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喻思南)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布了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国机构表现优异,17家机构跻身全球百强,其中中国科学院连续7年位列首位。自然指数根据全球82种顶级期刊,统计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可以根据各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排名。本次自然指数基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榜单显示,全球机构百强中美国有43家,中国有17家。中国10家领先的机构为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化学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学科,有5家机构跻身化学科研产出全球前10。国家排行中,美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前3。根据调整后的2018年分数计量值(FC),排名前10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和澳大利亚实现了科研产出的正增长。此外,过去3年,分数计量值增幅最大的50家机构中有43家中国机构,并且包揽前10位。前5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2014年11月,自然指数首次发布,采用多种计算论文产出的方法,其中论文计数(AC)指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论文计数分值;分数式计量则考虑了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首次推出经过归一化计算的大学科研机构榜单,主要考虑一家机构已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其领域论文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本版制图:沈亦伶
必看!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高校科技创新名单清华大学排名第一浙江大学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三具体排名如下全国研究机构科研创新名单出炉具体详情如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阅读研报,研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行业的最新动向,把握时新的投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找得到靠谱的研究报告,阅读正规研究机构出品的研报就显得很重要了。研报平台中,【发现报告】自然首当其冲。【发现报告】是集成大量优质报告和数据的新型搜索平台,也是目前国内研报最全、最优质的研报网站之一,在初创的三年里已收获了超三十万用户,集成海量行业研究/公司研究/宏观策略/招股书等报告。【发现报告】致力于通过前沿的AI技术和便捷的产品体验,帮助垂直职场人群和投资者从海量信息中高效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智能检索,支持全文匹配和定位,可下载PDF和word两种格式,受到用户的高度好评。研究报告出品机构中,值得推荐的机构也是不少,以下机构都是经历过时间检验,极具权威的研报龙头。1、艾瑞咨询:自03年开始研究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累计出版超过3000份互联网研究报告,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各个领域。目标是发展成为新经济时代中国优秀的专业研究咨询公司之一。2、易观智库:易观咨询是中国领先的大数据公司,始终追求客户成功的经营宗旨。 经过十六年发展,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公司。截止2016年9月30日,易观已经覆盖12亿智能终端,监测超过103万款移动应用。3、赛迪顾问:赛迪顾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上市的咨询企业。凭借强大的部委渠道支持、丰富的行业数据资源、创新的研究方法等,面向城市园区、创新企业、投融资机构等,提供从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商业创新、融资上市等现代咨询服务。4、和君咨询:以“管理咨询+投资银行”的双重专业能力闻名,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0家,全年执行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类项目超过500个。和君咨询以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为核心主体,向资本和商学教育延伸,形成“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目前,和君咨询业务范围包括战略规划实施、组织与流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拟上市企业咨询、区域经济规划、管理培训、股权激励、投资银行。5、AMT咨询:AMT咨询是国内领先的“管理+IT”综合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AMT通过打造“管理信息化咨询平台+云服务平台+投资孵化平台”三大平台联动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从战略梳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构建、IT支撑到业务突破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转型升级与价值落地。6、正略钧策:正略钧策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咨询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品牌咨询公司之一。通过智力服务为客户解决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复杂管理问题。目前,其业务范围涵盖战略、人力资源、品牌营销、流程再造、物流采购、财务投资、集团管控、信息化、管理培训等。7、北大纵横:北大纵横是国内最早按照公司法注册成立、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运作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大型咨询机构”。北大纵横先后为国内千余家企业提供一流管理咨询服务,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有着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以及数百个行业和国内五百强企业研究数据库。8、美世咨询:致力于帮助客户了解、开发、实施并准确评估其人力资源系统和政策的有效性。美世的顾问遵循全球统一的标准,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有关人力资源、薪资福利以及投资咨询方案。美世咨询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主要有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用友软件、中国电信等国外内知名企业。9、前瞻研究院:前瞻是中国第一家“大数据+研究+咨询”的机构。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自建数据信息系统”、“配套完善的细分市场调研体系”、“强大的政府媒体渠道”、“体系化多线程并行作业能力”的咨询研究机构,持续领跑研究咨询领域。前瞻一直专注对细分产业研究与咨询业务,是研究咨询领域的行业标杆。10、慧聪研究院:HCR慧辰资讯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大小数据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的研究公司,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涉足于市场分析、数据研究的企业。以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三方面业务为基础架构,结合多年积累的市场研究知识与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先进的数据智能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数据智能解决方案。11、阿里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第一家内设研究智库。过去12年,阿里研究院见证、参与和推动了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在国内外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智库。阿里研究院秉承开放、分享、透明、责任的互联网精神,扎根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丰富的商业生态,依托海量的数据和案例,洞察新知、共创未来,引领着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研究。12、德勤:德勤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审计及鉴证、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咨询、税务及相关服务。德勤透过遍及全球逾150个国家与地区的成员所网络及关联机构为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约80%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13、CBNData:由第一财经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内领先的商业数据研究机构和内容运营服务商。依托阿里巴巴和第一财经的优势资源,以科技为驱动,以场景为延展,面向市场全面输出数据服务及内容服务能力。14、36Kr:致力于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卓越品牌和开创性平台,以赋能新经济参与者实现更高的成就为使命,连接和服务初创企业、TMT巨头、传统企业、机构投资者、地方政府、个人用户等新经济社群,加速信息、人才、资金和技术四大要素的充分流动,推进新经济快速、稳健、可持续地向前发展。36氪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IP,获得了用户和行业的广泛认可。15、IBM:利用数据驱动的研究和专家分析,就当今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向领导者呈送发人深省的见解。我们的思想领导力报告提供了前瞻性的建议,帮助企业应对那些决定未来成功的最紧迫的行业/市场挑战和机遇。以上都是行业内极具权威、并被市场高度看重的研究机构,他们出品的研究报告往往都是具有权威性、真实性的。这些机构的报告在我们平台均有收录,其中阿里研究院更是已经与【发现报告】达成了报告机构合作,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登录【发现报告】官网,进行相关搜索。
上海市被称为东方明珠,不仅仅是因为上海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上海还是我国先进制造业之都、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作为我国最富裕的长三角经济板块的龙头,上海更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个科技创新高地。上海聚集了一大批的国家级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涉及航天卫星、舰船动力、生物医药、大飞机、计算技术等各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你知道中央驻上海的科研机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之一。所本部职工1400人左右,32所是国内唯一的覆盖自主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及网络通信关键芯片、计算机产品线的专业研究所。32所自成立以来,创造了我国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数十个第一,被誉为“神算所”;32所孕育出中国第一家IT上市公司——华东电脑,被誉为上海IT人才的“黄埔军校,获得过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又称为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7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国家级舰船动力研发基地。研究所拥有柴油机及动力系统、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业务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员工2000余名。3,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担负着中国民用飞机项目研制的技术抓总责任,承担着飞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现有员工3500余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民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曾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干线客机——运10飞机;与陕飞联合设计了运8气密型飞机等。上飞院承担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以及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设计研发任务。4,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现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上海公司成立于1949年9月,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血液制品的主要研究机构、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前身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由卫生部直属领导。目前,中国生物上海公司主要产品为预防用生物制品。长期以来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传染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获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军民机航空电子、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及产品研制,。上电所作为中航工业旗下承担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研制的重点科研单位,全所从业人员2600余人。在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座舱显示控制、核心处理、无人机一体化控制、无线电通信导航、工程与制造等专业技术领域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国内第三、第四代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以及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6,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又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非盈利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99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电信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小卫星工程部。卫星创新院现有两个园区,浦东张江园区和临港卫星研制基地,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61颗卫星,已成为我国科学卫星领域的主力军。7,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前身为1957年邮电部批准成立的上海电信研究所,1966年更名为“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现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大型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企业之一。建所以来,电信一所以电话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为基础,历经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取得了150余项国家、部委级科研成果,拥有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社会应急通信等专业领域30余项值得自豪的国内“第一”。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又称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于1977年建所,隶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五十所在普陀区、松江区拥有三个所区。其中,五十所现有职工1300余名,下属八个科研生产部门、三家产业化公司。建所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490项,获得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近300件,形成了军工电子、电力电子、市政电子和安全电子四大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战术通信技术、微波与探测技术,为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猜图:这是上海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上海市的优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之外,你知道上海还有哪些重要驻沪的科研院所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全球十大研发机构发布,中科院位列第三,美国占7席!来源:药智网|森林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 science)是运用生物医药研究成果(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研究)以支持药物开发的过程,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往往在学术和研发机构中进行。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机构,许多新药和诊断方法将难以问世。它们除了在癌症等传统领域的前沿工作,也更有可能涉足商业前景有限的疾病领域。尽管生物制药公司往往在后期临床试验和生产中承担重任,但这些研究机构进行的工作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该公司的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医疗健康研发总投资为1,942亿美元。其中:企业在医疗卫生研发上的投资为1,295亿美元(66.7%),联邦机构共投资430亿美元(22.2%),学术和研究机构总投资为157亿美元(8.1%)。医疗卫生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卫生总支出增速。但是,研发支出仍然只占医疗支出的5%左右。近日,一家研究机构使用自然指数对全球顶尖的研发机构进行了排名。自然指数使用论文计数(AC)和分数式计数(FC)来计算研究成果。从纳入自然指数的82本期刊中,选择贡献最大的55本期刊进行计数,以下是他们使用此方法得出的前十名及其得分: 1.哈佛大学:2,312.65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332.543.中国科学院(CAS):1,034.324.斯坦福大学:1,027.415.马克斯·普朗克学会:991.326.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754.287.耶鲁大学:748.58.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687.759.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680.7510牛津大学:670.641.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常常是威望的代名词,其最大的优势是哈佛医学院,它拥有众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例如Aviv Regev。Aviv Regev是计算生物领域的大牛之一,她开创了用于单细胞RNA测序的测定方法,在提取生物信息的机器学习算法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今年5月,罗氏(Roche)宣布Aviv Regev将加入Genentech,成为基因泰克研究与早期研发中心(Genentech Research and Early Development (gRED))的新任负责人。生物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很看重哈佛大学的技术和洞察力。今年早些时候,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日本制药公司安斯泰来达成合作,专注于共同感兴趣的创新疗法和技术的研发。此外,今年7月,拜耳和晨兴创投领投了Vesigen Therapeutics公司2,850万美元的A轮融资。Vesigen将利用募集资金构建ARMMs平台,利用专有的递送技术,克服下一代疗法(如CRISPR-cas9,RNA分子及其他治疗性蛋白质)在靶向性细胞内输送的障碍。并将推动众多治疗介质进入临床前及临床开发。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凭借近400亿美元的资金,是美国资金最雄厚的研发机构,在此次榜单上仅次于哈佛大学。NIH的预算中约有10%用于支持近6000名科学家在其实验室中开展的项目。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不仅使它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公共资助机构。随着COVID-19危机,其资金的重要性在今年显得尤为重要。NIH一直是抗病毒研究的最前沿,与疫苗领先者Moderna和许多其他生物制药公司合作并为其提供资金,用于针对COVID-19的疫苗,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3. 中国科学院(CAS)尽管排名前两位的研发机构都位于美国,但中国科学院(CAS)正在迅速攀升,本次位列第三。自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如今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CAS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快速响应,参与了多项重要研究。3月,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JS016。至7月,JS016已完成了中国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给药。4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国药集团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审批程序,获得药物I和II期临床试验批件。目前,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此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目前正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过程中。 参考来源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top-10-global-r-d-institutes2.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harvard-university-top-10-global-r-d-institutes3.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national-institutes-health-top-10-global-r-d-institutes责任编辑:琉璃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陕西省是高校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水平院校也比较多。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而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工程、双一流建设大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陕西省的高校在招收优质生源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为了打开局面,陕西省高水平大学主动出击,向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发展,成立大学或科研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省、市高校协作,创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西安交通大学C9联盟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学A类,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等面各全国招收“少年班”的高校。(1)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地处珠三角地理核心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顺德区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组建的。(2)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2000年9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挂靠在深圳市虚拟大学园,是首批入园的重点大学之一。(3)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共建的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经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省校共建事业单位。以西安交通大学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省校双方优势,面向浙江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重大装备、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分阶段设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山东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是西安交通大学与青岛市政府、胶州市政府联合共建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青岛市高教工委和青岛市科技局共同管理。青岛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西安交通大学注入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在青岛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体化联动发展。(5)上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设立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代表学校开展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机构。2006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6)河南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2020年6月,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并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7)江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副厅级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究院于2004年5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挂牌成立。苏州研究院目前设立有重点项目与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发展部、教育培训中心、产业与资产(财务)管理部四个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负责的干部队伍。(8)河南洛阳西安交通大学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2020年6日14日,郑州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洛阳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西安交大洛阳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意向协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博士工作站协议。二、西北工业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1)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太仓校区;2018年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协议签约仪式在太仓市举行。太仓校区一期工程于2019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1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2)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已于1999年10月成立,是集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一体,已经成为学校“产学研”重要的对外窗口和“珠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机构。(3)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11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共同推进“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4)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2019年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西北工业大学与通州区政府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研究院建设迈出坚实一步。(5)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2017年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于2017年7月签约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2018年4月投入使用。(6)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设科研单位,于2017年成立。将重点开展海洋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科技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海洋等领域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载体,支撑青岛创新城市建设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7)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属科研机构,于2018年成立。2018年2月6日,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在江苏太仓成立。2019年1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正式投用。(8)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2020年8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投用。2019年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揭牌。研究院将聚焦宁波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资源,瞄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方向,聚集院士等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打造创新示范型研究院。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211工程”大学。入选“2011计划”重点建设行列,''两电一邮''(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成员。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2020年5月28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合作共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作为“重大平台、产业及科技创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2013年11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将以突出北斗的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产业为主要方向。(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建的事业法人单位。(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2019年12月2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揭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将通过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城阳产教融合促发展再添新翼,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项目投资总额为83亿2000万元人民币。将充分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领域,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重大科学研究阵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2018年2月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研究院围绕以氮化镓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亚毫米波器件与电力电子器件,开展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和产业应用工作,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微电子领域的高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微电子产业培育三大平台。四、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高校。西北大学南海研究院已于9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揭牌仪式。五、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长安大学是入选了国家“111计划”高校,“双万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筹)已于2019年8月14日揭牌。尊敬的网友,陕西省五所高水平大学的举措,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提出高见!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支持指导,八月瓜创新研究院主持研发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多家中央级媒体进行了多方位报道,科技创新领域诸多知名公众号纷纷跟进转载,相关报道和转载量不断刷新,阅读点击量持续攀升。报告发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反响,据了解,主要源于报告具有如下研发特点:(一)根据现代科技创新特点构建了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指数指标体系。根据现代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特点,本指数项目构建了以专利信息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因为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最有效、最灵敏的信息载体,囊括了全球95%以上的科技创新最新情报信息,且相关信息立体、详实、准确。以相关专利指标数据作为反映科技创新的核心指标构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指数研发的独特探索方向,也有符合逻辑的科学依据。通过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指数的科学评测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创新主体的研发动向、技术开发格局、科技创新路线、行业科技创新态势。(二)指数研究对象覆盖了我国主要微观创新主体。企业是中国创新主力军,高校和研究机构是中国创新精锐力量。本指数项目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为研究评测对象,可以说覆盖了全国主要微观创新主体。由于本项目指标体系以专利信息为核心,因此,凡是有公开专利信息披露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进入了指数项目研究监测范围。该指数项目研究成果,从总体上观测分析了我国微观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和动态。该项目根据指数评测结果,遴选出的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对于观测创新格局、树立创新标杆、优化创新导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完善了三级指标体系构架。本科技创新指数是以专利申请与授权等知识产权创造指标为主要内容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评价方法计算形成复合指数,用来反映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综合指标。本科技创新指数研究项目,根据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在对2019年创新指数项目研发进行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对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通过积极拓展可靠数据源,构建完善了三级指标体系,分类别编制了企业科技创新指数、高校科技创新指数、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指数3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相同,权重有所差异)。指标体系基于创新能力、创新影响力、创新市场化、创新成效(即四个一级指标)4个维度,对全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实力开展评价。在现有可开发数据源的条件基础上,指数指标体系设计力求层级构架更健全,维度覆盖更广泛。各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在4个一级指标下设置了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总指数与各级指标是一个总体系,各同级指标构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四)克服数据采集诸多难点,促进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化。对微观创新主体进行指数研发,在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数据加工分析等方面,其难度和工作量都较大。项目研发团队努力克服数据采集加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较短时间内,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完成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种类型微观主体科技创新指数三级指标体系架构。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项目组在确保数据采集加工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对指标体系层级和结构做了尽可能的优化。如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实行差异化指标统计,在创新成效指标体系中引入反映创新主体受到的技术和品牌关注度指标;在高校指标体系中,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新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的相关精神,降低了与专利数量相关指标权重,提高了市场化运用方面的指标权重;在研究机构指标体系中,基于与高校的不同特点,对于指标权重,给予差异化赋值。(五)报告分析层次增加,数据时效提高。在全国总体情况分析方面,报告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个部分,以2015-2019年为时间跨度,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专利数量的存量和增量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按专利类型、法律状态、运营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了结构分析、行业分布分析和国别分布分析,对各类创新主体和有关部门在宏观层面了解掌握专利发展态势和格局提供了深加工信息。报告分企业篇、高校篇、研究机构篇,以2015-2019年全国专利信息为核心数据源,对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就“总体情况、区域分布情况、主要城市或区域内对比情况、行业分布情况”四个分析模块,对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指数排序情况、分布格局、发展态势、指数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分析信息、排序数据和可视化图表,有助于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投资创业等各方面人士,观察了解我国主要微观主体的科技创新实力、创新布局、竞争态势和优化方向。八月瓜负责人介绍到,目前,八月瓜开展的面向微观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数研发活动还仅仅是起步,尚有很多不足和改进空间,在评测对象选择,数据源开发,指标体系完善,指数报告结构的合理性,报告内容的丰富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待努力探索和提高。在此诚恳希望各有关方面专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和完善。我们后续的指数研发工作,将会积极吸纳各方建设性意见,努力打造开放合作研发格局,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指数研发水平,为指数研发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延伸阅读:八月瓜发布《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
前边有介绍过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四所大学, 第四所大学首次亮相,中科院国内设立的四所大学,你知道吗?那你知道中国科学院在全国有多少分院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是中国最高的学术机构。其中在全国共设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学院所。1.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于2005年,负责联系和管理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天津、山西的研究院所工作,优势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高技术研究。图片来自网络2.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沈阳分院在1978年正式定名,协助管理辽宁与山东中科院各研究所事宜。涉及主要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制造科学与自动化与海洋科学等学科领域3.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分院原属于东北分院,于1978年正式定名。主要涉及光学、精密仪器等诸多学科领域。图片来自网络4.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分院于1977年恢复定名,管辖上海众多中科院的科研院所,优势学科包括材料科技、电子技术与生命科学技术等。图片来自网络5.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分院与1978年批准成立,管辖江苏内10多个研究院所。6.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分院成立于1978年,管辖武汉内几所科学院研究所,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地质环境领域有深入的科学研究。图片来自网络剩下的6所你知道吗?下期出,敬请期待
脑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大国的“必争之地”。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时至今日,大脑仍然是人类认知的“黑洞”。科学界也有人将脑科学称为“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2015年,中国科学家就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中国“一体两翼”的部署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一体”,指的是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主体和核心;“两翼”是指脑重大疾病的研究以及通过计算和系统模拟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2016年11月,蒲慕明院士等科学家递交报告,阐述中国脑计划主要有三大支柱:基于认知方面的神经机制的基础研究;神经性疾病早期诊断和介入的研究成果转化;用于发展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的类脑研究。2018-2019年,“中国脑计划”已经启航。那么未来,它的“战场”会在哪里?brainnews编辑部带你来系统盘点一下。北京上海两中心并肩前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起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在2018年3月22日正式成立。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将重点围绕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脑认知原理解析五方面开展攻关,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官网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敏敏担任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18年5月14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张江实验室举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将由上海市政府发起成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积极探索开放、协同、高效的新型管理和运行机制,着力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激发各类创新人才活力,探索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应用技术的转移转化。上海脑科学中心将立足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前沿,聚焦国家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战略需求,加快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脑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神经科学家张旭担任上海脑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力挺的两大前沿中心复旦大学 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2018年4月11日,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日前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珠峰计划”首个前沿科学中心。根据复旦大学官网介绍,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长期、扎实的工作基础,在神经科学领域拥有两院院士4人,拥有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等重要研究基地,新建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呈现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官网近年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牵头承担了脑科学领域的多项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重大研究计划等任务,在脑神经环路发育,感知、记忆机制以及脑损伤和功能重建等领域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积累,在Nature、Cel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二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浙江大学 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2018年10月26日,教育部同时下发6个文件,决定对6所顶尖名校的6个不同前沿科学中心进行立项,其中包括了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浙江大学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长期、扎实的科研基础,此外,多学科交叉、基础/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浙江大学脑科技科学的一大亮点。浙江大学已于2016年成立了脑科学研究科技联盟,对接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聚焦国际科学前沿。2018年9月14日,浙江大学发布实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简称“双脑计划”)。“双脑计划”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探索推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会聚融合,同时带动更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学科创新发展。目前,浙江大学在脑与脑机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积累,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浙江大学将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积累经验,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的筹备和推进。民间资本注入的脑科学研究院与四所院校共建的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在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先生的推动下,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已经与国内的4个单位联合建院,共同推动脑科学的发展,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于2011年11月8日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及其创办人麦戈文夫妇出资捐赠1000万美元。2011年11月18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捐建协议,成立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IMIBR-BNU)。(以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立)2013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揭牌典礼在清华大学郑裕彤医学楼脑科学研究院举行。2014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MIT- McGovern Brain Institute)合作共建的脑认知科学和脑疾病研究所(下称脑所)正式揭牌。在资本联合著名科学家的催化作用之下,我国这4所共建的麦戈文人脑研究院逐渐吸引大批的脑科学人才回国,壮大科研队伍,不断有新的成果涌现,在我国的脑科学领域的份量逐渐加重。这是在我国一次资本与科学促进发展的试水,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资本加入投资(资助)科学研究的行列当中。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与全球知名的脑科学慈善研究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在美国硅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致力于打造一个聚集中国优秀脑疾病专家进行大脑相关疾病研究、临床和基础研究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平台。这是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为非盈利、公益性研究机构,预计总投入5亿元人民币,一期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盛大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天桥先生担任研究所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华山医院副院长、中国知名神经医学专家毛颖教授,毛颖教授同时出任所长。近10 位华山医院知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医生被聘为研究所首批兼职研究员,资助项目包括脑肿瘤、老年痴呆、帕金森症、抑郁症等的研究和治疗。其它国家/省/市脑科学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在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本实验室多年来,围绕“认知的基本单元”、“学习和决择”的认知科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多进化层次、多认知层次、多学科层次的研究,取得系统的、原创性的成果。实验室还开展了认知的分子神经机制及认知障碍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实验室建设了以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为核心、各种脑成像方法结合为特色的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脑成像设施。实验室特别注重发挥认知科学对脑疾病研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认知变量,认知实验范式,脑认知成像等方面,开展多种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科学定义和行为模型、客观行为检测和诊断方法的创新研究。近5年实验室主持973项目2项,主持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主持中科院先导(B)项目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发表SCI论文380余篇。实验室现有面积9000多平方米。实验室装备了3T (Prisma) 和7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脑磁图 (CTF Omega) 和脑电系统、各种光成像系统、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的装备,及把这些系统结合起来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与MIT、UCLA、UPenn、University of Nottingham,Queensland University等建立了多个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发起成立了国家一级学会 ——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时任实验室主任担任理事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3年8月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式批准成立,也是首批认定的唯一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本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临床医学研究平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样本资源库,其神经外科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中心拥有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各2个,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各1个;另外中心还在脑血管病重大新药创制临床评价、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以及脑肿瘤转化医学研究等很多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心协同研究网络建设方面,中心建立了首批37家核心单位和300余家合作单位,推广单位通过既有工作基础可延伸到1100余家,为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心依托天坛医院也组建了以脑血管病、脑肿瘤、神经变性病、癫痫、多发硬化、脊髓肿瘤以及先天性或遗传性等神经系统病变的生物样本和病例资源库,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在2014年首批成立的四个卓越创新中心之一。旨在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凝聚中科院的科研实力,通过团队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两个前沿领域的重大问题。中心的研究工作包括五个领域:在“脑认知功能的环路基础”领域,中心将研究感觉输入是如何启动和调节动物的本能行为、神经元震荡活动在多感觉信息处理和整合中的作用、记忆储存与提取的神经机制、适应性行为和高级认知功能(如自我意识、共情心和语言等)的神经环路基础。在“脑疾病机理与诊断干预”领域,中心正在利用基因操作技术,研制脑疾病的猴类模型和脑认知研究的工具猴。中心也在研究人类特有基因在调节脑容量和脑疾病致病机理的作用;研制能早期诊断发育性、精神性和神经退行性脑疾病的基因、分子和认知功能指标。在“脑研究新技术”研究方向,中心正在完善鉴别神经元类型的单细胞基因分析方法、病毒感染示踪标记神经环路的方法、记录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微电级阵列技术、以及各种观测脑结构和功能的光学、磁共振影像新技术。在“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中心在介观和宏观水平对光学和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全脑联结组分析,研发多感觉模态感知和能准确辨认图像、语音并理解语义的信息计算模型。在“类脑器件与系统”研究方向,中心正在研发类神经元计算芯片、新一代的神经网络计算器件、类脑智能机器人、以及人机协同的智能训练和生长环境。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院拥有“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在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中心、类脑智能芯片系统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2018年,研究院拟领衔承担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8.4亿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12月,位于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区生物楼内。本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凝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脑功能与脑疾病方面的研究力量,快速提升中国科学院在脑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建成从事转化型研究的一流平台,促进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培养一批在该领域中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凝聚一批从事转化型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人才。目前,实验室已建立光遗传平台、神经光子工作站、激光显微切割工作站、活细胞工作站、人体脑电和诱发电位工作站、电生理实验平台、动物行为学平台、分子生化免疫组化平台以及立式加工中心等实验平台,为保障科研项目(包括兄弟院系及周边地区的有关科研单位)的顺利进行、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条件支撑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与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 (成都)2018年12月15日,由四川省发改委支持,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四川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在川从事脑科学、脑疾病和类脑智能技术的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共同成立了“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而在此之前,2018年4月20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古巴神经科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在蓉共同签署了《中国(成都)—加拿大—古巴国际脑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天府脑神经研究院和国际脑信息平台。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由第三军医大学牵头,协同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等单位联合建设。据介绍,该中心运行以1个协同创新中心、3个基本方向(或分中心)统筹N家参与单位及其所属团队为基本组织构架。其中,三个基本方向为“脑认识、脑治疗、脑发展”,分别由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牵头。通过N家单位及其团队,围绕三个重要脑科学方向的优势协作,有望将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为基础有突破,临床有转化,产业有提升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脑科学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enter for Brain Science and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中心”)是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重点推进、汇聚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相关资源共同建设的研发机构,中心致力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心于2018年12月24日广东省科技厅下达建设任务后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南方医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和广州、深圳的大学与科研院所共16家单位联合共建。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理事会任命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为中心主任,负责领导中心学术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中心由独立PI和公共技术平台构成,有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中心目前拥有1.1万平方米整栋11层的大楼作为核心创新区,建设多个公共技术平台。中心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建成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2019年5月30日,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深圳先进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参与建设,是首家深港两地共建的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深港脑科院将与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前沿、交叉的新一代脑科学人才。同时,紧密围绕脑认知及重大脑疾病的神经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在“认知的神经基础”、“重大脑疾病机理”、“重大脑疾病诊疗策略”和“脑科学研究新技术方法”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希望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为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建设、粤港澳脑与类脑智能产业、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与医疗器械研发领域聚集智力、聚集技术、聚集国际创新资源,最大程度实现科研平台开放与共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11月,前身为2008年10月组建的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以苏国辉院士为首,研究院汇集了一批来自香港、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境外高校的优秀人才,现已组建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研究团队。围绕“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这一重大课题,研究院形成了神经生长的分子调控、脊髓损伤与修复、脑损伤病理机制与干预、视觉系统的损伤与修复、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等特色研究方向。研究院现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单位。2014年,研究院成功获批教育部及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5年底,研究院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启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院现占地2000余平米,拥有专用研究仪器设备价值4000余万元。江苏高校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是以南通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的科技创新基地,以神经再生为研究重点,围绕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中医中药与神经再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旨在针对神经科学领域中的热点进行创新性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再生研究的水平,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于1999年被交通部认定为分子神经生物学部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列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016年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目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2018年5月,东南大学宣布成立“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通过整合东南大学现有脑科学研究力量,并与美国艾伦脑研究所等多家著名机构合作,定位脑科学前沿领域,为全世界提供脑科学大数据资源, 将脑智能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9月,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是南京大学横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理工医文多学科、多院系的交叉整合和创新研究平台,是目前校内最大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前沿课题联合体。成立该研究机构,将更好地推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2019年1月,南京江北新区公布15条提升创新首位度政策,并宣布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计划。江北新区已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脑成像技术。中科院院士、“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将在新区建立脑成像平台,进行新一代脑成像装备和脑成像大数据集成技术研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将加入新区脑科学研究联盟。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它将整合基础研究和南京脑科医院临床资源,重点攻克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肌理和诊治,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做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以及类脑和人工智能系统。沈洪兵校长介绍,脑科学研究院主要聚焦三个研究方向进行布局:一是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机理与诊治;二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三是类脑及人工智能系统。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面向国际脑空间信息研究的前沿,适应国家脑科学研究发展战略,以发展世界领先的、面向全脑连接图谱测绘研究的脑空间信息技术为目标,发展了以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系列技术为核心,涵盖全脑样本标记和处理、全脑光学成像、海量脑图像处理和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全脑网络可视化完备技术体系。力争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脑科学研究基地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脑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建设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位置信息的神经元类型、神经环路和网络、血管网络等三维精细脑结构与功能大数据库,提取跨层次、多尺度的脑连接时空特征,在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方面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破译脑功能与脑疾病, 并推动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空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是1985年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建立的,1992年总后勤部卫生部根据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军队卫生系统建设的需要,正式批准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发展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硕士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全军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开放研究所。成为国内医学院校中神经生物学综合研究能力最强的单位之一。实验室占地4000平方米,已建成神经形态学、超微结构学、神经生理学、细胞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转基因研究等实验室及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其中主要的大型设备有电子显微镜及超薄切片机全套设备、共聚焦显微镜、体外培养定时摄像系统、宏观变倍荧光显微镜、红外膜片钳+钙离子成像装置、SPF转基因小鼠饲养室等。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1、脊髓损伤修复2、脑下垂体前叶直接神经调节3、神经信息编码4、脑在军事应激反应中的作用5、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防治策略6、疼痛、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机制第四军医大学梁銶琚脑研究中心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于1989年荣升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初接受了香港爱国实业家梁銶琚先生500万港元的赞助,成立了梁球琚脑研究中心,并于1999年被教育部授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称号,在2001,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中再次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痛与镇痛的神经机制研究,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神经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包括形态学实验室、电生理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脑高级功能行为学实验室、图像处理等系列研究平台。拥有先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台)、电子显微镜(3台)、成套脑片膜片钳设备(红外可视系统)(4套)、细胞外电生理记录设备(1套)、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1套)和活细胞工作站(1套)等。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是2016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研究机构。杭师大心理学系建于2000年,2003年设二级硕士点,2010年成为一级硕士点,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和特殊教育专业。2012年获批“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成立了“婚姻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研究浙江分中心”,是“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挂靠单位。目前已经形成了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四个有特色的学科方向。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是全国所有心理学学科中唯一将研究专用磁共振安装在附属医院的单位,同时也是全国所有医院中,唯一一家既有3T研究专用磁共振和配套设备、也有一支涵盖面广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的单位。山东省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初,著名教授吕运明先生有关迷走-加压反射的研究在当时国内神经生物学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00年获准成立“山东省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以谢俊霞教授等为首的学术带头人与香港理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瑞典Huddinge 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应用国内首家引进的快速周期伏安法在体动态测定技术、膜片钳记录技术、在体电生理记录、分子生物学及激光共聚焦等先进的实验手段,系统开展了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保护因素的研究、胃动素及其相关肽中枢及外周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神经药理学以及脑内突触传递与神经源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经过山东省“九五”、“十五”学科建设,学科现已建成单细胞及脑片膜片钳实验室、在体电化学实验室、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实验室、激光共聚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习记忆实验室以及免疫组化和细胞培养实验室。利用这些实验条件,可从分子、细胞以及整体水平系统开展神经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保证研究水平的先进性。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落户蓝谷。山东省脑功能重构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挪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高端学术平台将一并在蓝谷落地,共同打造青岛国际脑科学中心。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山东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院旨在进一步加强脑与类脑学科建设。中心将加强脑与类脑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脑结构和功能研、脑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脑动态技术与类脑智能等科学研究,增进同挪威卑尔根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的战略合作。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 (厦门)厦门大学于2006年成立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中心, 2009年获批建立“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2012年成立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等方面深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这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寿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致力于开发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研究所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团队。目前,研究所已形成一个设备先进、技术成熟、科学管理的科研平台。中心通过建立“开放、交叉、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产、学、研多方位交叉的高水平、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研究。近年来,该优秀团队齐力协力,努力拼博,致力于将该中心建成世界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创新平台和教育培养基地,已经与美国Sanford-Burnham研究所、贝勒医学院、梅奥医学中心、厦门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武汉脑计划--武汉脑科学中心2019年5月15日,“武汉脑计划-武汉脑科学中心”启动揭牌仪式在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武汉脑科学中心以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为依托实体,瞄准脑科学国际前沿,牵头承担“中国脑计划”重点任务,聚焦“人脑工作原理”“功能可视化与类脑计算”和“脑疾病诊疗”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全面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为支持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市科技局对该中心的前期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整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科基础医学(包括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和解剖学、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等)与临床医学(包括神经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等) 的相关学科成立了神经科学创新研究平台。2004年底组建了“湖北省神经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2007年进一步跨进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列,成立了“教育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也是华中科技大学“ 985 工程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科技创平台 ”基地。 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防治;2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防治;3 )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 )多聚谷氨酰胺病(如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5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6 )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天津市脑科学中心2019年9月,天津脑科学中心正式成立。天津脑科学中心将以大脑为研究主体,通过生理、病理和行为等手段探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神经机制;利用材料、器件、算法、系统等工程技术手段,瞄向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交互协作与共融机制,开展新一代脑-机交互与类脑智能研究;突破声、光、电、磁发生原理与多源神经信息耦合的技术瓶颈,创新发展先进神经功能检测与调控装备;实现神经增强、修复与替代等医学工程应用以及生机补充、控制、协同与共融的转化医学应用。相关成果不仅可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支撑,推进基础科学发展,同时助力生物医药、机器人、智能技术等重大产业升级创新,惠及医疗健康、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天津脑科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天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脑认知、脑医学以及脑机接口等类脑研究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布局、多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该中心将围绕天津大学环湖医院、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构筑“临床+科研”的双中心创新驱动模式,同时积极与天津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临床与企事业单位等展开合作,布局建设相关领域的专业型研究所与分中心,搭建关键技术平台,集聚和组织天津市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脑疾病诊疗与临床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力量进行协同创新。黑龙江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由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学院、生命学院、机器人研究所、航天学院控制系、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联合成立。该中心将遵循“从认识脑到模拟脑”的交叉科学研究战略,大力开展脑科学、类脑智能以及脑机接口等研究,具体包括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认知规律与神经机制研究、脑控外骨骼与外肌肉系统、智慧医疗与脑健康平台研发等。脑科学与脑疾病实验室由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黑龙江省医院共同合作成立。该实验室将瞄准国际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展脑认知规律与神经机制研究、精神疾病病理机制解析、脑疾病评估与复健技术等方向的创新研究,大力推进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积极促进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合作团队。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脑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脑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目前,实验室主要定位于脑科学问题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脑疾病诊断与治疗,以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为目标,设“全身麻醉药致意识消失与恢复”、“神经疾病诊断与治疗”和“脑机融合与脑康复”三个研究方向。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桂林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2014年8月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由桂林医学院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组建而成,集结了从神经生物学基础到神经科学临床研究的优秀人才。重点实验室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脑的认知功能为研究方向,坚持“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方针,利用酵母、果蝇、小鼠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模式生物,建设“多位一体”公共技术平台,从不同层次水平研究神经系统发育、学习与记忆、认知与行为以及脑衰老等神经活动,探索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脑梗塞以及抑郁症等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点。通过建立基础和临床研究互动机制,将脑功能研究和脑疾病研究紧密结合,在不同层次上阐明脑工作原理和重要脑疾病发病机制,为防治脑疾病提供新策略,使实验室成为聚集优秀基础和临床研究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河南省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河南省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重点实验室以“生物感知、认知与行为神经信息的获取、解析和调控研究”为核心,综合利用神经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材料科学、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先进技术,从神经元、神经回路和脑功能网络等多层次获取与解析大脑信息,突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在微型高相容神经接口、神经计算模型、脑功能康复与增强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在人工视觉假体、智能假肢及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抢占未来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形成技术高地和人才聚集洼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生物感知与认知神经信息处理机制(2)生物神经信号检测与自适应处理(3)生物运动行为交互调控(4)微型高相容植入式神经接口(5)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宁夏脑计划 (银川)“宁夏脑计划”是2016年年初提出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夏科学技术厅,以及国内外众多神经科学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获批获批宁夏自治区“十三五”首批重大科技项目,科研经费782万元。项目依托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中心、宁夏神经外科学会等相关单位,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孙涛教授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宁夏地区专门从事颅脑疾病及神经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验室于2007年7月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实施期。2011年12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挂牌成立宁夏神经医学转化中心。实验室瞄准“脑认知”这一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紧紧围绕严重危害国家和宁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颅脑疾病,整合宁夏医科大学神经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外科优势资源,巩固已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系统深入开展颅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临床诊治,以及对脑功能的探索,形成了癫痫(尤其是颞岛癫痫)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研究特色。湖南脑计划2018年9月,在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人脑重大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发育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及应用”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南脑计划”。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湖南省委主委、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在2019年初提出建议:利用“湖南脑计划”的难得机遇和湖南的优势,聚焦脑功能及脑疾病,整合神经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资源,布局协同创新和平台建设,推动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在科技创新引导下,设立专项资金促进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和技术开发。成立跨学科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中心。结语这些是我国“脑计划”战场的全部吗?当然不是。Brainnews团队能力有限,汇总了一部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后续我们编辑部还会继续完善这个整理工作。作为一名脑科学研究者,我们要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定位,瞄准努力的方向。不论在什么单位,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可以为中国的脑科学事业贡献力量。参考资料:复旦大学新闻网中国脑计划破土,南北两中心并行. 第一财经浙江大学官网重庆大学脑科学协调创新中心官网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官微东南大学官网、南京大学官网、南京医科大学官网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官网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稿中科院神经所官网南通大学官网厦门大学官网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官网遵义医科大学官网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官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官网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官网空军军医大学官网杭州师范大学官网
介绍了很多所大学,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所研究机构。虽然是所研究机构,但这所研究机构却与中国教育密切相关,是教育部直属研究机构,被认为是教育界的“中科院”。这所研究机构就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一所科研机构,而且是一所与教育非常相关的科研机构,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是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1957年正式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现有职工24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占58.9%,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比例达73.2%。设有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理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教育督导评估、教师发展、德育与心理特教、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职业与继续教育、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等13个研究所,拥有《教育研究》等9刊1报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院属企业,设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访问学者培养平台,在全国东中西部建有20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若干所实验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智库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面参与了《教育规划纲要》等国家决策服务项目达300多项。这些政策虽然与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国人。怎么样?大家对这所与教育有关的科研机构有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