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战中南大学失败的大四考研狗的忏悔红军乡

一战中南大学失败的大四考研狗的忏悔

本人最近终于结束了为期10个月的考研长征......一战中南应用经济学最终以惜败为结果,闲(sheng)来(wu)无(ke)事(lian),打算总结一下导致我失败的致命原因。先说战绩:英语一75,政治63,数学三88,专业课112,总分338差中南复试线340一点点,在遗憾中准备调剂。01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我是去年7月份才正式开始备考的,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但是却没怎么翻看,学校都没有正式确定下来,再加上课业繁重,还有半个月的课程设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借口)整个人就是咸鱼状态......到了暑假才开始。先是选学校。原本打算考湖大的应用经济学,之后遇到一个中南本科跨专业考过去的学长,交流之后才知道湖大有多么难考......放弃,转战中南,所幸参考书目没变化。问我为什么跨考经济学?当然是因为如果考原专业(工程管理)要考数学一呀咯咯咯咯。其实是经济学我也挺喜欢,数学三也并不容易好吧......言归正传,时间不够这一条对于考数学的研狗来说杀伤力就足够了。当我还在开始第一遍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周围的盆友已经开始刷1000题甚至是做真题了。而我还要因为前期学习方法的摸索而浪费很多时间,可以说,直到国庆节之后,我的复习才步入正轨(9月份还特别任性去沈阳浪了5天),可是还不够,因为我的概率统计第一遍都没有复习完。所以那段时间真的焦虑呀,皮肤变差掉头发失眠通通来了。到最后上考场前,我的数学就是10年真题一遍,3门课过了一遍,最后8套卷勉强做完6套,1000题做了一半不到......最后的成绩差强人意,88分。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来说,也是前期摸索学习方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专业课两本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是直到11月底才看完一遍的。因为是跨考生,很多专业术语不认识,一切从头开始,书上的文字和图形啃得非常吃力。如果时间非常充足的话刷书的工作在暑假结束就应该完成,而我最后一个月就拿着在学长那买的冲刺资料狂背,背了两遍上考场,最后成绩尚可,112分。如果时间充足,冲击130我觉得没问题。02心态不平稳之前真的有谜一样的自信,觉得我肯定行,并不会翻船。时不时思考人生呀,时不时畅想未来又不是很期待研究生生活呀,时不时想着没考上大不了调剂湘潭大学或者工作,绝不会二战(一语成谶),老是东想西想,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这一点在后期冲刺阶段明显改善了。所以,心态平稳特别重要,一直盯着目标,不三心二意,不被周围环境影响才是重点。现在本人沦落到了二战,这一点尤为重要!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会感受到大大小小同辈压力:出国的出国,读研的读研,工作的工作,而我还在每天三点一线的看书刷题,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未来也一样虚无缥缈。03不够成熟也就是不能够忍受孤独,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吧。考研期间有几个研友,非常好,但是有时候自己正是做题的兴奋点,她们叫你去吃饭,或者是你们都考数学,可是她进度比你快很多,这就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很多很多压力。拥有一个研友真的很重要,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天都有社交的需求,每天都有说话的需求,如果真的天天形单影只不和别人交流,对于我来说真的痛苦,可是要分清主次任务,不能因为社交而影响了心态和情绪,这一点要拿捏得当。另外,还有一点呀,是我用血的教训得来的!面试遇到不会的专业问题不要不懂装懂!这次调剂去广外复试,调剂的国际商务硕士,专业课我就没准备好,恰巧专业课面试的时候我抽到了两个我完全没辙的题目呀!这个时候别瞎逼逼了,我硬是把我提前背的时事热点给背了,让老师打断要我审题,皮这两下子好玩吗?结果就摆在那里了,没录上。不过还有可能是我接受了某大学的拟录取的影响。事已至此,向前看才正确,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250多天里避开那些雷区才是正经事。经历过太多的我现在看愚蠢的那时候,真想穿越过去扇自己几巴掌。

李籲

现在的二本院校大学生,如果没有考研的话,毕业后都去哪里工作?

“现在的二本院校大学生,如果没有考研的话,毕业后都干些什么工作?都去哪里工作?”有人问。如果是三十多年前,只要是本科学历的大学生,一出来就全部都是“白领”,一毕业就受到重用;但是到了现在,二本大学生出来后还能成为传说中的“白领”吗?有“人脉资源”的二本生通过各种“神通”成为白领并不是不可能,但对于普通的二本生来说,想要成为“白领”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成为“蓝领”就有点心不甘情不愿。所以,二本大学生就面临着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在毕业之后很多二本生为就业问题的选择而纠结。如果没有选择考研的话,大部分二本生会选择在中小型企业就业。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大型企业或者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呢?当然是因为他们的本科母校的档次太低的缘故。随着很多地区的二本与三本逐渐合并,二本生(特别是那些原本是民办三本升格为二本的“新二本大学生”)在就业时就处于所有本科学历中就业市场鄙视链的顶端。一些有一定底蕴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几乎都是首选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然后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其他一本院校的大学生,接着才考虑到公办二本大学的毕业生,最后才考虑那些“三本转二本”的民办大学二本生。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对这种企业不屑一顾,一些一本院校的大学生也不太想去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于是二本生与中小型企业就相当于“两情相悦”,彼此对上眼了。另外一部分二本生会选择考公,力求成为行政部门的一员。对于行政部门而言,无论是985、211还是一本或者二本,只要是本科学历,都有机会成为行政部门的人员之一。但对于二本生来说,考公虽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顺利通过考公成为行政部门的一分子,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很多二本生在考公的时候都很难通过,甚至屡屡碰壁。除了考公之外,有门路的二本生,也会根据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选择成为国企部门的一员,这同样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当然,还有一些二本生在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质量。有些二本生通过考研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再跻身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成为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事业单位的一员,也是一种不错的就业方式。

君吻

为什么985和211的大学生很少去考研?过来人说出了其中秘密

为什么985和211的大学生很少去考研?过来人说出了其中秘密现在考研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必选之路,考研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呈上涨趋势,但是这其中你有发现一个问题吗?那就是985和211的大学生很少去考研,这是为什么呢?一位过来人就说出了这其中的秘密。首先,985和211的学生就业率高,这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社会竞争力大,就业率很低,这时候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但是985和211的学生不一样,还没毕业就会受到很多企业的内定,再者就是名校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所以就业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其次,985和211的学生保研率高,作为985和211的学生如果想继续读研的,很多都是占用学校的保研名额,所以很多人都不用去参加考试,再加上前者的就业率高,所以985和211院校去考研的学生就相对很少了。最后,人数的差距,国内还是普通大学居多,人数自然而然也就多了,985和211院校本来就比较少,人数自然也就不占优势,因此在考研大军中这些名校学生也就占的比例不多,所以看起来985和211考研的大学生就少。大家还有什么其它不同看法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慧皎

为何很多大学生,大一没打算考研,到了大三大四却又拼命备研?

有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38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创纪录的341万。考研人数连续两年增长超过50万,这是之前从没有过的现象。随着考研人数暴增,考研慢慢成为大学毕业生的“标配”。可以说,相当多的高考生,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就立下了考研目标。不过也有不少大学生,大一时根本没有考研的想法,但到了大三大四,突然发生了观念巨变,拼命看书考研。报名参加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金同学就是如此。他家庭条件很一般,为了尽早帮助家庭摆脱经济困境,他刚上大一时以“本科毕业找工作”为奋斗方向,完全没有考研的打算,就想着早点挣钱补贴家用。然而到了大三,他发现形势不对,身边同学有不少都在为研究生考试做着准备,他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考研队伍中去。今年考研,他感觉良好,自认为进入复试问题不大,所以这段时间他在全力准备考研复试。其实像金同学这样,大一没打算考研、到了大三大四又拼命备研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这是为何呢?笔者认为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环境使然环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有些大学生,大一对考研无感,就是因为他没有处在“身边有很多考研生”的环境中,他们的老师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教学上,较少提及考研的事。可当他们进入到大三,考研氛围很快就浓了起来,他们的老师也会经常在课堂上谈论考研的事。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考研很难。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同宿舍的室友成为了考研生,宿舍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受此氛围的影响,个体很容易做出参加考研生考试的选择。第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说现在,就是十年前,本科毕业生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都非常不容易。就业压力的剧增,逼着很多大学生通过读研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当下“学历型社会”,学历越高通常越被看重,也就越容易找到好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岗位提升了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以小学老师为例,较早之前,中师毕业生就可以到小学担任教师,后来相关部门把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到专科、本科,如今好多地区“重点小学”招录新教师,把学历要求提升到了研究生。相同岗位,因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员工文化水平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大学生不去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就只能降低求职标准。也有一部分原本不想考研后来又选择考研的大学生,本意不是想通过读研提升就业竞争力,而是想通过读研来延缓就业。说白了,他们就是逃避就业。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搞研究,读研对他们来说像“吃药那样苦”,可相对于找工作的痛苦,他们更愿意忍受读研的苦。第三,渐渐对学术研究有了兴趣大学一年级,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内容不太了解,没有搞学术研究的兴趣。但当经过一两年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学术兴趣,他们愿意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深耕,或者跨专业考研进入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学术研究。部分大学生在大一时对学术研究有抵触情绪,是因为经常听别人说“研究生搞科研非常辛苦,就算学术搞得好,也会因为没有与导师搞好关系而被‘穿小鞋’”。很多大学生会在与学长和老师的不断交流中。逐渐改变对学术研究的抵触情绪,他们会抛弃以前的错误认知,成为一名坚定的考研生。不管怎么说,考研越来越热,已经是一个公认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出于就业,还是出于兴趣、追求,大学生们似乎都对考研“情有独钟”。只是,考研人数暴增,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必然会导致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再过几年,恐怕研究生学历也不一定就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了所以,如果专业不错,又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不太喜欢学术研究,那就选择工作吧,毕竟现在考研很难,不少考研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一无所获。倘若工作后发现自己有读研需要,那就做好规划,再来参加研究生考试,我们身边有很多最终考上研究生的考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当然,若自己就读的本科专业和学校都不是很如意,那考研仍是最好选择。

不可为象

这四类大学生不要参与考研,即使去考研,也只是“打酱油”而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考研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每年到大三下学期,不少准大学生就开始考虑是否要参加研究生考试,毕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的选择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本科生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显得很苍白,如果不是985、211工程大学本科生的话,竞争力就会再次降低,可以说当前大学生求职市场上的主导已经成为研究生。在多数大学生来讲,如果毕业后选择考研,就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如果考不上名校研究生的话,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意义也就不大。面对如此的尴尬,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考研呢?从近年来的考研观察情况来看,以下四类大学生并不适合考研,即使参加考研,也可能就只是“打酱油”而已。第一种:目标不明确,未来没有规划在准备考研之初,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开始备考而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考研目标,比如:考什么学校、报考哪个专业等。此外,不少备考的大学生甚至还没有明确自己是否真的要考研,只是先给自己找个借口而已。对于研究生考试备考来讲,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考研,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第二种:性格稳定差,毅力明显偏弱在每年的研究生备考中,尤其是刚开始备考时,有不少人都是盲目从众或者被迫参加考研而已。不少大学生看到自己的舍友都准备考研,自己在宿舍闲着也不太好,就跟着人家也去考研;也有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要求下选择考研。从总体上讲,这两种同学的性格稳定性比较差的,一遇到备考困难就想要改变考研的想法,直接将考研放弃。他们不会在考研路上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信心明显不足。第三种:专业基础差,知识储备不足从考研试题的难度来讲,它与高考的难度并没有差太多,大多都是基础课程,考察的主要方向还是专业知识水平。在研究生考试中,不仅要面临着计算,还要涉及背诵等知识,需要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知识体系。在考研中,很多人会在英语科目中遇阻,初试时英语难度就比较大,而且复试时还要考察英语口语与听力,因此在英语方面要求比较高,同时政治知识也并不是简单背诵即可,有时也会因为理解不够,造成政治分数没有达标。此外专业课也是很多人的“拦路虎”,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经常挂科的人,一定要认真考虑,自己能否复习好,否则参加考研也只能是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已。第四种:抗压能力弱,不能面对困难在考研时我们也要拥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部分同学在研究生考试备考中明明很充分,平时的模考成绩也非常不错,但到了考场上就会因为紧张,而将所准备的知识忘光,或者在考场上因为紧张而耽误了时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题目。此外,有的同学在考试之前,因为过度紧张,考试之前没有休息好,出现早起晚睡,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精神状态,最终导致答题效率与效益的下降。虽然现在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在是否参加考研的问题上还是应该谨慎对待,不能盲目从众,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如果你属于上面四种人,或者没有决心改正以上四种缺点,还是建议不要选择考研,否则参加考研也是徒劳而已。

德之末也

985大学生、211大学生,如果你们没有考研,以后会后悔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努力了,就算没有取得成功也不会后悔;如果不努力,那就意味着以后一定后悔。这句话跟“大学没有考研以后会后悔吗”是同样的道理。我也用相同的话来回答大家:如果大学考研了,哪怕失败了,未来也不会后悔;如果你没有参加考研,那么以后可能会后悔。其实考研跟不考研,仅仅涉及的是一个意识的问题,但是背后却要付出很多的艰辛与努力,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在未来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考研应该是许多学生们都希望的一个升学方式,考研的意义非常重大。简单来说,通过考研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让自己从一个本科学历升级为硕士学历,从一个本科文凭升级为研究生文凭。这样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在未来就业方面也有更好的优势。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如果你拥有了硕士学历,那么在就业方面很明显会比其他的本科大学生更有优势,也更容易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因此很多大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考虑,也会选择考研。毕竟考研可以给他们多一条路,这条路虽然不是捷径,但是足以让大学生觉得非常精彩。但是大学没有考研,是否就一定会后悔呢?我想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会后悔的,因为你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假设你有了考研的想法与打算,那么就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备战考研,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复习工作,同时也会牺牲掉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周六周日的时间用来备战考研。哪怕经过了自己的努力,最后也没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顺利考研成功,那么回想起自己奋斗的这一段路程,你也不会觉得后悔。至少你为了自己的考研梦想而努力过,哪怕失败了,心中也可以非常从容地去面对,至少可以做到不后悔。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没有考研的想法,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哪怕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回想起自己的大学四年时光,也会因为没有考研而觉得后悔不已。因此,既然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也有这样的青春与斗志,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参加一次考研呢?不管成功与否,至少我们有这个信心与决心,我们敢于同不可预测的未来做拼搏,我们敢于和全国多数大学生一起奋战考研,至少我们是有勇气的,我们也敢于面对。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界:我不曾后悔。但是,当你失去了考研的打算,当你在一个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看着自己的同班同学成为了研究生,并且所从事的工作和薪资待遇都比你更高的时候,你回过头来追忆过去想要考研,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时间不会倒流。因此我认为,如果大学没有参加考研,未来将会非常遗憾,不知道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给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贼公子

考研初试成绩445分怎么样?无奈仍被刷掉,录取的学生仅7人!

相信有很多大学生都参加了2019年考研,对于2019年考研的人数和考研难度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今2019年考研初试和复试已经告一段落,考研成功的大学生可能内心欣喜,等待着研究生入学;而考研失败的大学生,可能会准备明年的二次考研。对于考研分数而言,考研初试成绩445分应该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在报考大学研究生的时候,无奈仍被刷掉,让很多人都觉得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如果按照常理而言,考研初试成绩能够达到445分,只要在复试当中不出什么问题,正常情况下都能够考研成功,毕竟能够考上445分高分的学生并不多。但为什么会被刷掉呢?众所周知,我国的考研分数一般是500分,考研初试能够考上445分的成绩,相当于近九成的问题都回答正确。如此优秀的考研分数,为什么会被无情的刷下来?这还得从这位学生报考的大学来看。该大学生报考的考研学校是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而这所大学难道对考研学生的要求特别高吗?445分的初试高分都看不上吗?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一所大学除了正常的考研学生之外,还有一部分保研的大学生。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样如此。除去一部分保研的名额以外,正常录取的考研学生仅仅只有7名,这也代表着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当中,只录取七个人。而这位考研初试成绩445分的大学生,在所有报考中南大学的学生当中排名第八位,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差距,错失了考研到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机会,从而未能考研成功,让许多考研大学生都觉得非常的遗憾。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该考生浪费了自己445分的高分。对于很多大学而言,考研最终成绩都由初试和复试的总分而组成。正常情况下,一所大学考研初试和考研复试的比例分别为5:5。而有的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不同或者专业设置的不同,对考研初试和复试的成绩比分有可能在6:4或者4:6,因此这个比例是浮动的。在经过考研复试成绩之后,这位初试成绩达到了445分的大学生,在考研综合成绩当中与第七名擦肩而过,仅仅落后了两分,也就是因为这两分的悬殊,让这位大学生名列第八名,从而也就没有机会进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就读研究生。2019考研结果出来之后,相信也对这位大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要知道考研初试成绩能够考到445分的,不管报考什么大学,都有很大的几率报考成功。可能是由于这位同学报考了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这所学院由于教学质量和学校实力都非常的雄厚,因此吸引了不少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报考,也就导致了自己的分数以微弱的差距未能考研成功。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欢迎关注大学有趣事,并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而弃规矩

大学生考研和不考研,十年后差距会有多大?过来人含泪告诉你答案

大学生考研和不考研,十年后差距会有多大?过来人含泪告诉你答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会想要去继续深造,想给自己一个更好的优势,方便自己的就业。所以很多人都想要考研。对此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考研和不考研的人,在十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这里面的差距到底会有多大?过来人含泪告诉你答案。首先我们都知道,考研的优势就是会有一个更加出众的学历,如此一来,在就业的竞争中也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优秀。这样一来,研究生的工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一些本科生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要考研。虽然说考研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可能还在再读上个两三年,但是一般研究生的起点都是高于本科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愿意娶花这个时间。但是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工作也并不全然都是坏事。早点就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尽早的去锻炼,去学习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十年的时间,很难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努力和能力,那么无论是什么学历,十年,也已经可以让其他人看到他的出色。升职加薪一类的完全不是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压根就不在意学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员工。所以如果尽早工作也是可以积累一些经验的。综上诉述,考不考研,在十年后的差距是很难说的。虽然说研究生的起点比较高,但是不考研的人工作经验也会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具体怎么选择还是看大家自己的意愿。

麻冕

这3类大学生,不建议去“考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目前,许多大学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而企业的招聘要求也是学历越高越容易被录取。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继续读研。如今,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大学生是为了进步提升自身知识素养而读研。但读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研。特别是这三类学生,不建议考研,因为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第一种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的人生是航行,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你才知道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一个目标就是一个指引,没有目标就很容易在考研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我们都知道考研是很辛苦的,就如同一场马拉松,在跑的过程中为自己树立一个又一个小的目标,这样你才有动力实现每一个目标,最终取得胜利。所以要考研就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决心,否则很容易失败。第二种人:专业知识不扎实考研是大学学习的延伸,是需要踏踏实实的积累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专业知识的储备正是考研成功的重要基石。大学里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并不比高中少,而且在学习之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大学老师也不像高中老师那样讲的详细,所以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花时间去学习的。大学的管理也没有高中那么严格,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不少见,甚至逃课、旷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样怎么能学好知识呢。既然专业知识都不能握好,考研也不要抱太大希望。第三种人:心思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考研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考研跟高考复读一样,需要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考研的人在考研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的心理考验。比如题目不会做,单词背不下,复习不到位等等,都会影响考研人的情绪,情绪不好就更不利于学习。还有些考研人会受没考研的人的影响,看到别人已经找到工作自己开始急躁。这些都是考研人面对的挑战。因此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来克服这些困难。不管怎样,考研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只要努力了,就算考不上也不要悲观失望。最起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有以上情况的人要想考研还需调整好了再考虑。

避席反走

那些不考研、不考证、不考公务员的大学生,10年后过得怎样?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热衷于参加三个考试。其一,是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二,是参加铁饭碗考试。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银行职员招聘等。其三,是参加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可是,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考研、不考证、不考公务员,这部分坚持“三不”主义的大学生,10年之后过得怎么样呢?首先,我们要分析,为什么有些大学生,会专注于考研、考公务员或考资格证,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原因可能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什么都不考,原因在于,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以上考试,或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不敢参加以上考试。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足够信任,觉得自己可以凭借实力在职场闯荡出一片天地,并不需要借助高学历或资格证来为自己“贴金”,也不需要在体制内寻求一份只能领“死工资”的工作。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参加这3种考试的大学生,在毕业10年之后,大家的境遇,也有可能各不相同。一方面,那些在学习上不自信,什么考试都不参加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基础条件往往不够好,通常很难找到薪资待遇高、稳定性强的工作。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甚至只能常年打工,即便是在职场上漂浮10来年之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依然不稳定,常常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很多人工作10来年之后,甚至都没有办法买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那些有足够自信的大学生,在职场闯荡10来年之后,因为足够努力,足够勤奋,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反而远远比那些当初执意要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资格证的同学过得更好。毕竟,不管是高学历还是资格证,都只是职场的插门砖之一,决定你能在职场走得远不远的,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能力强不强。与此同时,公务员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是,在体制内的上升空间并不大,很多大学生,一开始就决定跳出体制外,反而在职场上顺风顺水,10年之后,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有可能让体制内的同学更羡慕。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