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长治学院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霸王拳

长治学院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

记者8月10日获悉,长治学院近日发出2020年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聘公告,决定引进54名国内外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学校教师队伍。此次招聘岗位为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对象为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或毕业于国外重点院校并已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和学位认证书的硕士研究生,且须为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此次招聘通过网络报名,报名时间为8月15日至8月19日。据悉,长治学院将组成5人及以上专家组在学校现场组织招聘,同一岗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不达5:1的,直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以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潜能为主;同一岗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达5:1及以上,采取笔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成绩占40%。学校将根据招聘考核结果或总成绩,按照招聘岗位1:1的比例由高到低确定体检、考察人员。本报记者(责编:褚嘉琳、温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解其天鼗

HR:“抱歉,我们招人看第一学历!”非全日制硕士还值得考研吗?

这几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关于非全硕士求职“被歧视”的新闻也引发众多关注,尤其是让正在就读或是准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们忐忑不已……别担心!宗师君汇总了教育部近日对非全硕士的最新回应消息,并从全日制与非全硕士的区别、非全日制硕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的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Part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非全拿到的是双证,并且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培养标准上也早就实现了同一对待。但在不少方面,仍有一些不同,跟着宗师君来看看有哪些主要区别。1. 招考方式脱产与非脱产学习,可以说是全日制与非全的一个明显区分。二者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招生复试中非全与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复试考试科目、命题全部按照全日制要求执行。2. 学费与奖助政策在学费上,非全要比全日制昂贵不少,有的甚至是高出 2~3 倍。而且非全日制一般不享受全日制的助学金、学业奖学和国家奖学金,包括校园贷款。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非全日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非全日制学生。比如比如浙大、华科、川大等高校,其中华科,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达到了8000元/年。3. 学制时长学制年限上,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一般高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为 2~4 年。4. 住宿与档案接收问题大部分高校是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的,所以需要非全学生自己租房。一般高校是不接受非全日制学生的人口档案、团组织关系等。5. 教学活动安排不同学校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实行的是周末班。但也有高校允许非全日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与网络导学相结合;另一种是在工作日跟随全日制正常授课学习,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训。在选择导师上,如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专硕可以和全日制学生一同进行导师双选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6. 就业指导与推荐方面对于自主择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可与全日制硕士生相同方式给与派遣证。并且可以统一参加学院所开展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实习宣讲等活动。7. 培养标准教育部早在 2016 年发布公告称,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论文作为体现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了的。尤其是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频发,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非全研究生也必须实打实的做学术做研究,而不再是人们以为的“蒙混过关”。Part 2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随着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在职人士也开始考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来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硕士却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存在质疑,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难、落户难。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又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二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场景。首先不少高校持续扩招非全日制生源,这好像在传达非全正在变好的讯号。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变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等都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进行了调整。这些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更多择校机会,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样看来,非全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遇冷、考公被拒、落户困难等问题也在频繁出现。关于“非全”的热议一直在持续,这也给不少非全在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生形成了“学历焦虑”。这种焦虑也正源于社会上的不认可与全日制学生的压力等。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一些就业岗位并没有跟上教育部和高校的“节奏”,依旧存在对非全的“质疑”与“抗拒”。在公务员报考和教师招聘中,更是会附注上“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字样。对此,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正式回应非全求职遇冷的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听到有关部门的“官宣”消息,你是否吃下一粒定心丸?不过宗师君还是总结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情况的适考人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是否要就读。Part 3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挑战?1. 经济压力尽管高校有一些补贴政策,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租房、生活费和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以华科新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是3万,租房费用以比较便宜的合租宿舍算一个月也大概需要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两年下来至少也得要十几万的费用。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要认真衡量一下。2. 时间与精力成本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种科研与论文任务十分繁重,对于边工作边读研的同学来讲,必然是十分的辛苦。而且在同一标准的培养要求下,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更加严格,在时间与精力上能否承受的住,也是一大问题。3. 就业与求职的压力尽管高校与教育部都一再强调要对非全日制一视同仁,保护非全的就业机会。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体制内单位或部分企业的认知较为局限,目前仍还对非全抱质疑态度。所以对于选择非全的考生们而言,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应届生们,是考体制单位还是其他就业、读研期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院校是否提供校招机会、以及攻读领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度是多少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认真考虑。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奖助政策、学费住宿、户口档案能否迁入、是否有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别,需要同学们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为准。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尽管在学历认可度上非全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就没有选择的价值。不同类型的考生需求也不相同,需要分情况探讨。Part 4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适考人群与须知1. 想考公考编等体制单位最近非全毕业研究生在报考公务员、国企遇到的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你是只是想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仍选择考公务员或考教编的。就一定要认真看好招聘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明确声明拒绝非全研究生的话,那么报考非全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2. 仅仅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工作党获得一份好的学历,从而在工作或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这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知识储备,很难竞争得过应届考生,而这时非全就成了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不少 985 名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生源,分数线相对低、招收人数多,对于工作党而言备考难度大大降低。3. 想圆梦名校情结的考生们除了工作党外,一战失利、又不愿二战的同学,选择第一梯队的985高校非全也是不错的选择。名校的红利还是存在的。985高校的无论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还是校招资源,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校招中,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积极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只要能力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比全日制拿到更好的 offer 。之前就有网友在知乎分享,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京东算法的高薪 offer ,这种个例也并不在少数。4. 倾向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同学如果你没有考体制单位的打算,就业意愿也比较广泛的话,那么非全灵活的学习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找到一份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边工作边读研的可操作性会更强。而且在进行论文或科研项目时,你的工作内容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样本。并且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在进行校招或社招时并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其实,早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刻板印象”,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不过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管理类硕士。最后,宗师君也提醒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规避盲目跟风的行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职业规划再理性选择考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蛇舌

携程校招:考研数学80分、英语55分有机会直接面试

中新网3月22日电 招聘不看校徽,考研成绩优先。近日,携程春季校园招聘的新动作引发热议。在携程校园招聘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考研特权”公告中介绍,所有参加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只要数学和英语科目成绩达到携程公布的分数线,即可享受“考研特权”,免除相关笔试环节,有机会直通面试。作为校招季的招聘大户,携程此举显得颇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对于求职学生而言不禁疑问,此举意味着名企的入门门槛在降低还是在变高?在企业的眼里本科生的名校光环已不在?对未来求学就业会发生哪些影响?总之,企业这一新的招聘准则耐人寻味。不以校徽论高下,给年轻人逆袭机会据从携程了解到,“考研特权”的推出旨在更公平科学地选拔人才,也希望颠覆校园招聘的传统潜规则。所谓“校招潜规则”,即在很多企业招聘实际操作中对应聘者设置隐性约束,带有985/211学校标签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如参加招聘会,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邮箱里接收到的非985大学生简历大多数面临“被清理”。携程校招官网“考研特权”显示在明显位置“企业如果仅仅看学校牌子,就等于只看学生的高考成绩,完全不顾整个大学的成绩。”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用大学地位来筛选简历的方法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也对于广大非名牌大学生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剥夺了他们在大学阶段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逆袭的机会。”据了解,目前携程校招“考研特权”针对2019届应届毕业生,如在2019年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中英语最低达到55分,同时数学最低达到80分,则有机会直通面试。从细则上看,“考研特权”覆盖了携程校招两大类多种重要岗位:业务运营、拓展、市场职能、产品、设计等5个方向的求职者可免除能力测评及专业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研发、运维、大数据方向可以免除能力测评。携程方面介绍,目前正在大量招聘研发和国际化相关的岗位,所以会更加关注数学和英语成绩,将来很多岗位可能会要求其他专业科目的成绩。“考研特权”制度还会逐步完善。活用“考研成绩” 企业学生均受益深究这一新举措背后的原因,携程方面介绍,这还源于其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的提议与推动。作为研究人口经济、创业创新领域的知名学者与企业家,梁建章认为:如果企业选人办法为大学地位决定一切,学生进入大学就好像已经定了终身,这样会导致学习热情锐减。在梁建章看来,中国研究生考试制度设置更加合理,这种由“英语、政治、数学/专业基础、专业课四门科目”组成且有一定自主性的录取机制,相较于高考制度更加科学。同时,相较于代表中学成绩的“校徽”,考研成绩更能代表学生的大学学习水平和当今的能力。梁建章称携程校招“考研特权”为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它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公平、有效的找到人才,还能引导改变当今大学的学习风气。同时他也希望更多企业能尝试这一改变,这样就能让年轻人意识到,没考上名牌大学绝不是世界末日,只要大学里继续努力学习,照样可以被名企录取。OTA头牌的逆势扩招“携程的增速将至少是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在谈及携程2019年发展时梁建章曾表示,在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减员的背景下,作为在线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的携程吸纳人才势头依旧迅猛。据了解,携程2019年校园招聘计划招聘人数超过3000人。除此之外,携程的渠道下沉战略给低线市场制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携程旅游渠道事业部在近期就启动了新一轮的招募计划,新增工作岗位约5000个。

大而无用

中国新闻社2020年度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中国新闻社2020年度拟公开招聘2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具体事项如下。一、招聘单位简介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等1938年于桂林成立的国际新闻社。中新社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之一,担负的职能是: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通讯社。中新社的任务是:建设世界华文资讯中心,占领世界华文资讯传播制高点。形成了电讯通稿、图片通稿、视频新闻、特稿专稿、海外供版、社办报刊、新闻网站、移动新媒体、电影电视等信息采集和传播平台。中新社总社设在北京,下辖总编室、通稿发稿中心、政文部(军事部)、经济部、摄影部、特稿中心、港澳台部、国际部、侨务新闻部、海外中心、中新网编辑部、视频新闻部、影视部、《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编辑部、图片网络中心、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等10余个采编部门和10个管理职能部门。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德国、俄罗斯、法国、菲律宾、哈萨克斯坦、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南非、尼泊尔、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柬埔寨等19个国家设有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版面、图表、网络、新媒体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用户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涵盖海外主要华文媒体的全媒体客户网络。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之一。www.chinanews.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域名为:www.chinanews.com.cn,并办有中国侨网。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中新社编辑出版《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报、《世界华文传媒年鉴》、《智族》、《中国慈善家》等报刊。《中国新闻周刊》发行中文版、美国版(英文)、英国版(英文)、南亚版(英文)、日文版、韩文版、俄文版、意大利版(中意双语)、法文版和阿语版。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先后在南京、武汉、长沙、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石家庄举办过十届。“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秘书处设在中新社。二、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新闻事业,品学兼优,身心健康;3.拥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品行端正,遵规守纪;5.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6.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7.报考人员应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派遣时须取得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包括定向生、委培生),其中京内生源是指入学前具有北京市常住人口户籍的考生,本次招聘不面向留学归国人员;8.大学本科毕业生一般不超过26周岁,即1993年4月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即1989年4月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即1984年4月以后出生;9.非外语专业需取得国家英语六级证书或达到相应的分数要求;外语专业需取得专业八级证书或达到相应本专业语言水平等级考试分数要求。10.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曾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报名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三、招聘岗位及条件相关详情请前往前程无忧网中新社招聘页面:http://campus.51job.com/chinanews/查看。 四、招聘程序1.报名。有意报考者请于公告发布之日至2020年4月30日下午5点期间,登录前程无忧网中新社招聘页面:http://campus.51job.com/chinanews/,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每人限报考1个岗位,多报者资格审查不予通过。2.资格审查。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该岗位招聘人数的比例达到3:1方可开考,达不到该比例的,在测试开始前视情况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并在中央统战部门户网站公布。岗位取消后,报考该岗位的报名人员可改报其他岗位,但须符合新报考岗位的资格条件。3.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参加测试人员名单及测试时间、地点将在中央统战部门户网、前程无忧网中新社招聘页面等渠道发布,请及时关注。4.专业测试(含专业笔试、专业面试)。根据综合测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每个岗位一般按照5:1的比例(不足5:1的,按实际人数;低于3:1的,取消该招聘岗位)确定参加专业测试人员。如有考生放弃资格,按综合测试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5.考察和体检。按综合测试、专业测试成绩5:5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组织专业考试的,专业考试占专业测试总成绩的40%),根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2:1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考察将全面了解考察对象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自律意识、学习和工作表现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查阅人事档案,并对考察对象有关材料进行复审。重点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和政治倾向,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一票否决”。考察中发现不符合聘用条件的,按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组织考察对象进行体检,体检费用由招考单位承担。考察结束后,根据综合测试、专业测试、考察、体检的情况,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6.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招聘信息发布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7.聘用。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规定签定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公开招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京外生源办理进京落户手续;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注意事项1.报名时请按要求填写联系方式,并务必保持通讯工具畅通。有关信息将及时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中央统战部、前程无忧网中新社招聘页面等有关单位网站发布,请考生随时关注。2.公开招聘工作联系电话:010-88311253(工作日期间),监督电话:010-88387490;咨询邮箱:wangsuchao@chinanews.com.cn。3.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考生报名信息请务必认真完整填写,确保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或隐瞒关键信息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后续资格。本公告由中国新闻社人事部负责解释。

杉田

国家电网!2020招聘录用人员,几乎清一色的985,211研究生毕业

【国家电网在京单位!2020年招聘录用人员,截图显示部分100%研究生毕业,985,211成绝对主流】众所周知,我的国家电力技术全世界一流,比如超高压输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在电力界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为我国的西电东输、节能减效等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助推了经济的发展。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国家电网在京单位,作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系统,每年也会招聘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储备人才队伍中,这都无可厚非。但最近网上透出的国家电网的招聘录用信息,还是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近日,一份国家电网在京单位2020年录用人员名单截图在网上疯传,今天随小编来看场 来看看具体的情况:一、100%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网上热传的截图显示,国家电网招聘的这批人员中,100%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几乎各占一半。本科毕业生完全没了踪迹,哪怕是头部985、C9联盟都是如此。二、几乎清一色的985、211工程大学毕业1、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唯一两所非985、211工程大学。但中国科学院大学,实力强劲,可比肩清北的大学,是中国人都懂得起的,不用多说。另外一所上海电力学院,中国独立建制的三所电力高校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现在已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系统内高校,近水楼台先得月,合情又合理。2、国家电网招聘的这批人员中,几乎清一色的985、211工程大学毕业,招聘的规格是相当的高。3、经济下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2020年909万高校毕业生,可以想象就业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准高考生们,再不努力,拼一拼、博一博,也许真的毕业就等于失业了?弱弱的问下,对于国家电网的这种清一色的研究生招聘,会不会有一点点人才资源的浪费?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博览会

研究生扩招,2万场线上招聘,这些利好政策请查收

央视网消息: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点就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等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教育部回应高考是否会延期:正组织专家评估高考关系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高考是否会延期等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部正会商有关部门及各地方研判疫情发展情况,研判疫情走势。此外,教育部也在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命题制卷及中学教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高三学生以及家长特别关切高考方案,教育部将会稳妥审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安排,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重点投向临床医学等专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考虑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今年将着力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结合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这些类别学校的建设,围绕社会服务管理新业态发展等对一线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将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今年我们基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翁铁慧介绍,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 企业提供见习岗位给予3-12月补贴当前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就业的关键节点,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等方面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努力。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介绍,以前三年的情况看,有六成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此外,今年国家征兵名额将向毕业生倾斜,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人社部门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招聘服务、扩大见习规模、强化困难帮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以丰富毕业生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3月将举办2万场线上招聘会 80多万个岗位已上线对于如何解决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招聘等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初步统计,3月份全国各地各高校将举办近2万场各级各类的网上招聘活动。依托社会招聘网站,第一批符合大学生就业需要、匹配度较高的80多万个岗位已上线。翁铁慧说,2月28日教育部正式上线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在此平台上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超80万农民工已返岗复工 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2019年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有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500万人跨省务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当前,东部地区企业用工短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滞留在家,截至目前,已通过组织专车、专列、包厢、专机等方式,“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返岗超80万人。除此以外,将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参加春耕备耕,鼓励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优先吸纳本地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对暂时无法外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开发一批环卫保洁、防疫消杀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托底安置,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湖北籍毕业生可适当延长答辩、学位审核时间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可以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的学生,过去学位委员会一般在7月份左右审定一次,现在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增加学位委员会开会的次数,分期分批认定学位授予。翁铁慧说,今年湖北高校尤其武汉高校在校学生返校复学时间较晚,教育部将在就业、毕业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

读心术

全是清华北大博士、硕士!街道办招聘公示刷屏!官方回应

近日,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刷屏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八个街道办事处的岗位: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临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中国哲学硕士东湖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中泰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五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生物学博士不少网友咋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了?官方回应据钱江晚报报道,8月22日下午,经杭州余杭区相关部门核实,这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并非今年的,而是2018年初招聘人员的公示名单。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张公示截图是我们2018年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招的,有很多来自其他地区的选调生,他们看中的是杭州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还有我们招聘时的诚意。”该负责人也表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招聘清华北大年薪最高50万搜索历史记录可发现,余杭招揽清华北大学子已成惯例。2018年,余杭面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聘党政储备人才100名。2019年,余杭继续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全日制硕研及以上毕业生招聘党政机关储备人才、面向海外(境外)世界百强高校全日制硕研及以上毕业生招聘政府雇员。余杭还对这些人才开出了优厚待遇——①为参加现场面试的考生提供免费食宿及一定的交通补贴。②清北招聘录用人选中,博研参照事业副处级薪酬水平,硕研参照事业正科级薪酬水平,政府中级雇员年薪博研约38万,硕研约35万。海外招聘录用人选中,政府高级雇员年薪约50万,政府中级雇员博研约38万,硕研约35万。③此外,继续提供在生活安家补贴、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不重复享受区内其他优惠政策。北大硕士现身说法:基层很锻炼人,晋升空间大柳云南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2018年来到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他就是上述刷屏名单中的一位录用人员。刚入职的时候,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柳云南在办公室工作,主要是综合性材料的撰写。考虑到其综合能力强,工作一年后,柳云南就升任街道的团工委书记。“工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国家也号召年轻人去基层,我觉得基层很锻炼人,而且也有晋升空间,好多当年一起来的小伙伴现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柳云南表示,他也会向自己的学弟学妹推荐来余杭工作。你怎么看?编辑:吴盈青【来源:新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屠羊说曰

国家电网招聘条件,看看你都满足吗?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一直以来都是热门报考单位。每年都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电网的招聘考试。那么,国家电网招聘都有哪些条件呢?下面和奕诚国网一起来看看吧。国家电网招聘条件之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无刑事犯罪和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记录。2.身体健康,符合招聘岗位工作要求。国家电网招聘条件之年龄国家电网招聘对年龄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报考的专科生不超过23周岁,本科生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3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一般为为毕业当年6月30日。国家电网招聘条件之专业国家电网招聘专业主要分为八大类,包括电气类、通信类、计算机类、财会类、其它工学类、管理类、金融学、其他类,要求所学第一专业符合招聘专业要求。国家电网招聘条件之学历国内院校:国家统一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学籍信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可查并取得在线认证报告。国(境)外院校: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认证书。一般来说,国网一批考试的学历要求高于二批考试,非电专业的学历要求高于电气专业。一批电气类专业要求二本及以上学历,非电展业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二批电气类专业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非电专业要求二本及以上学历。国家电网招聘条件之其他不同地区发布招聘公告时,会有一些优先条件,包括但不限于:1. 证书要求: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2. 优秀人才优先: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毕业生等等;3. 第一志愿优先以上就是奕诚国网关于国家电网招聘条件的介绍了,快看看这些条件你都满足吗?

君子道

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专家·面对面】对话嘉宾: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 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 邓 晖 周世祥 杨 飒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我们约请三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教育周刊: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对研究生提出了哪些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科的研究生而言,“研”表现为什么?杨斌: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旦陷入偏狭的误区,可能与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背道而驰。“研”,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站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的学习特征更为显著。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这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经过近40年的探索而明晰坚定了的一条分类培养的道路,是一条对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成效,设立能力和素质提升指标体系,一定要分类而行,才更科学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王军政: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本科是“学矿”,知道什么是矿,硕士是“采矿”,博士是“探矿”。仅对博士而言,“研”也不尽相同,对于理科基础学科的博士,“研”更多地在于探索前沿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新原理、新概念,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对于工科技术型博士,“研”在于突破关键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复杂性综合技术的创新研究。而对于工科工程博士,“研”瞄准的是复杂的工程问题,更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对硕士而言,一部分是为博士提供优质生源,要培养颠覆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为将来博士阶段做准备,或为走入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专业学位硕士要强调专业动手能力,注重多学科交叉,要成为一个大领域而仅非一个学科的行家里手,最终成为各行各业里能够提供技术方案的领军人才。突出“研”,紧抓课程科研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教育周刊: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杨斌:突出“研”,要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因为研究生毕业有学位论文这一关,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某种放松的倾向,表现为研究生课程在设课、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都有许多不足;研究生课程在体系的完整、平台课的宽厚、内容的新与深、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与贡献度、课程考核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上都大有潜力可挖。学位(分)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课程工作组,针对性地研究与改革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也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学位授权、评估审核要真去看课的实情而不只是看课程清单和教师名录。王军政:除了课程体系要大力气设计外,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由浅入深,如果一上来交给学生非常困难的问题,一是无处下手,也容易打消其科研兴趣。北京理工大学的不少硕士生参加学生科技竞赛,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让不同学科、学习阶段的学生相互学习、沟通、讨论,不断深入,将所学原理、机理变成模型,通过参赛、获奖,信心就更强了。课程、科研二者应是统一的,课程支撑科研,教师从科研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郭娇:以新设的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为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突出交叉性。从课程体系来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实施起来需考虑以下细节:学校教务部门或研究生院对跨系或者跨校课程的学分互认;院系给研究生选课留下一定空间;导师对研究生选课计划进行“把关”,尤其是培养方案之外的课程。地理位置接近、学科互补的学校可实现线下联合培养;线上课程经过前期准备与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实践也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教育周刊:在“入口”上,应如何突显对“研”的考察?在“出口”上,如何加强对“研”的把关?杨斌:突出“研”,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选材。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这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院校设计更为立体丰富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学术型要考核学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挑战既有权威观点的自信,攻克学术难题的热望,耐得住冷板凳考验的坚韧等。专业型要真正了解考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与品格,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等。选对可“研”之才,是“研”的前提,“入口”关既要严,也要深和活。要改革出口的评价方式。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要破五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要围绕学生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的保障;而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期刊发表数量”上,这会对导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导向,研究生是否肯下笨功夫走远路都产生不利影响。要认识到分流淘汰对师生而言是包含坏消息的好事,能激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发展自己,而不是蹉跎耽搁在不适合的角色中。王军政:在“入口”上,选拔要注重体现科学性、公平公正性。考核应该包含对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考核,复试、面试很重要,应当加强。此外,还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严格程序和公示,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都可以进行考核筛选。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还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国外交流访问等可以适当纳入考核内容,重视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中期考核等。对于出口关如何分流,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博士学位和毕业证分别授予的方式,如果学位论文还达不到水平,给予毕业证而非学位证;本科直博的可采用授予硕士学位分流等措施。郭娇: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进行的《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调查表明85%以上的在校本科生有读研意愿,八成以上倾向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意味着国内考研竞争更为激烈,高校需要从更多报考者里选出优质生源。对“研”的能力考察可侧重博士生的招生体制改革与分流淘汰机制。博士生培养可适当增加直博比例,一方面衔接高校本科阶段的“强基计划”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打造贯穿本硕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直通车”。另一方面优化培养过程里的分流淘汰机制,例如直博生在读博三年内未能开题或通过资格考试等可获得硕士学位退出。践行“研”,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教育周刊:在“研”的践行中,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没有不同的培养路径?杨斌: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等多样形式,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院校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也还不一致。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王军政:其一是课程体系,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其二是培养过程,要强化导师招生管理,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此外,可以探索打通两类硕士的新招考机制,如采取“先招考,后分流”方式,“入口”都是硕士,进校后再通过学生兴趣和其他选拔方法确定读学硕还是专硕;或招考后有交叉、互换的通道,如经过相应考核,根据个人的意愿、满足一定条件,专硕、学硕可以互相转换等。郭娇:基于前面提到的培养类型与学科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参与导师的课题、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尤其是博士生论坛)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略有不同,理想状态是学术训练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嵌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里。对特定学科(例如医学、教育),这种临床诊断、学校见习、田野研究或实地考察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里不可替代,是在真实情境里综合运用他们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影响他人或产生社会效益。

“金三银十”招聘季来临 高校集中举行网络双选会

(抗击新冠肺炎)“金三银十”招聘季来临 高校集中举行网络双选会“金三银十”的招聘季如约而至,以往人头攒动的现场招聘今年转为线上招聘。线上双选会、空中宣讲会、在线笔试、视频面试,让这个毕业季有些不一样。16日至20日,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湖北省126家高校共同举办在线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本次招聘会分为3个专场、8个专区,超过600家用人单位参加。18日,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五校将联合举行网络双选会,共有1067家单位参会,提供数万个岗位,涉及47个行业。其中35.61%为央企国企,18.56%为上市公司或股份制公司。本周开启网络双选会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京津冀地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招聘时间从三天到五天,招聘人数从数千人到数万人不等。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原本就业压力就不小,加之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国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中国教育部3月4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通过网络实现人岗信息精准推送、网上面试、网上签约。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新职业网)联合五家社会招聘网站举办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取“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之意。据悉,今年毕业季近两万场网上招聘将陆续举行。毕业生可一键投递简历、视频面试;用人单位可直播、录播宣讲,与毕业生实时互动交流。对毕业生而言,签约才是硬道理。以疫情中心武汉为例,这座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今年毕业生大约34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签约率仅三四成,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10到20个百分点。武汉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熊军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重点名校、高职高专等推出不同的平台,让毕业生们都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计划在五六月份把签约率提升到80%以上,力争毕业时能达到95%以上。除鼓励线上招聘外,官方今年还通过扩大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减轻就业压力,预计扩招规模约50万人。此外,国家鼓励应届毕业生去部队、去基层,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毕业生规模也将扩大。为配合毕业生就业,在鼓励网上择业的同时,不少高校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所有材料均可通过提交电子版、邮箱回传等方式进行审核办理,同时还为毕业生提供邮寄材料服务,实现“线上办理”就业手续。而对于未就业的学生,官方要求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于已经毕业但是个人档案未转出的毕业生,可于本校保留档案两年,待选择就业单位后,再迁出其档案。(完)(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