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中文系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39人,其中本校学生34人!单行道

北大中文系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39人,其中本校学生34人!

10月1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公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接收了推免的硕士研究生26人,直博研究生13人。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就是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直博生就是直接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为五年,达到毕业条件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二者都是推免的研究生。不过,从生源学校来看,大部分都是本校学生,共计有34人,其中硕士22人,直博士12人。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直博生中,只有1人来自校外,这位同学来自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其余的12人都是北京大学生源。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只有4人来自校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各1人,其余的22人也都全部来自北大本校。可以看出,外校生源要想推免进入北大中文系读研非常困难。从北大中文系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来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46人,接收硕士研究生推免人数23人,最后还有统考名额23人。

火与剑

一股清流!中大中文系不开网课:在家上课,不如读书写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在眼下的“全民网课潮”中,中山大学中文系日前向各年级学生发出“一股清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不能正常到校期间,不跟风开网课,鼓励本科生、研究生们在家阅读与写作。中大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开设网课的考虑出于遵循人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这段宝贵、难得的时光自我阅读、思考,“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教育部日前亦有明确规定,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大规模的网课。不跟风开网课,鼓励个人阅读写作2月13日,中山大学中文系通过邮件、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等多个渠道向每一位本科生、研究生发送“关于疫情期间学习安排的建议”的信件。信件中称,按目前广东省教育厅的安排,广东省各高等学校2月底暂不开学,因此同学们返校学习的时间仍不能确定,此后一段时间(估计为30天左右)仍是居家学习时间。中文系长期实行“全程导师制”,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同学们可随时与自己的指导教师沟通。为不辜负宝贵的学习时光,也为与开学后快节奏的教学安排相衔接,中文系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学习建议:将写作类学习计划向前调整,完成“大一作文”、“大二书评”、“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集中落实“中山大学中文系推荐阅读书目”。其中,大一同学侧重100种文学经典书目的阅读,大三、大四同学侧重50种理论经典的阅读,大二同学兼顾文学经典与理论经典;根据本学期课程表,利用网络资源,如bilibili网站上的北大、清华、复旦等免费人文社科公开课视频合集,预习、学习相关课程。消息发出,该系学生们十分惊喜,也引起了不少其他高校教师的围观和转发。彭玉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向学生发送这份学习建议和要求,是未雨绸缪地提醒学生,疫情期间待在家里,学业不可荒废。彭玉平认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解决自己跟自己面对的自然世界、文学世界、人文世界的关系。“人文学科中的阅读、思考、写作是可以独立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少,让同学们通过自我阅读思考的方式进入到课程学习,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大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则认为,把“全民网课”改为“全民阅读”,大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哪个家庭都能找出几本书,但并非每个家庭都有网络和电脑的。开设网课是否适合人文学科?与在家上网课相比,不少同学亦青睐于集中时间精力读书写作,措施因而获得了同学们的支持。中大中文系大三学生张子康向记者表示:“延迟开学期间,系里鼓励本科生独立思考、自主预习,这既有利于我们锻炼学术能力,发现学习兴趣点,也是为了与开学后的教学安排相衔接,可谓一举多得。国家遭此灾难,我们在关注疫情的同时,也应为自己充电蓄力。”该同学收到系内学习要求和建议后,向几位专业课老师咨询了下学期课程内容,利用电子资源提前学习;通过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看书、听书,联系导师并汇报学年论文的进度。关于人文学科在特殊时期是否开设网课,也因中大此举引发高校同行的讨论。彭玉平告诉记者,虽然中大中文系已经录制了一些教学视频,而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天下中文是一家,大家都面对的是中国的语言文学,有的学校的网课非常好,我们也可以去借鉴,也可以去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形式上学自己学校开的课程。大学的办学必须是开放的,开放才能够把局限一个人思维惯性尽量减少,所以我们没有跟风去开设线上的直播课程,主要还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有本地高校中文系教师为此举点赞:“不跟风搞在线教学,岭南就这一家。”不少北方高校的青年教师纷纷转帖,其中一位南开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转发并评道:“这样挺好,闲暇与放松,是文学最好的滋养。”该教师表示,这次疫情对教育模式的冲击挺大,身边的老师对网课评价不一。她认为,本来人文学科就是边缘,在网课大潮中可能会再度边缘化,人文学科的老师们需要有定力,坚持人文关怀和核心价值,同时也得对教学设计进行更新迭代,以学生更喜欢的方式来传达。来源 | 羊城派责编 | 孙磊实习生 | 梁晓静

放达

中山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12月16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以及导师和研究生代表参会。会议由校长助理刘济科主持。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北校园、珠海校区和各附属医院设置了13个视频直播分会场,同时开设网络直播,参会人数约5300人。▲会议现场(摄影:韦俏羽)会上,刘济科校长助理再次传达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罗俊校长作了题为《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严守底线 全面开创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题报告。▲罗俊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摄影: 黄子殷)罗俊校长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抓住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工作主线,掀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一是研究生培养规模基本实现倍增,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三是坚决守住底线。罗俊校长指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跨越规模增长阶段,进入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新时期学校研究生教育要把握新机遇,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根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三个面向”引领,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一流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遵循“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工作主线,全面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研究生导师代表物理与天文学院涂良成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匡铭教授和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研究生代表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研究生吕佳蔚、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磐分别围绕“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的主题作了发言。▲陈春声书记作总结讲话(摄影:黄子殷)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对开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征程有重要意义。他提了三点要求:第一,既要提高认识,又要不忘初心。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第二,既要精准施策,更要系统谋划。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全面、全方位、全过程下功夫,凝聚工作合力,整体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院系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直面问题,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既要强化责任,又要坚守学术精神。他强调,学校各单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以对学术的敬畏、对卓越的追求,以发自内心的自觉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坚决严守底线,真抓实干,履行好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自觉把学生培养好。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把握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加快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全面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会议热议彭玉平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随着当下高校的分类分层,如何以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适应各自学校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作为研究型大学,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近五年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定位决定了必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宽培养口径,追求更高远、更优质的境界,这才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气象和精神。这次会议兼具总结和开拓的特点,校长报告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要求,既充满自信,也不回避问题,更致力于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打开新局面。报告体现了一所大学应有的担当。接下来,如何寻找合理路径、实施教育计划,中文系先期也做了不少工作。未来,我们会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建立更好的发展理念,形成更优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李广众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 罗俊校长的大会报告和陈春声书记的总结讲话高屋建瓴,对我校的研究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研究生教育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学院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将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的强大动能,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建立师生共同体,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的经管类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冼军教授 数学学院副院长罗俊校长在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大气磅礴,高屋建瓴。报告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提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生命线,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侥幸心理。数学学院坚持严抓学位论文质量不放松,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100%。报告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并结合秋季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梳理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郭东辉教授物理学院院长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又为学校研究生培养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与新要求。会上,罗俊校长特别强调了“重质量、守底线”的要求,对于院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物理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近400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一方面,强化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严把导师审查考核关,全链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另一方面,形成“德、才、研、育”一体化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和质量监督体系,抓实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卓越人才。匡铭教授 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如何将研究生培养成创新拔尖的医学引军人才,是我们医科人才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本次大会,学校根据国家的最新要求与精神,明晰了我校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思路,提出了“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整体策略,我校研究生教育迈入新征程。附属第一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学校会议精神,严格做好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和研究生导师评聘与责任溯源,狠抓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与多学科交叉,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来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冬梅、张嘉霖 初审:孙琛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道不可有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啦!

中山大学权威发布!不要被昨晚的假的骗了,对比一下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喵君牌电视正在为您吟诵的是《复试分数线之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昨夜又回冬分数线知多少各位客官,对今年的分数线可否满意?首先要恭喜高分过线、排名靠前的同学,不过喵君在此提醒大家,高分过线并不等于高枕无忧,复试中的表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好好准备哦。没过线的同学不要灰心,可以视自己的情况积极联系调剂院校,调整好心态,不要放过每一次努力的机会。又到了木棉花开的时节康乐园深处喵君期待与你共赏祝愿每一位报考中大研究生的学子们复试顺利、如愿以偿、梦想成真!现在剩下同济大学没有公布复试分数线了,大家是不是觉得,不报考中大亏了?

独闻和焉

“学生是我生命的阳光”——追记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炜

▲2015年毕业季,李炜教授在中山大学草地音乐会上为学生演唱。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李晓璇)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学生是我生命的阳光”——“语界忽惊凋巨擘,春风长使忆先生”——追记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炜》的报道。2019年5月11日上午,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白色的花圈如云似海、墨书的挽联铺天盖地,上千名中大师生、各界人士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追悼会现场,来送别一位他们深深敬重的好老师——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李炜教授。遗像旁边悬挂的主挽联“爱母校,爱师友,遍尝苦辣甜酸,能受天磨,引吭长歌舒浩气;精语言,精学术,兼擅唱吟念打,忽惊柱折,奠君清泪到黄泉!”出自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之手,满溢着中山大学的领导、同事们对李炜教授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摆放在厅堂正中央的花篮上书的“不屈不挠,亦儒亦侠;至情至性,如父如兄”,则是六位已毕业的博士生代表全体授业弟子为恩师献上的挽辞,诉说着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对李炜教授的深爱与不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近百家单位发来唁电,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学院、高雄中山大学等港澳台同行不仅高度肯定他的学术成就,更赞誉他振臂呼吁、积极促进粤港澳及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陕西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深切缅怀了李炜教授为西部高校与广东高校交流所作的学术贡献,盛赞他为人豪迈、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一身正气。“语界忽惊凋巨擘,春风长使忆先生”,李炜教授才59岁就溘然长逝,然而他的学问精神、师范风采长留在中山大学的师生心中。(小标题)“语言研究南融北合”李炜教授先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攻读硕士学位,进入现代汉语研究领域;后又跟随著名语言学家唐钰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将研究视域拓展到汉语的历史演变研究。黄伯荣先生作为主编之一的《现代汉语》,被誉为中国文科教材销售史上的奇迹,历久不衰、畅销多年,为全国多所高校所选用。在他的晚年有一个心愿,就是将《现代汉语》变得更为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让《现代汉语》能够为21世纪的中国学生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而继续发挥作用。为此,李炜教授与其导师黄伯荣先生开始了合作编写中大本《现代汉语》的工作。该书从筹备到最终面世,从第一版到第二版,从编写配套学习资料《<现代汉语>学习参考》,再到拍摄《现代汉语》微课、《和你一起做作业》微视频……这一工作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李炜教授生前的最后一刻。期间,他和编写组的老师们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教研室里开了两百多场教材编写和修改讨论会,每个周末都是吃着盒饭、喝着咖啡,熬过去的。李炜教授的博士生刘亚男时任中大本《现代汉语》的编写组秘书,她至今还记得,2012年春节该书第一版临近出版,为了书的收尾工作,李炜教授没有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当天工作到傍晚,李炜教授笑着对她说:“妮儿,没有饺子,咱们还是得吃点面,就吃个泡面,一起过个年吧!”吃着泡面,就着《现代汉语》的手稿,师徒俩吃得有津有味,那个除夕,也成为刘亚男一生中最难忘的春节。2015年李炜教授第一次患病做完大手术之后,也仍然坚持参加这一编写工作。同年,这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了它的繁体字版,盲文出版社出版了它的盲文版。“哇!想象一下,盲人朋友们用手来感受《现代汉语》、来学会《现代汉语》,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充满了诗意?同志们,我们要继续努力啊,编写的语言可不能太艰涩难懂了,我们简明性的编写原则要注意是连盲人朋友们都能‘摸’懂的简明易懂!”李炜教授跟编写组的其他七位编委激动地描述他的心情。为一本教材倾注十年的光阴,千锤百炼、不断打磨,在当今社会,殊为不易。在他逝世前,还在组织编写团队筹备编写该书的对外汉语版,为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华友华的汉语人才而殚精竭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李炜教授敏锐地观察到,“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普遍面临着目标国本土汉语职业人才短缺的瓶颈,而目标国民众对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使用汉语工作的能力也有着强烈需求,形成一种“双向刚需”。于是,他从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出发,带领团队全力研发以顺畅沟通为根本导向,短期见效、实用性强、职业指向明确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致力创制基于汉语本质特征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二语习得理论。2017年8月,李炜教授主持研发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正式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语言学界获得的第一个教育部科技成果。2018年8月,该项研究又获得了国家语委科研重点项目的立项。李炜教授曾充满情怀地说:“‘一带一路,汉语铺路’。希望能够通过为海外运营的中资企业提供本土化运营的语言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筑起一带一路的汉语服务之桥!”李炜教授常常对学生说:“要把学问写在大地上。”他认为作为一名现代学者,不能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不能只做为自己而做的学问,而是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后代有用的学问。编写《现代汉语》如此,研究神经语言学也是如此。近几年,他在多年思考汉语多个本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汉语背后的神经机制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注意到,罹患失语症与语言认知障碍的人群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而语言学与神经学科、康复学科的合作,对于这些患者的语言恢复、语言治疗工作,有着不可预计的作用。于是成立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喜人成绩。2018年,中山大学批准拨款在中文系成立中山大学神经语言学教学实验室,他本人担任实验室主任,成立仪式当天他的致辞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努力用上最先进的进口设备,学会国际上最先进技术和研究方法,但不能对国外主要基于印欧语的研究思路亦步亦趋,我们要坚信汉语在本质特征上与印欧语有着重大的差别,我们要做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是基于汉语的神经语言学。”此外,李炜教授对于西北方言中的阿尔泰语化现象也关注多年,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兰州多地调研,正在构思写作《兰州方言语法研究》等揭示语言接触规律的专著。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听闻李炜教授逝世,含悲写下一副挽联:“语言研究南融北合,教育无疆海阔天空”,从汉语本体研究到《现代汉语》教学,从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再到基于汉语的神经语言学,南融北合、海阔天空,李炜教授确实做到了用一生都在践行他“把学问写在大地上”的学术理想。(小标题)“琉球在日本,希望琉球学在中国”2003年至2004年,李炜教授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任客座教授,归国之际带回了清代琉球官话课本数册。琉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官话课本就是清代的琉球国人为了跟中国往来、学习当时的汉语官话的教材。李炜教授认为这些教材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中琉关系史、汉语海外传播史,归国后马上组织团队开展研究,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李丹丹的博士论文题目也定为《清琉球官话课本<人中画>语言研究》。为了更好地收集琉球官话课本的相关研究资料,2007年李丹丹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前往日本留学。在寻找日本合作导师时她有两个选择,一位是与李炜教授私交甚笃、学术观点也相近的教授;另一位是与李炜教授不仅素未谋面,而且学术观点也有差异的教授。因为后者当时持有的材料与研究的成果更为丰富,李丹丹希望选择后者,然而不免担心老师会反对自己去向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学习,因此去系里找李炜教授聊这个问题时,脸憋得通红还是不敢说出来。没想到,李炜教授见了李丹丹,居然主动提出:“你去跟XX老师学习吧,我们的观点有一些不一样,这样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琉球官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她的眼泪刹那间就冲出了眼眶。现任暨南大学副教授的李丹丹已经毕业多年,但她至今记得在出发去日本之际,李炜教授对她的嘱咐:“日本关于中国学的研究材料确实非常丰富。我希望你去日本之后,广纳材料、博览群书,既要努力向日本的学者们学习,也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学界有一种说法叫‘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希望有一天,有人说‘琉球在日本,琉球学在中国’。”自2005年以来,李炜教授的团队陆续发表与琉球官话相关的论文十数篇,专著两部,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重大项目各一项,将琉球官话归属为中国南方官话的一种,将琉球官话这一之前少有中国学者涉猎的研究领域推向前沿,取得了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他对琉球官话的研究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一名现代中国学者的国际视域与家国情怀。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评价李炜教授在琉球官话方面的研究是“通绝域方言,成传世宏作”,李炜教授逝世令人痛惜,“继往遗泽留遐世,从兹名士少斯人”!(小标题)“学生就是我的子女……”李炜教授没有子女,他常常说:“学生就是我的子女,学生就是我的生命。”李炜教授1985年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从教34年,给历届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说:只要你听过他的一堂课,一次讲座,甚至只是跟他吃过一次饭,就会被他折服,喜欢并且信赖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李炜教授讲课生动活泼,把课堂变成舞台,语言极具感染力,很受大家欢迎。黄天骥先生评价他是“中山大学讲课的一张王牌”。作为老师,李炜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在课堂之外。边吃边谈的“吃谈”上课方式成为历届学生对他最深刻的回忆。从路边的大排档到法国大餐,从学问方法、生活艺术谈到更广阔的人生,但无论在哪里,无论是美酒、美食还是音乐艺术,最后都能和语言学完美衔接,都能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哲理。他说:“文章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那是在课后,吃着饭、散着步慢慢谈出来的。”因而,在课堂以外,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也都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许多学生都记得李炜教授请过自己吃饭,甚至有时他一请就是一个班、一个年级。李炜教授喜欢“吃谈”,但从不让学生买单。这是他不容挑战的规矩。学生们在读期间不能打破规矩,就在毕业后带着礼物来看望他,这时他却不完全拒绝。每年在南国荔熟、中秋月圆这两个时节,毕业的学生会给他送来荔枝和月饼。虽然他自己并不爱吃荔枝和月饼,但因为有好多在读的学生是从北方来,没怎么吃过荔枝,离开家在中秋时节特别期盼团圆,所以他都收下这些礼物,转分给同学们,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师姐师兄们的关爱,感受到老师们的善意。课堂上的老师是可敬的,传授的是理性的知识;“吃谈”中老师是可亲的,传递的是生活的力量。这样带着温度的教育方法,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并形成了更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听了他课堂上讲如何利用语言学知识识破电话录音中的黑话,来辨别犯罪嫌疑人身份,于是毕业后选择了警察的职业;毕业后成为教师的学生也沿用李炜教授“吃谈”的方法,并且贯彻不许学生买单原则,有温度地用人生经历为学生答疑解惑,影响更多的学生。李炜教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最牵挂的是学生,最大的快乐也来自学生。他的博士生于晓雷第一次到海外参加学术会议,得到学界肯定,有位老教授鼓励他说:“晓雷做学问,颇有乃师之风。”他兴冲冲把这句话转告给李炜教授,李炜教授怕初出茅庐的博士生骄傲,赶紧当头浇冷水:“那是人家客气,别太当回事。”随后又补充说:“那中午吃牛肉面奖励你加份肉吧!”后来过了许久,他才告诉于晓雷,他因为这件事偷偷高兴了好几天。李炜教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生活。有段时间他的博士生林梦虹由于哮喘引发肺部感染,一场病下来耽误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她担心老师会批评落下学业。当林梦虹再次见到李炜教授的时候,发现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尽管事务繁忙,他还是亲自给梦虹联系医生,让她调理好身体,并安慰她说先把身体养好才是最重要的。看医生的那天,李炜教授因为前一天连夜工作很晚才休息,但还是按时赶来,把她郑重地托付给信赖的医生。他对所有的学生视若己出,他给许多博士生的赠言是:“毕业前学术第一,毕业后家庭第一。”要做一流的学术研究,也要过好幸福美满的人生。李炜教授爱生如子,他爱每一位学生,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每个学生在他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了解其中的每一个人,尽管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他对每一位学生的好也是不一样的,让每位学生都受到重视。在李炜教授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学生自发轮流到医院陪护照顾。有些已经成家的博士经常带上亲自做的饭菜去看望老师。只要他身体状态好,都会把饭菜吃完,并且不吝惜他的赞美:“这是我吃得最好的一顿,吃得最多的一顿,你可千万不要告诉你其他师姐师妹啊。”学生们听后都十分开心和欣慰。在李炜教授去世后学生回忆起来,这才发现他对每个送饭的学生都说过一样的话。他的博士生石佩璇回忆起最后一次陪护李炜教授的情况。那天李炜教授从他喜欢的饭店订来午饭,打开饭菜的一刻,老师立马跟她说:“赶紧过来,有你最喜欢吃的菜——白切鸡,咱们一起吃。”那时,李老师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的胃口和心情都特别好。吃完,他动情地说了句:“以后,我只想和我的学生好好吃白切鸡。”听他这么说,学生不禁伤感。李炜教授感觉这一点,立马劝慰她:“你放心,过两天转院后,我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会慢慢站起来,好起来的!要有信心。”李炜教授既是传道授业的导师,也是无微不至的家长,还是推心置腹的挚友。就这样,三十四度春秋,他对每一届学生都报以无限的热情相待,不仅仅把学生当学生,更是当孩子、当家人、当朋友。只可惜,世事无常,这样一位好老师,被无情的病魔过早地夺去了生命。李炜教授的好友兼多年工作搭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丘国新如此评价李炜:“虽然表面看起来潇洒粗犷,但骨子里很有原则、讲政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照顾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他看来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比天还大的事”。在中山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晚会上,李炜教授作为晚会的艺术总监专门策划了一个节目,叫作《学生是我生活的阳光》,这,其实也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而中山大学2000级本科生的那副挽联:“一生最爱,炜哥走好!”则是全体学生们对李炜教授最真挚的呼唤。(完)

不暇

中山大学三代学人畅谈戏曲研究历程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8月29日下午,“大家讲坛——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第一讲《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在广州学而优书店新港店举行。该讲座,是南都读书俱乐部会员的线下系列活动之一,由南都进行了全程的线上直播,受到现场及线上观众的热烈追捧。对于一般人而言,高等院校的学术团队及学术项目有堂奥幽深、高不可攀的感觉。为了让学术研究的魅力及其成果进入大众视野,并展示广东高校学术团队的实力,南都读书俱乐部联手广州学而优书店、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发起主办了“大学与当代学术”系列学者对谈项目。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是著名学者王季思创设的、老中青结合的学术群体,在中国戏曲研究这一领域作出了出色成绩。王季思(1906-1996),名王起,字季思。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词曲大师吴梅。上世纪40年代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潜心于元杂剧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1948年夏,调任中山大学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西厢记校注》《桃花扇校注》《王季思诗词录》《玉轮轩曲论》《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王季思先生是中大戏曲研究团队第一代学人的代表,而参加《一流学术团队是怎样炼成的——中山大学中国戏曲研究团队三代学人对谈》活动的三位嘉宾,则是这个团队薪火相传后面几代学者的代表,包括黄天骥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徐巧越博士。黄天骥教授,1935年生,广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及国务院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有《黄天骥文集》十五卷等。黄仕忠教授,1960年生,浙江诸暨人。1989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黄天骥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徐巧越,1991年生,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历史系博士后。黄天骥教授强调,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戏曲团队,是研究和教育的团队,既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又是出于教育的需要。王季思先生提出,不仅要做好研究,还要带好学生。黄天骥回忆说,当年由王季思先生主编《中国戏曲选》,他自己参与其中。当王先生赴北京出差,他就天天到王先生的家里“上班”,一上就上了两三年之久。当时王季思先生曾开玩笑说:“黄天骥屁股尖,坐不住,要把他的屁股磨平。”黄天骥现在感慨说,正是那两三年的时间里,自己真的在工作中“把屁股磨平了”,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据黄天骥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大中文系第一次招收研究生时,有180个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五个人。黄天骥是1985成为博士生导师的,那时,他就和自己的老师王季思先生一起带博士生,共同栽培教育学生。王先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悉心指点。黄天骥特别强调说,学术传统,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品德、智慧的传承。上世纪80年代,《全元戏曲》的大型编纂项目使得中大戏曲研究团队得以实现“老中青结合”:13名教师,外加研究生,组成了一支坚实的学术团队。《全元戏曲》成书12卷,达600多万字,历时15年才全部出版,它的编纂完成是古典文学领域的一大盛事。出版时,王季思先生已去世了。而在他生前,在看《全元戏曲》稿子时,虽然是大热天,他还坚持戴口罩,因为他已是八十几岁的老人,怕自己会流口水,污染了稿子。黄天骥教授说,中大戏曲研究团队,不是一个教授带一个学生那样开展教学,而是中文系所有老师、研究生在一起上课,大家都参与其中。他说,“转益多师”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他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不分彼此”。他说,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这多亏有了王季思先生的榜样在。三十多年的传统能传承下来,很不容易。以前有人问黄天骥教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他就回答对方:一,要爱国;二,会反对我的意见。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胆量反对老师的学术看法。黄天骥说,现在很有成绩的学者康保成、黄仕忠等,当年都曾在学术上提出反对他的意见,这很好。他认为,学术就是要有论辩,他开玩笑地说:“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不是九斤老太了吗?”他还说:“王季思先生如果有错误,我也敢批评。”在现场的王季思先生后人、中山大学教授王则柯先生当即表示:“他只听你的。”现场观众都大笑。黄仕忠教授在讲座中概述了中大戏曲学术团队目前的工作及成果。他表示,大型总集《全明戏曲》的杂剧部分十册,已经快问世了。其余部分,也已整理完毕,等待正式出版。黄天骥教授说,《全明戏曲》是比《全元戏曲》更“难搞”的项目,校点工作经常会把他“考倒”,有时候,为了一段,搞一上午不出奇,“烦得要死”。可见其难度。黄仕忠教授表示,为了编《全明戏曲》,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找版本,希望能把戏曲文献工作做好,最终“把冷门做成热门”。这次讲座,反响热烈。今后南都读者俱乐部将在广州继续推出类似活动。【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生元

大学介绍|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创办时间 1924年创办人 孙中山先生校训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属性 985 211 双一流 全国重点高校类型 综合性大学坐标 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学科情况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共有33个参评学科16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532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10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各具特色的五校园吧!古色古香南校区珠江之滨,岭南之灵广州校区南校园坐落在珠江南岸依水而建,临江而立民国时期岭南大学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在这里水乳交融漫步校园中轴线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由1888年葳蕤至今的康乐园草木更是岭南第一学府的流风遗迹分布在南校区的主要是中山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与生命科学,以及人文社科类的其他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均在此设立学院(直属系)仁心仁术北校区【北校园专注于医学方面的研究】院系包括中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康复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其中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均为2018年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和临床,一方面鼓励学生多了解科研前沿的资讯,鼓励在校本科学生加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实验,学习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结识各位导师并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在寒暑假给学生发放预见习介绍信,提供到医院预见习的机会;同时各中大附属医院也会提供专门预见习的计划安排。预见习期间可以跟着医生接触临床,可以完整了解一个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跟随医生查房、问诊,还可以进手术室观摩学习。活力满满东校区大学城十校联盟校卡在手,大学城我有凭借一张校园卡,你可以去大学城里任何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图书,甚至还可以去选修它们的公选课。各高校社团间常常会交流,还会策划各种跨校活动。在东校,你拥有的不只是中大,而是整个大学城的资源。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精彩东校,等你来东校校园活动众多,开学初有令萌新激动不已的百团大战。学期中有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和体育活动。元旦前后有中东最大的两个舞会——1758舞会和五克拉舞会。除此之外,还有冬至饺子节、宿舍妈妈节等等有趣又好玩的活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第一年大类培养,后三年分专业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事业管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设单位诊所式法律教育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以及高度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新闻人才传播学专业以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传播人才为主,以政治传播和视觉传播为主要培养方向媒体创意专业培养为大众媒体传播活动所需的设计人才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临南海、凤凰山拥创造了“山、海、城”的校园格局目前,珠海校区的“天琴计划”正积极投入建设当中。珠海市出资30亿元,支持我校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的珠海校区,我们将拥有更多的独立学院楼、实验室,自动化仓储式图书馆,五层教工食堂和中大学子可享受的校内海滩……在珠海,我们设有旅游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海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文系(珠海)、历史系(珠海)、哲学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国际翻译学院设有英、西、阿拉伯、俄、韩语系,英语专业还开设葡语、法语、德语为第二外语。小语种系有丰富的出国交换名额。国际金融学院设有应用经济学系和企业管理系。国际关系学院设有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两个学科。深圳校区深圳校区重点考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经济湾区发展需求,以及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构建起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和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圳校区规划图中山大学的五个校区介绍完毕,

李耳

不跟风上网课:潜心读书写作,重新认识自己与这个世界

中山大学中文系日前发出“一股清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不能正常到校期间,鼓励本科生、研究生们在家阅读与写作。系主任彭玉平表示,不开设网课的考虑出于遵循人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这段宝贵、难得的时光自我阅读、思考,“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月17日《羊城晚报》)笔者在湖北武汉某高校工作,朋友圈里有好几位文学院的老师转发了这条新闻,表达了嫉妒羡慕的立场。图书馆有不少老者喜爱阅读不同的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意愿和能力存在着差异,受疫情影响互联网上网环境也有区别,有的老师滞留在乡村老家,上网课面临着诸多限制;一些辅助上网课的软件使用起来不够便利,不仅给老师们带来了负担,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中小学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教育竞争,开设“网课”成为一个竞赛场,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与之相比,大学的学业考核更加弹性、宽松,为“不上网课读书写作”提供了基础。阅读从小做起前不久,教育部亦有明确规定,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大规模的网课;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不上网课读书写作”,彰显了中大中文系的敢为人先和别具一格。在不少大学都开设网课的时候,不跟风、不从众,“不开网课读书写作”显然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第一个吃螃蟹”。作为国内知名的中文院系,中大中文系“不开网课读书写作”遵循了人文社科的根本。只要大学生肯在阅读、思考、写作上下功夫,即使不上网课,也同样会丰盈精神家园、提升专业认知与素养。中山大学是知名学府面对“不上网课读书写作”,拥有不同“意义之网”的人们难免会“七嘴八舌”。一方面,面对同样的规则,不同的学生自省、自律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会在阅读思考写作上不遗余力,有的学生则会心有旁骛、自欺欺人;另一方面,缺乏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一些人担心学生们“自学”的质量。阅读是与自己的ihu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上网课读书写作”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可以当“甩手掌柜。对于大学老师而言,“不上网课”是一种松绑减负,让他们可以更加灵活自主地通过课堂群、班级群对学生们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进行指点与帮助。而对于那些不把阅读、思考和写作当回事的大学生而言,浪费的只是自己的光阴。毕竟,一份付出一份回报,不努力、不坚持,本事怎么能长到自己身上?喜欢阅读不分年龄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如果说身在方舱医院的“读书哥”让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希望,没有病痛的大学生为何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和写作?“不上网课读书写作”本质上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次自我净化和精神洗礼的契机,找寻阅读的兴趣、思考的乐趣和写作的情趣,有助于大学生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与这个世界。(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网友们关注、评论、分享、收藏和参与互动。)

低下层

武大文学院2020推免研究生来源,武大27人,北大8人,北师大7人!

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在网站上公布了2020年推免研究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武大文学院2020年一共招收推免生81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92人,专业学位硕士33人),本次共接收推免生81人,剩余44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13人,专业学位硕士31人),不过,推免情况从生源质量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招收的81人一共来自16所学校,其中14所是985高校,2所是211高校。另外,从各校生源人数来看,来自985高校生源有79人,211高校生源2人。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最多,有27人,占总的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的推免生有8人,占比接近百分之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有7人,来自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分别有6人,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有5人,来自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生分别有4人,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有3人,另外,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各有1人;武大文学院今年的推免生源质量确实不错,武大汉语言文学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十,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位置大概也和前一轮评估差不多。武汉大学文学最鼎盛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著名的“五老八中”,八中的程千帆先生的学生今年也很有名,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就是其学生。武汉大学文学院目前师资力量也不弱,有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人(宗福邦、於可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陈文新、尚永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李建中)。

三年

一句微不足道的话竟然创造奇迹让我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生

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让我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生?蔡博2003年报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那个时候数学很难。做了六个选择题,结果有把握的只有一个,另外四个不太有把握,还有一个想不出答案。本来差点放弃,脑海里面很奔溃。不过,想到蔡家人不能随便放弃,便继续考试。为什么不能放弃呢?我们一没有很强的天赋,二没有什么背景人脉,只能靠自己挑战困难,坚韧不拔赢自己的天下。心里想,哪怕是零分也要坚持。没有想到后面的题目越做感觉越好,到了后面我感觉我基本上一只脚跨入中大了。所有题目都做完了,我再回到填空题上面。实在算不出来,我就填了一个一。结果,我最终考了76分,国家线是61,中大的数学线(数一)是75,而那道填空题是四分,恰好我猜对了。好险,也好运气。记得问一个一起考研的师兄的题目的时候,他说,以后这种题目不会做,不是零就是一。因为这句话,我拥有了这份幸运,以至于后来一路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