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泪目:经历了生活的重创,却依然努力拼搏,考取了中山大学博士!内美

泪目:经历了生活的重创,却依然努力拼搏,考取了中山大学博士!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这就是来自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研究生陈健军的人生信条。在经历风雨后终得偿所愿,顺利考取了中山大学博士。满心欢喜,迎接未来2013年9月,一个怀揣炙热的求学之心的雏鸟从玉林奔赴广西师范学院,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三等奖,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2016年,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立项,带着优异的成绩,2017年9月,他考入南宁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刚踏入研究生阶段,踌躇满志,立志做出一番成就。在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年学习中,他取得了专业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在这些成果面前,陈健军满心欢喜地迎接未来的考验。黑夜来临,自强不息陈健军的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家庭情况也较为特殊。早在他读初中时,父亲已查出患有肝癌,家庭大部分经济收入均用于父亲的治疗。在攻读硕士时,他深知家庭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外兼职换取学费、生活费。入学不久,父亲肝癌病情不断反复,不得已又住进了医院,这意味着又要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虽然有学校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但他要替病痛的父亲撑起家庭的重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依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学业,为了照顾家人,他在家和学校之间,不停地来回奔波,在学业上,他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深深知道,家庭是他的责任,努力学习更是他的主要任务。教室里,走廊上,导师的办公室中,都是他缠着导师问问题的场景。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深造,2018年,经导师推荐,到深圳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培养。与联合培养的第二导师一起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频率域地震正演模拟的高精度差分数值法”(目前处于二审状态)。备受关怀,重整旗鼓在联合培养学习期间,陈健军在南宁-玉林-深圳三地不断奔波,照顾家人以及忙于学业学习。可惜天公不作美,家里传来噩耗,父亲最终被病魔带走,正在深圳和第二导师一起努力奋斗的他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顿时觉得人生由原本的彩色变成了灰色。慌了神的他甚至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就在陈健军同学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导师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隆广庆教授,副院长黄在堂教授,数学学院老师刘利斌副教授,学工办刘盛平老师,谢芬芳老师,察觉了他的反常,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得知他的情况,和陈健军谈心谈话,不停地开导他,引导他努力完成学业。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陈健军同学逐渐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打消了退学的想法,暗自设立一个目标,考取博士!最后在导师以及学院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考博复习。黎明时刻,破晓前行有人曾问陈健军:“你为什么这么拼命?”陈健军是这么回答的:“没有伞的孩子就更要努力奔跑,我的奔跑,也是为了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经历了这段黑暗时刻,陈健军的身心更加坚韧。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的指导,主持了一项广西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研究课题为《具有大波数Helmholtz方程的高阶有限差分法及其预条件迭代算法》。在读期间,他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并成功考上了中山大学的博士。这是对他在黑暗时光始终坚持不放弃的最好回报。临近毕业,在他脑海里始终记得父母知道他被录取时的欢欣模样,记得当初自己坐在窄小炎热的教室中学习,汗如雨下的样子,记得踏进校门时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来源: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主编:龙妮娜 副主编:李静 责任编辑:甘友桓 编辑:李维标

拜占庭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晓玮教授课堂翻车,人品与学历职业没关系!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7月6号王副教授给本科学生上网课,中途休息10分钟,期间,王副教授忘记关闭直播课堂,然后,微信聊天内容就弹出来了。这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有三个女人和王副教授聊天。我们来看看在聊什么。女主一:女主二:【中山大学的林琳】发来了消息:约广州塔吃饭?王副教授的回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女主三:我们首先来扒一下这个所谓的教授:2006-2007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做研究助理。2007-2009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与化学系做研究助理。2010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9月进入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工作这令人羡慕的简历背后却掩藏着这么一个肮脏的灵魂,还有什么值得别人羡慕的呢?随后,中山大学对这位教授进行了处罚,我们来看看原件。看到这则消息,小编有几个疑惑:一方面,这样的教授在高校只有这一位吗?另一方面,这样的教授在高校如何做学生的榜样呢?小编以为:首先,相信在我们的身边能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老师离婚与学生在一起的;或者老师与学生发生暧昧关系的。这样的事情相信听说的也很多。只不过是,有的报道出来了,有的没有报道出来罢了。其次,这样人品差的老师在招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关?好,即使在招骋时无法看出他人品好坏,但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相关的考核显然没有跟上。或者从学生方面对老师的考核也是没有的。我们了解一个老师可以从他的学生,他的同事或者家庭生活都可以了解,倘若一个人人品差的话,那他枉为人师了。请立即清除出去!不要再祸害其他人了。

大渡河

中山大学博士邵校:“你吃过的苦,不会被浪费!”

2020年5月4日,恰逢“五四”青年节,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播出主题专栏节目“出彩青春”时,采访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9届博士选调生、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瓦窑村党支部副书记(以下简称“村副支书”)邵校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在湖南青年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邵校(右)跟村民交流在“五一”期间,村副支书邵校一直走家串户,动员村民们参与“空心村”治理。在采访中,邵校表示:“吃过的苦都不会浪费,对你磨炼意志,锻炼品格都有莫大的帮助。”坚持初心信仰,不忘使命担当2019年6月,邵校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邵校也站在毕业的岔路口面临人生的选择。当时有集团高管助理优厚待遇的职位,也有高校经管院的教职岗位向邵校抛出橄榄枝,还有年轻上市公司邀请他加入创业团队。这对一个农家子弟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出路,可是邵校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来到了位于大瑶山里的这个小山村。邵校表示,当初在做选择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迟疑和纠结。广东毕竟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生活便利,个人发展机会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后,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都涌向这个地方,而邵校却选择离开粤港澳大湾区来到一个“老少边穷”地区做一名基层公务员。物质生活上的落差,和身边同学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外在的诱惑在刚开始都会对邵校产生影响。可是,作为一名党员,邵校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抓好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每个月,邵校都会召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的党员进行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村里发展的建议。瓦窑村曾经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017年,县里给村里配备了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2019年,邵校被选调到村里担任支部副书记。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改,邵校的到来,让村党组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村干部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到岗之后的头半年,为尽快进入角色融入集体,邵校一直坚持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分工上他主要负责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两方面。在基层党建方面,他初步建立起支部书记党员定期谈话制度、设立了支部集体活动请假程序,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支部。他把这个之前的软弱涣散支部逐步打造成了村级事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各位党员尤其是支委在诸如空心房拆除、厕所革命、土地流转、森林防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能够冲锋在前、率先垂范。脱贫见成效,新村亮新貌瓦窑村自2017年脱贫摘帽后,积极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了后续的工作重点。此前,通过空心村治理整合资金,村里建起了光伏发电站,硬化了村组巷道,美化了村容环境,邵校的到来,为给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付出终有收获,2019年,瓦窑村获得了“2019年度码市镇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2019年度码市镇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邵校本人也获得了“码市镇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村支部副书记的日子还在继续,在给村里带来许多变化的同时,邵校也从中受益良多。来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党建” 核稿人:黄雅雯 蒙飞妃 责任编辑:花映天 林晨雨 初审:侯雪莹 审核:刘洁予 审核发布:王猛

雕琢复朴

985名校中山大学及王牌专业介绍,带你全面的了解中山大学

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广州(校园最多3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广东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1997年,中山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2001年1月,中山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序列。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拥有广州、深圳、珠海3个校区(五个校园)、十家附属医院,设有48个直属院系,132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789人,本科生32160人,硕士研究生14463人,博士研究生14463人,有专任教师4028人,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3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40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二、学科及特色专业中山大学拥有1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2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行政管理】,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光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病原生物学)。中山大学拥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化学、法医学、护理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会计学、预防医学微电子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软件工程、生物技术三、学科实力中山大学拥有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1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3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截止2017年底,中山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P3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台站、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级登记实验室、3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拥有A档学科14 个,其中2个A+档学科(生态学、工商管理),2个A档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10个A-档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山大学有B档学科28个,其中B+档学科1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B档学科9个(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B-档学科6个(心理学、世界史、力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历年录取分数线1、以广东省2015-2019年理科为例,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生源质量下所下降,2020年中山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位次8346(629分),相比2019年,提升858位次。2、各专业录取线,以河北省2019年理科为例,录取位次最低在3612,口腔医学专业最低位次544(676分),医学类专业整体录取位次都比较高。五、毕业生就业情况(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2019 届毕业生总数为 11734 人(不含港澳台及国际学生),其中本科生7043 人,硕士研究生 3881 人,博士研究生 810 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19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0.9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 86.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 97.2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 98.64%。本科生中有3859人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有 4788 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75.76%。406 名毕业生去往西部就业,209 名毕业生去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就业,453 名毕业生去往长三角地区就业。就业单位中本科生、硕士生以民营企业为主,分别占比达到46.87%、32.89%。博士生首选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院校。就业区域统计表就业单位 性质统计2019届毕业生本科及硕士从事的行业以IT业、商业、金融业、公共管理为首选行业,博士毕业生以公共医疗和教育为首选行业。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世界及中国 500 强企业为首选,在各段占比均超过47%硕士就业行业统计博士就业行业统计就业企业规模占比#中山大学#

谆谆告诫

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论文50%的抽检率,其实是向教育部表达一种态度

一份教育部的简报2020年3月2日,教育部发布一份《中山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简报,这份简报并不简短,然而最核心和最引人注目的是简报结尾的部分,中山大学计划2020年将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查比例提高至50%,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至20%,也许很多人不清楚这个数字背后的概念,以2019年11月14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的消息,2018年教育部全国随机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的比例仅为10.4%,然而即便是10.4%的比例,还是发现大量的问题,甚至山东大学等高校被点名批评,教育部从山东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生中抽查了82篇博士毕业论文,其中就有4篇论文出现问题。有问题的博士毕业论文比例竟然高达近5%,也就是每100名博士毕业生中就有5名博士毕业生有学术不端的行为!清华大学为何会变政策?由于北京大学翟天临博士后事件的丑闻后,国家教育部决定每年拨款800万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抽检博士学位论文,受到政策影响,清华大学迅速做出反应,直接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华大学其实有些地方和北京大学一致,有很多非常强的学生,也有很多类似翟天临式想要镀金的名人学生,特别是博士学位。而清华大学也经常被学术丑闻所侵蚀,在北京翟天临事件的同时,清华大学曾经获得优秀博士毕业生奖的博士生被挪威科学家实名举报论文抄袭,让清华大学撤稿十几篇论文,并让相关博士生导师提前退休。因此清华大学面对教育部严抓博士毕业生质量的决心下,抱着宁愿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不再要求博士毕业生们为清华大学的科研数据争光添彩,只要他们博士学位论文能通过抽检顺利毕业即可,毕竟2020年清华大学官网数据显示,仅博士研究生的在读规模就已经超过1.4万人!中山大学的尴尬由于每年高校的研究生指标属于教育部划拨,在原来的体系下,中山大学每年的博士研究生名额非常的少,并不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大等高校那么多,然而中山大学最近几年却引进了大量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因此在2019年中山大学获得国家基金的数量首次位居全国第二!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接近150项,由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名额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发展而得到优待,中山大学陷入有钱、有项目,却没有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尴尬!让中山大学的很多青年的博导和硕导的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中山大学校长曾在两会上呼吁研究生扩招,最少要满足中山大学目前对研究生名额的需求!因此2020年中山大学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抽检50%,其实是在向教育部表达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纸《军令状》,告诉教育部,你放心地给我划拨博士研究生的指标名额,中山大学有信心接受来自各方的质疑!

漂疽疥臃

中大7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努力的20岁,就是你举步维艰的30岁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作者:乔巴(富书主编),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fushulf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入学的时候多风光开除的时候就多狼狈前几天,在北京参加老乡会,席间听到一件事。一个老乡的表哥在中山大学读博士,不久前因为完不成学业被校方开除了。我听了还挺震惊。在我印象里,中大是老牌名校,博士更是金光闪闪,属于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这么优秀的学生,这么好的学校,竟然被开除,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回到家里一查,果然,中山大学一夜之间清退7名博士。老乡和我说起他表哥的事情。他们家条件很一般,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镇上开了小杂货铺,经济并不宽裕。他本来硕士毕业考了公务员,但是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读书,于是又花了一年时间考了博士。在他们那里,他是第一个博士,还是中山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一时之间成了众人夸奖的对象。每年过年,镇上的人看到他回家,都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哟,我们的高材生博士回来啦!他父母听到这个,也是喜笑颜开,觉得自己儿子争气,将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会有出息。可是现在,一张冰冷的开除通知摆在面前,之前所有的光荣和愿望都化为灰烬。更可怕的是,他已经年近30了,过了找工作的黄金年华,哪个用人单位会选择一个30又被开除的菜鸟呢?没了博士学位,人生履历上又有了污点,以后的路恐怕会越走越窄。真是难以想象,他要怎么向含辛茹苦的父母交代,他父母又怎么面对身边人的议论?真的应了那句话:你入学的时候多风光,被开除的时候就有多狼狈。你不努力的20岁就是你举步维艰的30岁好好地读着博士,怎么就会被开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读了博士以后,朋友的表哥喜欢上了打游戏和网络直播,学业一拖再拖。导师提醒过好几次,可是他参与课题的时候漫不经心,论文也迟迟交不出来。其实不光是他,几乎所有被开除的博士,原因都是类似的,都是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而延期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因为长期沉迷学术以外的活动,甚至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年,严进严出已经成为常态,尤其是中大这样的一流高校,更是高标准严要求。虽然为那些被开除的博士惋惜,但是对中大这样的举措要点个大大的赞。还记得前两年,《人民日报》在微信上发过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文章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里,虚度光阴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学生们。不少网友评论,这些荒废光阴的大学生,还没有走进社会,其实就已经输了。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努力的20岁,就是你举步维艰的30岁。20多岁的时候,是一个人最好的年华。那时候你精力旺盛,时间充裕,更重要的是没有太多的负担,可以敢闯敢拼。好好读书,肯定能有一份体面的职业。即使你不上大学,只要努力付出,就算走错了路,也可以回头。可一旦到了30岁以后,高起的房价、赡养老人、孩子教育,三座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什么风华正茂,只是咬牙默默前行罢了。所以说,20岁的时候你不吃苦,到了30岁以后,就要受许多的罪。蔡康永说: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因为:逃避了游泳便会失去接触喜欢之人的机会。逃避了英语,便会与想要的工作失之交臂。越逃避,越失去,越没有选择的机会。20岁的时候我们觉得青春很漫长,可以玩一玩,浪一浪;可是真的一眨眼,30岁就已经在人生的门口,再想折腾怕早已拖家带口。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其实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人生没有后悔药请对自己负责初中的时候,我对门家住着一个漂亮的女孩。不管走到哪里,她靓丽的身影都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在一群女孩子中间格外耀眼。那时候我成绩尚可,一心想考县里的重点中学,而她刚上初二就不想读书了,整天闹着退学。她的爸爸妈妈几次被老师叫来学校约谈,回到家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无论如何她都不愿再踏进学校一步。后来有一次我出门遇到她,便劝他几句。我说:“你现在就不想读书了,将来怎么考大学?”她反问:“我现在的生活既轻松又舒适,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考大学。”我说:“那将来呢,我们总是要长大的吧?”她笑着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初中结束后,16岁的她就在亲戚的介绍下南下广州打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直到去年春节,我在回家的路上和她巧遇,一晃已经十多年了。我第一眼真的没认出来,眼前这个腰身粗圆,满脸憔悴的妇女居然是那个清纯靓丽的女孩。简单寒暄几句后,她突然喟叹一句:“我可真羡慕你,可以上大学。”后来我才知道,在广州打工的头几年,从小县城到了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她更加撒欢了,经常和一群狐朋狗友玩通宵。工作也是断断续续,从商场导购到工厂的临时女工,每个月千把块钱,既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没什么积蓄。就这样晃悠了七八年,她没那么年轻活力了,就找了一个辍学打工的男人嫁了。贫贱夫妻百事哀,两口子经常为了一点小钱而吵得不可开交,丈夫还动手打人。夫妻俩学历都不高,也没有什么手艺,丈夫在外面送外卖,她在餐馆作当服务生,干的都是陪人笑脸的活。为了省钱,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月租只有300多块钱的群租房里。由于靠近厨房,长期油烟熏烤,不到30岁的她皮肤已经油得发腻。痛心地说:他们与其是在生活,不如说是在奋力求生更合适。想想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不是10几20岁时,自己太贪玩,不知道用心学习,又怎么会有这么艰难的30岁?既无学历傍身,也没有专业技术加分,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可惜人生从来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法则就是: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你在舒服的时候什么也得不到历史学家西塞罗说:人生的跑道是固定的,大自然只给人一条路线,而这条路线也只能够跑一次。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各自分配了适当特质,都各结出自然的果实,须在它当令的时候予以储存。要过好这一生,并不需要你多么异于常人,只需要你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20多岁是奋斗与拼搏的年龄,就不要去追求那些超出你承受范围之外的享乐与安逸。人的一生就像个不断计量的信用额度,预支太多的人,总要用后半生来偿还。《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舒适区已经越来越少。扎牢你的堤坝,才能抵御命运一波又一波的巨浪。请记住:你在舒服的时候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年轻时舒服的日子过久了,那些难过的日子到老来还是要补上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需要用汗水去换取,唯有贫穷,可是不劳而获。所以,别让你不努力的20岁,带给你无限遗憾的30岁。为了帮助视野的粉丝快速掌握会计出纳做账技巧 中国会计视野联合财税实操专家段付勤老师 推出了会计出纳做账实操特训营,现已上线

法界

全国21所985名校博士报考要求及备考建议汇总!要考博的看过来

常有人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申请考核制」为主流的生物学博士生招考环境下,考博并非轻而易举。「申请考核制」不等于免试,除去设置 SCI 论文发表数目、英语水平等基本申请门槛,部分高校在考核环节仍会设置专业课、英语考试,考生需予以重视。笔者挑选出 21 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针对性地汇总生物学博士生备考建议,希望能帮助报考者避雷。(整理有误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清华大学作为国内 Top 2 的清华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较早。敢于报考的学生想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此不再赘述笔试经验,仅谈考博面试。在面试考核环节,创新是博士生涯的灵魂,不推荐提前准备万能回答。尽力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身亮点,如果你口语好,就凸显语言优势;如果你跨学科备考,就介绍学科交叉的好处;如果你辞职考博,就表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已久,举个例子自行体会:有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手握 3 篇 SCI 一作文章,英语很棒,和国外教授交流顺畅无压力,综合素质也高。然而,还是没申请到读博的名额。报考这种巨无霸高校,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大区域优势强,依照「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国际化程度高,某些学院对考生出身要求严格,即 985 + 学硕,手握 SCI 文章加分,限制性强。专业课备考不要只看资料,一定要动笔写,用真题做模拟,不动笔的话永远不知道下笔写时思维的变化。考核形式多样灵活,笔试答题应结合专业的新成果,体现思维能力。在面试前,最好能把已发表论文和研究计划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做个全面梳理,设计好应对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对外招生较少,许多学院原则上仅实行硕博连读制,这与其执行的小规模英才教育,走小而精的教育之路相关。对外招生的院系有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中科大申请考核细则里要求报考者以一作身份在 SCI JCR 分区 1-2 区发表过文章。这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比较难,总体而言,中科大的考博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实行申请考核以来,考博英语听力的难度很高,满分 20 分,单独划线。如果达不到划线分值,总分过关依旧会被卡。手中的 SCI 文章最好能体现科研实力,灌水文尽量绕行。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学专业「申请考核制」与考试并驾齐驱,需要有科研成果、专利、发表的论文。初试很难过线,尤其是英语的题目难度很大。在复试环节刷的人较多,一定要和导师多加沟通,如果导师对你青睐有加,你的胜算便会大大提高。所以报复旦一定要有强大的实力,需慎重。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同济大学公开招考的专业里,英语题型是单选、阅读、翻译和作文,可参考中科院英语真题、同济大学考博历年真题、专八阅读。专业课笔试一般分为五道概述性答题,涉及到硕士毕业论文概述、博士阶段研究计划、本专业最新热点等,题目开放性强,重在考察考生平日的知识积累。武汉大学一般来说,武汉大学对博士生的出身歧视现象较少,申请考核通过后部分学科组会对考生进行专业测试。只要考生的专业基础和科研成果足够强悍,导师还是相对友好的。武汉大学的英语难度尚可,复试分为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试,笔试包含专业题型,口试则围绕硕士毕业论文、常见的学科知识,提前准备可顺利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低调务实,「申请考核制」注重面试环节,考生切勿过于浮夸。复试笔试较简单,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基本可以通过。综合面试部分考生需认真打磨 PPT,同时做好全英文交流专业知识的心理准备。和其他高校招考要求一样,SCI 在手,胜算都有。厦门大学博士生考核以面试进行,包括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两部分,总分 100 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每个考生以 PPT 形式报告时间 20 分钟后回答导师的提问。在提问环节,考核考生对英文文献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口语及听力水平,同时考核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厦门大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建议平日里作报告易脸红心跳的学生,勤加练习,维持良好台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目前基本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学风很好,博士初试题目考察较细,一般考完后次日晚上公布进入复试的名单,英语不公布具体成绩,只告知考生是否通过。面试所占比重大,报考导师有一票否决权,发言要注意学术用语,曾有考生将发表的论文、硕士论文、读博计划书做成合集,获得导师们的一致好评,这种有准备、有计划的做法值得学习。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网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考博难度系数稍高,「申请考核制」已经大范围实施, 校内经常有评选学术之星的活动,学术氛围很浓。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比较常规,大体上和其他名校一样。生物医药专业都比较强劲,性价比很高,如果有 1 篇以上 SCI 文章最好。南开大学考博试题和历年真题的重复率较高,建议考生和已经读博的师兄师姐多沟通联系,获得资源。报名前和导师联系,同专业不同导师在最初没有竞争关系,同专业不同考生存在竞争关系,一般是同一导师过线的同学参加复试,根据复试结果择优录取。另外,南开校园很大,初到者就近住宿,防止考试前找不到考点。吉林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报考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原则上有一篇 SCI 文章,英语水平高。部分专业需要参加考试。考博英语题均为选择题,包括三大类题型,语法词汇、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复习资料要提前准备,可在某宝上寻找考博英语试题,上面提供一部分学校的考博英语真题,也可以咨询下学校的书店、复印社,这些渠道都会不同程度地提供真题资料。初试英语过线以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的考试。由报考学校学院老师自拟专业课命题,大多都是主观论述题,需要结合平日思考积累,并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图片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山东大学作为老牌高校, 山大虽然源源不断地给清北输送硕博生,但它本校在招收博士时要求也很高。基础医学院规定,除符合山大校方的博士招生条件,还需要符合医学院的规定:硕士就读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就读院校不符合上述规定,则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要求考生有一篇 SCI 论文,考博英语题目难度较大,考生应高度重视。英语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选择题,共 50 分;一部分是主观题,共 50 分。选择题有以下三种题型:阅读 6 篇,完形填空 20 道,单选题 20 道。主观题有以下三种题型:英译汉,汉译英,作文。四川大学校风活跃,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报考者在「申请考核制」下很加分。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网天津大学天津大学考博英语近几年去掉听力环节,专业方面的考察四平八稳,没有过于胆颤心惊的部分,一篇 SCI 文章是敲门砖。中国农业大学中农的生物学、农学、兽医学等学科实力较强,校风淳朴,实施「申请考核制」。帝都的导师比较看重考生综合素质,口语能力强、SCI 文章多的学生很受欢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考博面试很有南方地区高校的特色,复试面试分为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英语并非考查重点,只是在开始提问有关专业课之前,由外院老师和考生就读博原因、学习经历等非专业问题进行交流。至于专业课,老师依然会围绕当年的热点进行提问,考察应试者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建议考生反复模拟面试,缓解面试中的紧张心情;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练习口语表达,提高自己总结提炼以及有逻辑性地表达观点的能力。中南大学24 个试点单位实施「申请考核制」,对第一学历有限制,对于外校报考生,建议避开院士、院长等热门导师。从初试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卡人的主要是英语。专业课备考多看看书、多做真题,过线应该不成问题。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博士生源多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外地部分高校,竞争相对激烈。考博试题出题相对稳定,考生在备考时应研究透真题,针对知识点逐一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以上信息来源于已上岸博士生的热心分享,具有个体及专业特异性,欢迎大家补充交流!一些普适的考博经验博士学位是世界上最高的学位,考博不易,需要考生倾注巨大的精力、付出卓绝的努力。报考不同的院校对应不同的备考策略,在此,笔者分享给追梦人一些普适经验,助力考博成功。1、SCI 在手,说走就走。考博第一利器,其重要性不再赘述,多多益善;2、英语!英语!英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部分高校设置英语水平门槛或要求英语过线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考试,建议英语能力薄弱的考生提前准备;3、认真制作科研计划书,严谨的计划书不仅体现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向报考导师全方位展现科研潜质的利器;4、充分调动人脉资源,来自考博成功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很大程度上能帮自己少走弯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逛逛考博论坛和各类群,及时获取最新资讯;5、在申请考核的招生制度下,考生应注意和报考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刷足存在感直至拿到录取通知书;6、保持良好心态,及时排遣负面情绪,选择离考点较近、环境安静的住宿地点,减少外界对备考过程的干扰。最后,祝所有考生考入心仪高校!

发9篇论文,成功申请中大博士,研三学长分享了3点科研经验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地才作者背景介绍研三在读,以申请审核制成功申请中山大学博士。在两年半时间内,以第一和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9 篇。其中 1 篇 Q1 区 SSCI,4 篇 CSSCI期刊(含扩展版),1 篇北大核心,1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同时,以主持人身份申请省部级项目 2 项,参加 9 项各级课题。目前,在校获得各项奖助学金经费总计超过十万元。1.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与团体项目相比的优势和难点完成一项繁重复杂的任务最科学的做法之一就是分工合作,但是分工合作中最容易出现结果偏差的关键在于沟通的有效性。个人独立完成项目很好地规避了因沟通不充分所带来的偏差,但同时又很容易出现思路不开放的问题。特别是,大家的研究领域较为细化,像我们班的同学大家都在各类不同的研究方向中探索,所以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完成项目、撰写论文的过程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相关研究领域的名师大家、前辈同侪的研究文献对话,以及向指导老师的沟通请教。因此,虽然表明上是独立完成项目,实际上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他们之力帮助自己完成了项目和论文。当然,这一过程无疑是难度巨大的,需要多看、多模仿、多学习、多训练。2.发表论文,在论文选题、破题以及论文研究方面的建议能够有幸在硕士期间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无疑离不开我的硕士生导师曲颖教授的辛苦指导和付出,也离不开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教和启发。在我的论文选题、研究思路和学术训练等各个方面,各位老师都给予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希望跟学弟学妹们首先分享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建议是“与导师商量并合作”。导师们在相关领域已有相当的积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远。将导师当做一个引路人,朝着导师指出的方向不断去细化、深化, 在相当量的积累下与导师多交流多探讨。这一深化、细化的过程可能有以下几个要素:勤奋、聪明。所谓勤奋是指多读、多训练、多学习、多总结文献。图源:colorhub.me那些高质量期刊的论文是如何写的、学术语言是什么、如何驾驭论文结构、如何展现文献逻辑、又如何呈现数据和结论?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其实在学术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聪明是指掌握适当方法解决适当的问题。就好比,看文献也是需要掌握看文献做笔记的方法,“看过就过”的传统习惯在大量的文献下是不可持续的。之后,要想真正习得系统的学术思维,还需要不断持续的学术训练来巩固。这当中,又需要导师对自己的训练加以批评反馈,才能及时作出调整。上述“导师引入—阅读文献—总结文献—学术训练—导师反馈”的闭合线路,应该能有所启发和进步。在上一个层次已经获得较好训练效果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肯定自己”,可能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学术可能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永远都有新的领域、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出现。我们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利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们交流合作,能获得更为高效的结果。同时,学术写作的过程漫长、枯燥、跌宕起伏, 尤其是做社会科学的同学们常常疑问“我们做这个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投稿好几个期刊都无果?”等等。所以,请大家先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上一个层次并未训练好,那我们回过头继续上一个层次的闭合路线。如果不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每一次的努力都有意义,每一寸的进步都值得欢喜!3.研究生生活规划建议选择比努力更急迫。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想要去哪里、能够去哪里,才能知道怎么努力。硕士规划要根据你选择目标来确立,如果进校时很明确要读博,那么就一股脑地钻进学术的海洋遨游吧。翻翻各大高校的博士录取名单,清楚地明白三年后自己要拥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踏进名校的校门,例如发几篇 CSSCI、SSCI 或者 SCI、EI 等。想要出国, 研二一定要拿下雅思,申请交换。如果想要工作,那么就去看世界 500 强企业招聘都是什么条件,对应的去训练自己的能力、获得实习经历等。如果还没想好要怎么办,那你可能会更累,上述所有东西都要掌握,才能在你以后某个作出决定的日子,拥有选择那个决定的权利。加油吧!我们一起!

守度

他发论文3篇,从华中科大考博到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如何炼成?

人物简介万 成华中科技大学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荣誉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党务中心十佳干部湖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一等奖荆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学生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生团支部书记思政&心理专业负责人校研究生党务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升学去向:中山大学升学经验Q1学长为什么选择读博?我主要是基于三个维度的考量:一是对可能性的选择。本硕期间在文本积累、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储备了些许的可行性经验与教训,这或许能为日后继续探查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提供基础性能力与素养。二是对必要性的确认。基于现实发展阶段及个人比较优势,目前的职业规划偏向拥有马理论背景的理论宣传工作者,但现今在知识积累与成长层次上仍存在相当程度的结构性短板与不足。当然,继续求学除了是为职业理想背书外,于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通过经历无数次挫折、绝望与孤独,学会以更平和与包容的心态,去寻求更多种生活的可能。三是对重要性的理解。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粹和幸福以及较之工作相对简单的事情,我也想通过读书改变我的命运,至今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读书是改变命运成本最低的方式。Q2研究生阶段学长在学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阅读文献与论文写作方面有什么经验或者技巧可以分享的吗?经验谈不上,教训倒是有一些。个人认为,阅读文献有如输入,论文写作则算输出。就阅读文献的输入而言,我比较注重“猜”和“述”两个方面。“猜”主要是阅读文献前,我会着眼于文献的目录、序言或后记等(主体框架),从自我感知出发,研判并且寻找(或写出来)一条符合自身思维方式,并且可能符合作者写作逻辑的推演路径,随后借助对重点章节要旨的领悟,最大限度地还原出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并对比一次创作与二次阅读中的异同,最后在通篇阅读中深化对细节的把握。似乎在不断地对比尝试中,能逐渐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述”主要是指在阅读文献后,我会借助于熟悉的话语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将所理解且记忆的文献内容以大白话的方式(最好是非专业人士)复述出来,同时根据对方理解难度的反馈来检验阅读的成效,并进行相应调整。就论文写作的输出而言,华中大历来倡导学生“要写好两篇论文”,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既需有高度,更要接地气,即让理论回归实践,让话语亲近生活。回到马理论场域,就是要用生动理论回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群众现实关切。具体到方法论上,我粗浅的认为,一是要紧跟形势,关注政策的新走向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态势;二是要做好研判,把握有效且持久的选题方向;三是要实现转化,在论文写作中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间的互动。Q3学习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学长是否也有倍感压力、焦虑的时刻,又是如何缓解的呢?有压力应该说是一种常态吧。于我而言,这些压力可能有两个源头。一种是自我发展的纵向比照带来的压力。应该说无论是做精学术、找准工作还是过稳生活,无不是肩负宏大的目标上路,但当持续的努力得不到周期性回应时,压力似乎容易引发内耗。我比较认同且尝试过的方法论有两个,一是做细分,也就是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尽可能降低内心对完成目标的恐惧,更免于陷入长期的“无处下手”状态。二是找反馈,基于性格特点,相较于负向惩罚,正向激励或许更能推动我学习计划的落地与执行,这就要求我建立正面反馈机制,让自己得以在激励的强化中坚持下来。另一种同辈群体的横向比照引发的压力。当然,这更是一种动力。宿舍、年级和学院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低调务实,努力上进,自律且坚持,眼界很宽、格局很高,加之自身知识、经验与能力的“折旧”,我无时无刻不感思想贫瘠与本领恐慌。于我而言,没有实力才是我最大的压力。只有向优秀的人看齐,才能变得更好。校园生活Q1学业之余,学长也参与了一些学生工作,请问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谈到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感谢领导老师的支持、同学的认可、工作伙伴的帮助,让我在学生工作这条路上能走得相对顺一些、远一些。当然也很欣慰,能在不断地调整中找到一种相对合适的与同学们互动的方式,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一点。当然,这些经历让我在说话言辞的拿捏,做事程度的把握上离成熟更近。Q2学长在学术研究、学生工作、课余生活等方面的平衡上是否能分享一些经验?平衡谈不上,只能说是做好了底线,并且保持了对学业与工作的最大热情与专注。在我看来,学业、工作和生活在方法论上是相通的,某一方面的成长必定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增益,因而可以通盘综合考量。鉴于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的原因,我可能比较注重一些务虚工作与前置性工作的推进,如果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状态中,相比于琐碎性事务工作基本耗时不多。“功成不必在我”是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担当,这是自勉更是自警。学生工作对虑事周全、处事严谨和做事靠谱等品质的诉求与培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会以某种形式反哺到学习和生活领域当中。总之,我可能很忙,但是我想我总是能为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想要做好的事情腾出一些时间来。毕业回首Q1在华中大求学的过程中,给学长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是什么呢?早上七点多东一一楼包子铺胖阿姨的“约定俗成”和排长龙等待的热干面,八点多图书馆B502照例寒暄的朱老师和座位对面的朋友们,中午“豪华”的百景园和下午“人烟稀少”的西一二楼,以及晚上九点五十被我跟读数遍的离馆提示音。Q2回首在华中大求学的时光,学长觉得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一是锤炼了作风。这几年在学校取得各种各样的进步与收获,其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华中大低调而务实校风的熏陶。“敢于竞争”的豪气,“善于转化”的智慧,慢慢成为渗透到华中大人骨子里的传统,也更是历代华中大人追求卓越最鲜亮的底色。母校不仅将知识与技能传授于我,更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以前相比,或许现在我能更为平和地面对生活中靠的近与离得远的人,更为坦然地面对生活中得到的与失去的事。二是锻造了本领。华中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引导我们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尽力实现个人发展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需要同频共振。这为我们锻造过硬本领,厚植个人比较优势,成长成人成才指明了方向。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华中大充分发挥工科和医科相结合的优势,科研攻关助力抗疫第一线,成为全国投入最多床位和医护人员的高校。毕业前,母校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三是懂得了感恩。喻家山下,一代一代的为师者,潜心向学求真知,倾囊相授育新人。此间三年,我于课程内外累受老师们教诲,幸得视野之开拓,学识之增长、思维之启迪。毕业的离开,更像师父送爱徒下山,像老母亲送儿子远行,也像娘亲送姑娘出嫁。拥抱新时代,接好这一棒,跑好下一程,是对恩师们最好的感恩。Q3毕业之际,学长还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话?未来,我可能会看到更加丰盈的城市,体味更加生动的故事,但更会和陌生人说起珞喻路1037号的滟滟风光。一日华中大人,一生华中大情。学长寄语Q1学长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什么呢?最好要武装不要包装。与其花费精力去留恋无法为我们生涯加分的光环、打造所谓的“面子”,不如面向未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自己能做什么,选择自己该做什么,坚守自己得到什么,打造所谓的“里子”,当好合格“建设者”,争做可靠“接班人”。最好讲经验不讲经历。虽然鸡汤文总说,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在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之余,防止陷入一直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的陷阱。最好做乘法不做加法。厘清生活中短期红利与远期投资间的关系,尽力用规律的作息,持续的行动,有效的支持去对冲生活本身的不确定性。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采访:安智博 编辑:张惠洁 审核:裴鉴 刘开玲 胡永辉

许行

他发论文3篇,从华中科大考博到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如何炼成?

人物简介万 成华中科技大学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荣誉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党务中心十佳干部湖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一等奖荆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学生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生团支部书记思政&心理专业负责人校研究生党务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升学去向:中山大学升学经验Q1学长为什么选择读博?我主要是基于三个维度的考量:一是对可能性的选择。本硕期间在文本积累、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储备了些许的可行性经验与教训,这或许能为日后继续探查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提供基础性能力与素养。二是对必要性的确认。基于现实发展阶段及个人比较优势,目前的职业规划偏向拥有马理论背景的理论宣传工作者,但现今在知识积累与成长层次上仍存在相当程度的结构性短板与不足。当然,继续求学除了是为职业理想背书外,于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通过经历无数次挫折、绝望与孤独,学会以更平和与包容的心态,去寻求更多种生活的可能。三是对重要性的理解。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粹和幸福以及较之工作相对简单的事情,我也想通过读书改变我的命运,至今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读书是改变命运成本最低的方式。Q2研究生阶段学长在学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阅读文献与论文写作方面有什么经验或者技巧可以分享的吗?经验谈不上,教训倒是有一些。个人认为,阅读文献有如输入,论文写作则算输出。就阅读文献的输入而言,我比较注重“猜”和“述”两个方面。“猜”主要是阅读文献前,我会着眼于文献的目录、序言或后记等(主体框架),从自我感知出发,研判并且寻找(或写出来)一条符合自身思维方式,并且可能符合作者写作逻辑的推演路径,随后借助对重点章节要旨的领悟,最大限度地还原出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并对比一次创作与二次阅读中的异同,最后在通篇阅读中深化对细节的把握。似乎在不断地对比尝试中,能逐渐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述”主要是指在阅读文献后,我会借助于熟悉的话语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将所理解且记忆的文献内容以大白话的方式(最好是非专业人士)复述出来,同时根据对方理解难度的反馈来检验阅读的成效,并进行相应调整。就论文写作的输出而言,华中大历来倡导学生“要写好两篇论文”,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既需有高度,更要接地气,即让理论回归实践,让话语亲近生活。回到马理论场域,就是要用生动理论回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群众现实关切。具体到方法论上,我粗浅的认为,一是要紧跟形势,关注政策的新走向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态势;二是要做好研判,把握有效且持久的选题方向;三是要实现转化,在论文写作中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间的互动。Q3学习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学长是否也有倍感压力、焦虑的时刻,又是如何缓解的呢?有压力应该说是一种常态吧。于我而言,这些压力可能有两个源头。一种是自我发展的纵向比照带来的压力。应该说无论是做精学术、找准工作还是过稳生活,无不是肩负宏大的目标上路,但当持续的努力得不到周期性回应时,压力似乎容易引发内耗。我比较认同且尝试过的方法论有两个,一是做细分,也就是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尽可能降低内心对完成目标的恐惧,更免于陷入长期的“无处下手”状态。二是找反馈,基于性格特点,相较于负向惩罚,正向激励或许更能推动我学习计划的落地与执行,这就要求我建立正面反馈机制,让自己得以在激励的强化中坚持下来。另一种同辈群体的横向比照引发的压力。当然,这更是一种动力。宿舍、年级和学院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低调务实,努力上进,自律且坚持,眼界很宽、格局很高,加之自身知识、经验与能力的“折旧”,我无时无刻不感思想贫瘠与本领恐慌。于我而言,没有实力才是我最大的压力。只有向优秀的人看齐,才能变得更好。校园生活Q1学业之余,学长也参与了一些学生工作,请问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谈到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感谢领导老师的支持、同学的认可、工作伙伴的帮助,让我在学生工作这条路上能走得相对顺一些、远一些。当然也很欣慰,能在不断地调整中找到一种相对合适的与同学们互动的方式,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一点。当然,这些经历让我在说话言辞的拿捏,做事程度的把握上离成熟更近。Q2学长在学术研究、学生工作、课余生活等方面的平衡上是否能分享一些经验?平衡谈不上,只能说是做好了底线,并且保持了对学业与工作的最大热情与专注。在我看来,学业、工作和生活在方法论上是相通的,某一方面的成长必定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增益,因而可以通盘综合考量。鉴于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的原因,我可能比较注重一些务虚工作与前置性工作的推进,如果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状态中,相比于琐碎性事务工作基本耗时不多。“功成不必在我”是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担当,这是自勉更是自警。学生工作对虑事周全、处事严谨和做事靠谱等品质的诉求与培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会以某种形式反哺到学习和生活领域当中。总之,我可能很忙,但是我想我总是能为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想要做好的事情腾出一些时间来。毕业回首Q1在华中大求学的过程中,给学长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是什么呢?早上七点多东一一楼包子铺胖阿姨的“约定俗成”和排长龙等待的热干面,八点多图书馆B502照例寒暄的朱老师和座位对面的朋友们,中午“豪华”的百景园和下午“人烟稀少”的西一二楼,以及晚上九点五十被我跟读数遍的离馆提示音。Q2回首在华中大求学的时光,学长觉得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一是锤炼了作风。这几年在学校取得各种各样的进步与收获,其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华中大低调而务实校风的熏陶。“敢于竞争”的豪气,“善于转化”的智慧,慢慢成为渗透到华中大人骨子里的传统,也更是历代华中大人追求卓越最鲜亮的底色。母校不仅将知识与技能传授于我,更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以前相比,或许现在我能更为平和地面对生活中靠的近与离得远的人,更为坦然地面对生活中得到的与失去的事。二是锻造了本领。华中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引导我们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尽力实现个人发展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需要同频共振。这为我们锻造过硬本领,厚植个人比较优势,成长成人成才指明了方向。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华中大充分发挥工科和医科相结合的优势,科研攻关助力抗疫第一线,成为全国投入最多床位和医护人员的高校。毕业前,母校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三是懂得了感恩。喻家山下,一代一代的为师者,潜心向学求真知,倾囊相授育新人。此间三年,我于课程内外累受老师们教诲,幸得视野之开拓,学识之增长、思维之启迪。毕业的离开,更像师父送爱徒下山,像老母亲送儿子远行,也像娘亲送姑娘出嫁。拥抱新时代,接好这一棒,跑好下一程,是对恩师们最好的感恩。Q3毕业之际,学长还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话?未来,我可能会看到更加丰盈的城市,体味更加生动的故事,但更会和陌生人说起珞喻路1037号的滟滟风光。一日华中大人,一生华中大情。学长寄语Q1学长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什么呢?最好要武装不要包装。与其花费精力去留恋无法为我们生涯加分的光环、打造所谓的“面子”,不如面向未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自己能做什么,选择自己该做什么,坚守自己得到什么,打造所谓的“里子”,当好合格“建设者”,争做可靠“接班人”。最好讲经验不讲经历。虽然鸡汤文总说,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在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之余,防止陷入一直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的陷阱。最好做乘法不做加法。厘清生活中短期红利与远期投资间的关系,尽力用规律的作息,持续的行动,有效的支持去对冲生活本身的不确定性。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采访:安智博 编辑:张惠洁 审核:裴鉴 刘开玲 胡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