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在接受教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接受教育的人多了,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也是更多。为了保持录取率,大学只得是不断的扩招。与之俱来的是,大学的录取压力是不断增大。而现在不断扩招的后果也很明显,那就是就业难。因为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大学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开扩招,最终自然有一端会出问题。但是高校也没办法啊,报考人数在那摆着,录取率的要求也在那,只得不停扩招才是。不过为了缓解就业难,各大高校也是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再扩招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我让本科生都来读研究生,如此一来本科阶段该就业的就业了,没就业的也读研三年之后再就业,这下数据自然是好看了。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躲得了一时,哪能一直躲呢。最终研究生也还是要进入人才市场的不是。随后我们看了下今年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就连中科大这样一贯以小而精的高校在研究生方面也是扩招了奖金700人的名额。要知道的是,中科大每年本科生仅招收1800人左右,关于科大的学生又有着“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说法。换算一下,这每年1800名新生里至少也得有1200人左右是读研的。所以中科大余下的研究生自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考研考进来的,不过好在是中科大背靠中科院,全国各地研究院很多,因此这研究生倒是不拘泥于合肥。所以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的扩招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只是教育在不停的发展,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是会逐年增多的,而大学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未来大学应该也会做出改变,比如出现更多西湖大学这样的民办高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国目前实力排名前十的高校之一,在有些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排名全国第三。在众人多的眼中,中科大是一所学风严谨,科研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由于其每年招生人数较少(招收本科生不到2000人),因此又被人们冠以“小而精”的大学之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中科大规模并不小,从前的中科大只是单纯的一所理工科高校,但是近年来中科大相继布局了文科、医科等,正朝着综合性高校方向推进,以加强高校在全球的竞争力。而且新文科建设之路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并不突出。而早在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就已成为中科大直属附属第一医院,由中科院、国家卫健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因此中科大已不再是学科单一的理工科高校。而且招生规模也没你想象中那么小。另据今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微信号消息及安徽网报道,本月13日,中科大研招办向所有博士招生单位发复核通知时公布:2020年共有1.7万和4000多名一志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博士,最终共录取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可以发现,中科大2020年录取的硕博研究生规模超过了88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与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2019年招生规模持平,虽说今年各大高校对研究生都开了绿灯,招生规模都扩大了不少,但是中科大的这一消息还是让人感到很惊讶的,这让一些网友对中科大生源质量会否下降感到了担忧,甚至有网友直言,“说好的小而精呢”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硕博研究生仍是一所高校科研中的主要力量,而且今年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徒然增加,多招点研究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现在我国注重培养高等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都在不断扩招。现在研究生扩招速度比较慢,但硕士人数在不断增加,一些重点大学也在继续扩招,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也扩招了好几百人,这也鼓舞更多的学生报考中科大。要知道中科大是985、211高校,学校的实力很强,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中排名前两百名,属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科阶段对人才要求非常高,招收人数不多,高考成绩要求高,想要考上中科大的本科,那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研究生和博士阶段招收的人数就明显增多,中科大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入国家一些重点的科研项目,科研环境和条件优越,还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未来发展机会很多,很多学生想要努力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和博士。要知道一所高校的招生数量名额可能不同,每个省份提供的名额不同,学校所在省份的优势更加明显。中科大虽然是中央直管,中国科学院直属,但位于安徽合肥。当时学校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在1970年左右从北京迁移到合肥,在这片土地不断壮大发展,成为现在知名的高校。安徽省本地的优秀高考生会优先选择中科大,中科大10%的学生来自安徽,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可能也会选择地理位置更加好的学校,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高校。到了研究生阶段,中科大给安徽本地高校的保研名额比较多,这也算是给本地生源的优待。安徽有两所知名的211院校,合肥工业大学去年保研了一百四十多学生,安徽大学也保研了105名学生。一般211院校的保研名额比较多,但中科大对安徽本地两所高校提供了特殊待遇,其他大学的保研人数都没有超过一百的。除此以外,安徽省实力比较强的一本院校也有比较多的保研名额,比如安徽理工以及安徽师范大学。足以可见中科大在保研方面给安徽本地生源提供了优待。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保研的时候竞争压力就会更大。而安徽省的其他大学生也很喜欢考当地的研究生,这所985高校就成了他们的目标。中科大为什么给安徽本地生源更多的保研名额呢?笔者就来谈谈个人的想法,中科大能有现在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安徽省当时对学校的支持,安徽给中科大提供了很多资源条件,中科大自然也会为安徽的发展提供更多好机会。而且高校肯定希望留下人才,招聘更多的本地人才,以后留在高校或者当地发展的优秀人才也比较多,可以促进当地的发展。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反而不一定会选择中科大,安徽本地学生也愿意报考中科大,留在安徽发展。你觉得中科大为安徽优秀生源更多保研名额怎么样呢?
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几乎每年的研究生招考季都会被曝光各种离奇的事件,2020年也不例外,宁夏大学专业课压分让这所宁夏境内唯一的211高校成为焦点,毕竟随着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每年国家都在研究生扩招,但是对于庞大的报考人数和有限的优势高校来说,研究生招生名额依旧很稀缺,从世界高校数据分析来看,分为科教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一本科教型都是最顶尖的高校,因此越好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就越多,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也非常的高,目前中国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清华大学、3、上海交大、4、北京大学、5、复旦大学、6、南京大学、7、华中师范大学、8、北京师范大学、9、中国人民大学、10、浙江大学。千员一院士的中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早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院,一直都已培养科研人员为己任,因此在校的研究生比例排名第一,而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而且每年中科大的一部分本科生会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因此考入中科大的本科生中,本科生就业的比例非常小,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被保研或海外深造。特别是中科大的少年班,已经培养了庄小威、尹希等世界顶级高校的正教授和院士,而且在国内的院士团中,中科大的校友非常多,因此中科大才有了千员一院士的美誉,意味着每1000名本科生中就会涌现1名院士,想要和院士做同学?那么报考中科大有非常高的几率和未来的院士成为同班同学!浙江大学比例低,贡献大浙江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中A类学科位居全国第一,而且高校综合排名也经常位居三甲,然而在研究生的比例中却仅位居第十,成为华东五校的吊车尾,这也是为何在华中五校中,浙江大学高综合排名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毕竟华东五校中的其他高校都对浙江大学的综合排名高不服气。主要是浙江大学的招生规模过于庞大,就拿南京大学为例,虽然南京大学A类学科数目远低于浙江大学,但是南京市拥有十几所顶尖高校,而浙江省被戏称仅有两所顶尖高校,一所是浙江大学,一所是其他高校,不过随着西湖大学的成立,以及浙江省强大的财力支撑,未来浙江省内的高校还会有异军突起的明星高校!
2019研究生考试日益临近,各个高校也陆续公布了研究生推免名单,其中研究生推免数据最受关注的无疑是C9联盟的几所名校,除清华北大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近几年都是备受追捧。这与中科大的人才培养特征有关,中科大历来崇尚精英教育,在各大高校中升学率和出国率都数一数二,是科研和安心做学问的圣地。历年来,接收的外校推免研究生比例也是非常多的,这无疑使得中科大成为研究生推免最受关注的院校。2019年,中科大录取保送研究生2109人,其中本校513人,外校1596人。本校:外校 ≈ 1:3,本校和外校的录取比远超其他院校。这2109位获得推免的同学来自176所高校,涵盖985、211和普通本科。覆盖面之广也远超其他同级别院校。其中,来自清华北大及排名高于中科大的仅48人,只占到全部推免研究生的2.3%。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以及华东五校的人数共计524人。换句话说,中科大的保送研究生本科生源中,高于和平行于中科大本科生源质量的占比不足25%。大部分保送生源来自不如中科大的本科院校。来自985高校的推免生总共463人,占比29%。因此有人评论道:中科大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如本科生源质量。然而,哪一所大学又不是这样呢?谁读研究生不选比自己本科院校好的大学呢?这是个普遍的现象,清华北大亦是如此。一方面是一些人对中科大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吐槽,另一方面也是非985院校同学看到的希望。保研至中科大的同学中,55.8%来自非985院校,这就意味着,211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同学有了更多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科大录取的推免研究生都来自哪些大学: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理工类和综合型本科院校都或多或少地有中科大的推免名额。就连好一些的师范大学都有。几乎涵盖了各个省市,各类高校。其中,安徽省较多,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也受到了偏爱。例如内蒙古大学的录取人数仅仅比东北大学少了一点点。其中录取最多的外校推免生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合肥这样的城市读大学竟然还有这样的好处,考不上中科大,甚至高考上不了重点的分数去合工大和安徽大学,或者安徽师大,认真学习保研中科大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就连高考录取分数线仅略高于本科线的安徽农业大学都获得了12人的保研名额。虽说比例高,然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都是211高校,高考录取分数虽然不及中科大,但也不低,重点专业的录取分数甚至可以直逼985院校的录取分数。中科大录取的推免生也主要来自这些重点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相比之下,安徽师大最为合适。在排名上,安徽师大远不及山东师大和福建师大这样进入前百的大学。高考的录取分数也不及这些大学,但中科大的推免生数量则是其他师范大学的几十倍。当然,照顾自家邻居的孩子,这也情理之中。高考填报志愿,又有多少能能为了中科大的保研机会而去选择一所大学呢,这个概率或许还不及考研,风险未免也有点太大了。照顾邻居家孩子更要照顾自家家孩子,中科大保研本校的513人。保研至外校的175人,半数以上去往的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等优于中科大的院校。最后,中科大这样的保研数据,你认为生源质量真的变差了吗?偏向安徽省高校,是否有失公平?本文由大学生励志网原创,首发百家号。更多关于成长 大学 专业 就业等方面的文章,欢迎关注。
现在各个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在搞扩招。虽然说扩招的学生多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但现在人多考生也多,不扩招不行啊。就说研究生这一块,强如中科大,也是难免要扩招个几百人。不过在本科生这一块,中科大把关还是相当严格的。说到研究生的录取,现在研究生的录取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考研的,其二就是保研的。考研的变化太大,暂且不提,这里主要看看那些保研的名额。且说中科大的保研,相比较考研来说,保研的难度其实也不小。是以能够保研的同学,自然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不过有意思的,安徽两所211高校保研到中科大的人数,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这两所高校便是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大学了,其中合工大保研了143人,安徽大学则是保研了105人。至于其他的高校,再也没有保研人数能够超过100人的。由此可见,近水楼台还是先得月。而且即便是抛开这两所高校来说,中科大给安徽理工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的保研名额也是不少的。所以本科生录取方面中科大对于安徽虽然并没有太明显的倾斜,但是研究生这一块,还是照顾到了安徽的高校。再者,虽然都说中科大本科生不扩招,对于安徽考生没有照顾,但其实中科大每年在安徽录取人数在10%左右。一共招收1800人,在安徽就招了10%,这也不能说是不照顾了。而且即便是倾斜,那也得一点点的斜不是。如果一把斜过去了,那这也容易出问题不是。而合肥与中科大能有今天这般成就,其实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中科大还能否办下去都是未知。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么合肥也绝对不可能在日后再得到中科大这样的名校以及它附带的这些科技资源了。所以这二者等于是互相成就了彼此。
华中科技大学笑傲群雄 2018年中国知名高校众生相由于高校每年的学生数据不高统计,小编就拿目前已经曝光高校的几所学生数据做比较,从2018届学子来看,华中科技大学一届本科加硕士研究生合计14400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规模相当,2018届的学子在11000人左右,而东南大学则是8882人,而以精度教学著称的中科大,在2018届共招生合计4821名,其实这几所高校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中科大代表小而精的高校,例如国防科大,东南大学代表没有经历合校的985高校,例如南京大学,而华中科技大学则代表经历合校潮的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巨无霸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的数据分布 清华北大金本科的原因从各大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反而比华中科技大学要多,每年清华和北大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只有3000多人,而且每年清华和北大的本科生很多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被世界各大高校预定,因此清华北大庞大的研究生规模大部分都来自国内其他高校,这也事上海市户口为何单为清北的本科生开绿灯的原因,首先清北本科生很少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大部分优秀学子都选择海外留学,还有一部分是北京本地靠着地域优势考入清北名校,这些人本身的北京户口比上海户口还值钱,所以虽然上海为清北本科生开了户籍绿灯,但是可以想到的是,每年清北本科生去上海的人数非常有限。这也是清北为何流传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原因。2016年山东考生最低分数据对比 招生数量最多的华中科大分数线最低由于2018年的统计数据不全,小编就拿2016年山东省的最低分数线为样本对比,2016年对于本科生数量少的中科大并没有由于数量少而受到考生的追捧,最低分数线比清华和北大低了10多分,而本科生招生数是中科大三倍的华中科技大学最低分比中科大低了31分,而基本东南大学持平,说明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档次就像中科大和清北的档次一样,虽然清北招生人数是中科大数量的将近2倍,但是最低分数线差距不是很大!其实清北和中科大差距非常的小,而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华中科大唯一的好处就是,学科非常的广,武汉高校群优势可以换高校和专业学习,对于第二学位感兴趣的学子,报考华科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许用低分考入华科,可以选修一门高分的专业学位,其实华科的热门学科考分要远比中科大的最低分数要高很多!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根据各个高校官网公布的数据,国内高校招收研究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里所说的研究生招生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冷丝今天还想和大家说一个话题:研究生教育是什么?它和本科生教育有什么不同?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是哪些?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大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比例排名第一,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开办研究生教育最早的高校,也是创办研究生院最早的培养单位,所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建校时起走的就是研究型高校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较高,认可度也很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位和第四位,这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有点让人感觉意外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分别排名第七位和第八位。这充分说明,这两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还有点令人感觉意外的是,浙江大学仅排名第十位,这可能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较大的关系,浙江大学这十多年一直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人数比例。研究生教育是什么?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有什么差异?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就是对现有的经验、认知和行为进行分析、归纳、再加工,乃至升华为新的智识,从而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创造。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生教育面对的是集前沿性、原创性和不确定性为一体的高深专门知识,这就要求被教育者具备抽象性和复杂性的高级认知和思维水平,才能对高深专门知识进行加工、转化与再创造,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指导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新经验,继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冷丝也因此认为,未来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在研究生这个群体中发展而来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另一个属性就是专业教育——是对某一学科知识进行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不仅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创造从而拓展学科认知领域,也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研究生教育就具有了职业性,是为了受教育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而服务的专业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是与知识学习,尤其是经过加工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已有知识的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具有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但却类属于某一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本科教育是了解这些基础性、常识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本科教育不需要受教育者具有复杂而抽象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不需要对知识进行生产与创新。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一直取向更加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对知识领域有一个广阔的认知,达到健全心智、提高智识的学习目标,从而为高深专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复旦大学本科生教育还要面对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应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或直接投身于社会生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研究生教育呢?在以批判和反思作为发展动能的基础上,更需要受教育者具备探索未知领域、认知客观存在的能力,这就是探索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知识获取已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的主要功能与目的已经转变为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索未知事物而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产生新的认知与知识的行为。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探索和研究性学习应该超然于对知识的简单记取,知识记取只是手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研究生的核心任务在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探索本身的深切反省。上海交通大学冷丝也认为,探索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培养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要学生本人、导师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应该是一块基质良好且适宜于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璞玉”,而导师的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加上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琢磨”,而高校所提供思想包容和严谨学制双向并存的培养环境构成了整个教育过程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号消息:“各博士招生单位:请复核2020级博士名册,学校定于明日下午起开始制作新生银行卡、一卡通,及打印录取通知书等工作”。7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招办向所有博士招生单位发出复核通知,也代表着我校2020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落下帷幕、圆满结束。2020年分别有17000多名和4000多名一志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博士,共录取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
各大名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今天,学科竞赛网就根据华东五校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报告,带大家看看华东五校的毕业生都去哪了。复旦大学1.毕业生规模复旦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7551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分别为36.94%和63.06%。本硕博人数及比例见下图。2.就业去向截至2017年10月30日,复旦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4%。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就业与未就业人数及比例如下:整体来看,毕业后有超过一半(63%)的学生选择就业,选择继续深造(36%)的学生中,53%在国内,47%选择出国深造。(1)深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下表:分别看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三个群体,绝大部分(67.37%)本科生选择继续读书,而硕士生选择深造的仅有6.9%,博士生选择深造的也不太多,仅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15.61%。(2)就业复旦2017届毕业生人数为3907人,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及比例如下:2017届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去了企业(67.34%),另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具体去向分布如下图: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去往民企的人数最多,占50%;在国企和三资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大致相当。2017届复旦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前五名及分布如下:2017届毕业生从事金融业的最多,从事医疗行业和互联网业的毕业生也占比颇大。从事以上五个行业的毕业生占据2017年毕业生总人数的76.38%。从就业单位所在地来看,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本地是毕业生的首选。除上海本地外,毕业生工作地点的选择如下图:除上海外,北京市和广东省是复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去往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数量较少。上海交通大学1.毕业生规模上交2017届毕业生共8595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分别为41.88%和58.12%。本硕博人数及比例见下图。毕业生男女比例为1.61:1。2.就业去向截至2017年10月31日,上交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8%。这其中包括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签三方就业以及灵活就业。比例如下:整体来看,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略多于一半(58.64%),选择继续深造(36.64%)的学生中,62.5%在国内,37.5%选择出国深造。上交2017届男女毕业生毕业去向如下图:男女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整体差别不大,相对来说,女生选择就业的比重稍高(60.76%>57.32%),而选择出国深造的男生比女生稍多。(1)深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下表:分别看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三个群体,大部分(66.42%)本科生选择继续读书,而硕士生和博士生选择深造的较少。上交与大部分顶尖高校不同的一点是,深造的硕士生比例相对其他学校较高(15.95%),而博士生深造的比重是最低的。(2)就业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下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去了企业(68.74%),在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8.32%,在党政机关就业的仅2.94%。去往企业的毕业生中,在不同类型企业就职的学生人数分布相对均匀,国企和三资企业的就职比例最高,均接近20%。2017届上交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上交2017届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卫生行业、互联网行业、金融业和教育行业。本科生选择前三名行业的比例相差不多,但硕士生选择卫生行业和教育业的相对较少,博士生则与之相反。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如下图:从就业单位所在地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81.94%)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北上广)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毕业生规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549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分别为32.9%和67.1%。从本硕博比例来看,硕士毕业生人数最多,超过了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中科大男女比例差距最为悬殊,毕业生男女比例为3.99:1。本硕博男女分布如下表:本科生男生比例最高,硕士和博士的女生比例略有上升,其中硕士的女生比例最高。2.就业去向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6%。这其中包括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签三方就业以及灵活就业。比例如下:与其他高校就业人数最多的情况不同,中科大毕业后选择升学的学生最多(49%),在这些毕业生中,71.4%选择国内升学,28.6%选择出国深造。(1)深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下表:分别看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三个群体,选择深造的毕业生比例随学历升高而减少,而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随学历升高而增大。选择继续深造的本科生比重最高(74%),硕士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占硕士生总数的38%,相对本文其他高校来说,中科大的这个数据算是很高的了。2017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2.8%,其中去往美国的占66.8%。进入THE排行前100名高校的毕业生占全部出国人数的58.1%。(2)就业2017届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去往企业的占绝大多数(75.57%),其次是事业单位(19.90%)。2017届中科大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前五名及分布如下: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占据了就业总数的将近一半,其次是科研行业、教育行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中科大毕业生从事金融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顶尖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如下:和其他高校一样,中科大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的仍然占据绝大多数。不同的是,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比本文大多数高校更高,占据了近三分之一。中科大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如下图:从就业单位所在地来看,在安徽省内工作的比重最高,其次是邻近的上海市。中科大毕业生流向排名前五的省份还有经济发达且距离较近的广东、浙江和江苏。浙江大学1.毕业生规模浙江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11428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分别为48.1%和51.9%。本硕博人数及比例见下表:毕业生男女比例为1.4:1。2.就业去向截至2017年11月30日,浙江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22%。这其中包括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实际就业以及未就业。比例如下: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61%)毕业后选择就业,在升学的毕业生中,国内升学的比例较高,占63.5%。浙大2017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的6940人中,主要地区流向前五名为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和北京。其中在浙江本省就业的毕业生占60.62%。在2017届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74.3%)在企业就职,约五分之一在事业单位就职。在企业就职的毕业生中,去往国企和三资企业的分别占23%和21%,人数接近在企业签三方的毕业生总数的一半。2017届浙大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略有差别。在事业单位就职的毕业生比例随着学历升高而增大,博士生与硕士生和本科生差距尤其明显。60%左右的博士生选择在事业单位就业。这其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的比重尤其大。南京大学1.毕业生规模南京大学 2017 届实际共有 7821 名毕业生参加就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分别为39.13%和50.87%。本硕博人数及比例见下图:毕业生男女比例为1.14:1。南大2017届毕业生不同学历男女比例如下图:从毕业生性别与学历交叉分析中可知,硕士毕业生男女比例最低(0.99:1),博士毕业生男女比例最高(1.72:1)。2.就业去向截至2017年11月30日,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52%。这其中包括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签约就业以及未就业。比例如下: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65%),选择继续深造(34%)的学生中,67.8%在国内,32.2%选择出国深造。(1)深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下表:分别看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三个群体,大部分本科生(63.79%)选择继续读书,而硕士生选择深造的仅有13.25%,博士生选择深造的比例和硕士生差距不大,仅比硕士生比例多出3%左右。在深造的毕业生(33.32%)中,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2)就业2017届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去了企业(63.4%)。具体就业去向分布如下表: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南大2017届去往企业的毕业生中,在国企、民企和三资企业就职的人数差距不大,在国企和民企中就职的毕业生人数基本相当。2017届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前五名及分布如下:互联网行业位居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之首,其次是教育行业,近年来的热门行业金融业屈居第三。社会管理行业和科研行业分别位居第四第五。南大2017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如下图:从就业单位所在地来看,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工作。南大2017届毕业生选择就业人数最多的省份前五名为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和北京。在这五个省区(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总体的82.49%。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十大城市如下图:来源:学科竞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