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中山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月15日12:00向考生公布。现将相关工作公告如下:一、成绩查询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查询成绩:(一)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http://uems.sysu.e.cn/graate/web/login.html,登陆账号为“SS19”+报名号(9位数字),字母须大写,密码为网上报名时登记的身份证号码的后6位(最后一位若为“X”的须大写)。(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apply/cjcx/,凭姓名及身份证号查询。忘记报名号的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二、成绩复核初试成绩单由考生自行在成绩查询网上下载或截图打印。考生若对本人考试成绩持有异议,可申请复核。(一)复核范围学校自命题科目由我校负责复核(复核不涉及评分标准的宽严掌握问题),统考(联考)科目由我校汇总后上报广东省考试院,由广东省考试院负责复核。(二)申请材料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单。2.准考证或身份证复印件。3.《中山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复核申请表》(见附件),申请表须由考生本人签字。(三)可选择以下方式之一寄送材料1.考生本人于2月18-19日(上午8:30-11:30、下午3:00-5:00)内将申请材料交至中山大学南校园研究生院205室。2.考生本人于2月19日前将申请材料快递寄出,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陈老师收,电话84111686(要求以快递形式寄出,费用自付)。(四)以下情况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1.非考生本人申请。2.寄送的申请材料不齐全。3.不在规定时间寄送(快递以寄出时间为准,2月19日后寄出的申请不予受理)。4.不按要求寄送(平邮件、到付件不予受理)。5.其他形式的申请。(五)复核结果经复核,成绩若有变动,我办将于2月28日前电话通知考生本人;若无变动,不再另行通知。三、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我校将于3月上旬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3月中旬公布复试名单。复试预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具体时间另行公布。在2018年9-10月网上报名时有学籍学历错误信息提示的考生,复试时须提供:往届考生须向复试院系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须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办理方式详见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xlcx/bgys.jsp)。因特殊原因未能在复试提交以上材料的考生,须于4月25日前向拟录取院系提交。办理学籍、学历验证书面报告约需时2个月,请考生尽早办理。特此公告。 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19年2月15日
12月26日,考生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一名考生在查考场。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工作人员测试考生体温。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工作人员查看考生健康宝。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地大考生谢海龙(左)帮助同学马凯进入考场。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地大考生谢海龙(右)帮助同学马凯进入考场。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地大考生马凯拄着拐杖进入考场。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考生认真答题。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考生认真答题。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12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点,考生认真答题。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各地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雷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学军摄作者:雷鸣 张学军【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28日举行。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12月23日给广大考生发出温馨提示,提醒考生按照要求做好考前准备特别是疫情防护工作。考生须持本人考前14天体温监测表、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体温监测表于首场考试时交考点(考场)工作人员。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考生须提供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正常参加考试。凡14日内有考生出现体温异常、健康码、行程码异常等不符合正常进入考场的情况,要提前主动向考点报告。服从考生应急处理规定,以免影响考试。隐瞒或谎报本人健康状况,不服从、不配合执行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或扰乱考点考场秩序的,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严厉打击,涉嫌违法犯罪的,将依据防疫管理相关法规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考生须严格遵守报考点和报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要求。在进入考点前须佩戴口罩,配合测温,如当日体温测量结果超过37.3℃,将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省招考中心提醒考生,考前可去考点了解周边环境、交通等情况,合理提前安排时间,不要因迟到错过参加考试的机会。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严禁将手机等违禁物品带入考场,否则一律按作弊处理。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可以交卷出场,考生交卷出场后不得进场续考,须到考点指定场所等待,本场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考点。(李林霞)【来源:山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12月16日,南昌大学一考研备考专用教室内悬挂着鼓励考生的横幅。刘力鑫 摄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2019年11月25日,贵州民族大学逸夫图书馆内,考研学生正在看书复习,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做准备。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图为在图书馆的走廊内一名考生正在学习。新华网王野摄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6日 11版)图片:新华社、中新网等
2021考研是“扩招”还是“缩招”?一直是2021考研考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受今年年初疫情影响,2020考研扩招达到了历史新高的18.9万人,有小伙伴担心,20年扩招这么多,21年会不会缩招呢?今天分享君就继续来说说这个问题!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招生信息来看,2021考研仍然是一个扩招趋势,比如下面要说的这所院校——中山大学。中山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扩招1000人!中山大学9月16日发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学科专业目录,2021年计划招生8000人,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生约7000人,对比之后发现今年在此基础上扩招了1000人。中山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学科专业目录中涉及招生计划内容:中山大学 2021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8000 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中山大学 2021 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而2020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章程涉及招生计划的信息为: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中山大学2021年拟招人数相比2020年扩招达1000人。如果小伙伴发现更多考研院校2021研究生招生扩招,欢迎留言区分享!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明天(10日)9时开始。考生要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考生要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 每天9:00到22:00。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要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填报信息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网上报名时,考生要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进行网上报名信息修改或重新填报,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考信息提交后,对“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三项关键信息,无论报考费支付与否,考生均不得修改。如需修改,要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支付报考费。要按要求选择报考点,填报志愿考生要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所报考招生单位和所选报考点的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报考招生单位和报考点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要按要求提供真实材料考生要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交虚假材料及未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而造成不能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要及时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网报期间,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要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要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核验。要按时、按要求进行网上缴费选择北京市各报考点的考生,在提交网报信息后,要于网上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22:00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报考费要于网上报名期间支付,逾期不接受补缴费。缴费成功后,考生要持报名号在报考点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否则报名无效。网上确认11月8日开始,具体时间以报考点公告为准。来源: 北京考试报微信公号
我国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其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拥有8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和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更是各省高分考生的首选高校。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四所双一流大学和9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名声全国都非常有名。北上广深的另外两座城市都位居于广东省,但是两座一线城市能拿得出手的顶尖高校真没有几所,广州市最强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其中占据一线地理位置优势的中山大学每年的分数线还排在武汉大学后边,而另外一所华南理工大学虽然是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还没有同为四大工学院的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高,实在有点可惜,而另外一所一线城市,可能是成立时间太短,底气不足。除了其他各名牌大学的分校之外,也就深圳大学能够拿得出手,但是依然落选了双一流工程。根据调查,全国每100万学生中,全国博士招生人数为54人,广东省仅为33人,在研发方面,全国博士生比例为6.5%,而广东省仅为4%,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省开始全面发展自己的本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招生方面,更是在不断进步。根据刚刚公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目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招生人数。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达到了6400人,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招生人数达到了5700,两所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就超过了12000人。从增长幅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相比于去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是最多的,达到了700多人,另外中山大学的增长人数也达到了400多人。其实,当前深圳已经引进了很多知名高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研院,北京大学深研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但是,从大学建设来看,还是要培养一些本土高校,多做沉淀和积累,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各位2020级研究生考生:按照教育部、广东省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招生工作部署,我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适当推迟,将视疫情防控情况合理安排招生工作。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时间调整为2月20号以后,具体发布时间及成绩复核安排将另行通知。鉴于目前疫情防控情况,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和2020年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推迟进行,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尚未完成考核工作的,推迟考核,学校将视疫情防控情况重新确定考核时间。请各位考生安心备考、耐心等待、密切关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相关信息。请各位考生自觉做好自身防护和疫情防控,同舟共济度时艰,众志成城战疫情!祝各位考生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来源:中山大学
2019年预备参加考研调剂的各位考生注意啦,为方便考生申请调剂,3月20日至4月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开通“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也就是从今晚00:00就开始复试调剂啦。在此之前,调剂意向采集服务系统已经开放,教育部提醒有调剂意愿的考生,要及时登录“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培养、奖助等方面的政策区别,并提前了解调剂系统的使用方法,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调剂复试注意事项1、招生单位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考生需密切关注招生单位开放调剂系统的时间,如有计划余额信息发布,及时填报调剂志愿。2、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线)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还需关注招生单位的调剂申请条件。3、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招生单位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不得简单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从2019年开始,研招复试期间需要用到初试准考证。提醒大家提前去找之前保存的准考证,以备复试使用。研招网已于3月1日至4月30日再次开通考生准考证下载。调剂指南1、联系复试调剂要趁早,也要留意招生单位的调剂申请条件。2、考生可一次填报三个平行调剂志愿,每个调剂志愿提交后即由招生单位锁定,锁定时间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设定,最长不超过36小时。3、一般来说,网上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前4小时访问用户较多,考虑到调剂开放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建议大家错开高峰报名。此外,请警惕调剂骗局,注意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复试调剂要收钱的大多都是骗子,相关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有明确说明收费的除外。与心仪学校失之交臂的同学们,赶紧打起精神,来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祝同学们进入理想的学府深造。
相比2018年,今年中山大学新增4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相比2017年新增5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不过在推免名单没出来前,统招是不是扩招有很大不确定性。大家有时间多观察目标院校的官网。掌握一手信息。主要有:①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网。②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③善用各种搜索引擎和平台。当然师兄师姐也很重要。当然样本数量不够大,不能说明问题。现在我们还需要高效复习,一个420分学姐建议如下: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把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也会有据可依。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2、做好复习笔记对于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问题都要记下来,可以进行重点标记。方便自己随时回忆学习重点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不过帮帮建议大家做笔记使用的笔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不然花花绿绿的,不利于大家再次复习。3、利用醒后和睡前的时间相比较而言,一天当中,刚刚醒来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先学材料的干扰,临睡之前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后学材料的干扰。所以,“醒来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可以用来复习先前学过的内容。睡前的这段时间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可知,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我们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临睡前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4、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大家制定好复习计划后,一定要努力督促自己严格执行。最好把每个任务分割成小任务,根据复习时间和复习的内容,合理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复习什么具体内容。这样有利于大家每个时间段内集中做一件事,避免精神不集中。并且,小任务的快速完成也容易让大家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继续接下来的复习。5、过度学习150%即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佳,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太多,会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越长,越学习不进去,从而导致“报酬递减”现象,记忆效果自然就不好。有的同学可能想,为了增加我们记忆的巩固程度,那我就反复地、不间断地记呗。因为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嘛!但是,考研的知识点确实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有无限多的时间来进行反复的、不间断的记忆。并且即使有无限多的时间供我们记忆,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次数呈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发现: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度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