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情况,985高校生源近七成!

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情况,985高校生源近七成!

中山大学最近公布了2020年接收的推免研究生名单,包括硕士和直博生在内的推免生一共2038人。从2020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中山大学2020年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计划招生7000人。在公布的推免名单中,推免生源来自全国149所高校,其中本校生源占比接近一半。外校生源最多的学校是南昌大学,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另外还有同省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成为生源排名前列的学校,也说明广东高校的毕业生还是非常认可中大的实力和牌子的。具体如下:在生源来源中,来自985高校的生源共有1419人,其中本校生源981人,校外生源438人。在985高校生源中,除开本校生源之外,位于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人数最多,有51人;中南大学有46人,吉林大学有31人,山东大学有28人,华中科技大学有27人,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各有25人,厦门大学有23人,湖南大学有21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各有15人。从表中可以看出,985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的高校或者地理位置不是没有优势亦或是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南方高校输往中山大学的生源比较多,另外,同处南方的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学生对于中山大学的认可度也不错,毕竟都是作为“中坚九校”中的“武中厦”。总体来看,在接收推免的2038人中,有1418人来自985高校,占比69.6%,其中本校生源占比48.1%,校外985高校生源占比21.5%,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爱在线

中山大学2020年接受哪所985大学的推免研究生最多?来看统计数据

202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即将举行,考研复习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同时各校也公布了各自的推免研究生接收情况。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历来是“考研党”热捧的对象,也是很多大四学生希望获得研究生推免的高校。但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名校,接收推免的条件极为苛刻,一般都是985高校的学生才有机会。那么2020年中山大学接受985大学推免研究生的情况如何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下中山大学2020年接受985大学推免研究生的数据统计。2020年,中山大学共接收985高校推免研究生1418人,涵盖35所985高校,我们根据各校推免人数制作了统计表格如下:从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山大学本校的研究生推免人数达到了981人,占到总数的69.2%,和其他国内一流大学一样,本校都是每年的推免研究生主要来源。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推免到中山大学的学生也均超过20人,也是中山大学推免研究生的主要来源。

工头儿

中山大学2020推免生录取2038人,中大981人,武大15人,北大9人!

10月29日,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示了中山大学2020年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中山大学2020年一共接收免试研究生(包括硕士和直博生)203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05人,直博生133人。在录取的学院或者专业类别中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接收推免人数最多,为197人;其次为岭南学院,有98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呢有95人;另外,管理学院及其MBA接收推免人数总数为89人。各单位接收推免研究生人数如下:在生源来源学校中,学生一共来自国内149所高校,其中来自中山大学本校的学生最多,一共有981人,占比48.1%。推免生来源学校人数第二的学校是南昌大学,这也很出乎意料,南昌大学有56名学生推免至中山大学研究生。人数第三的是广州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有51人;并列第四的是同省的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各有48人;人数第六的是来自长沙的中南大学,一共有46人推免至中山大学;其次是吉林大学(31人)、山东大学(28人)、湖南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7人),另外,厦门大学有23人,武汉大学有15人。看一下名校的生源情况有9名学生来自北京大学,4名学生来自复旦大学,4名学生来自浙江大学,3人来自清华大学,3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各校具体人数如下:欢迎交流讨论

2020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推免人数大涨六成,哪些高校本科生成功入选

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校,同时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山大学近年研究生扩招明显,2015年共招收5785名研究生,2018年共招收6356名研究生,2019年共招收6822名研究生,2020年计划招收研究生为7000人左右。从研究生录取推名情况来看,中大近三年接收推免生人数基本保持不变,2017年推免1616人,2018年推免1685人,2019年推免1781人。不过,2020年中大推免生人数大幅增长64.3%,达创纪录的2927人。在推免生增长1200人而录取总数基本持平的基础,意味着今年中大考研难度呈直线上升趋势。考虑到今年中大报考人数在3万人以上,统考录取人数只有4000人的事实,今年中大的录取比例大概率在12%左右,意味着8名报考中大的考生中,只有1名考生能成功上岸。近日,中山大学正式公布推免生名单,其中中山大学独占鳌头,以981人高居榜首。此外,南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居二至十位。1.中山大学,981人。2.南昌大学,56人。3.华南理工大学,51人。4.华南师范大学,48人。5.暨南大学,48人。6.中南大学,46人。7.吉林大学,31人。8.山东大学,28人。9.湖南师范大学,27人。10.华中科技大学,27人。11.郑州大学,27人。12.兰州大学,25人。13.四川大学,25人。14.厦门大学,23人。15.湖南大学,21人。16.华南农业大学,17人。17.武汉大学,15人。18.重庆大学,15人。19.大连理工大学,14人。20.南京农业大学,14人。21.大连海事大学,13人。22.东北大学,13人。23.广西大学,13人。24.华中农业大学,13人。25.中国海洋大学,13人。26.海南大学,11人。27.武汉理工大学,11人。2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人。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人。30.四川农业大学,10人。

安能治人

研究生招生之中山大学推免生——生源质量好得令人意外

目前,研究生招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高校也在陆续地公布了本校推免生的录取情况。从各大高校公布的推免生情况来看,中山大学的推免生无疑是很耀眼的高校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山大学的推免生生源质量实在好得让人意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山大学的推免生情况吧,下图展示了中山大学2021年推免生来自的高校,一起看看是不是也让你很意外!中山大学2021年推免生来自的高校从推免生来自的高校来看,和其他高校一样,毫无意外是本校的学生最多,达到了995名。在中山大学2021年的推免生中,目前接收了2088名推免生,其中有北京大学的推免生14人,清华大学的推免生1人,总共15名清华北大的推免生。清华大学这个数据除了清华北大本校之外,能够达到如此多的清华北大的推免生的高校可以说少之又少,就连一直被人们提及的华东五校,有几所高校也没有达到这个数量。另外,在39所985高校中,除了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外,其他985高校都向中山大学提供了推免生。其中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推免人数最多,达到44人,其次华中地区的中南大学推免生也不少,达到39人。另外,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对中山大学的认可度也很高,都达到或超过了20人。华南理工大学如果说清华北大认可中山大学是意外的话,那么这么多的985高校学生都爱上了中山大学,这就不能用意外来形容了,至少说明中山大学近些年来的发展受到了广大的985高校学生的认同。

物化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2020接收推免生情况比较:中山大学略胜一筹!

作为同城双星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具有互补之处,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偏向工科的学校,中山大学是一所偏向文科和医科的高校。两所学校最近都公布了2020年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及其学校来源。这里将对其进行比较。中山大学2020拟录取推免生生源学校华南理工大学2020拟录取推免生生源学校: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生2038人,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生1839人,从人数上来看,中山大学数量更多。中山大学的2038人中,本校生源有981人,占比48.1%;而华南理工大学的1839人中,有本校生源782人,占比42.5%。本校生源比重中山大学高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拟录取的推免生来自国内149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拟录取的推免生来自国内187所高校。从数量上来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推免生的生源学校更广泛,或者说中山大学的门槛更高。南昌大学都是两所学校校外生源最多的学校,南昌大学有56人推免至中山大学,59人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从两所学校的985院校生源来看中山大学有本校生源981人,校外985生源437人,校外985生源占比18.6%;华南理工大学有本校生源782人,校外985生源139人,校外985生源占比14.3%。从两所学校的生源流动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有51人选择推免至中山大学深造,而中山大学仅有2人选择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深造。总体来看,中山大学在生源录取中还是更具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优质学校的生源前来深造。PS:最近发现头条上不少的搬运抄袭本人统计数据的,就先加一个水印试试。

化工

研究生推免比例或将再提高,“跨越阶层上名校”只会更难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大接受校内外推免生力度”。作为官方文件表述,此举被不少网友视为研究生将提高推免比例的信号。无独有偶,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期也表示,“在研究生“入口”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再结合近期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有关消息,继续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基本成为国内高校教师和学者的共识。部分名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已达上限教育部在2013年发布通知要求,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但从目前来看,不少国内名校的推免生所占名额已基本达到这个上限。比如2019年研究生招生中,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5000人,其中接收推免生达2700人;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招生规模约4000人,接收推免生约2000人左右;武汉大学招生约5000人左右,推免生在2600人左右。而在部分名校的部分院系、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早已超出50%这个上限。比如北京大学2019年研招中,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再如,复旦的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推免比例也达到了100%。名校接受推免生比例,呈逐年上升。比如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免生的比例是27.68%,到了2019年已上升至47.44%,甚至个别年份已突破50%。再如浙江大学,2017年、2018年接收推免生比例低于50%,到了2019年,已高达54%。再如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的比例是49.91%,2018年基本达到50%,到2019年达到52.8%。名校钟爱推免生,因为他们更优秀名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和导师看重学生“出身”有一定关系。中国教育在线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超过九成的研究生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毕竟推免生来自层次更高的学校,目前只有360多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在内地本科高校中占比还不到15%。这些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双一流大学,这些学校的本科生,在入学前的高考就完美胜出,先天条件肯定不错,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学校资源也更好,后天培养又胜出,那名校确实没有理由不多喜欢一点。比如中山大学在2019年共接收推免生1945名,其中1770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推免生占比超过90%。再如北京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免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占比达94.8%。推免生多了,靠统考上名校更难了在招生计划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名校推免比例越高,用于没有推免资格学校学生统考的招生计划就越少,想要从双非高校通过考研进入双一流大学、名牌大学的可能性,也越小。在21世纪经济报道《争夺优秀生源:研究生招生改革或继续提升推免比例》一文中,有考生认为,“这样的改革(指提高推免生比例的改革,笔者注)对往届生和“三跨”考生并不友好”。推免比例提升,不公平?对于推免政策本身以及推免比例提高,很多考生都以是否公平进行质疑。在中国教育在线做过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近八成的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同时,每年都有考生质疑推免过程、结果是否公平的消息曝出。不过,在对于是否公平的问题上,招生单位方面却和广大考生有不同意见。还是在中国教育在线做的那个民意调查中,超过六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于考生来说,是公平的。同济大学研招办主任陈宇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保研比例过高,导致普通学校裸考生被提前判死刑”是个伪话题。推免比例扩大,双非高校学生该如何突破?对于质疑推免不公平的,笔者认为那是极少数高校在操作上的案例。从这个政策上看,总体还是能够保障公平的。首先,获得推免资格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成绩需要在班级或者年级前5%之类的,并不是说高考进了好学校就能有推免。其次,推免并不是说就完全不用考试了,还需要参加推免学校的笔试面试、专业考察等等。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在目前推免比例或许还将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只能在统考时把分数考得更高,才能有机会进入名校面试。在平时,除了埋头苦干,也要努力出些成果,比如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实践项目、创新项目等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轻用其国

怎样才能保研?有哪些技巧?看看保研中大、复旦……学霸们的分享吧!

2020年的推荐免试研究生事宜已经落下了帷幕,同学们是不是对其很感兴趣呢?叮——贴心的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推荐免试研究生介绍和经验分享什么是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认真执行。申请注意事项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推荐学校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安徽大学2020年推免遴选条件一、推荐对象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二、遴选条件1. 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2. 学习成绩优良,前三学年已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20学分。三、优先推免条件符合上述遴选条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推免:1. 在三类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2. 获得国家级学术科技类竞赛二等奖及以上(第一、二完成人);3. 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合格结题(由教务处认定);4. 有在国际组织实习经历的学生;四、特殊情况大学生士兵服役期间获得三等功及以上军功、优秀士兵称号、旅团级机关嘉奖之一,已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20学分,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60%(复学后调整专业的按调整后成绩计算),可以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小建议:需要准备的材料1、申请表2、自荐信3、导师推荐信4、成绩单5、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复印件6、有的学校要求英语水平类证书(如四六级、托福、GRE等成绩)【具体申请材料请参考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的公告信息】小建议:如何选择院校并复习1、确定自己希望报考的方向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人生规划等,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专业。另外,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2、搜集专业相关的院校信息进行冲刺院校、目标院校、保底院校的选择。3、搜集自己确定的院校相关信息师资力量、擅长的研究方向、之前几年在该院招收推免生的情况,往年来初试、复试的题目等。4、询问老师、学长学姐在对保研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已经推免成功的学姐学长们的经验与建议吧!16级文典学院刘宇瞳,推免至复旦大学1、写好个人陈述,写好后可以请专业课老师进行指导。面试一般根据个人陈述提问。2、文学类保研一定要多读原典、经典,并且把其中包含的内容有逻辑地梳理总结起来。3、可以加入保研群,及时交流信息和经验,并且要和同专业的同学商量好,不要都投相同的学校。4、提前准备英语面试。准备一些日常问题,了解一点专业英语,如果能熟练地阅读英文文献是再好不过。5、在老师面前不要不懂装懂,但有时可以试着把老师往自己会的话题上带。6、要努力坚持到最后,在努力的同时坚信自己能拿到不错的offer。 复旦大学16级新闻传播学院陈少宏,推免至暨南大学1、成绩最重要,重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2、科研很重要,多参加学术竞赛或者科研项目。3、批判思维很重要,多去关注热点实事和传媒前沿,不仅要了解,更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这些现象。4、贵在平时积累,突击复习痛苦且收效难保证。5、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擅长学术写作,或者某项专业相关的技术等等。16级社会与政治学院宋元枢,推免至中山大学 1、在大三上学期根据自己的名次来选择是否报名夏令营,考虑合适自己的。2、提前准备夏令营事宜。可根据上几届的经验针对不同院校准备。3、注重心态调整和知识的储备。4、保持绩点。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好作业。平时多学英语。16级外语学院章饶,推免至北京外国语大学1、注重信息搜集,比如学校夏令营通知。2、好好学习,绩点很重要,另外多参加各类比赛,争取获奖。3、保研过程中,把握好冲稳保三个档次的院校选择。尤其是填报夏令营的时候,要在考虑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投报。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的信息,同学们是不是备受启发,充满斗志?让我们向着光明的未来共同前进吧!来源:安徽大学 资料 | 教育部免推系统、教务处 整理 | 陈星戎 排版 | 朱子凌 采访 | 王婧婧 编辑 | 王心怡、彭定叶 责编 | 陈欣

焊花美

双非没推免机会?中大21年推免生中,有多少来自广东的双非院校?

21届考研的现场确认刚结束,中山市招生办就公布了该报考点的报名人数。 相较去年来说,通过中山市招生办报考点网上确认的人数增加了1117人。而11月20日,暨大也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大数据:2.7万余人报考!超2.7万人报考!暨南大学公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大数据!今年通过中山市报考点报名考试的人数和报考暨南大学的人数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各种数据毋庸置疑地体现出考研大军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名校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随着考研难度一起变大的可能还有小伙伴的头吧?其实,想上名校读研的方法除了参加统考以外,还有保送!保送就是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没错,就是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直接读研。不用参加统考,很心动吧?香还是很香的,但是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觉得保送的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本科就读名校同学,自己本科是双非的话,还有机会保送去985/211名校吗? 当然有!从最近各个名校公布的推免生情况来说,不少名校都有接收来自双非院校的推免生。 以广东高校的老大哥——中山大学为例,小编统计整理了中大2021年来自广东双非院校的推免生情况,一起来看看~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情况中大2021年拟录取了2100多名推免生,其中,本科就毕业于中大的有997人,占总人数的47%左右,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了。来自广东另外几所985/211——华工、暨大和华南师大推免生有:另外,2021年有向中大输送推免生的广东双非院校有:1.华南农业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华农的推免生有18名,分别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和电子信息等专业。2.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名为南医大,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南医大的推免生有12名,分别来自生物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专业。3.广州大学第三名为广大,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广大的推免生有4名,分别来自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物理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4.广东工业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广工的推免生有3名,都是来自电子信息专业。5.深圳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深大的推免生有2名,分别新闻与传播和资源与环境专业。6.广州医科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广州医的推免生有2名,都是来自临床医学专业。7.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广外的推免生有1名,来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8.五邑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五邑大学的推免生有1名,来自电子信息专业。9.汕头大学中大2021年招收的来自汕大的推免生有1名,来自物理学专业。以上就是中大2021年在广东各个高校录取的推免生情况。因为中大的办学水平在那里,接收的来自广东双非院校的学生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其他层次低一些的名校接收来自双非院校的推免生的比例只会更高。就读双非大学的同学们,不参加统考成为研究生的机会还是有的,加油!

阿加特

全国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哪些大学具有推免资格呢?下面是详细名单。一、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二、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三、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四、山西省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五、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六、辽宁省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七、吉林省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八、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九、上海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十、江苏省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十一、浙江省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十二、安徽省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十三、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十四、江西省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十五、山东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大学十六、河南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七、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十八、湖南省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十九、广东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二十一、海南省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二十二、重庆市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二十三、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二十四、贵州省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二十五、云南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二十六、西藏自治区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二十七、陕西省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十八、甘肃省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二十九、青海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