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光之翼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于今年1月挂牌成立,其院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了一篇题为《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周群,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这也意味着,此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双月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划归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公开信息显示,除了《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一职外,周群此前还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史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历史研究》(双月刊)为历史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54年,刊登中国史学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各种专业史的科学论文和著作评价,历史文献的考证与介绍,以及读史札记、学术动态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介绍,《历史研究》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曾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为《历史研究》第一届编委会的召集人。今年1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京成立。这一研究机构的成立,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挂牌仪式。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国强在接受新华社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新成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现有的五个研究所进行资源整合,即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其中古代史研究所是由历史研究所改名而来。此外,新成立一个历史理论研究所。李国强还提到,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剥离出来,作为历史研究院的院刊。同时又特批再创办一个刊物,暂定名为《历史评论》。并且,还要办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

三尸

打造学术传播高端平台,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融合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2月30日北京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聂北茵)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发布《历史研究》升级改版、《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创刊情况。《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中国史学界的一面旗帜,享有崇高学术威望。据李国强介绍,自2019年1月以来,《历史研究》改版后呈现六大亮点。一是主动设置议题,加大重大专题策划力度。二是注重思想厚度、理论深度,彰显《历史研究》引领史学学术思潮的功能。三是倡导和鼓励基于严肃、严谨、科学的“百家争鸣”。四是拓宽选题范畴,扩大发文范围,始终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五是拓宽海外交流渠道,将《历史研究》打造成国内外历史学界良性互动的一张名片。六是升级稿件培育机制,推动办刊质量再上新台阶。李国强介绍说,《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集刊为半年刊,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集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主要刊发学术积累深厚、不乏思想创见的专题研究成果。以中长篇、实证性专题研究成果为主,打破学术期刊的字数限制,单篇论文可达10万字,不同体例与风格的论文兼收并蓄;在聚焦具体问题、系统阐述相关学术主题的同时,倡导和鼓励学界开展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的史学研究。据《历史评论》主编余新华介绍,《历史评论》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该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创刊号首页刊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在“特稿”栏目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的重要文章《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余新华表示,《历史评论》着力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论、对历史难题的辨析、对历史话题的引导,突出思想性、争鸣性和引领性,在认清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历史启迪。发布会上,李国强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的推进工作。据介绍,《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是历史研究杂志社本年度启动的历史学评价项目,计划每年发布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上一年度中国历史学学科现状、研究前沿和学术热点;总结进步,反思不足,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助推新时代中国史学行稳致远;通过评选优秀论著,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方式,鼓励学者脚踏实地,出思想出精品,做真学问大学问。据悉,本次发布会公布的“三刊一报告”,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全面落实统筹指导全国史学研究的又一项创新实践,以此将构成中国历史研究院高端学术出版和传播平台,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副刊部编辑)

维克多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发布“三刊一报告”

12月30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历史研究》升级改版、《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创刊、《历史评论》创刊及《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自2019年1月《历史研究》划归中国历史研究院以来,历史研究杂志社对该刊进行了改版。据介绍,升级改版后的《历史研究》将着力开展重大选题的策划,围绕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组织优秀稿件,并将于《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刊发一组笔谈,主题是“经世致用与中国史学的成长”。另悉,改版升级后,《历史研究》的选题范畴和刊文范围也有新突破;在研究领域上,对研究相对薄弱的世界地区史和国别史以及新兴史学领域予以更多支持;在研究方法上,优先选用跨学科特点鲜明的优秀论文。新刊《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为半年刊,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新刊以中长篇、实证性专题研究成果为主,打破学术期刊的字数限制,单篇论文可达10万字,不同体例与风格的论文兼收并蓄;在聚焦具体问题、系统阐述相关学术主题的同时,倡导和鼓励学界开展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的史学研究。新刊《历史评论》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据介绍,《历史评论》不仅面向专业学者,也面向历史爱好者和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在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刊设置了“文萃·网言”栏目,摘编纸媒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刊发推送的热点文章,同时选刊部分网友评论,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使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正确历史观引导下,进一步提升历史素养。除学术刊物外,发布会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的推进工作。据介绍,《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是历史研究杂志社本年度启动的历史学评价项目,计划每年发布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上一年度中国历史学学科现状、研究前沿和学术热点;总结进步,反思不足,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助推新时代中国史学行稳致远;通过评选优秀论著,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方式,鼓励学者脚踏实地,出思想出精品,做真学问大学问。该前沿报告的评价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等各领域;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年度优秀论著及中国历史学研究年度十大关键词、十大研究热点和十大学术事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济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新刊预告

目 录卷 首 语中国期刊史的“前世”与“今生”,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从1815年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今,中国期刊已有205年的发展历史。在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动荡年代,期刊成为传播新知识、宣传新思想、促进民族觉醒的“国之利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期刊更是引领时代潮流、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媒介。可以说,中国期刊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中国史。本期的“本刊专稿”,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依托个案期刊的历史钩沉,细化期刊学科分类,以期更全面、更生动地呈现期刊发展的社会功能和时代价值。田振洪先生的《近代中国高校法学期刊的先锋——〈福建法政杂志〉》和董昕先生的《潘序伦与民国时期的立信会计期刊的出版发行》,充分挖掘史料,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以往研究关注较多的人文学科以外的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期刊史的研究。金炳亮先生的《早期〈随笔〉(1979—1983)的若干历史考察》一文,通过对《随笔》创办历史的考察,以生动的、充满感情的笔触,不仅为我们真实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期刊出版事业蓬勃兴盛的光辉岁月,而且对于当代期刊出版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期刊的发展史,也是一大批杰出出版人的奋斗史。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多少挫折,他们始终怀抱着理想,坚定不移地站在出版第一线,推动中国出版业不断前进。本期“专题研究”中,张稷编审的《简论陈翰伯》一文全面展示了重要出版人陈翰伯“青春办报,皓首出书”的新闻出版实践,立足于当代出版史的研究视角,重点梳理了陈翰伯对商务印书馆的起死回生、接续再造之功,以及“文革”后领导出版领域拨乱反正、推动行业迈出改革步伐所做的重要工作。陈翰伯毕生奉献于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为共和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出版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当代出版史研究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开展期刊史的研究,势必离不开新的视角与方法。在本期中,许高勇先生对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出版与知识青年阅读的探讨,王安乐先生对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与民国时期天津阅读文化的分析,则体现了学界突破以往研究框架、引入阅读史研究方法的努力与尝试。我们期待着新视角、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推动学界在中国期刊史、出版史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成绩。出版史小索引本刊目录、卷首语与摘要一本正经的学术萌:我是《中国出版史研究》丨2016年第1期丨2017年第2期丨2017年第3期丨2017年第4期丨2018年第1期丨2018年第2期丨2018年第3期丨2018年第4期丨2019年第1期丨2019年第2期丨2019年第3期丨2019年第4期丨2020年第1期丨2020年第2期本刊文章选载许静波:《朱槐庐行述》整理并序丨邹振环:《四洲志》近代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丨邢科:左翼联盟与民国上海出版业丨杨焄:《三只小猪》汉译史钩沉丨李振荣:吕叔湘和周振甫丨于萌:开明书店国学教材丨何朝晖:木拓法帖与印刷术丨戴海斌:张之洞电稿丨刘向东:古代活字印刷丨吴永贵:西式中文活字丨辛德勇:罗振玉旧藏铜活字丨殷晓岚:《竺可桢全集》出版侧记丨艾俊川:从文献角度看罗振玉铜活字丨李俊:《杜甫诗选注》作者编辑互动述略丨刘姝:章太炎《国学概论》版本流变丨刘兰肖: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丨许静波:上海近代书业技术革新丨于淑敏:陈原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丨高嘏伟:高校古籍整理卅五年丨陈万雄:香港出版的历史与现状丨陈铮:《孙中山全集》出版始末丨章宏伟:上海开埠与中国出版新格局丨于淑敏:陈原与《现代汉语词典》丨欧阳敏: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产权制度丨何朝晖: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丨李伯重:明代出版业的发展丨陈铮:李侃与中华书局近代史类图书出版丨于淑敏:陈原对张元济研究的学术贡献丨范军: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非正式制度丨赵生明:延安时期的新华书店丨章雪峰:崇文书局工匠精神丨李明杰:近代湖北官书局刻书论略丨本刊口述史选载李行健:吕叔湘先生教我做出版工作丨程毅中: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给我的机遇和考验丨夏剑钦:我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三次幸遇丨蔡学俭:我的出版之路丨与杨牧之先生谈出版专业分工政策丨陈树荣:澳门印刷出版业史略丨李频:《文化与生活》创刊访谈录《中国出版史研究》是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季刊,16开,192页,2015年8月创刊。在2019年3月26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中,本刊在新闻出版类期刊中,全文转载量名列第九,全文转载率名列第一,综合指数排名第三。《中国出版史研究》以“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为宗旨,立足中国出版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史实发掘和史料整理,以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出版活动、事件、人物、机构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出版发展规律,为繁荣中国出版史研究、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发展服务。订阅方式:1、直接到当地邮局订阅,或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邮发代号:80-142。2、电话订购:(010)63458246 63453762。3、网上购买渠道: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pu.com),在搜索栏搜索“中国出版史研究”,即可看到相关订阅信息,按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季刊,大16开,季初月20日出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176/G2ISSN 2095-8889邮发代号:80—142每期定价58元,全年4期,共计232元记载出版历史 探索出版规律投稿邮箱:chubanshi@zhbc.com.cn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邮政编码:100073联系电话:010-63458238名称:中国出版史研究戳一戳查看最萌期刊介绍

工技不巧

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发布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梁生文):3月26日,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联合澳门大学《南国学术》编辑部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评选和发布,是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以中国史、澳门史为方向的“历史学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和历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持续成果。本年度的十大热点通过学界推荐、文献分析、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选择等程序而评定。发布会上,庞川副校长对热点评选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参与热点调研和点评的专家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历史文化教育和研究。今年1月,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是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事件。特区政府历来重视中国及本土历史文化教育,专门在澳门基金会成立“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弘扬和传播中华历史文化,推动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被列为澳门在粵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之一;2018年,新编历史教材进入中学课堂,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本土历史文化内容。澳科大建校19年来,在人文社科包括历史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以中国史、澳门史为研究方向的历史学博士学位课程将于今年秋季招生;研究以唐廷枢为核心的近代杰出历史人物、近代香山与澳门与中国近代化的专门机构“唐廷枢研究中心”成立,揭开了澳科大近代史相关研究的新篇章。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期,澳门人文社科学者应在中华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加强中国史、澳门史的研究、教育和传播,尤其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与“爱国爱澳”教育相結合,加强“人文湾区”建设,为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林广志所长表示,历史文化研究正在成为澳科大新的新学术增长点。在国家及特区政府不断加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背景下,科大积极整合相关学术资源,建立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及中国澳门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促进人文与科技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全人教育”的发展。在澳门基金会支持下,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先后开展了澳门历史地图、全球史与澳门等重大项目的研究。系统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史、澳门经济社会史、旅游及博彩史、海洋史、唐廷枢与近代中国等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唐廷枢研究中心的成立、历史学博士学位课程的开设以及“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的持续发布,将有利于澳门历史学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提高中国历史学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已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赋予人们新的机遇、新的使命,中国历史学研究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对学科热点的评选与发布,对研究者掌握学科发展趋势、提升学科的社会关注度,促进学科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今后应不断提高学术热点评选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推动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水至不去

研讨会︱“共和国的道路与制度”: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新风貌

在史学领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历史学科,也面临一些客观的难题,如档案开放程度不够、发表成果要求严格等。但是,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和积累,孕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年轻学人,新生代的研究力量正在崭露头角。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2013年底重新建立当代史研究室,逐渐成规模地推进当代史研究。2019年10月26日-27日,“共和国的道路与制度:建国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上海社科院“中国当代史”创新团队、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史林》编辑部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叶斌在会上表示:“对新中国历史的阐释,一直是国内外历史学者交锋的领域,今后会更加激烈。做好当代史研究,讲好共和国故事,是当下历史工作者的责任。”会上近二十场专题报告的主讲人均为中青年学者,他们的选题、交流与互动展现了共和国史研究领域的新风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此选取部分报告择要介绍,以飨读者。会议现场个案研究的“洞见”与“不见”张海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围绕人民公社初期一个生产大队的收入史展开了扎实的个案研究。她指出,人民公社成立后,作为核算单位,生产大队的财务收支如同人体中枢系统,在调控社员生产生活的同时,成为国家有效提取农村资源的重要机制与保障。她从一位仍然健在的、集体化时期的乡村中队会计那里获得了珍贵的私人台账资料,结合官方档案对生产大队的收入来源、规模、构成等进行分析,继而对农业集体化何以存续20多年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侯松涛(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聚焦于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识字班”,以山东省莒南县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大店和高家柳沟为中心线索展开探讨,讨论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实践如何成为一种地方习俗,政治实践与乡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互动。她观察到,在沂蒙山区,“识字班”在乡村生活中还是延续至今的对未婚年轻女子的一种称呼,如沂蒙方言说“路边上一群识字班正在织毛衣”,这里“识字班”指的就是未婚的年轻姑娘。她指出,“识字”承载了太多负荷,在以革命为关键词的近现代历史变迁中,已经没有了单纯的乡村识字。自上而下的政治实践以“运动识字”的方式将“识字班”由“识字学文化的一班人”变成了“一种群众动员组织”,自下而上的乡村回应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注解着政治实践,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收容了政治实践。与会者在点评与讨论中表示,上述聚焦底层的个案研究论题新颖、史料扎实,渗透了史学理论的自觉;并且就个案研究的优势、必要性以及是否有碎片化问题、个案研究与宏观把握的关系等展开了探讨。此外,葛玲(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满永(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分别就20世纪50年代治淮民工的制度化动员、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落后乡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川西行署赔罚运动等议题在这场报告中做了精彩的演讲。工人研究的多重维度中国工人群体进入研究者的视线,首先是作为一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研究者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始于政治生活。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人群体的更多面相被挖掘出来。作为共和国史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此次会议有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工人相关问题。林超超(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探讨了20世纪中叶上海工人参与的、从民间借贷到银行储蓄的经济活动。她指出,银行储蓄有其社会经济价值,不仅是个人及家庭生活的经济保障,更关系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因此劝导城市居民储蓄不仅是银行的重要业务,更是国家的重要政策。而产业工人因收入和积蓄有限,起初并非银行储户的主体;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针对工人及其家属的储蓄运动渐次开展,国家对工人日常生活的干预力度空前加大。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标会”等盛行于战后上海工人阶级中的民间借贷方式占用了有限的资金、加大了工人参加储蓄的阻力,作为一种带有剥削性质的金融活动被列入取缔对象,“互助储金会”等过渡性的、变相的劝储组织也应运而生。她通过对几种金融活动的考察,阐释了国家政权向民众经济生活渗透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刘亚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工厂的青老工人矛盾,她指出,“青老工人”之间的紧张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新现象,但作为学术问题讨论尚不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厂内部的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也打破了工厂的既有格局,在这种形势下,青老工人矛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她将这种变化归纳为两次“翻转”,并认为伴随着这两次翻转,工人之间的裂痕逐渐被固定下来,而青年工人和老工人也形成了各自相对刻板的形象。此外,林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维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分别就工资制度改革、“五反”运动中的工人阶级析论等议题进行了报告。儿童、知青、女性刘彦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的报告聚焦于改革开放初期新疆的上海青年返沪及安置问题,题材引人关注。目前学界对知青上山下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知青返城、落实政策的研究较少。她围绕上海、新疆两地政府分别采取的安置措施,以及对“上青”子女等遗留问题的解决,试图重建史实。尽管由于材料等种种限制,不可能实现完全的“重建”,但仍大致勾勒出中央及新疆、上海两地政府的努力和坚持,并指出这一时期的“过渡”特征——既是计划经济时代支边政策的遗产,又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试水。林升宝(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围绕上海自1969年起向外地派遣的知青学习慰问团,展开剖析措施推行过程中呈现出的复杂面相,包括内部成员的分化,慰问团与当地关系,不同阶段成员对知青运动态度等等。他以立体的资料呈现历史的复杂性,并指出,由于知青运动自身的现实困惑,以及慰问团内部表现出来的对知青运动认识及做法上的分化,都预示着这场“继续革命”的困局。刘怡(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的报告由林升宝代为宣读,她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观的重塑,分析过渡时期的“破”与“立”:以批判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念破旧立新,实现国家理念的明确定位;以张乐平笔下三毛由“旧时代的小瘪三”到“新中国的好儿童”的转型历程为代表,新中国儿童文艺工作者完成了舆论宣传方面的“跟进”;等等。她指出,新的儿童观所形塑的符合新中国意识形态要求的新儿童,也逐渐呈现出政治化、成人化的倾向。王春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女性的视角考察了1950年代的中国乡村婚姻。她的研究从一个有趣的发现开始:在1952年和1962年前后,中国乡村的离婚案件数量大增,背后原因何在?线索指向这一时期婚姻制度的改变、女性权益的伸张。195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简称《婚姻法》),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大量存在包办婚姻的情况,女性希望获得途径来纠正包办婚姻中的不如意,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代初《婚姻法》所提倡的婚姻自由在很多时候成了离婚自由的实践。1962年先后离婚潮再次出现:为什么女性会如此选择?她援引学者内尔戴蒙得的研究指出,《婚姻法》的施行对那些贫穷、没有吸引力的男性来说很不利,在非常时期,这类男性通过包办婚姻获得婚姻的机会,但这种婚配模式在生活趋于好转后就会引发女性主张的离婚。徐锋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的报告围绕中国福利会党总支的创建和运作展开。由于地下工作需要,中福会的党员活动一直处于秘密状态,直到1950年整风运动前才按照要求公开身份。早期在宋庆龄身边负责与中共高层联系的先后有四位女党员同志,但她们没有借机发展党员,更没有成立党组织,这一点在其他民间社团中较为少见。与此同时,随着进入中福会工作的中共党员人数越来越多,也为后来中共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其他旧社会团体纷纷被清理甚至取缔解散,而中福会得以改组方式完成社团改造,并进而被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内。徐锋华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福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也是长期以来统战工作和组织建设的一项特殊成就,而这对中福会的业务发展和事业进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外交史研究的新视野随着中外文史料来源日渐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史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地方档案的进一步挖掘也使外交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高层决策。沙青青(上海图书馆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竞争情报部副主任)从中美关系的视角梳理“珍宝岛事件”前后美苏彼此试探的过程,认为苏联围绕中国对美国进行的试探,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美国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并在客观上加速了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改善。他指出,在1969年秋这个时间点上,对美国来说,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是大势所趋,并希望借此打破美苏之间的冷战僵局;而“珍宝岛事件”的爆发则提供了一个契机,并在客观上快速推动了各方的行动。从这一点来看,二战后逐步形成的意识形态阵营与立场,看似牢固,但在片刻间可以乾坤逆转。刘晓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的报告围绕冷战背景下的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展开,指出国际海员这一特殊群体是封闭状态下的中国同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在开展对外宣传、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当下冷战史的研究开始更加重视社会、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而作为冷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互动的一个层面,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的运营从底层视角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基层外事活动,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的学术领域。此外,张生(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高俊(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等学者分别就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人民公社、改革开放以后的沿海城市化等议题进行了报告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辛逸,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金大陆,《中共党史研究》编辑吴志军、赵鹏分别对参会报告作了坦率、客观的评议。

鬼天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传播的重镇,拥有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学术类期刊86种,形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为维护学术出版秩序,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假冒期刊诈骗活动,我们郑重声明如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物,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凡是打着中国社科院期刊编辑部或合作单位旗号收取费用的,即是假冒期刊,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发送给我们。我们汇总后,将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审稿流程和发稿制度,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和匿名审稿。文章质量是我院期刊录用稿件的唯一标准。我们抵制任何形式的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坚决反对学术不端,如果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并至少在5年内拒绝接受作者投稿。四、为打击假冒我院学术期刊进行的诈骗活动,现将全院83种学术类期刊(不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欧根尼》)的投稿网址、电子信箱公布如下(见附件),请广大作者投稿前仔细核对,避免上当受骗。联系人:刘普 耿显家联系电话:010-85196258 010-85885160电子信箱:qkc-kyj@cass.org.cn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9年7月24日期刊 投稿地址人文社科综合1. 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 sscp.cssn.cn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http://www.cssn.cn, sscp.cssn.cn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http://www.cssn.cn, sscp.cssn.cn4. 国外社会科学http://www.ssaj.org.cn,ssaj@cass.org.cn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http://www.skyyjsyxb.org6. 台湾研究twyj-tys@cass.org.cn历史学7. 历史研究lsyjtg2019@126.com8. 世界历史sjlsbjb@163.com9. 世界史研究(英文)whscass@163.com10. 史学理论研究http://sxllyj.cass.cn11. 中国史研究动态http://zgsyjdt.zgsyjzzs.org12. 中国史研究http://zgsyj.zgsyjzzs.org13. 近代史研究http://www.jdsyj.org14. 抗日战争研究krzz-jd@cass.org.cn15. 当代中国史研究http://www.ddzgs.org1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http://www.zgbjsdyj.com考古学17. 考古http://www.kgzzs.com18. 考古学报方志学与年鉴学19. 中国地方志http://www.zgdfz.cn20. 中国年鉴研究yearbook3021@163.com哲学21. 哲学研究wephilosophers@126.com22. 哲学动态zhexuedongtai@126.com23. 世界哲学wpcass@163.com24. 中国哲学史zhgzhxshyj@163.com25. 科学与无神论w8078@sina.com马克思主义26. 马克思主义研究http://www.mkszyyj.org2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sszx@cass.org.cn宗教学28. 世界宗教研究sjzjyj@cass.org.cn29. 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cass.org.cn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30. 世界经济与政治sjzbjb@cass.org.cn31. 欧洲研究cjes@cass.org.cn32. 美国研究http://mgyj.ajcass.orgmgyj@cass.org.cn33.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http://www.oyyj-oys.org34. 欧亚经济http://www.oyjj-oys.org35. 当代美国评论car@cass.org.cn36. 国际经济评论ier@cass.org.cn37. 拉丁美洲研究http://www.ldmzyj.org38.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39. 西亚非洲http://www.xyfzqk.org40. 南亚研究nyyj@cass.org.cn41. 日本学刊http://www.rbxk.org42. 当代韩国http://ddhg.ajcass.org文学43. 文学评论http://www.wxpl.org44. 世界文学sjwxtg@126.com45. 文学遗产http://wxyc.literature.org.cn46.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wgwxdt@aliyun.com47. 外国文学评论目前只接受纸质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48. 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mzwxyj.org49. 中国文学批评http://www.cssn.cn, sscp.cssn.cn语言学50. 中国语文http://www.zgyw.org.cn51. 方言http://www.fyza.org52. 当代语言学http://www.ddyyx.com53. 民族语文mzywbjb@cass.org.cn经济与管理54. 经济研究http://www.erj.cn55. 经济管理http://www.jjgl.cass.cn56. 经济学动态http://www.jjxdt.org57. 世界经济http://www.jweonline.cn58. 中国工业经济http://www.ciejournal.org59. 中国经济史研究http://www.zgjjsyj.org60. 中国农村经济http://zgncjj.crecrs.org61. 中国农村观察http://zgncgc.crecrs.org6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www.jqte.net63. 财贸经济http://www.cmjj.org64. 财经智库financialminds@163.com65. 金融评论jrpl@cass.org.cn66. 中国人口科学http://www.zgrkkx.com67. 劳动经济研究http://www.ldjjyj.org68. 城市与环境研究http://www.csyhjyj.com69.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70. 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cfer@cass.org.cn71.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editor@chinaeconomist.com72. 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英文)cjues@cass.org.cn社会学73. 社会学研究http://www.shxyj.org74. 青年研究qsn@cass.org.cn75. 社会发展研究http://www.shfzyj.comnisdbjb@cass.org.cn法学76. 法学研究http://www.faxueyanjiu.com77. 环球法律评论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glawreview@cass.org.cn78. 国际法研究http://www.guojifayanjiu.orgcril_cass@126.com政治学79. 政治学研究zzxyj@cass.org.cn民族学80. 民族研究http://www.mzyj.net.cn81. 世界民族sjmzbjb@cass.org.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2. 文献与数据学报http://www.wxysjxb.com新闻传播学83. 新闻与传播研究http://www.xwycbyj.org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优孟

研究生必备的科研技能|如何跟踪领域大牛和顶级期刊?

做科研啊,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个真理。但是,如何站?站哪里?怎么站得稳?就真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今天荣格格就分享给大家几招,让我们的小可爱,既要站得高,还要站得稳!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找到巨人期刊找寻科研巨人追踪科研巨人及期刊准备好了吗?荣格格驾到!今天啊,絮叨本格格又双叒上线了,再次重现金句场面:“科研啊,就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问题来了,巨人在哪里?怎么找巨人?虽说巨人站在哪里,特效都闪着金光,插着翅膀。但是!!不依靠下面的几个方法,还真的很难有种,OMG,是我愿意找寻的良人啊啊啊!!所以说呢,今日啊,荣格格就带着大家一起寻宝咯。主要做下面这三件事:1.找到巨人期刊2.找寻科研巨人3.追踪科研巨人及期刊诶,我怎么越看越不对劲??这好像就是,恋爱邂逅三部曲啊,第一步,锁定女神小区;第二步,认准女神本人;第三步,悄眯跟着认认门儿。哈哈哈哈,开个玩笑,那我们现在开始吧!首先啊,我们可不能着急出动昂,必须先来探探情况可好。要找巨人,就得看看巨人的特征是啥,免得到时候两眼抓瞎。在科研领域中啊,我们一般评判一个期刊是不是巨人期刊,看的是期刊的影响因子,简称IF,它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PS:这里没记住也没关系昂,完全没有影响)。我来给大家举颗栗子。比如呢,某个期刊近2年共发表了1000篇论文,总的引用次数是2000次,所以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2000/1000=2。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是想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科研巨人,也有属于某人的专属标准哦,那就是h-index,即某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再举颗栗子吧,比如说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霍金,他的h-index是125,也就是说,霍金先生有125篇文章被引用了125次以上。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这个指标,同时兼顾了论文的质量和产量。假如你只有1篇文章被引用100次,而其他文章都是0次,那你的h-index也仅仅是1。所以可想而知,霍金是不是很厉害!不仅高质,而且是名副其实的高产科学家啊,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与敬畏。当然,荣格格这里提到的两个指标,都是学术界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但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例如,这些指标可能会存在学科偏差,因此也只限于同一学科进行比较,甚至仅限于同一子学科领域进行比较,跨学科的比较意义就不是很大。举颗栗子,应用学科学者的h-index,往往会比纯理论学科学者的指数要高一些。因为啊,应用学科有“三多特征”:学者数量多,论文数量多,论文个人产量多,可以进行相互引用,但在纯理论的研究领域,即使是顶级学者,他们的论文数量也不多,而且很难做到高产。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座座都难翻啊”。如何寻找领域内的顶级期刊会议?好啦,在熟悉最基本的几个数据之后,我们就要来找找,巨人们都住在哪里?当然是住在豪华VIP区啊——当然是顶尖期刊咯。以下就是荣格格总结的几个方法,略长,您老慢慢享用!1. 谷歌学术谷歌学术就为我们提供了各领域的热门出版物列表,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入,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view_op=top_venues&hl=zh-CN或者,直接在谷歌学术首页找到左上角的菜单栏,然后点击统计指标可以进入~进入之后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之后我们就可以点击类别,根据类别呢,大家就可以选择研究领域大类,子类,每个子类会显示出按h-index排序top20的顶级期刊或者会议。这里举颗栗子。下图就是荣格格搜索的,社会科学大类中,中国历史研究子类的相关出版物排名:2. 百度学术要说这谷歌学术啊,毕竟是国外网站,因此主要侧重于英文期刊。如果大家想要找找中文期刊,那还是百度学术比较在行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进入首页:https://xueshu..com/usercenter/journal/navigation?query=&language=1然后选择期刊频道,就可以看到各学科的中文期刊,以及他们的影响因子了。3. 小木虫除了上述两个网站,不得不提的就是小!木!虫!它虽然是一个科研相关的论坛,但活跃度非常高。我们也可以在小木虫的期刊栏目里面,查看各个期刊的网友评价,和他们的历史影响因子。同样,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进入小木虫首页啦:http://muchong.com/journal.php那我们在寻找到领域内的顶级期刊会议后,就可以持续追踪该期刊会议的更新(这一部分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提到),例如会议每年召开后,都会发布相应的会议论文集,期刊也会定期发布电子版,都可以在相应的文献检索网站下载。如何寻找领域内的顶级学者?废话不多说,荣格格赶紧带着大家来看看巨人长什么样子吧,是不是都等的迫不及待了哈哈!1. 谷歌学术我们在确定好领域的关键词后,就可以直接在谷歌学术中搜索领域关键词了,然后就能看到该领域的很多高引用论文,就像下图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高引用论文的名字下方,有的论文作者名字有下划线,这时候就可以直接点击该作者名字,即可查看此作者的论文发表情况。可以从上图中看出,这位作者的h-index是21,应该算是该领域的大牛学者啦。2. 百度学术同样的,我们中国巨人的查找当然是百度学术在行。有一些国内的作者可能在谷歌学术没有被正确识别,这就需要百度学术出马了!一般来说,百度学术都会有完整的报告可以查看。首先,进入百度学术的学者专栏https://xueshu..com/usercenter/data/authorchannel?cmd=frontpage然后输入学者的名字,就可以查看学者的学术分析报告,就像下图这样:3. 专业报告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啊,有一些学术论文出版机构也会定期出报告,例如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根据这些名单,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应领域的大牛学者, 链接如下:https://www.elsevier.com/zh-cn/solutions/scopus/most-cited/2019当然,相比于谷歌和百度学术网站,这些名单的数量远远不够,所以啊,可以当作大家的一个额外参考选项。持续跟踪订阅好啦,到这里为止,巨人也见到了,还知道人家住在哪里,下一步就是!持续出击,紧密跟踪。跟随大佬的步伐,那准是通向光明之道啊。1. 谷歌学术我们可以在谷歌学术中轻松对巨人进行跟踪。其中啊,谷歌学术的订阅分为订阅作者和订阅搜索词的结果。这个设计真的非常人性化,大家可以随时用起来哦。在谷歌学术的搜索结果左下角,有创建快讯选项创建快讯含义就是刚刚荣格格提到的,如果指定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或学者个人动态有更新,那么谷歌学术也会及时发送邮件通知。所以这里的灵活度很高,大家可以在搜索词中加入期刊名、作者名,或者是领域名称。如果有满足条件的文章出现,谷歌学术就会立即发送邮件进行通知。2. 百度学术百度学术也提供了与谷歌学术类似的功能:点击添加订阅后,百度学术就会根据我们的搜索关键词,自动生成邮件通知。Ending!!杀青快乐!!今天这波热乎干货的发放就到此为止了,不知道您还满意不?希望大家看完真的会有收获,更重要的是,看得开心!喜欢荣格格或者不喜欢,都可以!当然,喜欢我还是最好的!因为,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想成为大家科研路上的开心果呐~

退已

“共同挖掘、记录真实的历史”

原标题:“共同挖掘、记录真实的历史”——日本历史学者希望与中国学者共同对日本侵华战争开展实证性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5周年。那些战争中的受害者或许还健在,那些曾经使用过毒气弹的地点或许还能找寻到残留痕迹。时不我待,希望能与中国历史学者共同开展实证性历史调研与合作,共同去挖掘、记录真实的历史,一起打下‘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战’的基础。”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松野诚也日前说。与中国专家一起进行与二战历史相关的实地调研是松野的夙愿。松野常年致力于侵华日军毒气战领域的相关研究。2019年8月,松野在日本《世界》杂志上发表论文,对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使用致死性糜烂毒剂的“黄弹”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2020年8月8日,松野撰写的中文版论文——《日本陆军迫击第五大队〈战斗详报〉所示毒气战之实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用近3万字对侵华日军迫击第五大队的编制、装备、可强烈刺激呼吸器官的“红弹”使用情况作出了全面的考证,并附带了各种详细的图片、图表、武器弹药结构图、剖面图等。“由于侵华日军在化武作战方面推行有特殊的隐蔽政策,加之战败投降时销毁大批相关资料,导致中国对侵华日军化武研究领域史料发掘困难。松野论文中所使用的史料是近年来发现的体量较大、内容完整、真实性也已经得到证实的学术价值极高的新史料。其中提到的日军在华中等地区实施毒气战是既往研究甚少涉及的。因此,该史料不仅可以极大改善日本生化武器问题研究,也将对日本侵华史、日中战争史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助益,学术意义深远。”《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副总编高莹莹高度肯定了该论文的研究意义。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石田隆至与松野长期合作共同研究抗日战争历史。他说:“此次发表的论文不仅对史学界意义重大,对现在的日中关系也有很大的启迪。例如,战争中日军是如何在明知违背国际法的情况下依然对中国抗日军民使用了化学武器。从初期其内部慎重意见较多,到实战试验性使用,到上层接受一线部队造成的既成事实,再到各地部队配备及实战的全面使用。松野诚也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得出侵华日军‘无责任体制’的历史性教训。这一‘无责任体制’,在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战争中、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及对战后的影响,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警示当下。”松野说:“虽然许多历史文献资料有限,但那些正式文书档案中没有的、民众被化学武器伤害的实情,民众口述的历史等也是佐证日军犯罪的重要证据。希望日中历史学者、民间口述历史研究者都能联合起来,在战争亲历者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去记录真实历史,防止历史被风化。”(据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来源:农民日报

就是我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论坛在广东珠海召开

2020 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重要历史节点,为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为党和人民探求来路,远瞻前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历史关照,由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编辑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论坛”,于2020年12月3日至4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李夏铭,珠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青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总编辑王涛主持开幕式,并代表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作书面致辞。杨建伟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部由“简”至“巨”的发展史,是一部由“曲”到“速”的奋斗史。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党组织之一,广东党组织的创建既有建立过程曲折艰辛的特点,又有斗争影响深远的历史地位。加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对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将理论分析与史料分析相呼应,提升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探索由理论成果到现实关照的转化路径。李夏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珠海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在广东珠海这片红色热土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本次论坛虽然规模不大,但质量很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著名党史专家学者参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二是自觉增强“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是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吴青川在致辞中指出,珠海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珠海从昔日的渔村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论坛在珠海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珠海党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凭借着论坛的“东风”,未来珠海的党史工作一定能更上层楼,为珠海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次论坛获得省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共收到应征论文115篇,经过专家学者的严格遴选, 入选论文39篇。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党史研究重阵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在此,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这个主题,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光荣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经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推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繁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贡献力量。本次论坛为期两天,期间专家学者还参观了杨匏安陈列馆。(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