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荡妇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致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翔宣读理事会名单。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主持会议。苏州市政府副市长陆春云,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邓强,校领导杜江峰、罗喜胜、黄素芳、褚家如、周丛照参加会议。包信和指出:中国科大和苏州同处于长三角区域,名校名城深入合作、携手共建高等研究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中国科大和苏州市的合作已近二十年,2003年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与转化等方面为苏州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设计效果图,下同)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资源,推动科教融合、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形成校地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希望苏州高等研究院充分把握时代机遇,依托中国科大良好的海内外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利用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扩展,探索出一条增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院地共赢的良好格局。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刚刚起步,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园区建设等方面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希望校地双方以理事会为契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把中国科大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李亚平指出:中国科大与苏州共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掀开了校地合作新的一页,对于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将按照理事会决议内容,逐项落实各项工作,努力超前完成任务,为苏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苏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并且将其纳入“十四五”科技、教育、人才等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苏州工业园区要同中国科大工作组一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时间表,明确线路图,全面推动建设工作。希望校地双方加强合作联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破解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转化的制度瓶颈,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会上,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介绍苏州高等研究院基本情况。会议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理事会章程的情况说明,审议理事会章程;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褚家如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审议工作计划和有关事项。与会理事就相关事项作交流发言。责编:江 韵 编辑:October记者:唐晓雯 摄影:陈雨禾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救世者

中科大校长亲自赴苏部署,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和分管中科大苏研院工作的副校长杜江峰院士一道赴苏州部署苏州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工作。中科大副校长杜江峰院士首先代表学校宣读了苏州高等研究院的工作组人员名单,表示要推动现有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升级转型为苏州高等研究院。包信和强调,苏州高等研究院要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深度广度进军,同时还要坚持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要把苏州高等研究院发展建设成学校率先建成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六月,中科大书记舒歌群率队访问苏州并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协议将共同围绕推进姑苏实验室、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等事项展开深入合作。这次包信和苏州之行也正是将该协议进一步落实到实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苏州有着深厚的合作情谊,早在数十年前,中科大就与苏州中学共建少年班预科班,哈佛大学庄小威院士就从这个班级起步;2003年又在苏设立了中科大苏州研究院,2007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主体在苏州办学,2011年校地双方共建纳米学院,苏研院累计培养研究生近7000人;2019年10月,中科大副校长又在会见来宾时介绍了创建中科大苏州国际校区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设想。苏州作为中国最强的地级市和江苏对外开放最靓丽的窗口,不仅是经济繁荣的富庶之地,也是重视科教的文化之都。中科大书记、校长访苏与苏州负责人座谈时都曾表示,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明显,创新生态良好,与中科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学校将发挥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等领域优势助力苏州发展。北大复旦本科生保研到华东政法,亏了吗?哈工大晋级顶尖大学联盟,含C9高校在内仅十所中科大一天聘请3位院士,沈保根接任物理学院院长

常卒乎乱

中科大苏州高研院:横跨两个校园,新建五个学院

2020年,中科大和苏州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从十几年前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转型升级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在办学空间和办学规模上有着巨大变化。根据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将是中科大和苏州共同打造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整合中科院在苏院所和学校地方优质资源的高平台科研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高规格建制单位。中科大苏州高研院将横跨苏州工业园区内两个校园,分别是原中科大苏研院所在的仁爱路校园和腾挪新建若水路校园(原苏州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所在地)。其中,仁爱路校园维修改建为主,将新建国际学院大楼和教师人才公寓。若水路校园将新建十万方科研大楼和科大主题文化公园,预计2023年秋建成交付使用。届时,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占地面积将近800亩左右。在办学设置上,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新建五个二级学院(包括先进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数据智能学院、商学院、量子物理电子学研究院 ),本硕博贯通培养,最终达到6000人在校生规模。新建的五个二级学院主要依靠现有的中科大软件学院和中科大管理学院、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所系结合的部分在苏科研院所,主要是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同时还将与科大讯飞、姑苏材料实验室和新加坡国立大开展办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将招收本科生,采用低年级在合肥本部接受两年通识教育,高年级在苏州接受专业课程培养和实习实训等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最初计划招收60人,达到规模后最终计划达到每年招收200人本科生在苏学习。目前,中科大与苏州正双管齐下,全力推进苏研院建设,一方面开展前面所述的校园建设,另一方面紧锣密鼓面向全球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计划引进 人才400人,全球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中科大已经在苏州召开了苏州高研院首次理事会,早前,中科大与苏州也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最近一次中科大与苏州的互动就是中科大在苏州举办了 C9高校年会,苏州邀请中科大校长作围绕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专题学习报告。相信,在双方的默契合作下,苏州高等研究院将建设为校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和标杆!中科大办学经费五年增长70亿,人均更是第一华为第九大研究所落户长春,吉大将是最大赢家最新自然指数排名:清华反超南大,中科大依旧第一

小辩

总投资约50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总体方案设计

近日,启迪设计中标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总体方案设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高等科研教育机构。在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指出:中国科大与苏州共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对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为苏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该项目投资约50亿,新建、改建总体规模约73万平方米,项目分若水路校区和仁爱路校区,设计结合校区特点提出“超级纽带”的规划理念,旨在创造一个集“连接、共享、交流、创新”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六分

中科大苏高院:校园规划800亩,计划招生六千人

中科大是1958年才建校的中国最年轻顶尖大学,建校第二年就入选全国重点大学,短短六十余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全球前100名。苏州则是中国最强地级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在这里既能欣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典园林的雅致,也能感受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繁荣和富庶。中科大和苏州的相遇又会带来什么?为了率先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深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今年六月,中科大与苏州市签约合作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共同开启了校城合作的瑰丽新篇章。根据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发布的人才引进简章显示,苏州高等研究院规划校园总面积近800亩(远超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0余亩的面积),总建筑面积接近30万平方米,近期将新建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等实验大楼,新增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传闻,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地块将划归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使用。科大苏高研院是围绕2003年中科大在苏州独墅湖畔设立的苏州研究院转型升级扩容而来,目前电子地图上中科大苏研院地址也更名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据悉,原中科大苏研院仅占地面积229亩,建筑面积达7.61万平方米,如今全新规划建设的中科大苏高院相较原苏研院足足增加了600亩校园用地和2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科大苏高院不仅仅是面积大大增加,在学科设置和招生层次上也有了质的变化,俨然要建设为没有校区之名却有校区之实的异地校区。根据中科大苏高院的总体规划化方案显示,中科大苏高院将设置5个二级学院,包括量子电子学研究院、纳米技术与应用融合学院、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融合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学院和国际学院,与原苏研院的软件学院和纳米学院的设置有巨大变化。同时,中科大苏高院还将就相关学科发展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另外,中科大原苏研院围绕软件学院和纳米学院仅招生研究生加以培养,现在的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将招收本科生(有望成为继中国人民大学后第二所在苏招收本科生的985大学),进行本硕博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本科生招生目标每年两百人,实行合肥+苏州两地培养,苏州高研院整体在校生计划保持在本硕博6000人左右,将成为中科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级学院和计划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师资也成了必须要提前解决的难题。中科大苏高院早在今年5月份就率先启动了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大规模招聘行动。面向符合国家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中科院人才计划(简称 A类)的海外人才给予总额可高达1600万元的科研经费、250万生活补贴和100万以上房补以及配偶子女就业入学落户照顾。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最终计划未来引进100名左右的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国家优青、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头衔的学者加盟。中科大在苏州设立高等研究院有利于拓展办学空间,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硕博研究生就地就业。同时,现阶段不急于更名为异地校区而以研究院冠名,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纷争麻烦,为学校潜心发展和促进苏州转型升级都是双赢利好。牵手最强地级市,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中科大校长亲自赴苏部署,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

岂更驾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一届一次理事会在苏州举行

11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致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翔宣读理事会成员名单。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主持会议。苏州市政府副市长陆春云,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邓强,校领导杜江峰、罗喜胜、黄素芳、褚家如、周丛照参加会议。包信和指出,中国科大和苏州同处于长三角区域,名校名城深入合作、携手共建高等研究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中国科大和苏州市的合作已近二十年,2003年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与转化等方面为苏州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资源,推动科教融合、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形成校地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希望苏州高等研究院充分把握时代机遇,依托中国科大良好的海内外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利用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扩展,探索出一条增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院地共赢的良好格局。包信和表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刚刚起步,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园区建设等方面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希望校地双方以理事会为契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把中国科大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李亚平指出,中国科大与苏州共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掀开了校地合作新的一页,对于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将按照理事会决议内容,逐项落实各项工作,努力超前完成任务,为苏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李亚平表示,苏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并且将其纳入“十四五”科技、教育、人才等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苏州工业园区要同中国科大工作组一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时间表,明确线路图,全面推动建设工作。希望校地双方加强合作联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破解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转化的制度瓶颈,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会上,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介绍苏州高等研究院基本情况。会议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理事会章程的情况说明,审议理事会章程;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褚家如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审议工作计划和有关事项。与会理事就相关事项作交流发言。【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合气于漠

这所顶尖大学布局苏州,又有新动作

11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致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翔宣读理事会名单。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主持会议。苏州市政府副市长陆春云,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邓强,校领导杜江峰、罗喜胜、黄素芳、褚家如、周丛照参加会议。包信和指出:中国科大和苏州同处于长三角区域,名校名城深入合作、携手共建高等研究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中国科大和苏州市的合作已近二十年,2003年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与转化等方面为苏州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设计效果图,下同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资源,推动科教融合、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形成校地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希望苏州高等研究院充分把握时代机遇,依托中国科大良好的海内外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利用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扩展,探索出一条增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院地共赢的良好格局。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刚刚起步,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园区建设等方面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希望校地双方以理事会为契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把中国科大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李亚平指出:中国科大与苏州共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掀开了校地合作新的一页,对于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将按照理事会决议内容,逐项落实各项工作,努力超前完成任务,为苏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苏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并且将其纳入“十四五”科技、教育、人才等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苏州工业园区要同中国科大工作组一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时间表,明确线路图,全面推动建设工作。希望校地双方加强合作联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破解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转化的制度瓶颈,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会上,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介绍苏州高等研究院基本情况。会议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理事会章程的情况说明,审议理事会章程;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褚家如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审议工作计划和有关事项。与会理事就相关事项作交流发言。新闻来源:苏州工业园

中科大新校区将落子苏州?真相是……

【看苏州专稿 文/陈梦娇】近日,看苏州记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官网上发现,中科大副校长杜江峰院士透露了中科大苏州国际校区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设想。(图源/中科大官网)据了解,当天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Christopher Tremewan一行访问中科大,杜江峰代表学校欢迎了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秘书长一行,他表示非常荣幸获得承办2021年环太平洋联盟副校长研讨会的机会。而在向来宾介绍中,杜江峰提到了中科大苏州国际校区相关情况。中科大将有苏州新校区?随后,看苏州记者致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了解校区情况。对方表示,新的国际校区将依托于现在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进行建设,目前该项目还在计划筹备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这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科大在苏州设置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苏州市合作建设的高等科研教育机构。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合作发展道路。自2003年9月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入驻研究院以来,研究院累计培养研究生6592人,近5年来在校人数一直保持在2100人以上,博士生保持在120人左右规模。此外,看苏州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8月,中科大校长包信和到访苏州。他提到,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明显,创新生态良好,与高校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双方在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高度契合,希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继续立足苏州,不断拓展办学、科研等合作,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助力苏州进一步提高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看来,苏州学子们在家门口读大学的机会有望更多啦!今年以来,苏州高校的好消息也是不断,多所名校纷纷选择落户苏州“开分店”,一起来看看目前进展吧!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今年3月16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合作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新校区预计在2021年完工,未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被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一个创新特色研究生院,一批一流的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基地。目前,南大苏州校区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单位已通过概念方案竞赛确定,下一步将进行方案调整和深化工作。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今年8月底,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6亩,总建筑面积约94.3万平方米,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将建设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1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一期建成后,太仓校区将满足不少于3000名国家统招本科生、1500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1000名教职工教学、科研、生活需要。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二期计划于2023年6月建成投用!二期建成后,太仓校区共计满足不少于6000名国家统招本科生、4000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2500名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生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苏州校区。自创办以来,学校始终以“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窗口”为愿景,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目前有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三所学院在苏州办学。据了解,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9.7%,本科生就业率99.6%,硕博士就业率100%。这么多的选择,是不是家门口上大学不是梦?欢迎说出你最心仪的大学哟!

总投资200亿!姑苏实验室落户园区!

重 磅 消息6月30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以下简称姑苏实验室)并被列为“江苏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科院院士张亚平在成立大会上视频致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出席大会并致辞,与副省长马秋林共同为姑苏实验室揭牌。来自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的60多位院士专家担任姑苏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蓝绍敏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共同为莅临现场的部分委员颁授聘书。马秋林为“江苏省实验室”授牌。苏州市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围绕一体推进姑苏实验室和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等展开深入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出席大会。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黄爱军,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市委常委、秘书长俞杏楠,副市长陆春云,市政协副主席王竹鸣,市政府秘书长周伟,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各市、区和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材料学科知名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在苏高校、科研机构和材料领域企业代表等参加大会。/姑苏实验室/规划总投资 200亿元总部位于 苏州工业园区占地500亩姑苏实验室将以材料科学领域中的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江苏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 未来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为“三大重点”,以突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克区域产业重大技术瓶颈、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为使命,创新体制机制,集聚高端资源,汇聚国内外技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通过五年左右的一期建设集聚1000名以上的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等公共平台,突破一批材料领域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二期建设到2030年骨干人员规模达到3000名以上,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力争跻身世界一流材料实验室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策源地。▲▲作为姑苏实验室的主阵地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全国全省探索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园区如何发挥作用赋能实验室的高水平建设又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01厚积薄发 夯实“顶天立地”的优良基础园区开发建设26年来,积极抓住用好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的开放先机和制度优势,材料产业的发展质态和创新能力都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夯实了建设姑苏实验室总部的优良基础。园区加速集聚科研院所,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40多家科研机构, 有效助力支持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作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园区,已成为国际高层次人才创业首选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达3万名,集聚各类科技领军人才2500余人,其中创业类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占全国7%、占全市60.3%, 遍布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新材料等领域; 在公共平台体系方面,园区投资建设了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纳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环境。02抢抓机遇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今年3月召开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誓师大会上,园区就重磅发布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2020-2035)》,明确要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院所、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要显著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成为我国重要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地。如今,乘着姑苏实验室建设的东风,园区也将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全球科技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的当下,找准定位,储备未来发展动力。园区将加快平台建设,比如进一步扩大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建设规模,加强专业设施投入;加快推动科技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和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姑苏实验室的联动,推动项目、人才等资源互动和共享共用等,切实提升建设姑苏实验室的支撑保障能力; 此外,在整合高端资源,聚合国际创新要素层面,园区也将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高位平台优势,深化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沟通,积极争取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协调指导姑苏实验室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同时,作为国际化程度开放高的地区,园区还将用好苏州开放再出发政策红利,高效率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建设,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措施,提供更加国际化的精准服务,集聚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团队落户园区。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上张亚平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科学院对姑苏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张亚平说建设姑苏实验室充分体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以科技引领未来、以创新促进发展的雄心与气度。自199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与苏州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在共建研究所、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科教产紧密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实现之年,围绕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和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新时期院市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与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开放型创新经济、打造国际创新策源地的理念和目标也高度契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科学院愿与苏州继续携手合作,统筹谋划支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建设,合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共建重大科学设施和研发平台,持续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院市科技合作重点工作任务,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创新驱动力。蓝绍敏在致辞中说举办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生动体现了苏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重要指示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苏州以开放推进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坚定决心。开放是苏州的第一标识,创新是苏州的第一动能。开放和创新已融入苏州的血脉和基因,成为这座古今辉映之城最鲜明的特质。国家实验室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建设姑苏实验室,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家实验室。会上,姑苏实验室首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发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凝练重量级攻关项目,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姑苏实验室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及腾讯、中天科技、南大光电、沈阳科仪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合作仪式,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积极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姑苏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中科院院士郑有炓,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分别作了题为“新基建时代半导体材料迎来新机遇”“国家实验室组织模式的思考”的报告。会前,与会嘉宾现场考察了苏州纳米真空互联实验装置和姑苏实验室展厅。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探路前行20余载园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站在追求“顶天立地”发展的姑苏实验室成立的历史新起点上期待园区再次用“十年磨一剑”谱写壮丽篇章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坚实支撑责编:江韵 编辑:青青记者:赵焱、张佩雯 摄影:徐志强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引力播 SIP科技领军

行者

中科大前五专业你知道吗?该如何选择专业才是明智之举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五专业你知道吗?该如何选择专业,才是明智之举呢?【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协会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996年,为区别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加上“(北京)”,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998年,国家决定实施 “985工程”;1999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0年,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国科大在21世纪初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改革与发展工作;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学校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运作;2004年,中国第一个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2006年,学校又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07年,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08年,中国科大迎来50周年校庆。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大星”;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2012年,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2014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翌年1月7日揭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2015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2016年,学校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学校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协商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院与专业简介】:据中科大官网显示,学校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获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分析、处理数据的技术手段,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高端软件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科技、银行、证劵、保险、外贸、商务、大学、工农业部门和经济部门等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统计数据分析、抽样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材料科学类;业务培养目标:培养金属液态成形工艺设计、成形装备开发、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检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纳米新材料,以及3D打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天文学;天文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和前沿学科之一,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他信息,不断革新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驱动人类不断创新尖端技术探索自然世界。当今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研究中的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各层次结构起源和演化这些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天文学研究,也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持方向,投入大量的科技资源。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地球与空间科学;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地球化学;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能源动力类;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环境科学;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物理学类;依次为:理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力学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下一期给大家讲解华中科技大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