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四谛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论文级别: 核心期刊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国际刊号: 1671-7171国内刊号: 43-1382/R期刊收录: 知网、维普、万方、统计源核心期刊主要栏目: 论著、综述与讲座、专家笔谈、述评、诊疗经验、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院管理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文博士点评如下:可以看到《医学临床研究》 属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整体投稿难度较大,对文章的内容、创新、论据要求严格,编辑部老师有耐心,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一般从投稿到见刊需要3~4个月左右,适合高级论文发表。如果需要加急处理可以私信文博士。关于“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文博士,文博士是编辑部的资深编辑,多年的行业经验积攒不少资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金三角

中国大陆医学专家研究成果位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榜首

中国大陆医学专家研究位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2篇2018年最受瞩目文章榜单首位。 医院供图 摄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之一,其发表的研究大多是能够改变临床实践、引领医学发展方向的重要文章。1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公布了12篇2018年最受瞩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徐文东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团队的相关研究位列在名单首位。中国大陆此前尚无报道有研究成果获此殊荣。据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受瞩目文章评选是由杂志社编委会从全年发表的200余篇文章中,挑选其认为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患者关怀最有意义的文章,每年仅10篇左右。评选从2015年开始,迄今有45篇文章入选。徐文东教授、顾玉东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健侧颈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研究”凝聚了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数十年的心血,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创新的成果。中枢性偏瘫是指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一侧大脑损伤造成对侧肢体偏瘫的一类严重致残性疾病,常常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中国现有这类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经济负担沉重,如何恢复这类病人的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华山医院方面表示,由于损伤半球的功能难以恢复,既往的研究已进入瓶颈。徐文东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由此提出中枢瘫治疗的全新策略:即避开损伤侧皮层,开发健侧半球潜能,通过手术将健侧上肢颈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神经,让偏瘫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激发健康大脑半球的潜能,恢复瘫痪上肢功能。这一创新手术策略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4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后,杂志社专门随文配发社论,给予高度评价:“创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为深入洞悉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提供了机会。”据悉,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举办国际学习班、开展多中心研究、专病联盟的设立、招收外籍进修学员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造福世界各地的患者。(完)

舜曰

抗疫:中西医结合 中外医学界联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新冠病毒影像专家跨国经验交流会中意联合抗疫网络视频论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持续肆虐。对此,中国一些曾经在湖北武汉一线参与治疗的专家学者,连线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韩国、意大利圣拉斐尔研究医院等多国机构的专家及学者,及时透明地发布和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以及研究成果,介绍了他们在一线采取的有效防控举措。这些连线得到了外国专家学者和华侨华人、留学生的普遍认可。轻症患者可用中医治疗美国西部时间4月10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帮助海外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做好疫情防控,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举办网络视频交流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讲解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和优势。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张平表示,美国疫情现在发展非常迅速,确诊人数以及死亡人数上升得比较快,他们衷心希望在美的华侨华人、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以及媒体朋友能够加强自我防护,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交流会上,10多名在美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分别就自我防疫、中医药治疗和使用、轻症患者隔离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张伯礼院士一一给予作答。在回答自我防疫的问题时,张伯礼表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紧张,其实只要宅在家里就比较安全。到公共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回来一定要规范地洗手,在外面千万不要拿手摸眼睛、鼻子。他同时希望留学生能够利用宅在家里的时间,安排好作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他说,如果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吃药或前往医院就医。在回答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效用问题时,张伯礼表示,连花清瘟胶囊是抗击非典时研制的方子,本意是治疗非典,研制出来以后,发现用于治疗流感的效果很不错。最近研究结果证实,这个药对于轻度普通型患者确实有效,是一个不错的治疗药品。张伯礼表示,此前他去美国访问时,去了不少城市和药店,看到很多中国的药品,比如藿香正气颗粒剂(胶囊)、银翘解毒丸等美国都有,这些药品可以在家里预备一点,如果身体有不适时可以吃一点。治疗感冒和咳嗽的中成药,对于新冠肺炎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回答关于轻症患者自我隔离问题时,张伯礼表示,在中国,轻症患者收治到方舱医院,居家隔离是不推荐的方法,因为居家往往难以彻底隔离,家人和邻居被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但是美国有美国的规定,居家隔离一定要严格隔离,把自己关到一间屋子里,不要到庭院里面,屋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饭好后自己取,吃完后放到门口等待别人清理。别人拿的时候要戴手套,洗刷时也要注意,因为表面接触也会造成感染。实际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渠道除了飞沫传染、呼吸道传染以外,接触传染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所以要真正做到严格隔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张伯礼说,轻症患者并不是不需要治疗,有人说轻症自己能够痊愈,这话不对。虽然说这个病是可以自愈的疾病,但不代表不需要治疗,因为轻症患者中有10%的患者会转为重症,经过积极治疗可以不让这些人转为重症,这是治疗的目的。所以,轻症患者要积极治疗,如果患者活动后出现憋气、乏力、气喘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病情转重的先兆。规范化CT检查对诊疗意义重大影像学是临床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指标,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影像科医生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近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及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联手组织了“新冠病毒影像专家跨国经验交流会”,影像学领域专家分享了疫情诊疗经验,力求将中国影像专家的临床经验向全球同道传递,为全球抗疫提供帮助。韩国胸部放射学会计划委员会主席都教授表达了对此次交流会的期待和对所有中国放射科医护人员的感谢。医学影像诊断因其高度的敏感性,已成为新冠肺炎诊疗中的重要环节。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表示,在当前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举办本次会议对加强国际经验交流十分及时,规范化CT检查对新冠肺炎诊疗意义重大。同时,医护人员做好院内感染防控管理至关重要。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王怡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中国影像学会专家共识(第一版)》为主题,分享了共识的制定背景,并从7个层面对共识内容进行了详细诠释,如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作用、出院标准、发病年龄分类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国内外与会专家进行解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放射科的徐海波教授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为题进行分享。徐海波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影像检查全流程中,需要放射科全员参与院内感染的防控,规范环节、落实细节,并成立疫情防控管理组和应急小组,严格执行防护品的规范使用。同时确保医患安全距离,并针对不同类别患者加强放射检查分类防控管理。与会专家表示,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共克时艰,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措施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特别节目“全球疫情会诊室”举办,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协和医院、意大利圣拉斐尔研究医院、意大利米兰尼瓜尔达医院联合发起的中意联合抗疫网络视频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张抒扬教授带领该医院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团队,与意大利米兰疫情较严重地区中最大的两家医院——圣拉斐尔研究医院、米兰尼瓜尔达医院的专家团队,就联合抗疫进行了视频连线,并就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主要措施给出了意见。他们认为,关键仍然在于防护,包括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触等。同时,将患者分为三期。I 期,大部分患者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没有器官功能损害,仅需要隔离和对症支持治疗;II期,约10%至20%的患者需要住院、吸氧、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避免过度应用无创通气而延误气管插管;III期,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治疗措施主要是积极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并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插管和机械通气,必要时俯卧位通气。此外,张抒扬教授团队还分享了他们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机制造成血栓,建议对于所有的重症患者,均筛查D-dimer等凝血指标,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必要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同时强调,现阶段将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寄托在单个药物上是不现实的,综合药物、营养和支持疗法,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同时强调,患者出院后居家还要隔离两周,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症状,同时逐步通过物理治疗、循序锻炼以及中医调养,来帮助肺功能恢复。张抒扬教授团队把在疫情前线临床救治过程中累积总结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她表示,疫情无国界,人类在病毒面前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愿意将抗击疫情的经验以积极而开放的态度向国际社会分享,助力全球抗疫。(记者 喻京英)《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7日 第 09 版)

李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征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创刊于2003年1月,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会长陈可冀院士任名誉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宗贵教授任总编辑,是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国家级期刊,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本刊为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4-1312/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349。1 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会长陈可冀院士任名誉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宗贵任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国家级期刊。全面报道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神经科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发展动态和前沿,及时报道实用性较强的指南、规范、共识及诊疗新技术、新进展,更好地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性作用,从而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创新。2本刊设置栏目有:述评、论坛、临床医学论著、基础医学论著/研究、综述与进展、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理论探索、专家临证医案、经验交流等。3来稿注意事项:3.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逻辑推理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精炼,语言、用字规范化。临床试验研究类文稿,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类文稿须参照CONSORT2010声明严格设计;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稿,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遵循国家有关实验动物保护与使用的准则。来稿接受word或WPS格式,文稿标题力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主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关键词5个~8 个(要求中英文对照)。3.2 文稿作者署名,请按贡献大小自行排序,作者署名和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稿件刊用后作者署名和排序原则上不予更改,如有特殊原因,请第一作者提交申请,所有作者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递交编辑部,编辑部会酌情予以考虑。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投稿时附第一作者工作或学习单位、邮政编码、E-mail地址。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其他课题,请在文稿首页中注明,标注格式如:“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证书请注明专利号,并附专利证书复印件。3.3文稿中图表力求少而精,表格设计规范化,照片请用计算机扫描后附于文中,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中数据要准确、清晰,同一指标有效数字位数相同;插图应用计算机绘制,不宜过大,图注采用阿拉伯数字,图下按序号说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要求,并以单位符号表示。3.4所用名词术语采用国家公布或已通用者为准。中外医学名词使用全称,用英文简称时,在首次出现时应用中英文全称。西药在商品名之后注明化学名。3.5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文献为限。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并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请与原文核对准确。日文文献请用日本当用汉字,切勿与简化汉字混淆,文摘、转载、内部刊物及资料请尽可能勿作引用文献。3.6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 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

无曰

《收获》杂志首发钟南山长篇传记:一个医者的仁爱之心和道德风骨

4月15日,“钟南山谈到妻子满脸幸福笑容”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这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的真情实感、生活的另一面不由流露出来,即将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作家熊育群采写的9万字人物传记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将头条首发。钟南山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鲜活细节将浮出水面。图说:钟南山谈到妻子满脸笑容 网络图《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熊育群为广东文学院院长,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从高铁上那张迅速在网上传开的照片写起,从新冠肺炎与非典两场疫情钟南山的忘我投入写起,笔触伸入他的精神世界,努力接近他内心的风暴;以穿越时空的视角,对灾难进行沉痛反思。六个独立而又相连的章节,两场相隔12年持续的观察与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满挫折的人生命运,在时代变迁与复杂严峻疫情的广阔背景中,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上医形象。智慧与拙朴,硬朗与宽厚,坚毅与脆弱,不屈与妥协,尊严与随和,铁面与柔情……这些性格在他身上实现了对立统一: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张坚毅的脸庞上,后者却深藏于内心。图说:钟南山 新华社图17年前的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2020年,84岁的钟南山再次临危授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回应疫情热点、会见中外专家、研究治疗方案、接受媒体采访……他一直奔波在抗击疫情前线。从坐上赴武汉高铁的那晚开始,84岁的老人就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图说:钟南山坐上赴武汉的高铁 网络图钟南山早年留学英国时,他曾挑战过英国医学权威牛津大学雷德克里夫医院克尔教授。钟南山在爱丁堡研究人工呼吸对肺部氧气运输影响时,发现他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论文的结论完全相反,毫不犹豫提笔写出了论文。非典时期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钟南山当场开炮:“什么叫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不知道病源!现在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图说:钟南山 网络图钟南山,他的哀伤连接了万家悲痛;他的眼泪,落成一个国家的泪水。他念兹在兹的是抢救病人。他不唯上,不信邪,敢担责任,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表现了一个医者的仁爱之心和道德风骨。据了解,这次合作是《收获》文学杂志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出版2019收获文学排榜的中篇小说集和短篇小说集。收获长篇专号回归上海,落户上海文艺出版社,意味着上海在发挥优势资源、构建原创出版高地走出了坚实一步。图说:《收获》 网络图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文学刊物,《收获》有着强大的作者资源和顶尖的编辑策划能力,同样有些悠久原创出版传统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次持续深入合作布局长篇作品的发表与出版,对提升上海文艺原创活力,做强上海出版码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都有着可以想见的推动作用。(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红裙子

抗疫:中西医结合 中外医学界联手(健康直通车(第14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新冠病毒影像专家跨国经验交流会中意联合抗疫网络视频论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持续肆虐。对此,中国一些曾经在湖北武汉一线参与治疗的专家学者,连线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韩国、意大利圣拉斐尔研究医院等多国机构的专家及学者,及时透明地发布和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以及研究成果,介绍了他们在一线采取的有效防控举措。这些连线得到了外国专家学者和华侨华人、留学生的普遍认可。轻症患者可用中医治疗美国西部时间4月10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帮助海外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做好疫情防控,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举办网络视频交流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讲解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和优势。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张平表示,美国疫情现在发展非常迅速,确诊人数以及死亡人数上升得比较快,他们衷心希望在美的华侨华人、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以及媒体朋友能够加强自我防护,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交流会上,10多名在美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分别就自我防疫、中医药治疗和使用、轻症患者隔离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张伯礼院士一一给予作答。在回答自我防疫的问题时,张伯礼表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紧张,其实只要宅在家里就比较安全。到公共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回来一定要规范地洗手,在外面千万不要拿手摸眼睛、鼻子。他同时希望留学生能够利用宅在家里的时间,安排好作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他说,如果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吃药或前往医院就医。在回答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效用问题时,张伯礼表示,连花清瘟胶囊是抗击非典时研制的方子,本意是治疗非典,研制出来以后,发现用于治疗流感的效果很不错。最近研究结果证实,这个药对于轻度普通型患者确实有效,是一个不错的治疗药品。张伯礼表示,此前他去美国访问时,去了不少城市和药店,看到很多中国的药品,比如藿香正气颗粒剂(胶囊)、银翘解毒丸等美国都有,这些药品可以在家里预备一点,如果身体有不适时可以吃一点。治疗感冒和咳嗽的中成药,对于新冠肺炎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回答关于轻症患者自我隔离问题时,张伯礼表示,在中国,轻症患者收治到方舱医院,居家隔离是不推荐的方法,因为居家往往难以彻底隔离,家人和邻居被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但是美国有美国的规定,居家隔离一定要严格隔离,把自己关到一间屋子里,不要到庭院里面,屋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饭好后自己取,吃完后放到门口等待别人清理。别人拿的时候要戴手套,洗刷时也要注意,因为表面接触也会造成感染。实际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渠道除了飞沫传染、呼吸道传染以外,接触传染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所以要真正做到严格隔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张伯礼说,轻症患者并不是不需要治疗,有人说轻症自己能够痊愈,这话不对。虽然说这个病是可以自愈的疾病,但不代表不需要治疗,因为轻症患者中有10%的患者会转为重症,经过积极治疗可以不让这些人转为重症,这是治疗的目的。所以,轻症患者要积极治疗,如果患者活动后出现憋气、乏力、气喘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病情转重的先兆。规范化CT检查对诊疗意义重大影像学是临床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指标,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影像科医生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近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及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联手组织了“新冠病毒影像专家跨国经验交流会”,影像学领域专家分享了疫情诊疗经验,力求将中国影像专家的临床经验向全球同道传递,为全球抗疫提供帮助。韩国胸部放射学会计划委员会主席都教授表达了对此次交流会的期待和对所有中国放射科医护人员的感谢。医学影像诊断因其高度的敏感性,已成为新冠肺炎诊疗中的重要环节。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表示,在当前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举办本次会议对加强国际经验交流十分及时,规范化CT检查对新冠肺炎诊疗意义重大。同时,医护人员做好院内感染防控管理至关重要。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王怡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中国影像学会专家共识(第一版)》为主题,分享了共识的制定背景,并从7个层面对共识内容进行了详细诠释,如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作用、出院标准、发病年龄分类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国内外与会专家进行解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放射科的徐海波教授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为题进行分享。徐海波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影像检查全流程中,需要放射科全员参与院内感染的防控,规范环节、落实细节,并成立疫情防控管理组和应急小组,严格执行防护品的规范使用。同时确保医患安全距离,并针对不同类别患者加强放射检查分类防控管理。与会专家表示,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共克时艰,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措施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特别节目“全球疫情会诊室”举办,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协和医院、意大利圣拉斐尔研究医院、意大利米兰尼瓜尔达医院联合发起的中意联合抗疫网络视频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张抒扬教授带领该医院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团队,与意大利米兰疫情较严重地区中最大的两家医院——圣拉斐尔研究医院、米兰尼瓜尔达医院的专家团队,就联合抗疫进行了视频连线,并就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主要措施给出了意见。他们认为,关键仍然在于防护,包括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触等。同时,将患者分为三期。I期,大部分患者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没有器官功能损害,仅需要隔离和对症支持治疗;II期,约10%至20%的患者需要住院、吸氧、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避免过度应用无创通气而延误气管插管;III期,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治疗措施主要是积极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并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插管和机械通气,必要时俯卧位通气。此外,张抒扬教授团队还分享了他们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机制造成血栓,建议对于所有的重症患者,均筛查D-dimer等凝血指标,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必要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同时强调,现阶段将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寄托在单个药物上是不现实的,综合药物、营养和支持疗法,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同时强调,患者出院后居家还要隔离两周,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症状,同时逐步通过物理治疗、循序锻炼以及中医调养,来帮助肺功能恢复。张抒扬教授团队把在疫情前线临床救治过程中累积总结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她表示,疫情无国界,人类在病毒面前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愿意将抗击疫情的经验以积极而开放的态度向国际社会分享,助力全球抗疫。

而和

疫情中绽放出的希望之花!《科学》杂志评出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

◎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当地时间12月17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发居于榜首,另外9项研究则囊括艾滋病、室温超导、CRISPR治疗遗传性疾病、全球变暖等多个领域。《科学》杂志在文章中表示,尽管2020年全球多国饱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但科学家们仍竭尽所能开展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绽放出的希望之光,将指引着他们未来做出更大贡献。1 新冠疫苗点亮希望之光图片说明:疫苗为人类带来希望之光。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 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此外,今年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论文激增。截至12月中旬,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万篇,而在非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更多。全球各国仍在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而努力,超160万条鲜活生命的离开也凸显了人类的脆弱性。同时也警醒我们,只有齐心协力,科学才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  英国惠康基金会主席、前牛津大学热带病学教授杰里米法拉说:“我希望人类在凝视深渊后会变得更加聪明,意识到人类是多么的脆弱,这也将激励整整一代人投身科学事业。”2 CRISPR首次成功治愈两种遗传性血液病图片说明:CRISPR技术打败了镰状血细胞。2012年,颠覆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横空出世,它赋予研究人员编辑农作物和动物的强大力量,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带来新一轮革命,成为《科学》杂志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摘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  今年,这一“基因魔剪”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魔力”:首次成功治愈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两种遗传性血液病。  为治疗三名镰状细胞病患者,研究人员从每名病人身上采集了不成熟的血细胞——血干细胞,然后用CRISPR靶向沉默一个“关闭”开关——这个开关在成人体内会停止胎儿形态血红蛋白的产生,而这种血红蛋白可对抗镰状突变的影响。在病人接受化疗清除病血干细胞后,经过CRISPR处理过的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开展试验的两家公司12月报告称,这些患者17个月前接受治疗,现在正产生大量胎儿血红蛋白。此外,这些公司为7名正常输血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提供这种治疗后,这些病患就不需要输血了。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新疗法可与向干细胞中添加血红蛋白DNA治疗这两种疾病的基因疗法相媲美。3科学家反对种族偏见 支持多样性今年5、6月份,反对种族偏见的抗议在美国愈演愈烈,不仅普通民众,就连科研人员也参与其中。今年6月10日,全球有5000多名科学家罢工,声援在美国发生的Black Lives Matter(BLM)抗议活动。两家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与他们一起停止营运。4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晰图片说明:全球变暖途径日益清晰。40多年前,全球顶尖气候科学家齐聚美国马萨诸塞州,试图厘清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人类继续排放温室气体,地球会变得多热?最基本的气候模型显示,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工业化前翻一番,地球最终将变暖1.5到4.5摄氏度。  今年,来自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署的25名科学家将气候敏感区间缩小到2.6到3.9摄氏度之间。这项研究排除了一些最坏的情况,但它几乎确认气候变暖会淹没沿海城市、加剧极端热浪、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研究人员期待这些清晰的前景激发我们的行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达到百万分之420,离560 ppm的翻番点已过半。因此,除非我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更积极行动,否则人类可能在2060年达到这一阈值。5发现快速射电暴来源图片说明:磁星是中子星,其磁场强度是地球磁铁的1亿倍。快速射电暴(FRB)是来自遥远星系的短而强的无线电波闪烁,其究竟“乡关何处”?13年来这一问题吸引了无数天文学家“竞折腰”。  今年11月,中外科学家刊文称,他们结合多个卫星及地面望远镜获得数据认为,银河系内的一颗磁星SGR 1935+2154是今年观测到的一个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这是人类首次确定一个快速射电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银河系内观测到快速射电暴。 尽管研究快速射电暴的天文学家相信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名“肇事者”,但他们仍然不清楚磁星是如何产生快速射电暴。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来自磁星表面附近,因为磁场线断裂并重新连接。或者它们可能来自更远的地方,因为冲击波撞击进入带电粒子云内,产生了类似激光的无线脉冲。具体是哪种情况?我们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6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猎场景面世图片说明: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猎场景面世。去年12月,澳大利亚科学家报告了一幅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洞穴艺术画作,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些类人形象狩猎猪和水牛的画面。研究人员使用铀系法,为这幅4.5米宽的岩石艺术作品进行了测年,结果发现其至少可追溯至4.4万年以前,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狩猎场景。  研究人员认为,画中出现半兽人可能表明,印度尼西亚的洞穴艺术早在人类首次在欧洲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就表现了关于人与动物联系的宗教式思考。7 AI首次精准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图片说明:人工智能首次精准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  5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生物学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预测一系列氨基酸在“变身”为工作蛋白质时会折叠成何种精确三维形状。今年,他们实现了这个目标。  12月1日,谷歌旗下的“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击败了其余参会选手,精确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准确性可与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X 射线晶体学等实验技术相媲美。  研究人员指出,鉴于蛋白质的精确形状决定了它的生化功能,这一新进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疾病的发病原理,开发新药,甚至创造出耐旱植物和更便宜的生物燃料。8“精英控制员”控制艾滋病病毒图片说明:HIV将自己寄生在宿主的DNA内。与所有逆转录病毒一样,艾滋病病毒(HIV)会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人类染色体内,在那里创造出“储存库”,免疫系统无法检测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也无能为力。  尽管如此,HIV藏身于何处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今年,一项针对64名HIV精英控制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没有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他们体内的病毒载量仍然非常低,这揭示了病毒在整合到基因组中位置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称,虽然对这些“精英控制者”的新认知不会直接导致治愈艾滋病,但它开启了一种新策略,可以让其他感染者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活几十年。9首个室温超导体面世图片说明:科学家在一种氢、硫和碳混合物上观察到室温超导性。  自1911年超导首次发现以来,寻找能在室温条件下达到的超导体一直是众多科学家竞相追求的目标。  此前研究表明,富氢材料在高压下可以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2摄氏度左右。此次,美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将可以实现零电阻的温度提高到了15摄氏度,但这是在2670亿帕斯卡压力下的一个光化学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氢系统中实现的。这一发现促进了室温超导体的研究工作——这类材料可以带来重大技术变革并节约大量能源。10鸟类的聪明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图片说明:鸟类的聪明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今年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鸟类的聪明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其中一项研究表明,鸟类大脑的一部分类似于人类的大脑皮层——人类智力的来源。另一项研究表明,小嘴乌鸦的意识比研究人员想象得还要高,而且其或许能有意识地进行思考。  这种“感觉意识”是人类所自我意识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存在向研究人员表明,某种形式的意识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可以追溯到我们最后的共同祖先。  今年全球各国人民一起经历了一场大疫情,正如加缪在其名著《鼠疫》中写到的:“没有真知灼见就不会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爱”,而科学正是获得真知灼见的钥匙,也是人类打败疫情的希望。编辑:刘义阳

是欺德也

《译林》杂志四十年:通俗小说的启蒙之路

如今,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回忆起来,还记得自己当年在《译林》杂志上看到《尼罗河上的惨案》时,有多么痴迷,甚至把印有小说的那些页码撕下来带回家保存。那是1979年的《译林》杂志创刊号。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正是当时热门电影原著的译本,讲的是一位同新婚丈夫蜜月旅行的女人在尼罗河上的游艇中被枪杀,价值5万英镑的项链同时失踪,接着又有两人在船上接连死亡,一位侦探随后找出了令人意外的真凶。杂志因此获得60万的销量,也招来上级领导认为选题“堕落”的批评。这份杂志最初是季刊,《吕蓓卡》《音乐之声》《教父》《沉默的羔羊》等多部国外流行小说让读者如获珍宝。它历经了改革开放后外国文学的拓荒,它不只看重那些国外的纯文学作品,也因大胆引进流行文学和侦探、悬疑小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四十年后,李景端在南京的家中,见到准备上任的译林出版社第五任社长。这位85岁的《译林》杂志创始人提醒,“要有融媒体意识,不然将来要被AI淘汰了。”外国通俗小说拓荒1979年,江苏省出版局接到江苏省委要求,要办一本介绍外国现状的翻译刊物。时任出版局局长高斯把任务交给了编辑李景端。接下任务后,李景端考虑到,介绍国外的社会科学难免涉及政治问题,不好把握。如果在杂志上介绍外国文学,则有不小空间。1949年之后,中国对国外作品的翻译和引进,主要集中在苏联文学方面,其余西方文学作品几乎是空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出版局决定赶印35种中外文学名著,包括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以此走出思想禁锢。此时,全国的外国文学杂志——北京有隶属社科院的《世界文学》,上海有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艺》,其他地方则是空白。李景端觉得《世界文学》的内容过于严肃,《外国文艺》则过于新奇。他不是学外国文学出身,反而没有束缚,从读者角度想,觉得吸引人的才有生命力。杂志的定位慢慢浮现,要有助于大众了解国外当今的文学创作情况,选择能够展现外国现实生活的通俗文学,介绍流行的作家和作品。“打开窗口,了解世界”是最后定下的宗旨。一天,李景端和古籍编辑孙猛聊天,对方无意中冒出“译林”这个词,李景端一下想到枝繁叶茂的景象,觉得用作刊名很好。就这样,《译林》编辑部成为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下设部门。最初,杂志只有李景端和新来的编辑金丽文两人。李景端负责向北京组稿,金丽文负责南京和上海。当时,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正火热上映,编辑部得知上海外语学院有位英语教师正在翻译电影的原著,金丽文便上门约稿,最终小说刊载在创刊号上。“很偶然,当时没有考虑这是侦探小说,也没想到会惹来麻烦。”四十年后,李景端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创刊号16开、240页,定价1元2角,交给新华书店零售。20万册几天便脱销,立马又加印了20万册,很快再次卖完。新华书店要求再加印40万册,但因当年纸张供应紧张,最终只再加了20万册。新华书店不能办理长期订阅,很多读者只好汇款到编辑部邮购。头两期,邮局送到编辑部的汇款单装在大邮袋里,一次好几袋,邮局员工为此加了几天夜班。而李景端后来得知,当年黑市上的《译林》每本卖到了2元,还要外加两张香烟票。这引来时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志的批评。1980年4月,冯志致信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对《译林》杂志刊登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钱商》《医生》《珍妮的肖像》,和浙江出版的《飘》发出责难,认为“自‘五四’以来,我国的出版界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堕落过希望出版界不要趋‘时’媚‘世’。”之后,胡乔木将这封信加上批语,转发给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要求“研究处理”。最后,江苏省出版局局长高斯表态,介绍西方健康的通俗文学没有错,有责任由出版局党组承担。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艺实行“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责任最终没有再被追究。包括钱钟书在内的编委会李景端此前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杂志的选材和翻译都是隔行的事儿,只能去请教专家。他曾在报纸上看见,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是江苏人,马上写了封信,希望对方给予家乡创办的新刊物一点指导和帮助。没想到,得到了回信肯定,戈宝权寄了自己翻译的罗马尼亚诗人爱明内斯库的六首诗,提供给《译林》创刊号。李景端因此想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编委会。1978年,李景端参加广州的全国外国文学研究规划会议,多位英语界专家现身小组讨论会。他就想借机邀请诸位名家。李景端做了功课,读过北京大学杨周翰编的《欧洲文学史》,之后去北大拜访,他表示赞同杨周翰在广州会议上所说——国内曾经编写的外国文学史大多受到苏联“左”的思想影响,对西方许多作家和流派持批判否定太多,现在有必要重新认识。“不过,苏联文学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存在已久,编文学史恐怕也不宜将其简单删去,可否把有过的不正确观点照写,但要加上新的认识和批判。”杨周翰一听,觉得有共识。第二天就向李景端详细了解了《译林》选材标准、当代与古典作品的比重、对性和暴力描写如何处理、译文质量如何把关等,最后同意担任《译林》的编委。对于英国文学翻译家周煦良,李景端三次上门拜访。第二次见面,周煦良问到杂志如何在多种多样的西方通俗小说中做选择,李景端告知,主要放在社会小说、经济小说和法律小说上。再见面时,周煦良夸赞了杂志刊登的《吕蓓卡》。这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在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开篇就死去的神秘女性吕蓓卡为全文制造了悬念,这是一个嫁入山庄的女人,却因为和表哥偷情被丈夫枪杀,她的死亡在丈夫的第二任妻子进入山庄之后被揭开。周煦良在英国时就很喜欢这部作品,通过阅读两期《译林》的文章,他决定加入编委会。当李景端得知文学翻译家戈宝权和钱钟书夫妇是江苏老乡时,他请求戈宝权出面邀请他们。钱钟书本已多年谢绝虚职的聘请,但被戈宝权游说成了。然而,因为长期在文学上的禁锢,翻译界也有部分译者对《译林》选择外国通俗文学无法接受。《世界文学》原主编陈冰夷曾在跟戈宝权一同出差的途中,对坐在火车上看《译林》的戈宝权说,“你看,《译林》又在登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指的便是《吕蓓卡》。俄语翻译家孙绳武也曾对中国译协副秘书长林煌天说,译协要同《译林》“保持距离”。当时,出版社没有翻译资源,作品都是靠译者自己去找。李景端只好从突破知名翻译家转向高校中青年教师。他去了趟上海,把目光放到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寻求建立合作关系。他给出承诺,在校内成立杂志的联络组,先拨付1000元,供打印、邮寄等开支使用,给译者每人赠送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还能提供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专著以及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的机会。曾担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的张柏然、许钧,原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谭晶华,日后成为知名翻译家的杨武能、黄源深、张以群等,都是从当时的《译林》走出来的。畅销书与版权在杂志的选材上,李景端一直要求编辑,不能凭借自己的好恶来做判断。一些名气大的现代作品,怪诞难懂,都被李景端排除掉。惊险、悬疑、推理、爱情和商战是主要的选题方向。“大众喜欢现实胜过唯美,爱悬疑超过虚幻。”李景端这么觉得。在《吕蓓卡》之后,《译林》又刊登了《天使的愤怒》《爱情故事》《音乐之声》《教父》。因为杂志比书便宜得多,通过杂志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更实惠,《译林》因此保持了稳定的订阅量。一次,李景端忽然收到上海寄来的日本小说译稿,一看内容,发现是之前在国内热映的日本电影《人证》的原著译稿。原著作者是日本有名的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作品之前在日本角川书店出版。其实,在电影于国内公映前,小说的译稿已经出来了。译者先前投给上海的出版社,但是被退了稿。最终才转投到《译林》。因为书稿太长,不适合杂志发行,李景端决定发行单行本,书名改做《人性的证明》,销量上百万册。但1983年,一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兴起。时任《译林》编辑部日语编辑竺祖慈记得,当时杂志刊登的日本短篇小说《我的茉莉子》,因为描述了日本的妓女生活,受到杂志非议。最终,编辑部自我检查之后说明,这篇作品是反映妓女一类下层人的悲惨生活,而没有色情描写。江苏当地主管部门也把《译林》杂志的文章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短暂的风波再次过去。多位编辑回忆,编辑部的把关一直非常严格。包括石川达三的《破碎的山河》,刊登时也删去了露骨的描写。而选择这部作品,编辑部也有自己的考量,“家庭生活中两面派的伪君子面目,以及种种矛盾的心理,刻画细腻深刻。而这些能让读者对日本社会有认识。”李景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种认识体现在了刊登的多部作品里。在小说《白色巨塔》中,讲到了日本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后来,有医学学术组织一次买下了几十本。还曾有位农户从杂志的小说中得知,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写信到编辑部,要做进一步了解,想学会养殖蜗牛的方法。而常州有位办企业的人,看见《译林》一篇小说中讲到,西方的房子中有“蜂鸣器”这种东西,客人来访时,可以先按动它发出声响。对方也写信到编辑部询问细节,因为想到可以制作此类东西,做出口生意。1988年,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成立译林出版社,《译林》正式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独立出去,变成译林出版社的一部分。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在此之前,《译林》刊载的那些译作都是没有版权的,而现在,李景端意识到必须要大胆买进版权。“今后出版实力之争,就是拥有版权之争。”买版权的钱是个问题,李景端向江苏省出版总社申请设立“外国版权基金”。当时,出版界还没有这种习惯。1992年,著名悬疑小说《沉默的羔羊》系列版税率3%,系列中每本预付金不到1000美元。因为市场刚打开,“版权比较好谈,而且多数都在几百美元,不贵。”《译林》杂志原编辑施梓云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杂志进入稳定期。曾有人提出要收购并改版为时尚杂志,也有人在纸质杂志市场和互联网的冲击下,想到要做综合文学类刊物,《译林》的多数领导还是坚持了最初的外国通俗文学方向,因为毕竟它是全国唯一以此为特色的杂志。

两代情

脚被轿车轧了一下居然没啥事?这是真的吗?

在一般印象中,被车子轧到脚,轻则骨折,重则血肉模糊。但实际上,一般只有皮肉伤,而且不咋疼,并且没有我们想象中这么严重。脚被普通轿车轧过去会怎么样被普通轿车轧过去,一般是皮外伤期刊《国际法医学杂志》上面有篇论文的,《汽车碾轧人脚的实验研究》上面提到。「哎呀」这德国人真的会研究。他们研究人员是从一些57到90岁人的尸体上面,截了十几只脚,然后套上各种鞋子。再用1.35吨的大众帕萨特轿车,以1.4km/h左右的速度,「哇」这么轧过脚面。经过解剖和X光检查发现:除了脚面裸露的皮肤有破裂之外,其余的软组织没有什么异常,骨头也没有受损。也就是说:被普通轿车慢慢轧过脚,并不会骨折或者是血肉模糊,一般只是个皮外伤。大致相当于同时被2个211斤的人踩了脚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就可能好奇了,「哎」脚被1吨多的车子轧了都没事啊?那脚上到底压了多少重量?正新轮胎官网我们去看了下,有个介绍的: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面积,大概就我们一个手掌的大小。如果说,手掌按照中码算,面积大概是200cm,实验的车子1.35吨,那么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概是1.69kg/cm。如果脚按照40码来算,脚背面积大概是125cm,这数学题是不是听着有点晕了?反正就是这样:车轮轧到脚的时候,脚上面承受了大概211kg的重量。大致相当于同时被2个211斤的人,「欸」这么踩了一下脚。当然了,这个是比较粗略的估计,就参考一下,有个概念。你较真起来,轮胎压强的变化、车身倾斜程度等等各种条件,我们就没算,反正有个数就好。被车轮轧到脚会有多疼这个时候有些朋友还是有可能会担心,脚是没什么大事,但是毕竟被重物这么轧过了,会不会很疼啊?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啊?车轮轧脚大概是轻度疼痛期刊《解放军护理杂志》论文,《“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上面提到的。长海痛尺是用0到10这么一个刻度,分出来6个疼痛等级,分数越高,就是越痛。比如说:0级是无痛,2级是轻度疼痛,能够忍受,能够正常地生活、睡眠等等。参考期刊《中外医学研究》的论文,《“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上面说。它是这么讲的:235个骨折患者当中,59%的患者觉得是“4级中度疼痛”。但车轮轧脚一般不会骨折,疼痛等级显然是更低的。所以说:车轮轧脚,大概是“2级轻度疼痛”这么一个程度。虽然不咋疼,但还是疼,而且也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以防万一。万一有小骨裂什么的,不同的角度轧了不一样的,对不对?每个人脚型都还不一样呢,是吧?检查一下比较好。脚被轧之后会肿几天,消肿之后就没事了至于后遗症,都不用太担心。浙江电视台今年10月26号的节目中报道一个,某一个朋友,他被网约车轧过了半个脚,鞋子裂掉了,脚肿了,不能行走。之后经过检查,受伤不是那么严重,回家静养几天就能恢复了。就好像:头「啪」磕一下,不是会磕出一个包来的嘛?对不对?差不多。脚被轧到,肿上几天,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太大事,几天就恢复了。如果被大车轧脚会很危险不过刚才说的这些,都是被轿车以比较慢的速度轧到脚的情况。万一换成大车,卡车,比如说:公交车之类的,是不是?那就危险了。我住的杭州,比较常见的比亚迪K9公交车,举个例子,整备质量12.7吨,6个车轮,每个车轮承重2.1吨。而且还没算上面那么多司机和乘客的重量了,可想而知,这个「呱」一下,是真·血肉模糊了。但是被轧脚还不是最可怕的,万一轧脚之后,人被车子带倒了,卷到车轮里面去了,就是比较可怕了。搞了不好有可能就……是吧?湖北电视台2015年1月12号有个节目报道过:某公交车进站的时候,还没停稳,乘客们就挤在车门周围。这时候有个人摔倒在地上,被卷到车轮下面了,还好是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听起来也是心里头一紧。所以说,平常上下公交车就不要急,哪怕错过1趟车,就错过1趟车,也不要追着车边跑。或者说,你走路、骑车的时候,也离大车远一点。大车怕的不是轧我们一下,是轧了之后被带进去了,这个就更可怕。轿车轧脚只是轻度疼,但要注意大车所以总得来讲,普通汽车慢慢开,轧到脚,不会骨折或者血肉模糊的。不会「哇」一下:“我的脚没有了。”这不会,一般只是皮肉伤,轻度疼痛,去医院好好检查,基本上过两天也就好了。如果是大车,你就别想着:“我轧到了要不要紧?”离它远一点!保证安全才要紧,碰到都不会是有什么小事。车祸之后,如何让自己处于主动不管是我们被车子轧到脚,还是说我们开车轧到了别人的脚,这种东西肯定大家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对不对?为了顺利地处理事故,防止双方原地就打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先下车还是先打电话?对方气势汹汹地指着我们鼻子,在那边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又要如何去应对。或者说,「呱」这么轧了一下,「哦」好痛,抬头一看,「呀」他跑了 ,这个时候又怎么办?他说:“我又没轧到你。”抵赖了,那又怎么办?类似的交通事故很多,除了人之外还有什么?我开车的时候,狗冲出来我撞到狗,是我赔狗,还是狗赔我?关键词:事故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事故」。相关的处理手册,神奇的案例,都给你准备好了。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格义

脚被轿车轧了一下居然没啥事?这是真的吗?

在一般印象中,被车子轧到脚,轻则骨折,重则血肉模糊。但实际上,一般只有皮肉伤,而且不咋疼,并且没有我们想象中这么严重。脚被普通轿车轧过去会怎么样被普通轿车轧过去,一般是皮外伤期刊《国际法医学杂志》上面有篇论文的,《汽车碾轧人脚的实验研究》上面提到。「哎呀」这德国人真的会研究。他们研究人员是从一些57到90岁人的尸体上面,截了十几只脚,然后套上各种鞋子。再用1.35吨的大众帕萨特轿车,以1.4km/h左右的速度,「哇」这么轧过脚面。经过解剖和X光检查发现:除了脚面裸露的皮肤有破裂之外,其余的软组织没有什么异常,骨头也没有受损。也就是说:被普通轿车慢慢轧过脚,并不会骨折或者是血肉模糊,一般只是个皮外伤。大致相当于同时被2个211斤的人踩了脚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就可能好奇了,「哎」脚被1吨多的车子轧了都没事啊?那脚上到底压了多少重量?正新轮胎官网我们去看了下,有个介绍的: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面积,大概就我们一个手掌的大小。如果说,手掌按照中码算,面积大概是200cm,实验的车子1.35吨,那么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概是1.69kg/cm。如果脚按照40码来算,脚背面积大概是125cm,这数学题是不是听着有点晕了?反正就是这样:车轮轧到脚的时候,脚上面承受了大概211kg的重量。大致相当于同时被2个211斤的人,「欸」这么踩了一下脚。当然了,这个是比较粗略的估计,就参考一下,有个概念。你较真起来,轮胎压强的变化、车身倾斜程度等等各种条件,我们就没算,反正有个数就好。被车轮轧到脚会有多疼这个时候有些朋友还是有可能会担心,脚是没什么大事,但是毕竟被重物这么轧过了,会不会很疼啊?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啊?车轮轧脚大概是轻度疼痛期刊《解放军护理杂志》论文,《“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上面提到的。长海痛尺是用0到10这么一个刻度,分出来6个疼痛等级,分数越高,就是越痛。比如说:0级是无痛,2级是轻度疼痛,能够忍受,能够正常地生活、睡眠等等。参考期刊《中外医学研究》的论文,《“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上面说。它是这么讲的:235个骨折患者当中,59%的患者觉得是“4级中度疼痛”。但车轮轧脚一般不会骨折,疼痛等级显然是更低的。所以说:车轮轧脚,大概是“2级轻度疼痛”这么一个程度。虽然不咋疼,但还是疼,而且也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以防万一。万一有小骨裂什么的,不同的角度轧了不一样的,对不对?每个人脚型都还不一样呢,是吧?检查一下比较好。脚被轧之后会肿几天,消肿之后就没事了至于后遗症,都不用太担心。浙江电视台今年10月26号的节目中报道一个,某一个朋友,他被网约车轧过了半个脚,鞋子裂掉了,脚肿了,不能行走。之后经过检查,受伤不是那么严重,回家静养几天就能恢复了。就好像:头「啪」磕一下,不是会磕出一个包来的嘛?对不对?差不多。脚被轧到,肿上几天,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太大事,几天就恢复了。如果被大车轧脚会很危险不过刚才说的这些,都是被轿车以比较慢的速度轧到脚的情况。万一换成大车,卡车,比如说:公交车之类的,是不是?那就危险了。我住的杭州,比较常见的比亚迪K9公交车,举个例子,整备质量12.7吨,6个车轮,每个车轮承重2.1吨。而且还没算上面那么多司机和乘客的重量了,可想而知,这个「呱」一下,是真·血肉模糊了。但是被轧脚还不是最可怕的,万一轧脚之后,人被车子带倒了,卷到车轮里面去了,就是比较可怕了。搞了不好有可能就……是吧?湖北电视台2015年1月12号有个节目报道过:某公交车进站的时候,还没停稳,乘客们就挤在车门周围。这时候有个人摔倒在地上,被卷到车轮下面了,还好是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听起来也是心里头一紧。所以说,平常上下公交车就不要急,哪怕错过1趟车,就错过1趟车,也不要追着车边跑。或者说,你走路、骑车的时候,也离大车远一点。大车怕的不是轧我们一下,是轧了之后被带进去了,这个就更可怕。轿车轧脚只是轻度疼,但要注意大车所以总得来讲,普通汽车慢慢开,轧到脚,不会骨折或者血肉模糊的。不会「哇」一下:“我的脚没有了。”这不会,一般只是皮肉伤,轻度疼痛,去医院好好检查,基本上过两天也就好了。如果是大车,你就别想着:“我轧到了要不要紧?”离它远一点!保证安全才要紧,碰到都不会是有什么小事。车祸之后,如何让自己处于主动不管是我们被车子轧到脚,还是说我们开车轧到了别人的脚,这种东西肯定大家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对不对?为了顺利地处理事故,防止双方原地就打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先下车还是先打电话?对方气势汹汹地指着我们鼻子,在那边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又要如何去应对。或者说,「呱」这么轧了一下,「哦」好痛,抬头一看,「呀」他跑了 ,这个时候又怎么办?他说:“我又没轧到你。”抵赖了,那又怎么办?类似的交通事故很多,除了人之外还有什么?我开车的时候,狗冲出来我撞到狗,是我赔狗,还是狗赔我?关键词:事故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事故」。相关的处理手册,神奇的案例,都给你准备好了。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