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首届“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985大学云集,只有5所获一等奖举之无上

首届“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985大学云集,只有5所获一等奖

随着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个大学,也不甘示弱,努力在追赶着“人工智能快车”,为此,不少大学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比如,在2017年9月份,中国科学院大学就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其它大学也紧随其后,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学院。足以可见,人工智能在高校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这不,为此还专门举办了首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虽然是首次举办,并且只能研究生参加,但是,却非常火爆。从2019年5月份启动以来,就吸引了全国将近193所大学,总共有1217支队伍报名参加,其中包括所有C9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除了C9高校外,其它985大学也相继派出队伍参赛,可谓是,985大学云集,因为,这193所大学中,双一流大学就有将近39所。覆盖率达92.86%。通过几个月的角逐,以及初赛评审,总共有55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而在决赛中,总共产生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36个。下面将获奖高校名单上传,供大家查阅,仔细瞅瞅有没有自己的母校上榜呢?来源于大赛官网我们可以看到,在这6个一等奖中,只有5所大学,因为浙江大学成功斩获两个一等奖。我们还可以发现,获得一等奖的大学中,985工程大学覆盖率达到100%。获得二等奖的10所大学如下图所示,其中,浙江大学又斩获2个二等奖,可谓是实力不凡,而电子科技大学也有一项入账,还有武汉大学。来源于大赛官网而二等奖中,985大学覆盖率达到70%,只有1所211大学,2所“双非”大学。下面,我们再看看36个三等奖的获奖名单,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各收获一项,北京邮电大学作为强势211工科大学,表现不俗,斩获2项三等奖。来源于大赛官网综合以上三个获奖名单,我们发现大部分获奖的大学,除了一些综合类的985大学外,其余都属于电子类工科专业比较强势的大学。比如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及一些理工类大学,比如华南理工、西安理工、南航、武汉理工等。所以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乃至于工科专业的实力。这次人工智能大赛的举办,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大赛的主题“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来源于大赛官网针对这个赛事,下面进行一些延伸,相信读者中有不少关注大学、专业的家长,可能也在考虑给孩子填报志愿时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下面针对这个问题,给学理科或者说在高中“3+1+2”中选择了物理的同学一些建议。首先一点,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发展前景会非常好,所以,如果有同学倾向于选择这个方向,可以果断选择。因为,从我们的身边,就不难发现,这个领域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其次,如果将来想选择电子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类的专业,最好是选择一些比较强势的理工科大学,不要太过于关注大学的综合排名。来源于大假如要报考以上专业,如果只能上除了C9外的综合类985大学(比如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等),不如选择只是211的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如果上不了985大学、也上不了211大学,则可以选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类比较强势的双非大学,性价比则会非常高。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满苟得曰

三峡大学学子获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三等奖

近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研究生刘龙文、张骁、聂雄锋、李琪欣创作的参赛作品“桥梁体裂纹全方位智能分析平台”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实现该校在此项赛事中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本次大赛主题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防科技大学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赞助。本届竞赛于2020年5月正式开赛,吸引了全国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200余所高校的1122支有效队伍参赛。经过历时7个月的激烈角逐,共有78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据了解,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生人工智能赛事,正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学校参赛队伍通过论文撰写、现场答辩、作品展示与路演等环节,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通讯员:三峡大学任强 刘龙文)

赵籍

清华SIGS团队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9月23日-25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科技局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在西安举办。该项比赛是2020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经过大赛初评,我院“软体实验室”团队凭借作品“可进行角度旋转的气动执行器”进入决赛,并通过现场展示、分组答辩等环节,最终荣获大赛二等奖。图为我院参赛团队我院参赛团队由先进制造学部2018级硕士生叶星、黄迪同学和2019级硕士生李宇时同学组成,由钱翔、张旻老师指导。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工艺简单,可实现纯旋转运动,便于模块化组合、编程控制的轻量化旋转型气动执行器,并将执行器模块堆叠形成抓手等结构,实现物体的夹取、旋转与扭转。其作品克服了传统电机驱动结构复杂、安全性和顺应性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由硬质结构块和薄膜组合形成密闭气室的模块结构。该执行器可以在真空负压驱动下产生角度变化,解决了目前其他气动旋转执行器普遍没有明确的旋转中心、所产生的角度变化难以进行线性控制等问题。该作品的创新点为设计了一种由负压系统驱动的类“关节”结构气动旋转执行器,将基础模块单元化并通过串并联实现多种机器人操作功能组合,其特点在于结构简单、质量轻、响应快速、适用面广、成本低。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专家网评和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来自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4支队伍进入决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2020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包括机器人创新实践大赛、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8项比赛。培养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我院学生的参赛组织工作,积极发动各学科的学生参加赛事,并给予参赛队伍相应的支持。在中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5支队伍分别报名参加了其中4项比赛,其他赛事的结果还有待官方公布。图为总决赛现场文、图|刘虹豆编辑|柴头新浪微博:@清华SIGS【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自诒

首届“自兴杯”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落幕

比赛现场。参赛队员代表宣誓。红网时刻12月24日讯(记者 杨斌 通讯员 刘香永)12月19-20日,第一届“自兴杯”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本届大赛以“AI赋能推动行业应用创新”为主题,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AI赋能”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创新精神,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赛事平台,助力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本次比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协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承办。助力提升湖南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开幕式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忠伟表示,学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结合“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能力,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在林业各领域的转化应用,以农林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拓展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实现人工智能对林业相关学科的赋能改造,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新模式。湖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颜胜利在致辞中说,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湖南省教育厅顺应时代需求,迎合湖南省智能产业发展的需要,旨在引导广大研究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各领域紧密结合,努力成长为为高水平交叉型创新性人才而设立的省级研究生学科竞赛。他希望选手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百余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15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共175支队伍参赛。大赛决赛评审组由来自高校、企业和投资界的专家组成,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骆志刚担任评审组组长,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杰青获得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徐昕和学会副秘书长、国家优青获得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刘新旺担任评审组副组长。大赛分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意两个类别,技术创新类强调具体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创新,以可展示技术创新的原型系统作为核心评审考察点;应用创意类强调具体应用领域场景,以技术可行性、创意新颖性和应用落地价值作为重要评审考察点。现场决赛分为项目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6件,二等奖作品35件,三等奖作品51件,优秀指导教师26名,优秀组织奖5项。其中,一等奖作品“慧眼医疗云平台”针对眼科医疗资源匮乏、早期诊断确诊率低、眼科医生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结合眼科大数据分析、智能辅助诊疗和应用场景多级联动,通过海量数据构建多种模型,实现1次拍片精准筛查眼疾病灶。一等奖作品“E3D智能化三维手术规划与术中应用”,针对医工协同设计困难和医患沟通不畅的痛点,基于大数据与AI技术提供精细化三维建模和智能化手术规划设计,基于5G技术提供云平台和移动端显示功能。该系统既适用于临床手术规划、手术演练和术后结果预测,又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手术培训和教育。

王柏

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总决赛评审结果公示

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以下简称“竞赛”) 是面向全国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类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于2018年联合创办,在国内外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三届(2020年)竞赛继续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百度公司、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本届竞赛共有6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赛,100%覆盖双一流高校,同时吸引了国外知名院校和外国大学生参与其中。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校际交流,丰富校园学术气氛,推动“人工智能+X”知识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本届大赛从今年4月启动,经过初赛、复赛两轮选拔,来自全国高校的50支队伍过关斩将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评审工作中,依据评审规则,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专家组通过对参赛作品的综合评估,评选推举出了创新组和赋能组的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现将总决赛评审结果公布如下:特此公示!(结果公示期:2020年12月16日-2020年12月23日)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组委会2020年12月16日

天月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郑举办,近2000名选手参赛

河南商报记者 郭丁然8月22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举办的首届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第二十二届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河南大赛在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开幕,来自河南各地市的近2000名选手同场竞技,共展风采。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方启雄宣布比赛开始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赵林,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方启雄,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苗树群,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清雷,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吕冰,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邓淼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肖会敏,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河南委员会首席代表赵凯等领导、专家参加开幕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赵林致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赵林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一个能激发青少年天赋和技巧的非凡舞台,比赛的过程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上写道: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举办,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应运而生,它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国家科研优秀后备力量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期待广大青少年朋友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展示聪明才智,通过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体验科技世界的无穷奥秘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乐趣和成就感。森林火灾救援比赛据了解,本次大赛选手主要分为幼儿组、小学组和中学组,主要围绕创意类和竞技类两个大类,创意赛、智能碰碰车对战赛、机器人擂台赛、资源抢夺赛、工程挑战赛等16个项目展开比拼,项目主题涵盖了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绿色家园、森林火灾救援等社会热点话题。资源抢夺赛比赛主要考核参赛选手们的实际操作、科学素养、团队合作、创新思维、项目与时间管理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以比赛的形式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临场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在提升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机器人教育的阶段成果。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河南在机器人教育及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的兴趣和创新创造性思维,更为机器人教育科研事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推动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和深入发展。(编辑: 刘梦鸽 )

泠汰于物

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启动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澳门3月16日电(记者 郭鑫)记者从澳门智库管理研究学会获悉,以“创新驱动发展、智能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智能大赛”)16日在广东惠州启动。该项比赛是由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教育会组委会主办,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换中心(下称“华南中心”)、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和澳门智库管理研究学会共同承办,宗旨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据了解,此次大赛总奖金额为70万元人民币,参赛内容包括应用与产品类和大数据技术类两个领域。全国(含港澳地区)及海外高校在校大学生、硕士、博士生都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报名参加,大赛分网络初赛和现场总决赛两个阶段,网络初赛时间为3月16日至4月30日,现场总决赛时间为5月25日至27日。

攻之

2020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已如期启动

4月24日,界面新闻获悉,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AIWIN)已于4月21日如期全网正式启动。AIWIN将于5-6月间依次进行赛事并在6月底完成决赛,7月开展路演展示。AIWIN以“启迪智能,启航未来”为主题,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赛道,招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与团队,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提供有力平台支撑。今年的大赛从场景应用赛和技术挑战赛两个维度设立“产业场景应用赛”、“菁英挑战赛”、“工业质量检测专题赛”三大赛道,并将联动顶尖行业企业、知名高校、国际创新机构等开展聚焦AI人才培养的人才成长营,以及聚焦AI企业发展的企业加速营等配套活动。

不顺于理

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顺利举行

近日,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本次大赛邀请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伍冬睿老师、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杨欣老师、管理学院祁超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陶波老师和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夏珉老师担任评委,决赛由校研会学术中心符鹏主持。本次大赛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前沿领域”和“深入探索”两个方面,要求参赛作品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方案。共有13支队伍入围决赛。决赛中,各参赛队伍围绕作品技术要点、创新点等方面进行答辩展示,评委们针对作品情况献上了客观而具有指导性的点评。经过角逐,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天豪团队获一等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綦浩喆团队、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李龙团队获二等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赵威威团队、杨进团队、李智敏团队获三等奖。吴天豪团队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无轨自主移动复合型AGV”项目以冗余驱动下多系统耦合建模、高冗余自由度下一体化运动规划、力矩分配车臂协调控制、多机自律任务分配的协同调度为研究对象,研制出了高速高精无轨自主移动复合型AGV,在智能制造、无人车间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王书亭老师和谢远龙老师指导参赛。綦浩喆团队提出的“非受限场景人体姿态估计技术与应用”项目依托海量的姿态估计数据,实现在非受限场景下对人体脸部、身体和手部精准的姿态估计,在在医疗康复与诊断、人机交互和视频监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曹治国老师和肖阳老师指导参赛。李龙团队提出的“量子人工嗅觉系统及其呼气诊断”项目基于超高灵敏度量子点材料模拟生物体嗅觉感知受体和深度学习开发相应识别算法,解决制备过程中的集成制造等一系列共性问题,最终实现功能类似生物、性能超越生物的嗅觉系统,由刘欢老师和李华曜老师指导参赛。赵威威团队提出的“可查询标签的黑盒攻击”项目主要基于ImageNet2012 数据集,从可访问黑盒攻击的角度,实现一种性能更优的生成对抗样本算法——可查询标签的黑盒攻击,由曾志刚老师指导参赛。杨进团队提出的“面向机械臂轨迹规划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项目借助深度强化学习 DDPG 方法,在不确定性随机工作环境下,结合所设计的软调节奖励函数机制作为激励,驱动七自由度机械臂完成轨迹规划,更快更稳定的到达随机目标点,由彭刚老师指导参赛。李智敏团队提出的“知识和数据驱动的医疗器械视觉计数研究”项目采用由医护领域知识到多模态异构医学数据的映射与迁移方法和基于分割的类间异构样本分类算法,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深度感知模型,从而显著提升了医疗器械计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医疗器械计数设备提供了有效的智能方案,由钟胜老师和颜露新老师指导参赛。本次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承办,校研究生会协办,以“AI赋能、创新引领”为主题,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附详细获奖名单: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创客中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三道9号服务范围:空间供给、平台支持、技术援助、人才培养、资本对接等创业服务

蒙根花

2019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7月在成都举办!

当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制造业、交通产业、医疗产业、文创产业、社会服务相结合,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记者今天从主办方获悉,7月10日至12日, 2019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将在成都举行。届时,由全国高校200支参赛队伍带来的550余个大学生人工智能参赛项目将在大赛上精彩“PK“。2019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青团四川省委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成都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共青团成都市委等共同主办,以“AI智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以“专业性、广泛性、协同性”为导向,邀请国内高层次学者、全国“双一流”高校和人工智能领域知名高校共同参与。截至目前,大赛已收到全国110所高校的550个参赛项目报名。据介绍,本次大赛主体赛事共设置“AI+”智慧农业、“AI +”智能制造、“AI+”文化创意、“AI+”交通、“AI+”医疗、“AI+”社会服务6个竞赛主单元,每个竞赛主单元均下设“发明制作类”和“统一平台类”2个子单元。大赛评审组由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构成,将综合参赛项目的实物演示、功能情况、稳定性、原创性等方面,评选出本次大赛各竞赛单元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2019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主题论坛也将同期举行。论坛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行业大咖等嘉宾到场进行主题演讲,着重围绕“AI智创美好未来”主题,充分展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愿景。大赛还将举办人工智能科技主题展览,重点展示各参赛项目和成都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赛事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型产品以及有关科研成果。据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参赛队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将联合会员单位与获奖团队现场签约,推动人工智能企业、项目落地孵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来源共青团新闻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