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戴家权:目前全球的原油需求仍处于复苏进程当中当是时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戴家权:目前全球的原油需求仍处于复苏进程当中

来源:金融界网  金融界网4月7日消息 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办。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去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石油市场、石化产品的复苏也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亮眼。戴家权认为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阶段,总体上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7%,除中国继续低速增长外,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戴家权指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链严重过剩,现在属于市场再平衡阶段。从需求来看,去年全球原油需求平均降幅达900万桶/天,而在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去年4月份,需求降幅达到2200万桶/天,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创了历史新低。  戴家权还指出,对于下游的石化产业而言,作为龙头品种,乙烯装置全球开工率普遍下降,但其降幅远小于整个炼厂的开工水平负荷的降幅,且全球石化产品价格走势显著好于原油价格走势。  对于后市,戴家权认为,首先,整个能化行业需求的复苏特别是成品油复苏依赖于疫苗的进展,“从全球疫苗的进展来看,我想是偏乐观的,全球近200多种疫苗都在加快验证和使用”。其次,今年经济恢复和增长在疫苗趋于乐观的情况下也将偏乐观。最后,宏观层面上宽松的环境对原油价格的走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从投资角度而言,戴家权指出,“当前原油价格相当于、甚至低于去年年初水平;从更长时间周期看,原油价格相比于历史高点显然要低。从实际的资金动向来看,资金在涌入原油,总的持仓水平也在创新高。”不过,戴家权也指出,在市场再平衡的阶段,油价不具备再次大幅冲高的基础,当前60美元附近的价格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预计全年原油价格大致在60-70美元之间波动。  对于全球原油需求趋势,戴家权表示,如果说金融、宏观面的因素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性,那么供需格局的趋势就决定了原油价格变动的趋势。目前看,全球的原油需求仍处于复苏进程当中,但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国作为去年拉动全球原油需求非常重要的动力,今年需求增速会比去年低,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减弱。”戴家权说。

废丝栋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戴家权:全球石油需求总体料修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7%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在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去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石油市场、石化产品的复苏也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亮眼。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阶段,总体上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7%,除中国继续低速增长外,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中证网)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一贯

中石油经研院:预计2021-2025年国际油价运行中枢为60~70美元/桶

4月16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全球油气市场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发布会现场 (谢玮 摄)过去一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石油石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5%,全年能源相关投资大幅下滑近20%,新发现油气储量同比大幅下降30%,世界石油供需降幅和库存创历史之最,国际油价首次出现负值,呈现先跌后震荡回升态势。2021年以来,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使用,疫情正逐步得到遏制,油气行业也将有可能进入复苏回暖阶段,预计国际油价同比上涨,布伦特全年均价在62~67美元/桶。同时,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后续行动将逐步推开。报告认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石油需求恢复增长之后增速将逐渐放缓,石油供应能力保持充足,国际油价将维持中低位水平,预计2021-2025年运行中枢为60~70美元/桶。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区域消费结构、供应格局以及贸易和投资模式都将不断调整。“十四五”期间,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3060双碳”新目标下,我国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预计“十四五”末,石油需求将逐步接近7.3亿~7.5亿吨峰值平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5年达4200亿~50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国内原油产量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达2350亿~250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能力大规模提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华林在致辞中说,能源行业面临重大转折,全球能源结构向环境气候友好和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安全、低碳、高效正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宣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面对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中国石油2020年主动应对低油价挑战,取得了好于预期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国内外油气生产实现了“三个1亿吨”的历史性新格局,即国内原油年产量保持1亿吨以上、海外油气权益当量年产量保持1亿吨以上、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油当量并首次超过原油。“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以“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为价值追求,大力实施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和绿色低碳五大战略,着力做强做优,到202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50年左右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能源公司。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余国介绍,《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连续13年发布。报告立足中国、统揽全球,通过跟踪国内外油气行业及油气公司发展动向,形成对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态势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本次发布会上,《行业报告》主编、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朝全和姜学峰携主创团队,分别从油气市场、公司战略、能源政策、油气生产、投资环境、国际合作、转型发展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业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分析点评。报告核心观点:关于石油市场2020年新冠疫情把世界经济和油气行业打入低谷,世界石油市场创下多个令人记忆深刻的“历史之最”或历史新低。布伦特-WTI期货价差明显收窄,布伦特-迪拜原油现货价差年内大部分时间倒挂。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独立性初显,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的地位进一步稳固。新冠疫情和OPEC+产量政策仍将是影响2021年世界石油市场的两大核心因素。综合判断,世界石油需求恢复性反弹、OPEC+继续进行有效的供应管理,世界石油市场基本面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改善趋势,支撑国际油价反弹,但剩余产能处于高位、库存水平仍然偏高及上游成本的下降将制约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基准情景预计布伦特年均价为62-67美元/桶。在世界石油消费大幅下降时,我国石油表观消费却实现快速增长,总量达到7.02亿吨。中国炼油能力增长至8.7亿吨/年,经营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国内石化行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突出贡献。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GDP增速达到6.0%以上,将有效拉动中国石油市场的复苏。关于天然气市场在经历了2018-2019强劲反弹和屡创新高的发展后,2020年全球天然气产业链遭遇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双重冲击,主要市场指标呈现“三降两缓一停滞”。天然气项目投资遇冷,全球天然气贸易受较大冲击。但年末受冷冬气温影响,主要市场需求明显回升。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为天然气市场带来的非传统供应安全风险和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值得重点关注。2021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出现强劲反弹为较大概率事件。随着基本面的恢复,全球天然气市场景气度将随之回升,需求侧和供应侧的竞争都将不断加大。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下,天然气仍然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一同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一枝独秀,在全球天然气消费同比下降3%的背景下,中国天然气同比增长7.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工程取得新进展。预计2021年天然气需求增速回升,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家管网独立,基础设施第三方开放的背景下,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效果显现,市场主体多元化,供应能力提升。我国天然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所面临的进口气的安全稳定供应、劣质化天然气资源效益开发、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市场化改革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公司战略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严重打击了油气行业,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遭受重创,产量普遍下降;国内石油公司产量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盈利。国际大石油公司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大幅削减投资规模,及时下调产量目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积极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生产经营稳定,在保障产业链平稳运行、抗疫保供、全产业链深入挖潜、提质增效降本等方面成绩突出。同时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业务,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建议石油企业未来可保持适度的投资弹性,密切关注全球资产重组方面的机遇,在新能源业务发展上合理把控投资节奏,确保转型成功。关于国内政策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推动能源转型。2020年,坚定不移地推进了矿权、成品油出口等环节开放,稳步推进能源法制建设,走出了一条“低碳化”“市场化”“法制化” 的发展之路。展望“十四五”,面对内外部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等问题,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油气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深化以炼化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按照“双碳”的目标要求坚定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公平开放”“高效高端”发展,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关于油气生产2020年,全球上游投资大幅下降30%,投资规模走入近10年来的低谷。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均陷入低迷,油气发现数量和新增发现储量大幅减少,新发现油气储量同比下降30%。投资者对上游项目开发更加慎重。同样的疫情和低油价下,中国的勘探开发相比国外油气勘探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按照国家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要求,企业调整投资策略,有效控制成本,油气产储量双双增长。全年新增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13.2亿吨和1.29万亿立方米的高峰水平;油、气产量分别达到1.95亿吨和1889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和8.9%。展望2021年,随着油价逐步稳定,全球上游投资将触底回升,下半年工程技术市场回升效应也将显现。中国油气勘探生产按照七年行动计划保持加速状态,油气产量有望继续提升。预计原油产量1.98亿吨,天然气产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大关,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将更加注重效益增储以及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明。 关于海外投资环境与国际合作新冠疫情和大国博弈使得国际社会秩序混乱,全球治理体系破坏,全球经济严重衰退,能源行业遭到重创。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油气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整体朝更趋宽松方向发展。2021年,海外整体风险呈上升趋势,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最主要的风险。未来,全球油气行业投资风险大小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新政策的出台,我们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改善不应报过高期望。2020年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看,在坚持低成本发展和审慎投资策略下,储量稳中有增,产量略有下降,资产优化和企业间项目流转获得新突破,海外LNG产能建设和炼化项目合作成为新亮点。预计2021年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将延续2020年态势:在战略上,经营好现有项目是核心;在业务布局上,天然气项目合作多于石油,下游快于上游。未来3到5年,中国企业将利用油气并购市场窗口期,获得更多优质项目。关于“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改革,促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发展,油气企业必须顺应形势、主动作为,但也应防止跟风,注重根据企业的实际,实现转型中的有效发展。对于油气行业发展氢能,发布会认为,这将成为石油公司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宜积极谨慎推动。氢能与油气产业链的联系天然紧密,国际大石油公司持续保持了对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关注。氢作为二次能源,其角色在于弥补电气化短板、辅助可再生能源更好发展。建议我国氢能发展坚持环保初心,瞄准绿氢,培育市场竞争力;从能源的视角研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突破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多部门协同,持续完善有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破除发展壁垒。建议石油公司及早关注氢能,结合自身优势做好技术积累,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开放式创新,做好示范项目;积极谨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关于“十四五”前瞻过去五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石油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市场基本面总体宽松,尤其新冠疫情给2020年市场供需两侧均带来巨大冲击,国际油价显著低于“十二五”水平。后疫情时代世界石油需求恢复增长之后增速将逐渐放缓,石油供应能力保持充足,国际油价将维持中低位水平,预计2021-2025年运行中枢为60-70美元/桶。过去五年,国际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供应主体更加多元,市场供需宽松加大,贸易活跃度持续提升,国际气价较“十二五”期间下降20%-50%。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区域消费结构、供应格局以及贸易和投资模式都将不断调整,给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十四五”期间,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3060双碳”新目标下,我国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十四五”末石油需求将逐步接近7.3亿-7.5亿吨峰值平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5年达4200亿-5000亿立方米,年均增量超200亿-3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国内原油产量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达2350亿-250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能力大规模提升至1.9亿吨/年。油气行业需进一步努力,以高质量的供应保障体系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编辑:谢玮

红猪

新华财经|中石油经研院:预计2021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将恢复增长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王升、王海军)16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汽油、柴油、煤油实际消费量为3.8亿吨,同比略降;随着新冠疫苗推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1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将小幅增至3.84亿吨。图为《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现场在原油供应方面,报告指出,2020年,国内油气勘探生产企业积极应对油价大跌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力,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和生产,原油产量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95亿吨,同比增长1.6%。而受国际油价走低、国内经济企稳等因素带动,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净进口量达5.41亿吨,同比增长7.3%。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5%,较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原油加工方面,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3.4%至6.74亿吨。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降降低了成本,炼化企业特别是地方炼厂效益总体较好,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炼化一体化项目超负荷生产。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汽油、柴油、煤油实际消费量为3.8亿吨,较2019年略降0.8%。其中,煤油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煤油消费量同比大幅下降13.9%至3318万吨。随着国内、国际航班陆续恢复,预计2021年,我国煤油需求将达3750万吨,同比增长13%,成品油整体需求也将小幅增至3.84亿吨。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炼化产能持续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但优化产业结构的压力不断增加。报告预计,2021年,我国炼化年产能将达9亿吨,原油加工量将达约7.05亿吨,同比增长4.5%。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陆亚晨表示,2021年,我国主要化工产品进口替代将继续推进,减油增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依然较高。预计2021年将是中国乙烯工业史上产能建成投运最多的一年,将有845万吨的乙烯产能投产,总产能跃升至4363万吨,同比激增24%。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产能将达9.8亿吨/年,乙烯能力超6000万吨/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炼油、乙烯生产国。为适应“双碳”目标的要求,我国炼化产业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智能炼厂建设以及清洁技术和新能源的应用。

大人之教

中石油经研院:双碳目标将加速油气行业转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中石油经研院:双碳目标将加速油气行业转型4月16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石油经研院)在北京发布《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中石油经研院在报告中指出,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将引发油气行业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的转型升级将加速。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中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2020年底,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要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等目标。中石油经研院指出,预计2021年各级政府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措施,促进油气行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提高能效,实现绿色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预计油气企业也将加快石油勘探与生产进程,控制成本,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天然气,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并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在2050年前实现;在公司层面,以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为首的大型跨国油气公司,都已制定了个性化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双碳目标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改革、促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发展,油气行业必须顺应形势,主动作为,但也应防止跟风,注重根据企业实际,实现转型中的有效发展。(作者:彭强 编辑:张伟贤)

其问之也

去年全球油气供需出现历史性下滑,中国为何逆势增长?

记者 | 侯瑞宁1去年全球油气供需出现历史性下滑,但中国呈现逆势增长态势。4月16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称,去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估计为130.5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约4.7%,为近十年以来首次下降。其中,全球石油消费量比上年减少870万桶/日,石油供应同比减少660万桶/日,供需降幅均创历史之最。全球天然气消费3.81万亿立方米,降幅约为3%,为21世纪以来首次下降。同期,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增速为2.2%。中国油气消费量仍保持正向增长。其中,石油表观消费量7.02亿吨,增长6.6%;天然气消费量3262亿方,同比增长7.1%。《报告》认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逆势增长,主要与国内经济率先恢复有关。去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发展,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回稳复苏走势,全年经济增速为2.3%,是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去年,全球油气发现储量大幅减少,勘探开发投资大幅下降。《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共获得179个油气发现,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新发现油气储量19.5亿吨油当量,同比大幅下降30%。其中,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同比下降11%,天然气新增储量同比下降43%。超过1亿吨油当量的发现仅有四个,全部位于深海。全球原油产量为4.17亿吨,同比下降7.1%,产量下滑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利比亚、沙特、伊拉克和伊朗。全球天然气产量达到4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6%,产量下滑最多的国家为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埃及、卡塔尔和利比亚。同期,中国的油气产量和进口量均为正向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原油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5.4亿吨,同比增长7.3%。天然气产量为1888亿立方,同比增长9.8%;进口1.02亿吨,同比增长5.3%。这主要与中国推出的“七年行动计划”有关。尽管面临疫情和油价下跌的不利形势,去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仍然坚持了“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去年7月,国家能源局召开2020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强化政治担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油气稳定生产,不折不扣完成好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政治任务。《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原油进口的采购金额同比减少27%,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73.5%,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同期,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2%,将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进口气中,管道气进口476亿立方米,首次出现负增长。去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大幅下降,北美地区降幅最大。《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支出3090亿美元,同比降幅30%。其中,北美勘探开发资本支出下降幅度接近50%。全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921亿美元,较上年萎缩近30%。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霍丽君表示,全球投资者对油气上游项目开发更加谨慎,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减少。这种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如果开发商继续减少新项目的投入,更多未获批的油气项目可能会被取消或者推迟。《报告》预计,2020-2024年,在开发和待开发油气田可有869万桶油当量/日的新增产能,但其中四分之一尚未获批。如果未来五年上游待批项目搁浅,全球油气产量增长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世界炼油、乙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去年,世界炼油总产量升至51亿吨/年,净增为2195万吨/吨,且新增产量主要来自中国。世界原油加工量从上年的8170万桶/日,减至去年的约7440万桶/日,降幅为8.9%。中国是全球唯一原油加工量增长的国家。在乙烯需求方面,世界乙烯需求总量约为1.72亿吨,略增1%。世界乙烯产能升至1.97亿吨/年,一年新增700万吨。新增乙烯产能64%来自中国。《报告》预测,2021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约4658万吨/年,炼油总能力为51.6亿吨/年,新增炼油能力将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报告》认为,世界炼油业总体运行情况将好于上年,但产能利用率和炼油毛利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预计2021年全球乙烯新增产能约950万吨/年,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和印度。世界乙烯总产能将突破2亿吨/年。霍丽君表示,当前世界石油需求仍处于恢复进程中,预计最快2022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中长期内,尽管石化产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但成品油需求减速甚至达峰,使得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潜力不足。石油供应方面,OPEC+大规模减产推动了市场再平衡,全球石油库存持续下降。预计到2021年底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中长期内,世界石油供应出现严重不足的可能性很小。《报告》预测,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较去年明显反弹,尽管宏观层面有利于油价抬升,但是在供需平衡很脆弱的形势下,出现高油价的可能性不大。在基准情境下,预计布伦特年均价为62-67美元/桶。

踉位其空

大商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服务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界网  金融界网4月7日消息 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办。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在会上表示,大商所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目标,持续完善化工衍生产品体系,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为石化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据了解,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产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席志勇表示,大商所化工衍生品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为中国石化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一是品种工具不断扩容,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大商所化工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先后上市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三个期货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液化石油气四个期权,初步形成从基础原料到加工产品、既有期货又有期权的产业链多元避险工具体系。   二是深化推出“一品一策”,市场运行质量效率不断提升。大商所积极顺应现货产业变化,及时完善聚氯乙烯等相关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在塑料品种上实施品牌交割和贸易商厂库制度,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调整地区升贴水。同时,在化工板块上实现做市业务全覆盖,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初步实现连续活跃。目前,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五个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超过0.9,套保效率均达到95%以上。   三是场外建设先行先试,实体产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化工板块场内市场的发展和化工产业期现结合的深入,为满足企业日益明确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换、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非标仓单交易等一系列场外业务的创新尝试,并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化工板块场外会员目前已增至43家,初步形成场内外协同服务产业风险管理的格局。截至2020年底,大商所化工场外市场已初具规模、累计成交金额达57.5亿元,占大商所场外市场的37%。   席志勇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包括石化产业在内的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大商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为产业提供良好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支持抗疫减收降费近36亿元,与会员和产业企业同舟共济;针对化工类中小企业开展19个“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助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去年,大商所自身发展也实现突破,市场规模创新高,全年成交量22亿手、成交额109万亿元、日均持仓量968万手,同比分别增长63%、58%和30%。当前,中国化工衍生品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板块,大商所也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目标,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聚焦产品开发、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扎实推进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   席志勇表示,站在我国石化行业迎新局、谋发展的重要时点,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心打造、精心打磨化工衍生产品体系,为产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更好的服务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大商所将继续拓展品种工具,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期货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权上市,并着眼绿色低碳国家战略加强产品开发和品种设计;同时,持续深耕已上市品种,增加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免检交割品牌,将华中、西南等地区纳入期货交割区域,并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绿色理念不断审视优化现有品种合约规则制度。   在发展场内市场的同时,大商所将推进场内外协同发展,研究实施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场外市场发展方案,不断丰富化工场外交易品种和工具,探索拓展场外平台服务。此外,大商所还将积极推进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化工品种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强化大市场服务,进一步加大产业企业拓展力度,深入推进“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发挥典型模式的示范引领带动效应。   据悉,本次大会以“迎新局、聚合力、谋发展”为主题。石化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石油等单位的业务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石化产业贸易模式、风险管理与发展机遇,就产业运行形势、原油波动和疫情防控对化工板块的影响、企业期现结合应用、场内及场外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和分享。

南无

2021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将创历史新高

2021年将是中国乙烯工业史上产能建成投运最多的一年,预计新增乙烯能力845万吨/年,总产能将突破4300万吨/年。4月16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作出上述判断。报告认为,中国乙烯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创效能力亟待提高。走差异化和高端化的高效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今后石化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宫子

戴家权:全球石油需求总体料修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7%

来源:中国证券报原标题:戴家权:全球石油需求总体料修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7%4月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办。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去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石油市场、石化产品的复苏也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亮眼。戴家权认为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阶段,总体上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7%,除中国继续低速增长外,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戴家权指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链严重过剩,现在属于市场再平衡阶段。从需求来看,去年全球原油需求平均降幅达900万桶/天,而在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去年4月份,需求降幅达到2200万桶/天,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创了历史新低。戴家权还指出,对于下游的石化产业而言,作为龙头品种,乙烯装置全球开工率普遍下降,但其降幅远小于整个炼厂的开工水平负荷的降幅,且全球石化产品价格走势显著好于原油价格走势。对于后市,戴家权认为,首先,整个能化行业需求的复苏特别是成品油复苏依赖于疫苗的进展,“从全球疫苗的进展来看,我想是偏乐观的,全球近200多种疫苗都在加快验证和使用”。其次,今年经济恢复和增长在疫苗趋于乐观的情况下也将偏乐观。最后,宏观层面上宽松的环境对原油价格的走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从投资角度而言,戴家权指出,“当前原油价格相当于、甚至低于去年年初水平;从更长时间周期看,原油价格相比于历史高点显然要低。从实际的资金动向来看,资金在涌入原油,总的持仓水平也在创新高。”不过,戴家权也指出,在市场再平衡的阶段,油价不具备再次大幅冲高的基础,当前60美元附近的价格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预计全年原油价格大致在60-70美元之间波动。对于全球原油需求趋势,戴家权表示,如果说金融、宏观面的因素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性,那么供需格局的趋势就决定了原油价格变动的趋势。目前看,全球的原油需求仍处于复苏进程当中,但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国作为去年拉动全球原油需求非常重要的动力,今年需求增速会比去年低,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减弱。”戴家权说。

神之又神

“双碳”目标促油气行业加速转型未来天然气需求增长仍是最快

【环球网 记者 陈超】4月16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全球油气市场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过去一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石油石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5%,全年能源相关投资大幅下滑近20%,新发现油气储量同比大幅下降30%,世界石油供需降幅和库存创历史之最,国际油价首次出现负值,呈现先跌后震荡回升态势。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遏制,油气行业也将有可能进入复苏回暖阶段,报告预计国际油价同比上涨,布伦特全年均价在62~67美元/桶。同时,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后续行动将逐步推开。报告认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石油需求恢复增长之后增速将逐渐放缓,石油供应能力保持充足,国际油价将维持中低位水平,预计2021-2025年运行中枢为60~70美元/桶。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区域消费结构、供应格局以及贸易和投资模式都将不断调整。“十四五”期间,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3060双碳”新目标下,我国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预计“十四五”末,石油需求将逐步接近7.3亿~7.5亿吨峰值平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5年达4200亿~50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国内原油产量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达2350亿~250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能力大规模提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华林表示,能源行业面临重大转折,全球能源结构向环境气候友好和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安全、低碳、高效正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宣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面对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中国石油2020年主动应对低油价挑战,取得了好于预期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国内外油气生产实现了“三个1亿吨”的历史性新格局,即国内原油年产量保持1亿吨以上、海外油气权益当量年产量保持1亿吨以上、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油当量并首次超过原油。“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以“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为价值追求,大力实施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和绿色低碳五大战略,着力做强做优,到202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50年左右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