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本科是个211,考研目标院校中山大学,专业是民俗学(比较小众),初试分数432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86分、英语86分、专业课一128分、专业课二132分。下面是我的考研初试经验分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我选择中山大学一是因为它的信息很透明,让我感到一丝安全感,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你就能够考上的感觉,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它的历年报录比、考研真题、推免人数、推免学生来自哪些学校这些信息都会在官网公布,这点很多学校都没有,所以我选择了中山。二是因为这个专业的老师我都很喜欢,老师的文章我都有读过,也觉得很符合我未来的方向,这又让我更加坚定,毕竟导师在研究生阶段很重要。对于这个专业,说实话真的很小众,但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很喜欢民俗学,也看了很多相关的课外书,也想过以后可能不好找工作,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觉得反正还年轻,要是我现在不学以后肯定会后悔,所以希望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结合自身情况,比如爱好、专业导师、未来职业、定居城市等等,一定要多方考虑再做决定。二、考研初试经验关于英语:首先是单词,单词是从大三上开始的,最开始用的是旧版恋恋有词,新版出来后,又买了一本,最后看到一本7000词买书可以听讲解也买了,暑假的时候把这个7000词听完了,基本是两倍速听的。我觉得记英语单词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间断,只要坚持应该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英语阅读是在暑假开始的,用的张剑黄皮书,从1998—2019,很大一叠。真题认真做了三遍,很多年份都做了四遍。第一二遍都先做阅读部分。后来补做了前面的完形填空和七选五部分。第三遍是在第一遍第二遍的基础上把错了的先打符号,三遍做完之后用一个新本子,分析第一遍错了什么题,那些是重复错误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哪些是新的错误,原因是什么。这个大概要花三四天整理,而且还要有足够多的场地够你放试卷。最后一遍的时候会做通卷,就是所有的题型都会做,作文也要写。最后买了英语一的答题卡来练习,效果还不错。作文是从暑假中期开始的,先是买了王江涛的《考研作文高分写作》,里面有些东西可以借鉴,但是很多都用不上。因为作文也比较重要,所以在听了道长的课后(很快,一两天就可以听完)就开始自己写,我是从05年的大作文开始的,一天大作文,一天小作文,写了之后根据黄皮书的范文,作文书的范文自己改,改了之后再誊抄到一个新的本子上,所以在最后一遍做通卷的时候也就不会卡在作文那儿。大作文基本上是三段式,可以看看老师对于段落结构的讲解,平时也可以收集一些素材,整理分类,在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对于小作文,因为就那么几种,所以最好每一种都制定一个对应的模板,熟记于心,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慌。最后是七选五、完型填空和翻译,这三个俗称“小三门”,最容易通过短时间练习得分的就是七选五,所以对于七选五的三种类型都要练,可以听一些名师的课整理一些技巧,再通过真题练习。要想英语分比较高,七选五最多只能错一个。完型是一时半会儿不容易练好的,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加上有20个小题,每个0.5分,性价比不高,所以在做通卷的时候认真做就可以了,这个不用特别执着。翻译也是考能力的,在最后做通卷的时候把当年的翻译好好看看,了解一下翻译的特点就可以了,英语的大头还是在阅读、作文和性价比比较高的七选五。关于政治:政治从四月份、五月份就开始看第一遍,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开始只是每天看一小节,大概六月底就看完一遍,当时看一节就做一千题的选择题,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轮。听完强化课就把一千题重新印了一遍,只印答题册,重新做一遍,这一遍在九月份左右可以完成。先把第一遍错误的题标注,再把标注转移到新的一本上,看再做一次会不会错。九月份基本上也是在翻《精讲精练》与一千题中过去。冲刺卷用的比较多,肖四套卷,这个质量很不错,还加送电子版,最好早点预定,徐涛八套卷,个人认为没有肖八质量高,有些题有重复,王吉四套卷,质量不错,连简答题也可以,肖八,认真的把选择题做了,大题也有好好看答案,肖四,大题选择题都很认真,最后两天还在看肖四的选择题和大题。对于选择题,我觉得是要多做多总结,对于错了的单选题和多选题中的一些易错选项可以做专门的错题库,久而久之,选择题的错误率就会下降很多。对于大题,首先是马原的基本理论要背熟,然后就是毛中特、思修、史纲、时政的大题,当年的老师们都有一定的预测,可以把相关的内容背熟。考场上,大题一定不能空着,只要多写点,肯定都是有分的,实在不行,看看材料里面有什么可以借用的。关于专业课:我的专业课参考书目相对较少,主要是钟敬文版的《民俗学概论》,推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的《民间文学教程》。其他参考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周星主编的《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下两册。我的专业复习是先把专业课的书通看两遍,再用Word把每一章节的重难点总结出来,形成自己的专业复习资料,最后结合真题来查漏补缺。文科的专业课题型都差不多,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大概就是这几类。对于填空题,肯定是要求实记得。对于名词解释,我觉得最简明的经验就是,你需要让一个不是这个专业的人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名词解释,大概包括所给名词的内容、来源、意义和影响等。对于简答题,一般是书上的某个小标题,下面可能有相应地几条论述,这个是比较直接简单的。要是是书上没有明确的答案的,就可能需要自己去查资料整理,知网、相关专业论坛都可以借助。对于论述题,这个可以通过知网上相关的文章自己整理答案,论述题一般五百字差不多。如果你要考的学校、专业老师的情况你比较了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老师的论文,看看他们感兴趣的点,可能有些大题的论述就出自于他们近年的某篇文章。而且你论述的里面提到他们熟悉的内容会比较出彩,容易得高分,但是这个要求会略高,对于大部分同学只要自己查过资料,有所总结应该问题就不大。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可以自己用白纸默写你的专业课的框架,一共有多少章,每一个章节下的小标题有哪些,特别是重点内容,知道框架有助于你在看到问题的时候确定答题的范围,这个帮助还是挺大的。三、考研复试经验今年复试分数线比去年高了二十分,374分才能进复试,我们专业共有三人进,统招只招两个,所以三人刷一个。中山的初试复试占比是5:5,所以复试跟初试一样重要,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在网上复试,用的腾讯会议。复试主要考英语和专业课,所以英语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都用得着,大家尽量把它学好。专业课就是老师通过几个专业问题让你回答,只要初试专业课没有问题,复试专业课问题也不大。因为复试要直接与老师交流,所以大方得体,放松的状态就显得很重要,要是有面试容易紧张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演练,即使心里很慌,也要端起,表现出自信的样子。一定一定不要慌!写在最后:只有认认真真考过研的人才能理解这一过程,或许有的人天资聪颖不用长时间的学习也能有高分,或许有的人占了这样或那样的优势,但是,我想说的是,考研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决定了,那就努力达成考上的这个目标,或许我们要花很多时间,甚至要花很多钱,还要牺牲很多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请不要抱怨,大多时候,都没有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所以请在做决定之前就好好思考,决定了就不要后悔!年轻人,这点魄力还是要有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每年的考研大军中,都会有一批跨考的学生,不仅跨专业,甚至有的还是三跨,难度可想而知。跨考逃避不了的问题就是选择专业,如果能做出合适正确的选择,很可能会顺利上研。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6个专业,作为跨考生,如果你敢挑战,那小编真是要你为鼓掌。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它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可见,这对医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更何况是救人性命,因此,在学习阶段是由不得半点马虎。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湘雅医学院2、工程力学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一般来说,本科阶段就一直研读学科相关在研究生阶段会比较容易上手。对于跨考的同学或者本科不接触数理化的同学来说就非常困难了。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3、建筑学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简单来说,就要求你文理兼修,既保持理性又富有浪漫。听上去很简单,但画起建筑图来就足够让人分分钟抓狂。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4、心理学心理学需要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也要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动物,学习心理学去探索人的心理,可以说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要求非常高。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5、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包罗科目之广泛,钻研难度之艰深让很多同学止步。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海军工程大学6、考古学很多人可能觉得考古学很难吗,不就是背书吗?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方面,也是必备的能力。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它包括自然科学方面、工程技术方面、人文社会方面,掌握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考古学所要扩展的学习范围。推荐院校: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以上这6个专业,也许你经常会听到,但你有勇气去尝试吗?距离2021考研还有不到200天的复习时间,如果你对选择的专业坚定不移,那恭喜你,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如果你此时还在动摇所选的专业,也不要慌张,小编建议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最佳的状态迎战考研。
喜欢上课吗?这些华农老师的课你一定会爱上!经各学院(部、中心)推荐学校资格审查和现场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与现场教学三项综合得分以下10位老师获得“2018年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老师?王石安 数学与信息学院199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讲课程有《现代数学基础》《实变函数》《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曾获得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校级课堂教学观摩赛一等奖、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华南农业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广东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王老师在28年从教生涯中始终贯彻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育不是灌输数学知识,而是点燃思维火焰。王青 人文与法学学院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教学主讲课程《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民俗学导论》。曾获得华南农业大学十佳创新创业导师、华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广东省大学生公文写作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秉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理念,坚持做课堂上的点灯人,引导学生在审问与慎思中,领悟知识与思想的灵光。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努力做一个点灯人,点一盏灯,照一段路,暖一颗心。姜焰鸣 工程基础教学与训练中心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学主讲的课程有《工程制图B》《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Ⅰ》《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Ⅱ》。姜老师一直以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跟踪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新动态,让自己的课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严格规范自己的品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姜老师始终坚持“师生互学,教学相长”的观点,鼓励学生有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老师也能从学生身上汲取能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能力。李宗璋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讲《统计学原理》《经济计量学》课程。李老师在教学中秉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将统计学方法、经济计量学方法运用到社会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徐宁 工程学院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教学主讲的课程有《产品优化设计》《产品优化设计实验》《交互设计》《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经典设计作品解析(A系列)》。曾获第一届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5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称号、2017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称号,2018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至今多次获得工程学院学生评教一等奖。徐老师认为热爱课堂,认真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讲课不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将自己的理解与心得体会内化成自身的专业品质。课堂上要把握好时间和效率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自身的思考。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与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戴占海 电子工程学院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教学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A/B》《大学物理实验A/B》《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曾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度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主持和参加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成员。戴老师认为,良心是教育的基础。秉持良心,就能主动履行教师的职责,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在教学中,努力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勇于思考、擅于思考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杜晓波 外国语学院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主讲的课程有《基础日语1》《基础日语实训1》《日语视听说1》《日语1》《日语2》《日语3》。2016年曾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杜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学以致用的理念,既注重传授语言的基础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习得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刘丹 数学与信息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教学主讲的课程有《高等数学(A/B)》《文科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201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赴德国基尔大学数学系访学;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2018年获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从教十五年来,始终保持对教学的热爱之心,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刘老师相信“教学相长”:要做好大学教学,首先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如此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其次,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教学也要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改进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她教学追求的目标。方敏 公共管理学院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学主讲的课程有《管理研究方法》《学术沙龙与科技论文写作》《定量研究方法》等。方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的高度融合,遵循Bloom's Taxonomy对学习认知目标和行为的分类框架,设计适于教会大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方法课课程内容,并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周晓华 材料与能源学院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讲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A》《无机及分析化学B》《基础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定量分析化学》和《化学专业英语》。2018年主编了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2016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2014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华南农业大学“丁颖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周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着让学生“敢于尝试,勤于思考,精于总结”的教学理念,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严谨实验。周老师认为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不断提高授业水平,也要提高教育心理学素养,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和人生导师。以上十位“十佳课堂教师”有没有戳中你的心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你与老师的难忘经历~来源|教务处微信编辑|谢韩 新媒体工作室 陈佩君 林少娟责任编辑|方玮 谢韩
过年发红包,端午吃粽子,中秋送月饼……每到这些节日,我们就会想起相应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这些民俗背后都有经济的影子。“经济社会学已经有百年历史,论文和著作也很多。经济人类学也是一样。但经济民俗学之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中国民俗经济在社会上非常活跃,民俗旅游、民俗食品、民俗服装、地方民俗节庆等多个门类,但这些资源由于缺乏学科支撑,发展程度不一,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差,“我们发现,最应该做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是民俗。”8月25日,“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经济民俗学”主题论坛。3天时间内,包括国内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及博硕士研究生等在内的50余人参与了论坛。民俗故事在旅游经济中意义重大白蛇和许仙相遇的断桥是西湖游人最多的景点之一,如果没有白蛇传的故事,很难想象西湖是否还有今天的热闹景象。民俗故事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可见一斑。民俗旅游是民俗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民俗文化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地方政府和民俗学者都渐渐注意到了这一点,如何用好民俗资源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在主题发言环节,南京师范大学白莉教授对比了南京秦淮灯会和天妃宫庙会之间的认同与受众群体。南京曾经四季有节、月月有会,位于城北的天妃宫庙会和位于城中偏南的秦淮灯会就是其中两个著名的传统民间节庆。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扎灯、观灯、买灯、玩灯和闹灯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于春节、元宵节期间。现在秦淮灯会依然存在,由政府主导办节。天妃宫庙会则是每年农历3月23妈祖诞辰纪念日,在下关静海寺、天妃宫门前的场地上因祭祀天妃娘娘、祈求平安,由广大市民自发形成的庙会。1937年天妃宫因战火被毁,这一民俗活动也逐渐销声匿迹。随着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的重建,妈祖文化庙会于2005年恢复,还入选了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十几年对秦淮灯会和天妃宫庙会的跟踪研究,白莉认为由于主办主体不同,两个民俗节庆的认同和受众群体已有区别。秦淮灯会由政府主导,越办越大,吸引了众多游客,但在这一过程中,灯会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型灯,和秦淮灯会历史上精致的风格已经不太相同。相较而言,由民间文化公司经营的天妃宫庙会虽然草根,却也生机勃勃,有丰富的活动和讲座、培训,在民间普及拓展妈祖文化信仰。由此白莉思考了节庆开发过程中的官民关系和正统性等问题,认为民间机构合理运营,也可以给民间节庆新的活力。中山大学教授蒋明智则以龙母文化为例,探讨了学者如何参与地方民俗文化品牌建设。龙母是珠江和西江流域的重要人文始祖之一。广东德庆县悦城至今流传着龙母文化,留有龙母祖庙。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认识到龙母文化既是文化认同又是文化资源,决定依托龙母祖庙,发展以龙母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旅游业。蒋明智曾应当地政府之邀参加了龙母文化品牌建设,他认为当地政府打造民俗旅游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复制的,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用学术推进地方文化发展”。将明智担任学术顾问,系统梳理当地了龙母文化的资料,形成学术研究,在这些基础上,开展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护、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均有理据可依,德庆县在这一基础上,把龙母文化旅游打造成当地著名的旅游品牌。“学者在地方文化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地方政府缺乏相关文化知识,落地能力强。但怎么落地,就需要学者的研究。”蒋明智认为,在经济民俗学中,学术研究和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就能起到引领促进经济的作用。民俗经济的发生源于认同经济民俗学学科的核心,依照田兆元的观点,是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有些民俗有了几千年的传承历史,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认同。民俗经济的发生,缘于这种认同感的建立。比如礼尚往来消费,婚丧嫁娶消费,节日消费等等。强大的群体认同,产生了强大的经济能量。“认同就会获得市场反响,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等等,有时候是有强制性在里面的。”田兆元解释。例如过年回家团圆这一习俗,就算路远、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重重困难,但受习俗影响自我强迫或者是社会强制,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踏上回家的路途,“回家就会产生节庆消费,什么时候消费、消费什么,都是有一定认同,所以民俗经济的体量是非常大的。”现在的商业也在以民俗为基础构建新的认同。中国过生日传统的食物是长寿面,寓意吉祥,但外来食品企业通过广告等宣传途径构建生日吃蛋糕的新认同,如今蛋糕作为生日上的特定食物,已经几乎取代了长寿面的地位。不少民俗都有这样由兴盛到衰败,抑或再复兴的过程。田兆元认为,民俗经济的构建过程也是民俗学者应该研究的,认同感减弱甚至消失,是很多“老字号”和非遗产品衰落的原因。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重新构建认同感,复兴民俗经济。现代企业抓住民俗作为支点,应用得当可以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消费力。田兆元举例,过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举办3年,去年有上千万人集齐五福,参与者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2015年春节期间引发抢红包潮,一夜之间绑定大量银行卡,从已经稳居移动支付头把交椅的支付宝手中硬是抢下了一大块市场。“所以民俗经济非常重要。”论坛期间,两个校企合作项目初步确定。即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与祁东县人民政府就“萱花”文化研究的合作,打造中国传统“孝母”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与上海松江文化馆就“孟姜女”研究的合作。“萱花”文化研究的合作来自于田兆元对“萱花才是中国母亲花”的研究,萱花(食用品种即俗称的黄花菜)重要产地湖南祁东县因此找到华师大寻求合作。“黄花菜全国现在不到30亿元产值,不到茶叶的十分之一。但黄花菜可以吃、可以观赏,消费量不应该只有这么点。它作为‘母亲花’,文化含量也不差。”田兆元认为,学者参与从弘扬母亲文化的角度认识黄花菜巨大的能量,可能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经济民俗学的概念已经得到很大认同。弘扬文化的同时,把经济带上,不仅仅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有了经济的支持文化才会更好,反过来说文化也会推进经济发展,作用是相互的。经济就是文化的载体,应该这样去看待经济民俗学。”田兆元说。
一位温润如玉的师者走了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辛勤耕耘的师者,于2021年1月14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48岁,她,就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阙岳。多么年轻啊!我心痛极了,惋惜极了。人类学博士历史人类学博士后阙岳我们的兰大,我们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我们的~情何以堪。如露亦如电 如梦幻泡影她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系系主任、人类学博士、历史人类学博士后;她是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她从事传播与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出版多本专著;她还曾是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担任兰州日报社记者、专栏撰稿人,获得过多项省部级新闻奖······莲之高洁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我相信,闻此噩耗,世人无不为之惋惜。站上三尺讲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花动还是心动阙岳老师讲课常常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思维清晰,循循善诱,颇受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爱戴。她生活中时常挂着柔美谦和的微笑。每到研究生开题时节,学院很多师门都请她做专家组成员,她总能一阵见血地指出选题的问题所在,提出建设性意见。雪落无声哀郢思遗阙,冰雪没河岳。兰山绞心痛,黄水挥泪别。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萃英学者张民华作这首《阙岳痛别》以缅怀逝者。雪地上的脚印有一天也许会走远,也许还能相见。无论在人群在天边,让我看清你的脸。这首歌,是阙岳老师生前所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雪之润物细无声阙岳老师走了,可是大家仍记得,她曾化为春风,化为春雨,温暖过很多人的心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传说每年的七夕他们都会“鹊桥相会”。也有说最早七夕只是为了纪念“织女”,这一天女儿们会结彩缕穿七孔针,以此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又叫“乞巧节”。而现在,我们习惯称“七夕”为中国情人节。那到底何为“七夕”,“七夕”如何成“节”,“七夕节”的民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呢?2020年8月22日孔学堂邀请到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德全作客讲学,为大家讲述《七夕节的民俗演变与传承》。龚德全教授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最早“牵牛”“织女”二词是作为星辰名称出现于《诗·小雅·大东》中,与浪漫无关,更多的却是讽喻。直到西汉年间,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牵牛织女开始从天上星辰逐渐走向人间,今昆明池两侧竖立的牵牛、织女石像,首次以人形出现。 “七日,遂作麹。是日也,可合蓝丸及蜀漆丸,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作干糗,采葸耳。 ——(东汉)崔寔撰《四民月令》” 虽然先秦就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但首次出现关于七月七的民俗记载是在东汉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至此双星(牵牛星与织女星)并未相会,仍然隔着“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直到西晋傅玄《拟天问》中,终于“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牛郎织女的传说也终于与“七夕节”相融合。“七夕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密不可分的,提到七夕节,就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说起牛郎织女,也离不开他们在七夕相会的情节。从现代文化形态的客观表现来看,两者确实是融为一体的;但从历史演变角度来看,两者的融合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过程。”龚教授从一篇篇古籍的时间轴中为大家抽丝剥茧地道出了七夕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生成及融合轨迹。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年七月女性就会开始纺织,八月织布,九月缝制寒衣,而七月织女星尤其灿烂。正如七夕节是唯一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一样,织女星也是满天繁星中唯一一颗属于女性的亮星。从古至今,斗转星移,每到秋夜,织女星都会升上夜空,给人间女子带来祝福。龚德全教授七月俗重是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西晋)周处《风土记》 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龚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古人过七夕的一些习俗。比如“曝衣晒书”“乞愿乞巧”“乞求子嗣”“驱疾防疫”等,市民群众纷纷感慨今年的“七夕”终于不用只俗气地“遇见玫瑰与巧克力”,可以过一个妙趣横生又有历史感的民俗节日了。“‘七夕’二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很深、很远,它代表了一整套与中国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体系。倘若现代人能在初秋夜晚仰望星空、遥看牵牛织女、回望历史与传说、给孩子们吟诵古时童谣与凄美的诗词,那么,我们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也会多一些倍感自豪的文化归属感,多一些诗意栖居的浪漫遐想!”讲座末了,龚教授感慨现代人的生活少了“仰望星空”的诗意,更多的时候是被手机“绑架”着“低头忙碌”。“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或许当我们在迷茫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仰望星空,最亮的那颗星会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此后的七夕,希望大家不要只看见“玫瑰与巧克力”,仰望星空,浪漫的情人节背后也有浩瀚星辰的力量。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德)康德 教授简介龚德全,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六盘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评审专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与撰写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著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专业文艺奖”,教学成果获第三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中国民俗学会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项)、贵州省文化厅项目等各类高级别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贵州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来源 孔学堂编辑 邬建玲 陆维刚编审 李屹
杨成志,字有竟(1902-1991年),祖籍为汕尾市城区东涌赤岗村。1923年入读岭南大学历史系。1927年执教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年-1930年受命赴云南考察调研少数民族,发表了我国最早的民族学著作。1932年公费派赴法国留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1934年代表中国参加首届“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在会上用法文宣读其撰写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后来被聘为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员。1935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主编《民俗》《民族学刊》,发表了《人类科学论集》《现代博物馆学》《广东人民与文化》等几十篇调查报告。1942年回海丰县考古,为广东史前文化提出有价值的研究。1945年回中山大学任原职,培养研究生,开办人类学系,任系主任,并组织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民俗学刊》。一生论著、译著、专著近20部,发表论文近200篇。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軍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第二野战軍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负邓小平,率军解放大西南。刘邓大军为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向中央建议由民族事务委员会派杨成志先生前往参与对凉山彝、苗族酋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适此期间杨成志已调北京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杨成志受民族事务委员会之命,即赴凉山地区协助刘、邓大军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此期间,还参加中央中南南方访问团,任第一分团广西联络组组长,协助驻广西解放軍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剿匪工作。杨成志是中国著名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博物馆学家,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咨议,中央民族学院(现民族大学)文物室主任。同时期与钟敬文、马思聪并称“海丰三杰”,于1991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七夕节的民俗演变与传承七夕节快到了,您知道七夕节是如何演变为“中国情人节”的吗?七夕节有乞巧乞美、种生求子、拜魁星、为牛庆生等丰富的礼仪习俗,您了解它们的文化蕴涵吗?本期讲座,著名民俗学专家龚德全教授将以七夕节的起源、演变、转型及传承为主线,一一为您道来。敬请参与! -时间- 2020年8月22日(周六)09:30—12:10-主题- 七夕节的民俗演变与传承 -主讲人-龚德全,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六盘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评审专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与撰写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著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专业文艺奖”,教学成果获第三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中国民俗学会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项)、贵州省文化厅项目等各类高级别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贵州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 阳明心学的文化价值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0年“阳明文化”巡讲巡展走进贵阳孔学堂图书馆,此次巡讲巡展还将把讲座和展览送到王阳明之路的其他图书馆,这样的文化走亲对于阳明思想的传播推广以及阳明心学的交流合作有着特别的意义。王阳明是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绍兴、修文对于阳明先生一生,及其心学萌生、成熟、传播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此次巡讲嘉宾绍兴王阳明研究会高级讲师朱越民,将为您作“阳明心学的文化价值”的专题讲座,全面、生动地介绍阳明先生的一生事迹并阐述其心学价值。讲座过后,您可到孔学堂阳明馆走一走,看一看,加深对阳明先生的了解及其心学的认知。期待您的参与! -时间- 2020年8月23日(周日)09:30—12:10 -主题- 阳明心学的文化价值——阳明文化系列讲座(三十八) -主讲人- 朱越民,笔名沐馨,号观心堂主。资深媒体人,知名培训师,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现为绍兴王阳明研究会高级讲师,绍兴图书馆特约国学讲师。 为配合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人群集聚,现每期讲座仅面向社会征集听众100名,先报先得!烦请报名成功的听众朋友携带有效身份证件、佩戴口罩,准时到达、测量体温、扫码进场、隔空就座,谢谢!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在微信搜索“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3.市民报名咨询电话:0851-836176874.微信报名后台咨询电话:0851-84726170 -报名时间- 8月18日——8月21日(上午:09:30—12:00)(下午:13:30—16:30)-地点- 明德厅-温馨提示- 1.为更好地做好公益讲座的组织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请各位听众配合做好讲座报名工作,务必报名后参与,便于我们及时掌握人数。长期报名参与的听众,我们将不定期地馈赠溪山踏歌行系列音乐会门票。2.报名成功的听众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与,请及时在微信后台取消报名(格式为姓名+取消+讲座日期,如张三+取消+10月20日)。3.讲座结束后,市民可将自己听完讲座的感悟和见解发送至孔学堂邮箱(3126902790@qq.com),优秀的文章我们将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进行刊登,另外还可以加入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听众交流QQ群进行讨论,群号为:159532784。来源 孔学堂编辑 邬建玲 陆维刚编审 李屹
社会:一个近代概念的早期轮廓时间:10月30日(周五)19:00地点:腾讯会议(ID:776198783)主讲人:李恭忠(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举办的“学衡尔雅文库”系列讲座第一场,李恭忠教授将作“社会:这个近代概念的早期轮廓”的主题演讲。 “社会”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民间迎神赛会,往往与官方或者儒家精英居高临下的轻蔑贬抑态度相连。来华传教士将society概念引入中国,在它与“会”“社”等本土语汇之间建立起联系。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知识人使用汉字“社会”对译英文society,并引入西方的“社会学”(sociology),“社会”由此成为一个新式近代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语中的“社会”概念传入中国,又跟原有的旧式“社会”一词及其关联的经验和体验相混杂。由此生成的中国近代“社会”概念呈现暧昧特征,从理论上说指向时代变革的新方向,但在经验和实践层面仍然带有令人不屑、不满甚至不安的负面意涵。新媒体时代的公共人类学:知识生产与学科责任时间:10月30日(周五)19:00地点:腾讯会议(ID:613389435)嘉宾:傅适野(媒体人)、曾毓坤(前媒体从业者)、陈柏麒(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段颖(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战洋(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冉光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迅疾变革的中国社会需要经验的梳理与解释,这为人类学知识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记录与表达的多元状态,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教育面临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能否因应这种挑战,关乎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责任。此次对话邀请了来自学术体系之外的另类人类学实践者,试图以他们的经验和反思激起人类学学人的新的问题意识。人生蜕变进行式时间:10月30日(周五)20:00-21:15地点:ZOOM会议主讲人:Bruce Feiler(畅销书作家)人生的转折好比突如其来的地震,天旋地转,心惊胆跳。面对令人措手不及的转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又应该如何顺应?10月30日,耶鲁北京中心有幸邀请到Bruce Feiler分享他的新书,并与听众探讨当面对诸如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变故时,应该如何将转折化为“蜕变”。最初的和永恒的浪漫——聊聊让大佬们“入坑”的科幻时间:10月30日(周五)20:00-21:00地点:哔哩哔哩·世纪文景嘉宾:安迪斯晨风(科幻作家、书评人)、刘维维(图书编辑)、熊霁明(图书编辑)阿西莫夫和刘慈欣对科幻的热爱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走上科幻之路的?那些让大佬们纷纷“入坑”的科幻作品到底有什么魅力?10月30日晚,《交错的世界》策划编辑刘维唯、责编熊霁明,邀请科普作家、书评人安迪斯晨风,带着硬核科幻小说史《交错的世界》,在B站世纪文景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那些让大佬们“入坑”的科幻。来神奇动物故事会,探索神兽串起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时间:10月31日(周六)16:00-17:30地点:中金财富“云书局”直播间主讲人:方佳翮(创意设计师)中国的神兽从来都不是虚构的想象,它们在古籍文典之间穿梭,那些散落在各个历史古籍中看似毫无关联、相互分割的神兽故事,经由历史脉络的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10月31日下午,资深创意设计师、中国传统神话研究者、国内知名“怪兽”画者方佳翮将做客中金财富“云书局”直播间,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神奇动物故事会”,从古典书籍与博物馆典藏中蕴含的神兽出发,为大家阐释龙凤、鲲鹏、麒麟、貔貅等熟悉的神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带你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非凡想象。唐帝国与内陆亚洲时间:11月2日(周一)19:00-21:00地点:腾讯会议(ID:355502765,密码:196002)主讲人: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鸿宾教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领域的研究,本次讲坛,我们邀请他来主讲唐帝国与内陆亚洲,并与杨瑾、李丹捷、蔡伟杰三位学者对谈。在中国古代如何打赢一场战争?——张明扬《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线上读书会时间:11月2日(周一)19:00-21:00地点:微博@新京报书评周刊、快手、抖音、哔哩哔哩嘉宾:李硕(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郭建龙(作家)、张明扬(作家、历史写作者)《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是历史写作者张明扬的新书,是对中国历代著名战争的全方位解析。值此新书出版之际,新京报文化客厅邀请张明扬与《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作者郭建龙一起做一次线上分享:在中国古代如何打赢一场战争?附:线下活动预告北京|在小说与民俗之间——《旗人风华》阅读分享会时间:10月30日(周五)15:00-17:00地点: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156号新华书店嘉宾:季剑青(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磊(作家、北京文化研究者)《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这本书是一部老北京人写的汉学名著,作者仿马克·吐温的小说笔法,虚构了礼士胡同的吴家三代,以吴小秃儿的出生到生子这个全过程,描写了北京民俗的方方面面,被日本新译本题名为“北京风俗大全”。这本书在文体上究竟哪些是小说,哪些是纪实,如何曲折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本书是罗进德先生译写,究竟哪些是翻译,哪些是新写,罗信耀和罗进德两代北京学者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北京情怀?本次讲座,特邀季剑青研究员和作家侯磊,一个从学者角度,一个从写作角度进行交流。北京|所有的风都向她们吹——四个跨越城市与乡村的女性时间:10月30日(周五)19:00-21:00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 RENDEZ-VOUS书店嘉宾:李敬泽(文学评论家、作家)、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诗人、批评家)、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蒋一谈(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刘汀(作家)、季亚娅(《十月》杂志副主编)当代小说如何处理城乡流动中的女性经验?10月30日晚,在北京SKP RENDEZ-VOUS,对刘汀笔下那跨越城市与乡村的“四姐妹”,四位男性嘉宾李敬泽、杨庆祥、蒋一谈、刘汀;四位女性嘉宾梁鸿、张莉、岳雯、季亚娅,将带来性别对位视角的不同解读。北京|读书沙龙:蒂尔曼·拉姆《传奇之家:托马斯·曼一家的故事》时间:10月31日(周六)14:00-15:30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嘉宾:黄燎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汉马可(德国国际合作协会驻北京德中项目法律合作部主任)2020年9月,德国作家蒂尔曼·拉姆著作《传奇之家:托马斯·曼一家的故事》中文版面世。该书获得了歌德学院(中国)翻译资助项目的资助,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出版。值此契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于10月31日举办读书沙龙,邀请日耳曼学者、翻译家黄燎宇与法学家汉马克共同探讨托马斯·曼的文学和本书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北京|无尽的那不勒斯和《碎片》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16:30地点:朝阳区建国路6号郎家园6号院郎园Vintage 21号楼荟读空间嘉宾:傅适野(媒体人)、冷建国(媒体人)、李舒萌(费兰特作品爱好者)、李喆(棋手)“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费兰特的新作《碎片》,既是书信、访谈集,更是一部陪伴费兰特写作的个人史。周六下午,播客“随机波动”的几位创办人,以及费兰特作品的爱好者,一起与大家聊聊费兰特的作品。北京|我们今天如何看“经验”?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16:30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世纪财富中心东座2层建投书局嘉宾:舒可文(作家)、罗雅琳(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师)、吴天(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10月31日下午,“经验史”系列新书分享会邀请丛书策划人舒可文、《上升的大地》作者罗雅琳、《中国人的义气》作者冯庆和《向前的记忆》作者吴天做客北京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与读者分享什么是“经验史”,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读“经验史”。北京|尘世可爱,巷有林泉——《巷里林泉》读书沙龙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地点: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10号老佛爷百货B1钟书阁嘉宾:故园风雨前(畅销书作家)、史航(编剧)她观看世界时仿佛自带滤镜:一草一木、一花一猫,都有态度且有灵魂,活生生地动人;每一个人,无论是校园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还是路边匆匆一瞥看见的行人,都会被她抓住从红尘俗世中跳脱而出的一瞬间,定格在带着悲悯的文字里。10月31日,故园风雨前和史航做客钟书阁北京老佛爷店,为我们分享巷弄街角里的山林泉石之美。北京|夏鼐与中国埃及学时间:10月31日(周六)15:00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佳作书局嘉宾:颜海英(埃及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温静(清华大学博士后)、黄庆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19世纪以来,埃及发现了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珠饰与作坊遗迹,引来了西方考古学家的关注。1940年代,新中国考古学与埃及学奠基人夏鼐先生(1910-1985)在伦敦大学学院(UCL)攻读博士学位时,即以古埃及珠饰作英文博士论文。今年10月,夏鼐先生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版《埃及古珠考》 首次在华出版!借此机会, 10月31日下午,佳作书局邀请到三位嘉宾,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老师、清华大学博士后温静老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黄庆娇老师围绕《埃及古珠考》进行讲座与对谈,与读者分享夏鼐先生在埃及学与珠饰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跟郭锡良先生学习古代汉语时间:10月31日(周六)15:00-17:00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嘉宾:孙玉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永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玉文教授、邵永海教授均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郭锡良先生进行汉语研究。郭锡良先生,今年9月22日九十寿,从教六十余年,其《汉字知识》经过修订,刚刚上市。孙玉文、邵永海两位将一起回忆在郭锡良先生指导下如何读书,如何做学问,如何研究汉语、汉字的往事。并讨论《汉字知识》这本大家小书的基本理路,引导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爱汉字,珍惜汉字。北京|真实与故事:布鲁范德和“都市传说”三部曲时间:10月31日(周六)18:20-20:30地点:朝阳区建国路6号郎家园6号院郎园Vintage 21号楼荟读空间嘉宾:张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民俗学博士)、灰土豆(新媒体编辑)、王大宝(新媒体编辑)无论你是需要经常头脑风暴的创意工作者、研究民俗文化和类型文学的学者,还是爱好奇闻逸事的普通读者,只要你对都市传说和各类“怪事儿”感兴趣,都欢迎前来捧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们将迎来一场火花四溅的思维对撞,谈谈“故事”是如何炼成的。你若愿意,也可以一起唠唠嗑,讲讲你听过的“真实”故事。北京|有趣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十八小时环游世界》分享会时间:11月1日(周日)15:00-17:00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F单向空间嘉宾:李雅言(香港中文大学资优计划荣誉课程顾问)、张立宪(《读库》主编)李雅言的《十八小时环游世界》为家长们构思一场与孩子的“纸上环球旅行”,是最有趣又烧脑的亲子活动,又是最棒的家庭教育实践。11月1日,李雅言将做客单向空间·大悦城店,同来的还有“读库”创始人、著名出版人“老六”张立宪先生,邀请各位读者、家长朋友,一起来聊聊“有趣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北京|费兰特和她笔下的女性——《碎片》新书分享会时间:11月2日(周一)19:30地点:朝阳区东直门外斜街东外56号文创园A座110由新书店主讲人:索马里(图书编辑)本期由新跃读,我们邀请到“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出版人、编辑索马里,她将带着由她编辑的新书《碎片》与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费兰特和她笔下的女性,《碎片》既是书信、访谈集,更是一部陪伴费兰特写作的个人史。上海|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时间:10月30日(周五)14:00-17:00地点:松江区龙源路555号华东政法大学明法楼西楼E201主讲人: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840这个年份一直被国人诉说。它是现代中国历史形成的一个特定瞬间,其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自此之后,中国又陆续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改革和辛亥革命,构成近代历史的“中国时刻”。而真正刻画和成就“中国时刻”的,则是背后那些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实践探索以及背后的理论选择。如何认识和思考近代中国,关涉现代中国转型的智识基础。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可以将关键人物作为理解“中国时刻”的窗口,通过阐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胡适等人物的思想,观察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和制度嬗变。有鉴于此,华东政法大学第14期“东方明珠大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人博教授主讲《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系统讨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尤其是他们的宪制主张,呈现“中国时刻”的历史轮廓。上海|超越地方:沪语与上海城市文化精神时间:10月30日(周五)16:00-18:00地点:杨浦区国年路286号经世书局二楼嘉宾:陆晨(音乐人)、btr(作家)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型国际都市来说,沪语方言既是城市文化的根基,也是魔都精神气质的底色。这些大都市的敏感者、漫游者、歌者、观察者、记录者、写作者,或是下班之后在弄堂口斩琴“弹几只和弦混混腔式”、点拨着都市人的欲望、情绪、思虑和向往,又或者街道上的一切都因其沉思所涉及“从而显得诗意盎然而又歧义丛生”,成就了最能代表上海的“一种广大的地方性,一种自我超越的日常性”。上海|人造人何以为人——麦克尤恩《我这样的机器》分享会时间:10月30日(周五)19:00—21:00地点:浦东区浦城路150号3楼浦东图书馆·融书房嘉宾:周小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程衍樑(播客《忽左忽右》主播)《赎罪》作者伊恩·麦克尤恩再度突破个人写作的舒适领域,强势涉足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作了一部带有鲜明麦氏标签兼具浓厚科幻色彩、思考人类未来困境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周五晚,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文学博士、《我这样的机器》译者周小进和播客《忽左忽右》主播、JustPod创始人程衍樑一起,借麦克尤恩的新作《我这样的机器》来探讨一下最近几年里,严肃文学作家们对人工智能乃至人造人这一当代话题的观察与设想。上海|谁是下一个受害者与嫌疑人?——剧本朗读分享会时间:10月30日(周五)19:30-21:00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17号思南书局主讲人:常智荣(作家)10月30日晚,作家常智荣将带领读者,通过阅读阿刀田高的经典短篇小说《来访者》选段,看到悬疑类文学作品的另一种可能。另外,新生代创作者万孜妍将与大家分享她的原创悬疑剧本《坠落》。上海|《证言》新书分享会——《使女的故事》续作时间:10月31日(周六)14:00-16:00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嘉宾:于是(翻译家、作家)、来颖燕(《上海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赵松(作家)2019年,“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凭借《证言》再度摘获布克奖。这部作品是现已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的续篇。上海译文出版社将于10月31日下午举办《证言》新书发布活动,邀请译者于是、青年评论家来颖燕、作家赵松一同解读这部全球瞩目的作品。上海|从生活事件到小说事件:那多《骑士的献祭》创作分享时间:10月31日(周六)14:00-16:00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海上文薮嘉宾:那多(悬疑小说家)、张屏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方岩(《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骑士的献祭》是继《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后,那多迎来的创作新峰。10月31日下午,著名悬疑小说家那多将携这部新作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屏瑾、《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一起探讨从生活事件到小说事件的文学改编。上海|松江上的莼鲈之思时间:10月31日(周六)14:00-16:00地点:松江区广富林路2900弄广富林文化遗址内朵云书院二楼云间雅舍主讲人:神婆爱吃(美食作家)从古至今,海洋的出产总能带来另一个世界的鲜香。而处女座A型变态技术流吃货“神婆爱吃”在“年年按季节迎着鲜湿海风大吃大喝后,发现海洋生物洄游、交配和产卵与美味息息相关”,便以《海错图》为引,“挺着吃撑的小腹”,饶有兴致地写下了《海错图爱情笔记》这本关于水生鲜物的美食文集。10月31日,美食作家神婆爱吃将来到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有趣又有梗的“爱与美味”笔记。上海|时间的秘密:关于时间的哲学漫谈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16:30地点:黄浦区局门路457号八号桥四期104神兽之间书店嘉宾:谷泉(译者、艺术史研究者)、梁霄(图书编辑)10月31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谷泉、读库哲学系译丛责任编辑梁霄,将来到上海神兽之间书店与读者分享关于时间的哲学漫谈。我们该如何在时间洪流中观照自身?人类能否准确定义“时间”?哲学家探寻时间的本质,但时间不曾理会人类的判读与研究。上海|茶的品格——中日茶文化对谈时间:10月31日(周六)18:30地点:静安区南京西路1601号芮欧百货4楼钟书阁嘉宾: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茶文化学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曾记得否,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国外援助物资上的一句诗感动了无数国人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这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了解日本文化。本场活动邀请了《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的作者杨多杰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他们将从中日茶文化这一角度切入,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上海|《青年翻译家的肖像》新书分享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9:00-20:30地点: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F701光的空间嘉宾:包慧怡(作家、译者)、张定浩(《上海文化》杂志编辑)、胡桑(诗人、译者、学者)从乔叟到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从W.H.奥登到E.E.卡明斯,从罗伯特·洛威尔到伊丽莎白·毕肖普,由自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诗人无不将翻译经典作品视为完善个人诗艺的关键步骤,即使他们的译作有时在生前并未出版。本场讲座,包慧怡、张定浩、胡桑三位嘉宾分别是上述作家的中文译者,同时也是经验丰富的诗歌创作者和研究者。10月31日晚,他们将从新书《青年翻译家的肖像》展开去,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分享自己在创作、翻译和评论这三个古老工种之间轮流“搬砖”的苦与乐。上海|民族志电影中的童年记忆时间:11月1日(周日)14:00-15:30地点: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OCAT上海馆主讲人: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民族志电影是人类学者或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带有人类学旨趣与文化深描意义的电影作品,通常具有展示文明传统,揭示社会变迁的学术价值。近一个世纪以来,历代影视人类学家与民族志电影作者都关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儿童养育与青少年成长,并常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世界各地的童年生活予以影像表述与文化阐释。本讲座将结合世界民族志电影中的经典片例,讲述在人类学影像历史上丰富多姿的童年时光。上海|人的生命唱出的歌——从加缪与《局外人》谈起时间:11月1日(周日)14:30-16:30地点:闵行区合川路2570号科技绿洲三期2号楼2F之禾空间嘉宾:赵松(作家)、杨全强(出版人)、杨芳州(《读库》副主编、译者)11月1日下午,作家赵松、文学博士杨全强和读库副主编杨芳州将来到上海之禾空间,与读者分享加缪名作《局外人》幕前幕后的故事。杭州|自我和他者:写作的两种路径——《时间的仆人》新书分享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5:00-17:00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文化体验区B201单向空间1F嘉宾:蒯乐昊(媒体人)、桑格格(诗人、作家)本周六,《时间的仆人》来到杭州,蒯乐昊将与同为作家的桑格格谈谈各自写作的路径。小说创作真的有路径之分吗?不同路径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在哪里?小说创作的路径反映的是创作的技巧,甚或是创作的深层理念?两位写作者将一起聊聊《时间的仆人》,聊聊她们各自的写作经验,以及那些与小说创作有关的故事。杭州|重新发现我们内心的野性和自由——《梭罗传》新书分享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9:00-21:00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文化体验区B201单向空间3F文艺现场嘉宾:许志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萧耳(作家、媒体人)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哲学家,更因其经典散文名著《瓦尔登湖》享誉世界。近日,国内首部权威《梭罗传》上市。10月31日晚,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许志强,作家、资深媒体人萧耳,将做客单向空间,一起分享这位伟大作家回荡了两个世纪之久的独特魅力。成都|私人生活与历史风云——从张佩纶的婚姻家庭谈晚清政治和社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16:30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寻麓书馆主讲人:姜鸣(历史学者)历史学者姜鸣将做客寻麓书馆,开启2020年新第一场“大家讲堂”。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的祖父,光绪年间曾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和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后人,将张氏收藏的宋版古籍和清人手札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姜鸣先生是《张佩纶家藏信札》(16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的作序者,和《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的整理者。本讲座,姜鸣先生通过介绍张佩纶的婚姻子女故事,与听众分享研究晚清历史的心得。西安|《图书馆》里的精神漫游——《岸萤》图书分享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4:30—16:30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 PARK商业街区1F-68号方所主讲人:陈传兴(导演、学者、摄影家)书、电影、图书馆,在《岸萤》中被陈传兴赋予了迷宫般的神秘气质,孟德斯鸠、奈瓦尔和阿尔都塞经由图书馆这条线索,串联起了法国18-19世纪思想史。10月31日,在西安方所,我们邀请到陈传兴先生,在西方传统的万圣节,解读图书馆的神秘意义,进行一场精神漫游的同时,打开书中的“地狱之门”。郑州|文人书房,没有样板房!时间:11月1日(周日)9:00-11:30地点:金水区经三路北99-1号鑫苑金融广场金座501大树空间书店嘉宾:绿茶(作家、书评人)、王道(作家)、刘运来(书籍设计师)本周末,大树邀请书评人绿茶、作家王道、书籍设计师刘运来一起聊聊:文人书房什么样?文人都读什么书?王道新作《流动的味道:汪曾祺食谱》已经出版,作者拥有多项关于汪曾祺一手珍贵资料,汪曾祺书房什么样?活动中也将有所答案。刘运来设计的《笺谱日历》收录明清至今多幅文人画经典,与绿茶老师的交流碰撞也将精彩至极。沈阳|《龙族》新书分享会时间:10月31日(周六)14:00地点:和平区太原北街95号玖伍文化城B1大中庭主讲人:江南(作家)《龙族》系列是江南最畅销的作品,本次推出的新版由江南潜心三年,全面修订,文字大幅度增加。10月31日,江南带着新修订的《龙族》来到沈阳,与读者分享。(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人物简介容肇祖(1897-1994),字元胎,莞城人,北大求学时兴趣广博,涉足心理学、古文字学、思想史和民俗学等领域。毕业后追随顾颉刚等人,积极投身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民俗学运动,为中国近代民俗学科创始人之一。任教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时,由博返约,专注于明清思想史之研究,确立起思想史家的不朽地位,著作《明代思想史》被学界誉为“里程碑式著作,断代哲学史的典范”。历史悠久、东晋(公元331年)时代便已立县的东莞,千百年来文风鼎盛,岭南文化在此不断厚重升华。时至近代,人才辈出的莞城容家,不断为我国文化续写新篇——国学泰斗容庚胞弟、著名思想史家与民俗学家容肇祖,在1926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穷尽一生潜心治学,三度于中山大学任教,同样经历过艰难却珍贵的坪石岁月,用学识,乃至生命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后起之秀。“拾寒琼于芳草,著潜德之幽光”,是容肇祖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归纳。短短十二个字背后,蕴含着这位文史巨匠的毕生牵挂,其在哲学思想史、语言历史学、民俗学、目录文献学等多领域的成就贡献,至今依然值得后人致敬探究。书香世家走出 坚定北上求学1897年12月1日,容肇祖出生,因当日祖父容鹤龄(清同治年间进士)去世,其名初为“念祖”。父亲容作恭,为广雅书院学生、清朝拔贡,如此家庭氛围自然为儿女营造了浓郁的读书环境。1908年父亲离世,容肇祖随同样饱读诗书的母亲邓琼宴在广州就读小学,辛亥革命后回家自修,1912年回莞就读东莞中学。在此期间,容庚、容肇新、容肇祖兄弟,与四舅父邓尔雅(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同住,备受艺术熏陶,“在其指导下,容庚专攻金石,容肇新学治印,容肇祖学古文,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位于莞城旨亭街的容家故居,走出了容庚、容肇祖、容媛兄妹三位近代著名学者1916年,容肇祖从东莞中学毕业,翌年考入不收膳食费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便开始显露文人特质,担任《高师杂志》编辑,发表论文《师许》、翻译莫泊桑小说《余妻之基》等。1919年夏天,在“五四运动”的进步思想启蒙下,容肇祖参加广高师宣传队,前往佛山、九江、大同等村镇宣传爱国思想,发起抵制日货等活动,通过多地走访,乡民过于迷信的现实令其深刻感受到提振乡村教育的重要性。1921年秋,容肇祖从广高师毕业,先后奔赴杭州、上海、南通、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观摩游历后回到母校东莞中学,与容庚均担任教职。初为人师的经历并未持续太久,1922年东莞中学时任校长黎樾廷因施行男女同校而被县长解职,容庚与容肇祖等人因支持校长同时辞职——北京大学,是他们共同选择的下一站。畅游文史书海 涉猎多样学科1922年至1926年,就读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容肇祖,在这片精英之地习众家所长,凭借之前积淀,再加上异常勤奋的刻苦钻研,迅速崭露头角,胡适、陈垣、陈寅恪、鲁迅都对其分外赏识,给予特别教导。比如,容肇祖对中国古代哲学尤有见解,与老师胡适也曾有过深入探讨,其所作《<论衡>中无伪篇考》便是与后者观点相左,但一番辨析后,仍得其支持发表。容肇祖之子容伊,对此也有特别记忆:“文章写完后,父亲怀着不安的心情拿给胡适看。胡适看了之后不但丝毫没有不快之感,还鼓励父亲把文章发表在《国学季刊》上。像这样的辩论在他们师生之间还有很多次。想想还挺有意思。”据记载,容肇祖就读期间,北大哲学系分为心理、教育、哲学三组,这段求学经历使其进入“全新的学术天地”,广泛钻研不同学科领域,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民俗学皆有涉猎。其中,1925年其与顾颉刚、容庚、孙伏园、庄严共同进行“妙峰山调查”,各自作文发表于《京报》副刊后,集结为《妙峰山》一书。容肇祖将之视为中国近代民俗实地调查的范例,文章引起较大反响,唤起了社会对于民俗学研究的极大热情。1926年夏,容肇祖以优异成绩从北大毕业,此后大半生除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任职,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涉及文史哲多个方面。1926年秋,厦门大学成为容肇祖执教生涯的起点,其担任国学院讲师及研究生编辑。然而1927年2月,厦大国学院停办,容肇祖由林语堂、顾颉刚分别致信中山大学教务长鲁迅、文学院长傅斯年,获得预科国文教授职务。由于个人倾向的民俗学研究无法按计划推进,容肇祖1930年专任岭南大学国文系副教授。此后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容肇祖在两校之间辗转任职。战火纷飞年代 辗转任教坪石1934年,容肇祖北上担任辅仁大学副教授,开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哲学史多门课程。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讲授中国思想史。随着工作、生活趋于稳定,其间学术成果颇丰,出版《中国文学史大纲》《魏晋的自然主义》《韩非子考证》等诸多专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年不惑、刚刚改任北大哲学系副教授的容肇祖,不得不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开启颠沛流离的治学生涯——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这只是开始,1940年暑假,容肇祖领夫人赴港就医,翌年无法返回西南联大,只得担任迁入香港的岭南大学国文系教授。1942年2月,因日寇占领香港,岭南大学被解散,容肇祖返回家乡东莞,稍作安顿后,当即第三次进入已迁至粤北的中山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成为“莞籍坪石先生”。据记载,当时中山大学各学院分散粤北、湘南各处,容肇祖所授课的文学院位于坪石街头铁岭,这里原先是一座小山岗,之前开筑坪石至连县公路的工程办事处,建有数座西式平房,但久已不用而显得破旧,文学院搬进后,将旧房舍修葺及添建数座木棚课堂、宿舍、膳堂及球场,“却也规模具备,尚属优雅”。■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召开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座谈会留影(摄于1979年5月,前排右起第三位为容肇祖)生活艰难困顿 连经生死考验在坪石,容肇祖与之前在西南联大一样,仍旧育人不辍,但各方考验越加严峻。首先是生活条件的艰苦,容肇祖晚年回忆,当时“租一小屋,仅能放一床一桌,床的后面仅隔一板壁,是房东老人的猪圈,厨房无窗,煮饭、煮猪食、煮饭菜的烧柴草,黑烟加臭气俱来。生活在困穷中,卫生条件无法改善,1943年夏,我患病,镇上缺医药,医生误诊为恶性疟疾,病日加重。家人促往乐昌中大医校附属医院,到医院后,几死而获再生。”追溯这段时光,容伊记忆犹新:“从东莞到坪石,是一段艰苦的历程。我和弟弟当时还小,走不动路,父亲就请了一个挑夫帮忙,把我和弟弟用两个箩筐挑着。路上我和弟弟坐在箩筐里,听着挑夫唱那些船家的歌,听了一路,令我印象很深刻。到了坪石之后,父亲就到学校去上课,我们一家住在离学校有点距离的一个村子里。当时日本人的军队已经逼近粤北。我父亲在学校也遭遇过险情。有一次日本军队冲到了学校里,把我父亲和几个老师抓住了。当时枪口顶在他们胸前,幸运的是,父亲的一位同事会讲日语,和日本人说了些什么,日本人就走了。父亲也逃过一劫。”容伊所述,为1944年日寇自湖南进犯坪石时期。对于这段“死里逃生”的惊魂记忆,容肇祖自然不会忘却:“我们逃至河对岸莲塘村,日寇亦接踵而至。我两次被日寇拉夫,挑他们所抢的衣物、被服、粮食等。我在他们贪婪、野蛮的抢掠中,两次冒死逃脱。同时被俘的李乾亨教授死于九峰路旁。乡村不可居住,复回坪石镇。一天深夜约伴,从坪石向非沦陷区连江三江镇逃奔,步行百余里,还要提携四岁和仅满一周岁、七个月催生出世的多病婴儿。夜宿破庙,幼儿饥渴哭啼,又恐惊来匪徒,境况悲惨。”坚持著书立作 延续民俗研究1942年重返中山大学,容肇祖作为历史系教授,讲授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断代史(殷商之部)等课程。这之后的几年时间,纵然各方面条件如前文所述极为艰苦、甚至有生命之虞,在传道授业同时,继续文人的学术工作——1943年,容肇祖发表《清初的浙学三派》于《现代史学》第5卷第2期;1944年,容肇祖专著《三晋法家的思想》由重庆史学书局出版;1946年,《先秦法家》由成都文通书局出版。作为著名的民俗学家,容肇祖在中山大学期间,在这一领域连续深入研究。早在1927年首度任教时,其便与顾颉刚、钟敬文等发起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同时创办“民间文艺”(即后来的《民俗》周刊)等刊物。1943年,容肇祖等30余人出席中大民俗学会会员大会,决定开展坪石民俗调查,对当地史地、人口、组织、制度、艺术、方言、教育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预定以《民俗》季刊第二卷第四期,出版坪石调查专号”。据容肇祖回忆,1937年其曾专程到粤北调查瑶族,“到过乐昌瑶山,调查瑶民风俗后,写有游记(见《中大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这年暑假,我与杨成志往昆明,拟向川滇间少数民族作民俗的调查,因为当时当地当局借口治安保卫问题,拖延一月,未能解决,暑假已满,开学在即,只好返校。这年我开始主编《民俗》周刊。研究占卜的迷信贻害。……占卜在我国历史上来源甚早,这种迷信来源于奴隶制时代的无知的附会……为此,破除迷信,发展科学,提高文化,移风易俗,是十分艰巨的任务。”1943年11月,担任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民俗学会暨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理事的杨成志教授赴美进修,40多人参加欢送大会,容肇祖主持并致辞。■容肇祖《略谈研究民俗学概况》手稿毕生献身学术 树立不朽丰碑抗战胜利后,1946年10月,容肇祖重返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教授。1947年至1948年,参与北平市民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爱国运动;与进步师生联合,呼吁傅作义起义,为保卫祖国的文化古都,迎接和平解放,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而面对各方面政治干扰的现实,其实际参与革命工作,“掩护和介绍沙辛、陈明强、张俊、杨洁、胡今秀等几十名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奔赴解放区。这些革命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骨干”。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7月1日,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成立,容肇祖名列五十人的发起名单。新中国成立后,容肇祖先后参加土改参观团、土改工作团,1952年因工作需要从北大哲学系调入北京市政府文教委员会文物组,进行考古研究工作。其间,发现寿州出土的战国楚王盦肯大鼎、汉建初五年铜鼎、汉至唐铜镜六十余枚等,以及明永乐以来有价值的大小佛像。1956年6月,中国科学院设立哲学研究所,容肇祖担任研究员。后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等。据容伊回忆,“父亲97岁的时候(1994年),意外摔了一跤,把腿给摔折了。本来手术很成功,但是因为年龄过高,后来又因感冒引发心肺并发症,最终还是离开我们走了。”1989年,容肇祖出版自选集《容肇祖集》,二十篇文章皆为哲学思想史方面论文。2013年,由暨南大学罗志欢牵头,历时五年编成《容肇祖全集》,大略分为哲学思想史卷、语言历史学卷、民俗学与文学卷、目录文献学卷、随笔信札卷。历史学家陈祖武认为:“拾寒琼于芳草,著潜德之幽光”——如此笃实而崇高的旨趣,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为二十世纪的吾国学术,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继承和发扬容肇祖先生的学术精神和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今日吾侪学人的历史责任,谨书此以求教四方先进。(本文内容部分参考于《容肇祖评传》,李欣荣著;《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主编;容伊口述、陈远撰文《容肇祖:温顺的傲骨》及其他采访;陈祖武《<容肇祖全集>序》等作)专题监制:张树坚专题策划:雷石鹏 何杰专题顾问:李炳球专题统筹:何杰 刘爱琳本期撰文:王晨征专题出品:东莞日报文体新闻部本版图:曹雪琴 摄影/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