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大,又布局两个研究院,和国科大差距仍然很大赤桑镇

中科大,又布局两个研究院,和国科大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个大学是亲兄弟,其实也是仇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算中科大的儿子才对。以前中国科技大学是中科院唯一的直属高校,可是说非常牛,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后,中科大继承的家产顿时少了一大半。这对中科大来说是一个很伤悲的事情。当然从在合肥的那一刻,中科大一直在努力的回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的那一天,彻底死了心,因为玉泉路已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年这个中国科学界刚到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办研究生院,然后招研究生,所以中科院就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中国首个研究生院。比北大清华都早额,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不过首批博士点,中科大被清华北大吊打,清华大学31个,北京大学45个,而中科大只有11个,这个主要因为中科大是以理学为主,工科和文管等学科都很匮乏所致。前几年,中科大和国科大正式分家,不过分的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硕士博士培养,毕业生以后的证书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中科院和各个研究所的章了。不过中科大分家可是吃了大亏。国科大分了90%中科院的研究所,而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只有:沈阳金属所苏州纳米所紫金山天文台长春应化所安徽光机所安徽物质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可以说中科大分家没有分到一个实力派研究所,而所有的实力派研究所群不给了国科大,所有中科大也很急,今年也连续布局了两个研究所2020年6月2日,中科大和中科院广州能有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大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广州能源所为基础,能源学院的建设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广州能源所将秉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竭力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的产出,用人才的产出推进科技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传承中科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能源学院建设成一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重要创新成果产出基地。 以后广州能源技术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证就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了。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州挂牌成立。中科大拿下了稀土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资格,硕博只发中科大毕业证。虽然中科大积极的开张扩土,但是因为分家严重不均,所以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实力太差,比如北京上海等众多名研究所一个也没分到,中科大太亏了。老铁们,你们怎么肯呢?

扶桑

浙江大学为何被戏称‘中科大二分校’?一分校竟是上海这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都是我国顶尖的高校,关系也十分密切。可尽管两校水平相当,浙大却一度被人戏称为 “中科大二分校”,这是怎么回事呢?浙江大学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西郊正式开学。她的创立是我国科教界的一件大事。受此影响,各地的中科院分院陆续开始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中科大先研院当时,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更准确地说是:中科院上海办事处)负责筹建一所大学,同年9月,该校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的名义对外招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录取通知书1959年5月正式命名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大一样,校名也是中科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的。1968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改为隶属上海市文教系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割断了关系。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大门1994年5月,该校与并入现在的上海大学,就是现在的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在此说明一下,此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和现在的上海科技大学完全是两码事,千万别混为一谈。虽然,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名字一直用了很多年,但中科院的很多老专家教授们,还是喜欢称之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或者干脆直接称作:中科大一分校。但浙江大学的 “中科大二分校”又是怎么得来的呢?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为了体现对科学的重视,国家将浙江大学、黑龙江工学院 (后来改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成都工学院 (后来改名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 )划归中科院直属。这样中科院直属的大学一共增加到四所,分别是:中科大、浙大、成都科大、哈尔滨科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从1981年开始,各校又陆续被交还给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校门按照国人“三人成伙,四人成群”的门派观点,四校组成了 “中科系”派,中科大无疑可以称得上是“掌门”,其他三校中,浙江大学的实力和名头居首,大家兄弟相称。因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历史上开了“中科大一分校”先河,按照历史传承,浙大就被戏称为:“中科大二分校”。从之前的高大上国家顶尖名列,一下沦落为“大学分校”,浙大人应该是足够郁闷了吧。或许这也促使了她们着急忙慌地回归教育部。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校门可见,“中科大二分校”虽然有不少戏谑的成分,但确实有一定的根据。不过话说回来,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即使被叫中科大二分校,谁也不会敢轻看的,一所大学的话语权最终还是由实力所决定的。其实,我们大家都一样,相信浙大和中科大未来一定会更加优秀。(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偷偷摸摸

中科院三所大学的分布,告诉你国家科学中心为何是上海合肥和北京

我国目前有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在上海、合肥和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内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对于上海、北京的入围,多数人认为在情理之中。但合肥的当选,不少城市表示不服。然而,你要是看懂了中国科学院高校的布局,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看法了。上海张江据悉,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认定,建设科学中心是中科院为主导,所以,建设的关键在中科院。那你对中科院了解多少?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与教育部平级。她下辖100多个直属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所、两所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和共建单位(包括一所共建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多家机构。在合肥的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的国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在人才培养上,中科院采用科教融合的政策,中科院各研究所(院、台、站、中心)招生时在两所大学之一名下报名,学籍由两所大学之一管理、学位由两所大学之一颁发。可以说,“科教融合”是中科大和国科大培养人才最大的特色,依托各个研究所培养研究生,研究生院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研究所负责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指导。其中大部分研究所与国科大融合,少部分(金属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与中科大融合。现在知道中科大和国科大为什么厉害了吧,这次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科院,其实中科院早就为了这三个国家科学中心,做好了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设在北京怀柔。2004年中科院就开始建设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盖校区座落在怀柔雁栖湖风景区,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先期在这里建设国科大,不显山不漏水,不少人还觉得距离市区偏远。这次把北京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搞到了这里。北大等名校才反应过来,赶紧开始拿地建设,远远地落在了国科大后面。上海科技大学再看上海,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设在了张江,2013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与上海联手新办的上海科技大学选址就在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至于合肥,她和中科大的依存关系就更不用说,可以说没有中科大就没有今天的合肥。早在2014年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优先启动了中科院大科学中心的建设。其中,由合肥物质科研院和中科大联合申请获批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那么早就开始谋划,有了中科院的支持,合肥自然应该当选。从上可见,中科院为三大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早已在下一盘大棋。三城市的当选,都是经过深谋远虑和科学决策,再有城市争论合肥是否够格,只能是自取其辱。

过云雨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广量子通信干线正在建设

8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位于上海浦东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了解到,我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正在研发多颗中高轨和低轨量子通信卫星,同时连接北京和广州的量子通信干线也在建设当中。“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强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年之后,长达20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验收,成为我国第一条量子通信的“高速铁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号”和我国首条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线路“京沪干线”的总控中心。量子通信广义上是指以量子态编码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包含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及量子密钥分发。狭义的量子通信指的是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实现密钥分发。量子具有不可克隆、不可分割,一次一密、完全随机的特点,一旦被窃听必然被发现,且加密内容不可破译,因此原理上量子通信是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地面的量子通信网络好比高铁,量子卫星就是飞机。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地面的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也投入使用。我国还计划发射很多个小卫星,北京到广州的第二条干线也获得了发改委的批准。”张强说道。据张强介绍,在天上,墨子号量子卫星已经有五个站点——新疆乌鲁木齐、西藏阿里、青海格雷哈、云南丽江和北京兴隆,这些站点都可以实现与量子卫星的信息连接。在地面上,京沪干线上已经建成四个城市的城域网,城域网就相当于城市地铁。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设城域网,建设完成后通过一定的指路机制就能加入到京沪干线上来。以2013年在济南成立的城域网为例,该网络建有56个节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域网络,从2013年运行至今,无故障运行率达到99.7%。“仅0.3%的故障率意味着,这一量子通信网已经可以符合现代通信的标准。”张强介绍道。张强称,未来我国的目标是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同时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并且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目前在量子力学的研究方向上,欧美国家更侧重于量子计算,对量子通信并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而我国很早就开始着手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张强表示,由于起步早,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作为中国量子通信总控中心的所在地,上海对于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据介绍,2015年1月,上海张江投资建设了上海量子通信产业园(一期)。同年,量子工程中心还帮助陆家嘴打造了基于量子通信的金融网络。在产业落地方面,量子通信网络的用户主要覆盖金融、军事、互联网、国家机关等。“现在我们的主要产业伙伴来自银行、云服务中心、超算中心等这些机构,因为他们的业务安全性要求高,愿意花成本建立量子通信网络。”张强表示,随着现代社会对安全保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量子通信会在更多的行业中落地。至于量子技术合何时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张强也坦言现在没有定论,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成立于200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物理基础检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心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中心现有多光子纠缠操纵、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冷原子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半导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中心已经建立了脉冲光子纠缠、连续光子纠缠、光纤量子通信、原子系综实验、量子点实验、NMR实验等成熟先进的电子学设计制造开发等实验平台,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与量子通信研究相关的分析探测设备和手段,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条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子乎

中科大先研院:不负期待,做好创新摇篮

2016年4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参观安徽省创新成果展,视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和量子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就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考察中,习总书记对科研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勉励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也祝大家创新愉快。总书记此次考察及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先研院协同创新模式的肯定和建设社会一流技术创新研究院的期望,在先研院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全院上下的学习热情、工作热情、创新热情。从习总书记来了以后,到现在为止,学校慢慢就把先研院定位就明确下来了。那么按现在定位来讲的话,学校本身做这个尖端科技那块的基础的理论这一块,那么同时做学生培养,承担这两块。那么第三块就是按我们国家的讲法,就是“三个重任”,第三个就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那么这个工作交给了先研院。那么这样的话学校现在对先研院的定位就比较明确,是说我们要做科大原创成果的技术筹划,筹划之后做转化和企业孵化。所以这是整个先研院要做的事情,总书记来了以后,实际上先研院包括学校最近几年连续为先研院的发展发了好几个文,包括就是说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交由先研院来运行。包括学校这边允许老师把学校的知识产权放到先研院,由先研院来教育、先研院运营,以及也允许老师在先研院这边做一些技术手法、成果转化这样工作。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对先研院在原来的基础上面一下子夯实了很长的一个基础。这样的话从16年到现在,实际上我们这边的发展可能有几个方面有一些变化,那一个就是党建这一块,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党建这块实际上是现在建的比原来要有很好的特色,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形成了以这种方式来引领大家往前走。那么我们具体到具体的事情上来讲的话,我刚才讲的先研院实际上现在有什么样的意义?平台、团队、项目和成果,以这样一条线去做。我们说的平台实际上并不是说像学校那样,我们去做科学院的或者国家的这种重点实验室这样,我们做的平台还都是面向企业这边去做的。那么或者说是面向技术熟化,就是我们帮老师把他的原创成果在先研院这边给他做进一步的工程化,那么再往下走一步,能走到产业化,那么就孵化成企业。实际上这样的路子走。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这边,当然在承接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还是分了一些不同的单元,比如说我们现在承接的国家级的实际上也有4个,包括量子的,包括类脑的,那么类脑是国家工程实验室,本身就是要把这个技术从学校那边在这边发展技术,然后去形成一个带动合肥这边的一个产业的。还有一个是未来网络,实际上不久前我们从未来的往基础上面这样形成了安徽省的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个实际上也是在这边开始在做为相关的前期团队做服务。那么还有一类就是我们根据地方的一些需求,我们自己建了一些平台,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我们叫湖泊蓝藻应急技术创新中心,现在我们还有一类平台这块就是跟企业去建联合实验室,帮企业去做他的研发团队,帮企业去解决他的技术难题。这就是我们讲的平台,那么我们还有团队,实际上我们因为背靠科大,所以我们上次首先想的就是把科大很好的技术想办法在这边来延伸,我们既吸引了学校里面大概有6个院士的团队过来。 那么这是人才团队这块,当然我们同时还通过柔性的方式,从学校、从外面包括我们引进了一些人,那么这些人总体来讲,我们大概有600多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研发团队的。现在来讲的话,那就是做技术,就我刚才讲的平台搭好了,你得有人没有人力做不起来事。所以搭好以后,它现在有人以后,那么现在很多技术也做得比较好。我们再讲这个项目这一块,那项目这一块实际上是最近几年我们大概有纵向的、横向的都有,包括国家级的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算是国家级项目里面是最大的一块了。我们现在都拿到了,最近几年我们先研院的纵向这块的经费大概1.3个亿,但是跟企业合作这块已经到2.7个亿了,所以整体看起来实际上现在这块的能力还比较突出。那么再往下我们讲最后一个就是成果。成果正常来讲我们先研院不看论文,我没有去看论文,我们看他们的一个专利,要么你是帮企业能解决什么样的难题。还有一块就是专利,专利这一块,像我们最近几年申请的专利有个200多项,所以也是连续两年是安徽省的知识产权百强单位。实际上我们觉得还不错,因为在这种新型的安徽省有20个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里面进到安徽省百强的公司,因为省里面一直以来支持科大的发展,也支持先研院的发展。那么现在做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叫法律改革这个事情,实际上也是把先研院放进去,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推进法定机构改革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在推,总书记当时已经快要走出去的时候,然后想着想着又走回来,又讲了十几分钟,就提到了文化自信,再后来就说到了7月份,大家能看到文化自信就变成了我们四个自信之一了。那么这是一个,他还这勉励了我们说合肥是一个养人的地方,那么他上次讲就是说你合肥只有做创新这一块,安徽也好、合肥也好、科大也好,都是一样的,在创新这一块就是要动作快、力度大、效果显,就是成效显著。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在我们做科研的人来讲的话,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表扬。四年来,新建院企联合实验室18家,帮助企业解决题关键共性技术难题602项,与中国科大重点科研机构共建的应用工程技术中心20家;电子技术、未来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4个研发评测中心边建设边运营,已开展对外测试业务;新增孵化企业10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通过多元化方式引进各类人才322名,入住、培养各类研究生、实习生2832名,其中外国留学生702名。目前,先研院已成为安徽省及合肥市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基地,是合肥地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场,是创新成果和人才的策源地,也是中国科大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提升,是中国科大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性

中科大先研院孵化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月22日,“习习春风润江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采访团队来到合肥市,深入中国科大、合肥高新区、中科大先研院等地采访,了解安徽创新的发展成果。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创新成果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记者了解到,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共同努力下,先研院已累计建设“中科大先研院-中安网脉网络空间态势感知联合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54家。中科大先研院还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39人,累计孵化"东超科技""龙芯中科""中骄智能"等各类创新型企业24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近年来,中科大先研院还帮助孵化企业对接风险资本1.46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21亿元,累计开发新产品271项,孵化企业创造营收6.25亿元、利税4694万元。而在中科大先研院所在的高新区,近年来也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一直稳居前列,2019年更是取得第六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地区生产总值、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时代,高新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倾力打造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按照规划,到2035年,合肥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爱旬

中科大先研院团队开发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

近期,中科大先研院李智军教授团队开发多地形环境下无拐支撑的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推进了我国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款机器人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重约40kg,能够根据不同穿戴者的身高进行调节,是目前国内自由度数最多的外骨骼机器人,下肢自由度多达10个,其中8个主动自由度,包括膝关节的收缩和伸展,髋关节的收缩和伸展、内收和外展以及外旋和内旋,2个被动自由度分布在踝关节。此外,该款外骨骼机器人也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如足底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以及绝对值编码器等,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使得该款外骨骼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中安在线)

仁义

中科大首次跻身科研机构排名全球前十

4月30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单,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跻身前十。自然指数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2019年贡献份额居前十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25.6%,位次较前几年有大幅提升,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中科大的加入,也使得在今年十大科研机构排名中,中美两国各占三席,达到持平。日本东京大学则被挤出前十。(记者 陈婉婉)

茉莉

1+4+X 中科大先研院的故事

科大先研院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12年7月28日,背靠中国科大,一所新型研发机构在合肥市高新区破土动工,短短三个月后,中科大先研院正式开始机构运作。酝酿已久的“江淮硅谷”,正在慢慢勾勒出清晰的轮廓。7年来,中科大先研院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合唱”的创新进行曲中,“协同创新”的基因渗透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每一个细胞。“凝心聚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建成一所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人才荟萃、高新产业溢出的国际一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中科大先研院常务副院长康宇说。走过七年岁月的中科大先研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翻开地图,搜索中科大先研院,导航会帮你指向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的一处造型为X的12层大楼。1637年,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曾经引入字母X,代表未知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2012年,素有创新之都美誉的合肥市,按照“江淮硅谷”的梦想,正创办一所“不拘一格”的研究院。正如X代表着未知数,先研院的主楼未来中心从建设之日起,没有围墙,没有门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按照中科大先研院总会计师倪晋鹏介绍,它既非政府机关,又不是大学,也不是传统的科研院所,更不是企业,是一个无编制、无预算、无级别的“四不像”单位,是介于政府、研究院、学校、企业之间,联接基础科研成果与产业经济发展桥梁的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我们国家也有不少原创技术,但基础研究成果要变成生产力,必须要经过转化,转化以后才能产业化,能够攻克技术难关形成产品后还要商品化和市场化,这些过程全部结束才能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志勇教授感慨道,“科学家和企业家很难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语言,想让科学家与企业家沟通,需要搭桥,这个桥梁我称之为工程科学家,或转化科学家。他们要懂基础研究,能和前沿科学家交流,同时又要懂工程和市场,能和企业家交流。通过他们的搭桥,或者他们的创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像汪志勇一样,在中国科大,还有诸多掌握独门绝活的“扫地僧”,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与企业家之间合作经常遭遇种种尴尬,好的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更不能转化为商品,市场化非常困难。“扫地僧”们的诸多难题,恰恰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了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照明科技成果转化的前行道路,打破政产学研用“各拉各车”的局面,万众期待中,一个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于2012年在合肥市高新区应运而生,被寄予了各方深切厚望。然而,中科大先研院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呢?跨越“死亡之谷”7年来,中科大先研院着力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许多“深藏”幕后的专家走出来,将自己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中科大教授汪志勇从事科学研究这么多年,汪志勇教授发现自己最近几年变得更加繁忙:要指导研究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要到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的工程化,要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地区参加产品和项目推介,接待各类投资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到访……忙碌中,汪志勇教授逐渐感觉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同力发功,不仅需要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更需要工程科学家或转化科学家搭桥,或者基础科学家向转化科学家的转变,和企业家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目标,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倪晋鹏事实上,处事低调的汪志勇教授曾花费20多年心血苦心研发了“环保阻燃多功能油漆”专利技术,该项技术可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环保阻燃产品。这些产品的应用不仅能让石油化工的储油罐和输油管道具有强防火防腐隔热功能,还能在家庭装修、消防器械、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国防设施等领域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随处可见的油漆增添了防火隔热的功能,预测未来市场前景在千亿以上,为化工新材料家族增添了重要的成员。话虽如此,汪志勇心中多有遗憾。“虽然研发出了既能表面装饰,又能防腐防火隔热的多功能油漆,可在产品转化,特别在市场化过程中,大多难以令人满意,漫长而又艰难。”童迎伟通过虹膜检测体温和汪志勇教授一样,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室主任安虹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她的最新成果是右心室量化分析系统。安虹表示,因为右心室室壁比较薄,容易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生不规则的变形,常规的超声波很难构建右心室的精准模型,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很差,通常依靠医生的经验,或者通过左心室的状况推断右心室的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安虹的发明解决了现有超声波技术很难获取右心室完整清晰影像的难题,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十分钟即可完成。为了帮助安虹团队的成果尽快转化,中科大先研院多次对接,主动服务,帮助安虹实现了一次次路演,对接上一个个潜在的应用合作伙伴,找到了最匹配的合作对象,最终开发出了系列商品,并通过了各类审批。如今,在中科大先研院的牵线搭桥下,汪志勇教授获得了法律、政策、资金、知识产权、合作伙伴筛查、投融资专业人员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帮助。等时机成熟,汪志勇教授打算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从科大东区搬到先研院,开设一个产品对外推介的窗口。憧憬未来,汪志勇教授满怀信心,有中科大先研院这样的高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平台,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国家的政策辅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定成功。该“环保阻燃多功能油漆”系列产品的应用,一定会给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7年,一切变化都表明,想要跨越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的“死亡之谷”,就必须有一个综合协调平台,从服务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到服务千万家,让创新元素不断涌动,催生催化创新成果。科技抗“疫”的社会担当漫步在春天里的中科大先研院,你会发现,终年可见绿的花园式优美园区,环境洁静,绿色清新,人文气氛浓厚,扑面而来的“江南气息”、“科技味道”。由于与中国科大一脉相承,先研院秉持“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的科技报国之志。走进先研院未来中心主楼,一个憨态可掬、具有识别功能的抗疫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一款身高约一米,却同时具有虹膜识别、人脸识别以及微信二维码识别三种人员识别功能的机器人,不仅可以站在门口测量访客体温,还能自动录入来访人员相关数据,供工作人员通过后台APP实时在线查看。云玺科技童迎伟向记者介绍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智能办公系统这就是安徽云玺科技有限公司历时20天全力攻关,成功开发的“人员康安管理系统”机器人。有了它的存在,将有效告别人工测量体温和手工登记信息的环节,大大降低人与人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进入推广期。定位通讯管理系统云玺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智能办公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办公系统、量子安全物联网云智能印章、量子安全云办公终端(一体机等)、无接触人员物联管理系统等。疫情期间,中科大先研院提前做好其复工备案及资质审批相关工作,帮助云玺科技做好转产相关服务。“受疫情影响,公司的运营情况受到了一定影响,先研院主动给我们减免了三个月房租,共计十五万元。加上政府给企业减免了16.5万元的社保费用,总共节省了31万元资金,降低了企业复工的物资成本。”云玺科技董事长童迎伟说,“我们的转产引起了先研院的重视,相关优惠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我们研发这一款抗疫产品的信心!”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研究通用处理器的标杆企业。2013年龙芯中科正式在安徽成立研发中心。2018年正式在中科大先研院落地,成立龙芯中科合肥公司。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龙芯中科的复工复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生产研发不仅全面完成预定的攻关计划,销售收入更是同比增长了30%。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飞表示,为人民做“龙芯”,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自己的自主创新信息产业体系,是龙芯中科矢志不渝的梦想和目标。疫情期间,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围绕在龙芯中科周围的高科技产业生态企业在全国多达一千多家,安徽省内近一百多家,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以通用自主处理器为牵引,以产业生态企业为包围的产业生态。下一步,龙芯中科还将积极布局全省,逆市上扬,在产品应用和产业布局中迈向更高水平。疫情期间,龙芯中科还主动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捐赠人民币十万元给安徽省红十字会用于抗疫工作。同时,龙芯中科集团也向武汉等其他地区捐赠200万资金。 汪志勇教授研发产品据倪晋鹏介绍,大多数园区企业都是初创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外界的诸多支持。但令人感动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园区企业以科技为手段,攻破疫情难关,实现科技抗“疫”,先后在合创汇等双创平台发布中科类脑(报送体温测量系统及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其中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入选)、高维数据(新型数据泄密溯源取证系统等三项产品均入选)、易惠天下(报送四类产品,其中医疗机构发热在线问诊平台入选)等企业系列产品。疫情期间,先研院联合俞书宏院士团队,新成立安徽中科微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纳米材料涂层,该涂层可以有效取代熔喷布,极大降低了口罩、防护服的成本。目前,该材料已通过检测,相关工作正在加紧推动中。此外,龙芯中科、中骄智能、云玺科技、中屏科技、安徽英菲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分别向武汉及省内各家医院捐赠了现金及口罩等防疫物资,展现了先研院科技抗“疫”的社会担当。大湖名城的“创新名片”7年来,在诸多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的激发下,中科大先研院开始凸显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2016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科大先研院,参观安徽省创新成果展,视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和量子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听取相关汇报,并就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慰问科研人员,并勉励他们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先研院李俊副院长四年来,全体先研院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先研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追世界科技前沿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奋力推进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龙芯中科彭飞向记者展示最新产品如今,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到千万家,从高精尖技术到一般技术,安徽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一个活力四射、充满干劲的安徽新型科研院所形象正在“欲水而出”。——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科大-先研院-产业合作基地”的技术转移体系,为成果转化提供全过程专业服务。——理顺与中国科大知识产权关系,努力打破隐形藩篱,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与阜阳、蚌埠、铜陵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技术转移分中心,推动成果和孵化企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协助科技成果与企业、投资机构对接,举办各类技术对接活动1400余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600余项。——2019年,先研院孵化基地成功晋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汇聚各类创新人才300多人,组建创新团队29支。——以中国科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中国科大创客中心为抓手,努力打造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基地。——2020年,首次成为中国科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与长鑫存储、龙芯中科、平安科技、新华三等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造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立足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全力做好“量子京沪干线”“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的服务保障工作。——聚焦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领域,建设四大高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培育面向产业的优质科技成果,助力中国科大“新工科”建设。——启动建设院士等顶级科学家领衔的工程培育类实验室20个。——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院企联合实验室18家,获批沉浸式媒体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催生了高水溶性钛白粉、环保阻燃漆等一批在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应用技术,我国首例“基于固体电缆架构的深水油气勘探装备”成功完成海上试验,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累计授权各项专利1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69项,科技成果累计获得国内外各类奖项18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2018年、2019年连续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是唯一连续两年入选的新型研发机构。“四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期望,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进步。”中科大先研院副院长李俊表示,尤其是随着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法定机构建设试点等一些列政策叠加机遇的推动,先研院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云玺科技童迎伟向记者介绍舰务管理官兵回望中科大先研院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事,而是站在历史的方位图上,加快提升协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科大智慧、科大力量的过程。“先研院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绝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为创建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先研院常务副书记叶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科技创新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吞吐日月的远大抱负。面向未来,中科大先研院正跨越转型,在合肥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不断探索未知,攀越高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先研院人正上下求索!(记者 顾继月 摄影 符秀云 摄像 严鹏)

理沙

国内科技大学大比拼,都叫“科大”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国内科技大学大比拼,都叫“科大”,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那么,国内的排名靠前的科大有哪些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是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过这所名校不能简称为“中国科技大学”,如果简称应该说“中科大”或者是“科大”。科大同时也是“华东五校”和九校联盟之一。如果把科大也算作名字带“科技”的大学,那么科大就是第一名。如果不算,那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拔得头筹。华中科技大学原来的华中工学院,合并了武汉的几所大学后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可惜后来打算改名叫“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不过没成功,便前缀也不用成都,直接叫电子科技大学了,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一般简称成电或电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也很强,是一所211工程大学,在西北地区是前五的名校,虽说西北地区好学校不少,比如西安交大、兰州大学、西工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但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确实是一所好学校,前身是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科大是一所211工程大学,是1960年更名的北京钢铁学院,也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地质、采矿系调出”建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2003年4月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的。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与中科院共同建设的新型学校,2013年正式建立。但是上科大的师资实力还是很强的,分数线甚至比肩985,只能说来日可期,看以后的发展吧。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2011年建立的一所大学,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南科大以理学、工学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经济、管理等学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