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好消息!我国新冠疫苗研发传来最新重要进展!格致

好消息!我国新冠疫苗研发传来最新重要进展!

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就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昨天(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自1月26日抵达武汉以来,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地方优势企业,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药学、药效学、药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设计、重组毒种构建和GMP条件下生产制备,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和质量复核。昨天晚上,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国疫苗研究进展不会慢于国外,总体上属国际先进行列“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进展层面上,总体而言,我国属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这样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我国疫苗研究最新重要进展,截至目前为止,5个技术方向的疫苗总体进展顺利。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临床前的大部分研发工作,其中包括动物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研究,预计大部分研发团队在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的准备工作,并陆续启动临床的申请和临床试验。已经有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提交临床实验申请材料,并且开展了临床试验方案的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有待国家药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后开展实验。已有8种疫苗进行有效性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介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科技攻关组积极推动了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其作为五个攻关方向之一,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充分利用在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历次研究中有基础的单位,第一时间建立了动物模型,为科学家认识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物模型是什么呢?形象地说,就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疫苗和药物都要经过这种特殊的“病人”的检验,才能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已经建立了表达人病毒受体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模型,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中国科学院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这些都是第一时间建立的模型,这些最早成功并经过鉴定的动物模型,使我们国家率先突破了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再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加深了我们对新冠的认识。目前动物模型在三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明确病毒传播途径,中国医学科学院通过动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气溶胶、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实验结论纳入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二是用于药物的筛选。我们很快筛选到了有效的成药,并已经用到临床救治中。三是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科技攻关组同步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研发中充分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程序开展的。目前已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了。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安全有效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继续严谨地按照科学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紧急研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目前,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紧急研制。国内外对于疫苗的上市应用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必须完成药学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总的来说,首先要生产出合格疫苗样品,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对于疫苗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可以遵循,这些法规和技术要求和WHO等国际上的标准是一致的。国产14种检测试剂盒已向11个国家供货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在保障我国检测需要基础上,我国的病毒检测试剂已经走出国门,我国多所高校研发14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进入欧盟市场,向意大利、英国、荷兰等11个国家供货。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 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在安全性方面,法匹拉韦上市以来,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也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鉴于法匹拉韦安全性好、疗效明确、药品可及,经过科研攻关组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已正式向医疗救助组推荐,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下一步科研攻关组将进一步推动攻关成果在武汉应用,并针对目前国际疫情暴发的态势,推出药物治疗的中国方案。干细胞治疗8到10天可达治愈水平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启动了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应急攻关项目。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够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在临床表现、呼吸功能、影像检查等方面均实现好转,一般8~10天可以达到治愈水平。超九成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救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称,在这一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1.05%。中医药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抗击疫情整个过程中,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文章来源: 光明网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CCTV4、北京日报、央视网

头上安头

激荡向前 · 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成功召开

【导言】4月23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与华为云联合举办了“激荡向前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暨华为云在线教育创新季发布会”。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自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年。出于疫情安全考虑,2020年的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行,年会现场只有发言嘉宾和部分媒体,观众全部通过线上方式观看和交流,微吼、火山、一直播等平台观看人数累积达到25.3万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教育界人士以全新的形式感知2020新经济、新科技,了解疫情中在线教育应用情况,共同见证新产品发布,探讨教育企业发展新动力,共享企业转型成功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激荡向前——产学研专家共话在线教育未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在致辞中讲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走势不容乐观。正在进行的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集中实践,充分体现了政府、学校、教师、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者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全社会的信息化创造力,涌现出很多实践创新成果,对于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试金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并发状态下的网络稳定性问题、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老师对课堂的监管问题和课程规范化与学生认知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层面看,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经济的宠儿。从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互联网教育将再次迎来政策性利好,也会成为未来几年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教育科技的未来发展看,教育行业将是5G和AI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同时,5G和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资成本的回收。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协同建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在线教育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议给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开放的态度购买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合作机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协调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的良性互动促进在线教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海淀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互联网教育商会会长张爱志在致辞中表示,疫情期间,无数企业伸出了援手,为湖北武汉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捐钱捐物。互联网教育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捐赠课程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百余家企业为湖北武汉等地区中小学、医护人员子女等捐赠课程、资料等,这其中有不少企业是互联网商会的成员。疫情让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是企业也在面临线下复课、OMO转型等挑战,这也让此次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的举办意义非凡。互联网教育商会是互联网教育企业联谊、互动、合作的行业交流平台,将切实解决互联网教育企业遇到的问题、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利用新兴技术赋能产品、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停课不停学”为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疫情期间,中小学在校教育应用呈井喷之势,为在线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介绍了“疫情背景下停课不停学——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调查”的相关情况。调查显示,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全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得到极大地释放与协同,实践者、参与者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全面提升,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多维创新。同时,调查也发现了当前在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当前信息化配备多样化发展,部分区域需加强整体规划;二是师生基础条件基本满足,但仍需关注少数困难群体;三是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基本实现,但应用差距可能持续加大;四是教师在线教学认知与经验有待提高,教研培训需同步加强;五是学生对在线教学接受度较高,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华为云、AI、5G,助力在线教育智能升级华为云中国区销售总裁冯其友以“云、AI、5G,助力在线教育智能升级”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疫情使得在线教育市场需求爆发,极大地提高了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传统直播型授课无法满足在线教育需求等问题。在线教育的未来并不是把课堂搬到线上,而是要借助云、AI、5G等新数字化技术,融合重塑在线教育新形态,实现线上的个性化、智慧化教育。华为目前已服务于全球70+国家和地区教育客户,华为云稳定的平台网络更是保障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稳定运行。“5G + Cloud + X”的时代来临,让教育的未来应用空间充满想象。VR游戏教学、8K/4K直播教学、云VR/AR/MR、全息通信教学等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在如今已经变成可能。华为云致力于推进平等优质教育,为弱势群体如妇女、失学儿童、青少年、贫困人群、老年人、失业者等普及ICT教育,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提供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让在线教育变得更美好。因时而动——OMO教育模式的升级与探索在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的主持下,好未来魔法校总经理陈体銮、爱培优CEO张金荣、豌豆思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大川、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张建生、童画森林创始人王心卉等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围绕“OMO教育模式的升级与探索”,结合企业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商业实践,分享了自身发展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思考。陈体銮认为,疫情给了教育OMO极好的发展机会。未来,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一定会思考如何把在线工具赋能与线下运营结合。BAT加速入局教育行业,是依托自身流量优势,解决获客的问题,但是BAT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教育链条中优质师资供应的问题。学习毕竟是反人性的过程,所以依然会以线下为主。人们成年之后的学习可能会以线上为主。但是不管怎么样,拥抱变化是所有教育从业人员必须要坚定的事情。张金荣认为,疫情突如其来,期间爱培优通过OMO模式,提升了拓客效果,这是始料未及的,但是客户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公司的运营承载能力。随着互联网巨头和资本不断涌进教育行业,将带来教育行业人才、技术、客户体验的持续改进,同时也提升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客户认知度。未来教育市场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行业内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机会。于大川认为,“危机”中的机遇就是OMO。疫情期间,线下机构需要好的产品,但是来不及开发,豌豆思维拿出拳头产品与线下伙伴合作,疫情期间建立了许多合作关系,让更多人体验到了好的产品。互联网巨头进入教育领域,可能会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因为互联网巨头的技术、资金储备是远超我们想象的。但是整个行业的机会也是有的,比如巨头进来之后会加速提升教育行业从业者对技术的认知能力。长期来看做教育必须要有虔诚的初心。张建生认为,OMO应该是深度融合,重点是教与学的数据打通。第一,数据打通意味着一个学生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作业与疑问,所有的痕迹都保留、储存,并且可以连贯起来,但这在未来三年可能难以实现。第二,包括场景切换在内的很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会带来体验的下降,这也是OMO实际操作中的难点。第三,由于教学运营体系非常复杂,教与学的各种流程很难融合形成闭环。综合来看,教育OMO将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王心卉认为,OMO是一种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模式,教育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教育的场景是顺应未来生活模式的,无论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机构,未来的战略应该都是线上线下融合。对于素质教育的美术品类来讲,线上永远不会替代线下,只能用OMO的方式。首先,2-6岁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美术,是在培养美术的感知、感受、感觉,这些是不能在线上来进行教学的。6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美术,更多涉及到美术方法论与技法结合,会涉及到创作、创造、创新,技法层面是可以利用在线教育提升效率的。顺势而为——科技赋能教育的动向与变革在睿艺CEO刘芮伊主持了主题为“顺势而为——科技赋能教育的动向与变革”的圆桌论坛。北京四中网校创始人黄向伟、华为云中国区教育科研总经理何渊、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晓羊教育联合创始人冯蔚星、计蒜客创始人俞昊然等嘉宾结合企业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实践,就疫情期间科技在互联网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产生的教育创新、教育企业面临的科技机遇与技术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黄向伟认为,科技对教育应该是必备条件。大家过去没有经历过这种突发事件,所以并没有很好的应对机制与条件。疫情期间,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被动迎战,“停课不停学”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直播来进行学习。当前,所有人对技术,尤其是对在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当疫情过去之后,在学校恢复正常授课之后,技术与课堂教学怎么融合,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黄向伟特别看好未来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认为它会根植到教育的主战场学校的课堂上。他表示,未来教育行业将会出现“三个融合”即跨“平台融合”满足教学工具的需求,“跨资源融合”满足教学资源的需求,“跨体制融合”满足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科技企业、教育服务企业间的价值整合的需求。何渊认为,技术其实是教育的使能者。华为公司在全球所有的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其实是为了更公平、更有效率地帮助整个教育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教育行业一直是存在创新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在线教育与传统线下课程进行整合。在线教育作为传统教育形式的补充将长期存在。郭西凡认为,这波疫情让大家知道了在线教育的趋势不可逆。教育行业想做本质的创新蛮难的,教育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目前因为疫情而转到线上交付的线下培训机构,在疫情结束之后还是会回到仍以线下为主;教育行业微创新的机会很多,原因是教育链条非常长,比如从前端的市场投放到转化,到教学,到服务交互,到教研,这里面会交叉出不同的组织形态,这些都是微创新的点。对在线教育的未来要充满信心,教育生态基础设施正在经历系统性的升级,因为华为这样大公司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一个行业大的技术变化、革新,核心在于人才,教育行业内人才密度的改善已经在进行。冯蔚星认为,整个疫情把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从原来的辅助教学变成了教学主战场,影响到3亿学生和无数家庭、教师,用很多教育行业专家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所有的教育节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任何一个节点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教育创新点的产生。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可以看到大数据让学生画像日益精准,教师画像日益丰满,甚至连学校画像都已经出现。各个地方会出现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甚至一个家庭也会有一个策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在逐渐打破,学习可以随处发生,随时发生,未来教育将可以逐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俞昊然讲到,计蒜客是主要从事编程教育的在线教育企业,所以疫情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在教育科技、教育创新上,疫情让更多学生、家长,更多学校有机会进行了一次在线教育的体验,这种体验带来的是用户需求的培养。通过数据的积累、用户需求的积累,让教育企业、科技企业明白,未来会往哪儿去。另外,疫情也创造了一次教育机制融合的机会。过去很多老师、教育管理者不愿意拥抱教育科技,而疫情期间,学校体验到了教育科技是如何提升教育效率的,甚至让老师得到解放。所以教育科技企业与公立学校的融合,对于未来促进科技创新是有力的方向。

灵魂

今日揭牌!中企云链联合北京金融局组建前沿研究院共探科技监管

2021年2月3日,中企云链研发中心暨链信科技、北京云趣进驻金科新区普天德胜园区仪式在京举行。作为当天重磅环节,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同期举行,中企云链成为该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北京天恒新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海英,以及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赵红军、董罡、姜勇等出席。加码研发投入 构建数字可信共享服务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词,他表示中企云链历经五年发展,通过创新的“N+N+N”模式引领了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产融新时代的浪潮下,过硬的科技实力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真正力量。中企云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更高的技术门槛以及更多的创新科技手段,引领公司迈向更高台阶。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一直以来,中企云链都将研发作为“战略重心”。在科技为王的战略引导下,中企云链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探索,为产业链伙伴提供基于iABCD技术高度融合的综合型金融科技服务,满足企业生产销售中全方位、多维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为此,中企云链在2019年与趣链科技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杭州云链趣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秉承“场景驱动,解决真问题;科技赋能,创造真价值”的产品服务理念,共同输出成熟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以及为企业数据资产提供可信共享的基础设施服务。拥抱监管 推动产融生态良性发展作为当天重头项目,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同期举行,该研究院是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以“助力北京建设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为使命成立的研究机构。作为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的副理事长单位,中企云链积极拥抱监管,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牵手业内专家、机构共同研讨行业发展规则,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董罡表示,中企云链通过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推进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监管机构与实体企业间、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间的多方横向合作,从链状的可信链接向网状的产融生态发展。如今,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基于数字科技创新的产融互联网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中企云链的研发投入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表示,“未来,中企云链不仅是一家供应链金融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走向世界,引领金融科技的发展。”接下来,中企云链将继续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开发更多维度的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产品满足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需求。同时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配合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工作,共同打造金融、监管、科技之间的“多赢”格局,为行业规范化高效发展提供动力。

达生

九大领域一百八十四项全球工程前沿发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工程科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肠道微生态、植保无人飞机、航空物探、热岛效应、智能纳米药物、仿生软体机器人等,这一系列公众或熟知或陌生的名词,都是工程科技的前沿研究。而且,工程科技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瞄准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有效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报告在京发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介绍,这份报告承载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百余家机构的上千名院士和专家的辛劳,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以及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项和工程开发前沿91项。新冠病毒:引发各国对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当前,新冠病毒暴发引发了全球性危机,其他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报告的医药卫生部分,由中国工程院陈赛娟、张伯礼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报告指出,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应急机制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新冠病毒及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位列第二。据介绍,这方面的科学问题主要有: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传染病应对的科学路径,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多渠道检测预警机制等。目前,新冠病毒是已知的第7种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全球对控制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与疫苗需求迫切。报告指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苗与药物研发、突发重大传染病诊断与设备研发两项,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开发前沿前两位。而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排在该领域工程开发前沿的第一位;在农业领域,动物病毒的溯源、进化、遗传变异也是位列该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一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口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率。对此,报告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在从空间干预角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研究热点有:环境污染检测与评估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居民时空出行及交通组织分析技术,以及强调对传染病易感人群关注的健康设施综合空间布局技术等。健康:多领域聚焦新技术研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身心健康,多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开发,关注医用机器人与智能医学、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开发、针对实体瘤的CAR治疗技术、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的研发等。肠道微生态这个词对公众而言比较陌生,而事实上,正因为科研人员对其失衡与疾病的研究,更新了医学上关于感染、肝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传统认识,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人体肠道含有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仅细菌种类就有1000余种,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而且所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50~100倍,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包含了重要的遗传信息。报告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研究已经引起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均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这项研究也排在了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3位。事实上,对健康的关注早已超出医药卫生领域。近年来,农业、环境、信息、化工等多领域也对人体健康持续关注。在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工程院卢锡城和潘云鹤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类脑智能芯片和多尺度时空超分辨医学成像仪器位列研究前沿的前两位;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用于肿瘤诊疗的智能纳米药物排在首位;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面向适应性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营造的通风理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原理两个前沿项目,都对如何促进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可持续发展:各国科研的共同诉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既要能满足当代需求,又不能危及后代发展。当前,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所处环境介质复杂,面临着强地震、活动断裂带、地震液化等灾害的威胁,对岩石和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地下工程的动力灾变跨尺度预测也成为全球工程科技研究前沿的热点。报告介绍,在环境领域的前10项研究前沿,几乎都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符合污染过程的微界面行为、纳米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微塑料对环境水体的污染与毒理、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4项研究都在其中。报告指出,在森林中,约有7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担任课题组组长的农业领域里,如何更好地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排在研究前沿前列。不仅在森林里,农田、湿地也不例外。报告指出,健康的土壤含有丰富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线虫、蚯蚓等多种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躬耕的前沿研究。随着能源安全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报告指出,可再生合成燃料位列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据杨宝峰介绍,该报告从技术供给和国家需求两方面开展了前瞻研判,并对其中关键的28项工程研究前沿和28项工程开发前沿,从国家布局、合作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剖析。据了解,中国工程院自2017年起联合科睿唯安、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尝试在宏观战略层面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深度结合,促进文献数据分析专家与领域技术专家深度交互,既关注工程科技的研究动向,也关注工程科技的开发趋势,每年发布一次报告。(光明日报北京12月18日电)编辑:郑鑫

六顺

百科荣创 | 产教融合的先驱者

近日发布的《关于征集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内容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等。百科荣创Arm中国教育市场战略合作伙伴连续多年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连续多年支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 AI+电子信息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倡导者 ——产教融合的先驱者—百科荣创作为教育行业的领军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源于教育,回报于教育”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1.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百科荣创连续多年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6年第二批获教育部立项40余项(不含高职),2017年第二批获教育部立项60余项(不含高职),2018年及十三五期间,百科荣创将持续赞助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先后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被授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合作伙伴奖。2.大赛赞助百科荣创积极赞助支持各类国家级、地方级、院校级大赛, 先后赞助支持的各类大赛包括工信部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大赛、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其中连续五年独家冠名支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获得了教育部和广大参赛院校的一致认可,被教育部授予技能大赛合作企业突出贡献奖。3.师资培训百科荣创作为Arm中国教育市场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全国设立了多个师资培训基地,常年举办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Arm免费师资培训、Android与智能控制师资培训、嵌入式人工智能专项师资培训及新产品技术培训等,并全力支持“双师型”教师下企业锻炼。4.联合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百科荣创在专业建设改革、联合实验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各大院校展开了深度合作,建立了合作学科方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基础设施等,实现培养具有良好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5.现代学徒制+后订单班培养面向校内相关专业已有生源招生,增设企业指定相关技术实践课程,并且由企业负责相关师资力量的培训,严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毕业设计费用等,目前百科荣创已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展开深度合作,百科荣创将继续与各大合作院校发力于培养AI+电子信息大类复合型高薪技术人才。6.企业实习与高薪就业百科荣创联合关联企业和智能硬件企业搭建行业企业联盟,坚持硬件工程师企业亲自参与培养,并且不收学费和培训费,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百科荣创关联企业及智能硬件企业联盟(工业企业、实体企业)高薪就业,确保人才输出。7.联合课程开发,共同申请专利百科荣创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出版了国家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传感器应用技术》,包含AR视频39个、实验实训视频38个、微课74个、动画46个、教学课件74个。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出版了《Android初级应用开发》。此外,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的《STM32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教材》、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项目式案例实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开发的《Android高级程序设计》等也已规划完毕,等待出版。百科荣创于今年新增6项国家专利,包括两项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服务了众多知名院校,欢迎各大高校与我司进行合作开发,共同申请专利、联合发表论文!8.大力投入产教学院组建百科荣创作为Arm中国教育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将与Arm中国共同推进嵌入式人工智能产教学院发展建设,在资本、技术、设施等方面大力投入产教学院的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百科荣创深谙其道,始终走在产教融合的前沿,大力推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在新政策的指引下,百科荣创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慧观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

创教育 创未来2019年12月10日,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研究院是由中国儿童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腾讯研究院、龙杯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研究机构。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蔡淑敏及七家发起单位代表共同出席并启动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由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主持。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蔡淑敏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多次谈及人工智能重要性,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指明方向。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我国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儿童的人工智能教育影响深远。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蔡淑敏致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少平教授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向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在致辞中,他简要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介绍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并充分肯定了研究院的成立对推动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少平致辞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介绍了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初衷、发展目标和未来愿景。他指出,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国家级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历史关口的见证者与探索者,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促进人工智能与儿童教育融合的历史使命。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将搭建平台,汇聚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多学科、跨领域开展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和实践研究。为开展0至12岁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打造服务决策、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新型智库。未来,研究院将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科技发展前沿,把握发展方向,贡献中心智慧,提出中心方案,探究儿童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二是跨界合作,与专家、校外教育机构和企业一起共同研发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产品、课程,推动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产品标准化建设。三是为全国致力于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事业的同仁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发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涛作为共同发起单位代表在大会发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发言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涛发言启动仪式后,机器人带来了群舞串烧,灵活的动作、憨态可掬的造型、机智的互动应答,吸引了嘉宾的目光。机器人为现场嘉宾表演舞蹈当天上午,首届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在短暂茶歇后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贾积有以《人工智能,教育,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为题作智慧分享。他界定了“教育”“自然智能”“人工智能”的概念,并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人工智能尚不能超越人类教师,老师和学校不可替代。他强调:“我们可以将人类智慧编码在电脑中,但不可能将电脑芯片镶嵌入一个健康的人类大脑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贾积有作智慧分享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作《第四次技术革命与未来教育变革》主题分享。他回顾了人类四次技术革命发展历程,并指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关键,人工智能不是一项单一技术,而是综合学科。他强调“教育+人工智能”变革将呈现于教、学、辅、评、管五大场景。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作智慧分享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顺,精锐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马牧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赵威,上海校外宝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科技部部长张文龙围绕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智慧对话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妇联、教育部的领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河南等地的校外教育机构代表,以及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索尼、好未来、精锐教育等企业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与会嘉宾合照中国儿童中心微信号 : cncc-1982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

和同

北大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常青藤中戏考研班?这些培训机构真是名校办的?

导 读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1机构“傍名校”办学、办班、办比赛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合作加盟授权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检索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现类似声明近年来已发布多次。当前,“傍名校”情况在教育培训领域多有发生。有的“傍名校”办学,有的借名校之名举办各类考试辅导班和非学历教育。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网上一家名为“常青藤中戏考研”的培训机构宣称是专门针对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的课外辅导,其所展示的师资人员也都标注来自中戏。记者向中央戏剧学院询问,工作人员否认该机构与学院有任何官方合作合办关系,并告诉记者,已收到多起关于该机构的咨询与投诉。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还存在数量巨大的侵害北京大学商标及名誉权利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2揭“傍名校”四大套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3专家建议加强商标保护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表示: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名校简称,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保护,不容侵犯;冒用没有注册为商标,但实践中能判断其唯一指向某名校的简称,此类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被侵犯的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也可以起诉到法院,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请求对方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管育鹰建议,名校应注意通过注册商标维护学校名誉,一方面防止他人抢注或滥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遭到侵权时得到法律保护。网 警 提 示1. 学生及家长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谨防虚假招生承诺。2. 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3.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一定要高度警惕。4.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韩国版

北京中健创安教育加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成为理事单位

本文转自【中国商网】;近日,北京中健创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加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成为理事单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成立于1991年11月,是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现有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领域会员3万余名,其中包括200余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知名中医会员,2万余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会员。此外,促进会还拥有三级医院、医药名企、科研院校会员单位600余家,各专业分支机构96个。疫情期间,我国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两会期间,如何发挥我国医疗优势,补齐中医药发展短板,打造中西医药结合的健康中国“双保险”屏障也成为了热议话题。6月16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被推荐用于医学观察病例/医学隔离病例和成人确诊病例中疫邪外犯证、疫毒袭肺证、疫毒闭肺证的治疗。中医药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国粹,经此疫情后其未来发展再次成为了大众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作为一家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人才培训及行业资格考试的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北京中健创安教育多年来持续开展执业药师、健康管理师等健康产业培训业务,持续不断培养大健康产业专业人才,让医药健康教育深入国民生活,让医药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此次加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是业内的认可,也是前行的动力。非专注无以致远,北京中健创安教育多年来对于行业的深研,对于品质的关注,对于学员的了解都是其得以长久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未来,中健创安教育将以健康意识培养、医药领域深耕及专业人才教育为导向,以提升每一位学员的医药健康理论与实际专业能力、优化职业发展路径、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以提高全民医药健康能力和培养造就大健康行业专业人才为发展使命,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大健康教育领域职业资格考试与职业发展培训的一体化专业平台。

孝乎

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成立

互联网教育资源将实现“统筹管理”,智慧课堂也将出“地标”。7月14日,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成立,云教育添了“把关人”。教育系统引入高校、企业外脑,一系列靠谱的教育“新产品”“新技术”将在海淀区落地。线上教育资源需求量猛增现场,驻区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中小学代表现场参加了会议,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海淀区中小学校长在线上收看了会议。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海淀区智慧教育云、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海淀区云课堂直播平台、海淀区视讯会议系统、中小学考务巡查系统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居家学习期间的空中课堂、线上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彰显了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特征,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一个大的试验场,促进了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创立互联网教育的海淀新模式。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本市中小学生开启了居家学习,线上教育资源需求量猛增。市级、区级和校级,还有各种培训机构提供的产品却良莠不齐。改善这种窘境就是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主要课题之一。该研究院由海淀区教工委、区教委、区科信局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和多家互联网教育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成为研究院的首任荣誉院长。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直言,研究、研发单纯依靠教育系统内部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广泛依靠社会力量、依靠高校科研院所力量、依靠高科技企业力量,依靠政府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联合开展研究、研发工作,打开学校内外壁垒,采用引进服务、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为网上教育把脉研究院落户海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市互联网教育企业占全国42%,其中五成落户在海淀区内。未来,研究院将“统领”这些资源,成为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绿色通道。成立伊始,研究院的“作业表”率先发布。该院将对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一次“体检”,通过调查分析,解析最新变化、发展方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同时,专家、学者和企业将共同把脉,为一些线上教学的疑难杂症开“药方”。今年,研究院就将举办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标准研讨会、人工智能教育专题研讨会等,为中小学校长和互联网教育企业家搭建沟通平台。一系列线上教育资源将方便家长和学生放心使用。研究院将筛选和优化优秀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推荐经过认定的优秀产品,引导学校示范应用。除了惠及家长和学生,研究院还将为各类互联网人才搭平台。比如通过创新机制沟通企业和学校,整合教育和技术两类人才,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汇聚互联网教育人才加盟研究院,形成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进行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促进互联网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海淀教委介绍,研究院旨在建成我区互联网教育领域高水平的、有影响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的区级平台,协助区委区政府各个部门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开展互联网教育相关业务调查研究,积极承接国家、北京市和区委区政府的相关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研究院实际上就是搭建了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种互联网教育资源、形成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探索教育治理新生态,促进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院将着力加强互联网教育创新研究,结合海淀区互联网产业和教育优势,不断扩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深度,关注新技术发展,并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教育政策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有力支撑区域互联网教育创新任务的全面实施。另外,研究院还发布了一系列重点关注领域,其中包括4G/5G、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

履事

中关村跨界创新联盟“走进科研院所”系列活动(第8期)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14-15日,由中关村跨界创新联盟举办的“走进科研院所”系列活动(第8期)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的大力支持。为提升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的效率、效果,联盟在不断创新优化“走进科研院所”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在集体走访、集中对接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一对一深度交流、精准对接的安排。广西膳本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代表分别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农产品贮运保鲜与营养健康团队专家、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专家和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的专家进行了精准的技术对洽。广西膳本源企业代表参观农产品加工研究广西膳本源企业代表与农产品贮运保鲜 与营养健康团队专家技术交流广西膳本源是一家专注于餐饮行业供应链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为中小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等提供全品类的食材供应链服务,是广西规模最大、模式领先的行业标杆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团餐食材集采集配服务,目前在南宁、柳州、玉林、贵港4个地市合作建成运营5个区域化的“食材集采集配中心”。活动上,广西膳本源就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农产品尤其是番茄的贮运保鲜技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以及重金属检测的相关技术与农产品贮运保鲜与营养健康团队的课题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技术对接,围绕上述技术需求,双方将进一步探讨技术合作方式,以促进广西膳本源技术的升级与改造,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痛点。冠农股份企业代表参观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冠农股份与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冠农股份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专家冠农股份成立于1999年12月成立,并于2003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251)。目前,公司产业集棉花、番茄、制糖等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供应链综合服务及国投罗钾、国电开都河水电等对外投资于一体,坚持以“绿色实业”为主导、“新型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一二三产”联动经营,已形成“主业+投资+新业态”一主多翼、产业多元融合、经济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活动上,冠农股份围绕:番茄系列产品的开发,尤其是番茄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技术;甜菜制糖废蜜的综合利用,如果胶、甜菜碱等的分离提纯工艺技术;棉籽油的综合加工工艺技术和黄曲霉度检测技术等需求分别与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和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的课题组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对接和交流,双方将围绕上述的技术需求展开技术合作,以专家团队和技术助力冠农股份在发展过程中的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10月31日,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根据企业具体的技术需求,联盟带领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71949)企业代表等来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TCIA)进行技术与成果对接。双方就农业种植、养殖领域的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装备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在种植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动物生命体征自动监测技术、DNA溯源技术等领域有着合作空间。瑞丰信息企业代表与专家现场交流瑞丰信息是一家以为移动互联网数字精准营销服务、产业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服务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以“智慧工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电商、智慧医疗”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体系,为工业、旅游业、农业、医疗业、电商业提供智慧数据应用整体解决方案,运用数据平台优势改善行业发展为目标,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截至目前,联盟已发起举办了八期“走进科研院所”系列活动,活动采用“集体走访”与“一对一精准对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已组织多家企业实现了与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凭借其 “三高”资源(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项目)的优势实现了诸如: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技术项目”的成果转移,成功助推了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联盟秘书处负责人表示,“走进科研院所”活动是联盟推出的一项长期系列活动,活动旨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的双向对接,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第九期“走进科研院所”系列活动将于12月初举行,有技术对接需求的企业可致电联盟秘书处热热线电话010-57217546咨询报名或关注联盟官方微信公众号ZCIA2018,了解活动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