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 布局新工科新医科於乎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 布局新工科新医科

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这个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的新校区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承载中大“三校区五校园”办学的雄心壮志,重点布局新工科新医科,集聚全球顶级人才,着力服务国家战略,注重内地和港澳青年人才的融合培养。来自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5个工科学院的2346名学生已于24、25日分批进驻校园。9月初,该校区还将迎来约1500名新生。打造让人静心思考的地方2018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动建设,建设面积129万平方米,目前首批交付36万平方米。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中大深圳校区,一眼望去,最显眼的建筑物是7栋砖红色外墙、绿色饰顶的高层宿舍楼。深圳校区一期西园生活区建设有学生宿舍7栋,包括4人间的本科生宿舍、2人间的硕士生宿舍、单人间的博士生宿舍及临时教师公寓和招待所,宿舍均配有独立卫生间,生活配套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记者在现场看到,本科生宿舍家具为包厢式,配置了组合床、书桌椅、衣柜、储物柜等。上床下桌的设计采用了台阶式步梯,方便学生上下;宿舍层高达3.9米,床上部净高约1.9米,学生可以在床上站立不用担心碰头;家具采用孔雀蓝和原木色的配色方案,让人耳目一新。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宿舍家具早在5月上旬完成生产,从6月10日开始陆续送货、安装,本科生宿舍家具已在7月底完成安装。中大对宿舍进行了空气治理和第三方检测,保证每间宿舍的空气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每栋宿舍楼配备6台电梯供学生使用。每间宿舍都配置了分体空调和落地风扇,热水采用太阳能辅助空气能加热系统供应至宿舍内。“在校区走了一圈,充分感受到学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海风说,“阶梯教室很大,学校在教室中间安装了两个显示屏,坐在后排的学生都能清楚看到板书。讲台也设计成可升降的,给教师带来了方便”。从宿舍楼往东走数百米,就来到以绿瓦红墙为设计风格的教学楼。记者走访发现,每个阶梯教室都安装了液晶黑板,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直接板书,笔迹会显示在投影屏幕上,可以随时擦写。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板书内容,在课堂上一键分享;完成板书后也可以在黑板上显示二维码,让学生扫码保存。“我们致力打造一个能让人静心思考的地方。”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介绍,目前的校区图书馆设置在教学楼的3至4楼,配置自动借书还书机器,目前藏书30万册,均为今年购置的新书籍,预计明年下半年正式交付使用时,藏书将达到150—200万册。师生可以通过图书文献通借通还、馆内传递方式,借阅全校各校区图书馆图书;通过互通共享,使用图书馆所有数据库、各类电子资源。教职员工将逾4000人今年秋季学期,深圳校区将开设课程247门,618门次,从8月31日起正式上课。“中大各校区间实行教学管理同质化,教学质量标准统一,教学服务无差别。”教务部教务管理处副处长黄林冲说。为结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需求,中大在深圳校区已布局生物科学、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农学等15个专业,涵盖理、工、医、农等学科门类,目前已全面招录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新工科、新医科将成为深圳校区的主要办学特色,形成大学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局面,既有利于发挥中大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助力深圳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破解长期制约中大发展的“工科瓶颈”问题。在中大“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中,深圳校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承担着“下一个一百年”的发展梦想。早在校区正式启用前,一系列成果已经产出。2016年来,中大连续举办四届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吸引了全球近3000名青年学者参加。截至6月23日,深圳校区共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现已到岗471人。2017年来,深圳校区科研经费总量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9年到账科研经费已突破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及经费连续两年实现倍增。2016年起,深圳校区招收了首届医科生;2019年,深圳校区有2个理科学院开始招生。“到明年,预计原建成的学院将全部搬进深圳校区。”深圳校区管委会主任罗愈业介绍,按照规划,深圳校区将容纳在校生约2万人,教职员工逾4000人。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通讯员 漆小萍 何方

西天

深圳四十周年贺礼,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扬帆而上

携手共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美好愿景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际,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这座以重点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为主要办学特色,拥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现代化大学园区将正式投入使用。深圳校区建设发展是学校面向重大国家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山大学未来的“百年基业”。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建设深圳校区,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有利于中山大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布局发展新工科和做强医科学科,率先推动机制创新,使学校真正进入“追求卓越、迈进一流”的新时期,为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效果图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中山大学新机遇中山大学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办校至此,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建设深圳校区,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体现了中山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时代担当精神,也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中山大学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这些战略目标都与中山大学谋划学科发展息息相关,为中山大学更好发挥智力优势来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是推动深圳校区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建设深圳校区,我们要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与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深圳校区创新发展的磅礴精神力量。春去秋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初具规模天时、地利、人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效应”,发扬一代一代中大人创造和沉淀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拉开建设序幕,经过五年的建设,如今深圳校区一期首批交付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中山大学是中小区一期即将完工,9月即将迎首批新生,2020年进驻深圳校区的学生入住西区学生宿舍,其中博士生单人间、硕士生双人间、本科生四人间,均为配备电梯的高层建筑,宿舍有独立阳台、卫生间,提供空调、冷热水,每层设置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供同学们学习交流。每栋宿舍楼实行24小时物业值班管理,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圳校区必将承载着中山大学下一个百年梦想。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大学与城市共同成长目前,深圳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万余家,按照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国家将支持深圳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同时,深圳还将规划建设包括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机器人、增材制造、石墨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精准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以重点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为主要办学特色,办学定位非常清晰,必将形成大学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局面。这既有利于发挥中山大学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动医药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更好助力深圳市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破解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工科发展瓶颈”问题。同时,深圳校区作为拥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大学园区,构建文理医工农艺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和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将有利于发挥现代大学的“第三使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引领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全方位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携手共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美好愿景在深圳落地的高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但是高层次的人才主要还是靠引进。“高校对深圳自主创新的贡献不足,无法适应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虽然引进知名大学建分校与合作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深圳还是缺乏高质量的本土高校与城市科技产业体制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这样说道。的确,对于深圳自产人才不足,我们更应该重视区域高等教育平台,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一流的湾区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创新成果,不可能完全依赖输入,大湾区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的生成能力,这就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群来支撑。”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高校·科创·湾区”研讨会演讲中提道。其实,李清泉早在2018全国两会时就已提出,粤港澳三地政府可以与大学合作、社会参与,构建一所湾区联合大学,来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与枢纽,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深圳人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高等教育,他们思考与推动的不仅仅只是深圳高校间的协同合作,更是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谋求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为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提供支撑。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改革城市,寻根溯源,深圳本身就有着改革创新、“拓荒牛”的精神气,再建设出有着“深圳速度”的高教特区指日可待,不远的将来,深圳林立的不仅仅只是高楼大厦,也会有位列世界榜首的院校。文:郭泳欣 / 图:中山大学

梦宝谷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迎首批新生

9月10日,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楼村辖区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西门门口迎来首批新生。记者 陈锡明 摄9月10日上午9时许,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门口已是一番热闹景象,5个院系的1271名2020级新生即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大学旅程。这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8月24日启用以来迎接的首批新生。记者在现场看到,新生入校都要接受严格的防疫检查。为了防控疫情,新生的家长也不能进入校园。对此,家长们都很理解配合,新生们则自己扛起行李,在志愿者的帮助指引下,独立地开始了大学生活。据介绍,今年进驻深圳校区的学生入住西区学生宿舍,其中博士生单人间、硕士生双人间、本科生四人间,均为配备电梯的高层建筑。校园建设虽然还在进行,但必备的生活配套例如邮政、银行、超市等一应俱全。此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于8月24日正式启用,首批5个学院师生已于8月24日、25日进驻,共2346名大二到大四学生从广州大学城搬迁至深圳校区,分别来自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记者了解到,这些学生已于8月31日正式上课。按照学校发展规划,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主要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深圳校区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还将建设文理医工等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力。(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何方)

达尔文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院长及学科带头人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邓红丽1月6日,记者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获悉,中山大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先进能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商学院、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生态学院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工作地点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据悉,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18年,中山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区之一,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占地面积约为3.14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深圳校区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现已设立以下16个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先进能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商学院、理学院。站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方位上,承载着中山大学下一个百年的重托,深圳校区将探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努力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若干学科水平位居于国内、国际前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审读:孙世建 蒋祝璇

卖猪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广州校区、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深圳校区的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史和中山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深圳校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新发展、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新实践,也是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港澳与内地联动发展的新探索。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经济、科技的发展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必须有一流的大学支撑。因为,创新是湾区最大共识和突出优势,人才是湾区最迫切需要,而大学恰好是人才和创新的天然结合点,既是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也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力量。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创新引领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山大学作为湾区高校的排头兵,在广州、珠海、深圳三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极核心城市办学,就是要立足于为湾区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术科技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为湾区建设构筑人才和创新高地,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撑,从而成为“社会首先想到、国家首先想到、学界首先想到”的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建设深圳校区本质上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首先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抓手。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也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深圳作为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最前沿,一定会诞生若干所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以满足人民对一流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集聚创新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续写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史诗和新奇迹。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必将使该校区成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助力深圳再次腾飞。同时,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民生幸福标杆”是先行示范的重要内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配套建设了中小幼学校和附属医院,将综合发力,努力为提升深圳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举措。未来百年,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不仅是中大人的理想和憧憬,也是中大人的集结令与冲锋号,更是全体中大人的灵魂共识和行动坐标。中山大学拥有深圳校区,就拥有未来百年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先做大才能做强,先做对才能做好。深圳校区建设注定是中山大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加快中山大学追求卓越进程的加速器。建设深圳校区,将帮助中山大学突破若干改革发展“瓶颈”,包括工科较弱、医科办学面积受限、生均资源不足等,加快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深圳校区重点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这样的布局对中山大学建设一流大学非常关键,有助于把中山大学文理医工农艺融合发展的“工科”短板补齐补强,提升中山大学的整体水平。罗俊校长说过:“深圳校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支撑,市校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深圳校区的新工科将与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紧密契合,比如新材料、智能工程、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都是科技最前沿的、产业最前沿的。借助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优势,帮助中山大学快速提升工科发展的水平,把中山大学文理医工农艺融合发展的“工科”短板补齐补强,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可以说,拥抱深圳校区,就是拥抱中山大学美好辉煌的未来。我们要善于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深圳校区建设,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深圳校区建设,同心协力把深圳校区建设好,为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中山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坏爸爸

中大深圳校区今天正式启用,首批五个学院进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夏嘉欣 通讯员 漆小萍 孙琛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中大首批5个学院师生今明两天搬迁、进驻深圳校区。据介绍,此次中大将有2346名大二到大四学生从广州大学城校区搬迁至深圳校区,分别来自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按照规划,深圳校区将容纳教职员工超过4000人,在校生约2万人。据了解,2018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动建设,一、二期分别建设约100万平方米。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满足文、理、医、工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中大深圳校区的主体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基本竣工,建筑风格承继红墙绿瓦的建筑传统,显得古朴典雅。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介绍,图书馆教学阅览区配置自动借书还书机器,目前藏书30万册,均为今年购置的新书籍,预计明年下半年交付使用,藏书将达到150-200万册。阅览室将构建教学、阅读功能区,多门类书籍实现学科交叉,将书库和阅读区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成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在阶梯教室配备有双高清投影机、可升降式讲台、辅助电视等。其中,智慧互联黑板可将板书投屏到投影幕上,并进行数字化存储。此外,校区还建有社康站,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障、健康筛查、预防保健等功能,把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等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到深圳校区。“深圳校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支撑,市校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中大深圳校区主要以重点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现已设立10个学院,下设15个专业,构建文理医工农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和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罗俊表示,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既是中大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新体现,还是中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动力,为中山大学未来百年发展奠定重要战略基础。来源:金羊网

梅拉妮

中大深圳校区如何办学?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科研经费破2亿……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实习生 夏嘉欣 通讯员 漆小萍 孙琛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首批5个学院师生已于24日、25日进驻。据悉,共2346名大二到大四学生从广州大学城搬迁至深圳校区,分别来自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是学校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新体现,是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动力。首批师生进驻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中山大学教务部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陈六平介绍,学校按照“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百年校园”的思路为深圳校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条件保障。在办学空间上,课堂教学空间、实验教学空间、学生实习实践空间均大幅提高;在设备配置上,为学校高标准、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必要基础支撑,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中大深圳校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将构建教学、阅读功能区,多门类书籍实现学科交叉,将书库和阅读区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说,馆内目前藏书30万册,均为今年购置的新书籍,明年正式交付使用时藏书将达到150-200万册。在阶梯教室,则配备有双高清投影机、可升降式讲台、辅助电视等。其中,智慧互联黑板可将板书投屏到投影幕上,并进行数字化存储。中大深圳校区图书馆目前,深圳校区一期西园生活区建设有学生宿舍7栋,包括4人间的本科生宿舍、2人间的硕士生宿舍、单人间的博士生宿舍及临时教师公寓和招待所,宿舍均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每层宿舍楼均设置了一个公共活动区域供学生交流活动,并配置有直饮水设备,学校将对水质进行持续监测,保障水质安全。此外,校区还建有社康站,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障、健康筛查、预防保健等功能,把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等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到深圳校区。中大深圳校区宿舍深圳校区饭堂分为三层,每层可容纳千名学生同时就餐,实现空调全覆盖。记者在现场留意到,粤川湘江浙菜系一应俱全,适应各地师生的饮食偏好,同时设置了不同价位的套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蒋沛武同学表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新校区,让同学们心旷神怡,增添了集体归属感,也有助于潜心钻研、刻苦奋进。吴波鸿同学对高耸的宿舍楼、光鲜亮丽的食堂、丰盛的餐食、指挥有序的工作人员点赞连连,“我相信,深圳校区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校区”。中大深圳校园输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持深圳建设发展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成立40周年,其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引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不负众望,为深圳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术科技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从而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筑牢人才和创新厚势,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深圳的建设和发展。”记者了解到,中大深圳校区将于8月31日正式上课,共开设课程247门,618门次,充分保障5个学院各类课程顺利开课,2020级军事课按照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进行。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五个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实现校区间教学管理同质化,教学质量标准相统一,教学服务无差别。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中山大学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吸引了全球近3000名青年学者参加。截止2020年6月23日,深圳校区共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现已到岗471人。此外,深圳校区科研活力被迅速激发。2017年以来,深圳校区科研经费总量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9年到账科研经费已突破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及经费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各学科领军人才获得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计划,科研实力明显提升。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仕勇指出,搬迁深圳校区标志着学院的发展进入新里程,学院在办学空间、师资力量、教研经费三个方面将得到大幅提高。航空航天学院党总支书记温光浩告诉记者,学院迎来崭新发展机遇,将为国家、广东和深圳航空航天产业的加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输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设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基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大深圳校园以医科和新工科为办学特色,实现市校良好互动高校要取得突破发展,需与地方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打开双赢的局面,中大与深圳正代表两股强强联合的力量。罗俊校长认为,“深圳校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支撑,市校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按照学校发展规划,深圳校区主要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深圳校区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还将建设文理医工等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力。校园超市中大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指出,深圳校区建设,既有利于发挥中大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动医药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更好助力深圳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破解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工科发展瓶颈”问题,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与深圳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据了解,深圳作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集聚发展,已在多个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凸显现代生物产业和数字产业优势。中大农学院院长谭金芳表示,深圳校区农学院将通过校内学科交叉融合、校地资源互补共赢,推动学科与深圳现代农业产业和生物技术发展融合,围绕服务“三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两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技术重大突破,成为创新高地深圳的未来农业“硅谷”。校园超市此外,中大深圳校区配套建设了中小幼学校和附属医院,将综合发力,努力为提升深圳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截至2020年4月 ,附属第七医院门急诊人次突破52万,疑难危重收治率为64.43%。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器官捐献手术,成为全国第三家在公立医院平台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工作的医院,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施予受”平台的华南门户。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吴瑕审签|郑宗敏实习生|陈恺祺

巨无霸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迎来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1112名学生。25日,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共1234名学生将入驻。师生入驻给深圳校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标志着深圳校区建设发展进入新起点。为保证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学校学工部积极统筹协调总务处、保卫处、医管处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召开搬迁工作协调会并制作搬迁指南,全力做好深圳校区学生搬迁全过程服务。宿舍大楼设置信息公告栏、宿舍内配置入驻礼包、相关楼栋设置位置指引牌……在多方联动协调下,搬迁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心中既是欣喜,又是期待”,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2019级的本科生吴鸿波是第一批搬到深圳校区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这次搬迁工作量庞大,但我们的搬迁工作做的十分到位,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大巴缓缓驶入深圳校区,我看到的全是生机,同学们一边指着眼前的景象,一边满脸激动地赞叹。”深圳校区管委会主任罗愈业介绍说,深圳校区是按照百年校园来打造的,包括整个建筑的设计风格、建筑的品质要求,都是按照百年名校、一流大学目标来建设。按照当初的设计理念,在运用现代技术方面,深圳校区充分考虑到了地域特色、气候特色和环境要求。“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为中山大学未来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战略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如是说。罗俊校长表示,中山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初衷是希望深圳校区在助力广东和深圳新时代创新引领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撑。“深圳校区建设启用,将促进中山大学加快内涵发展,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深圳校区把握发展新机遇,激发工作活力,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议、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现在深圳校区第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相关建筑已交付使用。随着深圳校区正式启用,中山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开启了新篇章、新征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方面也将谋新事、开新局!”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深圳校区的启用等于确定了新的办学格局。深圳校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既体现了“百年中大、一脉相承”,又为学校早日迈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注入永续发展的动力。“深圳作为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最前沿,一定要有也一定会有若干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满足人民对一流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必将不负众望,一定会为深圳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术科技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从而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筑牢人才和创新厚势,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深圳的建设和发展。”陈春声书记充满信心地说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通讯员漆小萍、何方)(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非君臣也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

昨天,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迎来首批学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 摄昨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迎来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1112名学生。今日,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共1234名学生也将入驻。“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 ‘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为中山大学未来百年发展奠定重要战略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深圳校区建设启用,是中山大学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新体现,是中山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动力。7栋高层宿舍均配有电梯昨日早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内,师生们的行李正一件件有序地装上大货车。8时许,大货车载着行李等物品离开;一个多小时后,载着师生的大巴车队也在警车开道带领下,驶往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10时许,记者来到中大深圳校区。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7栋并排而立的学生宿舍楼西园。据介绍,今年进驻深圳校区的学生入住西区学生宿舍,其中博士生单人间、硕士生双人间、本科生四人间,均为配备电梯的高层建筑。为满足2020年本科生进驻深圳校区的教学科研需要,西园教学楼内还设置了一个可容纳30万册图书的图书馆教学阅览区。这里的图书主要包括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教参以及通识类图书等基础性文献,其中外文图书近2万册,涉及文理医工农各领域,实现了22个基本大类的全覆盖。学校图书馆馆长何文平说,他希望学生们能在这里畅游书海,认真思考。据悉,深圳校区图书馆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预计藏书500万册。已设10个学院15个专业据介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建设医科和工科。深圳校区的建设将补强中大在工科发展上的短板,使中大形成“文理医工农艺”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中山大学结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在深圳校区布局了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3个医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材料学院、智能工程学院5个工科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2个理科学院。目前,深圳校区已有生物科学、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农学15个专业。为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开启新篇章新征程昨日中午时分,首批搬迁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抵达深圳校区。学生们显得非常兴奋,还在大巴上就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2019级同学吴波鸿说:“高耸的宿舍楼,光鲜亮丽的食堂,工作人员们的欢迎与指挥……我相信,深圳校区,也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校区。”深圳校区,是中大继广州校区、珠海校区之外的第三个校区。2015年6月8日,深圳市与中山大学初步确定深圳校区建设合作意向,拉开了深圳校区建设序幕。中大深圳校区规划用地共314.3公顷(4714.5亩),其中一期校园建设用地144.82公顷(2172.3亩),二期用地169.48公顷(2542.2亩)。深圳校区建设工程按计划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分批交付使用。今年交付约36万平方米,包括西园7栋、西园食堂、第二教学楼、理学园。其余建设项目将于2021年交付使用。“现在深圳校区第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相关建筑已交付使用。随着深圳校区正式启用,中山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开启了新篇章、新征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方面也将谋新事、开新局!”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深圳校区的启用等于确定了新的办学格局。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中山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初衷是希望深圳校区在助力广东和深圳新时代创新引领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撑。“深圳校区建设启用,将促进中山大学加快内涵发展,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广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言曰

港中大(深圳)招收2020年研究生啦!

11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公布了 2020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17 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涵盖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数据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翻译、同声传译、心理学、全球研究,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管理学两个在职项目。港中大(深圳)研究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采用国际通行的申请入学制,申请者无需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也无需获得推免资格, 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者,获颁香港中文大学学位。港中大(深圳)17 个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学制、申请时间、申请资格、学费、奖学金及各专业招生热线等信息可登录港中大(深圳)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据悉,港中大(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学校前期开设理科、工科、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 11000 人,其中本科生 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3500 人。目前,来自全球的 5600 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港中大(深圳)就读。港中大(深圳)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 2019 年 8 月底,大学已引进知名教师 300 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4 位,图灵奖得主 2 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1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 16 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 18 名等,国家级专家及相当水平学者 30 名,教育部及广东省人才计划入选者 14 名,深圳市及龙岗区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超过 350 人次等。截至 2019 年 10 月,大学已与海内外一百所全球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校际交换、境外访学和国际暑课等。具备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 60%。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物流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马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