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记者4月30日从经开区获悉,位于经开区的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传来喜讯,其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4月2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据了解,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疫苗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也是《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关注企业。2020年1月19日,该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合作研发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先后完成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制剂配伍及配方筛选以及临床前动物体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2020年4月2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Ⅰ/Ⅱ期合并试验;4月29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河南省商丘市启动临床Ⅰ期健康受试者接种程序。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生物仅用60天,就在经开区建设完成了全球最大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量产后年产能达1亿剂,具备满足大规模紧急使用和常规接种的生产条件。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表示,新冠车间出来以后,在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是可以满足特定人群的紧急使用。据市科委介绍,该项目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应急科研攻关立项,以及国家“研审联动、同步审评”的快速审批支持。同时,也是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科技防控“战时机制”聚焦服务和支持的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会同市药监局、经开区管委会等从协调资源、立项支持、BSL-3生产线建设等方面,为该公司疫苗研制提供专班服务。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筱菁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下属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0,21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6月28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此次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Ⅰ/Ⅱ期临床研究。4月27日,该新冠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商丘同步启动。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导下,临床试验现场克服了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如期获得新冠灭活疫苗2针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为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科学、可评价的临床研究数据。此次研究旨在评价新冠灭活疫苗在18-59岁健康受试者中,按照低、中、高剂量和0,14天、0,21天和0,28天不同程序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重点关注疫苗接种后的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探索了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截至目前,Ⅰ/Ⅱ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共1120人,已全部完成2针次接种。此次临床试验方案经过了周密设计,揭盲过程科学、严谨。相关专家表示,疫苗接种后显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接种疫苗组受试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参考既往同类产品,结合已有人体数据,初步提示本次研发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在推进疫苗研发的同时,中国生物以战时速度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建设。4月15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全国首个、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投入使用后新冠疫苗产能将达到年产1.2亿剂。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序、不同剂量、不同针次的研究结果,均有较为完整的呈现。这也是迄今为止研究时间最长、数据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结果。
1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了解,外交部日前刚邀请了部分国家驻华使节赴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参访。你能否介绍具体情况?赵立坚介绍,11月12日,外交部礼宾司组织多国驻华使节参访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使节们参观了新冠肺炎疫苗生产监控室等地,听取了国药集团负责人对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情况介绍,并就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参访加深了使节们对中国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的了解。各国使节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讲话增强了各国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祝贺中国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表示愿推动各国与中方共同推进疫苗研发、使用合作,加强全球抗疫合力。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头条客户端 ]
e公司讯,中国生物消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加强科技交流,10月15日下午,外交部非洲司组织51位非洲驻华使节和高级外交官访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深入了解中国新冠疫苗科技研发、临床试验和生产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来源:央视网 在今天(16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发言人提问:据了解,外交部日前邀请了部分国家驻华使节赴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参访。你能否介绍具体情况?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介绍,11月12日,外交部礼宾司组织多国驻华使节参访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使节们参观了新冠肺炎疫苗生产监控室等地,听取了国药集团负责人对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情况介绍,并就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参访加深了使节们对中国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的了解。各国使节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讲话增强了各国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祝贺中国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表示愿推动各国与中方共同推进疫苗研发、使用方面的合作,加强全球抗疫合力。(总台央视记者 朱若梦 杨毅 孔禄渊)
中新网8月13日电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公告 :关于新冠灭活疫苗“接受订购”等不实传闻的回应》,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公告称关注到近期网上出现了关于新冠灭活疫苗可以“订购”、“朋友圈兜售”、“支付保证金采购申请”等不实传闻。公告表示,该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在开展国际临床试验(III期),疫苗产品尚未正式上市。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继续做好防护措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导读:5月30日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将进行全面消毒并进入生产前的最后准备。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在疫苗领域的生物安全空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品和疫苗研发生产意义重大。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 者丨朱萍编 辑丨李一戈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资委公众号获悉,5月30日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将进行全面消毒并进入生产前的最后准备。00:51视频来源 / 国资小新在两会期间,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尽快实现新冠病毒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中国生物北京所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车间建设,武汉所将于今年9月建成。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在疫苗领域的生物安全空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品和疫苗研发生产意义重大。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仅用2个月的时间,于4月15日完成了车间的建设,经过国家级生物安全专家的现场初步评估,建设标准和质量水平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创造了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的“火神山”速度。车间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量产后年产能达1-1.2亿剂。此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预计将于6月底或7月初完成。届时中国生物两个研究所加起来,年产能可达2亿剂以上,保证新冠灭活疫苗的可及性。图片来源 / 国资小新4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图片来源 / 国资小新于清明介绍,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两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均已进入二期临床阶段。他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概2000人得到了注射,效果不错。现在武汉所、北京所加起来可以提供2亿人份的疫苗,这个量是很大的。”已有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远低于已上市各类疫苗。据悉,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完成I-III期临床直至上市,预计最快需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图片来源 / 国资小新
来源:红星新闻中国生物副总裁:正补充申报3至17岁年龄段研究数据,扩大接种年龄段06:47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国内疫情反弹,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国家卫健委最新研判显示,国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的特点。在全球各地,疫苗接种正与病毒传播进行“生死竞速”。2020年12月30日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款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并在多地开展重点人群接种,目前接种人数已超1000万剂次。▲中国生物副总裁、科研负责人张云涛 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这款疫苗79.34%的有效性意味着什么?3岁到17岁人群,60岁以上人群什么时候可以接种?随着接种人群全面铺开,疫苗产量如何?就相关问题,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生物副总裁、科研负责人张云涛,并请他讲述疫苗研发的幕后故事。保护效力79.34%达到预期全民免疫可能2022年完成红星新闻:目前是重点人群接种,接下来普通人群也会接种,国内如果实现全民保护,要提供多少疫苗?这些疫苗要在什么时间生产到位?张云涛:目前来看,国内要形成免疫屏障至少有70%—80%的人群要免疫。这个剂量根据中国人口计算,至少20亿剂以上。中国生物年产能在今年能够达到10亿剂,所以要完成全民免疫,可能还要到2022年彻底完成。红星新闻: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Ⅲ期疫苗试验期中分析数据公布,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9.52%,疫苗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34%。之前还说,阿联酋的中期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有效性达86%。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张云涛:我们在包括阿联酋在内的四国五地的临床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我们中和抗体的阳转率是99.52%。所谓中和抗体的阳转其实是一个学术语言,分析开来就是免前如果没有抗体的人群,我们叫阴性人群,那么他免后抗体是1:4及以上就叫阳转。那么如果免前已经是阳性的人群就豁免了,免后抗体增长4倍,我们就叫阳转。所以99.52%的意思就是阳转率是99.5%,涵盖了这两层意思。阿联酋和我们国内,经药监部门审评的保护率分别是86%和79.34%,这样的数据都是科学规范的。阿联酋所采用的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和我们国内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整个流程略有差异,但都是符合全球世卫组织的要求,也符合各种指南要求的。我们国内这样一个接近80%的数据,对一个呼吸道疫苗来说应该是保护率非常高了。大家知道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它其实真正的保护率只有40%至60%。另外,我们现在全球已上市的所有疫苗品种来看,像甲肝、乙肝疫苗保护率高一点,大概在90%,大部分疫苗保护率都在百分之七八十。今天中国生物的疫苗获得79.34%数据,是达到我们试验设计预期的。▲生产线上的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疫苗研发之初已充分考虑病毒变异 灭活疫苗抗变异能力最好红星新闻:从2020年12月14日至今,全球至少已出现7种变异新冠病毒,分别是英国2种、南非1种、尼日利亚1种、日本及巴西1种和美国2种。似乎新冠病毒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人说灭活疫苗应对新冠病毒变异的能力不如RNA疫苗。那么,我们在研制疫苗的时候有没有充分考虑病毒变异的因素?我们的灭活疫苗有没有应对病毒变异的能力?张云涛:应对病毒变异是我们灭活疫苗研发之初充分考虑的问题。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在临床前研究和附条件上市之前,包括Ⅲ期数据获得之前,我们都用所获得的免疫血清跟国内外的大量的野毒株做了交叉中和保护试验,直到上市之前,我们获得的数据都是非常好的。我们的灭活疫苗能够广谱的保护,能够跟全球野毒株发生很好的交叉中和试验。最近英国、日本包括尼日利亚流行一些毒株,我们是不是有很好的交叉中和,检测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此外,从一个灭活的全病毒疫苗来讲,它的抗变异的能力更强一点。因为病毒的变异只是一个点的变化,那么相较于其他技术路线,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等来讲,抗变异能力排序的话,我的理解是灭活疫苗应该是最好的一种。灭活疫苗更具安全性、有效性接种率会非常高红星新闻:与mRNA疫苗相比,灭活疫苗有哪些优势?张云涛:在新冠疫苗全球研发过程中,各国各个科学家的研究团队根据自己的技术积累,创新性地做了很多疫苗开发工作,都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在全世界面对疫情的时候,各种技术路线拿出来做尝试,非常值得鼓励支持。相较于美国已经紧急使用的两款mRNA疫苗和中国附条件上市的灭活疫苗,应该讲各具优缺点。就我们灭活疫苗来讲,就是充分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这几个方面。另外,灭活疫苗是已经被全世界儿童广泛使用的一种疫苗。像我们全球两个月龄小孩就要注射的Ipv疫苗(由中国生物研制)也是灭活疫苗。我们中国生物这次首推灭活疫苗,有很好的安全性基础。因为新冠病毒疫苗是一个全人群、全年龄段的疫苗,健康人使用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从有效性来讲,mRNA疫苗现在获得的有效性数据确实是比灭活疫苗要高一点,但它的安全性数据稍微比灭活疫苗差一点,比如说在临床期间发热。另外,mRNA疫苗没有商业化大规模使用。mRNA疫苗是将人体作为疫苗工厂,在人体内翻译成蛋白质,跟刺激机体产生这样一个免疫应答。它的长期安全性还没有经过验证,还没有商业化的产品上市。那么它对一个全人群健康使用的安全性还有待考察。▲工作人员在分装疫苗此外,灭活疫苗它的运输条件很低,2℃—8℃储存符合全球通用疫苗的运输条件,成本很低。像美国辉瑞的疫苗需要储存在-70℃,美国Moderna疫苗是-20℃运输,这样的冷链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咱们国家许多城市都不能够有这样的储运条件。从一个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平衡来看,如果安全性非常好的话,那么它的接种率就会非常高,很容易普及下去。疫苗是针对群体的,要形成免疫屏障,它的接种率是非常重要的,接种率和有效性是并举的。有时候疫苗接种率高,覆盖度高,它的免疫屏障形成以后传染病就不可流行。所以一个疫苗安全性数据很好,那么很容易推广接种。所以综合来看,到今天我们仍然认为灭活疫苗是一款相当不错的疫苗。将补充申报3至17岁年龄段研究数据扩大接种人群红星新闻:目前的新冠疫苗要接种两针,这两针要间隔多久?如果有事情耽误,可以提前或者延后吗?张云涛:目前,灭活疫苗根据中国在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证明应该是接种两针,间隔是21天到28天。如果因为特殊事情往后移了或者往前了,会减弱免疫效果。如果非常特殊不能按时接种第二针,我主张是往后移,应该更好一点。红星新闻:最近,国家卫建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接种人群扩大到60岁之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张云涛:现在上市的中国生物灭活疫苗就是针对18岁及以上年龄段,已经覆盖了60岁及以上年龄段。我们说明书已经写入了60岁以上人群接种,是法定合格,符合规律的。我国紧急使用的规定是18—59岁,附条件上市以后范围是18岁及以上全年龄段。那么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其实没有特殊的要求。因为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相对弱一点,基础病相对多一点,只要有一些基础病在可控的范围内都可使用,比如血压高、血糖高的人群,在可控范围内都可以正常使用,没有特殊要求。红星新闻:在这款灭活疫苗在注册临床试验时,试验的对象是6岁以上的人群。那么未来18岁以下的这些孩子们会在什么时候放开接种,他们接种时应该注意什么?张云涛:现在已经上市获批的是18岁及以上年龄段。那么下一个年龄段是3—17岁。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年龄系统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数据整理阶段,整理完以后我们向中国药监部门申报,我们希望未来新冠疫苗接种的年龄段是三岁以上全年龄段能够使用。我想我们近期会补充3—17岁这个年龄段的数据,申请把这个年龄段扩大了。疫苗研发幕后:科研人员背负压力嚎啕大哭红星新闻:去年1月19日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春节期间大家也在岗位上,到现在差不多整整一年过去。这期间大家克服了哪些困难?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经历?张云涛:从去年1月份到今年1月一年了,在整个新冠疫苗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感人的事。比如说因为我们中国这次是第一次审评附条件上市,本着“技术不降低、流程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要求,其实整个药学部分和整个临床实验的规范性,就是按照上市标准,完成要求。我们Ⅲ期临床研究团队在前线不断地在做临床研究过程时,因为海外疫情遇到很多困难。在一次提交资料完以后,我们在视频的时候,前线科研人员嚎啕大哭,他们都好像觉得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红星新闻:在疫苗攻坚的过程,中国生物有多少技术人员参与到了疫苗研制攻坚战中。现在灭活疫苗已经上市,并开始接种,是不是意味着参与灭活疫苗的这些科研人员他们可以好好休息了?张云涛:中国生物这次灭活疫苗上市,直接参与到整个科研的一线科研人员来有两个团队,每队都超过百人。为这些团队做出支持服务的,有中国生物内部和中国的很多团队,应该有几百人到上千人的规模,他们持续做支持。尽管中国生物的灭活疫苗已经在2020年12月30号附条件上市,在全球跑到了第一方阵的地位。但是这个疫苗是一个完全创新的疫苗,由于它Ⅲ期临床试验时间还比较短,疫苗上市以后,并不是很多科研工作要停止。我们还要持续开展很多后续的科研工作,持续观察Ⅲ期临床有效病例的保护情况,观察老年人的保护情况,要大规模地开展更多人群,比如100万以上人群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还要做整个产品的风险管理计划等一系统的研究工作。红星新闻:中国生物其他几个技术路线的疫苗现在进展怎样?张云涛:我们在系统布局系统开发过程中,最新的进展是我们基因重组疫苗会近期获得临床批件,开展临床研究。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转自财联社假疫苗事件仍在持续发酵。7月15日,长生生物狂犬疫苗记录造假爆发以来,已经连续七个交易日跌停,截止7月24日下午收盘,114.41亿元的总市值,相较7月13日收盘时的239.04亿元,缩水了124亿元。目前长春长生董事长高俊芳和4名公司高管被带至公安机关依法审查。不过,与长生生物股价、市值暴跌,公司高管被当地公安带走调查等相比,同样存在问题疫苗的武汉生物似乎相安无事,湖北当地食药监局亦没有对此发声。同时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报存在问题疫苗,武汉生物的数量甚至比长生生物更多,为何一方被舆论围剿,惊动中央高层,习近平、李克强分别专门做出批示,一方却相安无事,极少引发关注?有舆论认为,这或许和武汉生物强大的央企背景有某种关系。中国生物和武汉生物在“长生系”之外,中国疫苗产业还存在另外一家巨无霸——央企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生物”)。在去年11月,这家央企旗下的重点子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生物”)和长生集团同登“黑榜”。去年10月底,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称,长春长生(长生生物子公司)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网2017年11月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除了长春长生,武汉生物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也不符合标准规定。其实武汉生物的不合格数量还要多于长春长生。武汉生物生产上述不合格批次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长春长生生产的该批次(批号201605014-01)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食药监局在7月18日宣布对长春长生罚款344万元,原因是长春长生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但迄今为止,武汉生物似乎相安无事。目前,与长生生物一起出事的武汉生物受到的惩罚,仅仅是停止使用出问题批号的疫苗。中国生物是我国疫苗企业最大的生产商,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当年,我国最早的生物制品研究生产机构——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成立,这是中国生物所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按照六大行政区规划设置了隶属于卫生部的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1989年,卫生部组建成立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对上述六个研究所实施统一管理。2003年8月,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更名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根据新国药集团发展战略,2010年5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决定实施内部整合,重新组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据民生证券统计,目前,中生下属六大研究所及天坛系,其中天坛生物为业内产量巨无霸,作为集团唯一上市平台控股长春祈健、成都蓉生,子公司的水痘疫苗和血液产品具有较高利润。武汉所(武汉生物)是集团另一产研巨无霸,新建生产基地与天坛生物亦庄生产基地国内领先。上海所产品相对高利润,产量较为靠后。成都所出口方向较为明显,乙脑疫苗自06年起有着长期出口经验。长春所主要特色产品包括流感、甲肝、出血热。兰州所产品包括流脑、Hib、轮状疫苗等,同时也是中生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成果较为突出。北京所特色不明显,现挂牌国药中生研究院(北京公司)、曾挂牌国药微谷公司。根据武汉生物官网,其创建于1950年,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南地区免疫规划指导中心。武汉生物的主导产品包括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乙型肝炎、破伤风等三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武汉生物还是中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最大制造公司,市场份额高达80%,公司拥有年产7500万剂量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基地。但武汉生物去年底出问题的疫苗也就是其拳头产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国企疫苗公司的生存之道目前我国的疫苗管理模式采取的疾控中心—卫生行政系统的执行模式。国家统一控制计划内(一类)疫苗和并严格管理计划外(二类)疫苗,前者通过国家定价、免费供应、强制推行,后者在同等监管的基础上销售基本放开。一类疫苗属于低利润的寡头垄断,而二类疫苗属于高毛利的垄断竞争。基于国家定价、免费供应、强制推行的销售模式,作为国企的武汉生物自然不愁销路。中国去年疫苗签发量超过7亿剂,增长2%。未来随着生育限制的放开,需求会更大(虽然疫苗质量事件会短暂压抑需求)。因此,未上市的国企通过营销来扩大销售的意愿并不强烈。以已经上市的同门——天坛生物(以血液制品和疫苗为双主业)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其销售费用占比远低于民营企业。2017年天天坛生物的销售费用为1.06亿元,相比收入的17.65亿元,占比仅为6.0%。相比血液制品同行也处于较低水平:相比民营疫苗企业,天坛生物的销售费用占比就更低了。如图所示,人用疫苗公司的销售费用普遍超过10%,长生生物和康泰生物更是占比高达33.9%和48.93%。虽然在二类疫苗市场是一个寡头竞争的格局,但这些公司仍然为了市场份额在激励竞争,原因就是超高的利润率。长生生物销售净利率高达45.53%。统计利润率数据可以发现,上述十多家疫苗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平均净利润率为27.57%,同期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5.37%,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率为14.31%。以武汉生物为代表的国企曾扎堆在一类疫苗市场。但在武汉生物的大股东中国生物面临整体上市的压力之下,旗下各类子公司的利润要求和意愿自然会大幅攀升。早在2010年10月,国药集团董事长志平就曾透露,旗下中生集团(后改名为“中国生物”)及其下属兰州、武汉、长春等六大生物制品所已确定整体上市。中国生物几经波折,最终确定将血液制品业务全部注入到天坛生物,该事项在今年1月得以完成。疫苗业务仍独立于上市公司,整体上市遥遥无期。但中国生物的经营压力在近几年有所增加。根据天坛生物去年底发布的重组报告书,中国生物2016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从2015年的4.46亿元降至1.02亿元。天坛生物的收购报告书还披露了武汉生物的业务经营情况。武汉生物2016年收入7.11亿元,利润4384万元,销售净利率仅有6.19%。相比之下,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46亿元的长生生物,利润高达1.57亿元,销售净利率高达45.53%。虽然武汉生物尚未上市,但和不少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武汉生物和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的最终控股股东都是国资委,并与两家公司都存在关联交易。2016年武汉生物和国药一致有118.52万元的关联交易,但2017年关联交易消失。2017年武汉生物与天坛生物的关联交易为1140万元,在人事上,两者也存在密切关系。天坛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曾担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天坛生物前董事魏树源曾担任武汉生物总经理,天坛生物前监事袁晓湘曾担任武汉生物人事经理。武汉生物还是卫光生物(002880)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7.25%,同时武汉生物的财务总监陈勇担任卫光生物的董事,武汉生物总经办主任吴德鑫担任卫光生物的监事。武汉生物研发能力急剧下滑武汉生物是隶属于央企中国生物的重点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在医药行业媒体药智网发布的《2016年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中,武汉生物曾高居榜首,同门的天坛生物排名第三。但2017年和2018年,武汉生物和天坛生物都跌出了前十。武汉生物在2017年排名13,2018年已经跌出前50了。查询智药网的药品注册与受理数据库,武汉生物在2015年新药获批数有9个,这也为其在2016年的评选获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在此后的3年里,仅有3只新药获批,另只有两个新药在审批中。意味着未来武汉生物的上市新药数量也不会很多。相比之下,2018年获得榜首的齐鲁制药有6个新药获批。( 作者:廖定峰)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7月29日讯,有投资者向深桑达A提问, 董秘,您好,随着疫苗3期临床实施,后续必然要大规模的生产。请问中国系统目前承接了哪些疫苗公司的生产车间,请贵司努力开拓业务,为抗疫做出贡献,另外此类订单是否会给今年公司的业绩带来积极的影响,谢谢!公司回答表示,目前,中国系统已承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生产车间项目。其中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车间项目为国内首家人用P3生物医药生产车间项目。上述项目的实施将会为中国系统未来承接类似项目提供技术保障与行业口碑。感谢关注!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