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除了高考以外,最受关注的升学考试就是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如今本科毕业生数量每年激增,毕业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读研究生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而除了少部分在大学期间严于律己,成绩优异的同学能够保研之外,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会选择考研这条艰辛的道路。如今已经迎来了十一月,研究生考试复习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研究生入学之后的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研究生期间的花费问题。众所周知,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少的支出,而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自然比起本科生要多一些。那么,读研究竟能花费多少呢?在我国,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一般三年制,学费最低的是8000元,普遍为10000元,有的学硕专业学费会达到12000元甚至更多,专硕则大多只需要读两年,但专硕的学费一般会比学硕贵一些,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不同。此外,还需要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面临着校外租房的问题,所以开销一般会更大一些,但因为非全日制的在读生一般都是已经工作过的社会人士,所以经济能力也比全日制学生要好一点,不可一概而论。之所以要关注研究生的花销问题,除了学费昂贵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在研究生期间,很多人是不想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毕竟选择再进行三年的教育,就已经意味着要投入三年的时间,放弃三年的工作机会,如果再向父母要钱,心里难免有些过意不去。其实,研究生期间自己赚取生活费、学费的例子屡见不鲜,在读研究生时,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自己的开支问题。1、 研究生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公费读研的政策,但国家每年给研究生发放的财政补贴数目依旧不少,并且全日制研究生都有,覆盖面极广。普遍标准为每月600元,每年补贴10个月,三年都会发放,高校食堂一般物价都不贵,这样的补贴力度,至少伙食费是不成问题的。2、 入学奖学金研究生第一年是有入学奖学金的,研究生入学奖学金是又考研成绩决定的,保研的同学一般都能得到比学费更高的奖学金,而考研的同学如果成绩优秀,也能得到高于学费的奖学金,所以还是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一来,至少第一年的学费就不需要过多担忧。3、 学年奖学金和本科一样,研究生每年学期末也是会进行奖学金评定的,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等级奖学金能够达到八千元,数目也是不小,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能达到80%,所以只要稍加努力,评上奖学金并不困难。4、 助学金本科生申请过贫困助学金的同学就知道,国家对贫困生还是很关照的。只要有资格,就能够提交申请,并且符合标准的同学还是很多都能得到资格的。除了上面这几种方法,导师助研金、校外家教等兼职都可以补贴研究生期间的花销,所以,备考的同学和以后要考研的同学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你付出的努力,以后一定会回报给你。
《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发展网新闻》记者杨宏报道说,为了做好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教育部近日发布了《 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管理条例》,其中规定:研究生应坚持按需招生,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不打折扣”的原则。条例强调,招生学科(类别)和专业(领域)必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其授权单位批准。招生对象主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国公民和具有国家认可的学历的本科学位的毕业生,并且具有与本科毕业的学生相同的学术能力。法规规定,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考试和复试。初试和复试都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考试由州政府组织,重考由招生单位组织。初步考试的方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包括联合考试),个人考试和推荐免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统一考试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的统一命题,招生单位对其他考试科目设置题。个别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候选人必须符合特定的注册要求。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单独设置或由国家统一考试题选择。推荐免试是指将部分高校根据规定推荐的优秀本科生和符合条件的其他应聘者确认为免予初试,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评估的assessment选方法。遵守相关的国家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和招生单位自我命题科目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分级参考(指南)等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教育国家机密的范围。该法规提出,研究生有两种学习方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的招生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并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研究生有两种就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就业和非有针对性的就业。有针对性就业的研究生将按照有针对性的合同聘用;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将按照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双向选择方法进行雇用。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 | 社科学术圈作者 | 朱炜我很崇敬我的导师。现在的师生关系受到的诟病实在是太多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和导师聚在一起聊一聊,有些博士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而且没有报酬……”确实是普遍的实际情况,并存在于我与我的导师之间。我的导师非常忙,带的学生也多,不过我和导师见面的时间相比逢年过节还是多一些,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联系。要帮导师做很多事,虽然有报酬,但是不多,仅够糊口而已。但是,我并没有太多埋怨,我在“廉价打工”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锻炼的价值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深刻理解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父子”模式了,环境发生了大的改变,高校教育体系也需要创新。很多人还停留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对现实失望、抵触、厌恶,心态上不会转变,行动上跟不上时代,不能够在已有的平台上吸取资源,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最后变得怨天尤人。环境改变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的数量增长远大于教师的增长,并且在外部需求的刚性推动之下,教师的增长质量下降了。优秀的导师成为稀缺资源,所以一个博导带几十个学生不再是新闻。受教育的环境充满了竞争性,一个学生要想脱颖而出,就不能寄过多希望于外界,如学校或导师,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要想做精英,就必须有能力在有限的资源中抢夺更多的份额。二是经济对高校的渗透。中国处于转型阶段,所谓转型阶段,必然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的距离。转型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经济挂帅,向钱看齐。市场经济发展了二十多年,财富在增加,分配不均在加剧,金钱意识空前加强,高校不可能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已经不再纯净。首先,在物质的冲击下,教授们已经不甘坐在三寸书斋之中守过清贫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产学研的结合,两者一拍即合。原来潜心学问的教授如今要分出很多时间与企业界、政府界打交道,甚至自己创业或在政界担任要职的两栖,三栖人才也涌现出不少。因此,越牛的人得到的名利越大,业务也越繁忙,用来指导学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其次,研究生们不再安心做学问,向往到市场中去赚大钱。之所以来读研,是因为目前社会的评价体系还或多或少承认学历的作用。三是寻租现象向高校蔓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一顶镀金的头衔,成为很多人觊觎的对象。政府官员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镀金,企业老总为了名声需要镀金,而高校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与帮助,高校教授获利、转型也有向政经要人摇尾的冲动,自然,原先在经济领域中得到极大发展的“寻租、权钱学交易”在高校中也逐渐兴起。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各种在职教育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文科、经济管理类)的数量剧增,甚而在有的学校超过了脱产研究生。显然,这些人是不会对学术做出什么贡献的,但他们同样是硕士,或者博士。综合以上,研究生招生整体素质的滑波,教师培养能力的下降,研究生心态的普遍不正,伪“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了今天中国研究生群体的尴尬现状。中国的学术界真的没救了吗?非也,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对中国研究生的未来还是充满乐观。可以说,现在的政府决策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学者与学生都在开始反思研究生培养现状。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中国要想崛起,单凭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是不可维系的,必须靠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而科技创新是最前沿,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经济能否更上一个台阶,取决于创新体系能否形成。此外,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经济的反哺效应开始加强。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大方向一定,下面的喽罗也必须跟风。因此,地方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们也必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改革陈旧的职称评定制度,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人事制度和奖惩体系。改革是艰难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就具体的个人来讲,教授们与学生们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多的怨言,这本身已经反映了很多信息,已经预兆了改变的苗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作为个体是顺应环境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经历痛苦之后,将不会那么浮躁,目标更为清晰,一切都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最后再回来上面,改革是一个过程,很多人会说,即使将来会变好,但我已经被牺牲了。确实,纵观古今内外,无论什么改革都有一部分人的利益被牺牲。这就是改革的成本。在既有的环境下,主动的人,努力的人,心态好的人有福了。资源是稀缺的,既然等不到别人给你送饭,那么就自己多走几步去盛吧。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道酬勤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不要用理想主义去要求现实,更不要破罐子破摔。以上是我的个人之见,一口气写完后也懒得再去提炼修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吧。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来源:山东教育发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近日,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规定当中,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将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闪电新闻记者 陈一钊 报道【来源:齐鲁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规定当中,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将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闪电新闻记者 陈一钊 报道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施雨岑)教育部19日发布公告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公告提示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公告称,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今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升至75%,报收比例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考研呢?其实这与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考研人数是逐年增加,但是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却是固定的,这样研究生就越来越难考。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7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一共批准了22所研究生院,这22所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研究生院。在此后的19年间,全国先后有五批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第一批为1984年8月批准,共22所;第二批与1986年4月批准,共10所;第三批 于2000年6月批准,共22所,第四批于2002年5月批准,共2所;第五批于2003年8月批准,共1所。共57所以下名单为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名单!研究生院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有本部和深圳两所,清华大学也是有本部和深圳两所,中国石油大学有华东和北京两所,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和北京两所,所以在上表中出现61所。其实是真正上的57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大幅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国的研究生院迅速超过了100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学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大学排名,很少见到研究生院的排名,这是因为研究生院因为自身的专业度不同,考核比较复杂,排名比较有争议,所以很少人对研究生院进行排名。不过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研究生院前20名排名榜单,希望给考研的学生们有点帮助。研究生院排名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公布了这个研究生院排名榜中第一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大学以研究教育为主,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论是教师水平还是设备先进以及实验费用都在全国排第一,它能够成为第一名至所归。科技在飞速发展,同时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科学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的重大推动作用,希望研究生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内容,关注我,让你最先获悉一手教育资讯!我国各大高校之间的排名情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大家对于自己所在院校的排名也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赶紧来看看你的院校情况吧!不久前,CNUR.COM(Chin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发布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这个排名数据是基于内地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社会声誉、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杰出校友、学科建设等主要因素研究,“规模总量”和“人均精度”统筹考虑。从以上的数据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高校前三甲,前十分别是“C9高校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看完这份排名清单,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码字不易,喜欢记得转发+收藏+评论,别忘了关注我哦!关注我,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教育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