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按照2020年国家划定的一区复试分数要求,我校部分专业尚有一定数量的空缺名额,需要接受调剂考生。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基本要求01、调剂对象: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且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020年,我校不接受 “双少”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调剂。02、成绩要求:由于我校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所有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含单科及总分)须超过或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申请调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一区国家线。03、调剂要求:(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3)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4)除外语学院外,其他招生单位一律不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外国文学各专业的考生。(5)除外语学院外,我校其他各专业原则上只接受统考外语为英语的调剂考生,不接受小语种考生调剂。(6)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7)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8)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报考其他类别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9)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10)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注意事项调剂工作将在5月20日以后启动,最终调剂信息以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中能申请调剂我校的实际专业为准。请有意向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第一时间登陆研招网,填报调剂信息,其他调剂方式无效。报考学院通过“调剂服务系统”对拟接收调剂的考生发出“同意该生参加复试”的通知,调剂考生须在限定时间内做出是否同意参加复试的明确回复。接收了复试通知的调剂考生及时关注研究生院及报考学院网站相关信息,按时参加复试。缺额专业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考生上网填报调剂志愿或修改调剂志愿后12小时内,不能再次修改。请考生慎重选择。我校的调剂工作主要由各学院负责,未尽事宜请考生咨询报考学院。我校未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代理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欢迎广大考生选择中南民族大学!最新复试、调剂、录取等相关信息将会第一时间公布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请各位考生注意查看研究生院网站和报考学院网站信息。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接收调剂专业说明:1.用★标注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用?标注的,是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未任何标注的,是全日制学术型学位。2.如有缺额专业,持续发布。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 |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排版 | 徐羽歌 责任编辑 | 刘虹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 者 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 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 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2日 02 版)
中南民族大学(简称中南民大),于1951年始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是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其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该校为中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为中南民族大学图为中南民族大学调剂公告一、注意事项1.调剂工作将在5月20日以后启动,最终调剂信息以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中能申请调剂我校的实际专业为准。请有意向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第一时间登陆研招网,填报调剂信息,其他调剂方式无效。2.报考学院通过“调剂服务系统”对拟接收调剂的考生发出“同意该生参加复试”的通知,调剂考生须在限定时间内做出是否同意参加复试的明确回复。3.接收了复试通知的调剂考生及时关注研究生院及报考学院网站相关信息,按时参加复试。4.缺额专业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考生上网填报调剂志愿或修改调剂志愿后12小时内,不能再次修改。请考生慎重选择。5.我校的调剂工作主要由各学院负责,未尽事宜请考生咨询报考学院。6.我校未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代理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二、调剂学院和专业图为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复试调剂专业图为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复试调剂专业中南民族大学大学在全国民族类高校全是比较好的和比较出名的高校了。同时,每年报考这所大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他的调剂专业和调剂名额也非常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湖北最富有和繁华的城市,以后毕业就业前景大,就业机会多,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当然,希望调剂考生能把机会,加油吧!喜欢小编整理的调剂信息的话,就给小编点个关注吧!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中南民族大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首批一流专业“双万计划”认定了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同时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抓好专业建设,我校陆续出台了大类培养及专业分流的指导性意见、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快和小绾小岷一起,看看你的专业是否入选吧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后,学校设立了在3年建设期内获得10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并于4月19日召开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专题会,部署相关工作。会后,教务处深入各学院了解申报推进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协助学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5月底,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评选出拟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项目,要求获推荐专业抓紧时间完善申报材料。提交申报材料前,学校还组织答辩会,邀请教育部教指委专家现场对拟申报专业的申报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6月30日前,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提交了21个专业的申报材料。此次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标志着我校本科专业建设实现了整体实力的提升,对于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新年传喜讯,祝贺民大,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我们都是追梦人,2020 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编辑排版 | 韦艳梦 责任编辑 | 刘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冯嘉敏 通讯员盘健)昨日下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与中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进行视频远程签约,共同推进帮助民大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等六大方面合作,帮助民大减轻疫情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影响,保证2020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记者了解到,在具体的帮扶措施上,民大毕业生可以共享佛科院双选招聘会、就业信息、专场招聘会、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等就业资源,佛科院对民大毕业生来粤就业提供与本校毕业生同等支持。此外,佛科院充分利用佛山产业人才需求优势,积极协同商会协会、行业企业及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开展每月至少一期的线上“百企千岗进民大”双选招聘会,首场双选招聘会即将举行,将为民大毕业生提供数千个优质就业岗位。“民大的专业结构与佛科院不一样,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物色佛山、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举行民大专场线上招聘会。”佛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待疫情结束,佛科院将迅速组织商会协会、行业企业,密集为民大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佛科院还与民大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台账,专人管理,定期更新。”这位负责人表示,学校还会组织商会协会、行业企业开展“多对一”精准帮扶、全力援助活动,提供发放资助、专人专帮、开展精准就业指导等,并在佛科院建立民大就业工作站以及岗位、职业匹配平台,帮助民大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在粤顺利就业创业。佛科院还提出了共建“佛科院—民大毕业生创新创业共享社区”,民大毕业生享受佛科院毕业生同等扶持政策、同等入驻条件外,还可以享受来粤创业所提供的政策、工商、税务等“一站式”咨询及帮扶服务,为民大创业学生提供更大的倾斜力度。
一、2019届保研率中南民族大学《推荐201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获推免生资格共148名。保研率2%。中南民族大学保研率不高,因为未设立研究生院,且不是211高校。二、2017届本科生教育情况中南民族大学创办于 1951 年,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 10 大学科门类的 79 个本科专业。2015 年化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2017 届本科毕业生共 5813 人,其中少数民族3265人。分布在 20 个学院, 79 个专业。毕业生来自 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本地(湖北省)生源毕业生 1034 人,所占比例为 17.79%。1、就业率2、深造情况国内升学:14.9%,共867人。其中:——保研约130人,考研737人。——“985”高校235 人、本校212 人。出境留学:2.7%,共158人。——主要流向:英国(50 人)、澳大利亚(25 人)、美国(19 人)和韩国(13 人)。——主要留学高校: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7 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7 人)和韩国全北大学(6 人)。3、就业情况——就业地点:湖北34.7%,北京3%,上海4.8%,广东14.5%。——就业行业:IT业20.5%,制造业10.7%,教育10%,金融业8.7%,公共管理7.7%,文体娱乐7.5%。——就业单位:国企11.1%,三资4.6%,民营68%;机关6.6%,事业2.7%,教育卫生3.8%。——月薪:转正后税前月均收入为 4629.55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 3501-5000 元(43.02%),其次为 2001-3500 元(27.50%)。计算机科学学院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最高(5741.94 元);其次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5455.26 元)和美术学院(5075.47 元)。在北上广、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均处于 5200.00 元/月以上;其中在上海市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最高,达 6376.51 元。而内蒙古自治区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3608.79 元/月),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也有一定关系。在“三资企业”、“民营企业” 就业的毕业生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月均收入分别为 757.04 元和 4944.54 元。在“IT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月均收入为 5544元;而在“水利、环 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就业的,月均收入相对较低,3646元。
叶子微基础信息 院系:湖北工程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考研院校:中南民族大学年龄:22岁家乡:湖北十堰个人经历 获得的奖学金: 在2016~2017学年度,表现突出,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2018学年度,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荣获二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的荣誉:在2017~2018学年度,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参加的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勤工助学优秀个人”。获得的奖项:2016年新生军训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被评为“军训标兵”。在湖北工程学院第十七届女生节——校园健美操大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17年12月,在“琴台知音杯”第十一届湖北校园金话筒大赛中,荣获“湖北校园优秀主持人奖”。在考研中,取得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第一名的佳绩。获奖证书清晨六点半,当大多数人都还沉醉在梦乡中时,叶子微同学已经开始了她每天的学习。她的目标是“一定要考上!”,所以从决定开始考研后,她所有时间都花在复习上,前期定学校找资料找学长学姐咨询,确定院校后就从专业书开始复习。三月初进行第一阶段复习,她主要攻克四本专业书和英语单词,弥补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空白,也让自己养成静下来学习的习惯。第二阶段从七月开始,叶子微开始排计划背专业书,学习政治英语知识;第三阶段,最后冲刺,查漏补缺。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特别困难的,哪怕是面对着“跨专业”、政治基础知识上的空白、每天一个人早出晚归、雷打不动六点半起床,对她来说都是为了梦想在拼搏,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正是因为她扎扎实实的努力,才在考研战役中取得了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叶子微说,在考研过程中令她最难忘的事,是每天吃完午饭后和晚饭后回去教二林荫道背书,看见很多很努力的人,同时也受到来自很多陌生人的鼓励,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那种感觉很幸福。而令她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由于是播主专业,大学期间更注重实践,所以当真正静下来学习时候比较难。”虽然考研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叶子微从未想过放弃。她说:“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我是个不愿认命不愿服输的人,既然确定了目标就一定在所不惜为了梦想拼搏。”另外,家人老师朋友们的鼓励也是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所有人都告诉我你一定能考上,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所以就带着这股劲一直坚持地走下去。”为什关于选择的院校,叶子微也告诉我们关于她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首先,民大是我一直期待的学校,综合实力和新传专业实力在武汉内都是不错的,无论是专业层面还是导师实力上都是我的最佳选择。其次,民大的地理位置和我未来理想工作地点一致。最后,择校前也是综合考虑了自己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未来方向,最终选定民大为我的目标院校。”最后,叶子微还有一些话想要对即将考研的学子们说:“先读好书,拓展自己知识面和视野。择校很重要,决定了就去拼一把,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加油!”湖工给予了我太多美好和幸运,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蜕变;悄然间,四年的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起过去一年的考研路,普普通通但又觉得很励志,经历过,亦铭记于心。“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心中所爱,把时间都用在进步上,所有的幸运都藏在努力里,将来的你也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加油!来源:湖北工程学院 出 品 | 湖北工程学院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本期编辑 | 陈红梅 审核编辑 | 冯安琪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 者 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 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 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为了方便2021考研的同学们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今天继续为大家从拟录取情况、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方面分析中南民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的研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经济管理系,1999年原经济管理系和财经系部分专业合并,正式更名为经济学院。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6个本科专业,经济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硕士点各1个,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下设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下设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金融专业硕士点、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国家民委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分数线2020年复试分数线343分2019年复试分数线345分2、学制学费金融硕士:2020年全日制学制2年,共1.6万。3、2020年拟录取情况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录取人数:25人,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最高分:397分,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最低分:349分。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者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 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 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本报记者 程远州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