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所学校,真名南七技校,又称合肥科技大学、中国可学基术大学、中国学习考试大学、美国训练中心和中国物理大学,是一个“培养搞基技工”的地方。(以上纯属虚构,请大家认真猜是哪所学校,猜对算你厉害~没错,今天要介绍的学校又是一所被同学们“黑化”了的实力派985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简称为中国科大。因为中科大老校区在合肥市南七那边,理工科多,所以戏称“南七技校”。这里的同学们普遍喜欢叫蜗壳、我科、科大和南七技校。 中科大的学生经常会被别人这样“质疑”:“考的是什么大学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吗?”“不不不,在合肥。”“是一本吗?”“……[微笑.jpg](内心OS:明明是985)”一、院校简介之前有“要学文上北大、要学理上清华、不要命的上科大”一说,中科大的退学率全国第一,学校规定挂满20个学分即勒令退学。每届1800多名学生,最后只有1600-1700名学生毕业,是国内最严格的高校。那些被退学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实在跟不上。大家看图感受一下中科大期末考二、师资力量三、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在2018年校友会版本的大学排名中,中科大位列第16名。在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亚太地区大学排名中,中科大位列内地高校第三名,仅次于清华北大。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指标:教学(Teaching)、科研(Research)和论文引用(Citations)分别占比25%、30%和30%,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Outlook)占比7.5%,行业收入(Instry Income)占比7.5%。一流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排名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评学科为28个,获得A+的学科为7个,位列全国第五位。具体各学科评估情况如下:五、研究生招生情况2018年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146人,其中统考生4194人(包含非全日制637人),推免生1952人。招生人数较多的学院有:(注:以下为统考招生人数大于100的学院,不包含推免,括号()中为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285(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132物理学院: 189管理学院: 745(422)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16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75生命科学学院: 190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10工程科学学院: 185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34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0)公共事务学院: 140(110)软件学院: 400纳米学院: 2002018年复试分数线(中科大为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从调剂信息来看,有以下学院或专业生源不足或者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或许报考相对容易一些:从2018年拟录取名单来看,理工科拟录取考生中,多数考生初试分数并不算高,跟那些热门一线城市985高校相比,地处合肥的中科大也算是一所相对好考的985高校。当然中科大也有管理类、人文类专业招生,感兴趣的可以到学校招生wang仔细查找相关数据及报考信息。总的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有“千人一院士”之说(一千个学生中未来有一个院士),其毕业生质量之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去国外顶尖高校留学,以至于人们笑称“科大学子是美国人才预备军”。如果有老铁是真心想做学术搞科研,中科大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院校及研究生招生信息,有没有要报考的老铁呢?留言区报个到吧~也欢迎已经考上中科大的老铁留言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备考经验哦~更多前沿考研资讯、考研择校指导,小编将陆续整理,敬请关注哟~
自201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周年校庆期间中国科大高新园(校)区奠基建设以来,中科大高新校区的工期进度一直备受师生和合肥市民的关注。近日,中科大高新校区又传来了新消息,今年七月将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包括行政与师生服务中心、三栋学科楼以及室外总体工程等,也意味着中科大高新校区离建成投用的时间越来越近。中科大高新校区中科大高新校区是中科大校庆献礼工程,更是中科大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工程,未来建成后可以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合肥高新区企业形成紧密的产学研联动格局,大大提升中科大新工科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根据规划显示,中科大高新校区总用地面积约1537亩,一期工程规划建设500余亩,整体由校(园)区、附属中小幼、人才公寓三部分构成。虽然校园面积和同档次学校的新校区动辄三千、五千亩用地差距甚远,但已经是中科大目前最大的校区(中科大市区内已建成校区数量虽多,但是十分破碎和狭小)。研究生教育为主中科大高新校区明确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故而为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特点,学生公寓、实验科研用房都是完全采用高层形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科大依旧将保持小而精办学模式,尤其是本科招生不会因为高新校区的建成而大幅扩招,但是硕博研究生应该会继续扩招,以满足高新校区相关学习科研工作需求。在学科布局上,高新校区未来将入驻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程科学和环境能源与材料学科等学科组团,新工科建设是高新校区的使命和重点,也是补齐科大学科短板、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重大谋划。与华为做邻居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大高新校区还与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比邻而居。中科大与华为公司的合作最早追溯到1997年5月联合成立的中国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校企合作历史迄今已有23年之久。相信未来以高新校区为契机,中科大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有更加深入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前景。凭什么最年轻的两院院士均来自合肥的中科大?中科大超75%留学或深造,70%被全球前100名校录取泰晤士2020亚洲大学排名,中科大跻身亚洲前十
时间进入五月份,按照最新各个高校发布的复试通知来看,大家期盼已久的复试终于要来到了,目前最早的复试可能会在五一假期之后紧接着开始。这几天对于考研党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好好把该做的一些事情提前做好,静静等待复试的到来。大家也都知道考研复试调剂系统的开放时间应该是在5月20日左右。无论是985大学还是普通高校,所有的调剂流程都要通过调剂系统进行。今天学习考研帮要给大家分享两所985大学的考研调剂信息,希望初试成绩不错还想调剂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研招办在4月27日发布了初步的调剂汇总信息,同时也提到了今年各专业一志愿上线生源情况不均衡,部分专业需要接收调剂。以下专业是预计接收校外调剂的专业情况。物理学院:光学工程和电子信息,名额预计有10人。工程科学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能源动力(21),与广州能源所联培。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名额不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天文技术与方法。还有下表中的各个专业。2、兰州大学兰州大学4月28日公布了初步的调剂招生计划,涉及专业多达142个之多。下表是具体的招生学院和调剂专业代码。同时,在每一个调剂专业后面也都做了简短的说明,兰州大学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点要求也很正常。学习考研帮建议大家即便在本科院校上不太符合条件,如果初试成绩和专业匹配上比较合适,也可以多尝试一下。另外,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个别学院专业也都有校外调剂名额,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建议各位考生综合考虑调剂院校,考虑好第一批申请调剂的院校的志愿,在调剂名额有限的情况下,申请的时间就显得特别重要。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国外舒适的环境、月入1万多元的薪水,对匡光力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座岛——那是位于安徽合肥市郊的一片乡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因三面环董铺水库,当地人称“科学岛”。彼时,岛上条件艰苦:从合肥市区乘车“上岛”要两个小时;仪器不够用,做实验得排队;设备还不给力,国外废弃的一个大科学装置,岛上买过来当成宝……1992年,现任“岛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开始了岛上的科研生活,每月工资不到400元,终日对着那一废弃装置鼓捣。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融合创新,一座科学岛,将匡光力和岛内外的创客们,同创新中国的澎湃浪潮紧紧相连,也见证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岛内的“修炼”锚定前沿创新的眼光废弃装置叫“超导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让核聚变“受控”的环形容器。科学界的终极设想,是将海水中富含的重氢在装置内超高温条件下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设想极超前,可究竟要几代人才能实现?匡光力坦言当年看不透。而在科学岛,当时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基础薄弱,听闻引进了这么一个废装置,岛上有的科学家伤心落泪,“自主申报的项目被拿下,弄来一个烧钱的废铁?”正因看不透,才愈显当时决策的魄力与眼光——那年,31岁的匡光力初到岛上便被委以重任,负责装置的关键系统——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单位给他的团队700万元经费,而当时岛内一个研究所的年科研经费,还不到1000万元。那些年,笔直的道路从市区修到岛内,原先两小时车程缩短至不到一小时;大装置运行需大电流,340兆伏安的供电网接入岛内,数千万元的扩容费政府买单……“没有当年大手笔投入的魄力与眼光,哪有今天?”匡光力用手一指,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映入眼帘,这个圆环形大熔炉是在废装置基础上研发的“第三代”产品,去年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取得重大突破。“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早着呢!”匡光力讲得很坦率,但已不见当年的迷茫,“科学构想的实现任重道远,但我国热核聚变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立足基础研究、锚定国际前沿创新的路子走对了!”这条路,融进了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2007年,匡光力牵头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发,他从岛内各研究所抽调骨干试点“交叉学科”研究,变各研究单元各自为战为多学科协同攻关。这条路,融进了安徽抢抓原始创新的决心:这些年岛内研究所从4家扩至8家,政府盖楼批地,建人才公寓,让研究人员拎包入住。去年8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进入最后一轮“竞标”,答辩现场,省长李国英力陈项目落户安徽的优势,并拿出省政府红头文件,“经费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我们一揽子兜底!”“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科学岛之外,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聚焦能源等基础研究,全省超6000家科研机构(实验室)扎根各地,成为抢抓原始创新的前沿哨所,201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6%。今年“十一”,匡光力现场参加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马不停蹄赶回合肥,忙于科学岛“扩建”:省里在岛的北部规划了约10平方公里区域,包括“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在内的3个大科学装置将集中落户。“省里免费划拨土地,还帮着建设配套。基础研究的周期很长,在相当长时间里,这些装置可能都无法直接带来产业、收入。”匡光力感慨不已:“新中国70年创新成果斐然,靠科学家艰苦奋斗,更靠‘同心同德’,其中有党和政府锚定前沿创新的长远眼光,更有党和政府对创造良好科研环境的倾心支持。”岛外的世界培育产业创新的“土壤”刘青松是个香饽饽,2012年,匡光力亲自邀约,拉他入岛:“生物医药研究,在岛上是张白纸,就等你来画!”“来可以,我要用人自主权,团队组建我来招人。”刘青松讲条件,匡光力二话没说,“成交!”刘青松和他的6位同学,在岛上组建起专攻生物医药、生物细胞工程的研发团队。刘青松还是不安分。他一面钻科研,一面闯市场:2015年,刘青松团队凭着研发的前沿成果,创办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我除了搞科研,办企业一窍不通。”刘青松笑得真诚,国家和省里派发的“政策礼包”给得实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岛内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解刘青松们创业后顾之忧——凡岛内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产业化成果,职称评审时等同于研究院基础研究,帮助团队聚揽人才。最关键是资金。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下设天使投资基金各出资600万元,入股企业。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设投资回收期限,企业可根据发展在任何时期回购。政府凭啥下血本?2017年,公司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靶点细胞库,可用于新研制的肿瘤靶向药物的检测评价,先前,国内制药企业试产的肿瘤靶向药均需送到国外检测,周期长,价格高。如今,公司已为国内200余家单位提供药物评价服务,打破国外垄断,支撑起我国的新药创制产业。“过去政府投资看体量,现在看质量,看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量、产业的创新性。”刘青松直言很幸运,2016年公司成立仅一年,安徽又大力支持,由刘青松的公司牵头,协调其他生物医药企业,推进全省精准医疗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那一年,38岁的刘青松成为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最年轻的企业牵头人,他颇为感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敢于用人,才能让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跑到市场前端。”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很难一蹴而就。目前,刘青松的公司还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他信心不减:“大环境越来越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加持下,我们只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近年来,安徽按照“一个基地/工程/专项、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人才”的要求,梯次建设了新型显示等24个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精准医疗等29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量子通信等3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设立每年60亿元的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帮助新兴产业集聚,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成效正在显现:去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从岛内到岛外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匡光力没想到,当年的废装置里,竟还淘出一座医院!作为热核聚变相关技术应用的重大项目,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将为癌症患者提供超导质子加速器治疗服务,治疗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项目背后,是一盘“院地合作”的大棋:2015年,科学岛同合肥市签约共建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出钱出地,占股70%,岛内出人出技术,占股30%。除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如何形成岛内成果在岛外转化的常态机制?2014年,科学岛与合肥共同出资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在成果与产业之间架起桥梁。一头连接岛内,一头对准市场。这个工程院不一般:和企业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出资金提需求,岛内出成果,跟进再研发。这个工程院也很特别:“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程院成立之初同时注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传统事业单位,社会资本进不来,公司化运行让我们离市场更近,更易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孵化。”匡光力揭秘。岛内与岛外的连接,恰如照进太阳的一滴水——近年来,通过安徽省、合肥市与高校院所共建,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陆续搭建,科教资源激发,带动全省超过8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正在安徽生根。“融合创新,重在‘融合’。”今年4月,安徽创新馆开馆运营,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把自己比作“服务第四方”,为“高校院所、企业、资本市场”等三方的“催化反应”、融合创新牵线搭桥。走进创新馆,这里除汇集展示全省的重大创新成果,还搭建起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交易的“网上商城”:有意转化的院所成果、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场馆交易平台线上发布,管理人员线下撮合,入驻场馆的省市投资基金同步跟进。运行半年来,平台已收录科技成果2万余项、技术需求信息5000多项,集聚省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平台340余家。这些年,匡光力又把目光投向海外,探索融合创新走出去……科学岛内先进的热核聚变技术,帮助我国加入由欧盟等多方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共同致力于将受控核聚变研究从成果转向应用,造福全人类。其中,我国承担该计划10%的科研任务,科学岛承担我国科研任务的73%。“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一方面仍要坚定走出去,合作共享,永远是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匡光力语气坚定。《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1日 01 版)
原创钮钴慧慧画财经中科院是指我国的科学院,也是科研工作者人才汇聚的地方,是很有权威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一般在很多发达地区都设有分院,但是想要进入地方的研究院也是需要足够优秀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吸引了无数的眼球。200人的研究所,有90人集体辞职,这肯定不是正常现象,可以肯定研究所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是几个人辞职,可以是职员的问题,但是接近一半的人同时辞职.这几年科学家的移动和流失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据该所透露,核能研究所高峰在职人员达到500余人,近几年人员不断流失,自去年开始只有200人左右,此次又出现集体辞职,目前只剩110人了。但这次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较大、专业敏感且原因离奇。90多位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集体出走.我们知道“唯有科教、科研才能兴国!”,但这一集体离职事件让人不得不反思:高科技科研人员离职风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离职风波导火索记者了解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强制更换保安,核能研究所科研人员认为是侵犯了自身权益。核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冲突一直持续到6月15日晚上11点,30多名特警到来。“核所有涉密的项目,我们换正规的保安公司和换门禁卡,才能防止外人进入工作区域。”这名干部说。记者注意到,核所的域名后缀为“cas.cn”,目前与科学岛官网一致。该中层干部说,这是此次改革强制核所改用的,之前的后缀为“fds.org.cn”。“目前我们按照党纪党规在内部整顿,事情暂时平息了,90多位辞职的今天(6月28日)也没来上班,人事处在清理人员,资产处宣布清理资产了。上升到党纪党规,又立案调查了,估计多少有些震慑力。”这名干部介绍,目前有90多人辞职,空出70个事业编制。还有一名疑似核所职员的用户在网上发帖:“院方没有任何提前沟通的情况下,就强行拆除门禁,并让保安把核所前后门锁住,核所人员被锁在里面小半天,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好些女同事惊恐地都哭了”。据这名职员陈述,冲突一直持续到6月15日晚11点,30多名特警到来才平息纷争,并表示,没想到过了大半月这件事竟然在网上火了。目前,核所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所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前几日学生毕业答辩也在时候开展,所长也在单位办公”。他表示,作为基层科研人员,只想安心把自己工作做好。人都是平等的,谁都需要尊重。对于高学历的人群他们的内心可能更为脆弱,他们大多数来自大山、来自普通工薪家庭,他们希望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不曾想被一道不尊重的门锁再次触及到他们脆弱的神经。新的院领导上任后改革,降低基层科研人员工资我们先来看下空个研究所的背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在一个美丽的半岛上,得名“科学岛”。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科学岛上的一分子,新的院领导上任后改革,降低基层科研人员工资,这对核所的研究人员有没冲击?肯定是有,但是,这是针对整个中科院的行为,院里其它所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证明这不是主要因素;研究所被裁撤,裁掉了10个科研单元中的3个也是院新领导上任后,将核所的10个科研单元砍掉了三个,理论上来说裁掉科研单元,那科研人员就多了,但院方领导肯定也做好了该科研单元下人员的去化工作,可以算是一小部分原因,小部分人对更改后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或不满意辞职也属正常,但不足以闹到集体辞职,重点是其中有个研究单元“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研究”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为常州当地的产业经济作出不少贡献,这代表着这个研究的收益是可观的,它的更改,可能影响着一些人的收入,这又是影响集体辞职的又一诱因;“中科大的博士待遇一万多,怪不得人家要辞职”据悉,离职的这些员工基本都是中科大本硕博学历,平均年龄为31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科研所一名中层干部表示“读了22年书,出来就有事业编制,一个月工资一万多,并且还有配备的福利房,现在他们辞职说不要了,实在太可惜……”还有解释称:“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针对于这一见解,网友也表达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问题关键点直指:对于这样一群高学历,高科技人才这样的待遇应该也不算多!不由得想起娱乐行业天价片酬和“年薪仅12万的研究员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事情来!难道这就是当前中国科研人员的现状吗?这种集体出走必然意味着人事上的重大矛盾。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虽然目前更多信息还没传出来,但如果没有组织,不可能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出走。可惜的是目前的新闻只把锅先扣到了普通的科研人员头上。出了这种事,说实话,最倒霉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事的基层科研人员,毕竟薪水待遇最低,所求也只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罢了。事情要想水落石出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也不妨暂且等待更新的消息传来。但这件事情也暴露出我们确实在科研上投入的不足和失衡,待遇和经费上的不足就不说了,现在的科研机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不如高校和企业。是仅仅因为金钱短缺,还是因为自由开放的研究环境不如外面?对基层科研人员来说,能否减少繁琐的会议、考勤和考核?能否提升相对较低的待遇?能否有一个可以安静的沉下心来做研究的空间?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一个研究所“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这局面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在大众印象里,一线科研人员往往相对单纯,他们通常不会主动生事。而且即便不排除个别“刺头”存在的可能性,一大批科研人员全是“刺头”的几率微乎其微。那么到底是什么激怒了“老实人”,就值得好好调查。科研人员不仅是他们各自家庭的栋梁,是所属单位的职工,也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公众对科研人员异常动向的关注,也寄托着对整个社会创新环境的关心。人们有理由要求一个权威、有说服力的解释。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国外舒适的环境、月入1万多元的薪水,对匡光力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座岛——那是位于安徽合肥市郊的一片乡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因三面环董铺水库,当地人称“科学岛”。彼时,岛上条件艰苦:从合肥市区乘车“上岛”要两个小时;仪器不够用,做实验得排队;设备还不给力,国外废弃的一个大科学装置,岛上买过来当成宝……1992年,现任“岛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开始了岛上的科研生活,每月工资不到400元,终日对着那一废弃装置鼓捣。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融合创新,一座科学岛,将匡光力和岛内外的创客们,同创新中国的澎湃浪潮紧紧相连,也见证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岛内的“修炼”锚定前沿创新的眼光废弃装置叫“超导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让核聚变“受控”的环形容器。科学界的终极设想,是将海水中富含的重氢在装置内超高温条件下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设想极超前,可究竟要几代人才能实现?匡光力坦言当年看不透。而在科学岛,当时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基础薄弱,听闻引进了这么一个废装置,岛上有的科学家伤心落泪,“自主申报的项目被拿下,弄来一个烧钱的废铁?”正因看不透,才愈显当时决策的魄力与眼光——那年,31岁的匡光力初到岛上便被委以重任,负责装置的关键系统——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单位给他的团队700万元经费,而当时岛内一个研究所的年科研经费,还不到1000万元。那些年,笔直的道路从市区修到岛内,原先两小时车程缩短至不到一小时;大装置运行需大电流,340兆伏安的供电网接入岛内,数千万元的扩容费政府买单……“没有当年大手笔投入的魄力与眼光,哪有今天?”匡光力用手一指,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映入眼帘,这个圆环形大熔炉是在废装置基础上研发的“第三代”产品,去年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取得重大突破。“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早着呢!”匡光力讲得很坦率,但已不见当年的迷茫,“科学构想的实现任重道远,但我国热核聚变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立足基础研究、锚定国际前沿创新的路子走对了!”这条路,融进了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2007年,匡光力牵头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发,他从岛内各研究所抽调骨干试点“交叉学科”研究,变各研究单元各自为战为多学科协同攻关。这条路,融进了安徽抢抓原始创新的决心:这些年岛内研究所从4家扩至8家,政府盖楼批地,建人才公寓,让研究人员拎包入住。去年8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进入最后一轮“竞标”,答辩现场,省长李国英力陈项目落户安徽的优势,并拿出省政府红头文件,“经费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我们一揽子兜底!”“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科学岛之外,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聚焦能源等基础研究,全省超6000家科研机构(实验室)扎根各地,成为抢抓原始创新的前沿哨所,201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6%。今年“十一”,匡光力现场参加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马不停蹄赶回合肥,忙于科学岛“扩建”:省里在岛的北部规划了约10平方公里区域,包括“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在内的3个大科学装置将集中落户。“省里免费划拨土地,还帮着建设配套。基础研究的周期很长,在相当长时间里,这些装置可能都无法直接带来产业、收入。”匡光力感慨不已:“新中国70年创新成果斐然,靠科学家艰苦奋斗,更靠‘同心同德’,其中有党和政府锚定前沿创新的长远眼光,更有党和政府对创造良好科研环境的倾心支持。”岛外的世界培育产业创新的“土壤”刘青松是个香饽饽,2012年,匡光力亲自邀约,拉他入岛:“生物医药研究,在岛上是张白纸,就等你来画!”“来可以,我要用人自主权,团队组建我来招人。”刘青松讲条件,匡光力二话没说,“成交!”刘青松和他的6位同学,在岛上组建起专攻生物医药、生物细胞工程的研发团队。刘青松还是不安分。他一面钻科研,一面闯市场:2015年,刘青松团队凭着研发的前沿成果,创办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我除了搞科研,办企业一窍不通。”刘青松笑得真诚,国家和省里派发的“政策礼包”给得实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岛内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解刘青松们创业后顾之忧——凡岛内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产业化成果,职称评审时等同于研究院基础研究,帮助团队聚揽人才。最关键是资金。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下设天使投资基金各出资600万元,入股企业。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设投资回收期限,企业可根据发展在任何时期回购。政府凭啥下血本?2017年,公司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靶点细胞库,可用于新研制的肿瘤靶向药物的检测评价,先前,国内制药企业试产的肿瘤靶向药均需送到国外检测,周期长,价格高。如今,公司已为国内200余家单位提供药物评价服务,打破国外垄断,支撑起我国的新药创制产业。“过去政府投资看体量,现在看质量,看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量、产业的创新性。”刘青松直言很幸运,2016年公司成立仅一年,安徽又大力支持,由刘青松的公司牵头,协调其他生物医药企业,推进全省精准医疗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那一年,38岁的刘青松成为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最年轻的企业牵头人,他颇为感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敢于用人,才能让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跑到市场前端。”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很难一蹴而就。目前,刘青松的公司还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他信心不减:“大环境越来越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加持下,我们只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近年来,安徽按照“一个基地/工程/专项、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人才”的要求,梯次建设了新型显示等24个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精准医疗等29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量子通信等3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设立每年60亿元的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帮助新兴产业集聚,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成效正在显现:去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从岛内到岛外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匡光力没想到,当年的废装置里,竟还淘出一座医院!作为热核聚变相关技术应用的重大项目,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将为癌症患者提供超导质子加速器治疗服务,治疗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项目背后,是一盘“院地合作”的大棋:2015年,科学岛同合肥市签约共建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出钱出地,占股70%,岛内出人出技术,占股30%。除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如何形成岛内成果在岛外转化的常态机制?2014年,科学岛与合肥共同出资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在成果与产业之间架起桥梁。一头连接岛内,一头对准市场。这个工程院不一般:和企业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出资金提需求,岛内出成果,跟进再研发。这个工程院也很特别:“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程院成立之初同时注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传统事业单位,社会资本进不来,公司化运行让我们离市场更近,更易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孵化。”匡光力揭秘。岛内与岛外的连接,恰如照进太阳的一滴水——近年来,通过安徽省、合肥市与高校院所共建,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陆续搭建,科教资源激发,带动全省超过8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正在安徽生根。“融合创新,重在‘融合’。”今年4月,安徽创新馆开馆运营,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把自己比作“服务第四方”,为“高校院所、企业、资本市场”等三方的“催化反应”、融合创新牵线搭桥。走进创新馆,这里除汇集展示全省的重大创新成果,还搭建起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交易的“网上商城”:有意转化的院所成果、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场馆交易平台线上发布,管理人员线下撮合,入驻场馆的省市投资基金同步跟进。运行半年来,平台已收录科技成果2万余项、技术需求信息5000多项,集聚省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平台340余家。这些年,匡光力又把目光投向海外,探索融合创新走出去……科学岛内先进的热核聚变技术,帮助我国加入由欧盟等多方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共同致力于将受控核聚变研究从成果转向应用,造福全人类。其中,我国承担该计划10%的科研任务,科学岛承担我国科研任务的73%。“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一方面仍要坚定走出去,合作共享,永远是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匡光力语气坚定。来源:人民日报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中国科学院大学如果参与排名,研究生院教育质量和数量的排名就是第一,并且多年蝉联冠军。(全部排名请见文末)国科大研究生院蝉联第一,很多名校的研究生院排名靠后。很多排名未将中国科学院大学纳入进来,如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参与排名,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无疑是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当属于北大清华,在本次排名中,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夺得第四名,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仅排名第五位。我国2所理工类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1位和第14位,未进入前十行列。排名前十的研究生院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高于中山大学和北大清华,与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差不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不是很大,因为学校本身就定位于“小而精”,但是,中科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是有口皆碑的,它的研究生院算得上是我国开办研究生教育最早的的培养单位。我国研究生院建设的历史,国家权力逐步下放。“研究生院”,源于西方高等教育,在欧美有悠久历史。我国研究生院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这也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后取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4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全国高等重点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规定,“研究生院是在校(院)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应有单独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这个概念将研究生院定位为“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规定,“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同样将研究生院定位为“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2013年,国务院取消了“高等学校设立、撤销、调整研究生院审批”项目,此后,各高校设立、调整研究生院由学校自行决定。研究生院是大学的管理职能机构,各院系是承担研究生培养职能的办学实体。作为服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研究生院在研究生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研究生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我国研究生院通过制定管理文件力推改革措施,拟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评价监督等具体方式实行。但措施制度的落实效果不够,政策执行力薄弱,资源配置导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坚守研究生教育质量第一。另外,我国研究生院适合自身情况又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立实行。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是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是我国研究生院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起步晚、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平台少、出国交流、访学人数少、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管理体制的束缚、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研究生院通过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来管理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主要举措是研究生教学督导、跟踪抽查、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教学督导人员紧缺,导致只能对课堂基本秩序进行监督,对培养全过程的监督难以顾及。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侧重结果监控,且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和抽查学位论文优秀率偏低,大部分评审结论是良和中,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研究生院的“角色”还不够明显,许多工作还需要展开。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院中的专业研究部门已是管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研究生教育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然而,我国当前研究生院机构设置主要基于业务流程事务处理,很少有专门设置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处室。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其他教育相比,管理的对象是充满活力的新生科研群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社会化,难度和层次更高,这就需要高校研究生院教育管理走向专业化,需要一支兼具研究生教育管理实战经验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理论功底的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洞悉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动态、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也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规律、学科发展规律、研究生心理、导师队伍建设、导学关系特点等有深刻理解。清华大学毕业生具体来说,我国研究生院有这些工作要做: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涵盖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比如,招生环节重在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结构;培养环节实施全过程链条式监控;毕业环节形成倒逼培养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同时,我国研究生院还需要改革研究生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实行校、院二级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充实督导队伍,扩大督导职能,健全督导机制。冷丝相信,我国规模巨大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如果通过改革做到了“精细化管理”,研究生院建设和研究生质量必将获得快速发展。附录全部研究生院名单:全部名单单选|攻读研究生,你愿意到科研院所还是综合性高校?类似中科院这样的研究院所综合性名校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196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体师生,落魄地逃离了北京。35000箱的仪器和书籍,510节火车皮的师生家属,是中科大的全部家当。从此以后,他们的余生再无北方。师生们坐在远去的火车上,看着熙熙攘攘的北京火车站消失在天际,也许会想起自己11年前成立的那一天。图: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生入学(玉泉路校区)中科大的校区,是从解放军政治学院、解放军工程兵设计院拨来的,由中央党校打电话催办的。中科大的书、设备、工人、干部......是从中国科学院的各院部和研究所调来的。中科大的1600名新生是从全国各省市优先录取的,招生简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印出。华罗庚在各地做学术报告时宣传中科大,严济慈在中科大亲自登台讲课,陈景润在中科大辅导学生论文。图:华罗庚在中科大课堂给同学们答疑1958年9月20日,郭沫若,既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也是中科大的第一任校长,正式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郭沫若亲手写下了校歌《永恒的东风》: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那时踌躇满志的师生们还不知道,世间没有什么永恒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1.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建校11年后,“文革”的风暴降临了。知识,变成了最见不得光的东西。中科大正常的招生、教研等工作全部被叫停,1961级的学生,因为毕业被延期,硬是在校又待了1年半。工作组、军宣队入驻校园,一天天不上课,搞起了揭发会、批斗会、大字报、大辩论......一纸《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飘来,中科大甚至连北京都不能呆了,要在偏远的大三线寻找落脚点。她来到了湖北,湖北聊表歉意,“沙市已经有中科院五七干校了,没有合适的地方给你们了。”她来到江西,江西直接无情拒绝了她的请求。她又来到河南南阳,他们说,”南阳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我们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1次、2次、3次,中科大一连遭到了3次拒绝。这所科学界的掌上明珠,尝到了被嫌弃的滋味。中科大走向无尽黑暗时,却接到了中央的调令——去安徽安庆。原来,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中科大时,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站了出来:“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当时的安庆,能提供的只是市委党校的一栋3层小楼,平常出门就是人挤人,就连生活最基本的吃喝也无法维持。李德生拍板,又在省会合肥市给他们腾出了地方。1969年12月,中科大师生正式搬迁。光是仪器、图书和档案等设备材料,就装了35000箱,货运装车70多次,运货量有865吨。家属有470多户,职工、学生的客运有20多批,约6000人次,火车皮用了510多节。这场搬迁总共耗费了77万元,历时11个月,直到1970年10月,中科大才算正式在合肥安家落户。盘点一下家产,已是遍体鳞伤:大半的图书被毁坏、三分之二的仪器设备受损,就连教师都走了一大半,剩下的老师还不到100人,教授、副教授,只有21人留了下来。为了迎接中科大,合肥把原先合肥师范学院的位置,让给了中科大作校址。尽管校舍面积还不到6万平方米,也已经是穷得叮当响的合肥,能拿得出手的最好条件了。在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县城。就算是1949年由县变成市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穷酸样。一个省会城市,只有2条街道,人口还不到5万,连自家省内的芜湖市、安庆市都比不过。现代工业是不可能有的,3家小酒厂、1个铁器社、1座小发电厂......20多家这样的小作坊,成了当时合肥最大的产业。如果合肥人生病了,只能去仅有的1所医院看病,12个床位、13间屋子,2名医生、10名其他工作人员,是这家独苗医院,仅有的财产。就连城市发展时最重要的交通,合肥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有一次省委书记要去北京开会了,好不容易能试试合肥的机场了,结果当天下了雨,简陋的机场跑道根本没法让飞机滑行。省委书记没办法,改乘了火车,这就算了,火车还需要从安徽省蚌埠市中转1次,才能到北京。就算是现在提起合肥,还是会有很多人懵逼三连问,“合肥?在哪?是什么地方?”这座城市在很多人眼中,可能还没有许嵩的一首《庐州月》有名,即使这首歌,唱的就是“合肥的月亮”。2.到了1972年,在终于缓过了一口气之后,中科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家。中科大尝试给周总理写信,申请回北京,总理看了,没有表态。1978年,中科大终于等来了 “拨乱反正”,这下她应该能名正言顺回家了吧。中科大再次上书,可结果却如石沉大海。那一年,不太甘心的中科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地点在北京,就在中科大原来建校的地方。(后来这个研究生院变成了中科院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小名国科大。)图:《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是不是有了北京的研究生院,中科大回家的路就能更顺畅一点呢?到了1985年,中科大怀抱着巨大的希望,再次争取回京。这一次,她还是没能成功。她得到的答复是:既然原址已经被研究生院占据了,北京也找不到足够的地方来办学了。如果北京不行,那南京、上海也值得一试啊。但中科大申请的结果,通通都是失败。1次、2次、3次,中科大又经历了3次失败,和当年搬离北京时的落魄如出一辙。在她失败时,合肥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合肥没有北京的政治资源,也没有上海的时髦生活,他能提供的其实很有限。80年代,全市的电力供应都紧张。但科大师生说,做科研,不能没有稳定电力供应。合肥说,好办。于是中科大成了优先级最高的供电单位,比合肥市政府更高。南方的冬天湿冷,让来自北京的师生怀念暖气。有时候课上到一半,老师们会带着同学们一起跺脚取暖。合肥说,好办。政府硬是挤出了资金,给中科大的教室和学生宿舍楼里,都装上了暖气。直到三十多年后,合肥的主城区和3个开发区才享受到了集中供暖。中科大也因此成为南方第一所供暖的高校。当时中科大的学生们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只有在对外高校交流时才发现:“咦,原来你们学校没有暖气啊?”一片暖气也许没什么。但那是这座城市的诺言:我有的,你一定有;你想要的,我一定给。80年代的中国,所有城市都很穷,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合肥一样有耐心,愿意和科大一起成长。3.1978年3月,中科大成功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4岁,年龄最小的才11岁。入校时12岁的张亚勤,在地图上费尽心思寻找合肥,那时地图用圈标明城市大小:北京有三个圈,家乡太原有两个圈,而合肥只有一个圈。但是入学之后,他却在写给母亲的信里感叹:“合肥很小,科大却很大。”图:科大首届少年班这里的精英满地走,天才贱如狗。19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级卢征天,旅美时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现任中国科大教授;1984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1987级庄小威,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1996级尹希,未满32岁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打破华人记录;19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大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这些天才们,大多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离北京太远,离纽约太近。这是一位科大校友对母校的评价。科大学子,心气高傲,眼睛里只有国际一流水平。既然离一线城市太远,那就干脆直接出国好了。在科大背后的合肥,也因为中科大的崛起,陷入了争议。现在在知乎上随手一查,遍地写满了“合肥不配”、“中科大应该搬迁”的话语。在中科大上学的学生, 对于合肥的怨言也是积了一肚子。他们吐槽合肥交通不便利,站牌迷惑性强。合肥地理位置比不过北上广,同出一门的中科院大学也会对中科大形成威胁。合肥也没有一个马爸爸。如果合肥这座城市有一张能反驳的嘴,也许他会说话。但他也说不了什么。谁让合肥确实不是一线城市呢?合肥没有时间悲伤。它能做的,只是像每一个迷茫的后进生一样,把欠缺的功课一点一点补齐。哪怕成不了状元,能做一点是一点吧。交通不好,补机场、补地铁、补高铁。现在,从合肥坐高铁到北京四个小时,上海两个小时,南京一个小时不到。六年前,合肥建起了一座新机场;三年前,合肥有了第一条地铁。为了照顾中科大的精密仪器,合肥地铁全部绕行中科大。但是中科大的每一个校区,都有专门的校车在等待学子们,公交车也直达不同校门。2015年,合肥为便利往返于中科大本部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之间的师生,开通了102路公交线。因为中科大的外籍人员很多,合肥便将102路的语音播报,发展为中英双语。这也是合肥,唯一一条双语报站的公交线。就业不好,补就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直接落户合肥,落户之后就能享受合肥3年的租房补贴。除了这些,安徽省政府还给中科大的教职工建了一个住宅小区——科大花园。2017年,合肥更是迎来了8位归国的哈佛博士,他们没有一个人生在安徽或长在安徽,他们来的理由只有一个——中科大。这背后,是合肥的20亿科研投资目标。经费不够,补经费。在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20亿元,新引进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合肥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少,但是依然没法和北上广看齐;但是他给中科大的经费,比北京市给北大的经费还要多。2017年时,安徽省给中科大的科研经费是25亿。自家的亲儿子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呢,加起来还不够中科大的零头。现在AI界的独角兽公司科大讯飞,是由合肥市市长牵线融资的。他直接给3家本地企业安利科大讯飞的技术,帮它拿下了3000万的投资。图:《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尾声在离合肥市区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岛,远窥绿树成荫,近看清新幽静。这里不是某个度假村,而是中科院在合肥设立的物质科学研究院,又名“科学岛”。这里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还有“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科研环境,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其实,这个岛就是整个合肥的缩影。合肥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楚:他成不了北上广,只能做一个科学岛——让科研人能够专心科研,不用操心其他;既可以靠近城市谋求发展,又可以闹中取静潜心科研。五十年来,中科大也已经习惯了合肥的怀抱。一座城市,一所大学,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合肥离不开中科大。现在的合肥,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中科大带给合肥的礼物,是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这些高新产业。合肥的GDP也从2001年的363.4亿元,上涨到了2017年的7191亿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合肥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102户猛增至1189户。五十年来对科学的敬重,让合肥不再是一个中部省份的寒酸县城。中科大也离不开合肥。北京已经是回不去的故乡,上海南京是陌生的异乡,只有合肥愿意给中科大所有想要的。就像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外界认为科大在合肥是一种地缘劣势,但反过来看也是一种地缘优势。因为合肥有“放得下一张安静书桌”的科教氛围。中科大去年的毕业生中,有42.7%的本科生、21.8%硕士生、34.9%博士生,选择留在了安徽。我很希望,这一所大学和这一座城,能将这相互成就的浪漫故事,一直书写下去。明年是中科大正式在合肥安家落户的第50个年头,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中科大看一看,那里的3月樱花,不输任何地方。来源:酷玩实验室Coollabs
中科大的研究僧段位很高 冬日火热的报名现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定在了2018年12月22-23日,根据中科大教务处给出的数据显示,在经过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后,2019年最终在中科大参加报名考试的人数为3579人,同比2018年增长25%,已达到中科大校考场容量最大值。千员一院士的中科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都非常的多,可以成为中科大研究僧,段位都非常的高,毕竟中科大每年的研究生很大部分都被提前推免生占据,留给最后考场竞争的名额非常有限!中科大新建的医学院中科大幸运的免推生2018年中科大报考点网上报名人数3857人,其中有3695名考生报考中科大,然而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幸运儿已经提前拿到了中科大修炼道行的入场券,根据校方给出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科大接收推免生数达2109人,较去年净增172人,其中,近九成推免生来自“双一流”高校,本校生源近五年来首次突破500人,75%的本校推免生选择在中科大攻读研究生。其中计算机学院、微电子学院、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等单位接收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比例高达100%。似乎没有双一流的本科,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免试的入场券!爱科研学子们梦想中的高校 喜欢科研,那么来中科大没错!中科大虽然地处相对较小的城市合肥,但是在高铁网络的支撑下,交通便捷的合肥现在距离所谓的大城市上海之间的距离也不过3小时,远离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繁华喧嚣,合肥的中科大绝对是爱科研学子们的一片净土,这里缺乏都市中太多的社交诱惑,更多的是在实验室相互竞争想努力的氛围,所谓的千员一院士并不是天生得来的,是无数中科大学子通过自己努力为母校挣来的荣耀!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所学校,真名南七技校,又称合肥科技大学、中国可学基术大学、中国学习考试大学、美国训练中心和中国物理大学,是一个“培养搞基技工”的地方。(以上纯属虚构,请大家认真猜是哪所学校,猜对算你厉害~没错,今天要介绍的学校又是一所被同学们“黑化”了的实力派985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简称为中国科大。因为中科大老校区在合肥市南七那边,理工科多,所以戏称“南七技校”。这里的同学们普遍喜欢叫蜗壳、我科、科大和南七技校。 中科大的学生经常会被别人这样“质疑”:“考的是什么大学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吗?”“不不不,在合肥。”“是一本吗?”“……[微笑.jpg](内心OS:明明是985)”一、院校简介之前有“要学文上北大、要学理上清华、不要命的上科大”一说,中科大的退学率全国第一,学校规定挂满20个学分即勒令退学。每届1800多名学生,最后只有1600-1700名学生毕业,是国内最严格的高校。那些被退学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实在跟不上。大家看图感受一下中科大期末考二、师资力量三、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在2018年校友会版本的大学排名中,中科大位列第16名。在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亚太地区大学排名中,中科大位列内地高校第三名,仅次于清华北大。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指标:教学(Teaching)、科研(Research)和论文引用(Citations)分别占比25%、30%和30%,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Outlook)占比7.5%,行业收入(Instry Income)占比7.5%。一流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排名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评学科为28个,获得A+的学科为7个,位列全国第五位。具体各学科评估情况如下:五、研究生招生情况2018年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146人,其中统考生4194人(包含非全日制637人),推免生1952人。招生人数较多的学院有:(注:以下为统考招生人数大于100的学院,不包含推免,括号()中为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285(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132物理学院: 189管理学院: 745(422)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16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75生命科学学院: 190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10工程科学学院: 185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34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0)公共事务学院: 140(110)软件学院: 400纳米学院: 2002018年复试分数线(中科大为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从调剂信息来看,有以下学院或专业生源不足或者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或许报考相对容易一些:从2018年拟录取名单来看,理工科拟录取考生中,多数考生初试分数并不算高,跟那些热门一线城市985高校相比,地处合肥的中科大也算是一所相对好考的985高校。当然中科大也有管理类、人文类专业招生,感兴趣的可以到学校招生wang仔细查找相关数据及报考信息。总的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有“千人一院士”之说(一千个学生中未来有一个院士),其毕业生质量之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去国外顶尖高校留学,以至于人们笑称“科大学子是美国人才预备军”。如果有老铁是真心想做学术搞科研,中科大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院校及研究生招生信息,有没有要报考的老铁呢?留言区报个到吧~也欢迎已经考上中科大的老铁留言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备考经验哦~更多前沿考研资讯、考研择校指导,小编将陆续整理,敬请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