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房地产经纪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变局与突围之道

房地产经纪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变局与突围之道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王小勇)1. 住房交易市场前景:空间存在潜力,结构开始转向住房交易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住宅新房销售市场、住宅存量房销售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1.1. 新房销售:规模巨大,未来提升空间受限从商品住房市场开启至今,新房销售市场在中国住房交易市场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商品住宅新房销售交易规模巨大。2020 年中国商品住宅新房总交易额达到 15.5 万亿元,2014-2020 年 CAGR 达到 16.5%,作为住房商品化以后住房交 易市场的主导力量,近 20 年商品住宅新房销售市场交易规模巨大。核心驱动力减弱——未来城镇人口增长存在限制。虽然中国城镇化进程依 然在持续当中,但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速持续减小,城镇化呈现逐渐放缓的 趋势,商品住宅新增需求增速减缓。与其他国家对比来看,世界主流发达 国家城镇化率普遍在 70%以上,中国城镇化率仍存在一定空间。根据联合 国预期,2030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70%,之后开始进入城镇化后期,同 时对标美国的城镇化变化历史趋势来看,城镇化率增长至 70%时产生拐点, 进入城镇化后期,增速大幅减缓。2019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60.6%,按照 2009-2019 年的城镇化率趋势推算,同样将在 2030 年左右城镇化率达到 70%,预计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长期来看,城镇人口增长存在限制,考虑到 新房销售的基础在于城镇住房的需求增量,新房销售的未来提升空间受限。商品住宅新房销售市场的交易额规模会在中短期内维持增长,但由于需求 增量的逐步减缓,预计未来的提升空间受限。1.2. 存量房销售:规模提升迅速,地位逐渐凸显存量住宅交易额提升迅速,增速超过新房。2019 年存量住宅销售总交易额 达到 6.7 万亿元,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0.8%,超过新房销售同期 17.5%的复合增速,提升迅速。存量住宅销售在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主导,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前瞻产 业研究院数据,包括四个一线城市和厦门、宁波、苏州等强二线城市在内 的 18 个大中城市的存量房交易的市场规模占比已经超过 50%,开始占据交 易市场的主导地位,表明存量房市场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显现。存量住宅销售流通率维持稳定,销售交易额增长趋势将随存量房价值提升 而延续。我们根据存量房总价值=城镇人口总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全国 二手房成交均价对存量房总价值进行测算,根据测算,2020 年底国内存量 房总价值约为 258.8 万亿元,2014-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5.1%,增速较 快;同时根据存量房流通率=存量房交易额/存量房总价值的计算方式对存 量房流通率进行计算(由于是对交易额进行预测,与常规的流通率=交易套 数/总套数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计算,中国存量房流通率 2014- 2019 年平均值为 3.27%,整体基本维持在 3%左右,较为稳定,预计存量住 宅销售交易额将持续快速增长。1.3. 住房租赁:伴随存量房价值同步提升,流通率保持平稳中国住房租赁交易额规模平稳上升。2019 年住房租赁总交易额达到 1.7 万 亿元,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6%,持续平稳上升。住房租赁流通率维持平稳。我们根据住房租赁流通率=住房租赁交易额/存 量房总价值的计算方式进行住房租赁流通率的计算,2014-2019 年中国住 房租赁流通率整体维持在 0.75%以上,保持平稳。1.4. 住房交易市场总结:空间存在潜力,结构开始转向根据计算,我们认为:空间存在潜力:到 2030 年,商品住房总交易额将提升到 39.2 万亿元。 结构面临转向:到 2030 年,存量房市场(存量房销售+住房租赁)占比超 过 50%,在住房交易市场中占据主导。2. 渠道竞争格局:混业化渠道之争产生住房交易的传统渠道竞争是一种泾渭分明的状态。在新房销售市场上,开 发商开发新房,并通过售楼处直接自销给购房者,而一手代理公司则为开 发商售楼处提供代理、策划服务,协助销售;在存量房销售和住房租赁市 场上,经纪公司通过旗下人经纪人进行存量房销售和住房租赁的渠道业务。2.1. 各方角色发生改变,渠道竞争格局开始转变渠道竞争格局开始发生转变,地产开发商、一手房代理公司、经纪公司以 及电商平台在住房交易渠道竞争的角色产生变化。地产开发商拓展自有渠道,并进入存量房租售渠道业务。地产开发商通过 旗下分布较为广泛的物业管理公司案场,协助进行新房的自销;另一方面, 依托物业管理公司的场地以及长期与小区住户接触的机会,开发商开始衍生存量房销售和租赁的渠道业务,龙头房企碧桂园、融创、保利等通过旗 下物管公司同时布局一二手房渠道业务。一手房代理公司传统业务遭遇瓶颈,开始拓展二手房经纪业务。新房代理 销售业务的增速趋缓,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TOP10 一手房代理公司 代理销售额的上升速度较慢,落后于新房市场的增长速度,渗透率降低, 从 2016 年的 16.9%下降到 2019 年的 14.2%,传统一手房代理业务遭遇瓶 颈。在拓展的新业务中,部分一手房代理公司通过赋能经纪人的方式拓展 二手房经纪业务。以易居为例,赋能二手经纪业务的营收占比从 2016 年的 0.8%提升到 2019 年的 39%,存量房相关业务愈发重要。经纪公司开始进行一二手联动,并布局线上平台。经纪公司在传统的存量 房渠道业务基础上开始参与新房销售渠道业务,进行一二手联动,将渠道 能力逐渐向新房市场复制和迁移。以贝壳为例,2020 年,新房业务和二手房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54%和 43%,新房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此外,经纪公司开始构建房产经纪 O2O 模式,同时在网页端和手机 app 建 设相应的平台接口,进行线上线下的业务联动。房产交易相关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引流获客进行渠道业务的开展。主要有 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直买直卖”平台:绕过经纪人的中间环节,房 东和开发商直接在线上平台挂牌房源,并与客户直接约谈完成交易,平台 收取交易服务费,典型的例子是 2018 年以前的房多多;第二种是信息端口 平台,平台仅提供端口供经纪人发布房源,帮助进行推广,并收取平台使 用费和增值服务费用,不直接参与交易环节,典型的例子是安居客;第三 种是赋能平台:为线下经纪人提供数据库、品牌、线上交易工具等进行赋能, 并在交易佣金中抽取提成,以易居和现在的房多多为代表。2.2. 业务边界打破,混业化渠道之争展开综合来看,渠道的竞争格局产生演变,原本住房交易各细分领域的渠道参 与者开始互相加入其他领域的赛道,细分业务的边界被打破,住房交易市 场的渠道之争开始混业化。3. 线下突围之道:市场变局推动优势转换3.1. 现象:经纪公司在三项业务中渗透率持续提升在混业化渠道之争当中,经纪公司在三项业务中均持续提升。从三类业务 的渗透率来看,经纪公司在新房市场的渗透率从 2014 年的 10%提升到 2019 年的 26%,迅速提升;存量房交易市场渗透率长期维持在 80%以上,占据主 导地位;住房租赁市场渗透率从 2014 年的 33%提升到 2019 年的 53%,逐 渐取得优势;经纪公司在三项业务的渗透率均持续提升。3.2. 新房与存量房的渠道逻辑差异新房与存量房的渠道逻辑存在差异。在分析线下渠道商业模式之前,我们 可以看到的是住宅新房和存量房的渠道业务逻辑存在差异:新房的渠道逻 辑偏向于卖方市场,房源端的开发商在其中占据优势,通过推广的方式, 使客源端的购房者获知楼盘信息,并直接通过开发商自有渠道(主要是售 楼处)进行交易;存量房的渠道逻辑则偏向于均衡市场,房源和客源两端 需要经纪人进行拓展寻找,并与经纪人达成联系,经由经纪人进行信息匹 配撮合最终完成交易。3.3. 卖方需求转变:去化难度增加,需要增强获客能力长周期维度看,新房去化难度将逐渐增加。商品住宅新房的销售去化周期 处于波动上升的进程中,去化周期加长,商品住宅新房的去化难度逐渐增 加;从长期来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披露,2019 年中国城镇人 均住房面积达到 39.8 平米,对比世界主流发达国家来看,已经高于德国、 英国、法国的 39.4、35.4、35.2 平米,未来住房面积的提升空间较小,住 宅新房销售需求的提升空间存在一定限制,预计去化难度将逐渐增加;同 时,经纪公司新房业务的渠道佣金率从 2017 年的 2.1%提升至 2019 年的 2.3%,也从侧面印证新房去化难度增加。长效机制下,销售快速结转需求增加。房地产长效机制之下,国家对地产 行业的调控收紧,“三条红线”政策限制房企的融资规模,增加房企的资金 链压力,另一方面,房贷集中度管理政策从开发商和个人购房者两端对房 地产相关融资进行限制,这样的政策环境使房企的资金压力增大,对快速 销售结转的需求增强。由以上两个因素推动,新房渠道的卖方市场逻辑开始转变,房源端的优势 开始减弱,而客源端重要性增加,开发商需要拥有更强获客能力的新渠道。3.4. 买方需求转变:选择面扩大,匹配转换效率需求提升买方选择面扩大,渠道转换效率重要性凸显。多数购房者开始不再区分新 房和二手房,而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存量房交易在全国重要一二线城市占 据主导,并且存量房的位置和交通优势逐渐凸显,使得一二手房需求市场 开始融合。以上因素使得购房者的选择面开始扩大,相应地,对渠道的匹 配撮合能力有更高的需求,渠道转换效率的考量变得很重要。3.5. 经纪公司获客能力优势:多元覆盖面+大规模布局经纪公司的获客方式覆盖全面且规模大,拥有较强的渠道获客能力。相对 于开发商和一手房代理公司,经纪公司的渠道获客方式覆盖面更广且规模 较大。在线上拥有更高的月活量的平台,线下长期培养的门店和经纪人拥 有相对开发商案场更多的数量优势,并且经纪业务长期在客户资源上的深 耕积累也使得熟客资源能通过转介绍带来新的客户资源。3.6. 经纪公司转换效率优势:直接运营带动赋能增效经纪公司直营带动赋能的模式效率高于纯赋能模式。通过门店和经纪人进 行的渠道业务主要为直营和加盟赋能两种模式,直营模式下公司直接管理 门店和经纪人进行业务,并从交易中抽佣,以链家为代表;加盟赋能模式 下,公司输出品牌、数据、软件工具等,并从加盟商获取的佣金当中抽取 部分提成,以易居为代表。从效率上来看,经纪公司(链家、我爱我家等) 直接运营模式下的转换效率远高于一手代理公司(易居)的赋能模式,从 单个门店完成交易额的数量来看,链家与我爱我家的单店交易额分别为 1.42 亿元/年和 0.9 亿元/年,而易居纯赋能模式下单店交易额为 0.19 亿 元/年;从单个经纪人完成的交易额来看,链家和我爱我家单经纪人完成交 易额分别为 820 万元/年和 610 万元/年,纯赋能模式下的房多多和易居单 经纪人完成交易额为 80 万元/年和 40 万元/年。同时,贝壳平台赋能部分 单店交易额和单经纪人交易额分别为 0.35 亿元/年和 460 万元/年,介于 直营模式和纯赋能模式之间,经纪公司通过直营带动平台赋能的模式下, 转换效率同样高于纯赋能模式。3.7. 经纪公司的基础设施壁垒:门店规模与经纪人培养经纪公司的门店布局和经纪人培养存在壁垒。门店和经纪人作为经纪公司 的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经纪业务的覆盖面。头部经纪公司均拥有大规模的 门店布局,数量远超头部开发商的物管项目,截至 2020 年来看,物管公司 中规模最大的碧桂园服务在管 3277 个项目,而头部经纪公司中门店数量 较少的我爱我家拥有约 3400 个门店,德佑则拥有约 10000 个门店,即使开 发商全部物业项目均开展案场业务,其覆盖面依然与头部经纪公司存在差 距;此外,而作为经纪公司业务基础单位的经纪人,其技能存在一定的专 业性,从交易前的房源实勘、维护,到交易中的协助贷款、协助公证,再 到交易后的客户关系维护,均存在特定专业技能,同时 82%的经纪人从业 年数在 1 年以上,38%的经纪人从业超过 4 年,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积累,无 法快速培养,经纪人的培养同样存在壁垒。3.8. 总结:经纪公司是线下渠道竞争中最理想的模式综上,基于市场变局的买卖双方渠道需求改变,使得渠道获客能力和渠道 转换效率成为渠道竞争中的关键。经纪公司在获客渠道的覆盖面和规模上 双向占优,直营带动平台赋能的模式拥有高转换效率,与新的渠道需求匹 配度最高,同时存在门店和经纪人的基础设施壁垒,是线下渠道竞争中最 理想的模式。4. 线上平台突围之道:线上线下闭环引导模式突围房产线上交易平台在房产交易中愈发重要,线上平台的活跃度和渗透率不 断提升,在整体市场当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线上三种平台模式的竞争也 由此展开,主要的竞争者为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直买直卖”平台、信息端 口平台: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经由线上导流以后,通过线下经纪人对接房源客源, 引导交易完成,以贝壳找房为代表。收费模式上,对自营部分的交易收取 与线下相同比例的佣金,对非自营的部分则从加盟经纪商的佣金中获取一 定比例的平台抽成。“直买直卖”平台:房主直接在平台上挂出房源,买家直接通过平台获知 房源信息并与房主协调达成交易,以 2018 年以前的房多多为代表。收费模 式上,平台按照完成的线上直接完成的交易额按比例抽取佣金。信息端口平台:为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提供广告信息平台,挂出房源,平台 并不直接参与交易,仅收取使用费和增值服务费用,以安居客为代表。收 费模式上,主要是按照月份/季度进行固定额度的使用费收取,与交易额无 关。赋能平台:平台为线下中小经纪商提供品牌、数据库等资源,通过赋能经 纪商的方法参与交易,以现在的房多多为代表。从收费模式来看,赋能平 台对经纪商完成的交易额按一定比例抽取佣金作为服务费用。4.1. 房产交易平台化的痛点:交易转化以及用户留存房地产交易线上平台存在痛点。房地产的产品特性决定了房产交易平台存 在的痛点:交易转化与用户留存。1)在交易转化方面,房产交易环节多, 流程复杂,且关联方多,转换交易的难度相较一般商品交易更大;2)在用 户留存方面,通过贝壳平台与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的对比来看,房产交易 频次低,单次金额高,而佣金率较低;美团、滴滴这种佣金率比较高的平 台可以让利补贴、用低价格吸引用户,使用户养成叫外卖和网约车的习惯 后停止补贴;房产价交易平台则无法做到这一点,房产佣金率低,佣金补 贴相对于房价比例太少,佣金补贴无法吸引用户选择平台,也就无法通过 佣金补贴培养用户粘性,同时由于交易频次低,即使培养用户粘性,作用 也较小,用户留存的难度大。我们将结合从线上到线下的房地产交易流程,针对两个痛点的解决,对平 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4.2. 房源→流量:线上线下联动房源拓展,构成网络效应线上线下联动拓展房源,构建网络效应。房源上线获取流量为交易平台进 行交易的第一步。从购房者获知房源信息的来源来看,63.3%的购房者会选 择门店咨询,为最主要的获知方式,线下的信息渠道依然重要。从房源开 拓方式来看,应用最多的两种分别为门店接待和熟客转介绍,线下的房源 拓展方式依然占据主导。经纪公司及其衍生平台通过维持线下门店和经纪 人的拓展方式保持房源数量上的优势,增加上线的房源数量,促成网络效 应,以此增加线上流量。相比之下,“直买直卖”平台缺少线下拓展的房源, 信息端口平台难以保证房源质量,赋能平台则多数赋能中小经纪商,房源 拓展力度较低。4.3. 流量→客源:高房源真实性保证流量转化为客源高房源真实性保证流量转化为客源。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的调查显示, 73.8%的购房者在选择线上平台时会关注房源真实性,为购房者对平台的选择中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在线上平台房源真实度评分排名当中,链家网 (链家直营)、贝壳找房(链家直营+平台加盟)、21 世纪不动产位列前三 位,均为经纪公司衍生平台。信息端口平台仅收服务费用的运营逻辑决定 其无法对经纪人拓展房源的真实性进行监控,“直买直卖”平台则由于缺少 专业经纪人的实勘,难以对发布房源的真实性进行有效认定。相比于另外 几种模式,经纪公司衍生平台具备更高的房源真实性,高房源真实性保证 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的线上流量对客源的高转化率。4.4. 客源→成交:线下经纪人深度投入,引导交易转换线下经纪人的深度投入不可或缺。房产交易推进的过程当中环节复杂,且 涉及关联方多,需要专业经纪人协助进行实勘、验真、带看、签约、过户, 而即使在交易时间之外,房源依然需要维护,线下经纪人的工作无法被取 代。同时,客单的成功签约需要经纪人多次带看,成功签约的经纪人 5-10 次带看占比为 48.4%,10-20 次带看占比为 37.2%,98.7%的成功签约经纪 人需要带看 5 次以上,线下经纪人的深度投入不可或缺。经纪人业务效益存在头部效应,且头部经纪人拥有高转换率。根据贝壳研 究院数据显示,前 20%的经纪人完成拓展房源量的 59%,带看量的 42%和成 交量的 81%,同时头部经纪人成交量与带看量的占比差异证明头部经纪人 拥有远优于其他经纪人的高转换率,存在较强的头部效应。经纪公司衍生平台拥有针对经纪人的强管控能力。“直买直卖”平台没有经 纪人,而信息端口平台不直接参与交易,对经纪人的管控力度低。相对于 另外两种平台模式,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的准入审核更强,技能培训、业务 监管、激励制度、合作共享方面拥有管理模式的优势,强管控能力使其拥 有更强的能力培养优质经纪人。4.5. 成交→房源:数据和客户资源的集中沉淀,引导进一步房源开拓数据和客户资源的沉淀引导房源开拓。经纪公司衍生平台在交易完成后由 经纪人对交易信息进行录入,将楼盘数据和客户资源集中沉淀在公司数据库内,再依托数据进一步拓展新房源。通过积累数据和客户资源进一步拓 展新房源并上线,重新开始新一轮交易循环,维持交易各环节的相对竞争 优势,无需依赖用户习惯,从而避免用户留存的问题。对比之下,“直买直 卖”平台缺少线下经纪人的环节对房源进行进一步拓展,信息端口平台则 缺少对房源信息的统一沉淀,赋能平台与经纪人联系度较低,房源信息沉 淀的集中难度较大。4.6. 总结: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线上线下联动构建闭环,是房产交易平 台最理想的模式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的线上线下联动的全环节布局构建商业模式的闭环,解 决平台化的痛点。交易转换问题的解决:经纪公司衍生平台维持线下经纪人的深度投入和对 经纪人的强管控力度,保证从流量到客源再到成交的顺利转换。用户留存问题的解决:通过数据和客户资源积累重新拓展房源,进行下一 个循环,维持交易各环节的相对竞争优势,而无需依赖用户习惯。因此,经纪公司为基础,衍生线上平台,是渠道之争中突围的最理想模式。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朋友

房产中介行业专题报告:存量时代,黄金机遇,给予“超配”评级

机构:国信证券房地产行业:逐渐从增量走向存量中国地产开发行业已经快速发展 20 余年,住宅供不应求局面业已扭转,未来新增住房需求小幅下降。参考美国和日本地产行业发展路径,存量房的销售租赁将逐渐占据中国住宅市场交易的主导地位。房产中介行业的机遇:高增速、数字化、平台化房产中介行业受益于存量市场增长和新房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高增速,我们预计行业佣金收入未来十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 14%,将在十年后突破1 万亿元。受益于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机遇,未来行业效率将不断提高。行业格局演变:规模经济,一超多强根据历史经验,纯线上平台的盈利模式难持续,平台需与门店联动才能实现效益。对标美国,中国房产中介行业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有望实现一超多强格局。对比三类门店平台的联动模式,贝壳合作平台模式实现自有品牌与链接品牌的共赢,规模遥居行业第一。拥有门店优势的头部中介我爱我家以自营门店为重心并逐步探索加盟模式,平台建设并进,发展步伐稳健。易居利用开发商资源优势获取房源切入新房销售业务,赋能中小微中介门店。贝壳:营业收入增长显著,盈利能力不断改善贝壳的营业收入增长显著,新房交易结构占比提高。毛利率持续提升,多项成本费用支出比例下降,净利润已转正,盈利水平持续向好。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状况,足以支撑贝壳长期可持续发展。我爱我家:发展步伐稳健,推动数字化战略转型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消散,我爱我家业绩修复明显。目前二手经纪业务仍是业务重心,同时挖掘新房业务提升潜力,发展稳健。公司提出“数字化”战略转型计划,我们看好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投资建议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房产中介行业受益于存量市场增长和新房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高增速,以及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机遇,未来行业效率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房产中介龙头公司的价值会逐步提升。建议关注我爱我家。

电车狂

2019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保险代理人体系发展历程及保险中介三大主体示意图现代保险业中,保险中介包括: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而保险专业中介又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受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从事保险活动;保险经纪人分直接保险经纪人和再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对委托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保险当事人提供服务。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主体”,在整个保险市场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险中介三大主体示意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保险代理人体系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09-2014年间,全国保险代理人市场规模在围绕300万人上下波动。2015年,中国保险代理人人数增加146万人;2016年,保险代理人人数增长186万人;2017年中国保险代理人人数增长150万并首次突破800万人次。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受行业政策影响,2010年起,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开始逐步加强个险渠道发展。2013年起,上述四家公司代理人规模均逐步上升;保险从业资格考试的取消后,2015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当年代理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6.9%、31.8%、40.1%、46.1%,增速骤然提升。2013-2017年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代理人数量分别实现年复合增长率25.6%、24.7%、30.5%及14.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宏观经济来看,20世纪末中国经济发展使得汽车进入普通家庭,车险销售具有广阔市场,2001至2017年车险保费均保持两位数增速;从保险公司的销售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出现先于专业中介多年,大型保险公司具备自有销售团队,车险为短期险,销售方式较简单;从相关政策来看,车险代理业务比寿险先向中介开放;从业务特点来看,车险的保险期限多为一年,不存在保单继续率问题,保险公司交由中介代理销售的业务风险低。2017年中国车险原保费收入达到75.2百亿元,同比增长10.1%。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汽车保有增量达到17.6百万辆,同比增长8.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泛华金融控股集团(简称:泛华金控)于1998年成立于广东广州,是中国领先的独立第三方O2O金融服务集团。2013至2016年,泛华财险代理业务毛利润虽然逐年上升,但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21.6%、20.6%、19.9%和19.0%;2017年由于剥离财险代理线下业务、经历转型阵痛期,毛利润下降至1.27亿元,毛利率下降至9.4%。2018年前三季度财险代理毛利润0.48亿元,毛利率回升至20.5%,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4.3%。财险代理的低利润拉低泛华总体经营利润率,2013至2016年该指标分别为1.0%、1.4%、2.8%和0.2%;2017年剥离财险线下业务后,公司经营利润率达到6.7%,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这一趋势,经营利润率达到13.2%,同比上升7.0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该指标为15.9%。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全球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分析1、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发展情况目前,从保险公司基层公司个人营销的经营成本来看,其主要构成包括:直接佣金、附加佣金、固定资产费用(包括房租费用、设备费用)、员工工资、客户服务费用以及其他日常经营费用。保险代理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特定的商业模式,从整体上看,全球保险代理行业利润水平处于较稳定的水平。010年全球保险代理行业市场规模为607.5亿美元,2017年增长至1019.6亿美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国际保险经纪行业经营情况分析目前,2017年全球保险经纪行业收入达690亿美元,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利润水平维持在10-25%之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3、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发展情况在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自身承担的任务主要在新品开发、售后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而承保和理赔公估业务,多数由保险公估人经营。2010年全球保险公估行业市场规模为224.4亿美元,2017年增长至368.4亿美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保险中介市场竞争将加剧在外资保险加快进入和互联网巨头进军保险业的双重挤压下,保险中介市场竞争将加剧,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法则是优胜劣汰,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保险中介机构将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一些处于竞争劣势的保险中介机构将逐渐被淘汰出局。2、保险经纪市场结构、规模、功能将继续发生变化在当前的保险业转型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阶段,保险经纪市场的结构、规模、功能将继续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及全面保障需求,是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难以满足的,这愈加凸显保险经纪行业在该方面的价值。保险经纪行业将积极应对这一形势,在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上,加快适应保险业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提高专业素质,更好地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保险公司、最适宜的保险产品、最合理的价格、最优越的承保条件及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和各项增值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质量,注重发挥在一些单一业务量较小、业务面较广的分散性险种上的独特优势,更要在基本业务基础、产品、渠道、服务等诸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科学发展。3、专业代理人将调整升级、个人代理人将加快转型保险代理行业将加快走出目前的保险销售及市场竞争较为封闭的状态,专业代理人将不断调整升级,个人代理人将加快转型向更专业化,传统的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将加速变革,以能够积极应对保险市场的变化和实际需求。从保险代理市场看,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中介渠道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优势产品和各种资源投入到中介渠道,这将使保险代理行业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更紧密,也将助推保险代理市场加快发展。未来,个人代理人可能加快向独立经纪人或专业保险规划师转型,其生产力将继续提升。4、保险公估行业的业务能力将有更大提升目前,国内保险专业公估机构和专业人才均滞后于市场的要求,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都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外资保险进入,将使国内保险公估行业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加快,促进国内保险公估行业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专业知识的增长,使得对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能力有更大提升,更好地起到使保险理赔透明化、减少理赔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摩擦、降低保险市场营运成本、净化保险市场等作用,以公正和专业的形象、高效率的办案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较高的服务水平树立起信誉和权威,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5、将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保险中介行业随着保险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行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这已看得到的广阔前景将会吸引保险业内外的许许多多优秀人才,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保险中介行业,将为保险中介行业增添改革发展的新生力量,使保险中介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更坚实、动力更强劲。

小康

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中介服务行业就业最景气

来源:中新经纬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9日电 1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显示,本季度,中介服务行业仍处于榜首,CIER指数最高。从职业来看,景气指数较高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影视/媒体/出版/印刷、烹饪/料理/食品研发等,其中多数职业的CIER指数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据了解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及景气程度。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等级、不同企业类型等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就业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变化,进而起到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变化的作用。根据报告,2020年四季度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环比季节性回升,10至12月的月度CIER指数持续上升。同比变化方面,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四季度CIER指数为1.95,低于去年同期的2.18。利用季节分解法,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和不规则波动,202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CIER指数(趋势和周期)出现明显企稳回升迹象。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2021年一季度的CIER指数的周期成分将略高于2020年四季度,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趋势成分则略低于2020年四季度,季度因素则明显低于2020年四季度。综合来看,由于季节因素的作用,2021年一季度CIER指数将明显低于2020年四季度,同时,由于周期因素的作用,或将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表1 2020年四季度景气指数较高和较低的行业排名。注:跨领域经营、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学术/科研和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等行业由于并非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聘,分析时不纳入考虑。从行业来看,本季度,中介服务行业仍处于榜首,CIER指数最高,娱乐/体育/休闲、教育/培训/院校、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保险等行业就业景气度也仍相对较高。报告显示,景气指数较高行业间环比和同比变化都有明显差异。与上一季度相比,中介服务、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等CIER指数有所上升;而娱乐/体育/休闲、教育/培训/院校、保险等行业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中介服务、娱乐/体育/休闲、专业服务/咨询等行业CIER指数期有所上升,教育/培训/院校、保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则有所下降。景气指数较低行业仍是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办公用品及设备、旅游/度假等行业,环比和同比或下降或保持不变。表2 2020年四季度景气指数较高和较低的职业排名。注:兼职/临时、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实习生/培训生/储备干部和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职业由于并非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聘,分析时不纳入考虑。从职业来看,景气指数较高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影视/媒体/出版/印刷、烹饪/料理/食品研发等,其中多数职业的CIER指数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仍为公关/媒介、采购/贸易、销售行政/商务等,其中公关/媒介、采购/贸易等职业CIER指数环比下降,广告/会展、物业管理等职业CIER指数则环比上升;而多数职业的CIER指数同比下降。具体而言,由表2可见,2020年四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影视/媒体/出版/印刷、烹饪/料理/食品研发和教育/培训等。本季度技工/操作工的排名仍处于首位,CIER指数为24.91。环比来看,多数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CIER指数回升。其中,教育/培训、社区/居民/家政服务、农/林/牧/渔业和物流/仓储等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增加,求职申请人数或小幅增加或减少,CIER指数上升;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销售业务和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等职业招聘需求人数下降,但由于降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环比也上升。影视/媒体/出版/印刷和保健/美容/美发/健身职业则由于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环比下降。同比来看,就业景气度较高职业的CIER指数变化存在差异。其中,影视/媒体/出版/印刷和农/林/牧/渔业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增幅超过60%,CIER指数上升明显;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和物流/仓储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相对较小,且小于求职申请人数增幅,CIER指数则下降;烹饪/料理/食品研发、销售业务、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等职业招聘需求人数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增加,CIER指数同比下降;保健/美容/美发/健身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减少30.43%,但由于求职申请人数较去年同期降幅更大,CIER指数反而有所上升。CIER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为公关/媒介、采购/贸易、销售行政/商务、财务/审计/税务等。与上季度相比,公关/媒介、销售行政/商务和财务/审计/税务等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减少,CIER指数下降;采购/贸易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则上升,但由于增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也下降;高级管理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也增加,且增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环比则上升;广告/会展和物业管理等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同时下降,但后者降幅更大,CIER指数也有小幅回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招聘需求人数均减少,且降幅相较大。除信托/担保/拍卖/典当和IT管理/项目协调职业求职申请人数降幅较大,CIER指数同比略有上升外,其余职业求职申请人数或小幅下降、或同比增加,导致CIER指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从区域和城市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依次递减,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CIER指数依次递增。东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就业竞争仍然激烈。特别是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CIER指数较低,供求失衡问题不容乐观。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高,中小微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低。与上季度相比,大型、中型与小型企业CIER指数下降,微型企业受求职申请人数减少的影响,CIER指数则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型与中型企业招聘需求人数降幅较大,CIER指数下降,小型与微型企业的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则上升。(中新经纬APP)

无思无虑

报告:二季度中介服务行业就业形势最好

【报告:二季度中介服务行业就业形势最好】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中介服务行业升至榜首,就业形势最好,娱乐/体育/休闲、教育/培训/院校、保险、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就业景气也仍相对较好。【来源:中新经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若枉若直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行业白皮书

来源: 澎湃新闻4月7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2020年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对2020年深圳楼市回顾并对2021年楼市进行预判。对于深圳出台的二手房政府参考价格新政,深房中协认为,这是把原本资金实力不达标的需求暂时剔除出购房队伍,从长远分析,是利于楼市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据深房中协统计的二手房网签数据分析,2020年全年,深圳二手房网签(含自助)120295套,与2019年的数据(102593套)相比高出17.3%。如剔除自助网签的部分,2020年网签量更是创下自2016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白皮书》指出,从2020年全年二手房网签走势看,呈现出“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1月份延续了2019年下半年的火热市场行情,网签量可观;2月受春节假期与疫情双重影响,整个2月份,数周的网签量都处于历史低位;自3月复工复产后,市场处于稳健恢复状态;但自进入4月之后,随着市场上几个热点新盘的“秒光”“日光”的奇幻开局,深圳楼市就仿佛瞬间进入了“躁动”状态,随后在需求集中释放与市场“炒作”、金融“宽松”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市场快速反弹且走向“燥热”;直至“715”政策的出台,市场迅速降温,网签量在8月份迅速回落近七成;二手房网签量在低位运行几个月后,随着市场对于新政的逐步适应,以及在购房者长期看好深圳未来及新房“打新”潮氛围的带动下,进入11月之后,二手房网签量逐步企稳,并呈现强势反弹态势,最终形成年末12月份网签量“过万”的“翘尾”行情。针对飘忽不定的市场行情,深房中协提醒消费者,购房需保持理性,面对市场繁杂多样的信息时要保持清醒,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理性入市,切勿盲目跟风。从一手房市场看,2020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创下近5年新高。2020年深圳新房市场供应活跃,引发市场持续的“打新热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共成交45384套一手住宅,为自2016年以来的新高。对于2021年楼市判断,《白皮书》提到,2020年年末的二手房网签量的冲高只是阶段性行情。2020年12月份的二手房市场虽突破一万套大关,但根据周网签量走势分析,12月份前三周市场总体处于平稳态势,但自进入2020年最后一周,网签量迅速蹿升,总体拉高了2020年12月份的二手房网签量的水平。究其原因,深房中协认为,一方面,随着市场对于新政政策的逐步适应,通常在年末会呈现出一定的“翘尾”行情,但另一方面,也与近期市场上广为流传的调控政策加码的传言,以及近期部分热点楼盘房源报价上涨的传导效应有很大关系,短期内使得市场氛围变得紧张与恐慌。但随着传闻被“辟谣”,以及年末信贷的持续收紧,叠加春节假期的临近影响,年末二手房网签量的上涨只是阶段性的行情,至春节前,二手房网签量将基本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此外,“28”新政突如其来,深房中协认为,市场将进入长期横盘博弈阶段,刚需“等”字诀为上。2021年2月8日,深圳市住建局突然发布的《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不仅让市场始料未及,同时由于叠加春节假期影响,整个2021年春节假期原本普遍预测的“留深过年”可能会提前引发楼市行情的预期落空外,对于节后市场乃至2021年全年楼市走势都将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深房中协认为,因为“28”新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并不像传统的调控政策那般,直接对需求进行压制,此次新政的发力点关键在于对金融资金端的审慎处理,即银行发放房贷的额度将直接与参考价挂钩。这本质上而言,是主管部门在房地产领域“去杠杆”的一个过程,将此前高杠杆购房的需求进行了风险管控,把原本资金实力不达标的需求暂时剔除出购房队伍,从长远分析,是利于楼市稳定健康发展的。深房中协指出,随着各大银行执行态度的明朗,以及各地开始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的专项治理工作的推进,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二手住宅市场将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横盘期(表现为“金三银四”行情的失约),长期看,随着横盘博弈期的拉长,买卖双方预期的分化势必将会向业主层面渗透,即业主内部预期也将会出现分化,部分前期高杠杆参与炒房的业主将会率先“服软”,进而出现部分房源调整降价急抛的现象,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2021年“等”字诀即可自如应变。

是色而已

2020年经纪人调查报告

2020年房产经纪人生存指南最近,房地产界风云不断。随着恒大一夜之间房价“六折大甩卖”,搅动了无数风云,各个楼盘随之降价,一周之内,不少折扣优惠房纷纷售空。房产开发公司收回款开不开心我不知道,但是不少新业主和房产经纪人倒是乐坏了。中国的房产经纪人从业时间普遍较短。平均从业时长不足一年。业绩的稳定性是经纪人面临的生存压力,无底薪高提成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受客观环境影响,2020年房产经纪人的作业模式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线上平台化逐渐成为经纪人的主战场。精准化成为经纪人的标准,行业新技术的运营成为新的挑战。且目前随着线上第一巨头贝壳的上市。大资金大平台大循环下的商业闭环已经慢慢成立起来。这些变化使得房产经纪人提升专业的能力变得迫在眉睫。精耕社区、社群,成为社区专家、意见领袖,修炼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效率,注重服务品质,打造个人KOL是经纪人通往成功的捷径。房地产经纪人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调研显示,30岁以下的房地产经纪 人占比59.0%,30-40岁的房地产经纪人占比31.6%。从学历来看,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经纪人占比44.2%,高中及大专学历人员为经纪人主力群体,占比73.7%。调研数据显示,约半数房地产经纪人自有住房,四成经纪人目前租房居住。调研数据显示,从业3-6年的经纪人占比20.3%,从业年限在1-3年的经纪人占比66.8%,同比去年增长14个百分点,从业者年轻化,从业时间较短依旧是行业的特征。分城市来看,北京的房地产经纪人从业在3年以上的占比49.4%,高于全国均值,与去年相比,北京经纪人从业年限在3年以上的占比也有所增加。对于每日的工作时长,83.5%参与调研的经纪人表示每日工作8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上的占比36.7%;分城市来看,一线城 市的经纪人相对更拼,日工作时长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占比超50%,上海更是以72.6%的占比领先全国。年龄方面,18-25 岁的经纪人更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高工作时长的人数占比最高。调研显示,所有成交的客户中,经纪人通常需要对同一客户带看5次以上才能成交,近5成成交客户在带看5-10次后成交。客户带看一次便可成交的几率较小,尤其是买卖客户需多次带看才能成交,因此需要经纪人通过提升自身能力,精准客户需求匹配与改善带看呈现,增加复看率,增加带看转换率。2020年受客观原因影响,房地产经纪人每日最主要的工作向线上化转变。与2019年相比,经纪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站发布/更新房源信息上,而打电话寻找房/客资源则排在了第二位。线上端口是获取客户的主要渠道,提升端口呈现的质量,将能获取更多客户接触的机会。线上获客和转介绍成为经纪人获客的主要渠道,经纪人通过高质量线上推广及有品质的服务后获得转介绍这两个渠道可以获 得更多的客户接触和委托。对比2019年,线上获客的经纪人占比有明显上涨,从61.0%上涨至80.8%。与此同时,一手新房除了走分销渠道外,房开自身也开始组建独属分销渠道。全民营销,随着房开巨头进入,同时还有如目前的阿里宣布切入房地产市场。因此,随着各大房开开始完善自身渠道,以及如贝壳,天猫好房,房自购等线上平台,房产中介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熬。

梦千年

「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以泛华金控为例看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

来源:格隆汇机构:兴业证券投资要点 我国保险中介保费收入占比较低——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美国保险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代理和经纪等中介为主,以直销为辅的营销体制。美国保险代理及经纪人除少部分自主展业外,大部分归属于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015 年,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渠道、兼业代理渠道、个人代理(营销员)渠道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依次为 7.0%、36.2%和 38.1%。中介渠道虽然在我国寿险销售中占比较高,但专业中介渠道占比较低。寿险业务代理使泛华金控利润率大幅改善——2017 年,公司出售线下车险业务及保险经纪业务。2018 年前三季度,泛华金控持续经营利润同比增长 62.3%;净利润同比增长 56.0%;经营利润率达到 13.2%,同比上升 7.0 个百分点。——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华夏人寿、百年人寿及天安人寿等保险公司,聚焦二、三线城市,服务中小保险公司。在人力上规模上,截至 2018 年 9月 30 日,公司代理人数量达 71.6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73.1%。我们的观点:2018 年,寿险代理人规模短期内增长较为缓慢,保险公司对代理人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通过与专业中介的合作或较为经济,而保险中介行业未来发展可期。行业估值情况:截至 2019 年 1 月 18 日收盘,港股上市保险公司平均 PEV为 0.92 倍,中资港股保险公司平均 PEV 仅为 0.72 倍。从各公司的历史PEV 水平上看,内资保险公司 PEV 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我们看好龙头保险公司长期投资价值,保险板块值得战略性配置。风险提示:1)资本市场波动;2)保费收入不达预期;3)保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4)公司经营风险。

洛丽塔

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中介服务状况报告

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中介服务状况报告暨新冠疫情期间二手房交易综合风险指说明:本报告所统计投诉量指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以下简称“深房中协”)受理消费者对房地产中介机构、人员的投诉及涉及纠纷调解案件,非实际查实房地产中介机构、人员违规宗数。2020年第一季度,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各行各业的脚步打乱。由于此次疫情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对全社会经济活动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市二手房交易(买卖、租赁)亦几乎整个停滞。但因二手房交易不是单纯的“销售”,而是涉及多个交易主体、多个行政节点、多方服务对接,故居间其中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仍在继续。现深房中协就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中介服务状况分析如下:2020年第一季度(截止至2020年3月16日数据),深房中协共收到投诉及咨询21宗,与去年同期(26宗)相比降低19%。其中,交易信息纠纷(占比71%)成投诉高发问题,资金纠纷次之(占比24%);另有1宗对未备案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举报,已核查后于未备案公示平台公示曝光。本季度投诉及咨询的降低当然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其中突出的纠纷、咨询类型亦有其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如下:一、房屋状况主要是涉及房屋质量(漏水)、学位、交楼确认时点等问题出现争议。其中部分与“疫情”相关,如疫情期间各小区封闭管理导致的搬家、交房、入住等事宜推迟引发纠纷。二、减免租金纠纷疫情期间各区政府及行业组织均有倡议,呼吁房东适当减免租金,减轻租客负担,共度时艰。但在其下,也出现部分长租机构“吃两头”的短视行为,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房东认为长租机构在未告知/商议下就自行减租或免租,且对租客不予同等减免,有悖合同条款约定与公平原则。后经协调,争议双方虽已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但也在此建议长租机构在谋求利益时必须考量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公平有序才是长远发展之道。三、合同纠纷常见于消费者对签订的合同及协议“没细看”、“不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签字,从而引发后续矛盾。综上,房东与租客就租金是否减免产生争议,社区封闭管理社区活动受限(带看、搬家、入住等)导致二手房各交易节点多发纠纷,等等,都是疫情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形,建议交易各方在遵守契约精神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同时房地产中介方也应在其中发挥专业作用,主动做好相应提醒及居中协调工作,共同保障交易的顺利履行。另外,二手房交易手续繁杂,需协调多方,往往短则2个月,长则6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整个交易。考虑到2月份整个二手房市场几乎完全停顿,故接下来到疫情正式结束的数个月内,将可能会是行业投诉纠纷的高发点。伴随着国内疫情情况逐渐转好,各行各业也陆续复工复产,社会生产及经营秩序逐渐恢复,二手房交易市场也逐步在复苏,深房中协特梳理新冠疫情期间二手房交易常见纠纷点,并结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向消费者及房地产中介行业作出综合风险指引(见附件),望交易各方都遵守契约精神,减少交易纠纷。附件:新冠疫情期间二手房交易综合风险指引附件:新冠疫情期间二手房交易综合风险指引总则: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引》(粤高法〔2020〕26号)的文件精神,确因疫情或者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并请求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的,应结合疫情发生时间、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合同履行受影响的程度、当事人是否及时履行了通知义务等因素综合判断,并依照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等规定处理。《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一、因“疫情”无法如期履行合同的情形。如因新冠疫情影响,交易各方不能按约定时点办理相关合同手续等情况,应提前告知其他交易方,本着友好协商态度,形成书面或电子版本的补充协议、约定等,避免无效口头告知或单方违约。另外,特别是在3月份全面复工复产之后,此阶段仍是疫情防控的巩固期,对一些政府公布过有疫情发生的小区,中介人员也应熟知在胸,如实向看房或欲购房、租房的消费者进行披露,供其知悉后进行抉择。确需主张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消费者负有通知和证明义务。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之规定,当事人一方主张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负有通知和证明义务。当事人应举证证明其采取合法形式通知了合同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交了对合同履行产生实质影响的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台的疫情防控措施文件,可视为其完成了通知和证明义务,但在认定减免当事人一方的责任份额时,法院还会着重审查疫情或者防控措施对其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影响程度。另外,疫情或者防控措施对合同履行不构成实质影响,当事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请求解除或者变更合同、减免责任的,不予支持。二、疫情前提供的关联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赎楼、担保等)或将存在放款延迟等问题,延期产生的费用、利息有所变化。对此类情况,中介方作为专业人员,应尽可能了解多方信息,向交易各方做出必要告知,本着促成交易和服务双方的专业态度,协助交易各方克服疫情所带来种种影响。同时也要请交易各方理解,中介方只能在公开信息可知的范围内提供咨询及做出告知,由此产生的变更、修改等事宜更需交易当事人理解、确认并配合方可妥善解决。如当事人在服务事前或事中存在故意隐瞒,或未向中介方告知相关事宜,则中介方无法对此负责。三、因为无法履约就自行“毁约”的情形。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加上疫情使交易时点延长,可能会触发部分“毁约”风险。请消费者注意,随意“毁约”将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建议交易各方都应及时做好证据保存,如确对合同无法履行的部分应循法律途径解决。同时也再次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没有任何行政机关、社团组织或企业个人有权单方面解除的,作为交易主体的各方,都应遵守契约精神,同时也应尊重中介方的服务成果。四、支付交易金额(佣金、合规代缴费用及托管资金等)应注意的情形。受疫情冲击,或有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出现离职等情形。再次提示消费者,即使是与熟悉的中介人员进行对接,也切勿进行资金往来,避免资金损失。如需向中介机构支付佣金、合规代缴费用及托管资金时,应按合同要求直接在机构或分行进行支付,并通过POS机刷卡或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至合同指定账户,并向收款机构索取收据或发票。五、确定二手房交易事宜时避免口头承诺,交易各方应签订“两书”、“税费试算表”等规范文本。(一)提供关联服务时应使用《深圳市二手房交易税费试算表(示范文本)》。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依据房地产交易现行政策、买卖双方对房产及各自情况的如实陈述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公布的收费标准,对二手房交易税费、相关服务费用进行试算,并明确告知该试算表仅供交易各方初步参考,不做无法承诺的保证。同时,消费者应知悉,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实际发生税费及服务收费应以具体行政部门/单位实际收取金额,及消费者与相关服务企业签订合同为准。(二)审慎告知各项交易流程及风险,应用《二手房交易重要事项告知书》、《看楼书》。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用《二手房交易重要事项告知书》、《看楼书》,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交易各环节都尽到审慎告知义务。以上综合风险指引仅供新冠疫情期间二手房交易纠纷当事人参考,实际情况仍需按照具体案例及具体情形进行分析,并最终以相关司法裁决、解释为准。

九思

保险中介行业未来趋势

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2018年即将接近尾声,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什么是保险中介机构,指的是保险运营机构之间或保险运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特地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徕等中介效劳活动的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普通依托收取佣金或手续费盈利。保险中介行业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势必加剧6月底,银监会发布通知,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运营范围,同时允许外资运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保险中介三大范畴(经纪、代理、公估)的开放力度及速度,超出市场预期。7月10日发布的“上海扩展开放100条”亦称,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运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运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不设股比限制。进一步开放是市场展开的必然,也是行业国际化的需求,可以预期保险中介范畴竞争势必加剧。大风口下,更多资本进场,牌照依旧难拿目前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已多达数千家。2018年上半年共有16家保险中介机构获批,包括14家经纪公司,2张代理牌照。外资方话语权的增强,对我国保险公司运营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政策“鼓舞外资险企进入安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范畴,参与保险业运营的新方式,支持其参与国度和保险业的各项革新”是一个明显信号,外资保险公司将愈加专注于产品开发、精算、投资及风险管理等中心价值环节。保险中介运转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业务固然阅历了互联网带来的“去中介化”冲击,但依然增长疾速。据前瞻产业研讨发布的《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现,2012年到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曾经由1.28万亿元增长至2.68万亿元,上涨了109%,高于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97%的增速。截至2017年三季度,全国共有保险中介集团5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223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1549家,保险经纪公司483家,保险公估公司336家。行业未来展开提供多元化方式参考行将入场的、来自国际的各大竞争主体将遭到市场的密切关注。在国内保险中介市场展开并不成熟的当下,良性而有序的竞争一定会翻开行业眼界、为行业未来展开提供多元化的方式参考。理论上,保险经纪在国内市场范围与认知度都还较低。从目前我国保险展开水平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综合来看,未来十年将是专业保险经纪大展开的关键期。目前保险销售市场格局还是靠渠道和代理人队伍,在产销分别趋向明朗化的当下,消费者关注更多的将是保险效劳而非保险产品采购,保险公司的销售功用势必会削弱。开放政策叠加 行业展开或迎新机遇与当前行业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叠加可以预见,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将加剧,但同机遇遇也会显现,竞争会表如今产品优化升级、科技辅助的效劳效率进步、客户整体消费体验提升等多方面。低级竞争模式者难逃被并购命运未来保险经纪作为专业保险销售中介渠道,将汇集更多保险销售与效劳全流程客户分析数据,在保险公司之外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可以从行业客观角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经纪公司样本数量抵达一定范围,不只对整个行业已有产品销售的核保环节风险控制起到积极作用,以致从产品开发的源头提升承保风险效率。科技巨头重塑中介市场格局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兴趣日渐高涨,先后走上了布局保险业的道路。事实上,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携程、苏宁、国美、小米,甚至一些二线科技企业都在冲击保险行业,而中介领域则是这是科技公司的首选。近年来出现的“双十一购物节”、滴滴打车、餐饮O2O、共享单车等新事物,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与冲击,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重塑将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