是衡量该类企业经营状况的专项指数。渣打表示,11月中国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出现改善主要得益于有力政策支持。政府出台更多措施鼓励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其中包括增加央行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等。官方还要求银行业向中小企业增加放贷并降低贷款成本,同时呼吁出台更多措施保证中小企业顺利获取融资。在此背景下,11月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指标较10月回升3.7个百分点至54.4,同时中小企业现金盈余指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较10月分别上升2.1和1.3个百分点,表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陆续开始奏效。得益于促进融资相关政策措施,11月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指标较10月上升4.4个百分点至46.6,表明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升势放缓。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行业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指标此前两年一直位于50以下,但在11月大幅升至57.1,这反映出部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成本显著下降。渣打表示,随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受访中小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其银行及非银行融资成本将继续下降。此外,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仍保持平稳。23%的受访企业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贬值,低于10月调研的29%;多数受访企业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在一定区间内双向波动。仅13%的受访企业反馈说外汇波动导致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外币债务相对较低且资金流状况依然良好。(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包括定向降准、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等,在税收方面,连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范围。一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另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应规范经营、依法经营,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迎秋:目前国有经济发展资源的占有、占用、控制能力过强,而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在资源的获取、占用、支配、使用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多。中小民企贷款难、贷款贵,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另外,要实现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而不能是一部分所有制主体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垄断权,更多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没有资源,这种失衡要解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中心主任陈乃醒:中小企业是技术的基础、管理的基础、人才储备的基础。现在就业问题没有那么严峻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投资面临弹簧门、玻璃门等系列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在政策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成本和风险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人力成本、房租等上升过快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同时,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2017年,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前三大影响因素,分别占61.40%、54.80%和50.80%。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数据显示,融资成本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负担,在民营500强企业中,有54%的企业受到融资成本的影响,融资成本因素居于各项影响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之首。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民营企业目前确实存在融资难、发债难、融资贵等问题,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希望国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制度上做到一视同仁;进一步支持优秀企业发行信用债,而不是一刀切;进一步定向降准,保持市场资金适当充裕;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本报记者王晶晶据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新浪博客创新——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从现实来看,“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难以通过传统渠道满足融资需求。为打破这种现状,需要银行创新融资机制,构建信任与价值,把中小微企业的动产和无形资产作为质押,以解决其融资需要。市律师界政协委员黎小明提出以下两大建议:一、建立银企新生态,探索产业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一是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鼓励银行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抵质押率,积极推广动产和无形资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一方面,在服务创新上要解决“不活”的问题,尝试运用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产品和手段,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探讨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定价机制,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品不足的短板。二是发展以非现金收入为基础的商业信用融资体系。非现金收入是以实体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商业信用,具有自偿性。如与民间借贷相比,电子商票业务有操作流程简便、无须抵押担保、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更契合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二、建立“区块链+融资平台”,通过治理实现中小微企业资金的供给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主导作用。政府及其金融监管服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源的统筹力度,包括融资平台、融资方式、融资产品的推出。一方面,导入区块链技术,搭建起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同步问题,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数据加密以及信用传递等功能,解决数据传递时信用不连续问题,打破银企双方信任瓶颈。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对企业入库动产进行监管,在区块链管理下,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适应企业短小频急的用款需求,随借随还,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难题。二是延伸“有价值”中小微企业的边界。一方面,通过特殊的治理结构设计,降低甄别难度,畅通中小微企业资金的供给体系。对公司治理良好、有市场、有品牌、有发展前景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其统筹运用盘活资产等手段化解风险。另一方面,依靠“大数据+软件化评估”,建立由创新要素和经营管理要素共同构成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解决轻资产特别是专利价值评估难。如对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质押,可以进行一整套专利评估登记服务,综合考虑企业的产销情况、技术能力和市场前景核准额度给予贷款。三是企业练好内功创造融资条件。一方面,应理性发展、增强定力、固守本业,避免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过度扩张及过度融资、短贷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主应主动积累个人及企业的信用信息、经营数据、佐证材料,尤其要做到诚信守法,主动创造有利于融资的条件。(大连)转载说明:本文转自《中山律协》,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疫情发生以来,为保市场主体、保民生就业,国家更是多次明确表示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出台不少措施推动、引导和支持。接下来,壹诺数科将简要讲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定参考。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普遍问题。当下,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再加之经济下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倍增,融资需求矛盾更加凸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难,二是融资贵。融资难贷不到: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自身特点,很难达到银行的高标准信贷门槛。贷款少:银行常因风险防控考虑,对中小企业抵押物打折,使得企业贷不到实际所需数额。贷款慢:银行贷款办理流程慢、时间长,多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等不起。融资贵虽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并不高,但由于融资成功率低,许多中小企业迫于无奈通过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需要支付高额利息。此外,无论何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中贷款中介服务费用占比相当大。图片源于摄图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两大原因企业自身原因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经营风险高、发展不确定性大;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用抵押资产等。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先天不足”。在银行按传统方式进行信用评估时,企业呈现出的授信风险较大,很难获得优良的信用评分。因此,多数中小企业面对银行贷款只能望洋兴叹。外部环境原因金融机构动力不够整体环境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一是出于风险管理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更加审慎,银行“不敢贷”;二是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较高,缺少规模效益,银行“不愿贷”;三是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主体分散、金额小、时间急等特点,银行的机构和人员配置尚不足以满足需求。信用体系建设不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各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间的资信数据尚未有效地共享整合,导致银行无法准确掌握中小企业经营和信用状况,影响企业授信。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在此领域主要的法律支持为《中小企业促进法》,主板市场以外的政策规范不够完善,立法步伐跟不上企业需要。此外,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机制缺乏,对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有待加强。融资方式单一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主要地位,债券和股权融资比例非常小,据数据统计为3%左右。虽然近年风险投资有一定发展,但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融资的门槛很高,难度极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非一朝一夕能破解,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因素,又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当下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相关各方还需长期探索,积极尝试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推动更多资金流向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作为金融行业掌握多种前沿科技的技术型企业,壹诺数科始终坚持以科技力量驱动行业变革,与各方机构通力合作,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看得见,够不着。”有企业这样形容当下的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纾困措施。毫无疑问,当下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已被放到“聚光灯”之下。最近两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八次定向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输血”。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央行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过最新一次下调后,全国40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降到6%,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在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然而,从中小企业融资利率下降的实践效果看,在市场利率体系普遍下移的场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却没有明显的下降。银行流动性充足,社融数据也显示企业贷款大增,但为何大部分企业感受不到融资环境改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利息变化不大 条件依旧严苛“我们目前的贷款利息跟去年12月相比,没有明显降低,优惠服务只有一个,就是疫情期间新增的贷款或展期的贷款可以享受政府贴息,但我们公司没有这两项。”刘明(化名)是深圳一家规上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对于当下银行资金面宽裕给企业贷款带来的利好,他唯一的感觉就是,银行的可授信额度增加了,但是是否放贷、条件是否放松,却是另一回事。而在李弘(化名)看来,银行风控条件没变,额度也没有增加,企业实际受益不多。“我们去年展期的两笔贷款,年利是4.8%,今年3月有一家银行说要给我们授信,利率5.5%,后来左谈右谈,可以降低到4.8%,但有些附加条件,比如转业务到他们银行,增加保证金等等。”李弘认为,尽管国家一再要求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环境依旧比较严苛。不过,在疫情期间,对于银行熟悉的企业,放贷条件可以松动。刘明告诉记者,如果是企业长期合作的银行,疫情期间适当增加信用额度是有可能的,“因为长期合作,彼此信任,分行、支行经理都有自己的审批权限,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的。”刘明说,但是新合作的银行,就没有这个“绿色通道”了。现在不管是市里还是区里办的银企洽谈会,刘明都不参加,因为贷款条件没太大变化,参加了用处也不大。但刘明也能理解银行的”苦衷”,“银行毕竟也是股份制企业,又自己的内控体系和考量,也要对股东负责,有些贷款条件确实很难执行。”对刘明和李弘所在的这类中小企业来说,最直接的诉求就是:第一,希望增加纯信用贷款,现在银行基本都要求有实物担保或实际控制人的财产担保;第二,降低贷款利率。但刘明也坦言,企业想要信用贷,银行要做风控,这似乎是一个天然的悖论,所以很多时候,只能企业自己扛着。部分企业难以享受优惠政策2月29日,深圳推出“惠企16条”,提出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优先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划拨10%的市级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这意味着政府将拿出逾3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这看起来对企业贷款是极大的利好,但仍然没有解决企业的痛点。“前几天有个订单找上门,3个月的账期,到期后付款是6个月的承兑汇票,虽然我现在没有单做,但这样的订单,我左想右想,还是拒绝了。”叶成辉(化名)是深圳宝安一家生产电子零配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他告诉记者,9个月的时间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敢去赌,因为现在还被拖欠着几百万的货款。叶成辉还向记者道出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痛点”,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只要每个月能及时收回货款,其实基本不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问题就在于,一些大企业经常拖欠货款,使其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政府与其督促引导给予信贷支持,不如想想如何去规范那些大企业,及时给中小企业们结算货款,这样也就不需要贷款了。”叶成辉说。叶成辉也很理解银行的难处:“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很难获得授信,硬要银行给我们放款,也是为难人家。”他认为,银行可以低息放贷给大企业,再由政府组织,强有力地督促大企业尽快支付拖欠小企业的款项,这样才有利于构建良性循环的企业生态环境。事实上,拖欠款,一直是悬在中小微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去年三季度,当前95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共形成了10690亿元的应收账款。政府也对此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比如在2018年底开展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 “专项清欠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截至2019年12月底,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梳理出8900多亿元欠款,已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600多亿元,清偿进度约75%。但更多规模小、家底薄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来说,可能不在统计数额之内。虽然没有动辄成千万上亿的大额拖欠,但几十万、几百万的欠款,再加上经济形势一变化,很可能就扛不过去。对于政府的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在申请和获取过程中还存在条件不足问题。“疫情期间,深圳市政府有出台贷款贴息,但是这个贷款贴息需要和项目挂钩,要求有固定资产的投入。”张明对记者表示,如果有固定资产投入的话,他们就可以申请其他的补助了,就没必要选择贷款贴息,所以他们一直没有申请过市里的贷款贴息。银行:在普惠性放贷与风控之间寻求平衡资金面宽松,企业却依然贷款难,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成为这组矛盾的关键,银行的难处在哪里?“银行可放贷的钱是增加了,可同时市场风险也在加大,所以不是有钱就能多放的。”深圳一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钟昆(化名)对记者表示,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款,首先考虑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风险有多大。虽然现在政府在“放水”、政策也向中小企业倾斜,但是从2018年以来国内经济是下行的,加上此次疫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都在增大,银行理应更加谨慎。“社会融资条件好的时候,企业可以向多家银行贷款,在我们这里借的钱还不上,还可以在别的银行那借钱还上,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也会担心企业能否在其他银行借到钱,会不会被别的银行抽贷,如果借不到或者被抽贷了,我们借钱给他,就会很被动了。”钟昆表示。受访人士基本都提到了,风险是银行放贷首要考虑的问题。“总行也给下面分行任务和额度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执行起来难度不小,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纯信用贷风险太大了。”国内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彭晖(化名)告诉记者,纯信用贷款也不是不行,现在许多银行都有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产品,金额在100万左右,甚至有些只有三四十万,利率在基准利率左右,可以满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但是,贷款企业必须拥有大集团背景,或者银行对这家企业非常熟悉,只因短期遇到应收账款问题,这两类企业银行都可以批,其他的就基本不可能了。此外,银行对企业的“穿透性”的考察,也是许多小微企业难过的一关。“企业是否有稳定的订单,是否有跟大企业合作,是合作多年了还是刚刚开始,把货卖给了谁,销售回款怎样,明年后年的经营情况预计会怎样,有怎样的经营策略等,这些都是我们会详细考察的。”钟昆表示。在中小企业的纯信用贷款中,大企业、大集团无疑成为其获取贷款的比较可靠的信用背书。“我们也会倾向于给一些集团的下属企业或者分支机构贷款,即使这些下属企业刚成立不久,也可以获批。”彭晖表示。记者从受访人士中了解到,其实银行对于这种普惠性的放贷动力并非很大,关键在于风控和问责机制问题,但是在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家银行都会在做与不做之间寻求平衡,银行之间也会在业务量上形成一定的默契。“纯信用贷款,总量上是控制的,审慎介入。其他银行做我们也要做,但谁也不会做太大,但也不会完全不做。”彭晖说。对小微企业贷款合理定价是关键此次疫情给许多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带来沉重的打击,企业的资金需求也相应增加。日前,深圳启动“金融方舟”项目,纾困受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据了解,“金融方舟”重点帮扶三类中小企业:一是受疫情影响明显的外贸出口、交通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企业;二是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企业;三是受疫情影响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首批企业共有1020家,这些企业将获得牵头银行组织提供的咨询诊断服务和财务优化建议等,并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融资担保等综合授信支持。此外,各银行在授权范围内,为“金融方舟”内企业提供专项授信额度和优惠利率,方舟名单实行动态管理,企业正常经营后将出舟,新的困难企业将被筛选纳入方舟。在银行方面,除了要应对贷款需求的增加,还需要解决存量贷款还款压力的问题。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遇到的还款问题,许多银行纷纷做了相关调整,也针对疫情推出了相关产品。“我们调整了还款周期,也适当减免企业利息。”钟昆表示。彭晖也告诉记者,他们对疫情期间还款有压力的企业,会给予适当的展期,不算作逾期。在彭晖看来,近两年中小企业的贷款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了。“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总行会有专项授权,给我们一个企业池子来筛选客户,一般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推荐的企业,都能获批,而且一周内就可以搞定。”彭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纯信用贷款,以前没有那么大的力度。4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事实上,从去年以来,政府高层已多次部署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问题早已获得中央的重视。但必须承认的是,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是世界难题,不只在中国,需求和风险似乎是一个天然的矛盾。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这个矛盾的症结:银行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基本原理是,如何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成本,收集潜在小微客户的足够信息,以此确定一个较为确定的预期损失率,实现风险定价,从而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合理回报和商业可持续,但问题就在于“能否做到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成本”。在王剑看来,大家平时觉得小微信贷风险高,其实并不准确。小微企业的整个群体,分布于百业百态,不可能全部都属于高风险生意,其实风险有高有低,高度分散。但是,从里面找到目标客群、选出低风险的企业,其业务成本却非常高。但是,这个成本却是省不得的,如果“偷懒”,忽略了这个特殊性,直接套用一些不合适的标准化信贷技术,无法破解信息不对称,最后肯定是一堆坏账。有的银行尝试过这种做法,最后吃亏,就给了大家一个“小微信贷高风险”的错误结论。“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但不代表没有信息,而是他们的信息是非书面化、非格式化、非结构化的。”王剑认为,银行不仅要在线下考察上下功夫,还可以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来获取企业的信息。事实上,有些大型银行已经前瞻性地意识到“银行不做小微贷就没有未来”,许多大中型银行也开始介入中小微企业领域。“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环境没有趋势性的转好的变化,只有周期性变化,银行做小微贷的动力是盈利能力,其实会做的银行,小微贷也很能赚钱。”王剑认为,当前政府也给各大银行下达了任务,可以预见,大中型银行会逐渐向中小微企业下沉,这一趋势会长期存在。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融资环境在改善,企业感受到了吗?——来自中小企业的一线观察之三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融资环境在改善,企业感受到了吗?——来自中小企业的一线观察之三新华社记者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各项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密集出台。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感受到了吗?近日,记者深入全国多地调研,见证融资难、融资贵如何“破题”,聆听中小企业的心声和期盼。沟通多了、利率降了 企业获得发展资金和信心“没想到银行会主动上门服务,没想到一周放款,没想到利率还能优惠。”谈起最近融资情况,江苏常州杜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一张口就连说了三个“没想到”。之前还在为采购原材料缺少资金犯愁的他,在收到500万元的农行贷款到账短信后,终于松了一口气。缺少抵押物、申请周期长、融资成本高,这些往往是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绊脚石”。调研中,一些企业对记者表示,“绊脚石”正在减少,随之增加的是银行前来沟通的次数、可供选择的产品、更灵活的定价方式。“8月初在咨询贷款业务时,贷款定价还是4.35%的基准利率。10月份拿到贷款时,依据新的定价方式,贷款利率已降到4.2%。”合肥中晶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阚露洁告诉记者,中信银行迅速执行利率改革政策,将定价的参考标准从基准利率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让企业节省了0.15个百分点的利息支出。一些金融机构从“雨天收伞”转变为“雨中送伞”,靠的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施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补充资本;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数据显示,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11月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31亿元。银行为企业注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信心。刚刚拿到银行一笔纯信用贷款的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文涛认为,“银行融资不仅解决了我们这种初创型企业的‘成长的烦恼’,更是一种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坚定了我们今后的道路。”力破“首贷难”“信息孤岛” 企业融资痛点在缓解“这是我工作多年来,经手放款速度最快、利率最低的一笔贷款。”浙江卡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葛先生告诉记者,从线上申请到拿到农行发放的60万元贷款只用了5天,这让他颇为意外。更为难得的是,这是企业发展3年间,第一次不用抵押、担保,仅凭借所持有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顺利获得贷款。记者调研发现,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痛点,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正在逐步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山东,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难”,金融监管部门在辖内开展“首贷”培植行动,逐户建立企业培植信息档案。前9个月,山东省共有30638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446亿元,培植后贷款获得率为88%。在江苏,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苏州搭建了一个连通75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孤岛。9月末,通过平台累计为1.06万家企业解决了6125亿元融资难题,其中1994家企业获得纯信用贷款1269.7亿元。在安徽,针对科技型企业增信困难,省政府成立了一家专做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对科创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并与辖内10余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授信涉及芯片、环保、医药等行业。“以前评判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是看历史、看资产、看利润,现在是看实力、看市场、看未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小微企业部经理钱恺说,银行正探索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打造更精细的评价体系,逐步打通企业融资痛点。烦恼不少、监管出手 政策落实待加力“我们关注到LPR有所下降,但好像利好还没实际作用到我们身上。”河南郑州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先后有两家银行以各种理由不再续贷共计1000多万元。“好在我们企业效益还不错,这要是搁别的小企业身上,可能就挺不过去了。”在一些企业感受到融资“暖意”的同时,调研中记者发现,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一些待解的难题,融资路上的“烦恼”仍然不少。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定价“换锚”推进较慢,抽贷断贷仍时有发生;一些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捆绑销售保险、理财产品等,变相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对此,相关部门已经挥出了“重拳”。近期,因小微企业贷款借贷搭售、转嫁成本,建行北京市分行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并要求各银行机构坚决纠正过度销售、捆绑销售、乱收费、收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前,监管部门还多次对银行不合理抽贷、断贷进行专项检查。监管出重拳杜绝乱象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银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奖惩有度。河南漯河市中小企业联合投资发展商会会长胡纪根说:“关键是要进一步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增强银企互信,让银行放贷有信心,企业贷款有门路。”(记者吴雨 李延霞 许晟 刘开雄 张浩然 潘晔 薛天)
来源:证券日报8月20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抓紧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会议提出的体制创新是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等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部门,积极鼓励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转型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技术创新则是充分利用大数据风控、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和金融支持。 黄志龙认为,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是要打通从大型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资金输入到中小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而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统计分析,中小企业一贯在创新、纳税、雇佣人员贡献最大,国务院长期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给了很多金融支持的政策。不过不应该把金融支持的重点继续放在贷款上,中小企业按银行贷款标准评估风险较大,任何商业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但风险投资资金愿意承担风险,着眼于中小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应该给予风投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它们投资中小企业。 赵亚赟表示,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注意风控,但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体制和技术创新。比如近几年的一些银行开展的投贷结合,效果就比较好。也可以尝试突破传统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降低风险;还可以考虑使用组合投资,对一揽子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今年以来,监管层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近期银保监会多次强调要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周末,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等九项信贷要求。 黄志龙认为,当前央行已经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但资金始终难以达到实体经济的末端——中小企业的手中,根源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银保监会提出的九项要求,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但仍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和技术,大型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资金,新型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后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