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监照下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分委员会审议批准,现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要求和有关说明公布如下:01丨报考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02丨报考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03丨复试名单确定所有学科、专业(领域)采取差额形式复试,由各学院自主确定复试差额比例并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在达到报考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按照各学院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初试成绩排名和差额比例确定一志愿复试名单,相同专业(领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按统一的专业(领域)排名确定一志愿复试名单。一志愿复试名单将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调剂考生的复试名单由学院根据公布的原则确定,名单公布在相关学院网站。04丨复试方式和内容我校分两批次安排复试。先进行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不早于5月10日,具体安排见报考学院网站。一志愿复试结束,拟录取名单公示后,根据计划完成情况,公布调剂计划和调剂复试信息,参加调剂的考生填报调剂志愿,参加调剂计划的复试。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复试内容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等,均需在视频连线下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方案、考生操作规程将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看我校研究生院及各学院网站。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华严经

校企合作 | 聚英教育聚创考研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签约

2021年4月1日下午,聚英教育集团与湖南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开展考研培训。集团旗下聚创考研全国总校长陈成辉老师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作为代表进行签约。签约仪式上,双方一致认为,高校与机构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双方积极探索,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建立长期、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为希望进行学术深造、提升学历的学子提供新平台和新机会,共同开创教育培训新局面。此次校企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聚英教育集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将本着互利互惠、共建双赢原则,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彼此开放和共享资源,为我司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注入新鲜力量。据悉,聚英教育集团自2004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让您学有所成,让教育成就梦想”的企业使命,帮助无数学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此次旗下核心主营业务聚创考研项目进军湖南市场,是集团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更是聚英版图进一步扩张、考研业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自此聚创考研在福建、广东、江西、重庆、浙江和湖南均有直营基地。今后,集团也将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肩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死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乘风好去,扶摇而上!加油,考研人!

考研将近考研人眼神愈发明亮脚步更加匆忙生活日益紧张未来充满希望你伏案奋笔疾书的每一个清晨和黑夜都将成为考试时笔下的力量加油,考研人!6:00能叫醒考研人的是心中的信仰。晨起,他们踩着晨曦洒下的光斑,背上塞满了资料书和笔记本的背包,动力满满地出发!7:00用完早餐,耳机里播放着英语,步履匆匆赶往自习教室,心中有信念,远方也不再是远方。10:00在自习室坐得太久,走到教室外放松一下身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考研路上,你们分秒必争。13:00吃完午饭,小憩一下,迅速奔赴自习室。灿烂的不只是太阳,还有胜利的希望。15:00“半山腰太挤了,我们山顶见吧!”想起与朋友的约定,你充满了力量。你背过的书,刷过的题,最终都会成为你铺向成功的红毯。19:00夜幕降临,晚饭后的你继续奋笔疾书。自习室里每张桌上都是厚厚的资料,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目光如炬。你们都是战友,也许目标不一,但是你们都在努力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23:00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大厅再看一页书吧,把今天复习的内容再巩固一遍。在梦里手握理想大学的通知书,感叹努力诚不欺我,未来触手可及。你一定见过清晨六点的微光那不是微光,是梦想你一定见过深夜十一点的天空那不是天空,是远方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再迷茫扎根沃土,向阳生长愿你们乘风好去,扶摇而上!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毋必

她从民办大学考研到湖南省属重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字总结经验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才能使备考事半功倍”,近日,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袁益丹,收到了湖南省属重点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谈起考研经验,她用“抓关键、巧复习”六个字来总结。谈起自己的考研经历,袁益丹仍然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刚进入学校不久,袁益丹就决定要考研,但是对于目标院校的选择有些迷茫。由于数学一直是她学习上的一个短板,所以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曾目睹家乡小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袁益丹,一直希望自己将来能为家乡的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她选择继续攻读环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她了解到湖南省属重点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很不错,就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该校这个专业。▲袁益丹上大二之后,她着手制定初步的复习计划,经常去图书馆查找专业书籍,在网络上搜集适合自己的资料,没课的时候一看就是一天。“有什么不明白的会和学长学姐交流经验。”考研是一个人的持久战,但袁益丹不想把战线拉太长。“时间长了会很疲惫,到了后期人又疲惫又感觉时间很紧会焦躁,反而效率不高、压力会大。”大三下学期,她正式开始备考复习,精心制定周密的计划。在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复习方面,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我认为专业课是将知识的‘肉’填在学习的框架中,所以复习时先粗读专业课建立框架,然后通过精读将知识框架填实。英语则是从阅读理解入手,总结陌生词汇,循环重复地背诵,天天如此。”备战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整个复习期间袁益丹几乎每天都是清晨6:00起床,晚上23:00睡觉,原本喜欢到处旅游的她在备考期间已经完全习惯于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有好友问她:“这样日复一日的循环、填架,不枯燥么?有过放弃的念头吗?”她回答道:“枯燥的时候,会选择跟朋友家人聊天,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者去操场晒晒太阳,那时候其实我是没有固定时间休息的,都是状态好就努力学,一次觉得状态不好就坚持,到第二次还是觉得坚持不下去,我就会休息,给自己放假放松心情,周围的研友们也在精神上面相互打气,心态调整好后回到各自的复习中。”这些话语在旁人听来虽云淡风轻,但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体会。今年2月20日初试成绩公布,当她得知考了363分,成绩排名在第十时,袁益丹内心一瞬间激动不已,随后又归于平静。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只有通过了复试,拿到录取通知书,才是真正的“上岸”。4月30日收到复试通知的袁益丹在心态短暂放松后,便按照计划准备复试。5月21日,袁益丹收到了拟录取的通知,这一天,这场耗时长久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微笑。目前,她已经开始在着手完成研究生导师布置的写论文等功课,在等待研究生开学的期间,她还计划着去找一份实习工作来充实自己。回顾大学时光,袁益丹十分感慨地说道,“很感恩,一路来有恩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朋友们的陪伴,四年的学习时光很充实很美好,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他们,想念我的母校。”来源:武汉工商学院 文字:张俸源 罗袁璐 编辑:王静静

日中穴杯

岳阳市林科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初见成效

近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唐丽教授一行2人,到岳阳市林科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交流。岳阳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李洪泽、岳阳市林科所负责人同志参加交流活动。 在交流中,岳阳市林科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2名研究生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工作学习情况、心得和后续计划。双方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给予肯定,并就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达成共识。 2020年6月29日,岳阳市林科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合作,促进学科间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期联培研究生2名,校内导师为唐丽教授,校外导师为周晓星高工。半年来,联培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6项,开展实验3项,发表论文1篇、调研报告1篇,获中国林业教育学会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1项。 唐丽教授一行还参观了岳阳市林科所实验室和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 【来源:岳阳市林业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造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考研喜报

伴随着2020届毕业生顺利离校,学长学姐们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保研人数为16人,位列各学院之首;考研成功的同学有50人!学长学姐们逐梦,圆梦,是对梦想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蕴海 桃李芬芳仕途好学登峰 山河锦绣前程明潜心钻研十余年,含辛茹苦攀书山。实现梦想暑寒往,强盛国家献力量。满怀自信进考场,提笔有神创奇迹。金榜题名列前榜,收获人生好前程!最后,让我们一起恭喜学长学姐们考研成功!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忽乎何适

盼星科技刘杰:应该坚持的是创业本身而不是创业项目

"内卷"作为今年最火的一个网络词汇之一,可能在年轻人身上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学历深造、知识焦虑、社会上升途径、就业选择,一直是很多毕业大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与大多娱乐内容生产平台所展现的——"90后忙着结婚、95后忙着恋爱、Z世代忙着当网红"——拟态环境不一样的是,当代年轻人都在忙着"优秀"。在想要"优秀"的动力下,不少毕业大学生都选择在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含金量",试图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能够加大自己的"筹码"。于是,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考公考研的人数也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高校附近出现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但是,有这么一家培训机构却能够获得高校"绿卡",将培训学校开进大学里面。盼星科技公司,于2016年由刘杰创办,是一家以高校为中心,为校园提供综合成长服务的企业。到目前为止,盼星科技已经服务于137所高校,学生用户达600余万。本期湖湘商创汇,松果财经有幸邀请到盼星科技创始人刘杰,让他来与我们分享他大学创业的故事。盼星科技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进驻高校,"打入敌人内部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不安现状、白手起家,学校生活是刘杰创业路上的第一堂课如果将一个公司比作一件艺术品,那么就需要匠人不断对其打磨雕刻,才能将完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旁人的观赏,正是对匠人的认可。而匠人却不是一天就成为匠人的。在打磨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之前,总要经过不断努力与尝试。对于盼星科技这件艺术品,"匠人"刘杰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倾注心血。大学生活对于刘杰来说,就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堂课。2012年,刘杰刚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时,参加了学校会员人数最多的军事爱好者协会,在社团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刘杰担任过学生教官,并在2014年成为协会社长。在大学三年里日复一日的早训,不仅增强体魄,还让刘杰做人做事都带有一丝军人风范。即使毕业多年,仍对执行力、时间观念、集体荣誉感上有着极高要求。这一点,首先就体现在刘杰对"迟到"的态度上。在刘杰眼中,业务没做好可以重来,但是迟到一分钟都不行。在某一次与助理出差时,助理迟到了五分钟,刘杰的选择是让助理明天再准时过去。大学社团的经历让刘杰对校园活动有更深刻认识,而大学创业经历则为刘杰打开了另一扇窗。不爱玩游戏的刘杰,时间似乎比别人更够用。在大一下学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卖过手机、电脑、保险箱、门票等,还开过餐饮、电子设备、单车租赁实体店。截至现在,刘杰在林科大附近仍有30多家门店经营着。可以说,刘杰跑在了大部分大一新生的前面。左手社团,右手创业。大学社团工作让刘杰更加了解院系工作的运转,创业让他开始去悟什么叫做商业,什么叫做商业模式。"为什么听了很多大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缺乏执行力,不肯跳出舒适圈。而正是刘杰这颗不安现状的心,以及他的执行力,让他不断尝试与突破,才有了后来的盼星科技。盼星团队初出茅庐 拿全国金奖获资本青睐大学创业期间,刘杰的创业都是单打独斗,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也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当做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时候,刘杰陷入了瓶颈,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知该如何扩张发展的难题。直到大三,为了参加全国第四届互联网创业大赛,刘杰与校友组建了盼星团队。在比赛中,盼星团队不仅获得比赛全国金奖,更是得到指导老师章丽厚的青睐,并将盼星团队介绍给苏州资本的许多企业家。正是这次搭桥牵线让盼星团队与苏大天宫共同研发了"PU口袋校园"。"PU口袋校园"是全国领先的校园实名第二课堂平台,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娱乐、兼职和就业等相关服务。在2016年推出"PU口袋校园"时,团中央刚好下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高校第二课堂一时间成为了互联网新的风口项目。政策的利好因素,让"PU口袋校园"得以在全国各地高校推广迅速,在2018年,"PU口袋校园"已服务137所高校,学生用户达600余万。"PU口袋校园"的用户会员人数不断攀升,其用户群体的精准性和用户黏性,给了盼星科技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但由于"PU口袋校园"是校园工具性软件,在这中间植入商场、游戏、社交等并不合适,从而限制"PU口袋校园"商业变现能力。事不遂人愿,在"PU口袋校园"快速扩张的同时,盼星科技资方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探寻新增长点 从"PU口袋校园"升级到"有知教育 "2016年,盼星科技资金紧张,年底账面上的资金只有1万元左右,刘杰拿出此前全部创业的积蓄,但也只能支撑短短几个月。为了让公司继续运营下去,刘杰借钱买车抵押贷款。在大家都以为支撑不住的时候,投资方的资金回血,让盼星科技枯木逢春。正是这次盼星科技大动荡让刘杰意识到,"PU口袋校园"盈利模式的短板,对盼星科技而言是多么致命的伤害。于是,盼星科技借助"PU口袋校园"庞大的用户基础,推出了有知教育。有知教育由空间、内容、服务三大板块组成,它象征有知识的空间,通过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致力于让每位用户享受成长。目前全国有20余所高校开办了有知教育综合体,每个综合体占地面积近2000平米左右。关于有知教育的营收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物业服务和渠道服务。在物业上,有知教育将综合体场地出租给培训机构,通过出租、水电和管理等获取收益;在渠道上,利用"PU口袋校园"校园召唤力,协助培训机构举办各种活动。事实上,盼星科技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开进高校综合体,正是由于此前盼星科技的"PU口袋校园"与高校有深度合作。同时,盼星科技主要是以校园服务综合体为主,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此后,在有知教育综合体的基础上,有知教育又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自营课程。主要的课程包括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四六级等语言类考试和驾校考试等。随着自营课程的不断完善,盼星的主要营收来源开始由有知综合体慢慢向有知自营课程偏移。盼星科技的与众不同还表现在疫情应对上。在今年疫情期间,对于以线下经营为主的盼星来说并不好过。即使如此,盼星科技也没有像大多数教育机构一般,将线下教育网上迁移。而是将所有业务都暂停,让员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长达4个月内部培训,像财务部门要求其主管带头考证考研,市场营销部门学习营销策略等等。直到今年8月,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开学,整个团队以崭新面貌应对下半年的工作。从8月正式开工到12月,在短短4个月内,盼星科技已超额完成去年年底定下的全年营业额目标,而其中营收的主要来源是自营课程。盼星科技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从"PU口袋校园"的建立,到创立校园综合体,寻找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并开发自营课程不断尝试新的营收增长点。正是这股不断探索不断攀升的冲劲,让盼星科技能在短短时间内能迅速做大并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坚持创业不是"死磕"一个项目目前盼星科技正处于上升期,在不断摸索属于盼星科技的道路时,刘杰对于创业的感悟有了新的理解。在创业最开始的阶段,刘杰会认为有眼光、努力等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但当真正尝试创业之后,发现"坚持"对于创业者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品质。刘杰表示,关于创业这件事他从未想过放弃,没有考虑过除了创业还有别的选择。这份坚持,让任何困难都无法将他打倒,将盼星科技打倒。当然,刘杰口中的坚持并不是知道前方道路不通仍要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是愚蠢又浪费的做法。坚持的是创业这件事本身,而不是只死守一个项目。抱着这样的信念,年仅四岁的盼星科技在经历不少大风大浪之后,依旧不断地摸索与调整。如今,盼星科技正慢慢走向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未来正如它名字的由来一般——"Passion",激情而热烈。

娓娓而谈

抱团取暖、内联外引……就业季,在逆境中突围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就业季 在逆境中突围湖南部分高校就业状况调查每所高校的就业登记表上的每一个名字,都牵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串上升的数字背后,都凝聚一群人的呕心沥血。 校园的体育馆,第一次没有了一长溜的企业负责人和申请offer的同学。2020年的春季,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袁航在家中用一种新的方式与用人企业接触——“打开公众号,点击完善基本信息,浏览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听宣讲,网上面试……” 春节后不久,他就找到了工作机会。 在湖南,位于长沙南城长沙理工大学是最早报出就业喜讯的高校之一——到6月12日,该校就业率达74.7%。 今年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国人措手不及。传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辉煌不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 率先吃螃蟹的,也最早尝到肉的味道“以前春招秋招,体育馆里至少有几百家企业来,人潮滚滚。疫情后,两边都不能面对面了解,怎么有效果?”一位长沙高校的就业处处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初时大家都有些发蒙。 相比之下,长沙理工大学算是赶了个“早集”。该校招就处处长曹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学校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36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人,本科生6660人。2月初该校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时就调整了春季学期的就业工作方案,抓紧与用人单位联系,并向应届毕业生致信,传递调整的策略。2月7日,招就处在官微、官网推出“首届春季毕业生线上视频双选活动周公告”,将线下招聘活动全部转为线上。 长沙理工大学的行业特色鲜明。曹瑛说,去年秋招,土木、交通、IT等专业基本完成招聘,近一半的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整个寒假,招生就业处所有人都在“疯狂”联系用人单位,寻求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解决网上宣讲、网上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的技术问题,打消了用人单位线上招聘的顾虑,一度“电话打爆,嗓子喊哑”。 据悉,长沙理工大学早在一两年前就尝试“云招”,鼓励学生做电子简历。2018、2019年,已在湖南省内首次尝试电子签约。这无意中为应对疫情后的尴尬局面做了铺垫。 倾注全力于“宅家就业”的湖南远不止一个高校。近日,中南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赞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将就业工作转向“空中频道”,设法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网络桥梁”。 目前中南大学就业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已入驻单位15747家,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单位及岗位数据,并运算分析趋势及原因,这极大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曾因考研错过秋招的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小蔡是这一系统的受益者。宅在家中“焦躁不安,度日如年”的他,连声夸赞“云招聘”高效便捷:投出简历后一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最后找到如意的工作。 徐赞介绍,不久前结束的中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第一场大型网络招聘会上,1055家单位参加,提供6.8万多个岗位,收到的学生简历超过1.5万份。 抱团取暖与内联外引作为985高校,尽管采取了诸多努力,截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6月初采访时,中南大学就业率也只略高于去年同期。 以医学生为例,受疫情影响,国内医院大多无法正常运营,卫生系统招录人员的工作往后推延。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毕业生,首当其冲。 疫情之下,除了独立举办大型网络招聘会,湖南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与外校结盟方式化解重压。 中南大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强强联合”,举办专业特色鲜明、地域分布集中的空中双选会,还上线了“同饮一江水·湘鄂一家亲”三校联合2020届空中双选会;同时,他们还与各关联高校一起举办冶金行业、化工行业、医学行业的空中双选会,“资源共享,一起吃饱”。 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谈传生说,从春节后到5月22日,该校一共举办了线上招聘会23场,与43个省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对接,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超20万个。这些岗位不是“独食”,而是对所有学校学生开放竞争。 同在岳麓山下的211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则采取“内联外引”方式破局。6月9日,该校招就处处长周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截至当日,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数据没有一点水分,这是全校拼到极致的结果”。 周俊直陈疫情后的就业之难:作为中南地区知名高校,彼时学校一声招呼,至少一两千家单位会来线下招聘,而且他们还要审核筛选一遍,校园内挤得满满当当。疫情之后,线下无法开展招录工作,云校招等3个招聘平台成了主战场。 “早期效果都不错”,周俊说,但在几十次实践中,他们发现不太适应云招聘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就像网恋一样,还是要见面才能谈结婚吧?”挖掘内部潜力成了有效手段。充分动员校友资源、发挥授课教师的人脉作用,成了各个学院的基本动作。 负责招就工作多年的周俊说,很多学院都是利用自身影响直接越过平台“穿透”到用人单位,这样解决了网上招聘的信任问题。 一些高校,不少退休的老教师也上阵发挥余热。疫情来袭后,长沙理工大学79岁的退休老教师陈均杰在线上为学生就业奔波,通过语音电话跟单位联系,推荐了10名学生到校友企业工作。 冷面如何成热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研发现,许多高校的文秘、财会、新闻、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就业受疫情冲击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湖南多所高校招就部门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学生在今年的就业中优势明显。部分文科专业,因为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线下教培机构受到冲击等,形势相对严峻,让他们最为操心。 僵局之中,也有跑出黑马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学文介绍,此前的“香饽饽”这届却遭遇大困难。为帮学生谋求出路,学院费劲心力,根据行业现状,提出了“跨界就业”的工作思路,把毕业生引导到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科技等领域就业。院长钟永德带头,先后通过登门拜访等方式,“敲开”了20余家企业的“大门”。 得知湖南一家传媒有限公司有用人需求后,他们推荐了6位同学参加应聘。其中,刘明静、黄曼荷等4位同学顺利通过录用考核,拿到毕业证后即可正式签约入职。 张学文说,掌握用人单位需求至关重要。院学工办老师经常主动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在满足岗位用人的前提下,对毕业生的简历表述、面试指导进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慢慢扭转被动局面。 湖南师范大学的做法亦大致相同。其旅游学院206名学生中,6月上旬时,就业人数已经过半。 在中南大学的就业榜单中,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文学院排在前列,就业率超过八成。中南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赞认为,局面得以扭转,一方面有院领导班子拿出全部人脉的因素,另一方面,该院对于就业抓得很早。大一就开始推进就业教育,大二阶段模拟的职场应试,做简历和培训。“早起的鸟儿飞得更远!” 然而,也有几位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指出,长沙的高校有着区域优势,这是湖南其他地方学校无法比拟的。尤其不在长沙的二本院校,今年文科类专业承受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以前说公务员考试,名校学生考不过普通学校的学生,但现在这一项工作延后了。”他们建议,动员学生参加中小学教师招录、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疫情中高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长沙多家高校的信息系统和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高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疫情中十分突出。 从数据来看,实用性岗位的需求大于研究性岗位,理工科超过文科类。上述学校的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土木、材料等专业都很抢手,但一些冷门专业依然难以撬动。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疫后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而从一些高校反馈的信息表明,相当部分民企的薪资有所下调,部分甚至高达30%。 多位高校招就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岗位和薪酬的要求差距很大。在校学生以往届薪水为参考,用人单位则需要面对现实的经济形势。例如,湖南高校往届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起薪至少年收入30万元以上,最高的可以拿到60万元。而如今,能开出30万元以上年薪的企业锐减,这又导致很多毕业生把目光聚焦更稳定的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行业龙头。 徐赞说,有色采选冶企业是中南大学毕业生的“传统强项”,但前几年有断层迹象。疫情后,这一板块受到学生们的重视,就业数据翻倍增长。今年湖北大冶一家就收录了几十名学生,华为领走了80多人。只有300多名毕业生的交通学院就业率高达90%,其中,去国家铁路、轨道交通集团、中车集团就业的就有150多人。 也有高校反映,法律专业学生就业也有苦乐不均的问题。律所有大量机会,薪酬增长也快。但很多学生期望进入公检法部门,不少人在待考中,因此就业欲望不积极。“我们想有一碗饭先吃下去,但学生希望一次端上好饭碗”。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招就部门人士则指出,人才高消费的理念导致的毕业生学历提升愿望在增强,不就业、慢就业现象逐步凸显。 市场化倒逼教改周俊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是想进大城市,到基层就业的意愿下降。“有辅导员联系单位后给家长打电话,一听不在大城市,家长就一口回绝,说再养孩子一两年不费事。”他感慨,当年,自己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下基层锻炼成熟后再上来,但现在家长的目标太现实了。 他认为,这样的定位有误差,因为家长的愿望、孩子的能力与市场的实际要求往往有差距。 例如,长沙市有编制的教师是很多师范类学生向往的岗位,但考试竞争压力高达1∶500,应届生不仅要和全国优秀学生竞考,还要面对有数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辅导员做工作,可以去民办学校锻炼几年再来试,也可以到其他地市级的学校,这样机会更多。但知易行难。”周俊说,国家给了许多政策,企业也有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成为关键。 他常拿一个事例给学生们作宣讲:原来他带过的一个助理进入了某央企,到了上海工作数月,结果因为压力太大又返回长沙,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经历一次后,人就找得到自己的定位了。”湖南一位高校负责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该校未就业的学生中,10%有offer在手,但多数在等更好的机会。其实国家经济体量大,等慢慢恢复后,就业问题总能解决。“从历史上看,再难,几年也消化了”。 今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引起了不少高校的重视。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谈传生认为,教学质量才是承载就业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要对标社会的要求改造,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时而动应需而变,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就处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后招生与就业更要建立联动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各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并将此作为一种资源来掌控,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高校求大求全,与市场脱节、与产业脱节的专业,会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巨大浪费。 周光礼说,德国、丹麦等一些欧洲国家高校结合产业发展来培养人才的方式值得借鉴。国内像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高校已经在推进改革步伐,并裁撤了一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他认为,这也是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倒逼所致。而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就是高校要建立内省和评价机制,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产教一体,而不是让高等教育工作与社会隔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22日 05 版

戚顾

在逆境中突围 湖南部分高校就业状况调查

6月9日,由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系列活动——“走进中南林”暨软件业专场招聘会,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办。这是疫情发生后,在湖南省内高校举办的第一场线下招聘会。据了解,当天共有2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成功签约或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摄每所高校的就业登记表上的每一个名字,都牵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串上升的数字背后,都凝聚一群人的呕心沥血。校园的体育馆,第一次没有了一长溜的企业负责人和申请offer的同学。2020年的春季,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袁航在家中用一种新的方式与用人企业接触——“打开公众号,点击完善基本信息,浏览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听宣讲,网上面试……”春节后不久,他就找到了工作机会。在湖南,位于长沙南城长沙理工大学是最早报出就业喜讯的高校之一——到6月12日,该校就业率达74.7%。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国人措手不及。传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辉煌不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率先吃螃蟹的,也最早尝到肉的味道“以前春招秋招,体育馆里至少有几百家企业来,人潮滚滚。疫情后,两边都不能面对面了解,怎么有效果?”一位长沙高校的就业处处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初时大家都有些发蒙。相比之下,长沙理工大学算是赶了个“早集”。该校招就处处长曹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学校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36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人,本科生6660人。2月初该校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时就调整了春季学期的就业工作方案,抓紧与用人单位联系,并向应届毕业生致信,传递调整的策略。2月7日,招就处在官微、官网推出“首届春季毕业生线上视频双选活动周公告”,将线下招聘活动全部转为线上。长沙理工大学的行业特色鲜明。曹瑛说,去年秋招,土木、交通、IT等专业基本完成招聘,近一半的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整个寒假,招生就业处所有人都在“疯狂”联系用人单位,寻求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解决网上宣讲、网上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的技术问题,打消了用人单位线上招聘的顾虑,一度“电话打爆,嗓子喊哑”。据悉,长沙理工大学早在一两年前就尝试“云招”,鼓励学生做电子简历。2018、2019年,已在湖南省内首次尝试电子签约。这无意中为应对疫情后的尴尬局面做了铺垫。倾注全力于“宅家就业”的湖南远不止一个高校。近日,中南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赞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将就业工作转向“空中频道”,设法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网络桥梁”。目前中南大学就业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已入驻单位15747家,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单位及岗位数据,并运算分析趋势及原因,这极大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曾因考研错过秋招的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小蔡是这一系统的受益者。宅在家中“焦躁不安,度日如年”的他,连声夸赞“云招聘”高效便捷:投出简历后一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最后找到如意的工作。徐赞介绍,不久前结束的中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第一场大型网络招聘会上,1055家单位参加,提供6.8万多个岗位,收到的学生简历超过1.5万份。抱团取暖与内联外引作为985高校,尽管采取了诸多努力,截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6月初采访时,中南大学就业率也只略高于去年同期。以医学生为例,受疫情影响,国内医院大多无法正常运营,卫生系统招录人员的工作往后推延。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毕业生,首当其冲。疫情之下,除了独立举办大型网络招聘会,湖南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与外校结盟方式化解重压。中南大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强强联合”,举办专业特色鲜明、地域分布集中的空中双选会,还上线了“同饮一江水·湘鄂一家亲”三校联合2020届空中双选会;同时,他们还与各关联高校一起举办冶金行业、化工行业、医学行业的空中双选会,“资源共享,一起吃饱”。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谈传生说,从春节后到5月22日,该校一共举办了线上招聘会23场,与43个省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对接,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超20万个。这些岗位不是“独食”,而是对所有学校学生开放竞争。同在岳麓山下的211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则采取“内联外引”方式破局。6月9日,该校招就处处长周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截至当日,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数据没有一点水分,这是全校拼到极致的结果”。周俊直陈疫情后的就业之难:作为中南地区知名高校,彼时学校一声招呼,至少一两千家单位会来线下招聘,而且他们还要审核筛选一遍,校园内挤得满满当当。疫情之后,线下无法开展招录工作,云校招等3个招聘平台成了主战场。“早期效果都不错”,周俊说,但在几十次实践中,他们发现不太适应云招聘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就像网恋一样,还是要见面才能谈结婚吧?”挖掘内部潜力成了有效手段。充分动员校友资源、发挥授课教师的人脉作用,成了各个学院的基本动作。负责招就工作多年的周俊说,很多学院都是利用自身影响直接越过平台“穿透”到用人单位,这样解决了网上招聘的信任问题。一些高校,不少退休的老教师也上阵发挥余热。疫情来袭后,长沙理工大学79岁的退休老教师陈均杰在线上为学生就业奔波,通过语音电话跟单位联系,推荐了10名学生到校友企业工作。 冷面如何成热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研发现,许多高校的文秘、财会、新闻、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就业受疫情冲击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湖南多所高校招就部门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学生在今年的就业中优势明显。部分文科专业,因为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线下教培机构受到冲击等,形势相对严峻,让他们最为操心。僵局之中,也有跑出黑马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学文介绍,此前的“香饽饽”这届却遭遇大困难。为帮学生谋求出路,学院费劲心力,根据行业现状,提出了“跨界就业”的工作思路,把毕业生引导到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科技等领域就业。院长钟永德带头,先后通过登门拜访等方式,“敲开”了20余家企业的“大门”。得知湖南一家传媒有限公司有用人需求后,他们推荐了6位同学参加应聘。其中,刘明静、黄曼荷等4位同学顺利通过录用考核,拿到毕业证后即可正式签约入职。张学文说,掌握用人单位需求至关重要。院学工办老师经常主动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在满足岗位用人的前提下,对毕业生的简历表述、面试指导进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慢慢扭转被动局面。湖南师范大学的做法亦大致相同。其旅游学院206名学生中,6月上旬时,就业人数已经过半。在中南大学的就业榜单中,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文学院排在前列,就业率超过八成。中南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赞认为,局面得以扭转,一方面有院领导班子拿出全部人脉的因素,另一方面,该院对于就业抓得很早。大一就开始推进就业教育,大二阶段模拟的职场应试,做简历和培训。“早起的鸟儿飞得更远!”然而,也有几位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指出,长沙的高校有着区域优势,这是湖南其他地方学校无法比拟的。尤其不在长沙的二本院校,今年文科类专业承受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以前说公务员考试,名校学生考不过普通学校的学生,但现在这一项工作延后了。”他们建议,动员学生参加中小学教师招录、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疫情中高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长沙多家高校的信息系统和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高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疫情中十分突出。从数据来看,实用性岗位的需求大于研究性岗位,理工科超过文科类。上述学校的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土木、材料等专业都很抢手,但一些冷门专业依然难以撬动。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疫后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而从一些高校反馈的信息表明,相当部分民企的薪资有所下调,部分甚至高达30%。多位高校招就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岗位和薪酬的要求差距很大。在校学生以往届薪水为参考,用人单位则需要面对现实的经济形势。例如,湖南高校往届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起薪至少年收入30万元以上,最高的可以拿到60万元。而如今,能开出30万元以上年薪的企业锐减,这又导致很多毕业生把目光聚焦更稳定的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徐赞说,有色采选冶企业是中南大学毕业生的“传统强项”,但前几年有断层迹象。疫情后,这一板块受到学生们的重视,就业数据翻倍增长。今年湖北大冶一家就收录了几十名学生,华为领走了80多人。只有300多名毕业生的交通学院就业率高达90%,其中,去国家铁路、轨道交通集团、中车集团就业的就有150多人。也有高校反映,法律专业学生就业也有苦乐不均的问题。律所有大量机会,薪酬增长也快。但很多学生期望进入公检法部门,不少人在待考中,因此就业欲望不积极。“我们想有一碗饭先吃下去,但学生希望一次端上好饭碗”。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招就部门人士则指出,人才高消费的理念导致的毕业生学历提升愿望在增强,不就业、慢就业现象逐步凸显。 市场化倒逼教改周俊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是想进大城市,到基层就业的意愿下降。“有辅导员联系单位后给家长打电话,一听不在大城市,家长就一口回绝,说再养孩子一两年不费事。”他感慨,当年,自己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下基层锻炼成熟后再上来,但现在家长的目标太现实了。他认为,这样的定位有误差,因为家长的愿望、孩子的能力与市场的实际要求往往有差距。例如,长沙市有编制的教师是很多师范类学生向往的岗位,但考试竞争压力高达1∶500,应届生不仅要和全国优秀学生竞考,还要面对有数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辅导员做工作,可以去民办学校锻炼几年再来试,也可以到其他地市级的学校,这样机会更多。但知易行难。”周俊说,国家给了许多政策,企业也有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成为关键。他常拿一个事例给学生们作宣讲:原来他带过的一个助理进入了某央企,到了上海工作数月,结果因为压力太大又返回长沙,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经历一次后,人就找得到自己的定位了。”湖南一位高校负责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该校未就业的学生中,10%有offer在手,但多数在等更好的机会。其实国家经济体量大,等慢慢恢复后,就业问题总能解决。“从历史上看,再难,几年也消化了”。今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引起了不少高校的重视。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谈传生认为,教学质量才是承载就业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要对标社会的要求改造,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时而动应需而变,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就处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后招生与就业更要建立联动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各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并将此作为一种资源来掌控,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高校求大求全,与市场脱节、与产业脱节的专业,会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巨大浪费。周光礼说,德国、丹麦等一些欧洲国家高校结合产业发展来培养人才的方式值得借鉴。国内像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高校已经在推进改革步伐,并裁撤了一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他认为,这也是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倒逼所致。而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就是高校要建立内省和评价机制,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产教一体,而不是让高等教育工作与社会隔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进退中绳

救人英雄成为创业能手

因为开发了一款名为“考研里手”的微信小程序,李升志再一次成为被媒体关注的人物。7年前,他曾因刚入长沙理工大学校门就开始创业而为同学关注;3年前,他又因与同学勇于救人受到媒体广泛报道。不甘心“太正常”的生活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书并顺利就业,作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学生,李升志极有可能像很多学长一样,毕业后走进水利局或港务局这样的单位,开始有条不紊的生活。可是李升志觉得这样“正常而稳定的生活”可能不适合自己喜欢冒险的性格。刚进入校门时,当众多同届学生还在忙于适应大学生活时,脑筋转得快、不安分的李升志开始留意到学校的机会——“创业致富的机会”。他发现,很多高年级的学生都在参加计算机二级的培训班,就长沙理工大学而言,每年大约有400~500人参加这样的学习,然后考证。有些心动的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市场分析:除了计算机专业外,很多工科学生都会去考计算机二级证书。除了长沙理工,湖南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为此奔波。然而,进行这个培训,需要好的师资、场地,更重要的是,要到各个学校开课,必须能有资源联系到大学的计算机机房。这些条件刚入校几个月的李升志都没有。他用“商业收购”的方式解决了资格的问题。一个大四的河南籍学长创办了培训班,李升志通过家人的支持,与同学赵新攀凑了几万元拿下了这个培训项目和背后的资源。开始的几年顺风顺水。市场需求不错。在理工科学生中大热的计算机考证,加上前期学长的市场开发,足以支持项目稳定发展。但李升志的目标却是要把类似的培训做向全国。他腾出时间开拓市场,很快拿下了长沙医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涉外大学等一些长沙高校的市场。再后来,湘潭等地市高校也陆续开课办班。着实让李升志享受了几年成功的味道。这对他思考已久的全国拓展计划是一个激励。李升志的目标是做一个人机交互的培训项目,把计算机教学考证放到网上开展。萌发这个想法的原因是,培训类项目对于师资和管理要求很高,很难用加盟店的方式推开。他设想互联网可能是一个途径。不过,这次迎接他的是一次惨败——“投入的钱都漂到水里了”。5月26日,他和记者聊到此事时反思:想得太远了,但实力不济。因为这样的人机交换模式需要有很强的技术团队研发软件。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不是他的团队能做到的。创业路上的见义勇为低谷期间,李升志还是没有放弃创业之路。想来想去,他把目标放到了做中小学文化培训上。几年的创业经历让他认识到,做教育培训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和成本控制,其中主要是人力资本开支。打量长沙周边几千家做中小学培训的机构,他发现90%的机构无特色,处于薄利的水平。真正高利润的是那种中小学老师自己开办的,独具场地和师资优势的项目。他选择了做中间层面的方式,自己组建师资团队、租赁场地,不敢再贪大求全。就在此时,李升志和伙伴赵新攀意外成了媒体报道的“英雄”。2015年4月1日下午6时多,李升志和同学赵新攀像往常一般走向培训中心,突然发现在二楼与三楼间的楼梯上,一名20多岁的男子仰面躺在地上,头部出血。此时,身边不断有人走过,但没有人伸出援手。两人没有多想,赶紧动手救人。他们联系电信营业厅尝试解锁手机,联系伤者家人,却被疑为骗子多次遭到痛骂。情急之下,赵新攀赶紧拨打120,并马上到ATM机上取了一些钱,以备垫付医药费。后来赶来的受伤男子父母发出疑问:孩子受伤是否因为与李、赵两位同学争执导致?两人后来被现场的视频证明了清白。他俩忍辱救人的事迹很快在长沙理工大学校园内传开。一个救人的插曲让声名鹊起,在网络上获赞无数,也触动了他们再度尝试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想法。新发明助力“挤第二座独木桥”赵新攀之后因为毕业离开,李升志的合伙人变成了学弟林恩承。2017年,长沙理工大学2014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林恩承决意要“挤第二座独木桥”考研。在考研报名前的那段时间,快升大三的林恩承在好几个学校之间犹豫不定。于是,他找到了李升志咨询考研问题。这3年,李升志给上千名考研学生做过公益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大学生们在不同的时间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没有人指导、回答,也没有合适且便捷的渠道咨询。“一方面,每个高校网上公布的研究生报考信息不完整且没有系统的考录比等统计数据;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自主命题,考生无从知晓每年专业课难度如何,而且每个学校考研复试的重点不同。”李升志说,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是很松散的状态,在备考时,他们很希望有一个学长做引路人,给自己鼓励。这其中就包括林恩承。备考过程中,公共课目及专业课需要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点?要投入到怎样的程度?林恩承坦言,当时自己“两眼一抹黑”。“只得不厌其烦地向老师和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的研究生请教,他们的帮助和指点让我了解到很多信息,更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今年3月,他收到了上海交大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据了解,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近3年连续增长了73万。目前,全国考研录取率只有25%。作为“过来人”,林恩承想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学弟学妹们。而此时,李升志也萌生了开发一个能便捷解决考研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专业平台。为何不做一个微信小程序呢?两人相互交流后一致认为在校研究生是专业平台回复信息的“最佳能手”,“他们清楚考研细节,与备考生感同身受,在回答问题的时间上具有可操作性,即使他们碰到难题,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交际圈,向更多优秀研究生和老师求助解决。”另外,李升志在前些年跑各地高校做计算机培训时,也发现了很多高校其实对于建造一个平台,解决考研中“天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感兴趣,并有合作意向。他设想,集合高校考研成功的学生资源于平台,可以极大地提升备考效率。李升志告诉记者:在“考研里手”上,“回答速度快的研究生,将从平台获得更多的奖励,例如更优先的通知权、更高的收益分成,从而对本科生的回答速度作出保障。”据悉,目前已经有几千研究生在该平台注册,含括13大学科专业。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李升志和林恩承切入到了一个新的机会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络课程备考、咨询相关事宜,已经成为当下多数“考研党”的首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选择网络课程的考研学生比2016年增加了50%,接下来的人数会更多。对此,李升志分析,目前考研学生大多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多数一开始就熟悉并认可网络学习的模式,不少人已经依赖网络学习的模式,考研网络咨询或备考,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