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全球产业链短期内难以修复数字经济将成新引擎杀犬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全球产业链短期内难以修复数字经济将成新引擎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的两会如何共商大计,再展改革发展宏图,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期待。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外贸、投资、消费等多项数据降幅收窄、出现回暖。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怎样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此外,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央强调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基于这样的判断,今年全国两会将释放出哪些对外政策的信号,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同样备受瞩目。如何理性看待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2020年即将走入下半场,中国经济如何疫中寻机?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影响能否在短期内得到修复?结合对今年全国两会的前瞻和预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行了专访。做好应对外贸变化准备NBD: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稳外贸,您如何预判二季度外贸形势?徐洪才:中央多次强调“六稳”和“六保”,结合疫情对外贸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预判,稳外贸仍可能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尽管4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但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外贸尚未到回暖的时候。相反,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应对严峻形势的思想准备。今年4月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反弹,其中原因之一是订单和出货存在时间差,4月出口的商品许多是2月、3月积压出口订单的释放。3月以后,由于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很多企业订单随之减少。5月以后,疫情给外贸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逐步释放。两会召开后,中央将出台哪些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国内外也是充满期待。NBD: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和全球经济在短期内难以修复?徐洪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外贸、消费、投资降幅均有所收窄,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好,复工复产较早。此外,围绕促消费、稳外贸,我国积极出台相关举措,比如发放消费券、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等。这些举措对国内经济的回暖和复苏都起到重要作用。我想强调的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发酵,除了美国和欧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疫情的严峻考验。所以,疫情会给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冲击,会导致我们出口压力加大,原材料进口的压力也会增大。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也有可能抬头,我们需要做好底线思维和较长期应对的准备。数字经济将成新引擎NBD:IMF等多个国际机构日前都下调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您认为,全球经济是否会走向危机?徐洪才:危机和萧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全球经济不太可能走向危机,但可能会出现萧条。当然,这取决于全球各国控制疫情的时间。如果特效药物或者疫苗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将起到正向的助推作用。在当前全球分工合作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唯有抱团取暖。全球经济如果没有回暖,国内经济也很难迎来积极反弹。同样,全球分工体系如果能在短期内恢复,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NBD:每年全国两会,都会出台许多宏观经济的举措,这些举措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您认为,中国经济接下来的机遇体现在哪里?徐洪才:我无法预测具体的宏观经济举措。但抗疫期间,“数据”作为新基建的核心地位充分显现。可以说,“云”服务几乎无处不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等新业务从原来的可选项变成当下的必选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科技在抗疫中大显身手,从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到疫情态势分析,再到机器人配送和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等,都刷新了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近期,中央提出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4月份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发布2020年新基建项目投资计划,推动疫后经济恢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我想,数字经济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好发挥国际组织作用NBD: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阻碍。对此您怎么看?徐洪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多点暴发,呈现指数级上升态势。全球抗疫到了十分关键的阶段。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应急举措,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不仅抗疫需要加强合作,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同样需要加强合作。疫情不仅对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巨大冲击,还会对全球分工体系、供应链、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国家的政客在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寻求国际合作,反而频频发出挑衅,可谓火上浇油。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需要更好发挥国际组织的凝聚作用,比如G20机制,在过去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我认为仍然可以发挥作用。还有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日韩自贸区等,都可以在组织框架内寻求经济合作。NBD:能否预测下两会热点?徐洪才:首先,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所以两会召开期间,可能会检验之前定下的各类目标有没有实现。其次,今年还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当前新的内外形势下,如何规划“十四五”蓝图,可能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另外,疫情防控应当会成为两会的重要议题,对外寻求国际合作、共同抗疫;对内如何保民生、促消费,加强国内经济复苏,都有非常多的话题可以讨论。每日经济新闻

伯常骞曰

讲座丨明德论坛158期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第114期学术沙龙

Title: 市场重于技术与国内大循环——新型科技举国体制成功的关键“两弹一星”的科技举国体制并非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美国也有,但对于我国创建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举国体制来说,美国战后还诞生了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网络型”科技举国体制。然而,对于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来说,如果没有保护核心技术的国内市场,美国这种“网络型”科技举国体制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简言之,“市场重于技术”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讲座将通过对“大飞机”、芯片、“核高基”等案例的讨论,说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什么是一种技术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并讨论市场重于技术、国内大循环和“不对称全球化战略”为什么是新型科技举国体制成功的关键。主讲人:贾根良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持人:梁正 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22Oct时 间2020年10月22日(周四) 14:30-17:00地 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主讲嘉宾简介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贾根良是“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中国代表人物,“新经济思想史”和“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的创立者。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10年春天,贾根良教授提出了“国内大循环”和“中美经济脱钩”的概念,现在,这两个概念已经原封不动地变成了流行术语。今年八月出版的《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前已是第五次印刷。会议形式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举行。会议号:292 588 048直播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Ok3F5EyJWRNR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CISTP)供稿丨CISTP

天气不合

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 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

来源:金融界网  金融界网4月16日消息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55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  一方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受到上年较低基数、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一季度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产能显著恢复   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3.4%。目前,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总体长势略好于常年。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1.9%;牛奶产量增长8.5%,禽蛋产量下降2.1%。生猪产能显著恢复,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增长27.7%。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0%。分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9.2%;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9.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4.0%;制造业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4.8%。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7%、12.3%。从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同比增速均超过6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连续13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5%。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亿元,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比2020年1-2月份提高3.1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向好   一季度,服务业稳定恢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1%、21.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6%、6.8%。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6.8%。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两年平均增长10.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0%、47.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4%、11.5%。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2月份回升4.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运行在60.0%以上高位景气水平;受年初局部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逐步改善,网上零售快速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345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0596亿元,同比增长75.8%,两年平均下降1.0%;商品零售94625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从商品类别看,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5.2%、42.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4%、17.1%。全国网上零售额28093亿元,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13.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067亿元,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比1-2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环比增长1.51%。分领域看,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2.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9%,两年平均增长14.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8%,两年平均下降0.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4.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1.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6%、28.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7%、8.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0%、49.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1%、24.2%;高技术服务业中,检验检测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5.7%、4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8%、21.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9%、27.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3%、10.4%。   六、货物进出口增势明显,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3月份,进出口总额30228亿元,同比增长24.0%。出口15554亿元,同比增长20.7%;进口14674亿元,同比增长27.7%。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2%,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2月份下降0.2%;环比下降0.5%。一季度,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通信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下降1.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鲜菜价格上涨4.8%;猪肉价格下降12.5%,其中3月份下降18.4%,降幅比2月份扩大3.5个百分点。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持平。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比2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5.2%,涨幅比2月份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8%。   八、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6%、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比2月份增加0.6小时。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05万人。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城镇居民收入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同比名义增长12.2%,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同比名义增长16.3%,实际增长1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4%、19.5%、17.0%、10.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上年同期缩小0.0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014元,增长12.7%。   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富翁

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建议企业设立首席公共政策官

从传统IT企业联想集团5G投票风波,到移动互联网企业滴滴顺风车恶性事件,在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和舆论监督压力日增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应如何适应政策舆论环境,寻求可持续健康发展?9月9日,新成立的“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2018中国新产业峰会上,发布了第一份《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分析认为,近年来,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一大批优秀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不容回避的是,部分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触发监管底线,引发舆论质疑。祝新华称,《研究报告》通过大数据立体地展示了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深入分析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危机背后的内在逻辑,把脉新业态政策舆论适应力,助力企业贯彻政策导向,规避舆论敏感问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研究报告》将互联网企业分为内容资讯类与生活服务类,并建立企业政策舆论适应力指标体系,在监管适应性、舆论友好度、危机管控力、舆论友好度、企业价值观等方面给部分互联网企业品牌及具体案例进行评分。案例评分显示:567家网站公布“举报受理”方式话题、支付宝蚂蚁森林话题、美团回应外卖小哥被围殴事件、微公益平台累计超660万网友参与捐款话题分列监管适应性、舆论友好度、危机管控力、企业价值观指标得分第一名。而内涵段子被关停事件、视频网站儿童邪典片事件、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应聘遇害事件、二更食堂侮辱遇害空姐事件则作为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适应力反面案例,评分相对偏低。此外,针对互联网企业应如何提高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研究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反思和端正企业价值观,坚守底线;克服CEO一言堂,建立政策解读舆情应对规范流程;进行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和商业伦理前置评估,防患未然;建议公共关系部门再定位,作用于核心决策。《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公共关系部门整体定位较低,其主要职能被理解为对外发稿以及应对负面舆情,无法参与企业核心决策,无法影响业务模式和产品模型,却常常需要在危机爆发后扮演“背锅侠”角色,而设立企业首席公共政策官CPO(Chief Public Policy Officer)则可以从更高站位把握企业公共政策环境。《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企业克服程序员思维、技术至上逻辑,不能热衷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判断,渴望市场无限扩张,但不考虑现实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必要时,互联网企业需引入公共政策咨询外脑,需要懂政府、懂政策、懂互联网、懂媒体、懂舆论,精准把握政策和舆论走向,为互联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趋利避害。

戴圣

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成立

证券时报e公司讯,9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大学在海口共同签署合作成立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框架协议,并召开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据介绍,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了海南在强化竞争政策方面专门研究机构的空白。

传神

NO.1 AI 政策研究动态

一、可怕的机器人:以及它们对英国公众的意义剑桥大学Leverhulme未来智能中心的研究人员和BBC,共同发起一项调研,对大约1000名英国人,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以了解人们对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态度。研究人员描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四个希望以及与之相反的四个恐惧。他们把这些感觉描述为:-(永生:野蛮)-我们会永生,但我们可能会失去人性。-(舒适:退化)-一切变得轻松,但我们可能会退化。-(满足:异化)-人工智能可以完美回应我们的需求,但正因为如此有效,以至于我们更倾向选择人工智能而不是人。-(支配:叛乱)-我们可能会有更好的机器人军队,但这些机器人军队可能最终杀死我们。哪些恐惧和希望可能成真?研究人员询问了人们,他们认为哪些事情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48%的人认为有可能出现“舒适”,42%的人认为可能出现“支配”,35%的人认为可能出现“退化”。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方面,35%的人认为不可能出现“野蛮”,28%的人认为不可能出现“永生”,26%的人认为不可能出现“满足”。谁来开发人工智能?在被调查者中有一个广泛的共识,那就是AI无论如何都会发展。但61.8%的受访者不认为“他们能够影响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显然权力剥夺成为普遍的感受。为什么重要?公众的态度将对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错误地判断公众的情绪,那么很可能社会将更少的采用人工智能,更少看到AI的好处,并且更加怀疑政府或其他人发表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言论。同样有趣的是,当人们非常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时,社会可能会发生什么?政府和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会有什么不同呢?Source:http://www.aies-conference.com/accepted-papers/二、算法、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意义:研究的路线图现有工作中存在重大差距:1、缺乏对关键概念的共同理解。2、技术和舆论证据使用不足。3、对原则和价值观之间的紧张关系关注不足。三个研究重点:1、解决歧义。一些关键的概念,比如偏见,可解释性,被用来表示不同的东西,这可能会阻碍进步。应澄清术语,注意如何在实践中使用它们,并就定义达成协商一致的意见。2、识别并解决紧张状态。没有充分注意这一领域许多问题所特有的权衡特点。该报告建议,通过观察一项特定技术的成本和收益如何在不同群体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在个人和整个社会之间分配,来解决这一问题。3、建立证据基础。我们需要更好的证据来证明技术的当前使用和潜在影响,以及我们未来应该期待的技术进步,公众舆论。这些都是伦理讨论的重要内容。Source:Ethicaland societal implications of algorithms,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oadmap for research (Nuffield).三、想要阻止你的AI系统被用于不好的目的?考虑一个负责任的AI许可证Responsible AI Licenses(RAIL)由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专利律师/程序员)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Brent Hecht等共同开发。1、目的:RAIL提供源代码许可和最终用户许可,“开发人员可以在AI软件中包含这些许可,以限制其使用,”这些许可证包括限制使用、复制和分发可能有害的技术领域应用程序代码的条款”。许可证的设计考虑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这意味着“可以用于更快、更准确的癌症诊断的同一种人工智能工具,也可以用于功能强大的监控系统”。这种缺乏控制的情况在开发人员开发开源ML或AI软件包时尤为突出,这些软件包是各种最有益的ML和AI应用程序的基础。2、工作原理:它的工作原理是限制人工智能和ML软件在特定的有害应用程序列表中使用,例如监视和犯罪预测,同时允许其他应用程序使用。3、为什么重要:这类授权计划的出现,反映出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今天的应用感到焦虑。如果像这样的许可被采用并被技术的用户所遵循,那么它就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非商业的方式,来稍微控制他们的技术是如何被使用的。但实际上,像RAIL这样的方法对恶意行为者不起作用,他们在从事恶意活动时会忽略或突破特定软件许可证中的任何限制。Source:https://www.licenses.ai/四、使用大规模计算变革科学研究人员认为,驾驭越来越多计算的能力是科学发现的关键。斯坦福大学、苏黎世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收集了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一系列讲座的笔记,发布了一份学术研究人员使用大规模云计算技术的宣言。对两种流行趋势进行了回应:1、在一些科学领域(例如机器学习),许多科学发现,是通过使用日益大规模的计算系统做出的;2、许多学术研究人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实验,因为缺乏资源和/或认为它过于困难。为什么计算重要:作者预测“大规模计算实验的出现将作为科学进步的基本途径,补充传统的归纳法(在观察科学领域)和演绎法(在数学科学中)”。他们指出,“在我们看来,目前对机器学习(及其各种深度学习)的热情高涨似乎证明,大规模的计算实验已经开始取得成效,是时候了。”这些回报的例子包括:谷歌和微软从统计机器翻译转向神经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转向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以及特斯拉等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使用越来越多的深度神经网络。为什么重要:固有的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大计算”和“小计算”,在少量的实验室(例如,FAIR, DeepMind,OpenAI, Google Brain)能够访问大量的计算资源,而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只能在自己构建的GPU桌面上工作,或者尝试访问越来越无关紧要的大学超级计算集群。能够弄清楚如何使单个研究人员使用大量计算变得简单,使更多的人更容易进行大规模实验,有望加快科学进程。五、思考来自人工智能的风险:事故、误用和结构对人工智能风险的讨论往往会将其缺点分为事故风险和误用风险。这掩盖了一个潜在危害的重要来源,作者称之为结构性风险。misuse-accident的观点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在这个点上,一个糟糕的参与者将技术用于恶意目的,或者一个系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运行。而且这种观点往往只关注导致伤害的因果链的最后一步,进而将政策重点放在关注最后一个因果关系的措施上。从结构的角度看,在许多情况下,即使一个点或者一个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风险水平也基本保持不变。就像雪崩一样,是什么导致了斜坡变得如此陡峭,而不是什么具体的事件引发了它,可能更有用。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在没有事故或误用的情况下,技术可以通过重要的方式塑造世界,从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欧洲铁路系统已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及其波及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使部队和武器能够大规模运输到整个大陆。人工智能和结构的两种关系:首先,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结构环境和激励,其次,这些环境和激励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有很多例子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以有害的方式影响结构。人工智能可能破坏核大国之间的稳定,损害二次打击能力,增加先发制人升级的风险。人工智能对经济竞争、劳动力市场和公民自由的影响的担忧也属于这一类。反之,结构本身也会增加与AI相关的风险。比如2018年初Uber自动驾驶造成的致命的交通事故,经调查发现,不是系统没有识别到人,也不是制动系统失灵,而是工程师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内部新CEO的压力,有意使他们的制动系统相对于竞争对手看上去不过于敏感造成的。另外,在国际上,如果没有国际协调机制,各国可能会被迫牺牲安全来实现军事人工智能。政策建议:1、人工智能政策群体必须扩大。从社会科学和历史学中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些学科在通过结构性视角处理复杂问题方面更有经验。2、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创造或调整AI集体规范和制度的可能性。鉴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许多重大风险无法通过单边行动加以解决,所以如何通过协调的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往往是最有效的政策方向。Source:ThinkingAbout Risks From AI: Accidents, Misuse and Structure (Lawfare).

麦迪逊

关于政策研究成果网上公开询价的公告

“十四五”时期是鱼梁洲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再提档次的关键时期。为深化对鱼梁洲发展思路、工作路径、政策支持、项目摆布等方面政策研究,经集体研究,进行政策研究成果网上公开询价。成果要有助于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思路,指导绿色发展实践,为指定计划、梳理总结、决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依据。以提供必要的工作报酬。提供成果人应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积极为甲方出谋划策,科学谋划、系统思考,形成高质量工作成果。工作成果经认定后,支付相关费用。联系人:梁一博联系电话: 3434395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2021年1月14日【来源:鱼梁洲管委会】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风行者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到我市调研

10月10日下午到11日下午,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一行3人到我市调研养老及社区治理工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建民、一级巡视员庞连兴以及省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来源:石家庄市民政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墨子兼爱

中国央行政策研究:适应双循环趋于均衡的宏观格局

中国央行政策研究:适应双循环趋于均衡的宏观格局,完善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现代中央银行货币调控框架。近年来,随着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汇率弹性明显上升,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双向“破7”习以为常,与名义经济增速对应的货币总量增速和宏观杠杆率变动渐趋合理,货币政策自主性明显增强。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齐岱为锷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唐元:增发基础货币 让资金进村入地

“三农”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阻碍我国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导致“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土地资源极度分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集中土地资源。为此,建议借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实行量化宽松金融政策刺激经济的机会,由人民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引导银行资金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并购农民土地,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市民化。实施这一举措,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全国消费水平,可让农民转化为市民、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引导资金建设新农村,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三农”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非常严重。农业的问题是发展水平低下,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人均耕地不到3亩(美国人均耕地为400亩以上),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弱,粮食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弱化。农民的问题是农民靠农业难以维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了典型的“城市农民工”现象。近3亿农民工占我国产业工人一半以上,他们居无定所、常年游移、业务难精,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双跨越,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更成为社会问题。农村的问题是经济发展过度向大城市集聚,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难以流向农村,导致县域经济不振、农村城镇化缓慢、美丽乡村不再、农村逐渐衰败凋零。“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必须尽快加以解决。调研发现,导致“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18亿亩耕地和山地、林地由8亿户籍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极度分散、没有盘活,资金难以流向农村,农民离土难以离乡。按照目前的政策,农村农地、林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但不能自由买卖,同时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租赁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农民通过土地自种或者租赁出去,只能解决吃饭问题,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只得到城里打工养家。农业企业或农户只能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每亩1000元左右的租赁费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靠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基本没有效益,只能靠种植花卉等经济作物才能盈利,这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流转土地越多、规模化发展越好、主粮生产越少、国际竞争力越弱的恶性循环,是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强粮食供给安全的根本措施,改革的核心是允许农民自由买卖承包地、依法享受土地转让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离土也离乡,转变为市民。鉴于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为了守住土地公有这根红线,并购土地主体必须是国有企业。为此,需要各级政府成立国有农业开发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并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土地价格收购农民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转市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显然,推进这一改革思路的关键,需要解决国有企业并购资金来源问题。疫情为实施宽松金融政策提供机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如何做好保民生、保就业、保经济,各国不约而同实行了量化宽松金融政策。短短3个月美联储增发基础货币3万亿美元以上,总资产规模较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在美联储直接干预下,美国民众按月收到补助,企业免交贷款利息,政府债务被美联储直接收购,由此在停工、停业、在家休息情况下百姓仍有收入维持生活,企业也能维持生存。我国央行实施了超常量化宽松金融政策措施,包括下调逆回购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和贷款基础利率(LPR)释放流动性,并设立抗疫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额度。但须看到,央行超常量化宽松政策执行后,基础货币增发没有让企业和群众直接受益,而是在金融机构内部加速流通,这表现在央行资产规模下降而社会流通货币大幅增长。央行总资产萎缩意味着基础货币供应量持续减少,表明我国基础货币发行受阻。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发行通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外汇占款,二是给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再贷款。2012年以后,随着外贸顺差大幅降低,外汇占款这一央行发行基础货币主通道受阻,外汇占款在2014年达到峰值27.07万亿后就进入下降通道,2019年下降到21.23万亿,今年疫情后下降更快,4月份继续下降到21.19万亿,比去年底下降0.2%。今年以来,尽管央行疫情后实行了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再贷款仍处于下行通道,截至今年4月,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减少到10.8万亿,降幅达到8.2%。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发行不畅,表明量化宽松金融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打通基础货币增发新通道,是消化金融领域流动性过剩、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更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经济的当务之急。“三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行基础货币推动农村土地集中,既可带动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领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也打通了央行基础货币发行的一条新通道,不失为基础货币进入实体经济让广大群众受益的最佳渠道,也是落实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加快疫情后经济恢复的有效措施。一万亿撬动几十万亿增发基础货币并购农村土地方案的大致思路是:由人民银行发行一定规模的基础货币(比如一万亿元),通过无息再贷款方式投放给国有银行,国有银行配套一定资金后给中央和省级国有企业长期低息贷款,国有企业专项用于并购农民土地。并购农民土地后,再以土地质押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长期低息贷款。这样,人民银行一万亿基础货币将撬动几十万亿资金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研究发现,实施这一方案具有可行性。一是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宪法同时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发行基础货币通过国有企业并购农民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是关系粮食安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国家重大公共利益,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国有企业并购农民土地,必须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土地合并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由国有企业购买以外,也可采取农民或农业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保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二是符合党的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我们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但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土地、宅基地没有盘活,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仅靠打工和农业种植为生,让绝大部分农民处于低收入阶层,甚至成为脱贫对象,也成为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发行基础货币并购农民土地方案的实施,将帮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符合党的共享发展理念,也可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三是符合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改革方向。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隔离二元经济体制,阻碍了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广大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险、教育和城市公共服务等现代文明成果。本方案的实施,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付出成本解决城乡二元体制问题,这些成本包括农民失地成为城市居民后,国家在社保、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付出代价。从操作角度讲,国家在制定农民土地最低保护价时必须将农民身份置换需要付出的综合成本考虑进去,农民出售土地时国家可以从农民土地收入中扣除一定费用补贴城市社保资金和城市建设资金,确保失地农民转为市民后在城市有房住、能落户、子女能上学、生活质量不降低,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四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行基础货币并购农民土地的操作主体是国有企业,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为了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国家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主体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此,国有企业并购农民土地后,可以吸引外资、民营企业、农业合作社乃至农民个体,构建多种所有制企业和市场主体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农业品牌企业。这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利用高强度资金投入,整治土地、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机械农业和高技术农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和成熟工人,大幅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扭转主粮生产规模下降趋势,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企业也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这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也是增强农业国家竞争力的需要。一举多得研究发现,方案的实施可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首先,有利于国家实施国内大循环战略。本方案的实施,让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可以迅速转化为消费需求,形成对房地产、家电、汽车、家具等消费品的消费,无疑可形成对实体企业巨大的需求,有助于帮助实体企业复苏。同时,大量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可以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符合经济增长动能向内需为主转变的需要。其次,有利于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方案实施后,农民不仅通过获得财产性收益解决了贫困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身份将不复存在,他们可以自由迁徙,既可继续在农村居住,也可举家迁移到城市、县城或乡镇居住,实现向市民的转化,长期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可望得到根本解决,这是一项福泽亿万百姓的幸事。再次,有利于消纳社会流动性过剩。土地的资本属性很强,本方案实施后,将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本功能,使土地成为资金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最后,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大量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必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比如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民就地就业,还可招收大量大学和中专毕业生就业,降低社会就业压力。4点建议发行基础货币并购农民土地、解决“三农”问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策划、审慎操作,才能将这件惠及民众的好事办好。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统筹领导。建议中央深改办设立专题工作小组,会同人民银行、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资委、国开行、农发行等,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牵头制定配套政策,负责试点方案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二是稳妥推进方案实施。首先,中央、省、地(市)县政府尽快成立国有农业开发公司,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负责方案落地实施。其次,全国抓紧开展土地摸底调查,根据土地规模化种植适宜程度,将农地分为国家级、省级粮食基地,明确国家级和省级粮食基地的土地原则上分别由中央和省级国有企业负责并购,其他土地由市县国有企业负责并购。再次,试点先行。建议近期人民银行给农发行、国开行发行数千亿元无息再贷款,农发行、国开行配套一定资金后给国家级农业开发公司如中粮集团、农垦集团等企业低息贷款,让他们在吉林、河南、河北、黑龙江、新疆、湖北等地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后全国推广。三是制定土地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建议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针对不同土地性质并充分考虑农民身份置换所需综合成本制定土地最低收购价格,作为并购农民土地的依据。同时,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在严格执行最低保护价格机制前提下允许土地交易价格随行就市、适当浮动,尽量让农民获益。四是实行土地用途严格管制制度。建议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严格界定土地属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土地使用情况,基本农田必须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严禁农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撂荒,对撂荒者实行高额罚款甚至收回土地使用权,保证国家主粮生产持续增长。五是实行农民市民化政策。放开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尽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就业、低保等制度,让定居城镇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就业、住房、上学、就医、低保权利。同时,为了保证农民转市民后,国家社保基金支付能力不减弱,城市功能不受影响,可以考虑从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中扣除一定费用,充实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和社保基金,以满足农民身份置换后的需要。(□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