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在宾馆里窝了一下午,手机也玩到没电了。于是关掉无线,想静静地坐在这里写点什么。不觉间,一年了。考研,似乎是一件当你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已被昭告的事情。只可惜,我一直并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专业课。至于考试,那自然是突击了。大三的那个寒假,是需要下定决心的。而至于选学校、选专业这种事,我觉得自己的兴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我自己而言,因为高考的时候已经和山大失之交臂一次了,这是我心中一直都有的遗憾,那一次也纯是我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当然实力肯定也是不够。所以当面临考研的时候,除了南大、南师之外我好像就没有查过其他学校了,所以选择山大基本就是只过了一下脑子的事情。我想这一次是自己去争取机会,自己去把握,而那时我也并不知道所谓的分数线、报录比这些东西。选择了就去做。考试参考书目很重要,而就是有些人依然会弄错教材。我是清明节那个小假期回学校开始准备的。考文学类,山大《中国文学史》相当重要,所以我是从古代文学和英语开始入手的,那时也很轻松。大概就是早八晚九吧。我想说考研状态是要慢慢进入的,因为这是一件长战线的事情,尤其到后期你将承受的会越来越多。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崩溃大哭是在5月19号,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陆续知道身边越来越多人报考山大,我开始畏惧,甚至身边也有人劝我慎重考虑。可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觉得非要坚持山大不可。写到这里,我还想告诫一句,我并不是一种非理智的坚持,尽管我是很感性地做了选择,但我一直都觉得山大是一个我努力之后很有可能达到的学校,而且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适合我,因为我真的不太擅长写作……而考研不就应该这样吗,不要那么遥不可及,也不要那么唾手可得,总要够够胳膊吧。起初那段时间,真的多亏了师哥师姐,我一直都是一个生活在自己圈子里的人,去接触别人总会不好意思,可是为了考研,你必须主动去联系。好在我联系的师哥师姐都那么好。学习方法是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可是精神支撑却也相当重要。他们给了我太多鼓励。另一方面,因为有所努力,我也开始慢慢相信自己,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来依然哭过、怕过、想放弃过。课时就是因为心里的那股劲儿,却也一直坚持下来了。大四开始,才是压力真正大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拼命,我却恰属于那种不会过于强迫自己的,因为我总认为休息也相当重要。但从那时候起,我不怎么玩手机了,根本不需要强迫。在那个阶段自己自然而然地都是不想玩的。在图书馆,想多学习会;在宿舍,想多睡会觉。我不是太想赘述学习方法,但我必须提醒一点:英语是要一直坚持的,政治不要全信考研班的。对于这种公共课,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你会发现考上山大的人这两门也都不会太差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该想的事,对于刚着手的你们,现在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决心了。这一路走来的感受,用文字是不能说尽的。但这都确实扎根在心里了,而当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坚持也没那么难的。这一年真的很快。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是有同感的,可别不信。山大自然没有那么好考,你自然也是需要很大努力的。如果你像我一样在本科时候不怎么学习、听话的话。而我尽管也有各种崩溃过,但是考研路上所有的所谓的苦,其实在某一刻已变成我的习惯,而也是从那一刻起你就只需要去做就好了。做的过程中,我那时而的获得感让我拥有了信心,尽管也许只是几天甚至一刻。可它却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复习方法整体来看,我的专业课复习过了三遍。下面就文学史和大综合这两门分开来写下。文学史包括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初试中比例最大的是古代文学,这也是我整个考研的重点。起初我也是有一堆资料的,但都被我放在了一边。我不想第一遍复习就被所谓的重点先入为主。所以我就认认真真地过了一遍课本,做到了无遗漏。我学习喜欢写着记忆,于是我就有了这满满两大本子的笔记。第二遍的时候,我开始结合师姐的资料和真题考点去标识重点,其实学到这遍的时候内心就会有个判断了。所以特别边角的自己都知道不会考的。这一遍也开始系统化了,按照题目去有意识地整理。第三遍的时候,也就有了这份大纲,我整理出每个专题会考的点,然后会尝试着在旁边会议答题要点。说到这,我要说我不太喜欢背书,对我而言,记忆就是不断地看书和写,但是重要的题我还是会背的。因为古代文学内容颇多,所以系统化最重要,规律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瞬间你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再到后期,我开始背我所认为的重点,导致我没有最后过一遍课本,这是我犯的一个错。因为上考场拿到卷子的时候略傻眼,它是有考去年的题的。但这在后期被我直接过了,这是一个教训,望汲取。现当代的话,我复习略匆忙。暑假的时候,我以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为主,这也就是我的现当代笔记的底本了。这本看起来还是挺轻松的,后来我看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实在太厚了。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看了,并进行了补充。现当代我从来没有背过书,就是结合着师姐的那份资料然后去翻看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因为现当代在初试中比例毕竟小,但通过今年考题也会发现似乎不按常规了。像翠姨是谁,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可是当你系统地整理过现当代之后,还是有话可以蒙的。这也可以看出现当代的容易之处。后来当代时间更匆忙了,甚至我都没有看孔本,主要结合师姐的资料重点看了王庆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相关内容。相信我,永远不要试图押题,把知识掌握好才是王道。像有部作品,也许并没看过,可是知道他是哪个作家的,哪个流派的,不一样有话说吗?大综合,我是9、10月份才开始的,文艺学可以提前翻翻课本的,毕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可以在学古代累了的时候看看,有个印象。文艺学的复习我是以课后题为主,通过我的笔记你也会发现我是按课后题来整理的。这点想小小抱歉一下,后期因为时间匆忙,所以后面的答案只有大纲了。第三遍的时候我结合真题可以做到大概判断出要考什么了。这也就是我加星号的部分了。此时,我开始画大纲,然后尝试回忆答题要点。这门课只要理解了就好说,摆上答题要点然后写自己的理解。语言学对我而言是最容易的一门课了。很奇怪就是学起来莫名的上劲,而且大三上学期也刚学过,但葛本的这个容易太多了。你会发现课本本身就很有条理,于是我是以课后题为主,整理的笔记。关于这门课,就做笔记时看了书,后来都是直接背的自己整理的笔记。你会发现,这门课很有特点:重点内容考了一遍之后还会重复去考。大概就是这样吧,多有不到之处。如有疑问,尽可问我就好了。课本和真题是最好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是用作你补充用的。考研没有捷径,努力后的收获才是王道。我不是一个多优秀的人,无数次想放弃却也坚持到了最后。所以,加油~愿你成功!
剖析宁夏大学中国文学考研试卷:何种情况下150分的卷子会考0分?如今各大考研院校的考研成绩大都已经公布,在网上有不少晒了高分的考生,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考生分数考得很差。但即使再差也不能考到0分吧?中国文学的考研试卷满分是150分,但是有考生却得了0分?宁夏大学是不是在故意压分?宁夏大学压分的话题持续发酵,热度只增不减!顺带着其他的一些压分院校也浮出水面,不少考生在查到考研分数之和,和自己估分的差别太大,所以一直难以接受压分的事实。但是对于宁夏大学中国文学科目竟然有0分的情况,确实让人吃惊!剖析宁夏大学中国文学科目:到底何种情况下150分的卷子考0分?对此,宁夏大学给了官方回复:“部分考生该科目成绩为个位数以及个别考生成绩为0分的情况属实,试卷评阅组评分、核分无误。”并声明会将复核成绩的结果公布出来。意思是宁夏大学在评分上没有问题,考0分的同学也是他们本该得到的分数!但如此说法让人难以信服,我们不妨来扒一扒这次宁夏大学的考研试卷!到底什么情况下,考生能把满分150分的卷子考0分!宁夏大学中国文学科目故意压分?考研初试的0分是如何考出来的?试卷第一题简答题,八个题目,分别是竹林七贤、说话四家、丁西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精神大讨论、花间集、鲁迅笔下的三种时代、燕山夜话。稍微准备过文学考研的人都应该多少知道一些文学基础,像竹林七贤、花间集这种非常简单而浅显的名词解释即使不会,也能写出一些沾边的东西来。竹林七贤是正始文学的代表,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随便写出一个人的名字来救不会不得分,所以0分无从谈起。而简答题的花雅之争和唐传奇,在文学史中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稍微准备过的同学都会对此有印象,不可能一点都不会写。这两题就有30分,随便写写也不可能不得分啊!更何况,既然考生是准备考文学的,一张试卷内不可能都是他不会的内容吧?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考生考过这份试卷,发现该试卷的不少题目是来自往年真题的原题。而且往年的考研真题他们都做了比较标准的答案,特地背诵过,这样的话再答上去,没想到考得分数也是非常低,这就让很多人难以释怀了!若是这样的话,那么考0分的可能只有以下两种可能!01、考生出现缺考现象,中国文学这门课没考!每年考研都会出现考生缺考的情况,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少人觉得前面的科目考差了,很可能就会放弃后面的科目。对于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想考0分并不容易,特别是像中国文学这样的文科类科目。只要考生答题了,答到了知识点,按照标准的评卷方式,都会给分的。但是考生缺考了,那么这门考试的结果肯定是0分。不过只要考生按照考试流程参加考试,写满了答卷,不可能考到0分的!02、学校压分严重,故意给的0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所报考学校的老师在阅卷时,过于严格,故意将该给的分不给,该给高分的给低分甚至不给分,这就导致那些本该考高分的考生考得非常差,甚至出现0分的情况!而这就是考生之所以质疑学校的地方,要是真的是故意压分导致考生得了0分,那么考生真的是非常寒心了,多年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其实不光宁夏大学压分了,今年很多高校也被爆出有压分的嫌疑,有报考陕西师范大学的考生也说自己专业课出现0分的情况,但像宁夏大学这样做的那么明显的还是头一个。而其给出的说法不能让人信服,故意压分的结果无非是为了争抢名校本科生的优质调剂生源,但是很多人说其吃相太难看。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未来报考该校的考生会锐减,甚至各大专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额,考生不敢再报考,学校也因为没有生源而饱受损失,这肯定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你今年报考的大学有出现压分的情况吗?如果你觉得你的考研初试成绩有异常,你觉得复核成绩有用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文学院重点发展、具有相当学术实力的学科之一,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前辈著名学者谢无量、冯其庸、吴文治、蔡钟翔、朱靖华、成复旺等曾在此工作多年,辛勤耕耘,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通过自身建设、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古代文学专业已经建设成一支学术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这支学术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5岁,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9人,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2项,出版数十部学术专著和数百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本专业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古代文论五个研究方向。前四个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为相关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等。古代文论研究方向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人才。对外交流及其他本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曾经出国讲学或与国外学者、港台学者进行过合作研究。六、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中国古代作家研究古代诗文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古代词曲赋研究古代神话研究海外汉学研究古代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学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美学专题研究《文心雕龙》专题研究先秦诸子与中国人文精神庄子与中国文论道家与道家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毕业生去向已经毕业的学生多数留在北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或担任公务员。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26中国文学基础851中国文学史复试: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外语学制三年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面试60分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if !msEquation]-->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2020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0 50 90 90 3652020年进入复试15人 最高分4187 最低分3692020年推免录取了6人2020年统考录取了11人(最高400 最低366)一名少干计划参考书1、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四卷(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有部分考题内容未收录,比如斯特林堡)《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更推荐这本)4、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西方文论《西方文论概览》,杨慧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专业一:中国文学基础(626)一、简答 10分*51. 花间集2. 还珠楼主3. 文学批评结构主义4. 莫里哀5.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论述 25分*41. 试论南北朝乐府诗艺术特征及文学史影响2. 结合实例,论80年代“改革文学”的叙事原则和美学特征3. 结合作品,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影响4. 结合实例,论文学批评的历史性与超越性专业二:中国古代文学(851)一、名词解释 10分*51. 《荀子》2. 司马相如3. 庾信4. 白朴5. “小说界革命”二、简答 20分*21. 杜牧诗歌创作与艺术特色2.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三、论述 30分*21.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内容特征与影响2.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与影响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初试一、关于知识储备(内容)1、教科书我自己笔记里的知识部分是以袁行霈老师的红皮文学史为主,补充进了游国恩老师的黄皮教材,然后还有其他的自己看过的一些文学史书籍融在一起了,我觉得这样才可以避免一叶障目的情况,具体都写在第三部分参考书目里。2、文学作品原典大家可能都有看过原典作品之后转眼就忘了的经历,建议大家可以在读作品的时候,起码做两点笔记:a这个作品非常突出、令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句子b你当时读这个作品的思考所以我自己的笔记本就是融合了两种教材的知识+关于作品的笔记写在了一起,不仅利于记诵,而且每次看也会有新的体会呀。关于书面表达(形式)首先我认为答卷子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场考试,考察你的基础知识、学术能力,但作为一个文学生来讲,这也可以当做一次文学交流的平台。所以我觉得好的书面形式对于一个文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理由去留心留意的。其次我本人平时也比较喜欢写诗写文章,所以我自己把答题和写文章结合起来来看待了。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1、结构比例我自己的想法是,这既是考试,也是一次交流与表达,所以我觉得在答题的时候,除了基础知识的陈述,也可以稍作引申,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大致是基础知识七成八成,自己的思考占两成。(下一段会举例哒)2、风格文学生,关于考试卷面的表达,我认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深刻之,可以富艳之,可以广博之,等等,每一种风格都可以构成不同的答题思路。比如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卖弄(?)文采,喜欢铺陈抒情,经常自己骈四俪六的,但是不管什么风格,我认为考试中“分析”必不可少的,可以层层深入与递进从而展示出自己的学术能力。可以比较(横纵,横是同时代,纵是发展流脉)、可以考析(依据版本文献学),等等等等,大家可以看一下老师的论文,很厉害很厉害!这里我可以没有保留滴写一下我的行文思路,给大家做个参考,请大家别笑话我呀(*^▽^*)比如答20年题目易安居士前后词风变化的时候,我的大体思路是:第一段一句话引:先言文学史对易安居士的评价“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云云,可见易安居士文学史地位之高,这样形成了对易安居士本人大体定位(我们对她在文学史上大体是如何认识的);第二段述:但是,将二李并列不仅是说地位的推崇赞美,细想来,二李并列之因有很多,比如此题我要谈的就是李后主和李易安前后风格都发生变化的相似处。+谈易安前后词变化之基础知识云云(这一段是全文主体与重心,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第三段则简析:从易安一个人挖掘横向时代缘由:其实易安是南渡词风变化的重要代表,朱敦儒叶梦得等亦都是如此,他们都是北宋向南宋时代变迁的反应与呼喊;第四段则发散:可言情叹之或可拓宽学术视野,只需两三句一扫即可,千万不要多,如可以有江山之助的引申(地域文学的学术视野,因为易安居士从北入南),对文家史家之痛的思考(文士之心自古而然,屈子庾子山易安都是如此)都可以。这样这个行文结构对于我自己来说,既进行了我真正想法的表达,但又不至于太乱或者太华而不实,既比较有章法层层递进但又不至于八股。3、引用其实“引用”在一个文学试卷的卷面上我觉得是完全有理由的。对于文学作品原典的引用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而对于评价性引申性的引用则是鼓励的。比如答刚刚李清照的题目,对于她的诗词的引用诵写必不可少,你不能全篇妙笔生花结果最后一句其本人诗词都没有;而对于对她的评价、对宋词的评价等等,都可以写下来让你的论述更坚实更欣美。这部分我就不细说了,写入参考书目里啦。关于参考书目1、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版)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版)游国恩 萧涤非 等主编《中国文学常识》郑振铎著《插图版中国文学史》郑振铎著《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2、作品原典:一本作品选应该是必看的,我看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川大学出版社的;除此之外,大家结合自己情况看就好,我自己看过的风骚庄三曹等等就不列在这里了,注意如果动不动就忘了的话一定要做笔记呀!3、文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必看)《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顾随先生诗词笔记》《唐宋词十五讲》《唐诗杂论》《人间词话》(很多都忘了)4、文化历史:如果有跨考的而又对于这一块比较模糊的同学,可以提供一个方向吧也算是:民国的很多先生的学术都很不错,顾颉刚先生、陈寅恪先生、牟宗三先生的书等等。5、文献学:感觉最近几年老师对于古典文献学还挺重视的,我自己是从网上整理了一下,但其实可能还是平时就积累一些更好。②复试A牢固知识:其实复试是很考验平时积累的,比如这次面试老师问我谈谈对朱熹的理解,我先从微观、教材角度,回答了他在南宋文学批评史理论史上的影响,然后第二从宏观、思想史角度答他在经学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虽然我也答得不是很好,但是就是还是提醒大家,出了这样细节的问题还是要把知识掌握牢固的B 自我介绍准备:自我介绍多种多样,但重点有二:一是准备好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说我喜欢宋代与王安石,老师就会问我你看王安石文集的哪个版本?二是把本科期间的学术活动好好准备一下,比如参加过的大创、发表的文章还有学年和毕业论文,你觉得拿得出手的都说一下。我把我这些介绍了,然后之后老师提问环节就问到了我的一个省级项目,这样有备而来的话也是和老师交流、沟通的一次机会。C 精神状态:我觉得可能有人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但没有人不喜欢自信的人,面试的时候自信并且谦虚一些,是很有必要的。③时间安排和记忆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考虑,我主要就是多轮复习滚动安排之类的。反正保证自己一定记住了就可以。我是7-9月整理古代文学笔记、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笔记,并完成政治英语一轮学习(基本都记住了);10月-11月中旬二轮复习(确实记住了);十一月中旬到考试第三轮复习(保证绝对记住了),这种?_(:3」∠)_反正能记住就行。我的记忆方法是理解记忆和照相记忆、精准记忆结合,比如该背住的必须记准,像是俄国文学中的作家和作品中的名字,一定得记准,而古代文学中的一些俗文学作品则要记清,比如明代戏曲等需要有意识划清。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中国语言文学近几年比较火,从同学们的咨询这个专业的数量就能看出些端倪。人家火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自身有一定软实力,未来就业面又广,可不是受人追捧嘛。回复问题的时候,小编也告诫大家了,就业面广,说明要了解的知识也多,除中国语言文学类本专业之外,要博览群书,积累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人物传记等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增加阅历。还要多加创作,有创意头脑和想象力。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高薪的万金油一定要有沉淀和积累,小伙伴们可千万不能光看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报考一个专业之前,要多了解,多分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语言文学类都有哪些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七个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就业前景如何中国语言文学类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每个能力的研究方向和就业面又有具体的细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文艺学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就业方向: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创作、评论、编辑、科研与教学工作;或从事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就业方向:从事报社、出版社等单位的相关工作;或在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在学校任教师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就业方向: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就业方向: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就业方向: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就业方向:从事教学、科研、出版、传播媒体、文化机构、公共事务、企业文化等工作,或从事创作、评论、策划等创造性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些还可以进入企业担任技术开发人员,比如多文种网络应用软件与信息机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就业方向: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宣传、文化和涉外企事业等部门从事与本学科相近的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担任国企或外企的高级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培训等工作。中国语言文学院校推荐A+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A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B+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B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古代文学类(重点标记为必读或推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必读)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四卷本(比较基础,文风亲民,适合跨专业考生打基础用,个人感觉袁书已经完全囊括其内容了。但其内容排布和文学史脉络思路非常清晰)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多卷本(配合袁教材使用,所选多为重要文学作品,适合用来背诗,但只读上面的作品是不够的)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两册(必看,古代文学方向必须买两册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单册版,内容不够,不推荐,只适合其他专业复习基础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适合跨专业学生了解文学答题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拿来当题库,但答案比较基础,不够深入)许结《古代文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的一套书,以理论引导+名家论文的形式结撰而成,所选的论文也很有代表性,强推此书)齐鲁书社《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适合基础复习,适合其他专业用来复习中外文学基础)中外文学基础类:齐鲁书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适合基础复习)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薄薄一本,理论性比较强,举例较少,里面出过几次真题)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我读过的西方文论中最全面的一本,买这一本就够了,内容非常丰富,但非常耗费时间,跟考试出题方向不太符合,不建议精读)童庆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书大同小异,可以参看,配套的习题辅导还可以)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必读)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非必读,可以看看,配套的习题辅导还可以)《外国文学作品卷》(上下册)(看着玩的)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必读,不用多说了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更深入,选择的视角也值得一看,推荐)丁帆《中国新文学史》(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版文学史,观点和视野比较新,脉络非常清晰,推荐)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帮助巩固现代文学脉络用,非必读)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必读,但个人不喜欢其行文风格,主观性较强)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个人更喜欢这一版当代文学史)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随便看看,民间文学总结好名词解释就可以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读原典、作品,读论文、研究著作(尤以北大老师的著作为主),课本的选择只要够用就好(每个方向2本左右即可)。可以去图书馆看书的朋友们,放心大胆地去找书看就好。
今年,宁夏大学出了个压分门事件。宁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公布后,不少考生发微博称“宁夏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故意给低分”。之后,宁夏大学通过社交媒体对考生质疑进行了三次回复。根据最新的回复,相关调查组认为:教师阅卷紧扣“评分参考”,按照得分点严格给分,前后尺度一致; 0分、个位分试卷是考生未答题或答题错误导致;试卷核分无误。那么究竟中国文学是何方神圣,竟令无数考生竞折腰。小编详细搜集了宁夏大学中国文学近三年的考研情况,以便各位网友、愤青、键盘侠、青年导师、人生导师、知乎大佬等等更能清楚的了解这次压分门事件。01哪些专业将中国文学作为考试科目根据《宁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和 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的考试科目包含中国文学。其中,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中国文学科目指定的参考书为《中国文学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袁行霈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三版 ),朱栋霖主编。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之前,仅有中国语言文学的考试科目包含《中国文学》,其参考书目和2020的相同(仅仅是版本不同)。02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及分数宁夏大学研究生网站只提供了2017年以后的第一志愿考生上线情况。因此,这里只讨论2017-2019年的第一志愿考生上线情况。2019年,学科教学(语文)和中国语言文学都将《中国文学》列入考试科目。学科教学第一志愿上线人数24人,其中双少生4人。普通考生最高分358, 最低分 316, 平均分 332。双少考生最高分313, 最低分252, 平均分282。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上线19人,其中双少生12人。普通考生最高分380, 最低分339, 平均分363。双少考生最高分293, 最低分249, 平均分284。2018年,只有中国语言文学将《中国文学》列入考试科目。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上线4人, 其中双少生1人。普通考生最高分380,最低分339,平均分363。双少考生最高分333,最低分333,平均分333。2017年,只有中国语言文学将《中国文学》列入考试科目。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上线10人, 其中双少生2人。普通考生最高分376,最低分339,平均分 353。双少考生最高分281,最低分253,平均分267。这里有必要解释下什么是双少考生。 双少考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少数民族考生;第二,必须在民族自治区域就业,录取类别为定向培养。03招生和调剂情况2019年,宁夏大学计划招生、调剂名额、实际招生情况。计划招生人数:学科教学 27,中国语言文学25人。一志愿上线:学科教学 24人,中国语言文学19人(双少生12人)。调剂名额:学科教学28人,中国语言文学 24人实际录取人数:学科教学41人(一志愿被淘汰3人,其中2人为双少考生),中国语言文学32人(一志愿淘汰8人,其中8人为双少生)2018年,宁夏大学计划招生、调剂名额、实际招生情况。计划招生人数:中国语言文学25人一志愿上线:中国语言文学 4人 (双少生1人)调剂名额:中国语言文学 28人,实际录取:中国语言文学29人(一志愿没有人淘汰)2017年,宁夏大学计划招生、调剂名额、实际招生情况。计划招生人数:中国语言文学36人一志愿上线:中国语言文学10人 (双少生2人)调剂名额:中国语言文学 24人实际录取:中国语言文学28人(一志愿有2人淘汰,其中1人为双少考生)宁夏大学的中国文学考试影响的主要是报考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的考生。由于,学科教学(语文)在2019年之是不考中国文学的,我们仅仅讨论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考试、调剂、录取情况。根据2017-2019年宁夏大学的官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四个结论。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过线的普通考生不超过10人,其中2019年有7人,2018年有4人,2017年有8人。注意,这里是普通考生,区别于双少考生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过线的普通考生复试淘汰人数极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双少考生被淘汰。中国语言文学第一志愿过线的普通考生和双少考生的分数差距巨大。2019年,普通考生比双少考生高79分,2018年,普通考生比双少考生高30分(这一年,只有1名双少考生上线),2017年,普通考生比双少考生高86分。中国语言文学发布的调剂名额和一志愿上线人数之和大于实际录取人数。关于宁夏大学是否故意“压分”以及打压一志愿考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判断。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战国策》纵横家辞令“敷张扬厉”形成原因。2如何理解唐人对六朝文学的批评。3《词曲类二 梦窗词》曰: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艺概》亦云:梦窗,义山也。谈谈对此理解。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以《魏风 硕鼠》《秦风 黄鸟》《小雅 雨无正》体现的题材类型分析《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论杜甫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接。3脂砚斋称《红楼梦》尽得《金瓶》壶奥,有人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
中文考研怎么选专业?考研选汉语言文学专业,错。“汉语言文学”是本科阶段的专业名称研究生阶段并没有这一专业而是统称“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大类下分8个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都属于语言类这两个专业有些学校的初试考查内容一样比如北京语言大学都考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分值不同)再比如南京大学都考615文学和935语言及论文写作所以虽然是语言类专业,但是有些学校只考语言学内容,有些带一些文学(文艺理论、文学史等),有些主要考文学甚至写作。因为院校都是自主命题,考查内容差异很大,需要提前确认。要是擅长逻辑推理、数据分析,对语言的演变、语音的发展规律等语言学知识感兴趣,但是文学素养不行,不擅长写作,那出题风格类似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就要谨慎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都属于文学类同样,他们的考查内容也有很大的交叉甚至完全重合比如复旦大学,两个专业都考查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和808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再以南京大学为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考查的依然是615文学和935语言及论文写作(这4个专业初试没有差别,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另外也要注意,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但是不同院系都有开设,考查内容可能不同,考取的难度也不同。比如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查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和808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但是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却考查703文学理论和804中国古代文学。这两 个学院的录取人数也是不一样的,2019年古籍整理研究所只招收1名统考生、1名推免生,而中国语言文学系招收3名统考,3名推免。除了以上四大类,还有一些相关专业也可以选择,比如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病理学等。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下分的一个小方向,是学硕,相对应的汉语国际教育(汉硕)是专硕,一般来说专硕招的人更多。开设汉硕的学校越来越多,北大2019年统招名额20个,北师2019年共招125人(75人推免),南师2019年招45人,相对学硕招生人数来说汉硕要好考一点。计算语言学作为一个计算机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有些学校借助语言优势,更多从语言方面去研究计算语言学,比如北语;而北大、清华计算机实力雄厚,研究也会更全面、深入一些。除此之外,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病理学(属文学大类)和华东师范大学的言语听觉康复科学(属于教育学大类)也是新兴的研究方向,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很少。北语的语言病理学是和美国北卡的中央大学合作办学,实行2+2联合培养的方式。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全套]2021年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书+打印版]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大、南开等)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图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3.参考教材配套题库[题库+打印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王逸<乐府古题要解>慢词熊龙峰小说四种二、论述题论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表达特征论述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作家论述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论论述<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并给出评价参考答案1.王逸答: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楚辞章句》作者。曾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著有诗、赋、诔、书、论、杂文等多篇,后人辑为《王逸集》,多已亡佚,唯有《楚辞章句》流传下来。其《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该书保存了屈宋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其中包括王逸自己哀悼屈原之作《九思》。《楚辞章句》对于《楚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通行的洪兴祖《楚辞补注》就是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补注而成。2.《乐府古题要解》答:《乐府古题要解》为唐代吴兢撰,分上下二卷。有明毛晋汲古阁据元刻所刊《学津讨原》本。吴兢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内容考证翔实。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征引吴兢对乐府古题的诠释,内容全同于今传本《乐府古题要解》,却都标明是录自《乐府解题》。故或郭茂倩将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书名误记为《乐府解题》,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又称《乐府解题》,两者原本就是同一部书。《乐府古题要解》对研究汉魏六朝乐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慢词答: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柳永是唐五代以来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对慢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周邦彦、姜夔等人也多创作慢词。4.熊龙峰小说四种答:《熊龙峰小说四种》指明人熊龙峰编刊的话本小说。熊龙峰曾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王古鲁校注本,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该书收录四篇小说,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坠传》。其中《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有“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他三种则是从版式行款书型大小完全相同等情况来判定它们为熊氏所刊。《熊龙峰小说四种》保留了较早的话本小说刊本,有一定的研究价值。1.论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表达特征答:《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有时相互融合,难以分清,“三言”的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艺术魅力。(1)《庄子》中的“三言”《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2)“三言”的表达特征《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考生首选官网,请收藏才聪学习网,可获取更多相关考试资料!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网上看各种经验贴,想在各路大神的经验分享里,找到一点经验,找到一点安慰,也找到一点自信。而一转眼,如今我已准备收到录取通知书,坐在这里,想要说点什么,好像又不知从何说起。说实话一年前的今天,我总觉得自己经过一年的考研路,定有千言万语,一吐为快,可现在真要码字分享,却又像是在整理很琐碎的东西,需要慢慢回忆……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双非一本,一门神奇的工科跟艺术科结合的专业,啥都要学,学完啥都不懂的那种,最后混了个工学学士学位,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点啥。大三的时候就萌生了考研转专业的念头,在此之前我已有无数其他的念头,最后都不了了之,我本以为考研也一样,不过昙花一现,没想到却是我唯一能坚持下来的想法,大概这是注定的归宿使然。那个时候觉得文学挺有意思,而且比起其他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也比较好考,加上我自认为有一丢丢的语文学习天赋,相对来讲胜算大一些,因此选来选去选择了华师大的古代文学专业。但真正实施这个考研复习(应该说是学习)大概是从毕业以后的七月份左右才开始,在此之前,我只看了两册中国文学史,且一脑袋浆糊,其余的参考书都没有开始翻开。整个2018年身边发生了很多事,由于毕业设计和家里事情的原因,整个学习过程留给我的只有大概五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要学完古代汉语两册、现代汉语两册、中国文学史四册,现代文学三十年一册以及其他相关参考书,总共大概十几本书,以及很多年都没有怎么涉及过的政治N本书,本来我以为凭借我感人的记忆力,中国文学史四大册我能记住一册都谢天谢地了,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居然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有书都背完了,而且还过了将近四遍。所以现在开始准备考研的朋友也不要慌,相信自己,你就是奇迹。接下来说一说各科的复习过程。古代汉语部分,除了高中学到过的一些古文还能比较熟悉以外,其他的篇章我基本上翻开每页,都有一堆字是不认识,需要查的,这个过程刚开始很崩溃,但只要第一遍仔细阅读完,再看第二第三遍,速度就很快了,而且你能通过先秦诸子散文,语录等去了解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过程也并不怎么枯燥。对于我一个外行大水货,最困难的还是语言学基础的考试,古代汉语里的通论部分,现代汉语里连拼音都有各种讲究考法,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一脸懵,想想从小学一年级学到现在的汉语拼音,有一天居然能够在教科书上系统呈现到你觉得自己仿佛不会汉语,我当时的崩溃确实有些难以言表。但是我个人遇事恢复的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学习上的门槛,只要下定决心为了胸中大海,为了以后能和更专业的人讨论春暖花开,这挫折仿佛缩小成了一个质点,在偌大的理想参考系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上网找了各种网课,终于逐渐搞懂了汉语的发音,列成了一个个表格帮助记忆,后面关于字、词、语法有了前车之鉴,就比较容易了。关于文学史部分,除了要学从先秦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古近代文学史,还要学新文化运动以后到将近解放之前的大概三十年总有的现代文学。对于一个曾经的理科生,要我分清楚近代还是现代都很费劲,别说哪个时期有哪个作者他们的作品背景作品思想特色是个啥。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堆繁杂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中,我终于筛选出比较符合我思路的书,按照每一册书的内容,整理出来了一个框架,罗列朝代,作者,作品大致内容和特色赏析,中间补充了一些背景以帮助理解。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偏向于动笔,尤其是第一遍过教程。可能也源于我自己属于笨鸟先飞的勤快型人物,无论任何科目,甚至以前学的高数大物电工机械,我都习惯于用一个相应的活页本,将其知识点罗列成框架,然后将其和可能考的重点题目整理在一起,虽然第一遍会很痛苦,但是整理了完之后印象就比较深刻,第二第三遍复习起来时间就大大缩短了。整个考研过程的复习我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在过完第一遍教科书,即将十月份。从十月到十二月中旬两个半月的时间,我将大概几千页的书,能快速过上三遍,也是得益于我的这份框架,最后配合真题来看,就事半功倍了。不过我今年的考题跟往年大不相同,我凭着一些努力和更大的运气,专业课的分数较为平庸的过了分数线。至于政治,这个我真的没有什么有效的经验,仍旧整理框架,配合着网课发放的一些教材,但是毛中特部分背起来还是很吃力。我政治准备得比较晚,是从十月份才开始刷肖大大1000题,后来发现时间实在来不及,配合着网卡把它们听完。后来考试的时候证明了我这个选择题复习得确实不行,反而是临时抱佛脚,在12月份才开始狂背,考研前天晚上还没有背完以至于睡不着的大题,给我赢得了较多的分。政治最后六十多分,虽然和同期进入复试的大神大概相差了十分左右,但已经是我竭尽所能取得的成绩了。到了英语英语,因为我自己大学四年没有松懈过对英语的学习,所以在考研时间比较紧张的这个过程,我几乎没怎么放时间在英语里,就是每天保持背几十个单词,刷两篇真题阅读,然后再看一篇题源外刊阅读,每天复习的总时长大概是一小时左右,最后却是英语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英语一的80分让我总分在初试里,保持了一个相对靠前的排名。事实证明,长时间的积累学习,终将会为你带来惊喜。最后再说一下我大概的时间安排,我是在家复习考研,没有参加工作,五个月来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复习时间(除却将近半个月的外出旅行时间)每天差不多十点起床(这个真的很罪恶,但我真的起不来=-=)十二点左右睡觉,除却吃饭追剧洗澡四个小时左右(追的剧是对近代史有帮助的讲关于毛主席和邓爷爷的一些自传式电视剧,还有一些…当下比较火的其余电视剧,劳逸结合)其他时间基本就是学习,困了就起来活动一下,大概能保证八个小时左右的复习,英语一小时,政治一个半小时,其余都泡在专业课里,一度我以为我这种学习时间比较紧迫,过程比较堕落,但好在效率比较高,还能保证学习质量。就这样一路到十二月中旬,考政治的前一天去学校踩点之后,就开始一直狂背政治,因为始终没有背完而睡不着,到将近第二天五点,才迷迷糊糊睡过去一小时,六点起来去考试,一天下来,居然精神也比较抖擞。经历了第一天的考试,第二天就相对淡定,晚上也睡得比较安稳,结果却是考得比第一天还要不怎么样=Q=,所幸今年考题出得难,大家分数都比较低,我靠着英语偏门,一脚挤进了各位大神之中,获得了复试名单里的一席之地。复试复习过程也比较曲折,名单出得比较晚,在此之前我其实对自己的成绩并没有太大信心,但也买了参考书来看,两本加起来大概一千页左右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整个二月份都是草草翻了一遍,还好通过以前的同学认识了很好的上一届学姐,分享了很多经验,让我没有迷失在一页页有很多字不认识的文学批评史里。仍旧是那个抓重点列大纲的方法,把每一章的重点人物重点批评史的观点罗列出来,自己再去写一些相关的分析,再把相似的(比如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到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韩愈的不平则鸣)等这些放在一起,整理出自己的观点,这个确实也对我的复试帮助很大。至于英语,仍然没有花太多时间,就是准备了一篇自我介绍和保持每天外刊的阅读,而本次英语面试也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然后考研到此结束,考研成功对于我而言并非是在无涯的苦海里终于上岸,而是我终于能在理想的大海里畅游。在此,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学姐,以及支持我的家人,也祝福2020年的你们,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桃花桃花65,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学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