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理工类院校,在全国基本都是排名前十,在世界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中科大坚持小而精的办学模式,所以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量都基本限制在1800人左右。因此,中科大每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每个省份的顶尖学霸,本科生的质量是非常的好。但是,中科大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却遭到网友的质疑。因为学校推免研究生的来源,很多都是普通的211高校,而不是大家所认识的名校。下面就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科大保送生的学校分布情况:从这份统计的数据,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科大的研究生生源,基本都是来自于全国的各个高校。其中本校的保送生人数达到563人,占保送生总比例的25.7%,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校研究生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名都是安徽的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保送138人,安徽大学保送105人。这两所都是211工程大学,自身拥有一定的实力,学校的质量应该不错,但是与是985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前十名的高校里面,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所普通的一本类院校,能够有44名学生保送到中科大,是让人感到很意外。比如排名在其后面的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985高校。形成这样的反差,笔者觉得主要是因为中科大安徽省的高校有一定的照顾性。我们不否认安徽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是非常的优秀,但是与中等985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的质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很多人都觉得中科大的研究生质量是变差,与本科的生源根本没法比。其实,这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种特殊情况,国内所有的大学基本都是这样。比如清华北大本科优秀的学生,基本都会到国外的名校继续深造,而只有中等的学生或者是更低档次的学生,才会选择清华北大。笔者翻看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保送生数据发现,这些名校基本也都是以本校的保送为主,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更低档次的学校。但是,沿海地区的名校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学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在研究生阶段就更加向往大城市,所以沿海的名校就会更有优势。比如刚才提到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外的保送学生主要都是来源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整体的质量还是比较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科大没有地域的优势,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变差,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学生的观念没有改变,一直都是希望到大城市的学校读研,这种局面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个大学是亲兄弟,其实也是仇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算中科大的儿子才对。以前中国科技大学是中科院唯一的直属高校,可是说非常牛,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后,中科大继承的家产顿时少了一大半。这对中科大来说是一个很伤悲的事情。当然从在合肥的那一刻,中科大一直在努力的回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的那一天,彻底死了心,因为玉泉路已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年这个中国科学界刚到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办研究生院,然后招研究生,所以中科院就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中国首个研究生院。比北大清华都早额,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不过首批博士点,中科大被清华北大吊打,清华大学31个,北京大学45个,而中科大只有11个,这个主要因为中科大是以理学为主,工科和文管等学科都很匮乏所致。前几年,中科大和国科大正式分家,不过分的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硕士博士培养,毕业生以后的证书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中科院和各个研究所的章了。不过中科大分家可是吃了大亏。国科大分了90%中科院的研究所,而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只有:沈阳金属所苏州纳米所紫金山天文台长春应化所安徽光机所安徽物质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可以说中科大分家没有分到一个实力派研究所,而所有的实力派研究所群不给了国科大,所有中科大也很急,今年也连续布局了两个研究所2020年6月2日,中科大和中科院广州能有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大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广州能源所为基础,能源学院的建设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广州能源所将秉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竭力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的产出,用人才的产出推进科技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传承中科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能源学院建设成一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重要创新成果产出基地。 以后广州能源技术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证就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了。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州挂牌成立。中科大拿下了稀土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资格,硕博只发中科大毕业证。虽然中科大积极的开张扩土,但是因为分家严重不均,所以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实力太差,比如北京上海等众多名研究所一个也没分到,中科大太亏了。老铁们,你们怎么肯呢?
关于考大学有一种说法,叫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然后一堆人鼓吹,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犯罪等等。当然,对于一些野鸡大学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对于名校来说,可不是60分万岁了。首先这些大学想考上是很难的,考上之后如果想顺利毕业是更难。所以考入这些大学之后如果想着混日子的话,学校心情好的话,可能还会给你发个专科的毕业证,要求严格的话,可能就会被直接劝退了。试想一下,十年寒窗苦读最终一朝被劝退,这得是什么心情啊!而这3所科技大学,就是当下最难考且最难毕业的高校。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向来以小而精著称,这精自然不只是其专业精,更重要的是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都非常精。在这里如果学习稍有松懈,立马就会被别人赶超。如果学分不够,就退学去吧。不过看着身边人都在努力的学习,想来也没人会放弃学习。二、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华科大在为22名毕业生颁发了专科毕业证之后,是彻底的火了。不过由此可见,华科大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另外据华科的同学透露,此前华科也是直接退学的。相比之下颁发专科毕业证还是比较仁义的了。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位居成都,因为名字的原因,有时候会被人误解为某技校。实际上电子科技大学也是一所正规的985高校,只是由于比较低调,受关注度较少。作为一所985名校,自然学习难度也是比较大。如果不好好学习,最终真的会退学。以上3所大学都是国内科技的顶梁柱高校,在这些学校里学习,如果考试挂科那就认真准备补考吧,补考要是不过只能是拿结业证或者是准备退学了。毕竟现在因为大学生的质量低下,教育部是规定要取消清考。所以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都不能放松才是。
我写文章,说到中科大和国科大,偶尔会说它们是兄弟,总是有网友纠正我,说它们是父子关系。然后两拨人马讨论不休。今天我就认真分析,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两校的关系。兄弟说兄弟说的主力是国科大。在国科大的官网上,国科大的历史从1977年开始。中科院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不过这个名字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到1982年,研究生院有了两个名字,一个叫还是最开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另外一个就是后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到2000年,改名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脉络很清楚,首选这个研究生院虽然一开始叫中科大研究生院,但是中科院创办的,2000年后名字彻底换掉,已经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科大的历史介绍里面,没有中科大什么事,虽然一开始的名字为中科大研究生院。为什么名字里有中科大呢?我看过一个解释,说研究生院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培养,是大学干的事,一定要挂在大学的名下,所以中科院的研究生院一开始挂的是中科大的牌子。父子说父子对兄弟说的反驳也是很有力的。国科大一直说是中科院创办的研究生院,那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兄弟说就被推翻了。父子说的拥护派我是很佩服的,属于考据派,给出了不少细节。中科院确实提出了成立研究生的想法,但这件事是由中科大来实施的。比如,研究生院的院长由当时中科大的校长兼任,中科大决定人员安排、机构设置,中科院审批。人事权和机构设置权力确实是中科大直接领导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生院学生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上是中科大的名字。虽然,1982年后名字已经改了,但具体的行政事务还是中科大在做,中科大有一个办公室专门处理北京研究生院的事务。有人提出,就是在1998年,朱清时院士还是研究生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当然,2000年之后,研究生院归了中科院,之前这个研究生院是属于中科大的。分身说我自己认为,兄弟说和父子说在某种层面上都是对的。比如父子说,确实,从各种行政关系,具体事务来说,都是中科大在做。但我们就一定认为父子说对吗?我看不一定。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他是清华毕业,后来去中科院物理所读研。按照父子说的说法,他拿到的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是,他会承认自己是中科大的学生吗?肯定不会。他当年读研面试他的是物理所,上课也是中科院的老师,搞研究也在物理所,跟中科大没有一点关系。而且,从常理推断,中科院几十个研究所,研究生都在研究生院里面,如果研究生院属于中科大,那研究所的这些老师,这些实验室是不是也属于中科大?中科大本来跟这些研究所是一样的,是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单位,但按照刚才的逻辑,岂不是中科大大于中科院?所以,我认为,对于中科大和国科大都不能这么看。在我看来,中科院办大学,跟工信部办大学是两回事。工信部或者其他部委办大学,就是自己创建了一个新的单位,关系非常清楚。而中科院办大学,其实是想自己一人分饰两角。在中科大建校的时候,就提出了系所合作。中科院有什么研究所,中科大就办什么系。这里指的是基础学科。老师来自于研究所,实验室就是研究所的实验室。这个一人分饰两角也可以认为是中科院搞了个分身。只是中科院搬出了北京,来到了合肥。老师就跟中科院的大部队分开了,独立发展。分身就有了独立意识,很多想法和利益跟中科院不完全一致了。对于国科大,我认为是中科院再次搞了个分身。大家看看国科大参与评估的事情就知道了,那是国科大的成果还是中科院的成果?大家分不出来吧?这就对了。中科院要的是科教一体,国科大就是它的教育分身,中科大也是分身,只是这个分身有更多的独立意识。最后,我总觉得中科院在国科大身上的尝试,最终结果可能会跟中科大一样。大家觉得呢?
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在接受教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接受教育的人多了,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也是更多。为了保持录取率,大学只得是不断的扩招。与之俱来的是,大学的录取压力是不断增大。而现在不断扩招的后果也很明显,那就是就业难。因为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大学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开扩招,最终自然有一端会出问题。但是高校也没办法啊,报考人数在那摆着,录取率的要求也在那,只得不停扩招才是。不过为了缓解就业难,各大高校也是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再扩招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我让本科生都来读研究生,如此一来本科阶段该就业的就业了,没就业的也读研三年之后再就业,这下数据自然是好看了。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躲得了一时,哪能一直躲呢。最终研究生也还是要进入人才市场的不是。随后我们看了下今年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就连中科大这样一贯以小而精的高校在研究生方面也是扩招了奖金700人的名额。要知道的是,中科大每年本科生仅招收1800人左右,关于科大的学生又有着“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说法。换算一下,这每年1800名新生里至少也得有1200人左右是读研的。所以中科大余下的研究生自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考研考进来的,不过好在是中科大背靠中科院,全国各地研究院很多,因此这研究生倒是不拘泥于合肥。所以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的扩招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只是教育在不停的发展,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是会逐年增多的,而大学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未来大学应该也会做出改变,比如出现更多西湖大学这样的民办高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国目前实力排名前十的高校之一,在有些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排名全国第三。在众人多的眼中,中科大是一所学风严谨,科研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由于其每年招生人数较少(招收本科生不到2000人),因此又被人们冠以“小而精”的大学之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中科大规模并不小,从前的中科大只是单纯的一所理工科高校,但是近年来中科大相继布局了文科、医科等,正朝着综合性高校方向推进,以加强高校在全球的竞争力。而且新文科建设之路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并不突出。而早在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就已成为中科大直属附属第一医院,由中科院、国家卫健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因此中科大已不再是学科单一的理工科高校。而且招生规模也没你想象中那么小。另据今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微信号消息及安徽网报道,本月13日,中科大研招办向所有博士招生单位发复核通知时公布:2020年共有1.7万和4000多名一志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博士,最终共录取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可以发现,中科大2020年录取的硕博研究生规模超过了88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与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2019年招生规模持平,虽说今年各大高校对研究生都开了绿灯,招生规模都扩大了不少,但是中科大的这一消息还是让人感到很惊讶的,这让一些网友对中科大生源质量会否下降感到了担忧,甚至有网友直言,“说好的小而精呢”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硕博研究生仍是一所高校科研中的主要力量,而且今年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徒然增加,多招点研究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近日,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分数线和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相继公布。对于网上的学生来说,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复试的时间和具体形式。由于教育部对复试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只规定可以采取线下、网上或场外复试。不同的高校将有不同的复试安排。对于疫情控制较好的省属高校,如果具备线下复试条件,线下传统研究生复试仍将是首选。特别是大学生已开学的高校,5月份已全面具备线下复试条件。但仍有一些省份高中还没有开学,大学生还很遥远。对于这些省份的大学生来说,最好做好两方面的准备。考生虽然关注复试形式,但是更加关注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根据中科大官方网站最新通知,受疫情影响,2020年复试形式待定,但是复试分数线已经公布出来。中科大的数学科学院发生了一件大事件,相比2019年复试分数线直降60分!对于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复试降分行为网友保持不同的看法。紧跟国家政策,加大研究生扩招力度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各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极个别教育城市研究生的扩招规模十分巨大,例如上海今年的研究扩招达到了50%。中科大作为安徽省知名高校,又是本省主要的研究生输出基地,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学校的研究生规模。持有“阴谋论”网友们的观点:1、不相信中科大真心降了复试分数线。他们认为中科大是想让更多优秀的人去复试,但是招生名额不变。2、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次降分太过异乎寻常,考生需要注意,不要成为某个领导家属的垫脚石。保持正常心态的网友观点:1、根据往年中科大的复试线一般都是360起步,不是很厉害的学霸,一般人都不敢报考。今年有可能报考中科大的人数比较少,但是复试人数必须满足1:1.2的规则,因此中科大降低复试分数线来吸引广大考生来复试。2、中科大不止一个学院降分,还有物理院也是猛降40分,认为科大是响应国家研究生扩招的政策。3、一般这种情况都是试题出的比较难,考生普遍考的都不太理想,因此降了复试分数线。不管怎么样,中科大这次复试分数线确实降了很多。让很多初试没有考好的学生,曾大了被录取的机会。但是中科大的复试试题在全国都是享有盛誉,十分难。因此,对于能进中科大复试的考生来说还需要好好的看书,不要浪费这次来之不易的复试机会。复试的形式很大可能是线上复试,因同省的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宣布复试将采用线上的形式。复试时间差不多也是安排在5月1号之后,考生最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复试。大家不要因线上复试而方式警惕,或者去想作弊的方法。笔者在这里还是劝诫大家,只有准备好了,才能真正感到平静。那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很多时候会演变成“偷鸡不吃米”。
现在各个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在搞扩招。虽然说扩招的学生多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但现在人多考生也多,不扩招不行啊。就说研究生这一块,强如中科大,也是难免要扩招个几百人。不过在本科生这一块,中科大把关还是相当严格的。说到研究生的录取,现在研究生的录取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考研的,其二就是保研的。考研的变化太大,暂且不提,这里主要看看那些保研的名额。且说中科大的保研,相比较考研来说,保研的难度其实也不小。是以能够保研的同学,自然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不过有意思的,安徽两所211高校保研到中科大的人数,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这两所高校便是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大学了,其中合工大保研了143人,安徽大学则是保研了105人。至于其他的高校,再也没有保研人数能够超过100人的。由此可见,近水楼台还是先得月。而且即便是抛开这两所高校来说,中科大给安徽理工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的保研名额也是不少的。所以本科生录取方面中科大对于安徽虽然并没有太明显的倾斜,但是研究生这一块,还是照顾到了安徽的高校。再者,虽然都说中科大本科生不扩招,对于安徽考生没有照顾,但其实中科大每年在安徽录取人数在10%左右。一共招收1800人,在安徽就招了10%,这也不能说是不照顾了。而且即便是倾斜,那也得一点点的斜不是。如果一把斜过去了,那这也容易出问题不是。而合肥与中科大能有今天这般成就,其实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中科大还能否办下去都是未知。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么合肥也绝对不可能在日后再得到中科大这样的名校以及它附带的这些科技资源了。所以这二者等于是互相成就了彼此。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布了2020年拟接收的推免生名单,名单中有推免生的来源学校,故此,可以对其生源来源学校进行分析。在2020年的推免生中,中科大一共录取推免生2190人,其中直博生24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846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20人。总体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81人。实际上,在10月下旬的时候,中科大新闻网站对今年的推免情况做过报道,主要内容就是在接收的2190名研究生中,九成来自双一流高校,这里的双一流高校,既包括双一流高校,也包括一流学科高校,所以总体比重高达九成,。双一流是一个衡量生源质量的指标,不过一流学科高校众多,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今天来从985院校的生源来源分析一下中科大2020年推免生。推免生来自国内179所高校在所有的2190名研究生中,来自国内179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校人数最多;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三所安徽省内高校占据中科大外校生源前三名。具体如下:985高校生源学校在2190名生源中,有来自国内35所985高校的1057人,按照比重来看,985院校生源比重为48.26%,总体比重不足五成。在49.22中,本校生源占了25.7%,外校985生源比重为22.56%。在985院校生源中,校外生源最多的学校是大连理工大学,有42人;其次是山东大学,有39人;东北大学,有36人;电子科技大学,有30人;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各有29人;兰州大学有28人;吉林大学有26人;武汉大学有25人;四川大学有24人;另外,还有清华大学5人,北京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2人,南京大学2人,浙江大学1人,看来中科大对于清北和另外的华东四校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两种数据来看对比,如果用包含一流学科的学校生源来看,占比接近九成;如果仅从985院校生源来看,占比不到五成。同时,安徽省内的几所高校为中科大输送了大量的生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安徽的许多学生,中科大提供了就读名校的机会。
自201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周年校庆期间中国科大高新园(校)区奠基建设以来,中科大高新校区的工期进度一直备受师生和合肥市民的关注。近日,中科大高新校区又传来了新消息,今年七月将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包括行政与师生服务中心、三栋学科楼以及室外总体工程等,也意味着中科大高新校区离建成投用的时间越来越近。中科大高新校区中科大高新校区是中科大校庆献礼工程,更是中科大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工程,未来建成后可以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合肥高新区企业形成紧密的产学研联动格局,大大提升中科大新工科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根据规划显示,中科大高新校区总用地面积约1537亩,一期工程规划建设500余亩,整体由校(园)区、附属中小幼、人才公寓三部分构成。虽然校园面积和同档次学校的新校区动辄三千、五千亩用地差距甚远,但已经是中科大目前最大的校区(中科大市区内已建成校区数量虽多,但是十分破碎和狭小)。研究生教育为主中科大高新校区明确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故而为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特点,学生公寓、实验科研用房都是完全采用高层形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科大依旧将保持小而精办学模式,尤其是本科招生不会因为高新校区的建成而大幅扩招,但是硕博研究生应该会继续扩招,以满足高新校区相关学习科研工作需求。在学科布局上,高新校区未来将入驻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程科学和环境能源与材料学科等学科组团,新工科建设是高新校区的使命和重点,也是补齐科大学科短板、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重大谋划。与华为做邻居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大高新校区还与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比邻而居。中科大与华为公司的合作最早追溯到1997年5月联合成立的中国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校企合作历史迄今已有23年之久。相信未来以高新校区为契机,中科大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有更加深入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前景。凭什么最年轻的两院院士均来自合肥的中科大?中科大超75%留学或深造,70%被全球前100名校录取泰晤士2020亚洲大学排名,中科大跻身亚洲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