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很多的具备推免生保研资格的高校都公布了相关数据,作为位于湖南长沙的一流大学中南大学,保研数据延迟到现在才有公布,但也没有完全公示,在此我们看看已经公布出来的相关数据。2021届中南大学公示保研名单685人,对应的已经公示名单的13个学院毕业生人数4000余人计算,保研率在17%左右。在公示的13个学院中,保研人数最多的为土木工程学院,有117人获得了推免资格,本学院的保研率刚好达到学校整体的保研率17.2%左右;而保研率最高的学院是生命科学学院,虽然仅有15人获得保研资格,但保研率达到了19.5%;另外基础医学院,也只有12人获得了推免资格,但保研率达到了19.4%。另外保研资格人数中计算机学院有112人获得了推免资格、保研率却只有16.7%;机电学院84人、保研率17.9%;商学院81人、保研率15.8%;化学化工学院50人、保研率为17.3%;粉末冶金研究院46人、保研率18.2%;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43人、保研率18.5%;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41人、保研率16.4%;物理与电子学院37人、保研率16.3%。文新院31人、保研率15%;湘雅护理学院16人、保研率18.6%。13个已经公示保研情况的学院中,远高于平均保研率的学院有5个、相当的有3个、低于平均数的有5个。在中南大学2021届保研人数中,723人选择继续留校读研,去往中山大学的有39人、北京大学15人、厦门大学16人、华南理工大学13人、武汉大学法学院9人等;2020届保研学生去向为544人留校,中国科学院大学60人、中山大学46人、清华大学38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人、北京大学(加医学部)27人、国防科技大学13人、华南理工大学10人、中国人民大学12人等,可见中南大学保研学生去向除最常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外,最喜欢的还是中山大学。2021年中南大学计划录取2216名保研学生,从公示内容来看,学生来自全国239所高校,分布范围非常广,其中学生人数超过30人的有8所高校,分别是中南大学本身的723人之外,还有湘潭大学83人、郑州大学58人、湖南师范大学47人、南昌大学45人、南华大学45人、江西理工大学35人、西南交通大学31人。拟录取保研学生超过20人的还有10所,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27人、合肥工业大学27人、贵州大学26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6人、中国矿业大学25人、广西大学25人、湖南农业大学22人、湖南科技大学22人、长沙理工大学21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人、昆明理工大学20人、贵州医科大学20人等。可见湖南省内的名校保研学生去向以中南大学为主。另外超10人的高校有21所,其中包含有四川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河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吉首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与医学类高校。其它选择中南大学读研的知名985高校还有四川大学7人、厦门大学5人、重庆大学5人、山东大学4人、中国海洋大学4人、东南大学3人、武汉大学3人、华中科技大学3人、大连理工大学3人、复旦大学2人、中山大学2人、湖南大学2人、北京大学1人、西安交通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华南理工大学1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人、东北大学7人、兰州大学13人、吉林大学12人等等。选择中南大学读研的985高校学生有21所、211高校有75所,虽然有些高校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太多,但也同时说明中南大学在985、211高校学生心目中还有一席之地。比如医学类高校的天津医科大学8人、南京中医药大学1人、上海中医药大学2人、中国药科大学2人、北京中医药大学1人、北京协和医学院2人、成都中医药大学1人、温州医科大学1人、西南医科大学4人、山西医科大学5人、中国医科大学5人、安徽医科大学6人、福建医科大学6人、昆明医科大学8人、新疆医科大学9人、河北医科大学9人、重庆医科大学12人、哈尔滨医科大学13人、大连医科大学13人、广西医科大学15人、贵州医科大学20人等。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1)在选择院校方面起初我也有过很多迷茫,后面经过同学推荐了解到了中南大学,便马上上网搜了搜经验,发现中南大学社工的老师比较和蔼并且不歧视双非,除了复试晚没别的毛病。再加上本人很喜欢长沙这个城市,一时冲动就定了这个学校。当然,我选择社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本科就是读社工的,相对于跨考来说没那大难度,再加上社工专硕考英语二,很大程度上为我减轻了英语方面的压力。所以最后决定考中南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2)报录比指的是最终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的比例,这个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预估报考的竞争程度,但也不要太过于相信报录比,因为你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弃考,所以坚持下去就对了。关于中南的报录比,我这里提供一下近两年的一个数据:2018年报考人数53人,招生人数30人,但是推免1个,综合测评2个,去掉着3个非统招的报录比为1.96;2019年官方数据为报考人数116,招生人数26人,当年0推免,1个综合测评,报录比为0.22。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报考人数毫无疑问是会增加的,同时中南慢慢缩招,这个难度就慢慢上去了。而且今年本来是缩招到14人,但由于疫情扩招到24个,我猜测明年大概率依然保持在20几个左右。但总的来说,中南的知名度没那么大,无形之中还是减低了一点难度。二、考研初试经验1.公共课(1)英语单词我跟的是朱伟老师,前期一直在看恋恋有词配套的视频课,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视频课有点鸡肋且费时,现在6月份了还在看视频的同学赶紧停手啊,这还不如你每天踏踏实实的背来的见效快。同时我搭配的背单词软件是墨墨单词,亲测好用,就是可能要开会员买单词有点麻烦,我当初是在淘宝买的破解版,单词没有捷径,老老实实的背就对了。阅读我前期跟的是何凯文,发现有点不适合我马上就换成了唐迟,唐迟老师讲解的还是很清楚的并且不啰嗦。暑假的时候开始做英语一的阅读(英语二真题比较少,我当时是计划九月份开始再刷),一般是一天1篇或者2篇,这里我要提醒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完全是我本人的血泪史,大家都说英语一比英语二难,如果你英语一阅读做好了,英语二还会难吗?但事实上,当我通过一整个暑假把英语一的题感找到之后,英语一的阅读我基本保持在36分左右,可当我开始刷英语二的阅读时,我受到了打击,我发现英语一和英语二之间的答题思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当时真的很难适应英语二的真题,甚至一度想换考英语一的学校……所以大家也不要太依赖英语一的真题,避免出现我的情况。你们完全可以利用英语二的真题,不用嫌少,每篇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老师出题的意图在哪,设置的陷阱是什么,每个错误选项的来源等等,基本上阅读就可以搞懂。完型和新题型也是9月开始跟宋逸轩老师的课,她讲的比较技巧,值得一听,很玄学;作文是人人都知道的王江涛老师,中规中矩吧,我大概是11月份才开始背作文,并不是完全背模板,而是自己整理了一下,吸取各个模板的精华整理了专属自己的一套作文模板,背起来会更轻松。(2)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听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听完一节课,我就会找到肖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进行自我测评,每次做题完都需要进行复盘,了解错误的原因,在每个选项中写上易错点,1000题我是重复刷了3遍左右,同时给错题标记错误的频率,这样可以缩小复习范围,后期复习时就可以只看自己1000题中错的多的地方。到了10月11月12月的时候主要就是做一做各个老师出的真题,然后肖4的大题。在这里推荐徐涛老师的公众号,里面到了后期都有跟背的专题,适合早上起来的时候背一背,非常不错。2.专业课中南社工的参考书主要是5本,王思斌的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导论、朱眉华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以及郑杭生的社会概论新修。实际上5本书的内容有些是重复的,所以背诵的内容也不会太多。建议从暑假就开始背诵,实际上你背的越多越熟悉,你在考场上才写的出来,我是分两大部分背诵的,第一部分理论,第二部分为实务,首先是作出思维导图,把所有的理论和实务下的知识点(这里参考的是官网所给出的大纲)列出,然后分模块进行。社会学概论考的比较少,可以后期进行背诵,前期要把精力都放在理论和实务上,而且中南的理论比实务难一点,所以理论的基础一定要学扎实。关于实务的学习,主要是后期需要自己进行方案题的模拟,中南实务的题重复概率有点高,所以你们最好把真题做了,吃透就好,同时需要自己整理一下方案题的答题模板,一般给分都是看你的方案步骤是否完整,所以最好自己去搜集整理一下。3.困难:备考的过程是很痛苦很艰辛的,同时也是一条孤独的道路。我们都需要忍受这种孤独,别人放假去玩的时候你只能在图书馆学习,可能看着自己的舍友们在朋友圈激情互动你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对于我这种比较敏感的人来说真的很痛苦,好像一瞬间自己变得没有朋友了,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宿舍。刚开始并不能习惯,但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条路只能自己走下去。当我习惯孤独后,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我发现自己的专业课总是背了就忘,这让我很挫败,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像这个知识它就是不进脑子啊,于是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状态,每天睡也睡不好,学习的状态也很难调整到最佳,后面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开始给自己放小假,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尝试别的背诵方法,最后发现艾斯浩宾记忆曲线确实是最科学的记忆方法,但可能到了后期背诵任务会有点大,这个需要你们自己去试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实际上,不管走哪条路都会有困难,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三、考研复试经验1.复试情况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中南划线350分,上线29个人(今年的题目还挺难),招生24个(推免、综合考核、士兵计划占了4个),也就是说最后只需要淘汰5个人,这无疑是增加了上岸的概率。复试的分数为英语、专业课以及综合测评,每部分100分,最后录取分数为初试分数加上这三部分的分数。2.如何准备中南对于复试的参考书没有做出要求,根据往年前辈以及我的经验,依然是复习初试的参考书目就可以,同时需要了解当年的关于社工的时事,比如今年就是重点关注社工日和疫情。中南的复试题是自己抽签,很随机。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面试的专业课题目都比较基础,很少会超纲,所以只要按照初试专业课的准备进行即可。在准备的这个阶段我是没有联系导师的,等确定录取之后联系导师也不迟哈。准备好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并且要背的滚瓜乱熟。英语面试的准备不需要过多,准备几个常见题目的套话答案就可以。3.复试内容此次面试的题主要是一些比较基础且重点的题,比如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等等,难度不是很大,只要你背熟一般都可以应对。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慌张,更不能直接说不会,可以委婉的先道歉,然后说一些和题目相关的知识点,挽回老师的印象分即可,如果实在不会,就需要表示出自己之后会补足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谦虚好学的一个决心。命题偏向于社会工作概论和社会工作实务,这两本应该是重中之重。四、最后建议和鼓励很多同学会感到焦虑,这无可避免。有时候焦虑也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但要是焦虑过头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的话,也许可以考虑给自己一点放松的空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和朋友倾诉,调整好心态之后再重新出发会感觉自己更有信心。我是不主张和研友成群结伴的,一方面时间很难协调,容易浪费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会一直聊天无法专注学习,最好的就是找一个网上的同专业研友,共同监督,交流一些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进步。实际上考研很多人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坚持,付出的足够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可以的得到最好的诠释,当然虚假的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是没用的,也不要把网上大神的经验奉为圭臬,人家做啥你做啥,这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人的经验只是参考,让你们少走弯路,仅此而已。希望你们都能不忘初心,一战成硕!(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考研集训营”,相关考研资讯可前往查看)
中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成功经验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1)我本科是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的,通俗点来讲就是学物探的。物探属于地质行业的一个小分支,这个专业全国范围内开设的高校并不多,大多是一些地质院校才有我们这个专业,例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除此之外,中南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等综合性大学也开设有我们专业,且其实力也居于领先地位。我本人是在一所中下游211院校读的本科,对于物探专业虽不是很喜欢但也不讨厌,所以也没有转专业的想法。正因为如此,我选择的余地也不多。既然本科读的211,研究生为啥不选择个985或者顶尖的211呢,因此,我初步把目标控制在四所大学:吉大、中南、中科院、地大武汉(最有把握)。然后我又考虑到我家在湖南,中南也在湖南,吉大有点远,中科院数学是自主命题,地大武汉是这几所里最次的,最终我选择了考中南大学的本专业。(2)中南大学物探专业属于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它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学硕,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0);另一个是专硕资源与环境(085700)。二者唯一的区别是学硕考英一、专硕考英二。2020年中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进入复试名单17人,12人学硕,5人专硕,最终12人中有10人成功录取,两人被调剂到其他专业;专硕5人全被录取。除了考研的还有22人被推免和综合考核录取。我报考的是学硕,最终以初试第一、总成绩第二被拟录取。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增加,二战人数的比例也在增加,除此之外,录取的名额中保研的比例也在增加,这一切都使得考研成功上岸的难点在增加。录取的最低分为345分。总体来说考吉大、中南的难度差不多,二者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从历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初试350分以上大概率能进复试,被录取的可能也很大。二、考研初试经验初试考四门,英语一、数学二、政治及专业课。这四门难易程度及重要性都不同,故复习也有侧重。英语和数学必须尽可能早的开始复习,政治和专业课可以稍微推后点没关系。几乎所有科目的复习都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下面我分几个时间段来讲。大三下学期开学到暑假前(3月-6月),这段时间就是所谓的基础阶段,顾名思义,这段时间就是用来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内可以只进行英语和数学的复习。英语这段时间的目标主要是记考研单词,值得注意的是要把单词放到句子里记,原因有二:一是这样记得更牢靠不容易忘;二是很多平时我们很熟悉的单词在考研里考的是它的另外的意思,即所谓的熟词僻意。我选择的单词书是朱伟和唐迟的恋练有词,这本书的单词下面的例句都是考研英语真题,在记单词的时候顺便也见识了所谓的长难句,在以后做真题时还能进一步巩固单词,可谓一举数得。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配套的单词课价值不大,花费的时间多,干货却很少,实在不推荐大家去听。当然大三下学期课还是较多的,单词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记,比如课间,但是必须每天都坚持,特别是周末,很多人都容易松懈下来。大家记住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考研,便只顾风雨兼程!数学这段时间主要是把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和公式都重新记一遍。我采用的是以听网课为主,做题为辅的方式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这是我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计划,我选择听的是汤家凤老师的课,因为汤老师的课更注重基础一些,他讲的各方面都很详细。如果你觉得自己基础还不错的话,可以去听张宇的课,张宇课也讲的很好,框架搭的很好,不过有些基础性的东西他会略过不讲。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同济版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除此之外,我还买了一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把它当字典用,因为公式它上面全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记笔记的同时相当于再巩固了一遍,做题的时候也能快速翻到笔记那参考。这个时候切记不要去做真题,既打击了自信心,也浪费了真题。争取在暑假前过完第一轮复习。暑假期间(7月-8月),这段时间是整个复习期间的黄金时期,也是所谓的强化阶段。这个时期最好留在学校复习,不要回家。在这两个月里没有其他事,一心准备考研就好了。这一阶段的任务很重,要建立知识框架、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合理制定计划,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考研上午是考数学和政治、下午考英语和专业课。我上午复习的是数学,下午复习的是英语,在起床后和晚上复习的是政治和专业课。英语这时候重点要放在阅读上,我每天下午最起码做两篇阅读,我先把何凯文的KK三步法听完了再去做的题,当然,唐迟的阅读课也很厉害,这时候看个人喜好了。但是,记单词这个时候不能停,记单词是贯穿考研复习始终的,只不过后期花在单词的时间可以少一些罢了。数学这时候该开始听强化课了,我还是跟汤家凤的强化课程,跟着跟着我心态差点崩了,因为他的强化课好多听不懂,而且做他的1800题强化篇有很多不会,与此同时,我看到很多人的进度赶在我前面,内心就感到很焦虑,但最终我靠着和朋友互相鼓励最终坚持了下来。至于政治,我听的是徐涛的课,直接从强化课开始听,用的是他配套的核心考案,这时候我也开始刷选择题了,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其实也可以用徐涛的优题库,关系不大。这个时候背大题还为时尚早。专业课没啥好说的,因为我考的是本专业,不像一些跨考的同学,要花很多时间去背专业课,我的专业课基础还行,所以我采用的是以真题为主,教材为辅,查漏补缺的方式进行复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把更多时间花到其他难的学科上,比如数学。我用的参考书目是中南的官网上发布的参考书目,主要是张胜业的应用地球物理原理、李金铭的地电场与电法勘探、陆基孟的地震勘探原理、焦新华的重力与磁法勘探及顾功叙的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因为专业课只考重磁电震,电法占比最重,地震其次,重力和磁法各占15/100,所以我重点放在电法和地震上。冲刺阶段(9月-12月),这个阶段既有巩固前面所学又有进一步拔高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心态是最需要把握的,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崩溃的导致最后的弃考,这个阶段大都是做真题了嘛,所以一个点很重要:控制时间。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如果不严格控制时间,最后很有可能真正考试时考崩。这个阶段,英语除了阅读外该开始关注其他部分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作文。作文需要背,否则很容易在考场卡壳。数学开始一套题一套题的刷了,注意需要边刷边总结套路。政治也需要背大题了,专业课还是背。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就是做题和背书。到最后一个月时会有各种押题卷出来,大家选择需要慎重,政治肖四肖八是必买的,英语数学看个人喜好。这个阶段很容易心态崩,大家需要及时调节情绪,和好友倾诉是个好办法。三、考研复试经验复试情况我在前面已经交代了,总体来说推免生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进复试大概需要340分+的样子,不过一旦进了复试,被刷下来的可能不大,最多是被调剂。今年由于疫情,复试情况跟往年不大一样,尽管复试形式变了,但复试内容没变,仍然由三部分构成:专业基础、综合素质、英语面试。往年专业基础是笔试,考的内容和初试一样,不过题目更加开放,很多都不具有标准答案,仍然是以电法和地震为主。今年改为自己抽题,只有两三个题,改笔视为网络面试,感觉不太具有参考价值。综合素质和英语面试往年都是现场面试,综合素质类似闲谈聊天,只要别太紧张就行。英语面试就是自我介绍和英语问答,只需在网上检索常问的英语问题并准备好答案背熟即可。今年英语很特殊,第一次把英语问答改为翻译,中译英、英译中都有,而且是专业英语翻译。我完全没有准备,因为以往没有先例,且我是第一个复试的,我感觉自己翻译的很烂,差点直接崩溃,但我还是坚持答完了所有题目。结果虽然我英语面试成绩排名倒数,但是其他人也没比我高多少,最终我还是以总成绩第二被录取。整体来说复试还是不算很难,如果不是突然把问答换成翻译,我感觉我成绩会更好。四、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考研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你会遇到各种困难,有三点很重要:一是要坚持到底,不管你自己复习的怎样,一定要从头坚持到尾。当你走完这条路时,你会成长很多。二是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焦虑、沮丧、自我否定、愤怒等负面情绪在考研路上从不缺少,不能打败他们的终将被他们所打败。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乐观,始终为自己打气。阳光总在风雨后。三是要合理制定计划,要结合自身实际,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一定适用。(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考研集训营”,相关考研资讯可前往查看)
中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距离2020考研拟录取已经有一会儿了,一直想静下心来用文字记录一下自己这一年来的历程。最近终于把毕业相关的事情以及杂七杂八的琐事儿都弄完了就想着写一下自己在考研过程中的心得。本人考研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学学硕 初试:英语一77分、思想政治理论78分、专业课666药学综合A 213分,总成绩368分。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我是在大四那个寒假才开始着手收集考研的目标院校资料,自己先敲定了考研的专业大方向,那就是药学专硕或者是学硕中的药剂学或者药理学,再结合自己喜欢的城市最终筛选出了:(1)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药理学(学硕)专业课考试科目是652药学综合(在微生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中任选两门)(2)中山大学的药学专硕专业课考试科目是349药学综合以及药学学硕中的药剂学和药理学专业课考试科目是666药学综合A或667生物综合或668医学综合或669化学综合(3)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的药学专硕考349药学综合(包括药事管理、药理学、药剂学)湘雅医院的临床药学学硕考781医学综合(包括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或741药基综合(包括基础、有机以及分析化学)(4)华中科技大学的药剂学或临床药学(5)电子科技大学的药学专硕考349药学综合(包括药理、药剂、药分、药化)综合考量下来,因为自己本科时四大药学得较好,其它科目学得一般,而且有自己相熟的本科直系学姐去年成功上岸中大药学专硕,想着找专业课的资料以及进行后期各种咨询会方便。再有就是沿海地区的药学发展相对较好,中大的药理毒理学,药剂与制药工程在全国都是顶尖学科。药学院有广州校区和深圳校区,深圳校区往年分数线相对要低一点,两个校区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一样就想着自己先复习着走。看十月份的状态再具体选择校区。中山大学的药学学硕每年竞争都比较激烈,除掉推免名额,一般药剂统招只有2-4个名额,药理有6-8个左右,专硕除掉推免名额一般招50-60个,今年因为国家政策招了80个左右。所以除非是本科特别优秀且有拿得出手的科研奖项不然就报专硕稳妥一点。关于在择校和定专业中,自己一开始也是很小白,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慢慢有了清晰的方向。在后期医院实习中了解到了临床药学在医院主要做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申报以及患者的用药教育,但是在国内该专业发展起步不久,认可度还不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较广。在和本专业的老师以及师兄师姐聊过之后最终决定考药剂学。考研的过程中信息收集很重要,方向有时候比努力还重要。另外推荐一些个人觉得特别实用的公众号: 掌上考研(能在里面搜学校、查专业、找导师等等)、药学考研同盟(特别特别实用,里面会更新各个药学类招生高校的考研科目、分数线、招生目录、报录比等情况汇总)、中国教育在线EOL(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提供精准服务也很实用)还有医学硕博会PHARM PARK等公众号也比较可以。 二、关于考研初试复习经验(1)英语:词汇方面我找了朱伟的恋词系列和红宝书进行对比,后面买了朱伟的恋词,看了两节单词的视频讲解感觉太费时间,果断放弃视频直接开始背。开头我是书结合着单词APP百词斩一起背的,后面发现百词斩上看着提示的图片猜得出意思,但下来自己背效果不好。后面换了墨墨,里面的词汇衍生或者联想记忆都比较适合自己。现在都还在用墨墨背单词打卡。词汇方面我感觉没有特别推荐的,适合自己背得下来就好。三月到五月我才把整本词汇完整背了一遍,后面刷真题时我就只着重背高频词汇。六月忙着期末考试和实习分配的事儿没怎么背单词,只在APP上进行打卡。十月左右跟着唐迟的蹲坑词汇,都是真题词汇总结下来会发现重复率挺高,背完后刷真题效果很好。真题方面买的张剑的黄皮书搭配唐迟的阅读视频。我从2010年的真题视频开始看的,因为2010年是个考研英语的分水岭,开始分英一英二。2010年英一的阅读很经典,也有一定难度。我看了三遍左右然后开始刷真题,前期一天做一篇阅读,自己做一遍结合视频讲解改一遍,因为2010以前唐叔的阅读视频还加了长难句讲解,所以每完成一篇就会把长难句,熟词僻义以及自己作者出题的点总结在笔记本上。按照这个进度到了后面十月左右开始刷第二遍真题,保持每天两篇的量练手感。个人感觉唐叔2010以前的视频讲解深得我心,2015之后的视频有些讲解就有些强行扯逻辑,自己可以根据后期阅读做题的手感决定跟不跟视频。完型和新题型我没有做特别的练习,完型看了两节视频和自己不看视频做题都差不多在6-7分左右就没有管了。新题型看具体是哪种,排序和选标题之类的自己做着比较可以。这两个板块我都没有特别去攻克,十月二刷真题之后才开始练习的。作文方面我十一月才开始,跟的王江涛,讲课比较有趣,教的作文高分句式和结构比较多,拯救了自己写作无话可说的局面。不过后期对比自己写的作文和范文,会发现语言华丽但是内容空洞,很多套话。但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客观题答案对下来还可以但最终英语没上80分可能就是作文拉了后腿。所以啊,作文还是得前期老老实实积累着走。(2)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是九月才开始的,因为在医院实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专业课压力又重,就只能把政治的时间压缩了。我买的核心考案搭配徐涛的强化课,前期刷题买的肖秀荣的1000题,后期肖四肖八(听起来有点奇葩)。徐涛可真是宝藏男孩,讲课太太太好好玩了,刷1000题正确率还行,可是后面做肖八时完全和白痴一样错误率很高,心态差点崩。不过还是赶紧把1000题中的错题拿来看,认真总结肖八。后期刷肖四时选择题稳在40分左右。最终就是选择题救了命,因为2020的政治大题,肖大大很多没压上,一言难尽。十月开始每天跟着徐涛公众号和小册子背政治大题,给后期背诵减轻了压力。(3)专业课:专业课的资料我是找的中大学长买了真题集和视频资料,课本在网上买。前期我对照中大本科教学PPT将笔记补上,中途因为期末考试以及实习分配的事儿到八月才开始完整把四大药第一遍过完。第二遍开始我结合课后习题以及B站上的一些视频查漏补缺慢慢整理思路。但是四大药内容太多了,看了又忘忘了又看,看书+刷题效果一般。我只能改变策略将药分和药化结合在一起看,药剂和药理直接开背。到十一月开始我将中大近十年的666和349药综真题进行整理,在课本目录上标注每个章节所涉及到的考试内容,为自己背书提供思路。专业课决定你考研能否高分,自己这方面做得不好,中大九月研招网公布专业课参考书目时多加了一本药化,但自己直接放弃没看。导致考场上近二十分的题不会做。血的教训。时间充裕没有实习的小伙伴一定要认认真真将四大药反复背反复做题琢磨。三、关于复试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复试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遍采取线上复试。中大药学院2020考研划线和往年没有大的变化,英语和政治单科没有变,专业课划线降低。报录比在1:2左右,药理和药化的竞争很激烈。二月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自己联系了老师,所以在等待复试的过程中着重看了药剂专业知识,找了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翻译。但是因为今年疫情一直呆在家,每天强迫自己学习但效率还是不好,到后面五月开始陆续复试才真正学进去。网络复试形式没有参考意义我就不赘述了,我讲一下复试的流程和内容。我们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思政回答,我抽到的是关于十九大的,接下来是英文自我介绍,这个环节自己本来对着镜子练习时还可以,上场后背稿迹象很明显但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后面是文献翻译,投屏出来的字很小,自己又紧张导致这个环节答得极差,一度以为自己凉凉。接下来是专业问题考察,我抽到的是简述三种新制剂新技术,这儿都答上了。还抽到让我设计一款新冠药物,我答的老药新用的思路。后面老师还问了我读研完有什么打算之类的。总体来说因为今年线上复试考察时间有限,需要脑袋转很快才可以跟得上。还有就是即使答不上来我也一直保持微笑,落落大方的展示自己总是没错的。乱七八糟写了许多,想感谢坚持到了最后的自己。尽人事,听天命。确定了目标就加油去做,行动创造好运。希望在今后的求学生涯也要加油,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考研集训营”,相关考研资讯可前往查看)
一.学院介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座落在古城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1998年汉语言文学本科招生,2002年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挂牌成立文学院,2015年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共有教职工64人,本科生896人,研究生209人。现任党委书记罗军飞研究员,现任院长白寅教授。学院设三系:中文系、新闻系、数字出版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和数字出版3个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美学、审美文化学、文化产业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4个研究中心(中南大学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中非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湖南作家研究中心),4个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文学创作与传播研究基地、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基地)。设有教学所需的文献检索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演播室、录音室、多媒体信息中心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设施。二.地理位置湖南长沙三.招生人数及分数线四.参考书1. 欧阳霞.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21世纪新闻实训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2.丁法章.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3.蔡雯等. 《新闻编辑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4. 曹林. 《时评写作十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5.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7.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五.2020年真题334 一、名词解释调查性报道 社论 提要题 新闻背景 二、简答 稿件修改中分析法主要分析哪些方面 新闻记者素质包括哪些方面三、论述 功能定位与媒介定位的关系 对新闻发现依据的看法 四、评论 吉林公交车与出租车相撞事件, 怂恿者是否承担责任440 批判学派 (20天20题)知沟假说 (公众号推送)第三人效果 (公众号推送)媒介偏向论 (公众号推送)表征 二、简答拉扎斯菲尔德贡献 (20天20题,公众号推送)新闻批评的原则 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 评述框架理论 (模拟考)杜威与库利民主与媒体讨论的意义 (基础课,暑期课)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贡献 (基础课)四、材料题《我不是药神》 火爆原因与启示 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爱那个,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中南大学近日发布了该校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据悉,今年,中南大学硕士推免生接收计划为2160名左右,其中专业型学位硕士推免生接收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推免生接收计划的30%。以下是具体计划:中南大学2021年接收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指导性计划表 注:接收专业型学位硕士推免生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接收计划的30%。说明:考生提前登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完成注册及个人信息录入,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25日完成网上志愿填报以及接受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和待录取通知。考生如报考我校,请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第1天网上报名,二级单位尽快组织复试,并向复试合格的学生发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参加我校夏令营提前面试通过者必须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第1天网上报名,二级单位按报名先后顺序发出待录取通知(额满为止)。考生应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中南大学将分批次审核申请信息,本着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择优选拔,额满为止。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优先审核全国一流大学、所学专业为全国一流学科或在本科阶段已经做出突出科研成果的学生,择优选拔。来源:中南大学等 资料来源 |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审核 | 陈玥责编 | 王轩
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作者:陈福宽、王薏欣,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原题为《2021考研风向标》《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报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报考人数会超400万。而2020年是341万,2019年是290万,2018年是238万,近几年报名人数增幅都在17%以上。从录取率来看,2018年30%,2019年25%,2020年32%。预测2021年录取率不会超过28%。考研热直接反映了就业难的现状,很多学校或专业不是很理想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状,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报考研究生,继续提升学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加大筹码。但是,报考研究生的小伙伴们,在选择学校时千万要注意,不要被某些学校专业考试蓄意压分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毕竟我们为此付出的太多。先看一下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压分最严重的宁夏大学中国文学专业考试,满分150分,据网友称:“往年真题都有70分原题存在的情况下,大批考生被批0-50分,450余名考生仅一人过线”。从下表可以看出被判0分的不少于5人。对此,宁夏大学发布专家组复查结果。公告表示:教师阅卷紧扣“评分参考”,按照得分点严格给分,前后尺度一致;0分、个位分试卷是考生未答题或答题错误导致;试卷核分无误。核分无误,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去查询官网上的《宁夏大学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成绩复核等相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表示:如果考生对初试成绩存在异议,该校会对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的成绩复核申请予以认真核实。但是,复核时仅限核实考生答卷是否存在漏判、成绩合成错误、登分错误等情况,不重新评阅答卷,考生本人不接触答卷。个中滋味你品,你细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研究生考试中,压分的后果,严重的无法过国家线,自然就无法调剂,余下的分数不高,调剂成功率也大打折扣。一般来讲,压分的目的是为了刷一志愿生源,留调剂名额给“优质生源”,即本科读985、211的那些学生。这样的话,生源质量提高、学校水平就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就会跟着提高,政绩考评分数自然水涨船高。目前来看,考研党遇到压分的情况除了自认倒霉之外别无良策。那么在报名的时候尽量规避那些压分严重的学校就显得格外重要。选学校时可以参考一下网传的水旱区。水区阅卷较松;旱区阅卷严苛。分布:玩命极旱区:浙江大旱区:北京、天津、福建、江苏旱区:上海适中区:湖北、广东小水区:山东、安徽、甘肃、湖南大水区:陕西、河南、四川、辽宁、吉林、江西、广西、内蒙、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重庆玩命水区:云南、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神秘区:西藏自命题专业课由招生单位阅卷,如何判断是否压分?可以看历年复试名单,如果成绩普遍偏低,说明题目难或者压分,如果普遍偏高,说明试卷题目相对简单或阅卷较松。关于考研初试压分和择校的一些建议:1、压分要看专业。2、是否真的压分严重,要理智判断。3、远离专业课压分严重的院校。4、复录比过高的院校慎报。5、不保护一志愿慎报。6、看重本科出身院校慎报。7、复试时间太晚影响调剂。8、临时大量更换参考书目影响考试成绩。针对初试压分严重的高校及专业,这里做了个简单汇总仅供参考:宁夏大学的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学科语文、计算机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天津师范大学的历史、教育学西南大学的英美文学、自然地理、教育学广西大学的公共管理、电气首都师范大学的美术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云南大学的法学、历史南京理工大学的自动化山西大学的中国史内蒙古大学的中国史安徽大学的文学福州大学的机械浙江工商大学的金融专硕扬州大学的医学中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海洋大学的电子信息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机这些学校和专业名单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选择的时候以实际情况为准。祝小伙伴们顺利上岸!
马上快到2月了,大家最关心的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开放查询了。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成绩查询时间目前,已有多地公布了初试成绩查询时间,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已经为大家做了汇总:注意:初试成绩是由你报考院校所在省(市)发布,而不是报考点所在省(市)。成绩查询方式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登录网站按照要求输入省份、报考单位、考生姓名、身份证和准考证号码等即可查询。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以山东为例,在网页搜索“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按照要求输入身份证和准考证号码等即可查询。院校官网查询:大家可以搜索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进行成绩查询。(部分院校官网没有初试成绩查询入口)注意:若大家对成绩有异议,可以联系招考单位申请成绩复查。国家线公布时间通过国家线是进行复试和调剂的基本要求,所以除了自己的分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线的分数了。根据往年国家线公布的时间来看,今年应该也会在3月中旬公布。另外,还有34所自划线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上述院校的招生分数线是由院校根据报考情况自行确定的,考生只需关注院校的分数线,通过后就可以参加复试。对照往年分数线成绩查询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成绩有没有过国家线。现在21年的国家线还未公布,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020年的(专业学位类)国家线:2020年考研国家线(专业学位类)以上的数据只是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不管分数高低的考生,现在都不要着急,积极准备复试即可。关于复试虽然初试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准备复试刻不容缓!现在可能院校还未公布21年复试方案,但大家很有必要去查看往年的复试信息,多搜集信息。那复试一般考什么呢?复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又分为专业课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和面试以及综合面试。一般来说,国家线公布后,各高校就会开始复试和调剂工作。总之,大家早做准备就好,预祝大家都能查到好成绩哦~
想在985名校读研,考研时应该如何择校?2021年考研难度大揭秘!如今本科生就业变难,大学四年毕业后想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都非常困难。因此,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本科生遍地,学历贬值,只能通过提升学历来换取未来的高薪职位。不过也有人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身的现状,迎来人生的二次腾飞。所以这些人在考研的时候就非常倾向于名校,老牌985大学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每年报考985名校的同学都很多,考研的竞争非常大,很多专业仅仅只有一两个名额。若是想一战成功,应该如何在众多985大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呢?想在985读研,还不想二战,应如何择校?2021年考研难度大揭秘!老牌985大学一共有39所之多,就算同为985大学,其中也有一些学校好考,一些学校难进。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咨询小水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如果想进985名校,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就不得不说起985大学的分类了,考研难度梯次分配,考生要结合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这样成功读研的概率才大!01、难度最高的五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无疑是最难考的大学了,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能考进这两所大学的人可谓是非常拔尖的人才了。与这两所学校一样,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也同样不好考,主要是这些学校都都在发达城市,且都是自划线高校,很多专业复试线超高,考研复试的难度也很大。这五所学校考研难度最难,研究生基本都是保研为主,即使有统招名额也是只有一两个,复试线有的专业高达400多分。要知道考研总分才500分,能考到400多分对很多同学来说还是太难。如果考生实力不够强,本科学校不太好的话,很容易在复试的时候被刷掉,即使你考到了高分进入复试也一样难以成功。02、难度偏高但每年考取的人数不少: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要说考生清北的人不多,但是考上这些学校的人就不算少了。但是即使如此,考生也要注意,这些学校在985高校中实力靠前,选择这些学校的时候慎重选择他们的王牌专业。对于王牌专业来说,每个学校的复试线都很高,录取人数不多,要求也比较苛刻。若是考生想考这些学校,小水建议考生尽量选择他们的冷门专业,因为即使是再多人报考,也会有个别专业无人问津的现象,每年都有缺额出现。若是考生刚好报考了这个专业,分数只要过了复试线,就有被录取的可能了。03、难度不高但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学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如果你的本科就是211或985大学的话,可以申请这些学校的保送名额,若是申请不了,去报考这些大学也有比较大的概率会被录取,因为你的本科就不差。更何况这些学校的统招名额相对多一些,这些学校总体实力大体差不多,可以适当的选择自己要考的大学。但是注意避免这些学校的某个突出的专业,因为热门学校里的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太多,即使名额多也尽量不要选。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这所985大学,报考文学类专业的同学要格外注意,在众多211和985名校中,这个学校报考的人数无疑是最多的。有的专业曾一度达到400比1的人数报录比,可以说是相当的恐怖了。但是该校的非文学类专业就相对好考多了,考生可以尝试去了解后报考!04、比较好考的985名校,难度不高名额也多:重庆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最后小水介绍的这些大学大都比较偏远或者有专门擅长的领域,一些只为了考取985名校的同学可以在这些学校里选择。一般来说,理工类的院校报考文学类研究生好录取,而文学类、综合类的学校报考理工类的研究生要好考上的多。这些学校中,如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地方比那些在大小城市的名校偏一些,报考的人数就少了很多,相对比之下被录取的概率就高了很多。而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不是34所自主划线高校,很多专业在录取研究生方面只参照国家线,这样的话考生能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一些。要知道34所自主划线学校每年公布的专业复试线,一般都比国家线高了不少。经过以上的分析对比,想必大部分的同学都对这39所985高校有了清晰的认识。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考研定位,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英语较差,文学类的考生在考研的时候,想考985名校,尽量不要选34所自主划线高校,因为它们的单科线非常高,稍有不慎,单科线过不了,考研初试分数考了高分都没什么用!你会参加2021年考研吗?如果你是普通本科的考生,你会选择985名校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