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大,又布局两个研究院,和国科大差距仍然很大折也

中科大,又布局两个研究院,和国科大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个大学是亲兄弟,其实也是仇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算中科大的儿子才对。以前中国科技大学是中科院唯一的直属高校,可是说非常牛,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后,中科大继承的家产顿时少了一大半。这对中科大来说是一个很伤悲的事情。当然从在合肥的那一刻,中科大一直在努力的回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的那一天,彻底死了心,因为玉泉路已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年这个中国科学界刚到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办研究生院,然后招研究生,所以中科院就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中国首个研究生院。比北大清华都早额,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不过首批博士点,中科大被清华北大吊打,清华大学31个,北京大学45个,而中科大只有11个,这个主要因为中科大是以理学为主,工科和文管等学科都很匮乏所致。前几年,中科大和国科大正式分家,不过分的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硕士博士培养,毕业生以后的证书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中科院和各个研究所的章了。不过中科大分家可是吃了大亏。国科大分了90%中科院的研究所,而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只有:沈阳金属所苏州纳米所紫金山天文台长春应化所安徽光机所安徽物质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可以说中科大分家没有分到一个实力派研究所,而所有的实力派研究所群不给了国科大,所有中科大也很急,今年也连续布局了两个研究所2020年6月2日,中科大和中科院广州能有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大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广州能源所为基础,能源学院的建设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广州能源所将秉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竭力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的产出,用人才的产出推进科技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传承中科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能源学院建设成一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重要创新成果产出基地。 以后广州能源技术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证就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了。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州挂牌成立。中科大拿下了稀土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资格,硕博只发中科大毕业证。虽然中科大积极的开张扩土,但是因为分家严重不均,所以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实力太差,比如北京上海等众多名研究所一个也没分到,中科大太亏了。老铁们,你们怎么肯呢?

一龙一蛇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广量子通信干线正在建设

8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位于上海浦东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了解到,我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正在研发多颗中高轨和低轨量子通信卫星,同时连接北京和广州的量子通信干线也在建设当中。“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强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年之后,长达20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验收,成为我国第一条量子通信的“高速铁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号”和我国首条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线路“京沪干线”的总控中心。量子通信广义上是指以量子态编码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包含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及量子密钥分发。狭义的量子通信指的是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实现密钥分发。量子具有不可克隆、不可分割,一次一密、完全随机的特点,一旦被窃听必然被发现,且加密内容不可破译,因此原理上量子通信是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地面的量子通信网络好比高铁,量子卫星就是飞机。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地面的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也投入使用。我国还计划发射很多个小卫星,北京到广州的第二条干线也获得了发改委的批准。”张强说道。据张强介绍,在天上,墨子号量子卫星已经有五个站点——新疆乌鲁木齐、西藏阿里、青海格雷哈、云南丽江和北京兴隆,这些站点都可以实现与量子卫星的信息连接。在地面上,京沪干线上已经建成四个城市的城域网,城域网就相当于城市地铁。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设城域网,建设完成后通过一定的指路机制就能加入到京沪干线上来。以2013年在济南成立的城域网为例,该网络建有56个节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域网络,从2013年运行至今,无故障运行率达到99.7%。“仅0.3%的故障率意味着,这一量子通信网已经可以符合现代通信的标准。”张强介绍道。张强称,未来我国的目标是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同时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并且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目前在量子力学的研究方向上,欧美国家更侧重于量子计算,对量子通信并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而我国很早就开始着手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张强表示,由于起步早,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作为中国量子通信总控中心的所在地,上海对于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据介绍,2015年1月,上海张江投资建设了上海量子通信产业园(一期)。同年,量子工程中心还帮助陆家嘴打造了基于量子通信的金融网络。在产业落地方面,量子通信网络的用户主要覆盖金融、军事、互联网、国家机关等。“现在我们的主要产业伙伴来自银行、云服务中心、超算中心等这些机构,因为他们的业务安全性要求高,愿意花成本建立量子通信网络。”张强表示,随着现代社会对安全保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量子通信会在更多的行业中落地。至于量子技术合何时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张强也坦言现在没有定论,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成立于200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物理基础检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心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中心现有多光子纠缠操纵、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冷原子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半导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中心已经建立了脉冲光子纠缠、连续光子纠缠、光纤量子通信、原子系综实验、量子点实验、NMR实验等成熟先进的电子学设计制造开发等实验平台,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与量子通信研究相关的分析探测设备和手段,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条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忘其肝胆

中科院三所大学的分布,告诉你国家科学中心为何是上海合肥和北京

我国目前有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在上海、合肥和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内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对于上海、北京的入围,多数人认为在情理之中。但合肥的当选,不少城市表示不服。然而,你要是看懂了中国科学院高校的布局,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看法了。上海张江据悉,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认定,建设科学中心是中科院为主导,所以,建设的关键在中科院。那你对中科院了解多少?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与教育部平级。她下辖100多个直属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所、两所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和共建单位(包括一所共建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多家机构。在合肥的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的国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在人才培养上,中科院采用科教融合的政策,中科院各研究所(院、台、站、中心)招生时在两所大学之一名下报名,学籍由两所大学之一管理、学位由两所大学之一颁发。可以说,“科教融合”是中科大和国科大培养人才最大的特色,依托各个研究所培养研究生,研究生院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研究所负责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指导。其中大部分研究所与国科大融合,少部分(金属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与中科大融合。现在知道中科大和国科大为什么厉害了吧,这次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科院,其实中科院早就为了这三个国家科学中心,做好了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设在北京怀柔。2004年中科院就开始建设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盖校区座落在怀柔雁栖湖风景区,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先期在这里建设国科大,不显山不漏水,不少人还觉得距离市区偏远。这次把北京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搞到了这里。北大等名校才反应过来,赶紧开始拿地建设,远远地落在了国科大后面。上海科技大学再看上海,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设在了张江,2013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与上海联手新办的上海科技大学选址就在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至于合肥,她和中科大的依存关系就更不用说,可以说没有中科大就没有今天的合肥。早在2014年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优先启动了中科院大科学中心的建设。其中,由合肥物质科研院和中科大联合申请获批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那么早就开始谋划,有了中科院的支持,合肥自然应该当选。从上可见,中科院为三大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早已在下一盘大棋。三城市的当选,都是经过深谋远虑和科学决策,再有城市争论合肥是否够格,只能是自取其辱。

相与

中科大VS国科大,同属于科学院,谁的实力更强一些?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同属我国最高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同为两所国字号的大学,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分不清这两个学校有什么不同,它们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强者?虽然说中科大和国科大同属于中科院,但一个在中科院身边,一个在南国之都。那么中科大和国科大这两所国字号的大学到底哪个更胜一筹呢?其实说起这个问题还得从近几年中科大和国科大的历史“纠纷”说起,追踪溯源,就是从国科大的自身起源说起: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为了加快科学实力的提升,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科学院下设100多个研究所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为了研究追赶世界高新科技技术发展和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举全国之力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中科大科学巨匠云集,比如钱学森就任中科大力学系主任,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等等。中科大先后创办中科大少年班,创建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所以说,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大是一脉相承的,是隶属于中科大的,也是中科大的一部分,只是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只不过后来,中科大研究生院又改成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再后来就是2012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更名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正式开始本科生教育。国科大的诞生,就好比中科院又要了一个小儿子,本身中科大作为中科院的独生子,自然有点不高兴,现在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国科大这个小儿子是深得中科院的青睐,风光无限,实力愈来愈强了。其实,吵来吵去,都是一家人,都是同属于中科院的。那么中科大和国科大到底哪个更有实力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1958年在北京成立,首任校长是郭沫若,后南迁至安徽合肥。中科大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中科大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之一。中科大在理科领域全国领先,尤其在理论物理,化学,核能,量子力学等领悟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学校学风纯正,学习氛围浓厚科研创新能力强,学生出国深造率居国内高校前列。是国家唯一获得“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三大工程建设的顶尖大学。中科大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的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有8个一级学科和20个省级重点学科。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常青藤联盟成员(C9)。在2020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128位,在我国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位居国内第三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科院研究生院主要依托中科院下属100多个研究所进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国科大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由此形成了国科大进行本硕博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国科大培养专业化人才,拥有全国100多个研究所,但实力不均。只有北京上海发达城市一些研究所实力较强,其他地方研究所实力一般,甚至有的不如当地高校实力强。综上所述,谁实力强?目前看中科大实力最强,但是国科大依托中科院,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各位小伙伴,你们认为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无毁无誉

中国科学院大学再建一所学院,却被认为“烂大街”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院属各单位就筹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到榆中实地考察,并就选址、办学等相关事宜同兰州市、榆中县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近日,兰州某报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再建一所学院,即国科大兰州学院。“国科大”,俨然是个金字招牌,但这则新闻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这与几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国科大刚刚问世的时候,相关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始建于1978年,它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如今的国科大,大有比肩清北二校之势,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共有A+学科18个,位居全国第三。如此强悍的学校,自然是各地争相引进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科大武汉学院、国科大成都学院、国科大福建学院、国科大广州学院、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国科大南京学院、国科大重庆学院、国科大西安学院等8所学院都在筹建中,有人感叹,国科大早已遍地开花。国科大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中国科学院,近年来也有扩张趋势。中科大、国科大是中科院的“亲儿子”,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参建了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不少人认为学校太多会稀释国科大和中科院的含金量。中科大其实,国科大发展如此迅猛,并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在搞“大跃进”。在各省成立二级学院,也是有雄厚基础的。国科大实力上文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背靠中科院这棵大树,国科大师资和生源质量国内屈指可数。在各地建学院,国科大不一定要白手起家。以国科大南京学院为例,它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牵头承办,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参建。这种模式是对各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国科大核心竞争力。所以,各省的国科大学院主要还是依托原有资源,在新的形势下谋求新的发展。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科院、国科大某些做法值得深思。与某些985院校相比,“双非”国科大更值得尊敬。有些重点大学对所在地“照顾”太多,被人们吐槽为“某某人大学”。国科大则很均衡,它在各地开设二级学院,惠及的地域显然更广。2017年,国科大未能入选“世界一流大学”,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为国科大叫不平。国科大但优秀的高校不会只看重名号。虽然有着“烂大街”趋势,也不是“985”、“21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科大依然是触摸不到的传说。能够考上国科大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国科大,值得我们尊敬。最后,对于国科大到处开办学院一事,各位都有什么看法呢?

瞻明

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冠以国家之名,承科技兴国之志,谁与争锋

在中国安徽合肥,一个经济、文化、教育并不发达的地区,却坐落着一座闻名世界的综合性大学。这所冠以“中国”的大学,承担着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时代使命,它就是不断崛起的——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中科大校门起步晚,起点高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一穷二白”,经济、科技力量乃至整个综合国力都十分薄弱,无法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应对巨大的国际竞争的压力。虽然经过高校院系调整,国内的高等教育体系日渐完善,但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理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建设一所专门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层次院校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全国最高学术科研中心,中国科学院虽然拥有众多高级科学人才,但后备力量的补给也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国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国内的尖端人才就更加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在人才、科研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创办一所培养学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国家领导和科学家的共同构想。中国政府和中科院领导对这所大学的建设高度重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还亲自参与学校的筹建。1958年6月8日,郭沫若主持召开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将学校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决定由大名鼎鼎的郭沫若担任首任校长,并且当年就开始招生。为了招收到最优质的生源,中科院可谓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6月1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都登载了中国科大招生简章。此外,中科院还党组报请中央批准,中国科大优先录取当年各省、市考生,最终招收了1600名优秀学子。又红又专,理实交融中国科学科技大学的成立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因为它不仅是培养一流理工类储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同时也是深度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科研重镇。从成立之日起,中科大师生就秉持“又红又专,理实交融”的校训,不断攀登学术的高峰。这句校训,源自于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的校歌《永恒的东风》中的歌词,体现了中科大人以专业为核心,兼顾多元发展,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遵循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既培养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也不断攻克科研难题,人才荟萃,甚至在60年代,号称“千生一院士,百人九将军”。中科大校训1970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所独特的大学不得不从北京迁往安徽合肥,不仅许多前端的教学、科研设备损失,就连许多一流的教师也流失,学校遭遇了众创。直到文革结束之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科大再一次驶上发展快车道。1980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于如何发挥中国科学院和中科大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会议还决定,将为进一步办好在合肥的校本部和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作出积极探索。自此,中科大开始在国内的教育、科研领域领跑。短短半个多世纪,比共和国还年轻的中科大却大师齐聚,培养了无数各领域的顶尖人才。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物理学家黄昆、郭永怀、赵忠尧、彭桓武、何祚庥、李政道,以及郭沫若、竺可祯、钱三强、周光召、于敏、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都活跃在中科大的教研一线。就是这样年轻却不甘落后的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中科大校徽特色教育无出其右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不仅在本科生、研究所教育方面走在国内外前列,也敢于探索创新和特长教育。(1)全国首个研究生院改革开放以后,中科大首开先河,在国内高校中首创研究生院。中科大研究生院秉持理工结合的办学模式,招揽国内一流理工研究生。即使是在80年代初,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录取分数线仍然高于清华北大两大龙头高校,是当之无愧的理工科第一学府。(2)小而精的高等研究院为了集中力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中科大又深入学习世界名校的办学模式,探索小而精的高等研究院办学模式。2004年7月30日,中国第一个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标志着中科大又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前进了重大一步。(3)中科大少年班中国科学科技大学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特殊班级——中科大少年班。这是一个专门招揽和培养神童的地方。少年班从1978年3月开始创办,专门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少年班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挖掘具有特殊天分的学生,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1985年,中科大又开办了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教学改革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与少年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早期少年班学生(4)科技英才班2009 年,中科大校与中科院16个研究所联合开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包括“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等 7 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以及“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4个高技术类英才班。科技英才班是中科大深化“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的具体举措,其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教学体系初具规模。 2007届少年班学生毕业照名声在外,享誉国际仅仅60余年的时间,中科大已经成为一所既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不仅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方面赫赫有名,同时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如今,中科大已经建成20个学院、31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重点研究院。走进中科大校园,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学生,以及大量“国之重器”。学校建成了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5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等,是国家多个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包括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直走在各领域研究的前列。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也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中国最令人激动的大学“。在2019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全球前200名,这些都是中科大受到广泛肯定的表现。随着中国科学科技大学的发展,学校的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国际一流名校的认可,这是学校办学初期的愿景,也是中科大为中国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

吕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多牛,看完就知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大学。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知名校友: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等人。学校现有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重点学科如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个A+(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A(数学、生物学)。6个A-(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B+(生态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B(地质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B-(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个C-(大气科学)。中科大是在中国高校当中率先提出并完全实现本科生100%自主选择专业;实现“教、学、管联动”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高校。因为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对他们所填报的专业并不是十分的了解。那么进校以后,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对全校各个学院、各个学科专业的充分了解之后,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我们允许每一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重新选择专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发挥他们自身最大的学习潜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理学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可以多考虑下,包括这次强基计划,基本都是理学学科,如果你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那么其实有一定优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非常优秀的,学校的学术氛围非常深厚,学风、校风都非常好。毕业生培养质量非常过硬,除了很高的升学深造比例以外(经常在70%以上),本科生直接就业的,就业质量也非常棒。

还善款

中科大与国科大的区别,你知道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它的知名度有时候甚至排在了北大和清华之下,浙大和复旦之上,位居高校排行第三名,论科研实力,处于华东五校的龙头地位,但对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们仿佛就有些陌生了,似乎没怎么听说过这所大学,更有甚者,把两所大学混为一谈,以为国科大就是中科大,实则不然,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所院校的区别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1958年建校,郭沫若先生是第一任校长,早期位于北京,后受中苏关系恶劣影响,为防止学术机构遭受破坏,于1970搬迁入安徽省合肥市,现在合肥地区也已经成为中科大的主校区,发展成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主要教学在东校区和西校区,南区则是以成人教育为主,该校是最早一批入选“211工程、985工程”的理工类院校,也是c9联盟的成员之一,成功入选过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它既是国内首创少年班的高等院校,也是中国早期最先建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发展成为了中国科研创新类大学的代表。学校虽开设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也有历史学等文科类专业,但整体上是以理工类为主,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算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机构了,尤其是物理学专业方面,多次获得国内的科技进步和成果奖、国际上物理学方面奖项。并且该校在苏州、上海、北京都开办有研究院,合肥本地也开设有“先进技术研究院”。同时,中科大也以培养众多的院士而闻名,属于国内培养院士最多的高校 。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先生也曾任职作为中科大的第七位校长,该校早期著名的教学队伍有力学系的钱学森,数学系的陈景润、华罗庚等,可谓“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创建于1978年,于去年成功入选“双一流”,该校与中科大的渊源也颇深,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科大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早期招生一直以研究生为主,于2014年开始面向本科生招生,该校校区主要在北京地区,以雁栖湖校区和中关村校区为主,其中雁栖湖校区是主校区,学区依山傍水,面朝雁栖湖,背靠骆驼山,风景极为秀丽,既养人,也是个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毕竟景色好,学生们的心情自然而然的也就跟着好了。国科大也有不少理工类专业,有力学、地质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核科学等专业,不过相较于中科大,国科大其他专业设置也相对丰富,多了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专业,比较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其教学队伍受早期研究生院影响,有着一大批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人才队伍丰富。其实,这两所院校都是我国的科技研发顶尖院校,每年都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不存在什么可比性,只不过在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上侧重点有所不同,都是末来中国发展的“支柱力量”,希望这些院校可以专心研发和教学,不忘初心。

衡门

深入探究:性能超谷歌百万倍的中国量子计算机

当今世界量子计算机研究已成热点,中美同台竞技、相互赶超,虽说离可实用目标还远,但前途光明,且中国具有超越美国的潜力。什么是量子?量子力学,是一门既玄乎又实在的自然科学理论。19世纪末,人们发现用旧有的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了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什么是量子?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如我们日常中最常见的量子形态就是光子和电子。但凡有光的地方,光就是由无数个光子的颗粒组成的,叫作光量子。从同一个光源散发出来的任意两个光量子具有一种特性叫量子纠缠,就象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有极强的“心灵感应”,将这两个光量子分开不论多远,两个光量子之间的“心灵感应”始终存存,其中一个光量子的状态改变了,另一个量子的状态也同时改变。虽然科学家们至今还不清楚形成量子纠缠的机理,却并仿碍利用这种量子纠缠特性研制出量子通讯保密技术、量子计算机、量子测量等一系列运用技术。在量子技术的研究及实用方面,中国已经当人不让地走在了世界前列,这离不开一位国宝级的科学家,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各类顶级大奖。他还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并受国际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物理领域最高影响因子刊物)邀请先后撰写关于多光子纠缠实验和现实条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综述论文,该期刊创刊近一百年来,中国学术机构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仅4篇文章。在他领衔下,多年来中国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在全世界首先开发应用了量子通讯保密技术,发射“墨子号”量子卫星;同时,使我国在基于光子的光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保持了传统优势。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模拟能力,能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目前,国际学术界认为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我国在这3个量子计算机研究路线的方向上,均有世界领先的表现。2017年中国两型量子计算机取得突破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宣布,我国科学家在基于光和超导体系的两型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同时取得重大突破:在光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建造了世界上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实现了世界上纠缠数目最多的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这两项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此前的2016年底,中科大的潘建伟团队已经刷新了世界光子纠缠纪录,将光子纠缠提升到十个光子纠缠,并自主研发了世界上最高品质和最高效率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潘建伟团队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科学家们把“玻色取样”这一任务看成是测试计算能力的一个“竞赛项目”,“玻色取样”的计算量非常大,现有的传统超级计算机是难以完成的。但光量子计算机在这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实验测试表明,此次发明的光量子计算机进行“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之前类似的所有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其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基于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比较容易集成,被认为是比较容易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也是国际量子计算机研究竞争的热点。2015年,谷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由中科大教授陆朝阳、朱晓波、潘建伟,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相当于传统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CPU芯片),通过高精度脉冲控制和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2017年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10比特量子态。研究团队用这一处理器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其实,现实中的药物筛选、星体运动规律、气象预报等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方程问题,这也就说明,基于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同时,研究团队开始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当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预计2027年左右能够实现对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届时中国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其针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将是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美国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由于量子计算机具有独特的并行计算的特点,其计算效率是经典计算机无法比拟。同样是一个n位的存储器,经典计算机存储的结果只有一个。但是量子计算机存储的结果可达2的n次方个,其并行计算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远超越经典计算机,而且读取速度快,多个读取和计算可同时进行。有人打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现在传统计算机的速度是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就好比飞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100年的计算量,量子计算机0.01秒就可以完成,计算速度根本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当然这一切对比的前提条件是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投入实用。基于量子计算机的不可限量的计算能力,人们看好量子计算将为人类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因此中美两国在这个领域都在加紧投入。目前,美国的IBM、谷歌、微软以及其他多个专业团队都在竞相致力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他们主要还是在基于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先看一下美国IBM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情况。 2017年11月10日,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工业峰会上,IBM对外宣布,公司已经成功研发20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可在年底向付费客户开放。IBM还成功开发出了一台50位量子比特的原型机,可为今后商业化量子计算云服务IBM Q系统奠定基础。除了量子计算机外,IBM在软件上也有建树。其开发的QISKit是量子信息软件处理工具包,可用于帮助研究社区最大限度利用量子计算系统的核心。IBM称,这是包括基于Python语言的建立、操控、显示和研究量子比特的工具,表征量子比特的工具,批量处理任务工具和一个可将所需实验编译到真实硬件的编译工具。自2016年IBM推出5量子位的先进计算机以来,IBM在量子计算机领域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3月份IBM就曾对外宣布要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量子计算云服务IBM Q,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收费的量子计算云服务系统。2019年9月的消息是,IBM宣布将在10月推出53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计算机,向外部用户开放使用。这说明IBM第一台量子计算机面市比以前设想的要快得多,去年就进入到了实用环节?再来看一下谷歌的研究情况。2019年9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谷歌研究人员在本周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交的论文中写道,其实验标志着量子处理器上执行的首次计算。而这一堪称“恐怖”的计算速度,被研究人员称作是“量子霸权”的证明。谷歌称其为“迈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谷歌还预测,与摩尔定律的指数速度相比,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将以“双指数速度”发展,双指数增长远比指数增长更加快速——数量级不是按2的幂增长,而是按2的幂的幂增长。据说,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小试牛刀,仅仅用了3分20秒,就完成了世界第一超算计算机需要大约1万年来完成的计算,由此谷歌声称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谷歌和IBM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被自媒体们吹得神呼其神,仿佛全世界传统的计算机都被秒成了渣渣?可见,中国的压力有多大了。庚子年中国光量子计算机有了最新进展9月5日,兼任西湖大学创校校董的潘建伟,在西湖大学首场公开课演讲上向公众公开宣布了自己研究团队在上周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完成了对50个光子的玻色取样,相比谷歌的‘量子优越性’大概可以快100万倍。” 也就是,中科大潘建伟团队研究的光量子计算机,已经实现光量子计算机性能超过2019年10月(9月)谷歌53比特超导线路体系量子计算机的100万倍(10的6次方)。这次中国才真正有望向“量子霸权”发起冲击了。“量子霸权”长期以来被用于描述量子计算机发展的关键节点,指量子计算机能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难题,也就是展现量子优越性,而这是量子计算机距离实际运用的关键一步。此前8月,潘建伟团队成员朱晓波教授也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举办的“墨子沙龙”上表示,中科大团队年内即将实现60比特量子计算,将超越谷歌实现的53比特量子计算水平,并公布了未来十年研发目标即制备一百万比特保真度99.8%的量子计算机。而今年6月,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秘钥分发,确保了即使在(“墨子号”)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客观认识量子计算机2019年6月28日,中关村在线文章《鸿蒙之后又放大招 华为昆仑量子计算原型机曝光》称,2018年HUAWEI CONNECT 2018上,华为正式对外公布了其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初次揭开了华为量子计算研究的神秘面纱,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有关消息就爆料,华为2012实验室已经完成了昆仑量子计算模拟一体机原型。文章说的是华为昆仑量子计算模拟一体机原型,采用了HiQ编程架构;搭载量子计算模拟器和昆仑服务器9032。其本质上还是用经典计算去模拟量子计算,其硬件并非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有些自媒体“标题党”就开始吹捧华为昆仑量子计算机已经出了原型机,而华为最终目标是量产量子计算机云云。其实,完全是一次乌龙事件。这完全是对华为的“捧杀”。一般来说,量子计算机是指用量子的硬件平台(比如超导比特离子阱原子阵列等)来运行量子算法。而量子模拟计算机则是用量子计算模式,在现有的计算机上运行,二者差距太大了。事实上,除了国内对中科大潘建伟的研究成果的报道一贯较为实事求是外,对美国的谷歌和IBM的量子计算机也是吹得神呼其神,仿佛现在量子计算机性能这么好,传统计算机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很快可以完全淘汰了?可是,为什么没见到市面上卖?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很美好,应用很有限。按照上面说的这些研究中已经实现的量子计算机原理,离真正实际应用也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量子计算机研究到目前为止,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计算误差太大了,根本不能拿来实现有意义的算法。所以目前业界在定义“量子霸权”的时候,就很巧妙的说:“量子霸权”只要求量子计算机能够求解经典计算机在可行的时间内求解不了的问题,而不要求这个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比如,谷歌宣布“量子霸权”的随机量子线路抽样,本质上就是求一个均匀分布酉矩阵矩阵元的模长,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实际意义。此外,目前世界上的量子计算机还停留在构建实现原理性的原型机上,看看IBM、谷歌、中科大的原型机外观就知道了,即使原理可以实用,却离实现小型化、集成化、标准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的量子计算机还仅仅处于原理性的基础研究上,更何况总体上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难题有待科学家们突破解决。一是要解决量子消相干的难题。量子计算的相干性是量子并行运算的精髓,但在实际情况下,量子比特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产生量子纠缠。量子相干性极易受到量子纠缠的干扰,导致量子相干性降低,也就是所谓的消相干现象。实际的应用中,无法避免量子比特与外界的接触,量子的相干性也就不易得到保持。所以,量子消相干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道路。二是要解决量子纠缠相互影响的难题。量子作为最小的颗粒,遵守量子纠缠规律,即使在空间上量子之间可能是分开的,但是量子间的相互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在量子信息传递时,要解决量子纠缠带来的相互影响。三是要解决量子并行计算有效应用的难题。量子计算机独特的并行计算是经典计算机无法比拟的重要的一点,同样是一个n位的存储器,经典计算机存储的结果只有一个,但是量子计算机存储的结果可达2的n次方个,其并行计算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远超越经典计算机,而且读取速度快,多个读取和计算可同时进行。正是量子并行计算的重要性,它如何有效应用也成为了量子计算机发展的关键之一。四是要解决因量子不可克隆特性带来难以实现纠错及复制的难题。量子不可克隆性,是指任何未知的量子态不存在复制的过程,既然要保持量子态不变,则不存在量子的测量,也就无法实现复制。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无法实现经典计算机的纠错应用以及复制功能,构建计算机完整体系上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量子计算机正在真实向人类走来,即不能神化它,也不能轻视它,它的并行运算能力的确无比强大,因此它应用前景也将是非常广阔的。1.天气预报。如果我们使用量子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对于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天气变化的精确走向,从而避免大量的经济损失。2.药物研制。量子计算机对于研制新的药物也有着极大的优势,量子计算机能描绘出万亿计的分子组成,并且选择出其中最有可能的方法,这将提高人们发明新型药物的速度,并且能够更个性化的对于药理进行分析。3.交通调度。量子计算机可以根据现有的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态势,完成深度的分析,进行交通优化调度。4.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机对于加密通信,由于其不可克隆原理,将会使得入侵者不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进行破译和窃听,此外在加密和破译等领域有着极大应用优势。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坦途,人类对科技的追求,也永远没有止境。量子计算机成功的一天终将会到来。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矫言伪行

朱清时:曾任中科大和南方科大校长的院士为何沉迷于虚无?

走向校长岗位的中科院院士出生于1946年的朱清时是四川成都人,24岁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大学毕业后,朱清时被分配到青海的一个机床铸造厂做工人和计划员,好像一眼望到了人生的尽头。6年后,朱清时迎来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一个转折,他被调入中科院在青海的一个研究所。从此,朱清时走向了科研岗位,开启了他的科研事业。改革开放后,朱清时作为我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出国学习,并在3年后回国工作。归国后,后被从青海调动至中科院大连某研究所。在大连物化所,朱清时先后被聘任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并先后担任课题组组长和研究室的主任。朱清时1991年,由于在相关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时年45岁的朱清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走向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梦寐以求的巅峰。在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朱清时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并开始逐渐走向管理岗位。1996年,朱清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两年后转正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坚持不扩招的第七任校长中科大校长从1998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到2008年卸任,朱清时执掌中科大校政达10年之久。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了许多发展的亮点和成绩。朱清时上任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作协议,成为国家985建设的首批9所高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纪之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了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并成立了中科大经济技术学院,完善了学科布局。并积极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合作,先后成立了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和上海研究院。并在全国率先采用了讲座教授、首席专家和杰出青年的教师队伍奖励体系。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纪之初我国兴起的高校扩招和跑马圈地大潮中。当时朱清时顶住了诸多压力,坚持中科大精英教育的原则,将每年的招生人数稳定在1860人左右。没有盲目开设新专业,走综合性大学的道路,奠定了在合肥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如今看来,朱清时当时的想法颇有远见。正是没有盲目扩招,中科大才创造了“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奇迹,中科大本科生院更是被誉为提供了我国最好的本科生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执掌“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也许正是因为朱清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突出贡献,当深圳想筹办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时,朱清时被选聘为这所学校的创校校长,这所寄托深圳高等教育期望的高校就是南方科技大学。在朱清时的治下,南方科技大学不依据高考分数,采取自主招生模式,先行先试,取得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南方科技大学最初采用的办学理念却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招生不依据高考分数,如大规模推广,极有可能造成一些类似仝卓的事件。南方科技大学一届任期结束后,朱清时卸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不得不说的是,朱清时治下的南方科技大学综合实力获得了极快的发展。2012年,在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当年,南方科技大学新生的入学分数就达到了985高校的中等水准。前两届毕业生中有超过60%学生进入海外名校继续学习,其中绝大多数选择攻读博士。在南方科技大学建校十年之际,学校在2020年首次进入QS世界大学排行榜,并名列内地高校14位,世界高校323位。朱清时和南方科技大学登上央视思想上走向虚无的朱院士但在朱清时卸任南方科技大学之后,他却以佛学、气功和禅定频频见诸报端,成为大众心目中“伪科学”的代言人。他试图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认知气功和禅定等虚无的领域,让人对朱清时的质疑达到顶端。可想而知的是,即使是他一手创立的南方科技大学也纷纷与其切割。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官网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位创校校长的痕迹。朱清时和南方科技大学登上央视而朱清时院士,仍然在他的个人微博上,自顾自地发表与这些玄学有关的“科研成果”。虽然很难评价朱清时院士,但一句“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也许更为合适不过了。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说出您的看法!如果喜欢,一定记得关注哦,带给你好看的高校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如有志愿填报问题,欢迎咨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